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知识要点十篇生物知识要点十篇

生物知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0:14

生物知识要点篇1

生活中的生物技术1.发酵技术(1)乳酸发酵①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②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酸黄瓜,奶酪。2.食品保存。(1)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2)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3)常用保存方法:“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冷冻法、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渗透保存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使用防腐剂

现代的生物技术1.基因工程(1)原理:在分子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2)应用:改良作物、家畜产品。2.克隆技术(1)原理:生物的无性生殖。(2)应用:制药等。

(来源:文章屋网)

生物知识要点篇2

我们知道,逻辑性强,精确性高,将观察实验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初中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仍然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困难。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及时、细致地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与梳理,便可以使其建立起一套高效立体化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文旨在以浮力为例,探讨在物理学习中对知识的分析与点拨。

一、基础知识点点拨

对于物理学习而言,打好基础是关键,因为就平常的测验以及中考而言,物理中的难题都是通过基础知识变化而成,有的是多个基础知识点的叠加,有的是知识点的引申。针对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对基础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与点拨,对其反复强调,对基础知识点进行拓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让原本单薄的知识点变得更加丰满,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更好更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例如在浮力这部分知识中,浮力的产生原因是其基础知识点,围绕这一基础知识点,可以变化出很多题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知道,所谓浮力,指的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即F浮=F上-F下。其压力差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即F浮=F上。对于沉浮状态有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等状态,其有不同的条件,比如漂浮的条件是,F浮=G物,ρ物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道题:

已知两个正方体物体a与B的质量皆为m,边长分别为,b,密度分别为ρa与ρB,且物体a悬浮在水中,物体B漂浮在水中,如果将物体a垂直叠加在物体B上,两物体之间的压强是多少?

就本题而言,其具体的解题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物体B所承受的压力为物体a的重力,Ga=ρagv;然后计算受力接触面积;接触面积不能直接从题设中看出来,只能通过题设条件进行推理算。从悬浮与漂浮来看,ρa>ρB;通过质量相同,可以推算出,Va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运用浮力的知识点,笔者在对学生讲解该基础知识时,结合压强以及以往的中考题型,进行了知识的叠加点拨。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考试题目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变化考查。

二、难点知识点点拨

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该部分最为重点的内容。之所以难,是因为该知识点的变化以及拓展较多,通过一个知识点可以变化出多种题型,学生如果没有熟练地掌握与理解这个知识点,在面对千变万化的物理习题时就很难找到切入点。教师在进行难点讲解时,要抓住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到其关键的解题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是一个公式的引申,或者是对某个题型的变化,使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一套高效的知识模式。

例如在浮力这部分知识中,阿基米德原理是难点,其内容是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许多习题都是围绕这一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变换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基于该教学难点进行点拨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对这一公式更深刻的理解,鼓励学生自信冷静地分析问题,把握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内容。

如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水中浸没越深,受的浮力越大。

B.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重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小。

D.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

就此题而言,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可得:

第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密度以及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第二,物体所受浮力与深度、物体密度、物体质量均无关。

所以a、B、C项均不正确。体积相同的木块与铁块浸没在水中,V排以及水的密度ρ相同,所以两者所受浮力也相同。所以D选项正确。

对本题而言,重点是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只是让学生得出答案是不够的,还可以对该题型进行变换,以该题为依托,进行讨论。

比如可以提出问题(密度小的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较大?质量越大,其浮力越大?体积相同的两个球体,内径为外径R,分别在内径r的空心处灌入水银和水,问谁受的浮力较大?),让学生分析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旨在对该题进行引申与点拨。

三、易错知识点点拨

每一部分知识之中都存在易错点,也往往是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失分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将易错点梳理通顺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将容易混淆的易错点有条理地进行疏通理顺,帮助学生攻克物理难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前文所述,在浮力这部分知识中,物体的沉浮条件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并容易进入误区的难点。鉴于此,笔者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使其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物体上浮条件:F浮>G,ρ物

物体下沉条件:F浮ρ液

物体悬浮条件:F浮=G,ρ物=ρ液

物体漂浮条件:F浮=G,ρ物

通过总结,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识记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失分出错。结合题型,针对易错点进行点拨,学生方可牢固掌握知识点。当再面对相关物体沉浮状态的题目时,学生一般就能迎刃而解,可见这种点拨效果显著。

四、技巧知识点点拨

就解题而言,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题目也越来越丰富多变。题目的多样化,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为有些题目并不是仅仅熟练掌握知识点就可解答的,而是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除了对知识点拨外,还应该对解题技巧进行点拨。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其中的解题技巧,并将其总结传授给学生,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套高效的解题方法,优化其解题思路,帮助其快速巧妙地解决物理问题。

以浮力为例,笔者根据教学测验,以及以往遇到的题型进行研究,对有关浮力的计算题的解法随堂进行了总结:

一是阿基米德原理法:若已知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便可根据F浮=G排=ρ液gv排求出浮力。

二是受力分析,压力差法:如果已知或能求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可根据F浮=F上-F下=(p上-p下)S,求出浮力,对于复杂的变化,还须进行受力分析。

三是显重差法: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显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F浮=G空-G液。

五、结束语

生物知识要点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复习教学;教学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73-02

关于高中生物复习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平时的教学,先把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特征参透,再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方法。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其特征包括人文性、逻辑性和实践性三方面,教学方法主要从大方面着眼,提出相关教学方法的提纲。

1.高中生物的知识特点

要进行全面的复习,了解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特点是第一步,要把握整体就要从整体进行归纳,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把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人文性。我们常常把生物称为理科中的文科,一方面,因为生物理论知识多以文字描述,它的数理性不如化学、物理强;另一方面,在自然科学中,生物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最为紧密,它所包含的知识是我们在生活中甚至在自身也能有所体会,所以生物知识在某些方面正如社会科学学科一样带有主观体会性。以上两方面的特征就组成了我们所说的人文性,所以在复习中可以参考文科学科的复习方法,灵活地复习。

1.2逻辑性。前文中我们谈到了生物学科的人文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它的科学逻辑性仍占主要地位。它所包含的知识点环环相扣,正如自然界中独立的生物个体看似毫无联系实际通过一个生物链构成整个生物体系,生物学科看似独立分散的知识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例如高中生物知识的总体结构,归纳起来主要分为:生命物质基础、生命结构基础、遗传变异及进化、细胞代谢、生物活动、生物和环境六个模块。从这些模块总结可以看出,高中生物知识经历了一个由微观到宏观的过程,每一个微观模块的知识点与其相对应的宏观模块有相应的联系。在我们初次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是逐点逐点的讲解的方法,并不会跨越教材把后面的内容联系起来,而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同学也不能够准确地把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所以在进行最终复习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一个微观到宏观相互联系对应的特征,从而进行合理高效的复习。

生物学科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决定了它严密的逻辑性,所以仅依靠主观思维是不足以学好生物学的,我们在复习安排中要注意遵从知识的条理逻辑,切忌"一把抓"。

1.3实践性。生物知识来源于实践总结和实验验证,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实践实验密切相关。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验和强调同学们对生活实践的体验,在复习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它的实践性,利用实践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由面到点,全面复习

根据高中生物知识的种种特征,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做出复习教学计划,力求做到点面兼顾,夯实基础,有效提升。

2.1注重教材,夯实基础。教学中我们强调以教材为重,因为教材中包含了最基础的知识体系,但是在复习中往往存在着"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现象,许多老师在安排复习时,把教材略过就进行知识拓展和提升训练,导致复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前文中我们总结出生物学科的"人文性",所以社会科学学科的复习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生物学科,其中之一就是对教材的掌握。首先,从整体上考虑,学生要掌握每本教材的主要知识结构,例如必修一主要的知识由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六部分。显而易见,六个知识点总结就是教材的六章标题,所以要让同学们关注教材标题,写出知识框架,做好整体把握。其次,从知识点考虑,同学们对于教材中的理论描述不应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式,阅读要仔细,理解理论从其意义上理解是一方面,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以上要求是我们在复习时对教材复习的要求,打好牢固的基础才能有稳定的提升,所以对于每一本教材都要做到从字到框架结构的全面把握。

2.2把握结构,注重联系。我们把教材内容总体进行了复习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处于一种散乱无序的状态,接下来就要开始系统复习。在对教材复习的要求中,我们已经谈及了把握知识结构,在此我们就整个高中生物知识的复习再次强调整体结构复习。

首先,根据教材上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分模块复习。例如基因知识模块,它包括了基因的发现、基因是什么、基因的变化及基因的实际运用四大方面的内容,以基因的变化方面为例,它又包括了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两个内容。在知识模块的划分中,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生物进化理论,有的老师会把它划分到基因的变化中,有的老师会把它划分到基因的应用中,但是我们始终要遵从最优教学选择,保证学生能最好理解和掌握。

其次,对重难点知识强调复习。从整体上把握了知识结构、规划出知识框架后,接下来就要着眼于个别,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强调复习重难点知识时,除了依照通用的教学准则、经验外,也需要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复习知识的要求,找到总体知识的重难点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点地复习。重难点知识复习可分为理论知识复习:"重点理论、易错难点理论分析",以及题型复习:"常考题型解析、难点题型分析",从理论学习和运用两步突破掌握重难点。

2.3实验辅助,加深理解,巧妙记忆。在最终复习的阶段,由于学习时间紧迫、学习压力较大,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多,同学们思维会疲惫和混乱,采取巧妙的实验穿插,可以起到提点知识,帮助记忆的效果。如果有条件,尽量采取实验操作或者现场实验演示,或者运用多媒体演示。

生物知识要点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习惯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18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难度更大的物理知识点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没有引起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有效进行物理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引起重视。本文就新时期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物理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进行探析。

一、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基础知识的好习惯

基础知识的学习对物理学科十分重要,学生只有有效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有效应用,很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只有全面、深入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进行有效应用。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目前部分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尤其在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养成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深入理解的好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但这只是浅层次的、并不深入,要想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入与全面的了解,还需要学生多多思考、多下工夫,而目前学生在这方面做的不足。

高中阶段是学生有效进行物理知识点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打好物理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学习基础知识的好习惯引起重视。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与全面的讲解,为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思考,并结合实际的物理题目,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入与全面的认识,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基础知识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本就是有效进行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进入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点难度的进一步增大,更需要学生提前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解的新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哪些知识点自己通过预习阶段的努力能够有效掌握,哪些知识点通过预习阶段的努力难以克服,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学生听课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听课变得更加有效。

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本人发现目前很多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很多学生都寄希望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很少进行课前预习,结果学生一旦在听课的过程中遇到思维障碍,就会影响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高中物理教师要对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引起重视,同时又要讲方法、讲策略,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通过布置预习任务的形式督促学生进行预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越来越能够认识到预习对物理学习的意义,并且进行课前预习也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达到了预期的培养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思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进入新时期,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这就更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思考。对于物理这门自然学科而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应该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通过思考更好的学习知识点,通过思考更好的进行创新。而高中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就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意识并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对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进行培养。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1.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引起重视,因为只有学生具备了思考意识,认识到了思考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与技巧。在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与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思考方法与技巧,在思考的过程中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进而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乐于思考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验结合起来的好习惯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知识板块,实验不仅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有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对实验学习引起重视,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点的学习与实验结合起来的好习惯,进而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理论知识点与实验的学习。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与实验结合起来的好习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物理理论知识点的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且知识点也变得更加抽象,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果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能够借助于实验,那么,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的含义,并且对提升学生的实验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生物知识要点篇5

关键词:生物学;原则;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高三生物学复习备考,是以生物教材、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梳理,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重新整合,构建生物学科内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通过适当的习题训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我认为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把握如下几个原则:

一、注重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原则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因此,生物复习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

(一)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高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谓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生物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生物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⑶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二)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或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获取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

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

能力。学生在阅读生物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生物意义,以及有关生物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四)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本目标的试题有的需要生物、化学、生物其中一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有的需动用生物、化学、物理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因为现实问题常常是综合的。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生态农业、基因工程、沙尘暴、食人鱼等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水稻基因组的测定、克隆人、艾滋病与吸毒等,并且学会将这些情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解答的技巧和方法。

二、构建知识网络与围绕主干知识相结合复习的原则

在生物学的复习过程中,生物学科的教师要避免这样一个复习的误区:在生物学的复习过程中仅仅把以前学习的知识点再引导学生复习一遍。因此,高三生物学的复习,不仅要求生物教师引导学生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复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知识网络,围绕学科的主干知识进行有效地复习。

(一)构建生物学学科知识体系。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上的。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1)化学元素化合物(包括生物大分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环境保护;(2)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生物的多样性。(3)生殖有性生殖减数分裂Dna复制准确复制遗传(发生差错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知识主线,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二)围绕主干知识进行复习。

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是近几年高考的考查重点,突出考查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有利于引导教学回归教材,把时间、精力有所倾斜。在考查中,也反映了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等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的体系状况。从生物学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方面去考查,这种试题导向更有利于引导高三生物复习教学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把握。

在生物学的复习过程中,生物学科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生物学的主干知识进行复习。如生物体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真核生物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联系和区别、生物体遗传的物质基础与遗传规律的关系、生物的进化与生态系统的联系、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联系、人体的免疫与机体的代谢调节、生物体的生殖与细胞增殖、分化的联系、基因与基因工程、细胞与细胞工程、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与发酵工程等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主干知识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科最基本的思维品质。

三、专题复习与模拟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在二轮复习中,复习专题的选择、习题的精选、解题技巧的培养是这轮复习的重点。专题复习的进行有利于学生形成不同章节之间、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之间重要知识点的综合,这种知识点的综合体系要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地分析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而适当精选的模拟试题的训练,有利于强化与提升这种综合能力。

(一)专题复习。

第二轮复习专题的选择有两个方面可作考虑,一是学科内跨章节的专题,如植物生命活动与调节专题,涉及必修教材细胞学、植物生理与调节及选修教材第三章植物细胞工程。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理顺在第一轮复习中零散的知识点,建立起完整的关于植物学知识的体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高考出现的综合题;二是根据某一知识点,将与之相关的跨章节知识归纳在一起,如蛋白质专题、生物能量专题、生物育种专题、实验设计与分析专题等。这种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某一具体过程的综合分析能力十分有效。我在复习中只提供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共分六个专题,涉及三本教材的各章节知识点,按细胞与细胞工程、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及C3、C4植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免疫、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生命的延续(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体系,要求学生结合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回归课本,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知识点间的联系,课堂上不再具体讲解各知识点,如细胞工程、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等,而是注重分析各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对于一些重要的综合专题,如生物育种专题、蛋白质专题等,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进行讲解,每专题计划用二课时完成。

(二)精选模拟习题、强化解题能力。

在第二轮复习中,习题的选择对于学生得分能力的提高十分关键。模拟题选练时,不要不加选择地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在习题课的安排上,按照不同的题型进行分类,有计划地集中选择某一类型的试题集中分析讲解,如信息题、图表、数据、曲线题、实验题等,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题型,如何进行分析、判断;如有效信息的提取、曲线升幅度、斜率变化特点、曲线拐点的含义等;习题课还要解决学生审题不仔细的毛病,特别对试卷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题,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答题,要注意题中信息的变化(如2004年上海高考题38题纵坐标不是常见的细胞核的Dna含量,而是每条染色体Dna的含量)。

(三)重视评讲、规范答题。

针对高考理综试题特点,教师有必要进行习题的精选、重编试题,应将试卷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习题选择出来,安排学生练习,并指导学生就审题、分析、解答三个过程逐一过关。在每个专题复习中,选择历年高考题中综合性强、易答错的试题,集中分析评讲;针对学生答题不规范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解答高考题,根据高考题所给的标准答案,学生分析自己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差异,自己漏答、错答的原因;师生共同评价高考题答案的准确性、规范性,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答题得分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生物学复习过程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必需以教材为本,不脱离教材,在极为关键的第一轮复习中,步步夯实教材基础知识是关键,不迷信课本以外的东西。必须紧扣考纲、明确考点、把握目标。重视生物学核心知识,既包括经典的、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知识,例如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又包括体现现代生物学进展的新知识,例如细胞生物膜系统、干细胞、pCR技术、基因工程等知识;还包括解释和解决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优生等生活实际问题所需要运用到的各种生物学知识,例如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等知识。生物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因此,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如滥用抗生素问题,食品安全问题,aiDS研究,禽流感,假药事件等;要引入生命科学发展史和学科前沿知识,凸显生物学科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激发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生物学备考过程中要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又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了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只有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生物知识要点篇6

[关键词]新课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41-01

初中生物课本本身就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解课本的知识体系外,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显得非常重要。本论文就以八年级生物上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为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进行策略研究。

一、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教师在进行“各种环境中的动物”教学之前,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第一自然段梳理知识点,这样就引起学生学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上述的学习先让学生从动物分类上构建起本章知识的知识框架,进而构建知识体系。

(二)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生物概念和生物理论

生物学中有些基本概念和生物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不能抓住其内涵。对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把前后学习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一同考虑,能帮助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第三节两栖动物有关内容时,提问:“青蛙幼年在水中生活用什么呼吸?”大多学生认为是用肺呼吸,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节中已学“鱼在水中用腮呼吸”的知识,学生就可以理解“两栖动物幼年在水中用腮呼吸”的概念。

(三)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辨析和综合运用

教材各章有许多知识点,许多知识又非常相似,如本章中各种动物的特征知识点很多,代表动物也很多,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难度很大,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后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两种动物时,把两者联系起来,从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辨析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在本章生物教学中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用已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的迁移,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本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之前,教师先鼓励学生联系《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知识体系,自学本节内容,之后再对难点、疑点做一些剖析。这样做学生可以主动地发现陆地生活的动物和水中生活动物的共同点和区别,从而完成了知识的迁移,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各种环境中的生物”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

本章内容要突出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按照生物圈的环境特点,从“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来构建了教材自身的主要的知识体系,还对其他动物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等。构建知识体系时,学生熟悉教材自身的知识体系以至于不偏离主题。

三、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

(一)课前整体梳理

学生梳理整体知识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让学生通读教材,指导其简单梳理课本的知识体系,做到整体的把握,例如学生对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梳理的知识体系: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水生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及其主要特征;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知识梳理,能从整体上感知本章节知识重点和难点,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能够引起自己对生物学的探索兴趣。

(二)课中引导

本章知识介绍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又彼此联系。在学习本章各节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进行联系,这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学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时,教材简单介绍了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还有海豚、鲸、海豹,这些动物都是哺乳动物,教材引导学生把这部分知识与下节课学习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这样成功地为下节课哺乳动物的学习做铺垫。

(三)课后小结

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本节的知识梳理,抓住本节的重点,这一章主要是学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所以,引导学生联系动物的生活环境进行知识梳理。例如某学生对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知识梳理如下:

常见的鱼类:海洋鱼类:带鱼、鲳鱼;淡水鱼类:青鱼、鲢鱼、草鱼、鳙鱼、中华鲟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鱼类适应于水中生活的特征:体表被鱼鳞,有粘液,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用腮呼吸外形呈梭形,靠鱼鳍游泳;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常见水生动物: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水螅;软体动物,如河蚌、田螺、章鱼、乌贼;甲壳动物,如虾、蟹;哺乳动物,如海豚、海象、鲸鱼;爬行动物,如龟、鳖。

【参考文献】

[1]刘强.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探索[J].学科教与学,2007,7:88-89.

生物知识要点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课堂高效课堂反思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91

进入新时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能再一味的沉浸在传统课堂教学之中,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应该就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通过反思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深刻意识到身负的重要教学使命,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积极的进行反思,本人就一些有助于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与大家分享:

一、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的从多个角度寻找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教师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找出影响高效课堂打造的因素,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在本文中首先对目前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的系统化程度不够

物理既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学生如果能够对物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掌握,那么,不管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还是对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都能够产生好的影响。而就目前高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系统性还不够强,导致学生难以系统掌握物理知识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方面做得还不够,这就影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点掌握的有效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直接切入新知识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由于学生很多知识点的理解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学生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的物理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存在直接切入新的知识点的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点讲解之前难以对与知识点相关的旧知识点进行回顾,势必会o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麻烦,尤其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没有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研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现象,因此既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然而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导致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自然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也影响了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

(四)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就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而言,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依然存在较为单一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打造高效高中物理课堂的策略探析

为了更加有效的打造高效高中物理课堂,上文对目前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上文提出的问题十分有代表性,当然,除了上文提出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影响高效高中物理课堂打造的因素,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引导学生提升基础知识点掌握的系统性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点的过程中系统化程度不高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系统化的掌握基础知识。为了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系统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如下策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意提升基础知识讲解的系统性,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理解基础知识,对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有很大帮助。同时鼓励学生针对学习的基础知识,梳理出清晰的知识框架,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的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同时对提升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二)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点的学习

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切入过于直接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引导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新的知识点。例如本人在对学生进行新的知识点讲解之前,会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复习一些与新知识点学习相关的旧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就不会显得十分突兀,同时引领学生复习与新知识点相关的旧知识点,也扫除了学生在新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三)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物理学科的趣味性挖掘不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善于取决学科的趣味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科学习积极性。

(四)积极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生物知识要点篇8

一、类比的作用

教师通过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物理基础知识,这需要以教师多年的从教经验为基础,并要求教师非常娴熟的掌握教材内容以及各部分的知识点,进而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解释这些物理知识的例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认清物理知识,开拓他们的思路,同时加深他们的记忆,更有利于他们熟练的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点.

初中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他们所见识到的事物不很广泛,因此他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形象事物相比更差一点,同时物理学科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抽象化的,进而相对来说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根据这一情况,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会在课上举出很多与物理知识相近的类比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物理知识,拓展他们的思维和眼界,促进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力,增强他们对物理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在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的存在都会应用到基础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只需要根据所要讲授的物理知识进行选择,就可以发现类比的例子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类比中的例子只需要在主要的特征上符合所要讲解的知识点,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物理知识点的真正含义.

二、类比应用于物理知识的教学

通常情况下,当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观察同一个事物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在选择类比对象时,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选择那些有利于教学的类比对象.

当教师讲授电磁场方向的物理知识时,磁感线是虚拟的,并不会实际存在,这样的抽象事物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他们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磁感线,进而会产生很多错误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举出一些相关的类比实例来帮着学生理解磁感线.教师可以选择的类比对象有很多,只要它们的主要特征保持一致就满足类比的要求.比如,可以用面条来作为磁感线的类比对象,而导体就是切割面条的工具,导体在磁感线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就可以类比成工具不断的切割面条,只有当工具切断了面条时,导体才能够切割磁感线.通过这样的类比教学,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解磁感线和导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可以牢固的掌握磁感线相关的物理知识.

三、类比应用于物理方法的教学

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授学生和物理知识点相应的物理解题技巧和方法.物理学习方法是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通常具有一定的普及性.这种物理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物理方法的形成也是以事物间的共同主要特征为基础,进而可以根据类比的方法来解释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也是一种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点的技巧,在解释很多基础物理知识点的时候会应用到这些方法.比如:物体密度、压强等.因此,类比也可以应用到这种物理方法中.教师可以根据基础物理知识点的主要特征来选择类比对象,同时保证他们中的一个量保持不变,然后选择另一个两进行相应的改变,然后观察其中的变化.

四、类比应用于解物理题

初中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掌握程度主要是通过做相关的物理题来考察的,这也是一种将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充分应用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目标,同时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整体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物理题的设定,通过对物理题的解答过程,学生会更加深入的理解物理基础知识点.同时,学生掌握一种解答物理题的技巧,进而根据类比就可以实现举一反三的目标,使得他们对于这一类型的问题都可以完美的进行解答,减小了学生身上巨大的学习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应用类比的注意事项

生物知识要点篇9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对策

一、初高中物理的差异

1.知识点增多。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虽然都是围绕“力、热、光、电、声、磁、原”来展开的,但是高中物理是对初中物理的延续与升华。高中物理知识量更大、知识面广、知识点增多,例如初中时关于力学方面的知识点只有60个,而到了高中却增加到了约90个。2.理论性增强。一是直观到抽象:初中物理讲的是物体的运动而高中物理讲的是质点的运动;二是从单一到复杂:初中物理讲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高中物理讲的是匀变速或非匀变速直线或曲线运动;三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由于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往往做的是知识定性分析和简单的计算,而高中物理则需要学生对其本质进行分析与描述,所以需要对多过程进行细化和复杂计算;四是初中物理学生只需要了解“是什么”,而高中物理学生不仅要掌握“是什么”,还要掌握“为什么以及怎么样”。3.系统性增强。初中物理主要是单一的知识点构成的,而高中物理不仅要掌握许多单一的知识点,还要求把单一的知识点串联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高考时就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物理知识进行解题,并且高中物理学科间的渗透性加强,解题时往往还会运用到数学知识中的三角函数、不等式、求极值、解复杂方程等。

二、解决对策

1.找到连接点、切入点,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顺利衔接。初高中物理大体上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找到许多相似点,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熟悉初中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解知识点时才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授课,让学生在同一起点上学习。如,高中物理中讲到的重力、摩擦力、串并联电路等在初中也涉及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回忆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加深知识的理解与拓展,让学生了解知识的连贯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要充分掌握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异同点,寻找新旧知识的共性与个性以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2.做好教师教学方法的顺利连接。(1)充分备课。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备课这个环节。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切入点,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怎样与学生进行互动,怎样联系生活实际,怎样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合理设计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所收获而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2)注意知识传授的起点与层次性。高中阶段的物理在难度上有所增加,高一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掌握授课的起点。如,对于“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很多学生不是特别清楚,教师可以先以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起点,这是初中时同学就学过的,再通过讲解互成90度的二力合成,以学生熟悉的知识点为起点学生更容易掌握。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知识的层次性与渐进性,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解题的重要方法,在讲解受力分析时可以先从“一个物体在水平面的受力分析,再讲解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再是多个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整体法与隔离法”。这样循序渐进,加上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3)向学生传递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在物理学习上往往有这样一个问题:课上能听懂,课下看书能看懂,就是不会解题。其原因就在于书上的习题相对来说很基础,而平时的习题综合性较强。高中教师在讲解物理规律的同时,应该重点向学生传递解题思路。告诉学生在读透题目的同时,注意对关键词的把握。如,“不计重力、理想斜面等”,具体分析物理情景,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迅速建立物理模型,通过读题要清楚叙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理过程,物体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应该用到哪几点知识。要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分析清楚整个物理过程。(4)合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于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多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自己再动手进行操作,直观感受、亲身经历。物理作为抽象的一门学科,教师更应化抽象为形象,多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道具;对于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还有一种类比的方法,就是运用生活中的概念来解释物理中抽象的概念,例如,对于电场,很多同学都是陌生的,但是如果用重力场进行类比,学生学起来就要轻松许多。3.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顺利衔接。(1)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知识。高中物理是一整个体系,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总结物理知识点,每一小节,每一章,每一个知识板块,再串联起来,形成一整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进行查漏补缺、消化与吸收。比如,很多同学不知道“在对一个斜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摩擦力沿哪个方向”,若只是告诉学生与物体运动的趋势相反,学生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每一种可能的情况,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体现了物理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物理教学思想。(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强调:第一,解题的规范性,由于初中物理较为简单,只需要几个公式就能算出,而高中则综合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注意规范性,画图、公式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第二,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平时多动手、多与同学交流,多思考,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物理意识;第三,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鼓励学生做题时要有始有终、不惧怕复杂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刚来的高一新生抱着对新学校的憧憬和父母的期望,物理考试一旦不理想,就容易打退堂鼓,心里落差极大,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多加鼓励,高中的学习是艰苦的、是需要保持良好的脑力与体力的。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帮助考试受挫的学生,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且帮助他们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并和他们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在平时的交流中多鼓励学生。

生物知识要点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思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52

高中物理既要承接延续初中物理的内容,又要为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高中物理课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了“物理思想方法”相关的具体要求,这里所提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物理思维”的引导建立,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本质,同时在了解物质本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物理观点和思维的理解、运用。

物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探索,而且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外部因素影响下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需要针对高中物理课程大纲的相关要求,并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

要想针对学生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就需要教师对进行教学的学科有一个较为细致的全面认识,找出该学科的特点,并对该学科的知识体系有较为深入的把握,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以此为基础,再来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

首先是对高中物理形成全新的概念。在初中阶段虽然对物理进行了学习,但是初中物理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理论,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只要掌握了简单公式和相关的理论,即可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例如速度公式v=s/t(t是时间,v是速度,s是路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把另外两个简单推导的公式s=vt、t=s/v一起教给学生,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根据题目直接套公式即可进行解题。

然而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开始变得抽象起来,很多概念都是物理学家对事物现象的研究所得出的规律性总结,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再得出的概括性的物理定律、定则。初中物理是以点到线的延伸,而高中物理是以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延伸,所以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更为庞杂。

例如关于能的概念,动能、势能、机械能等之间是可以进行相互转化的,比方说,手机的充放电就是一个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的电能可以由发电厂得来,就火力发电厂而言,其向用户提供的电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借由能的转化,教师就可以把许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讲解,从而形成知识网,由此可见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更为深入和复杂。

其次是物理与数学之间的相互渗透,物理是依靠数学为基础来进行研究发展的,物理知识的建模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然后运用模型来探索出更多未知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初中阶段物理知识结构单一,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要求不高;到了高中阶段,物理对数学的运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光要运用初中、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再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解决问题。例如速度对时间的导数等于加速度,这就要求学生对数学中导数的知识有较为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对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时常在课堂上提到“物理模型”一词,在这里所指的“物理模型”包含了“物质模型”“状态模型”“过程模型”三种。例如物理课中力学题常出现的轻质弹簧就属于物质模型;解题中遇到的比热容和温度传递的问题就属于过程模型;同样是物理题中出现的高频知识点,气态平衡问题就属于状态模型的范畴。把相应的物理问题模型化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师不光是要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首先,目前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经常在讲台上对学生做“无用功”。在所学知识和实际无法形成有机联系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得不到激发,学习太过于被动,只知道学习老师所教的内容,不会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疑问。然而对物理这一学科来说,思考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手段,或者说是学习物理必备的一种技能。

课堂上老师对知识点都是简单讲述,很多细节并没有涉及,如果学生不进行独立思考,那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其次,很多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说较为感性,缺乏学习物理所需要的理性思维,在理解问题的时候不会把问题拆分为一个个对应的知识点,仅从字面上进行理解。例如在解决两滑块速度不一且组合移动的问题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分离两滑块的运动状态,什么时候该组合两滑块的运动状态。

三、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逐渐改变其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多问为什么以及学会思考问题。学生如果长期不进行思考、提问,思维就会逐渐疲软,在理解老师所讲知识的时候大打折扣,所以我们需要一边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边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的。学生会多问为什么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方式,如果单纯的老师讲知识点,学生记忆知识点,那么形成的只是机械记忆,无法对知识点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更不用说形成清晰的脉络。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有问题但不会表述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学生能够多问为什么,那么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就会对不了解的知识进行思考、再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慢慢培养起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