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线上英语教学方案十篇线上英语教学方案十篇

线上英语教学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8:38

线上英语教学方案篇1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指示,我校开展了线上钉钉教学工作,到目前为止,九年级英语完成了为期八周的线上教学。这八周时间我们完成了九年级英语新课教学内容并开始了第一轮复习。初步完成了八年级复习,利用“钉钉”上直播课,实施线上教学,每天布置线下作业,学生当天上传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后期制定了复习计划,也是统一进度。随着疫情的好转,我校将于4月24日复课,根据区局要求,再次制定线上线下教学衔接计划:

1.综合每周上报的学生网上学习和作业批改情况,摸清未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对象与人数,及延期返校学生对象与人数,了解学情,返校后对学生在线学习质量进行诊断性评估。

2.加强词汇识记和巩固以及句型的运用。

3.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在班上再强调,力争学生搞懂。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对未进行网上学习和自控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比较差的学困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要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5个性化辅导。

分析部分学生学困的真正原因,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四个方面入手,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学习状态的改善:

帮助学困生分析现状,让学生自己明白在知识点方面存在哪些不足。造成不足的原因是内在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并进行思想教育,使

其端正态度,明确学习的方向,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并鼓励这些学生可以做到迎难而上。

线上英语教学方案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授课语言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导学案

语言点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课文中重要单词、短语、句型结构等内容,夯实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尽管广大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深知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此,本文力图对当前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相关英语教学理论和一线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出具体的语言点教学操作程序和步骤。

一、当前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言点教学“胡子眉毛一把抓”,缺乏重点。在当前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把他认为重要的语言点从头到尾“满堂灌”。这种方法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联系,是教师单方面地进行知识传授,加大了高中英语课堂的沉闷感,降低了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片面理解新课程理论和英语教学理论,淡化语言点教学。英语语法教学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英语教学被语法知识的传授占据了大量的精力,从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在纠正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轻视语法教学,单纯强调通过自然习得获得语言能力,认为不需要语法教学。在轻视语法教学的背景下,似乎给了广大一线英语教师这样的感觉:即要求淡化语言点的教学,加强语境化的应用。因此,部分教师在处理语言点时较为简单,或者是用英语简单解释下相关语言点。

3.语言点教学脱离情景,教学形式单一。在当前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根据教学案或者课件的材料一讲到底,学生则一直处于记笔记之中。这种教学法的模式相当简单,即教师讲授――学生做笔记――巩固练习,这种单向的传授过程忽略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有些教师在准备语言点导学案时从字典或者教学参考书上照搬例句和案例,不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更有甚者,部分教师沿用多年的笔记和资料,这些与自己学生实际严重脱节的教学冲淡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4.ppt使用不恰当。教学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到的就是ppt。教师借助ppt,省了很多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容量。然而,ppt教学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出现以下情况:教师注重答案的呈现,学生忙于抄笔记而忽视语言的操练和巩固;ppt容量大,成为罗列知识点的工具,加大了学生负担;ppt教学速度快,学生缺少了互动和思考过程,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语言点教学的具体操作

1.根据文本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导入是一门艺术,好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因课利导,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导入方法非常多,语言点课型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复习旧知识导入、情境导入、设疑导入、练习导入等。教师使用何种导入,必须依据文本内容和学生学情。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和设疑导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得出答案。同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掌握了几个重点词汇的用法,还要求学生树立了为了成功努力奋斗的思想,达到情感教育的功能。

2.认真研究高考考纲,立足课本和学情,选择重要语言点。willis指出,一个合理且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就是掌握最常用词汇的最典型结构,因为这些搭配的覆盖面广而且使用频率高,能极大地帮助学习者理解目标语。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充分理解文本,认真研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考考纲等,根据学生学情选择适当的语言点。

3.认真研究文本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语言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等方式进行,要有意识地使学生参与上述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学到语言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训练。

4.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和导学案。多媒体是“双刃剑”,可能造成上述所列出的一些问题,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一些好处。在语言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呈现重点语言点,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体会重要语言点的用法;同时,由于一些例句较长,使用黑板板书费时费力;另外,多媒体教学还会使所学内容生动、鲜明、易于理解。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编制成的学习案,通常导学案的编制是备课组集体编制而成,凝聚了各位老师的集体智慧。一份好的导学案会起到以下作用:(1)导学案在课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预先对教学重难点有个了解,教师上课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2)导学案的合理使用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3)导学案训练考点,针对性强,重点明确。

三、结束语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点的学习和积累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我们不能对于语言点“全盘接受”,不能在课堂上灌输语言知识,而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标准,坚持语言知识点与语言能力并重的原则,认真研究语言点教学,让语言知识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线上英语教学方案篇3

关键词: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41-03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改革方案》)于2005年并在全国所有大学实行。(考委会,2005)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改革方案实行之后的确给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的提高等。但不难看出,有一些打算通过改革来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的改革

2005年的《改革方案》大幅度增加了听力理解题在整个分值中的比重(从原先的20%增加到35%),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大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也应当有相应的提高。根据石小娟的调查,“听力考试改革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的听力学习产生了明显的正面反拨作用,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要求的贯彻落实,激发了学生听力学习的兴趣。”(石小娟,2010)当时还有一种认识,认为提高听力测试的比重能够让学生掌握“不断提高英语使用水平的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张尧学,2008)。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最近几年在某些学校试行的大学英语四级机考(或称网考)中,以听力和视频为基础的题型的分值甚至占到了70%这样空前的高度。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找不到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明显例证。事实上,关于这一点也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王初明指出:“如果是考虑到‘听’可助学生发展持续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还可带动其他语言技能的学习,那么在这两方面‘读’并不逊色,甚至更优。”他还对大力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一做法有否必要的问题提出了异议。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他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他所说的这种状况其实已不是一种可能性,而已经是现实。另外,蔡基刚也有相似的看法:“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该为培养学生较强的读写能力”,“我国大学生的读写能力问题比听说还严重”。(蔡基刚,2011)因此,在现阶段不宜继续盲目增加听力理解在考试分值中的比重。新的机考(或网考)这样的题型设置和实际操作方式,且不说大规模推广所需的高额费用是否值得,即使在相对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的大学中,从技术层面上看来至少在目前也是很难大规模推广的。例如,网速能否达标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毫无疑问,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应当是能够对考生的各项英语运用能力进行更好的评价。可以考虑在分数上分别体现学生不同能力上的差异。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2006修订版)》规定,既然四级考试已成为一种水平考试,建议可以就其内容(包括题型设计)等方面学习、参考像托福、雅思等世界上几种历史较悠久、水平较高的英语水平考试。其中雅思考试在准确测试考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方面获得了各方较高的评价,尤其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当然,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我们也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设定考试的内容和题型,以便最大程度地完善我们自己的“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使之尽可能准确反映我国大学生考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举例来说,国外的英语水平考试都不会有中、英互译题型,但我国的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就可以包含类似这样的考题,因为中、英文互译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英语运用能力,我国的大学生应当有所掌握。熟练掌握这项翻译技能对于大学生毕业的工作和日常交往将会是有益的。另一方面,既然总分设置了710分,给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分别设定一定的分值以体现学生在这几方面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分系统的改革

《改革方案》在记分系统上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由原来的100分制改为710分制;(2)取消及格线,只报告总得分和各个不同题型的得分。第一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拉大考生间的分差,这样做可以增加不同英语水平考生之间的区分度,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区分考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并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出更好的选择。根据金艳的说法,这也是为了让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情况“提出切实的教学要求,甚至可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利于教学行政部门作出合理的教学安排。”(金艳,2005)但从这几年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一改革的初衷实现得并不理想。很少有学校会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学目标,大量存在的现实只是盲目地攀比,而这种状况的出现和改革的不彻底有着莫大的关系。第二项改革主要是为了避免某些学校一味追求通过率以及不同学校之间的盲目攀比,当然也有想要改变有些学生在“通过”四级或六级考试(即拿到“证书”)后就放弃英语学习的做法。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第二项改革的目标基本上未能达到。分析其主要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首先,只要有分数存在,就使得各校有可能“追求通过率”,而各个学校间也有可能进行各种比较。事实上,制定某个分值,然后以此分值作为制定某些政策的标准(类似“及格线”的作用),是一项轻而易举的事情。同理,只要有分数,各校间要进行比较是很方便的。事实上无法阻止任何一所学校用某种统一考试的分数来与同等条件的学校进行比较。由此可见,只要有分数,类似的问题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而迄今为止似乎还从未见过没有分数的英语考试。既然如此,除非完全取消四、六级考试,否则无论如何也难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其次,虽然四、六级考试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至少给了他们一个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其副作用是:许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四、六级。改革后虽然从官方层面上来说已经不再提“通过四级”或“通过六级”,也不再发放“四级证书”或“六级证书”,但事实上在广大学生中间“过四级”、“过六级”的说法依然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改革的不够彻底所造成的。根据考委会制定的规则,要获得参加六级考试的资格,就必须在四级考试中达到某个分数(一般为425分)以上。这样一来,许多学校,包括许多学生和教师都把这个分数当成了实际上的“及格线”,并进而把这个分数(425分)也当成了六级考试的“及格线”。这种状况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这项改革的初衷无从实现。消除这一隐患可以采取的办法是:在大学英语考试中取消四、六级的分级。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如下三点:(1)既然四、六级考试不再分级,“可以报考六级的分数线”不可能再有。没有了这样的分数线,任何类似“及格线”的分数线也就不会出现。这样,各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上面所说的改革初衷或许能部分得以实现。(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适应当时教学大纲规定的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六级也是一样。但是,许多学者都认为这样的目标难以实现(程慕胜1998;蔡基刚2007)。正如蔡基刚所指出的,“四、六级考试的实施的另一初衷是作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配套措施来检查大纲的贯彻情况(这就是四、六级考试名称的由来),而现在,大纲即‘课程要求’已取消了分级教学(分级不分级,分多少级由各学校自己决定),就等于失去了基础”(蔡基刚,2007)。既然已经取消了统一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那还有什么理由要保留在大学英语考试中的四、六级的分级呢?(3)如上所述,Cet考试已成为一项实际上的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在水平考试中,一位考生在所考查范围内的能力的实际水平达到了何种程度是直接通过分数来反映的。众所周知,像雅思、托福等世界上比较通行的英语水平考试都不存在这种分级。大学英语考试既然是水平考试,那也完全能够取消分级,而没有四、六级的分级也可以让710分制更有用武之地。其实,现在的四级考试作文题的出题方式和评分标准已经和六级考试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其差别只不过是六级考试的作文在字数要求上略有增加而已。

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考务管理方面的改革

《改革方案》推出了新的四、六级考试报名办法和考务管理系统,还要求各校逐步将考生范围严格限制在高校,从而“减轻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突出考试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吴启迪,2005)。但是,大学英语考试性质的改变使得这项改革已显得没有必要。事实上,大学英语考试性质的改变使其任务已不仅仅是为教学服务,而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它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应该大力促使其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当前的现实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与改革的初衷相反,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与之前相比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降低。社会上有许多单位仍然把大学毕业生的四级或六级成绩作为是否录用某些岗位新员工的重要考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在几个方面都有一定成效,但都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衷心希望这项影响甚大的英语考试能日益完善,从而大大地促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大纲目标定位修正及其意义[J].外语界,2007,(4):76-82.

[2]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J].外语界,2010,(1):21-29.

[3]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J].外语界,2011,(1):21-29.

[4]程慕胜.教学改革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33-35.

[5]金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思路与未来展望——解读《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J].中国大学教学,2005,(5):49-53.

[6]考委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J].大学外语教学通讯,2005,(1).

[7]考委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2006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石小娟.新四、六级听力考试的后效作用跟踪研究[J].外语界,2010,(3):80-86.

[9]王初明.外语学习的必要条件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48-51.

[10]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1):17-22.

[11]吴启迪.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同志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新闻会上的讲话[J].外语界,2005,(2):2-4.

[12]张尧学.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J].外语界,2008,(5):2-4.

线上英语教学方案篇4

--院系在线教学总结

新春伊始,疫情来袭,疫情防控期间,根据学校《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应急预案》的总体安排,为保证顺利开展研究生英语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人文学院研究生英语任课教师积极响应,根据学院最新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安排,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紧张有序地布置在线教学工作。于3月4号正式开启全校研究生英语线上教学工作,目前已经顺利完成第三周教学任务,师生精神饱满,互动积极,在线教学整体效果良好。

(一)搭建教学平台,重构教学模式

收到学院线上教学的通知后,我院研究生英语任课教师快速响应,调整原有线下授课计划,重构教学模式,将原先课前线上,课中、课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11位任课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多次探讨,初步制定了适合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线上教学方案---以课堂直播为主,利用各种教学平台,辅以微信、QQ在线交流,探讨和答疑,师生共同出力,合力建设线上课堂。

鉴于研究生英语课程大班授课及单班学生专业覆盖面广的特点,教师们集体商议,最后决定选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云班课等教学平台。并提前联系学生,搭建班级微信群,QQ群,通知学生下载教学app,加入云班课等,为新学期线上教学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在线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同质等效。

(二)调整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进一步保证线上教学顺利开展以及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本课程还制定了线上教学计划以及SpoC备选方案,11位教师两两结合,提前进行本学期6个单元教学内容的录课任务,设计线上教学内容,及具体授课安排、电子教材、课件、学习要求、作业等自学资料,调整线上教学计划。以保障线上教学工作推进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课前,负责准备线上教学素材的老师把相关素材传至云班课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圈,其他老师按照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计划在各自班级的云班课教学平台逐次。为防止网络不确定性以及网络平台的突发情况,上课时教师提前进入教学平台,检查教学资源的完备性及可用于性,同时通知学生提前进入线上课堂,尽可能确保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课中,教师借助腾讯会议、腾讯课堂、QQ群课堂、云班课轻直播等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直播。如果出现网络拥堵导致教学平台无法使用,则将录播好的课程发至备选QQ平台,通过QQ群进行课堂答疑,指导学生学习。

课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督促学生在教学平台上提交作业,对疑难话题进行头脑风暴,对词汇,翻译以及各种语法现象进行总结并在线展示等。

同时,教师们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分享,对线上教学手段的选择使用、网络稳定性,以及线上线下课堂的转换问题开展交流,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师普遍反映利用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教学进行顺利,偶尔会有平台卡顿,绝大多数时候很流畅。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课下任务明确,实现了知识在云端的有效传递。

(三)增强师生互动,优化线上教学

经过几周精心准备,3月4号,本学期2019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线上授课正式开启。为期三周的线上授课,教师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消除冰冷屏幕隔离的感受,在课程直播中坚持互动原则,采取“分享屏幕+播放视频+问题讨论”等方式穿插进行,所有学生随时可在讨论区自由发言,并对课堂提出反馈。针对学生发言内容,教师及时反馈。

线上授课虽然与学生相距千里,不像传统课堂那样和学生能够亲密接触,但通过各种互动活动,师生教学相长:通过答题,老师们了解同学们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反过来学生也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可以给教师的授课提供新的视角。

相比课堂教学,学生出勤率高,听讲认真,很多同学愿意在讨论区交流自己的看法,良好的线上互动效果打消了教师的疑虑,也激励着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从传统课堂的依赖性学习者逐渐锻炼成独立性的自主学习者。

课下,学生对于线上授课的教学效果及时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建议或意见,老师们认真总结,对于学生提出的语言点包括词汇、语法等问题,教师们一起讨论,努力给学生最合理最准确的解释;对于类似话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发散性问题,教师尽可能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们对在线教学中的利与弊进行沟通,思考更为有效的线上线下课堂互动方式,以期进一步优化线上课堂。

(四)思政走进课堂,期待春暖花开

将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英语教学内容,既丰富了英语课程,又赋予传统思政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

新冠病毒的侵袭,为研究生英语在线课堂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任课教师紧跟疫情发展,在正式开启线上课之前,通过微信群、QQ群推送与疫情有关的英语新闻,病毒科普视频等资料。开课之后利用每次课上5-10分钟以各种形式与学生讨论疫情时事,给学生拓展疫情相关英语表达,共听抗疫英文歌曲,欣赏英文演讲,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在最近国际疫情爆发之际,阅读和翻译疫情严重国家举措的最新报道,分析西方政府行动滞后的原因,讨论我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派出医疗队开展的国际援助,增强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研究生英语第一单元论述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任课教师在云班课多种与人文学科有关的教学素材,通过播放视频、小组讨论、轻直播、头脑风暴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人文学科多样性及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的深层次理解,培养他们的人文主义情怀。

思政走进英语课堂,从多维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增强学生思辨能力、爱国情怀、担当意识和人本主义情怀。期待疫情过去,师生重新回归课堂之时,户外已是春暖花开,传统的课堂也会变得更加人文,更加有德,更加有爱。

(五)总结经验教训,反思未来教学

在线教学说难,难在教学行为习惯的改变;在线教学说易,易在教学目标一致,都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关注教学,关注学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在防控疫情特殊时期对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的最好方式。

线上英语教学方案篇5

游戏教学法一直都是新课改后很多初高中学校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是希望通过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内接受学习,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英语成绩,然而一直以来如何开展游戏,让学生玩什么样的游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高中这样一个学习较紧的学习阶段,不宜开展像小学、初中那种集体的游戏,而更多的应是以一些简单的、与教学内容联系更为紧密的游戏为主。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使用通讯设备的方式来进行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完《advertising》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游戏———“浏览网页,将国内外经典的、有趣的广告搜集出来,并设计一个谜语,让大家先猜猜你的广告是什么广告,然后再一起分享广告。”这样寻找广告的游戏让学生过足了上网瘾,而编谜语则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一举两得。

2转一转QQ空间,课后作业自主完成

做家庭作业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有压力,时常会因为难度而熬夜,渐渐地也将课后作业当成一种负担。鉴于此,教师可以在布置好课后作业后,将作业答案以视频、文档、动画等方式上传到QQ空间中,当然上传时间应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可以在9点半以后上传,内容要有详细的讲解,这样学生在做完家庭作业后,可以迅速上网查看自己所做的作业对不对,当发现对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要不要听教师的讲解,当发现不对的时候或者根本做不出来时,学生可以点击教师的讲解视频来听,这样学生可以较快地完成家庭作业,且能保证学生完全理解课后作业。有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作业探讨,比如某天教师布置两篇阅读理解,并与学生定好晚上10点在QQ空间进行互动,于是大家准时上线对答案,并对不一致的答案进行争论和探讨,最后大家得出统一的答案,然后教师可以在10点半将正确答案公布,从而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英语成绩。

线上英语教学方案篇6

对于本次修正案的最终稿,笔者运用统计软件逐一地对比研究删除和新增的有关海员英语适任标准部分,发现新适任标准更加注重海员在工作情景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重点突出海员的有效交际和沟通能力(effectiveCommunication),尤其是能够熟练地使用SmCp(标准海事通信用语)和eCDi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与VtS(船舶交管系统)之间的畅通交流。

同时,由于多国籍海员同船作业的格局业已形成,修正案首次提出海员应具有运用船舶工作语言英语进行管理、领导、协调、团队合作和决策能力,在混合型船员同船工作情景下用英语进行船舶信息交流和共享的能力。此外,在特定的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上更加准确到位。现就StCw78/10修正案对英语能力的适任标准作简要分析。

一、StCw78/10修正案对海员英语适任能力的新标准

随着世界航运业的迅速发展和海员国际化性质的提升,海员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imo针对新形势下海员英语适任能力的内在要求对StCw78/95公约进行了全面审查和修订,并在修正案中提出一些新要求和新标准。

1.1船运企业应保障海员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修正案的a-i/14中,新增第7款“船运公司要确保任何时候其船上海员能够进行‘有效的口语沟通(effectiveoralcommunication)’,并满足SoLaS第V章规则14中第3和4款的规定”。这一新标准要求船运企业修改其船员培训质量体系标准,参与船员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考核,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我国航海类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前景。依据这一标准,航海类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这对我国航海英语教育提出高层次的要求。

1.2修正案强调船员保持与VtS之间有效沟通的能力

在表a-Ⅱ/1操作级的“保持安全的航行值班”适任能力项下新增加了“能够按照船舶报告系统和VtS程序的基本原则进行有效报告”的强制性标准。在表a-ii/2管理级的“作航次计划并引导航行”适任能力项下新增加了“确保船长和驾驶员有效地使用VtS报告程序”的要求。在使用VtS程序中,修正案删除了原有的标准航海用语(theStandardmarinenavigationalVocabulary)的使用,正式全面启用标准海事通信用语(StandardmarineCommunicationphrase),SmCp用语较之前者更加简洁有效,规范标准,有助于VtS中心在询问通航状况、提醒船舶遵守航路规则和气象警告等方面的有效沟通。然而由于各VtS所属国的语言不同,必然寻求彼此相互理解的英语作为通信语言,在此情景下,对海员的英语综合运用和口语交际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此外,修正案新增“驾驶室资源管理”适任项中第2款“有效沟通”,并相应地提出了评价适任的标准,即“交际双方(船员)必须清晰地并无歧义地(clearandunambiguous)相互沟通”。这是修正案首次提出有效沟通的“无歧义”标准,内涵在于话语交际的质量,这比原公约中的“能理解(understood)”提升了一个层次,要求达到“会说”,即海员的英语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

1.3修正案重点突出船员有效沟通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表a-Vi/1-4中新增加了“搞好船上的有效沟通”,删除了原公约中的“理解各种命令,使别人能够听懂”的适任能力项,这一修订表明船员在船期间不仅能够进行常规的工作对话,更强调船员的团队合作和日常生活交际能力。在具体的适任标准上制定出船员能够“理解船上个体间和团队间的有效交际原则,及其产生的语言交际障碍的原则”,并“建立并保持有效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原则和实践,包括解决冲突”。这一新标准得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英语语言载体,也意味着船员具有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Strategy)和语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其中涉及到航海英语视听说和航海跨文化交际两门课程内容,要求我们及时更新现行的航海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以满足修订案的要求。

1.4修正案加强船员在工作情景下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修正案在对eCDiS培训目标部分增加了“对电子海图中可能存在的错误能够进行口头陈述,并能解释eCDiS不是唯一的助航设施的原因”;在a-Viii/1节加强了机舱部船员的有效沟通能力,要求能够熟练操作船舶内部通信系统,并且交流无阻碍,能够准确告之其他船员有关机舱设施的运行状况;在a-Viii/1节也增加了有关值班安排表应以标准格式制定,并使用船舶工作语言英语的规定。这一修订标准表明船员具备在工作情景下能够实时有效地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在航海英语教学和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借助航海模拟器模拟出的逼真的工作环境运用英语解决实际工作任务,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以满足新标准的要求。

1.5修正案准确地提炼了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

为了保证StCw公约的严肃性和时代性,修正案对特定的专业术语的界定和英文表达上更加准确到位。首先,修正案通篇将标准航海用语修订为标准海事通信用语;全文共有13处将navigational一词修订为nautical,主要体现在navigationachartsorpublications等,因为navigational一词的内涵在于驾驶与航行,偏向于甲板部船员;而nautical一词有着与海事和船舶相关的概念外延,适用范围较广。第二,修正案第i章的规则i/1中区分了CertificateofCompetency和Certificateofproficiency的差异,增加了“GmDSS无线电操作员”的定义;在iV章中,“无线电人员”全部修订为“无线电操作员”;在表a-iV/2和B-iV/2节中的《imo商船搜救手册》(简称为meRSaR)全部修订为《国际海空搜救手册》(简称为iamSaR)。

第三,修正案淘汰过时的航海设备和示范课程。表a-ii/2航行管理级职能的第3栏中用“地面无线电定位系统(terrestrialelectronicpositionfixingsystems)”替换“台卡(Decca)”和“罗兰(Loran)”,使用更先进的专业名称;将特定的imomodelCourses6.09全部修订为相关的imo示范课程,使航海英语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的选择面更广,培训的受益面更宽。

二、修正案新标准下的航海英语教育的对策

依据StCw78/10修正案的新标准,航海英语教育应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培训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内容,并研究制定出新适任标准下的考核评估体系,以便推进我国履行StCw公约和规则的进程。

2.1航海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航海英语教育的核心和方向

由于航海职业是一项高度涉外的国际性活动,需要经常出入他国领海、内河和港区,并与VtS中心和港口检验人员交涉,这一系列活动都要求船员具备有效的英语沟通能力。在此背景下,StCw78/10修正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制性地加强船员的有效沟通能力,在航海职业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有效沟通的本质内涵和实现载体便是航海英语交际能力。

结合英语语言理论和航海专业知识两个层面,航海英语交际能力应包括英语知识能力、航海职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修正案中新增的船舶报告系统、VtS报告程序和船舶内部通信系统等新标准中,海员都需要具备扎实的航海职业能力和有效的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熟练运用imo制定的标准海事通信用语(SmCp)和相关的示范课程的能力。其次,在多国籍混合型船员同船工作过程中海员仅具备前两项能力难以达到修正案提出的新标准,还需要具备如何结合具体的海上作业环境将这些语言知识和航海知识恰当得体地综合运用,这就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新标准中“有效沟通”概念中“有效性”的本质内涵和外在表现。

新标准中提到的搞好船员关系、告之其他船员有关船舶航行状况、个体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高级船员的领导、管理、协调和决策能力都需要这三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航海英语教育要重点突出船员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2模拟器的综合运用是航海英语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修正案对模拟器在航海教育中的应用给予特别关注,模拟训练成为航海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同时,现代西方英语教育理论也认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至关重要,要求学习者运用恰当的学习工具,选择合适的语言策略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对于航海英语教育而言,教育者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模拟器,要求学生在航海模拟设备创设的工作环境中运用SmCp等语言工具来学习特定的工作任务,如与VtS沟通、pSC检验、船供、船修、驾机通信、各种信号及通信程序、操纵口令及标准海事通信用语、进出港、指定锚位抛锚、双船避让对抗、紧迫局面等一系列工作任务,从而培养出在接近实际海上作业环境及正常工作程序下的航海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这与imomodelCourses示范课程建议的CBi教学(Content-basedinstruction:基于工作内容的英语教学法)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

因此,在具体的语言情景和工作任务下模拟训练有效沟通是实现航海英语教学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模拟器创设的真实工作情景形象直观、操作逼真,有利于语言交际和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弥补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语言教学的不足,在近似实船、实际环境和工作程序下进行语言教学可以使学生真实地获取值班所需的有效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

2.3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是航海英语教育的重要保障

修正案继续加强“功能发证(FunctionalapproachCertificate)”概念,强调功能标准及测定个人的适任性,着眼于实际能力的评估,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和以书本知识为主的评估机制,这种转变对航海英语测试和评估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因此,在提高航海英语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要从改革航海英语测试和评估体制入手,强制性提高海员的有效沟通能力,严格按照功能发证适任标准考核和评估英语交际能力,从而进一步强调有效沟通能力的评估将有利于提高船上工作的整体水平。

由于航海英语科目在我国海员适任证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议我国海事局考试中心相关部门,继续加大英语听力与会话的考试力度,在借鉴国外先进的语言测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侧重考察海员的英语交际能力。评估方式应更多地采用与评估员进行面对面的交际互动(Face-to-Faceinteraction)模式,模拟工作情景进行考核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口语交际应变能力,建立并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以考评促教改。

线上英语教学方案篇7

【关键词】导学案分层设计针对性

由于新课程提出初中英语教育要循序渐进对师生互动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改革。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与教师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有效发挥,继而做到教学相长。导学案是基于统一的学与教,关注学生的学习所得,对导学案进行分层设计有利于促进学与教方式的改革。

1.导学案分层设计的原则

对初中英语导学案进行分层设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参与导学案分层设计有两种途径,一是教师在设计中分析不同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特征、兴趣、经验、以及知识等,这种方式被称为潜在参与方式;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对导学案进行分层设计,这种方式是合作式参与。构建主义偏重于合作式的参与方式,它有利于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实现合作性与自主性的统一。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并不断发展的主体,都是通过具有自我个性的方式进行个体构建,继而认识世界,所以在对初中英语进行分层导学案设计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倾向以及学习方式进行深入了解,选择、组合并管理教学目标、内容与手段,以期符合分层要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英语是分层设计导学案的主要目的。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运作是导学案分层设计的重点,所以,教师要将学与教的复杂过程清晰化,对英语学习活动进行简约化处理,统一简约性与操作性。

初中英语导学案分层设计要遵循统筹美学与发展性的原则,对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进行有效设计。帮助学生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自我管理、隐性知识获取、宽容、团队协作、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决策、以及创新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2.导学案分层设计的要求

对初中英语导学案进行分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即使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英语知识基础与学习特点,所以,为了使导学案具有针对性,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导学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使其可以反映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层级,要针对研究拓展、表达应用、分析综合、理解以及识记分层展开,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分层要求。

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先分层设计英语学习内容。内容的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英文文本以及探究问题,这种设计可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生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然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分层的英语检测试题,试题内容主要包括简单语法类、阅读类以及基础单词类,还要有学生可以选作的拓展题,例如,课外阅读理解类等。检测试题要具有梯度性,这样有利于不同分层的学生各有所得。

还要建立分层设计的评价机制。导学案要想起到学生学习“线路图”的作用,激发不同分层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要建立评价机制,针对板演展示、合作讨论、自主学习等分层设立不同的奖励措施。还可以引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建立分层设计的评价机制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3.导学案分层设计的策略

导学案设计的组织策略包括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宏观层面指的是学校在教师设计导学案过程中所进行的有效组织与调控,首先要帮助教师进行分工合作,实现组合优化;其次要组织进行专业督查,保证导学案的质量;最后要提升教师导学案模块创新的能力。而微观层面是学生通过导学案开展学习组织策略,首先锻炼学生设计导学案的能力;其次培训小组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个性化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导学案分层设计的多样策略要符合四方面的要求:第一,多样化的设计主体,基于学习内容的特性,与本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多主体联合协作设计;第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发挥实践性、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等方式的优势,帮助学生通过反思、交流、思考去学习;第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通过信息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迁移与理解;第四,多样化的交流媒介,通过各种手段扩大师生交流平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评估、方法、环境、以及目标是构成导学系统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通过系统论的技术与理念对导学案进行分层设计,促进学习资源的优化性,改善学与教的随意性,优化实施方法的单一性,因此统一四点要素,实现学习的最优化。

4.结语

作为学生学习的线路图,导学案不仅对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展示的效果。

线上英语教学方案篇8

一、新模式培训特色

1.港渝联合组建机构,管理举措明晰落实

港渝双方联合组建了专家委员会、评估小组和管理办公室,以加强对项目工作的宏观统筹和组织管理。四个项目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当地受培教师名单,配套激发英语教师参与培训的一系列政策,项目办在四个区县投入资金建立四个英语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并研究制定加快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办法和措施。各项目学校充分发挥培训学员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营造英语教师教学改革、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的教授志愿者和香港教育局的教师志愿者组成港方讲师团,每年四次赴渝对学员进行培训。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教育学院等高校、对口援教的主城区四个教师进修学院认真履行培训职能,为整体提升贫困地区英语教师素质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2.采用梯级辐射培训模式,培训质量得到保证

培训分三个阶段完成,即培训者培训——一线教师培训——辐射带动全员培训。

首先,通过集中培训、片区培训、主城送教、合作研修、网络指导和赴港见习等方式培训100名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包括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教材分析与单元课时教学设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组织和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方法和策略等,以便使这批骨干教师结业之后能够胜任对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然后,启动300名一线教师的培训,继续组织港渝高师院校讲师团、四所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送教下乡、驻校跟踪指导,特别是发挥先前受培的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通过培训,提高其英语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能发挥引领、辐射、带动其他一线教师的作用。

3.组成港渝专家共同体,培训形式内容新颖高效

香港教师自愿者、重庆市高校英语教师、主城四所教师进修学院英语教研员、主城八所重点中小学英语教师构成了培训的教学团队和助教团队,形成了培训“一条龙”。整个培训采取港方教师到重庆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采取“做中学”“工作坊”等培训方式,使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港方教师每年也到四个县上示范课、指导学员集体备课和观课评课。高校教师主要对一线教师进行一次为期10天地集中培训和演习;主城四个教师进修学院的送教下乡培训和农村学校派教师到主城八所中小学跟岗影子培训相结合,有助于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培训资源功能的整合和释放。

4.设立第三方评估组,跟踪评估,培训效果得以保证

新模式培训的一大特色是设立了第三方评估组,对整个培训项目和培训中的每一个阶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评估报告全是基于客观数据之上的,不带有个人感彩;评估组成员既不是港方专家,也非渝方管理层和培训团成员,而是聘请了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这个第三方来担此重任。评估组全程跟进培训的每个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培训结束后都出具一份评估报告,供项目专家委员会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讨论,并对下一期培训做出相应的规划与调整。评估机制的引入促进了培训管理、培训团队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培训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极大地提升了培训效果。

二、新模式培训成效

1.构建了一支高效务实的培训导师团队

建立了由项目办主管领导、香港专家团队、大学专家团队、主城区对口区县英语教研员、主城对口支援的8所中小学指导教师组成培训导师团队,团队成员相互沟通、密切合作,发挥了团队作用的最大化。港方和大学专家团队为受培教师带来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特别是港方教师把最前沿的香港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带进了内地,主城英语教研员既熟悉中小学英语教育理论又兼具丰富课堂实践经验,对受培教师进行符合本地实际的教学指导,还有骨干教师以助教的角色参与其中,既能使他们作为骨干教师担当起辅助培训一线教师的义务,同时也能在实际培训中巩固他们自身在此项培训中所获得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训团队的建立为保证培训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港渝深度合作,创新了教师培训模式

这项培训采取了港方教育专家团队和由重庆各大学教授、教研员、骨干教师构成的渝方培训团队共同担任培训教师。港渝双方教学团队就每一个培训方案进行沟通、磨合、调整,既保证双方特色,又兼顾协调配合。比如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渝方团队主要对学员进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对教师“三课”技能进行训练,对学员教材分析解读能力进行培养;港方教学团队结合自身特色,以工作坊、团队合作、做中学、经验分享等多样教学形式,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和活力。港渝双方团队在项目培训中都充分关注了学员实际需求,双方课程互为补充和强化,一步步充实了港渝合作培训新模式的内涵。

3.参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升迅猛,成为当地骨干教师

新模式培训以人为本,遵循培养人的规律,不急功近利,而是在三年时间里精雕细琢,精心培养了英语教师443名。其中,培训者(骨干)培训143名、一线英语教师300名。通过集中脱产培训、教学反思和研修活动、主城教师送教下乡、英语教师合作学习组织、英语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等形式,让四个贫困县中小学英语教师迅速成长,投身教学实践,大胆尝试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辐射、示范、引领和带动了一线英语教师,他们成为了当地县的骨干教师,有些甚至成为重庆市骨干教师。

三、新模式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启示

此次渝港合作培训对西部其他贫困地区的英语教师培训有着借鉴参考作用,给我们很多启示。

1.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各个主体的现状和需求,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

在每一个培训项目之初,走进受培教师,充分了解教师基础、需求、周边环境等,并结合培训者自身的优势所在,制定详细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是非常必要的。比如重庆师范大学的培训团队在对一线教师进行第二次培训之前通过问卷和访谈,深入课堂观课,参加教研活动等方式了解了受培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培训现状、培训需求和培训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的建议,又通过座谈和访谈了解项目县教委领导、教研员、项目学校领导和第一期培训者对整个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和方式的建议。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充分尊重各方的意见,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结果他们的培训受到受培教师的欢迎,效果非常显著。

2.培训前组织专家、教师等多方代表进行“磨课”,体现出一个培训项目的严谨性

培训教师或单位在撰写好培训实施方案后,项目主管要召集有关专家、学者、教师等多方代表对方案进行“磨课”,这是渝港合作新培训模式的一大特色。培训方案的制定者要解说自己的方案理念,设计意图等,参与评审的专家、教师提出疑问,制定者当场答疑,对方案进行再修改,直至各方满意为止。这样体现出了培训项目的严谨性、科学性,从而保证了培训质量。

3.工作坊式的培训形式,保证了理论和实践的初步结合,为培训学员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以模仿的模式

渝港培训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工作坊的培训形式,在培训中让学员“在做中学”。比如如何做语法呈现,授课教师亲自展示一个语法项目的呈现,让参加培训的教师自己当学生,体验语法知识的呈现过程中有哪些因素的参与,知识是怎样被感知、理解的、学生是怎样得到该语法结构的意义及构成规则的。和受培教师一起分析完后,再让学员小组一起就另外的语法项目设计语法呈现的操作步骤,并达到学生理解该语法结构的意义和自己得出该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然后展示,教师让其他学员作为学生体会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然后一起分析,目标达成和没有达成的原因,怎样改进,让学员对理论和实践都有透彻的认识,并能真正过手。

4.加强教师培训的科学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评估、激励机制,以提高培训的质量

田家炳基金会扶助重庆贫困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从一开始,便得到了市政府、市政协和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领导的高度关注。为此,港渝双方联合组建了项目工作督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评估小组和管理办公室,以加强对此项目工作的宏观统筹和组织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线上英语教学方案篇9

[关键词]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标准建设;数字资源库建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日趋频繁,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迅速发展,商务英语专业有着它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地位。而外贸英语函电的写作,是整个国际贸易磋商与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走向外贸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素养。

在《外贸英语函电》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课程对专业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涉及许多外贸函电特有的英文表达和句子,因此,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需要通过翻译、背诵等方式,让学生加强记忆,打牢基础,该阶段对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当函电教学的初始阶段告一段落后,我们发现了以下若干问题:

第一,一般的教材更多仍局限于词句的层面,学生只会机械地掌握所背的词句,一旦遇到实际的公司来函,需要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答复时,相应的能力就有所欠缺了。

第二,平时课堂练习的载体有限,仍以纸质的作业本为主。然而,目前的外贸业务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等办公聊天工具进行交流,而且在电脑上书写正式的英文公函有其相应的格式和规范。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化的数字资源,以使函电的教学适应当前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实质是在讲授外贸交易下的英文写作。因此,该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写作”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协调函电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关系,做到以函电课程为主线,合理有效地整合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的函电学习更加全面,务实,这同样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了本研究课题。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拟从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个案分析出发,探索外贸英语函电核心课程在课程的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课程的教学方法、数字资源库建设及实践操作训练等方面的研究。通过个案研究和实践总结,在相关的案例中梳理办法,在客观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以期推进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及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发展,提高该课程的实际运用效果。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年以来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组老师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理念与要求,根据课题组设定的研究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构建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体系

课题组成员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就业的岗位,明确该专业特别是该课程涉及到的行业及岗位群。了解该行业链及其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通过行业了解,确定了《外贸英语函电》所涉及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其具体要求,从而确定了该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导向及重点。

随后,将该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导向及重点与课程中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对接,实现从实践工作到课程材料的过渡。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电子课件、习题库、实训项目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及途径进行教学。

2.撰写了《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标准

课题组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说明等七个方面撰写了《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标准,让教学的实施有相对可供参考的思路与依据。

3.开发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外贸英语函电》教材

课题组与“凤凰职教出版社”合作,为《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所编写的教材里,学生的身份拟定为外贸业务员,工作项目分为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三个部分。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建立业务联系、询盘、发盘、还盘、包装、保险、达成交易、支付与信用证、运输、索赔与理赔等10个任务板块。

每个板块包括“知识储备”、“实例示范”、“实战任务”、“任务评价”、“练习实践”和“知识拓展”等六个部分。教材里的信例素材许多都来自与目前实际外贸公司中的案例,这些案例能及时反映外贸行业里函电的表达及趋势。

为了使任务与任务之间、具有连贯性,教材里每一个版块中的“实例示范”、“实战任务”和“练习实践”里的信件,分别用统一的三对进出口公司作为信件往来的对象,买卖的商品也尽量前后保持一致,并且贯穿整个国际贸易的流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每一个任务写信时可以保持前后的统一性,从而使工作场景更具有真实度,可信度。

4.探索并尝试开展模拟实战的教学

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思考,课题组任课老师尝试在课堂上运用实战模拟的教学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出口商和进口商两大类别,每个类别各自成立若干对应的公司,从而形成统一的买卖双方,统一的买卖商品,然后运用网络、邮件、教学平台等数字资源,就双方间的产品推广、询盘、报盘、还盘、达成协议等环节进行一次模拟公司练习。

通过这种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方法,课题组发现这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工作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加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减少了违和感,将函电的写作融入外贸业务中,把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函电任务进行了串联和整合,而非单纯孤立地练习英语的写作和翻译,从而将教材运用的广度和高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5.创建并完善《外贸英语函电》数字资源

为了完善《外贸英语函电》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师生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教师着眼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外贸英语函电》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整合。课题组教师试图在电子课件,习题库、试卷库;教学录像和学习视频;企业典型案例和业务操作流程,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实训操作平台等五个方面进行创建与运用,加强《外贸英语函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实践,从而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质量。

a.电子教学课件

本课程与凤凰出版社合作,制作了关于外贸英语函电相关项目任务的电子教学课件、演示课件以及配套的音频材料。在电子课件中,还有相关的教学图片,包括建立业务联系、询盘、发盘、还盘、包装、保险、达成交易、支付与信用证、运输、索赔与理赔等任务的业务流程图。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教学录像和学习视频

教学录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上课学习的内容,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通过多媒体授课视频,可以方便学生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不受授课时间的限制,同时也给其他授课教师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本课程的录像主要采取ppt式微课,时长为10-15分钟。

c.企业典型案例

该课程的数字资源库建设会加入关于外贸企业函电来往邮件的企业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外贸企业业务类型及业务操作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会推动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充实,使得有关行业的教学资源日益丰富。

d.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实训操作平台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将实训操作演示录相、习题及答案以及试卷等资料传到校园网上的“超星”等专业教学平台,供学生阅读学习,开展课上课外的互动教学,将课堂延伸到更大的范围和空间。

此外,商务英语专业建有专门的国际商务实训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现场教学、实训等,将教学与实训、教学与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为《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创造了更好的软件与硬件条件。

四、课题研究的亮点及创新点

本课题组认为,此次课题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一个统一”,和“两个衔接”这两个方面有了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一个统一”是指每一个任务里实战任务的信件,尽量用统一的进出口公司作为信件往来的对象,买卖的商品也尽量前后保持一致,并且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国际贸易的流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每一个任务写信时可以保持前后的统一性,从而使工作场景更具有真实度,可信度。

“两个衔接”的第一个衔接是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衔接。函电课程里有许多任务练习就是提供信函内容的中文信息,让学生将这些中文翻译成英文。但是面对实际工作情况,需要自己到网上查找产品信息,运费班船等信息,自己思考回信时的要点,组织并书写语句。这就是函电课程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衔接。

“两个衔接”里的第二个衔接是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写作”等课程的衔接。在做实战模拟练习时,面对报盘、还盘等需要计算成本、运费等价格时,需要运用国际贸易的知识,这就是与国际贸易课程的衔接;面对组织语句、写句子等问题时,需要运用写作技能等涉及英语的基本功,这就是与英文写作,基础英语等课程的衔接。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一个统一”和“两个衔接”这两个方面,本课题组提出若干个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思考点:

第一,数字资源的建设与运用在“一个统一”与“两个衔接”这两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例如,现在有一些外贸实务模拟软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中来,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类外贸实务模拟软件,使其为函电的教学服务,同时又能保持函电教学这条主线不变、不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关于“函电课程与实践场景的衔接”。在实践模拟运用中,课题组老师认为设定相关模拟任务时,任课老师需要对任务与实践的结合设定一个合理度,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实践任务是为了函电课程的教学服务的。该任务的内容、形式、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安排既不能太简单,使得学生所学不能充分运用,又不能太繁复,使得学生无所适从,被太繁复的安排错失了函电课程本身的内容。因此,关于函电教学中任务的设置与安排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线上英语教学方案篇10

【摘要】信息化时代对高职英语线上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面授形式的教学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江苏省某职业学校英语线上教学单元课为例,分析高职公共基础英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对高职公共基础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展开探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关键词】高职公共基础英语;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

线上教学不是新事物,慕课、微课等教育形式早已广泛应用在各大高校的线上课、函授班中。然而在职业学校的英语课中,线上教学的应用还不够广泛。2020年初,学校无法正常开展面授形式的教学活动,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各职业学校纷纷依托超星泛雅、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线上教学全面展开。如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在走向常态化,职业学校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显。[1]

一高职公共基础英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线上教学,这是学校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以江苏省某职业学校为例,该校于2020~2021学年在三年级11个专业方向的25个班级中分别实施线上授课和教师面授两种方式的教学,其中,11个班级进行线上授课,14个班级进行传统教师面授。笔者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卷和问卷调查,分析对比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学生对线上授课的学习态度、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教学感受。根据学业水平测试卷的成绩,采用线上授课的班级平均分为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