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镂空雕刻艺术十篇镂空雕刻艺术十篇

镂空雕刻艺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5:35

镂空雕刻艺术篇1

   在后来北京故宫的建设中包括现在的故宫修缮工作中,均有许多沧县木雕刻工匠参与。沧县工匠吕联青对家具雕刻、寺庙建筑等雕刻样样精通。在修建兴济奶奶庙时因雕刻技艺高超留下“吕神工”的美名。现在残存的沧州古建筑“吕氏住宅”,其雕刻设计制作是由吕联青及弟子完成。[8]沧县镂空雕刻发展到吕氏一代已由薄向厚,由单层次向多层次发展,而且在吕氏带领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从事镂空木雕刻艺术及家具制作的艺人成长起来,使镂空木雕刻艺术更具有了明显的区域特色,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在吕氏师徒的带领下,沧县出现了大批从事木雕刻及家具制作的艺人,以梅官屯为中心辐射周边十几个村庄都有细工木匠雕刻,有众多有名气的木雕刻艺人。当时这一职业成为沧县许多乡里人谋生的主要手段,沧县梅官屯村也是远近闻名的木匠村。八十年代后期,由于现代装饰、装修风格盛行,传统手工艺受到冷落,从业人员减少;九十年代,沧县镂空木雕刻艺人已经很少。但现在依然有一些钟情于镂空木雕刻艺术的年轻艺人在前辈熏陶下,继承前辈镂空木雕刻技艺的精华,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技艺加以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镂空木雕刻艺术风格。

   当代沧县镂空木雕刻的艺术特色

   沧县的镂空木雕刻壁饰艺术约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明清是空前发展的时期。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是历代木雕刻艺人辛勤劳动和艺术创作的结果。它是众多木雕刻艺术中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通透、立体、真实的视觉效果,镂空层次一般在两层以上,真实感很强,在较小的体积中,表现出栩栩如生的立体写实景象。当代沧县木雕刻已经基本脱离了建筑需求,多为生活环境装饰性的壁挂或屏风等,是悬挂的壁饰、陈列的饰品,为纯观赏性、起装饰作用的独立艺术作品。可根据环境和物品的需要进行搭配配置,起到装点与美化环境的效果,并且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属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范畴。沧县镂空木雕刻将传统手工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注重表现时代特征,反映百姓生活,表现题材内容广泛,创作出了大批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作品,是精致的民间技艺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品。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在历代木雕刻艺人传承和发展基础上,对传统镂空木雕刻艺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作品无论从构图、选材,还是厚度、雕刻技艺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他地方的镂空木雕刻艺术多以圆雕和浮雕为主,镂空雕刻少且材料薄,而沧县镂空木雕刻料厚,立体感、层次感强,厚度是普通透雕的10-20倍;构图多以传统国画创作的形式来表现主题,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形式多样,题材丰富,从人物故事到动植物,从日常生活到自然界,范围广泛,尤其是当代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利用木材的纹理,把握原物质的生长形态从中凸显其美的特性,从中努力体现技艺与木料的完美结合。作品在技艺上雕刻精细,形象简洁概括,充分体现原料美。创作出的作品构思巧妙,深刻内涵,创作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能明显反映作者审美观和技艺水平,形成了独特的镂空木雕刻壁挂艺术风格。当代沧县镂空木雕刻作品一般从构思到创作等都为同一人完成,创作者又兼制作者,能将作品的思想充分表现。每件作品都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观察力,并且能够紧随时代步伐,体现时代气息,艺术内涵、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沧县镂空木雕刻为传承百年的高立体、高层次的奢华技艺,一件重量在5斤左右的成品大概需要一百斤的原料才能制成。木雕刻真实的立体感效果是靠其能够包容整个艺术作品的木料为基础。只有足够厚的木料才能制作镂空木雕刻,为体现生动的镂空效果,就要首先去掉多余的木料之后再精雕刻,去的越多效果越好。所以,沧县镂空木雕刻堪称用料最多的工艺,层层镂空,玲珑剔透,是最厚的镂空木雕刻技艺。木雕刻从开始到雕成全部手工雕刻,绝不使用机器,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手工雕刻,且工艺流程复杂、精细,每套工序都有独到之处。深厚的体积和层次使完成的作品豪华气派,雍容华贵。沧县的传统镂空木雕刻技艺已成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得到各个部门的重视。镂空木雕刻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文化艺术界的关注。

   沧县镂空木雕刻的艺术价值

   一是从形式和内容上突出个性,彰显风格魅力。沧县镂空木雕刻为多层次镂空雕刻,一般镂空木雕刻三至四层已属不易,沧县镂空木雕刻作品可以精致雕刻出5层到8层的镂空图案,厚度可以达到20厘米以上,使其体积感更强、层次丰富,效果更真实。当代沧县镂空木雕刻对作品设计进行创新,作品与时代相结合,扩大了取材范围,改变了过去仅是传统题材的设计思路,作品题材从传统到现代,题材更加广泛。代表作品《富贵长寿》、《秋园小趣》、《迎奥运五福娃》、《吉祥如意花篮》等(图2、图3),从自然界到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当前社会生活,还将沧州传统武术、杂技艺术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融入镂空木雕刻作品之中。二是学习传统国画的写意方式,提高艺术层次和格调,突出内涵内容。沧县镂空木雕刻采用与国画相结合的方法,在继承传统镂空木雕刻写实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以写意的方式表达主题内容,注重“神似”的表现方法的探索。在表现上借鉴传统国画的布局和手法,不惜留出大量“空白”,突出主题形象,使作品给人以豪放高雅的感觉。因为有大量的材料被剔除,作品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加以木雕外凸及多层镂空,创造出了立体国画的形象效果。从具体雕刻的表现上,强调传统技艺的应用,形式上注重写意与工笔画的有机结合。三是追求传统制作方式表现。沧县镂空木雕刻从开始雕刻到制作完成全部为纯手工雕刻。制作者将自己的思想全部融入木雕刻的刻制形态之中,将刀法的形态与木材的纹理相结合。镂空木雕刻艺术是根据原材料固有的自然纹理,并与赋予它的人们思想中的品格相结合,创作出新的艺术形象。四是满足现代化的新生活环境需求,适用范围多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品位和价值,追求趣味性与高格调家居生活环境,追求传统文化形态以彰显人文气质。沧县镂空木雕刻作品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期盼通过精美的艺术形态予以表达,尤其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继承的“和文化”、“福文化”以及吉祥的文化象征,融化为世代传承的艺术形象情景创造。沧县镂空木雕刻的形式、内容、题材都根植于历史与文化的精髓,并努力将这永久的精华延续传承,赋予木雕刻新时代的审美价值。它将当代民族文化魅力发挥到一个新的阶段,努力满足时代的精神需求和生活品位,将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技艺和现代工艺紧密融合,创作出能够适应当代人生活、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艺术个性的艺术作品。沧县镂空木雕刻作为传统技艺并没有因时间的变迁而变得陈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典范。沧县镂空木雕刻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探寻其所经历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与品位的发展与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沧县镂空木雕刻作品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演进和文化成就,是历代艺人的辛勤劳动的结晶,不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镂空雕刻艺术篇2

尽管只是雕刻一个小小的平衡夹板轴承,也要花上多个小时,才能将之彻底镂空。要雕制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通透结构,更要耗费数星期的时间。评价一只镂空表,绝对不在于整只表挖空的程度,重要的是在剩下的骨架上,经过打磨、装饰,以及零件排列出的美感,表厂为了体现各自的特点和风格,会将零件缀以独特的雕饰,或将机芯镂空成独特的造型。或简洁或华丽,都需要制表大师耗费心力,而究竟如何取舍,还需你自作定夺。

浮动式陀飞轮镂空腕表

卡地亚RotondedeCartier浮动式陀飞轮镂空腕表是今年推出的全新腕表,搭载的9455mC型浮动式陀飞轮镂空手动上链机芯,也是今年首度亮相。

在去年成功推出了镂空SantoS腕表之后,罗马数字型的镂空已经成为卡地亚诠释优雅的标志,今年自然继续将其发扬光大。颠覆时计美学概念的设计,将本来就是卡地亚标志性的时间标识制成镂空,更有现代感,还避免了镂空机芯读时不方便的尴尬。腕表的表壳直径已达45毫米,但轻盈剔透的典雅布局却让其传递出了举重若轻的视觉感受,浮动式陀飞轮框架位于6点的位置。

镂空陀飞轮

Kingsquare系列推出时就以用色大胆著称,机芯设计融入了建筑的线条美感,还突发奇想地把夹板雕成镂空造型,将本来10毫米的夹板,镂空成只有1~2毫米,表面还做了图案雕刻。最鬼斧神工之处,居然把本已很难办到的镂空雕刻,设计成kingsquare02系列的缩写“KS02”。当之无愧被公认为当代最有独特个性的杰出表款之一。

RogerDubuis的机芯品质和工艺自然不用赘述,在这基础上,强烈的颜色配搭和分量十足的方形表壳,三段琢面水晶玻璃表镜打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会让你在凝视它的一刹那,想起童年那个午后,用三棱镜将夕阳的光反射成墙上彩虹那一秒的悸动。

江诗丹顿patrimonytraditionnelle镂空腕表

镂空表算得上是江诗丹顿的技术强项,他们的精湛工艺经常会在拍卖会上有相当好的成绩。江诗丹顿于2009年为旗下的patrimonytraditionnelle系列推出的镂空表新作,更能呈现这等工艺。

这款表具有很强的装饰艺术风格,除了在支架上巧手雕刻花纹,还利用了发条盒的面积,刻出马耳他十字架的花纹,这是江诗丹顿镂空表的一贯做法。自动盘同样也以镂空精雕出专属的马耳他十字与繁复的细致雕纹,并以K金来增加摆脱外环的比重加强双向上链的效率。夹板支架上的典雅雕花纹饰,都是由师傅手工细心打磨而成。不凡之处在于Cal.1120SQ机芯厚度仅有2.45毫米,再者,由于镂空机芯制作不易,所以表桥造型的设计显得更为重要。

百达翡丽Calatrava系列镂空腕表

百达翡丽的Ref.5180/1腕表,属于百达翡丽Calatrava系列镂空款式,采用240SQU自动上弦超薄机芯,并且糅合了很具特色的22K金迷你摆动陀,为整体的雕刻镂空机芯加上一笔亮点。

沿着镂空底板上那展现主发条锢的圆形孔口,刻有“patekphilippeGenève”,孔口本身也同样手工雕刻有卡勒卓华十字星图案装饰。机芯夹板透空得只剩下丝丝弯曲有致的枝干,镂空出的线条和其上的装饰都展现了百年老店的装饰神韵,小巧的金质镀铑摆动陀两面也雕刻了蔓藤花纹。机芯的每一部分都做成了镂空,甚至是18K白金套环,仅留下一个呈12条放射状的轮辐作为小时标记。位于套环下的宝石玻璃表壳底盖边缘被染成蓝色,令腕表更添美感。

为了突显腕表剔透的外表以及240SQU镂空机芯的超薄结构,百达翡丽在此款腕表的设计上精益求精,去芜存菁。表壳由18K白金制造,直径39毫米。这款腕表虽然并非限量生产,但实际上雕刻机芯耗时更久,且涉及多种复杂的制表技艺,每年的产量自然有限,喜欢此表的人需早早预订。

iwC葡萄牙镂空三问腕表

镂空雕刻艺术篇3

关键词:陶瓷;雕塑技法;运用规律

0引言

我们中国以拥有陶瓷制作而闻名于世,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拥有了优良的陶瓷制作产业。所谓的陶瓷雕塑技法是指在陶瓷创作中创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方法。与石刻,木刻,铜刻,玉琢,牙雕等不同,瓷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所雕塑的作品必须要经过高温烧制。经过高温的烧制,即使在塑造过程中没有任何破损的精细瓷雕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要想塑造烧制出完美无缺的雕塑作品,必须考虑在烧炼过程中的干燥收缩问题,防止变形开裂及黑点气泡等缺陷。

1陶瓷雕塑技法介绍

瓷器成形所需的模印,镶嵌以及手工镂、捏、堆、雕等工艺操作统称为瓷器雕塑,根据工艺的差异大致分为圆雕、捏雕、浮雕、镂雕与堆雕等。

1.1圆雕与捏雕

圆雕在陶瓷艺术中习称为雕塑。如在中国有名的宋代湖田窑的陶瓷制作中圆雕多运用于日用瓷中的壶钮、瓷枕底座以及各种陈设瓷和儿童玩具的形态塑造。在中国的陶瓷产品中,圆雕是非常普遍的,并常以捏雕的方式进行表现。如闻名世界的广东石湾,枫溪,福建德化,河南洛阳等地的陶瓷雕塑等都是用瓷土塑造成立体形象,然后配合釉色的施用而烧成,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捏雕俗称捏花,属于陶瓷雕塑装饰,是指用手工将柔软的泥料捏成各种形象后将其粘于器皿的恰当的部位,用此技法制作出的产品留有手捏痕迹,精巧细致,并很好的保持和发挥了材质自身的美,显示了一种生动、逼真的审美风度。捏雕的制作均以手工塑捏而成,不管是植物的花瓣、花蕊,抑或是动物的羽毛等。捏雕彩饰的上彩方式有两种,高温颜色釉和高温成型后再上釉,也可以将两者结合使用。

1.2浮雕

从线条透视和空间透视的艺术的运用手段来看,浮雕接近绘画,属于平面雕塑,这与立体的圆雕不同。浮雕依据表面凸出的厚度不同,又有高、低浮雕之分。一般高浮雕的凹凸在圆雕二分之一以上,低浮雕的凹凸在圆雕的二分之一以下。在我国的陶瓷雕塑中,浮雕常见于日用瓷的装饰,且以划花、篦花、“半刀泥”刻花和模具压印为主要表现手法。如景德镇的湖田窑宋代陶瓷。

1.3镂雕

镂雕也称通花或镂空,是指按设计好的花纹,以镂空为主,结合圆雕,捏雕,堆雕等技法,将坯胎或其表面的花纹镂空后,将彩饰贴到上面。这需要以浮雕为基础,将其背景镂空。镂空的装饰种类繁复,常见的有各种规则的几何图形,其排列次序千变万化,通过镂空的形状及排列的变化可以达到很多不同的装饰效果,具有独特的规律美。镂刻是镂空核雕的最关键的创作阶段。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做到意、形、刀的有机融合,同时灵活的运用浮雕和透雕的表现方式,赋予作品丰富的东方艺术语言。利用造型中疏密方圆长短的变幻表现出陶瓷作品独有的韵律,极富东方含蓄内敛的艺术效果,成为世人珍爱的珍品。

镂雕的造型和装饰的设计要注意与生产工艺的适合。镂雕要求纹样的相互连接,类似于剪纸的图案,镂空的面积不能过大,形状以简洁为主,不可过于繁复,以规则的几何形状为佳,以避免坯胎在烧炼时变形。

2陶瓷雕塑技法使用探讨

无论是以现在还是以前的审美眼光来看,中国的陶瓷雕塑都是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的,这些艺术内涵源于人在不同类型陶瓷产品中灵活的运用了各种雕塑技法。

2.1雕塑技法与功能的结合

陶瓷雕塑技法是在满足实际功能的基础上建立的,在陶瓷的生产过程中,雕塑可以看成是一种装饰手法。圆雕强调的是三维立体空间感,在宋代景德镇湖田窑中它的运用尤为普遍。如在日用瓷中,任何突起的配件均可采用这种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美的表现技法。在罐盖上的半圆形条状盖钮既具有形式美感又便于手提,还可在中间的孔洞内穿上绳子以增加提拿时的稳固度。

为使陶瓷即具有三维的空间美感,又不会因形体的凹凸而导致使用不便,浅浮雕便成了日用瓷中最常用的装饰方法,这在碗、杯、盏的制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近似于平面的雕塑技法配合青绿色的釉层后,根据积釉的深浅的不同会表现出黑、白、灰等各种不同的颜色,浓淡交互辉映,呈现出一种玲珑婉约的艺术效果。器面花纹清晰,手感平滑光润,观之赏心悦目。这种雕塑技法表现,可用于花朵、瑞兽以及简单的几何纹样的雕塑。浮雕与圆雕的配合可以满足某些特殊产品中的需求,如瓷枕的底座需要使用圆雕来塑造,而枕面却需要用刻划这种浅浮雕技法来保证其实用性。浮雕与圆雕的完美配合可以显现出产品造型面貌的丰富多样以及功能的实用。

镂雕技巧常见于在香薰炉的制作。香熏炉的顶端分布的精细小巧、匀称均衡的孔洞一方面产生了玲珑剔透的艺术美感,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烟雾排放的需求,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又使熏香的烟气徐徐的在空气中弥漫,整体产生一种虚虚实实的对比,在使用过程中会使人产生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2.2雕塑技法与釉色的结合

在陶瓷制作中,雕塑技法要想完美的表现出来需要与釉色很好的结合。在宋代景德镇陶瓷雕塑中几乎全部采用了一种称为“影青”的釉色,这是一种独特的青白釉,观之如湖水般清澈,像晴朗的天空一般纯净。“影青”的颜色白中闪青,色泽素雅,运用在强调三维空间的雕塑产品上造型曲线变化万端,可凸显出瓷器在不同角度上的光线变化。青白釉在有积釉处颜色深,在寡釉处颜色淡,当雕塑的形态与青白釉结合后便会自然的产生色彩上的柔和变化,彰显出宋性美中独特的内敛和含蓄。

2.3与消费对象结合

陶瓷制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价值,通过销售获得利润,因此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差异来合理运用不同的雕塑技法,制造出不同的陶瓷制品。

(1)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决定着陶瓷的制作需要使用不同雕塑的技巧来表现。如女性使用的产品常采用捏雕的技法来彰显出装饰的柔美纤细,用印花的雕塑技法来展现纹饰的精美繁复。针对男性而生产的瓷器常采用刻划的雕塑技法来彰显出男性的阳刚简约。

(2)年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同。雕塑家们经常采用看似随意的手捏技法来制作儿童的玩具,这种手捏成型的制作方式在不经意间透漏出一种天真自然的感觉,符合儿童的喜好。而针对成人而制作的产品则需尽量表现出产品的严整与工巧,比如在杂器的制造过程中,为达到这样一种审美心理,配饰的制造便需要采用一些较为规整的雕塑技法。

3总结

圆雕、浮雕、镂空在陶瓷雕塑中是比较常见的雕塑技法。圆雕雕塑技法以捏雕、模塑为代表;浮雕雕塑技法以刻划、印花为代表;镂空雕塑技法以圆形、方形孔洞为代表。以上几种雕塑技法配合釉色的运用使我国出产的陶瓷作品即雅丽秀质,又独具天真活泼的艺术特征,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推崇。除此之外,我国陶瓷雕塑之所以能够获得世人的青睐,主要还在于陶瓷制作家能够根据不同的产品的不同选择对应的雕塑技巧,使产品的使用功能得以突出的基础上表现出东方人特有的内在审美观,造就了我国陶瓷耐人寻味的艺术感。雕塑技法这项传统技艺值得我们去研究,发展,完善,用现代的审美观和文化去创造新的理念,去发掘这一技法的精髓,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弘扬我国的陶瓷文化。

参考文献:

[1]陆军.雕塑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艺术百家,2008(24).

[2]程飞,刘爱文.论陶瓷雕塑成型工艺对艺术造型的影响[J].景德镇陶瓷,2009(02).

[3]余祖球,梁爱莲.清代景德镇陶瓷雕塑[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4,38(02)

镂空雕刻艺术篇4

象牙镂雕蝠纹香囊(图1),尺寸:7×2.8厘米。香囊乃为古代女人佩戴于身的一种物件,装香料于内,自透孔中散发出香气,弥漫于身,令人心旷神怡。因此香囊都利用镂雕技法,另加纹饰于其上,又可装点修饰。时至今日,今人看其为小件古物,玩于掌中,故其不再实用,但却另有意趣。此件以象牙雕成,通体镂空似棂窗,于其上飞蝠雀跃,茶花盛开,佩于美人,清香四溢,遐思古往。

象牙镂雕扫笔一套(图2),尺寸:8.5×5.6厘米。“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佛门偈语,令人仰思;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此扫地哲学于古人必有深意。此件象牙小品,一分为二,一把扫帚,一件簸箕。扫帚把雕作秋叶昆虫;簸箕雕作连梗荷叶。此件小品,构思奇特,颇为有趣。在引领今人思古人扫地哲学之本质之时,更能令我们想起超越于扫地形成之上的禅宗境界,就像六祖慧能在尚未承接衣钵之时随性而出之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象牙雕白菜花插(图3),尺寸:9.6×6.2厘米。截牙以筒,以弯曲之体,依形雕白菜一株,菜叶翻卷自如,取牙皮巧雕枯叶,颇为可人。中空,用以插花,别有一番情趣。整件作品以牙雕蔬果,俏丽可人,置于案几之上,更增添一份野趣。小品光泽自然油润,工艺精巧,造型玲珑小巧,神韵俱佳。

象牙雕张骞乘槎摆件(图4),尺寸:7.8×4.2厘米。小品颇为有趣,小而精细,整体似一洗状,周边及底部雕满飞蝠与桃子,枝叶参差,其间隐有昆虫,生气盎然。张骞于洗内躺卧,手拿一束桃枝。张骞乘槎题材古人多有用之,但如此件别出心裁者尚属难见,改变了以往张骞乘坐的树干状槎样,而代替以洗状,张骞于内更加悠闲自得。而此件为细小之作,方寸之地,却繁复异常,镂雕、浮雕并用,琢就一派生机,实非易事。凭借意趣及工艺,此小品堪称佳作,颇为难得。

镂空雕刻艺术篇5

还未接触蛋雕之前,小编从来没有想过在蛋壳上能刻字作画,更没有见过在蛋壳上还能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走进这家民俗工艺坊,小编算是长足了见识,眼前的那一排排精美的蛋雕艺术品,着实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当想伸手去摸摸它们是不是真的鸡蛋壳时,还没碰触到就被店里的邹师傅叫住了:“碰不得,一碰就碎啦。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是智慧的。”

接着,邹师傅就给小编普及起蛋雕的历史渊源来。原来早在我国明清时期,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赠送红鸡蛋的习俗。当时在北京一带更是流行此风,而且用量相当可观。于是,就有一部分人摆摊设铺,专门卖染过红色的鸡蛋,称其为“彩蛋”。后来,商贩们为图生意兴隆,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

在蛋壳上做雕刻要稍迟一些,主要是在近年来才兴盛起来。如今,人们将鸡蛋钻孔掏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由“画”变为“雕”,这一步锐进,便形成了现在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蛋雕。

惟妙惟肖之作

在这间工艺坊里,陈列出来的蛋雕作品各式各样,雕刻形式多种多样,雕刻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的刻有诗文字画,正面是诗人肖像,背面是妙语诗文,又将书法融汇其中,可谓人物、诗文、书法融于一炉;有的则是花鸟鱼虫,蝈蝈鼓翅飞鸣,花草迎风滴露;更有各种动物、人物肖像,比如国宝熊猫、龙凤吉祥以及奥运福娃、肖像等,惟妙惟肖。邹师傅介绍说,“人物雕刻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特别是人物眼神的表达,那可是需要点睛之笔的。”

邹师傅介绍,蛋雕的创作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雕刀在表面颜色较深的鸡蛋壳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图案成形后其效果类似于美术中的素描或线条勾勒;另一种则是选用质地较厚的鹅蛋、鸵鸟蛋等禽蛋作为材料,以浅浮雕或镂空的手法进行雕刻。而在这当中,最困难的还属镂空雕刻。试想在薄薄的蛋壳上镂空,力量的把握、刻刀的运用均如履薄冰,稍微一点的差错,就可能前功尽弃。

一般而言,在蛋壳表面上刻画,少则两三天,最多一周时间就能完成一件蛋雕作品。但雕刻镂空图案,一件作品最少需要十天。

脆弱处显功力

细看那些艺术品,在蛋上最细的线条不到1毫米,还要结合浮雕、透雕等工艺,把一幅幅平面的图像雕刻到弧形的蛋壳表面,又使其不失真,这该需要蛋雕艺人具有怎样坚实的艺术功底与“手准”啊!

据邹师傅讲,在薄薄的蛋壳上雕刻作品,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每一个蛋雕作品的完成都需要经过选蛋、钻洞、取液、清洗、描绘、雕刻、装饰等几个步骤来完成,缺一不可。

选蛋是雕刻的基础,最后成品的好坏和蛋壳质量有很大关系。创作者一般是选颜色重、蛋壳厚、表面光滑、形状类似水滴状为佳。

在雕蛋之前,首先要对蛋壳进行抽蛋液处理。先用刻刀等尖锐的利器,用冲击力在鸡蛋的一端戳一个微孔,然后用注射器伸入蛋孔,轻轻往里注射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挤出蛋液。之后,使用细小的刷子伸入蛋壳内部做更深入的清洗,否则蛋会发臭,就变成“臭蛋”了。清洗完毕后,蛋孔朝下自然阴干半个月左右,让蛋壳与蛋膜自然结合后,蛋壳就会变得较坚硬,适合雕刻。

镂空雕刻艺术篇6

【关键词】蛋雕民间绝活

蛋雕,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各个种类的蛋壳上雕刻成画,蛋体可以是鸭蛋、鸡蛋、鹌鹑蛋、火鸡蛋、鸵鸟蛋、孔雀蛋、鹅蛋、壁虎蛋、土鸡蛋、蛇蛋等等。这种民间手工艺绝活融和了绘画与雕刻的艺术作画手法,以阳雕、阴雕、浮雕、镂空、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显现出特殊的绘画视觉效果。民间蛋雕的制作技法有很多种,其中主要有这几种:浮雕、镂空雕刻、镶嵌、彩绘等等,这几种当中最不容易掌握的技法之一应该为镂空雕刻。

蛋雕是起源于6世纪的西方的彩蛋复活节,20世纪90年代年才慢慢的传入我国,并渐渐的兴盛起来的一种民间手工艺绝活。直到现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保留有生小孩时,给相亲邻里分食彩蛋的民间风俗,我们国家蛋雕的起源似乎与这个民间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事是这么说的,相传,在五代时期有这样的一对夫妇,由于家里的老婆一直没有怀上小孩,丈夫就偶尔跟老婆开玩笑说:“家里的鸡养着都能生蛋呢。”后来,他的丈夫就开始天天抱怨老婆没能给他生下一儿半女。一天他的老婆生病了,平常每天由老婆喂给食物的鸡也就没人看管,那鸡便天天跟着丈夫要吃的,使得丈夫很是无奈,于是一气之下他就把鸡给轰走了。到了另一天的早上,丈夫却惊讶地看见了一颗红颜色的鸡蛋乖乖的躺在了自家的鸡窝里,于是丈夫便用这枚红颜色的鸡蛋给他的妻子精心的做了一碗蛋汤喝,结果他的老婆的病竟像变魔法似的转好了,最令他开心的是老婆最终还怀孕了,从此他们一家三口欢乐地生活。相亲邻里听闻了这件神奇的事,便都到他的家里讨着要神秘的红鸡蛋,丈夫想办法只能自己把鸡蛋涂成了红颜色分发给大家吃,也从此就慢慢的演变成了生小孩后与大家分食彩蛋的民间习俗。后来,由于时间的推移,红鸡蛋渐渐的演变成了民间的手工艺品,大家开始觉得红颜色的蛋太过于乏味,于是便在鸡蛋上面绘制各种各样的图形,就这样蛋画艺术很快就形成,接着近年来蛋雕的形式也演变出来了。

蛋雕这种民间手工艺艺术,品种类别较多,大致上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雕刻刀具在表面的色素稍微深点的蛋壳上雕刻动物、花鸟、风景山水等图形,图形雕刻成形后,其总体的视觉效果与绘画里的线条勾勒或素描极其的类似;第二类则是选用蛋壳本身较厚的孔雀蛋、鸵鸟蛋、鹅蛋等这类禽蛋作为蛋体材料,再以镂空或浅浮雕等类似的手法进行精心雕琢。蛋雕不同于其他的手工雕刻艺术品,在这种艺术品雕刻完成之后,雕刻家还要进一步小心的进行抽出蛋清、蛋黄,然后再进行消毒、烘干等等若干步骤做保存处理。

然而,由于一般普通的蛋壳质地又薄又脆,在这种质地的材料上进行多次雕琢相当不易,而且在用刀的力度上也难以掌握,要完整的完成一个完美的蛋雕实属不易,即使完成了蛋雕作品,后期的保存事项也相当的复杂。所以我们现在的蛋雕市场不像绘画艺术品那么的完善,作品也不像绘画一样随处可见,还不能随时随地的看到精美的蛋雕。蛋雕工艺作为民间手工艺雕刻艺术范畴中的别样艺术,在雕刻前期的构想设计上和雕刻过程中的雕刻技法上不同于其他种类的雕刻。几乎每一件蛋雕的最终成品都必须要历经很多次的练习、变坏再练习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几乎每件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然而,只要将完整的蛋雕作品保存得当,一件再普通不过的蛋雕艺术品,在常温下也是可以存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以上不会变样,这也导致这些年来,蛋雕艺术品也变成了艺术收藏家们的热门关注点。

蛋雕在制作工具上巨细分明,而且种类繁多。首先,我们常见的工具中,打磨小电钻是必须具备的常用的工具。打磨小电钻有比较适合新手使用的国产施力特,不仅它的配件十分充足,同心率中等,而且外形还比较小巧,对大众来说相对容易掌控些。还有一种是韩国世新204,它是我们现在国内的水晶雕刻、根雕、玉雕、石雕等等较常见的新型雕刻机,这款机子性能较为强韧,功能比较的齐全,中轴也较为稳定。其次,除了以上说的常用小电钻之外,也还要具备一些其他的小型配件,例如,摩针、磨头,pCB钻头等等。一般我们平常应该要备用两盒磨针,一盒是用来细细的打磨,另一盒是用来作为粗加工的工具。另外,普通的pCB钻头则经常用来钻洞打孔,根据pCB钻头的大小可以钻出各种很细微的或稍大的小洞。再次,不同大小的雕刻刀也是必须具备的,一般的玉雕、木雕雕刻刀不是很适合在蛋壳上进行雕刻,像有一种日产进口的雕刻刀,它不仅属于犀牛正品,还可以自由的更换大小不同的刀片,也比较实用。最后,除了以上几种最常用最重要的工具之外,也需要一些小件的加以配合,这样才能让蛋雕过程进行的更加顺利,比如底座、圆规、软尺、线等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制作相应的工具。

一般我们在蛋壳的表层上雕刻,制作过程进行还算顺利的话,普通的蛋壳雕刻手工艺术家最少也要用时两到三天,最多则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勉强的将一件蛋雕艺术品彻底完成。但是,相对而言,在蛋壳上进行镂空图形的雕刻,这个过程就比在蛋壳的表层雕刻要琐碎繁杂的多,一件镂空的蛋雕艺术品至少需要十来天以上甚至更久,因为镂空的蛋雕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随着蛋壳面积的缩小,从而使蛋壳表面的支撑压力的能力渐渐变小,因此蛋壳在艺人的制作过程中也会慢慢的越来越容易变碎。

由此可见,要如何选择质地最佳的蛋来做雕刻材料,是完成一个蛋雕艺术品的最重要的开端,而这个选蛋的方法也要有相对熟练的经验才是可行的。著名的蛋雕艺术家郑州人虎占林老先生,他的蛋雕艺术品已经列入了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因此他本人也成为了郑州市的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代表性传承人。

虎占林老先生在跟大家分享他的雕刻经验时说:“假如想要一件完美的蛋雕艺术品顺利的诞生,我们必须要在一个又一个既薄又脆的蛋壳上,通过精心设计、手绘、雕琢、取蛋清蛋液等等七八道工序才能得以完成。”在这七八道工序前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对蛋壳进行精心挑选:必须要精心选择那些深棕色且色泽均匀的、线条形状完美、大小基本相当的蛋壳才行,而且蛋壳要越厚才越能进行雕刻。而如何选择好的蛋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我们的手去捏。一般即使我们用力去捏却也捏不碎的蛋壳,就可以说是蛋类中质地稍微好的了。我们在选蛋时,有的表面可能会隐藏有暗纹,假如不用这个手捏的办法,用人的肉眼是根本没有办法察觉到的。虎占林笑着说,他曾经就发生过蛋没有挑选好,后果就是当他刻到最后时,才发现蛋壳不合格的问题,前面下的功夫就白费了。

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小心谨慎的做蛋壳处理:第一步先要将蛋的蛋清蛋黄一并进行抽取,再用干净的水将抽空的蛋壳内里全部彻底的清洗干净。第二步就是要做蛋壳的消毒事项,消毒后,第三步将空的蛋壳小心的放置在温度适中的蒸笼中蒸大约十分钟。最后等时间过去蛋壳冷却,我们终于可以进行雕刻蛋壳了。

雕刻过程中要先选好题材,题材选好后再把构思设计好的图案用削尖的铅笔画在蛋壳表层,确认好自己想要的构图,最后再把握好力度进行雕刻。当然,题材上,我们不能随随便便的就定一个随意雕刻,可以选择雕刻者本人自己喜欢的题材。雕刻过程也是一样不能马虎,我们得要有耐心,一气呵成的蛋雕艺术品几乎是很少见到的。当然我们也要有熟练的技法,不能在最终的蛋雕作品上做实验,来考验自己的蛋雕技法,而应该用自己最熟练的技法来雕刻。最后我们要对阴刻、阳刻、浮雕、透雕和镂空雕刻有艺术的理解。选蛋―蛋壳清洗―蛋壳消毒―有耐心的雕刻―精心的保存,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忽略,不能马虎,这样才能够最终完成一个有艺术价值的蛋壳雕刻艺术品。

参考文献

镂空雕刻艺术篇7

p键词:潮州金漆木雕;粤剧艺术博物馆;八仙贺寿;双面人物透雕;赏析

1引言

潮州木雕,又称潮州金漆木雕,与浙江东阳及安徽木雕并列为中国三大木雕流派。始于唐、兴于宋、成熟于明,至清代臻于完美。作为潮州区域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经过千百年来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吸取了石刻、泥塑、绘画和戏曲等不同艺术门类的长处,逐渐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艺术风格。其题材丰富多样,从花鸟虫鱼、珍禽瑞兽到民间传说、古代戏曲和神话故事;镂刻形式丰富多样,有浮雕、沉雕、镂雕、通雕、圆雕等;应用范围广泛,极具实用价值,从祠堂、门窗、屏风、柜橱、几案床榻、横披条幅到香炉、神龛、烛台、馔盒等都有涉及。巧夺天工,精美极致,一凿一刻无不体现着潮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风格的艺术色彩。

2潮州金漆木雕经典作品赏析

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127号,馆内粤剧文物品种繁多,从琼花水兑攀、香炉、宫灯到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再到电影、唱片、剧照、名伶书画等,在多种不同时代、不同区域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越来越受人关注和喜爱。

其中就有被称为木头上的舞台文化的潮州金漆木雕人物挂屏,可谓潮州金漆木雕之少见。潮州金漆木雕双面人物透雕:八仙贺寿:380*138*8。从表现手法上看,其大胆运用立体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木雕挂屏只能正面观赏的限制,在一厚板上实施双面手工雕刻操作,避免主面与背面的通用手法,达到双面人物挂屏双面欣赏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解决了历史粤剧正面观赏的难题,实现了其在有限空间内的双面观赏。在木头上雕刻表现粤剧戏出――八仙贺寿,抓住各个人物的特征,表情,动态,及戏剧艺术配套,八仙,八骑,八宝,单面人物共28位,双面人物则56位。在舞台上,皇母娘天宫仙境,八仙,八骑悠然随境祝寿,又有各门形态不同,喜气贯穿在脸上的童子们随行护法。在创作过程中,紧紧围绕粤剧八仙贺寿的主题,刻画每个人物的特征,戏出里搭配的男童,女婢,神情专注,主朴清楚,避免了过于人物挂屏多胞胎,脸谱单一的通病。在八公分厚度创作中,精雕细刻,遵循传统的技法,创新镂通双面多层次刀法,抓住戏剧的主题,人物的特征,衣着服饰搭配,准确雕刻面部表情,再巧妙搭配上楼台、亭阁、树木、花果等自然景观,在布局天空和地面的构图上气息通透,上下呼应,表层人物与内层人物空间流畅,云彩飘逸。

当然,在一件精品的从无到有、从有到精需要克服前所未有的难题。过去的几十年,潮州金漆木雕人物挂屏多应用于古建筑当中,大体长度均在2米左右,所以八仙贺寿作品无论是长度还是高度上都进行了常规范围的突破,并且要打破单面观赏的局限实现双面观赏,在制作前必须考究,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流程。根据实际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工艺操作流程:首先组成三人雕刻小组,进行构图、人物布局、调整双面的图纸等方面的研讨,然后分析通雕中必须保证的木材结构,如何再能既有通透的效果,又有整幅作品在原木镂通不损,如何才能保证双面通雕面面观,面面金,不留痕迹,保证金面无接缝,用传统的手艺创作,突破传统表现方式,最终三人合力,历时一年零二个月,完成了白体雕刻,并且不断的仔细品味细究,发现不足之处便立刻加以修善。进而,又耗时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漆金工艺,突破传统的贴正面金的工艺,制订一套满金的工艺标准,克服了大作品流程长,难度高的困难,顺利地完成八仙贺寿双面通雕的贴金工艺,达到了设计,雕刻,贴金整个工艺超高标准的要求,成功地为八仙贺寿双面通雕穿上华丽的衣裳,从而创造了历史上罕见的双面人物透雕作品粤剧八仙贺寿,并且与粤剧博物馆内其他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一起,永久陈列于馆内为人所欣赏和借鉴。

3结语

镂空雕刻艺术篇8

关键词:象牙雕刻工艺;象牙原材料;技艺传承

1中国牙雕工艺的发展历程

(1)中国牙雕工艺的历史进程。

中国象牙雕刻历史,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懂得使用阴刻、镂雕,甚至圆雕等技法来创作,后又出现透雕和镶嵌。

商代牙料丰富,象牙雕刻盛行,作品风格华美细腻。匠人们采用镂刻、彩绘、染色加之镶嵌等技法,使作品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其婀娜多姿与典雅庄重的青铜工艺相映生辉。西周牙雕沿袭商代,凝厚结实简朴典重又区别于商代的华丽繁密。它的圆雕器物注重立体感,浮雕器物层次变化比较复杂。周代的牙雕主要作为饰品装饰在战车、家具、王室贵族的乘舆以及精美的文房用具上。

秦因牙材匮乏,由“就地取材”至“外出觅材”,赖达官贵人的显贵斗富维系,与春秋战国时代的自给自足形成反差。汉代海上贸易频繁,象牙来源除东南亚、印度之外,还来自非洲。汉代牙雕以线刻、浅浮雕为主,但也有个别作品采用深浮雕、镂雕手法,造型别致生动,刀法质朴。

唐继隋后,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促进了牙雕艺术的繁荣和题材的开拓。到宋时皇家有手工作坊-文思院,文思院下专设象牙作坊,每年大量进口象牙,牙雕规模空前。因城市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宋元之后的象牙雕刻,虽是王榭堂前燕,百姓之家亦可见。

明清牙雕工艺枝叶繁茂,南北两派工匠锻造了中国牙雕史上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辉煌篇章。“天下熙熙,皆为象牙来,天下攘攘,皆为象牙往!”为其写照。

(2)中国牙雕工艺的地域特征。

广州为南派代表。广州得通商口岸之便,象牙原料丰足。以镂空技法独步天下。镂雕象牙球为其一绝。象牙球又称“鬼工球”,整块牙料镂空成多层,每层厚薄均匀,转动自如。1915年巴拿马国际工艺博览会上,日本和中国同时送展象牙球,评委将两个象牙球放进水中煮,结果日本用胶粘合的象牙球遇水而裂,中国象牙球完好无损。另一绝艺是象牙编织。在特定溶液中软化象牙后劈成薄片,再打磨编制。品种有象牙席、宫扇等。因耗工费时,难度极大,作品价值连城。

北京为北派典范。因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故,作品堂皇高雅,静穆大气,有皇室气质、王者风范,以宫廷牙雕为主。题材则多为古装仕女、人物、山水、花鸟,做工细腻,具绘画笔意,装饰精细琐碎,着色填彩均有章法,在康熙、乾隆两朝达到顶峰。制作上流于炫耀技巧,精细繁复。至道光、咸丰后,国势衰微,渐见消亡。

牙雕工艺兴于商,衰于秦,后又复兴于唐宋而盛于明清。故从整个中国牙雕发展历史看,它的繁荣衰落与国势天赐密切相关。

2中国牙雕工艺的发展现状

象牙有“有机宝石”的美誉。滑润莹澈如玉、纹理细密规则,易受刀,用以雕刻精巧的器物。可怕的是象牙的巨大价值为大象种群带来了屠戮的命运。

上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热衷于象牙首饰,在日本,象牙被制成各种工艺品和日用品,如筷子、佛珠、茶具、日本乐器三味线、钢琴键盘、首饰、印章等。中东的石油富豪们用象牙做建材装饰豪宅。大量耗用象牙使国际市场上每天的象牙交易量竟超1吨,对非洲象的滥捕滥杀使得野生象群急剧减少,象牙价格飞涨。牙料在解放前3美元1公斤,从2004年至今,价格已经翻了4番,达到每公斤850美元。偷猎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虐杀从一开始就成为他们天然的选择,他们用斧子残忍地砍掉大象的头部,再抽取出象牙,巨大尸体被丢弃在原地的血腥凄凉的场面令人毛骨悚然。由于猎杀泛滥,非洲象与亚洲象早已被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野生动物物种。

象牙雕刻艺术与物种保护的目标发生冲突,中国的牙雕业不可避免地遭人诟病而地位尴尬,前景渺茫。禁止象牙贸易,牙雕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料断档始终是悬挂在牙雕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北京牙雕厂自1990年以来就只能用1990年前进口的库存原材料生产,几年之后仅存的不到20根的牙料用完后也许就要停产。因无牙可雕,广州牙雕大师冯少侠的女儿冯惠盈今已不知所终,北京象牙厂员工从最盛时的800多人锐减到今天的40多人,北京和广州两大象牙厂惨淡经营,许久都未能招募新人。不复当年牙雕名列北京民间工艺的“四大名旦”——牙雕、玉雕、景泰蓝、漆雕之首的辉煌往昔。

3牙雕艺术的未来

首先是生产原料问题。目前,尚能从事牙雕工艺的唯有广州大新象牙厂和北京象牙雕刻厂等八家企业,主要是靠库存少量象牙维生。艺人们被迫利用河马牙、猛犸牙、鱼牙、驼骨材料等其他动物的齿骨来替代生产和贸易。早在19世纪,德国商人就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发现了一种被称为“象牙椰子”(CoRoZonUt,棕榈科:phytelephasmacrocarpa)的植物,其胚乳晒干后色泽质地美如象牙,硬度同为1.5,被称作“植物象牙”,据说能替代象牙材料。但最近国际已摒弃了死板的“禁牙令”,允许从自然死亡或者因病射杀的大象身上获得的象牙贸易,象牙雕刻艺术又现一线生机。日本成为唯一被允许进行象牙贸易的国家,可以一次性从南非进口60吨象牙。由于动物保护主义者称中国为世界上最大的象牙走私目的国,中国的象牙贸易请求却未获通过。

镂空雕刻艺术篇9

关键词:维吾尔族;装饰元素;居住空间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居住空间的装饰装修都含有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的特色。作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以及古代北亚民族回鹘和中亚中世纪各穆斯林民族后裔的维吾尔族根据本民族所居住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因素演化而形成的民族风味浓厚的维吾尔族装饰艺术,这也是其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许多装饰元素在民间至今仍非常流行,丰富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居住空间设计中也表现的十分明显。

维吾尔族传统装饰元素分析

维吾尔族传统装饰元素包含着维吾尔族人民生产劳动、物质文化的沉淀和精神理念,浓缩了其民族的、道德意识、艺术审美、社会观等,具有非常强的功能适用性及艺术装饰性。维吾尔族装饰元素表现出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蕴含着维吾尔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

1.家具和陈设品

在维吾尔族民居中,厅室布置非常整洁朴雅,炕占据了整个屋子大部分的面积,家具较少,常见的有炕桌、炕柜、花木箱子等实用型家具。家具装饰的手法较为简单,多以镂花雕刻和彩绘为主。镂花装饰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柜板上直接雕刻,一种是用锯子锯出花纹图案然后再贴在柜面上。彩绘的装饰颜色很艳丽,图案则以花卉蔬果和生活用品为主,如玫瑰花、哈密瓜、花瓶、水壶等,柜子的边角和格框多用旋制的花杆作为装饰,也有的雕刻凸起的预制图案,做工精细、美观大方。拥有精美的样式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这些家具除了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外,更能起到装饰居住空间环境的作用。

维吾尔族人民也传下了非常多的民间器物和日常生活中的陈设用品,包括木器、陶器及金属器物等。其中木器有家具、乐器等;金属器物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铁器、铜器、金银器等。陶器是维吾尔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器皿,其中仿古土陶非常的著名,不仅造型非常的别致、而且雕刻的纹饰也非常精美,种类上有瓶、壶、碗、罐、缸等日常生活用具,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铜器品种繁多,造型奇巧、做工精湛,常见的有餐具、洗手壶、花瓶等。这些各式各样的装饰陈设品兼具着实用和装饰的双重功能,是维吾尔族民居装饰中的璀璨明珠。

2.浮雕

在维吾尔族地区浮雕主要有三种形式:砖雕、石膏雕花、木雕,其中砖雕多用于室外装饰,石膏雕花和木雕在室内装饰中较为常见。

维吾尔族地区的石膏雕花装饰是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而逐渐形成的,后又融入了佛教文化。装饰于顶、顶与墙壁的夹角处、墙壁等,以它独具一格的构图和雕刻技法彰显着维吾尔族民居特有的装饰风格。在雕花题材上多以牡丹、荷花等花卉纹样为主,装饰的种类有石膏组花,石膏花带,镂空石膏花饰等。石膏组花,多用于墙壁上,采用几何纹样、植物纹样进行二方连续或线饰组合,呈现出对称性纹样,将纹样重叠交错之后充满在拱券的内部,组合疏密均匀、线条自然流畅;石膏花带,是采用并列、重复、交错等装饰手法组合,表现出的藤曼纹样虽然交叉缠绕确又合理有秩序;镂空石膏花饰,是石膏雕花中较为特别的一种,并不属于浅浮雕的石膏雕花种类,突出石膏材质的轻盈洁白的特点,不仅适用于镂空的龛形纹样处,同时适用在窗楣、墙面等地方。石膏雕花使用的颜色较为单一,多以石膏本色为主,辅以天蓝色、金色等。由于石膏质地洁白细腻,涂色或不涂色都能够产生玲珑剔透的效果。维吾尔族民居中所采用的石膏雕花装饰艺术纹样都经过艺术工匠们的加工提炼,再加上材质与装饰部位的完美配合,装饰形式和表现技法都体现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木雕装饰在居住空间中常用于顶部、梁、廊柱、门窗框等部位。木雕装饰在效果上,既能达到简洁利索的效果,又使人感受精雕细刻,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同石膏雕花相似,木雕使用的纹样也多是将植物、花卉、几何图案等组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在木雕装饰中,植物花纹较为灵活多以常见的杏、葡萄、石榴等为题材,几何纹样在应用时则比较严谨。木雕装饰多是直接涂以清漆,彩漆的运用都较少。木雕装饰有线雕、浅浮雕及透雕等几种雕刻手法,常用的处理方式有:木拼花、镂空花、浅浮雕花等。木拼花多见用于窗格,通常是采用木材本色,将木材据成一定规格样式的木条后拼成各式图案,然后按造型要求镶入,能够用到的地方较多。镂空花常用于门、窗、廊檐的造型中,将木板上图案以外的部分去掉,以镂空烘托图案,达到空透的效果。浅浮雕花则是种在不影响被雕物坚固性的条件下在木材上雕刻较浅纹饰的雕刻手法,多用于横梁、木柱、木门等地方,纹样形态自然流畅,装饰性非常强。木雕花装饰的艺术风格随着装饰部位和要求标准的不同而决定,在需要的时候木雕能够与其他装饰手段相配合以丰富装饰效果。

3.彩绘

彩绘作为我国古典建筑装饰艺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因新疆较为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文化氛围,也形成了具有浓厚维吾尔族风情特色的装饰彩绘。彩绘在维吾尔民居中多用于顶棚、梁柱、廊枋、门窗等部位。

在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下,维吾尔族民居绘的表现内容也多以植物花卉图案、几何图案和风景为主。植物花卉纹样既有阿拉伯、波斯传来的藤蔓纹和比较繁琐的花卉纹样,也有中原传来的牡丹、纹等纹样,还有新疆特有的桑葚、石榴、葡萄、巴旦木等植物和花卉纹。在表现形式上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并可根据不同的形状组成适合纹样。彩绘主要有平涂、勾绘、套色、描金、退晕等装饰绘画方法。多种绘画手法相结合能够使绘出的图案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又不失去乡土的气息。红、绿、蓝、白、黑色是维吾尔族具有典型特征的彩绘色彩,各色彩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例如,绿色是伊斯兰教的神圣之色,代表着绿洲并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由于南北疆地域环境和生活习俗有些许差异,所以在色彩偏好上也会有些不同,不同的色彩搭配又会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在色彩表现上也因其装饰图形纹样种类的繁密变化而进行选择。彩绘丰富的装饰效果与大漠戈壁的单调形成非常鲜明对比。

4.地毯

维吾尔族的地毯制作工艺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因技艺高超而驰名于中外,据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有开始制作,唐代时期做工就已非常精致。地毯的工艺集合绘画、雕刻、编织、刺绣、印染等于一体,维吾尔族地毯制作的图案和色彩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地毯质地细密、图案繁谨,多数地毯为多层边框,在几何图形内填入种类繁多的纹饰,但是表现结构非常严整且富于韵律。地毯的花纹配色斑驳灿烂,主要有样式有伊朗式、恰奇玛式、艾的亚鲁式、阿拉而式等,大多数的花纹样式都整齐对称,线条表现粗犷,色彩对比强烈,同时注重将同类色或对比色并行排列,在对比中充分彰现出各种色彩所搭配出来的个性。

新疆地毯品种十分繁多,就用途而分,有铺毯、挂毯、拜垫毯、坐垫毯、褥毯等,这些都能够成为居住空间装饰的元素。地毯多用于铺在室内走廊上;挂毯则是悬挂在室内厅堂壁间的陈列品,不仅具有保温的功能更能够美化居室,深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拜垫毯是维吾尔族人们去清真寺在做礼拜时的必备用品。新疆地毯的毯面光滑、图案清晰、色泽明亮,毯板挺实柔和、经久耐用,是维吾尔人智慧的结晶。新疆地毯不仅供居民日常使用,有许多做工精湛的羊毛毯更是作为珍品被收藏于许多著名艺术家或博物馆。

5.花毡、印花布

除了地毯之外,花毡和印染花布也是维吾尔族民间盛行的工艺制品,是维吾尔族织造和印染技艺的代表,也是维吾尔民居居室装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擀花毡主要用于铺地、铺炕、拜垫和壁挂等,印花布则主要流传于新疆南部地区,常用来作为窗帘、门帘、坐垫套、壁挂、礼拜单、墙围布、炕围布等的材料。

花毡根据制作技术的不同,可分为补花毡、绣花毡、印花毡、擀花毡、彩绘花毡等品种。印花布最大的特色是将独创的纯手工印染技术与民族风格的图案融为一体,在工艺形式上分为模戳多色印花和镂版单色印花两类。花毡的纹样及印花布纹样非常的丰富,其中既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寿”字纹、博古纹、回文,也有阿拉伯风格的几何和花卉纹样以及维吾尔族独特的日常用品和生产工具纹样,由窗棂、壁龛、城堞、飞禽走兽等变形纹样组成,还有伊斯兰教风格的净壶、圣龛等纹样,甚至还有古代西域流传的一些纹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导致花毡和印花布的用途减少,市场的无人问津也对传统工艺的流传制作产生了非常大的挑战。

民族装饰元素的引用方法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民族装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了。敏锐当代设计师也非常热衷于结合现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原理和相关理论,将民族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对于维吾尔族装饰元素的引用,通常可以采用直接引用法和间接引用法。

1.直接引用法

直接引用法,即将维吾尔族传统元素直接应用到设计中,不作太大的变化。这些元素包括家具陈设品的造型、装饰构图及手法等。通过这些元素的运用,来突出设计的民族性,此种方法的特点是直接明了,使人能够一目了然,快速的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2.间接引用法

这种方法是先对维吾尔传统装饰元素中精华的部分进行提炼,这种提炼包括对意的提炼和对形的提炼两个方面。对意的提炼是对意境的提炼,将装饰元素中隐含的意味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居住空间装饰设计中,体现它的设计韵味,使人置身情境之中。形的提炼是在充分掌握传统装饰特点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地去提取装饰元素,在提取元素的同时要考虑到功能特性和组合方式等相关需求,借鉴装饰元素的形式和方法,将传统装饰元素中的特征通过和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相互结合,经过夸张、变形、简化等方式,结合材料固有的特征,再构成多层次的表现手法,以突出其装饰功能。还可以将装饰元素进行同类或是异类组合,形成新的造型、色彩、装饰特征已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结语

中国传统装饰语言有着非常丰厚的图形母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研究具有民族特色的居住空间装饰艺术是进行设计创新和设计实践的理论基础。作为设计师,如何去推陈出新,将传统的元素完美的融入到室内设计当中也是一门必修课。

维吾尔族传统装饰艺术作为维吾尔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传统艺术宝库,其富有民族文化底蕴的造型和色彩、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也同样能为我国当代设计师提供极其重要的思维依据。研究维吾尔族传统装饰艺术不仅有助于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对其进行吸收、借鉴、发展和深化,促进具有地域特色的居住空间设计风格的发展,同时能更好地了解维吾尔族民间艺术以为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提供充分材料。

镂空雕刻艺术篇10

关键词:寿山石雕;工艺特色;创作技法

一、寿山石雕的起源与发展

(一)寿山石的形成

在一亿多年前的寿山,由于地壳变化和火山运动,形成了一种没有完全喷发的火山岩与地下水和矿物质混合的岩浆,这些岩浆从地表间隙中渗流出,最终凝结成一种石质适中、色泽美观的天然石料。

(二)寿山石雕的起源

因寿山石硬质适中、色泽美观的特点,后人常以寿山石为原料进行石料雕刻。我国出土的寿山石雕文物,形成时间最早的是在福州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作品,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二、寿山石雕的工艺特色

寿山石的雕刻有突出地方特色和民俗特点的民间多种流派,亦有专业探究和综合各地风格的学院派,目前,寿山厂雕工艺已经融入更多的民族元素、历史元素及西方美术元素,变得更加丰富多变。创作的灵感和手法的传承主要是由工艺门类的延续和丰富的创作想像力。有很多以龙凤、神兽为表象的物像更是以中国古代虚拟的图腾形像演化而来。不同的雕刻内容也有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代表着人们不同的理想和愿望。比如鸡同吉、鱼同余、蝠同福、鲤同利等都是取谐音借喻人们的良好期盼。

三、寿山石雕的创作技法

(一)寿山石的品种分类

寿山石按出产地、石质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品种。主要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组成。田坑即农田中零散成块的不规则石块,其石质最佳、产量最少;水坑是产自于河流、水洼中不同形状和体积的石料;山坑是分落夹杂在山峦、丛林之间的野外。其中田坑寿山石中的田黄石色泽如黄金,像枇杷,石质坚硬而有韧性,被称为石中之王,是价格最名贵的石料,素有“三两黄金一两田黄”的说法。

(二)寿山石雕的艺术特点

因凵绞的形状、大小、色泽各异,故寿山石的雕刻讲究的是因石材料定内容的原则,即通过对一块寿山石的综合外貌特征,包括石头的形状、色彩和纹理等特点,用就石取巧的方法,利用石材原有的外貌特性进行物象设计,以达到自然原貌与工雕浑然天成、巧妙搭配的效果。特别是在色泽的利用上,更是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色层的分布特点予以设计和实施雕琢。同时,因为寿山石有内部色层突变的可能性,故雕工可在雕刻的过程中边雕边设计,边调整和改变原有设计方案,这需要雕工有着娴熟的雕刻技术和美学艺术水平。

(三)寿山石雕的内容种类和特点

寿山石雕可根据石材、颜色的不同设计人物、风景、动物、植物等造型,可根据石材大小、形状和用途制作成印章、摆件、镶嵌等表现形式。在雕刻的过程中,雕刻内容的设计和色层的取舍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四、寿山石雕的雕刻技法

(一)圆雕

圆雕是一种全方位、立体的雕刻方式,即是一种写实的、全方面表现物体形状及各方面细节的雕刻手法。寿山石圆雕起源于唐宋,南北朝以后,圆雕成为寿山石雕刻的主要手法,到了清代,圆雕已经成为一种工艺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圆雕要注重以打坯还原物体的比例,做到和谐、融合。

(二)钮雕

钮雕俗称印鼻子。是指印章上部印钮的雕刻,属于圆雕的范畴,具有立体感和全方位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雕刻体积小,雕刻主体的底面与印章为一体,内容主要以神兽为主;风格主要以威严、吉祥、灵动、丰富为主。在形式上还有一体钮和组合钮的区分。

(三)镂雕、链雕

在圆雕中有一种镂空的雕法,即将石料中需要表现的物体间隙或内部空间掘空,比如在龙或狮的嘴内,在镂空的同时还要保留一个比嘴口稍大的石球。镂雕对石料的材质和工具的细腻度有特别要求,常与其它雕刻手法同时使用,按照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链雕是用一块石料镂空雕刻成的可动石链,属圆雕的一种。

(四)浮雕

浮雕是通过挖去多余部分,将物像雕至石面致使凸起效果的雕法,浮雕有深浅之分。是继圆雕之后的一种装饰性雕法,主要用于石壁或木柱的表面。浮雕应选择色层分明的石料,以上色层为雕刻层,下色层自然色差托底。应在雕刻的过程中先以一处雕刻,以找到色层分界为准,再确定浮雕的深浅度。

(五)薄意

薄意系指比浅浮雕更加浅薄的雕刻手法,因看似具有平面画意,故称之为薄意,是介于画面与雕刻之间的一种雕刻手法。其历史较前几种雕法相比,发展比较晚,是清代才开始形成的。但因寿山石质和价格的特殊性,为更加容易雕刻和在物像中保留更多石材,薄意则逐渐成为寿山石的专用雕法。

(六)镶嵌

镶嵌是浮雕的一种,是小件石片上的浅层浮雕。主要用于在制作其它物件时,按设计需要,将薄石片进行浅层雕刻后再予以镶嵌在其它物像之内。镶嵌比一其它的雕刻手法多了一套粘贴的手法。这要求造型挖槽和雕刻石料要做到大小、形状的一致。

(七)微雕

微周是利用较微小的石料进行雕刻的雕法,内容以画面和文字为主。常用于石料印章的边款或把玩石料之上。一般越微小的雕刻内容雕刻难度就会越大。雕刻时,应该有特别精熟的书法和国画功底。雕刻的时候可进行“意刻”。临场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运刀要稳、准、狠。

(八)篆刻

篆刻的起源较早,发展也最成熟,它是以中国书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书画用印所用。用寿山石雕刻始于元朝。寿山石石质晶莹,硬度适中,易于奏刀,再加之其色泽弥久不变,成为篆刻书家的用章最爱。篆刻分为阳文和阴文两种形式,印章分为名章和闲趣章两种用途。

五、结语

寿山石雕刻艺术是我国雕刻艺术中的一朵丽葩,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只有以不断传承、发扬和专研、保护为己任,才能有效推动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发展,使其日久弥新。

【参考文献】

[1]吴立旺.浅谈寿山石雕的历史地位[J].东方收藏.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