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微波通信技术培训十篇微波通信技术培训十篇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2:52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篇1

论文关键词:课程体系;集成化通信实验教学平台;通信网络;质量工程;应用能力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数字化、宽带化、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飞速化发展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对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尤其是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挑战。虽然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办有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并建立了条件较好的基础实验室,为培养社会需求的电子与通信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但是专业实验室的匮乏尤其是通信网络实验教学条件的匮乏严重制约了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效果的保证。

目前对于通信技术的学习主要是侧重于讲述某一特定技术,如:程控交换、光纤通信、微波技术、移动通信、接入技术、通信网等,学生很难由此建立起通信的整体概念。本研究项目从全局出发,优化课程体系,从全程全网的角度讲述各类通信技术,对所涉及的通信技术进行详细的讨论,构建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现代通信的概念和发展概况,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通信传输系统,通信交换系统,通信网和新一代通信技术。不仅使学生在全程全网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到各类通信技术知识,还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面向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通信领域人才需求,研究、设计并实现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全程全网概念和具有现代通信技术基本素质、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和努力创新的教学平台,以体现现代通信与全程全网教学的整体内涵,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培养模式的优化为研究目的。最终办出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it技术人才。

一、构建完整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通信工程专门人才

1.指导原则

以全面提高素质为根本,以建立宽厚的知识平台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综合能力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重点,以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保障。

培养目标:培养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素质的宽口径专门人才,能从事信息科技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经济管理等工作。

2.培养规格多样化

以培养工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经营管理型的有信息工程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3.培养模式

实行面向创新的系统理论教学和面向创新的系统实践训练相结合。实行柔性培养计划和个性化教学,加大选修课比例,适应不同规格、不同爱好的人才的培养。我们同深圳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第一批20名学生已于2008年7月毕业,其中70%的学生经过双向选择留在这家企业工作。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008年我们又与冠捷科技集团武汉分公司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工作,选拔学生参加了冠捷公司有关液晶显示器的生产、调试、研发工作,提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系统创新训练”方案,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已吸纳我校多名学生就业。其中一名毕业生在该公司已担任总工程师,在该公司工作的许多学生均受到好评。

4.特色定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信网络所承载的业务也从传统的以语音业务为主发展到多种不同带宽需求的业务并存,网络结构日益扁平化、ip化,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其生命周期也长短不一,因此在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设置各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我们还系统地安排了能够反映目前主流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的选修课和技术讲座,对nGn、软交换、imS、ipV6、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aSon、otn、G-pon等在现有通信网中逐渐应用甚至已成为主流的新技术进行全面的介绍。通过对电信行业发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我们认识到:经过十多年的电信业改革,我国的电信市场运营已经从一家垄断到了全行业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各运营商之间为争夺客户,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在市场营销方面各展拳脚,客户不断被细分,差异化服务日趋明显,多种针对性强的业务不断推出。而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向重技术轻业务、轻经营,而目前专业营销人才是我国电信业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让学生通过讲座、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等形式充分了解目前电信市场的新业务种类和特点、市场竞争态势、主要营销手段及其利弊得失等,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更适应行业的需求。我们与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武汉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电信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和多名技术人员做我们的校外特聘教授,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5.课程体系优化

我们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优化信息通信类课程体系,从全程全网的角度讲述各类通信技术,构建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不仅使学生在全程全网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各类通信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成为具备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大目标出发,通过对信息通信类专业现代通信技术相关课程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改革,结合各门课程教学的特点、难点和需求,建立了当前可实现的“知识平台”,按照整体优化原则调整课程的内外接口,减少交叉重复,精简学时,协调各相关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充实新内容。我们采用主教材、辅教材、Cai课件、教学仪器、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远程网络课件等综合配套措施,形成了“理论、抽象、设计”三个过程相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保证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在2009年完成了信息通信类课程大纲的重新修订工作,2010年完成了课程简介的编写工作。

二、理论联系实际,构建通信技术全程全网实验平台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教育方式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人才观念应从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变。要实现这两种转变,实践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等特点,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大多数针对信息与通信学科学生开设的实验多为专业基础实验,通信专业实验则较为薄弱,学生的学习范围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对实际的通信设备与通信环境缺乏足够的接触与操作经验。因此建立通信专业实验室,开设通信专业实验,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际经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尽可能地不出校门就可以从实用角度理解并掌握通信技术。本成果通过建设一个尽可能覆盖实际通信网环境(包括数据网、电信网、移动网、智能网、接入网、信令网、同步网、传输网)等特点的全程全网通信专业实验室,开设出既与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相关联,又与实际通信网络及设备相联系的实验课程,创建一个良好新型的具备通信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环节,开拓视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锻炼其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我们建设全程全网的现代通信实验平台的思路是:参考并利用国际国内知名公司以及著名学者所提供的现代通信网络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立足于信息学院学生进行“现代交换”、“现代通信网”、“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光纤通信”、“nGn网络”等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基本需求,利用有限的经费尽量覆盖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各个网络层次,从有线到无线、从电到光各种信道方式,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各种网络形式的宽阔而广泛的实验内容,形成包括数据配置、维护管理、网络数据观测与分析、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网络设计与建设等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探索型3层次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在基础型实验中,提供对有关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问题的验证性、探索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验证课程的基本原理、学习课程相关的基本实验方法,探索并找到学习难点的结果和方案;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以assignment(任务)的形式,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分析、设计、元器件采购、实现、调试、与实验报告撰写等工作,最后由教师验收和评判。在研究探索型实验中,采用project(项目)的形式,由来自企业界的实际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与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的形式确定项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由几个学生分工协作,每个学生独立承担一部分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

目前已建成的全程全网实验室包括:

(1)计算机40套;《通信原理》教学实验设备20套;《移动通信》教学实验设备10套;《光纤通信》教学实验设备10套;《现代通信网》教学实验设备4套;《程控交换》教学实验设备20套。

(2)数字电视系统5套,由视音频a/D,D/a模块,视音频信源编码、解码模块,tS流形成与解复用模块,DVBSpi收发接口等模块组成。

(3)微波设备3套,其中SD3100射频电路实验训练系统,是以300mHz可测量S参数的频率特性测试仪、DDS合成信号发生器、通用计数器和电视(tV)收、发系统为基础,进行射频通信设备及射频电路的实验系统。SD3200微波通信实验训练系统,是以1000mHztV收发系统,进行图象和话音的微波传输为基础,进行微波通信设备及微波电路和器件的实验系统。可利用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测量仪器,开展对微波电路及器件特性参数的测量。SD3300移动通信射频工程实验训练系统,是以800-2500mHz可测量S参数的微波反射计、微波功率计、频谱分析仪、微波合成信号发生器和微波功率信号发生器、通用计数器及通信设备——直放站、干线放大器等为基础,进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试验,同时,提供一套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程的实验——室内天线覆盖系统,开展移动通信射频工程的系统实验。SD3400微波中继传输实验训练系统,是以射频/微波tV收发信机和微波中继站组成的微波中继传输系统为基础,进行微波频率中继传输电视信号实验。

(4)接入网设备一套。本接入网实训系统依据实际的宽带接入应用,组织相应的典型设备,包括交换局端的部分设备、线路、以及用户接口设备,从机房、线路、到终端尽可能进行完整展现。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全程全网通信实验教学平台的在线系统,制作电子素材库,供学生利用校园网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实验研究,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熟悉和回顾实验内容,尽量利用多媒体方式和网络资源来表达实验内容,将现金、具体的教学手段引入到教学中,是的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形象、生动和直观,提高实验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四、研究的特色和应用情况

1.研究的特色

(1)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现代通信网正处在变革与发展之中,本教改项目拟在改变以往授课方法,从新的网络构架入手,采用了网络分层的结构(应用层、业务网、传送网和下一代网)来讲述相关通信技术。

(2)根据通信技术类课程特点,从全局出发,对网络分层中所涉及的通信技术进行较详细的论述,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全程全网的概念,从而加强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认识和全程全网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专业和个人情况,今后就某一个专业技术方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3)“全程全网现代通信网络”教学实验平台整合了多种通信技术,以实用设备构建出真实的通信网试验环境,突出通信全程全网的整体性,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实验内容从简单验证型向自主设计型过渡;实验教材由参考产品手册、资料光盘完成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方式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以专项通信实验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效建立起通信大网络的观念。

2.项目的创新点

(1)实现实验教学理念的改革:改变一成不变的命题式实验方式,结合理工科专业特色,引入现代通信网络中实际应用系统级设备,可实现如下功能: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认知环境;为中年级学生提供测试环境;为高年级学生及学院老师提供研发环境。

(2)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摆脱传统的被动性验证性实验,通过师生们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拓扑,搭建实验平台,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通信理论知识及通信业务发展的先进技术。

(3)为教师提供开发测试平台:目前,随着通信设备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在硬件上,业界的产品都大同小异,现今的重点是在软件和增值服务方面的发展。而“全程全网现代通信”实验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真实的开发环境和测试环境。

3.应用情况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篇2

关键词微技术培训范式构想

一、问题源起

在职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培训的体制、形式与内容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1]。传统的师资培训课程取向以学科理性及实践感性为主,学科理性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与实施都由高校教师完成,他们注重于自己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讲授,呈现去实践的倾向,这种培训的理论并未适应实践的逻辑,甚至与参训者在实践中积累的教育信念相冲突,培训结束参训者就将所学理论束之高阁。实践感性取向的教师培训在调研中比较受参训群体的欢迎,但这种注重教学具体问题的观摩展示类培训,忽视了实践智慧的情境性,缺少理论的提升及默会知识的外显化,参训者观摩体验之后并未领悟授课者的教学智慧,在自身实践中亦遇到很大的困境,两种取向的教师培训都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融。微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微技术实现培训的体制、形式与内容的全方面转变,逐步构建并完善了问题导向式区域职后教师研修范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面向实践、研究实践、服务实践。

二、微技术下教师培训的范式

微技术泛指微时代的微视、微信、微博等快捷信息传播技术,微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培训以借助微信等通信工具组建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微群为实践问题来源、观点分享及理论翻转学习平台,以微课等微视频为交流、学习的载体,以微任务、微反思、微报告等为默会知识外显化的成果,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设备终端,以云存储为翻转学习的媒介,可实现随时随地的互动交流、理论选学、观点分享,是一种关注实践、面向实践的教师培训范式。微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培训具有如下的范式:

其中,①需求调研及生成需求是培训实践取向的保证,项目前期需求调研微信(QQ)群是借助宁波市师训中心往期师资培训班组建而成,这保证了师资培训问题来源的实践性、广泛性,生成需求是当期师资培训组建的微信(QQ)群体在经历现场培训、实践反思及翻转学习后遇到的新的实践困境及教育热点问题的重新征询,需求调研是训前调研,生成需求是训后调研及新项目的训前调研,共同的技术支撑是每期培训班组建的微信群。方案设计、专家筛选都应在综合考虑微信群征集的参训者意愿及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基础上经广泛论证而确立。现场培训亦同传统师资培训有所区别,现场讲授的理论不再是培训者依学科理性或自我经验展开,而是以参训群体的教育主张微视及教育热点问题为出发点,整个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融。除现场培训外,培训师还根据参训需求将专家观点进行微课处理以供培训后的翻转学习。现场培训有两种微视及一个微信群作为技术支撑,参训者教育主张微视为专家讲授提供实践案例,专家观点微课为学员训后翻转学习提供载体,参训者微信群实现参训者内部、参训者与培训管理者、参训者与培训专家的时时无缝沟通。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关注参训者对教育实践的参与、体验与反思,前述环节保证了参训者对整个培训的实时参与与体验。②是培训的反思环节,分现场反思与实践反思两种,都是基于微信群及微视频结合学习理论对自身实践经验的修正与升华,微信群保证沟通的实时性及针对性,微课保证了不同接受程度的教师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其对内容的掌握,同时又是对现场培训的有益补充及延伸,保证了参训者学习的灵活性。③是实践智慧生成的环节,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云存储、微视技术为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时学习载体;微信群保证了专家及培训者对教师解惑的实时性。

三、范式的实践

此处展现笔者将微技术下教师培训的范式在高中数学教师短时培训项目设计中的具体实践。

1.需求调研

项目设计之初借助师训中心各期师训项目我们组建需求调研微信群(QQ群)并在群内发放培训需求调研问卷,确定教育实践关注热点问题,项目方案设计依热点问题需求展开。如调研发现一线数学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也在一直不停地实践“问题为核心、创设情境、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或小组探究、教师指导、建构知识”整个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流程,但是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素质即教学默会知识的素养制约了数学课堂问题驱动教学的实施效益。数学教育专家张奠宙、杨玉东等亦指出数学学习应用那些能反映数学组题本质的本原问题驱动,基于此,笔者将本次高中数学教师短时培训主题定位为“聚焦问题驱动数学课堂中的本原问题设置”。

2.方案拟定、专家筛选、现场培训

初步方案拟定之后笔者邀请师训中心培训专家团队把关的同时将方案发放到需求调研群内,征询可能参训对象的意见,并进行专家需求调研。最终拟定方案之后根据拟参训对象群体的意愿及相应学科教育理论的实际需求在省内省外有针对性地筛选资深专家组建培训团队,并将方案上传省选课平台进行学员自主选报。培训正式开始之前,根据选报项目人员名单再次进行设计方案意见征询,并进行相应案例及参训者教育主张(微视)的收集,及时将实践参训需求反馈给培训团队,培训团队根据需求,借助微技术开发相应的教学微视频,建设培训微课资源库,以供现场培训之后参训学员的翻转学习。部分现场培训师组建实际参训学员微信群实现培训专家与参训学员在教育热点问题上的实时交流,现场学习包括科学教育理念的讲授及实践智慧的现场分享。

3.理论指引、反思性研究、实践指导与新培训需求调研

理论指引环节通过微课资源库及专家的理论与实践指引,帮助参训教师加深对本原问题驱动教学的理解。数学中本原性问题即反映数学言语最原始、最本质的观念、思想的问题。本原性问题分宏观与微观两个层级,宏观问题在整体上指向言语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数学学习中进行哲学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是言语整体结构型问题(思想方法层级);微观问题在微观上指向探究内容,帮助学生数学研究思考,把握数学的本质,是局部操作性问题(知识技能层级)。问题驱动是激发学生数学言语习得的原动力,课堂教学情景中环环相扣、能凸显数学言语本质的问题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层层深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体验并理解数学言语的本质。数学本原性问题的获得源大致有预设、生成两类。预设类问题要求教师将数学问题学术形态教育化,使问题反映的言语本质被学生感悟和理解,生成类问题要求教师在言语习得情境中敏锐地抓住反应数学本质的生成问题并加以数学化,它们都是在师生针对“数学文本”的对话中自然生成,具有基于预设的原发性和多角度对话的特质。

反思环节分培训现场反思及教育实践反思两部分,现场反思借助微信群实现学员内部、学员与专家的反思经验实时交流。实践反思是培训后参训学员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实践与学习理论的交融性思考。前期组建的微信群可实现学员及专家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分享,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形成的实践智慧。培训师亦及时制作成微视频,将现场反思及实践反思精华视频与专家微课进行整合形成当期培训的微课程,放置在云终端以供学员再实践过程的翻转学习。培训组建的微信群亦成为下期项目方案设计的拟需求调研群。

实践指导环节通过微信群、微视频及云端资源库实现培训者与参训教师关于数学课堂中的本原问题设置的实时交流,如笔者关于不同的数学知识类型的习得课型交流。文化视域下的数学课型分如下三种。

(1)数学概念的学习。数学概念学习属知识类型,是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重要载体。教师可针对概念的外延或混淆概念外延的属性设置本原性问题,通过问题链的层层递进,使基于学生数学经验的概念原始分类上升为实质分类并获得数学概念的多元表征。

(2)数学体系的学习。数学体系学习即数学命题的学习,是数学概念通过归纳、演绎形成复杂命题网络的过程。教师可通过设置本原性问题激活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经验,经历“猜想-验证”的命题产生过程,建立完善的命题认知结构。

(3)模型的学习。模型的学习即用数学的言语讲述现实生活及拟生活的过程,侧重于用数学的言语体系描述生活。教师可设置相应的本原问题激活学生原有数学经验中数学模型的自然语言并学会模型的数学表征方式及模型的应用范围。

四、范式的思考

微技术是时代信息快速传播的产物,在它的帮助下师资培训体制、形式与内容发生了革命性转变,在微信群的帮助下培训需求的时效性提升,参训者与参训者、参训者与培训者的交流不再受特定的时空局限,做到了培训为教育实践及教师成长的切实服务。微课成为现场培训的有益补充与延伸,成为实践智慧的传递媒介,为参训者实践中的理论翻转学习提供了保障。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无论是外显教育理论的传授还是默会知识的现场观摩都应关注教师原有教学默会知识的状况及其与显性知识的协同,要强调教学的实践、现场体验、名师专家与参训教师的对话、参训教师的自身反思,促使参训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默会知识即强调参训教师对默会知识的亲历体验及直接经验的获取,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补充与融合。

实践取向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前后的实际调研做到对参训者教学实践的切实关注。通过在教学现场的观摩、体验、反思、交流,保证参训者对研修活动的实际参与;通过反思及理论翻转学习保证参训者在实践中理解教育的实质;通过教育主张微视及微课程力促参训者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与分享;通过微信(QQ)群的问卷调研及培训者对参训对象的跟踪回访,全程关注参训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行为转变。研修方式及研修模式呈现如下的特质。

1.参训者研修方式多元

研修方式是影响研修质量的重要因素,实践取向教师培训关注参训者的实践经验,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教学现场,通过学员的亲身体验、问题交流、实践反思,实现教学智慧的提升。

问题导向:研修方案的设计以调研所得到的教育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反映问题的教育情境,引领参训者进行全程的理论学习、实践反思活动。

立足现场:问题的发现、解决及培训的成效检验都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发生、发展,这提升了教师实践智慧的迁移能力。

教学反思:研修的全程关注参训者教学反思,既有教学现场的即刻反思(专家与参训者就热点问题主张的面对面交流),又有训后的实践反思(在自身的工作环境内的实际反思),微信群是训中训后专家与参训者实时个性化沟通的保障。

主体参与:研训全程注重参训者对教育问题的亲历,对教育理念生成的主动参与,对自我实践经验的主动反思,主体参与是促使参训者专业发展的源动力。

2.培训研修样式多样

市师训中心与中小学、大学及区域名师团队合作探索了研修班实施的“问题导向逐步推进、基地――名师――辐射、全程研训”样式,有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问题导向逐步推进:研修活动将理论学习与现场观摩融合,现场研学与对话分享、现场反思融合。调研确定的研修问题贯穿研修全程,引领教师观摩教学现场、理论学习、反思分享。参训者通过对问题的现场体验,结合理论学习及自身教学经验,亲历“提出假设――行动验证――问题解决”的过程,逐步提升自身实践智慧。

基地――名师――辐射:市师训中心确定宁波十几所中小学为研修基地,选聘宁波本土学科名师、特级教师及扎根一线教研的大学名师为培训者导师,将集中培训拓展至中小学的现实课堂,通过基地、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辐射区域基础教育。

全程研训:师训中心从研修计划的确立、研修的展开、研修效益的跟踪,都立足于参训者教学实践,关注研修的长效性,做到了教科研一体式培训。

参考文献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篇3

文章标题:通讯分场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通讯分场在今年的安全工作中,以年度的安全生产目标为基础,按照公司安监处要求,结合我厂安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职工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未发生未遂和异常及以上通讯事故,继续保持了安全生产记录,没有发生通信责任事故,杜绝了因通信事故或人为操作错误而造成的通信中断,各设备的运行率达到100。总结如下:

1、我分场在今年安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严格安全管理,力求把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基石。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安全作业卡制度”和《通信反事故措施》、《通信重点部位防火措施》并严格落实。我们年初根据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制定了分场的安全生产目标,并以之为指导,从加强对分场人员、设备的管理上入手,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技术、业务的培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从而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保证设备的运行率和可靠率。

2、我们采取硬件为主,软件硬件两手抓的方法。一方面保证设备运行安全稳定,为系统和公司提供畅通的信息通道;另一方面加强分场和班组的软件管理,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利用“春检”“秋检”的时机,对微波、载波、交换机、光端机及电源设备和通讯线路进行了全面认真地检查,找出缺陷及时进行处理。我们还紧紧抓住“实施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的活动主题,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把活动与日常的职工教育结合在一起,以活动促进生产,使职工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从而带动生产工作的扎实开展。

3、我们认真探索新形势下设备运行维护的的管理方法,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针对新设备不断增多的情况,我们把重点班组、重点设备、重点技术人员的“三重点”教育列为今年教育活动的突破点。有计划地培训骨干技术人员,并以之带动其他人员一起掌握提高,克服了以往“大帮哄”的学习方法,使有关班组很快掌握了新设备的运行维护知识和新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职工们的专业水平。我们还把安全教育活动与日常的职工教育结合在一起,以活动促进生产,使职工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从而带动生产工作的扎实开展。

4、我们认真召开每周的安全分析会,总结一个月的安全工作情况,找出差距,安排下月的安全生产工作。在每周的安全学习活动中,分场人员到各班组与职工一起学习《安全生产法》、《电业系统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系统通讯管理规程》及发生的人身伤亡等事故通报和各类安全文件,认真学习下发的各类安全生产简报、事故通报,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反思。同时加强对职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分场每月下发各班的培训计划。特别在“冬训”等活动中,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分场领导不定期进行检查学习情况,使培训收到了实效。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技术水平,使我们的职工都能达到安全、技术双丰收。

5、完成了一些技术改造项目。交换机、微波蓄电池和整流电源投产较早,经过长期的运行,电池容量大大降低,供电时间已达不到《通信规程》要求;整流电源供电也不稳定,威胁着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充分调研,制定了合理的方案,更换为两套1000aH的蓄电池,并安装了模块电源设备,使电源系统工作更加可靠,有利于通信设备的稳定运行。进行了微波塔的大修工作,我们派人协助进行监护,并提供了很多方便条件,对施工情况及时向生技处进行汇报,保证了大修工作的质量。我们完成了华电广域网视频会议系统通道的建设,完成交换机到路由器、光端机到路由器的2m电缆的铺设,调通了通道,并把省公司会议系统搬迁到行政楼三楼会议室。

6、今年是我公司新安装通信设备最多的一年,我们与省电通公司和厂家一起安装了微波设备和哈市10G环网光端机和SDH微波设备,还完成了24芯光缆的铺设。由于省电通公司人员忙于调度大楼通讯设施的搬迁,我们就让职工自己动手安装新设备,提高了学习新技术的兴趣,更好地了解了设备的硬件结构,较快地掌握了新设备的运行维护技能。省公司调度大楼搬迁,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配合完成了几十条电路、光路的割接,我们把原来的电力考核、电能测量、远跳等重要电路由微波通道改到光纤通道上。还为网控和二期集控室增加了调度电话,重新铺设了一条电缆,为以后扩容作好了准备。

7、三月份,我公司配合东北电网进行了一次考核安全性的大扰动实验。分场主任亲自监督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安装了4部会议电话,进行了一次电话会议演练,派有关人员在现场认真职守,监视电话会议系统,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的可靠的通讯保障。4月2日,我公司完成了市话中继线路的割接,市话中继由微波传输改为先进的光纤传输。各项技术指标有了较大幅的提高,确保了生产调度电话的畅通。

8、我们在维护通讯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进行了通讯设施的春季和秋季安全大检查工作,集中时间提高通信设备的安全水平。在汛期到来之际,主要巡视检修了厂区到江岸的线路,对有缺陷的线路进行了维修,更换了部分老化电缆,提前做好了防汛抗旱工作。还经常对江岸线路进行巡视,防止倒杆、斜杆,还加装了防汛电台做为备用,维护了生产调度的正常进行。

9、我们在检修工作中对每一项工作认真进行工作前危险点分析,检查班组对触电、防止高空坠落等方面的危险点分析是否周到,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措施。特别在“创优”活动中,我们每天到现场检查通信线路,对不规范的重新整理,力求达到安全、规范,施工中分场主任、安全员经常亲自到场,督促职工严格执行规程制度,基本杜绝了违章作业的发生。

10、近期,按照安监处的布置开展了安全性评价工作。我们对通信专业部分155分的项目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同时对“安全管理”和“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的公共内容也进行了详细的自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我们抽调出5名生产骨干成立专业组,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处理。我们感到通过这次自查和外审专家组的查评,暴露了一些问题,对今后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有很大益处。

11、我们把严格管理做为抓好安全生产的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使各项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任的良好模式。认真学习了事故通报、各种规章等,并按章使用“安全作业卡”123张。在各项施工中工作中,分场主任、安全员经常亲自督促职工严格执行规程制度,检查各班组对触电、防止高空坠落等方面的危险点分析是否周到,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措施,在工作中没有发生违章作业现象。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篇4

论文摘要:本文说明了各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的硬件具有相同的典型结构,讨论了模拟量的输入/输出回路,开关量输入及输出电路,微型机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算法,人机对话、、通信和电源插件,操作回路等各部分培训的内容、作用和培训方法,并具体介绍了测控装置。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培训教学中,学员要熟悉变压器、线路、电容器等设备的保护装置、测控装置、保护测控装置及各种自动控制装置。若在每个具体装置中都全面介绍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但重复太多,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容易全面深人地介绍清楚,且不利于学员理解掌握。因此在培训中,都要对各种装置的共性部分进行统一介绍,即介绍装置的基本结构、原理与接线。下面就装置部分教学培训工作进行iv"结,与大家分享。

    一、装置的典型硬件结构

    装置部分教学培训中,首先要把装置的典型硬件结构弄清楚。成套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微机保护系统、监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装置都是由若干模块组成的,它们的硬件结构都是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软件及硬件模块化的组合与数量不同。一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各种子系统的典型硬件结构主要包括模拟量输人/输出回路、开关量输人/输出回路、微机系统、人机对话接口回路、通信回路和电源,如图1所示。

    装置采用统一硬件平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硬件采用整体面板、国际标准机箱。装置强弱电彻底分离,cpu板采用印刷板、表面装贴技术,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可自检和互检,同时减少各部分的关联性。通信接口方式选择灵活,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合,可实现远方定值修改和切换、事件记录及录波数据上传、压板遥控投退和遥测、遥信、遥控跳合闸。可通过变电站监控系统对保护装置所具有的功能实施全遥控操作。装置采用统一软件平台,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延长了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从“作坊生产阶段”进人到“大规模生产阶段”。装置采用统一数据库处理,在设计装置功能模块时提炼不同功能应用信息的共性,建立一个统一的应用功能数据机构模块,包含每种功能所需的一切信息,形成功能程序的统一的开发平台,降低了功能模块程序开发的难度,提高了功能模块程序的可靠性。

    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回路

    1.模拟量的输入电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集的一次设备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温度等都是属于模拟量,由于微机只能识别数字量,故模拟信号必须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输人到微机中进行处理。典型的模拟量输人电路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电压形成电路、低通滤波电路、采样电路、多路转换开关及a/d变换芯片五部执电压形成电路除了起电量变换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将一次设备的电流互感器ta、电压互感器tv的二次回路与微机a/d转换系统完全隔离,提高抗干扰能力。通过低通滤波器与采样定理、采样保持器、模拟量多路转换开关、模/数变换(a/d)的详细讲解,使学员熟悉模拟量输人电路如何隔离、规范输入电压及完成模/数变换、与cpu接口,完成数据采集任务。

   为了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讲变换器时向学员展示变换器插件实物,讲清楚变换器的输人信号和输出信号。讲解低通滤波时也将实物插件展示给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可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

    2模拟量输出电路

    培训中简要说明模拟量输出电路的组成、数/模(d/a)转换器工作原理。模拟量输出电路的作用是把微型机系统输出的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输出,该任务主要由数/模(d/a)变换器来完成。由于d/a转换器需要一定的转换时间,在转换期间,输人待转换的数字量应该保持不变,而微型机系统输出

的数据在数据总线上稳定的时间很短,因此在微机系统与d/a换器间必须用锁存器来保持数字量的稳定,经过d/a转换器得到的模拟信号一般要经过低通滤波器,使其输出波形平滑,同时为了能驱动受控设备,可以采用功率放大器作为模拟量输出的驱动电践 d/a转换器的作用是将二进制的数字量转换为相应的模拟量,其主要部件是电阻开关网络和集成运算放大器。

    三、开关量输入及输出电路

    开关量输人、输出电路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学员只有明白了断路器、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状态是如何被采集和输出后才能更好地工作。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采集中,除模拟信号外,还有大量的以二进制数字变化为特点的信号,如隔离开关、断路器的状态,按钮、普通的开关、刀闸、断路器的触点以及人机联系的功能键的状态等,称为开关量。

      1.开关量输入电路

    开关量输入电路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变电站内需要的状态信号引人微机系统,如断路器状态、继电保护信号等。开关量输人电路由消抖滤波电路、信号调节电路、控制逻辑电路、驱动电路、地址译码电路、隔离电路等组成。培训中讲清消抖滤波电路与信号调节电路、电隔离技术的应用、驱动控制与端口地址译码问题,特别是要了解简单的开关量输人电路。开关量信号都是成组并行输人(出)微机系统的,每组一般为微机系统的字节,即8,  16或32位,对于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开关量的状态,体现在开关量信号的每一位上,如断路器的分、合两种工作状态,可用0,  1表示。简单的开关量输人电路包括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跳合闸位置继电器触点、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等输入、外部装置闭锁重合闸触点输人、装置上连接片位置输入等回路。

    2开关量输出回路

    开关量输出电路主要是将cpu送出的数字信号或数据进行显示、控制或调节,如断路器跳闸命令和屏幕显示、报警信号等。开关量输出电路与输人电路基本一样。简单的开关量输出主要包括保护的跳闸出口以及本地和中央信号等,一般都采用并行接口的输出来控制有触点继电器(干簧或密封小中间继电器)的方法,但为提高抗干扰能力,最好也经过一级光电隔离。

    四、微型机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算法

    微型机系统的cpu是由一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成,不仅能进行算法逻辑运算,还能执行各种控制功能。配备一定容量的存储器、输人/输出设备的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计算机监控系统都应具有数据采集和输出控制部分,这两个部分构成了基本测控单元的主要内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一种经过优化后用于处理实时信号的微控制器。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计算机对采样值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所需的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和相位以及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量,或者算出它们的序分量,或者线路和元件的视在阻抗,或者某次谐波的大小和相位等,并根据这些参数的计算结果以及定值,通过比较判断决定装置的动作行为,而完成上述分析计算和比较判断以实现各种预期功能的方法就称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算法。其主要任务是如何从包含有噪声分量的输入信号中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所需的各种电气量参数。培训中要说明研究算法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运算的精确度和提高运算的速度。算法的运算速度将影响自动化装置检测量的检测和自动化装置的动作速度。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保护和监控对算法有不同要求。

   五、人机对话、通信和电源插件

    1.人机时话

    人机对话的主要内容有显示画面与数据(包括时间、日期);单线图的状态、潮流信息;报警画面与提示信息;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记录;趋势记录;装置工况状态显示;保护整定值;控制系统的配置显示,包括退出运行的装置的显示以及信号流程图表;值班记录;控制系统的设定显示等。主要介绍人机对话微型机系统的硬件原理、键盘响应电路、屏幕(液晶)显示电路、打印机的接口电路、多机通信和巡检开关、人机对话插件等。重点讲清人机界面操作和命令菜单使用说明。

    2.通信插件

    通信插件承担着装置的管理和通信任务,是承接装置与夕卜界通信及交换信息的管理插件,如与面板、pc调试软件、监控后台、工程师站、远动、打印机等的联系,根据保护的配置组织上送遥测、遥信、soe、事件报文和录波信息等。通信插件可根据需要设置有lan网口、以太网口、rs485口和rs232口,满足不同监控和远动系统的要求。另外,还设置有gps对时功能,可满足网络对时和脉冲对时方式的要求。

    3.电源插件

    每个装置均有一个独立的开关电源,向其他插件供电,此开关电源与插件面板构成电源插件(又叫电源模件)。培训中要重点说明输出电压的作用。输出电压十sv为cpu及其芯片提供工作电源;15v为模拟输人回路运放提供工作电源;+24v为开出、开人回路提供电源。

    六、操作回路

    培训中分两个方面介绍操作回路。一是介绍断路器操作回路的原理框图,让学员明白操作回路的基本原理;二是让学员看懂实际的操作回路。

    1断路器操作回路的原理框图

    首先介绍断路器操作回路总体上分为合闸回路和跳闸回路两大部分,介绍合闸回路和跳闸回路的工作过程。手动操作时可选择遥控操作或就地操作。当就地/遥控选择开关打至遥控”位置时在后台机上手动遥控操作;当就地/遥控选择开关打至“就地”位置时工作人员在装置上就地操作断路器。然后介绍自动操作时保护接点通过连接压板直接接人控制电源进行断路器操作,并介绍防跳回路的作用和原理。最后介绍位置信号、控制回路断线和事故信号。

    2.断路器操作回路实例

    断路器操作回路的原理框图与实际操作回路还有一些距离,为了学员更好地工作,还需要讲解断路器实例操作回路,如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rsc-941a型装置操作回路和南自iokv线路保护测控柜断路器操作回路。

    七、测控装置

    测控装置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综合考虑变电站对数据采集、处理的要求,以微机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控制、信号等功能。采用现场测控网络与安装于控制室的中心设备连接,依靠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间隔测控单元实现全变电站的监控。装置完全按照间隔单元实现测量、记录、监视、控制等功能,能够满足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1.测控装置硬件结构与功能

    测控装置主要由交流变换插件、cpu插件、显示面板、通讯插件、开入开出插件、电源插件等模块构成。测控装置功能有开关量变位遥信;电压、电流的模拟量输入;断路器遥控分合,空接点输出,出口动作保持时间可程序设定;脉冲累加单元,空接点开入;遥控事件记录及事件soe;支持行业标准通讯接口。

    2.psr650系列数字式综合测控装置

    psr650系列数字式综合测控装置适用于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等测量控制领域,实现四遥及同期合闸等自动功能。

    psr650系列数字式综合测控装置为19英寸机箱装置配置,2一3块交流采集模件(ac),共采集12路电流、12路电压、1块直流温度采集模件(dc, tdc)可选,共12路采集、2块数字量采集模件(di),共40路采集(包括脉冲量采集);2块智能控制模件(out),共20路开接点输出;cpu模件、power模件各一块。该装置插件图如图3所示。

    psr652数字式综合测控单元面板由液晶显示屏、二级管指示灶复归按钮和键盘等四部分组成。psr 650系列数字式综合测控装置的键盘操作和液晶显示界面采用对话框结合菜单式操作方式。

    八、总结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篇5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细分重组推广应用职业技能大赛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31-01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精密机械高度发展、机械与电子技术高度结合的现代工业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的技术集成。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这些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机电人才。因此,为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我院于2004年成功申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并于2005年正式开始招生。

历经多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已经形成规模,并成为央财支持的重点专业之一。近几年,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始组织学生参加部级和天津市级高职院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的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本人深刻地认识到依托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不断地促进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1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细分重组

1.1基础技能实训室的建设

金工基本技能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台式钻床、钳工操作台和虎钳等钳工整套设备。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平面和立体划线、钻孔、攻丝和套丝、弯曲与矫正、锯削加工、锉削加工、制作加工、栏板加工、装配等实训项目。

电工技术基础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高级电工系统实验装置和直流稳压电源。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单相和三相交流电路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等,以及功率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等实训项目。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台、直流稳压电源、毫伏表、数字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常用仪器仪表使用,以及二、三极管、单管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试,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组装与调试,基本门逻辑电路、ttL集成门与三态门的应用,触发器、集成电路计数译码和显示,三端和多端可调集成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等实训项目。

1.2专业技能实训室的建设

电气控制实训室(一):该实训室配备了电机控制系统实训教学平台和各种交、直流电动机、发电机及控制电机。该实训室主要完成交、直流电机、单相、三相变压器和控制电机的认知和调试,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各种控制方式的认知和调试,工业中各种电机的起动、运行、制动方法的选定和相应参数的测定等实训项目。

电气控制实训室(二):该实训室配备了机电一体化实训平台、网孔板、电源、直流电机脉宽调速器、接触器、时间继电器和行程开关等常用低压电气模块。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常用低压电气控制线路的装接、调试和排故,常用交、直流低压电气设备的调试和维修,直流电机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装接和调试等实训项目,实现初、中级维修电工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的功能。

传感器技术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台、传感器温度源、模拟示波器、各种实验模板和相应的传感器。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压电测振动、电容测位移、光电测转速、磁电测转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等实训项目。

电工专项技能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电工专项技能工作台、低压电气控制线路板、照明电路控制线路板、直流稳压电源。该实训室主要完成常用低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维修的操作技能和焊接工艺实训,照明控制线路等典型控制线路的装接、调试和排故等实训项目。

pLC技术实训室:该实训室配备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装置、各种控制模块、机械手、电梯模型和pLC控制分拣装置。该实训室主要完成pLC指令及程序调试,电机拖动控制,交通灯自动与手动控制,自动送料装车系统控制,邮件分拣机控制等控制模块的编程和调试等实训项目。

1.3综合技能实训中心的建设

电工综合技能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配备了组合机床电气实训装置、直流调速系统实训装置、晶闸管直流调压调速实训装置和常规检测仪表。该实训中心主要完成C6140普通车床、Z3040B摇臂钻床、X62w万能铣床、t68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调试及排故,电力电子技术,直流调速电压单闭环、转速单闭环、电流截止转速单闭环、双闭环调速系统等典型工业控制线路的装接、调速及排故等实训项目,实现高级维修电工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的功能。

柔性制造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配备了柔性制造系统、六自由度工业机器及FanUC系统数控铣装置。该实训中心主要完成工业生产中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为原型开发的综合实训项目,如:机械传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气动与液压技术、过程控制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的组态控制、工业总线、实时监控等实训项目。

工业控制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配备了机电气一体化实训装置和自动生产线拆装与调试装置。该实训中心主要完成机电气一体化设备、pLC工业通讯网络和气动控制回路安装与调试、传感器技术、变频调速应用技术、触摸屏及组态监控技术等实训项目。

2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推广应用

2.1在校内同类专业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培养了大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影响了学院电气自动化类、数控类等专业群,在客观上对学院整体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在国内职业院校的推广应用

我院电子工程系自2010年以来承办电子类职业技能大赛,到我院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职业院校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由于承办大赛的地点就坐落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参赛的职业院校可以随时参观,经过他们的反馈,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到了许多职业院校的认同和借鉴。近年来,到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参观的职业院校近上百所,人数近上万人次。

2.3在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经济中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我院电子工程系为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中80%上的毕业生在天津滨海新区就业。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扩大了社会服务的功能,满足了培训的需要,为退役军人开设了“维修电工培训班”,培训了近百位退役军人,使他们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证书,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篇6

一、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保证全厂通讯畅通

1、以厂年度计划为目标,完成厂和上级单位交给的各项任务,维护全我厂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行,为生产调度提供必要保障,为职工家属提供方便。

2、保证通信电源运行可靠,交换机、光端机、微波、载波、图传等设备的运行率达99.999%以上,达到省局通讯标准。完成对全厂生产、家属区电话和线路进行检修、维护,重新跳线等基础工作。

3、利用“春检”、“秋检”“安全活动月”等全厂安全大检查的时机,对微波、载波、交换机、光端机、图传及电源设备和通讯线路进行全面认真地检查,找出缺陷及时进行处理;对现场的通讯设施和线路进行检修和规范。

4、加强通讯专业防雷、防汛工作的管理。春季对设备接地、避雷装置等防雷措施进行详细的检查,加装防雷接地的环地母线、压敏电阻;测量各设备的接地电阻,对不合格的进行处理。确保在雷雨天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汛期重点检修厂区到江岸的老化通信电缆,并经常对通讯线路进行巡视,维护生产调度的正常进行。

5、配合电网调度中心进行电力通讯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工作,消除设备缺陷,提高安全水平。

二、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

1、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借鉴现代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在强化劳动纪律管理上和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上做文章。以“生产管理考核细则”、“通讯工作标准”“通讯承包考核规定”等全面考核职工,对后进职工起到约束作用。加强对办公费用的管理,厉行节约,使通讯分场各项经济指标照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要开展好安全学习和教育活动,认真做好春、秋检,定期维护设备,做好记录,保证通讯的畅通。

3、加强对软件的管理和建设。从分场到班组,对各种设备台帐、检修记录、运行记录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公司优秀企业”标准进行整理和完善。

4、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使之熟练掌握设备维护、测试技能,保证脱离省公司后,具有一定独立处理故障的能力。加强职工对新的电信技术的学习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使职工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传输

1微波传输分析

我国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有着较为迅速的发展速度,其中微波传输是目前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使用最广泛的传输手段之一。微波的波长短,可以直接穿透电离层进入太空中,但是微波只能进行直线传输,不能进行曲线传输,这就使得微波传输技术只能应用于在视距范围内的短途信息传输,并且只能是以直线的形式进行传输。另外由于微波传输具有较强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因此微波传输被广泛使用在山区、海峡以及断层等特殊地形区域。几年来,随着各项技术都取得明显的进步,微波技术在信息产业部的强力支持下飞速的发展,在今天已经步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但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导致微波传输受到了城市化建设的阻碍。这是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各种各样的摩天大楼是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而这些摩天大楼会阻挡微波的传播,使得微波通讯的信息传递质量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规划部门对微波传播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要与通讯部门进行协商,使基础微波通信得到有效保障,进而使得每一个微波传输通道的畅通得到保证。具体来说,城市规划部门要做好对现有微波通道的保护工作,而通信部门要结合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来建设微波传输的新通道。通信部门在建好每一处微波通道时,都需要及时向城市规划部门报送所建微波通信通道的资料,具体包括:微波通信站的地址、天线的高度以及密度、以及通信的角度等[1]。城市规划部门根据通信部门所报送的有关资料,方便在进行城市化建设时对微波通道的宽度以及下限高度等进行保护,来保障微波信号传输通畅。另外,通信部门也要时刻关注微波通道的安全状况,安排专业维护人员进行日常的检修,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向有关管理部门汇报,使得通道的故障顺利被消除。

2卫星传输分析

卫星传输技术在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起来,它以微波通信为基础,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新型通信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卫星技术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广播卫星技术。卫星通信将微波通信的中继站设立在通信卫星上,很好的克服了微波通信的不足。到目前,卫星通信已经发展为我国的电视广播通信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使用通信卫星可以将两个本来相距非常遥远的地球站之间的信号进行传输。因此与微波通信相比来说,卫星通信具有覆盖面更广、传输距离更远的优势。另外,由于卫星传输的层面是接近真空的,它主要是在外层空间进行传输,这与微波通信相比来说,卫星通信的传输稳定性更好。同时在卫星通信中使用频带复用技术,使得卫星通信的传输容量进一步的扩大。这些技术的应用,通信方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不仅为广播电视事业带来了更大的社会效益,而且还进一步的提高了广播电视事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与卫星通信技术是在微波通信技术之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卫星通讯中还存在有一些微波通信技术的缺陷,针对这个问题,我国的通信部门根据当前数字化通信的发展,逐渐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现代化数字广播电视系统,同时也对模拟信号系统进行了更深入的改进。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得信号的质量都到损害,这是信号传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信号的干扰问题。具体来说,最先做的应该是对干扰因素进行预防,我国在处理干扰侵入问题采用的主要办法是利用双屏障同轴电缆来对抗衡干扰因素,还有采用双绝缘电缆也可以对干扰因素起到很好的抗横作用,而且采用双绝缘电缆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在实际操作是也十分的简单方便,值得被广泛的应用[3]。对于那些抗性提高的干扰,我国自主研发出来一种加权抗干扰设备,并且在实际投入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加权抗干扰设备可以对干扰进行有效的抑制,而且可以有效的恢复信号,加权抗干扰设备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高频抗干扰能力。

3光纤传输分析

光纤通信在我国是20世纪70年入使用的,光纤传输技术包括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种,其中单模光纤的优势有:小损耗、传输带宽相对较宽,因此单模光纤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目前以光纤网络为基础的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光纤传输技术对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光纤联网。现今在我国最常用的网络方式有通信网、广电网以及计算机网,其中通信网与计算机网都会受到双绞线的限制,使得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通信网以及计算机网的发展都不够顺利;而广电网由于本身采用的是较宽的传输宽带,另外因为数字化应用起步晚、技术新等优势,使得广电网得到了高水平的发展,这使得我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4]。近几年,随着SDH技术与光纤技术不断的融合,使得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提高,也为广播电视的信息传输与交换提供了条件,现今SDH技术已经作为广播电视领域传输技术的新起点被广泛利用。SDH是一种由复接功能、线路传输功能以及交换功能结合在一起的,并且是由统一的网管系统来进行操作的综合传输网络。SDH已经形成全球统一的数字传媒体制,所以它就有很高的可靠性:SDH采用的是分插复用器与数字交叉连接[3],将日常网络运作的自愈功能以及重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进而使的生存率也相应提高,这就是为什么SDH这种新型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别适合利用的原因。但是由于SDH传输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说明它需要专业的技术规范要求来进行操作,这就要求了操作人员要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所以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这就使得这项技术的成本增加。近几年来在信息产业部门全力的支持下,光纤SDH技术已经在我国各地区普遍应用[5]。

4结束语

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中数字电视已经发展成为了主力军,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数字电视得到有效的发展。通过光纤SDH传输技术与卫星传输技术两种技术的互补,可以使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传输得到很好的保障,使得我国数字电视节目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作者:付伟鑫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21台

参考文献:

[1]罗廷堂.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传输[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3:34.

[2]马晓华.如何实现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传输[J].中国信息化,2014,19:53-54.

[3]商云娇.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及安全[J].新闻传播,2012,6:201.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工作新形势优化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电力通信网的特点

1、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电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是电力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电力生产的不容间断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突然性,要求电力通信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传输信息量少、种类复杂、实时性强。电力系统通信所传输的信息有话音信号、远动信号、继电保护信号、电力负荷监测信息、计算机信息及其他数字信息、图像信息等,信息量虽少,但一般都要求很强的实时性。目前一座110kV普通变电站,正常情况下只需要1到2路600-1200Bd的远动信号,以及1到2路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

3、具有很大的耐“冲击”性。当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在事故发生和波及的发电厂、变电站,通信业务量会骤增。通信的网络结构、传输通道的配置应能承受这种冲击;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各种应急、备用的通信手段应能充分发挥作用。

4、网络结构复杂。电力系统通信网中有着种类繁多的通信手段和各种不同性质的设备、机型,它们通过不同的接口方式和不同的转接方式,如用户线延伸、中继线传输、电力线载波设备与光纤、微波等设备的转接及其他同类型、不同类型设备的转接等,构成了电力系统复杂的通信网络结构。

5、通信范围点多且面广。除发电厂、供电局等通信集中的地方外,供电区内所有的变电站、电管所也都是电力通信服务的对象。很多变电站地处偏远,通信设备的维护半径通常达上百公里。

6、无人值守的机房居多。通信点的分散性、业务量少等特点决定了电力通信各站点不可能都设通信值班。事实上除中心枢纽通信站外,大多数站点都是无人值守。这一方面减少了费用开支,另一方面却给设备的维护维修带来诸多不便。

二、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电力系统通信工作

1、制定设备故障响应等级制度

做好电力系统通信工作的首要工作是确保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为此,需要对设备发生故障时的响应级别进行合理划分,当若干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同时出现问题时,应当先对响应级别较高的设备进行修复,使通信系统受故障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而不至于全面瘫痪。在制定响应等级制度的时候,应考虑电力系统自身通信的特点,将一些常见的独立性故障的等级划分为最低;将一些局部性故障,诸如安稳装置、继电器故障等级划分为较高;将一些可能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调度的故障等级划分为最高。经过上述故障等级的划分,便可以针对设备不同的响应级别进行有顺序的维护。

2、维护完善技术资料

对电力系统通信的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完善与维护,有助于缩短通信设备出现故障时的维护时间,提高其维护效率。具体需要维护和完善的技术资料应包括。

1)重点标注所管辖地区内部电力通信安稳装置、继电器保护装置的复用通道图和调度电话通道图。

2)所管辖地区的载波通信、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的组织图。

3)各种设备的现场运行规程;各种设备网管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制度。

4)mDF架配线资料,DDF配线资料;oDF光纤熔接配线资料。

5)电力系统通信设备所用匹配频谱的载波频率资料。

6)中心站和集控站的拓扑结构图和供电示意图。

7)电路开通(退出)运行方式通知单。

3、建立通信管理系统,优化电力通信网络

随着电网业务的增加,以星型结构向外延伸,中心站作为核心,站作为发射延伸的的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站数量在被动增加,难以有效的管理越发庞大的通信资源。目前我我国电力系统多用光纤SDH作为其通信网络的主体以SDH自愈环网络拓扑为主的方式,这种通信网络传输容量不足,网络拓扑结构复杂,并且由于分期招标的影响,使得通信设备品牌较杂,无疑增加了整个网络的监控点,不利于集中监控全网设备,加大了应用统一界面的管理平台对电网通信运维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因此,为了提高电力系统通信管理水平,亟需建立一套能够对多个品牌设备在统一界面下进行管理的系统,并且对电网通信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优化。其中,建立通信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功能:

1)网络监视功能。应能显示通信资源配置的网络拓扑图,以掌握电网通信网中新增或删除的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可对通信网络故障进行检测,能够显示故障出处和性质;能够监视并分析通信网站中设备的运行状态,设置和监视环回,并可对其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可对通信安全进行管理,限制非维护管理人员的越权进入。

2)资源管理功能。能够维护并管理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资源数据,可提取不同品牌通信设备的的配置信息,并配合网络监视功能实现动态管理设备资源;无法从外部系统获取的配置信息、能够手工以图形、表格、文本等格式进行录入。

3)电子运维功能。能够通过流程来固化管理体系规范生产工作,进而对生产过程中的通信人员和技术工具进行管控,以流程化来提高通信工作的管理水平。设置统一的值班界面,实现对各专业值班信息的全运维管理,便于各专业进行值班信息的交互,实现各个专业的综合值班的目的,建设多专业网络运维人员的统一生产工作平台。

此外,在优化通信网络的管理时,因网络管理信息的传输载体多为网络传输系统的DCC通道。因此遭传送网络管理信息时,应注意透明化、尽量传输在同一厂家的设备之间;在对eCC子网进行划分、选择网元寻址方式时,应综合照顾到设备网络管理系统,以达到缩短eCC子网的响应时间的目的。在优化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时,因遵循以SDH自愈环为主体,以线、星型结构为辅助的原则,制定网络时,需综合考虑业务的需求、涉及的管辖范围、路径走向等因素。并选用目前较为主流和组网方式,即SDH自愈环保护整个中心站和各个集控站。

4、加强通信人员素质培训,提高通信技术人员运行维护水平

对通信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并养成经常备份网络管理数据的习惯。制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为提高通信人员自觉性,应采取岗位责任制。在对通信人员进行素质培训时,应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电力系统通信要求。通信人员主要包括通信网络维修人员和通信技术人员,首先,作为维修人员,往往需要去现场进行作业,应着重培养其现场维修技能;其次,作为通信技术人员,对这方面的培训应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上。

在对通信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时,其培训方式可分为三种,分别为内部、外部以及现场培训。内部培训可根据培养人员的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以达到短期内迅速提高培训人员知识技能水平的目的。外部培训人员可以将自己的培训资料分享给整个通信队伍,并将自己所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讲课的方式传授给大家。现场培训可安排在诸如技术改造过程中,可安排通信设备厂家现场解答通信人员的一些技术性疑问,以便快速掌握相关设备的运行特点。

5、建立运行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运行监视体系,每日对通信设备网管经行查看,了解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并建立通信调度机构,实行24H值班制,代表通信部门执行通信调度业务。按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整体,支线服从干线”的调度管理原则进行系统调度,共同确保通信通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及通信电路可靠和流畅。完善故障处理,例行检查,电路检修,数据统计与分析。落实通信电路的检修,中断,停役申请制度。杜绝随意中断电路事件发生,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6、建立通信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要建立和完善通信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保证制度。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演练,对预案进行实施和评估。在组织体系方面应把通信各专业人员纳入应急组织体系之中。在应急预案中要对现有预案进行梳理,使其进一步细化和系统化,具有可操作性。在应急保障体系中,加强应急人员,工具,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把应急演练纳入员工的培训计划之中,不定期的举行通信反事故演习。对演习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改进应急预案.提升通信应急预案的可靠性。

结束语:在信息化时代,不论是日常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还是财务管理信息、电力负荷控制信息、电能量计费信息、可视会议电话、生产抢修移动通信电话、安全生产管理监控信息以及生产管理信息等都需要通过电力通信系统承担信息与数据传输任务。总体来看,科学合理化的电力系统通信规划能够为电力系统通信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篇9

关键词:微波器件;实验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42-02

前言:

现代社会,微波技术已经蔓延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大批商业应用,包括蜂窝电话、无线局域数据网、车载毫米波防撞雷达、通信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识别技术、超宽频带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等均与微波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密不可分。随着微波器件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频段逐渐提高,技术快速更新,可以预见,将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微波技术人才将越来越抢手。

国内外理工院校一般都开设有电磁场、微波技术、微波电路等专业课程,但是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往往学到和记忆的只是一堆公式,理解专业知识仍旧停留于抽象层面,不能较快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专业思维不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比如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31支队伍参赛有21队获奖,其中选择高频类题目共有6支参赛队,仅有1组获得北京市三等奖,在未获奖的10支队伍中占据高频类题目占据50%。另外根据微波专业的特点,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和电磁基础,而且很多能力必须要在实践中体会、锻炼和提高。就业市场的要求反过来对教学中的实验实践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国内外现状

国内外诸多大学针对微波专业教学实验环节展开了研究。比如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学校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就开展了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电磁和微波类课程设置、实验改革等方面[1-2]。国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工大等知名高校近年也开展了一系列电磁场与微波教学及实验实践方面的改革,涉及到课程体系设计、实验手段改进、采用网络虚拟教学等[3-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全绍辉副教授在微波专业核心课程“微波技术”教学中设计并构建了“微波学堂”网,将课程教学、实验实践环节通过网上交流互动的形式体现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教学效果[3]。但是由于微波仪器价格昂贵,组建大规模多台套的微波实验装置,对于高校来说是不现实的,所以高校实验课程往往一般是采用软件仿真,或者是频段集中在低频,而且大多是针对无源电路,缺少微波有源电路的实验课程。本文作者长期担任微波电路、电子实验任课教师,承担多项微波测量系统研制任务,结合作者多年工程经验和教学经历,力争设计符合当今社会研究热点的微波电路实验课程。

二、设计原则

1.设置合理的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微波器件课程涉及的经典器件理论知识都是上个世纪诞生的,几十年来基本没有大的改变,而且涉及到物理、材料、数学等领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容易丧失兴趣。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入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通过介绍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有效地将微波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成果介绍给学生,比如超材料、量子力学在微波器件制造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引导、激发学生对当前热门技术领域的相关系统组成的探究兴趣,比如无线传感网络、智能家居、室内定位、nFC等热门技术,引导学生自发地去探究各种专业技术的理论原理,配以综合性、系统化的多种类的实验、实训模块。使学生带着问题,更高效、主动地进行学习与实践。

2.采用灵活实验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现在很多高校设置了开放实验室,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发挥实验室的潜力与效益。其开放包括时间开放和内容开放,实验课程内容包括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时间和内容来完成实验课程。并且结合各级别的电子竞赛,实验室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拟定题目,由实验室提供实验条件,由学生选择时间完成。这样做有利于分层次教学,培养出具有较强实验能力的尖子学生。总之,多模式、多内容和多目标的开放实验室,会彻底改变教学实验模式,使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向分层次、多元化教学发展,达到素质教育培养目的。

3.更新完善实验手段,加强互动。微波实验不同于低频、高频实验,它使用的仪器造价是一般仪器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且对实验环境要求也高于普通实验。因此,搭建大规模、多台套的微波实验环境,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难度较大,为了开展好微波实验的教学,必须走物理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新路子。传统的物理实验就是利用有限的实验经费购置一些必要的实验仪器和器件,学生在授课老师的带领下搭设实验装置并操作仪器来完成实验。基本上通过物理实验,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微波测量的特点,从而掌握微波测量的原理和常用微波仪器的使用方法。图1就是我们设计的混频器实验示意图,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微波信号源和频谱仪的使用,了解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和关键参数。

虚拟实验就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eDa技术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学生可以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上的虚拟实验装置中,选择不同的参数,来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虚拟实验优点在于形象生动地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多人同时进行,时间更加灵活,并且可以实现网络实验教学。但现有的实验软件成本也不便宜,而且功能过于复杂,不太适合教学。还需要专业人士投入更多精力开发研制出更加专业规范的实验教学多媒体软件。我校全绍辉老师组织学生开发了一套Smith圆图模拟软件[9],通过这一软件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圆图基本规律。学生开发此类软件的过程,也是对长线理论复习、整理、归纳的过程。

三、教学实践

在2014年秋季学期作者承担的本科课程《微波器件与电路》授课过程中,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第一批实验题目提前给学生公布,涉及到常用的微波无源器件和有源器件:功分器、耦合器、混频器、VCo、放大器等等,由学生自由选择时间,提前和作者所在的微波实验室助教约定实验时间,由助教协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并撰写实验报告。选取成绩良好的学生进行第二批实验,第二批实验涉及常用的微波电路,如图2,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微波器件就搭建了一套简单的线性扫频测量雷达,可以实现测量运动速度、测量雷达目标隐身特性等功能。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

四、结论

本文在以往国内外微波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经验需求,设计了适合专业需求的微波器件与电路实验课程,可以满足培养微波电路和系统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pozarDm,amoderncourseinmicrowaveengineering,education[J].ieeetransactionsoneducation,1990,33(1):129-134.

[2]HertlingDR,FeeneyRK,RFandmicriwavedesigncoursesatGeorgiatech[J].ieeetransactionsoneducation,1989,32(4):430-435.

[3]全绍辉.构建“微波技术”课网上教学和实验实践学堂[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59-164.

[4]徐兴,俞龙,王卫星.微波技术课程实验建设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7):167.

[5]凌丹,王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15-126.

[6]孔德昭,卞长弘.微波专业实验教学的新举措[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0):131-133.

[7]谢泽明.网络教学在“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3):113-115.

微波通信技术培训篇10

根据《宁波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宁波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2020年的宁波经济发展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宁波将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宁波市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建设5大临港支柱产业、10大重点优势制造业行业、10大现代服务业行业。现代物流产业已成为宁波市重点扶持的10大服务产业之一。然而,我市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物流企业人才严重匮乏。据调查显示,宁波在主营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直接经营物流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占17.00%,但是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才还不足1%。宁波物流的快速发展与物流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形成了明显反差,严重地限制了宁波城市现化物流发展的步伐。因此,宁波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与宁波市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型职业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快培养熟悉物流服务对象,物流服务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相关业务的物流一线技能人才培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急需一个物流培训和实践教学平台,而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恰好能满足这一需要,该中心的建立定将在宁波物流紧缺人才培养方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宁波物流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

1.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物流职业教育缺少标准

多数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专业设施、设备建设落后于企业实际技术标准;学校课程设置与标准重理论轻实际,与实际需求脱节严重;技能考核标准与企业实际脱节,培训考核制度存在应试现象。物流专业考核评估内容往往侧重于实训室占地面积、建设面积等硬性条件上,缺乏对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价。这些突出问题使得当前的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明显的脱节。

2.物流专业教师难以适应物流教学实践的需要

物流专业教师、技能教师数量、水平还不适应需要,不少专业教师对生产服务一线的经营管理、技术等了解不够,很多专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走上教育岗位,缺乏对实践技能的了解和把握,只能纸上谈兵。由于事业、企业编制“壁垒”森严,职业院校急需的物流企业高技能人才和实习指导教师又很难引进。

3.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物流培训相脱节

现有的各类物流从业资格、资质的培训垄断在某些技能培训(鉴定、考核)中心,但很多机构存在培训资源不足,物流培训项目很难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许多职业院校拥有丰富的培训资源,或者具有较强的开拓物流专业培训市场的积极性,但因没有培训资格而无法开展。

4.物流培训经费匮乏,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机制

现行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沿用计划分配模式,有限的资源绝大部分配置给了国办重点学校、原物流行业培训机构,大量富有创造活力的教育机构得不到同等的扶持。目前我市企业参与物流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据对本市28家企业问卷调查,有25家企业“不愿意”参加校企合作组织,17家企业“不愿意”参与相关课程开发,27家企业“不愿意”向学校支付教育培训经费。

二、宁波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建设方案构想

由于宁波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因此有必要由市政府统筹规划,职业院校和物流企业共同参与,构建一处或多处宁波市现代物流开放式实训中心。该中心的培养要面向与现代物流产业链相关联的企事业单位,为其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运输、仓储、配送、货代、物流营销、物流信息处理等操作性技能的中高等应用型物流技能人才。具体方案构想如下:

1.功能定位

(1)社会培训功能

该中心将整合其人员、设备、信息等要素、面向市场,为物流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获取经济效益,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盈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实训中心完成自身“造血功能”,满足可持续发展。

(2)学校教学功能

该中心将利用其实训条件,为宁波市各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职业化、企业化的物流实训环境,方便其教学需要。通过物流教学项目课程开发,构建一体化实训课程模块,学生通过实训模块的学习,直接掌握上岗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

(3)职业资格鉴定

该中心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培训模块,通过与宁波劳动与社会保障机构合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可以对社会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从事有关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口岸物流、物流营销的等方面的技能鉴定,达到一定技能的学员可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2.建设模式

该中心要求有与生产企业类似的设施设备、功能作业区和管理运作机制,依托数字化的网络建设,开发仿真的职业情境软件,学生在电脑上完成职业能力训练。实训中心主要体现生产物流、商业物流、国际物流、第三方物流等多种物流业态,涉及口岸物流、仓储配送、生产物流、交通运输等多个专门化物流职业领域,其规划设计、教学资源配置、内涵建设等不仅对接物流专业建设的需要,而且要符合行业、企业岗位的需求。

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期工程完成物流实训中心选址及硬件设施的配备。从目前宁波市的物流培训基地来看,宁波九中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有多年和物流企业合作办学经验,可考虑以此作为建设此实训中心的首选基地;二期工程完成报关、船务港口、检验检疫、银行、配送中心、供应商等模拟操作系统建设;三期工程完成仓储配送、物流运输、口岸物流、物流营销各模块的建设,可以完成商业分销物流管理实训、配送管理实训、仓储管理实训、国际货代与报关管理实训、运输管理实训、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航空物流管理实训,最终形成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

3.运行项目

(1)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改工程,提高培训质量

要求物流培训教师及时了解物流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落实相关技能标准,按物流岗位群的需要设置课程,通过职业情境仿真,在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侧重于实践、实验、应用性操作训练,努力把该中心建设成宁波市物流“蓝领”人才培养的中心基地。

(2)聚才兴教,促进宁波物流实训教师人才的培养

通过聘请物流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到实训中心授课,形成一支工种齐备、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可以对各职业院校选派的物流专业教师进行对口培训,使之成为既懂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人才,通过实训中心的培训,力争宁波“双师型”物流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0%。

(3)拓宽培训受益面,紧密围绕“三工”培训拓展业务

该中心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物流操作技能的同时,也会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外来民工和企业技工(简称“三工”),通过对这些社会从业人员的短期物流职业技能培训,使之加入到现代物流行业中来,这既提高物流实训室的利用率,又为缓解我市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尽了一份微薄之力。

三、宁波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保障机制

1.资金保障

为了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设施设备先进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必然要加大对其财力投入。前期筹建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学校投入、企业赞助,建成后可通过培训的方式获取一定的收益以弥补培训活动资金开展的不足。

2.人力保障

实训中心需要完善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我们可以全职和兼职的方式聘请物流实训专任教师。为保证日常教学的需要,可聘请部分比例的专职物流专业型人才担任授课教师,部分教师要开通“绿色通道”,引进国内外优秀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实训中心专业教师队伍中。

3.物力保障

为了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物流实训中心除了购买必要的教学硬件设施之外,还必须有配套的软件设施,而其中物流信息体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涉及到标准的问题,因此,由政府信息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以避免多头建设,标准混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