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护理教育发展十篇护理教育发展十篇

护理教育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7:23

护理教育发展篇1

关键词:护理教育;发展;现状;策略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快速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快节奏生活带来的不健康生活习惯等给我国居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护理教育作为单独的学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纳入教育系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是现阶段护理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我国护理教育的整体形势与存在问题

(一)当前护理教育的形势

21世纪后,随着国家对护理教育问题的重视,护理人才培养的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护理专业的中、高职院校达1000所以上,本科院校达200所以上,招收护理研究生院校达30所以上,与2001年比较招生总数增长了近8倍。2011年,护理学发展被教育部列为一级学科。截至2015年,本专科(含高职)院校中开设护理课程的院校比例达60%,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中职、高职、研究生、继续教育”的护理教育模式。以上数据表明,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护理教育得到了平稳且快速的发展。

(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比例失衡。尽管我国的护理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并不均衡。一方面,中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招生人数远远高于大学等高等院校,据2013年的不完全数据统计,一级、二级、三级的医院中护理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约为50%,而在三级医院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比例小于10%。另一方面,高端人才过于稀少,满足不了社会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尽管已有不少学校招收护理研究生,但护理研究生的规模太小,在三级医院中研究生学历的护理人员只有2%。同层次人员的素质差异以及高层次人员的极度匮乏阻碍了护理教育的均衡发展。

2.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缺乏科学指导。由于我国的护理教育起步时间比较晚,对具体教育目标的设定与评估、教学课程设置上均存在不足[2]。首先是教育目标的设定,从我国现有的教育目标相关文件上来看,中职高职护理培养偏向基础应用型,本科、研究生护理偏向研究型,但是并没有明确培养临床专业型的人才,也没有系统而整体化的评估手段。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我国护理培养的课程过多侧重公共基础知识,缺乏有关人文医学的教学。

3.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不对接[3]。在人才输出上,医院的护理岗位十分细化并且正在向健康教育、专科护理等方向扩展,而课程设置更多是学科知识,既缺乏护理实践,又缺少职业能力(如应急处理、病人状况评估、交流沟通等)的培养,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对接,阻碍了护理人员的发展。

二、护理教育的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四点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一)建立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

针对人才培养比例失衡的问题,教育部门应适当控制中职院校的护理教育,促进高等院校护理教育的开设,重视对本科生护理教育的培养,特别是要重视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加大高学历护理人员在各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另外,教育部门可以开通由专到本的衔接,建立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入学标准,使得低层次的护理人员也能够进行高层次的学习,从而提高整体的学历水平。

(二)明确教学目标,改善教育方法

在教学目标与教育评价上,可借鉴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前的社会需求,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战略分析。在教育方式方法方面,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对护理行业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护理人员所需职业能力后,开设相应课程,将专业知识、临床护理、人文素养等进行综合课程构建;二是在教学方式上,要引入先进的师资队伍,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由“授课式”向“护理培养式”转变,可引入情景教学、专题讲座、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

护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输出不同层次的护理人才,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随着社会与医疗事业的发展,护理岗位越来越细化,对护士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规范。我们既需要在特定领域中具备突出能力的专科护士(如2011-2015年发展规划指出加大对重症监护、血液净化、手术室等专科护士培养),也需要能够在沟通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满足病人需求的综合性护士,在进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时,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人才与社会的对接机制[4],如通过政府等进行人才与需求的信息搜集,从而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另一方面,针对护理教育而言,建立医院与学校间的合作制度,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教学,从而为学生之后步入岗位奠定基础。

(四)推进护理学科国际化进程

护理学科是一门很复杂的系统,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交流,在新的世纪,我国的护理学科想要发展,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护理体系建立经验,形成国际化的观念,吸取国外护理教育发展中的教训。在护理教育方面实行对外开放,积极与国外学校合作,开展联合办学,与国外优秀的护理团队合作,引入国外先进的科研技术,将我国的护理教育带入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综上所述,护理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护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平稳迅速的形势,但是发展中也存在着人才层次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不明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四点策略,但如何进行具体实践应用,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万晓燕.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促进策略.教育与职业,2014,33:132-133.

[2]章雅青.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展望.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5(33).

[3]张艳.我国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护理教育发展篇2

[关键词]护理教育发展概况缺陷选择策略

[作者简介]万晓燕(1968-),女,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湖北鄂州43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内科护理课程的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29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132-02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教育逐渐从护理专业和护理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发展的门类并受到研究者的日益重视。1860年,南丁格尔在伦敦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近代护理学院,在护理学史上第一次将护理作为一门科学。20世纪中后期,在心理学、社会学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健康、环境和护理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护理被定义为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作为护理服务对象的人,其生理、心理、情感、习惯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在护理中均受到重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储备,还要了解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能够运用先进的器械有效地抢救病危患者,更要具备沟通能力、应急能力和变革的思想。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符合现代要求的高素质护理人员,这一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护理教育的头上。

一、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护理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高职院校和大学都开设了护理教育和医护人员培养的专业,护理人才在数量上急剧增加,护理教育的层次也日臻完善。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数据,至2010年底,我国护理中、高职院校多达1100所,20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护理教育课程,30多所院校招收护理学研究生。与2001年相比,高等院校护理教育的招生总数增长了近780%。

早在21世纪初,我国护理教育层次已基本齐全,初步形成了中职、专科、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的较为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2003年,第二军医大学在国内首次设立护理学博士点,并于第二年招收护理学博士两名。此后,少数高校开始积极探索护理博士教育,将护理教育的发展推向更高的台阶,我国的护理教育层次也与国外护理教育层次达到一致水平。2009年,《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试行)》的出台和实施,2011年,教育部将护理学发展为一级学科。这些都表明,在国家政策推动护理教育工作的促进下,我国的护理教育正积极稳健地前进和发展,我国的护理教育体系也向着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二、当前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全球化、医疗科技不断进步、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形势对于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尽管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迅速,但与外国的护理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

1.护理教育层次结构不平衡。我国护理教育层次结构存在合理、不平衡的现象。从上文的统计数即可得知,开设护理教育的中、高职院校与大学高等院校的比例约为51,尽管中、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长没有本科院校的速度快,但在总体人数上仍占绝对优势。据分析数据统计,2012年年底,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全国注册护士中所占比例高达90%。本科护理教育规模和速度发展较快,但质量上不能同步提升。护理教育研究生的规模很小,培养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各层次的护理院校、人员、规模比例严重失衡,同一层次上的数量与质量也不能均衡发展,阻碍了我国护理教育结构的优化。

2.护理教育各结构层次的培养目标不确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各种先进设备和器械在医疗中的运用,现代护理越来越需要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护理人才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社区、家庭护理的发展,急需在心理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护理人员投入到不断变化的卫生保健服务市场。而我国护理教育人才的培养较为单一,很多高等院校,尤其是对研究生的教育,侧重于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未能与实践良好地结合,造成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不确定又造成了学生对自己定位的不确定。我国的护理工作多由中专生及大专生承担,倘若本科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势必不会在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来达到现代护理人才的要求。

3.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高校在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上更注重课程教育的理论学习,忽视临床实践。在课程安排上,通常前期为理论授课,最后一年临床实习,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未能有效地交叉进行,容易出现理论学习时过于枯燥,后期实践时由于距离理论学习时间长而缺乏准确的理论指导。此外,传统课程安排较多,适应瞬息变化的护理市场的课程教育相对较少,尚未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新型课程体系。例如,对新出现的社区护理、家庭护理、老年人临终护理的专业性培训不多,对心理护理的关注度也远远不够,这都直接影响到护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4.高等护理教育师资力量缺乏。护理质量标准的提升必然需要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保障。现有的护理教育工作者中,博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够,只有少数的院校才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有些院校虽有教授和副教授,但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仍然稀缺。从事护理教育的人员整体学历偏低,且经验不够充足的青年教师偏多。此外,由医生担任高校护理教学工作的情况也很普遍,他们对护理基础的掌握不够扎实和深入,知识结构不完善,造成护理教育的专业化和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不强。同时,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从21世纪才开始起步,还没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导师的指导同样不够充足。

5.缺乏科学的护理教育评估标准。护理教育的评估是护理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护理教育科学合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护理教育研究者虽然列出了护理教育评估的分类和标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现行的护理教育的评价仍沿用医学教育的评价模式展开,并由卫生部统一负责,使护理教育的评价附属于医学,削弱了护理教育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完整评估体系的缺乏最终将阻碍护理教育的优化发展。

三、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策略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解决办法,以促进护理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1.优化护理教育结构。中、高职院校在护理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高等院校,国家教育部门应重视这一现象,对中职院校护理教育适当地剪裁和压缩,加大力度促进高等院校护理教育学科的开设、招生与教学,逐步缩小二者的规模差距,力求保持尽可能的平衡。此外,继续调整各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的结构,加强护理教育大学本科生的培养,尤其注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最终达到我国护理事业规划纲要的要求,减少中专层次的护理人员,提高大专学历及以上层次的人员比例,至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全国注册护士的比重不得低于60%。

2.推进国际化进程。树立宏观的护理教育发展观,形成国际化观念,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进程国际化的机遇,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加快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进程,积极吸取国际护理教育的优秀经验,吸取国外护理教育发展中的教训。以当前护理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放宽眼界,联系国内甚至国际护理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利用国际护理教育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加快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国内外尖端护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为更多的护理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出国培养以及回国后的工作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对外开放我国的护理教育市场和教育资源,加强护理教育市场化运作的研究,争取更多的优秀护理人才为国际护理教育服务。推进国际教育本土化进程,着眼全局,走出一条既与国际护理教育协调、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颇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3.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应制定明确的护理人员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意识、专业素养、沟通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以满足当前护理市场的需要。培养在特定的领域中具有突出能力的专科护士,比如老年病护士、重病监控护士、心理咨询护士等,不仅在专业医护领域,更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培养目标的设定要加强对人文性的重视,应着力于培养具有强烈人文关怀意识、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格的护理人才。

4.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护理教育中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在尖端护理人才的培养上表现尤为突出。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全面提高护理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导师组,聘请国内外优秀的护理人才,从临床抽取业务较精、能力较高的护士作为兼职教师,共同促进高素质人员的培养。弥补师资的不足,关键要靠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培养高能力的教师,促进护理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转变、学历结构的优化。学校要积极扶持中青年教师的进步,选派优秀教师去国外、国内的学校和机构交流,举办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讲座和研讨会,与医院合作,定期派教师进入临床工作,以发现最前沿的临床问题,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避免长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此外,学校要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临床实践经验和护理教育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带动本校教师护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5.建立科学、完整的护理教育评估标准和体系。护理研究者与临床实践者要在认真研究国际护理教育评价方法和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我国护理实践发展、提升护理院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严密、具有专业特征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有序的评估程序、细致全面的规章制度。形成护理教育独特的评价标准,将护理从医学评价的领域里分离出来,避免一碗水端平的情况发生。并且,设置具有专业化水平护理教育评估组,尤其完善护理教育的内部监督机制。

综上,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根据医疗卫生体系结构的变动适时做出调整,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发展中同样存在着培养的人才结构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不够、可供参考的经验不足等问题,亟待护理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努力解决。要把握住护理教育发展中的机遇,不断接受护理教育质量、社会需求的挑战,更好地实现护理教育质量、结构、规模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李树贞.护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蒋文慧,李小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

护理教育发展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66-01

护理教育是我国宏观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艰巨任务。中国护理教育自1888年在福州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虽然历经坎坷曲折,但近20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其面貌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现已发展为包括正规护理学校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较完整的立体型教育体系。

1中国各级护理教育现状

1.1中专护理教育:自1888年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建立起中等护理教育已有悠久历史,1949年以前全国有护士学校l83所,国家注册护士有32,800余人。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中等护理教育事业。中央直辖市的各个区及各省自治区的各个市县都相继开办了自己的中等护士学校,其教育机构主要有:独立的护士学校、中等卫生学校的护理专业、医院附设护士学校等三种形式;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少数高中毕业生,有严格的入学考试制度,学制三年,护生毕业时必须通过各省市严格的统一考试,合格才发给毕业证书,得到政府认可。毕业后能胜任工作满一年者,可取得正式“护士”职称。

1.2高等护理教育: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21年至l951年,北京协和医院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五年制高等护理教育机构――中国协和医院护士专修科,学生毕业时均授予“学士”学位。第二阶段,1961年至l966年北京第二医学院再度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第三阶段,1980年南京部队总医院率先试办了“高级护理班”,招收在职学员,学习3~4年为专科教育,毕业后为护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有了飞速的发展,正在逐步地缩小同发达国家护理教育水平的差距,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就。护理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高等护理教育的体系基本形成,高等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正在建立,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逐渐成熟.[1]全国各地医学院校陆续开办全日制正规和在职大专、本科护理教育,成立了护理系,正式招生,生源为高中毕业生,通过国家统一高考录取,学制五年,毕业后经考试合格授予“学士”学位,并晋升为“护师”职称。

1.3研究生教育: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首先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4个研究生点,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奠定了基础。另外1994年由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赞助我国与泰国清迈大学合办护理硕士研究生班,现已有l6名首届硕士生走向8所高校改善护理教育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2003年硕士点20余个,2007年增至60余个,2004年第二军医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博士点,中国开始培养博士护理研究生。[2]

1.4继续教育:目前全国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学制的护理继续教育,如夜大、电视大学、函授、专升本等。而目前继续护理教育存在着护理教育属性不明确、认识不深刻、管理不完善,继续护理教育方式指令性强,多为组织安排,缺少普遍性,缺乏主动性等问题。[3]

1.5自学考试:1983年全国建立起世界上独具风格的高等护理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其内涵是在岗中专护士或极少数高中毕业生,在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大纲的指导下,自学课程,学校分年段安排必修课,由国家统一命题,自考委统一组织考试,严格标准评卷,及格者为单科结业,待全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考试通过后,学生可获得大专毕业或本科毕业文凭。

221世纪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世界护理教育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形成了有别于医疗的新模式。面对国情如何发展我国护理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是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我国护理教育要逐渐实现四个转变:

2.1从“学校型”教育向“社会型”教育转化:过去的护理教育都是依附于医学专业的。以“学校型”教育为特点,根据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要使护理教育面向社会化建立起即充分显示护理专业特点,又综合自然、杜会、人文科学内涵的独立的教育体系,教育目标、内容、方式、机构、场所、进程的选择都要以最大限度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唯一准则,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护理人才紧缺的矛盾,需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多维护理教育活动。今后要以专科护理教育为重点,发展护理本科教育,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为主线,辅以成人护理教育。

2.2向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教育模式转变:过去的护理教育模式都是从古老的生物医学模式派生出来的,但随着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深入研究,确定了现代的护理教育模式,我们在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写、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要围绕这一转变而进行。

护理教育发展篇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092-02

护理教育是我国宏观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艰巨任务。建国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为各级卫生机构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发展男护士,均衡男女比例

1.1男护士的优势

护理工作中,男性在生理、心理方面往往较女性有优势,如力气优势,搬运病人的时候,男护士往往能将病人轻易抱上平车;再如体力的持久性,一些手术持续时间很长,男护士能更长久地站立。还有精力足,可以经常上中班,面对血淋淋的场面也不会害怕,在骨科牵引、给病人打石膏、救治烧伤病人方面男护士的优势更明显。同时,男护有利于患者隐私的保护。例如:面对有关生殖的疾病,男性患者常常不愿对女护士讲,这时男护较女护更具有“魅力”。此外,现场抢救、重症护理也需要男护士,尤其是一些医疗仪器的维护和操作方面,男护士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1.2中国护理发展改革需要

一般而言,一个行业中适当的男女比例,既有利于工作协调,也有利于事业发展,护理也不例外。任何一个队伍如果是单一性别构成,由于思维方式、兴趣大同小异,不利于这个队伍的发展。男性加入护士“女儿国”有利于这个队伍的整体发展。因为生理原因,男同志“假期”要比女同志少,家庭方面的事要少一些,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当然,因为女性特有温柔、细心的优点,在护理领域还是会占主导地位。

2发展高等护理教育,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2.1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更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面对新时期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对护理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带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恢复和发展以来,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高等护理教育对护理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护理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2.2培养高质量的护理教师队伍

中国130多万的护理人员中,具有硕士学位的非常少,而具有博士学位的护理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而在美国,90%的护理人员具备专科、本科学位,所以发展高质量的护理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培养高质量的护理教师队伍过程中要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要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要培养具有综合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终生学习者。

2.3适应当代临床护理的需要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交流、合作与竞争的加剧,需要护理教育者培养的不仅是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而且还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人才,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护理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咨询能力与康复训练能力,以适应当代临床护理需要。目前,各家医院纷纷引进新型进口设备,护士如果不懂英语,操作设备就会遇到困难。

3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提高专科护理质量[1]

3.1临床护理专家的概念

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nursespecialist,CnS)是指在护理某一专科或专病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专家型临床护理人员。CnS在护理工作中行使多重职能,主要集中于5个方面:护理专家、顾问、研究者、教育者、管理者[2]。

3.2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有助于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从当前医院的护理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和工作范畴评判护理队伍现状,存在专科护士大部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正规的专科教育及培训,而且学历水平普遍偏低[3],所以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自己未来角色的作用,更未形成自己将要在专业领域中充当专家的意识。因此,专科护理不突出成为当前影响护理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3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有助于拓展护理工作范畴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护理工作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护理领域。由于病人希望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增加并调整现有不适应医学发展和病人需要的护理服务项目成为必然。培育临床护理专家,专家工作在一线,承担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能直接参与并指导临床护理,并承担医院的护理会诊任务,保证护理疑难问题得到解决。

3.4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有助于留住护理人才

近年来,高学历和已获得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毕业和晋职后改行脱离临床的人员增多,这对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都很大。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认识模糊,对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信心不足;还有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对护理重视程度不够,在职称分配和外出进修上明显比医药类人员机会少。所以,培养培育临床护理专家,可以使各级主管部门对护理工作重新认识并引起高度重视,这样可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更好的为护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wongFK.SeniorclinicalnursespecialistpilotpositioninHongKong[J].ClinicalnurseSpecialist,2001,15(4):169-176.

[2]morrisonJD.evolutionoftheperioperativeclinicalnursespecialistrole[J].aoRnJournal,2000,72(6):227-232.

护理教育发展篇5

关键词:加拿大;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职业教育;透视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前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总理强调指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由此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极为重视,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借鉴国际经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不失为一种有效路径,加拿大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特别是老年护理教育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加拿大人口老龄化及福利保障状况

2011年加拿大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近500万,占14.8%,安大略省(ontario)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有1878325人,占总人口的14.6%[1]。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12年2月的人口调查报告,加拿大现有人口总数为3350万,三分之二的人口增长主要是移民带来的。同时,加拿大在未来将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报告显示,“随着出生于婴儿潮时期的人口平均年龄逐渐接近65岁,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在2011年至2031年间增长”[2]。加拿大属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每1000人约有9张病床,每500人有1名医生。加拿大实行的是高福利政策,社会保障体系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工伤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等多项内容。加拿大养老保险制度确立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个人退休后还能保证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即退休后收入应达到退休前收入的70%。在加拿大,通常老年人不愿意被称为老年人,应该称其为年龄长的成年人。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加拿大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设计到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都十分细微和周全。老年保健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医疗、社区照护、居家护理、人口、文化、社会需求、社会参与度等各个方面。目前,安省老年保健策略有5个原则,即aCCeSS(介入)、eQUitY(公平)、CHoiCe(选择)、VaLUe(提前预防)、QUaLitY(质量)。

二、加拿大老年护理教育的透视

透视加拿大的老年护理教育,其基本特征就在于:各方面的安排充分彰显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了实现其培养实用性和适用性人才的原则,很多大学,如圣力嘉应用技术与艺术学院(SenecaCollegeofappliedartsandtechnology)、康尼斯托加学院(ConestogaCollege)和亚岗昆学院(algonquinCollege)等学校在老年护理教育中,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学分认定、价值观要求、学业评价、实践实训、文化与护理质量关系等方面设计。

(一)思路清晰的护理课程与学分设计

加拿大护理学院大专课程设置重点体现人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医院、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强调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注重培养评判性思维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大专护理课程由加拿大护理学校联合会(CaUSn)为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制订标准,并且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其课程进行鉴定。同时,还鼓励学校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课程。加拿大护理大专课程均采用学分制,学生每学年必须完成相应的学分。课程安排基本为:第一学期是基础课,学分为15学分,安排6门课程,分别是《护理基础》《护理知识概论》《解剖与生理1》《心理学导论》《人文学科》《健康的基础知识》;第二学期开始向专业课程过渡,开设的6门课程分别为:《老年医学与孕产妇护理》《儿科护理》《健康评估》《解剖学和生理学2》《人文学科》《发展心理学》。本学期每周除了健康评估在实验室有2个学时外,每周必须临床见习10个学时,而且必须去养老院、医院等当志愿者修够3个学分。从第二学年开始学生进入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阶段。同时,安排每周12个学时的临床见习,在社区或家庭进行志愿者护理服务实践,以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护理实践也设置为不同的课程,并有相应的学分。有的学院(系)甚至在第一学年就安排学生进入实践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促进健康的方法。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进入毕业前为期3个月的实习阶段。

(二)层次分明的护理人才队伍结构和学习阶段划分

加拿大老年护理教育的理念定位就是“以受教育者和护理对象为本”。在加拿大,护理人员一般分为四级,分别是护工、注册护士助理、注册护士、实践(职业)护士,不同等级的人群对于入门要求、学制要求、学习内容、实践要求是有严格区分的。对于护理人员的升级也是非常严格的,特别强调个人的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素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其中,注册护士助理与我国高职教育的学生学历层次相对应。加拿大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培训教育,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团队功能、角色与责任、冲突域解决、信任与尊重等方面。在他们看来,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学习、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在每个学习阶段,强调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并指导其实现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录制视频,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老人、病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培育

加拿大很多高校教师指出:如果我们认为老人是睿智的、精明的,那么我们就能给老人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营养支持和服务。如果社会改变了对老人的认知,那么老人会认为自己更有价值,政府也会为老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在老年护理教育中,各学院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注和培养以及对学生思想观和世界观的改造。例如,加拿大在学校教育中,非常强调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培育学生对他人,特别是对服务对象的关心,在对待护理对象方面,培养学生“以老人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的为老服务的理念。从科学的视角来看,加拿大很多学者认为,对于病人或者老人要分别从人文科学和医疗科学来看,更要倾向于以病人、老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发展。以健康为例,健康是一个相对的问题,是一个比较的概念,从医疗科学来看,生病并不意味着不健康,医生就是专家;从人文科学来看,活着就是健康,病人就是专家;以临终关怀教育为例,就临终关怀而言,其目标就是促进健康,让老年人、临终关怀病人有尊严地、快乐地离世。这就需要让每个人理解临终关怀,临终关怀需要关注病人心理、社会需求、和病人尊严等几个方面,也要关注家人丧亲之痛。临终关怀是一种文化信仰问题,应该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科学来组织,涉及到包括医生、护士、家人等诸多人群的一个团队。护理人员,特别是注册护理护士,更应该能够把握临终关怀病人的一些特征,根据特征做出全面评估;护士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职业人员而不是普通人,对病人和家人都要关心,要尊重病人的愿望,不能把个人的价值观强加给病人及家属,要注重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给予病人临终关怀,给予家庭成员关爱,要理解病人的精神需求,理解丧礼与伦理。临终关怀是有压力的工作,护士还要学会关爱自己,在临终关怀工作中,病人永远是中心。

(四)注重模拟实训工作的“一体化”设计及实训训练

在加拿大,模拟实训的要求及目标是非常清晰的,模拟实训、模拟环境和模拟设备设施都是一流的。在模拟实训前,教师和学生准备都非常充分,学生也非常自信;模拟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提问)来鉴别学生的学习效果。模拟实践教学常用的方法有:高效能实验室、低端实验室、团队协作、角色扮演、案例研究、视频自我评价、交叉团队学习、课程整合模拟学习等。他们通常把知识设计到课程中,模拟前,学生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如果不掌握一些知识就无法综合、灵活地运用。加拿大通常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拟,实训室每张床头都写了一个情景病人,让学生进行实操,而且承担大量的对外服务教学。加拿大模拟实验室的共同特点在于建造设计的科学性,实训教学实现了实训室实操、监控室控制、观察室讨论分析的三位一体整合设计。模拟实验室与控制室、观察室三位一体地综合运用,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验、改进操作,提升实训效果。在加拿大,一般来说,实训训练包括实验室和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实验室阶段:突出强调仿真模拟训练教学,学生分组操作与讨论,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临床见习阶段:从第二学期开始直至毕业,院系通常派一名实践教师负责6名学生的日常管理及考核,临床上有带教的护士,负责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考核。每一位学生必须去社区、医院或者老人院做志愿者服务工作,与病人及老人沟通交流,给予他们生活照料。临床实习阶段:带教护士与实习护士一对一教学,增强实习护士的动手实操能力。

(五)加强文化运用,提升老年护理质量

在加拿大,文化并非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而是强调对老龄化的感觉,强调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个体生存的环境,强调用文化改变生活质量。加拿大很多学者认为,文化可以渗透到老年护理中并以此提升护理质量。他们认为,文化的提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改变对老龄化的认识;长期护理中心并非老年人即将去世的地方,应该视其为享受生活的很有意义的地方;活着并不意味着心跳和呼吸,而应基于个人需要、喜好而生活;在护理方面,要改变那种计划和模板式的机械服务,而以老人为中心,以满足其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并非每个老人都得七点起床八点吃饭,十点起床吃饭也要尊重和理解。文化改变是一个社会性运动,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重新审视价值观与信念,仔细考虑关于老龄化的态度。工作人员所用的语言不是中文或英文,而是与病人、老人交流的语言及沟通艺术。同时,他人态度的改变对工作人员也有很大的影响,被称为员工不如被称为团队中的工作人员来得亲切,这样小小的改变,也许会改善他们的工作细节。此外,还要重新审视护理中心的做法及所有的制度和政策,安全就是从文化改变中来的。文化转变模式需要从制度性转变为社会性。传统认为,制度性就是在医院、在机构,社会性就是在家里。在传统意义上,团队合作就是轮班轮岗,但是在社会模式下,团队成员不是局限于一个地方。老人或病人不愿意住在冷冰冰的机构里,而是愿意住在有邻里的、有气息和生机的地方,因此要通过文化改变,实现新的团队合作,让老人或病人感觉不是来接受护理的,不是住在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中,而是让其感觉像是住在家里由别人为他提供护理。在工作中,工作人员进屋要先敲门,被允许后才能进入,介绍自己,阐述自己想做什么,让病人帮你做、配合你做,鼓励病人进行自我护理。虽然文化改变过于复杂,但做好以上细节就可以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改变就是改变我们不好的习惯,尽管确实不容易,但一定要尝试去做。哪怕只改变一些词语、一些称呼都好。进屋先敲门的做法,会让工作人员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过去老人或病人往往关心提供服务的人是否有经验,是否能胜任,现在更关心服务者服务的细节和态度,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人本主义正能量的精髓所在。总之,加拿大在老年护理教育方面有很多独具匠心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设计以及一些文化、价值理念,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晓澄.加拿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eB/oL].新华网,/world/2012-05/30/c_112070125.htm.(2012-05-30).

护理教育发展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9-02

一、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中,还存在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和管理。也没有将教学的质量监督纳入到管理体制中去,因此也就无法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或者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所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健康发展,无法正确反映临床护理教学的具体成效。

(二)护理专业教学的层次划分不清

目前在我国的护理教育工作中,主要包含有中等护理教学、高等护理教学、全体质教育和继续教育这几个层次的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其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显然是不相同的。然而在实践中,很多的医院对于不同层次教育的区分不够重视,在进行教学安排上,不进行有效区分,进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一定的混乱。这样不仅会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还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不利于护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高职院校护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护理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式依然是课堂教学。而对于实践教学的安排显著不够,这样也就无法全面提升学生个体的实践能力。基于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正因为教学效果不突出,教学上就会增加更多的课程安排,因此学生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减少,不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在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中,还存在学生护理意识欠缺,临床教师未能发挥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探讨

(一)提升教育层次,丰富业务技能

在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应通过提升护理教育的层次和构建专业性较强的护理队伍等措施来改变目前护理教学的现状。并且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和评价,针对不达标的学员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同时还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医疗设备,培养护理人员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技能,逐渐向着实用性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应该为广大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丰富护理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临床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护理教学方法上,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护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多安排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护理活动,让护理学生更加体会到患者的心理,以便于护理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将来的护理岗位。同时还可以培养护理学生健康方面的技能,促使其和患者能够进行更多的内心交流,以便于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此外,还可以提供各种模拟病例情况,让学生依据模拟案例的具体情况提出有效的诊断方法。让学生尝试书写各种患者的患病案例,初步接触护理岗位中需用到的相关文件、书写格式等。

(三)有效结合中西医护理技术,注重护理学术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目前,中西医护理模式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该模式不仅融合了西医的护理方法,还兼容了中国的护理模式。从两个角度去综合判断患者的病症,能够最大程度上减低患者的病痛。同时积极融合了西方先进的护理技术,能够全面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减缓患者的病程,实现了中西医护理之间的优势互补。加强中西医护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推动我国护理技术走向国际化、多元化和信息化,是我国护理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护理工作水平,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作为培养护理人员的重要途径,在管理体制、教学方法和教学层次划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善护理教学水平,加强和西方护理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切实提升我国护理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促进我国护理教育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护理教育发展篇7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临床发展;适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4(a)-0173-03

theadaptionandcountermeasuresofvocationalnursingeducationandclinicalcaresituation

FanGZhaoSUnHuiSHaoHongyingXinGLin

medicalBranchofBaoji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Shaanxiprovince,Baoji72101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adaptionofvocationalnursingeducationandclinicalcare,andtoexplorethedevelopmentofreformmeasures.methodsaquestionnairesurveywasusedto59casesclinicalteachingand102casestrainingstudents.Results60.0%ofclinicalteachingand57.0%ofthestudentsthoughtthatthedevelopmentofteachingandclinicalcarehadunsuitedproblems,thedifference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84.5%ofrespondentsbelievedthatteachersshouldregularlyparticipateinclinicalcarework,82.6%ofrespondentsbelievedthatcareshouldbebasedoninstructionaldesignprocess.ConclusionStudentscanearlyexposuretoclinicwithlifecareinternshipsonthebasisof"theconceptofqualitycare";designtheteachingofnursingprocess,fillnewteachingcontentinatimelymanner;increasetheopportunityoffull-timeteacherscontacttheclinic;strengthenthecooperationbetweenschoolsandhospitals,foundertheinstitutionsmodel;increasesimulationeffortsofthetrainingroomstomakethenursingeducationadapttotherealteachingofclinicalnursingcare,andculturethehigh-qualityskillednursingpersonnel.

[Keywords]Vocationalnursingeducation;Clinicaldevelopment;adapt;Countermeasure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护理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国21世纪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高职护理教育积极推进院校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仍难以完全满足社会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为贯彻落实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精神,使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临床护理发展紧密结合,培养适应护理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笔者对宝鸡市七所教学医院关于护理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开展调查,为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设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宝鸡市七所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护士长和护士共59人,全部为女性,其中护理部主任和总护士长3人,护士长8人,护士48人;年龄25~55岁,平均(35.7±7.5)岁;初级20人,中级35人,高级4人。调查上述七所医院同期工作的实习护士102名,均为女生,年龄(20.36±0.73)岁。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调查和开放式访谈。共发放问卷161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有效回收率100%。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在征求护理专家及教师的意见后反复修改而成,主要内容包括目前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是否适应、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及对策等3个方面15个条目。调查工作于2011年8月由护理教师实施。将调查问卷分发给临床教师和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教师问卷发放59份,收回59分,收回率为100%;实习学生问卷发放102份,收回102份,收回率为100%,收回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职护理教育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调查

临床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对高职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的适合程度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7.3%的临床带教和42.2%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基本适应临床发展;62.7%的临床带教和55.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存在不适应;1.9%的实习学生认为护理教学完全不适应临床发展。见表1。

表1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之间适应程度的认识[n(%)]

2.2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0.05)。见表2。

表2护理教学与临床发展不适应的因素[n(%)]

2.3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调查

临床教师、实习学生对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对策的调查结果分布基本一致(p>0.05)。见表3。

表3促进护理教学适应临床发展的对策[n(%)]

3讨论

3.1以护理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教学内容及时补新

77.0%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陈旧,80.7%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设计不能体现护理工作过程,78.9%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内容应及时补新,教学内容补新就是把临床护理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护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发展同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理论和技术都在发生着改变,如真空采血器、静脉留置针、输液泵、注射泵、膀胱冲洗装置、一次性灌肠袋,吸痰管、外科手术手的消毒方法等都在临床广泛应用,而教材中的内容明显落后于临床。要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如果护理教师仍然按照现有的教材“照本宣科”,势必会影响学生将来适应临床工作。要做到教学内容及时补新,就需要护理专职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经常深入临床一线,了解疾病在症状和体征上的改变,医学上有哪些新的治疗措施;护理方面又出现了哪些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临床效果,还可借助护理期刊、网络等途径了解护理新进展,将这些新动向加以整理,及时补充到护理教学中。而关于教材中过时的知识、操作方法,在向学生讲解清楚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分析新知识、新技术与传统知识技术之间的差异,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护理专职教师还应经常与实习生交谈,与一线带教交流,与患者沟通,邀请一线护理专家从事教学工作,指导实训室建设,真正做到院校融通。

3.2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依托,强化生活护理技能锻炼

为贯彻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重点任务,各医院自2010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责任护士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效果[1]。然而,在护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生活护理相关内容时,缺乏学习兴趣,对模型人进行的生活护理训练操作感到厌倦,影响将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本次调查,74.5%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去医院见习时间少,72.7%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可以借助基本技能早期接触临床,如果能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为患者进行的晨间护理、入院护理宣教、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服务内容,将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3.3增加专职教师与临床接触的机会,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

72.7%的调查对象认为专职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目前,大多数高职护理院校要求教师考取护士资格证书,为教师参与临床实践创造条件。然而,由于护理招生人数较多,护理师资缺乏,护理教师授课任务繁重,使得多数护理教师是护理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真正接触临床只是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双师素质”建设,但很多护理院校仅要求专职教师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距双师素质的内含还有很大差距。84.5%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定期参与临床工作。68.9%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理教师加强与带教老师及实习生的联系。相关调查显示,77.9%的教师认为专职教师应参与临床实践,他们认为参与临床实践的益处主要是积累典型教学病例和及时了解临床新进展[2]。护理院校应与附属医院形成有效的合作体质,使教师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或参与临床开展护理科研项目的台作,真正体验护理工作的特点与新进展,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使教师真正成为“上得了讲台,下得了病房”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在护理教师的职称晋升方面,也希望人事部门和有关专家根据护理教师的临床专业能力,授予教师临床中、高级职称,使“双师型”教师名副其实[3]。教师只有真正的“双师”了,才能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落到实处,不是教师只要考了教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就能实现“双师”。

3.4以学生为桥梁,加强学校与医院合作,创办院校合作模式

2008年5月12日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对护士执业考试、注册做出了新的规定,实现了学生在学校要完成人才培养与护理行业准入的对接[4]。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出现了学校管理与临床实习管理脱节问题,护理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在医院的实习管理存在疏漏。对于目前出现的这一问题,护理教学应积极创办院校合作模式,学生与临床的接触应尽早开始,贯穿整个专业学习过程,学生在医院的见习、实习情况,应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以学生为桥梁,加强护理教师与临床带教的联系,真正做到院校融通[5-8]。

3.5建立标准化护理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室的仿真力度

65.2%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仪器设备落后于临床,73.9%的调查对象认为某些操作在临床已被淘汰。目前,高职护理实训教学不足之处在于实训课只重视操作,学生感受不到临床的真实情境,学生对枯燥的重复性操作练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83.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建立标准化仿真实训教学基地。如以病区为单元建立实训中心,建立护士站,配备治疗室,将临床真实的情境展现在课堂上,充实病例库,为每个模拟人起名,建立床头卡、健康教育卡、病历档案,将临床典型案例嫁接到模型人身上,体现教学的真实性。要建立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必须从设备到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等均按医院要求加大仿真力度,促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时有置身于医院的感觉,满足上岗前技能培训的需要[9-11]。

高职护理教学要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护理教学必须适应临床护理的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需要教学及医院各方面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培养新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朗双婷.“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与控制[J].全科护理,2011,9(5):1293.

[2]代秀红,赵秋利,李敏.黑龙江省本科护理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4a):883-884.

[3]马如娅.加强中等卫生学校护理教学与临床的联系[J].中华护理教育,2005,2(1):40-41.

[4]姜小鹰,高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6.

[5]李翠萍,刘晓红.《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3):91-93.

[6]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5):299-301.

[7]王蓉.临床护理路径式健康教育在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111-112.

[8]杨碧玉.临床护理带教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14,158.

[9]王学英,王丽华.多维评价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2):134-135,138.

[10]滕艳玲,黄业娟,黄海清,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式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9):1381-1382.

护理教育发展篇8

[关键词]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水平;评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129-02

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和医学科技进步的必然需求。近年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蓬勃发展,先后有100多所院校设立了高等护理教育,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护理人才。但是,由于各校的整体办学能力、开设护理高等教育的时间、从事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有着很大差异,在护理教学上的水平良莠不齐,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标准和尺度来进行科学评估。因此,构建一个符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逐步规范高等护理教育评估与管理,适应高等教育理想化、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势在必行。

1护理教育的研究

1.1教学内容

护理教育的教学内容[1,2]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体现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2临床实习

临床护理学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学科[3],讲授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人的身体和行为,使学生能胜任包括为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医疗护理服务,通过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目的,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理解人和帮助人。

1.3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师资队伍总体学历层次偏低,因此院校需要加强师资培训的力度和速度。目前,全国除一些早期开办高等护理教育的医学院校其护理院校师资队伍中研究生学历达到85%以上外[4],大部分新开设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存在护理师资队伍学历偏低、师资队伍不稳定、学术带头人不突出、年轻教师不拔尖的现象,特别是临床师资队伍稳定性差,教学意识不强,教学技能不熟练。

2护理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评估主要是由国家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与医学教育评估一并进行,与医学教育评估执行同一评估标准和方法。因而,在护理教育评估内部缺乏等级性、联系性和承接性,在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评估之间缺乏专业的独立性、特殊性和区别性。由此而带来的弊端有: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教育和实践发展的需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专业,造成护理专业教育计划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等方面都缺乏专业特色,最终限制了护理教育专业化发展和护理学知识的体系化及对公共社会应用的性能。

2.1评估标准

美国护理教育评估七大标准由美国nLnaC制定,这些标准和指标只是一些框架性、定性的指标,给各州、各校以人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特色的空间,评估的宗旨、任务、方法等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从而保证了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准确地反映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2.2拟订草案

在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目标要素,就国内外同类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拟订高等护理(本科)教学上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组织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修正,形成较为合理的草案。

2.3确定体系

选聘长期在医学及护理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有代表性的国内外专家,采用Delphi法对草案中的各级指标予以进一步筛选,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分级内涵和权重系数,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估指标体系。Delphi法可确定各级指标、指标权重及分级内涵,其核心是通过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并予综合、整理、归纳,再反馈给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多次反复,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意见。

2.4应用

美国护理教育评估是美国护理联盟教育评估委员会(nLnaC)负责实施,该机构及其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得到政府教育部门认可和资助。nLnaC特别强调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参与评估的人员均为护理专业人员从而确保该机构评估结果的权威性。我国除了加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护理教育实施评估以外,还应当建立专业的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机构,由专业人员组织实施评估工作,负责对所有提供护理学位教育的院校进行评估。这样,可以使评估标准切实符合护理专业的标准和原则,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独立性,使高等护理教育不但能更好地适应护理学科的要求,而且推动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

美国的高等护理教育评估组织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评估的层次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在评估方法上,除了专业机构、行政机构等组织的评估以外,还应当鼓励各院校开展自我评估。在现代教育评估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评估的作用,强调自我评估应作为各类教育评估的基础。自我评估是院校以自身为主体开展的评估活动,它是学院自我约束、自我制衡、自我调控的基本手段。经常性的自我评估和自我反思活动,有助于院校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评估内容上,除了综合评估,还可以开展专项评估,对护理院校的局部或单项进行评估。在评估形式上,可以进行合格评估、选优评估和个体内差异评估等评估方法。通过开展多种层次和类型的评估活动,不断促进高等护理教育自身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如何合理评价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成效,科学评估相关院校的高等护理教育水平,已成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所必须研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护理教育现状和特点,对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科学、客观、全面的护理教育评估体系,逐步规范高等护理教育评估与管理,适应高等教育理想化、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芳芳,姜安丽.护理专业大学生专有素质结构理论模型的构建[J].护理杂志,2005,22(8):27-29.

[3]周红.护理临床教学改革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9.

护理教育发展篇9

【关键词】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世间万物中最宝贵的是人,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是健康。马克思认为,健康是人的第一权利,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是历史的第一前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公民健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健康不仅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一个人从生到死,整个生命过程都需要健康,并不懈地追求健康。在21世纪,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健康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完满状态,因此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都在投巨资和精力研究健康问题。目前,人们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健康教育这种新型学科也就应运而生。健康教育是通过教学的途径唤起公众的健康意识,树立健康观念,使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帮助人们掌握卫生保健知识与自我保健的良好方法[1,2]。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与需求,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应得到广泛的重视。对护生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以护生本身为对象进行教育和教会护生如何以病人为对象,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后者,即如何教会护生对病人进行护理健康教育。众所周知,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实践证明,护士作为服务者、教育者和合作者,已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3],护生是未来的白衣天使,是未来护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因此对在校护生进行健康教育教会其如何发现病人的病因及健康威胁,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促进病人健康,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可忽视。

1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1.1护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健康教育(healtheducation)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3]。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intervention),它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作出行为抉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而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的工作[4]。它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是主要由护士进行的,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

1.2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进程虽然健康教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医学家,不仅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养生保健,而且还提出许多有关健康教育的思想和论述,撰写了一些养生保健和医药科普著作。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健康教育理论才开始真正引进我国,“健康教育”一词在我国真正开始广泛传播和应用也只是近10年的事。而护理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6],发展的脚步则更晚。1934年陈志潜编译的《健康教育原理》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1909年成立的中华护士会以及相继于1915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1930年成立的中华健康教育学会,对推动我国的健康教育发展,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实验处,内设卫生教育科。同年,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设卫生教育系,培养四年制健康教育学士。1978年以来,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至1997年,全国已有健康教育机构2654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和中等卫生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硕士、学士、大专、中专学历的健康教育人才;健康教育及相关课程已列为部分大中专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妇幼、护理等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90年代以来,随着医院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医院健康教育得到广泛重视和发展。如今,整体护理已在全国推广,对病人进行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亦随之推广起来,并纳入了护理计划中[7],通过对1995~2001年7年间的相关主题词及文献量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在健康教育的类型分布上,目前主要集中病人教育、性教育、牙科健康教育,健康事件等方面,尤以病人教育、健康教育研究为明显,是目前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8],就此我们可以看出,护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快,且已经开始探究专科的护理健康教育,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蓬勃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在新世纪,虽然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事业已经开始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起步较晚,体系不健全,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果对这一问题不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整体护理的开展和完善。

2现阶段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学校教育中对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虽然近几年护理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入,但是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教师认识水平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整体护理在部分地区的护理教育中还没有真正地渗透到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对整体护理的组成部分之一-护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就更显不足,部分学校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9]。

2.2临床带教中对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生普通存在着重视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而轻视运用所学知识,表现为护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护理技术操作,而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缺乏自主能动性。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学都是被动地跟从带教老师,而缺乏自我的思考。产生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在临床实习阶段,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实习并未作具体要求,也未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2)临床带教老师理念成旧,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及功能制护理的影响,认为生物学因素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护理工作只是协助医生执行医嘱,护理从属于医疗,还没有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观念转变过来,因而不重视培养护生的护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2.3对护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清护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教不同,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2.5%的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认识不清。护士仍习惯用“卫生宣教”替代“护理健康教育”[10]。而护生也往往把健康教育等同于生宣教,表现为对入院病人进行例行公事般的入院须知教育,对住院病人进行操作前解释及简单的疾病常识指导,对出院病人进行出院指导。而并未根据病人病情的发展动态进行跟踪性的了解,从而做出诊断及护理健康教育措施,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措施之后也没有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回访,分析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及缺陷,整个教育活动机械、呆板、肤浅,无计划性。产生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学生未对护理健康教育给与足够的重视,且理性认识不清。(2)实习计划安排不当,护生实习时主要跟随倒班护士,缺乏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3)带教老师对健康教育认识不清。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老师护理观念陈旧,知识结构有缺陷,知识老化陈旧。

2.4护生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不足表现在护生不能有效地了解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状况,不能有效地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知识背景及对医疗保健知识的需求,不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评估病人、制定护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及实施措施、评价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会将护理程序的主要思想运用到护理健康教育中去。其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缺乏必要的沟通知识与能力。(2)缺乏与健康教育相关的人文知识,据调查表明,87.5%的护士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发展[11],而这些也直接影响了护生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水平。(3)护生不能灵活地运用临床护理学知识。(4)病人对护生的信任度低,不愿与其合作。(5)护生本身自信心不足。

3对策

培养具有护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护生,使他们毕业后能够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满足人们对医疗保健知识的需求。促进人们形成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是护理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3.1开设护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去提高护生的护理健康教育水平(1)在授课期间,针对具体的内容安排个别科室见习,从理论到实践,提高护生对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不同的教育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因此应采用丰富多采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如多安排有关护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及临床老师进行案例讲座,增强同学们的理性认识,同时可以采取演示、实验、情景再现等多种方法去加强同学们对书本枯燥知识的理性认识及实际应用能力;(3)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护理程序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成果。几乎所有的临床护理问题都可以通过护理程序得到更好地解决,对护生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护生们死板的掌握理论知识,而是教会护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患者,因此,在传授护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教会其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如何用护理程序去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使护生更好的可以运用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去服务患者。(4)健康并非静止而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状态,健康是从有机体从良好健康至不良健康或从完好至疾病的过程,其间有许多变化,所以要培养同学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不能死搬硬套书上知识,要将护理程序活性的运用于护理健康教育中[12]。(5)21世纪是个多学科高度综合的世纪,学科与学科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的分支也越来越细。知识和技能作为一种健康教育的必备条件,必须是一般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和专门健康教育知识三者兼备,所以应开设并加强与健康教育相关的其它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沟通技巧等,鼓励学生多涉及一些其他学科的综合知识,建立起知识的交叉认识,增强护生们灵活应用护理健康教育与病人进行沟通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建立高素质的护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所谓名师出高徒,要想培育出我国护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左月燃[7]认为,当前制约护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健康教育培训方面整体水平不高,具有一定能力和水平的护理骨干较少,所以应该加大培训力度。由于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学校从事护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有限且并不完全都是主攻护理健康教育方向的专业人才,再加上临床带教老师的教育背景不同,知识水平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薄弱,所以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健康教育的后继人才,提高教师队伍包括临床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是势在必行的。首先应从教师的思想入手,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及实际病历,使每位教师都了解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护理健康教育,提高对护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能力;其次,对在职教师开展针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和再教育,争取通过继续教育,去丰富老师们的理论框架,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选择,使其具备较高的带教水平,通过严格带教,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最后,应积极鼓励老师多涉阅一些护理健康教育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增强自我的综合素质以及灵活运用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3.3加强对护生健康教育学习的管理将健康教育的实习列为临床实习的重要内容,制定实习目标,提出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带教方法。比如,在为病人制定护理计划的同时制定一个相应的病人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和评价,把健康教育渗透到护理的全过程中,增强护生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并通过激励、赞赏的方法去鼓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地从事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同学们动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4拓宽思路,突破思想观念上的局限性健康教育(包括病人教育)应该拓宽思路,真正以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把握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转变并逐步实现行为转变,避免将健康教育仅仅当成疾病护理常规的宣讲。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13],形成知识的互动及交流。要尊重护理健康教育的客观规律,充分认识人的行为改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特别是行为的改变不可能立竿见影,因为“要改变人们长久形成的已定型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不容易,即使是对健康不利或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要做出极小改变也是困难的”[14]。所以健康教育贵在坚持,应避免因对这一规律认识不足而急躁或失去信心。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对病人进行的护理健康教育的做法是常规性的,缺乏个体针对性,过于形式,资料没有量化,内容不具体[15-17],因此应教会同学拓展思路,冲破思想的瓶颈,以前人的思想理论为基础,努力开创更适合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之路。

3.5深入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推进我国护理健康教育事业向更高更远处发展在向病人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有学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对教育管理机制的研究;教育形式、方法、效果的研究;对病人教育内容的研究以及住院病人教育需求的研究。了解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护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理论研究方面应充实内容、扩大范围,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包括有关的伦理、法规等。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建立、提供更适用的方法、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测量工具、进行有效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等[18],对护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研究,也有利于创造更多的资源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健康教育的后备军服务。

4结论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诠释健康时强调:“若没有健康,人类就不可能有什么幸福可言”[19]。由此可见,如何维持人们的健康无论在哪个时代对于我们都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护理健康教育作为促进健康的重要方式,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但客观地评价其水平,大体上还是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形成规范的执行程序,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和认同,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和认同。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不断探寻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护理健康教育之路,定能促进我国护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而深入了解我国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之路对持续改革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及建设强大的,高素质的护理健康教育的后备人才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小鸣.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与挑战[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5):377.

[2]陈泽华.学校健康教育相关问题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42.

[3]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9.

[4]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

[5]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6-677.

[6]赵书友.中国人民健康教育教材[m].北京:出版社,1994:85.

[7]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8]马小琴.从相关主题主题词分析看健康教育研究的动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05-408.

[9]王素玲,闫冰.从护生实施健康教育状况看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护士,2005,4.

[10]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互利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11]陈雪梅.健康教育发展研究综述.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12]黄津芳,刘玉莹主编.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2.

[13]傅华,叶葶葶主编.临床预防医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02.

[14]徐燕.关于医院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52-53.

[15]罗洪,陈伟菊,何金爱,等.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再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2-233.

[16]宋丽华,张香琴.22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65-66.

[17]余江,王仙园.21世纪健康促进理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23(6):710-711.

护理教育发展篇10

论文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理理念,现状,改革

1护理教育改革社会背景

1.1社会的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化的发展,人们生存质量、GnH(国民幸福总值)、HDi(人类发展指数)的提高,国民对社会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健康和医疗卫生保健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速、疾病谱改变都对现代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2医学的发展及模式的改变

21世纪医学发展战略,医疗目标上移,即从疾病转为健康,范围的重心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及家庭,治疗的时间界限从诊治到预防与健康促进。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护理学的核心思想也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阶段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发展,这种转化使护理的服务范围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院外,从个体扩大到社会群体。

1.3新医改方案的提出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其中指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其服务功能,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卫生部近日《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要求,在2010年底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启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2011年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2护理理念及教育现状

2.1护理理念现状

与国外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所提倡的“我在为病人服务”的护理服务理念相比,国内护士在护理理念具有许多的不足:临床护理工作未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没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护士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淡化、忽视了对病人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对于病人的健康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未对病人进行较系统及深入的个性化的健康知识普及。临床的不足也反射出了国内现代护理教育缺乏个体护理的意识等不足。

2.2护理教育现状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而完善的教育体制。教育中强调整体化思维,从多方面培养护生的能力。教育方法中CaL(Computer-assistedLearning);ipe(inter-professionaleducation);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BL(problem-basedLearning)、pDG(problem-discuss-guidance)均应用的比较广泛。相对于国外的护理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国内这方面就凸显了不少的不足之处。

2.2.1护理科学定位不当

随着护理专业的蓬勃发展,护理学科越来越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在发展,护理专业的教育也日渐凸显出其重要性[1]。护理学必须向多元化发展,才能适应社会文明的进步[2]。在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上护理学科仍然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国际上通常将护理学从临床医学分离出来,成为医学门类下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相平行的一级学科。

2.2.2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不尽合理

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呈现出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态势,大大影响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3]。大量的招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护理学生培养质量的担忧而且不能快速应对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要,在满足社会健康保健各种需求方面,在对专科护理、护理管理以及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显得滞后和不适应

2.2.3教学观念落后以及师资贫乏

现阶段,我国的护理院校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成人护理教育与继续教育未能达到预期的标准,仅仅是以解决就业为短期目标的培养机制,使得普通学历护理教育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不前,这种教学观念是以教育质量为代价[4]。因此,伴随着护理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教育层次的提高,对护理专业的师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贫乏,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这就导致了近几年来护理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除此之外,在师资的培训方面也有所欠缺。

2.2.4课程设置不合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的改变,护理模式也随之改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5],着眼于人的身心整体护理的模式。并强调心理、社会层面的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强调了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应该提高,逐渐加大比例。而国内多数学校注重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并存在多而全的倾向,使课程种类增加、学时数增加,造成学生课程多,课业负担重,在完成教学计划后,护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间过少,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临床护理的要求。

2.2.5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教学的组织虽然在形式上已经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总体来说仍然采取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老师为了完成大量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没有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通常是填鸭式教学,重视护理技术的操作,过分强调操作的步骤,而没有灵活的变通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大多数临床的护理教材和课程是由临床医生写并且授课,缺乏护理知识和护理特色,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与临床的实际应用相脱节,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实习护士在临床中实践的效果,并且教材的使用周期较长,不能及时的更新,不断补充更多新的前沿的知识。

2.2.6考评体系失全

我国教育历来都是中央集权性的统一教育,政府既是办学者,又是管理者,同时还是高等院校的评估者,难免会带来某种利益导向,不利于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我国由于护理高等教育起步晚,我国护理专业在划分上属于临床医学类专业下面的二级学科,尚无专门的护理教育认证机构及认证制度,更是缺乏一套衡量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统一标准,造成护理专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依附于医学教育,沿用医学类专业的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展开教育评估,限制了护理专业的发展,阻碍了护理教育与世界接轨。

3小结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护理教育占有重要的位置,总体来说护理教育就是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的过程[6]。而新时期护理教育存在着护理科学定位不当、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教学观念落后以及师资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考评体系失全等问题,因此,必须要通过护理教育改革,才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再结合实际练习过程来不断丰富学生的护理经验,以此在为以后步入临床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