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鼓励教学研究十篇鼓励教学研究十篇

鼓励教学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7:21

鼓励教学研究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鼓励教学法;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鼓励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合理的鼓励会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鼓励教学的运用需要技巧,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场合进行合适的鼓励,这样才能发挥鼓励的真正作用。语文教学自古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小学生学好语文能够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中华民族宝贵资源的弘扬。但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实质性问题,比如小学生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待语文课重视程度不够,经常忘记语文教师布置的练习和作业,语文作文存在不知道写什么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阻碍了小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在面对种种教学困境时,语文教师应先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备课,在课堂上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运用激励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鼓励教学法。

一、语文课堂上注重鼓励性语言的应用,多肯定少批评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运用的合理恰当能够促进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重视程度。相反,如果语言选择的不合理就会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小学生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有时候,语文教师的一句鼓励性话语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让他们积极配合教学讲课,积极完成语文作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鼓励学生,还要实实在在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小学生刚刚踏入校园,许多习惯还需要慢慢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眼中只看到小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要看到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才能够将小学语文教好。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学习,少批评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有的小学生爱调皮,上课不注意听讲,还打扰其他同学,这时我不会马上批评这个学生,因为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一个学生,会伤害小学生的自尊,这样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会在课后找到这名学生与他谈心,从他的口中得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还会联系学生的家长,通过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努力,争取改变学生上课不爱听讲的习惯。语文教学需要讲究方法,少批评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换一种方式来管理学生。

二、课堂提问时运用鼓励教学法,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是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也是提高小学生注意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课堂提问时要重视运用鼓励性语文,无论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都是值得鼓励的。小语文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还能够强化新旧知识的衔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次数较少,即使提问也只是应付教学安排,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作用。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具有重要意义。当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考试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时,我会进行课堂提问,且提问中贯穿着历年考试题,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成绩水平,让小学生能够在提问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讲王维的古诗《山居秋暝》时,当学生已经理解了诗句的含义以后,我会问学生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回答的离谱的时候,我也不会批评他们,我会用鼓励的语言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下次再学习古诗的时候会注意听讲。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我适当给予鼓励,告诉他们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语言激励其实是一种艺术,小学生需要激励。因此,教师应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

三、批改语文作业时多用鼓励性评语,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每天都离不开批改作业。作业是检查每个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在工作中会给予每个小学生恰当合理的作业评价,多用亲切和鼓励的语言,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对于写作业字迹不工整、书写潦草的小学生,我会在批改作业时给他写上:“你是一个有魅力的孩子,能否字如其人呢?”对于那些作业比较粗心大意,经常写错别字的小学生,我会给他评语:“再细心一些,你就是最棒的!”对于那些头脑聪明,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我会在他的作业中批上:“天才+勤奋=成功,你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天才,但缺少一份勤奋,所以你要加油。”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多用一些这样具有鼓励性话语,既能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风格,纠正缺点,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的评语是学生和教师沟通的纽带。因此,语文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多用激励性的评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关心、信心和帮助,培养学生的情感,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我在语文作业的批改时非常注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评语。为了不让差等生对语文课堂作业失去兴趣,我会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在语文课外活动中鼓励学生,开发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听说读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与沟通都离不听说读写。由于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想让小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语文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课外活动。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开展有意义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天性,还能开发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在课外活动中,我会让学生自己制作剪报,或者编抄报,鼓励小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开阔视野,关心时事;组织学生多听一些古诗词的配乐朗诵,让学生体验古诗有的意境,鼓励小学生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扩充文化底蕴;让学生自己创作剧本,通过话剧或小品等方式表演出来,活跃学生思维;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和电影,通过语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间的互相讨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我还会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校外进行劳动、郊游、参观等活动,鼓励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寻找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鼓励教学法能够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我会在教学中不断钻研,不断提升自己,努力为小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高山运.浅谈鼓励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化,2010(20).

鼓励教学研究篇2

一、研究性学习内涵

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以及相互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切实的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索,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会较容易的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当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的时候,需要通过自主的、多角度的思考才能解答问题或提出更高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各方面能力,培养情感体验。

二、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对研究性学习不够重视

许多人认为研究性学习应该对部分问题进行研究,并且主体是优秀生,而对一般学生的教育教学,应传授式为主,没有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或者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点缀,给上级领导看看,而不注重实效的发挥。这样的话,研究性学习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各个方面的改变和成长。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培养和指导,教师且不可因为时间较长而不对学生进行培养。

2.缺乏自主探索学习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时许多教师片面的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造成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用难而大的题给学生做指导,没有摆脱过于重视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影响,把高难度的竞赛题作为讲解的课题,简单的把对题目的一题多解作为研究方向,变相的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学生在大量的任务中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使得本来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变得死板而生硬。

3.缺乏鼓励评价机制

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我国的教学课程设计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生多导致了升学压力大,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缺乏对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自我探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鼓励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式,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

三、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路径

1.充分重视自主探索学习

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应充分重视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长期坚持,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营造一股大兴研究性学习的学习风气,同时,以领导行动带动教师行动,以教师行动带动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在结合教师的指导,确定学习学习的方法,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激励和指导。

2.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下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以及他主的学习,变成为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探索性是主动性的具体表现,通过探索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定题,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求知体验。

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须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敢于质疑的态度,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接纳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验到师生之间的平等、自由、合作,同学之间的信任、友善以及宽容。在营造良好的环境前提下,学生会感觉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会得到激励与鼓舞,积极的进行学习。

3.制定良好的鼓励与评价制度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独立性,以及对待问题的探究意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注意和肯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每个学生在发挥主体性的同时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观察力和思考方式。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都要我们都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例如学生通过自我的努力,找到了一条教师没有讲过的解题方法,教师就应该给予高度的赞扬,在班级中让这位同学进行讲解,增加他的荣誉感,同时,也启发了其他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鼓励教学研究篇3

【关键词】母亲;鼓励;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3-0053-03

一、问题的提出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育,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出于责任感的教育。”〔1〕美国哈佛大学斯金纳教授通过实验证明,表扬、鼓励不仅仅是奖赏,它还与某些行为发生联系,有促进行为重新出现的趋向。动物的大脑接受到鼓励的刺激,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能调动起各个系统的积极性,潜在的力量可能动地变成现实,行为也可随之发生改变。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肯定了赏识的重要性。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过激励后,他的能力将达到激励前的3~4倍,由此可见激励的重要性。〔2〕

目前有关鼓励、赏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经验总结两个方面。而母子互动语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关于母亲鼓励话语使用情况的分析研究更少。本研究试图对生活情境下母子互动的语料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母亲鼓励话语的使用情况,了解学前儿童母亲鼓励话语使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哈佛大学学者创建的“语用交流行为目录――简要版”(inCa-a系统)〔3〕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工具。该系统将语用交流行为分为三个层面,即言语倾向(Socialinterchanges)――探讨说话者用何种方式表达他们的交往意图;言语行动(Speechacts)――考察交流者用何种方式和能够用多少种方式进行交流;言语变通(pragmaticFlexibilities)――探讨人们用不同的言语行动方式表达不同的言语倾向的有效变通程度,它在某种意义上可反映出个体在交流时的流畅性和丰富性。

本研究采用inCa-a系统分析3~6岁儿童母亲使用鼓励话语的情况。inCa-a系统有两层编码形式,第一层为言语倾向,包含22种言语倾向类型,这22种言语倾向类型又可概括为四种类别,即讨论类情境、商议类情境、标记类情境以及其他。〔4〕第二层为言语行动,包括12种大类型,每种大类型中又分别包含几种小类型,共计有65种言语行动类型。12种大类型分别为:指令和回答、标记和回答、陈述和回答、言语诱导和回答、问题和回答、承诺和回答、宣布和回答、执行、评估、阐明需要、修订和难以理解的话语。〔5〕本研究分析的是母亲的鼓励话语,故主要分析言语倾向类型中的评估类话语。评估类言语倾向包括6种小类别,分别为:aB对听者或说话者的行为表示肯定;CR批评和指责;DS不赞成、责骂、发难,对于听者或说话者的行为表示否定;pm称赞某种表现;eD不赞成地叫喊;et热情地叫喊。其中含有鼓励意义的是aB、pm、et三类。因为et类言语倾向在所选语料中未出现,所以未选择et类言语倾向作为分析对象。在标记和回答类中存在一种mK类言语倾向,它表示标记事件的出现和结束,或谢谢、抱歉、祝贺等言语。虽然在mK类言语倾向中未直接出现表扬或鼓励话语,但它表明说话者作出了积极回应,同样能够激励儿童,诱发儿童的积极情绪。因此也将mK类言语作为鼓励类话语加以分析。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母亲的aB、pm和mK三类鼓励类言语倾向的分析,了解3~6岁儿童母亲的鼓励话语的使用情况。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国家“十五”社科课题(01BYY004)所建的语料库。其中被试儿童根据年龄分为36个月、42个月、48个月、54个月、60个月、66个月以及72个月七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分别有10个被试,共有70个被试。在各个年龄段中,男、女比例相当(Zhou,2005)。〔6〕

2.研究方法

语料库中的信息是录像机拍摄的真实记录。被试儿童与其母亲有半个小时的会话,研究者通过忠实转录而获得其中的语言信息,并按照“儿童语言资料转换系统”(ChildLanguageDataexchangeSystem,CHiLDeS)的要求进行录入,转换为可在CLan(ChildLanguageanalysis)中运行的文本文件格式。之后,研究者根据inCa-a编码系统,对转录好的语料进行编码。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对inCa-a系统中有关鼓励话语的类型aB、pm、mK三类作了专门的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3~6岁儿童母亲使用鼓励话语的情况

下表展示的是不同年龄段儿童与母亲交谈时,母亲使用的鼓励类话语出现的频率。其中48个月儿童的母亲使用鼓励话语的频率最高,但也仅为7.48%。60个月儿童的母亲使用鼓励类言语的频率最低,只有2.07%。

对言语倾向类型的进一步分析显示,3~6岁儿童母亲在几乎所有的讨论类情境中均使用了鼓励话语,而在商议类情境中,母亲出现鼓励的言语倾向类型较少。商议类情境包括6种言语倾向类型,3~6岁儿童母亲仅在两种言语倾向类型上使用鼓励话语。其他类中3~6岁儿童母亲仅在一类言语倾向类型上使用鼓励话语。

2.母亲鼓励性话语使用情境

由上图可知:3~6岁儿童母亲在上述四种情境类型中使用了鼓励话语。其中在讨论类情境中母亲使用的鼓励话语最多,占所有鼓励话语的60%。其次为商议类情境,占所有鼓励话语的25%。再次为标记类情境,占14%。其他类言语倾向的使用频率最低,仅占1%。

在inCa-a系统中,讨论类情境包括10种言语倾向类型。调查显示,3~6岁儿童母亲在10种言语倾向类型中均出现了鼓励话语,但各种言语倾向类型的使用频率存在明显差异。母亲在“讨论当前关注的焦点”时使用鼓励类话语的频率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占讨论情境中鼓励类话语的70%。其次为“讨论刚刚发生过的事件”,约占20%。再次为“澄清听者的非言语行为”,占6%。其他几种类型的讨论性话语仅占4%。

在inCa-a系统中,商议类情境包括6种言语倾向类型。调查显示,3~6岁儿童母亲仅在两种商议类的言语倾向类型上使用了鼓励类话语。其中在“商议即刻要进行的活动”时使用的鼓励话语要明显高于“商议共同的意见和分歧”。

四、结果分析

1.母亲鼓励话语使用情况分析

在3~6岁儿童与其母亲的语言互动中,研究者发现与其他话语类型相比,母亲鼓励话语的使用频率偏低。这可能与我国的传统观念有关。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的民族,人们拙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或错误,总是抱怨孩子不能很好地按照大人的意图行事。孩子也往往是在父母的指责声中长大的。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鼓励、表扬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但还远远不够。

2.母亲鼓励话语使用情境分析

研究发现,母亲在15种言语倾向类型中使用了鼓励话语,占了inCa-a编码系统中言语倾向类型的绝大部分。这15种言语倾向类型中有10种属于讨论类情境,囊括所有的讨论类的言语倾向类型。也就是说,在讨论情境下,母亲使用鼓励话语的频率要高于其他三类情境。研究还发现,母亲对儿童想象方面的话语或行为表示出赞赏或鼓励的频率非常低。实际生活中,母亲更关注的是儿童论述或说明现实生活事件的能力,关注儿童讨论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事物的能力,忽视儿童的想象力,不能及时对儿童想象力给予肯定和表扬。

另外,在讨论类情境中,母亲使用最多的是“讨论环境中可以观察到的事件”,其次为“讨论刚才发生的事情”以及“讨论听者的非言语交流行为”。在商议类情境中,母亲在“商议即刻进行的活动”言语倾向类型上更多使用鼓励话语。而以上言语倾向类型均为讨论或商议刚发生、现在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件,都属于当前情境中的事件。由此可见,母亲在与儿童交流时,更关注当前情境中的事件,关注具体事件的进程。对不能观察到的事物,即抽象的事物关注较少,儿童有关抽象事物的话语获得母亲鼓励性话语较少。

参考文献:

〔1〕沧海兰.赏识教育:爱的升华〔J〕.心理与健康,2002,(6):8-9.

〔2〕肖一波.赏识教育为你喝彩〔J〕.教育前沿,2005,(1):118-120.

〔3〕maCwHinneYB,SnowCe.thechildlanguagedateexchangesystem:anupdate〔J〕.JournalofChildLanguage,1990,17:457-472.

鼓励教学研究篇4

【关键词】激励;熏陶;调节;感染;培养

Choosegoodgraspahand,scienceexaltationteachingquality

YiBin-zheng

【abstract】exaltationteachingquality,mostimportanceofischoosegoodgraspahand,pass“person”completion.thistextisfromfiveexaltationteachingofdiscussionsciencethemethodofthequality:(1)excellentturnteacher'stroops,encourageapersonwiththedevelopmentmechanism;(2)enhancetoteachtogrindatmosphere,usestrongteachtogrindcustomasmokedpotteryperson;(3)Changewagesstructure,useeconomylevertoregulateaperson;(4)makegoodlogisticsservice,usewarmthactivityinfectionperson;(5)workwellastudentawork,usesuccesseducationdevelopmentperson.

【Keywords】encourage;Smokedpottery;Regulate;infection;Development

1.优化教师队伍,用培养机制激励人

1.1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

(1)建立高学历教师队伍,鼓励45岁以下教师读研究生;

(2)对教师进行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

(3)建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培养更多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4)对教师进行传帮带式的教学艺术培训;

(5)对进校不久教师进行二年一轮的校内假期培训,缩短教学适应期;

(6)利用外教对英语教师进行口语、听力培训,提高他们的口表能力;

(7)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教学技能培训;

(8)全体教师3-5年外出轮训一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拓眼界。

1.2对教师进行专业修养、专业理念的培训。

(1)请专家、领导来校上专门的课,为教师订专门的书,培养专业理念;

(2)组织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鼓励教师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程;学校有意识的按教师的职业选择培养人;

(3)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培训;鼓励教师热爱学生,搞好校园和谐教育,设立管理学校教师智囊团,培养教师爱校热情;

(4)对教师布置寒、暑假作业,鼓励教师利用假期修炼自己。

1.3建立动态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教研员队伍,并赋以职责配发岗位工资,培养专家型教师,以此带动全体教师更快进步。

1.4建立由学生动态评比优秀教师和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机制,学校通过对获奖教师进行宣传、重奖,激励教师评优进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对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进行轮训、甚至换岗。

2.强化教研氛围,用浓厚教研风气熏陶人2.1开展半日研修活动,决战课堂,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各学科教师每星期利用一个不排课下午,专门用来半日研修。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行政干部参加并指导教研组会议,会上主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升学考研究、学科竞赛研究及与教学有关的课题研究等校本研修活动,并全程录像记录,力争把教学主阵地的课堂变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战场。

2.2制定教师校本研修量化考评方案,将提高半日研修、课题研究层次等内容纳入方案之中,并与工资挂钩。这样从制度上和经济上保证校本研修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

2.3开展一定规模的“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养成虚心好学的校园学习风气。不仅要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教师外出到名校去听课,而且还要开展与名校校校联合、与专家人校结合等活动,共做课题,长期挂钩,互派挂职教师,互相交流资源,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力争很快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

2.4办有影响力的校园论坛,展示教师、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吸引外校名家来校传播先进理念、先进经验。鼓励教师“树碑立传”,出专著、论文集;鼓励教师拓展空间,一专多能。

3.改变工资结构,用经济杠杆调节人

3.1设教学过程奖和升学奖工资。学校制定教学过程奖和升学奖考核方案,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重奖。

3.2设工作量考核工资。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酬、不劳不酬的原则,对班主任、多代课者设超工作量工资。

3.3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教研员岗位职责工资。鼓励教师争当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教研员,提高教学水平。

3.4设教研、学科竞赛、各种比赛优胜奖奖励工资,教学艺术奖、教学成果奖、培养特长奖、带教成果奖、论文奖、科研成果奖、园丁奖等等,鼓励教师在教研、竞赛中多出好成绩。

4.搞好后勤服务,用温暖行动感染人

4.1主动、及时搞好教学服务,为教师排忧解难。将教学检查、校本教研等工作前移至教师办公室、课堂上。变原来的老师送资料到有关处室,为有关处室人员登门到教师办公室。

4.2为教师成长打开服务之门。成立由专业导师、同行、教导、电教等人员组成的磨课小组,专门帮助教师磨课,促成教师尽快成长。多组织校内和多输送教师参加校外的各种教学大赛,让更多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磨炼展示自己,加速成长。

4.3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寓真情于细微之处。如嘘寒问暖、端茶送水;生日祝贺,接送、安顿小孩;解决免费就餐;为教师福利换煤气;安排校车定时、定点接送教师上下班等等。

4.4利用学校的影响力去影响有关部门,关爱教师家庭,为教师子女读书、房屋购买、婚丧喜事、人员调动等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5.做好学生工作,用成功教育培养人

5.1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才能成才。但仅有志向,没有毅力,也是很难达到成功的彼岸的。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才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通过各种手段、措施,砺炼学生,强其意志,鼓其斗志,使学生始终处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状态。

5.2建立新型教与学的关系,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坚决摒弃一言堂,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师由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成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反思性实践者、课程开发者、研究者,成为公众的模范、学生的知己和朋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教学研究篇5

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政策措施,吸引了大批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促进了我国经济、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充分开发海外留学人才资源,鼓励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祖国服务,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是指我在海外学习或完成学业后在国外工作的留学人员及海外留学人员专业团体,以自己的专业和专业团体的优势,通过在国内兼职,接受委托在国内外开展合作研究,回国讲学、进行学术技术交流,在国内创办企业,从事考察咨询活动,开展中介服务等形式,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开展的各种活动。

二、国家鼓励海外留学人员采取多种方式为国服务。

(1)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受聘兼任专业技术职务、顾问或名誉职务。取得博士学位的海外留学人员可以到国内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博士后。

(2)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设备和资金等条件,与国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进行合作研究。合作研究可以采取个人与单位、个人与个人或单位与单位的合作形式进行。研究工作可以在国外,也可长期或短期回国内进行,国家鼓励留学人员与国内企事业单位合作,在国内或国外建立合作研究开发基地。

(3)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接受国内委托的科研项目,在国外开展研究、开发活动;也可委托国内有关研究单位、团体,开展接受国外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

(4)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专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等在国内进行转化、入股,创办企业;或以专有知识、技能、信息学开办专业性咨询公司;可以自有资金或引进资金在国内投资。

(5)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依托海外的科研、教育、培训机构等条件,与国内有关单位合作或接受委托,帮助国内用人单位培养人才。

(6)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到西部地区从事技术引进、科技考察、咨询服务,开展各种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国家按有关规定予以资金支持。

(7)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注册中介机构,为国内引进外资、技术、项目等提供中介服务;联系外国专家来中国举办各种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建立与国外学术技术团体的联系,开展科技经济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外建立从事为国内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推介营销等中介服务。

除上述方式外,鼓励留学人员在服务实践中创造更多的方式为国服务。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专业团体、学术技术协会、联谊会等社团组织发挥集体优势,开展为国服务的各种活动。

三、国家为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保障。

(l)国家在各学科和技术领域为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提供方便。对在某些学科和专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可按国家现行规定渠道获得经费支持。

(2)按照国际惯例,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的合作单位要给付合理报酬。对短期聘用的留学人员,单位可根据其业绩大小,经双方协商确定协议报酬。对从事中介活动的,可收取中介费或佣金。对合作研究、合资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可以专利、发明、专有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

(3)各地区、各部门和用人单位根据人才需要和财力可能,适当拨出专款对留学人员为国服务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对从事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和短期回国服务的留学人员,根据承担的项目和任务,经申请批准,国家或地方政府及用人单位给予适当经费投入。

(4)保护海外留学人员的知识产权。保障留学人员在专有知识、技术专利、科研成果或合作和委托研究开发的科研成果等方面享有的知识权益。个人科研成果在知识产权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预先与合作单位商定,留学人员按有关规定分享。所得税后收入可兑换成外汇汇出境外。

(5)国家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用人单位为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创造良好工作和生活条件。鼓励到国内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进行科技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享受优惠政策。在国内创办企业的,各有关部门给予必要支持,在企业注册、土地使用、工商、税务、商检等方面,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供服务。

(6)对在华任职的留学归来人员中的外籍高科技、高层次管理人才可以提供入出境便利。对需多次临时入境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发给有效期一年以上,最长不超过五年的多次入境有效“F”签证,对需在华常住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发给一年以且最长不超过五年的外国人居留证,对需要多次出入境的,同时发给与外国人居留证相同期限的多次返回“Z”签证;对申请在华定居(包括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批准同意发给永久有效的外国人居留证。上述人员需提供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或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或各地厅局级人事部门的证明文件。对取得国外长期居留权的,可凭中国护照、副省级市以上政府人事部门证明,在购买住房、子女入学入托及就业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待遇。

(7)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创办企业、建立合作研究开发基地等,根据需要招聘大学本科以上工作人员,各地人事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积极支持帮助,并提供人事服务。

鼓励教学研究篇6

   结合多年的任教经验和在校任职经验,通过不断观察学校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本人发现了一些主要问题:1.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呈现的总体趋势。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学历越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越高;在专业素质方面,教师年龄越高,专业素质越高,但随着从教年限的增加,教师可能出现懈怠、职业责任感减弱的现象。2.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可以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来概括当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首先,从专业知识方面来看。专业知识作为小学教师从事工作的最基本素质,教师应当不断加强。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教师队伍中仍有一些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其次,从专业技能方面来看。小学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对学校资源充分利用的能力。不少教师在教学技术和方法、技能上仍旧存在许多不足,应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再次,从专业素质方面来看。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反映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教师的品德、人格魅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和观念。在实际观察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仅仅在课堂上保持微笑,但难以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二、从学校管理入手,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策略

   基于学校管理的角度,可以通过关心教师心理健康、完善教师评价制度、鼓励教师专业合作和参加教育科研活动等策略来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1.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时,不仅关心教师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还更应关心教师本人,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实行人本管理。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以预防和发现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定期对在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检测,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为教师建立心理档案。学校除了做好文化环境建设,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健全的健身场地外,还可以与社区和保健部门合作,开发心理支持系统,一起努力,相互监督,严肃处理教师违背师德的不良行为。

   2.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结合学校发展,进行职业规划。学校应建立一套教师奖励机制和奖金政策,以激发教师教育积极性和创新性。虽然我校资金有限,但通过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共同努力,积极引援,发展和改善了办学条件,保持学校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结合提升综合实力的具体发展目标,学校帮助教师分析职业前景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评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能力。学校在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并取得学校教师多节优秀课在国家、省、市、县都受到好评的成绩的同时,还应鼓励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制定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策略,走培养小学教师内涵的道路,最终实现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学校自身的发展。

鼓励教学研究篇7

   第一,教育科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科研活动,这同按上级规定的四平八稳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不同。有目的有计划就要有设想和超前意识,所以它是一种研究活动。 第二,教育科研是一种创新活动。它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重复别人已做过的事,要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它最终提出的必然是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新理论。 第三,教育科研要借助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既要搞科研就要借助一定的理论来指导,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同时要选择恰当的科研方法。这种方法不能局限实验法。还可以采取观察法、调查法、总结法、个案法等。 第四,教育科研是一种探索规律的活动,它要求研究者对研究的教育教学现象的研究结果,达到规律性和本质性的认识,其研究成果有普遍推广和指导作用。 正因为如此,我国各级教育部门是鼓励和重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教育法》指出,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成果,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也曾明确要求:“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改革实验”,“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鼓励教学研究篇8

【关键词】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政课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人本主义教学观对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启示》(项目编号:2012XJGZ0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84-01

一、当前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现状

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特殊,对学生的文化课要求要低于普通类大学生,又因为其专业特点,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学习文化课,因此艺术专业大学生在入学之初的文化基础就较差,理论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缺乏兴趣。这一现状直接增加了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往往只有在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

思想政治课是作为大学生公共基础的必修课,理论性强,比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有理论深度。许多艺术类大学生阅读困难,理解乏力,也降低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二、新的教学理念――人本主义教学观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更好地教好艺术学生的思想政治课,需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人本主义教学观。

人本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所涌现的一种新思潮。其基本观点是人类的自由和权利不可侵犯,即自由意志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则起源于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由存在主义心理学与美国传统的人道主义汇合而成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凡是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即有助于增强和维持有机体的形式发展自身潜能。这些潜能包括一般心理潜能和生物潜能。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庸俗化,主张心理学应采取现象学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并着重对自我实现者或健康人进行研究[1]。

人本主义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也需要价值、兴趣和情感。虽然,在人们心中的教师是长者,但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及言行,不能伤害学生情感,应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应增强体验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际上是以学生的经验、经历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自身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这其实与学生对所学内容所产生的需要和兴趣有关,而这样的学习产生的就是有意义学习,对学生自身发展会起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人本主义教学观对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学观关注学习行为中人的因素,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而艺术学生思想比较开放,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本着让学生展现个性、主动参与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兴趣,让学生通过课程,自学自教,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本主义认为,教师只是学习的协作者、促进者,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充足的学习资源,更应以尊重、真诚、平等的心态指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初入高校、文化基础薄弱时,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使学生能够与自身水平相衔接。注重应用寓教于乐等教学方法,逐步加深理论深度,避免由于知识难而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开启引导式教学模式,协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倡导鼓励教学。鼓励教学是教师正确应用鼓励方式,应用有关鼓励原则,有序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持续激励学生高效去获得学科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促进学生尽量发挥个性特长和潜能,以很大的热情去主动求知,积极创新,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探索未知世界,实现自我价值。这正是时代的需求,素质教育的体现。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宽领域、多学科进行教学研究,以其促使学生和谐全面发展。课堂鼓励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此外,还有平时向学生多反映学生学习的积极方面等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鼓励作用。这些方法通常是交互使用的。但目前课堂上言语鼓励用得较多,物品鼓励也在一些公共课上比较常见,荣誉鼓励和行为鼓励相对较少使用。

鼓励教学对艺术专业大学生也是非常必要的。他不仅满足前面所说的鼓励教学原则和方法,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个性。因为大部分艺术学生思想都较活跃,也可以说是思想比较有个性。因此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作为思政课老师必须更加灵活的运用鼓励教学。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2]此外,思政课教师要针对艺术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和方式地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适当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补充枯燥、抽象的教材内容。在正常教学任务之外,可以给学生增加相关的影视作品观看等内容,通过对一些事实的个案再现和研究,使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而且要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分析、解决问题。清楚思政课学习的重要性,更加明确自身所需,丰富学生个体。但要注意,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特点适当教学,以防止教学内容多而杂乱,学生抓不住重点,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四、结语

面对现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困难,在掌握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教师应通过对人本主义教学观的理解和学习,将其应用到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之中,以培养我们的艺术学生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自主学习、实现自我的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科蕾:《人本主义教学观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与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177页。

[2]魏容:《论美术院校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北方文学》,2011年6月刊,第96页。

作者简介:

鼓励教学研究篇9

摘要:“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是一个求变化、求发展、求进步的时代。中国在探索一条创新之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当前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现行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极富想象力、极具特点、极其感性的一门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为此,需要教师不断地改变教学观念,理解分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学科是最具有创新的一门学科,它感性且极具创新性。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育承担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应该营造丰富多彩、风趣幽默、有讨论、有争论、有欢笑的课堂氛围。

一、变“客”为“主”,营造自由、民主的创新学习氛围

让学生有一种喜欢表达、积极参加的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学中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营造民主自由的研讨氛围,鼓励独立思考。对学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说话,多互相倾听,让学生自主讨论,研究问题。不要规定标准答案,让学生自由发挥,扩展思路。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让学生大胆突破,给予意见,这样才能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掌握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能力的培育

首先,语文学科是极具实用性的基础学科。只有掌握了语文才能读书认字、书写,才能在其他学科上有所造诣。其次,语文学科是极具画面感的学科。通过阅读,文字可以D换成画面、图形,在头脑中有巨大的延展性和空间性。所以语文是连接想象力与其他学科学习的纽带。没有语文的创新性培养就没有其他专业的创新和进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语文抽象性、拓展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大胆想象,激发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人类激发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大脑中想象构思加工之后,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所以在课堂中老师的提问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善用赞美的话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赞美能大大激发学生创造的动力和对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尽可能少批评多鼓励,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幼稚或者错误,但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过的答案都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批评和指责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会抑制学生创新的萌芽。因此,老师要运用激励的方式维护好学生求知、求新、求异的热情,鼓励学生发展自我探索的能力,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

五、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创新精神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寓言、儿歌、童谣、古诗、漫画等多种形式去展示学习内容。或采用读、画、写、唱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动听的声音,观看灵活的动画,品味美的享受,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力,继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创新能力。总之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去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开创行之有效的体验方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创新的运用知识才更为关键。时代呼吁教育,教育需要创新。我们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激励学生接受新事物,创造新事物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

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创新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小学生容易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情绪也容易被老师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营造适宜的氛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鼓励在创新中自我发现和认知。自行建构起语文及其他学科的架构,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树立良好榜样,提起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其实就为学生是否能持续地保持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提供了内在条件,而且产生兴趣会大大减少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老师可以运用或风趣幽默、或生动灵活的话语去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创新的兴趣,鼓励学生自觉创新,自主探究。

小学正是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和期待的阶段,也正是接受新鲜事物、培养思维方式的最佳时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工作方法有待于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教学,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的心里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运用选择。通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郭兰秀.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新课程,2009.

鼓励教学研究篇10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张光胜(1975-),男,河南信阳人,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王伟超(1979-),男,河南新密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河南焦作454003)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01-02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已经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和各行各业骨干力量的主要来源,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国家大局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还不适应,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尤为不足,制约培养质量提升的深层次障碍有待破除。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把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并加大了投入和支持。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日益凸显了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迫切需要对研究生教育进行综合改革,加快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根据《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和《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速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河南理工大学启动了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

一、改革招生制度

1.科学配置招生计划

学校根据各研究生培养学院的导师力量、科研水平、培养条件、培养质量等因素科学配置研究生招生计划,各学院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对招生计划进行再分配。招生指标原则上向社会急需、培养基础条件优良、科研经费充足、培养质量高的学科倾斜。

2.持续优化生源结构

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高质量优秀生源,逐步改善学缘结构。继续实施本硕连读、硕博连读选拔制度,逐步加大校内外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力度,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博士招生中应届硕士毕业生的比例,严格控制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录取数量,逐步减少直至停止招收非脱产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

3.完善博士招生选拔办法

探索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制度,学校统一规定博士研究生的基本报考资格和选拔程序等,由报考人员提供相关申请材料,经招生学院组织审核专家组进行书面评审后,提出面试名单并进行面试,学院招生工作小组根据材料评审及面试结果确定拟录取名单报学校招生领导小组批准。

4.切实加强复试工作

逐步提高硕士统考生参加复试(面试)的比例,扩大优质生源选拔范围。强化研究生复试工作的规范性,加强过程监管,确保选拔过程公平公正,优中选优。扩大学院复试工作的自,学院根据复试(面试)情况自主确定拟录取名单,择优选拔,宁缺毋滥。

5.充分发挥导师作用

进一步扩大导师的招生自,逐步实现导师直接参与招生选拔,充分尊重导师在招生录取过程中的意见,通过综合考核考生的外语水平、专业基础及系统的知识结构,考查考生的培养潜力与学术创新能力,促进优秀创新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二、创新培养模式

1.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一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认真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育载体,着力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重视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加强对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将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纳入研究生教育培养各环节,强化学术道德教育,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促进研究生学风的进一步好转;通过组织开展宣讲报告会、座谈会、学术规范交流会等形式的科学道德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三是加强研究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鼓励和引导研究生尊重科学、刻苦求学、严谨治学,营造鼓励创新学术氛围;深入开展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培育研究生的人文情怀,增强服务国家人民的责任意识,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四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为研究生提供“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研究生实践、实习基地,通过项目合作、科研攻关、技术开发与推广等,不断提高研究生服务的社会能力。

2.创新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是加强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按照“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建设标准,力争5年建设50门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精品课程。二是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开展学术学位研究生双语课程建设工作,鼓励由国外著名学者教授讲授研究生课程;鼓励研究生访学研究、短期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支持与境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提高研究生了解世界科技发展最新成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三是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建设。鼓励并支持优势学科在高水平科研院所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共同解决生产或管理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增强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鼓励研究生面向现场技术难题,产出更多的创新性成果,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3.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是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促进理论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聘请校内外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二是建设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严格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选聘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校内导师,选聘创新能力强、认真负责的行业企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导师,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效果,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遴选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开展示范性基地建设工作,力争5年内建成10个高质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4.构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

一是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基金资助计划,支持研究生任课教师、指导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培养过程管理和培养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改革研究,并及时将教改研究成果应用到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中。二是加大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力度。继续实施优博培育基金资助计划,及早发现并大力扶持具有前沿性、交叉性、创新性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产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博士学位论文,争创较多的省级和部级优秀博士论文;加大研究生创新性成果奖励力度,鼓励研究生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产出更多的创造性科研成果。三是完善研究生自主创新机制。实施研究生创新支持计划,鼓励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在导师和团队指导下开展研究;鼓励研究生自主组建一批相对固定的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的研究生学术研究组织,积极参与省级及全国性的比赛活动;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完善研究生下实验室工作制度,鼓励研究生自主设计实验等,充分利用科研创新平台,从事创新性研究。四是营造研究生学术创新氛围。积极开展知行讲坛、“学术人生”专家学者访谈等系列活动,使研究生及时了解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掌握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形成浓郁的科研学术氛围;继续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各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持续开展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活动,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发研究生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研能力的热情。

三、加强导师队伍管理

1.完善博士生导师上岗审定制度

实行“评聘分离,动态上岗”,实施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强化导师岗位意识、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招生指标向学术水平高、科研任务足、培养质量好、师德师风高尚的导师倾斜,逐步实现优秀博士生导师多招生,不符合上岗条件的导师不招生。

2.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进一步明确导师责任和义务

增强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感,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导师应承担相应责任。

3.加强导师培训,提升导师指导能力

支持导师访学或参与行业企业实践,增强导师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人才的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重视发挥导师团队作用,建设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健全导师聘任后的监督管理,实行导师任期考核制度,推进导师动态跟踪管理。

四、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1.健全质量管理机制

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按照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分别设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邀请一定比例的科研院所高水平学者参加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同时邀请一定比例的行业和企业专家参加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培养标准和方案、建设课程体系、开展质量评价、定期开展自我评估等工作。

2.完善淘汰机制

加大考核与淘汰力度,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课程学习、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等培养环节的考核与淘汰机制,以科学性、系统性、灵活性、动态性为原则,强化淘汰机制政策落实,同时畅通研究生申诉途径,使研究生进退有序。

3.强化质量外部评价

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外部保证手段,加大学位论文抽检外审力度,落实国家和省主管部门抽检结果处理意见,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组织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相关工作,建立用人单位评价反馈机制,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强化质量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

4.建立质量信息平台

根据国家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范,建设在学研究生学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分析和预警机制。实施研究生教学评价制度,增强研究生教育督导力度,完善学科定期自评机制,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年报制度,定期质量报告和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五、完善收费奖助体系

1.加大奖助经费投入力度

按上级规定统筹政府投入经费、自筹经费、科研经费、助学贷款、社会捐助等资金,建立健全多元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

2.合理确定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确定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研究生学费收取实行“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分别按照每生每学年不高于8000元和10000元,具体收费标准以省有关部门审批结果为准。

3.落实研究生国家奖助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政府有关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的政策,完善相关各项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审办法,规范评审流程,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激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建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

统筹规划和使用国家财政拨付的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培养经费、学校筹措经费、社会捐助资金等,调整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为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支持学业成绩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社会服务积极以及家庭经济紧张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5.加大研究生“三助”工作力度

逐步加大研究生兼职从事“三助”工作岗位设置数量,并逐步提高研究生“三助”工作津贴,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助研津贴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列支,助教和助管津贴所需资金由学校或相关单位承担。

6.落实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并及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提高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年度最高限额,确保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应贷尽贷,切实帮助贫困家庭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

7.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采取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面向研究生设立奖助学金、专题研究资助计划,或提供实践实习岗位、就职锻炼机会等。

紧紧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质量观。优化类型结构,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招生选拔制度;创新培养模式,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新体系;提升指导能力,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奖助体系,构建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奖励和资助体系。到2020年,学校基本建成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丁亚红,张春生.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

[2]马新.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J].科教文汇,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