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十篇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十篇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3:35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运行机制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专业多,课程内容庞杂,该课程是学生进行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其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为保证这一需求,《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机制成为有力的保证。文章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机制的思考和探索,对其他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也可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在整个建设和运行中,更应该加强各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建设,提高各类实验室运行效率;完善各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推进实验教学创新;注重各类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1.实验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学校应制定一系列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比如,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教学实验中心管理办法、岗位职责与考核办法、实验室考核评比条例、实验技术成果评审奖励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2.实验队伍培训。学校应该专门出台实验队伍培训措施,对实验人员培训和继续深造提供经费支持,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在职、在岗的方式参加短期进修班、培训班为主;以通过在职进修、系统学习以及学历培养为辅,少部分人员可以考虑安排脱产进修,重点培养。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运行良好,该实验室应专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学校专门制定实验室管理办法。比如,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设置与调整管理规定、实验室考核评比条例、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与考核管理办法、实验技术成果评审奖励办法等。

学校专门为设备管理制定设备管理办法。比如,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受赠、捐赠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仪器设备报废、报损、回收管理办法、仪器设备验收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办法应打印出来,张帖在实验室的墙上,以便师生可随时查询,使实验室和设备管理有章可循。

三、实验室考评办法

1.学生评教。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活动,由学生对每门实验课程按评估指标进行打分,作为对实验教师教学效果考评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且学院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实验教学老师,以便老师及时改进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督导教学。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的老教授担任督导员,协助检查、监督实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用、考试以及成绩评定,帮助实验教学老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实验室环境建设

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实验室应制定有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时,实验教师都按规定先介绍实验室的安全条例和安全实验知识。设置责任人的消防安全检查落实情况。

重视实验环境与安全的建设,制定有专门的环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环境卫生由实验教师或勤工俭学学生共同负责,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实验室场地明亮、宽敞、安全,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完备,管理科学规范,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五、实验室运行机制的探索

实验室应该实行全开放式教学。

1.内容开放。学生可以在指定的多个实验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实验;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与课程相关的课题,内容不限。

2.时间开放。每个实验室,除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可以全天开放,学生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自由来实验室完成实验;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做实验,应该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给予指导。

3.空间开放。对部分实验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学生在做实验时,可跟进企业使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创新性实验,可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竞赛比赛;允许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选择与实验课程相关的实验内容,在教师的科研实验室中完成实验。

实验室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建设先进、开放、服务型的教学实验室,是确保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形成系统化的教与学的运行机制,有力地保证实验教学有序运行和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建平,刘志毅.矿山机电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环节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创新理念

呼伦贝尔学院是一所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的综合性学校,坚持以现代大学的理念指导办学,把发展教学和科研、办成名校作为目标,充分体现“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办学宗旨;有着重视基础、重视质量、重视人才培养的教学传统,蕴含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样的办学宗旨,为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障。

随着科技楼的建成,我院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具备了规模化、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实践性人才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技术平台。

为此,我院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确立了实验室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设备先进、管理规范、保障得力、运行高效”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总体目标是:“完善实验管理体系,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综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创新理念

1.合理配置实验室,保障运行高效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迁入科技楼后,有22个基础实验室,楼层从二楼延伸至五楼,如果实验室配置不合理将造成实验仪器分配不均衡、不能合理广泛应用,达到资源共享;实验药品不能合理分配、应用,造成浪费和实验员重复劳动等现象。在充分研究、合理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合理、科学的布局:二楼和三楼以公共实验室和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实验室为中心,以提高各相关专业交叉、公用实验室的能力、方便相关专业间的实验融合及实验员的工作;四楼和五楼以基础化学、分析检测实验室和应用化学实验室为中心,在方便相关专业间的实验融合基础上,提高分析检测实验室的发散应用能力、将实验室污染降低到最小;配套的天平室、显微镜室、标本室等分布在实验中心的相关学科楼层。这样合理配置后,实验室将保障高效的运行机制。

2.优化组合实验设备,提高利用率

实验设备、仪器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贵重财产,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优化组合意义重大,责任也很重大。

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经费也明显提高,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实验条件。目前实验示范中心拟分期、分批增添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将具备规模化、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环境。

(1)在实验室设备优化组合方面,我们采用三步走的方式:一是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七个全新的基础实验室。二是将原有实验室搬迁拆装重组为十个相应实验室。三是自主设计、规划组建五个公共实验室。

(2)将实验共用的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和调配,达到优化配置、提高仪器的使用率的目的;集中进行维护,避免重复设置,减少资源浪费。

(3)对仪器、设备、药品进行网络化管理,以便任课教师拟定购置计划和实验项目卡,同时防止重复购买,造成药品积压。

(4)对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分类摆放并定期进行清点,同时加强对各种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做好防尘、防锈、防蛀、防腐、防变形、防老化、防盗、防火等日常管理工作,发现有损坏的及时维修,提高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使教学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率。

(5)做好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实验室环境建设包括照明、用电、温度、湿度、洁净度、通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处理、病菌污染处理等。

3.组建合理的实验室管理队伍

由于实验员职责的特殊性,劳动成果的隐含性,劳动方式的独立性,从而掩盖了其工作的艰巨性、繁琐性、科学性,但一个优秀的实验员会任劳任怨努力做好实验室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室的功能。

(1)要求实验员要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掌握运用现代教育装备的方法,学会现代实验室管理知识,当好任课教师的参谋,认真准备好每个实验,协助任课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另外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应树立较强的为教学、学生和教师服务的意识,做好一切辅助工作,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一切为实验教学着想,一切从实验教学出发,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任务。

(2)我院搬迁至科技楼后,实验室由原来的十六个增至二十一个,化学、应用化学专业方向实验员四个,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专业方向实验员二个,化学、应用化学专业方向实验员每人负责一到两个实验室,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专业方向实验员每人负责五到六个实验室,工作强度、难度都很大。因此,我们采取实验室管理分配制,即由实验员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实验药品的配制工作,选配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师协助管理相应实验室的办法。协管教师在相应实验室上课的同时,负责管理各自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环境卫生、水暖电等的使用和维护工作。

4.完善实验室制度建设,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

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实验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实验室使用者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为此我们出台了《实验员工作职责》、《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教师实验守则》、《学生实验守则》等实验室管理制度。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实验教师和实验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一方面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而且也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实现网络化管理

为了督促实验人员管理好实验室的固定资产,对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服务于实验教学,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我们规范并建立了实验室的各项档案。如“固定资产账目表”、“实验室使用登记表”、“仪器及设备损坏情况登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实验项目卡”、“实验课教学一览表”、“实验课学期授课一览表”等。并将档案进行纸质、网络化双管理。

同时强化安全意识,要求实验人员熟练掌握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具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开放式实验教学体制,做好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切方便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并提供方便、实效的服务。开放实验室的目的是为已经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空间、时间和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制订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

2.在各专业导师的带领下,成立了学生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毕业论文课题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设计自己的科研性实验,研究与实践专业相关的课题,拟成立学生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实验创新课题组,实验室为毕业论文课题组和实验创新课题组全面开放;

3.开放实验室实行登记制,学生实验要在所在的实验室登记实验项目、实验仪器编号等信息。实验前要提出活动计划、仪器药品使用计划,实验结束后要清点仪器设备,保证完好无损。进出实验室要进行记录。

4.各开放实验室要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和实验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解答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做好仪器设备的准备、调整与维护工作,并认真做好开放情况记录。

三、在规范化管理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1.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加强基础技能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开设实验课时,安排学生分组轮流准备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准备工作。这样对教学有几点好处:

(1)学生自觉提前预习;

(2)学生对整个实验有大体的认识与了解;

(3)参与准备的学生可以带动或指导同一组的学生,提高实验效果;

(4)有时间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参与研究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准备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与教师相互交流,促进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3.精选实验内容,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根据实验课教学需求,本着将毒害降低到最小的宗旨,合理选择实验内容。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在实验内容上,尽量根据低能耗、低毒原则进行筛选,避免实验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使用强腐蚀性试剂,提高实验安全性。

4.改进实验方案,严格控制药品用量

要逐步实施常量、微量与半微量相结合方案。这样不仅体现绿色教育,同时也有利学生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前提下,提倡实验向着微型化方向发展,减少污染并降低实验费用。

5.实验结束后废液、废渣、废瓶尽可能回收利用

实验始终贯彻绿色环保意识。化学实验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意排放,久而久之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环保意识。将生成的废液统一回收,然后鼓励学生利用创新课题组计划时间,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回收处理,既提高了学生环保意识,又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合成实验所得产品一律收回,留给下一届学生做基本操作实验等训练,这样基本上做到实验室无污染,产品链式利用的良性循环。

6.实验技术的发展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是一个多学科及交叉学科并存的综合性学院,有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及生物技术及应用五个专业。而这几个专业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这几个专业的最基本特征,实验的主要场所在实验室。实验室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各科实验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实验课程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现有的实验设施来分析,存在着实验室配备数量有限、实验教师人员少、工作量大;实验课程多,实验时间排不过来;仪器设备不配套、药品浪费;有毒有害类化学药品对学生身体、环境损害大;生物实验涉及损害生物等一系列问题,我院已经建立仿真实验室,能解决以上诸多问题,并且鼓励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探究。构建仿真实验室可以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完善。仿真实验室的装备对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敢于动手、敢于探究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在实验技术方面争取达到以仿真实验与实际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模拟与数字结合的手段,对现有实验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和更新,大幅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参考文献】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27-02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是维护高校人身、财产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的根本保障[1]。近几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实验室规模和设备数量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开设实验的课程和实验项目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一些总结和探讨。

一、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现状

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当时实验室数量4间,价值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足30台件,总价值不超过20万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数量已达到14间,已建成的实验室包括环境土壤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七个分实验室,开出的实验项目数达80余个。实验室规模、条件、设备还在进一步的扩大和建设中,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基础设施老化。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位于2号和4号实验楼,这两栋实验楼使用年代比较长,自学校成立之初就存在,到现在已有20余年。个别实验室存在漏水漏电,电线老化,未安装通风设备,2楼及以上实验室未安装防盗门和防盗网,实验室内和走廊灭火器过期失效、通风橱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2.化学试剂管理不到位。环境工程实验室是化学和生物实验室的综合体,所用的化学试剂种类繁多、性格各异,多属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强腐蚀性、有毒等特点[2]。目前环境工程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较为混乱,如药品试剂无统一的放置地点,剧毒、易制毒试剂没有专人专柜管理,药品使用情况无人登记等,尤其是做毕业论文的实验室,实验室内试剂随意放置、学生不按规定在通风橱内移取有刺激性挥发性强的试剂,废弃物随意丢弃等。

3.三废直接排放污染周边环境。环境类专业实验如在氨氮、六价铬、空气中甲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水体中汞含量测定等实验的测定过程中都会产生废弃物,且含有大量苯环类、铬、汞等重金属离子,具有高毒性致癌性、难生物降解等特点,而之前环境工程实验室并未配备废弃物回收桶或相应的处理处置设施,实验员安全管理意识也较为淡薄,为图省事方便,直接将实验废液倒入下水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整改措施

1.对实验室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整修和定期维修。我实验室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后及时向学校打报告,要求对环境工程实验室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整修。2013年暑假学校后勤集团对本实验室的水电管线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有效防止了因电线老化或水管老化破裂造成火灾或跑水事故的发生。另外在实验装备处有效监督和宣传作用下,我们实验管理人员对消防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对放有贵重仪器的实验室都加装了防盗设施。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

2.加强化学试剂的管理。2012年环境工程实验室向学校实验装备处申请购买了药品柜。对在环境专业实验中用到的氰化物、氟化物和汞盐等剧,我们配备了专门的药品柜,而且对于这类药品我们按规定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本帐、双锁管理。其他试剂按有毒、无毒、有机、无机的原则分类管理,分柜分层摆放,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情况登记备案,责任明确,确保各类试剂的安全使用[3]。对做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室,首先对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责令其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传达,如有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将进行相应的处罚。这些措施都有效地减少了危险品带来的安全隐患。

3.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和治理工作。本实验室产生的废液的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原则[4],首先实验室在使用时实行取多少用多少的原则,尽量减少试剂的浪费,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废液的产生量;其次实验室配备了回收装置,对实验室产生的废液进行分类收集;最后是实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有毒物质的污染。如废酸废碱,可采用中和法处理;对含Cr6+的废水,可在废液中加入亚铁盐等还原剂,将Cr6+还原为Cr3+后,再加入碱转化为低毒的Cr(oH)3,放置一夜,将沉淀滤出并妥善保存。

4.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保护环境。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规范操作,不乱丢乱倒试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吸烟、饮食,绝不能用口去尝任何一种化学药品,严禁用嘴通过移液管吸取具有强腐蚀性、毒性的化学药品。实验完毕后,提醒学生要洗手,严禁将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带出实验室,这样可以形成人人知安全重安全的良好氛围,共同维护实验室的安全[5]。

5.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是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可做到防患于未然[6]。对于存放贵重仪器的实验室、库房等重要场所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实验室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正常运作的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极为严重[6]。由于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间数、仪器设备台件数、化学试剂种类众多,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将面对更多的挑战,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我们要积极探索,力求使我校环境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家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5-7.

[2]朱美英,卢志红,李琳.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131-133.

[3]李旭凯.环境学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建议[J].广东化工,2012,39(8):153-154.

[4]魏芳,张维刚.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276-278.

[5]万田英,涂书新.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6):137-138.

[6]武杰.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与探索[J].安防科技,2006,(04):41-42.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计量认证管理

环境监测是一项政府行为,是政府公告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的服务主体是环境管理,根据管理的需要测取、解释和运用监测数据,提供经过综合分析的环境信息,不仅要求环境监测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而且应具有科学性。只有依照有关规范做好计量认证,在监视性监测、特种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等方面开展监测工作,才能很好地执行环境监测的职能。国家环境监测近几年来紧紧抓住计量认证这一主题,从质保体系、设施改造、设备购置、人员素质培训等几方面进行充分准备,通过这次计量认证工作准备,完善了各项管理体制,使环境监测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

一、强化监测站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法律地位

《计量法》第况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环境监测站是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负有环境监测的技术监督职能。出具的监测数据是环境行政执法与决策的依据,其数据具有公证性和权威性,是一项政府行为。计量认证是从法律的高度接受计量行政部门的考核,以保证其计量检测数据一致、准确、可靠,从而使公正立场得以确认,使检测数据更具法律效力。同时也为适应国际实验室认可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需要。实践证明,没有经过计量认证,监测站的法律地位不确立,监测工作就难以开展。

二、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及职业道德的教育

1.落实监测分析人员岗位责任制:一个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环境监测分析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承担分析测试工作,分析人员对自己承担的项目应熟悉方法原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数据应及时查找原因,严禁伪造数据、违规操作。监测站领导针对各个阶层技术人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送部分人员参加环保系统、省中心站或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学术交流会,经常邀请省站的专家到我站进行现场指导。

2.提高监测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监测站出具的每一个数据都是经过监测人员在不同的环节进行操作得来的,我们要求每位同志都应有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出具分析数据时不要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监测工作是一个多学科和多专业性的行业,我们应根据工作需要吸收接纳专业人才。同时,我站每年都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自学与办班相结合,举办各种知识讲座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计量认证促进监测站管理、技术水平全面提高

1.通过认证转版调整机构,明确职责我站重新设置的机构为站长领导下的六个部门:现场采样室、水质监测室、大气监测室、质量控制室、综合技术室、办公室。现场采样的工作全部由现场采样室完成;分析工作由水质和大气两个监测室承担;质控室负责监测全程的质保工作及仪器设备管理、样品分发、报告打印等工作;综合室负责数据上报及文件归档;办公室作为对外窗口接受委托、发放报告及后勤保障工作等;站长负责协调工作和报告的审核、签发。采样、分析、质控、报告打印、报告审核等由不同部门负责,既明确了分工,使各部门职责分明,又相互衔接到位,且能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

2.通过认证转版完善质量保证工作确保数据质量.监测人员必须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监测结果才被认定有效。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一切监测分析报告均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站长签字发出。通过质量体系文件,对环境监测工作涉及的各个要素和所有质量活动进行规范与控制,使工作中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岗位职责明确,确保了监测数据的质量,为提供公正数据奠定了墓石出。

3.通过计量认证转版完善了仪器的节那和使用经过计量认证转版完善丁・―仪器档案。制定了仪器设备一览表、检定周期表,每台仪器实行了标志管理。如购买仪器的可行性论证、开箱记录、调试记录、检定记录、使用记录、维修记录、装箱单、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等。通过认证开展强检和校准使每台仪器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了仪器出具准确数据,并解决了仪器使用中的各种问题。

4.计量认证转版促进监测站全面质量管理此次计量认证转版评审标准接近国家实验室认可,它不仅是对仪器的认证,而且是对整个机构的认证。没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没有好的实验环境,就不可能出具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四、落实《质工管理手册》各项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质量手册里面内容的实施还在于各个环节的落实,从样品的采集、保存、分析、数据的报出整个过程都应严格质量管理,监测质量是一个整体指标,它的质保环节受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制约。实验室的工作比较琐碎,每一位监测人员都应负起各自的职责,从仪器的检定、校准,实验用水的制备,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药物的正当使用,对各种应急事故的正确处理,都是一个实验室运作质量的表现。我们还要求原始记录中分析人员、校对、审核以及报告单中的汇总、校对、审核等各个步骤中的人员都应各负其责,不能形同虚设,更不能“想当然”。只有各个步骤的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监测报告的准确性才有保证,监测结果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通过学习贯彻,认认真真地按照《质量管理手册》指导各项监测内容的开展,我们的质量保证工作才能有效的实施,各项质量活动才会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在运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手册中需要革新的内容,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在计量认证工作中,通过对监测站的仪器设备、标准样、各种档案、实验记录的清点和整理及仪器的强检整顿,通过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理顺了内部的各种关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各种工作制度。给我们的监测站每一项技术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类监测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这对确保出具准确数据,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向社会提供准确可靠公正的监测数据得到了有效的保证。计量认证促进了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造福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嵌入式;人才;实验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2-2878-02

目前,嵌入式教育的大多数院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基本上是按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进行教学规划的。这种简单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再续添一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做法显然没有摆脱传统学科本位教学理念的束缚。由于将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人为地拆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实质上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格局,实践教学客观上还是处于陪衬的地位,且所谓的实践教学大多依然徘徊于动作性的技能训练方面,这不利于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2]。

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依据行业的技术状况及职业岗位要求,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按照人才订单要求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选择教学环节。建立嵌入式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可以通过实验,使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有更深地体会。

1嵌入式实验实训环境需求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地位。技术、技能培养需要环境,需要系列实践教学环节来保障。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实施、实验实训基地的设计与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在建设工程中要坚持下面各主要原则:

1)创造真实的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2)实训设备要体现专业高技术含量的特点,与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

3)注重实训基地的开放性,扩大与地方其它单位的合作,扩大基地使用范围。

4)扩大实训基地的通用性,保证教学和实践的切实需要。

2嵌入式实验实训室规划与建设

高职院校嵌入式实验实训室规划与建设如表1所示。

3实验实训室使用与管理

实验实训室是学生技能训练的场所,进行现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课堂,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的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4]。所以实验实训室的使用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验实训室使用上应采取开放形式,按学生对实验实训室的利用情况对开放实验实训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全天开放实验实训室:是实验实训时间、内容、教学形式等对学生24小时开放,学生可以自选实验实训设备和实验实训题目,自己安排时间,独立或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

2)定时开放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室每天在一定得时间内开放,学生在实验实训课时不太明白或没做完的实验等都可以在开放实验实训室中继续做。

3)综合开放实验实训室:在该实验实训室既可做虚拟实验实训,又可完成实际操作性实验。

4)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实训室:学生可在该实验实训室完成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

实验实训室的管理上首先要制定规章制度,完善实验实训考核办法。规章制度有《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开放实验实训室的考核办法》,《事故责任与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实训室学生负责制管理办法》等。开放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可分以下几种方式。

1)全部由实验实训员管理:实验实训所用的仪器,实验实训室的安全、卫生等都有实验员负责。

2)实验实训员和学生共同管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学生为主体,实验实训员辅助管理。另一种是以实验实训员为主体,学生辅助管理。

3)完全由学生管理:做实验实训所需的仪器等都是学生负责管理。要求学生必须负责心非常强,踏实认真,一丝不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向丽.工作过程理念下职教实践教学模式的解构与重构[J].职教论坛,2008(8).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教学

引言

实验室是中职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是中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何搞好实验室管理,使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验教学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加强中职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中职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也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总结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树立服务意识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何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已成为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切切实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逐步形成,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素,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服务的质量、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另外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做好一切辅助工作,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一切为教学着想,一切从教学出发,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任务。

二、完善管理,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服务实验教学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一方面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而且也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就是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这样既有利于督促实验人员管理好实验室的财产,又对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服务于实验教学,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三、加强仪器设备等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也很重大。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提高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使教学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益。对实验器材分类摆放并经常进行清点,以便于管理和防止重复购买。实验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目前教学技术和教育科研在不断发展,学校的规模在扩大,教学内容在更新,教学方法在变化发展,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能尽量为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

四、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等重要问题,在很多国家行业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室环境建设包括实验室面积、房间安排、照明、用电、温度、湿度、洁净度、通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处理等诸多方面问题,要使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需要不断改善实验条件,使之与教学改革相适应;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相适应。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许多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管理还应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大实验室防火、防爆、防毒、防盗等安全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挤时间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顺利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督导和评估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管理好学校实验室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年度的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内容之一,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六、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做好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中职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切方便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方便、实效的服务。同时制订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开放实验室实行登记制,各开放实验室实行轮班制,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解答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仪器设备的准备、调整与维护,并认真做好开放情况记录。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而中职学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因此中职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实验室管理工作任务重,问题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引进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中职学校及发达国家中职学校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使中职学校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的场所,充分发挥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泽明.卫生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2006.05.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篇7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河南省委省政府、xx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以改善我市环境质量为核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注关切,努力推进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环保系统政务公开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能力,全面完成《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2017〕x号)文件中涉及我局的环保政务公开工作任务。

三、主要任务

(一)出台环境保护主动公开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2017年底前出台环保系统主动公开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逐步推进网上办事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办公室、行政审批科牵头,会同相关科室落实)

(二)加大重点领域环境信息公开力度。

1、全市空气质量监测信息。每天公开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范围、空气质量级别及首要污染物等内容。(总量科负责,环境监测中心配合)

2、全市水质环境信息。要切实按照《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开方案》(环办监测〔2017〕3号)要求,按月公开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污防科负责,环境监测中心配合)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及时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除涉密项目外,全面公开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全本公开环评文件和批复文件。(行政审批科牵头,会同辐射科落实)

4、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信息。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关规定,全文公开建设项目验收信息,全文公开验收批复文件。(综合科负责)

5、环境污染费征收信息。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每季度对应征收企业名称、征收时段、征收额进行公示。(环境监察支队负责)

6、国控企业污染物自动监控信息。依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及时对辖区内国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排污信息进行公开。(环境监控信息中心负责)

7、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信息。根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环境保护工作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和xx市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办法的通知》(许政【2012】55号)要求,及时将企业信用评价信息进行公开。(环境监察支队负责)

8、挂牌督办和行政执法信息。挂牌督办通知和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后及时公开。(政策法规科牵头,环境监察支队负责)

9、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检测信息。按照相关规定,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检测信息及时公开。(总量科负责,环境监测中心配合)

10、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做好核与辐射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三阶段(受理、拟批复、批复)信息的及时公开。(辐射科负责)

11、环境事件信息。加强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及时公开应对情况及调查结果。公开群众举报投诉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环境监察支队牵头,会同监控中心、办公室落实)

12、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公示。涉及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处罚、许可及时公开。(行政审批科、辐射科、生态科、政策法规科、总量科、环境监察支队等相关科室、单位负责)

(三)对照《xx市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明确的工作分工,积极支持配合各牵头单位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及时向牵头单位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四)积极稳妥做好依申请信息公开。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信息公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主动公开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依申请公开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予以书面答复。在处理内容比较敏感、答复难度较大、社会效应预期复杂的申请时,牵头科室(单位)组织好协调会商。

(五)加强舆论回应。发挥好局门户网站、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和手机客户端作用,加强政策解读宣传,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大力支持媒体及时、准确、客观报道环境问题。(环境监控信息中心会同机关各科室落实)

(六)主动做好政策解读。出台重大决策部署,主办科室应将相关解读材料应在局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和相关媒体。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法规政策和重大措施,由相关业务科室报局领导通过新闻会、接受访谈等方式宣讲政策,释疑解惑,传递权威信息。(业务科室牵头,会同环境监控信息中心落实)

(七)提高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水平。及时公开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清理结果,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都要按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政策法规科牵头,相关责任科室落实)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科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在局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办公室牵头负责,业务科室按职责落实)

(二)加大考核监督力度

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强化政务公开工作考核评估,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局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分值权重。年底前对各科室、单位落实政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办公室牵头落实)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篇8

一、专项整治的范围

铁矿采矿、采石场、采砂场、铁选、钢渣处理、造纸、制药、化工、机械加工铸造、小石灰窑、塑料、橡胶制品、建材、电镀酸洗、加油站、规模养殖等行业。

二、整治内容

(一)清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企业;

(二)清理企业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建设项目;

(三)清理未通过环境保护验收建设项目;

(四)清理污染物排放不达标,未办理排污许可证企业;

(五)清理未依法登记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排放方式、

排放去向等事项企业;

(六)清理未足额缴纳排污费企业;

(七)清理停止生产的酸洗电镀、化工等产生危险废物未做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企业;

(八)清理未按照市政府要求整治、未通过市验收的采石场。

三、整治方式及标准

(一)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小企业依法关闭、取缔,拆除生产设备,恢复地貌。

(二)对国家没有限制性政策规定的企业,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限期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已经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未通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的,限期通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

(三)未依法登记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事项,未足额缴纳排污费的,限期完成登记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事项,限期缴纳应缴排污费。

(四)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限期整改,限期办理排污许可证。

(五)对停止生产的酸洗电镀、化工等产生危险废物企业限期做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报市环保局备案。

(六)未通过市环境整治验收的采石场,一律不得恢复生产。

四、阶段任务及工作安排

(一)企业自查整改阶段(3月26—5月31日)

各企业自行检查所建项目在发改部门审批备案、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污染物达标排放取得排污许可证、依法登记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事项,缴纳排污费情况;停止生产的酸洗电镀、化工等产生危险废物企业做出环境影响评估情况,采石场整改方案及落实情况。自查结果3月31日前报各派出机构管委会、镇、乡环保办公室;整改结果5月31日前报各派出机构管委会、镇、乡环保办公室。

(二)督导核查阶段(6月1日—7月31日)

各派出机构管委会、镇乡政府对辖区企业自查及整改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核查,督导核查结果汇总后于每周五前报市专项整治办公室。

(三)验收处置阶段(8月1日—10月31日)

市专项整治办公室对完成整改任务的企业进行验收,对通过验收的企业从通过验收的次日起,恢复生产性用电供应。对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企业的依法关闭、取缔。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

市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环保局、监察局、工信局、工商局、安监局、水务局、国土局、公安局、商务局、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人,各派出机构管委会主任,各镇乡镇乡长为成员的市小企业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王钧同志兼任,副主任由王贺平同志兼任。

(二)明确职责

市环保局:根据各园区管委会、各镇乡上报或现场检查情况,对存在环保问题的企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或报请市政府关闭取缔;组织整改验收;补办各种环保手续;定期(每月)通报企业整改进度。

市工信局:根据环保局下达的停止生产限期整改通知要求,下达停止生产用电供应的通知;配合相关镇乡关闭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拆除生产设备。

市供电公司:按照工信局的停电通知要求落实停电措施,保证限期整改和关闭、取缔企业生产性用电停供到位。

市公安局:根据环保局下达的停止生产限期整改通知要求,停止火工用品供应,加大违法生产企业的打击力度,力促企业整改,保证停产到位,配合相关镇乡关闭取缔相关企业,维护好现场秩序。

市水务局:加强河道管理,规范河道采砂行为;配合相关镇乡关闭取缔非法采砂场,打击向河道倾倒堆放尾矿砂等废弃物的行为;停止停产限期整改企业、关停取缔企业生产用水供应。

市国土局:配合相关镇乡依法关闭、取缔非法采矿、采石、采砂企业,吊销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企业的采矿证,严厉打击乱倒乱堆尾矿行为。

市商务局:关闭、取缔非法经营的加油站,依法吊销逾期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或逾期未通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加油站点的成品油经营许可证。

市工商局:依法吊销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企业的营业执照。

市安监局:依法吊销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市监察局:依法依规追究相关部门及其责任人的责任。

市各派出机构管委会、各镇乡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企业整改的督导检查,并及时上报整改进度;组织相关部门按时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关闭、取缔企业任务。

(三)大力宣传

市电视台、报社、电台要加强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报道,列入整治范围的企业名单、整改内容和时限要求在时讯、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予以公开,公开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篇9

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我市工业污染较少,空气质量优良,农业生产的21项指标均符合无公害生产的环境要求,是绿色农产品最佳产地之一。几年来,我市坚持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累计认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175个,“三品”产品135个。2008年和2009年全市七县区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整县环评,通过了产地环境合格县验收。

但是,我市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没有专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手段落后,多数县区农产品检测只配备了最基本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不能开展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远远不能适应绿色发展的需求。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依法运用行政管理手段、特定的检验检测设备和技术方法,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产环境实行科学的行政监管和检验检测、评价,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体系。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以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以装备现代化的检验检测设备为手段,以加强行政管理为保障,科学整合现有监测资源,尽快建成一个专业齐全、布局合理、职责明确、运行高效的行政管理和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升行政管理和检测能力,规范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行为,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总体思路,坚持“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和检测”的原则,搞好体系建设。具体任务是:围绕监管体系,建立“四支队伍”,即:一是行政管理队伍,形成市上有监管科,县区有监管办,乡镇有监管站,村有监管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体系;二是检验检测队伍,市、县区分别成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站),乡镇建设检测室,农产品市场、生产企业等设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检测室;三是市、县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四是技术支撑队伍。形成四级行政管理一条线、检验检测一条线的现代农业监管检测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管运行机制和配套制度,强化执法,明确职责。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程监管,切实解决本地农产品和市场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效改善和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水平,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内容

(一)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职能及建设标准

市、县农业局以现有职能科、股为基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的专门科、办。乡镇以现有农技站为基础,成立监管站,可与农技站一套人马,两个牌子。村级设立监管员,一般由村干部担任。

1、将市农业局绿色产业科更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

职能:编制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度工作计划,具体协调组织全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工作。审核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依法对县区发生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处置,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进行收集和上报,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审核。提出有关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计划和政策建议。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库,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动态管理。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为全市绿色产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服务。

建设标准:有必要的办公、交通条件,能及时到现场对突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行处置,对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2、将各县区农业局内设的相关股室更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

职能:制定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度工作计划。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和自然人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进行质量安全指导和监管,负责辖区内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指导本级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单位工作。组织开展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上报,对本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审核。提出有关促进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计划和政策建议。

建设标准:建设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库,实现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动态管理,办好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为绿色产业企业农产品、市场服务。有必要的办公、交通条件,开展日常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

3、各乡镇在农业综合服务机构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与乡镇农技站一套人马,两个牌子。

职能:在原乡镇农技站职责范围内,增加对辖区农产品生产经营实行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和服务职能。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做好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建设和业务指导工作,及时上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等职能。

建设标准:配备电脑,存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时上传有关信息。有影像设备,对现场情况能进行影像记录。

4、在全市所有村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一般由村干部担任。

职能: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生产技术规程,配合有关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对所辖内农产品生产中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生产活动随时进行巡查记录,及时向上级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信息。

建设标准:有通讯工具,及时反映情况。

(二)检验检测机构设置、职能及建设标准

市、县专门成立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站)。乡镇成立检测室,与乡镇农技站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农产品市场、企业设立检测室。

1、成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成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编制20人,中心主任设一正两副,内设综合办和环境肥料、农药、饲料兽药和农产品品质四大监测室。人员主要从农业系统现有专业人员中调整,专业性特别强的技术人员从大学毕业生中按照专业对口原则招考录用。

职能:负责农产品产地准出检测和质量安全证明,以及市区大型批发市场农产品的准入准出性监测,辐射带动周边县区检测工作;承担全市范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测;承担全市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抽检;承担区域性、大批量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工作;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相关仲裁检验、委托检验和复查工作;承担省、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任务,负责全市质检人员的岗位技术培训和考核,指导各县区的质检工作;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收集整理、“三品”认证申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建设标准:中心建设四个检测室,重点装置理化分析、常规检测及辅助设备和测试数据处理设备等153台(套),化验室建设达到布局合理,科学测试,环保安全的需要。建成后能够开展市域内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检测水平达到满足国家标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地方标准的常规检测需要。检测能力达到检测指标300余项,500多个参数,年检10000个样品以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2、成立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

成立7个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编制12人。站内设办公室、认证室和检测室。人员从农业系统现有的编制中调整,专业性特别强的技术人员从大学毕业生中按照对口原则招考录用。

职能:负责县域内农产品的监测和质量安全产地准出证明,以及批发市场农产品的准入、准出性检测;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性监测等职能,承担辖区内农产品的例行抽检、仲裁检测、产地环境及农业投入品监测;承担对乡镇站及各生产经营主体检测室的业务指导及培训;根据本县区区域内的农产品特色,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承担对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完成市检测中心下达的监测和抽检任务;负责本县区农产品监测信息的收集及上报工作。

建设标准:站检测室装备用于检测农产品中残留污染物的常规分析仪器设备,投入品和产地环境中有毒有害成分定性分析仪器设备等143台(套),化验室建设达到布局合理、科学检测、环保安全的需求。建成后能够开展县域内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主要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指标的监测工作。检测水平到达满足行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常规检测需要。检测能力达到检测指标100余项,300多个参数,年检5000个以上样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

3、在全市所有乡镇农技站设检测室,与农技站一套人马,两个牌子。

职能:主要承担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巡查工作;负责辖区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出具和市场准入的查证检证;做好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调查和上、下信息沟通工作;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任务,组织指导生产者依法使用投入品、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建立生产档案。

建设标准:检测室配备速测仪、数据处理设备等。建成后能够开展本乡镇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工作,检测水平达到满足产地农产品定性速测需要,检测能力达到能够开展日常农残速测的检测室。

4、成立农产品市场和生产企业设自律性检测室

按照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相关要求,全市农产品市场、生产企业建立自律性检测室,每个企业配备1-2名具有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资质的检测人员。

职能:为本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具体责任人。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各项制度,开展本企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检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对本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抽查样品的采集。按规定程序上报本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发现不合格农产品及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建设标准:检测室装备速测仪、食品安全检测器、数据处理设备等。建成后能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速测工作,满足企业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农产品准入的需要。

(三)农业综合执法队伍设置及职能

整合现有种子、农鼠药、化肥、农机、蚕果、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执法职能,市、县区计划成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依法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技术支撑队伍职能

农口各技术服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攻关,引进、研发和推广高效低毒新型农(兽)药、无害化肥料和抗病虫新品种。及时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提供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品牌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为生产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生产标准和技术指导。

四、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

(一)行政管理机构

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经费由各级政府解决。

(二)检验检测机构投资

市级检验检测中心:新建或改建化验和办公用房1000,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办公场所投资80万元,购置仪器设备投资320万元。

县级检测站:其中新建或改建化验和办公用房500,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办公场所投资60万元;购置仪器设备投资240万元。

乡镇检测室:检测室办公用房不低于15,购置速测仪器设备。

农产品市场、企业检测室:检测室办公用房不低于15,购置速测仪器等设备。

资金来源: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采取中、省项目投资和地方财政投资相结合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其中,土建均由各级政府解决,市、县区监测中心(站)仪器设备等2500万元由中省项目解决,乡镇检测室由各县区解决。农产品市场、企业检测室由企业自行解决。

市、县、乡检验检测运行经费由本级财政保证经费投入。

五、建设步骤

按照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和检测的原则,市县乡三级行政管理机构和村监管员今年全部建成(设立);市、县检测中心(站)和企业自律性检测室今年建成;乡镇检测室分两年建成,今年完成一半乡镇,2011年底全部建成;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机构建设与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同步进行。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协调领导。市上成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市长任组长,成员有农业、发改委、财政、公安、监察、人事、畜牧、水务、林业、供销、商务、科技、法制、卫生、工商、质检、环保、市政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监管机构,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搞好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二)确保资金投入。各级要积极筹措配套资金,解决县检测站和乡检测室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各农产品生产企业、市场要筹资购置设备,成立检测室,安排工作经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

实验室环境管理办法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追赶跨越、美丽发展”“共促生态文明、共建美丽沐川”为主题,围绕“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山水之中”的特色城市构想,利用单位现有自然资源,按照创建标准要求,开展创建活动,努力把我局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县级园林单位。

二、创建目标

通过县级园林单位创建活动,力争到2013年底,单位绿化覆盖率达到县级园林式单位标准,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规范,景观保护得力,绿化布局合理,绿化管理有力的创建工作格局。

三、创建办法及内容

1、动员宣传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制订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县级园林单位领导小组,开展创建工作宣传动员。

2、实施创建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底)

我局创建县级园林单位是在原有室内绿化盆景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室内绿化盆景数量,美化办公环境,以打造宜居办公室为目的。具体实施内容为:

(1)加大局所有办公室内部花卉,盆景数量,每个办公室内绿化盆景不少于三盆;

(2)对局办公楼走廊上新增十盆以上盆景花卉;

(3)加强机关院内环境卫生的管理,门卫工作人员做好花卉、盆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障室内室外环境、卫生整洁,花卉、物品摆放整齐,无卫生死角,环境优美。

3、迎接验收阶段(2013年6月初——2013年7月):

认真对照《县级园林式单位标准》要求,逐条逐项进行核查,准备好创建县级园林单位档案资料,为检查验收做好准备。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县级园林单位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全力抓好创建工作,局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落实。

(二)细化目标任务。将县级园林单位创建工作细化到各股室,责任到人,分工落实,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按照创建任务的标准,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三)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加强创建县级园林单位宣传,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参与创建意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