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能源管控方案十篇能源管控方案十篇

能源管控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7:43

能源管控方案篇1

潜在的人才信息

经济的竞争和技术的竞争终归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在企业内部受重视的人才的数量和人才的质量,对于整体的档案建设中不仅仅是要加强档案管理的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和利用,还是要对人才的信息档案的人才的基本型控制,因此,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的人才信息档案的培养,例如:整体的企业发展中的专长、教育背景等。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企业的档案管理不仅仅是需要调控整体的技术性设施的信息资源管理,针对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传播进行综合性控制,这样在调控资源建设中最大限度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超前的资料信息,这样在调控档案信息的服务体系中进行管理与控制,这样在调控中从而提升管理层面的控制,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档案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服务是为了在特定的信息化管理中进行的档案信息化控制的服务措施性建设,在档案信息化服务当中,不仅需要调控企业发展的各个途径的服务性建设,还能为企业的发展档案管理提供系统化的信息管理,这样提供系统化的信息服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需要在调控资源建设中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渠道,还能充分整合信息资源渠道,调控信息资源建设,增强服务手段,并进而开拓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为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创造有效地服务支撑,把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方向。

1档案信息数据库开发服务。在企业的文献管理档案服务工作中,档案的信息化调控不仅仅是拥有了服务的信息资源,还可以根据企业的整体性建设进行综合性的调整,这样建立有系统、完整的专题的数据库,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设立一定的平台,为用户提供特色的服务管理。在档案管理中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进行管理,这样在档案建设中不仅仅需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检索控制,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信息提供一个平台,能使非档案管理的部门也能查询到档案信息。

2档案信息咨询分析与情报研究服务。在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中不仅仅需要科技信息的服务管理模式,还需要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建设进行有效的技术性调控,这样在基础性情报管理中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进行研究与开发,对基础性的调控进行项目的跟踪研究、聘雇研究或者发展研究等,提出相应的对策,参与到企业管理队伍里来。

3为档案管理提供培训服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加强档案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整体的档案服务部门,不仅可以定期的举行一定的培训工作,还能利用电子定期的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信息技术或者信息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工作,进而提高档案培训人员的素质水平。这样不仅使其了解档案信息资源的种类进行调控,还能掌握一定的社会地位、作用以及影响,这样利用档案管理进行科学性的研究,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在人才资源的管理上提高创新地位的控制,保证整体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和实施品牌的传略服务。

4提供人才交流信息。企业的档案信息化部门的调控中加强档案管理的学习,这样在整体的企业管理流程中,将自身的建设融入到信息化调控中去,这样使得资源的调控性建设能够有效地运作,并把整体的档案管路信息化进行调控,完善企业的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并积极主动的进行资源的规范化建设,编制出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专题性的报告供企业决策者分析和判断,提高服务水平。

能源管控方案篇2

1.1主控电路选择

方案一:采用FpGa构成的主控电路,具有体积小、稳定性强、运算速度快等特点,可以提供丰富的逻辑单元和i/o口资源,但成本较高。方案二:采用at89S52单片机构成的主控电路,支持iSp下载技术,操作简单、通用性强、性价比高。综合分析,选择方案二。

1.2电机驱动选择

方案一:采用电阻网络或数字电位器调整电机的分压,从而达到调速目的。但电阻网络只能实现有级调速,数字电阻的元器件价格较高,而且一般电机的电阻较小,电流较大,分压会降低效率,而且实现较为困难。方案二:采用L298芯片来驱动电机,其电路结构简单,且该芯片可以直接与单片机i/o口相连,易实现单片机的实时控制。经比较分析,方案二具有电路结构简单且性价比高的特点,故选择方案二。

1.3循迹方案选择

循迹的原理:光线照射到路面并反射,黑线和白纸对光的反射系数不同,采用红外对管判断接收的反射光的强弱,从而控制小车循黑线轨迹行走。方案一:由普通发光二极管及光敏三极管构成发射接收方案。但该方案容易受到外界光源的干扰,有时甚至检测不到,虽然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可降低干扰,但增加了额外的功率损耗。方案二:采用红外线对管循迹,红外发射管发出红外光,遇到黑线后反射,再被红外接收管接收,在接收端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电平识别来确定黑线的位置,从而控制小车循着黑线行走。红外对管成本低,电路简单,不易受环境影响,故采取方案二实现对轨迹的循迹。

1.4检测光照强度模块

方案一: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作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具有吸收光谱的作用,但是器件价格较为昂贵,且吸光范围大,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易调节灵敏度。方案二:采用三个光敏电阻,根据光的强弱来检测LeD定位光源的位置,使激光笔射中靶心。光敏电阻成本较低、灵敏度易调节,电路较为简单,故选用方案二。

2电路模块的设计与分析

2.1系统设计

系统主要由循迹小车和光源跟踪系统组成。循迹小车由红外对管对轨迹的检测将信号传输到单片机最小系统工作并适时显示小车运行的时间和控制光源LeD的亮灭情况。单片机通过高低电平控制电机转动,调节pwm波占空比控制小车行走的速度[3]。光源跟踪系统主要以光敏电阻检测小车上的光源LeD,将信息传输到单片机控制电机驱动使激光打在小车的靶牌上。

2.2单片机主控电路

单片机主控电路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显示控制电路。单片机p0口则用于传输显示数据,使数码管能够实时显示系统工作状态,并采集红外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检测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控制小车及光源跟踪系统工作。

2.3L298驱动电路

L298是恒压恒流双H桥集成电机芯片,可同时控制两个电机,且输出电流可达到2a。oUt1、oUt2和oUt3、oUt4之间分别接两个电机,5、7、10、12脚输入控制电平,控制电机正反转。ena、enB接使能端,控制电机的停转。

2.4循迹检测电路

系统采用红外对管来实现黑线循迹的检测。三个红外线对管及一些元件构成的红外线对管检测电路,其输出端通过排线接到单片机io口,将信号输入单片机进行识别处理。单片机输出信号通过控制L298来驱动电机的转弯和行走[4]。当小车行驶为直线时,中间红外线对管输出低电平,左右两个对管输出高电平。

2.5光敏检测电路

光敏检测电路中采用的传感器是光敏电阻。外界环境光线的明暗变化会改变光敏电阻的阻值,从而使三极管Q1导通或截止。光敏电阻通过对周围环境光线强度的检测,并将检测的状态与系统判断光源位置信号进行比较,如果检测到的发光状态与系统判断光源位置信号匹配,则迅速定位,并用激光笔照射到循迹小车上的靶牌上以指示光源位置。

3系统测试与分析

实验1:激光笔光点偏离光源中心5cm时,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测试记录实验1表明,光源跟踪系统在离光源5cm时可以自动寻找光源,寻找时间在2s以内。实验2:小车从C点沿遁迹线行走到D点的时间为20~50s可调节,在10s内可完成从D点返回到C点。

4结论与总结

能源管控方案篇3

青岛高校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以控制为手段,管理为目的实现了企业生产管理的优化,具体来说,系统可帮助企业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能源监测计量,可从现场的二次仪表直接采集数据(包括RS485串口协议和标准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信号传输途径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数据最终上传到上位机DCS监测系统。高信数据采集二次仪表选型标准为“一表多用”,即同一块二次仪表可同时采集温度、压力、流量等多种信号,为客户大大节约了成本。

能源统计分析,系统在现场监测计量的基础上,用一整套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并采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资源,流转、消费以及能源系统运动过程及其数量关系,完成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的能源管理。主要功能包括能源生产、供应动态平衡系统动态调度、能源消耗计划、核算管理、监测和计量自动化、数据处理和分析、能源管理和考核、能源供需实绩分析、能源质量管理、报警管理、事故预案与分析、能源审计、运行优化及闭环控制等。

对标预警,帮助节能管理部门乃至企业实现能耗数据的对标分析和同比分析,实现标准预警和历史对比预警,及时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充分实现高效节能、高效发展的目的。

预测优化,系统利用企业生产过程中能耗的统计分析数据,采用一些现代新的预测理论及技术来对企业未来能耗状况进行较精确的预测,对不合理的能耗状况进行优化,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用能状况,为政府专业管理部门掌握、分析信息和研究节能改造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平台。

青岛市节能监察中心的王敏在参观此套系统后说道,青岛高校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在节能监控领域有丰富的技术和产品积淀,而且他们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展现的敬业精神和技术水平也确实令我们满意,希望他们能够为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带去节能福音。

能源管控方案篇4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云计算;网络连接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49-0232-02

“云计算”是一种强大的网络资源管理模式,其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的方式实现了档案信息的管理分配,为用户的信息查询使用创造了条件。档案信息化模式的推广要求企业对档案资源实施网络化管理方式,利用云计算功能管理恰好能满足这一趋势的要求。此外,在云计算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也要做好相关方面的技术控制。

1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云计算作为计算机时代的典型技术代表,其具有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功能,同时能为用户的资源信息调控创造条件。根据云计算模式的自身特点看,将其运用于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可发挥多个方面的作用。其主要使用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个性化服务。云计算的根本目的在于完成各项资源信息的处理分配,而用户在上选择这种模式只要考虑自身的使用需要选择操作方式,在云计算运行需要的程序内容上可忽略不顾[1]。此种资源控制方法也体现了云计算的个性化服务,给档案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2)多元化运行。多元化运行主要表现在云计算中计算机数量的庞大,其可以是2台或多台计算机的共同连接。这种结构使得云计算在信息数据的处理上有着超强的性能优势,可同时完成各种数据信息的规划处理,在档案信息化中可同时完成不同信息的处理调配;

3)科学化分配。对复杂的档案信息分配处理也是云计算的一大特点,如:在处理不同类别的档案时,可利用云计算模式准确统计、分配、规划,让用户更好滴选择资源。此外,只要客户连接到云中,内部存储的所有资源都是客户的,可由档案管理者或使用者随意分配;

4)智能化操作。档案信息的推广则能显现出云计算的智能性,尤其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不断更新之后,如:windowsXp、windows7等,计算也体现出了智能化的优势。同时,随着计算机可编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云计算的程序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管理操作上也实现了智能化。

2安全技术,防范资源丢失

档案信息对于企业而言是很重要的资料文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电子档案的普及推广,档案资源自身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危险性常会造成档案资源丢失,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将云计算运用于档案信息化中,需采取相应的技术保护档案资源。

2.1攻击方面

考虑到云计算环境集中了社会上各个行业的资源,其常常会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对象,同时也给恶意软件的隐藏创造了条件。网络恶意攻击已成为危害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了防止各档案信息资源受到非法操作的损坏,在云计算运行时用户要采取防范攻击的策略。

2.2操作方面

云计算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操控系统,用户在操作过程中也要采取正确的操作流程,避免操作失误给非法袭击者们创造条件[2]。用户登录到云环境设置的档案信息内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操作控制,通常这些操作需涉及到:浏览、检索、下载、创建、更新等等

2.3服务方面

档案管理者把档案信息转交给云计算后,其则失去了原有的绝对控制权。后期的电子档案保护工作则要由云计算服务商完成。而云计算环境下要求保密的这类信息时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在收集、传输、处理、利用、存储等方面提供更加可行的服务条件。

2.4保护方面

电子档案在网络上丢失后则很难找回,给企业或个人造成的损失相当大。这就需要云计算能对数据资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档案资源丢失问题的发生。用户徐积极采取措施保证数据不出现丢失、毁损、非法收集等问题,实现了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3保护技术,优化档案管理

上述提到,对云计算模式下的档案信息严格保护是不可缺少的工作,这也是维护档案资源长期使用的前提条件。云计算服务商应坚持“以用户为本”的理念,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优化电子档案的管理控制。保护技术的运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1)权限技术。目前,使用广泛的权限管理与控制技术是特权管理基础设施pmi,其是基于属性证书(aC)的授权管理平台,将pKi体系当成主要的结构元素,能对全部的用户设置相应的权限[3]。权限技术可以防止非法者登陆云计算系统盗取信息,大大降低了非法访问的次数;

2)存储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这也是很关键的保护工作。服务商和档案双方都应该采取综合性的安全保护措施,积极引进先进的虚拟化海量存储技术对数据资源实施管理维护,经过虚拟化的处理能够增强数据的安全访问性能,维持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3)保密技术。通过设置密码对云计算模式严格控制,这样可以保证信息资源在存储和传输时免受非法下载或恶意篡改。pKi能为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创造优越服务的一个平台,由公开密钥密码技术、数字证书、证书发放机构等结构组成,可显著保护档案资源的安全操作[4];

4)管理技术。管理技术的运用根本上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云计算应用时企业严格按照规定协议保管信息,保证数据信息的使用能朝着正规方向发展。对于云计算潜在的安全隐患,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检测处理,尽早防范档案资源丢失。

4结论

总而言之,云计算运用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发挥了多个方面的作用,可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效率。但企业在引进云计算之后,必须要做好档案资源的有效保护,对网络系统采取安全保护技术,维持云计算模式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蔡正忠.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的管理方法[J].档案技术研究,2009,16(11):30-33.

[2]路平友.云计算在网络档案管理中的运用[J].计算机应用技术,2010,22(7):19-21.

能源管控方案篇5

关键词:电子档案;网络安全;档案管理

1电子档案网络安全及存在的问题

1.1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包括物理层安全、网络层安全、操作系统安全,以及应用平台安全。物理层安全主要是防止对物理通路的窃听、损坏、干扰和攻击;链路层安全则是要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网络层安全强调严格按权限为使用者服务、保证网络路由正确,并能有效抵御拦截和监听。操作系统安全是为保证用户资料、操作系统访问控制的安全,对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进行审计;应用平台安全是保证应用软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等设备和软件环境的安全;而应用系统安全,即是面向应用平台提供的安全服务。

1.2电子档案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按照带来安全隐患行为的目的性,网络安全隐患可以分为两类,无意识行为和有意识行为。前者包括计算机管理员对计算机的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或是由于安全意识不够引发的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等。后者带有很强的反向目的性,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电子档案安全威胁形式包含: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系统或软件的漏洞和“后门程序”以及由于网络自身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对电子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备性、安全性的潜在威胁。

2电子档案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2.1一般安全管理体系

包括物理安全措施和计算机及网络访问控制措施,前者主要是验证用户的身份和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从而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后者可以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它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该措施又包含三个层级。

2.1.1第一层级控制

(1)入网访问控制。通过用户名、用户口令的识别和验证、用户账号的缺省限制检查控制能够登录到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的用户,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工作站,只有通过合法验证用户才能进入,否则被拒绝。

(2)网络权限控制。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网络控制用户和用户组可以访问哪些目录、子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也可以指定用户对这些文件、目录、设备能够执行哪些操作。

2.1.2第二层级控制

(1)属性控制。网络系统管理员应给文件、目录及网络设备等指定访问属性。属性安全控制可以将给定的属性、网络服务器的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联系起来。网络上的资源都应预先标出一组安全属性,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对应一张访问控制表,用以表明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能力。

(2)目录级控制。允许控制用户对目录、文件、设备的访问。用户在目录一级指定权限,包括读写、修改、删除、查找、存取等权力,也可以进一步指定对目录下的子目录和文件的权限。

2.1.3第三层级控制

(1)网络服务器控制。允许在服务器控制台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比如:装载和卸载模块,安装和删除软件等。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主要表现为设置口令锁定服务器控制台,以防止非法用户修改、删除重要信息或破坏数据。

(2)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管理员应对网络实施监控,服务器记录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对非法的网络访问,以图形或文字或声音等形式报警,以引起网络管理员的注意;当非法访问的次数达到设定数值,自动锁定该账户用户。

(3)网络端口控制。对服务器端和用户端采取控制,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之后,才允许其进入用户端。然后,用户端和服务器端再进行相互验证,以充分保证安全。

2.2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2.2.1第一层级控制

主要是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防火墙。最常采用的技术是数据包过滤,即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tCp端口令或其组合来综合判断,在满足逻辑条件下予以通过,从而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

2.2.2第二层级控制

(1)档案共享、交换信息加密。要在发收两端用软件进行加、解密工作。在指定的用户或网络通过密钥支持解除密码而获得原始数据。具体来说,通信双方交换彼此密钥,并存放在安全处,需给对方发信息时,用密钥进行加密,在收到数据后,用对方的密钥解密。

(2)档案共享、交换身份认证。通过密码体系认证、人体生理特征认证、智能粉认证等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从而确认合法用户的身份,以使具有合法授权的用户使用档案共享、交换信息系统。

(3)档案共享、交换信息数字签名。通过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来实现,它能提供一种安全方法,确定信息的发送者及信息本身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米士刚.加强档案信息的网络安全保护工作[J].中国档案,2006,(7):59.

能源管控方案篇6

关键词: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医院;档案收集;档案管理

疫情防控档案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记录,是医院应急管理能力和成效的真实反映,是后续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临床诊疗及公共卫生体系构建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1肺炎疫情防控档案的归档范围

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即疫情防控过程中产生的和疫情防控有关的纸质资料、图片及音频等原始记录,其真实记录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与生活,在归档范围方面有着较高要求。[1]1.1综合类档案。综合类档案与文书档案类似,重点记录了国家、政府、单位有关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与政策引导情况。1.2医疗防治类档案。医疗防治知识是经各种渠道不断推广的,比如有关专家对人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专家研发出肺炎防治药方等,这些医疗防治知识保障大众健康。1.3医疗救治类档案。医疗救治类档案就是在对肺炎病人进行救治当中生成的系列档案。救治活动中所形成的有关患者的定点医院管理、救治方案、医疗监测、用药及会诊等文件材料都属于这类档案。[2]另外,还有医疗援助类、物资保障类、科技攻克类、抗疫统计类和宣传报道类档案等。

2加强收集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2.1留住最真实的历史。海量的疫情防控档案资料是党与政府领导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真实记录,必须强化收集管理工作。2.2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疫情防控档案中有许多关于疫情防控的信息、经历的挫折和教训以及成功经验和方法等。其具有确定性、原始记录性、社会性、历史性等特性,可以为国内甚至其他国家疫情防控提供资料支持、经验借鉴及政策参考。[3]2.3履行档案工作职责。疫情防控过程中,各级档案部门都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医院医生诊治提供参考,为科研专家提供依据。

3医院肺炎疫情防控档案收集与管理的特点

3.1档案收集难度大。肺炎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医务人员需要全副武装才可以进入病区一线,无关人员则无法靠近,也就不可以及时拍摄到医务人员救治护理的工作场面,这使得档案收集工作存在局限与缺憾。同时,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期间的紧张忙碌,也存在无法兼顾档案收集与归档工作或不愿把经办的文件资源进行移交的情况。此外,民间生成的有着代表性的档案又很难掌握,这都使得档案收集难度加大。3.2档案内容多样性。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源内容存在多样性,包括上级文件、应急预案、隔离病区建设、患者救治、捐助接收、英雄人物事迹等多方面资源,还包括了各级各类网站、微博、微信、报纸等媒体宣传产生的图文、音频等数据资料。3.3档案管理复杂性。肺炎疫情防控档案与普通档案有所区别,具有较强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医院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预测疫情规模与危害程度,这使得国内外疫情蔓延与防控工作进行会出现一些无法预知的情况。疫情防控档案资料源自防控多个方面,并且因为疫情变化而不断变化。对此,普通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及使用等常规程序无法完全适用。3.4档案管理专业性。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专项档案,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灵活运用疫情防控专业知识与档案管理技能来科学管理疫情防控档案,从而真正做好疫情防控档案管理工作。[4]3.5防控管理刚需性。疫情防控管理对医院智能化提出了高要求,会促使医院网络建设更加健全,具有刚需性。就档案工作而言,虽然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专业人才匮乏、创新力不足问题,也存在信息安全、标准统一、数据共享和管理信息系统配置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有望因防控管理的刚需性得以缓解。[5]

4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相关建议

4.1健全制度,规范流程。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传统的档案管理中的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用。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档案有关管理方式,确定医院不同部门间的分工与职责,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为疫情防控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证。[6]4.2主动出击,广泛收集。首先是全过程收集。疫情防控档案收集需要穿插于疫情防控工作全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疫情防控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分类指导,提供精准服务。[7]其次是大范围进行档案征集,通过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征集,保证疫情防控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让疫情防控档案更加完整、立体。[8]4.3提前布局,全程管理。建立由专业结合兼职档案管理者构成的疫情防控档案工作小组,把档案管理工作穿插于医院防疫工作全过程中。4.4确定归档范围,精准高效收集。医院档案部门要依照有关要求来制定合适自身实际的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方式,实现档案收集与管理的精准高效。[9]4.5统筹疫后管理,实现价值增值。通过对疫情的防控措施与成效进行分析,挖掘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可以为今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10]医院应该加强谋划疫后档案管理工作,设立疫情防控专项档案,推进医院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让人们认识到档案的重要价值,增强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施瑞婷,李欢.疫情防控档案情感价值探析——以全国档案微信号原创热搜榜中疫情相关推文为例[J].档案学研究,2020(06):60-69.

[2]刘婧.我国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征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省级综合档案馆为对象[J].档案学通讯,2020(05):21-28.

[3]马燕婷.肺炎病毒疫情防控背景下档案管理部门的责任与担当[J].档案管理,2021(02):52-53.

[4]赵鑫强,方路.病毒疫情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初探[J].档案管理,2020(05):56-57.

[5]韩双.抗击肺炎疫情下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与利用[J].档案管理,2020(02):56+58.

[6]冯艳,马颖辉,刘双红,陈建军.档案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研究——以河南省生殖妇产医院为例[J].档案管理,2021(01):120-121.

[7]彭燕,张亚云,缑丽霞.基层医院应对肺炎疫情院感防控实践[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年9期,107-108页,2020.

[8]周耀林,刘梦颖,杨文睿,费丁俊.后疫情时代抗疫数字档案资源整合[J].档案管理,2020(06):33-35.

[9]韩双.抗击肺炎疫情下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与利用[J].档案管理,2020(02):56-56.

能源管控方案篇7

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建设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建设、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重大危险源等级分类

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

4、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三、重大危险源评估

每一年至少对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将安全评估报告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的建设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当对重大危险源及时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从事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检验、安全评估业务的中介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检测检验和安全评估的结果负责。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2、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3、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4、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损害程度;

5、重大危险源等级;

6、监控措施方案及防范措施计划;

7、应急救援预案效果评价;

8、评估结论与对策建议等。

四、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

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级别,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控管理。矿主要负责人对本矿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工作全面负责,并指定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的具体负责人。

1、一级重大危险源必须建立有效的动态监控系统,进行不间断的监控,随时掌握危险物品有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并每季度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

2、二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定期监测危险物品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每半年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情况。

3、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措施,监测危险物品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每年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情况。

4、必须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矿主要负责人应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的资金投入,并组织对本矿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巡查、登记和上报等。

5、必须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2)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3)危险辨识与评价;

(4)应急设备与设施;

(5)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6)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7)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8)保障措施与程序;

(9)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

能源管控方案篇8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涵盖了各种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疾病、计划免疫、卫生检验、学校卫生、食品卫生等各类公共卫生的档案信息。疾控中心档案是历经长期收集、积累、整理而逐渐形成的,是各类传染病逐步绝迹的历史见证,能够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随着社会经济朝着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加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对预防已灭疫情再次爆发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提升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普及,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不断增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易损坏、难查找的不良问题,从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工作人员查找和使用档案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朝着开放化、网络化和系统化的方向转变,大幅度地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毋庸置疑,疾控中心档案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提升疾病预防工作的水平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疾病预防的逐步重视,增强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疾病预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疾控中心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将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档案数字化装置和信息网络系统,涵盖了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交换机、信息安全系统、存储器和路由器等硬件和软件设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计算机网络。因此,疾控中心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建立并不断完善先进的档案信息系统,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各个部门,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水平,为疾病预防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帮助。

(二)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涵盖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以及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其建设的工作主要有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数据库建设、电子档案和专门数据库的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直接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关键要素。因此,疾控中心要不断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加快目录数据库的建立进程,确保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提升数字信息资料的采集和整合水平,为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

(三)提升档案人员职业素养。档案人员是推动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力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努力提升档案人员的职业素养已经逐步成为疾控中心推进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疾控中心要重视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工作,定期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活动,努力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和职业素养。与此同时,疾控中心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四)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疾控中心要深刻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严格依据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疾控中心的工作特点,建立并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并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要对电子文件的采集、整合、保存等工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这一方式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强化安全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利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安装保密性较高的系统软件,及时检测操作系统的软件的安全漏洞,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升级和安装补丁程序,确保疾控中心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此外,疾控中心要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有效地将各种计算机病毒抵御在档案管理系统之外,提升档案管理系统的防护水平,避免未授权系统的入侵和电子文件的篡改,切实有效地保障疾控档案的安全性,从而为疾控中心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参考资料,提升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水平。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档案人员职业素养,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不断强化安全管理的水平,这对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x,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疾控中心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水平,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明涛.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6(03).

[2]吴桂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32).

[3]李敏.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问题[J].才智.2014(12).

能源管控方案篇9

【关键词】imS智能管道服务质量用户管理

1引言

基于imS的多媒体业务成为未来imS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提高多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感知需求,使运营管理更方便、业务开通更灵活,为用户提供有别于互联网业务差异化服务,这是imS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智能管道有为客户和业务提供精细化感知、差异化调度、网络资源灵活开放的能力。因此,如何将imS与智能管道相结合,利用智能管道的网络能力为imS多媒体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是推动和保障imS业务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通过对imS系统部署中引入智能管道技术的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智能管道和imS的体系架构提出相应的imS网络和业务部署方案,以及Rx接口、用户管理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2imS与智能管道相结合的需求

随着imS网络的成熟商用和全光宽带网络建设的完成,基于宽带固网终端的融合视频业务具备了规模推广的网络条件:一方面,imS可以提供基于Sip的与接入无关的多媒体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宽带接入网的建设解决了传送视频业务的带宽瓶颈问题。但目前的ip网除了承载imS的视频多媒体业务外,还负责承载其它的互联网业务。如何保障imS视频业务的服务质量,实现视频业务服务质量的可管可控是部署和推进基于imS的融合视频业务的关键因素。

imS的体系架构中已经提出了采用策略和计费控制架构(pCC)来完成对承载网资源的控制:使用开放、标准化的接口将业务层的QoS需求映射到承载层,并基于承载层的资源对业务的QoS需求进行接纳和控制。

为了实现对ip网的服务质量的控制,运营商已经部署了基于ip网络的智能管道系统。智能管道系统通过业务管控层设置与资源指配相关的业务/网络策略信息,实现对宽带业务的感知和策略下发,控制策略执行点,实现基于用户/业务的动态带宽按需保证。

因此,实现imS多媒体业务的QoS控制可以采用两种方案:按照imS体系中的资源控制子系统架构部署imS业务专用的资源控制系统;或者与现有的智能管道系统相结合,使其支持imS多媒体业务。显而易见,后者是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3基于智能管道承载的imS系统部署

方案

itU-t、3Gpp、etSitiSpan等几大国际标准组织都提出了相关的imS资源管理系统架构。目前imS资源控制系统的部署主要遵循的是3Gpp的pCC架构或tiSpan的RaCS架构。由于imS是基于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的核心控制网络,因此基于imS的资源控制系统既需要对固定宽带网络进行承载网络资源的控制,也需要对移动宽带网络的网络资源进行控制。结合pCC和RaCS架构,imS资源控制系统的建设建议采用固移融合模式,其架构如图1所示:

融合模式采用3Gpp的pCC架构,不论是固定接入还是移动接入都使用统一的Rx接口与p-CSCF(aF)对接,资源控制器通过Gx接口对承载网络下发策略。

受imS移动终端发展缓慢的限制,目前各大运营商部署的imS网络主要侧重于固定宽带用户的多媒体融合视频业务的提供。因此,本文重点讨论针对imS固网宽带接入用户的智能管道承载方案。

运营商部署的智能管道系统——智能提速平台已初步形成业务控制层,可管控BRaS/SR设备,具备了业务控制的初步能力。智能提速平台包括策略决策和策略执行两大功能:策略决策功能根据策略执行点的申请,制定和下发业务、网络资源控制策略;策略执行功能根据用户接入请求等事件触发策略请求、更新或删除消息,根据策略决策点下发的策略进行相应资源的配置或管控,可实现对宽带接入设备(BRaS/mSe/SR、iDC出口等)的策略管控。

考虑到imS核心网元的安全性和承载网络的服务质量,p/i/S-CSCF、aGCF、mGCF、业务平台、BaC等imS网络的核心网元主要部署在运营商的内部专网,终端则由公众网络通过BaC设备接入到imS核心网上。

综合考虑现网智能管道部署的情况、imS网元的承载方案以及imS资源管理系统的国际标准架构,基于智能管道承载的imS系统部署方案如图2所示:

本方案把现网智能提速平台作为pCRF在网络中的具体实现:p-CSCF通过Rx接口把业务的QoS请求提交给智能提速平台,由智能提速平成oLt/DSLam/汇聚交换机和BRaS/SR之间的带宽保障。此方案要求智能提速平台升级支持标准的Rx接口以实现与p-CSCF的对接,智能提速平台和BRaS/SR之间的接口可以沿用现有的接口。由于BaC是imS业务的专用接入设备,已经是根据imS的业务量进行网络规划和部署的,因此可以认为BaC设备不存在业务拥塞问题,所以BaC暂时不纳入QoS策略管控的范围。

主要的业务流程如下:

(1)用户发起视频会议会话呼叫请求;

(2)p-CSCF收到业务会话请求,通过Rx接口将本次呼叫所需的带宽、时延等QoS需求提交给智能提速平台;

(3)智能提速平台根据该用户签约的QoS策略和本次呼叫的QoS需求进行资源管控:控制BRaS/SR为本次呼叫预留出oLt/DSLam/汇聚交换机与BRaS/SR之间的网络带宽,并把带宽预留成功的消息反馈给p-CSCF;

(4)p-CSCF接到带宽预留成功的消息后,将呼叫请求转发给S-CSCF进行后续的呼叫处理。

在imS资源控制系统中,Rx接口为p-CSCF与pCRF之间的接口,采用Diameter协议,主要用于p-CSCF与pCRF之间关于QoS策略流程的信息交互和处理。Rx接口主要由aaR\aaa、RaR\Raa、StR\Sta、aSR\aSa四对消息组成,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4关键技术问题探讨

4.1用户终端真实ip地址的获取

为了保护imS核心网元不受用户的恶意攻击,imS终端需要通过BaC接入到imS核心网络中。BaC负责包括用户终端ip地址和核心网元在内的私网地址的转换和翻译。因此,SipinVite消息中主叫用户的ip地址其实是BaC的地址而不是用户终端的实际地址,而智能提速平台需要获取用户的真实ip地址才能够控制BRaS/SR为该用户预留网络带宽。所以,p-CSCF需要获取用户的真实ip地址,并通过Rx接口传送给智能提速平台。

p-CSCF有两种获取用户真实ip地址的方法:

(1)通过BaC加插的p-access-network-info头域

BaC加插的p-access-network-info头域中的ue-ip和ue-port记录了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p-CSCF接收BaC发送的该头域后,将ue-ip通过Rx接口传给智能提速平台,ue-port缺省为5060(Sip信令端口)。

(2)通过SDp的a行携带用户真实ip地址

BaC通过SDp的a行携带Ue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如a=ue-ip:inip664:FF9B::15245(ip地址为64:FF9B::1,端口号为5245)或a=ue-ip:inip410.85.23.15245。p-CSCF与智能提速平台对接Rx接口时,根据SDp中a行信息获得ip参数值和端口参数值告知给智能提速平台。

以上两种方案都可以获取用户真实的ip地址。第二种方案可以获取终端多媒体业务的多个业务端口,如Sip信令端口、音频媒体端口、视频媒体端口等,从而实现对用户业务ip地址+端口号粒度的QoS精确化管理,但该方法对BaC、p-CSCF等设备有一定的改造要求。方案一实现相对简单,对网络设备改造量非常小,但该方案pani头域只携带了Sip信令的端口,无法对媒体端口进行控制。

如果imS业务对资源控制能力的要求不必精确到业务的具体端口号,仅针对终端ip地址进行控制,建议采用方案一;否则,建议采用方案二。

4.2用户管理

在imS资源控制系统中,负责存储和管理用户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包括归属用户服务器(HSS,HomeSubscriberServer)和用户属性存储器(SpR,SubscriptionprofileRepository)。HSS存储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身份标识、用户注册/位置信息、授权信息、用户业务签约信息、用户安全信息和用户计费信息。SpR主要存储了用户的QoS签约信息,包括用户签约所允许使用的业务、每个允许业务的优先级如签约保证带宽QoS信息、用户签约QoS信息、用户计费相关信息、用户类别、签约用户使用监视相关信息、imS信号优先级等。

HSS和SpR在整个组网中的位置、关系和功能如图3所示。

(1)HSS存储用户多媒体业务签约数据(如语音业务、融合视频业务、即时通信业务等)。当用户注册时通过Cx接口从HSS下载用户的业务签约数据到S-CSCF中。

(2)SpR存储用户的QoS签约数据。当用户终端发起业务请求时,p-CSCF通过Rx接口把本次呼叫的带宽/时延等QoS要求传递给pCRF,pCRF查询接入地的SpR获取用户的QoS签约信息。

在实际的网络部署中,这两种数据库可以合设也可以分设。如果现有的智能管道系统用户QoS策略数据库功能和性能可以承载imS用户,则可以考虑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实现SpR功能以减少投资。如果现有的智能管道系统用户数据库能力不足,则建议为imS用户新建一个SpR,智能提速平台需新增一个与SpR之间的接口。

5结束语

imS网络将会话控制与业务描述分离,实现了业务与控制分离的体系架构。在这种体系架构上,运营商能够控制和管理基于ip的网络并为用户提供不同于互联网应用的差异化服务,这也正是确保基于imS的融合多媒体业务规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于现网的智能管道系统承载imS业务,可以利用现有的ip网络服务质量智能体系实现对imS融合视频业务的QoS保障,从而推动和促进有服务质量保障的视频多媒体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etSieS282003.ResourceandadmissionControlSub-System(RaCS)[S].

[2]3GpptS29.238.interconnectionBorderControlFunctions(iBCF)-transitionGateway(trGw)interface,ixinterface;Stage3[S].

[3]3GpptS23.334.ipmultimediaSubsystem(imS)applicationLevelGateway(imS-aLG)-imSaccessGateway(imS-aGw)interface:proceduresdescriptions[S].

能源管控方案篇10

一、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投入的资金不足。最近几年,我国对各市、县档案局和卫生局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促进了疾控中心的管理系统在信息平台方面的发展,在许多领域中都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当前我国的很多疾控中心由于条件不足,以至于资金投入有限,从而致使相关档案管理的一些配套设施跟不上发展需求,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二)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在疾控中心的各项管理工作中,疾病的预防工作是最具专业性的工作,是影响疾控中心管理工作的关键要素。在我国的疾控中心中,存在着工作人员不够的现象,致使档案管理员、医疗卫生员等工作较为混乱。这使得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都参差不齐,无法有效实施对档案的管理。

(三)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偏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产业得到很大提升,但是针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水平还较低。从硬件上来说,相关配套设备不够齐全,且设备的质量不佳,计算机的运转速度过慢甚至出现卡死现象,严重影响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软件上也存在极大问题。由于系统没有得到完善,再加上功能单一、操作老化,从而造成档案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使档案管理工作失去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建设信息化、科学化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加大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对国家社会而言,疾控中心所存储的档案是必不可少的公共资源,它承载着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对社会进行相关服务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等重大作用。因此,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是不容忽视的任务。要提高管理档案的工作水平,需加大投入资金,改善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档案存储环境是一大关键环节。要管理好档案,首先要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这要求在信息化档案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为保障疾控中心的档案能得到最优质、最安全的管理,不仅要投入资金建设优良的设施环境,还要花费资金在“双防火”上。所谓“双防火”,就是既要购置可靠的计算机防火墙软件,以抵御黑客或病毒的入侵,同时还要配备质量过关的消防灭火器,以备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二)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大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力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必要时可招募一些较专业的综合型人才,对构造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优质体系是有极大意义的。就培训而言,需要注意到每个不同个体的特性,进行有规划的培训安排,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基础,实现培育出优质人才的目的。另外一点,若想用疾控中心的医疗人员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正确的工作思路和素养,培育出良好的服务态度,以便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学会熟练应用计算机,积极努力学习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所有知识和技术,学会科技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以及最安全、最方便的管理方式。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科学管理技术。运用计算机系统管理档案,其效率最高,且安全性较强,是相对可靠的方式。计算机管理模式大大简化了档案管理中复杂的工作程序,节约出大量的时间,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实现工作效率提升。计算机管理技术采用科学的信息化智能管理,运用了现代科技技术,实现了科技管理,使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进入数字化时代,全面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效果。另外,计算机信息管理实现了网络上的信息共享,使疾控中心各个部门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所需的相关档案信息,并且方便社会人员的查询,最终合理完善资源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