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针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5:37

教育方针的内容篇1

县教育局:

根据《教育局转发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党的教育方针等五个主题内容规范粘贴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心校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党的教育方针等五个主题内容规范粘贴的相关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上墙内容。本次上墙的内容包括:教育方针、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学校党组织标牌、中小学生守则等四项内容。24字社会主核心价值观2017年已经在各校园内和班级教室内统一粘贴。

2、制作形式。教育方针、云岭红烛.育人先锋、中小学生守则采用室外写真加边框制作。安装在校园内醒目位置。长度2米、宽度1米。学校党组织标牌制作为木制材米雕刻。挂在学校校门立柱上。

3、工作进度。教育方针、云岭红烛.育人先锋、中小学生守则已经做好安装完毕。学校党组织标牌的制作,镇中心学校党总支目前下属15个党支部,原党支部的名称是按顺序命名,一些学校教师不清自己学校的支部名称,工作不便。现需要把“支部名”与“学校名”联系起更改支部名称,更改的请示报告已交中共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待批复。名称正式确定后,立即制作安装。

4、部分上墙图片。

教育方针的内容篇2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方式问题。文章依次探讨分析了引入法、改造法、创编法以及整合法四种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方式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的应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对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工作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课程内容资源体育教学开发方式

一、引入法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应用分析

引入法是将已有的体育运动项目,按照其运动方式、运动方法、运动规则以及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等方面的要求引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并将其作为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的一种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方法。这种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方式是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活动中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虽然说利用引入法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方式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但是,在引入时却应注意:现有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十分丰富而多样的,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容,将所有已有的体育运动项目全部引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之中,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利用引入法来开发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时,一定要注意对所要引入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筛选。通常来说,在对已有的运动项目进行筛选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开发的小学体育内容资源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其次,所开发的小学体育内容资源要具备可行性,能够在学校现有条件的基础之上,利用学校已有的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运动器材设施等就能够得以顺利开展;最后,所开发的小学体育内容资源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要能够激发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例如,乒乓球、跆拳道等体育运动,不但符合体育新课改的要求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对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要求较低,可行性高,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资源引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之中。

二、改造法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分析

改造法是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身心特点、发展规律、年龄特征、性别特征等)、学校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等问题,对以往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调整,从而使其满足教学需求,从而实现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一种方法。

在针对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改造时,能够运用的改造方式十分多样,而且改造的内容也非常多元,既可以针对体育运动的内容、场地、器材、规则或是适用范围等要素中的其中一个进行加工,也可以针对多个要素来进行加工;既可以是整体的、系统性的调整,也可以是局部的、某个环节的调整。例如:在引入民间体育运动项目时,既可以将其进行整体的、系统性的改造将其有效的融入体育游戏或体育活动之中,也可以针对其中的某个动作或是某个动作组合进行改造,使其更符合小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三、创编法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分析

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创编法实质上指的是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创造出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学习能力和体育学习需求的课程内容。这种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方法,在游戏教学中最为常见。在创编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创编的内容要在满足教学要求,体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符合简便易行、趣味性强的特点。例如,针对小跳远教学可以创编“青蛙过河”的小游戏,而针对短跑教学,体育任课教师则可以创编“迎面接力”等小游戏。

四、整合法在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中的应用分析

利用整合法来开发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实际上就是在开发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时,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开发创造出新的体育课程内容的方法。

一般来说,通过整合法进行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要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教学需求确定整合的目的。常见的进行整合的目的主要有三种,即: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提升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以及提升课程内容的适应性三种类型,要进行整合任课教师首先要清楚整合的目的,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整合工作。例如:为了提升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可以考虑将乒乓球教学与羽毛球教学整合起来开展。

其次,对所要整合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定所采用的整合方式。例如:要将乒乓球教学与羽毛球教学进行整合,那么就要在分析和研究乒乓球和羽毛球各个要素的基础之上,确定是要将乒乓球的练习方法与羽毛球的练习方法进行整合,还是要将乒乓球的练习方法与羽毛球的练习规则进行整合等等。

最后,整合与检验。在确定了整合目标和整合方法,并根据整合目标对所要整合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造之后,就可以将所要整合的内容进行整合了,而且在整合工作完成之后,还要通过教学实践等方式来对所开发的课程内容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林勇,蒋晓培,李洋.吉林省农村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经之路[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2]袁九宗,王颖.论在新课标下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信息.2007(01).

教育方针的内容篇3

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指导教育事业的根本大法,决定着教育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路线,是教育不可违抗的指令或法规基础。教育方针坚持的价值取向及精神主旨,直接决定着国家教育的品质和水平。诉诸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教育方针也无疑应该与时俱进和具备发展、超越的特性。因此,从理论上研究教育方针的基本内涵、形成原因及社会影响,对于教育方针的完善和修正具有善意的帮助作用。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基本立足点。

一、教育方针的变化概况及基本内涵教育方针作为国家对于教育活动的政治性指令和政策性要求,应该是既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教育本质,又适合国情、能够对教育发展产生科学、合理的定向、定性作用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其价值取向既能够贯穿古今,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又能够通向未来,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引导教育在理性、文明、进步的制度和文化中活动和发展。综观我国在建国后50多年中的教育方针,可以说经历了3次比较明显的更替与变化,教育方针的内容也从1958年“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p63),到“教育要面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p71),再到“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以及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2]。仔细分析教育方针的形成及对现实教育活动的影响,可见在建国初期,教育方针为领导人个人深思熟虑、长期思考的结果。教育方针反映了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思想追求、价值取向和文化风格,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教育要为政治服务,应该是政治的工具;二是教育要切近社会实际,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并为社会现实服务。而在具体的文字上,教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则表述为“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教育为政治服务的观念中,其基本的思想基础是:人类社会是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本活动内容,阶级斗争是长期的、全方位的。教育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有阶级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理所当然地应该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应该成为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工具,着力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而为了实现教育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则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尤其是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反对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第一代领导人的教育思想,奠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思想和制度基础,其思想影响深远而久长。不仅建国初期的教育是在这个思想的主导下进行的,而且现在的教育仍然没有离开其影响。而在改革开放时期,基于建国前期教育活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鉴于建国初期教育方针中政治性内涵过强的弊端,因而对于教育方针的确定没有像前期那样正规,即运用中央文件的形式要求全国传达和学习,而是采用了题词(邓小平的三个面向)这一相对灵活的形式。因为题词既可以视为深思熟虑,又可以视为有感而发,一时随想;既可以视为只是对特定学校的勉励和期望,又可以视为是对所有教育机构的要求。而且题词中的“三个面向”,不仅适用于教育事业,也适用于科技、文化及其他事业。显而易见,该时期的教育方针,与建国前期的教育方针相比,对于教育的政治性要求减弱了,对知识本体价值的肯定意味增强了,没有了对教育具体活动的要求,为教育制度改革及政策调整提供了一些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领导人务实、果断的领导风格,及其对于传统体制中“人治”弊端的体察,使其在主政期间对教育采取了开放改革的政策,其“三个面向”的思想,既强调开放,即“面向世界”;又强调改革,即“面向现代化”。其主导决策的“恢复高考制度”举措及推行的“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改革活动,意在建设“好”的教育制度,具有从制度的层面推动教育回归自己本质和规律的意蕴。与前中期的领导人相比,后期的领导人对于教育方针的态度可以说更加开明,他们能够积极地顺应教育发展潮流,尊重教育研究者及主管部门的意见,使该时期的教育方针个人色彩更加弱化,或者说很少个人色彩。这一是与其始终强调的集体领导原则相一致;二则与我国教育已经形成稳定的教育秩序有关。若仔细检阅该时期的教育文件,可见关于教育方针和表述的途径几乎都是正规的会议及会议文件,其内容也主要是对以前领导人教育思想的继承及时代性、科学性取舍,而且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他们对于前期领导人教育思想的继承,使教育方针内容保持了一贯性和连续性。他们对于当代教育研究成果的积极吸收,表明了他们对于教育理论研究的肯定和宽容、对于教育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革新和发展态度。综观我国建国后教育方针的演变和更替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有这样一些趋势或规律:一是教育方针基本上都是以国家领导人或政治领袖的教育思想为主旨的,而在建国后的中前期,教育方针一般都是国家领导人的语录或题词,具有“钦定”的特征。二是教育方针持续的核心和主旨是要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强调教育应该完全或无条件地为政治服务。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教育方针的领导人个人思想有越来越淡化的趋势,而一些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研究成果则被教育政策和制度所吸收。四是在现实教育活动越来越回归本质、凸现教育主体性,教育强烈追求自身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教育方针对教育现实活动的规范和主导,有越来越减弱的趋势。

教育方针的内容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经济成分和利益群体、社会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道德失范现象、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大众传媒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纷纷涌入我国,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主流文化受到冲击,人们的精神归属显得无所适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不但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许多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新价值的方法,如以“启发式”、“渗透式”、“隐蔽式”取代“填鸭式”教育;以有的放矢的理论联系实际,讲真话、实话,取代“空谈”、讲“官话”、“套话”;注意运用“情感陶冶法”、“心理咨询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建立红色网站,等等。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要求我们不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创新,内容也要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方法创新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关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目标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政治教育是导向性内容,思想教育是根本性内容,道德教育是基础性内容,法纪教育是保障性内容,心理教育是前提性内容。这些内容涉及了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从根本上说,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的政治目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党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坚决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方向,决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教育内容中的中心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既要具有超越性、又要体现现实性

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塑造出理想的人格是提高整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不仅要关注现在,更要关注未来,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理想性、超越性。但是这种理想,这种超越,必须建立在现实之上。我们的教育内容只有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实际,才具有科学性。再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内容“过高”、“过空”,跟他们生活的现实社会和实际的精神需求反差太大,就会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要深深扎根于现实之中,真正挖掘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东西,创新出既具有超越性又充分体现现实性的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坚持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

笔者认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应该对个体给予充分的尊重与关注,注意研究个体现在到底需要什么;对合理的需要予以满足,对不合理的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如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义利统一观念等,这些既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又能满足个人价值实现的内容,就应该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

(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体现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情况错综复杂、千差万别,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层次性。从年龄上看,教育对象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四个层次。我们应该根据年龄结构,合理地确定出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从文化知识层次上看,教育对象有知识比较渊博、知识水平较高、知识水平一般、半文盲、文盲之分。从思想道德状况上看,教育对象有思想先进、思想道德素质一般、思想落后、思想道德素质差之分。如果我们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一刀切”,势必严重影响教育的效果。另外,从地域上看,教育对象有城乡差别,东、中、西部差别,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这同样要求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体现层次性。

(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具有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及时解决人们思想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人们的思想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保证社会的精神主流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针对社会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教育对象施加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比如,针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注意培养教育对象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义利统一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法制观念等;针对目前网络化引起的负面效应,我们应该注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针对现在青少年的性罪错行为,我们应该注意加强性道德教育;针对现在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针对现在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实际,我们应该注意培养教育对象的开放意识、国际意识、国家意识等等。

教育方针的内容篇5

论文关键词:反腐倡廉教育;廉洁文化;科学性;社会性;针对性

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构建“三化三有”特色惩防体系,提炼“干事、干净”廉洁理念,搭建国网系统反腐倡廉总体架构。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三集五大”体制改革,丰富“三个建设”内涵,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迈进。各单位也都按照上级要求,着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廉洁文化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争妍的可喜局面。反腐倡廉教育是廉洁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培训机构,如何切实有效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培训,让廉洁文化在企业员工心中落地生根,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创新廉洁文化内容形式的总体思路

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为基层单位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不断完善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创新教育内容形式是当前反腐倡廉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基层单位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廉洁文化内容形式应当把握以下三点:

1.把握教育的科学性

首先,反腐倡廉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知识教育注重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而反腐倡廉教育则注重人的思想品德的塑造;其次,它也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政策性,而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则具有更强的道德性,它内化为人格的修养,稳定而长期地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这些特点决定了反腐倡廉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以抵制贪欲诱惑、坚定廉洁信念为目的的综合教育。在内容的设计与选择上,党性教育虽然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教育,但是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理解真正幸福人生为目标的养成性教育更为重要。在教学方法上,仅仅采取“我说你听、我讲你记、我教你做”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应当采取理论教育与案例教学、实践体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并产生共鸣,真正做到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

2.注重教育的社会性

社会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性表现在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社会的每一个基本单元,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单位甚至每一个家庭都能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风尚。为使受教育者的行为发生变化,除了教育者的直接教诲之外,周围的社会环境对其行为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除了直接教育,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是增强人们道德信念、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重要手段。一是面对大量的消极腐败现象的负面影响,反腐倡廉教育要大造声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导向。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营造廉洁的思想氛围,让反腐倡廉的思想、意义、成果经常不断地为人们所熟知,使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增强反腐倡廉意识,形成和坚定反腐倡廉的道德信念。二是要建设好廉政文化阵地,搭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注重收集整理有关的影音图像资料,充实各种廉政法规、书籍、杂志,共享廉洁文化资源。三是要广泛开展廉洁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创作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和谐理念的优秀廉洁文化作品,营造人人参与、建设廉洁的浓厚氛围,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效果。

3.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在教育对象和内容上,要注重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将受教育者划分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主要以树立正确权力观为主,重点围绕如何利用自身良好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如何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双重监督;对一般干部的教育主要以廉洁从业准则为主,重点围绕如何严肃对待自己所处的岗位和工作,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对职工群众的教育主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主,重点围绕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增强勤政廉政的自觉性。针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受教育者,在干部上岗任职前开展党风廉政基础教育,对即将面对的权利诱惑敲响警钟;在干部履职一段时间后及时进行任中审计,开展廉政勤政诫勉教育,规范与监督干部的从业行为;在干部退休前进行拒腐保廉晚节教育,不断加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新员工上岗前进行廉政知识基础教育,牢固树立廉洁从业意识。这样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受教育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贴近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真正做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体现教育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必须改变表面化、简单化、理论化以及照搬照套的做法,围绕教育的对象和内容设计相适应的方式方法。坚持主题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在坚持开展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等党性修养教育的基础上,针对一个时期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单位实际选定教育主题,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先进典型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受教育者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一方面通过反面典型案例,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听取现身说法,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做到警钟长鸣;同时还要坚持教育与疏导相结合,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体现反腐倡廉教育的时代性,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创新廉洁文化内容形式的具体做法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将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吸取内外部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优势,坚持教育先行。在内部学习与外部培训中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机制,以廉洁为主题、以文化为形式、以制度为基础、以宣传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在校园多角度、多方向贯彻落实廉洁文化,着力推动反腐倡廉教育培训。分别面向中心员工与培训学员实现反腐倡廉教育三步走,即通过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完善机制做“实”、做“活”、做“硬”校园反腐倡廉教育。 1.创新载体,让反腐倡廉教育“实”起来

反腐倡廉教育是党员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和“堤坝”,是一项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工程。以往我们常选择参观外界展览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注重社会共性问题,与电力企业自身结合并不紧密,因此也不能很好起到警示教育干部的作用。培训中心根据公司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公司反腐倡廉教育整体资源优势,配合公司建立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真正做到让公司反腐倡廉教育“实”起来。

基地包含反腐倡廉展厅、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四部分。反腐倡廉展厅是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展出了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公司反腐倡廉建设以及廉洁文化作品,并配备两名培训师进行全程讲解。其中,反腐倡廉重要论述记录了各届领导人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观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反对贪污腐败的重要历程;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部分共精选案例20个,从来源上看,有来自电力企业也有来自其他单位的,从层次上看,有针对领导干部、一般干部也有针对职工群众的,从年龄上看,有刚参加工作的也有面临退休的,根据受教育者的群体特征,培训师将有所侧重选择相关案例进行重点介绍,更有针对性让受教育者产生共鸣;第三部分公司反腐倡廉建设,这一部分系统展示了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做法,在宣贯公司政策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廉政教育的效果;最后一部分廉洁文化作品展示,精选在公司“学制度、保廉洁、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征集的员工廉洁文化作品,以生动活泼、为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了廉洁理念,陶冶了道德情操。展厅中的电视和展示机循环播放公司参加国家电网公司廉洁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中的获奖影片以及公司形象宣传片和变革之道,给整个展览营造了浓郁的廉洁文化氛围。

多媒体教室承担着观影与互动双重功能,展厅参观后可引导学员观看廉洁文化影片,甄选《反腐镜鉴》、《廉政中国》、《警钟长鸣》、《扭曲的人生》等一系列反腐倡廉教育影片,使学员产生极强的心灵震撼,通过学习先进汲取了力量,通过观看案例获得了警示;互动答题则以较为轻松的方式让受训人员深化廉政法规知识,提高了拒腐防变的能力。

此外,电子阅览室可以进行远程教育及任前知识考试,数字图书馆则实现了廉洁文化资源的共享。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的建成,使得公司廉洁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资源得以合理整合,发挥了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也让公司反腐倡廉教育真正实在起来。

2.丰富内容,让反腐倡廉教育“活”起来

要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针对现阶段党员干部思想活动的新特点,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鲜活性。为了避免内容上的老生常谈,培训中心坚持创新形式。依据《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学制度、促廉洁、保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有声势、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宣传教育主题活动。通过组织中心员工读书、观看视频、开展竞赛、征集作品,树立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促进了“廉政之风”入脑、入心、入行,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第一道思想道德防线。

作为公司唯一服务主营业务的培训服务机构,培训中心还担负着学员教育培训的重任。为提高课堂教育的针对性与学员的参与度,中心开设了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调研式和选学式五种学员参与教学的方式,积极引导学员主动参与教学,发挥学员在反腐倡廉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培训中,通过建立包括党纪条规、法律法规、正反案例等内容的反腐倡廉教育专题库,组织学员参与案例式教学;开展讨论式教学,针对廉政理论和案例组织集体讨论,促使学员主动学习,并在探讨中有所感悟;在重要培训班中坚持体验式教学,并充分利用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监狱、检察院等内外部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和警示教育;将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建设等相关内容列入调研选题,组织学员进行调研式学习;完善外聘专家、内部专家、先进事迹报告团相结合的反腐倡廉教育师资队伍,学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课程,开展选学式教学。通过听、说、观、感、想等形式,促使领导干部有所悟、有所感,时刻绷紧廉洁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

3.完善机制,让反腐倡廉教育“硬”起来

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长期性,要求我们必须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以制度的强制性和规范性来确保教育的严肃性、持续性和有效性。为了将制度更好的融入培训中心工作,中心对现行反腐倡廉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系统思考构建符合培训中心实际、涵盖运行模式、管理流程的制度体系。同时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完善预防制度,对有明显漏洞、刚性不强的制度和条款进行了修订完善,建立了具有培训中心特色较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保障体系。

在培训策划组织上创建了全方位、纵深化的反腐倡廉教育体系。通过对培训对象进行了统筹考虑,将学员分为领导干部学员、后备干部学员、企业中层干部学员、企业一般管理岗位学员;对培训班进行统筹考虑,将培训班分为领导干部主题轮训班、领导干部强化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专业管理干部培训班以及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培训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将培训内容分为廉洁自律教育、干部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职务犯罪预防、治理商业贿赂等。通过几个方面的全方位统筹和细化,初步形成了纵深化的培训体系,可针对不同学员不同班次提供不同课程,达到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反腐倡廉教育要求。

三、创新廉洁文化内容形式的结果成效

几年来,在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培训的进程中,培训中心本着把握教育的科学性、注重教育的社会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的总体思路,通过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完善机制做“实”、做“活”、做“硬”校园反腐倡廉教育,使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1.反腐倡廉教育“实”起来

2010年12月17日,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在培训中心正式落成,国家电网公司及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领导亲临基地并一同为基地揭牌。基地得到国家电网公司纪检组及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已有国家电网公司,四川、河北、江苏等省级电力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本部及直属单位47批2090人次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并收到良好效果。

2.反腐倡廉教育“活”起来

2010年5月至10月,培训中心每月组织一次廉洁文化特色活动,目前已组织研读《从政提醒——领导干部不能做的150件事》、观看《老实做人干净做事》主题教育视频、参加党纪政纪知识竞赛答题、征集廉洁文化作品参加公司比赛,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廉洁文化在培训中心落地开花。

3.反腐倡廉教育“硬”起来

2009年,培训中心以落实企业文化“四统一”和加强廉政教育为目标,针对培训班开发了立体化、多角度的廉洁文化特色教学,创建了全方位、纵深化的反腐倡廉教育体系,并在领导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等重点培训班中进行实践,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认可。

教育方针的内容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建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

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长久的历史,但是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重点。对于二十一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有着广泛的内涵,其主要内容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整体教育中,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主导和核心,法治教育是底线,心理教育是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根据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有时代性的特色。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自身的内涵和组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和结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教育、主导性教育和拓展性教育三个方面。基础性教育主要包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革命精神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主导性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人生信念教育。拓展性教育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及健康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国防意识教育和诚实守信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应当遵循国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该指导思想是:以党,的主要理论内容和研究成果作为工作的基本原则,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融入在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同时,应当按照学生和学校实际开展工作,要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的内容。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重要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高校辅导员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面对的是学生,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尊重学生,就是要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自身能力和自身需求;增权学生,就是要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展学生,就是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以发展的原则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二)工作内容系统性的原则

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工作开展的系统性,系统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所开展的内容应当具有系统性,要针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展工作,形成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另一个方面是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应当具有系统性,要通过面谈、讲座、小组活动等形式开展,要将工作的横向阶段和纵向阶段相结合,通过横向和纵向相结合才能够保证系统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效果。

(三)工作方法和内容的适应性原则

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相适应的原则主要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中国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工作,同时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应当针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展形式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性的另一个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应当能够跟随上时展的脚步,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高科技手段开展,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能够具有针对性和独特性,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要的工作方向。

三、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系统建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要想完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系统构建,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该目标的设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想完成该目标就需要让大学生对于自身的需求、优点、缺点有明确的了解,能够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要能够培养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要能够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辅导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进行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

(二)养成教育与团队教育

养成教育和团队教育主要针对的是高校低年级的学生,针对于大一的学生应当开展养成教育,主要是让新生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学价值观,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针对于大二的学生应当开展团队教育,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应当通过各种各样的团队活动开展团队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培养起良好的团队意识,拥有集体价值观。

(三)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

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针对于大三学生主要开展职业教育活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并且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目标以及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系统构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我国高校尚未建立该体系。因此,应当加快系统的建构,根据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开展不同侧重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思想教育、养成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等相结合,完善系统的构建,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教育方针的内容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新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必修课程,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于“学习‘思政课’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何作用?”的问卷调查中,59%的新生认为“很有作用”,21%的新生认为“作用”,还有20%的新生认为“有点作用”;关于“现有的‘思政课’课程及内容对解决你的思想困惑是否有针对性?”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仅有27%的新生认为“很有针对性”,63%的新生认为“有点针对性”,还有10%的新生认为“没有针对性”。针对这一结果,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做到有针对性地加强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突出符合新生思想特点的教育内容

独立院校新生都是“90后”,他们思维活跃,敢于竞争,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不满足因循守旧,渴望突破传统,张扬个性。针对新生思想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理论发展和实践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理论新成果的内容。把课程相关的新信息、新动态及新成果引进课堂,回答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深化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贴近生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才具活力。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各领域发展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求思政课教师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发展中的许多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并用相关理论作出科学的、令同学信服的解释和说明,给学生思想上的启迪。没有理论的深刻性,就没有理论的说服力、震撼力和思想穿透力。比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记住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把四点深化为:思想、理想、精神和道德,这样既容易理解有好记忆。再如,在讲经济全球化问题时,可把爱国主义教育联系起来。经济全球化让整个世界日益密切联系,各国相互开放、交往与联系日益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作为青年学生要始终维护国家的和尊严。作为中华儿女,无论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始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根据需要增加贴近学生成长实际的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针对新变化要安排符合新生成长需要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贴近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育新生正确看待大学生活、学习、爱情、理想、网络、就业等等,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现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以学生为本,重在服务。党的十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低,心理敏感、脆弱,但他们又渴望成才。因此,需要对学生以人为本的关怀,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里疏导和成才服务,强化其“成才意识”。

其次,实施主体性教育,培养独立意识。在对“作为大学生,你是否有主体性意识?”的调查中,44%的同学选择“不清楚”,36%的同学选择“有”,20%的同学选择“没有”。可见,新生的主体性意识比较弱,加强主体性意识的教育是有必要的。进入大学、远离父母,许多问题需要自己独立安排和解决,青年学生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学会独立生活和过集体生活。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比如,鼓励学生假期做社会调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以及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等。通过理性教育引导学生独立正确处理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心理、情感、和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走好人生之路。

再次,全面发展,重在引导。独立学院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树立竞争意识、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和有协作能力等。这要求独立学院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促其全面发展。现在的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中,首先是“品德”,其次是“适应能力”,再次是“专业水平”。这要求独立学院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为此,思政教育者在新生入学初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教育上,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其成才。

(三)根据变化安排新意的教育内容

关于“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讲的理论知识是否过时?”的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同学认为“没有过时”,约33%的学生认为“一部分过时”,还有7%的学生认为“过时”,40%的学生认为“部分过时或过时”。针对这一情况,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做到核心内容贯穿始终,基本内容稳定的前提下,吸收富有理性的新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完善。

首先,及时教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其中,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次,更新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内容。比如,人们学习雷锋精神,不再是简单停留在勤剑节约不忘本,做了好事不留名上,而更多体现为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发展尽力,或是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等。再次,增加反映时代要求的新内容。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实际问题的需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增加反映时代要求的新的内容,比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全球性伦理道德的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生命关怀教育、成才教育等内容。

二、选择新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

关于“对目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的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约56%的学生回答“满意”,约40%的学生回答“基本满意”,还有约4%的学生回答“部分满意”;关于“你最喜欢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45%的学生选择“讨论”,47%的学生选择“讲授”,8%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虽然大部分学生对思政教学效果满意,但45%的新生选择“讨论式教学法”的结果说明了新生思想活跃和渴望新思维方式的要求。

(一)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桥梁和纽带,没有这个桥梁和纽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无法完成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积极借鉴宝贵的经验,又要针对独立学院新生的个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可综合使用实践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研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讲座教学法。实现从封闭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全员化转变,从单向灌输向参与式转变。

(二)推广特色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需要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查结果显示,79%的学生回答“需要”,13%的学生回答“无所谓”,只有8%的学生回答“不需要”。这说明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很感兴趣,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学习的理解,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毅力,培养吃苦耐劳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品质。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学中,在讲爱国主义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各类纪念馆、烈士陵园、历史文化遗迹、革命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在云南爱国教育基地有很多,昆明市有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一二一运动陈列馆、聂耳纪念馆、闻一多殉难处、李广田故居等。我校曾多次组织新生参观云南讲武堂、瞻仰西南联大旧址,在闻一多先生殉难处,聆听闻一多先生怎样为了新中国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在一二一运动陈列馆重温一二一运动的激情澎湃。实践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写心得体会,开座谈会,交流心得,谈感受。还有,通过演讲比赛,大学生辩论赛等形式来加强同学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这样,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刻地领会了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加深了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三)引导新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按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家叶圣陶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大一新生一般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但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云南是个边疆大省,民族众多,少数民族有喝酒的习惯,在独立学院时常出现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等严重违纪行为。因此,在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新生进行自我教育是很重要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创新自我教育的途径。自我教育的途径主要体现在,首先,自我认知教育,使学生掌握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的知识。其次,构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班级组织等学生组织在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的作用。再者,加强典型教育,树立先进典型也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挖掘学生中先进典型,激励学生学习和仿效,从而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因此,针对当前云南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课要挖掘具有时代特性的教育内容,不断创新教育方式,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四有”接班人,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祖国繁荣、民族昌盛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

教育方针的内容篇8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思考;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逐步普及,以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已经不再是零起点。根据这一特点,很多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将课程设置为“1+X”的教学计划,“1”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课;“X”是适应不同专业的一组课程,包括高级程序设计、多媒体创作、网站设计等课程。其中的“1”也不是中小学阶段的重复,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对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进行广泛的介绍不求深入,实验部分是对中小学部分的加深和强化。这种方式解决了全日制本科教学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问题,但是对课时较少的成人教育来说并不适合,即使是通过在全日制本科学生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缩减的形式也无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应该有一套新的和其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成人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国历来重视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能够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国家教委在1993年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94又发出了《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中等专业教育的意见》,使得成人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成人教育得到了稳步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是约是93.2万人,1998年约为100.1万人,发展到2003年达到最多的222.3万人,经历了几年的下滑调整,现在基本稳定在200万人左右,详细看图1所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的人数统计既包括全脱产的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像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函授学院和广播电视大学等,也包括普通高等学校以函授、业余或脱产的方式招收的成人教育学生。这些数据表明成人教育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几年以后开始进入转型期,不能再盲目的扩张而应该更重视内功,加强内涵与质量的建设,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和特色培育,这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存命运与长远发展。在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中,只有约三分之一是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教育,而三分之二都是依附于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

2成人教育的特点分析

成人教育对比与全日制的本、专科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只有认识到它自身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案的选择。

2.1教学对象的特点。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以计算机基础为例,有的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的知识没太多了解,但是对于操作性的内容像安装系统,使用网络等有很好的基础。但有的学生甚至连打字都不会。在学习能力上成人学生的特点也十分突出,不像全日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18、9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成人学生的年龄差异较大,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理解力结构,年龄大的强记的能力差,但阅历丰富理解力强;年龄小的记忆力和探索能力强,但经验少理解力偏弱。不过所有的成人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目标明确,他们知道什么知识在工作中更有用,什么知识能提高工作的适应性等等。

2.2教学内容的特点。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求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在发达国家较成熟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课程特色针对性的设计形式多样的教材,有的还会安排课程组协作开发自身的课程和教材。各办学机构还会经常的调查市场的需求,及时的修订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重新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2.3教学目标的特点。成人教育的教学目标相对于普通全日制教育更加具有职业性和目的性.在成人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将培养目标定位于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上,充分发挥成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工作岗位高起点的优势。而目前我们的成人教育没有突出自身的特色,培养目标往往和普通高等教育目标雷同,工作盲目性大,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

3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

3.1分层的教学方式。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教学方式应该以分层教学为主。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这里分层的科学性很重要,要进行调查和理论研究,科学的设置分层标准,允许层次确定后,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鼓励学生由较低的层次向较高层级递进。层次的划分不能存在任何的歧视性,只是为了因材施教,以全体学生的进步为目标,使教学针对每个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轻松进步、快乐发展。层次可大体分为三层,对第一层的加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目标定位于发展和创新;第二层的学生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自学、合作学习中掌握培养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目标定位于自身的提高;第三层的学生则是进行全程性的细致知道,努力使其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在评价的模式上也要体现出分层,评价模式避免单一化,成人学生因为年龄的增长大量的内容记忆比较困难,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在考核上可以综合开卷、闭卷、面试等多种方式。

3.2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理论研究,借鉴欧美成熟的成人教育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设定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现成人教育内容职业性的特点。我们应该针对中国的社会实情有针对性的研究成人高等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体系。在理论的指导下来设定教学内容,针对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应该多开设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针对财会类和管理类的学生应该开设培养学生数据库应用技能的课程,针对艺术设计类或者建筑设计类专业学生应该开设可以提高学生图形、图像处理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等。

4结束语

成人教育在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过后正在进入转型期,统计数据表明美国1995年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就有0.52亿人,成人高等教育对提高美国国民素质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终身教育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大学本科毕业乃至硕士、博士毕业后再去接受继续教育,将会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5]。现阶段做好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深入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模式,将会迎来成人教育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张海瑛,齐卫.成人高教英语学习的特点及教学策略[J].成人教育,2012,32(2):117-118.

教育方针的内容篇9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夯实小学德育教育基础

对于德育教育工作来讲,其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例如: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品质教育等。品德与社会科目是一项基于学生社会生活前提下,推动学生养成优良品行的综合课程。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学科肩负着德育教学的任务,作为任课老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加大教学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以下简要针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学生德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结合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依据课本生搬硬套的讲解知识点,学生机械性的进行背诵,很容易对德育教学产生抵触心理,降低教学质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科目的授课老师,需要结合科目的自身特点,将德育的内容隐藏在知识的训练及教学中,从而让科目的生活性、综合性及德育教学思想密切联系在一起,实现德育教学同知识讲解水融,潜移默化的被学生所接受。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收到思想方面的教育。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不可以生硬的把德育教学附着在课程内容上,而需要自然的进行渗透,从而发挥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家门前新事多”课程时,就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将社会发展的内容融入教学课程中,增长学生们的见识,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要科学化

对于品德与社会学科来讲,其是小学中高年级所增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教材的编订内容主要是结合学生们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等,具有较强的阶段性质。人们在发展品德期间都具备一定的顺序,整体发展过程存在阶段特性。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授课老师,需要将德育的内容包含在知识点中,依据学生们的年龄等特性,遵照不同年级学生们的品德发展程度及教育阶段,合理选择德育的内容,组织德育的活动,并且确定德育的教学重点,进而全面体现出德育教学的科学化。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四年级的学生重点讲解“诚信、孝道”等内容,针对五年级的学生重点讲解“团结、合作”等内容,针对六年级的学生重点讲解一些“科学、社会”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三、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现今,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期间,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及针对性相对较弱,主要体现为学生们的品德养成脱离了真实生活,教师在课程教学期间完全将品德内容由学生们的生活里分离出来,仅当做一门知识进行教学。其实,品德与社会课程同生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教师教学期间需要关注德育的时效性,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情境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行探究获取正确答案。例如:教师在讲解“社会文明大家谈”知识点时,就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针对各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的话语,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再例如:教师在讲解“文化风采”课程时,就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个小型的展览,要求其他班级的学生或者老师进行参观,从而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利用学生直接参与社会活动,使学生直观的感悟到道德品质,不断完善自身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四、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来讲,其是一门具备较强生活性的课程,教师唯有掌握课程的特点及性质,全面渗透德育教学思想,才可以更加全面的发挥学科的优势。在教学期间,老师需要紧紧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性”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德育渗透的生活性。例如:在讲解“全家福”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亲友、长辈等教育自己的实例,从中感悟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关爱,体会成员间的情感,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同家庭存在密切的关联,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再例如:教师在讲解“贴春联”课程时,就可以让学生讲述以下自身家乡的民俗、习惯,从中体会浓厚的春节气息,利用对自身家乡民俗的深刻认知,调动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

另外,德育的教学不仅需要同知识讲解、能力培养内容密切结合,同时还需要找寻其同学生精神方面的切入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面对现今社会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局面,学生的成长及教育观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学生以自身为中心、耐挫折能力较弱、不愿意吃苦、自理水平较低。同时,家长的教育方法也存在问题,从而使学生集体意识、道德意识、节俭意识相对薄弱。针对此情况,就需要老师精准把握学生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品行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遇到困难的时候”课程时,就可以针对现今学生耐挫折能力较弱的特点进行训练,为学生创建氛围,帮助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要勇于奋斗,坚持不懈,从而收获成功,并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小技巧,增强学生们的适应性,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及发展奠定基础。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期间,渗透德育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作为德育教育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并且利用多种教学措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谢玉印.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谈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点滴体会[J].小学教学参考,2011(17).

教育方针的内容篇10

一、提高开展时事政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时事政策教育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动、活泼的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要把时事政策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好教育内容、方式、时间。

二、要把时事政策教育落实到每一所中学、每一个学生

中学时事政策教育要以当前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内容为主,要在总结多年来在初中学生中开展时事政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生的时事政策教育,切实把这项教育落实到每一个中学生。

三、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把时事政策教育落到实处

中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是时事政策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把时事政策教育内容贯穿到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同时要充分发挥其它学科的作用,把时事政策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

中学时事政策专刊是多年来我市开展时事政策教育的有效载体,要积极发挥专刊贴近学生、来源学生,时事全面,报道及时的优势,充分利用好专刊,开展时事政策教育。

教育基地、教育活动场所是学生亲身体验党的方针、政策给祖国建设带来巨大变化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场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及工厂、农村、社区、高科技园区等地参观、调查,让他们亲身感受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

各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与媒体,通过橱窗、板报、时事角、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多种途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重大时事。组织开展时事论坛、主题班会、主题校会等多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以国内外重大节日、纪念日和杰出人物事迹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时事政策教育。

四、继续组织好“�t望杯”时事政策知识竞赛活动

市教委还将每年继续组织“�t望杯”时事知识竞赛活动,各区县、各学校也要组织区县级、校级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时事、理解时事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加强对时事政策教育队伍的培训

市教委将通过政治教师外出考察、德育干部和班主任培训等形式,提高广大德育干部、班主任、政治教师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他们把握时事政策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开展时事政策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