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十篇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十篇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8:42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篇1

 

当前高职院校关于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基础知识,学生听讲、记录,然后进入实践操作阶段。一线教师在授课时,经常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讲授,学生要做的就是被动的接受要讲授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以求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这种教学模式长期实行下来,导致学生成为机械的学习记忆机器,缺乏灵活运用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高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逻辑思维、抽象判断能力相对本科院校学生较差,在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普遍感到之前学到的理论基础医学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运用能力。长期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使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感到学习十分吃力,继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陷入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的反馈也是基础医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实际应用能力不足。这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战略目标中注重应用性、实用性不符。因此,为使高职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基础医学知识在医学实践中更好的广泛运用,高职院校改进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其新颖的教学思路,为改进高职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下文将着重从翻转课堂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方面论述该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

 

一、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初探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理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者提出。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就如何激活差异化,以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风格展开研究,提出了“颠倒教学”的概念,这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萌芽。2007年,美国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铂尔曼和亚伦萨姆斯采用录制讲课视频的方法帮助缺课的同学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2011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国际上被誉为颠覆性的伟大教育技术革命。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当前很多美国著名高校推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公开课程。目前我国教育学界也开始了对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应用于中小学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较少。

 

翻转课堂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教师先将原本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以课件、讲义、视频等形式传到网上,学生通过网络提前学习这些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点,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进行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活动,注重相互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交换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看法。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掌控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一言堂”形式,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学生可以对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对懂的知识点快速带过,学生自主“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进度,查漏补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体现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理论依据中的掌控学习理论。掌控学习理论就是指在“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的思想宗旨下,通过对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差异化帮助和额外的学习时间,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掌控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能决定该学生是否能学会相关知识点,只是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根据自身情况花费不同长的时间就能“掌控”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掌控学习理论不但是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提示教育者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掌控自己的学习。

 

(2)构建学习理论

 

掌控学习理论着重介绍了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是如何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的,属于知识的被动接受的初级阶段。掌控学习理论并不足以支持翻转课堂式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依据,这时需要第二个理论依据,即构建学习理论。

 

构建学习理论就是指每个人所被要求学的知识内容是一致的,但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同,主要是指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构建”不同。我们每个人的头脑、经验以及认知能力不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就有差异。因此,学习并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的过程,而是自己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认知体系的过程。

 

从构建学习理论来看翻转课堂式教学,会发现其解决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进度过于浪费时间的现象。学生通过看教学视频以自己的节奏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翻转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使这种“构建”更加主动和全面。

 

(3)自主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就是学生可以不依靠老师的讲授,而是通过网络教学视频的支持,自学知识。这个理论就是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会自己和同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理论进一步验证了构建学习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从网络上可以越来越方便的获取各方面的学习资源。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在翻转课堂上结成学习小组,协作交流和讨论,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

 

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是指教育要确定学生成长进步的的两种区间,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区间,另一种是学生最可能达到的成长进步区间。把握好这两种区间之间的距离,能加快学生的成长。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之一,它阐明了个体发展的起源,强调了教学的作用,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表明了同伴影响与协作学习对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意义。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体现着教育应当走在成长进步前面这一重要教育理念。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落脚于学生通过视频自我学习后所达到的“最近成长进步区”,翻转课堂上的教学必须在课前自学视频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通过课堂上教学和讨论,让学生达到最近成长进步区。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现问题并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对知识要点的机械性记忆转化为有意记忆,学习效果将会大大增强,经过后期课堂讨论和教师点拨,达到学生发展的最近成长进步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发展潜能。

 

三、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高等职业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突出技能、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的人才,高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教育要求“够用”即可。在人才培养就业目标上,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定位于广大农村和社区的基础医疗岗位上。既然如此,高职基础医学教学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要选取最为实用的知识,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考虑到高职学生相对较弱的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当前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容易,后劲不够,技能优势不够突出的现状,传统的侧重于老师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应考虑采取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以其自身的特点符合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需求。高职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之间知识点逻辑清晰完整,术语表述规范,但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靠在课堂上讲述传授知识,高职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难懂。如果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医学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知识转化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将来走向医疗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四、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

 

翻转课堂式教学可以使教师从传统教学方式中不断的讲解和重复中解放出来,将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多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但与此同时,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例如在此模式下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后,课堂上学生特殊状况增多,这对教师如何更好的加强对课堂的把控和对学生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素养提出了挑战、还有如何保证特殊状况不断发生下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有些高职医学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如何有效督促他们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下自我学习,这些难点相关教育学者都必须着重考虑。

 

相比于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传统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控制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一些传统知识点将手上,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不可忽视。因此,在高职基础医学的教学上,如何针对高职院校本身的状况,有效结合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也值得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思考。

 

五、结束语

 

高职基础医学的教学要区别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在教学中要更多考虑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目的,结合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现状。翻转课堂式教学充分利用了当今时代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地完成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之间更多的互动,提高了他们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更好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重点依据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结合高职基础医学教师的实际情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好的完成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篇2

0引言

基础会计课程是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石。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会计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熟练操作会计业务。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融合了多种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对于基础会计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是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1基础会计传统教学现状

1.1学生被动式学习

由于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属于专业课中的基础课,新词汇等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比较大。但是对于职业中学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这就导致了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呈现出老师讲,学生听而不记的现象,使整个课堂缺少活力。

1.2实践教学课时较少

基础会计虽为基础课,但实践性较强,传统课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分配课时上往往理论课占比达2/3,而实践课程往往不超过1/3,实践课程较少会导致理论与实际脱离开来,使学生的学只限于书本知识,等到真正走上岗位时,只会觉得无所适从。

1.3体现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虽然学习基础会计的学生都为低年级的学生,但是由于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理解水平,以及兴趣都不同。而课堂上只有一位老师,却有数十位学生。再由于教师背负着教学进度,教学计划的压力,为了统一教学过程,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

2翻转课堂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翻转课堂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1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较抽象

基础会计主要内容是资金运动,学生尚未走出校门,学生通过传统课堂理解这些内容较为为困难。但如果利用翻转课堂,学生则能在课前通过查询资料等方式学习企业经营的内容,并通过教师提供的相关视频等资料提前学习实务类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2.2基础会计课程的专业性词汇使初学者望而生畏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可能一时无法吸收,而对学习会计失去。但在翻转课堂下,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自主学习,将课前问题带入课堂,和同学老师进行探讨,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

2.3翻转课堂能解决了基础会计实训课时较少的问题

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训课时安排有限,学生们实训任务通常来不及完成。翻转课堂下,对于基础会计的一些理论内容,课前教师便可通过教学视频等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学。课堂重点可以放在会计实务的具体操作上,加大学生练习量。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中的设计

翻转课堂运用于基础会计课程中,需要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的基础之上,设计课堂教学的新方式。结合基础会计的教学经验,现以基础会计课程中的“记账凭证的填制”知识点为例,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3.1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教学平台

“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在上课前,可以由课代表建立班级为单位的qq群或微信群或班级微博,小组间可以建立相应的讨论组。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传教学视频、学习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讨论组中研讨问题,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并获得反馈信息。

3.2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制作微课等教学资料

“记账凭证的填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正确填制记账凭证。主要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前面刚学习过原始凭证的填制以及会计分录的编制,但整体专业水平并不高。根据对上述情况的分析,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制作成三个4分钟左右的小视频。(1)收款凭证的填制。(2)付款凭证的填制。(3)专用凭证的填制。在教学视频中,要重点突出选择凭证的过程及会计分录的填制过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三种凭证选择与填制时的区别。另外在制作小视频时要尽量使视频更具趣味,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根据每个视频布置相对应的任务,如一些经典例题。并让学生提前思考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如果既涉及收付款又涉及转账业务如何处理?之后将这些材料共享至前述网络平台,由学生课前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或与教师互动,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3.3课堂师生互动,使知识内化

通过课前学生完成视频中的任务反馈,教师已基本对不同学生对微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上课时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代表回答视频中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补充或修改。对于典型出错点,由学生总结,并由教师进行一定的强调。接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在多媒体上展示不同类别的原始凭证,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抢答业务种类并选择记账凭证进行填制。之后展示相应填制结果,并由其他同学纠错分析。之后,根据例题学生共同总结难点:如果既涉及收付款又涉及转账业务如何处理?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4课后及时反馈

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相互出题并进行练习,另外将布置的课后作业及相关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练习及复习。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后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如仍有疑问,可在线提问。教师则在网络平台上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总结知识点,并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

4翻转课堂的效果及思考

翻转课堂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1翻转课堂使教育变得人性化

(1)学生成了学习主体,完全可以自己掌握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考虑到了个体的差异性。(2)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探讨疑惑,互相解答,强化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远程反馈给教师,由教师帮忙解疑,及时解疑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3)在翻转课堂中,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能够时刻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策略保持最优。

4.2翻转课堂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1)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一对一的指导,由于课前的反馈课堂上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够有时间与学生个别交谈,评估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变成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朋友,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同时,学生能够发自内心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找到存在感。(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教授者的角色,而是指导者的角色,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排斥知识的学习,进而不再排斥教师的指导与建议。

[参考文献]

[1]金慧娟.翻转课堂与高职课程改革融合探讨—以《基础会计》为例[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81-85.

[2]熊磊,李涛.翻转课堂应用于财物管理课程教学刍议[J].财会通讯,2015(22):62-64.

[3]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4]丁玫.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成人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125-127.

[5]王海杰,张黎.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4(21):141-144.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身份认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204-02

翻转课堂(flippingclassroomorinvertedclassroom)的起源应归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JonBergmann和aaronSams。2007年前后,他们由于受到当地条件的限制,用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及教师实时讲解的音频,再把这些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供学生自行下载、观看。2011年,“翻转课堂”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与剖析。

一、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自“翻转课堂”2007年出现开始,其影响力慢慢扩大到全美甚至全球。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JeremyF.Strayer(2012)、Roberttalbert(2014)、ShondaR.Kuiper(2015)、BosnerStefan(2015)、Dahlkeojennus(2016)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都针对具体某一门课程设计或是某一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确立了“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为学生所带来的促进作用,研究重点大都集中在“翻转课堂”为教学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研究范围相对狭小。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热潮是以mooC(慕课)的兴起为依托的。杨晓宏、党建宁(2014)指出: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缘历史、伦理文化及行为观念,“翻转课堂”的研究需建立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本土化的基础上。众多教师、学者也以mooC的典型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翻转课堂”借助mooC的理论基础以及某一门学科“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方向及成果,大都偏重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研究,或是“翻转课堂”对于某一门课程的适用程度及教学效果评测,缺乏相应的理论导入和支撑。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融入“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地“翻转”课堂,是本文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身份认同理论

身份认同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dem,后来发展成英文中的identity一词。学界通常认为个体与他人或其他群体的相似或是相异构成了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从而确定了身份。这种认同的过程是社会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而我们所关注的“翻转课堂”无疑是师生角色的“翻转”,它同样揭示了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强调认同的社会制约性。

对于身份认同的研究大都从两个角色出发,一个是社会学角度,一个是心理学角度。Lawler(2008)认为人的某一部分并非由社会领域产生,这里所设想的是一种本质,它造就了一个人的特定性。它通常被认为位于“内里”,被理解为比“外部”更深入或更真实,对于某种身份的认同可能而且也会改变,他被认为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所有社会因素之外。而Lawler所说的这种“内里”正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比教学步骤和教学效果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师生角色的真正转换,对于师生双方而言,它都是一元化主体转移到更为自由易变的自我构建,是由课堂这种“小”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

其实,就某一微缩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国内已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如雷开春(2008)结合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分析了国内白领移民的社会认同问题;谌亚南(2014)以大学生的网络购物为例,研究了身份认同对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等。而在当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中,我们同样需要研究师生个体在“课堂”这个微小的社会关系中所涉及的错综复杂的“身份再认同”问题。

三、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身份认同其本身是一个旧身份不断分裂、新身份不断形成的去中心过程,而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转变也是一种去除原有身份,认同“新身份”的去中心过程。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二者在课上及课下借助各种互动平台的一系列活动形成了一个微社会。那么,教师和学生能否在翻转课堂这个微社会中分裂本身的旧身份并形成适应这种社会关系的新身份,将成为建立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参数及理论指导。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切入点,探索性尝试建立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方向。通过大量的文献搜索,不难发现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研究前景广阔。

1.重新定义“翻转课堂”

首先,笔者认为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应以身份认同为基础,将教师与学生课上与课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社会身份认同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教学模式的建构都应考虑教师与学生身份认同的阶段和步骤,培养学生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教师由“主”转“客”、学生由“客”转“主”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转变,而是需要慢慢内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权力的“翻转”才能实现身份的转变。“基于权力的网状和动态的特点以及权力对语言的根本支配性,可以进一步得出,权力是抽象而流动的东西,它无处不在,但是她并非裸地存在于各个机制中,它通过某种媒介实施。”(宋艳玲,2016:78)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

而目前我们对于“翻转课堂”的定义大都是以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导向的。教师对学生在课下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和指导,并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当然,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地点和方式的“翻转”无疑是“翻转课堂”的标志性特征,但通过对“身份认同”理论的研究及引入,我们应在概念上重新定义何为“翻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视频并没有取代教师,学生也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和学生承担了引导者与学习主体的角色,并且对于这种角色的认同程度的“内里”高于“外部”。

2.mooC与教材的编写应以身份认同为导向

“就教学模式而言,mooC代表了一种基于学习科学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它综合运用了人本化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程序教学及有意义学习等理论原则。”(李曼丽,2013:83)mooC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高度结合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要想把大学英语课堂建设成学生真心喜欢的优质课程,必须建立符合学生及教师新身份的mooC体系及教材,这样才能实现平台、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四个元素的联动。“主体之间的交往就是意义的互动,主体性体现在话语中就是词汇的静态意义,而主体性则主要体现话语中动态意义的产生过程。”(刘辉,2010:27)相较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各种教学资源的设定都是以教师传授为导向的。所以,“翻转课堂”的设定必须有以学生主导地位为导向的mooC及教材与之相配套。

首先,当前大规模的mooC课程都未曾设有先修条件,因此各种基础的学生选修相同的慕课课程,并不利于基a较差的学生很好地融入慕课学习中,并且随着自信心的减弱,这部分学生会慢慢地对自己在慕课学习中的能力和身份产生怀疑,导致慕课普及率高但完成率低的结果。因此,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定慕课课程的先修条件,让学生尽快地认同自己在“翻转课堂”中的新身份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其次,以新的教学平台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材已经退出了舞台,所以新教材的编写同样要改变传统的知识结构,来适应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新身份。

四、后“翻转课堂”时代的深度摸索

大学英语教学“翻转课堂”的研究及摸索在国内已经进行十年有余,但是绝大多数的高校并未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角”及学生的“配角”身份仍未得到改变,单纯地探索翻转课堂模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缺乏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及心理测评体系。学生对学习主体地位的认同程度才是英语翻转课堂的最终目标及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那么,在后“翻转课堂”时代,一套科学的教学及心理评价体系是引导我们后续研究的指示器,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能及时反映出大学英语“课堂翻转”的实际效果,并使研究者在教学模式的设定、相关平台软件的开发及互动模式的摸索方面做出及时调整,从而真正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师生“角色”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更需要相应理论的指导,而身份认同理论就是所有步骤得以实施的理论保障。

五、结语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翻转课堂”承载了研究者对教学效果的期待。但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教学模式的建构并不是单纯的形式上的改变,它是一个以坚实理论为基础及评价的多维度模态。尽管我们在翻转课堂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但身份认同理论将会作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建构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11).

[2]刘辉.本体论视域中的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J].外语学刊,2010(6).

[3]李曼丽.mooC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8).

[4]宋艳玲.两性权力对比视域内的会话打断研究[J].外语学刊,2016(2).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视频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56-03

aResearchReviewofFlippedClassroom//panGZhongrong

abstracttherehavebeenalotofresearchresultssinceflippedclassroomappeared.theresearchresultsfocusonteachingmodeofflippedclassroom,appliedresearchofflippedclassroomandrelatedresearchofflippedclassroom.theresearchresultsofflippedclassroomhaveacertainvalue,andsomedisadvantagesexist.weshoulddeepenthetheoreticalstudyofflippedclassroom,strengthenappliedresearchofflippedclassroominBasiceducation,anddothenecessaryempiricalresearchofflippedclassroom.

Keywordsflippedclassroom;teachingmode;video

多媒体、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翻转课堂在教育技术发展的潮流中向阳而生、蓬勃发展。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翻转课堂所需的在线视频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云计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技术、设备使得大量的在线视频得以广泛传播,很多人有机会随时随地利用在线视频资源体验翻转课堂教学。本文对已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反思,找出不足,展望未来,以期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促进教学发展。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涵义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是教师或专业制作者创建视频,学生课外观看视频中的讲解、学习新知识,回到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合作,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它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1]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改变传统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堂外通过互联网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而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共同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翻转课堂发展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结合实时讲解的ppt演示的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以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习课程,由此创造出了翻转课堂的雏形。然而使翻转课堂真正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是萨尔曼・可汗(Khan)以及他所创办的可汗学院(theKhanacademy)。2011年,萨尔曼・可汗创办的在线免费视频课程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了包括数理化、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大量教学视频,让学习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可汗学院“教学视频”受到无数人的喜爱,“翻转课堂”逐渐流行起来,为众多教育者所熟知。

翻转课堂传入国内,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关注,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关注,2012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上开始出现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翻转课堂成为近期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关注的一个热点。

翻转课堂实质翻转课堂作为近两年兴起并被广泛关注的教学模式,其背后的理论思想并不是全新的,它来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和“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结合大量在线视频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学生和在线视频资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统合在一起的。翻转课堂不能看作是纯技术的大量在线视频资源,大量优质的在线视频资源只是翻转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翻转课堂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仅仅有在线视频资源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促进,需要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并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2翻转课堂的研究重点

翻转课堂从产生到现在,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了解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认识翻转课堂,可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切入点进行创新,从而丰富理论,指导实践。翻转课堂理论研究、翻转课堂应用研究和翻转课堂相关研究是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重点。

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人们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首先包括翻转课堂的起源介绍、翻转课堂的涵义及其特征、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等。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有着不同的界定,去除语言表达的差异,已有的定义都有着同样的一层意思,即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外通过在线视频学习新知识、新内容,产生困惑、发现问题,回到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学习新内容新知识时产生的问题,从而解决困惑与问题的教学模式。关于翻转课堂的特征,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进而重新分配了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用于与同学、老师之间的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2]。

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案例,在国外主要有美国的艾尔蒙湖(Lakeelmo)小学、克林顿戴尔(Clintondale)高中、河畔联合(RiversideUnified)学区、林地公园高中、可汗学院(theKhanacademy)等;在国内的典型案例有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的“三四五六”模式,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教学等。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研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的重点,因此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有研究者指出:“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对于未理解或有疑问的知识进行探讨、提问,教师提供个别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下运用其所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3]翻转课堂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有研究者介绍了杰姬・格斯丁(Gerstein,2011)构建的环形的翻转课堂四阶段模型和罗伯特・陶伯特(talbert,2011)提出的翻转课堂的系统结构,并提出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4]。有研究者在分析翻转课堂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所要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指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课前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两部分,并提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七个步骤[5]。

翻转课堂应用研究从艾尔蒙湖小学、克林顿戴尔高中、林地公园高中、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等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合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翻转课堂也适用于高校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在某一课程中的应用。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运用于高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有多位研究者结合高校某一门具体的课程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翻转课堂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除了翻转课堂应用于某一教育阶段的研究之外,还有一类研究是关于某种教育教学理念或某种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的研究,如张金磊等人的《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袁村的《移动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启示》等。

翻转课堂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是因为翻转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中的一些不足。翻转课堂使师生角色发生转化,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增加了课堂互动程度;翻转课堂承认学生的差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等等。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一些不足,彰显了其闪光之处。但翻转课堂的闪光之处要得到良好应用,需要教育技术的支持,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资源,需要高技术素养的教师和学生,更深层次地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

翻转课堂相关研究微课程、导学案、翻转课堂等都是近期产生的对教学有较大影响的新生事物,它们的出现都引起了人们尤其是教育者的极大关注。由于它们之间具有一些共同之处,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与导学案、翻转课堂与微课进行了相关研究。有研究者在研究导学案与翻转课堂时指出,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都在试图跨越课堂教学低效的障碍,都倡导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方式,都试图改变传统独白式的交往方式[6]。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在实践中进行着翻转课堂与微课的探索与研究,并在教育博客上与众多的教育者分享其实践与研究的成果,形成一个关于翻转课堂的学习研究共同体。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的博客、江苏电教馆馆长金陵的金陵叙事教育博客上就有一系列关于翻转课堂与微课的研究成果。江苏电教馆馆长金陵还在实践中开设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的系列讲座。

3翻转课堂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反思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翻转课堂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借鉴已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的价值,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指导未来的研究,从而促进翻转课堂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现有研究的价值从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教师的尝试产生翻转课堂的雏形,到可汗学院大量的在线视频使翻转课堂为更多的人知晓、接受并广为流传,国内有关人士也逐渐关注翻转课堂,有的学校也在实际教学中实践着翻转课堂,如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从对翻转课堂的介绍研究,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再到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等,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深入、细致。已有的研究成果具有以下价值:

1)翻转课堂研究是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丰富了已有的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2)已有的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3)已有的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为实践翻转课堂提供理论指导,使翻转课堂得到更好的应用。

现有研究的不足现有研究虽然取得不少研究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翻转课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研究成果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主要是处于前沿研究状态,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的系统化阶段。一般而言,对一个事物的研究最开始是以报纸、期刊论文的形式体现其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体现为学位论文、书籍等形式。现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有少量报纸、少量学位论文,没有专业书籍,因此其理论化和系统化水平还需提升。

2)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在基础教育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受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现有应用研究成果主要反映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应用情况,而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研究成果则比较少,因此需要更多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现有研究成果以思辨研究方法为主,实证研究比较少。检索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这将会阻碍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削弱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因此需要加强必要的实证研究。

未来展望为了促进翻转课堂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促使理论研究能有效指导实践,未来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深化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2)丰富现有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尽可能采用多元研究方法,尤其是实证研究(如观察、访谈、问卷、案例分析等)来丰富研究方法,使研究成果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也有实证研究的证实。

3)加强对基础教育阶段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应用研究。中小学教师要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者要深入实践,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指导,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在翻转课堂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春红,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8):91-94,109.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

[3]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6):157-159.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堂

翻转课堂就是由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的理念最初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了帮助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参加正常教学活动的学生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在互联网上传通过电脑屏幕捕捉软件录制的配有实时讲解的ppt演示的视频。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发表了以《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掀起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球的研究热潮。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高校大一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且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统一,不能满足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性需求。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归因于我国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部分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新知识的机会较少,而计算机水平较低的同学会认识教学知识偏难,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是教学知识系统性强,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结合不紧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从计算机的发展、进制转换、计算机组成、数据库存原理、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教学知识过于系统、庞杂,且教学时间有限,往往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且重点突出,与实际结合更是难以做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和学生个性的发挥。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更新和改善,绝大部分院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仍难以摆脱教师主动灌输知识,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也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起不到推动作用。另外,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仅通过期末考试获得,无法在平时达到监督的作用,导致部分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对于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有差异性的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特点有助于改善现有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颠覆传统的教学流程,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过程包括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由教师通过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完成信息传递,而吸收内化的阶段由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完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通过简短的教学视频使学生在课前完成了信息传递的阶段,课堂上着重解决各个学生在信息传递阶段遇到的个性化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最终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吸收内化阶段的任务。

二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简捷明了、针对性强,有助于对不同专业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采取分层次、差异化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设置课堂教学时间在四十至五十分钟左右,课时内对教学大纲所涵盖的知识点无论难易逐一进行讲解。而用于翻转课堂的的视频主要用于对某一重要概念进行说明或专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录制时间控制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以内,符合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的要求,且有重复播放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控性,尤其适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样理论知识点系统、庞杂的课程。

三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进行复习和自测。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课时有限,很难在课堂上对各个学生的教学效果逐一进行测试,一般通过学期末考核或课后作业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在教学视频后段提供辅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的问题,方便学生自测。另外,教学视频对于学生对阶段性知识的巩固与复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教育资源有一定要求,且教学内容难易适中,适于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教学环节一般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大环节,因而开设该课程的院校一般均具备一定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计算机实践场所。同时,理论学习的内容大多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学生在课下自学时易于吸收掌握,便于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仍在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而非仅指教学微视频的制作。

3.小结

由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起步较晚,在国内仍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前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并尽量实行小班授课制,在学校机房或学生宿舍做到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方便学生在课后完成信息获取的自学任务,同时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应尽量施行小班授课,便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观念,了解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重要作用,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再次,学生应当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自控力,才能够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获益良多。

参考文献:

[1]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28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础类课程

0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规模和数量上也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各种土木工程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应用于工程实践,使得我国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不断改革,以适应当今土木工程教育新形势。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刘西拉教授曾指出,当代中国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应具备比较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即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较多的工程经验和较好的计算能力;其次,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话句话说,当代土木工程专业的合格毕业生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很强的创造能力,也要具备从当代社会特色的角度分析与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也要具备较好的组织与交际能力。

当前,“慕课”、微课等创新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得到认可,同时也在促使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改革。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在中国高等教育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融合“慕课”、微课等创新教学方式的翻转课堂,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技术支撑以及学生对此技术的掌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必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高校要积极主动地推动融入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应用,使其早日成为我国教育的可行模式,丰富我国的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1翻转课堂的“诞生”

对翻转式课堂教学最初“诞生”于美国,其最初的模式在于师生的积极互动。在北美的林地公园高中,那里的老师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家里离学校较远,导致很多时间都花费在了回校途中,还因为种种原因,有的学生会错过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但是,在该校就读的很多学生因为以上原因无法紧跟老师的上课进度。

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以及自媒体的兴起,该校的两位化学教师于是借助新兴的软件技术――屏幕截取,开始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用于课堂上教授课程内容。他们把录制的ppt文稿和讲解内容制作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让缺课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补回课程内容,视频网站也才处于起步阶段。

最具开创性的是,这两位逐步地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把课堂时间空余出来,用来给学生解决在做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很快,这样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并广泛传播开来,得到学生的支持。“翻转课堂已经完全颠覆了我们常规教学方式。现在不会在课堂上耗费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来讲解。”两位创始老师如此评价。

两位老师的教学改革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所以经常受到同行的邀请,并向周围感兴趣的人或机构推介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开始利用在线视频在课外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时间则开展互动学习和实践练习。

其实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学者就开始对翻转课堂教学开展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如:在课堂教学中朗读文章及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思考所见所闻,然后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一同探讨所学知识;老师在课前集中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或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案设计与准备教学资料等。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际应用层面,务求探索出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作用,对课堂教学有充分补充的翻转课堂模式。得益于业界和学者的积极探索,翻转课堂很快流行起来,其影响逐渐从美国向其他国家扩散。

1.2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与探索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新型教学模式,虽然进入中国的时间较短,但是也引起我国教育界的热切关注,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在知网上搜索以“翻转课堂”为关键词的论文就有三千多篇,不包含以慕课、微课等词进行探讨的文章。除了理论研究,教育界也开展了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进行试点探索的有大学、中学和中职学校,较有影响的试点分布在京津、沪宁、重庆与广州等几个区域。

重庆市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它是“全国第一所深度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整合策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学校,该校总结出翻转课堂实际操作中3个“翻转”路线:课前4环节、课堂5步骤和6大优势。国内学者把“翻转课堂”定位为:是将数字技术整合、信息化校园建设以及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大变革。但是,由于学者、学校等实施主体对于翻转课堂的切入点各不相同,因此实施主体的改革方向也不尽相同。比如:聚奎中学强调“翻转课堂”应内含三类翻转:(1)教育目的的翻转;(2)教育理念的翻转;(3)教学方式的翻转。行知中学认为探索“翻转课堂”是基于网络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上海市仙霞高中开展“翻转课堂”是侧重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提高”,其内核是基于自学知识点上的“对话、讨论与练习”。

1.3中西方国家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和课程设置比较

西方国家的土木工程专业是以实践为目标的,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到学以致用。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英国,很多的工科院校实行的是“三明治”式教学模式,即第一、二、四学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学年学生被要求到公司或者企业实习,工程实践可作为工作实践经验。本科教育完成后,还要接受2年的企业培训或是2年的工作实践,或3年的博士深造,方可参加执业注册考试,取得签字权。

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科简介中定义:“土木工程(英文:Civilengineering)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是广泛服务于国家基础设施与民生的宽口径一级学科,包括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和道桥等二级专业方向。本专业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础。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与工程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建设部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提出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和指导性计划,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采用的是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这一模式,可以看出,高校教学计划中基本包含以下主干课程,三大力学、建筑材料、项目管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2土木工程基础类课程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土木工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土木工程的起源是通过各类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归纳与总结各类成功与失败经验,特别是在吸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从18世纪初,以牛顿和伽利略为代表的近代土木工程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系统基础理论的学科。自此,土木工程才逐渐从工程经验过渡并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回顾整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实际工程实践经验往往先行于理论,各类工程失败经验往往能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如今,还有很多工程问题的处理,仍然依靠广大工程师的实践经验。

自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工科生的培养模式主要参考苏联模式,即:专业划分过繁,学科交叉性较少;重点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而对相关的新发现新领域缺乏应有的重视,对工程实践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主要以教师单向授课为主,没有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教育模式的不足不断凸显,教育与实践脱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适应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分析与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令人欣慰的是,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并在不断修正与完善。

翻转课堂等新模式的出现,正式对于全国的教育模式探索的有力补充。它的出现为传统课堂的创新、学生活力的激活,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了基础教育外,在专业教育上,在土木工程专业,也可以开始相应的探索。对于任何新事物的研究,从源头认知、挖掘及摸索是根本。

2.1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也必须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翻转课堂模式便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进步,这能让学生能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各种学习网站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弱点或者兴趣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而且可以线上和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答疑互动,对于课程的问题可以即时沟通,不会受时空因素的影响,自主性和实时性很强。

2.2增强学习的互动性

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是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因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外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进行答疑互动,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增加课堂的互动性,针对多数同学遇到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解决,这也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位观察指导者,由于互动性的增加,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这也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可能会注意到学生自创的学习方法、自发组成的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完全依赖老师。这样,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上,促进他们更加开放地学习,真正理解课堂内容,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老师就会给予学生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与指导的循环。

2.3形成教师―学生―家长交流新模式

翻转课堂同时改变了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在翻转课堂后,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可以帮助理解教师的教学。

学生不学习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他们贪玩?他们学习能力不一样,有的跟不上老师进度,所以产生厌学心理?他们的基础知识学得不牢,所以感觉学习很费劲?亦或是他们有什么个人问题干扰了他们?教师和家长都需要找到学生不学习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采取必要措施来让学生回到学习的轨道。

翻转课堂是一种方式方法,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和自主化的学习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负责的途径;使课堂的内容得以长期保存,可用于复习或补课的学习;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主动学习的课堂;更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互动性、自主化教育的学习。因此,翻转课堂的内涵涉及了师生关系、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出现的一种符合世纪信息时代学习者特征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能使土木工程学科学生从繁重的通识教育课时中脱身,把线下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用于专题讨论课、个性化培养及工程实践。

3结语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翻转与革新,创新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新,使之与实际接轨,与时俱进。翻转课堂通过对课时、课程的重新规划,教学模式的创新,重新梳理教学流程,使之更加高效,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互动学习为学生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塑造新型的学习文化。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161.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篇7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内容多、范围广、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少内容多课时少的授课压力,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在分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了翻转课堂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更好地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翻转课堂;电工电子技术;微课;教学设计

1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较强的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内容多、范围广、基础技能训练地位突出,其不仅包含了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还包含了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典型应用。对于电学基础薄弱的非电专业学生来说,表现为知识难理解、作业难度大、学习没兴趣。为了改变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中,以灵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

2.1内容多、实践性强

电工电子技术课内容涵盖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等内容模块,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系列的课程,以适用于不同的专业。该课程要求学生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大量的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例如:学习常用电工仪表、试验箱的使用;学极管、三极管、集成运放的实践应用;在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要学习常用组合器件、时序器件的应用。

2.2目前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各校教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革,例如:将多媒体教学[1]、项目化教学[2]等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去。但这些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被动式学习,训练和交流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三本类大学生,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学习态度等方面很不相同。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学习态度端正,积极认真;有的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弱;有的对学习没兴趣、态度冷漠,导致课堂上存在学生玩手机的现象。

3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3-6]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进行了颠倒,课下进行知识传授,课内进行知识内化。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课堂不再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资料或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与老师交流等方式学习课程内容。在课外,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教师通过将知识碎片化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注重学习的主体,培养个性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交流和自学能力,有利于知识的内化。相比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翻转课堂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实施好翻转课堂教学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校解决课堂容量问题。

4基于翻转课堂的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

4.1翻转课堂的构建

在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要进行翻转教学的知识点,收集教学资源,通过摄像、CamtasiaStudio8录屏软件等工具制作成微课。同时,设计详细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三部分内容。最后,将微课及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资源放到学生的QQ群及学校的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前学习。学生只有完成每一项任务后才算本节学习任务结束。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解决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由于课堂讲的基本都是学生存在的疑惑,便于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关注和积极性。在解决完课前任务中的问题后,再推出难度提升的题目供学生分组讨论,已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每组的组长负责汇总课堂讨论中本组成员的疑惑、问题及建议,并提交给老师,老师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进行个体辅导。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归纳、总结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视频、课件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在课后总结本节学到的知识,反思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实际应用。

4.2翻转教学的应用

在课堂如何组织好、实施好在翻转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次研究选择我校2014级机制专业学生,该年级有5个班共有242名学生。为了检测研究效果,选取其中2个班作为研究班级。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团队精神感染学生,故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每班6人一小组,共7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成员的分工协作事项。在学期教学结束后,对开设本课程的5个班级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分析,将进行翻转教学的班级和没进行翻转教学的班级进行对比。相比之下,实施翻转教学之后,学生成绩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普遍得到提高,很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因该课程的学习对电工电子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所研究的班级中有多名学生通过了学校的选拔赛,进入了当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团队,获得了竞赛二等奖。

4.3存在问题及解决

在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在翻转教学中处理好学生个体差异是关键问题。在研究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良好,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但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态度冷淡、参与意识。在没人监督下,课前这些学生可看可不看微课,怎么办?在分组讨论中,有讨论不起来怎么办?这些到可能导致翻转教学的失败。针对这个问题,在此次研究中采用以任务为导向,以成绩为驱动。采用阶梯分组,即每个组中有学习优秀的、中等的、较差的,有态度积极的、有缺乏热情的,使他们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并对每个学习环节,规定有具体的任务和分值,进行多元化过程考核。使得每各环节的成绩都是总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老师针对具体情况分别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鼓励他们,增强其自信心。

5结束语

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入到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构建了翻转教学的模式。对如何在本课程中进行翻转教学给出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为翻转课堂教学教学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实际经验。

作者:王荣荣单位:西京学院信息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曹琦,逯玉林.运用多媒体技术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甘肃科技纵横,2005,34(4):179.

[2]付慧敏.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1(13):184-185.

[3]刘波,李砚.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文汇,2015(3):20-22.

[4]王婷婷,戴心来.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2):20-22.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篇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3年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微课在高职《基础会计》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编号:YB201305)的科研成果。

一、高职基础会计教学面临的困境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也是专业入门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实际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

1.理论性强,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基础会计》课程的专业术语非常多,初学者往往很难理清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授课时要花很多时间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上缺少互动。学生往往觉得会计课程枯燥乏味,甚至从一开始就丧失对会计专业的兴趣。

2.课时有限,实训课效果不佳。《基础会计》课程一般在高职院校大一新生中开设,除去军训时间,一般只有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一周只有4个学时,哪怕一周安排6个学时,课时也是非常紧张的。尤其是高职院校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但课时有限,很多实训任务只能由学生在课后完成,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也无法监督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训。

3.课堂难以解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问题。虽然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起点相差不大,但由于生源不同、招生方式不同(自主招生与统一招生)、个体差异等原因,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专业的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不同,使学习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期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课堂教学的进度也不可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的可行性

1.“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概念。

(1)微课。“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并开展的教学过程。[1]“微课”不只是单一的教学视频,同时应该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课后练习、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与传统网络教学视频相比,微课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微”。微视频一般5~10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视频容量小,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从网上下载,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观看。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观看或反复观看,有利于解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问题。

(2)翻转课堂。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信息传递”与“吸收内化”。传统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吸收内化”则是通过学生在课后复习、练习来完成。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是对学习过程的重新构建。在翻转课堂模式下,“信息传递”过程由学生在课前借助教师提供的视频、网络资源、在线辅导等平台完成。“吸收内化”过程则由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完成。[2]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实践。意大利学者marcoRenchetti探索利用现代技术变革传统教学模式,[3]探讨了教学视频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分析了基于在线视频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美国学者moravec在生物课上对现行教育方法进行改革,[4]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作业。在课堂上学生则参加轮流进行的10分钟的小型讲座和5~7分钟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了21%。马秀麟等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5]尝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翻转课堂,研究认为翻转课堂在适合项目教学法或以技能任务型为主的课程中具有一定优势。杨九民等构建了基于微视频资源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模式,[6]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实验操作的正确率。

基于以上分析,翻转课堂在实践中取得了正面效果。当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基础会计具备实行翻转课堂的基本条件。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鉴于以往的研究,发现翻转课堂在以技能任务型的课程中具有优势,在实验操作课中的改革也取得了效果。《基础会计》课程由于实训课时少,实训效果不佳,如果在基础会计实训课上应用翻转课堂,把“知识传递”的环节放在课下,则能通过课前学习时间的最大化达到延长教与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本文尝试在《基础会计》实训课堂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以《基础会计》课程中的“记账凭证的填制”知识点为例,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流程如下:

1.知识传递。实训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实训所涉及的要点细化成相对较小且完整的小知识单元,应用录屏软件录制视频。录制过程中对会计凭证过程采取动画形式,同时对一些重要难点要用屏幕画笔工具标明。录制完毕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将微视频共享,并且布置相关任务,如分别编写付款、收款、转账三笔业务的记账凭证。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或下载观看学习视频,同时借助各种社交工具进行协助学习,完成任务。教师也可以在线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

2.知识内化。事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确定组长。首先检查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如分别邀请小组代表对作业情况进行展示、讲解。教师根据实训目标设定针对性的任务,如将几张出现各种错误的记账凭证交给每个组,要求组长带领组员一起找错,并更正错误。期间学生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内部相互讨论,或者有针对性地再次学习视频,也可以由教师答疑。

3.课堂反馈。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上交作业,同时提出相关反馈意见。教师通过对任务完成结果的分析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进行修正。

四、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本研究选取2013级会计专业的其中一个班级(共55人)进行《基础会计》实训课翻转课堂的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及对课程作业的数据搜集,分析翻转课堂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方面的效果。

1.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为研究学生对翻转课堂学习的适应性及学习过程的感受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10.91%的学生认为在课前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观看视频的效果非常好,49.09%的学生还不错。14.54%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很有帮助,58.18%认为有帮助。对于翻转课堂是否有助于深化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16.3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58.18%的学生认为有帮助。16.36%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课堂讨论、小组学习这种方式,45.45%表示喜欢,但有32.74%的学生认为一般。

对翻转课堂的优势调查结果为,47.27%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进度,69.09%认为课堂操作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63.64%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对翻转课堂的劣势调查结果显示,54.55%表示不能自觉地观看视频,41.81%表示难以参与课堂活动,34.55%认为课业负担过重。

以上数据表明,翻转课堂实施的总体反应较好,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但翻转课堂实施的困难在于:第一,高职生普遍缺乏学习自主性,课前如何保证学生课下学习的效果;第二,课堂如何设计学习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中来。

2.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由于问卷调查反映的问题一般比较主观,为了证实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本文选取了另外一个由同一教师任教的平行班级作为对照组(a组)。对a组实施传统教学方式,即课堂由教师讲解知识要点,并进行操作演示,学生的实训操作基本在课下完成。为了消除学生课下完成任务时抄袭等因素的影响,在各自完成教学过程之后,要求两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以“闭卷”考试的方式独立完成实训操作内容,学生不能相互讨论,教师也不进行答疑。以登记凭证这一考核知识点为例,每个学生需完成10笔经济业务,即填写10张记账凭证。将凭证填写错误类型分为知识性凭证和操作性凭证,统计出现相关错误的凭证张数,计算错误率,结果见表1。总体来看,实施翻转课堂降低了凭证填写的错误率,尤其是对操作性的错误,效果明显。五、研究结论与反思

本研究表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深化知识、降低实训操作的错误率。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第一,如何保证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第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制作微视频,激发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微课视频,必须要点清晰,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所有的知识要点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因而教师应认真选择知识点,精心设计微课程环节,根据学生的特点制作微视频。高质量的微视频资源是课下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篇9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以及各种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层出不穷,高校教师纷纷采取网络教学模式开展远距离教学,以解决当前高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高校多校区办学催生教师“走教”形式导致的师生在空间上分离、高校教师外出研习和出差的频率较高造成的课程无法按时开展等。采用网络教学模式可以超越校园围墙的限制,充分迎合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性格特征,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巨大潜力。但在?w络教学实践中却出现网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视频冗长无趣、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齐全等问题,导致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交流匮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归属感薄弱,严重制约着网络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教师迫切需要探索新型的网络教学途径。

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一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方式,将其课前在线自主学习+课中师生讨论互动的新理念移植到高校网络教学当中,能为解决网络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教学内容枯燥冗杂、师生缺乏交流等难题提供良好契机。此外,随着“互联网+”时代下跨界融合与连接一切的时代特征日趋显著,基于web2.0技术的SnS发展潮流十分迅猛,为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构建提供了便利的支持,尤其在高校中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为高校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支撑。

笔者将网络教学、翻转课堂以及SnS进行有机结合,借助SnS的优势并融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创新当前高校网络教学模式,尝试提出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研究如何利用SnS搭建网络平台并开展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当前高校是布满新技术新应用的领地,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不仅有利于全方位提升网络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创新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应用与实践,对于促进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研究评述

1.SnS教育应用分析

SnS(SocialnetworkService)――社会化网络服务是近几年随着web2.0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事物,其定义为:一种网络服务或应用,用于在互联网上建立人与人的社交关系网络,并能够基于这种社交关系为人与人、人与机器的沟通和互动提供支持,从而为网络用户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有效的帮助[1]。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学习者与他人、环境等要素进行对话与交互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和“协作”对学习的积极影响,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发生分布于个体内部、群体之间、社会文化以及媒体当中。上述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分布、交互、协作和探索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为以“构建人际关系网络”为核心的SnS在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许多学者正探索SnS与教育良性融合的途径,SnS教育应用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利用SnS的真实性、开放式的特点,构建具有某一主题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平等的学习平台[2];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利用SnS手段引导大学生了解并正确看待热点事件,进行日常化、诱导式思政教育[3];③利用SnS开展混合式教学,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开展网络协作学习、自主学习,从而弥补单一学习模式的不足。由此可见,SnS可以搭建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网络学习与在线交互工具、构建个人学习空间等,在教育应用中具有巨大潜能。

2.基于SnS的翻转课堂研究

随着SnS的普及与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其自身独特的社会性、网络化等特点,为翻转课堂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目前已有相关学者开始研究利用SnS开展翻转课堂。张新明等[4]依据在Roberttalbert的翻转课堂模型的基础上,将QQ群和平板电脑作为海量支架式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设计出基于QQ群+tabletpC的翻转课堂模型,具体包括课程开发、课前知识传授和课堂知识内化三个阶段。王琦等[5]探索社会化媒体情境下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出蛛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微信的社会化媒体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并开展“商务咨询”课程教学以检验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张战胜等[6]分析了社交网络应用于翻转课堂的优势和可行性,并以腾讯微博为例提出了社交网络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具体包括:①优质教学资源的选取;②自主协作学习的选取;③监督与激励的选取;④任务驱动式教学;⑤适当干预引导;⑥课堂形式多样;⑦多形式评价和反馈;⑧课前课堂课后紧密联系。

三、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构建

1.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理念

目前高校的网络教学存在的网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教学视频冗长无趣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甚乐观,网络教学模式亟待转型和创新。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颠倒传统教学流程,采用以学定教的模式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因此笔者尝试将翻转课堂课前传授知识课中内化知识的理念移植到网络教学中,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提出远程翻转课堂的理念。远程翻转课堂是指翻转课堂的课前在线自学、课中在线互动、课后在线巩固等环节均在线上完成,与常态化翻转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将面对面的真实课堂互动这一过程转移到了线上,是一种蕴涵翻转课堂理念的网络教学模式。

相比中小学及中职学校学生,高校学生身心发展更趋完善,其认知风格和认知特征具有较大转变,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呈现以下特点:①学习自主性和自控力较强,能够在自我内驱力的推动下主动学习并持续进行自我调控;②学习途径多样化,不再拘泥于课堂学习中,更倾向于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跨越时空界限的学习;③学习表达诉求增强,善于与同伴分享自己创造性的想法,渴望获得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远程翻转课堂灵活性高,借助创新理念颠覆网络教学的常规流程,与高校网络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征高度契合,因此笔者把研究焦点聚集于高校远程翻转课堂。

2.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

活动理论强调活动在知识技能内化中的桥梁性作用,突出学习是在活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同时还强调人类活动是需要借助工具中介完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认为教育应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成效的基础。泛在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身边可以方便获取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学习活动。基于上述理论,在构建远程翻转课堂模式中,必须注重搭建平台工具的选择,并充分关注网络环境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建立,为师生随时随地跨越时空的限制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奠定基础,近年来不断兴起的web2.0时代衍生物――SnS与远程翻转课堂不谋而合。SnS强调以人为中心,倡导“分享、互?雍托?作”的人际交往理念,每个人不仅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且能通过与他人之间进行互动和协作,创造并分享大量的有效资源,以此来扩张社会化网络关系,最终形成一种具有共同特性和目标的群体。将SnS作为搭建远程翻转课堂的工具,可以为高校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真实平等的关系奠定基础,同时保证师生交流以及网络教学活动的时效性,促进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笔者进一步提出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

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是指以社会化网络服务为技术支撑,在高校中开展跨越时空限制的远程翻转课堂,即将翻转课堂颠倒教学流程的理念应用到网络教学中,整个教学与学习过程均在线上完成。在“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式模式”下,SnS是开展远程翻转课堂的核心技术支撑,教学对象是具备一定学习自主性的高校学生,虽然与典型的融合课前在线学习和课中实体课堂教学的线上线下结合的翻转课堂不同,但翻转课堂模式的三大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依然适用,因此笔者构建了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见图1)。

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利用各种SnS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的主要活动包括统筹资源、互动答疑和组织开展,学生的主要活动是自主学习、分享讨论和协作学习,具体分为三个环节: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以及课后知识巩固。其中,在课前环节,教师主要负责录共享资源和收集反馈,学生则学习微课和记录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在课中环节,教师开展互动答疑、组织探究活动和总结归纳,学生提出疑惑、开展协作学习以及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强化巩固知识;在课后环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并将学习成果归档,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总结并分享观点提升自我。不同SnS的特征差异以及特定教学内容会使得每个环节的具体活动有所差异,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让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充分发挥效用。

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最大的特征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翻转课堂的全部环节,突出线上师生及时交互的特点,解决传统网络教学中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齐全、缺乏及时有效的交互工具等问题,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提升网络活动的体验性和灵活性,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自主权和发言权,从而有利于实现差异化教学。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的一种创新型网络教学模式,身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或宿舍等地方的师生均能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开展轻松多样的学习活动,为师生跨时空教学与学习提供了便利。

四、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当前我国主流的SnS包括微博、博客、人人网、微信、豆瓣、百度百科等,通过对各种工具进行对比分析之后,笔者发现腾讯综合服务平台是构建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的一个最佳选择,该工具支持交流讨论、个人展示、协作共享,具有以下优势:①用户基数大,腾讯综合服务平台是目前广受国内学生青睐的网上交流工具,高校学生基本上每人都拥有一个QQ账号,且日常使用频率较高;②软件功能强大,集即时通信、文字交流、语音聊天、视频面谈、邮件互传、游戏娱乐于一体,单点登录,操作简易;③费用低廉,应用端下载、账号申请以及基础功能均免费,减免了服务器建立与维护带来的高昂费用。

笔者以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为指导,在充分考虑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笔者将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型中提出的三大环节进行扩展,并对教学活动进行细化,构建了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见图2),丰富了基于SnS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的理论模型。

1.课程开发与准备

(1)搭建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的搭建是顺利开展高校远程翻转课堂的基础,建立一个以腾讯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的个性化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实现跨越时空限制的网络教学提供实施基础,为开展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提供环境保障。笔者在充分考虑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相关功能教育适应性的基础上,搭建了以“连通、开放、灵活、智能”为特点的、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网络教学平台。

1)基于QQ群课程教学平台

QQ群是指由一定数量的QQ用户围绕某个主题或兴趣好爱组建成的聊天室,群成员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即时会话,为教师开展在线实时教学提供了平台。教师可以创建家校师生群来搭建课程教学平台,师生群除了具备普通QQ群的功能之外,还具有群签到、群作业等功能,更加贴合开展网络教学的实际需求。利用QQ师生群创建学习共同体,为师生对话、共享和获取学习资源、开展小组协作等提供实施途径,师生均以真实姓名为标识加入该群,共同打造使用和维护的学习环境。基于QQ群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具体教学功能如表1所示。

2)基于QQ空间的资源共享平台

QQ空间以其强大的互动性与共享性深受用户的青睐,具有主页、说说、日志、相册、留言板等部分模块,可以实现非实时交互、资源共享等功能。QQ空间提供了多元化的资源存放与分享的方式,本研究选取日志的方式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日志包括我的日志、私密日志、生活记录、记事本与好友日志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章节将资源分门别类地在日志中,学生可以充分的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入教师空间浏览、下载和转载相关资源,开展个性化的线上自主学习。

3)基于QQ群论坛的交流互动平台

QQ群论坛是为同一群组中的成员提供发帖回帖的交流讨论平台,群成员可以针对某一话题来开展非实时的讨论。本研究选取QQ群论坛作为非实时交流互动平台,不定时与课程学习相关的话题,鼓励学生在论坛中各抒己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中,在协作互动交流中不断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自身的观点表达和阐述能力,升华与群内其它学习成员间的友谊和感情,充分彰显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突破传统在线学习缺乏会话合作的优势。

(2)网络教学资源设计

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模式是线上实施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网络教学资源的好坏是决定该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要素,网络教学资源的类型包括微视频、课件、课程安排、学习指南、参考书籍、相关案例、答疑记录、专家讲座、参考文献、学生作品、测试练习、学习网站等。其中,微视频是颠倒传统教?w流程、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核心驱动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制作微视频,并将这些资源存放在资源共享平台中,让学生随时随地访问和获取。

2.课前知识传授

在课前知识传授环节,教师需要标准备网络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上传到QQ空间,通过群公告或群消息某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并布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看微视频,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并到QQ群论坛上,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为了能有效地开展远程翻转课堂,营造良好的网络课堂学习氛围,教师需要事先跟学生协商,确定每周课程上课时间安排,方便师生跨越空间限制进行实时的课堂交流,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学生课前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习教师共享的学习资源,观看微视频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等。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及时记录产生的疑难问题,并将学习疑惑进行整理,通过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解决问题,不能自主解答的疑惑以及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到QQ群论坛与师生进行讨论或在课堂中向教师提问。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是一个在学习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受限的矛盾中激发问题、定义问题并探究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3.课中知识内化

在课中环节师生同时登录QQ,教师首先依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反馈情况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点,接着学生中向教师提问,教师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见解,围绕问题共同研讨、相互学习。QQ群能够记录课堂开展的完整过程,所有的课堂师生互动话语都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便于学生课后查找课堂相关记录。随后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小组协作活动或研讨活动,学生应用QQ讨论组结成学习伙伴,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源并进行共享,通过互动协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组协作任务。最后,每个小组将小组成果上传到群共享,并在QQ群中汇报或展示作品,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点评,在交流讨论中促进相互学习,汇聚群体智慧,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内化。

4.课后知识巩固

课后,教师可以在群作业中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并将课堂中学生提问的典型问题和解答整理成课程答疑记录、课堂反思、相关主题的拓展资料、小组协作成果等资源分门别类地共享在QQ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资源来巩固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小组任务,进一步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归属感。师生在课后借助腾讯综合服务平台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以发表日志和博客的形式进行教学和学习反思,为下一次网络教学活动的调整与完善奠定基础。

除了上述四个环节涵盖的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贯穿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基于QQ群论坛非实时交互活动。非实时小组协作互动是指教师或学生在QQ群论坛中与课程相关讨论主题,师生围绕主题开展非实时的讨论,打破课堂时空界线,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形成融汇大量个体意见的集体智慧,彰显群体协作互动的优势。基于腾讯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远程翻转课堂充分发挥网络环境和技术的优势,所有的教学环节均在线上完成,真正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体现高校教学自主灵活、跨越界限、形式多样的特点,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促进作用。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篇10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医用化学;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79-03

StudyonapplicationofFlippedClassroominteachingofmedi-calChemistry//ZHenGaili,YanFang,Bianweiwei

abstractthestudywascarriedoutintheteachingofmedicalche-mistrycourseinmedicalcollegesforDepartmentofpreventiveme-

dicine.Foundthattheflippedclassroommethodcanimprovestu-

dents’learningachievement,obviouslyincreasethestudents’cog-nitiondegreeofmedicalchemistry.Finally,thispaperfocusesontheproblemsintheapplicationoftheteachingmethod.

Keywordsdepartmentofpreventivemedicine;flippedclassroom;medicalchemistry

1概述

医用化学医用化学是医学学科和化学学科的交叉学科,是医学教育新兴的理论研究领域,其研究课题对分析人体存在与化学相关的机理、药物在人体内的化学反应等十分重要。医用化学课程是医学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在较强的医学功底下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以利于后续的医学课程学习以及研究工作。

对于医用化学教学,目前国内各院校还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同时开设,化学课与解剖、组胚课等课程同时开设,学生普遍对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医学科任务重,学生精力主要放在医学基础课上,对化学课不重视,疲于应付考试[1]。医用化学教学迫切需要改革和提高,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叫颠倒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JonathanBergmann和aaronSams将实时v解的ppt和视频上传到网络,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他们安排学生在家观看教学相关的视频,而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同时对学习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这种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2]。Salman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对翻转课堂的推广起到里程碑式的推动作用[3]。

该教学模式的推动还要得益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运动开始,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teD(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等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为翻转课堂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目前翻转课堂已成为美国流行的创新教学模式[4]。

2011年翻转课堂传入我国,国内对翻转课堂的应用还处在实验阶段,如山东昌乐二中以及广州珠海区五中都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5]。国内也有张跃国、桑新民、曾贞、张金磊等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但目前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角色转换、教学设计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高等院校具体学科的应用研究目前相对缺乏。对于翻转课堂在国内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报道。

2翻转课堂在医用化学教学应用实例

为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开展翻转课堂授课,在潍坊医学院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中开展试点,将该专业入学成绩平均分布的4个班级分为a、B两组,a组的1、2两个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B组的3、4两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不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同时对比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对两组学生采取同内容、等课时、同进度的教学授课,其中包含32学时的理论课和28学时的实验课。采用相同的试卷,章节末尾对该章节内容进行测试,试点教学内容授课结束进行中期测试,并对班级的平均成绩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如表1、表2所示。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两个班级在每一章节的测试中成绩均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级,且在最后的中期测试中a组成绩分布优于B组。

此外,对进行课堂改革的a组学生进行了教学认同度调查,调查维度包括学习态度、成绩的提高及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等三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发现,受访的学生中90%对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表示认同,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8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其学习热情及成绩;还有3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设计合理性方面存在问题,仍存在一定的改革空间。具体调查情况最后统计如表3所示。

3结果与讨论

大学生具有较多的课外学习时间和灵活的学习时间安排,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利于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应用。目前的大学生基本具备上网的条件,也具备网络学习所需的技术操作能力。从学生角度讲,在高校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不存在任何障碍[6],但是要想让翻转课堂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学的作用,还应该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几点。

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并非完全独立自由地进行学习,而是需要依据相关的要求,在网络技术支持下高度参与,以自身为主体,根据学习内容,不断、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扩展和提高。因此,翻转课堂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课时要求、知识点掌握、学习效果考核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制度要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紧迫感、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制度要求的框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先将制度的要求清楚地告知学生,如网络课件的学习时间是通过系统记录的,而系统记录的学习时间是计入总成绩考核的一项内容,这样既可保证学生能完整看完学习课件,还可保证学习的重难点传达到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打好教学课件和视频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不主张教师全部直接利用从网络中寻找和下载的教学视频,因为网络中已有的课件和视频很少有能与自己的教学时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完全相符的,也体现不出相应的教学重点,对教学难点的讲解也不一定足够清楚,体现不出医用化学的教学特色。因此,要求根据专业需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和视频,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配合相应实例,更能清晰和透彻地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教学课件和视频的视觉效果、互动性、时间长度等也对教学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同时对制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术也是一个考验。只有将教学课件和视频的这一基础性工作做好,才能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听得懂、看得明、学得会。

合理规划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医用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密不可分的基础学科,化学实验课能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对理论课的开展有很好的促进和帮助作用;而理论课的学习又有助于学生对实验课原理、反应机理和现象成因等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应该在翻转课堂中很好地利用实验与理论课的关系,将实验课融于理论课中,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验课进行,对学习内容和动手能力实现双促进。

在教学中将翻转课堂中设计的28个实验课时完全融合到理论课教学中,较多的理论知识点是在实验台上边做实验指导,边回答学生的疑问、做讲解介绍完成的,二者的教学效果都得到很大增强。

科学设计课堂时间环节翻转课堂的核心特点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回学生手中,因此,在减少课堂讲授时间的情况下,合理、系统地设置课内各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的达成尤为重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合作、讨论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具体到环节上来说,教师应该做好:

1)学习小组的分配与调整,合理利用小组讨论互学的时间,巩固学习重点和解决部分自学问题;

2)解答疑难与学习内容点评,对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解决学习难点;

3)补充讲解和布置作业,对学生忽略的学习内容和容易混淆的学习要点进行补充,布置合适的巩固性学习作业;

4)尽心尽职做好后续作业、内容和成果交流,并注重做好对学生反馈的评价和回应。

畅通成果巩固和交流渠道畅通学习交流渠道,是翻转课堂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保障,可通过学校精品课程网站、公用邮箱、QQ交流群、微信群等现代交流方式广开渠道,建立信息和课件、问题交流、疑难解答、成果对比、反馈回复的平台,促进交流和学习。

4结语

本教学研究通过预防医学专业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初步证明了翻转课堂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并就教学实施过程中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及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重点讨论研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信息化教学环境越来越完善,网络上优质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为翻转课堂在高等院校应用提供了有利的硬件条件。随着教育的发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小丽.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3):234-235.

[2]张跃国,张渝江.“翻转课堂”: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8-10.

[3]ashK.educatorsevaluateFlippedClassroomsBenefitsanddrawbacksseeninreplacinglectureswithon-demandvideo[J].educationweek,2012(10):6-8.

[4]罡眨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1-13.

[5]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