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十篇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十篇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7:49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篇1

关键词非体学生体育生活身体

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更加关注自身的身体素质提升。与身体素质密切相关的体育教育,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高校体育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给在校大学生创造了更好的体育活动条件。与体育专业学生相比,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生活专业性不足,种类相对单一。将辽宁理工学校非体学生视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体育生活状况,分析影响因素与原因,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有利于辽宁理工学校非体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建立以及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相关含义解释

体育生活与体育锻炼是本文涉及到的两个重要概念,为了使文章更具有科学性,内容表达更加清晰,下面对体育生活与体育锻炼两个概念进行阐述:

(一)体育生活含义

所谓体育生活,就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下,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利用可以利用的体育资源,满足自身身体素质发展需求与精神文明需求而实施的体育活动总和。人们在具有体育特征的时空中所实施的一切体育实践活动以及活动中所包涵的体育特点,都是体育生活的组成部分。

(二)体育锻炼作用

体育锻炼是人们利用各类体育手段,在自然条件与基础建设的支持下所实施的发展身体,提升健康水平,娱乐身心的活动。而体育锻炼的作用,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身体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像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陶冶情操等,都是体育锻炼对人们个人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体育锻炼的作用。

二、非体学生体育生活状况的影响因素

(一)时间

非体学生的体育锻炼要取得效果,就要有时间上的保障。当代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尽轻松,特别是一些准备考研的学生,他们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很少留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部分学生每天会围着操场跑两圈,以此完成自己的体育锻炼目标,但这样的锻炼时间是明显不够的。在校时间有效,非体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很难坚持锻炼。时间问题,是影响非体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二)兴趣

兴趣,是促进非体学生实施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学生对锻炼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去锻炼。在调查中,近90%的男生与80%以上女生表示自己喜欢运动,且非体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丰富。这证明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是热爱运动,乐于投入到锻炼中去的。

(三)意志

意志,是一种心理品质,更是一种心理力量。人们为了达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动力,就是意志。非体学生的体育锻炼存在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特别是女生,在没有人陪同锻炼、氛围不足、锻炼场地不合心意时,都会取消自己本来的锻炼计划。在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意志是影响他们体育生活的重要因素,只有能够坚持,才能克服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困难。学校的体育教学往往忽视学生锻炼意志的培养,影响了非体学生良好体育生活习惯的形成。

(四)能力

非体学生的体育生活需要多项能力的支持,学生体育锻炼的规划能力、坚持力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都是其实施科学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调查中,只有不足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体育生活能力,但他们普遍缺少体育锻炼的信心。事实证明,学生只有参与到锻炼中,才能了解自己的能力高低,才能建立基本锻炼信心。

(五)环境

学校的体育课环境,对学生非体学生体育生活观念有直接影响。体育,是伴随学生时间最长的一个学科。但49%的学生表示他们不喜欢体育课,这些学生认为体育课对于他们的体育生活影响不大。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是影响学生实施有效体育生活的重要举措。

家庭体育生活环境。家庭,是学生从幼儿到老年所不能离开的一个场所。家庭是否具体育生活氛围,对于非体学生体育生活习惯养成十分重要。家庭成员都热爱体育锻炼,高校学生也会受到家庭的感染,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但近70%学生反应,家庭成员忙于工作,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体育生活现状

(一)体育锻炼项目现状

受到性别、生理条件以及体育兴趣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理工学校非体学生所选择的课外锻炼项目有所不同。首先,从男生来角度分析。多于1/4的男生经常打篮球,近1/4的男生将跑步作为体育锻炼的方式。1/8左右的男生喜爱乒乓球与羽毛球,还有少数男生玩足球与排球等。其次,从女生角度来分析。多于1/4女生将跑步作为自己体育锻炼的方式,接近1/4的女生喜爱健身操,排球、乒乓球以及羽毛球是几个次选运动。目前来看,辽宁理工学院学生的体育锻炼形式局限性较大,只涉及到常见的几种运动。

(二)体育锻炼兴趣现状

?(三)体育锻炼时间现状

体育锻炼的时间,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有直接影响。然而,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很难得到保证,至少从调查结果来看如此。近43%的学生可以保证其体育锻炼时长达到半个小时,45%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长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能够超过一个半小时的学生只占总调查人数的7%。能够保证较长体育锻炼时长的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且身体素质较好。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以及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四)体育锻炼场地现状

运动场地,是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从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的调查中来看,超过70%的学生选择在学校内的运动场地进行锻炼。除此之外,8%的学生选择学校附近的公园,7%的学生选择社会中的付费体育锻炼馆,还有小部分学生选择在宿舍进行体育锻炼。要促进非体学生体育生活的丰富,就要对体育活动的场所进行扩展。给学生提供质量好,环境优的体育场所,是促进非体学生体育生活丰富的必要手段。

(五)锻炼伙伴分析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一般喜欢结伴而行。在调查中,多于60%的大学生会与同寝室或者同班同学一起去,这些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形式较为单一,自己一个人反复做体育动作过于无聊,找朋友一起去不仅能够让体育活动变得更快乐,也能增强朋友间的情感。也有近30%的学生喜欢独立去进行体育锻炼,这些学生则认为体育锻炼应当要集中心力,与朋友一起锻炼容易聊天走神,不利于体育锻炼效果。也有少部分学生会跟老师一起锻炼,比例只占到了4.7%。

(六)锻炼原因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为了减肥与休闲而进行体育锻炼。45%的学生认为自己过于肥胖,选择用体育锻炼的方法来减少体重,其中,60%为女生。而32%的学生将体育锻炼视为自己的一种休闲方式,特别是男生,在闲暇时机去打打球,跑跑步,会感觉一身轻松。不足1/5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在学校内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班、本系之外的学生,扩大交友圈。而在室外体育锻炼场所,学生可以遇到各行各业的人士。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追赶潮流,他们认为别人都去锻炼了,自己不去好像跟不上时代步伐。

四、针对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体育生活状况对策

(一)加强体育生活教育与引导

鉴于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缺少体育生活激情与方法的现状,学校应当利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及健康知识的普及,给学生正确的体育生活引导。让学生从思想上改变对体育生活的看法,意识到体育锻炼与个人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其端正体育锻炼的观念。将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的理念植入到学生头脑中,有利于学生加强个人体育生活引导,实现化育锻炼中的自我监督与督促。加强体育指导,不只限于体育思想方面。教育管理者要让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明确自己的体育目标与兴趣。

每逢新学期,学校可以给入学新生分发一体体育锻炼手能,给学生一个月的时间去制定自己的体育计划,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体育爱好的变化及时修改。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监督,体育锻炼计划的规划与完成程度与学生的学分挂勾,能够促进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当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会逐渐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影响,成为积极的体育锻炼者,保证体育锻炼时长。

(二)改善学校的体育锻炼环境

学校体育锻炼环境的改善,能够给学生又一个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理由。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建立相对应的体育运动场所,让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会促进教学氛围的优化。给学生修建一个相对专业的体育健身活动区域,让学生有更多业余生活选择,能够促进学生开发出更多自己喜爱且新颖的体育锻炼项目。学校要从自身的办学条件以及资金水平出发,对体育场馆设施进行建设与更新,安排专业人员管理场馆,并聘请一些专业的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训。重视体育锻炼环境的优化,最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其身体素质的重视,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除此之外,鼓励学生成立他们的体育社团与专项俱乐部,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组织中相互切磋,相互监督,营造良好的体育生活氛围。

(三)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对于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与锻炼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教师用死板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情绪。在趣味化的体育课堂活动支持下,学生具有快乐的体育锻炼体验,会将体育锻炼从课上延伸到课下。改变非体学生的体育生活状况,需要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提高其体育技巧。将更多新兴的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像平板支撑、花样跑步等。在课堂中传统体育技巧,像平板支撑的标准以及跑步的换气方法等,促进学生成为有能力进行体育锻炼的人。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的体育生活形式局限性大,但运动兴趣爱好十分丰富。校内缺少满足学生运动的场所与设施,学生的运动时长得不到保证。关注非体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在体育教学中提供体育锻炼培养的机会,加强体育锻炼设施的建设以及人力的投入,才能丰富辽宁理工学院非体学生的体育生活。利用讲座、社团活动、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进行引导,让正确的观念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才能让他们肯定体育锻炼的作用,并在锻炼中尝到甜头。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篇2

摘要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锻炼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减轻青少年的焦虑心理,体育锻炼还有利于缓解青少年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从而积极的应对生活中的考验。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青少年的情绪也会影响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在传统认识观念中都关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消极情绪的缓解作用,要想真正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将缓解消极情绪和预防环节结合起来。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体育锻炼作用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智力和心理都有积极影响,在体育锻炼中青少年可以获得更多交往沟通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文化和阶层上的差距,帮助青少年融入集体生活,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一、体育锻炼对积极情绪的影响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是不成熟的,喜怒哀乐也不稳定,在观念认知上会出现偏差。青少年的孩子们正在上高中,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有学业上的压力,也有来自父母的严格要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产生焦虑、抑郁等等一系列的不良情绪。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够缓解这样的消极情绪,在情感上青少年也会有体验。研究表明,不同的时间段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体育锻炼十分钟紧张感就会消失,如果持续锻炼一百分钟在心理上就会非常的愉悦。在实际生活中,长期坚持锻炼的青少年心理喜悦感平均高于不锻炼的青少年。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快乐幸福的氛围中成长。

二、体育锻炼对自信心的影响

自尊、自信心主要指的是从整体上对自己的评价,自尊、自信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如果能获得成功,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活动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教给青少年要尊重爱护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改变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青少年在锻炼过程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能力。当然,短时间的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很微妙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自身要将体育锻炼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提升自尊心,建立自信心。

三、体育锻炼对道德品质的培养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国人的道德品质和素质培养是热点讨论的问题,面对突发性的状况,很多人会视而不见,这样的事件在道德和法律中间任意穿行。在路上遇到老人摔倒是该扶还是不惹麻烦,这到底是人情冷漠,还是现代社会诚信的缺失,等等,这样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答。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案例都对我们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提出了新的考验,处于青年的学生还没有正式接触社会生活,仍然活在校园的象牙塔内,他们的道德品质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并且,针对青少年的道德考验也是非常少的。那么,面对如今的社会现象,教师和家长如何正确的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不仅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关键性作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有积极影响。

体育虽然是娱乐、强身健体的项目,但说到底,体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体育和其它学科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对学生的德育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青少年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这样的过程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在体育游戏中任何同学都要遵守规则,不仅要尊重每位同学,还要听从裁判的指挥。在体育锻炼中很多项目都是小组内合作完成的,在小组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要树立集体责任感。在竞技体育中教师也要教导学生要团结互助,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潜移默化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就会树立起来。

四、体育锻炼对健全人格的培养

在体育锻炼中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身体上,在心理上都是一种考验和锻炼,青少年想要在体育竞技中取得好的成绩,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基础条件,然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日常的锻炼中,青少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的意志也是必要因素。在锻炼过程中会受到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考验,不仅要抵得住严寒酷暑,还要在心理上积极的暗示自己,鼓励自己,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比赛过程中青少年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青少年要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共同享受成功带来的幸福感是非常容易也是大家所期盼的。但是,竞技体育有输有赢,这就需要青少年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经得起困难挫折的考验,在反复的锻炼过程中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提高竞争能力的基础上,要提高自己的胆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学校和家长首先要正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在学生生活中转变传统观念,将体育锻炼真正的落到实处,只有这样,体育锻炼的各项技能和作用才会呈现出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素质、能力,从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更好的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篇3

一、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必要性

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不仅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让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训练中释放出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育运动素质,在运动中享受快乐体育;同时,对于高中阶段是增强体育素质的最佳时期,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学对体育学科教学不够重视,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缺乏灵活性,更谈不上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提升,这为学生以后的工作与学习带来一定的隐患。

因此,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好基础。这就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让学生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面发展。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有效策略

1.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并形成每日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感知健康的体魄对工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更为深刻。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通过这些角度,教师要引导他们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将体育锻炼伴随学生的终身。

2.通过积极实施因材施教,逐步养成自主锻炼习惯

目前,普通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要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求,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通过积极实施因材施教,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选择自己喜好的运动项目。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独立性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u价。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独立主动性。比如,在训练学生的耐力跑时,对于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学生往往训练一段时间便失去兴趣,这时可以将与足球运动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并通过竞赛训练的形式,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得到充分锻炼,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足球训练,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独立性。

4.学会自主评价与心理调节,提高自主锻炼的质量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锻炼;心理素质;措施;意义

心理素质教育无论是在何时都是一个重要研究的对象,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会在现实生活中战胜种种困难,在学习中或是生活中做到游刃有余。所以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体育这门课程同样也需要学生们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教育人员也在不断的去寻找与发现好的教学方法。为的也是让学生们受益,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的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1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学理念带动不了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的激情,错误的教学思维导致学生们对于体育这门科目认知受到局限性。体育教学是为了丰富学生们的生活,锻炼学生们的身体,减轻学生们的压力,但是如今很多同学错误地认知将体育课程当做是令人疲惫没有意义的课程,这主要也与学生们偏激的思想和较差的心理素质有关。他们对于体育课程学习上总是以逃避的态度面对,这是初中学生在面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2)在体育教学设施中,学生们的心理素质达不到教学的期望。也就是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们无法超越自我,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学生们在进行体育项目比赛时,心理素质较差使其不能继续坚持,中途放弃,从而并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心理思维的出现不仅在体育教学方面受到影响,同时在其他科目上也会受到影响。消磨学生们的意志力,使其变得不自信等等不利心理疾病的产生。

2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2.1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在教育理念上进行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例如:体育老师可以在进行体育教学前,给学生们进行心理素质培训,总结心理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在精神上改变学生们的思维。可以采取举例的方式来进行心理素质教学。如某一学校的王老师会给学生们讲授一些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坚持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一件事,并通过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努力的表现、超越自我的状态,都是由于他们心理素质高,战胜了自己消极的一面,一心想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一心想要超越自我的精神理想。所以老师在讲授的同时积极触动学生们那种想要提高自己的欲望,抓住学生们的思想,让学生们积极的一面战胜消极的一面,从而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

2.2在体育课程实施当中,时时刻刻都在与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做斗争。所以就能看出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致使对于体育课程学习与吸收的结果也就大相径庭。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体育课程跑步这一锻炼的环节就会出现好多女生请假或者坚持不下来的现象频繁发生。有的学生跑到一半就受不了了,其实是自己心理素质较差造成的,导致她们遇到困难或者劳累就随时终止自己的行为,所以在遇到类似状况时老师应该及时的观察学生们的状态,发现她们出现这种状况要及时鼓励,例如:某班进行体育跑步学习中有学生想要放弃,但是被老师及时观察到她的迹象,老师结合她的身体状况发现她可以继续跑完规定的长度,只是意志力不够坚定,心理素质较差,于是老师陪着她助跑了一段距离,并且在助跑期间给予鼓励,告诉她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学生得到老师亲力亲为的鼓励与协助,最终完成了这一项目,并且在事后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是多么令人愉快,从而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会想到老师的鼓励,想到完成后的骄傲,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积极开展体育竞赛,让学生们在竞赛中锻炼自我的心理素质。如果体育单调的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们的体育课程就会变得沉闷无趣,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为了加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对于体育课程学习采取多竞赛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感受比赛带来的激情与紧张。从中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经过专家测试与分析,紧张的心理可以让学生们学会自我调节,发挥自己现有的水平,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帮助,比赛更是能够让学生们找到紧张的情绪,激发学生们的潜力。所以体育教学中采取竞赛教学方法对于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有实质性帮助。

3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

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学生们战胜很多生活中的困难,让学生们更加自信。较强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们来说可以产生更多的积极思想,让学生们摆脱消极的思想。在人与人交流上也是素质的提高,提升了学生们的教育水平。所以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们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对于达到教学的期望更是做出了巨大贡献。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是教育层次的提高,也是教学理念的完善,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校关于心理素质提高的教育措施,相信学校这一措施的实施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要求意志坚定的优秀青年。相信随着教学理念的完善与提高,会让中国的教育得到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盛久埂,初中教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教导刊,2015.

[2]代峰,浅谈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学园,2014.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篇5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学习事业乃至一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初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重中之重。初中的体育教学中想要加强心理素质锻炼,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明确教育目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树立良好的信念。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心理素质锻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的加快,教育体制也有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型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初中生正处于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认知体系构建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体格影响着人的健康,而人的性格影响着人的前途,因此将体育教学与心理素质锻炼相结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

初中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初中阶段进行体育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精神品质进行很好的培养。经过教师正确的引导与耐心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通过对我国初中体育现阶段的了解,我国的体育教学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抑制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心理素质与行为意识的构建过程中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教学有效性。因此相关部门以及校领导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及实践探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以及知识的学习更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投身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勇于面对挫折与失败,从而培养学生坚韧的精神与意志。近年来随着教学上任务及教学标准的提高,学生所面对的挑战与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影响到初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得良好写心理素质锻炼与辅导,对学生而言在提升其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其抵抗压力的能力,全面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正的各种挑战。因此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欠缺,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额心理承受能力,在进行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心理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素质锻炼的措施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优点及长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尽量营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以积极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互信任,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学习与训练,将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在体育学习及锻炼中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一方面达到了增强体魄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成就感,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到集体学习中。此外,初中阶段学生正值心理发育的特殊使其,这阶段的学生,情绪极其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及表扬。多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使其能够正视自己,从而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最终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创设情境磨练学生的意志

体育比赛是以胜负来分高下的,这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相当大的考验,往往在比赛过程中心理素质过硬的运动员取得胜算的几率大。因此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锻炼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竞赛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实行这样的方式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解,从而设置合理的训练强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将学生置身于挫折的环境中,例如,在天气比较恶劣的条件下进行训练。体育活动大部分都在室外,一般情况下教师一旦发现天气异常就会改变教学计划将教学转回室内,但这种恶劣的天气恰恰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力,这种恶劣天气的训练,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训练时间的掌握,达到锻炼的目的即可。

(三)应用胜利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由于学生的特点体质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可能比较擅长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文化课学习中名列前茅但在体育锻炼中略显吃力,而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的而学生,面对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会产生极大的压力,从而导致闻体育而色变。另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自信,总怕自己表现的不好惹同学笑话。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总是感觉自己不别人差从而不愿主动的展现自己。这种错误的心理态度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如果一直存在下去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胜利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尝到胜利的滋味,从而使其得到成就感,为体育学习建立信心。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水平为其安排他们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教师既定的学习目标,这回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其学习的信心,并认可自身的体育能力。例如:在跳远训练中教师可以将男女生的标准分开制定,男生高一点女生低一点,长跑训练男生一千五百米,女生一千米。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多进行语言上的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心,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单纯的对体育学习产生影响,对其它学科乃至学生未来的事业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而进取心,提升抗挫折能力与竞争能力,从而为孩子今后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雨萌.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15).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篇6

关键词:体育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教学措施

1.课外体育锻炼形式

体育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组织课外体育锻炼,一般分个人锻炼、小组锻炼和集体有组织锻炼等几种方式。

2.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特点

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学校、年级、班级组织下不受课堂常规管理及要求制约,比较自由,以个人需求为宗旨进行学习、教学和训练。

3.目前体育院校学生课外时间使用状况

体育院校学生除了要学好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熟练体育各个项目的技战术动作、裁判知识及教学能力。完成繁重教学任务、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只靠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而学生要弥补课堂的不足,强化技术动作,提高身体素质,更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和锻炼。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三所体育院校,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从上表四个指标的调查情况可知,三所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长期坚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都在40%及以上,而经常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28%,广州华院30%,华南师范大学28%;偶尔参加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20%,广州体院22%,华南师范大学22%;几乎不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10%,广州体院8%,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9%。从目前三所院校反映的情况,体育专业学生能正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概在70%左右,而偶尔参加和几乎不参加课外锻炼的在30%左右,以上反映出的三所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对于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采取合理的方法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4.合理、科学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高等院校教育学生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教与学的形式,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和技能外,还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和训练,消化课堂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课外学习和锻炼,熟练掌握知识和动作技术。因此学校应引导教育学生认识到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性,并养成长年坚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1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完成学业很重要。

教师面向众多学生进行施教,就有可能出现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全部学生的情况,有些学生或许经过课堂教学无法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素质问题、领会能力,无法经过课堂教学就掌握知识和技能,另外个别项目教学周期较短,学生跟不上进度,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动作技能,有可能出现掉队现象。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可参加学校、年级、班级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通过训练改正错误动作,熟练掌握正确动作。有时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改善,导致无法完成正确动作,不能单独示范动作,而影响学业,学校应对广大学生引导、宣传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改善自己存在的缺点。

4.2培养广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院校应当正确引导、教育广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及重要性,使广大学生真正领会到学校的意途,用心自愿地、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而学校或年级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除引导之外还在于管理、教师指导等问题的落实到位,首先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并登记出勤情况,在综合测评、评先、评优方面给予一定的评选分值,其次对一些缺勤课外锻炼的学生,班主或成辅导员应及时了解情况,督促参加班级课外锻炼,并安排班干部对缺勤同学开展帮、带工作,使全班学生养成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另外应对每次课外体育锻炼安排值班教师,教师的参加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学习干劲。负责训练的教师应针对学生课外锻炼制订详细计划,编写每次训练内容和学习任务,以及待解决的问题,让广大学生体会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和价值。

4.3学生通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学生参加正常的课堂教学由于自身的领会能力和身体素质,有可能无法领会知识和技术动作,根本不能完成正确动作。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由于教学周期已过,或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单独停止教学、辅导某一个人。因此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于不受课堂常规、纪律的管理,学生可以放松地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辅导下学习自己欠缺的技术动作,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正确全面地掌握动作。

4.4通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特点,对学生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的要求极高,由于各人身体素质不同,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给学生参加教学、学习技术、掌握动作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欠缺,无法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而有效地、针对性地组织广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不受正常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各人存在问题进行训练和辅导,解决广大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完善学生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

4.5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体育院校培养学生除了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应具备一技之长,有较高专业水平,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根据目前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技术的时间单靠正常的教学时间的安排,要掌握全面专业技术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有一定难度,而组织广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和技术练习,可通过长时间的常规体育锻炼,巩固基本技术动作,提升技术动作和战术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专业能力。

5.组织体育院校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

体育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除参加正常教学外的另一种学习知识的课外锻炼方式,改进技术,提高身体素质,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并为了取得优异成绩,在校期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和训练,而学校有义务组织广大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参加锻炼的好习惯

5.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是仅次于学校正常教学的另一种教学训练形式。

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规定的各门课程,并认真上课,教师的教学按严格的进度完成各教学内容,不能出现与教学常规不符合的各种做法,因此教学过程比较严谨。按规定内容较机械化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单一的流水式地接受教育能领会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只靠学生自身能力,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不受课堂常规制约,根据学生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5.2针对学生需求确定详细的教学、训练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于不受课堂常规的制约,可以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缺点进行教学、训练。因此组织课外体育锻炼的教师宜采取与学生座谈、交流的形式,咨询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提高的技术动作,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判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制订学生各阶段性的教学内容和训练计划,保证广大学参加课外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正存在的问题。

5.3采取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性。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非正常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使广大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组织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从学生利益考虑,而学生参加锻炼对自己的就业及今后人生有极大帮助,其次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使学生自愿积极参加而不是强迫学生参与,最后应让广大学生明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与教学训练内容、时间安排等,从增强学生信心,整个工作安排都应让学生了解和明白这项工作对每个人的作用,对自己的帮助和取得的效果。

5.4制定课外体育锻炼具体措施和管理制度。

5.4.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水平分小组锻炼。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主要目的与任务是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身体素质,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广大学生通过教学掌握动作技术,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正确动作,为了达到锻炼效果,确实解决问题,应把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按实际水平、需解决问题的类型进行科学分组,每组搭配一名技术水平较全面的学生,负责小组的管理及训练辅导,以好带弱,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5.4.2课外锻炼做到既有集中训练又能分开小组训练。

教师集中全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解决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同时安排一些时间布置内容,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各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具体每周有一两次教师集中训练,两三次各小组训练。

5.4.3执行严格考勤制度,表现情况与综合测评挂钩。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首先让广大学生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参加每次训练,其次安排各小组长严格实行考勤制度,规范学生自觉参加锻炼,另外每月总结全部出勤情况,表扬积极、认真的学生,督促欠缺的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最后总结全体学生一学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并统计学生的出勤率。

5.4.4进行课外锻炼的各班级安排教师负责训练工作。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为了达到训练效果,真正让学生感觉到本工作的有效性,保证课外体育锻炼能长期开展下去,成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班级应配备一名有责任心、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负责带领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使学生体会到课外锻炼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6.结语

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广大学生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必须掌握知识和专业技术。学生的知识来源除了课堂学习外,学校应更广泛地为学生提供努力学习的机会,采取各种途径向广大学生传授知识。因此体育院校在当前形势下除了要组织学生参与正常课堂教学外,应更注重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拓宽学生学习途径,利用课外锻炼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采用各种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亚洲.谈职业学校课外体育活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康春兰.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井冈山师范学院(自然科学),2004(6).

[3]张华君等.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3(2).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篇7

摘要高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日趋成熟的阶段,强化体育锻炼可以帮助高中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心理的日益成熟。为此,我在田径体育教学中,围绕强化锻炼的要求,结合实际在田径教学中做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田径锻炼强化措施

田径运动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田径教学更是一门全体学生必修的而且非常喜爱的科目。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与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充满着运动的激情,同时也需要经常进行一定的田径运动项目的体育锻炼,以进一步保证、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以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因此,高中体育教师都比较注重做好学生的田径训练工作,培养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加强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全面提高高中生田径训练的锻炼效果。

但是,目前,许多高中学校的田径教学内容的运动形式单一、管理有余而自由不足,教学内容显得较为枯燥,导致学生对田径教学产生了逃避甚至厌恶的情绪,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问题恐怕在于教师在安全责任的压力下对田径教学设计作了“缩水”处理,在田径体育教学中,教师充当了简单的安全员、监督员、领操员以及记分员、测量员;或者是因为教学方法与锻炼手段多是从竞技体育的训练方法中演化而来,在实际中是以“训练”为手段和以成绩考查为目的的,挤占了学生的运动锻炼,压抑了学生的练习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甚至有许多中长跑课程中产生的面色苍白、昏倒在地,活动课中受伤的画面,烙印在学生脑海中,使不少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了恐惧的心理,而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锻炼机会,从而使身体素质越来越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

高中生作为国家建设人才的后备主力军,他们面临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高中生拥有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以及强健的身体素质。在经过小学以及初中的体育锻炼之后,系统的体育教学已经使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大为提高。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展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运动才能。为此,我在田径体育教学中,围绕强化锻炼的要求,对传统的田径锻炼模式,在学生具体的锻炼实践中进行调整和改变。

一、激发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以浓厚的参与兴趣以及自觉的态度,积极自主地参与到体育教学的田径运动的练习之中时,才能够保证田径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才能全面保证学生进行田径锻炼的时间以及锻炼效果。

因此,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过程中,我从高中生的喜爱运动的情感和减轻文化学科压力、争强好胜的心理入手,激发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锻炼中的兴趣,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与兴趣发展特点,分组进行田径体育锻炼,分阶段进行田径教学的组织活动;或者分课堂为两个基本部分,先统一训练,过关的同学可以提前自由挑选喜爱的项目去活动锻炼,刺激他们对统一训练的兴趣。这也有利于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锻炼中来,而不是只有少数学生的参与。

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改变传统的运动项目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侧重于和自己的过去比,并注重体育锻炼效果考核内容的典型性以及简单易行,力求能够合理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体育锻炼中获得乐趣,在原有的体育学习的基础上有良好的收益以及愉快的发展,为学生进入更高难度的田径锻炼做好准备。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性以及兴趣,我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非常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合理掌握学生的锻炼要求以及锻炼强度,在锻炼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当学生经历失败或者无法达到锻炼要求时,确保学生不失去体育锻炼的学习信心;第二,要“区别对待”,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的潜能都不同,所以应按照学生的体育水平进行分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就感以及成功感。

二、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锻炼形式,增加锻炼强度

田径锻炼要搞得生动活泼,成效显著,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机结合。

为突出主体性,我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田径项目的教学竞赛,如让女生进行女子中长跑竞赛、男子进行100m赛跑等,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爱好和兴趣,由学生来组织教学形式,自愿组成田径锻炼小组或者田径爱好者俱乐部,对于个别难以达标的同学,帮助制定锻炼计划,鼓励学生成立长短跑爱好者俱乐部、竞走协会等,在这些兴趣小组内学生自己选择体育锻炼的伙伴,将课堂内的理论学习以及课外的实际锻炼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通过这些方式,多数学生从“被强迫参加体育锻炼”演变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增加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另外,在指导学生进行田径锻炼时,我结合田径教学的非竞技性特点和学生锻炼的实际情况,对有些项目有所侧重。如增加接力比赛的课时比例,适当压缩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完成田径基础技术的教学以及增加学生实践方面的兴趣。还利用田径运动的竞技性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比赛,这种竞赛的形式可以是班级之间的,如团体性的400米接力赛,拔河等;也可以是个人之间的,如长短跑的测试;有时还巧妙的设置锻炼的障碍来增加田径锻炼的强度,以达到强化的效果。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篇8

关键词:锻炼;习惯;方法;意志和毅力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05-0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

(二)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一)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篇9

一、体育锻炼对人体心理的积极作用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除了可以增强体魄、锻炼意志外,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具体表现如下:

1、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使在空间、时间和运动感知能力方面得到发展,使人体感觉、重力感觉、触觉和速度、高度知觉等更加准确,从而提高大脑神经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和改善部分人的意识和记忆模糊、朦胧,出现错觉和幻觉等智力上的障碍。

2有利于个性心理的完善

参加体育锻炼本身就必须与克服困难、遵守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自己某些某些行为,以有利于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珍惜自己获得胜利的权利。同时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人的自豪感,树立自强的意识,并能在体育活动中,寻求到安慰的满足,进而改变人的整个精神面貌。转贴于热点省略

3增进快乐,调节情绪

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参加那些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一些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可以支配人心理和行为的肽类。这种具有魔力的肽类,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体育锻炼对那些患有神经衰弱症等疾病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它对于减轻由于紧张和压抑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改善人际关系

现代高技术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化也使得劳动的个体化日益凸显,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匮乏,人际关系疏远。而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群体性恰恰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机会,使人与人之间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形成提供了一种亲和力。另外,一些体育集体活动项目本身就对参与者提出了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要求,人们只有密切配合,互为默契,发扬团队精神,才能使比赛获取得好的成绩。对那些性格怪癖、郁郁寡欢的学生,体育活动不仅能使他们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5树立成就感

现代人特别注重自己的人生价值,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体育运动在体现人的价值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使得体育成为了影响极为广泛,备受人们关注的事业。体育活动的成效应无疑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有益。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并坚持锻炼中,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到增强,运动技能技巧得以提高。当取得这些成绩后,人就会产生自我成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

二、各类体育项目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为调节人们的多种心理障碍,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锻炼价值,对人的心理也有不同的影响。

1群体性项目假如你自己不太合理,不习惯与同伴交往,那你就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进行锻炼。坚持这些项目活动,可以帮助你逐渐改变孤僻的习惯。

2激励性项目假如你胆心,那就应多参加游泳、溜冰、滑雪、拳击、摔跤、跳马等项目,这些运动要求人不断克服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

3灵敏性项目如果你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那就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击剑等体育活动。进行这些项目的活动,任何犹豫、徘徊都会延误时机,遭到失败,从而帮助你养成果断的性格。

4调控性项目假如你遇事不够冷静,那就应该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帮助你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使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改进。

5耐力性项目如果你做事总是担心完不成任务,那就选择一些跳绳、做操等项目进行锻炼。坚持一个星期后,信心就会得到逐步增强。

6挑战性项目假如你发觉自己有好逞强、易自负的短处,你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跳水、体操等项目进行锻炼,也可以找一些比自己强的对手对垒,你就会发现"山外有山"而收敛不良个性。

三、体育锻炼应注意的问题

1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基本内容,而其中第一章便是《你的身体健康》。离开了健康也就失去了体育锻炼的意义。

2加强学情研究。从心理健康教育出发,研究学情具有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学情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类锻炼和分类指导,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发展个性,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

3处理好"体"和"德"的关系从根本上讲,心理健康问题是德育问题。体育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健身强身的自觉意识,使其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abstract:Self-exerciseabilityisreferstothestudenttocompletethepracticetaskinthenon-teacher'ssituationandtocarryonabilitywhichthebodyexercises,isself-consciouswhich,theexercisegoaldegree,intheexercisecontentandthemethodaswellastheindependentprocessingexerciseexercisestothestudenthavetheproblemtheabilitysynthesisentireweight,isstudent'sfromdisciplineinmanifestation.Belowonthesportsteachingmiddle-schoolstudentself-exerciseability'sraisequestion,discussessomesuperficialviews.

keyword:Sportsteaching;Student;Self-exercise;ability

一、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势在必行

1.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致力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他们兢兢业业,顶暑寒,冒风雨,任劳任怨。可一测试,学生的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或老样子,或提高幅度很小,或出现了倒退。于是,教师们困惑了:“我的教学究竟怎么了?”

出现上述问题,与下列因素有关:部分体育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授课计划,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而对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指导不力,对课外锻炼不够重视,忽略了学生自身锻炼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混沌:学不好体育照样过

目前,学生普遍不重视体育课,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课外时间几乎全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少数喜好体育的学生,本来想好好地进行锻炼,却因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而不知道该练什么和怎样红,导致他们的“锻炼热”慢慢降温,直至消失殆尽。于是,学生们心安理得却又无可奈何:学不好体育还不是照样过。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使得自我锻炼能力低下,导致他们轻视体育课,漠视体育锻炼。这样,任凭教师再努力,学业生的成绩也上不去。

转贴于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1.加强重要性教育,明确学生的锻炼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课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第一,体育同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一样,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

第二,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是不可能的。

2.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各地随之实施了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重视目标教育,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3.密切师生感情,确立教师的偶像地位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于不经意向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视教师如朋友,为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教学思想就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也就会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4.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