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十篇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十篇

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8:41

移动互联网的意义篇1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联通主义;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165-02

一、引言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九章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传统教育形式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下正在进行颠覆性的创新革命,而正在兴起的联通主义在某些方面更好地解释了网络时代的学习发生过程,为解决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学习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中学习资源建设是核心,因此,就必须借助互联网教育大环境,结合联通主义精神内涵,设计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移动学习资源。

二、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现状

发展移动学习教育,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因此,资源建设的定位和水平直接决定了移动教育的办学质量。然而目前移动学习资源存在着数量多、覆盖广、形式多样等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重复率高、针对性低、含金量小、碎片化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移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且更是在线学习资源建设所要突破的窠臼。当前移动学习资源的这种现状就迫切要求有一个适合互联网思维的理论来指导在线学习资源的建设,提高在线学习资源的整体质量,保证移动学习的效果。

三、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最新进展。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数字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它适应了当前的学习需要和社会变化。联通主义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儿”,更加强调知识的连接性、流动性、情境性、适应性。西门思在Connectivism:aLearningtheoryfortheDigitalage一文中系统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同时也概括出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八条原则:①学习和知识存在多样性的观点。②学习是与特定的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③学习也可能存在于物化的应用中。④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⑤为了促进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⑥发现知识、观点和概念之间关系的能力是核心的能力。⑦流通(准确、最新的知识)是所有联通主义学习的目的。⑧决策本身是学习的过程。此外,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管道比管道中的内容更重要”,也就是说在我们所处的网络时代中获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本身更加重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联通主义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对完整的体系,分别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方面全面揭示了学习发生的过程,已经逐渐成为新型学习方式的理论支撑。

2.互联网思维、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和移动学习的内在相关性。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思考方式,其典型特点是实现“每个个体、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的状态。互联网思维的三个核心本质是链接、去中心化和社群化。

联通主义表达的是“关系中学”和“分布式知识交互”的观念,它指出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时应该关注移动学习资源的交互方式和连接方式,方便学习者与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学习者和教师的交互。联通主义同时也指出网络中的知识生长方式是通过与其他节点的交互而建立的新连接,学习者必须具备学习的能力,有能力找到分布在其他网络节点的个人所需的知识,在这种交互和建立新的连接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讨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非常有必要,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看待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将为我们今后无论是移动学习还是学习资源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参考。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要点和联通主义的理论内涵,笔者发现其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相扣性。互联网的差异化思维和联通主义学习观中强调的学习和知识的多样性具有内在一致性,就要求相关学习资源建设人员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时要注意知识的内容属性;互联网思维中的分享社会化属性加联通主义的“关系中学”就要求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中要注重情境属性;互联网思维中的平台数据化思维、创新跨界化思维结合联通主义中的知识生长和“管道比管道内容更重要”的思想就要求注重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管道属性。因此,三者有效的融合、启发才能更合理地指导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四、联通主义视角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原则

移动学习资源是支持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移动学习资源建设需要充分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联通主义代表人物乔治・西蒙斯认为内容、情境和管道形成知识的意义。内容开始知识的循环,情境使其有意义,管道使其关联、流通并可获得。根据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观的解释,我们主要考虑移动学习资源的内容设计、情境性设计和交互性设计三个方面。

1.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内容性原则。移动学习资源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则,如学习资源的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和技术性外,由于移动学习还具有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环境复杂和学生与教师分离等特点,所以我们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时也要考虑这些特点,还要遵循移动学习本身的特点,并设计出符合移动学习规范的资源,在具体设计中要遵循学习内容微型化、知识性等特点。①微型化原则。移动学习本身是一种碎片化、片段式的学习,移动学习中的学习者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的目标性不强、强烈的学习动机弱等现象,所以在设计移动学习资源时要注重对资源进行微型化处理,具体包括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微型化,把一个知识点细化为多个小的知识点,这些小的知识点就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中所说的知识节点,移动学习者通过这些小的知识节点的学习,通过寻径和意会进而建构起个人内在的知识逻辑网状图。②知识性原则。在线网络知识具有动态性、隐性和情境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在设计与开发学习资源时要考虑网络知识中知识的这种特征性,保持知识的更新以及知识之间的链接和流动,以促进移动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2.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情境性原则。联通主义认为内容开始知识的循环,情景使知识有意义,管道使其关联、流通并可获得。知识只有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者兴趣,所以我们要重视移动学习资源的情境性设计,情境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中就是学习者连接各个知识节点的网络和路径。因此在资源设计时要遵循移动学习者的特点,创设真实直观的情境,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直观的进行展示,为移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之间连接的建立过程也就是联通主义知识观中强调的意会创设情境,使学习者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知识的意义。

3.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交互性原则。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交互是连接和网络形成的关键,连接的建立和网络的形成本质上体现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知识资源之间、知识资源与知识资源之间的交互,因此重视移动学习资源的交互性设计有利于移动学习中的知识转化和联通。在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学习者不仅需要与教师、与同伴进行交流,更需要与学习资源本身进行交互。具体包括移动学习资源本身的交互和移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两大块。

移动学习资源本身的交互性设计体现在界面的交互设计方面,要求移动学习资源的界面设计保持简单并且导航方便,尽量让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进度,随时暂停和保存学习内容,做到学习过程是可以控制的。此外,学习资源的组织形式也要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尽量做到纵向和横向两条线索的排列组合。

移动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交互性表现为学习者可以对资源进行评论、可以通过邮件、论坛和社交账户,如微信群、QQ群等多种方式与专家、教师、同伴进行交流。此外还可以开设与该学习内容相关的主题帖,方便网络中学习者之间自主进行交流,构建起交流与沟通的通道,以实现移动学习者的社会互和优化学习体验。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互联网思维为牵引线,研究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进而得出了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下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要注重内容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交互性原则,这些原则与联通主义所强调的内容、情境和通道是一致的,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章只从理论层面讨论设计原则,没有将该设计理念应用到具体的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是本文的局限之处,笔者希望后续研究者可以在该研究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实证研究,设计开发出优质的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最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4,(05):11-28.

[2]梁林梅,刘永贵,桑新民.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研究论纲[J].现代教育技术,2012,(01):5-9.

[3]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03):5-9.

移动互联网的意义篇2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pC互联网已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4G时代的到来,移动网民呈现大幅上涨趋势。到2014年4月统计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48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占到67.8%;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占总网民数的80%以上。移动互联网带动整体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全面网络化的“深入”时代。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10-19岁年龄组网民占我国网民总数的24.5%,20-29岁年龄组的网民占到30.7%,两者占据了网民总量的五成以上;从职业分布来看,学生群体占25.1%,是我国网民上网职业分类的最多群体。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是接纳新生事物、新思潮、新观点的主要受众。多数大学生将手机、笔记本、上网本等移动终端设备作为随时随地上网的工具,出现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室、食堂、操场、宿舍等各个公共场所,一改传统互联网的上网习惯,实现了在移动中可高速上网的网络。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大幅降价。4G网络的发展、公共wiFi的普及,使得新型上网方式广泛、深入的融入到在校学子的学习生活中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模式具有多个特点:设备高便携性、信息隐私性、应用广泛性。它以移动通信宽带技术为基础,提供话音、数据、图像、传真、多媒体等高品质互联网服务,对大学生校园生活产生显著的影响。

1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1认识主体思想意识增强

畅通的技术载体带动信息传播速度的便捷,舆论话语权由官方、传统媒体、精英向非官方、自媒体、草根转变,移动互联网时代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不断发展转型中。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颠覆了之前传统教育与媒介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特点。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方式所具有的优势与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相契合。其价值理性开始显现。在悄无声息中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更加认同个性鲜明的价值观探索和追求。“90后”大学生服从于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对权威不再盲从;电子图书、碎片化阅读、跟风式思考等网络征状蔓延。

1.2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现今,pC端的互联网偏重于承担工作的职责,而移动端更多承担的是娱乐休闲的功能。尤其是手机(移动设备)是一个带有情感和情绪的终端,是移动设备所有者显现个性、价值观的平台。大学生用户更是将个人的兴趣、爱好及思想观点通过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等)凸显出来,在通过社交媒体实现现实生活中的分群社交,建立自己的兴趣圈、关系网。通过用户间的即时互动,达到自己的价值观认同,满足自身的价值需求。但正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灵活性、自由性和开放性,加上网络表面呈现的匿名性,使得网上信息泥石俱下、良莠不齐,信息形态多元化,各种思想、观点爆发式呈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负面远远大于正面。

1.3道德判断力有所下降

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即兴的特点,对应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化、空间化和生活化。移动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具有即时性、随意性、碎片化的特点,符合年轻人基于网民价值观和兴趣对信息获取与社交的需求。与此同时,各种敌对势力、西方势力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渗透加快,它们表面披着所谓西方民主、自由、公正的外衣,其本质是加速传输腐朽的资本主义改良思想,进行思想颠覆,让大学生对价值取向质疑,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产生思想分歧。在各种网络游戏、交友软件、社会负面新闻、丑闻通过各种移动传媒迅速传播。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缺乏足够认同,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评价标准与价值取向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紊乱。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作为21世纪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希望和中坚力量。高校应在校园教育、课堂教育、生活教育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移动互联网思潮下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合实际,具有实效,可以对大学生价值观起到从表层到里层、潜移默化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与辅佐作用,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的“阵地”作用,引领校园思潮、整合价值观念、道德观,从而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选择保障,让大学生将理论化为信仰和实践。为大学生树立科学观、政治信仰和理想的需求。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动力

创新教育模式,吸引大学生利用大众媒介开展研习和创作。大众传媒应积极参与针对大学生的媒介教育宣传和推广,可通过设立媒介素养教育专栏、“开放频道”,举办“媒介素养教育日”或“媒介素养推广周”等形式,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媒介信息制作,尤其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介创作,使大学生切身体验媒介信息生产流程,加深对信息传播概念理论、大众媒介社会责任的理解,增强做“媒介公民”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定期开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情况的调查和评估,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改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式方法提供决策依据。

3发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

3.1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移动互联网时代,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解决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知识增长、技能锻炼的快速提高期,但他们大部分还心智发展不成熟,面对虚拟的网络空间、良莠并存的信息环境,大学生运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及分析应对、质疑能力较为薄弱,仍需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3.2拓宽校园网络教育平台

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各高校在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需加强移动互联网的舆论阵地建设,增强校园门户网站的教育性、即时性、互动性、服务性;各二级院系、各行政机关、各部门,甚至是一线教学教师和辅导员也应积极推进各级校园网络系统: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综合性门户网站、主体性教育专栏、专业性学术网站的建设,加强新媒体的传播时效性和吸引力,使之成为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

高校党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员、专业教师、辅导员应熟练运用新媒体社交平台,进行沟通媒介建设,以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动态新闻、网络话题为切入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动学生良好的思想状态、价值取向。把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转移到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

移动互联网的意义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创新

[中图分类号]F713.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093-03

一、引言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全民时代,据国内移动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的《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显示[1],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在网活跃移动智能设备数量达到8.99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对其生活、工作的重要性,人们每时每刻都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包括社交、娱乐、旅游、学习、工作等。如此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成为了中小企业必争之地,移动互联网营销将成为中小企业推广的重要渠道,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1],在开展过互联网营销的企业中,35.5%的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了营销推广,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推广和应用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市场环境,给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带来了新机遇,那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带来哪些新的机遇?现有移动互联网营销有哪些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营销策略有哪些创新对策?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中小企业更好地开展移动互联网营销,进一步助推中小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转型电子商务。

二、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定义与特征

(一)定义

国内针对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对于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百度百科指出移动互联网营销是借助彩信、二维码、wap、手机应用等方式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一种营销形式,这种营销方式具有灵活性强、精准性高、互动性强等特点[2];mBa智库百科指出移动互联网营销就是指使用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互联网营销体系,并提供全方位、标准化、一站式的企业移动商务服务的全新营销策略[3];北京邮电大学徐树华博士认为移动互联网营销是指面向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在移动终端上利用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构成的一个互联网营销体系,直接向目标受众定向和精确地传递个性化即时信息,通过与消费者的信息互动达到市场营销目标的一种行为[4]。

参考以上定义,本文提出一个参考性的定义:移动互联网营销(mobileinternetmarketing)是指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利用各种移动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向目标用户精准传递个性化信息和服务,及时与用户进行有效互动,达到口碑营销的目标,最终形成一个良性闭环的移动营销体系。

(二)特征

相对于传统互联网营销,移动互联网营销具备了更为灵活、更为精准、更为及时、更为个性化的特点,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需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信息和商务服务。

1.传播更为广泛

移动互联网营销主要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传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传播中心。中小企业可以将产品和服务信息推送给消费者,而每一个消费者又可以将企业推送的信息和自己的使用心得分享在其个人社交网络上,从而实F多次传播,达到裂变传播效应。

2.内容更为精准

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好地采集用户的行为特征、偏好、地理位置等信息,因此,移动互联网营销可以更好、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地将中小企业的产品信息和服务推送给与之匹配度比较高的目标用户群体。如基于位置的服务营销(LBS,LocationBasedService),商家可以利用这一技术,轻松找到身边的目标客户,对其进行营销活动或广告的精准推送,消费者也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快速搜索商家,找到与之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

3.互动更为及时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利用各种零碎的时间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购物、娱乐、了解产品信息、看新闻等,短则1分钟,长则半小时,移动互联网有效地弥补了时间碎片化所带来的时间空隙。正是因为人们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不再受场景、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中小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性增强,互动更为及时,有利于中小企业取得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4.模式更为新颖

随着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不断更新,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也是越来越新颖和多样化,如游戏互动、集赞等营销模式,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对营销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更多地希望在娱乐、学习中接受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而不希望单方向地被动传播和接受;另一方面由于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人们消费意识的改变,使得中小企业不得不改变以往的营销模式。

5.营销成本更低

这里所指的营销成本主要指物质成本,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传播中心,为传播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渠道。传统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需要花巨资去推广其产品和服务信息,效果却不一定理想,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中小企业的营销内容有创意,网民觉得有价值或有趣,就会帮助企业免费裂变式传播。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营销形式

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在其的《2015年中国移动营销价值与趋势报告》中指出,短彩、彩信逐渐退出移动互联网营销舞台,app广告发展迅猛。面对移动互联时代下消费者存在的巨而细的移动消费行为,市场已形成一套全面覆盖、分工明确的全移动互联网营销布局。主要包括移动广告营销、移动购物营销及移动社会化媒体营销三大类[7].

(二)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存在的问题

1.对移动互联网营销理解存在误区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是认为移动互联网营销就是换了一种营销渠道,即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去开展营销活动,营销的内容、方法等都与传统网络营销一样,没有认识到网络营销本质已经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单向推送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模式;二是认为移动互联网营销就是利用微信等社交app去加粉丝,粉丝越多说明移动互联网营销效果越好,没有认识到移动互联网营销是一个系统复杂的体系,涉及到团队搭建、平台搭建、内容策划、精准推送、粉丝维护、价值传递和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模块。

2.缺乏移动互联网营销专业人才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虽然看好移动互联网营销的价值,但由于对移动互联网营销理解的片面,中小企业不愿投入过多的人力、财力来运营移动互联网营销。这就导致参与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主要由传统营销人员和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甚至是兼职做移动互联网营销工作,这些非专业人员在营销管理理念上缺乏正确认识,对市场定位、消费者心理并不能很好把握,无法向消费者提供精准的营销服务,造成移动互联网营销效果不理想。

3.移动互联网营销精准度不够

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时代已经来临,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中小企业在其营销过程中,一方面并没有对用户进行深入的了解,而是采用传统网络营销方式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和传播,但有些区域的用户对产品和服务并没有需求,这就导致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通过某种方式(领取奖品、参加活动等)让用户成为其社交平台的粉丝,认为粉丝数量越多,意味着营销活动越成功,但是这些粉丝都是出于当时的利益而产生的,绝大部分都不是精准客户,在未来的营销活动中,他们的粉丝价值不会得到发挥。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创新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移动互联网营销的认知

为了更好地应用移动互联网营销,中小企业有必要加深对移动互联网营销内涵、理论、方法等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认知。政府应对中小企业进行移动互联网营销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加大对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培训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移动互联网营销阵营中来;中小企业自身应积极主动地去参加政府组织的一些移动互联网营销会议、论坛、培训等活动。

(二)校企合作培养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

中小企业要想在移动互联网营销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是输送人才的地方,因此中小企业可以与高校联合培养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两者之间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高校可以在网络营销相关课程中加入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中小企业情况、业务等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选派骨干员工来校授课,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这种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实践能力,提高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为企业储备了一批移动互联网营销专业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就通过实际项目为企业开展移动互联网营销,加强了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根据消费者需求开展个性化精准营销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多种社交app与众多用户建立关系,在网络营销过程中,由于每个消费者的兴趣和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中小企业不能盲目地开展移动互联网网络营销,而是应该首先对消费者的兴趣、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数据,对消费者进行归类,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对不同类别的消费者进行推送,还要定时对消费者的兴趣、需求进行及时跟踪和更新,形成一个移动互联网营销闭环w系,确保精准营销质量。

[参考文献]

[1]Questmobile.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贵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6.

[2]百度百科.移动互联网营销[eB/oL].http:///item/移动互联网营销/7166386,2016-03-25.

[3]mBa智库百科.移动互联网营销[eB/oL].http:///wiki/移动互联网营销,2015-11-02.

[4]徐树华,王娇.移动营销及营销模式的发展历程[J].移动通信,2011(23):60-63

[5]何士产等.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络营销发展现状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9):206-208

移动互联网的意义篇4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由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指导,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中国电子商会和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据了解,2017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将呈现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电商产业链全覆盖。本届博览会涵盖电商产业全领域,形式上以展览展示搭配会议论坛为主;内容上除了有品牌网货、电商平台及金融、物流、通讯、软件等企业,还有电商示范基地、示范城市、示范企业;配套上不仅有展务、翻译等服务,也有人才、网模、网拍等产业支持。产业链的延伸和服务的提升,吸引了众多知名电商企业参展参会。

二是跨境电商强势登场。跨境电商展区除亚马逊、ebay等知名电商平台确认参展外,facebook届时也将赴义乌参展。不仅如此,组委会还将借助国际招商渠道,大力引进小语种平台,比如德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主流电商平台。组委会将倾力为电商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更多选择。义乌市将与西班牙、荷兰、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相关政府、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商品世界范围内双向流通机制。

三是移动互联网引领潮流。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本届博览会将集中展示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移动商城、app定制、综合服务等新产业、新技术,为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指引新方向。

四是社区电商风生水起。社区电商是下一个万亿级创业乐园,必将引领消费新潮流。届时,不仅有大家熟知的大众点评、美团网、赶集网、58同城等国内知名社区平台加盟,还有互动式体验活动亮相,必将进一步冲击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

五是智能产品、创意商品吸引眼球。本届博览会新增智能产品、创意商品展区,招引智能高科技产品、知名创意设计等机构参展,进一步提升网络商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意内涵,引领网络商品向创意化、智造化方向发展。

2017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预设国际标准展位2500个,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展区设计上,保留上届受到广泛关注的知名电商平台展区、跨境电商展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展区、社区电商/移动互联网展区、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展区、电子商务人才服务展区、品牌网货展区,新增互联网+农业展区、智能产品展区,进一步完善了展会电商产业全链条。

博览会同期还将举办2017世界电子商务大会、2017中国电子商务促进供给侧改革创新主题论坛、“e模未来星”第二届中国电商网络模特大赛总决赛、第九届中国通讯营销(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行业年会、第三届世界微商大会、“创意天下”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特色活动。

移动互联网的意义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手机上网、移动终端已经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在这种环境下,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很多机遇和挑战。因此,积极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对于推动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移动互联网的含义与特征

1、移动互联网的含义

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获取数据和信息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移动互联网是用户通过手机等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从而实现对互联网的访问;(2)移动互联网还增加了很多软件应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与位置相关的服务。这两个方面都与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息息相关,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移动互联网民中的最大群体就是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流群体。

2、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其主要特征有:(1)便携性。手机便于携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收发信息。(2)即时性。用户对信息的接受、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即时。(3)私密性。手机作为个人的一种信息交流产物,用户对手机有绝对的主导权。(4)交互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信息,真正做到了自由、平等地沟通交流。(5)时间利用的“碎片化”。用户经常是在等候、休闲娱乐以及上下班的途中等“碎片化”的时间段使用移动互联网,充分利用了碎片时间。(6)强制性。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将信息强制性传播给用户,用户不得不接收。

二、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人数达到6.2亿,其中大学生网民人数占比超过20%。手机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1、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影响

基于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移动互联网使大学生在网上可以无拘无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同时,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加了知识储备,提高了学习效率,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2、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各种学说、观点纷至沓来,对大学生长期培养起来的政治立场提出了挑战。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这对于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有一些不良的影响,这种不良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为共产主义信仰的弱化,导致大学生政治敏锐性降低、政治热情淡漠。

3、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丰富和发展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但是也有很多腐朽、落后的信息不断地影响大学生,削弱了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不利于大学生开展正确的道德行为。

4、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

互联网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教育资源,特别是方便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但是,互联网环境十分复杂,在网络上随处充斥着各种利益诱惑,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常常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逐渐单薄。

三、移动互联网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1、移动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1)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基于移动通信的灵活性和移动性,移动互联网减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冲突,让学生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即时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并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这就在最大程度上扩展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2)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移动互联网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并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一个知识的海洋,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能随时随地接收各种信息和资料,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的学习和教育资源,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

(3)提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交流平台。移动互联网具有强大的即时性和交互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频率和效率,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可以利用手机QQ、手机微信等途径,实现实时交流,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效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

(4)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在第一时间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动态,快速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同时,还有利于畅通沟通渠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教育者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复杂。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手机终端信息非常丰富但也参差不齐,其间充斥着各种违背伦理道德和不健康的信息内容。因此,移动互联网的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必然为辨别力不强的青年学生带来冲击,这就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为复杂。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移动互联网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由此产生了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就会相对减弱,这就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削弱。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受到挑战。移动互联网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各种有害信息充斥其中,不断地侵袭着大学生的思想阵地,这对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

四、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1、基于4G技术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移动网络新平台

基于移动网络4G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可以较好地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师生之间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因此,要针对移动网络的特点,加强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进行改造和整合,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手机网站、手机微博、手机短信等移动网络新平台。

2、高校要不断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审查力度

高校应该加强信息审查力度,定期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把好关。首先,高校应积极制定专门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学生网络运行规章,并积极贯彻落实,加强学生使用手机文明上网的宣传教育。其次,要积极配合、协助公安等部门,建立监控系统,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言行,净化网络环境。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的培养

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强、作风端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保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方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科学性。

4、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和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同时在思想上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教育指导,提高大学生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更好的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正面作用。

5、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移动互联网络建设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移动互联网络建设,建立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移动互联网络管理体制,提高对移动互联网的管理水平,在管理体制的约束下,最大化的发挥管理职能。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移动互联网意识,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帮助大学生抵制不良的信息影响,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网络知识,有力促进大学生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推广,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受到了冲击和改变,这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互联网络新平台,主动占领移动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牢固掌握移动互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切实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颜.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新校园(上旬),2015(3).

[2]那立坤,王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153-154.

[3]张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82-86.

[4]陈慧椅.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72-73.

[5]李凡,李德才.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6]刘晓婷,赵薇.试论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理论界,2011(5).

[7]王海建,宋英.论3G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3).

【作者简介】

移动互联网的意义篇6

互联网和通讯网的结合让人们步入了“网随人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上网行为由更多地受到黄金时段的影响转变为更多地受情境的影响[1]。因此,研究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情境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将移动互联网用户界定为“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上网的用户”。

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情境的概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根据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这些研究中对情境信息的定义和分类都不尽相同,本文中,笔者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情境是用户具有差异性的“主观感情偏好”与周身真实的“客观环境”互动融合的结果,是客观环境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情境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情境信息需求则是“移动终端用户在个性化情境之下刺激产生的,对不同类别的信息产生的需求,包括新闻资讯、消费信息、社交信息等”。

一、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个性化情境信息需求的必要性

1.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上网行为受情境影响日益明显。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手机上网使用率为85.8%,较2013年底提高4.8个百分点;平板电脑上网使用率达到34.8%[2]。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成为了中国网民的主力军,占据着巨大的市场,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移动互联网用户与传统网民相比较,其上网行为更多地受到移动的情境的影响。pC和电视等传统媒介终端由于设备技术的限制,其便携性差,这使得受众往往需要固定在设备所在位置才能接收到这类媒体提供的信息内容。《2014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显示,通过pC搜索的情况最多是在“了解工作学习相关内容时”。然而,与传统的pC用户相比,移动互联网用户上网时间多以碎片化的时间为主[3]。《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频率与时长均有所增加,上网手机上网常态化特征进一步明显,上网场所也越来越丰富。由于手机网民的增长,我国网民在家里、网吧和学校等场所使用电脑上网比例下降[4]。这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用户与传统的pC用户相比,会对与“活动娱乐关系相对较大的信息更为感兴趣,而非与工作学习相对关系较大的信息。用户使用互联网习惯的改变会直接改变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因此,移动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必须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用户与传统pC用户之间的不同之处,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有差别的信息服务。

2.满足用户情景化需求是解决“信息超载”的有效方法。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不断变换的移动的情境中上网。用户所处的环境很可能左右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如何为处于不同情境下的移动用户精准推荐符合其实际需求的服务或商品信息是解决当下“信息超载”的有效办法。信息超载指的是信息接受者或处理者所接收的信息远远超出其信息处理能力。人们的精力有限,有限的时间里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过多不相干信息的呈现不但不利于用户获取所需内容,反而会使用户备受困扰。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与自身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情境中使用移动互联网,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生活消费类的信息――如打折促销等信息,大多与用户自身所处情境紧密相关,只有让信息变得贴近用户的情境,才能提高信息的有用性,如此才能够做到信息涵盖的服务“触手可得”,让人们的生活更为便捷、轻松。

3.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长尾效应日益明显,20/80法则被颠覆。媒介用以传递信息,而传递用户真正需要的才是有意义的。移动用户的上网情境处于不断移动变幻的状态中,情境中包含的信息复杂,很容易刺激用户产生个性化的需求,包括新闻资讯,消费信息,社交信息,知识类信息,自我管理信息等。市场细分是必要的,因为所有消费者欲望和需求都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市场不可能实现真正细分,为每一位消费者实现量身定做,因为这会造成过高的成本。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导致许多占据市场份额很小的商品加起来的总和可能会与主流商品的市场份额相提并论,甚至远远超过主流商品的市场份额。长尾效应将20/80法则彻底颠覆。这让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情境信息需求成为极具商业价值的事情。大众固然重要,“小众”也不容忽视。内容提供商只有积极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情境信息需求才能赚取比大众营销多得多的利润,才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风暴中生存下去。

移动互联网的意义篇7

【关键词】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数据中心

1.前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目前,我国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移动通信数据交流的现象正逐年增加,这样的状况使得我国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的数据运行越来越紧张。本文针对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在今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创新过程中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2.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意义及其应用技术

2.1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意义

在互联网络的运行中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就是一个数据构成的仓库,是建立在互联网络资源基础上的,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为移动数据终端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进行集成化、自动化处理的科学技术。当然,企业用户还可以通过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平台,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减少其高额的成本费用,从而使企业用户能够更加放心的对自己专营的业务进行[1]。

2.2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应用技术

2.2.1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和存储技术

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对用户数据信息的计算和存储是在云技术处理的基础上来完成的。云技术处理包括了互联网中的基础设施服务、数据软件服务以及平台应用服务。在企业单独的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应用云计算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不但可以有效节约企业数据处理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强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2.2.2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中的通用缓存应用

企业通过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中的数据缓存技术来在其面对各大运营商的过程中,将自身所需要的数据流量进行加速缓存。而通用缓存的应用主体经常是一些大流量的业务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加速缓存可以为企业节省流量使用的费用,提高企业数据处理效率[2]。

3.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3.1设计原则

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设计原则可以分为以下五点:一是可用性,在对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设计时,必须提高其实用技能,增加其可用性;二是灵活性,在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设计过程中要针对其不同需求对模块的设计进行取舍;三是管理性,可管理性是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设计基础,故应设计多种管理方案;四是扩展性,要在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其自身基本设备的多样化;五是安全性,安全性是企业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只有确保其安全性,企业才能更加放心的使用。

3.2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3.2.1数据中心网络系统结构

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的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可以选用模块化系统体系和层次化的设计理念[3]。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整个网络分为互联网(internet)接入层、系统处理核心层、数据分布层以及服务器连接层。互联网接入层在数据中心网络的实现过程中不但拥有非常多接口类型,并且具备高效的路由网络交换能力,可以为路由连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系统处理核心层在数据中心网络的实现过程中具有高可用性和高扩充性,能够为整个数据中心网络提供互联网接入与本地数据交换;数据分布层可以实现数据中心网络的各种业务类型的分类,并提供增值业务的功能,其中包括缓存服务、防火墙以及实际内容交换机等功能;最后服务器连接层在数据中心网络的实现可以为用户提供网络性能的安全保障。

3.2.2数据中心网络的安全性

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其安全性的技术保障[4]。不但要防范企业单独数据中心网络在运行时外网对其的网络破坏,也应对其内部的不同客户的各种访问进行必要的访问控制权限及隔离的设置,并根据不同数据中心网络的用户需求设计不同的操作方案,以上方案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以及加强防火墙和系统漏洞监测来实现,从而使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得到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5]。

3.2.3数据中心网络的管理

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对其管理软件的要求极高,这就致使在对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该方面的设计,以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对其自身的设备进行高效管理并且确保企业用户的服务性保障。

4.结论

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建立实现了集成化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有效节省了社会资源,实现了社会公共资源的自动化管理。故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DataCenter(iDC)在日常的设计中更要进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实地考察,并针对其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和发展策略,才能实现其不断优化的效果,进而提升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以此来加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考文献

[1]吕国斌.由我院主编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工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启动会顺利召开[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11(22):34-40.

[2]刘寿强.Spansion助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器降低能耗达75%并扩展存储容量新型SpansionecoRm(tm)存储协助解决日益突出的数据中心能耗危机[J].电子技术应用,2011,06(09):12-15.

[3]吴文豪.云计算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02(27):67-69.

移动互联网的意义篇8

关键词:校园;移动app;研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013-02

1研究背景

数字化校园主要指以数字化和信息化网络为基础,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化建设指导学校教师教学、学校宣传、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等应用场景中,更好地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技能水平,并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师、校园、学生等群体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交流环境。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过程,在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演变的过程中,过渡了wap互联网时期,wap互联网也是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促进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网络购物习惯,由传统pC端集中式购物,转向移动端利用碎片化时间购物的习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衣食出行。根据微信的《2015年移动互联网人群特征白皮书》可知,我国移动互联网上网年龄主要集中在14-28,其中学生占60%以上,说明,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主要集中在学生,主要原因:一、学生有较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二、学生在网络社交和网络购物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活跃度。正是基于此种问题的存在,本文以数字化移动校园移动app研发与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其功能架构等内容,更好地利用app服务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教师学生互动交流。

2数字化校园的移动app研究意义

数字化校园的移动app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

校园信息化的建设除了布局pC端传统互联网网站外,在目前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且移动互联网使用人数突破9亿人的情况下,校园布局移动互联网,研发数字化校园的移动app对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布局移动互联网,搭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信息化平台,无论对学校的宣传,还是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都具有有效地促进作用。

2)打造数字化校园文化

数字化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大文化,更体现在学生购物、交流、娱乐等方面的文化,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移动app可有效地搭建教师、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等之间存在的弱相关关系转变为强相关关系,打造有效地交流平台,产出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内容和交流价值。

3)信息交流平台扩大

数字化校园的移动app除打造数字化校园文化外,通过此app,用户还可以利用LBS等功能,随时随地查找周围附近的吃喝玩乐地方,通过利用附近的人等功能模块,结识陌生人,完成由陌生人转变了好友的社交转变,除了功能外,内容输出方面,用户(学生或者教师或其他人)可通过校园移动话app,在相应的社区论坛里,进行信息交流完成用户UGC布局,提高用户购物的积极性和活跃度,进而打造社交+LBS校园数字化校园,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体系,提高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的循环速度。

3数字化校园的移动app产品分析

3.1产品的定义和价值

任何一款移动app都包括产品的定义和产品的价值两部分。产品定义包括产品的内涵、产品的形式、产品的外延、产品的理念以及产品的终端等五部分,产品的价值包括核心价值、期望价值以及附加价值等三个部分。

1)产品的定义

数字化校园app产品内涵为满足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选课等核心需求。

2)产品的形式

内容方面包括学生选课、一卡通、二手超市、校园BBS、校园新鲜事、移动生活、手机团购等模块,功能方面包括学生或者老师可通过LBS功能或其他搜索条件(像日期、距离、价格等条件)搜索附近所需要的服务。

设计方面走的是垂直搜索引擎,整体颜色呈现绿色风格,整体风格比较干净、简单和简约。

产品的外延包括产品提供了社交论坛等社交模块,可快速结识其他同学。

产品的理念为打造高效信息化建设强健的信息交流平台。

产品的终端包括安卓app和iosapp两种形式。

3.2产品的价值

产品的价值和Kano模型的需求是对应的,Kano模型包括基本需求、期望性需求及兴奋性需求三部分。数字化校园app核心价值对于产品定义中的内涵要素,对应Kano模型中的基本需求,是产品必须满足的部分,此产品的产品核心价值在课表服务(学生选课、查询课表等),缺少了这一部分,用户基本上不会使用。产品的期望价值对应Kano模型中的期望性需求,为加入二手超市、一卡通及校园BBS等期望需求,产品的附近价值对应Kano模型中的兴奋性需求,给用户意想不到的惊喜,移动校园app附加价值主要包括基于LBS方面的服务。

1)获取需求

在设计校园移动app之前,要获取用户的各种需求,以便通过产品的形式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获取需求的主要方案包括定性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指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等方法对获取到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而去伪存真,进而认识到本质需求。

定量需求主要是指通过收集到的特征、数量关系等数量关系从数量上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也用数量表示,主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需求各项指标的一项方法。

在调查过程中,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且有用的方法。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分析出学生和教师对校园移动app的需求。

通过对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和教师目前存在需求主要集中在课表服务、校园BBS、购买火车票、移动生活、手机团购、校园新鲜事、二手超市,表白天地等需求。

2)评估需求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本文获取到了用户目前存在的需求。

获得用户目前存在需求后,还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评估,

目前常见的需求评估方法主要包括Kano模型、学会做减法、aB测试及产品专家评估等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Kano模型方法及学会做减法对需求进行了评估,最终对需求进行了筛选,剔除了购买火车票需求和表白天地等两个需求。

3)需求优先级定义

在对需求进行评估后,下一步要进行的是对需求进行优先级划分。在处理需求时,本文采取了处理需求优先级重要性+紧急性原则,在我们处理任务时,

通常存在四种情况,重要性+紧急性,重要性+不紧急性,紧急性+不重要性,不紧急性+不重要性。针对上节获取的需求,本文通过需求优先级原则,对其进行了划分,重要性+紧急性的需求为课表服务功能和校园BBS功能,重要性+不紧急性为校园新鲜事和二手超市功能模块,不重要+紧急为移动生活,不重要+不紧急为手机团购等功能模块。

4)产品功能研发与设计

在产品研发过程后,本文整理出来产品的最终效果图。

效果图首页为如图所示:通过效果图可以看出,首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banner页,活动页以及菜单栏页。Banner页主要为一些重要的产品展示,活动页主要是产品的一些重要入口,主要包括课表服务、一卡通、二手超市、校园BBS、校园新鲜事以及移动生活等部分。菜单栏主要包括首页、一卡通、我的和设置四个部分。

效果图一卡通界面主要包括余额和当月消费两个功能模块,余额模块主要显示学生或者教师一卡通余额,当月消费主要显示学生或者教师当月的消费支出明细。如图。

二手超市模块主要包括二手手机、二手书籍等功能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和教师可通过查询相关的二手信息购买适合自己的商品,进而找到自己喜爱的商品。如图1所示。

图1

4数字化校园的移动app应用场景

讨论完数字化校园移动app产品架构和功能外,本文继续探讨其应用的一些场景,

以便用户更好地了解这款产品。其应用的场景主要在以下几部分。

1)选课和查课服务

用户可通过对应的学号登录校园移动app,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也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响应课程的上课时间和上课教师等信息,进而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

合理的安排上课时间和上课次数,充分利用了信息的快速性和系统的方便性。

2)一卡通服务

一卡通是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一卡通学生和教师可买饭,校内购物等操作。然而,每次充值一卡通人多且浪费时间是很多用户面临的问题,

这使得很多学生感觉这种充值体验相当地糟糕。app内一卡通服务正是基于此类需求的存在而开发的,学生和教师不再用排队充值,只需要绑定银行卡或者支付宝就可以完成一卡通的充值,

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和教师的购物和买饭需求。

3)校园新鲜事服务

通过此功能,学生和教师可及时地获取发生在学校的新鲜事,方便学生和教师了解学校最新的发展状况,利于学生和教师对学校的了解。(下转第18页)

(上接第14页)

4)二手超市

在这个模块里,学生和教师可得到各种二手信息,以便购买适合自己的商品。在这个模块里主要包括二手手机、百货、二手书籍以及其他二手信息。因为在二手超市信息的基本为本校学生,基于本校的二手平台,方便学生线下进行二手商品交换,有效地降低了其他线下二手交易的人身和财产危险。

5)手机团购

在这个模块,学生可以通过LBS技术有效地获取到附近的团购信息,一方面节省学生和教师在一些其他购物网站选购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手机团购定位于学校附近,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和教师距离成本。

5总结

本文在研究数字化移动校园app研发和应用过程中,采取了获取需求―评估需求―需求优先级定义―产品开发的流程,在产品开发过程中,

本文通过效果图的形式向用户展现app开发的各个模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校园移动app研发一方面提高了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另一方面为学生和教师的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任团荣,韩三厚.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构建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条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4).

移动互联网的意义篇9

关键词:仪器共享;移动互联网;管理平台;应用前景

0.引言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学校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资源利用、使用绩效等问题,国务院于2014年12月31日《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中确定目标为“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制度、标准和机制更加健全,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问题基本解决,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1]。

为提高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率及利用率,全国多数高校都已建成了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浙江大学也于2015年完成了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的升级完善,构建了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大型仪器网络信息化平台[2-5]。这些系统的投入使用,有力的促进了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工作,提高了仪器利用率[6-9]。但是,很多系统只能在电脑上进行操作,无论是查询仪器还是预约仪器,都有一定的延时性。

截止2015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9357亿,有机构预测,到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将会超过20亿,随着智能手机价格的走低、运营商降低上网资费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丰富共同提升了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意愿,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

1.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通过无线接入设备访问互联网,能够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是计算机领域继大型机、小型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之后的第五个技术发展周期[10-11]。作为移动通信与传统互联网技术的有机融合体,移动互联网被视为未来网络发展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

谷歌和苹果建立了当今全球移动互联网两大生态系统,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主导厂商包括苹果、谷歌和微软。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12]中

对移动互联网给出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3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该定义将移动互联网涉及的内容主要囊括为三个层面,分别是:(1)移动终端,包括手机、专用移动互联网终端和数据卡方式的便携电脑;(2)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包括2G、3G、4G及wifi等;(3)公众互联网服务,包括web,wap等方式.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前提,接入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而应用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

2.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国内大型仪器共享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在2010年前后,国内高校普遍认识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多数211/985高校都建设了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这些管理系统普遍实现了用户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数据填报和统计、在线预约、收费管理、监管、配套的业务申请等功能,显著提高了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但是,部分老师反应管理系统操作复杂,内容繁琐,多数大型仪器的控制电脑不可以联网,不能及时更新仪器使用情况,且管理人员多为兼职,除了管理大型仪器外还需要上课做实验等,不能及时对预约进行审批等问题。

智能手机已经普及,4G网络的建设完成大大提高了上网速率,国家也在大力推动降低移动资费,大学校园内wifi几乎全覆盖,这些都为在大型仪器管理中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基础。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大型仪器管理系统手机端app、微信公众号、微信企业号等,可以实现仪器管理员对仪器的24h全天候管理,为仪器的使用者提供方便的查询渠道和便捷的仪器使用途径,同时扩大仪器共享的宣传,最终实现仪器使用率的提升。目前国内已经部分高校在尝试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引入大型仪器共享管理中。如:

清华大学率先开发了基于android和ios平台的高校仪器预约app,解决了从高校仪器设备网上移植到手机平台不兼容的难题,渐探索出了一条简洁、快速的开发路径,成功实现了手机端的仪器预约,包含单点登录、百度地图、仪器查找、上机预约、送样预约等多种功能,在老师同学中收到了良好的反响[12]。

华南理工大学开发的微信企业号,简化并规范了仪器预约、仪器使用等流程,在确保仪器有序使用的同时,为用户使用仪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微信企业号的引入,解决了大型仪器共享使用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解放了人力资源,使管理人员能够将精力投入到更有用的地方,提高了仪器管理效率。并且微信具有很好的宣传和展示功能,为扩大仪器的共享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持[12]。

3.展望

移动互联网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移动互联网与其他应用平台的有机结合体,必将成为未来人们进行移动通信和获取互联网服务的首要模式。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引入大型仪器共享管理中,在花费较小代价的情况下必然会有效的提高大型仪器的利用率。

最后,要想切实提高大型仪器利用率,还应不断探索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应用水平,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社会。同时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毕竟技术手段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Z].国发(2014)70号.

[2]项晓慧,阮慧等.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96-199.

[3]雷建兰,阮慧等.大型仪器有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379-381.

[4]宣瑛,雷建兰,唐伟.大型仪器信息化共享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275-278.

[5]冯建跃.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133-136.

[6]吴守辉,闻星火等.大型设备共享服务校级平台建设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82-185.

[7]闻星火,杨树国等.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8-11.

[8]杨树国,闻星火等.服务科研创新的高校大型仪器条件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87-189.

[9]曾晓思.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研究综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183-185.

[10]吴吉义,李文娟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45(1):45-69.

[11]罗军舟,吴文甲,杨明.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J].计算机学报,2011,34:2029C2051.

[12]工信部移动互联网白皮书[Z],2011

[13]梁思率,杨树国,王臻.仪器共享平台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6):277-279.

移动互联网的意义篇10

中国移动展示了其全新的3G业务logo“G3”和广告“引领3G新生活”。新的logo和广告不再强调tD-SCDma这一土生土长的技术标准,不再直白地以民族感情为“要挟”,换取消费者对本土标准的认同和支持(2008年4月1日tD试商用时的口号为“tD发展,有我支持”),中国移动3G业务的品牌策略惊现360度大逆转。

与中国移动的含蓄和稳重相比,由于是首次触电移动通信领域,中国电信颇有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俊朗的邓超揭示了“189”的完整定义:“它不只是手机号,还是上网账号,聊天号码也是它,e-mail也一样。”这样强大的号码,或许已经让“139”们开始心猿意马。此外,中国电信新品牌“天翼”同时搭载了“互联网手机”的新概念,全力将“天翼”打造成一个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品牌,昭示了中国电信对移动互联网的无限憧憬。

就在2008年,曾经激发业界无穷想象力并导致“剧本泛滥”的运营商重组方案终于尘埃落定,2009年新年伊始,3G牌照的发放使业界的3G梦从理想走进现实,作为产业价值链整合者的电信运营商们,品牌战略纷纷亮剑。中国电信作为移动通信领域新的挑战者,“天翼”的品牌策略值得关注。

解读“天翼”的品牌策略

“天翼”,按照中国电信的官方定义,是为满足用户的融合信息服务需求而推出的移动业务品牌。天翼的英文为“eSurfing”,即“信息冲浪”。由此可见,“融合”与“移动互联网”是中国电信对其“天翼”品牌定位的核心诠释,是“天翼”的品牌价值主张。

虽然还是CDma网络,但“天翼”的品牌定位却摆脱了原中国联通“世界风”品牌定位的束缚。“天翼”的移动互联网定位更具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它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定位,是一个以用户利益为原点的全新定位。

1 迎合信息服务融合的趋势

“天翼”的移动互联网定位迎合了信息技术行业的融合趋势。融合早已是业内的共识,随着手机的移动计算能力越来越强,用户希望在手机上同样享受传统互联网上的内容和服务,3G的启动和移动带宽的逐步增加使用户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的愿望成为可能,移动互联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天翼”的定位也与中国电信“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企业定位一脉相承,使中国电信的品牌形象更加丰满。

大洋彼岸信息产业的缔造者同样也在努力编织着“融合”的愿望。2009年1月8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在2009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为其最新操作系统windows7betal做宣传时表示,电脑、手机和电视这三个用户最频繁使用的屏幕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步消融。设备融合的背后是网络和服务的融合,用户希望不同设备和不同网络之间无缝的、即时的互联互通,从而为他们提供完美的互联网应用与服务体验,这一切就像微软的广告词中所宣传的一样,Lifewithoutwalls。

2 天翼由用户利益衍生

原中国联通一直以来以CDma这一技术为基点来构建“世界风”绿色、安全、高效的品牌认知,然而多年过去了,许多消费者仍然不知道这四个大写的英文字母究竟意味着什么。“天翼”则彻底摒弃了这一误导原中国联通多年的品牌识别策略,绝口不提生涩难懂的技术名词,将用户对“天翼”的核心品牌识别建立在用户的核心利益的基础之上――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既通俗易懂又符合时代潮流,与用户需求形成完美对接。

尽管刚刚切入移动通信业务,“天翼”在产品上也作了相应的铺垫。和“天翼”品牌一同亮相的还有“互联网手机”这一概念,在中国电信3G号段189开始放号时,首批定制的近百款CDma手机就融合了许多互联网相关的功能,对“天翼”的移动互联网定位提供有力的产品支持。

3 紧密结合优势网络资源

中国电信是中国最大的固网运营商,它拥有全国最大的互联网骨干网和最多的互联网用户,超过90%互联网信息在中国电信的网络之上传送,庞大的网络基础设施、内容和用户资源为中国电信抵抗竞争对手的进攻、整合移动互联网和为用户提供完整的信息接入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天翼”移动互联网定位一脉相承的,还有中国电信的CDma+wiFi战略,虽然在目前仍存在政策上的障碍,但却得到了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以及竞争对手中国移动的高度重视。这一战略刚刚透出风声,中国移动很快便针对其高端品牌全球通用户免费赠送wiFi接入时间,中国电信在整合移动互联网服务上的潜力,让老大哥中国移动非常紧张。

“天翼”品牌怎样脱颖而出

结合中国电信所处的竞争环境,“天翼”还需要更多品牌营销的努力。

1 梳理用户群,完善CDma产品线

“天翼”作为独立的移动业务品牌的推出只是中国电信进军移动通信市场的第一步,“天翼”旗下还需要完整的产品线组合来满足不同用户群的需求。

邓超代言的189正在央视卫视轮番轰炸,高预存额度的门槛坚定地表明了189的高端定位。运营商重组完成后,因为CDma网络交割的复杂性和新联通156的策反,使原有的“世界风”高端品牌用户大量流失,在这样的紧要关头,中国电信需要以新的身份尽快推出移动业务品牌来挽留CDma的老用户。新老交替也导致剩下的未被新联通挖角的133和153们成了没娘的孩子,处于品牌情感的空白期,没有品牌识别和品牌归属感,因此急需中国电信迅速梳理用户群,组建新的产品线。

从价格段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电信还缺乏针对中低端用户群的业务品牌。2007年联通华盛的大力度集采使CDma用户迅速低端化,因此,低端用户是中国电信不能忽视的用户群。毕竟,根据CDma交割完毕后中国电信的统计数据,CDma用户仍然有近3000万,如何进行品牌定位,传递新的品牌感知、重建他们的归属感以挽留这些CDma老用户,是中国电信立足移动通信市场要破解的第一道难题。

另外,中国电信手中握有近5000万的小灵通用户,这些都被看成是中国电信切入移动通信市场的资源。如何打造一个新的品牌,在竞争对手的诱惑下将这个庞大的用户群转移到电信的CDma网络上来,也是“天翼”品牌营销和产品线梳理的任务之一。

2 创建天翼的子品牌对抗竞争对手

“天翼”是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品牌,是CDma承载网的品牌,因此它不能直接被用来与“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这样的子品牌进行pK。从品牌定位的角度来看,“天翼”是从宏观上强调了移动互联网这样的定位,然而针对于不同的细分市场,用户价值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炼和细化。也就

是说,“天翼”这一个承载网的品牌无法与细分用户群独特的需求形成共鸣,无法应付在移动通信市场耕耘多年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众多子品牌的围攻。

从目前的营销活动来看,“天翼”暂时将189作为―个子品牌来应用,但这样的策略仅仅满足于当前危急关头转移和抢夺133和139用户的要求。因为号段不能被用作子品牌来经营和管理,况且,等到携号转网成为现实,用号段作为子品牌将带来品牌识别的混乱。

中国移动已经明确表示,“G3”只是承载网的标识,而不是单独的客户品牌,其tD用户将全部纳入到现有的三大客户品牌中。因此,从竞争的角度考虑,中国电信也必须建立相应的子品牌来对抗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的子品牌。

3 以“移动互联网”定位重新细分用户群

产品线的模糊、子品牌的缺失和竞争对手的挖角,摆在中国电信面前的是一片混乱的竞争现实。虽然“天翼”品牌已经亮相,但要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理清头绪还需要更多的努力。目前,对中国电信来说,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是以移动互联网需求为标准重新细分和定义用户群。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竞争对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市场已经有成熟的细分,但它们细分市场的标准都是来源于2G时代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特征。目前中国移动拥有“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三大客户品牌,每个客户品牌又覆盖几个用户细分市场。然而,中国移动对市场的划分适合于语音业务占较大比重的2G时代,其细分结果就是用户群的特征与aRpU值(每户平均收入)中的语音业务比重高度相关。

随着3G的启动和发展,基础语音业务在用户aRpU值中的比重将逐步降低,用户需求逐步转向移动应用和服务。因此,根据天翼的移动互联网定位对市场进行重新细分和定义,有助于中国电信正确识别细分市场和用户需求特征,实现差异化定位和价值主张,从而寻找市场切入点,实现移动互联网战略。

4 完善“天翼”品牌定位的三部曲

根据移动互联网需求和使用行为特征对用户细分是完善“天翼”品牌定位的第一步。

第二步,中国电信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评估各用户细分市场的价值机会。细分市场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中国电信的资源优势、细分市场的规模;外部因素包括用户的品牌偏好、入网动机和使用动机、入网障碍和使用障碍、竞争对手在该细分市场的影响力等。中国电信可以根据对细分市场价值机会评估的结果选择单一细分市场作为切入点,也可以选择多个细分市场强调专一的用户利益和“天翼”品牌价值。

第三步,针对选定的用户群进行需求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产品利益,定义消费诉求和设计价值主张。需要注意的是,在提炼产品利益和设计价值主张的过程中,需要对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子品牌定位进行扫描,进而实现定位的差异化。

三部曲完成,中国电信即可根据自身战略和经营目标来分配营销资源,制定营销推广的具体实施策略。

参照国外实践,通过正确定位进而顺利扩大用户群的案例曾在日本生动上演。2002年8月,日本运营商KDDi获得CDma牌照运营3G业务,在梳理了用户群和市场细分之后,KDDi将发展的重点聚焦在了对移动互联网业务感兴趣的高端年轻用户群上。基于这样的细分市场选择,KDDi根据年轻用户群的需求特征精心打造了明星业务an。an向用户提供包括音乐下载、定位导航、移动广播电台、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搜索在内的综合服务,其中与Google合作推出移动搜索为日本用户带来了最早的移动搜索体验。正是由于精准的细分、正确的细分市场选择和精心的产品设计,在短短4个月内KDDi的3G用户突破400万,而比它早6个月运营wCDma业务的nttDoComo用户数才区区20万。

全业务运营商:品牌管理的新挑战

在接手了原中国联通的CDma移动业务之后,中国电信拥有了固定和移动两个网络,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家底厚了,品牌多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品牌架构来看,目前中国电信拥有两个客户品牌“我的e家”和“商务领航”以及五个业务品牌“天翼”、“号码百事通”、“互联星空”、“中国宽带互联网”和“小灵通”。在这样复杂的客户品牌和业务品牌架构下,如果没有很好的品牌组合管理策略,势必导致用户识别的混乱,影响业务发展和用户忠诚度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