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十篇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十篇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2:33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篇1

关键词:沈阳;乡村旅游;扶持体系;产品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乡村旅游是指在农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林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等自然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城市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的一种新的旅游活动。发展乡村旅游不仅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为当地农民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因此,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各地发展地方农村经济的一种新途径。

一、沈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壮大

最近几年,沈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苏家屯、沈北、于洪、新民、法库、东陵、辽中等地生态农业旅游、水果蔬菜采摘、农事体验等特色旅游得到较快发展。2012年沈阳市农家乐接待游客人数343.5万人次,同比增加74.7%,农家乐旅游收入超过6亿元,同比增加248.5%。2013年,全年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40亿元,乡村旅游人数超过1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均超过30%。

2.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不断健全

目前沈阳市相继开发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采摘型模式;利用农户自家的房院、自家种的蔬菜、自家饲养的家禽等开发的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模式;以农庄或农场为主题,将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的的教育型乡村旅游模式;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民俗文化旅游模式。

3.乡村旅游的功能不断完善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加速了农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沈阳市开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虽然乡村旅游是集经济、社会、生态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潜力巨大,但有些政府部门对发展乡村旅游的作用和潜在影响认识不足,没有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缺乏有效而规范的管理手段,指导和引导不力。

2.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虽然设立了乡村旅游专项发展资金,但数量较少,扶持力度不够,导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乡村旅游产业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已成为制约沈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3.旅游产品缺乏科学规划

目前,沈阳市农业旅游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产业化程度比较低,一些乡村旅游项目还处于无序开发、无序建设状态,使乡村旅游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

4.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结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营销手段,对外来游客漫天要价,拉客、宰客现象等不良、不法经营时有发生。作为乡村旅游的提供主体,农民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

三、加快沈阳市乡村旅游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认识,完善乡村旅游扶持体系

乡村旅游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加强认识,统一思想,发挥各级政府开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乡村旅游扶持体系,乡村旅游扶持体系重点应包括建设法律保障体系、健全政策扶持机制和完善涉及乡村旅游的法律法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政府应该建立长效的政策扶持机制,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应协同其他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项目在投资、审批、税收、土地、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形成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

2.创新乡村旅游产品

依托乡村旅游的资源,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产品的形式、产品类型、产品功能等方面入手,创新乡村旅游产品,深入开发农业体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特色农业和专题旅游等多元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文物古迹、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在建筑形式、设施设备方面,可以设计蕴含乡村文化寓意的环境造型,增加仿古牌坊、农家小院、古式家具等元素,以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在餐饮产品方面,可以用乡村独有的原料或烹制方法制作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餐饮产品,给顾客以乡村饮食体验,增强乡村旅游活动吸引力,拉长消费链条,实现产业发展可持续化。

3.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完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

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包涵一、二、三产业的经营内容,涵盖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休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因此,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协助下,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宣传和培训来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具有系统知识的专业人才。实施多元化营销策略,利用电视、广播、旅游杂志、宣传册、海报、户外广告等传统营销方式开展旅游宣传,提高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利用网络营销、微博营销、手机营销、影视营销等新型营销手段,创建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网站,不仅要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企业介绍,而且还要有即时信息查询、预订、互动交流等功能。和知名网站合作,建立乡村旅游网站的链接,既可以提升网站的点击率,又能够扩大宣传覆盖面。利用一切宣传媒介,进行立体式营销推广,打造一批知名乡村旅游品牌,进一步营造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乡村旅游是一项新的产业,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是必然的。只要我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进行理智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沈阳市的乡村旅游一定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迟明.沈阳乡村旅游发展分析――以沈阳小韩村为例[J].旅游纵横,2013.10.

[2]辛明翰.沈阳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5.

[3]王慧,吕同猛.辽宁沟域乡村旅游发展途径探析[J].农业经济,2013.11.

[4]范秋梅辽宁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07.8.

[5]徐晨.关于农家乐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1.22.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篇2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

一.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

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关系到能否科学、准确地来评价乡村旅游研究所面对的问题,它是构建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基础,但是目前对于该概念的界定方面,国内外的学者尚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4)将乡村旅游(Ruraltourism)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1]。西班牙学者Gilbert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2]。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由于乡村旅游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国内外学者对于乡村旅游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定义方式,但是,基本上都认为乡村性(Rurality)使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差异性,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显著标志,是也乡村旅游的核心[3]。

二.乡村旅游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借助于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自然风光,向城市居民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的一种旅游模式。通常,农家乐的成本较低,消费不高,可以满足城市居民放松心情的需要,因此受到了很多城市居民的喜欢。

农家乐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旅游、加快农业市场的进程、调整产业结构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家乐也成为了农村居民了解信息的新窗口,是城乡互动的新桥梁,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是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措施。农家乐这种旅游形式以消费合理,价格实惠作为主要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城市居民前来参与。

(二)民俗风情模式

即以乡村的民俗文化为特色,利用当地民族宗教、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歌舞、民族特色节日,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如东北地区满族村寨,满族先民于四千年前聚居在今长白山地区,在公元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从此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满洲族,简称满族。满族传统民居多为三合和四合院,代表服饰为旗袍,常见的礼仪有“请安”“打千”。在例如朝鲜族,朝鲜族在吉林省最大的聚居区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喜欢体育运动,有踢足球、摔跤、压跳板、荡秋千等,在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族村寨,以其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三)农业观光园模式

农业观光园是各地、市、城郊及乡镇结合自己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相结合,从而建立的具有一定面积的农业示范园。这些园区内,主要栽植果树、蔬菜和花木,在整体的园区设计方面遵循现代园林的规划原则,有些还设置了娱乐项目。目前,城镇居民所面对的环境日益收到污染,于是,他们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安静的生活。每逢周末或者是假期,城市居民就会前往这些观光园来领略大自然和田园生活。

三.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说,国家传统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约有70%在乡村而且国民旅游消费正从观光为主,转向观光度假与专项旅游的新局面。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2011年国家继续加大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组织编写了《乡村旅游服务指南》《乡村旅游发展经典案例》。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化倾向明显,没有突出“乡村性”

乡村性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特征是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旅游的主要吸引力,城市与乡村的环境差异是导致城市居民参加乡村旅游的重要原因。然而乡村旅游的从业者对于这一点上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乡村旅游在建设上普遍存在“城市化”倾向,不合时宜、不协调的现代建筑破坏了乡村特有的自然环境。

(二)旅游经营不规范,接待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多为农户自身经营,管理上有很多不规范的表现。国家和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乡村旅游市场;在旅游项目开办审批不规范,没有一定的审核标准,盲目发展。价格不合理,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经营者随意定价,有的价格过高,甚至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宰客现象,这给游客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从业人员的素质较差;在实际的乡村旅游中,其多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些人多位当地的村民,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村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而且开发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也没有意识对从业者进行有效的培训,导致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不高。

(三)缺乏整体规划,产品单一雷同

在开发乡村旅游时,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对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论证就匆忙的开发,只注重规模,不讲究质量,有些地区的开发本身就是一种对当地的破坏。一些地区为了急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没有认真分析本地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并且缺乏市场调研,仅凭着一股热情,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的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当地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制定相关的法律或条例,健全法律管理体制。可以借鉴星级酒店的的评定方法,从基础设施、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对“农家乐”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对不符合标准的经营户予以停止营业。同时,要整体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的接待水平,为旅游者提供愉快、安全的旅游环境,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是在良好农村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发展的,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必须注重对农村生态系统的保护,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破坏。各区域要大力提倡和开展生态旅游,尽量使用当地绿色产品,对于园区内的垃圾要进行分类收集,并统一管理,对破坏环境的游客可以给与一定的处罚。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城市化倾向明显,没有突出“乡村性”

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注重自身的特色,明确产品的定位。随着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单一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够满足游客的需要,因此乡村旅游产品只有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体现出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并将这些因素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融合在一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游客,激发游客的需求动机。深度挖掘当地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并以此树立品牌效应,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地理科学进展29(12),2010

[2]GilbertD.Ruraltourismandmarketing:Synthesisandnewwaysofworking[J].toursimmanagement,10(1),1989

[3]陈楠,李陇堂:银川市休闲农业旅游研究—以“农家乐”旅游为例宁夏工程技术11(1)

[4]冯淑华,沙润: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地理研究26(3)2007

[5]JamesmcCarthy:Ruralgeography:globalizingthecountryside,progressinHumanGeography32(1)2008

[6]maryCawley,Desmonda.Gillmor:integratedruraltouism:Conseptsandpractice,annalsoftourismResearchVol.35,no.2,2008

[7]BillBramwell,angelaSharman:CollabrotioninlocaltourismpolicymakingannalsoftourismResearchVol.26,no.2,1999

[8]张环宙,许欣:外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人文地理4(96)2007

[9]BeatonS.Ruraltourisminaustralia:HastheGazealteredtrackingRuralimangsthroughFilmandtourismpromo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6(3),2004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篇3

论文摘要: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占所有旅游活动的10%-25%(欧洲参数euro—barometer,1998)。它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rurality)为依托的活动。德诺伊(demoi,1991)指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有土地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农业活动)的,存在永久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他还鲜明地指出:永久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性旅游的必要条件。瑞切尔(reichel)罗文格特(lowengarl)和米尔曼(milman)就指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世界济济合作组织强调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保持乡村性的关键是:小规模经营本地所有、社区参与、文化与环境可持续(布罗曼brohman,1996)。

二、栾川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

当前,制约栾川县旅游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即景区的可达性问题)。因此导致了接待能力低,接待水准不高。笔者通过对石龙沟,养子沟,龙峪湾的调查和走访,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其一,在栾川县通往乡镇的一些道路设施不完善导致了旅游者因看不到路标而找不到目的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道路的狭窄使旅游列车前往乡村的家庭旅游者行走很艰难。现在人们驱车前往乡村的家庭旅游者越来越多,道路设施的完善会使栾川的旅游发展的更快。反之,会对其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其二,栾川乡村的客房卫生条件差,尤其是厨房和厕所的卫生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而电视信号不清晰则是乡村旅游存在的普遍问题。

虽然旅游者到乡下旅游时对乡下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的,但是如果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就说明它不具备旅游的条件了。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达不到预期的标准,与人们的预期相差甚远,让人感到是在花钱买罪受,那这种旅游又能坚持多久呢?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强烈需求,乡村旅游经营者们将眼前的暂时利益看的过重了,只顾眼前凑合接待,没能很好地考虑将基础设施改善后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更没有考虑如何将乡村旅游持续下去。

(二)栾川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对“返璞归真”的认识误区导致了接待水平不高

笔者专门对栾川景区进行了实证调研,发现有些乡村旅游经营者中有一个误区,仿佛农村旅游越是土得掉渣就越能吸引旅游者,越是环境脏的地方越是返璞归真。笔者曾多次去栾川县考察,所到之处,游客反映玩得都比较开心,农民们也热情有加,但是吃住的条件却往往遭到游客投诉,有许多地方都不尽如意,现举几例:

例一,香醇的乡村饭固然诱人,但碗筷上的斑斑油渍也清晰可见;主人热情的笑脸和豪爽的笑声的确使人感到农民兄弟的淳朴与亲切,但不讲卫生的陋习使你接过他那带有黑黑指甲又没洗过的双手递过来的玉米面饼时,很是尴尬。

例二,游玩了一天,本想抱着香香的被窝好好休息时,看着那脏兮兮的被子睡意全无,主人却还睁大眼睛好奇的问:“这还脏啊?这是上个月才拆洗过的被子,没有几拨人盖过!”

例三,夏天去郊区旅游,蚊蝇到处可见,当游客对苍蝇爬过的食品提出调换时,听见的却是这样的“劝导”——“农村就是这样”。似乎住在农村就应该永远喂蚊子。

我们今天的乡村旅游虽不是什么“贵族”到乡下度假,而是普普通通的旅游者到乡下旅游,但是起码的卫生条件还是应该有的。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是主观意识落后,陋习难改,甚至对旅游者的卫生习惯持一种偏见,并错误的将环境脏,农村“土”与“返璞归真”等同起来。如果照这样下去,旅游者的旅游去处就会转向,而郊区的乡村旅游就有可能由于它的脏和差而无法得到继续发展,最终受损的仍是乡村旅游业和农民本身的经济利益。

(三)乡村旅游管理人才欠缺,经营者旅游业务知识贫乏

由于总体上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条理也不规范,导致了争抢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同一个项目的游览,村里和村外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收费标准,问其原因得到的答复是“这里没有统的收费标准”,似乎是想怎么收就怎么收,这着实使游客愕然。

另外,到乡村的旅游者中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比乡村人的文化水平高,求知欲强,所到之处都想问个明白。然而大部分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者的旅游专业知识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导致不少旅游者乘兴面来败兴而归。

造成这些问题所在的丰要原因是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特点认识不清,不懂得如何去钻研相关业务,不懂得去揣摩旅游者的心理,错误地认为旅游者来到这里看见了山,看见了水,看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就行了。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使从业人员根本就没有钻研和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导致了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贫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乡村旅游有一定的季节性,一年下米,经营者的投入与经济利益的比例是多大,这是乡村旅游经营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如果他们的收益不大就会商接导致其对乡村旅游的不重视。

三、栾川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一)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政府部门应在统一指导下加大山区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到乡下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体验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但在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条件的同时成该注意:在设施建设上。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否则它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味道。

(二)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

积极进行做好宣传工作,用新的思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迅速改善旅游村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乡村旅游业的规模。

(三)提高栾川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整体水平

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高栾川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搞好软环境,使旅游者能在干净。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中尽享其乐。人们空前渴求返璞归真。亲近泥土。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生活质量,更是一种生活时尚。要想使栾川乡村旅游更上一个台阶,首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

另外,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就,必须进行教育培训和强化培训。这是增强栾川乡村旅游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因为一切旅游活动都是围绕着游客进行的,围绕着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进行安排的。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因此,必须进行定期的素质培训。

在对素质培训的同时,加强对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整体感受。因此,增强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也有利于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从而谋求栾川乡村旅游新突破,使栾川的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篇4

摘要:遵义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类型和民族风情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为遵义农村开展旅游提供了资源条件。我市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存在着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散、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以及活动项目形式单一、环境卫生面貌亟待改善、旅游人才匮乏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引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质量管理、服务指导、监督保障;规范经营、保持特色、提高质量;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对策

“乡村旅游”最早亦称农业旅游(agritourism),在习惯将旅游称为“观光”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乡村旅游又被称为“农业观光旅游”,在这些地区,乡村旅游被定义为: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的旅游项目的统称。上述定义从乡村旅游发展历史的角度阐释了乡村旅游发源于农业旅游的事实,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该定义已经不适应现代乡村旅游的形式与内容,笔者认为,即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特有的景观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前去旅游的一种具有生态性质的旅游形式。

一、遵义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1、由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自然景观的奇特性。遵义市位于贵州北部,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地带过渡的东斜坡北段,全市土地面积30780km2。全市喀斯特地貌发育三维空间的不断扩展,导致地形演进过程的变化十分复杂,发育于地表的漏斗落水洞、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等纵横迭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

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在遵义赤水市境内以侏罗、白垩纪出露地层中,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著称于世。赤水的丹霞地貌,以其艳丽鲜红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巨大的岩廊洞穴和优美的丹霞峡谷与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令游人倾倒。

2、多民族构建的文化原生性。全市有仡佬、苗、土家、布依、彝、侗、回等36个少数民族。据遵义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有少数民族人口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2.2%。多种族群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子经反复对撞和相互涵化,逐渐积淀在贵州文化的各个层面中,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

3、天然避暑型气候的独特性。遵义的避暑型气候资源已属于越来越稀缺和珍贵的生态环境资源。遵义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为遵义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遵义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目前,遵义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有三种:

1、环城休闲度假山庄,这种模式以遵义市汇川区董公寺镇最为典型,即以田园生态环境和各种农事活动为吸引物,将农村生态和农事风情、旅游与休闲相结合,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2、环城休闲农家乐村寨,这种模式以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最为典型,主要的经营特色是休闲度假,接待的游客主要来自于遵义市两城区。全镇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的民居全部为黔北民居风格,村寨内民居风格统一。

3、外向型度假避暑村寨,这种模式以桐梓县最为典型,桐梓县境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桐梓县以其良好的气候和区位优势,在每年夏季吸引力大量的重庆游客来此避暑。

二、遵义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小

目前遵义乡村旅游开发仍呈现出一种自发状态,普遍存在着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和组织形式零散、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除董公寺镇、新蒲镇、桐梓县等个别村镇已初具规模外,其余多呈“小打小闹”的零星状态。

(二)内容单一,缺乏层次性

遵义的乡村旅游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而上,乡村度假、采风、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民俗文化研讨、夏令营等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尚未展开,乡村旅游还停留在“春大赏花、秋大采果”和“品尝农家饭”等传统单一的层次上,缺乏地域性和多样性,乡村旅游商品粗制滥造,富含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稀缺。

(三)乡村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较差

乡村卫生设施缺乏,特别是饮水和厕所的卫生条件差;卫生观念落后,如部分地区存在“人畜同饮”、“人畜共居一楼为畜圈、一楼居幻”等,使游客望而却步。此外乡村的通达性较差,乡村生态旅游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系统也急待建设。

(四)宣传力度小,缺乏整体策划,尚未形成品牌

由于遵义目前的乡村旅游大多是农户或村镇自发进行,缺乏整体策划,难以在主流媒体或重要窗口进行捆绑宣传;加上缺乏对乡村旅游具体项目的具体策划,尚未形成知名品牌,外界对遵义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特色知之甚少。

(五)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匮乏、现有人员素质较低

乡村旅游从业旅游的开发和管理都需要高级别的人才,需要懂旅游、懂管理的双重人才。当前开发乡村旅游的人才奇缺,加上资金的短缺和部分政府主管人员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乡村旅游地的管理人员主要是政府官员和村干部,且分工不到位,职责不清,管理混乱;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农户,真正懂得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的人才极其缺乏。

三、遵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进一步优化以乡村旅游为龙头的产业政策,发挥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

三次产业的恰当的发展比例,将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建议做法如下:

1、调整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旅游农业。乡村旅游区第一产业要坚持走特色化、产业化之路,并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围绕旅游业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由传统的计划农业向旅游农业发展。

2、以乡村旅游市场为导向,调整工业产品结构。乡村旅游区第二产业要发挥聚集效应,尽量将其布置在城郊的工业园区,以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为依托,构建资源加工型工业体系。其中可以主要包括: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即食品饮料工业、保健医药工业、旅游购物品加工工业。

(二)实施政府主导的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确立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及权力边界,达到社会各部分各负其责,共同承担乡村旅游区社会发展的任务至关重要。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给本国或本地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对旅游开发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营造旅游环境,有意识的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

积极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农村地区应在充分尊重当地农民合法权益和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兴办乡村旅游,逐步整合分散的乡村旅游点,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区软硬件环境

交通、通讯设施的完善,水利、电力设施的建设,教育、民生设施的提高等都决定着乡村旅游区开发的程度和发展前景。基础设施也会影响到农村总体经济水平,从这种角度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增强。因此,乡村旅游区要在已有基础上,加大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公路、通讯、能源、水利建设的速度,尽快改善乡村旅游区生存条件和投资环境,为其经济的全面振兴奠定基础。在加快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提高其软件环境,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

积极培养旅游人才。目前,旅游企业发展的较好的地区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具体的做法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通过与高校合作,以定向招生的方式培养发展旅游业急需的各种人才。目前,乡村旅游区旅游专业人才比较缺乏,文凭层次较低,尤其缺乏高层次人才,对农村地区的乡村旅游基础研究尤为不利。

(五)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乡村旅游进发展

制约农村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旅游开发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兴办任何事业都要解决资金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实力还不很雄厚,不可能对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多大的投入。如何筹集资金办旅游是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一个难题。借用一些贫困地区办旅游的做法,是:不等、不靠、主动“找米下锅”,广聚社会闲散资金为我所用,坚持景区开发筹资社会化。

参考文献:

[1]车家骧,苏维词,刘瑞.贵州山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J].乡村旅游,2007,(11):39-40.

[2](英)伦纳德·J·利克里什,卡森·L·詹金斯,程尽能等译.旅游学通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篇5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困境;对策

1. 前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更多地精力和心思放在了去哪旅游上,以前人们见面打招呼用语是“你吃了吗?”,现在流行问候语是:“你去哪旅游了吗?,可以看出,旅游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乡村旅游,更是引起很多人的青睐。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见惯了车水马龙,看腻了霓虹灯,就想感受淳朴清新自然的乡村环境,享受乡村的优美和自然,因此乡村旅游成为当下旅游产业的热点。毋庸置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乡村的现代化步伐,很多乡村为了发展旅游业引进了很多先进的舞台设备、音乐器材等,通过乡村旅游向外界展示了淳朴独特的民风和民俗文化,一定程度了加深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乡村旅游也加强了国际之间的交流,很多外国友人来中国就是想体验中国的乡村文明,感受中国的乡村文化。然而,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当地人民。

2.乡村旅游的定义

所谓乡村旅游指的是乡村特有的地理自然景观、乡村独特的文化、乡村的各种社会生产活动等作为外界参观了旅游的资源,从而形成的一种旅游产业。简单来讲,乡村旅游是将乡村社会生活部分或者是全面的展示给外来人,让人们了解和见识乡村社会的特色,同时满足外来人的居住、饮食、旅游观光等服务。乡村旅游给城市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大自然。由于城市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通过乡村旅游放松心情,舒缓压力,通过乡村旅游愉悦了心情,陶冶了情操。[1]

3.乡村旅游具有的意义

作为第三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乡村社会来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通过农家乐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收入,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参观农村生活,加强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动交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很多闲散人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乡村旅游事业的开发中,解决了他们的就业,促进了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保护了传播了乡村的农耕文化和淳朴的民风,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吸引外来人的关注,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包括当地的饮食特色,饮食文化能够折射出当地的社会生活。同时,传统文化通过加工和修饰,展示了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吸收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新的文明乡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让当地人开阔了事业,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和知识,实现了城市反哺农村的目的。缩小了城乡差距,为城市人们和农村人们带来了幸福感。乡村文化倡导的环保绿色节能观念有利于全社会的发展。近几年在政府和村干部的领导先,乡村旅游逐步走向规范化道路,在科学的引导下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4.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困境

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缓解了城市人紧张的脑力劳动,让人们得到放松,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困境。例如很多乡村干部只看到乡村旅游带来的商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规划就盲目开采当地旅游资源,造成当地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例如乡村的钓鱼,开设了大量的鱼塘,但由于参观旅游人数的有限,导致很多鱼塘的浪费,还有农家乐、田地里的采摘水果蔬菜等,旅游人数的稀少造成很多农户开设的农家乐形同虚设,给村民造成困难。还有一些商家盲目的开采山地资源一定程度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的不足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例如停车厂的修建、洗浴池、宾馆的建设等。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游客只来一次,乡村旅游出现了断层。乡村旅游开发的层次低,内涵浅,很多人以为开设几家农家乐让游客参观田地和风景就可以了,这样只能得到很少的经济收入,应该重视当地文化的开发,例如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民俗节日活动的举办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2]

5.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5.1加强引导

乡村旅游的开发不是盲目的毫无规划的开发,而应该在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指挥下进行,要对开发的项目进行认真的评估,评估出项目的投入和收入比,引导村民合理、科学的开发,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5.2重视乡村文化内涵的开发

很多人只重视农家乐等表面开发,忽视了乡村特有的文化,城市人来乡村不仅是享受新鲜的空气,更是想体验特有的民俗文化,因此,当地居民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民族节日那天开展活动吸引游客的参加,充分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

5.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于旅游者来说,要尊重当地文化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不随意扔垃圾,不随意攀折花草树木,不浪费水资源等。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6.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前途似锦,应该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促进乡村旅游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12,(4):34-35.

[2]卢丽.乡村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9,(2):14-16.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篇6

 关键词:乡村旅游 栾川县 存在问题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占所有旅游活动的10%-25%(欧洲参数euro—barometer,1998)。它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rurality)为依托的活动。德诺伊(demoi,1991)指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有土地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农业活动)的,存在永久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他还鲜明地指出:永久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性旅游的必要条件。瑞切尔(reichel)罗文格特(lowengarl)和米尔曼(milman)就指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世界济济合作组织强调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保持乡村性的关键是:小规模经营本地所有、社区参与、文化与环境可持续(布罗曼brohman,1996)。

二、栾川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滞后

当前,制约栾川县旅游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即景区的可达性问题)。因此导致了接待能力低,接待水准不高。笔者通过对石龙沟,养子沟,龙峪湾的调查和走访,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其一,在栾川县通往乡镇的一些道路设施不完善导致了旅游者因看不到路标而找不到目的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道路的狭窄使旅游列车前往乡村的家庭旅游者行走很艰难。现在人们驱车前往乡村的家庭旅游者越来越多,道路设施的完善会使栾川的旅游发展的更快。反之,会对其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其二,栾川乡村的客房卫生条件差,尤其是厨房和厕所的卫生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而电视信号不清晰则是乡村旅游存在的普遍问题。

虽然旅游者到乡下旅游时对乡下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思想准备的,但是如果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就说明它不具备旅游的条件了。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达不到预期的标准,与人们的预期相差甚远,让人感到是在花钱买罪受,那这种旅游又能坚持多久呢?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强烈需求,乡村旅游经营者们将眼前的暂时利益看的过重了,只顾眼前凑合接待,没能很好地考虑将基础设施改善后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更没有考虑如何将乡村旅游持续下去。

(二)栾川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对“返璞归真”的认识误区导致了接待水平不高

笔者专门对栾川景区进行了实证调研,发现有些乡村旅游经营者中有一个误区,仿佛农村旅游越是土得掉渣就越能吸引旅游者,越是环境脏的地方越是返璞归真。笔者曾多次去栾川县考察,所到之处,游客反映玩得都比较开心,农民们也热情有加,但是吃住的条件却往往遭到游客投诉,有许多地方都不尽如意,现举几例:

例一,香醇的乡村饭固然诱人,但碗筷上的斑斑油渍也清晰可见;主人热情的笑脸和豪爽的笑声的确使人感到农民兄弟的淳朴与亲切,但不讲卫生的陋习使你接过他那带有黑黑指甲又没洗过的双手递过来的玉米面饼时,很是尴尬。

例二,游玩了一天,本想抱着香香的被窝好好休息时,看着那脏兮兮的被子睡意全无,主人却还睁大眼睛好奇的问:“这还脏啊?这是上个月才拆洗过的被子,没有几拨人盖过!”

例三,夏天去郊区旅游,蚊蝇到处可见,当游客对苍蝇爬过的食品提出调换时,听见的却是这样的“劝导”——“农村就是这样”。似乎住在农村就应该永远喂蚊子。

我们今天的乡村旅游虽不是什么“贵族”到乡下度假,而是普普通通的旅游者到乡下旅游,但是起码的卫生条件还是应该有的。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是主观意识落后,陋习难改,甚至对旅游者的卫生习惯持一种偏见,并错误的将环境脏,农村“土”与“返璞归真”等同起来。如果照这样下去,旅游者的旅游去处就会转向,而郊区的乡村旅游就有可能由于它的脏和差而无法得到继续发展,最终受损的仍是乡村旅游业和农民本身的经济利益。

(三)乡村旅游管理人才欠缺,经营者旅游业务知识贫乏

由于总体上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条理也不规范,导致了争抢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同一个项目的游览,村里和村外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收费标准,问其原因得到的答复是“这里没有统的收费标准”,似乎是想怎么收就怎么收,这着实使游客愕然。

另外,到乡村的旅游者中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比乡村人的文化水平高,求知欲强,所到之处都想问个明白。然而大部分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者的旅游专业知识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导致不少旅游者乘兴面来败兴而归。

造成这些问题所在的丰要原因是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特点认识不清,不懂得如何去钻研相关业务,不懂得去揣摩旅游者的心理,错误地认为旅游者来到这里看见了山,看见了水,看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就行了。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使从业人员根本就没有钻研和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导致了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贫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乡村旅游有一定的季节性,一年下米,经营者的投入与经济利益的比例是多大,这是乡村旅游经营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如果他们的收益不大就会商接导致其对乡村旅游的不重视。

三、栾川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一)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政府部门应在统一指导下加大山区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接待户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到乡下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体验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但在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条件的同时成该注意:在设施建设上。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否则它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味道。

(二)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

积极进行做好宣传工作,用新的思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建设,迅速改善旅游村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乡村旅游业的规模。

(三)提高栾川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整体水平

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高栾川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搞好软环境,使旅游者能在干净。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中尽享其乐。人们空前渴求返璞归真。亲近泥土。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生活质量,更是一种生活时尚。要想使栾川乡村旅游更上一个台阶,首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

另外,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就,必须进行教育培训和强化培训。这是增强栾川乡村旅游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因为一切旅游活动都是围绕着游客进行的,围绕着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进行安排的。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因此,必须进行定期的素质培训。

在对素质培训的同时,加强对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整体感受。因此,增强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也有利于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从而谋求栾川乡村旅游新突破,使栾川的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篇7

【关键词】大连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一、大连金州新区向应街道乡村旅游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二)主要做法

一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可以说是向应街道发挥自身自然、环境资源优势的典范。项目位于小黑山这一部级水源涵养区的脚下,小黑山嶙峋的怪石,茂密的丛林,幽深的溪水成为薰衣草花田天然的背景,为项目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薰衣草花田顺山势而上,与小黑上融于一体,增强自然天成的感觉,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原因。

二是政府大力支持。向应街道乃至金州新区,在“紫云花汐”薰衣草庄园的引进、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都给与了大力的支持,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土地流转等,向应街道都积极参与,加强引导和扶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向应街道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利用“百里香径”、“青山生态系统”等绿化项目工程,完善项目周边的配套设施,修建观光路3.5公里,植树绿化3000余亩,为项目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加强宣传策划。一方面利用传统媒体,与电视台合作,录制宣传片,在黄金时间进行滚动播放。与广播电台合作,开展系列访谈活动。在高速路口、火车站等人流密集领域设置广告牌和指示牌等进行高密度的广告宣传。另一方面利用好新媒体,建立自己的微信平台、网页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第三,加强了与旅行社、婚庆公司以及摄影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合作,开展“摄影大赛”、“爱情宣誓”等节庆活动,营造旅游氛围,增强吸引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特别是解说员,由于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培训跟不上等原因,对薰衣草相关知识的掌握非常少,不能满足游客对一些科普知识了解的需要。

二是服务产品比较单一。目前“紫云花汐”薰衣草花田主要是以薰衣草大地景观的观赏为主,产业链条比较短,一些薰衣草精油等的薰衣草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够。

三是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项目在发展过程层中,受利益驱动,管理上比较粗放,一些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特别是卫生等方面,产生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游客破坏花草树木现象时有发生,对生态坏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大连金州新区向应街道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是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深入研究和挖掘向应街道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浓郁的满族文化,以文化搭台,特色唱戏,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充分考虑区位条件、投入能力、自然生态、民俗文化、市场容量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布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品牌和和持色。同时,加强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势,打破旅游季节性强的束缚,增强旅游的游客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吸引力。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篇8

[关键词]乡村旅游;外部性;乡村旅游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2-0021-02

目前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制定了多种多样的乡村旅游产业政策,通过宏观调控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和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本文从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中的外部性这一角度对现有的乡村旅游产业主要政策进行了解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今后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产业政策使乡村旅游得到长足发展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1乡村旅游产业政策现状

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县级政府部门的扶持推动发挥了较大作用,他们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多种多样的乡村旅游产业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用水用电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多个方面,具体内容主要涉及简化审批手续、降低收费标准、税收优惠、信贷服务、编制规划或补助规划经费、奖励示范典型、用地支持、扶持宣传促销以及环境监管与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等乡村旅游的方方面面的优惠政策措施,而涉及的省、市、地、县则遍布全国,不胜枚举。

另外,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我国政府大力促进内需增长的指导方针下,各级政府部门还掀起过一股制定乡村旅游政策的热潮,这些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发放乡村旅游消费券、变相恢复“五一”长假以及门票、住宿、交通优惠等拉动乡村旅游需求方面的内容上。例如,在发放乡村旅游消费券方面,南京市于2009年2月先向本地市民发放了2000万元的乡村旅游消费券,之后又向其他省市进行发放;重庆市北碚区于2009年3月12日起,面向广大市民免费发放首批价值300万元的北碚乡村旅游和温泉旅游消费券;湘潭市向本地市民发放了可在包括一些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景区(点)消费的旅游券,等等。其他政策措施方面如杭州市积极推进实行带薪休假的方式延长“五一”假期,北京市推出门票、住宿、交通等各方面的奖励和优惠措施;山东省也推出“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人游山东”的活动,其中包括对部分景区门票实行“一卡通”措施等。

2当前乡村旅游产业政策与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中的外部性的关联状况当前的乡村旅游产业政策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其中有部分政策措施直接与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中的外部性相关联,能够解决一些外部性问题。例如,贵州省修文县、浙江省淳安县、江西省上犹县、安徽省来安县等地方政府通过编制规划或补助规划经费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减少公共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盲目利用;浙江省奉化县、江西省兴国县、福建省、安徽省广德县、安徽省和县、四川省广安县、重庆彭水自治县、江西省上犹县、北京市怀柔区、贵州省毕节地区、大连市等地方政府通过环境监管与整治、乡村旅游经营户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以及星级示范户的奖励等来规范经营,减少环境污染与破坏;浙江省淳安县、浙江省余姚、江西省、安徽省、重庆彭水自治县、河北省秦皇岛市等地方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信贷服务以及一些其他的奖励和补助(如对特色旅游商品的奖励、对达到一定等级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的奖励、对举办旅游节庆活动的补助和对宣传促销的补助等)等来增加乡村旅游经营者私人收益。而更多的乡村旅游产业政策措施,包括为促进内需而制定的那部分政策措施,则主要通过整体发展环境的改善和促进需求增加来间接鼓励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经营,与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中的外部性并无直接联系。

3当前乡村旅游产业政策在针对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中的外部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乡村旅游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中的外部性方面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

3.1制定乡村旅游产业政策时欠缺系统性、针对性思考,易跟风效仿其他地区的政策措施制定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在制定乡村旅游产业政策时,缺乏系统性的、针对性的思考,不能从全局出发找出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从而提出长效合理的政策措施,而往往是简单地跟风效仿其他地区,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作出重大决策。这不仅导致乡村旅游产业政策长期忽视了外部性这个造成乡村旅游市场失灵、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还导致很多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缺少特色,尤其是突发性决策制定政府政策,很容易出现短期性及短视特点,加剧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的外部性问题,甚至政策超出政府正常职能范畴等结果。例如,在促进内需时以地方财政补贴发放乡村旅游消费券成为各地方政府积极效仿的政策措施。而因为这种政策措施是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带动消费者自身消费的方式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质上消费金额的相当一部分来自地方政府财政,也就是说政府出资购买了这部分乡村旅游产品,同时乡村旅游消费券只能在指定的经营者那里进行消费,限制了旅游者消费的范围。这就偏离了政府合理的职能范畴,且该政策措施体现出明显的短期性和没有考虑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的外部性问题,只是单纯以增加需求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其他各乡村旅游产业政策中也几乎找不到相对较为系统、科学并有针对性的典型例子。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篇9

[关键词]智慧旅游理念;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B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逐渐普遍及信息技术手段的逐渐应用,旅游行业为适应智慧旅游理念,强化自身旅游发展能力,已经在其内部逐渐完成了旅游信息化的转变和建设。乡村旅游是近几年旅游行业中一项热门的旅游项目,也是缓解我国旅游行业低谷的一丝清泉。在当前智慧旅游理念下,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何去何从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智慧旅游理念及旅游信息化发展

智慧旅游理念主要是指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便携式终端旅游设施,从而主动的感知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等信息的一种旅游理念,通常也被称之为智能旅游理念。智慧旅游理念下要求我国旅游行业逐渐完成其信息化发展模式,从而提高其在旅游市场环境中的市场竞争能力。旅游信息化发展主要是指旅游信息化技术与互联网云端,建立“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模式。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也为我国旅游经济的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我国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乡村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期。乡村旅游行业在其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开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周边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将部分信息内容以网络信息的形式实施信息公布;第二阶段,形成期。随着电脑的普遍应用,我国社会直接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形成带动了乡村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的跨城市发展;第三阶段,发展期。云计算、移动终端技术以及国家信息化发展政策的推行,信息化技术手段在酒店、旅行社、景区等范围内已经开始广泛开始流行,乡村旅游信息化全面实现了乡村旅游景区化发展模式;第四阶段,成熟期。截止到今天“互联网+”模式和智慧旅游理念的形成将我国乡村旅游信息发展带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建立了以村镇为中心的乡村现代化景区。

三、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旅游网站的信息化发展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旅游网站的建立。传统的旅游网站中主要是以部级旅游景区为宣传内容,建立景区专门的网站。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发展,以乡村旅游景点为主的乡村旅游网站已经成为旅游网站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网站建立的过程中以各大搜索引擎为基础,建立检索网页,在网页内部以市级单位为核心创建该地区直辖范围内各大乡村旅游景点,并且对下属各个景点的基本信息和特色旅游实施网络介绍和宣传。个别先进的乡村已经与携程、途牛等大型旅游网站建立了旅游路线计划宣传的活动,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

(二)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旅游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在智慧旅游理念下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景区内部管理系统。例如,乡村旅游中已经逐渐开始使用电子门票、区域内文化自主保护电子系统、信息化环境监测系统等内容。我国乡村旅游管理信息化发展中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逐渐开始实施卫星遥感定位系统和LeD信息系统,从而保障乡村旅游的安全性和新颖性。此外,我国以三坊七巷等35家乡村旅游景区为首的“身份证入园管理模式”已经投入乡村旅游管理信息化发展建设中。

(三)旅游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发展

当前我国旅游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发展在智慧旅游理念的影响下开始逐渐推广区域旅游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例如,针对乡村景区内的各个景点设定自助景点门票售票机,在景区内引进自动贩卖零售和饮用水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降低景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浪费。此外,我国《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乡村信息网络工程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实现了我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发展。

四、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网站宣传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旅游事业迅速的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型的旅游形式,在开发后赢得了广大游客的青睐。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企业家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开发,这些经营者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自身的知识和素养有很大的关联。由于乡村旅游经营者受到投资成本的影响,在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经营时,未认清“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宣传时,仍旧采用传统广告的形式,这样就很难引起更多网络群体的关注。此外,一些地方自行建立的乡村旅游行业网站,受地域的影响受众群体较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具有广泛的传播性,产生这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者对网站宣传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的。

(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

新世纪以来,信息传播的速度在逐渐上升,这样的发展环境使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旅游领域中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提升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乡村旅游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在很多乡村旅游产业经营者的意识中,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较少,这样的意识很难实现对旅游产业进行科学的管理。而实际上,在旅游产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中,信息和数据存在相互重叠的现象,并且相对独立,未能形成信息数据共享的体系。此外,旅游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未经过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培训,这就导致了乡村旅游产业中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相对较低。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全面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旅游行业经营和管理的模式逐渐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乡村旅游产业为了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应逐渐对自身的产业实施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一些乡村旅游的景点中,虽然计算机和上网设备能够正常使用,但是其中只有少数的旅游企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这些少数的网站在实际运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功能未能充分的发挥,所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时,产生的影响力较小。目前国内很多乡村旅游产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全面,仍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五、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策略分析

(一)加强网站建设和网站宣传

乡村旅游提供智能化的旅游服务是旅游产业向智慧旅游升级的重要表现,这不仅能提高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同时还能促进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今后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应加强自身网站建设和网站宣传的工作。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对自身的旅游信息进行宣传,与较热的公共服务网站进行合作,使游客在公共服务网站上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预定,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服务的顺利链接,以此来提升乡村旅游产业信息化的服务质量。

(二)提升整体乡村旅游信息化管理水平

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者多为当地的农民企业家,为了有效的提升整体乡村旅游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要提升经营者对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而智慧旅游建设作为旅游信息化的升级模式,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注重旅游公共服务和管理服务的有效链接,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来建设智慧旅游模式,能够实现对社会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因此,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应充分把握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律,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保障机制,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三)全面建设乡村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

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这些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数据库、物联网和无线的网络通信技术等。其中标准化的数据库是智慧旅游景点建设的基础条件。数据库中收集了海量来自政府和游客的信息,这能为乡村旅游产业制定新的发展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因此,应注重对数据库的建立。另外,物联网实现物物连接主要依靠射频识别技术,为了实现智能旅游景区的建设,应注重对物联网各个环节的配置。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持电子智能终端的游客可以随时介入无线网络中,能对旅游体验进行实时的分享。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应强化对无线网络通信的建设,从而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旅游服务。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智慧旅游理念实质内容是为游客打造智能化的乡村旅游服务。智能化旅游服务主要是将目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到乡村旅游产业建设中,例如,云计算技术、海量数据库、物联网、无线网网络通信技术等,但是在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建设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智能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66-73

[2]黄忠伟.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4(3):143-144

[3]郭华.信息化背景下川东地区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7):58-59

[4]陈颖杰.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6):117-119

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篇10

一、我国乡村旅游政策存在的不足

(一)乡村旅游起步晚,政策尚不够完善

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步晚,起点低使得中国当前发展乡村旅游面临不少困难。而且我国从长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关于乡村旅游方面的政策扶持还不够完善,使得我国的乡村旅游尽管拥有丰富的待开发资源和庞大的市场需求,却发展的相对缓慢。。

(二)对乡村旅游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

和国外发达国家,我们国家的乡村旅游还处在比较原始粗放的初级阶段,旅游形式单一,旅游定位过低,旅游品味不高,大量的重复建设和盲目照搬照抄,使得我国乡村旅游陷入同质化竞争误区。不少乡村旅游实际上沦为彻底的农家乐,除此再无看点。

(三)尚未形成长远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机制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村情,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既紧迫又困难的工作,而且在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未知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发展阻碍,这就要求政府和专家能够在实际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做好调研工作,能够给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长远的乡村旅游规划,给予必要的资金、技术扶持,从而真正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二、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建议

(一)强调政策严肃性,规范经营管理

乡村旅游要想取得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好规范经营问题,目前一些乡村旅游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甚至存在“宰客”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健康成长。如果这样的问题不及早解决,后患无穷。我们应该通过推行严肃政策来加大我国乡村旅游自律性建设。同时筹办各类服务型公益组织,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等协会机构,制定和完善规范经营管理条例,修订从业准入标准并严格执行,从经营场所到接待能力再到服务质量以及服务特色等方面严格把关,认真监督规范化经营秩序,实现乡村旅游的合规化发展,推进我国乡村旅游业的良心发展。

(二)突出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持作用

对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而言,政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政府的态度将直接决定一个乡村旅游项目能不能成功开发。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帮助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我国各级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通过制定科学贴切的政策,从资金扶持到资源协调再到管理宣传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才能发挥出主导作用,确保乡村旅游按照既定的目标迈进。

(三)采用“政府+协会+农户”的政策扶持引导架构

我国乡村旅游应该一改以往的农户经营模式,由政府制定政策,进而由协会研究完善,最终传导到农户,实现乡村旅游的科学化运转。在这样的一个架构中,农户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经营者,他们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技艺以及当地的农业特产和民俗风情等作为资源,向旅游者提供各类休闲观光、美食体验。而各类乡村旅游协会则可以更好的以自身掌握的技术和知识,帮助农户更为规范科学的经营旅游资源,给他们提供知识和礼仪培训,从而让农户可以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优质化的服务,让农户在旅游从业中提升管理经营能力,最终实现本地乡村旅游体验质的跨越。

(四)以创新意识来不断完善乡村旅游政策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做商业和服务如果仅仅停留在等、靠、要阶段显然不够接地气,唯有注重形象宣传和品牌营销,才能使得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群说接收。旅游产品同样离不开宣传和营销。从国家政策角度看,笔者建议政府能够真正重视乡村旅游在整个乡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帮助乡村旅游更好的展示在全国乃至全球游客面前。与此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也应该立足自身工作实际,不断推陈出现,以创新的意识来不断的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和营销宣传,扩大营销业绩和乡村旅游品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