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光伏市场前景十篇光伏市场前景十篇

光伏市场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2:35

光伏市场前景篇1

电力市场现状及产业规划

一、总体情况

能源结构:巴西电力系统规模位居拉美第一、世界第7,是世界第9大电力消费国。巴西现有能源结构以水力发电为主,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3,以水力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满足了全国85%的电力需求,该比例将在2030年底达到88%。截止到2020年12月,巴西电力总装机容量约169.1Gw,其中约60%为水电装机,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约3.1Gw,占比约2%。电网系统:巴西境内有超过16.27万公里的输电线路,输配电系统由全国互联系统(Sin)和部分独立系统组成,电压等级为230kV-800kV,覆盖约60%的国土面积,惠及95%的全国人口。全国互联系统分为南部、东南-中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四大子区域系统,系统间互联互通。同时巴西与阿根廷、乌拉圭和委内瑞拉之间电网也实现了互联互通,这为电力生产与消纳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基础。

二、电力发展规划

巴西能矿部所属能源研究公司(epe)每年《十年能源扩张规划》,明确中长期能源结构转型及发展目标。到2030年,巴西电力需求将从2019年的546twh增加至763twh,平均每年增加约3%,输电线路将从16.27万公里增加至约20万公里,全国电力总装机将达到224.3Gw,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将由3.1Gw增加至8.4Gw。此外,政府计划在2020-2030年之间吸引超过3000亿雷亚尔的投资额用于电源点建设,其中风电和光伏新增投资额占比超过50%。

光伏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

一、自然禀赋好,光照资源丰富

巴西国土的80%位于热带地区,超过50%以上的国土海拔超过500米,终年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全国各地水平面太阳能总辐射量在1534kwh/m2至2264kwh/m2之间,平均约1700kwh/m2,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其中东北部和中部光照最为丰富,陆上集中式光伏可开发装机约28519Gwp。

二、电力需求大,转型迫在眉睫

巴西人口基数大,工业基础良好,产业结构多元,国内电力需求量大,但电力消耗量远低于其他新兴国家,增长潜力较大。2014年和2015年,干旱给严重依赖水利发电的巴西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用电危机;2021年,巴西又遭遇91年来的最严重干旱,水库蓄水量再次告急,政府不得不多次拉闸限电,电价也随之高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水库容量不稳定、碳排放承诺等问题,巴西政府加快电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替代能源,以保证供电稳定和电价合理。2020年以来,巴西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经济衰退,再加上2021年以来光伏设备、材料及海运成本上涨,光伏市场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特别是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部分开发商放缓了推动进度。随着新冠疫情缓解,政府正采取积极措施刺激投资和消费,经济将逐步恢复,预计巴西光伏市场还将继续迅速发展。

三、政府规划支持,促进产业发展

根据epe《十年能源扩张计划(2030版)》,到2030年,巴西全国总装机将达到约224.3Gw,新增装机中超过50%来自新能源发电,其中光伏装机(集中式+分布式)增长幅度最大,速度最快,集中式光伏装机将增加5.3Gw,达到8.4Gw。政府对非水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超过水电,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目前,几乎所有光伏组件、逆变器及跟踪式支架均享有免关税优惠政策(eXtaRiFatio关税优惠),自由市场的新能源电力用户享有50%的输电线路使用费(tUSt)优惠。此外,还有可能享受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税收制度(ReiDi),免除联邦增值税(piS/CoFinS)。2014年,为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巴西政府组织了第一次光伏项目联邦竞拍,此后巴西的光伏市场逐渐发展。2019年,光伏装机(集中式+分布式)超过4.4Gw,光伏装机排名全球第16位;2021年,巴西光伏装机排名升至全球第14位,新增装机为全球第9位。2020年,监管市场竞拍受新冠疫情而展期,但光伏装机仍较快增长,仅2020年1-5月期间就增加了1.2Gw,达到5.5Gw,2020年5月—2021年7月期间增长了4.5Gw,达到10Gw;到12月底,光伏装机在3个月内又增加了3Gw,增至13Gw,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达到4.6Gw,分布式达到8.4Gw。巴西太阳能协会(absolar)预测,接下来的两年内,光伏装机容量将再次翻倍,增加10Gw,于2024年内超过20Gw。巴西国内存量的待开发光伏资源丰富,光伏发电处于高速发展窗口期。目前,已经在aneeL注册过的项目中,有13.38Gw处于项目开发中后期,其中8.4Gw已经签署了ppa;此外,另有98.9Gw的项目处于早期或中期阶段,待建项目资源十分丰富。

四、强化监管力度,规则清晰明确

巴西属于强监管电力市场,国家能源政策委员会(Cnpe)、矿产与能源部(mme)、能源研究公司(epe)、电力监管委员会(CmSe)、国家电力局(aneeL)、电能贸易商会(CCee)及国家电力调度中心(onS)等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互相配合。通过集中开展政策制定、规划研究、评估监管、竞拍交易、运营调度等手段,为电力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交易等环节提供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根据电力交易类型,电力市场主要分为监管市场(aCR)和自由市场(aCL),2019年两者交易电量占比68%和32%。所有交易合同均需在CCee登记注册,违约方均会被禁止参与电力项目交易。近年来监管机构逐渐放低自由市场准入门槛,鼓励用户进入,自由市场交易比例正逐步升高。监管市场(aCR):监管市场终端用户主要是普通居民及小型企业主等,由作为公共事业服务单位的配电公司代表议价能力较低的上述用户,通过联邦竞拍程序,与发电商签署长期购电协议,保证终端用户以较为公允的价格消费电力。监管市场范围内由CCee组织竞拍,aneeL进行监管;监管市场下电价竞标采用最低价中标原则,赢家与配电公司签署电力销售合同,协议条款由政府规定,不得修改,发电方与配电公司通过履约担保合同中规定的托管账户等方式对履约进行担保;合同期限通常在20-30年,每年根据消费指数变化(ipCa)调整电价;如发电方未能按照约定时间交付,需按合同规定补偿购电方经济损失或从第三方购电以保证购电方用电,超过一定期限交付还需支付高额罚款。自由市场(aCL):由交易双方自由协商确定合同的电价、期限、电量及条款,可由发电商与终端用户或电力交易商直接签署电力交易合同,自备电站的电力交易也属于自由市场交易。自由市场的用户包括自由用户和特殊用户。自由用户指用电负荷超过3mw且电压需求超过69kV的用户;特殊用户指用电负荷超过0.5mw,电力由可再生能源获得,且电压需求超过2.3kV的用户。目前政府有计划将该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以促进自由市场发展。自由市场用户享有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刺激性政策补贴,即享有50%的输电费用折扣。自备电站(购电方在发电方项目SpV中占有一定股比)则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享有一定的行业费用优惠。一般情况下自由市场电价较监管市场更高,同样也随消费指数调整,但通常合同期限较监管市场更短。近年来自由市场中长期限电力交易合同占比越来越高,很多合同的期限可以达到15年。再加上监管市场竞拍电价较低,自由市场交易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现货市场:以偏差结算价格(pLD)在CCee进行电力交易,pLD价格由CCee根据特殊模型计算,为按“最小成本”原则进行短期经济调度的边际成本,pLD每小时变化,受水电的可发电能力影响较大,4个电力子区域市场的pLD价格各不相同。

项目开发风险及建议

一、关注政策法规变化,避免税收风险巴西税制复杂,除联邦税外,各州及各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州级税及市级税,税收成本高,且贸易保护严重,关税高。优惠类税种,如ReiDi免税优惠,需提前申请,且该税收优惠仅可在项目公司向设备或服务供应商进行直接支付时享用,供应商向分包商或其他分包方支付时,则不再享有优惠。epC总承包方也可申请ReiDi免税,但流程繁琐且时间跨度大,往往不是开发商的第一选择。此外,现行法律规定的输电费用优惠政策适用于2022年3月之前获得开发授权的项目,免关税政策也有适用期限。建议聘用当地财税顾问,做好详尽税务尽调及筹划,关注政策变化,充分考虑双边税收协定、国别税收优惠等政策,通过优化投资架构、灵活安排合同签约及支付方式等手段降低整体税费。

二、合理设计融资架构,减少汇率风险

巴西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外币汇入巴西会被强制结汇。巴西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雷亚尔贬值,目前兑美元汇率在5—5.6上下波动。中国企业投资货币通常为美元,而电费收入为雷亚尔,存在一定的资本金汇率风险。建议设计合理的融资结构,如债权融资部分采用当地币融资,资本金可分批实缴,或采取锁定预期汇率、汇率掉期等手段防范汇率风险,也可考虑通过当地银行进行股东贷款方式解决部分资本金,减少美元汇入。此外,还可购买海外投资险股权险,以规避汇兑风险。

三、采用灵活融资手段,保证开发进度

巴西金融服务行业较为发达,新能源项目融资可通过政策性银行(BnDeS,BnB等)、商业银行(BtGpactual,Bradesco,Santander等)、国际金融机构(iDB,iFC等)进行无追索项目融资,也可通过基础设施债等方式解决融资来源。政策性银行利率较为优惠且期限长,是多数开发商的第一选择,但政策性银行要求光伏项目设备部分三大主件中的其中之一需具备巴西国产设备认证(FinameCode),服务部分当地成分需达到60%,并需要在申贷前确定设备品牌及参数,且审批流程较长、要求严格、耗时久,可能影响项目开发进度。建议聘用当地专业融资顾问,把握好项目开发节奏,做好备选方案,在政策性银行批贷受阻或滞后的情况下,可考虑先发行基础设施债或进行短期流动性贷款,在政策性银行放款后再进行替换。

四、做好合同电量分配,提高项目收益

光伏市场前景篇2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m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4)04-0000-01

随着能源短缺与能源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价格会不断升高,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寻找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迫在眉睫。太阳能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分布广,无污染,而且可再生,被国际上认为是最好的化石能源替代品[1]。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很多国家正积极研究光伏发电技术,并出台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财政补贴等政策,以促进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应对能源短缺现象[2]。

光伏发电技术是一项优化未来能源构成的高新发电技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快速发展将加速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和推进相关技术的市场需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监控系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一、分布式光伏电站简介

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是指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光伏发电供电系统,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二、分布式光伏发电特点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使用,就近转换,就近并网的原则,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可以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还可以降低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输出功率相对较小,一般而言,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控制在数千瓦以内但小型光伏系统相比大型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会降低;

二是污染相对很小,没有噪声,也不会对空气和水产生污染,环保效益突出;

三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用电状况,但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电紧张问题,而且具有间歇性;

此外,还有安全可靠性高,抗灾能力强,非常适合于远离大电网的边远农村、牧区、山区供电,不需要远距离输送电力,成本低、效率高[3]。

三、分布式光伏电站监控体系结构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设备包括光伏电池阵列、光伏方阵支架、直流汇流箱、直流配电柜、并网逆变器、交流配电柜等设备,另外还有供电系统监控装置和环境监测装置。其运行模式是在有太阳辐射的条件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阵列组件将太阳能转换输出的电能,经过直流汇流箱集中送入直流配电柜,由并网逆变器逆变成交流电供给建筑自身负载,多余或不足的电力通过联接电网来调节。

四、分布式光伏电站监控系统技术

分布式光伏发电倡导尽可能就地消纳,通过配电网接入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对光伏发电进行监控和管理,以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分布式光伏发电一般在农村、牧区、山区,发展中的大、中、小城市或商业区附近建造,通常建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以及居民屋顶上。这给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监控和管理都带来了挑战,我们可以通过远程监控来解决这一难题。

(一)通讯技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通信方式有多种类型。主要取决于城市中心、市区、郊区、农电等不同的地理位置。通信介质也分多种,包括:光纤、电力线载波、无线等方式。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传输距离远、抗电磁干扰、无辐射等特点,是市区配电网自动化首选的一种通信方式。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其性价比也比较适中。无线方式通信实施比较方便,而且布置灵活,但容易受干扰。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比较适合农电及远距离线路,价格也相对便宜。

(二)监测系统的构成。由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中心组成。数据采集系统应至少包括环境监测设备,电参数监测设备等。

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被测单元中采集需要的数据,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的行为。电压传感器用于采集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蓄电池电压、逆变器输入电压、直流负载的输入电压。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光伏阵列的输出电流、蓄电池电流、逆变器输入电流、直流负载的输入电流。智能传感器用于采集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温度传感器和调理板用于采集室外、光伏组件和蓄电池的温度。辐照仪用于测量水平面的太阳总辐照度和光伏阵列表面的辐照度。

2.数据传输系统。电站数据监测系统中监测装置与数据采集装置之间、数据采集装置与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根据分布式光伏电站、电力部门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并确保数据传输的方便和安全。

3.数据中心。通过实现统一的数据定义与命名规范,集中多个光伏电站数据的环境。软件部分是整个监测系统的核心,从传感器采集得到的信息量将全部送至该部分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提供了强大的图形界面,显示画面生动,一目了然。

五、我国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曾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受欧债危机、欧盟及美国“双反”等事件的影响,国外市场持续低迷,中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发展也因此呼吁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启动。

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已被广泛应用在家庭供电、道路照明、景观照明、交通监控、大型广告牌、发电站,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和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文件中,将在每个省建设500mw分布式光伏的规模化应用示范区[4],这是国内启动的至今最大的光伏项目,这些政策极大鼓舞了国内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分布式光伏产业迎来了重大的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

[1]陈晨,陈明明.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J].动力与电气工程,2013.

[2]王斯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太阳能电池生产国[J].四川水利发电.2008(124):14-15.

光伏市场前景篇3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和前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能源被不断的消耗,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可再生资源是人类未来的主要能源来源,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重视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这些可再生资源中,光伏发电的发展速度最快,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继风力发电之后产业化发展最快、最大的产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对太阳能的开采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成为我国开发新能源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并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

1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

一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由光伏电池组件,交直流逆变器、蓄电池和光伏系统电池控制器组成。首先,通过光伏电池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其次,再利用交直流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同时逆变器还可以自动稳定电压,改善光伏发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利用蓄电池将电能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在释放出来。充放电控制器则是可以防止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的储能蓄电池组过充电和过放电的设备,它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2.1国外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04年,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总容量达到了964.9mw。到了2006年底,这个数据达到了4961.69mw。像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带状硅电池、聚光电池以及薄膜电池等太阳能光伏电池已经商品化和实用化。在国际市场上,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价格一般在3.15美元左右,并网后的价格为每瓦6美元,发电成本为每千瓦时0.25美元。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在不断的提高,晶体硅光电池的转换率为15%,而单晶硅电池转化率则达到了23.3%,砷化镓光电池更是达到25%的转化率。同时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也大大的延长,最多可达30年之久。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应用最多的国家为美国、日本和欧盟,它们的太阳能发电总量占世界光伏发电量的80%。专家预测,日后的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会朝高效率、高寿命、低成本和美观实用的方向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总量也将占13-15%,预测到2100年光伏发电总量将占60%以上。

2.2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启用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市场不断扩大并出口到国外,装机总容量也逐年增加。截止200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总量为35mw,占世界总量的3%。到2020年之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光伏市场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发电成本也逐渐降低,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的价格约为每千瓦时1.2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这个价格将会降低为每千瓦时0.6元人民币。

随着我国光伏企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受到西方国家的反倾销等政策的打击,一些光伏组件的生产厂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开发应用应该转向国内,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尤其是西北等内地地区,光照充足,必须加大财政支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中国的应用,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3结语

随着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快速成熟起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但具有环保的特点,而且科技含量高,发电成本低,是对传统发电模式的重大突破。但是,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率还不高,主要原因是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科技含量高,对材料的使用要求严格,因此必须加快研发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新材料,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开发国内市场,将光伏发电系统广泛的应用到国内,提高光伏产业竞争了,不断推进光伏产品的更新和升级,为我国的电力供应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光伏市场前景篇4

目前太阳能在总体能源市场所占的比重不足1%,然而Frost&Sullivan预计,至2050年左右,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供应日趋紧张,太阳能将会在总体能源市场取得显著的市场份额增长。2008年全球光伏产业化学品市场的规模为3.06亿美元。Frost&Sullivan预计,至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8.08亿美元。

将照射到硅材料上的太阳光转化为电流并存贮起来供生产、生活使用,这就是利用太阳能的光伏效应进行光伏转换。1950年,光伏效应首次被用于替航天卫星补给能量。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能正被发展成能够取代传统能源的新兴绿色替代品,并成为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应对方案之一。事实上,每年来自太阳的潜在能源相当于44兆瓦的电力,足以满足目前全球四年的能源消耗。目前,太阳能被广泛用于航天、无电网区域、公用设施、商业设施和民用住宅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抵抗气候变化并保持能源独立性是采用再生能源的三大动力。

太阳能被广泛应用于航天、无电网的区域、公用设施、商业设施和民用住宅等。太阳能的终端用户对太阳能的要求各有不同。例如,对于公共设施用户来说,由于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所以太阳能电池的组件效能不是最重要的。而对于住宅和商业用户来说,有限的土地使他们更青睐效率高的太阳能发电设施。另外,也有设备供应商开始向偏远地区的用户提供太阳能设施,以满足他们抽水、道路信号标志、停车计时器甚至是个人电子设备的供电需求。这一市场刚刚起步,长远来看是非常有市场潜力的。

化学品在光伏产业中的应用

光伏产业化学品市场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目前,全球范围内有40余家国内外公司活跃于光伏相关的化学品市场。欧美公司在这一市场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日本和中国光伏产业公司的市场份额正不断增加。大型的公司有陶氏化学、林德、三菱和亚什兰等。这些跨国公司大都有本地化的销售、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团队。

光伏相关的化学品主要通过直接销售或分销商来进行,主要的终端客户群是多晶硅和晶片制造商、单晶硅和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以及太阳能组件制造商。另外,光伏组件的制造也需要使用各类日用及特殊化学品。

全球光伏市场概况

目前,由于太阳能应用的成本居高不下,其售价普遍不具竞争力,光伏产业的发展遭遇了重重阻力。不过,由于不同国家的太阳辐射量、国情和经济水平都不同,导致了光伏产业发展阶段不同,而太阳能入网电价也有很大的差异。

2008年,全球累计的太阳能装机发电能力是135亿千瓦。其中,新安装的发电能力为55亿千瓦。德国、西班牙、法国和美国市场在2008年得到了一定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太阳能组件安装的最大市场之一。印度及其他一些快速成长的东南亚国家也开始更多地采用太阳能。

欧洲

在全球范围内,虽然德国日晒值不是最高的,但是它却是目前光伏产业最大的区域市场。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如1990年年底宣布实施的“1000屋顶光伏发电计划”,即准备在3年内在居民屋顶安装1000套1~5千瓦功率级的光伏发电系统,用以考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实用性。意大利可能是第一个在欧洲范围内实现太阳能的成本与价格突破的国家,该国的太阳能价格将在2010年实现与电网平价。法国也正在加紧建设一系列光伏设施。西班牙在2008年大规模部署安装了不少光伏设备。西班牙政府在2008年9月以前鼓励大规模的地面安装,从2009年开始,要求全年光能设备安装量的一半要装在屋顶上,这一政策在2009年限制了市场发展。位于阳光充足的爱琴海沿岸的希腊则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要在2020年之前建成拥有7亿瓦的太阳能发电能力。希腊2008年太阳能发电机组装机发电能力已达18.5兆瓦。

南美与北美

加拿大已经启动了绿色能源与绿色经济行动。目前加拿大已有的太阳能发电能力少于50兆瓦。加拿大可能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通过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

亚洲

光伏市场前景篇5

过去三年,新能源一直是风险投资的“宠儿”,相关企业也时常受到巨额资金的眷顾。但当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一泻千里、金融危机肆意侵袭之际,新能源一瞬间又成为受创最重的行业。目前,国内光伏企业由于海外订单流失而集体陷入困顿,业内预期整个行业有提前洗牌的可能;风电行业则出现罕见的外资“集体撤退”潮,技术与资金流失严重;而生物质能源更是早早出现疲态,市场一派萧瑟。

在此情况下,当年风投的大笔投入也面临颗粒无收的窘境。这也正是为什么今天他们会如此关注奥巴马就职的原因所在。

而除了美国因素给新能源带来憧慑外,更多机遇也在萧条中萌动。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尽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如利率降低、原材料价格下降、风投增加、美国政策。推动就业、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

种种迹象显示,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新能源已不复往日的光鲜,但整个行业的涤荡或许也是下一轮发展的铺垫。对风投而言,既要认清当前的形势,更须时刻关注危中之机,以备重拾残局、东山再起。

新能源集体过冬

就像当年太阳能抢尽新能源“风头”一样,当下光伏业的困局也是整个新能源遭遇寒流的一个缩影。

早在一年多前,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就曾预言,国内光伏业到2010年会有―个比较大的洗牌过程。然而,在去年年末举行的“2008中国(无锡)光伏技术创新论坛”上,这位国内光伏业的领军人物话音陡变:“因美国金融危机的关系,光伏业‘冬天’很快就会到来!”

“光伏业的洗牌的确可能提前出现,尤其是一些中小光伏组件厂商已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魏启东表示。

李俊峰则预计,2009年我国和世界光伏发电市场虽然会仍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将大幅下降,进而转为消化近年来形成的市场泡沫。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重新洗牌也不无可能”。

美国著名电子业咨询机构iSuppli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受太阳能市场供过于求疑虑,今年全球太阳能市场销售额将比去年衰退将近两成。该机构资深分析师表示,刚进入产业链的中国企业,将是这波景气下滑中受创较重的厂商。

里昂证券最新报告则显示,太阳能行业是2008年表现最糟糕的行业之一,其受到的打击比其他大多数行业更严重。

在危机四伏的背景下,不少企业已选择抽身而退。目前,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上的一则挂牌信息透露,上海电气集团旗下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挂牌转上36%的股权,挂牌起拍价为13860万元。

相比之下,外资风电企业的退出似乎更坚决,也更彻底。2008年11月6日,Bp终止了与金风科技子公司北京天润公司在达贸旗的风电项目;不久,日本合资方原弘产也撤出了与湘电股份的合资项目;而航空动力2008年12月17日的公告显示,合作方德国诺德巴克一杜尔公司已撤出了项目投资公司40%的股权。

这股撤退潮直至今年仍在延续。天奇股份1月14日一纸公告称,英国瑞尔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无锡瑞尔竹风科技有限公司49.999995%股份已经以1元对价转让给了公司。

另一方面,生物质能源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去年年末的《2008年中国生物柴油行业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披露,我国生物柴油行业已有300万吨产能的利用率只有10%。与之形威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累计还有约300万吨规模的生物柴油项目正在建设中。

风投迷失方向

一位投资了国内某家拟上市光伏企业的风投人士近期告诉记者,他当初进入该企业时正是新能源投资最火爆的阶段,因此进入溢价也比较高,原本想在所投资企业上市后退出,现在看来是遥遥无期了。

他的担心正是当下众多新能源业界人士与投资方的普遍忧虑。

以国内光伏领军企业无锡尚德为例。公司2008年三季报显示,毛利率从二季度的24.1%下滑至21.6%;净收入5590万美元,环比下降21.6%。为此,公司暂停了2009年所有扩产计划,全面下调2038、2009年产量和销售收入指引。

在此期间,公司股价也大幅“跳水”,从去年年初的90多美元直落至去年12月的9美元,公司市值则从109亿美元缩水至15.4亿美元。这无疑给不少当初热捧尚德的投资者以“当头棒喝”。

而国内另一些硅料、组件厂商更在去年被迫延迟了海外上市的时间,由此令当初蜂拥而入的风投苦不堪言。

作为一家专门投资新能源业务的风司,美国旗舰投资公司可谓是当前陷身“黑洞”的风投中少数几个“幸运儿”。该公司股东大卫・白瑞曾在一次新能源产业峰会上预言,随着油价下跌,很多新能源公司会面临倒闭。这一预言如今正一一得到兑现。而他所在公司由于只对那些能够与每桶45美元以下石油价格展开竞争的新能源技术进行投资,因此能独善其身。

据他称,仅2008年夏天,美国投资者投入藻类新能源开发技术的资金就高这2亿~3亿美元,而藻类新能源只有在原油价格每桶90~120美元之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如山创投的丁世平此前对媒体表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即便是投资新能源项目,也要寻找那些能依靠自我力量实现盈利的企业,而不是主要依靠政府的补贴和减税来获得利润的企业。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退出,全球的资本市场都是那么差,退出渠道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就算能退出,现在的价格也是不划算的。”横店资本管理总监叶心不无忧虑地说。

双重打击考验新能源

应该承认,油价暴跌后,不少新能源产品的经济性确实遭遇严峻考验。尤其是一些新能源品种必须在油价高于80美元甚至100美元以上才有实际推广价值,而目前,国际油价仅在40美元左右徘徊。

但相比之下,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才是给新能源行业带来的致命一击。

其中,第一重打击就是需求萎缩带来的产能过剩。英国新能源财经(newenergyFinance)分析师吴晓钰表示,最乐观估计2009年太阳能市场能吸收7Gw的组件,但供给方面,即便按照比较悲观的假设,就是所有厂家都停止扩产,计划的和在建的都停下来,仅现有产能在2009年的供给也将超过9Gw。

“而且我们看到,最近还有很多国

内外厂商仍在宣布大规模扩产计划,因此供过于求不是可能,是肯定。”她认为,供过于求的最直接结果是组件价格大幅下降,一些现金流紧张的中小厂家可能面临破产。而这早在去年9月底已初见端倪。

iSuppli报告则显示,203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安装数量达到3.8Gw(10亿瓦),但2009年因大环境景气下滑,安装数量只会增长9.6%,达到4.2Gw,而市场供给量却由去年的7.7Gw增加62%至11.1Gw。

同时,信贷紧缩令新能源企业的融资瓶颈尽显无遗。美国高盛银行负责全球投资研究的副总裁迈克尔・摩根最近指出,“毫无疑问,信贷危机会对可再生能源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我认为会是有史以来最坏的一次。”

李俊峰同样表示,金融危机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融资困难上,其中,遭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光伏企业。与年初相比,在美国上市光伏企业的市值下降幅度均在80%以上,进一步融资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赛维LDK总裁佟兴雪此前在深圳“高交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透露,国内已有80%的光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有的企业已在压产保利润,有的已关门停工。

信贷紧缩同样也是外资风电企业退出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增值税今年起进行了重大改革,外资原先享有的优惠不复存在,这也促使他们萌生去意。

另一方面,对光伏企业来说,更直接的冲击则来自汇兑。由于欧元兑美元汇率从1.6跌至1.2,大量以欧元结算的光伏企业仅在汇兑一项就损失惨重。上海一家太阳能企业老总此前告诉记者,“经济危机给太阳能公司带来的最严峻问题就是汇兑损失。由于光伏企业的终端市场大部分在欧洲,产品销售以欧元结算。随着当前欧元大幅贬值,反映在国内光伏企业的汇兑损失就十分惊人。”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市场本身的不成熟也给行业发展埋下隐患。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李华林担忧,风电行业难以达到盈利预期以致外资抽逃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国有垄断加剧所致。“跟几年前相比,中国风电投资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是提高了,相反是降低了,特别是风电场建设方面,以前还有民营资本介入,现在完全是国有资本在做。”

寻找“诺亚方舟”

在谈及未来两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前景时,李俊蜂表示,2009―201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喜忧参半,但总体上金融危机对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影响有限。

“从世界来看,各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没有大幅度调整,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增长趋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据李俊峰介绍,从国内来看,中国政府进一步规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发改委价格司核准了10多个省区、70多个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提高了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规划了6个千万千瓦的风电基地,并准备启动大型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的特许权招标。这些都使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

江西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则在接受采访时乐观看待光伏行业当前的产能过剩。“我们认为,光伏行业在未来将会比半导体行业大得多,半导体行业有多少企业在做?光伏行业又有多少?”

“我们之前预期2015年使光伏发电1元/度,现在看来,可能会提前两、三年实现,因为原料成本快速下降,使光伏制造成本下降速度超过预期。而光伏发电成本降到1元/度哪怕是1.5元/度是个什么概念呢?”据彭小峰介绍,2007年年底,欧洲一些国家的电价,如意大利、丹麦的电价就分别达到0.234和0.245欧元,折合人民币超过2元。因此,当光伏发电成本降到1元/度即使是1.5元/度,加上环保和电价不断上涨等因素考虑,就可以与常规能源竞争。

他表示,一旦光伏发电的成本可以与常规能源竞争,甚至只需要比风能更低,那么国内市场就会大规模启动,更不要说一直以来对光伏发电进行扶持的海外市场。

目前国内几家主要的光伏企业已制定了到2012年光伏发电1元/度的项目方案,并开始向上申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理事长石定寰去年12月6日在2008深圳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投资国际研讨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研究光伏发电政策扶持与补贴措施,通过招标办法,按照大约4元左右电价来收购。

吴晓钰则预计今年组件价格将可能跌到每瓦2.4美元。“这对太阳能终端市场是利好,因为意味着安装成本大大降低,可能会刺激一些新兴市场的发展。”

尽管如此,当前国内众多光伏企业遭遇的阵痛却又如何化解?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重组、并购将会成为光伏业“洗牌”的“主旋律”。

光伏市场前景篇6

关键词:光伏产业;“双反”调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2日

一、我国光伏产业遭受“双反”调查现状

自2011年10月中旬以来,先是美国“双反”,再是欧盟跟进,最后连与我国光伏产品贸易额只有16亿元的印度也跟着加入了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大军。在美、欧、印三方围堵下,我国光伏产业举步维艰。

2011年10月19日,德国光伏巨头Solarworld在美分公司联合6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2011年10月19日和11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相继予以立案调查。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政策程序,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决后,美国商务部的“双反”调查将跟进。2012年3月和5月,美国商务部分别宣布了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达31.14%~249.96%的反倾销税。2012年10月10日和11月7日,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分别作出终裁,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反倾销与反补贴关税;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同年12月初,美国商务部宣布,自2012年12月7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双反关税,预计为期五年。

2012年7月24日,Solarworld公司又向欧盟正式提交申诉请求,称中国光伏企业接受非法补贴和从事倾销。同年9月6日和11月8日,欧盟委员会分别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2012年11月23日,印度反倾销局对外宣布,其根据印度太阳能生产商协会申请,决定对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北、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二、“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

根据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358亿美元,其中欧洲市场接近57%,美国市场接近15%,亚洲市场约占21%。由于我国光伏产业非常依赖于欧美市场,因此当它们陆续发起“双反”时,我国光伏产业遭受沉重打击。

1、出口额急剧下滑。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因此“双反”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我国光伏企业价格优势不再,出口额急剧下滑。2012年12月11日,在第二届intersolarChina国际研讨会上,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自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后,中国对美国光伏产品出口从2012年1月的3.87亿美元减少到8月的0.85亿美元,下降八成。加上欧盟也启动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据王勃华预计,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约为130亿美元,同比将下降40%以上。

2、整个行业全面亏损。我国的光伏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利润微薄。按照国际通行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平均安装成本2.5~3美元/瓦计算,我国光伏组件的制造增值仅为0.2~0.3美元。如果欧美征收超过30%的双反关税,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无立足之地。而出口的下滑又让原本过剩的产能愈发“过剩”,进而导致大量光伏产品的积压,最终令一部分小企业最先“信心动摇”开始降价甩库存。由于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贸易商形成买涨不买落的心态,进而迫使更多的厂家加入抛售光伏产品。最后,每个企业都搏得只剩下了最后一滴血,整个行业陷入全面亏损。

3、行业洗牌加速。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的新兴产业。更有来自房地产、服装、纺织等产业的资本大举进入,而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能源利用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我国光伏产业多年来的无序增长,造成产能过剩、技术落后、市场失衡。而海外接踵而来的“双反”加剧了行业的危机,出口的下滑让原本过剩的产能愈发“过剩”,企业开工严重不足。据我国太阳能协会的初步统计,到2012年12月为止,全行业已经有7成企业停产。可以预测,接下来那些没有盈利能力、缺乏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的洗牌将加速。

三、“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应对策略

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我国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在频繁遭遇海外“双反”调查的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

1、政府应积极推进政治磋商,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欧洲是我国光伏产业最大的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的57%销往欧洲市场。因此,一旦欧盟支持Solarworld的“双反”要求,价值200亿美元的中国光伏产品将蒙受损失,我国光伏企业必将出现大规模倒闭潮。同时,欧盟内部反对Solarworld“双反”要求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欧洲的可负担太阳能联盟即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立场表示支持。该协会称,如果欧盟委员会正式开展调查,位于欧洲境内的24万个太阳能相关就业岗位将受到威胁。2012年9月1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举行的新闻会上亦表示,尽管欧盟委员会已经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但她仍然坚持通过对话政治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默克尔说:“我们希望对话,而且我们也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谈过此事,这不仅是德国的愿望,也是欧盟委员会的愿望。”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积极推进政治磋商,解决中欧贸易问题,维护大局。

2、光伏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内在核心竞争力。对于光伏业这个新兴产业来说,核心技术上的自以及对市场的自主把控,才是维持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产业实现有序发展的前提。因此,面对海外接踵而来的“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业要走出困境,就需要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同时,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技术创新,也有利于企业重点解决产业链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摊薄应用企业的产品成本。例如,太阳能电池背板是应用在光伏组件上的关键封装材料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商所采用的背板95%以上依靠进口且价格很高。杭州联合新材科技股份公司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氟合晶型太阳能电池背板,不仅为寒冬中的光伏组件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自己赢得了市场。2011年该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而在2012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销售额已超过8,000万元,预计2012年全年将突破2亿元。

3、加快拓展国内市场,积极开发国际新兴市场。金太阳示范工程是我国一直以来对光伏产业进行补贴的一个项目。在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的背景下,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通过鼓励工业园区的一些企业自发自用,鼓励教育卫生系统扩大光伏的应用,鼓励部分市县乃至省一级大规模地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等措施来扩大国内光伏应用的规模,帮助光伏企业加快拓展国内市场。同时,积极开发国际新兴市场,以摆脱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当前,包括日本、澳洲、泰国、印度,以及南美、非洲和一些欧洲小国在内的光伏市场正在兴起。比如,日本在2011年福岛核电危机爆发之后,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备为推崇。日本政府给予光伏上网补贴电价为每度电42日元,几乎是德国目前水平的两倍,也远高于目前日本工业企业购买电力的价格。日本此轮激励政策,总的装机量将有望增加3.2吉瓦,这意味着全球光伏业新增96亿美元的市场容量。对于这些新兴市场,我国光伏企业要抓住机遇,进行积极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艳.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双反致我国光伏对美出口减八成[n].京华时报,2012.12.12.

[2]胡丹.光伏产业:盛宴散去之后[n].浙江日报,2012.12.11.

光伏市场前景篇7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据了解,截至2011年11月,国内累计光伏发电装机量仅约1.5Gw,按照规划,2012年至2015年期间,国内年平均光伏装机量将超过3.5Gw。2012年有望成为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启动的元年,年新增装机量有望接近3Gw,较2011年增长约300%。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8月1日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有专家认为,这项政策将从整体上理顺太阳能发展的价格体系,同时各省可能还会推出进一步的补贴措施,这对光伏行业大有裨益。

另外,2012年国家推出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其中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对于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主要通过贴息和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2012年用户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为7元/瓦。

再者,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尤其、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处偏远和荒漠地带,太阳能资源丰富,利用太阳能光伏产品解决当地的用电难问题应是最佳选择之一。

在这样的大环境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下,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前景看起来似乎很光明。国内光伏企业未来向国内市场转变也应在情理之中,目前,就有不少企业开始了国内市场的开拓。

山东力诺光伏集团总经理李秉霖就表示:“从2012年开始,力诺产品营销将逐渐从国外转向国内,逐渐以国内市场为重点,将海外营销比例压制到50%左右,力求将好的产品留在国内使用,让老百姓都用上太阳能电力。”

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居第一的英利集团,一直以来对中国市场抱有信心,也是最早开发这片市场的。英利集团总裁助理、法务总监陈卓告诉《经济》记者,早在大家都不看好中国市场、在往欧盟销售比往中国销售能赚更多钱的时候,“我们都是压欧洲的量往中国卖,因为我们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而且,不考虑美国和欧盟贸易纠纷的影响,“英利中国的国内市场也会继续高速的成长”。

天河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同样认为,未来国内市场将成为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阿特斯相关发言人也对《经济》记者表示,尽管最近几年才开始做国内市场,但是一旦欧盟和美国市场起变化,他们也会加大力度转向国内市场的部署,“包括增设若干新厂区”。

但是,在多数企业看好中国市场非常好的成长性的同时,他们也指出,中国市场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取代欧盟市场的地位。前景固然广阔,但是一旦欧盟立案成功,欧盟市场丧失的份额,中国市场不能马上给予援助。这就是欧盟立案对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的致命打击。

开拓市场困难重重

中国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并非像其他产业一样以需求为引导,当外需疲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时,国内光伏企业很难短时间内通过国内市场转移过剩产能。“发展模式一开始就存在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不是以需求为发展导向,而是以投资为发展动力,各地政府都在强调招商引资和投资规模,对产品是否有相应市场需求则欠考虑,这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光伏企业就不得不依靠外需发展。一旦外需萎缩,无法通过国内市场来度过寒冬。”

中国光伏产业起步的前期,大量企业粗放式地进入这个行业谋求发展,中国的一批民营企业适应国际化的游戏规则,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壮大自己的实力。但是布局不合理,以及产能的迅速盲目扩张,造成当下产能过剩。正如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经济学家左小蕾指出的,中国光伏产业最大的问题是发展思路违反了产业发展规律。因此造成“没有开拓消费使用市场,就一味扩大产能,‘战略’新兴产业还未开始,就加入了产能过剩的行业。”

当国外市场受挫时,过剩的产能应如何消化?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不能完全定位在国际市场,国内的消化潜能也十分关键。高纪凡则认为,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正是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他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还处在需要政府扶植的阶段,尽管中国的光伏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全球的50%以上,但国内市场需求却只占到全球的5%。悬殊的比例差距,映衬出我国光伏产业供需相对失衡的现状,只有打开市场应用的大门,才能找到解决我国光伏产业产能相对过剩的钥匙。

然而国内市场又应怎样开拓,其瓶颈何在?从中国掌控着70%的光伏产能和50%的全球市场,以及拥有7家top10组件制造商的实力来看,国内光伏市场的瓶颈并不是成本和技术,有专家直言“是并网难”。众所周知,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任何新能源项目最终的投资收益都是依靠发电来收回成本。而国内发电使用只有两种途径:自发自用和出售给电网,就是并网上传。目前,对于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电网要求必须自发自用,不许上传。光伏多余的电上传电网之路却被电网封死了,只有经过特许权招标的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才可发电上传,进行售电。并网的受限极大地限制了光伏市场的发展。《经济》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光伏如果并网,必须依托中国大电网,但是,目前的电网配置和规划远远落后于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很难实现并网。

客观难题存在已久,国家的补贴有没有适时跟上?我们知道,政府的光伏补贴是光伏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支撑力量。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光伏产业之所以能够获得高速发展,均与政府的光伏补贴政策密不可分。但是,随着我国政府出于“光伏发电系统建设成本下降幅度较大”的考虑而逐步削减对光伏产业的补贴,用户光伏发电项目补助标准从9元/瓦降为7元/瓦,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由此将会下降,这显然不利于光伏产业的发展。

光伏发电还须政策支持

针对欧美的斗争,国内企业不放弃据理力争,争取外部环境的稳定,但是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强化必须进入政府和企业的规划议事日程中。霍建国认为,需要建立国内配套的普及和需求的支撑,来承接产业的发展,否则就有发展风险。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如果中国光伏企业想继续发展,就要改变策略和方法。原来国内光伏企业是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在国际市场打拼,这条路现在已经走到尽头。“光伏企业必须摆伏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创新技术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同时大力挖掘国内市场以吸收消化快速增长的产能”。

同时,今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其中两次提及“输配电”,一是提出“稳步开展输配分开试点”,二是要求“开展竞价上网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电改进入打破电网垄断的核心攻坚阶段让人看到了改革的曙光。有专家建议,政策上可以推出中国的《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法》。德国是“上网电价法”首先对光伏发电开放的国家,政府规定电网公司必须无条件地高价优先收购光伏发电,再由财政对全国电网进行分摊补贴,即强制光伏上网电价。这一法案彻底解决了困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入网问题,为光伏用户提供了有保障的投资回报,极大地推动德国光伏市场的扩大,使德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场。

光伏市场前景篇8

当前,随着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加重,全球普遍重视使用新型环保能源。光伏发电相较于其他新能源,受环境制约小,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015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长强劲,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50Gw,同比增长16.3%,累计光伏容量超过230Gw。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6.5Gw,同比增长40%,继续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有望超过43Gw,同比增幅达20.8%。

我国光伏企业发展形势总体向好。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多家企业开始在海外设厂,生产布局全球化趋势明显。根据对部分通过《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进行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组件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9%,净利润同比增长9.7%,平均净利润率同比增长6.5%。然而,我国光伏企业在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二、面临问题

我国光伏企业面临的问题既来自外部,也有自身因素。

(一)产能仍然存在过剩

近几年,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产能急剧增长,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12年,欧美国家纷纷对我国光伏企业开展“反补贴、反倾销”调查,这和光伏产能过剩有必然的联系。当时,中国排名前15家的光伏企业的产量占全球市场需求总量的70%,而欧美国家欲实施“双反”调查所涉及的企业中,有73家为中国企业。

今年,我国预计装机量有望超过43Gw;全球多晶硅产量预计将达到36万吨,我国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8万吨,产品价格预计仍将维持在11万元/吨左右,企业仍然承受低价压力。虽然近来各企业不断对原有产能优化提升,然而产能过剩局非一朝一夕可以回转,多家企业因行业竞争压力过大而破产。

(二)融资难、融资贵

目前,光伏企业融资也面临困境。首先,由于部分光伏企业破产无法偿还银行贷款,不良贷款率上升,各银行纷纷收紧对光伏企业的贷款发放,使整个产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其次,我国主要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受行业整合和国际争端的影响,上市光伏企业股价大跌,在海外难以融资。再次,光伏企业在境内融资成本较高。据调查统计,境内融资成本在8%左右,部分高达10%,进一步减少企业利润,不利于光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技术仍需提高

目前,我国产业化生产的单晶硅电池太阳能转换效率有望达到20%,而美国光伏企业Sunpower生产的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于2010年就已达到24.2%,2013年,日本松下企业研制出来的电池转换效率创世界记录,为24.7%。总体而言,我国光伏企业面临技术研发不足,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

(四)政府补贴未能落实

政府虽然对光伏产业出台多项补贴政策,然而由于审批程序复杂、制度设计缺陷问题,补贴款项一直无法到位,拖欠长达2年,金额高达100亿。缺少补贴资金,我国光伏企业很难自主研发新技术,新项目也难以为继。

(五)土地税赋征收不规范

目前,光伏电站的用地征税不够规范,企业税负很大。近来,政府提出要对已经建成投产的光伏电站征收耕地占用税及土地使用税,并且征收方式和征收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变化空间大,给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成本,其投资收益下降甚至亏损。据估算,耕地占用税如按10―20元/平米一次性缴纳计算,二类和三类资源区电站建设成本增加2-3毛/瓦,电价成本平均增加3分/度。

三、企业发展策略

上述问题的存在均制约了我国光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此,企业可采取如下发展策略:

(一)加强技术和产品创新

光伏企业应大力增加对人才、技术的投入。改良西门子法,努力提高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研发新型高效产品,并可以做到规模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

(二)整合产业链

企业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整合产业链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横向整合,加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进一步提高产业资源利用率。纵深发展,上游企业可以减少进口原料价格波动的不良影响,企业整体可集合研发、生产到安装,延长产业链,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

(三)拓宽市场

近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国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97万千瓦。其中,太阳能屋顶十分具有优势。国外光伏企业如美国的Sunpower,FirstSolar,以及SolarCity等早已进入太阳能屋顶市场,采用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市场策略,扩大市场份额,发展较为成熟。中国的光伏屋顶起步不算晚,然而还处于早期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光伏企业应抓住机遇,结合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拓宽国内市场。

此外,中国光伏企业还可以拓宽海外市场。其在欧美国家“走出去”遇到瓶颈,难以前进的情况下,可以将目标转移至南美、南非等新兴市场,这些国家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适合进行投资。

四、政府所起的作用

政府在扶持光伏企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政府出台各项政策对光伏产业进行支持和补贴,然而这之中存在一定误区。

首先,政府不能一昧进行补贴,根本在于政府应鼓励光伏产业“产、学、研”结合,给予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持。

并且,政府制定的各项扶持政策要合理、一致,要落实到位。政府还应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明确用地限制,达成光伏占用土地税收标准的统一。

光伏市场前景篇9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的上游产业,去年全球产量达24万吨,中国产量8.4万吨,其次是美国5万多吨,韩国和德国都在4万吨上下。从去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下滑,我国超过40家具备生产能力的多晶硅企业中至少有八成已停产。但是,主要的多晶硅企业仍然保持正常生产,这些企业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产量却占到整个多晶硅企业的80%以上。预计今年全球多晶硅产量大概能够达到26万吨,中国大概能够生产10万吨,进口8万吨。

在硅锭和硅片方面,去年全球硅片产量超过36Gw。硅片的生产成本在持续下降,非硅片成本一路下跌。现在通过购买硅料来做硅锭、硅片,所花费的成本已经远远高于直接购买硅片的成本,这种情况下,垂直一体化的模式受到了冲击。另外受到硅片市场不景气的影响,部分硅片企业包括国内的、国外的都存在裁员和关闭工厂的情况。

受美国“双反”调查影响,电池片所受的冲击非常大。预计产业将出现以工厂换市场的趋势,有可能出现向北美、东南亚一些成本比较低的地方转移的趋势。

光伏组件方面,2011年全球组件产量大约是35Gw,其中中国产量21Gw,同比增长100%。预计今年中国组件产量还是会有两位数的增长,可能会达到25Gw。

在价格方面,2011年度组件成本已经将近0.7美元/瓦,2012年底有可能达到0.6美元/瓦,目前组件的报价已经低于0.7美元/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电池片和组件企业将会继续承受比较大的价格压力。有分析认为,在光伏电池生产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可以挤出的水分已经不多了,所以在今年往后甚至明年的时间里,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可能会逐渐向上游转移。

在出口方面,2012年一季度出现淡季不淡的现象。一季度我国组件的出货量达到了5.5Gw,同比增长了19%。而今年1到5月共出口电池组件金额68亿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3到5月份分别大幅下降到8%、6%和5.2%。可见,中国市场在整个销售中的占比正在快速提高,最大的已经占到了40%。

在薄膜电池方面,中国大陆去年薄膜电池产量大概是450兆瓦,和国外特点不太一样,中国基本都是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实施的是走出去战略。

在光伏设备方面,2011年中国光伏设备销售收入超过20亿美元,从事光伏设备业务企业超过70家,虽说中国生产了不少光伏设备,但高档的晶硅设备包括太阳能设备大多还是从国外进口。

在装机方面,中国的总装机量比较低,但是发展非常快,预计今年会超过5Gw。除了多方位开拓国外市场外,国内多样化发电市场也在兴起。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光伏市场增长超过了预期。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行业需求达到13.1Gw,同比增长46%,预计全年将达到35Gw。此外,我国金太阳项目已获批的达到了1.7Gw,并且需要在年底前完成安装并网。所以,说寒冬也好、萎缩也罢,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光伏市场的增长还是超过原来低迷的预期。

光伏市场前景篇10

【关键词】欧盟;反倾销;反补贴;光伏组件;对策

一、欧盟“双反”调查背景

自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持续升级,引发了全球化的经济危机,各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强烈的震荡,全球三大发达国家经济体也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为保证自己国内的产业不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继推出各种强有力的贸易保护措施,即贸易壁垒。由于国外对外来商品的需求量降低,我国的商品出口额也大幅度的下降。该时期,很多国家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出现了货币危机,货币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但人民币却出现升值。两种原因共同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发展。

光伏产业一直以来是中国新能源的优势产业,2012年中国大陆光伏电池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63%,产品对外出口比例达到90%。截止2011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为69.7Gw,其中欧洲累计装机量达到51.7Gw,中国在欧洲的出口市场份额达70%,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光伏产品出口额高达204亿美元。尽管因德国意大利等国光伏发电补贴的大幅削减2012年的装机量有大幅下降,但仍占到全球的50%以上。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双反”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对中国输美太阳能光伏电池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96%的反倾销税。美国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分额的20%,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的影响有限,而它带来的对欧盟的示范效应才是最可怕的。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立案公告,对中国企业出口欧洲的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11月8日,又正式公告,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电池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按照欧盟的规定,立案后60天到9个月时间内,欧盟委员会将作出初裁。而中国光伏电池企业需在37天内对欧盟的调查问卷作出答复,提交其产品输送至欧洲的出口量、收入、销售额等信息。一旦倾销证据确凿,将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条款对中国产品征收9个月临时反倾销税。

二、与美国“双反”的异同

欧盟的“双反”调查和美国的“双反”调查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特殊之处。欧美反倾销案件调查的条件基本都有三点:是否存在倾销事实;是否存在相关行业受损害;行业损害是否由倾销造成。

另外,欧美都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与中国经济毫不相干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而不按照中国产品的实际成本和价格进行计算。这就不能真实反应出口国经济的现实,导致误判。

除了以上相同之处,欧美“双反”调查也有很大不同。

第一点是调查范围。美国“双反”案的调查范围仅限制在从中国进口的厚度20微米以上的晶硅电池片,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借由采购海外电池片进行应对。但本次欧盟“双反”的调查范围包含了组件、电池片、硅片以及可能的组件关键部件,因此只要是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几乎都被包含进调查范围,扩大了的范围让中国企业除非在海外设厂,否则难以用之前的方法绕过限制。

第二点反倾销税率的认定方法不同。欧盟没有全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认为中国是一个转型经济国家,因此对中国有一个特殊规定,即单个企业可以申请企业自身的市场经济地位。如果涉案企业能够证明他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符合欧盟标准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营,就可以申请获得单个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而就有可能获得相对较低的税率。因此,与美国“双反“相比企业在应诉时,除了配合抽样调查以外,还可以申请市场经济地位。通常来说,欧盟并不会像美国一样有极端的惩罚性关税。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将设置到倾销幅度和损害幅度中较低的水平,即欧委会会分别计算倾销幅度和损害幅度,并且依二者中较低者征收反倾销税。

第三点应诉对象的范围不同。在欧盟的“双反”调查中,“生产企业”也有应诉资格,只需在律师指导下出具证明材料。而美国“双反”调查中,只有在调查期内对美有出口的“出口企业”才能应诉。

第四点,欧美反倾销的调查期限不同。欧盟的反倾销初审最长时限为立案后9个月,相比起美国商务部反倾销初审的210天,多出了两个月的时间,但追溯期则是相同90天,因此理论上有更长的时间给予国内企业反应。

三、“双反”可能对我国带来的影响

欧盟“双反”调查的启动,对我国光伏产业是雪上加霜,可能的影响有:

一是应诉不利恐丢失欧洲光伏市场。目前欧盟的“双反”正在调查中,如果应诉不利,欧盟可能会施加较高的关税,而当前我国光伏企业的毛利率已经很低,即使施加小额的关税,欧盟市场的进入门槛都会提高很多。

二是“双反”将加速我国光伏产业整合的步伐。根据行业研究机构npDSolarbuzz的分析,2012年已经量产的全球光伏企业总产能超过60Gw,年度有效产能43Gw,其中一线光伏电池厂商2012年的年度有效产能将达到26Gw,中国和台湾厂商在其中占据21Gw。而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仅为32.6Gw,换言之,仅全球一线光伏企业的产能就足以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其过剩程度不言而喻。因此欧盟“双反”调查过程,也是我国光伏产业整合的过程,势必有一批企业将在此次调查后被整合。

三是迫使我国光伏产业向国外转移。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但仍有90%以上产品依赖国际市场,较大的对外依赖性极易遭受类似于美国“双反”或“特保”等贸易保护挑战。光伏产业在遭受此次危机之后,将会加速国内光伏产业向外转移的速度,实现原产地的多元化布局,以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四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由于此次欧盟“双反”,主要针对来自中国大陆生产的晶硅电池片及组件。若欧盟对我国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无疑极大地抬高了我国光伏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也有可能引发中欧之间光伏产品贸易战,导致两败俱伤。其他东亚地区的光伏企业如日本、韩国等将会渔翁得利,加快崛起,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四、应对建议

我国相关光伏企业此时要积极应对欧盟的调查,尽量争取低税率。此外,政府还要加快启动中国国内市场,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努力争取让欧美国家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要由民营企业和一些外资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程度较高,因此,即使当前在争取“市场地位”较难的情况下,也应积极争取让欧盟相关部门承认我国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和价格是由市场所主导的,该产业属于“市场导向产业”。

二是积极应诉。一方面要争取欧盟内部光伏行业上游多晶硅和下游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另一方面,光伏企业要做好应对“双反”调查的准备,及早了解反倾销、反补贴的相关程序,在不泄露公司机密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欧盟的调查。

三是适当施压。据统计,2011年中国仅从德国就进口价值3.6亿美元的银浆,进口多晶硅更是高达7.64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累计从德国和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08亿元的生产设备。这些产品严重挤压了我国相关企业的空间,导致我国相关企业大批停产,许多工人下岗,我们也应通过法律途径给对方施加压力,作为应对其双反的有利筹码。11月1日,商务部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5日商务部又正式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诉至wto。以上措施将有效的牵制欧盟对华光伏“双反”的结果。

四是扩大内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市场启动较慢,90%以上的产品依赖国外市场。因此,政府应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提高对国内光伏产能的消化能力。截至目前,中国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已经做出了四次调整。最早目标定为5Gw,此后上调至10Gw,在今年5月再度上调至15Gw,7月对该目标再次做出了调整,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Gw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尽管如此,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总装机量在15Gw,两轮金太阳工程总装机量在4.54Gw,再加上大规模光伏电站10Gw,总量已经接近30Gw,近期又传出“十二五”装机目标可能上调至40Gw。可见未来的三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有一个飞跃式的增长。

美国和欧盟之所以相继对我风电、光伏等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和诉讼这不仅是针对我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发起的战争,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各国关于新能源的一场纷争。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开始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这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面对此现状,我国外贸企业不应再以规模求发展,而是应以核心竞争力来发展,这样才能健康发展下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贸易战,去抵抗外贸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经济带来的压力,坚持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外贸环境,同时,外贸企业要随时洞悉国际市场的动态变化,根据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各项产业的结构,力争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经济健康、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勃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a].北京国际太阳能研讨会,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