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建筑推广技巧十篇绿色建筑推广技巧十篇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5:33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人文关怀;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建筑理念,将人文关怀的思想引入到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能够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的使用功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绿色地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建筑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被提起。很大程度上,绿色地产的由来是受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影响。当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人口越来越多,建筑师们就不得不去探寻新的建筑形式来适应人类社会变化带来的居住变化。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建筑项目的数量、规模以及科技含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其环保、节能以及亲近自然的特点,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建筑设计发展的又一热点方向。

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文关怀始终是绿色建筑设计的灵魂。绿色建筑中“绿色”的含义主要是指建筑的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身的使用功能,并且在建筑物的修建与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一种概念。可以说,绿色建筑的建设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需要充分的尊重使用者的主观感受,体现出建筑本身的人文关怀。而只有在绿色建筑中充分提相处人文关怀的精神,才能够完整的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初衷,确保绿色建筑能够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

二、人文关怀背景下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

1.合理设计空间的布局

巧妙的利用不同的建筑结构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不仅可以起到增加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作用,也能让简单的建筑显得更富有层次感,同时也更加节省空间,提高绿色建筑的空间利用效率,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如果单纯的重视空间的划分,又会令不同的功能区显得过于狭小,此时,通过灵活的利用镜面、落地窗、玻璃幕墙等通透性较强的设计来加强室内空间的视觉延展性,可以让有限的空间看起来更为宽广,达到舒缓使用者心情的目的。另外,为了在空间布局中体现出绿色建筑自身的特点以及人文关怀的具体要求,应当尽量采用木材、竹子等地毯环保的建筑材料,使绿色建筑更加低碳环保,并拉近使用者与自然地距离,起到缓解使用者精神压力的效果。

2.充分的利用环境能源

将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作为向绿色建筑运行中部分能源的来源,不仅能够降低绿色建筑的能源消耗,控制绿色建筑的运行成本,还可以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建筑内的采光也是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玻璃幕墙与落地窗等设计,扩大建筑的透光面积,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光线满足绿色建筑内部的照明需要,缩短绿色建筑的照明时间,降低绿色建筑的照明强度,进一步的降低了绿色建筑的能耗。同时,巧妙的利用空气流通的规律,设计出能够使空气进行自然交换的结构,还能够适当的减少建筑内部的空气循环装置,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排。利用环境能源调节绿色建筑内部的光照、空气与温度,在实现绿色建筑环境保护工程的同时,还起到了提高建筑内部环境质量的效果,充分的体现出了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3.重视建筑内外的绿化设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个别的绿色植物还可以吸收环境中存在的部分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绿化设计还能够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达到舒缓神经、缓解压力的作用。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应当合理的进行绿化设计,例如,竹子不仅能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而且在中国的文化中,竹还具有高洁的含义,将竹子用于绿色建筑内外环境的绿化当中,可以在实现绿色建筑生态功能的同时,提高绿色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底蕴,充分的体现了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如何更好的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想要更好的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首先要改变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重视建筑物生态功能的同时,考虑到建筑的设计对使用者产生的影响,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理念,将人文关怀的思想融入到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使绿色建筑的设计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

其次,要巧妙的利用多种建筑结构与建筑手法,充分的发挥创新精神,将不同的设计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细节的设计与规划,力求在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人文关的设计理念,达到人文关怀与绿色建筑的有机结合。

最后,要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设计理念与技术方法,不断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在绿色建筑设计与时俱进的同时,更好的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四、总结

巧妙地利用多种手法来体现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人文关怀,能够使绿色建筑的设计更加人性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见着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安启,马欣伯.绿色建筑基本人文理念阐释[J].建设科技.2011(07)

[2]连宇新.绿色建筑经济性影响量化评价模型的构建[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04)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2

在运营方面,我国已颁布实施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法规,但仍存在种种缺陷,如:缺乏针对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与监控;缺乏针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社会各利益主体参与建筑节能;缺乏节能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运营监管,使得建筑节能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形成全民意识和共同价值观。正是这些不足之处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大规模推进低成本节能建筑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新认识住房保障政策的必要性,加快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这为低成本节能住宅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要实现节能建筑的大规模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老百姓的实际支付能力,对科技含量及节能指标的过高追求,都会导致单位面积造价的攀升和使用成本的增加,这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和民众无法承受的。因此,以大规模保障性住房为出发点,在有限的预算下建立低碳节能住宅体系,尽量使用简单、自然的方式和巧妙的设计,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地推动低碳节能建筑的全面快速发展。建筑节能不一定需要大投资,很多时候细小的行为模式改变就可以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在技术、设计和管理方面都做好的建筑节能措施不仅不会增加成本,还会减少成本,因此,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及城市中保障性住房领域,低成本节能建筑有着更多的实现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低成本节能建筑发展的有效途径

节能建筑的发展是实现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和谐统一,实现建筑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节能措施有效、建筑环境舒适、废物排放减量的有效途径。“低成本”建筑的发展,意味着对建筑建造及运营环节成本的控制,这使得建筑设计对新科技、新材料依赖程度势必会降低,而对设计方式、技术方案以及后期运行的要求则相应提高,本文将从这三方面阐述发展低成本节能建筑的有效途径。

巧妙的设计方式对于一个既定的建筑来说,它的能量需求取决于场地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这些条件影响着建筑的采光、通风、保温、供暖、制冷等需求。在节能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场地特征顺应气候和自然环境,用巧妙的设计方式减少能耗应当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首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低成本”意味着“低科技”,国际上对低成本节能建筑有一个低科技设计的KiSS原则——Keepitsimple,stupid,即保持简单、乏味,用高品质材料和巧妙的设计实现低成本节能建筑,用几个简洁的单词概括了低科技设计的核心思想。在此原则基础上,不依赖高耗能的建筑设备,通过建筑自身的空间形式、围护结构、建筑材料与构造设计来实现节能的低成本节能建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中所使用的低技术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被淘汰,但巧妙的设计将始终存在。在设计之初就使用被动式的设计策略,不仅建筑的复杂程度和机械设备的造价会降低,建筑的舒适性和能源使用方面的运行情况也会更加优良。例如,在保障性居住社区的设计中,通过前期规划手段,优化小区布局,改变建筑形体、立面颜色等,可以有效促进建筑的通风,减少太能能在建筑社区中的停留,解决城市热岛问题;向北的窗户相对较小,在南向窗户上悬挂遮阳装置,同时利用冬季入射角度较低的太阳光供暖等也是较为理想的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图2、图3)。

严格的技术方案在建筑技术解决方面,需要用审视的态度看待新技术,避免盲目投资。高科技往往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开发预算,同时也需要大规模、高投入的基础设施,这些都需要以大量的资金和能源消耗为代价,因此,低成本节能建筑的技术方案必须建立在本国可获取的有限再生能源之上。同时,对于建筑节能所使用的技术方案需做好前期技术测试,针对预计的生命周期的成本、额外运行成本以及收益等方面,需计算好收益比。在建筑材料选用方面,评估一种建筑材料是否是可持续建筑材料,需要考量其中的隐藏能源,它包含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因素,如提取和运输原材料的能量、制造建筑材料的能量、运输加工后的产品到建设场地以及安装的能量,再加上额外的维护能耗(例如电动冲洗、喷涂)、修理(更换破损的材料)以及丢弃(或者回收)终止使用的材料的能耗等。建筑系统和材料的全寿命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在生命周期中需要大量维护或者修理的建筑要比那些部件耐用和只需小保养的建筑消耗更多的资源。因此,我们归纳出以下可持续性建筑材料的要点:(1)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材料的生产不以破坏公共环境及其它社会利益为代价。(2)运输方式和距离——不仅要考虑从加工地到安装地的距离,还要考虑运输方式(如火车比汽车运输节省能源)。(3)材料回收与重复使用——使用含有可回收成分的材料和重复使用已有材料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消耗。(4)适应性、灵活性、易拆性——可适应未来使用,容易拆除或重复使用(图4、图5)。

有效的后期运行目前国内节能建筑的运行环节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缺少对能耗数据的分析,缺少对用电情况的了解,缺少对物业管理人员的指导,导致即使新建建筑运用了很多节能新技术,也并不一定真正节能,使得高额的投资节能新技术并不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建筑的运行和维护期间加强管理与数据搜集分析,对于中国节能建筑的发展有着更实际的现实意义。节能建筑的开发不仅仅是提供一种基于环保意识的新理念,同时它的后期运行工作也要保证该区域所在城市的运转一切如常。环保要求过于苛刻的节能建筑将无法经受住现实和时间的考验,只能成为乌托邦的幻想。节能建筑的规划不能单纯地把关注点放在节约能源上,它应当代表一套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将新的审美观、新艺术运动、新的批判和哲学争论、新的社会结构和新的居住方式,并不断改进原有的传统基础设施,推动整个行业的乃至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节能型的居住社区将产生新的文化价值观,极大地丰富城市多样性需求,从而提供一种新的绿色生活范本,并向更广泛的城市区域推广,使节能建筑的概念不仅仅停留在强制性法规层面(图6)。

结语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约资源;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国内外、业内外以及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节能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我们推行绿色建筑,实际上就要处理好生态、节能、舒适健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有关绿色建筑的定义甚多,涵义相近,但说法不一,侧重各异。编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技术导册》时,为了结合我国的国情给出科学的定义,专门召开了有关的研讨会;在建筑的全寿周期内,最大限制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建筑设计摆脱了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考虑,逐步走向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建筑。过去工程师们神圣的“建筑是凝固的艺术”的观点必须改变,应该将建筑视为生态循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建造、使用、维护、拆除均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二氧化碳排放等生态要素密切相关。换言之,这是建筑理论的转折、升华与创新,同时也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展示一片新的发展前景,要求他们具备更高的技术素养来建造未来的建筑。

推广绿色建筑势在必行。每一个国家、地区在资源、环境、气候、经济以及文化各方面均有不同之处。我们必须紧紧地结合这些因素,考虑“四节-环保”及“以人为本”来建造各类建筑,即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也是考核工程技术人员的试金石。下面从气候、环境、资源、经济、文化展开讨论。

气候。全球可粗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穿着,也同时影响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应与所处气候相适应。建筑与气候因子密切相关的是室内外温差与太阳辐射。我国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为了阻止热交换,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中的重要参数,内保温、外保温、夹心保温等各种技术手段的选用以及保温材料(岩棉、聚苯板、玻璃纤维等)的选择是节能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而在我国南方,室内外温差在10℃左右,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显得不是第一重要的,而太阳的辐射热会使建筑室内骤然升温,所以遮阳就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气候中的温度条件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参数。

风力、方向、风速是自然通风设计中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参数。利用这些参数,结合地形、地貌、建筑规划、建筑以及地面介质可作为小区风环境的分析,加上建筑单体的开窗,建筑内部自然通风,起到少开或者不开空调的效果,具备巨大的节能潜力。

太阳能利用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最重要内容。我国太阳能资源可分布在四个地区,除了西南少数城市外,大部分地区均可获得高品质的太阳能。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与建筑一体化,最大面积的采集热量。太阳能利用要从单一的光热利用走向光电利用。

湿度过去不为人们所重视。温度和湿度均是与人的舒适感密切相关的,但解决湿度问题有难度,迄今未有理想的解决方法。随着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湿度研究将提到工作日程中。

降雨量与蒸发量无疑是雨水利用的先决条件。随着景观与绿化在住宅建设中比重的提高,雨水利用日显重要。

环境。除了地质环境以及地表环境,还包括交通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建筑外部环境,这些都与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息息相关。

地震、风灾、泥流石、海啸、洪灾这些自然灾害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规划的初期就应该考虑进去。

地形、地貌更是涉及通风、遮光、造景、雨水回用、无障碍设计的要素。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能给采光、通风带来很大的实惠,但过去的大高差又会给行走、无障碍设计带来不便。平坦的地势,较大的建筑密度,可能造成通风不畅。有时开发商宁可牺牲建筑面积,将底层架空而达到自然通风的效果。

综合上述,环境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源。推广绿色建筑必须要搞清当地的资源情况,包括绿色建材、本土植物、能源结构、工业废渣、材料资源、能源、水资源等,定义绿色植物的时候,先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绿化是绿色建筑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强调栽植本土植物,除了能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而成活率高外,还可以降低成本。当前花高价从外地引进名贵树种的倾向必须加以纠正。

贯彻循环经济的方针,重要的一点是利用工业废料制造建筑材料,既利用了废料,又保护了环境。粉煤灰砖、煤渣等都已成功用于建材生产。耐久性是今后必须深入研究的一种性能。提高耐久性,意味着节约资源。

经济。经济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住宅的绿色建筑必须要考虑与当地经济水准有基本的衔接。每一个地区的GDp与其房屋销售价有基本对应的关系。

北京的水价已达到每立方米3。70元。大连、济南、深圳等均缺水严重的城市,在规划住区建设时,就十分关心再生水的利用,深圳考虑用海水冲抽水马桶,对中水利用、雨水回用等措施产生浓厚的兴趣。北京一小区考虑中水回用进户冲厕,水价为每立方米0.82元,住户能得到很大的实惠。

目前。再生能源利用最好的方法是太阳能利用,尤其是建筑一体化,尽管会增大设施一次性投入的成本,但对环保、节能大有裨益。

文化。我国历史悠久,有较深厚的建筑文化底蕴。开展绿色建筑活动时,要全方位地延承,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现在城市冠名甚多,如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资源城市、生态城市、花园城市等。我们在推行绿色建筑时,最好与之呼应,做出相应的特色。

总之,工程技术人员在创建一个绿色建筑作品时,除了遵循“以人为本”的大原则外,千万不要忘记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理论再深再好,也要与当地的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内容不少,工程师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运用智慧巧妙地把两者结合,才能创作一个完美的作品。

绿色建筑向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发出了一个新的信号:新的理念、新的境界、新的技术、新的素养、新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林宪德.热湿气候的绿色建筑.2003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4

【关键词】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低碳技术;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hisarticleexpoundstheconceptoflow-carbonarchitecture,discussesthebasictheoryanddesignprinciple,andintroducessomeapplicationsofShanghaiworldexpo.andproposesstrengtheningthepublicityandpopularizationoftheideaoflow-carbonarchitecture,andtakingtheroadofsustainabledevelopment.

【Keywords】low-carbonandgreenenergysavingbuilding;low-carbontechnology;sustainabledevelopment

0引言

目前建筑领域在不断探索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城市、营造生态社区、推广绿色建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从定义上来看,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舒适健康的建筑物,这就要求必须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并强调“以人为本”,追求“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1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

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围绕“四节一环保”,注重技术策略的集成和标识性,而低碳建筑则强调能耗控制和能源低碳化,两者的结合就是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

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路径是:以生态位原理(适宜生态位、生态位分离、潜在生态位等)和木桶原理(接长短板、展宽长板)为指导思想,以低碳为关键抓手,采用被动优先于主动优化的实施策略,协同整合植被碳汇、加强护性能、被动优先的室内环境控制、能源结构低碳化、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等低碳技术策略,大道低碳、零污染、高效宜居、持续发展的目标。

2低碳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从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建筑设计是源头,设计只需要消耗极少的资源,却决定了建筑存在几十年内的能源与资源消耗特性。如果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推进绿色建筑,抓住问题的关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筑师的设计对于建筑能耗的作用至关重要。

低碳绿色建筑从选址、规划、建筑方案直到建筑细部构造完成都必须贯彻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整体设计和在项目初期制定该项目的设计策略指导手册。对建筑追求新、奇、怪、豪华、气派和新潮而悖于低碳建筑的原则,将带来高昂的造价、材料的浪费、难以使用的空间、恶劣的室内环境和过高的运营能耗。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把使用功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放在重要的位置,确认某项技术判断的标准为是否与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相符,并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3选择适宜的低碳技术和辅助设施

所有的节能技术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盲目追求高科技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罗列,不一定带来节能减排的效果,反而会带来高投资和高能耗。所以在设计阶段必须根据设计项目所处的气候特点、使用功能等因素,对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

适宜的技术并不一定都是“高新”的技术,也可能是传统的“被动式”设计技术。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被动”优先的原则,从当地民居中汲取营养,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确定合适的建筑形式。被动技术的巧妙运用除了依赖设计师的素养外,还要靠计算机模拟进行量化分析。

低碳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量化分析各种技术对建筑的影响。低碳建筑中对通风效果、采光效果、噪声的分析都必须同时进行。大到项目选址、总图规划,小到构造节点、细部设计都可能对使用造成很大影响。对于此类设计问题,如果仅靠设计人员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无法解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计算机模拟,如CFD流体分析、采光模拟、照明模拟、噪声分析等辅助设计。只有精细化的设计才能铸就真正的绿色建筑。

4低碳技术举例

4.1低温地板辐射采暖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利用低温热源,通过埋置于地面构造层内的加热盘管或电缆加热地表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以达到采暖目的的一种采暖方式。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舒适性明显好于普通散热器采暖,高效节能、节省室内空间,热稳定性强。

4.2中水回用系统

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中水回用,一方面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同时大大节省企业排污费,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3雨水收集利用

对初雨进行了抛弃,对雨水进行了在线过滤,免除了后道处理成本,使雨水收集极具普及性和推广性。这种新型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收集概念,更具环保性和节能性,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

5案例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始终。世博会通过一系列低碳设计、低碳建设践行“低碳世博”的口号。

太阳能被充分应用到世博会的景观设计和公共设施建设的细节中。在园区内,形态各异的太阳能景观灯、太阳能指示牌、太阳能喷泉随处可见。而既能避雨又能发电的太阳能长廊、太阳能停车场和充电站、太阳能分类垃圾桶等也都集体亮相,让游客随时随地体验到太阳能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世博园区从源头环节就体现了节水和回收利用的需求。一方面采用了大量节水设施,包括节水型卫生洁具、节水型绿化灌溉设施等。另一方面,园区内大量采用的透水地面,可以有效减少外排至城市雨水管网的径流污染。而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等四大永久性场馆和世博轴,都将建设屋面雨水利用系统,雨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可达到100%,预计可节约自来水100多万m3。

瑞士馆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充分展现了如何开创性地结合自然和高科技元素。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最外部的幕帏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另外,瑞士馆外幕的红色小点,在白天吸收阳光,晚上则将太阳能源转化为电能发出点点闪光,从而达到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talkingabouttheapplicationofBuildingenergySavingandGreenBuildingtechnologyinmodernarchitecture

ZhaoLi-bing,tianRui,ZhangYi

(QingdaoarchitecturalDesign&ResearchinstituteGroupCo.,LtdQingdaoShandong266003)

【abstract】Buildingenergyefficiency,referstothebuildingmaterialsproduction,constructionandconstructionofbuildingsandtheuseoftheprocesstomeetthesameneedsortoachievethesamepurposeundertheconditions,asmuchaspossibletoreduceenergyconsumption,buildingenergyefficiency,theuseofbuildingenergyefficiencydesignstandardsforevaluation;greenbuildingReferstotheuseofenergyintheconstructionperiod,land,water,materials,indoorenvironmentandpropertymanagementtoprovidepeoplewithahealthyandefficientuseofspace.thispaperintroducesthecurrentsituationandfuturedevelopmentofenergyinChina,andputsforwardhowtoimprovetheenergyefficiency,newenergyandnewtechnologythroughbuildingplanning,design,envelopeandequipment.

【Keywords】Greenbuilding;energysaving;Design

1.l展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我国每年有将近20亿平方米的城乡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其中90%以上仍然是高能耗建筑。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目前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大,增速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将逐渐超过工业、交通成为用能的重点行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来看,预计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将超过40%,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以建设节能型建筑为导向,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快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至关重要。

2.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2.1建筑选址及平面布局。

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是实现建筑节能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要求建筑师从建筑物选址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物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物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夏冬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建筑节能研究,以提高节能效果。比如在方案设计平面布置中,连廊的形式、开间进深的尺度、建筑层高、体形系数等,对建筑的直接能耗有较大影响。设计中也同时应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气候特征,重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光照,雨水,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建筑对设备的依赖,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1]。

2.2建筑外维护结构保温。

(1)在建筑的维护结构中,墙体传热约占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30%,屋面结构传热约占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10%,门窗传热约占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25%。因此做好建筑的护结构的节能措施不仅是改善室内热环境的需要,也是建筑的节能要求。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其选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能耗,但是单通过墙体一般难于满足建筑节能需要,我们通常选用适当的外墙保温材料以大幅度提高热工性能。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保温复合墙体。外墙保温措施的应用不仅可以在冬季有效的阻止室内热量流失,也可以在夏季有效的避免太阳光辐射导致室内温度上升,因此可以有效的减轻人工设备的负荷,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因此大力推广建筑物外墙保温技术措施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太阳对建筑物的辐射作用,屋面所受的影响最大,屋面常采取的技术措施是采用保温材料进行隔热,这种方法简单便捷,造价低。

(2)根据防水材料与保温材料的位置关系,屋面做法分为正置式和倒置式两种,正置式屋面因防水层在上方,容易受到气温热胀冷缩的影响和日光紫外线的影响而产生老化、开裂,对屋面的防水很不利。

(3)倒置式屋面是指保温层位于防水层上方的保温屋面,因防水层在保温层下部,避免了热胀冷缩以及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开裂和老化。屋面屋顶保温材料的选择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也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2]。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调整住宅窗墙比、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设置“温度阻尼区”等方式来提高门窗的节能效率。

2.3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的一大特点是尽可能进行自然采光、优化自然通风设计,多方位的进行优化与系统整合。将多方面的使用功能有机地进行整合与完善,科学系统的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一般性建筑中大约50%的能耗用于通过采暖、供冷通风和采光来创造舒适的人工室内环境。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有为供给空气处理设备冷量和热量的冷热源能耗,如压缩式制冷机耗电,以及为给房间送风和输送空调循环水,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两个方面。因此减少冷热源的能耗是综合性系统节能的关键,通常可采用合理降低系统设计负荷以及控制新风量与降低室内温湿度设计标准来达到目的。

2.4太能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是一种理想的能源,一旦太阳能成为被广泛利用的能源,它将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问题,同时能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应用太阳能资源,发展太阳能建筑技术将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起着统领、协调各专业的作用,将其它专业、工种、技术协调配合起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建筑设计与太阳能应用技术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美的生态建筑体系。应用太阳能技术建筑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利用集热器、管道、风机等设备来收集太阳能,并通过热媒将热量输送至建筑物内,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比较高,也便于统一管理和使用,可用于集中采暖、热水供应。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是不需要专门的集热器、热交换器、水泵等设备,只是单纯的通过建筑自身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适当的选用建筑材料,巧妙处理建筑的空间和形体,合理的建筑构造措施等设计手段使建筑物自然地应用太阳能,比如通过通过减小体形系数来减少建筑的散热量,通过增加南向面积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调整阳光房、露台与主体建筑的布置关系来达到冬季保温,夏季防暑降温的效果等[3]。

2.5雨水收集和中水系统的利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满足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有一定的要求,非传统水源主要是指雨水,生活用水回收处理后的再生水,主要用于景观、绿化、冲厕等。绿色建筑雨水主要来源于屋面、道路、绿地三种汇流介质,雨水利用技术可分为雨水收集技术和雨水渗透技术两类。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应当结合所在区域总体水资源和水环境规划,采取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将不同用途的供水分为直饮水、生活用水、生活杂用水三类。除利用市政供水外,应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回收后使用。

2.6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新材料、新技术也不断发展,在建筑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提升了工程效率和质量,我们应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结合实际的项目,合理的应用。建筑工程中对新材料的应用主要有空心砖、地暖专用管、复合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有节能技术、节水技术、节地技术等。

3.结束语

随着环保节能意识的提高,人们认识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是缓解能源危机、改善居住生活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建筑师应该在追求建筑效果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加强绿色建筑理念,关注节能设计,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材料的知识,研究建筑节能设计,促进绿色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现代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浅谈[J].黄正东,黄丽程.河南建材.2015(04).

[2]建筑节能对建筑设计发展的影响分析[J].黎贞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4).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6

关键词:岭南园林;类型;园林文化;造园手法;实例分析

岭南园林是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映了广东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动画面,这种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布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其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据史料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在位期间,其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市)大举兴宫筑苑。现存的九曜园前身就是仙湖遗迹,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尔后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1,2]。

1岭南园林的类型

一是按归属类型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中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市的九曜园中。而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私园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二是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的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三是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其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

2岭南园林文化

岭南园林构园的自然要素有山、水、石,还有建筑、字画、植物。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层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可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如有弊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3]。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为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其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表现。

3造园手法

传统的岭南园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凿池置石、周边间以四时花木点缀、配植高大乔木留荫,亭、廊、桥、舫、景门、花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为了达到既在功能上经济,又在景观上“小中见大”的效果,园景构图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感觉;理水方式以聚为主,池岸较为规整[4];巧用景门、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辅之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岭南园林代表的广东传统园林,在造园手法上集中反映了岭南园林的艺术水平;而特点的形成,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地方环境。随着广东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丰富和发展,其园林艺术则必将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4实例分析

珠江公园占地面积2.3万m2,东北高、西南低,以快绿湖为中心,西半侧分别是木兰园、桂花园、棕榈园;南边则遍布鲜花,四季碧绿。该园以绿化造景为主,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营造一个绿色世界。全园的设计,紧扣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努力营造一个浓郁岭南特色

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园林。珠江公园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突显岭南亚热带风情景色。通过运用各种造园手法,表现岭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岭南园林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园内依据植物生态特点和植物形态,划分为风景林区、荫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玫瑰园、百花园、湖滨区等8个主要风景区。各景点均以园林与自然的关系或地域文化的内涵来点题组景。珠江公园没有明显的空间轴线,园路以环形的空间序列来布局,通过园道和铺装小广场的组合引导,逐步展开了步移景换的游览空间。全园通过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等造园手法,从各个方面深化了造园意境,使韵律感和节奏感较好地体现出来,让游人的感官得到适度的刺激而感到愉悦和美的享受,使游人回味无穷。

珠江公园的水体是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叠泉、溪涧、大的水面、瀑布组织成一个完整而又富有观赏情趣的水系。园内在原有地形上挖池堆山,有一快绿湖,不是一片开阔的水域,追求的是自然流畅的曲线型,湖边堆山结合茂密的树林,不仅给人感觉非常深远而幽静,也增加了水景的趣味性。

建筑在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成景要素,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珠江公园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历史、人文与环境的交融。园内建筑以岭南建筑风格为主,具有岭南风格的小庭院非常有趣。园内亭多,都是岭南风格,但造型个性各不相同,有木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如抱珠楼是一个山顶观光楼,是全园的最高点,在此处可将园内美景尽收眼底。一个园林的建造成功,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策划和精心的设计施工。为了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设计者从始至终都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主题,针对广州建园地的气候特点,对种植程序作出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保证各种植物的最佳生态展出效果,使整个珠江公园生机勃勃。园内也有植物图案是造景的,最引人瞩目的是正对大门的草坪山坡上的植物造景,一石瓶下连接四色植物带,花像从石瓶里流出似的,形成一个花的河流,特别有趣味性。

5参考文献

[1]张文英,邓碧芳,肖大威.试论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j].古建园林技术,2009(2):19-23.

[2]曹美,陈泽泓.独树一帜的广府园林[j].神州民俗,2009(3):28-31.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借鉴经验

1.“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最早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可见,绿色建筑的提出,就是为了使得建筑在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健康、舒适、安全的需要的基础上,对环境、资源影响最小,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前提都是为了人类的永久利益。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愿意为“家”和“住所”,后来衍生成生态学。到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生态建筑”这一概念至今,其内涵在不断扩展和延伸。现在,普遍认为,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支撑环境;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

社会上有一些观点把绿色建筑看得很片面、绝对化,要不就是极端限制人得合理要求,以保护环境为唯一目的;而另一些观点就是把绿色建筑当成是仅仅是为人类的眼前利益、健康或舒适而不怎么从整体上、长期上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最终的目的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永续发展的目标。

2.国外成功的案例

修建于英国伦敦的伦敦行政大楼是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设计,是伦敦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透明的、无污染的公众建筑。

建筑采用比较独特的体型,没有常规意义上的正面和背面,高约50m,共分10层。它的造型是一个变形的球体。但这种变形并不是随意得来,而是通过计算和验证来尽量减少建筑暴露在阳光直射下的面积,以期能减少夏季太阳热的吸收和冬季内部的热损失,从而获得最优化的能源利用效率。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实验模型,通过对全年的阳光照射规律的分析得到了建筑表面的热量分步图。这一研究结果成为建筑外表面装饰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建筑外表面积的减少可以促进能源效率的最大化。经过计算的这一类似于球体的形状比起同体积的长方体来,表面积减少了25%。

建筑采用自然通风,所有办公室间的窗户都可以打开。供暖系统由计算机系统控制,这一系统将通过传感器收集室内各关键点的温度等数据,然后协调供暖;建筑内部的热量将在中心汇集起来,加以循环利用。此外,建筑物还采用了一系列主动和被动地遮光装置。建筑物斜着朝向南面,采用这种朝向可以在保证内部空间自然通风和换气地同时,巧妙地使楼板成为重要地遮光装置之一。建筑朝南倾斜,各层逐层能自然的遮挡夏季最强烈地直射阳光。建筑地冷却系统充分利用了温度较低地地下水。大楼内设有机房,从地层深处抽取地下水,向上通过管道输送到冷却系统中,循环冷却建筑后,一部分送到卫生间、厨房、花园等处供冲洗、灌溉使用,其余则再次进入地下被自然冷却。通过上述各类节能技术的综合使用,可以保证建筑并不需要常规的冷气设备,同时在比较寒冷的季节也不需要额外的供暖系统。通过实验可以证明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大楼的供暖和冷却系统的能源消耗仅相当于配备有典型的中央空气调节系统的相同规模办公大楼的四分之一,使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建筑”。

3.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在我国化石能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而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刚才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不仅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也刻不容缓。

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设需要正确看待卫生、安全、健康、舒适的问题和当地资源情况,目前各地的节能标准里面所假定的舒适度,不能完全体现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度的标注也会提高,能源的消耗也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分级,适应不同收入阶层和满足不同的需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有关今后使用费用或能耗等定量化,要具体到单位使用者,这样有利于老百姓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

影响我国建筑节能推进的深层根源主要体现在一下四方面:1)对于建筑领域各个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2)公众节能意识不足且能源价格目前偏低,节能项目由于技术的投入,初次投资成本增加,对业主和消费者缺少足够吸引力;3)施工监管不力及施工验收手段差,使节能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对此,我们也缺乏有力的惩罚机制;4)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不够,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明确得知一项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效果、节能效果。

4.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8

关键词:建筑;环境;和谐共生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愈发的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积极倡导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此,实现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设计应运而生。各地都在大力研发、推广绿色建筑,推广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做好建设领域新技术推广,节能减排。建筑如果无法满足地域气候及其基本需求,既缺少了独特建筑风格,还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影响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与环境和谐设计理念及推广

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尽可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通常,绿色建筑设计包含创造健康的室内环境、节约建筑材料、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用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现在,绿色建筑更多注意力是在建筑物理和材料技术上,是绿色建筑的物质基础。各地都在积极开发环保节能建材,把它用到建筑中,实现建筑绿色化。

二、建筑发展及文化特征

现在,建筑内涵已逐渐超越了功用层面,向着情感及精神方向发展。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也已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与技术的平衡。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需要更加注重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地域自然气候等。湘西的吊脚楼、客家族的围屋、广州的骑楼、徽派建筑、游牧民族的蒙古包、江南民居等,无不是我国灿烂建筑文明在地域风情的折射,不同地域建筑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渗透特有的历史文化,更加符合居住及行为习惯,创造宜人居住环境及强烈地域特征建筑。但工业化的发展让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全球文化的趋同,地域文化环境受到强烈冲击,民族性、地域性越来越被全球化取代,建筑国际化。而我国的千城一面问题尤为严重,现代建筑标准技术、标准材料及构造方式营造了建筑国际通用模式,让地域建筑独有的特色和城市地域文化逐渐没落。

“绿色”时代,文化环境的内涵也不断变化,呈现逐渐更新的动态过程。新建筑绝不是只是形式矫情模仿和偏执狭隘民族主义,文化特征上更多的是寻求建筑发展与地域环境特殊性的融合,因地制宜、地取材和,以发展眼光看地域传统,把文化环境精髓与时展相融合,让它更有生命力并实现自我更新。特别是在自然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生态平衡的感召下,新建筑更突出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贯彻可持续发展,强调建筑与环境平衡,将建筑融入人类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中。把注重历史文明和文化特征的新建筑与注重技术、科技的绿色建筑相融合,实现符合新时代背景的建筑形态。融入地域环境特征的绿色建筑,更注重科技绿色理念发挥文化和艺术光彩,技术与艺术的平衡与融合。需要注意,两者相互渗透,本质上相互融合,这种关系绝不是建筑设计理念的叠加与附庸。

三、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展现

绿色建筑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其核心思想,借助于绿色技术,结合地域文化和环境,创造出符合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时代精神的建筑。为此,绿色建筑本质上就成为绿色技术与地域资源、地形特征、自然气候、创新地域文化及社会认知等的协调。

1、自然气候

环境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其所处的自然气候因素所造成的文化特征,而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也就是气候适应性建筑。比如说,湖南湘西山地地形,地表多潮湿,则此处建筑为吊脚楼(如图1),则很好的架空了底层,起到避暑防寒、通风防潮等功效;广州骑楼也是对于岭南亚热带气候及地理环境日照长、多雨、潮湿、高温的适应,上面住宅、下面店铺,在提供遮阳避雨的同时,还扩大了生活空间,节约了土地;徽派建筑多是傍水结村、依山建屋,结合周围环境而冬暖夏凉。而在我国北方,蒙古人以窝棚为基础,形成了适于游牧搬迁和抵御寒冷气候的蒙古包。这些建筑依自然气候而建,更加重视建筑在空间、形式及构造上对地域气候的适应,充分利用好微气候优势,结合用者对舒适度的要求,有效减少了使用后的能耗问题。

图1湘西吊脚楼

2、地形特征

众多影响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因素中,地形特征也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地形会有不同的气候及不同的地貌。建筑需要尽可能的降低对原有地形的破坏,结合自然地理特征进行构造。比如说,美国设计师赖特流水别墅(如图2)就环绕在山石、瀑布、树木、花朵之中,充分结合山石、树木、瀑布特征,整个建筑凌于流水之上,和周围环境巧妙融合,实现了听觉与视觉的完美融合。作为自然建筑,有机建筑与地基完美结合,模仿自然有机体,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共生。

图2流水别墅

3、地域资源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有效地利用好地域资源既能和地域建筑相吻合,还能更好地节约材料运输中的人财物的消耗,充分“就地取材”。威海、荣成一带的海草房就很好的展现了这一思想,用厚石砌墙,把海草晒干后苫盖屋顶。海草采用浅海5米-10米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其在一定高度后,遇大风浪,海潮将其成团卷向岸。沿海居民提前把海草打捞上来晒干用于盖房子。海草含大量胶和卤质,苫成厚房顶,除防霉烂、防虫蛀、不易燃烧外,还能隔热保温,冬暖夏凉。此外,海草可用40年以上,延长建筑寿命;对于废弃的海草也能降解,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利用好地域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也同样重要,毕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自然资源。南方夏天长,光照充裕,气候炎热,但也是用电高峰期,资源大量消耗。太阳能则在此时就成为典型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屋顶建筑”可有效缓解电紧张。北方特别是胶东沿海,风力充足等。所以,合理用好这些绿色能源,将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

4、创新的文化

文化构成绿色建筑的灵魂,直接在建筑文化气质中反映,属于设计人文环境因素,更加强调不断发展的文化。地域文化环境需摒弃固守自封和形式模仿复制,不断找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地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有效融合。建筑学发展植根于本区域土壤,结合自身,发现问题本质,进而找到相应解决办法;同时,将其作为基础,吸收整合外来文化精华,建立“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

5、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就是指通过生态学理论,从整体出发,注意系统优化,综合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减少无畏浪费,通过较小消耗得到较为丰厚的回报。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中,绿色技术是媒介和手段。它将设计思想成成现实,并以物质形态展示,而这正是建筑构造形式。

6、社会认知

对于与环境共生的建筑,单纯凭借政府和企业是不行的,需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让人们在意识上自觉注重绿色。现在只停留在以“绿色”为宣传口号主要为了盈利,而这却极大影响到绿色建筑推广。真正“绿色”需人们思想上根本转变,需政府、企业及个人共同努力。

四、结论

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作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必然方向,我们需要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尊重历史文明,用发展的眼光,寻找更为合理的方式与自然、文明对话,推动和谐建筑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理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构建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0(07)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9

关键词:小区规划;绿色建筑;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X799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日益丰富,发达国家更是本身健康的理念出发,提出了小区环境的模版,在建筑学方面的提升和在心理层面的提升显然有所不同,如何打造自然和谐统一的居住环境,成为人们的最先需要。安静的日子需要和谐的范围,但是不需要单一的生活,这是现代化对于住宅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人们对于生活的需要增加了,过去的居住小区已经不能适应生活的需要,急需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模式。

一、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绿色建筑技术及产品还不成熟

目前,尽管我国有部分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但由于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起步较晚,相当多的设计人员并不熟悉绿色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一批对绿色建筑处于陌生状态的专业人员采用该方案设计往往会加大工作难度,降低了他们实践绿色建筑的积极性。而且我国绿色建筑的基础研究仍是很滞后的,国内节能材料和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使用成本高且种类不全。再加上绿色建筑的施工技术复杂,和传统建筑相比,更易产生一些工程问题,致使众多开发商丧失了尝试绿色节能建筑的兴趣。若大量采用国外的先进设备、材料和技术,虽然工艺和质量上会有所提升,但必然会导致绿色建筑造价昂贵,很多企业处于成本效益考虑便不会采用,这样也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推广。

(二)建设及推广绿色建筑的手段匮乏

近年,我国的绿色建筑建设仅靠官方建筑来表率,宣传也仅限于那些公用建筑,而对于民用建筑的关注和宣传都很少。有部分官员,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当他们在实施绿色建筑面临困难和问题时,不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局部利益和短期行为出发,采取消极拖延态度。而这些官员和企业在绿色建筑发展中是占主导的,这就导致了我国绿色建筑建造的起步阶段困难重重。在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建筑节能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通过立法的激励和推动。因为如果政府不采取政策法律上的强制手段,势必会使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呈缓慢状态。

(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完善

一般而言,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一个备受关注、跨学科的研究课题,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是发展绿色建筑强大的技术保障。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法律文件和成熟的技术支撑。所以在评价体系设定的开始,其制定和推广应以引导鼓励新想法、新材料和新技术为主。如由于国家没有足够的重视太阳能发电,即相关政策对其进行激励支撑,从而导致了太阳能技术在我国仍处于太阳能制热的低水平利用状态,由于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所以太阳能仍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所以在当下,评价体系的制定应主要考察是否具有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采取了适宜的生态技术措施等。待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台相关技术政策和法规,将评价重点由引导和激励转向监督和考察。

二、对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

(一)对道路和园路的设计

在对小区规划设计时,要注意不能让车干扰到住户居住的环境,也就是要以人为本,让人行优先,若是有条件的可以采用人车分流。道路的设计不仅要有足够的宽度,还要考虑到它的安全,从而满足安全性、方便性等要求。在园路规划上,要采用迂回曲折的形式,用来分割绿地空间,园路并不是以交通为主,而是引导居住者进入景点,因此园路在规划设计中要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二)规划设计植物

植物的种植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决定,要种植一些好维护、病虫少且对人体没有危害的植物,要做到虚实相衬,与自然相融合。在规划设计时要注意到植物的自身生长环境以及园林景观的布局要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在搭配时,要考虑到季节的变化。在引进植物时,率先考虑能够改变生态环境和能够适应特殊环境的植物。

(三)设计建筑小品

景观小品和园林建筑的设计能够增添人文色彩,体现小区的文化底蕴,也可以缓解居民的压力。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比如亭子、花架等,可以采用层次错落以及回环曲折的方式来让园林景观环境变幻多端,让园林环境的外观形象多姿多彩。对园林小品的设计比如灯具、雕塑等,要简单且要突出特色,给人以无限遐想,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可以让文化艺术氛围得到充实,能够很好地反映小区特色。

(四)低碳设计方法

对进行规划设计的小区特色要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出符合此小区的景观,在设计中,若是想要节约成本并且有良好的景观效果,那么就要充分考虑到对景、借景的表现手法。在选择材料时,不要盲目的选择高科技的材料,可以将乡土材料运用到小区园林建设当中,可以突出当地的特色。尽最大可能的运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三、小区规划设计更加突出绿色节能理念应用

健康住宅也就是要求住宅达到健康与安全的目的,也就是说,设计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采用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对住宅进行设计。绿色节能设计理念是将绿色与节能两个部分进行分析,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将这两个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各个部门在设计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联系性,然后再根据小区景观环境、生态环境、小区居民的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从不同侧面凸显健康住宅小区的绿色节能理念。

(一)人本化理念

人本化理念的出现与人们不断提高的居住环境要求密切相关。传统的规划设计将人与人隔离开来,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交往。现代住宅小区在设计时更多地从人们的现实需求出发,努力消除这种隔绝,注重为居住者提供一个更为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将各地不同的气候、地理、文化等因素充分考虑在内,力争做到冬夏都有较舒适的休息空间。

(二)生态化理念

生态化也是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与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更加生态与环保的居住环境,以使自己的身心获得相对愉悦的享受。生态化理念除了要强调通风、光照等因素外,还必须从整个住房环境角度进行考察,力争使整个居住区的人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节能化理念

随着我国能源资源紧张的局势日益加剧,节能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对节能理念加以充分运用。节能可以从多方面做起,比如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配套设计一些节能型的采暖、供水设备,鉴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设计人员还可以专门设计一些对雨水和生活污水进行综合有效利用的设备等。

(四)简约优雅的小区建筑设计

小区建筑设计中,为了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要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简化建筑布局设计和建筑中相关能源系统的设计,而小区绿色设计概念要求小区建筑设计要和周围建筑风格保持风格的一致性且保持良好的外形美感,从而实现建筑节能和外形美感的和谐统一。

结束语

在对城镇居住小区进行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的利用周围的环境,巧妙的运用各种手法,让小区的园林绿化能够更加接近自然,从而改善住户的居住环境,让住户住得更加舒适。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用心、仔细,要将景观环境和住宅建筑物完美结合起来。设计者在设计中,要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经验,从而规划出更好的小区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夏丽萍.小区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3(23).

[2]舒于,钱鑫.浅议城镇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绿色建筑推广技巧篇10

一、组织机构

办事处成立2021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处环保办,由同志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活动主题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

三、活动时间

2021年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开展30周年,本次活动时间为2021年5月9日至15日。

四、活动内容

(一)围绕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主题,以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节水,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在城市节水工作的引领作用,把人水和谐的要求贯穿和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构建自然健康水循环系统。

(二)以系统性思路推进城市节水,宣传立足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在城市更新行动中系统性推进节水做法,重点宣传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用水效率方面的工作,让节水减排、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三)以城市节水新成效激励全社会参与节水,宣传城市用水效率提升成效、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污水再生利用成效以及水环境改善等,提升人民群众节水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五、活动要求

(一)开展节水进社区宣传活动。结合绿色社区创建,在社区、街道开展节水宣传,通过电子媒体宣传、张贴标语和宣传画、发放节水手册等线上线下方式,推广节水措施,培养良好用水习惯,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倡导节约每一滴水,消除水龙头上的浪费,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宣传展示辖区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组织广大群众参观房前屋后的雨水花园、植草沟、绿色屋顶等设施,让他们亲水、近水、惜水。

(二)开展节水进公共建筑宣传活动。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社区协调配合在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商超等公共建筑,开展节水法律法规、科学技术和用水等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