首页范文水资源的管理十篇水资源的管理十篇

水资源的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9:58

水资源的管理篇1

【关键词】水利管理;水资源;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一、水资源行政管理问题

(1)管理职能问题。管理上仍然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越位”主要指该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仍由政府来承担。如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我国北方。在北方地区水资源分配问题。“缺位”主要指宏观调控不到位。如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统一性和预见性较差;水资源监测、评价水平偏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跟不上等。

(2)管理观念问题。首先对管理落后的认识不足。严格来讲,我国目前仍然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行期,尤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其次对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认识不足。我们一直把人放在自然的对立面,对自然无休止的索取,人也就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为解决粮食问题,不加控制地超采地下水而出现地下漏斗;为防洪排涝,一昧加高堤防等。

(3)行政体制问题。由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纵向涉及中央和地方的权益,横向涉及水利、农业、建设和环保等部门的权益,重复管理现象严重,责任不明,不但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减弱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筹兼顾、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尤其在流域管理和城市用水管理问题上矛盾更为突出。

二、强化水资源行政管理势在必行

强化水资源行政管理必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丢本原则。以建立水市场为中心,把行政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改革作为重点,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搞好水资源行政管理应从强化法制人手

一是加快水法、节水法等水法规体系的建设;

二是在明确水权的基础上,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

三是结合城市供水及水处理市场的对外开放形势,积极推荐城市用水一体化管理;

四是搞好水价政策改革,管理体系;合理提高水价,建立和完善水市;

五是强化水利资产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水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二)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

一是我国水资源管理所面临的危机已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二是供水价格偏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三是水利企业以及相关水管单位经营亏损严重等。四是对水资源管理不要只注重开发利用,而忽视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节约。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匮乏、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的认识不足,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经常认为水利是福利事业,理应由国家投资和无偿用水和排污。也是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重要症结。因此,必须确立新的水资源观念、水市场观念,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搞好水资源行政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黄河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强水资源统一和城市用水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构建现代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以保证政府职能系统效益最佳,保证中央、地方以及社会组织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的发挥。依法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城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对经营性水利工程实行资产管理,提高水利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将用水许可与排污许可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节水化进程。

(三)水权管理改革。水权管理的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和确定。将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开,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建立水市场的基础。

(四)以法律为依据,强化总量控制。确定以占有优先权原则为主,结合水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设定总量控制、保障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旱情调度预案、水污染防治的事权划分等措施。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权制度。

(五)合理提高水价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提高现行的水价,确保供水成本和水利资产的保值增值。水价的核定应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成本、管理费用及利润;资源水价应在政府统一评估基础上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同时,水价的确定要兼顾公众承受能力和政府的财政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六)强化全民节水意识。在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下,水价是调节供需矛盾最敏感的经济杠杆。据国外研究发现,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减少3%~7%,因此,合理提高水费价格,是增强人们节约用水意识的关键。因此,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相关用水标准及定额、推进节水技术发展的同时,以改革水价政策、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为重点,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手段,在建立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综上所述,水资源行政管理主要存在着管理观念落后以及行政体制、职能体系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要积极推进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城市用水一体化管理;就必须强化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权管理模式,全面推进水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提高水资源行政管理效率;合理提高水价,运用水价政策的经济杠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全民节水意识;全面提高水资源、水调度、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防洪排涝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应对策略[J];东北水利水电;2010年04期

2祁泉淞;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其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02期

3马战军;贾长灵;古福全;;武陟县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建议[J];河南水利;2005年10期

4宋昭义;昭通市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J];水资源研究;2009年04期

5贾自胜;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临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山西水利;2007年01期

6周效杰;向金宝;黄利民;;麒麟区水资源安全对策研究[J];中国水利;2010年19期

水资源的管理篇2

waterResourcesplanning

andmanagement

2011,800pp

Hardback

iSBn9780521762588

水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组成地质环境系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分布现状、水体生态健康、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水源安全、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书以全面的与多学科相结合的独特的视角,论述了如何在考虑了社会、工业、农业、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的情况下,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方案。本书由来自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问题的专家所撰写的论文编著而成,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的应用实例,展示了目前地球上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与处理这些问题的管理方案与措施。

全书共35篇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1部分认识水资源,包含论文1-7篇,1.气候变化与全球水循环;2.理解全球水文;3.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4.理解水质的基本概念;5.内陆水域生态系统;6.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7.水资源短缺下的全球粮食生产。第2部分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包含论文8-15篇,8.水利法规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9.全球水资源危机的对策;10.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11.合作与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12.能力建构与信息共享;13.水资源的自适应与综合管理;14.水资源的分类与综合管理;15.生态用水。第3部分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应用实例,包含论文16-35篇,其中按照实例类别的不同分为9章,分别是废水处理;农业用水;城市水供应与管理;水域生态系统;工业与矿业用水;乡村与偏远社区用水;水利基础设施设计与利用;跨流域水资源管理;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市场机制。

本书介绍了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为现代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供高等学校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阅读,也可供从事水资源评价、规划、调度与管理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刘昊,

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水资源的管理篇3

关键词:水资源费;水资源管理;互利互进

水,是生命的源头,社会中所存在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人口的发展,我国水资源含量不断的减少,有科学家预言,“如果不及时开展对于水资源的管控工作,我国的水资源终将枯竭,人类文明也终将随之消亡”,至此,针对水资源的管控刻不容缓。自一九九二年我省颁布[1992]11号文件起,“水资源费”这一名词正式走进人们的视线之中,“水资源费”即水资源使用费,即指对于我省城镇范围内水源内取水、用水的单位针对其所取用水源进行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随着征收工作的逐步深入,我省水资源管理逐渐规范,水资源费征收与水资源管理之间初现“双赢”趋势。

一、由地税代扣水资源费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地税代扣水资源费的优势分析

我国现阶段企业的水资源费大都由政府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交由该地区地税部门代扣代缴。其最为明显的优势便是地方税务部门大都有着较为成熟的税款、费用征收经验,便于征收环节相关工作具体、妥善实施。与此同时,将水资源费的征收依托于原有的地税征收系统,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水利部门针对水资源费征收的研究、管理投入,大大降低了水资源费征收的成本支出。其次,由地税部门以收缴税款的方式成熟、强制、系统的征收能够保障水资源费按时、按额足量征收,从而保障了水资源费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妥善落实。

(二)地税代扣水资源费存在的问题

由地税征收水资源费较大程度的阻隔了水资源管理部门与其取水用户间的联系,为管理部门后续针对水源节约及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由于用户与管理部门间的脱节,使得“取水许可”的管理、计量设施的安装等问题更加严峻,使得水资源管理部门无法切实监督用水用户的水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如何进一步实现水资源费征收与水资源管理双赢

如何实现水资源费征收与水资源管理间的“双赢”程度,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拉近其两者间的关系,进而使其互进互促,从而使得我国水资源管理达到双赢。

(一)处理好征收主体、征收部门及水资源管理间的关系

第一,便是要处理好水资源费其收费主体及征收机部门间的关系,明确我国法律赋予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水资源管理处仍旧是水资源费的主体征收部门,水资源管理部门不能“放任”水资源费的征收,仍需对其征收情况附有相应的管理职责,如果水资源费用没有得到及时、足额的征缴,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对其负责并进行后续的征缴工作。第二,便是需要处理好水资源费征收和水资源管理间的关系。首先来说,向水资源使用的企业征收水资源费是水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收费使用的方式能够限制很多不必要的水资源使用支出,从而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其次,水资源费的征收能够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其日常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从而保障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行。

(二)各方协同努力,确保征收工作落实到位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明确规定,水资源费的征收需要遵循“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基本原则。所以,无论从上述任何一方来看,各部门都有职责将水资源费的收取工作切实、有效的落实下去。首先,水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宣传、讲座等工作,向需要缴纳水资源费的企业、个人进行相关法律、法及地方规范性文件、的阐述、讲解工作,也要对新颁布的资源费征收政策等实际应用项目进行解读,使其明确缴纳的水资源费的意义,使其能够自动自觉的按时足额缴纳水资源费,从而保障地区的水资源费征缴。其次,可以实施部门间的联合动作,搞好地税与水资源管理部门的配合工作,由地税部门及时反馈水资源费的实际征缴情况,对于未按时缴纳费用的企业及个人有水资源部门进行其相关责任人的追讨等工作,从而保障水资源费的征收。

(三)将水资源管理工作规范化

在水资源费实施地税部门征缴后,避免由于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时效问题而产生的信息脱节、滞后等问题,应由该地区水资源管理部门和地税征缴部门协同进行针对如何缓解该问题的沟通,并将结果书面化、规范化,进而形成较为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条例。

结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费与水资源管理之间绝不是单一发展的项目,两者之间应呈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共赢”趋势,从而使得我国水资源管控能够有计划地长期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水资源的管理篇4

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不仅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还与人口、粮食、卫生、防灾和安全保障等各种社会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全国范围内日趋严重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而借鉴国外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对缓解我国水危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日本的水资源管理和处理工艺及案例进行分析介绍,希望对探讨我国未来水资源管理提供一些启示作用。

日本的水资源现状

日本国土面积约37.78万km2,大部分地区处于降水丰富的亚洲季风带,年降水量约为6,400亿km3(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值),是世界平均数的2倍,约为中国降水量的2.6倍。尽管如此,由于日本地形比较险峻,南北狭长,中部又有脊梁山脉,主要河流的长度较短,河道狭窄且坡度大。同时,降雨多集中于梅雨期和台风季节,降水量季节性偏大,河流流量变化也大。因此,丰富的降水量并没有给日本带来水资源上的优势。日本的水资源赋存量,即可供人使用的最大限度的水资源量仅为3200m3/人年,不足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

另一方面,日本的年总用水量(按取水量计算)约为809亿km3(2011年值),仅相当于平均水资源赋存量的五分之一。约有3000亿km3以上的水资源未被开发利用,而是直接流入大海或形成地下水。按用途统计,城市生活用水约为152亿km3/年,工业用水约为113亿km3/年,农业用水545亿km3/年。其中,江河水约占取水总量的89%,地下水仅占取水总量的11%(如图1所示)。

近年,全球气候变化也对日本水资源的利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降水量逐年减少且变动幅度增大,导致干旱和洪涝的风险增加。气温上升造成积雪量减少,融雪期提前。特别对给水资源依赖融雪水的日本东北部造成了较大影响,导致需水期的江河水流量减少,造成供水不足。同时,海平面上升使滨海沿岸地区的地下水盐化,给水资源的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威胁。

另一种与淡水资源不足并驾齐驱的水危机是水质污染问题,在日本部分地区同样存在着这类问题。如东京等几座大城市,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河流水质受到了一些影响。农村地区由于生活废水排入河中,导致农业用的灌溉水渠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质恶化。许多靠近城市湖泊的CoD(化学氧需求量)环境达标率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准,一些湖泊由于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给用水和水环境都带来影响。

水资源的管理制度与法律体系

尽管与中国一样,日本各地同样存在着各种水资源不足与水质污染问题,但早在上个世纪,日本就致力于水资源问题的缓解,至今已形成了较完备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体系。

首先,日本政府对水资源问题十分重视,重大水资源政策以及相关法律的出台都由内阁会议和总理大臣亲自审定。日本早在1896年就制定了《河川法》,以后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多次修改,并陆续制定了诸如《水资源开发促进法》、《下水道法》和《水质污浊防止法》等数十部法律法规。

日本水资源管理的实行以国土交通省为主,环境省和农林水产省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其中,国土交通省主要负责水资源方面长期的根本性、综合性政策、法规的策划、立项推行等相关工作以及河流管理、治水工程和下水道的监理。环境省则主要负责水质监测及河川流域的水质保护。厚生劳动省负责上水道(即通常所说的自来水)相关工程的监督及协调管理。农林水产省和经济产业省则分别负责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管理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近年来,日本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综合水资源管理”的管理体系。即以水循环的基本流域为单位,从江河上游至海岸,从地表水到地下水进行整体把握;对于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及所面临的课题进行综合考虑;是一种地方政府、居民和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水资源设施的建设、运用和维护。包括现存设施的改造和维护、水资源设施利用效率的提高、新设施的建设、灾害及水质污染事件发生时的危机管理、水利能源的使用。(2)流域的保护。主要有流域内水循环的保全和水源地的保护。(3)水量水质的一体化管理。在有需求地区以低成本、低能耗来确保必要的水质和水量。(4)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包括雨水利用及污水再生利用的推进。(5)地下水的保护和使用。

日本的水处理工艺及使用案例

日本成功的水资源管理还与其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密不可分,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膜处理技术的应用。日本的膜处理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水处理用膜的供给市场中,日本的生产量约占全球的60%。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膜技术主要有微滤膜(mF膜)、超滤膜(UF膜)、纳滤膜(nF膜)及反渗透膜(Ro膜)。其中,反渗透法为如今海水淡化的主力,而日本在Ro膜的生产份额高达全球市场的70%。此外,mF膜与UF膜也在饮用水处理及污水再生处理方面有着广泛运用。以下通过日本的两则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在水处理中不仅活用了世界领先的膜技术,并且在膜过滤系统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高效节能的因素。

海水淡化案例

日本的九州福冈市由于淡水资源不足,经历了多次供水危机。福冈都市圈内的水需求量为每日60万km3,而该区域的供水自给能力只占需求量的三分之二。为了提高其供水自给率,该市将其目标转向丰富的海水资源中,于2005年6月起正式启动海水淡化事业。目前,福冈海中道奈多海水淡化中心为日本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设施,其最大生产能力为每日5km3。

福冈海水淡化中心主要采用的水处理技术即为反渗透技术。位于640米的近海区域水深约11.5米的海底,铺设了宽度约2万km2的取水管,采用渗透取水方式进行取水,不仅利用了天然的沙层过滤方式,同时也避免了海浪的影响及对渔业及船舶运输的妨碍。并且,通过利用海面与工厂取水口的水位差,用于取水的动力消耗几乎为零。被取用的海水通过该中心的螺旋形UF膜的前处理工艺,被除去微生物及极细微粒子,再通过高压Ro膜及螺旋形Ro膜的处理获得符合一定标准的淡水水质。而浓缩海水中的压力则被作为能源进行回收,作为高压Ro泵的动力再次使用,充分实现了高效循环的能源利用。

饮用水高度净水案例

东京都羽村市,位于东京都心以西约45km处,其水源全部为地下水,由于水质良好,该市历来仅通过氯消毒来供给自来水。然而,地下水中存在着一种氯消毒无法杀灭的寄生虫(隐孢子虫),由此而引发的饮用水污染事件在周边地区屡屡发生,因此羽村市于2004年引进了高度净水设施。

该高度净水设施于2004年4月正式运行,每日的最大处理量为3万km3,能为6万人供给2.75万km3安全干净的自来水。在深井中的地下水由原水槽被抽取上来后,利用10m水柱的自身压力使地下水经由大孔径的mF膜过滤,将其中的隐孢子虫完全去除。该大孔径mF膜是专门为去除隐孢子虫(直径为5.0微米)而设计的产品,标准孔径为2.0微米,与一般的mF膜(0.1-0.2微米)相比起来孔径较大,由此便可以通过水柱的自身压力来进行过滤,而无需另外使用抽水泵,是一种精巧的节能设计。

水资源的管理篇5

关键词:水资源;水利;监督管理

社会飞速发展,尽管经济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显露出来,并且越演越烈,无法再继续掩盖下去。其中,宝贵的水资源短缺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对我国相关部门的管理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在发达国家,对水资源进行管理早就开始实行并且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果。我国相关部门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借鉴西方先进的经验,来针对我国水利工程水资源进行管理控制,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

1我国现阶段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呈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管理的主体存在着问题

我国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在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越位”等现象。其中,这种“越位”的现象,主要指的是应该由市场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问题而被政府取代进行管理,就例如一些环境中水资源的配置问题;而“缺位”现象,则指的是应该由政府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部门而不进行监督管理,逼着市场给与适当的监督管理的行为。例如政策上透明度不够,政府服务不够等这些方面上的问题。

1.2管理的理念方面存在着问题

相关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认识不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仍然处在传统的计划体制管理方式之中,因此,对一些问题方面存在着不端正的态度,从而导致工作严重落后等问题。其次,受到经济发展的诱惑,人们跟过的将目光放在经济发展上,而忽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无休止的开采和挖掘,从而导致许多资源的稀缺和落后,例如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度的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地表土层下陷,形成漏斗形地表形状等问题。

1.3政府内部行政管理存在着问题

针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涉及多个区域不同部门之间,不仅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更是水利、农业还有一些建设和保护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极容易出现权责重复,职权职责相互覆盖的现象,这样极容易出现权责不明等情况,从而严重影响行政工作效率,增加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成本支出,严重拖后了水资源保护的后腿。尤其是在城市水的监督和管理中矛盾更加不容忽视。

2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措施

2.1从法律角度提供保护手段

法律是每个国家行政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关键性参考依据,我国更是如此。我国一直将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强调法律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加强水资源的监督管理,就必须依靠法律的支持。首先,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将权责明确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法律行动的主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相关行政部门开展水资源的监督管理。其次,跨行政区域和跨流域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尚待加强。在目前的体制下,必须加强跨行政区水资源立法,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协调、仲裁和处罚职能,并以行政契约等法律手段来保障。另外,对一些具体管理工作,都应出台具体的法规,使管理措施法制化。具体做法如下:第一,要树立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观念。第二,完善执法体系,切实提高水务的执法能力,保证水利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有切实的法律支持而后保障;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和法律素质双高的队伍,为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

2.2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要做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生态自然环境的动态协调关系应该而且必须得到维持和保障。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资源、经济、环境和人口的协调发展作为最高的指导原则,把宏观的水资源科学调配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把科学原理的指导和具体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多项繁荣。此外,水利水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仅停留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者之间单独的研究上,把两者有机地媾和才是研究和解决水资源可续合理配置的正途。因此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规划既要从时间的角度分析它的流量特点,也要从空间的角度来研究它的空间分布特点,然后从整体上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2.3政府规划,统一管理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发挥水资源合理调度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非常的不均匀,一般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因此,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通过各种工程和技术措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例如兴建大型的调水工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立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的现实情况,着眼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局面。这是绝对宏观意义上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但是在相对微观意义上来说,对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需要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协调商议的基础上来解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问题。在这个层面上,困难更大,因为这需要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这种“通力合作”往往意味着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不同于执行中央政府的行政命令,因此需要更大的协调艺术。

结束语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社会进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不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己成当今世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我国就是世界上的水资源短缺大国,水资源在我国存在人均数量少,亩均数量低,时间空间分布不均,水土不匹配等问题。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缓解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时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去适应新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为实现我国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而努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军.浅谈如何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J].美丽中国,2014(9):18.

水资源的管理篇6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水资源的系统特征

城市是一个以人类生活和生产为中心,由居民和城市环境组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水资源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首先,城市的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污水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水循环系统,其间存在量与质的交换;其次,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是一个由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等环节组成的系统;而城市水资源系统本身又是更大的流域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支撑因子,其使用状态以及水资源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善又与社会、经济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系统组成结构的合理和系统运转的平衡稳定、持续有序。只有确保在城市这一复合系统中,水资源系统结构稳定、功能完善,水资源量足质优,时空分布合理,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整体功能最优和系统持久发展。

二、当前城市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短缺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250m3/人·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50m3/人·年~480m3/人·年,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5。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个;全国城市每年缺水60亿m3,每年因缺水造成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由于缺水,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受到了限制。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降水山区多、平原少,雨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沿海正常年份降雨量大于1200mm,西北广大地区小于250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少雨,夏秋多雨。地下水的分布也极不平衡,北方17省市区每年仅有3000亿m3,南方则有5000亿m3。目前,华北人均水资源仅300多m3,比极度缺水的以色列还要少。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组成的西南诸河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0%,人口和耕地分别只占全国的1.5%和1.7%,水资源却占全国的21%,人均水资源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高于世界人均水量的3倍左右。

3.水资源污染严重

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km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长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对居民生活用水和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4.水资源长期供需矛盾突出

据水利专家预测,我国的缺水高峰将在2010年~2020年出现;乐观地估计2020年将缺水300多亿m3左右;若不超采地下水,不引用未处理的污水灌溉,缺水总量可达500亿m3。届时我国可能出现全局性的大面积水荒,淮、辽、海河在枯水期将更加黑臭,长江和珠江污染河段将超过一半,太湖等湖泊营养化可能形成不可逆转的局面。

5.水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

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权限分散,地表水、地下水、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及回用在绝大多数城市中均属于多机构管理,城市之间的水资源划地为界,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因而缺乏系统规划、系统优化和系统决策,难以提高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

6.水价背离价值规律

长期以来,水作为一种福利商品向社会供应。供水投资主要来自政府,制定水价只考虑经营成本,既不考虑投资成本回收,又不考虑水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费用。过低的水价不仅使供水企业失去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制约了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还使社会公众的节水意识淡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水的浪费。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水资源,加大了供水设施建设的需求,而且伴随过量用水产生的过量排污又导致了水污染的加剧,进而加大了排水设施建设的需求。

三、城市水环境的主体行为调整

1.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体现为政府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等。另一方面,政府介入环境资源产权的界定,培育环境市场和环境投融资市场等。

2.制定水环境目标

城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全面实行节约用水,以缓解城市缺水危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用水要求;保护有限的水资源,维护城市水环境质量,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改善同步发展;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水环境质量达到公众满意的水平。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调节和合理利用水环境的承载力,协调水环境的社会、自然两种循环,使城市环境系统处于最优状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城市政府应按着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达到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研究制定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政策目标。

3.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

政府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大力推进城市水务体制改革,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将供水、管理、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地下水回灌等涉水事务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4.强化水环境法律的有效性

依法治水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关键所在,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取水许可审批管理的力度,强化取水许可的管理,严格控制取水量,限制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用水,还要对退水水质进行严格管理。对新申请取水许可证的单位,严格按照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必须提交取水和退水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报告,方可办理取水许可申请审批手续。对逾期仍超标排污的单位和企业,要坚决依法吊销其取水许可证。理顺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内外关系,制定与完善流域及区域各种配套法规,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水资源保护工作法制化、制度化。

5.推广清洁生产制度

政府根据城市经济总体发展状况,通过产业政策,逐步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从源头抓水环境保护,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的排放,通过各种措施使工业排放的废水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再排入公共水体。清洁生产的工艺相比于污染治理意义更为重要!环境污染危害一旦形成,控制和根治比较困难,而清洁生产就是力图在造成污染的原因上去寻找清除污染的对策。企业是实现清洁生产主要力量,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要与强化企业管理、技术改造、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相结合,把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是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方面,但如果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推动落后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的提高和设备的更新,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将会使步伐大大加快。

6.重视污水处理与回用

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鼓励、约束企业使用回用水。我国用水浪费严重,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0.7-0.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m3,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国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面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匮乏,水重复利用率低,加强对污水的处理与利用,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经净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是城市的再生水资源,数量非常巨大,被称为城市的第二水源,可作为作物的灌溉用水、工业冷却水、城市绿化用水、环境用水和地面冲洗水等。

四、结束语

加强对水资源状态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涉及部门多,涉及专业面非常广泛。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财政物价水务建设环保等各部门一起行动,密切配合,才能最终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泉.浅析城市水资源管理及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6)

水资源的管理篇7

关键词:水利资源;合理利用;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今社会,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其中水资源污染的现象特别严重,而且生活中还有很多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这些都己经成为了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能有效增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并且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1、水利资源供需矛盾杰出,水资源的使用疑问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前中国的农业生产中缺水疑问很严重,农业生产面对很大的威胁,水资源使用不合理,人员激增和资本的耗费面对严重危机,生态环境面对很大的压力。

2、水资源的使用对立杰出,有用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处理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的表象,水资源的管理机制需求建立在资源高效使用的基础上,水资源的管理机制缺少高效机制,很简单呈现资本浪费。水资源一向处于很紧张的状况,许多区域和职业呈现水资源浪费的表象,需求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因此,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三、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水资源需要量大幅度增加,但在节水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缺乏。由于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水费收缴起来相当困难,水的价格又偏低,导致水管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困难;水管单位机构臃肿。人员总量过剩与结构性人才缺乏并存,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满足规范管理的需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存在管理机制不活、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弊端。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水管单位注重投资新建项目,忽视对已建工程运行、维修的投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更无保障,失管失修的现象比较严重。水管单位的这些现象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单位,资产概念不清,配套的制度和体制建设滞后;这些弊端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充分发挥。

2、水价改革不到位,难以使水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如今,我国水的价格偏低,水费在家庭收入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注意,根本就无法谈到节水的问题,据专家研究发现,每个家庭的水费支出不足于引起人们在生活中对节水的重视。企事业单位也是如此,水价只是占到生产成本和经费开支的很小一部分,难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节水技术的实施和节水设施的安装,无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的积极性。

3、缺乏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和水资源保护制度

长期以来,人们对节水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只知道一味的索取而不知道从根本上解决节水问题,认为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永远用不完的,没有必要节约。还由于人的思想观念落后,对惜水、爱水、节水意识十分淡薄,各企业和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水资源利用率低。

四、加强水资源管理对策措施

1、提高全民节水观念

在节水问题上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让人们充分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强化人们的节水观念,做到自觉爱惜水、保护水。制定和利用水指标,增强人们在用水中的危机感,切实加强人们的责任感。努力做到人人关心水资源问题;强化计划取水、节约用水。实施计划取水和节约用水,通过对取水户下达年度计划取水,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水资源。制定合理的水价,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水价偏低是人们不节水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外实践证明,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2、发展节水农业

水资源的浪费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农业在灌溉过程中不能节省用水,从而也大面积形成水的浪费,依据如今农业开展需求来看,开展节省用水农业是节省农业用水、减轻全省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是改变农业增加方法、完成农业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办法。如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呈现水资源缺乏,将会致使社会经济无法正常运转,水资源缺少是制约农业开展的首要要素,开展节省用水农业是带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战略疑问。要以进步天然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为中心,环绕“开源节流”进行立异,依据各地的资本条件,合理装备水资源,实施工程办法与农艺办法相结合,传统技能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真正进步节省用水农业水平。

3、健全防洪防旱体系,增强抗御洪涝旱灾害的能力

加强江河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努力提高抵御洪、涝、旱等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洪工程;建立预警预报系统;制定防汛政策;提高防汛意识。通过这些,确保重点城市、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提高防汛抗洪决策的正确度和指挥的科学性。

4、加强水污染的防治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剧,经济不断上涨,水资源污染已经非常严重,现如今,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通过合理开发,适当发展工业,防止工业污染。在建设和发展的同时,要同步或超前防污治污。防治水污染的总原则是污染总量控制和水功能区划分。设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做好各项节水设施建设,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努力实现污水资源化。延续传统农业生产,根治农村和农业污染。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以防止农村水环境进一步的恶化。

5、建立健全水资源统一管理运作机制

在社会发展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水资源,触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在使用过程中,水资源短缺呈现供求矛盾,这就需求节约用水与高效用水,完成水资源一致办理和优化装备,也是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仅有未来。把有限的水资源经过合理装备,高效使用。归纳性地进行流域办理,可提供一个可行的框架来计划各个区块,防止分疆而治,构成污水的无序化排放和水生态资本的无序化开发,构成村镇之间乃至省市之间的矛盾。一致的计划还有利于推动水资本的进一步使用处理,统筹拟定实施可持续水环境、功用建筑群与环境的使用及维护。

6、发挥森林在改善水资源环境中的作用

在改善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问题上,人们逐渐意识到,治山造林涵养水源是改善水资源的最好途径之一,森林能防止土壤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经历了无数次洪灾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就治水而治水,忽视治山,忽视森林的作用,水是治理不好的。单靠水利工程设施虽可达到暂时蓄水的目的,但阻挡不住泥沙的淤积。因此,走兴林治水之路是实现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仍然是以行政管理作为主导的,所以还不能完全满足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的需求,所以导致了严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用水矛盾突出等问题的存在。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式,必须要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能做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土作,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锋.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管理探讨[J].低碳世界,2014,(03).

水资源的管理篇8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影响因素;合理利用;管理;措施

abstract:therationalutilizationandmanagementofwaterresourcesincitiesisrelatedtotheeconomicprosperityofacountryandaregion,socialsecurityandstability,thekeytosustainablehumanciviliz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factorsthataffectthereasonableuseofwaterresourcesincities,anddiscussedmeasurestostrengthentherationalutilizationandmanagementofwaterresourcesincities.Keywords:urbanwaterresources;influencingfactors;rationalutilization;managemen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城市水资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而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影响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因素

1、人们的节水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水成果。节约用水不仅可以解决水量短缺问题,还可以由于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量而减轻水污染。应以“水资源危机”观念取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提高人们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2、节水意识仅是一种道德约束,并不能很好的约束人们的行为,必须借助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政策作用,以此来推动城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工作的开展。现行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等等都必须得到贯彻执行。

3、经济因素的影响可分为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的影响,其中经济规模的扩大,引起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只会加重水资源的短缺情况。经济水平的提高,节水型器具的普及,使得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得到很大提高,也更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的措施

1、切实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有限的水资源和严峻的环境将对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出路,应该依靠自律型的方式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大力节水。节水的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仍低于很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具体表现在单位GDp取用水量相对较高。

在生活用水方面,据专家预测,未来20年人均家庭用水量增长将逐渐变缓并趋于稳定,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压力更多来自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履行节水,这关系到未来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因此,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开发推广雨洪利用技术等都势在必行。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是切实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当务之急。

2、节水是协调人类活动与水资源关系的重要途径。依据水资源复合系统中“天——地——人——水”互相耦合关系,可以分析某一区域或流域内形成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尺度内,降雨量和蒸发量变化幅度较小;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条件引起产流量的变化有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例如:太湖流域人类活动剧烈,流域下垫面变化较大,根据太湖流域1956~2000年降水系列,采用“水资源产水量模型”计算得出,2000年太湖流域水资源产水量为161.4亿m3,建国以来该流域水资源产水量增长10.2亿m3,增长了6.7%,水资源产水量增加不多,这是南方水网地区的普遍情况,我国北方地区,由于下垫面改变,同样降雨条件下水资源产水量减少,例如海河、黄河流域产水量近20年来减少10%~20%;社会经济发展使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太湖流域2003年水资源总用水量达到306.3亿m3,其中生活和生产用水量共298.3亿m3,占总用水量的97.4%,2003年总用水量比1980年的234.6亿m3增加71.7亿m3,增长了30.6%,其中一产用水量减少33.8亿m3,二产用水量增加77.8亿m3,三产用水量增加7.7亿m3,生活用水量增加12.7亿m3。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是必然趋势,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将随之增加,但必须有效控制。这是形成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方面,也是人类社会可以自我调控的最主要途径。

3、回收可处理利用的工业废水

(1)回收可处理利用工业废水的必要性。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的处理实现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改善。淡水、能源和土地资源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最重要资源。当前在城市供水十分紧张的条件下,回收可处理利用工业废水,有利于减少城市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纳米比亚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最干旱的国家。炎炎烈日使水分迅速蒸发,而雨露给干涸土地的滋润却总是蹒跚迟缓。该国境内没有一条全年不断流的江河。首都温得克市的居民除节水外还必须回收利用废水。1960年,由于人口迅速增长,温得和克市附近大多数地下蓄水层和季节河都已枯竭。这种危机激励市政官员执行一项极为严格的节水计划,包括回收家用废水并将其净化至饮用标准。该市的第一座水回收厂1968年投产时,每年可回收净化4.6亿加仑水,现在回收净化能力已翻了一番,足以提供温得克市每年水需求量的23%。

(2)工业废水回收处理利用技术。经过常规处理后的工业污水应用“连续微滤技术”进行进一步处理,使其达到工业循环水的补充水水质要求;并能继续经反渗透膜深度处理,使回用水达到除盐水的水质指标,从而实现污水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第一、蒸汽回收技术。该技术以闭路循环回收方式,将用汽设备所排放出来的废蒸汽及高温凝结水,改变原来传统回收方式。去掉疏水阀,直接将乏汽、乏水通过蒸汽回收压缩机加压,再以高温凝结汽水混合物直接压入锅筒内,形成产汽——用汽——回收——再产汽的闭路循环系统,从而加快了设备的热循环,有效提高用汽设备的热交换率,降低锅炉煤耗和燃烧负荷,90%的废蒸汽潜热全部回收。节能率达到25%~95%,比间接回收热率更高。该技术适用于化工、建材、棉纺、印染、制药、制革、烟草、石化、油田等企业。

第二、冷凝水及闪蒸汽回收利用技术。蒸汽在用汽设备中释放潜热后,还原成同温度下的饱和水,即冷凝水。冷凝水具备可观的热能利用价值,是品质较好的蒸馏水,最适合重新作为锅炉给水。冷凝水是高温饱和水,用普通离心泵输送时,由于水泵发生汽蚀,导致水泵效率下降,严重时产生断流。采用以喷射增压原理可解决离心泵在输送高温饱和水时的汽蚀问题,直接将冷凝水站高于120℃的冷凝水送入锅炉除氧器,省去了软化水喷淋降温。让高低压用汽设备的冷凝水分别进入高压闪蒸罐和常压罐,再通过射流器将高压闪蒸罐内的闪蒸汽提升后供给低压用汽设备。这样,既解决了闪蒸汽的回收问题,又解决了低压用汽设备因背压过高造成的疏水困难问题。

4、减少城市污水排放

据统计,全国城市污水的日排放量已达6822万m3,而其中大约80%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或湖泊,水质污染和水质恶化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切实保护好城市水资源就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教育和行政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对污染严重、日排放量大且不达标的工厂、企业进行曝光,并采取一定的经济处罚,以观后效。

(1)依靠媒体,扩大对城市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松花江遭受苯类污染——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告急,城市水资源短缺状况日愈显得捉襟见肘。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和门户网站的宣传下,松花江苯污染事件得到了举国上下的关注。通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事态得到了控制,哈尔滨市民饮用上了纯净的水。透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只有全民树立保护城市水资源的意识,在政府正确的引导下,才能有效保护好城市水资源。

(2)运用经济杠杆“正本清源”。通过对污染的工厂、企业,采取不同金额的经济处罚,并责令其自行处理或委托具有污水处理技术的公司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排放要求。对连年排放达标的工厂、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录制专题片在电视节目中报道,从而达到树立典型、影响一片的效果。对数次治理不彻底的工厂、企业,我们责令停产,并由行政职能部门对其进行教育,促使其采取措施,彻底根除对城市水资源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陈梦熊.水资源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J].资源科学.1990(06)

水资源的管理篇9

[关键词]水资源;档案式管理;水资源开发;用水户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15-0098-01

水资源档案管理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有利于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以保证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满足日常的生活、生产需要。所以在水资源管理中引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有助于使水资源的管理进入现代化、信息化的轨道。

1水资源档案管理的现状

1.1原有水资源档案管理的缺陷

水资源档案管理概念引进时间不是很久,但是对水资源的管理却由来已久,在水资源的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数据、档案资料等,这些都是对以前的水资源利用的记录,对于以后水资源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查考作用,对水资源的决策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过去对水资源利用的管理资料收集不够重视,造成了水资源资料的无形流失,更有甚者,一些水资源的利用根本没有记录在册,比如取水许可的档案管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城镇人口的增加,使得用水户不断增加,可以显示在资料上的仅有一个取水证,其他相关的取水情况、缴费情况等都无从查起,有时甚至几个单位混在一起。

第二,随着水资源问题的增加,有关部门开始重视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记录,建立了许多水资源管理档案,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第三,水资源的价格机制不合理,对水资源用量的计算也比较粗放,对水资源的稀缺性缺乏充分的认识,都认为水资源是不需要任何代价和取之不尽的,在有关部门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文件对用水价格进行有效的界定,国家确定的水资源价格调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也不起作用,这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档案信息管理部门进行整理与分析,使得管理混乱,产权管理不明确。

第四,对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虽然有基础的信息档案管理,但是由于纸质档案的容量大,查询难,使得污水处理的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这也是水资源档案管理的缺陷之一。

1.2水资源档案管理的发展

随着水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化,对水资源进行了归档管理,现在的水资源档案管理主要分为3类:工具档案、文件档案和基础资料档案。工具档案主要分为水资源管理工具书、统计年鉴、法律、法规等。文件档案主要是关于水资源的各种手续档案、审批文件等。基础资料档案则主要是取水证,取水设备档案和照片,取水台账,取水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情况,水资源费征收情况,取用水月报、季报、年报等用水户档案,取水、用水、节水、水资源费征收等汇总统计,相关月报、季、年报等统计档案,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规划、水功能区划分及纳污能力计算,水资源公报、水质通报、地下水监测等基础资料及成果档案。主要以对水资源费用收缴管理与对水资源的规划为主,但是对于这些水资源资料档案的管理却是个非常大的工程。所以在推进水资源档案管理的进程中,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水资源的档案管理也走上了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将水资源的信息资料录入电脑系统,建立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的管理水平。

水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改变了以前“一档一盒”的管理模式,从取水户的电脑登记开始,建立了“一户一档”的管理模式,对每个用户的取水建立电子信息档。将用水户的用水量、缴费状况、续费状况等集中在电脑系统中,方便了网上快速查询,全面提高了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效益。这一方法在各个地区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可以指导用水户有效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并且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2水资源档案的开发利用

我国针对水资源的管理采取过很多的措施,比如对水资源的产权进行限制,让水资源的管理部门实行有偿的使用和转让;加强水资源的法治建设,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制定统一的水资源价格等。这些有效的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产生很多的信息资料,建立水资源管理档案,就是为了让这些档案资料得到有效的利用。

第一,自取用水户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式的管理。可以规范水资源档案管理的程序与内容,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自取用水户费用征收的回款率。使取水秩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并且通过水资源缴费与自取用水户的确定,使得水资源的利用得到了有效的统计,通过对每月用水量的统计情况分析,能够对用水户的用水与节水情况提出有效的建议。

第二,根据水资源档案资料,对企业用水量进行统计,根据用水量在企业进行有计划的用水控制。若因为特殊原因需要增加用水量,企业可以提前向有关部门申请用水量增加。

第三,根据水资源档案估计用水量,施行水资源阶梯价格,有效控制水资源的浪费情况。

第四,针对水资源档案管理的缺陷,可以建立水资源信息资料库,并且进行数字化管理,以丰富各水资源门户网及考察平台。让大家能够在门户网上查询到用水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用水状况。

水资源的管理篇10

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改革发展;江西省九江市

0引言

长期以来,受到粗放式用水、无序化用水、污水肆意排放等各类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并逐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认识人与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关系,持续推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走人水和谐发展之路,才能有效缓解水问题。为此,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的对象、内容和程序,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强力保障。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近年来,九江市作为江西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及《江西省深化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强化水资源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水资源管理创新改革,开展了比较富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

1区域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九江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6'—116°54'、北纬28°41'—30°05'。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长江水道与京九铁路构成的“黄金十字架”的中心,北京、上海、重庆、广州4大城市经济圈的交会点。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为长江黄金水道沿岸10大港口城市之一,也是江西省唯一的沿江对外开放和外贸港口城市,具有经济交流中转城市的战略地位。总面积为18823km2,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皆备,其中山地占16.4%、丘陵占44.5%、湖泊占18.0%,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多年平均气温为16.0~17.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20.6mm。

1.2水资源概况

九江市水域总面积为3301km2,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修河、潦河(下游段)、博阳河、武宁水、东津水5条河,且均汇入鄱阳湖,雍容调蓄后由湖口流出汇入长江。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4.4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260m3(按2011年全市人口统计),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48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平均值为3700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排全省第六位(不含过境水)。呈现水资源总体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水资源质量较优的特点。

2主要做法

九江市紧紧围绕“三条红线”及“四项制度”的要求,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深入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2.1高度重视,高位推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自2015年起,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单项考评实施细则中明确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市政府领导亲自安排部署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关工作,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九江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要求各县(市、区)作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将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逐级落实责任,确保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目标的如期实现。2015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全市水利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省设区市中为第一个。

2.2从细从实,制度先行

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各地完善并落实了取水许可、排污口设置、水资源有偿使用、用水计划、数据统计、资金投入、节水载体建设等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将制度从墙上下地,将上级文件和指示精神形成可操作性的工作实施方案,化为实际行动,注重工作实效。如制定了《九江市水利局关于落实深化全市水利改革工作任务分工》《关于加快推进九江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九江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九江市水权试点工作方案》等。

2.3主动谋划,改革创新

将水利改革任务纳入市全面深化改革年度工作台账,市委改革办公室按月进行督办销号。近年来,在水权制度建设、河长制、规划水资源论证、县级水资源公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纳入政府考核、水生态文明自主创建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改革任务上大胆探索,积累经验,如在全省率先启动县级新城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推动编制全省首个县级水资源公报,自主开展水权改革试点,推动有条件的县(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

2.4夯实基础,人才引领

早在2010年机构改革调整时,市政府就批准市水利局单独设立水资源科、水政监察支队、政策法规科。2011年11月,市政府又批准市水利局成立九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并将其确定为有5名编制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13年及2015年,市水利局通过市政府人才绿色通道专门录用了多名硕士研究生从事水资源相关工作,充实了水资源管理力量。目前,各县(市、区)全部成立了水资源股(办公室)、节水办公室等水资源管理机构,从事水资源管理的人员共70余人。2015年,市水利局又通过“外引内培”的方法加大管理人才引进和自身培养,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成立了以院士为主导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九江市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和《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培训奖励暂行办法》,为水资源管理人员提供高质量的继续再教育平台。

2.5科学规范,加大投入

九江市注重水资源费征收的同时,特别注重水资源费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江西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的使用范围,使水资源费使用有效合理。水资源费使用金额及用途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近5年来,累计下达水资源费600多万元,全部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等方面。仅2017年就下达超过200万元用于市级水资源公报和旬报编制、水功能区及界河监测、水权试点方案编制等,占全年市级水资源费征收总额的90%。各县(市、区)也加大了水资源管理的经费投入,如水资源公报编制试点县投入20万元用于编制水资源公报、规划水资源论证试点县投入30万元用于编制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此外,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院士工作站经费。

3主要成效

3.1“三条红线”年度目标完成良好

近年来,全面完成了“三条红线”年度目标。特别是2015年,覆盖市县两级的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全面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力推进,通过运用责任考核机制,促进市县两级联动抓落实,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合力促实效,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及水功能区达标率逐年提高。

3.2水资源管理改革攻坚任务破局显效

认真贯彻党的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整合市直相关部门力量,在多领域、多方面探索水资源管理改革。水权制度改革自主建设、县级水资源公报编制、新区规划水资源论证等一批水资源管理改革事项稳中有进,不但激发了基层水资源管理人员的改革创新活力,而且为构建较为完善的水资源管理综合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3.3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文章,在抓好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开展了水生态文明乡(镇)、村试点建设和自主创建,逐步构建起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全覆盖的水生态文明格局。大力推进九江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启动了首个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甘棠湖、南门湖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东津水库—竹坪河水系连通项目建设,逐步构建起河河连通、河湖连通的活水系统。

3.4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加强

推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通过开展水库水环境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利、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开展入河排污口水利、环保、建设、农业等部门联合整治,增强了部门间推进水资源保护协调配合力度。从2012年起,对全市39个重要水功能区、12个重要饮用水源地、12个主要界河断面和25座重点水库开展了水质动态监测,按月水资源质量月报,实现了对重要水体水质状况的动态跟踪掌握。完成重点入河排污口的普查登记并编制名录,实行动态化管理,不定期开展摸底复核,同时严格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维护水环境良好状态。

3.5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以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为示范,以机关节水载体建设和节水宣传为抓手,以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为导向,推进重点用水户开展水平衡测试,水资源社会管理水平和公众自觉节水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已经建成了一批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和节水型机关、企业、小区。

4体会与思考

从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提出,无不体现新时期下中央对生态、对水生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高度重视。自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开展年度考核以来,各级在水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各地水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巨大进展。由于水资源是一种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资源,也就决定了水资源管理工作是一种长期性、持续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因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要从思想认识、基础能力建设、制度体系建设、考核等方面持续深化水资源管理工作,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向纵深。

4.1深化认识,推进水资源管理基础能力建设

适应新常态下水资源管理新要求,推进水资源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一是重视队伍建设。以充实壮大队伍为关键,以加强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加大水资源管理业务培训为途径,不断提升基层水资源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二是加强水资源信息平台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推进计量设施设备、在线监测点、水环境检测中心、基层特别是县一级水资源监控软硬件平台及业务系统建设。三是强化地区水资源管理联动机制。把水资源保护作为地方生态保护重点,推进水利、环保、建设、农业等部门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污染共治。四是稳定资金投入。规范水资源费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水资源费在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在部门及地区间的合理、有效配置。

4.2统筹兼顾,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全面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各类水资源管理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更为细化、操作性更强的配套法规,逐步形成对各类上位法的有益补充。结合地方实际,科学、规范并充分行使地方立法权,研究制定并出台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下水保护、节约用水等地方性法规,拓宽并细化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覆盖面。重点解决省市县三级、部门之间水资源管理职能界定中存在的缺失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明确规定各级事权。

4.3科学谋划,有效发挥考核精准导向作用

突出水资源管理年度工作任务,发挥考核精准导向作用。一是按照分阶段、分步骤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各级水利发展“五年规划”任务及目标、水资源管理薄弱事项,制定科学、严谨的地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施方案。二是适时出台年度考核实施方案。围绕发挥考核对各地年度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推动及导向作用,适时出台考核方案,为考核责任主体有效完成工作任务提供指导与基本遵循。三是要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市县两级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对考核成绩突出的予以一定奖励,推动形成各级水资源管理工作合力,增强积极性、主动性。

5结语

九江市水资源禀赋较好,但仍需要通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补齐思想、制度、能力上的短板,持续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对良好水环境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陈雷.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J].中国水利,2012(10):1-6.

[2]陈明忠.强化顶层设计细化落实措施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J].中国水利,2012(24):5-7.

[3]程晓冰,石玉波,练湘津.以点带面推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J].中国水利,2014(15):4-6.

[4]孙晓山.对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3(2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