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内外市场分析十篇国内外市场分析十篇

国内外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2:47

国内外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农产品期货联动性分析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全球大豆现货和期货市场的发展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最古老的农产品之一。多年来大豆油都作为世界油料之首,而对大豆提炼油之后所剩的豆粕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因此全球对于大豆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中国、巴西、阿根廷和美国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大豆主要生产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

(一)全球大豆现货市场的发展

全球大豆的种植面积约为9212万公顷,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85%-90%,总产量也达到全世界的85%-90%。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播种面积最大,占到了全球总收获的50%左右,中国排名第四。近几年来世界大豆产量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大豆在国际上的贸易量达到8000万吨,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农产品,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是主要的出口国,这三大国的出口总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92.3%,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国。美国仍然是向我国出口最多的国家,在2010年达到了2000万吨左右占到了美国总出口的54.5%。

(二)大豆期货市场的现状

目前全球最有名的三大期货交易所分别是: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和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tGe)。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作为世界第一个农产品期交所诞生了,大豆期货合约是其最早交易的合约之一;作为中国三大商品期交所之一的大连商品交易所于1993年成立,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和全球第二大大豆期货市场,现在的日成交量一般稳定在30万手左右,历史上出现过成交量在100万手以上;东京谷物交易所(tGe)成立于1952年,现为亚洲第二大大豆期货交易市场。

(三)文章研究的意义

三农问题之所以顽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产品的种植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农产品比一般的商品面临更大的风险。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存在为规避这种风险提供了很好的手段,然而近几年以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也遭遇了剧烈的波动,例如2004年的中国大豆贸易危机,由于5月份进口大豆价格的剧烈波动,造成九成大豆加工业企业亏损以及半数以上的企业面临倒闭的局面。因此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成因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章旨在研究其外部因素即国外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动对国内的影响,以及在国际农产品价格形成中,中国期货市场是否掌握了定价权或者是价格制定的参与者,又或者仅仅是价格的接受者。

二、国内外大豆期货价格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由于期货具有到期日,因此期货价格具有不连续性。本文选取的是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和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的1205号合约,用临近交割月份的每日收盘价作为代表,国内外的样本区间为2011年11月21日到2012年4月27日,剔除掉工作日以及两市场非配对数据,一共得到100对有效样本数据。由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报价单位不一致,理论上应该根据汇率因素,把两市场的单位统一起来进行比较,1美分/蒲式耳=0.367美元/吨,1美元=6.2804人民币,因此:

1美分/蒲式耳=(0.3676.2804)元/吨=2.3049元/吨

(2.1)

通过使用eviews6.0分析,得出两市场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163,说明两市场大豆期货价格的正相关程度较高。

(二)协整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大连商品交易所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在此引入市场整合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使用协整检验的方法,来分析两市场的价格是否存在市场整合。

1.价格序列平稳性检验

单位根检验数理模型为:

(2.2)

使用eviews6.0,在假设DLJG(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和ZJG(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存在单位根的前提下,下表为aDF检验结果:

由表可知,原序列均是非平稳序列。而两序列的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结果均小于1%、5%、10%置信水平下的t统计量,因此d(DLJG)和d(ZJG)均不存在单位根,即一阶差分序列均是平稳的。

2.组合残差的平稳性检验

选取DLJG为因变量,ZJG为自变量,可得eviews6.0结果为:

残差的检验结果-3.795939小于1%、5%、10%置信水平的t统计量,且残差存在单位根的可能性非常小只有0.0041,因此可以得出:(2.4)

因此我们得出,序列DLJG和ZJG存在着协整关系。表明大连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存在着长期均衡。

(四)误差修正模型

设协整方程(2.4)的残差项为误差修正项(eCm),由于误差修正模型要求变量具有平稳性,因此将和分别作为因变量和自变量,再将误差修正项eCm的一期滞后项作为新的自变量放在等号右侧,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为了检验模型设立的合理性,需要对误差修正模型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

根据模型参数的估计值分析,短期内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大豆价格对国内大连商品市场的影响达到了9.5%,而滞后一期的芝加哥价格对本国大豆期货的影响也较为明显,达到了16.5%,eCm(-1)的系数为负数,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说明当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价格的波动受到前一日非均衡误差的反响影响,如果前一天的期货价格增长率超过或者低于均衡的价格增长率,则当天的价格会以-0.225的调整力度下降或上升,最后趋近均衡水平,这也就表明大连的大豆期货价格在短期内虽然会受到国际新信息的干扰,但长期会由eCm项以反方向的速度调整回归到均衡状态。

(五)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是由Granger(1969)提出的如何检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Granger的解决方法是看当期的Y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前期的Y值所解释,加入X的滞后变量的值是否能加强这种解释能力,如果加入X的滞后项有助于预测Y,则说明X对Y具有Granger因果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具有因果性并不是意味着Y是X的结果。

应用eviews6.0,选取滞后期为2,其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格兰杰检验中我们可以得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影响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的作用,而大连大豆期货却不足以影响到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足见中国在大豆期货市场上的没有掌握足够的定价权。

(六)基于VaR模型下的脉冲响应函数

1.建立VaR模型

首先,我们需要准确判断VaR模型的阶数,通过eviews6.0分析得出:

通过各个准则确定出最优的滞后阶数为2,通过eviews6.0得出

2.VaR稳定性检验

由上述协整分析可知,d(lnDLJG)和d(lnZJG)是平稳序列,因此将d(lndljg)和d(lnzjg)作为内生变量进行VaR的估计,如下图所示:

全部根的倒数指均小于1即在单位圆之内,因此VaR模型是稳定的。

3.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误差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在VaR模型中,当某一变量t期的扰动项变动时,会通过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对t期以后各变量产生一连串的连锁作用。

从整体上看,内生变量在序列冲击时随时间的推移影响越来越小,最终都趋于零,因此对应的VaR模型是一个稳定的系统。从左上角的图可以看出,中国DCe大豆期货价格对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信息在当期就有较强的反应,价格变动0.58%;右上角的图表明,在当期美国CBot的价格对DCe造成不了冲击,而在第二期DCe的价格就开始受CBot信息的影响,价格变化靠近0.39%;左下角的图表明CBot基本上不受DCe市场信息的冲击;从右下角的图可以看出美国CBot对自身一个标准差的新信息在当期就有明显的反应,价格变动达到1.2%。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来看,美国CBot期货市场仍然是价格形成的主导者,中国DCe期货市场价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三、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期货市场上各具代表性的大豆期货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与国外农产品期货市场具有很高的相关关系,并且具有长期均衡性。基于误差修正模型,我们发现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在短期内会受到国际期货市场上新信息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会由误差修正项以反方向的速度调整恢复到均衡状态。同时,国外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内的农产品期货价格,而国内的农产品期货价格却对国外的期货市场构成不了影响。因此从一定的角度来讲,当今的农产品市场仍然由美国市场主导,我国虽然是农产品的最大需求国、最大贸易国,但仍然还是农产品价格的接受者。通过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之间的影响强弱,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受其自身的新信息冲击能够灵敏的做出反应,并且对我国的期货市场也会产生较明显的滞后冲击;然而我国的期货市场的灵敏度就稍微弱了一些,对于自身信息的冲击也有较强的反应但弱于美国市场,而且目前尚无力影响美国的期货市场价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我国的市场经济有效性明显低于美国的市场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世界粮农组织数据库.http://

[2]连莲,魏婷.中美棉花期货价格波动特征的比较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5):6-8.

[3]高辉.大连商品期货价格协整关系与引导关系的实证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1):40-43.

[4]许涛.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问题研究[m].2005,(12):2-3.

[5]庞新波.我国大豆期货市场功能效率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1,(4):3-4.

[6]王慧平.国内外粮食期货价格波动的关联与传递分析[J].金融经济,2011,(5):4-5.

[7]XiaoQingeleanorXu,Hung-GayFung:Gross-marketLinkagesBetweenandJapanesepreciousmetalsFuturestrading,internationalfinancialmarkets15,2005.

[8]陈雯.国内外棉花期货价格关联性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11,(6):31-31.

[9]蒋序标,周志明.Lme与SHFe期铜价格引导关系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4,(9)

国内外市场分析篇2

abstractmarketingisacreationandmeetthecustomerdemandofthecourse,thispaperbasedontheunderstandingofstudentsteachingpracticeandabroadclassinternationalstudentsinthemarketing,fromthearrangementofcontents,beforeclasspreparationandassessmentthreeaspectssummarizestheoverseasmarketingteachingintheplacethatcandrawlessonsfrom,andputforwardthemarketingstudentsforteachingimprovementsuggestions.

Keywordsmarketing;teachingofforeignstudents;differenceathomeandabroad

1背景

来华留学是我国教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输出的切入点,作为中国梦的一部分,来华留学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来华留学生规模迅猛增长,如图1所示。其中,在校人数2005年为141087万人,而到2014年已达到377054万人,创下了历史纪录。据美国全美比较国际教育学会(CieS)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法国,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大国,占全球留学生份额的8%。根据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到2020年要争取全国当年外国留学生人员数量达到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笔者所在学校面向留学生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自2007年招生以来,目前在校学生规模已达157人,经过几年的努力,面向留学生的教学组织工作正逐步变得规范有序。

作为管理学科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市场营销是一门主要研究营销活动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查冬兰,2012)。从实践中来说,市场营销是让商品和服务从概念到顾客消费的管理过程。与给中国学生授课相比,留学生专业课教学除了授课语言的不同,还需面对授课对象文化背景不同、理论基础差异大、英语语言能力层次不齐等问题。对于市场营销这门社会性较强的学科来说,针对留学生的授课方式和形式安排有本质性的变化。

2调研内容

笔者充分利用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学机会,旁听学习了市场营销课程,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任课老师和学生也有充分的探讨,对课程的内容安排、课前准备以及考核方法有了全面的把握和新的认识。

(1)内容安排。课程授课对象是本科大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生中约30%是国际学生。这门课程是校内课堂学习,结合授课、小组讨论、视频短片、阅读材料和学生作业,而课堂授课只是定位为辅助学习,不能代替材料阅读。课程设计的安排以学生团队学习为目的,辅助以课内外的广泛讨论。课程一共有13周,每周一次,一次3个小时,包括2个小时的授课和1个小时的小组讨论。要求一周至少12个小时来完成课程学习,课前学生要求阅读课本(Solomonet.al.,2013)的相关章节。

(2)课前准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所有课程的资料和师生互动都是通过学校的wattle平台,在开课前授课老师均将本课程时间安排、课程课件、考核方式、课程要求、每章参考资料等上传wattle平台。本课程授课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①每周需要课前阅读章节内容和相关参考资料;②准备课堂和小组的提问;③完成练习题。

(3)考核方法。本课程学生最后的得分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通常我们所说的平时成绩占到了60%,而期末考试只占到40%。其中小组成绩占到了30%,占平时成绩的一半。因此考核能充分体现平时的积累,而不是学生最后的突击,也注重团队的协作。

3调研心得

市场营销学者一直在探讨教学有效性的问题(Hill和Herche,2001;Smart等,2003)。Faranda和Clarkeiii(2004)通过学生面谈调查的方式发现融洽的师生关系(rapport),及时的信息传递(delivery),客观公正的态度(fairness),良好的信誉(credibility)以及有效的组织(organization)是影响市场营销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3.1课前准备

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之上的应用科学,即包括宏观营销又包括微观营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发挥的空间较大。目前针对留学生的本科招生尚未形成规模性的入学考试,考核标准仅限于其在本国高中阶段的表现,而每个国家的高中教学质量和所授知识差异显著,学生知识储备表现不齐。例如申请人在讲授基于成本的定价策略时,部分学生对于盈亏平衡价格的确定百思不得其解,需要帮助其回顾基本的数学推导,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其次,大部分亚洲国家英语为第二语言,在英语表达和理解上明显弱于英语为母语或官方语言国家的学生。因此留学生教学更需要平台来支持,这样授课老师提前将资料于平台,以便学生有更充分的准备。市场营销教学离不开案例教学,除了经典的案例,还需时时更新与教材知识点相关的案例。除了案例本身,还要了解案例的背景,虚构的和不具代表性的案例难以激起语言水平和基础参差不齐的留学者的共鸣与积极参与。如何充分有效地去组织和传递案例信息,同样利用教学平台,在课程开设前授课老师就将本课程的所有课件和每章需要阅读的材料在平台上,每堂课程结束后上传课堂录音。

3.2授课过程

e-marketing贯穿整个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Kaplan等,2010)。在授课中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材案例中涉及大量跨国公司、新产品以及品牌等名词。授课老师通过打开facebook等网站,直接以公司主页、新产品图片、Youtube视频等形式展示,课堂形式不仅多样,也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内容的理解,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强调与学生的互动,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课后积极与学生沟通授课效果和及时获得学生信息反馈。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留学生教学以国际市场营销为突破口,跨国公司提出了“哪里的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商品”的目标,其定位是在全球市场上谋取收益和市场份额,而不是在狭隘的地区市场或国内市场上追逐利润。留学生就业岗位的全球性,决定了学生应具备置于国际化的背景来学习市场营销,如国际市场营销中特有的文化风险、文化策略,这样才更能更好地满足实际的需求,积累产品销售、国际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策划、客户管理等理论知识。

3.3课后任务

针对市场营销课本上尤其是案例中词汇量多和涉及领域广的特点,学生英语水平、理论背景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尤为重要。预习内容不仅是基本的书本知识,需要学生花更多时间精读案例的背景材料,以及书本知识延伸的学术论文等理论前沿。一个阶段的学习以后,学生需要完成小组案例、个人研究论文以及小组研究论文,13周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3次研究论文的撰写,这些都作为最终成绩的构成部分。

国内外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债券;发展现状;市场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3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提出建立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2016年8月,G20杭州峰会也将绿色金融作为会议重要议题,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成为我国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

一、绿色债券的定义

根据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2014年的《绿色债券准则》(GreenBondprinciples)[1],“绿色债券是一种高级无担保债券,其募集资金用途需专门用于绿色项目。”《绿色债券准则》经过2015年3月和2016年6月两次修订,最新版表示,“绿色债券可以是任何债券融资工具,只要其融资或者再融资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新的或者既有的合格绿色项目,并且该债券遵守绿色债券四准则。”绿色债券四准则可简要概括为募集资金的专门性准则、绿色项目评估与选择的自主规划与第三方评估准则、募集资金管理的可跟踪准则、资金分配与环境影响的定期信息披露准则,分别从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与选择过程、募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四个方面对绿色债券标准进行了界定[2]。

二、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与经验①

(一)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国际资本市场上,在iCma权威的绿色债券定义之前,绿色债券市场就已开始发展萌芽。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发行首期气候债券(ClimateBond),被视为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开端。2007年以后,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尤其是2014年初iCma《绿色债券准则》后,市场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2007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尚不足10亿美元,2013年发行规模刚刚超过100亿美元,《绿色债券准则》后,2014年全球G色债券发行规模达366亿美元,2015年发行规模418亿美元,2016年前5个月发行规模已达280亿美元,预计全年将接近1000亿美元②。尽管绿色债券市场近年来取得蓬勃发展,但在整个债券市场中占比仍然较低,未来债券市场“绿化”潜力仍然巨大。

(二)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趋势和特征

在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国际绿色债券市场还表现出以下几方面发展趋势和特征[3]:

一是发行主体中,国际开发机构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企业、政府和商业银行发行规模快速上升。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早期发行主体主要为国际开发机构,2007年全球第一只绿色债券就是由欧洲投资银行发行。近年来,企业、政府、商业银行等发行主体相继进入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快速上升。2014年之后,企业、政府、商业银行绿色债券发行总规模已超过国际开发机构。二是能源是绿色债券市场最大气候主题。能源主题债券占所有债券存量的27.8%,其次是建筑和工业,占9.2%,运输主题债券在气候相关债券中占比最大,但在绿色债券中占比相对较小,主要由于运输项目近期才开始发行绿色债券,预计未来占比会大幅增加。三是发行期限以中长期限为主。截至2016年5月底,在全部已发行绿色债券中,发行期限在5年以上的绿色债券占比超过70%,发行期限在3-5年的绿色债券占比超过20%。绿色债券相对较长的发行期限,对于发行主体募集中长期资金投资于中长期项目,降低期限错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四是发行评级以中高信用等级为主。aaa信用等级绿色债券占比43%,aa信用等级绿色债券占比15%,BBB以上投资级绿色债券合计占比82%,投机级和无评级绿色债券占比仅为18%。绿色债券发行评级较高,主要与其发行主体主要为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以及全球大型企业和商业银行有关。五是计价货币以美元和欧元为主。绿色债券计价货币种类较多,当前已有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加元等25种货币被用作绿色债券的计价货币。鉴于美国、欧洲在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领先地位,美元和欧元在绿色债券计价货币中占据主导地位,两者合计占比超过80%。近年来,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大力推动本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占比呈快速上升趋势,我国2016年度绿色债券发行量占全球一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4]。六是债券品种和类型日益多元化。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早期主要是对发行主体具有追索权的一般义务债券,之后融通资金专门用于特定绿色或可持续项目的项目收益债券逐步增多七是约60%的绿色债券已按照《绿色债券原则》接受过外部审查。

(三)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经验

国际绿色债券市场近年来取得高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提升了绿色债券的吸引力,包括将贴息、担保、免税等政策手段应用于绿色项目,以提高绿色项目的收益水平,或直接应用于绿色债券本身,以提升绿色债券自身的收益水平;另一方面得益于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提升了绿色债券的发行和投资便利性,包括形成了公认的绿色债券市场准则、第三方的认证、评估和评级机制、以及信息披露机制[5]。

三、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2014年,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发行的碳收益票据,创新性地采用“固定利率+浮动利率”的定价方式,与债券存续期内中广核5个风电场的核证自愿减排量收益挂钩,可以看作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初步尝试。在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下,2015年以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取得快速发展,尤其2016年,我国各类绿色债券合计发行规模约2369.7亿元③,约占同期全球发行规模的39.9%,跃居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是国内绿色债券最大发行场所,债券种类不断丰富,近9成采用第三方绿色认证评估,上市绿色债券中77%发生了二级市场现券交易,超6成绿色债券较传统债券有更低的发行利率,平均低19.3bp[6]。

(一)绿色债券品种不断丰富,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2016年1月,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获批发行不超过500亿元额度的绿色金融债券。2016年4月,协合风电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国内首支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同时,交易商协会积极推动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产品结构多样化,目前适用于绿色企业融资的债务融资工具品种不仅包括绿色中期票据、绿色定向工具等主流品种,还包括绿色永续票据和绿色债贷基组合等创新品种。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已分别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首支绿色永续票据和绿色债贷基组合产品。2016年4月,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国内首支绿色企业债。2016年5月,嘉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国内首支绿色公司债。截至2016年底,境内发行绿色金融债1580亿元、绿色债务融资工具82亿元、绿色企业债140.9亿元、绿色公司债182.4亿元,合计发行规模达1985.2亿元④。

(二)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相较于国外,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起步相对较晚,整体市场规模仍较小,但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条件逐步成熟,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场发展仍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一是,党和政府系列高层次文件从顶层设计出发对绿色金融体系和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提出了要求。面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报告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绿色债券市场作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绿色项目,对于缓解绿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促进环境保护,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相关文件中受到高度关注。

二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生态文明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的要求,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等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出台绿色债券指导意见,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制度基础。2015年12月22日,人民银行绿色金融债公告(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39号),对绿色金融债券注册发行、第三方评估、募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等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同时与公告一并了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结合中国国情界定了绿色债券的标准和投资范。2015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列明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绿色城镇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12向绿色企业债募集资金重点支持的领域,并通过简化审核程序,放开准入条件和资金使用范围,鼓励地方政府提供投资补助、担保贴息、债券贴息等方式支持绿色企业债市场发展。2016年3月16日和4月22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明确了绿色公司债券的发行审核程序,以及第三方认证、募集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等相关要求。交易商协会积极落实中央精神,在人民银行指导下,积极推动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展,不断加大债务融资工具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16年底,交易商协会支持绿色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元⑤,积极引导资金流向清洁能源、公共交通等绿色产业,支持国家绿色经济建设。2017年3月,交易商协会《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对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资金用途、专户管理、遴选机制、信息披露等四大核心机制进行了明确说明,将促进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我国债券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深化,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建立健全,市场投资者逐步丰富成熟,为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中国债券市场自1981年国债恢复发行以来,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中国债券市场余额达63.7万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全年共发行各类债券36.1万亿元,现券成交额132.2万亿元,市场融资规模快速提高,市场流动性明显增强[7]。同时,在前瞻性统筹安排下,债券登记、托管、交易、结算、清算等市场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建立,以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逐步成熟,为社会责任投资人的培育及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四、进一步推动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建议

尽管在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绿色债券指导性意见后,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猛,但为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进一步深入发展,仍有几方面问题亟待完善。

一是推动统一绿色债券项目目录。绿色项目的认定是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础,而这需要有统一的标准。绿金委在参考GBp准则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中国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⑥,将绿色产业项目划分为6大类、31小类,并给出具体的界定条件,同时,国家发改委在制定《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时也列明了绿色企业债重点支持的项目范围,形成了国内绿色债券市场两套项目标准并存的局面,易使投资者在绿色债券认定时产生混淆,不利于绿色债券的便利发行。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协调,逐步推动统一绿色债券项目目录。

二是进一步加强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管理。为保障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项目,国际上普遍鼓励采用专户管理或设立专门台账的方式,加强对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和资金流向的监测和管理。当前,人民银行、证监会、交易商协会在绿色金融债、绿色公司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管理办法中均有鼓励采取专户或者专门台账的条款,但国家发改委在《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除要求募集资金用于支持12类项目外,并未对募集资金管理、使用、后期资金流向追踪提出相关要求。

三是建立健全统一的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标准。为进一步提高绿色债券市场透明化程度,避免市场机构利用绿色债券市场各子市场在信息披露要求方面的差异进行监管套利,绿色债券市场各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按照分类趋同的原则,逐步建立统一的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绿色债券发行人应定期按照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要求,在指定平台披露财务报告、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所投项目环境效益等相关信息。

四是建立完善包括第三方认证、绿色评级等在内的服务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市场中介机构体系。绿色债券的认定、评级以及对绿色债券环境效益的评估等,都有赖于专业市场中介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国际绿色债券市场上,CBi、CiCeRo、Vigeo、KpmG等专业第三方认证和环境效益评估机构,在帮助投资者更好的了解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和投资项目的环境表现,提高绿色债券市场透明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而言,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由于起步较晚,从事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绿色评级、绿色债券环境效益评估的市场中介机构的数量和专业性仍相对不足,相应的市场中介机构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

注释:

①本节数据来源于ClimateBondinitiative,截至2016年5月31日。

②根据参考文献[6],2016年全年发行规模为800亿美元。

③其中境内信用债券和利率债券发行规模1985.3亿元;绿色资产支持证券规模67.0亿元。境内主体在境外发行规模46.0亿美元(约人民币317.4亿元),合计共2369.7亿元。

④数据来自中国金融信息网“中国绿色债券2016年中总结大会”。

⑤数据来自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⑥证监会、交易商协会在制定绿色公司债券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规范指引时,均采纳了绿金委制定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参考文献:

[1]iCma,GreenBondprinciples2014,Jan13,2014[R].

[2]iCma,GreenBondprinciples2016,Jun16,2016[R].

[3]ClimateBondinitiative,BondsandClimateChange,theStateofthemarketin2016[R].

[4]马骏.中国绿色金融展望[J].中国金融,2016(16):20-22.

[5]万志宏,曾刚.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现状、经验与启示[J].金融论坛,2016(2):39-45.

[6]东方金诚绿色金融团队(方怡向、李睿、闫娜).中国成最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环境效益和融资优势初显[R].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3-15.

国内外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国际直接投资;跨国购并;市场结构

中图分类号:1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7-0184-02

一、跨国购并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文献综述

跨国购并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影响的理论研究建立在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影响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本文先综述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影响的文献,再综述跨国购并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影响的文献。

(一)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影响文献综述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将这些研究分两类。第一类从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出发,侧重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于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第二类则是从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各项因素出发来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于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投资国与东道国的各项因素是重点。

虽然第一类研究从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出发,如市场集中、产品差异程度和进入壁垒等,侧重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于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但市场集中成为探讨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影响的中心,另两种因素的分析也有涉及。

张纪康认为跨国公司FDi及其市场结构效应的基础是拥有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基础上的垄断优势;FDi和市场集中的因果关系而言,在发达国家,集中度是因,FDi是果,在发展中国家,恰好相反,但会因发展水平不同,作用表现不一(张纪康,1999)。在张纪康的分析中,市场集中效应是中心。岳中刚分析我国零售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得出的结论为:跨国零售商大规模进入中国零售市场,我国零售产业的整体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岳中刚,2005)。

关于进入壁垒,斯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每一产量或部分产量中,必须由寻求进入的厂商承受而已有厂商不必承担的生产成本(Stigler,1968)。德姆塞兹将进入壁垒的存在与政府的行为、实力联系起来(Demsets,1982)。此外,德姆塞兹还提出“所有权进入壁垒”的概念。姜德波将市场进入壁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政府的政策性壁垒,另一方面是来自在位企业的经济性壁垒(姜德波,2002)。专门从产品差异角度研究FDi与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文献较少。

除了上述研究方向外,还有另外的研究思路。在这一研究思路中,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因素是研究FDi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出发点,姜睿的分析具有代表性。从投资国的因素看,一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特点,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是区域性产业或国际化的产业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不同。二是投资的进入方式,绿地投资和购并方式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影响有差异。三是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阶段,形成“二阶段市场结构效应模型”。四是东道国市场容量的大小。在市场需求规模有限的一些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可能会减缓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二)跨国购并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文献综述

对于跨国购并与市场结构关系的研究非常少。系统论述跨国购并与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关系最早于姚战琪《跨国公司、并购行为与市场结构》。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跨国并购与市场结构关系的一般分析框架,即跨国并购与东道国产业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和规模经济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交叉跨国购并等指标对跨国并购与市场结构关系进行实证考察与检验。他认为跨国并购作为目前最主要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其市场结构效应可以这样进行表述:国际寡占的产业市场结构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直接动因,同时,跨国并购促进了东道国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阻碍竞争,但从长期来看,某些情况下跨国并购进入会促进竞争。同时,跨过并购与绿地投资相比,能够迅速绕过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产品差异壁垒,减弱绝对成本壁垒和相对成本壁垒。跨国并购更能获得规模经济优势。事实上,他所提出的这一分析框架和以前研究国际直接投资与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关系的分析框架是相似的,都是分析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和国际直接投资或跨国购并的关系,而且,得出的结论差异不大。不同的是,跨国购并被提出来分析与东道国市场结构关系时,更加细化,并加以补充和完善。胡峰指出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由于具有能够节约交易费用,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和避免固定成本的浪费性重复,促进技术创新,促进本国产业的升级等优势,跨国并购对这种市场结构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胡峰,2002)。

二、启示

(一)将跨国并购投资方式与绿地投资方式区别开来,研究其与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必要性

国际直接投资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绿地投资;二跨国购并。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购并成为全球FDi流动的主要方式。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主要通过“绿地投资”方式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跨国并购每年大概不到20亿美元,比重只有5%左右。目前,国家已经公布了关于吸收外资参与国内企业资产重组与购并的暂行规定和实施条例,为跨国公司通过购并方式对华投资、特别是购并国有企业提供了初步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可以预见,随着相关法规和政策的逐步完善,参股、收购和股权置换、相互持股等各种形式的跨国购并将成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因此,有必要将跨国并购投资方式与绿地投资方式区别开来,研究其与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关系。

(二)跨国并购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分析思路的一点拓展

可以考虑在沿袭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影响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分析跨国购并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一是从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出发,分析跨国并购如何影响东道国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进入壁垒和产品差异。这些分析已经在姚战琪的文章中有所涉及。

二是从东道国和投资国的因素出发,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这方面的分析少见。下面,本文拟从东道国和投资国的因素来说明其与东道国产业市场结构的关系。

国内外市场分析篇5

-深入、透彻分析产业环境、产业链竞争现状、生命周期与商业模式;

-深入、翔实的市场研究数据。基于重点厂商重点产品的深度研究,提供对市场结构、价格段、区域分布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我们利用并依托对彩电市场的深刻理解,对品牌进行全面、深刻的竞争分析。从市场格局、竞争策略、swot分析等多个维度,区隔领导者、挑战者等四象限归属。评点市场成功要素;

-准确把脉用户消费行为及消费需求,聚焦消费者重点关注因素;

-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产业趋势分析与市场定量预测结果。

【目录】

第一章中国手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中国手机市场构成要素分析

一、手机产品购买主体构成分析

二、手机产品市场购买力分析

三、手机产品市场购买欲望分析

第二节中国手机市场主要品牌分析

一、国外主要企业品牌分析

1.品牌数量及所占份额

2.主要品牌在华发展历程及成功失败经验教训分析

二、国内主要品牌分析

1.品牌数量及所占份额

2.主要品牌在华发展历程及成功失败经验教训分析

第三节XX年中国手机市场运行数据分析

一、XX年中国手机市场产品销售情况分析

1.销售总量分析

2.主要销售区域分析

3.市场需求特点分析

二、XX年中国手机市场产品供给情况分析

1.国内市场主要供给量分析

2.供给来源构成

3.供需格局分析

第二章中国手机市场消费能力及未来需求规模分析

第一节XX年中国手机市场消费能力现状分析

一、中国手机产品购买要素构成分析

二、手机产品替代产品威胁分析

三、主要消费领域消费能力对比分析

第二节影响中国手机市场消费能力主要因素分析

一、购买者的购买目的及主要用途

二、购买者所处的消费环境

第三节中国手机消费市场独有特征分析

第四节中国手机市场增长潜力及驱动因素分析

第三章XX年中国手机市场需求特点及需求潜力分析

第一节中国手机市场主要消费统计数据定量分析

一、总体销量数据分析

二、分区域市场数据分析

三、消费领域分布数据分析

第二节XX年中国手机产品区域集散地分析

第三节XX年中国手机产品城市、农村消费市场分析

一、城市、农村市场表现特征

二、城市、农村市场主要需求差异分析

三、城市、农村手机市场规模分析

第四节中国手机市场潜在需求领域开拓及需求潜力

一、手机市场潜在需求领域发展情况

1.主要潜在需求领域介绍

2.当前该领域需求情况

二、潜在需求市场需求潜力预测

第四章中国手机市场销售渠道现状分析

第一节主要营销模式分析及比较

第二节中国手机市场销售品牌研究

一、区域热卖品牌

二、龙头企业动态

第三节中国手机市场标杆企业销售模式分析

一、国外品牌企业

二、国内龙头企业

第五章开拓中国手机产品销售市场主要策略

第一节中国手机产品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及模式

第二节影响中国手机目标市场策略因素分析

一、企业的资源特点

二、产品及市场特点

三、竞争者策略选择

第三节中国手机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一、无差别性市场营销策略

二、差别性市场营销策略

三、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

第四节开拓中国手机产品潜在需求市场策略

第六章主要结论及独家策略建议

第一节关于中国手机市场消费潜力相关研究观点及结论

一、关于XX年中国手机市场规模判断结论

二、关于XX—2018年中国手机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主要数据定量判断

三、关于XX—2018年中国手机市场消费潜力整体变化趋势的判断

第二节关于中国手机市场需求特点判断的主要观点

一、手机市场需求构成的判断

二、XX—2018年中国手机市场下游消费领域构成变化趋势的判断

三、XX—2018年手机市场替代品替代性趋势判断

第三节华经纵横独家策略建议

一、对拟进入中国手机市场企业的策略建议

二、对已进入中国手机市场企业的策略建议

【部分图表】

图表手机产品购买主体构成

图表国外主要企业品牌数量及所占份额

图表国内主要企业品牌数量及所占份额

图表XX年中国手机市场产品销售总量

图表中国手机市场产品主要销售区域分布

……

图表中国手机市场产品市场需求特点

图表中国手机市场产品国内市场主要供给量

图表中国手机市场产品供给来源构成

图表中国手机市场产品供需格局

图表中国手机产品购买要素构成

图表中国手机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图表手机市场中国区域集散地

图表城市、农村市场主要需求差异分析

图表手机市场主要营销模式分析

……

更多

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土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我们具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颁发的甲级工程咨询资质证书

2.我们具有庞大的专家资源及政府背景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服务是由北京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咨询有限公司打造。专家团队均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3.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国内外市场分析篇6

目录

第一章碱式碳酸铅简介及相关技术指标

一、碱式碳酸铅产品概述

二、碱式碳酸铅理化性质

三、碱式碳酸铅的包装、运输、贮存相关规定

四、碱式碳酸铅的用途及应用领域

第二章中国碱式碳酸铅市场发展关键因素分析

一、碱式碳酸铅市场规模分析(XX年度)

二、碱式碳酸铅市场主要竞争对手构成

三、碱式碳酸铅市场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环境分析

四、碱式碳酸铅市场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五、XX年全球金融危机对碱式碳酸铅行业发展影响分析

1.对碱式碳酸铅行业本身影响分析

2.对碱式碳酸铅上下游产业影响分析

3.对碱式碳酸铅价格影响分析

第三章全球碱式碳酸铅市场分析(XX年度为主)

一、碱式碳酸铅全球主要区域市场分析

二、碱式碳酸铅主要消费市场分析

三、碱式碳酸铅主要供给地区分析

四、碱式碳酸铅全球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预测

第四章碱式碳酸铅生产工艺及技术路径分析

一、碱式碳酸铅质量指标

二、碱式碳酸铅各种生产方法及利弊对比分析

三、国内外碱式碳酸铅生产工艺及技术趋势

1.国外主流生产工艺介绍

2.国内主流生产工艺介绍

3.国内外生产工艺对比分析

四、国内外碱式碳酸铅最新技术研发及应用情况

五、主要生产设备情况介绍

第五章XX-XX年中国碱式碳酸铅市场行情分析及发展预测

一、XX年国内碱式碳酸铅市场发展回顾分析

二、碱式碳酸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三、XX-XX年碱式碳酸铅产量分析及预测

四、XX-XX年碱式碳酸铅需求量分析及预测

五、XX-XX年碱式碳酸铅进出口状况分析

六、XX-XX年中国碱式碳酸铅价格研究

1.碱式碳酸铅产品价格变化趋势

2.碱式碳酸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七、碱式碳酸铅主要下游消费领域构成分析

1.碱式碳酸铅用途介绍

2.下游消费领域分析

3.下游产业发展预测

4.市场需求结构及份额构成

第六章国内外主要生产企业标杆分析

一、业内生产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二、主要厂家生产规模及工艺

三、主要厂家经营财务指标分析

四、国内外产量及供需格局走势分析

第七章国内在建及拟建项目统计分析

一、主要项目分布情况

二、主要项目投产时间

三、新建项目对碱式碳酸铅行业产能影响分析

第八章本报告主要研究结论及市场判断

一、对碱式碳酸铅市场行情的主要判断及结论

二、对碱式碳酸铅产品主要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分析判断

三、对碱式碳酸铅市场容量及供需格局的预测结论

第九章西杰优盛独家策略建议

一、碱式碳酸铅技术开发注意要点及应对策略

二、碱式碳酸铅项目投资注意要点及应对策略

三、碱式碳酸铅行业产业链延伸策略

四、碱式碳酸铅产品市场及销售策略建议

五、XX年碱式碳酸铅企业应对金融风暴策略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碱式碳酸铅技术指标

图表:碱式碳酸铅理化性质一览图

图表:碱式碳酸铅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表:碱式碳酸铅下游需求领域构成图

图表:XX年碱式碳酸铅市场规模分析

图表:碱式碳酸铅市场发展驱动因素构成图

图表:XX年金融危机对碱式碳酸铅影响图示

图表:碱式碳酸铅全球市场构成图

图表:碱式碳酸铅主要生产工艺及技术对比

图表:XX-XX年碱式碳酸铅产量分析及预测

图表:XX-XX年碱式碳酸铅需求量分析及预测

图表:XX年碱式碳酸铅产品进出口情况

图表:XX-XX年中国碱式碳酸铅产品价格走势

国内外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swot分析;竞争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094-03

一、广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通常是指非传统的、环境影响小的能源形式或者储藏技术,直接或者间接源自于太阳或者地热能,具体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生物燃料所产生的能量等。

近些年来,广州市新兴能源发展很快,但其总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到2011年,全广东省新兴能源的年利用量不到全省能源消费总量6%左右,平均每年新兴能源开发利用的投资也仅约为全省能源建设投资10%左右。广州市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太阳能处理设备、太阳能玻璃,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太阳能、核电、风电发电装备制造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总体上来说,广州新能源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太阳能、风能产业产值也只是占全国的7%和8%左右。目前,广州正在积极推进建设“绿色亚运城”,在亚运城中重点推广太阳能光热应用、水源热泵供冷供热综合利用技术。

二、目前存在问题

1.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与国外技能相比,由于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与如美国等国家相比技术水平相差较多。同时广州市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同北京、上海等地区也存在一些差距,如天威英利、无锡尚德。

2.新能源的开发程度较低

新兴能源在全市的能源供应中少量补充,其占全国新兴能源开发总量的比重也很低,新能源资源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的增强。

3.新能源产业发展滞后

广州市新兴能源的开发缺乏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优势,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创新能力不足

广州市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较少,高技术人才缺乏,研发的投入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低。

5.政策扶持有待加强

新兴能源投资运行成本和风险往往都远远高于常规能源,到目前为止,省内还没有出台有关支持新兴能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扶持措施。而且有关政策之间,缺少有效的衔接,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支持力度还很不够。

6.国内新能源市场或者广州周边新能源市场还较小

除了几个大城市新能源建设发展较快,其他中小城市新能源市场发展尚不足。国内市场消费者较为分散,市场狭小,分散,缺乏统一市场标准。

7.成本高,规模小

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发电的成本仍然很高,企业规模较小,这些还很难市场化利用。

三、外部环境分析

pest分析(p:政治、政府及法律因素;e:经济因素;s:社会、文化、人口与环境因素;t:技术因素)是外部环境分析常见的方法,由于同一区域的企业在整体环境上往往具有同一性,在这里我们以广州市企业整体为产业代表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对象以广州九恒新能源有限为例。

1.政治、政府及法律因素

广州新能源产业除国内销售外,更多产品是远销到欧洲、美洲、澳洲、非洲36个国家。中国是美国的重要进口国,但近些年来美国将能源利用的重心转移到了自己国内。我国国内,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的相关政策并不完善,新能源的开发资金大多依赖政府补贴等,部分新能源企业对政府补贴具有依赖性。

2.经济因素

目前,国内,新能源利用的成本要远高于传统能源的成本,为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政府投入了很大的经济力量,强大的经济为后盾,在国内经济优势的广州的新能源产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在国际方面,国际经济仍然较为低迷,国际市场发展动力不足。

3.社会、人口、文化与环境因素

近年来,新能源的发展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和接受,传统能源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越来越加明显。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保护

已经上升到一种文化,保护环境的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

4.技术因素

广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广州的新能源产业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以广州九恒、广州科力等为代表,广州新能源产业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成本约为国外2~3倍。

上述的pest方法分析了广州新能源的外部环境,可以看出:国外新能源市场发展动力不足;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只要能够获得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社会的普遍认可以及广州经济的发展、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只要优先抢占不成熟的内地市场,广州新能源产业将得到长远的发展。

四、内部环境分析

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过程非常相似,主要是对公司内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内部分析提供了促进企业内部沟通过程的良好工具和平台。

同一区域企业整体上往往具有同一性,在这里我们以较为优秀的企业为代表进行整体性分析。在这里我们以广州九恒、广州科力进行ife矩阵分析。如表1。

通过对广州新能源产业的内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广州新能源产业2.69分还是不错的,对于国内优势明显,只要竞争国内市场,快速占领内地市场,这才是广州新能源发展的真正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公司才能充分发挥优势资源。五、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对广州新能源的企业分析,来得出适合广州的战略组合,这里我们以广州九恒新能源企业为代表进行分析。如表2。

通过上述swot分析,我们得出广州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组合有这四种。

六、竞争战略选择

通过对广州新能源产业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swot结合当前国内条件,可以看出最适合广州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战略:实行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快速占领国内新能源市场,开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原因如下:广州经济优势为广州快速发展与抢占国内市场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广州经济发达,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为广州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基础。国外市场受限。广州新能源产业主要以广州九恒、广州科力等为代表。自公司成立以来,地处沿海,国内市场还很小,公司以前主推以国际发展为主,国内为辅的战略。近些年来,国际变动很快,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纷纷通过各种手段限制国外产品,发展本国产业。政府注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对于新能源的发展非常重视,对于新能源发展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国内,一方面对于新能源企业政策支持,同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发展新能源产业。另一方面促进本国新能源市场的增长。

国内市场的快速成形与发展。国内市场正处于发展时期,对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以及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等意识的不断形成,新能源必将慢慢成为一种时尚。由于人们的这种观念就决定了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动力充足。

广州对于发展内地市场具有许多其他明显的优势。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产业内部较好的整合能力;稳定的原料供给;良好的品牌形象等,这些优势决定了广州新能源产业对于发展国内,竞争内地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更早更快发展和抢占内地新能源市场,可以用较小的资源来获取较大的利润。

国外形势严峻。特别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也是广州新能源产品的主销国,纷纷为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采取措施,另外国内外优秀的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优势较弱。这决定了广州新能源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难度更大,需要的资源更多。

国外市场不足。广州新能源外销的主要市场发达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不足,这也决定了这些国家新能源市场的成长速度慢。这也影响广州向国外发展遇到障碍。

国内市场较为分散。这也是决定实行差异化战略的主要原因。国内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民族风俗不同等决定了内地对于消费产品的要求不同。对于新能源产品的要求较多,需要服务的个性化与产品功能的独特性。差异化的产品,培养多个种类的市场,抢占这些市场,并以这些市场向外扩散,可快速占领国内市场。

七、竞争战略实施措施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对于广州新能源产业和其拥有的新能源企业,可以通过适度的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补贴标准,积极的使用财政补贴方式,对新能源关键设备的采购按中标价格给予一定补贴等方式给予扶持。

2.增设产业

展基金

新能源产业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增设新能源发展基金可以使市场闲置资金注入需要给予相关企业财政补贴的企业。通过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的方式可以为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减轻财政压力,为上述措施的落实提供保障。

3,加强发展规划与引导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引导和微观调节,可以促进产业发展。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区域资源特点,技术发展优势来制定科学的新能源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和完善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标准。

4.通过政府引导,促进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

在国内,政府对于市场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影响国有企业或者间接影响私人企业的方式,或者制定相关政策来促进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目前,发达地区的新能源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政府在这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于中小城市以及偏远地区来说,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其新能源市场还有待提高。

5.整合研发能力,提高创新水平

大力设立新能源研发机构,建设完整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降低新能源高成本问题,同时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对于风能,还需努力改变风电运行不稳、完善电网建设、提高智能电网技术水平等问题。同时鼓励创新,对新能源企业发展设立创新奖励体制。

6.强化人才开发

现代企业的竞争深层次的代表既是对人才的竞争,广州新能源产业要吸引新能源人才,培训新能源人才,合理开设人才发展强化班,并且对人才的发展合理设置奖励体制,鼓励人才学习。新能源企业可以通过从内部人员的培养或者引进海外人才等方面着手。

7.结合自身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合理定制适合自身的竞争战略

国际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广州市新能源产业快速调整好自己的战略。以国内市场为主,实行多样化战略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要,更有利于广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内,可以大力运用已在国外发展取得的经验,建立营销网络,合理开发市场,建立研发机构以及基地等。

八、结论

广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同时,不断开阔国内新市场,提升品牌的实力和竞争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的产品,洞悉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需求进行改革,同时在结合国内对于新能源的产业需求发展适合自身的战略方向。

参考文献:

[1]广东建材.广州推进“绿色亚运城”拉动新能源产业[j].广东建材,2009,(9).

[2]李力,曾乐民,陈子教,于文益.广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23).

[3]陈晖.世界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发展概况[j].上海电力,2007,

(5).

[4]克里斯托弗·费雷文,尹小健.低碳能源:世界能源革命新战略[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5]刘山.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与能源安全[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2,(2).

[6]杜祥琬,黄其励,李俊峰,高虎.我国可再生能源战略地位和发展路线图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9,(8).

[7]刘博.我国新能源技术发展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8]刘高峡,黄栋,蔡茜.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障碍与激励政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

[9]熊良琼,吴刚.世界典型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能源,2009,(6).

[10]肖敦华.新疆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1.

[11]赵小燕.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

[12]杨锡怀,王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国内外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中国建筑企业;Swot;竞争策略;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国内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的必要性

2007年是我国加入wto后承诺开放国内建筑市场的第一年,外国工程承包商陆续进入了我国国内筑市场,开始与国内建筑企业一样,以国民待遇身份与国内市场竞争。面对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国际承包商的挑战,国内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国外市场。

近年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蓬勃发展,国内各大型工程承包商纷纷走出国门,积极参与竞争,瓜分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自1979年我国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以来,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建筑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国内建筑企业必须积极应对,认清形势,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中,大力发展海外事业,抢占国际市场,实现两条腿走路,构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经营格局,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对国内施工企业的Swot分析

国内施工企业会面临着各种不同的Swot因素,以下只讨论其在国际化经营的背景下所具备的优势、弱点,面临的机遇和威胁。

2.1国内施工企业国际化经营具备的优势(Strengths)

2.1.1成本优势。我国劳动力成本要比西方发达国家低的多。管理成本和劳务支出相对较低,存在价格竞争优势。

2.1.2劳动力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并有庞大的劳动力供给潜力。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建筑业的从业人数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数的25%。

2.1.3中国市场的迅猛发展使企业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逐步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为国际建筑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2.1.4政府的大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支持我国建筑企业进一步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并指出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良好形式。

2.2国内施工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弱点(weaknesses)

2.2.1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落后。国内大部分建筑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经营模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在国际建筑市场上,面对欧美企业的竞争,国内建筑企业水平已是捉襟见肘。

2.2.2项目综合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国内建筑企业相较于国际大型承包商普遍缺乏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经验。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程度不高。

2.2.3缺乏国际工程承包经验,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变化能力弱。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呈现新的趋势,开始经历巨大变革,承包方式改革,又引起新的交付系统变革;epC、pmC等一揽子式交钥匙工程、Bot、ppp等带资承包方式,成为国际大型工程项目广为采用的模式。虽然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上开始承担一些总承包工程,但总体来说对国际市场竞争新趋势的发展还不具备丰富的应对经验。

2.2.4缺乏综合素质高的国际高级管理人才。人才缺乏一直是影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企业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此外,语言障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我国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良好的技术管理素质难以在国外工程承包中得以发挥,甚至还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

2.2.5信息管理方法不足。首先体现在市场信息和情报的收集不够,对国际新趋势的动向不能迅速了解;其次是国内建筑企业内部组织层次设置较多,组织繁杂,信息在不同层级之间传递时会产生缺失;另外,国内建筑企业对国际上各种先进软件的应用都比较晚,应用领域和熟练程度与国际上先进建筑企业还有一定差距。

2.2.6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国内建筑企业缺乏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专利技术少,而且技术应用层次不高,尤其是在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机械化水平方面,都处于相对较低层次。

2.3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可能的机遇(opportunities)

2.3.1国际建筑市场蓬勃发展。世界经济总体复苏,带动国际建筑市场蓬勃发展,为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大竞争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3.2国际建筑市场开放度提高。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使资本、技术、货物和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服务等各种生产要素出现跨国流动趋势,工程承包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行业,得到促进和发展。并且根据对等开放的原则和市场互换原则,中国将与其他国家建立双边联系机制,这使得中国建筑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更加容易。

2.3.3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且通过颁布相关政策与法规来鼓励和扶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2.3.4国际合作增多。随着外国建筑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增多和我国对外工程公司在国际市场中业务的不断扩大,中外建筑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步增多,国内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学习更多的国外先进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2.4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威胁(threats)

2.4.1国际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工程承包中,大型跨国建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实现全球资源配置,从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4.2技术和其他非关税壁垒逐渐增高。虽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wto的影响,国际建筑市场进一步开放,关税壁垒已经大大降低。但各国仍通过采用技术或者其他非关税壁垒,加强对国内建筑市场的保护。

2.4.3科技和管理日益复杂化。建筑工程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管理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产业转变。这种转变本身不是一项威胁,是国际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中国建筑企业而言,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与外国大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科技和管理的日益复杂化是一项威胁。

2.4.4提供整体的建造服务方案趋势更加明显。前文已提及,当前国际国内工程承包市场的承发包方式,开始经历巨大变革,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业主偏向于承包商向其提供整体的服务方案。比如epC,pmC,turnKey,Bot,ppp等等,不光要求承包商有很强的建设能力,管理能力,还要求有很强的融资能力。而这方面,我国企业显得相对落后。

2.4.5人才的争夺。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除了国际承包商之外,国际上不同行业的企业都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而跨国公司经营管理队伍的本土化,是其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迫切需要人才;这些企业都会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及良好的发展空间来吸引我国的人才。

3要素交叉分析

3.1So交叉分析

自身优势与外部机会各要素间的交叉分析,制定利用机会发挥优势的战术。

提高劳动力素质以适应国际市场发展;

(2)以长期承接国际工程作为战略目标。

3.2St交叉分析

自身优势与外部威胁各要素间的交叉分析,利用自身优势消除或回避威胁。

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合理用人制度,加强培训;

鼓励企业组建战略联盟;

树立企业独特的品牌形象。

3.3wo交叉分析

自身劣势与外部机会各要素之间的交叉分析,制定利用机会克服自身劣势的战术。

关注国际市场,提高应变速度;

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国际合作,学习研究新技术及管理经验,提高创新能力;

建立信息情报处,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3.4wt交叉分析

自身劣势和外部威胁各要素之间的交叉分析,找出最具有紧迫性的问题根源,采取相应措施来克服自身限制,消除或者回避威胁。

建立统一的行业组织;

进行不断的管理制度创新;

改进提高技术,打破技术壁垒。

结论

针对中国建筑企业目前的状况及Swot要素交叉分析结果,作出以下几点核心的战略建议:(1)以长期承接国际工程作为战略目标;(2)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建立战略联盟;(3)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改进提高技术,树立企业独特的品牌形象。

上述分析把中国建筑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讨论的是普遍存在于中国建筑企业的优势和弱点,以及机遇和威胁。但实际上,研究建筑企业国际化时,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或弱点,有些因素对企业来说是优势,对另外的企业来说却是弱点。运用Swot分析和矩阵的时候应该进一步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增加某些因素,或者把某些因素从中删除。

参考文献

[1]陆伟成开发国际建筑市场企业机遇与风险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2)

[2]李云,张意翔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Swot分析:基于wto背景[J].企业管理;

2007(3)

[3]高山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6)

[4]何小洲,刘姝中国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Swot分析及战略探讨[J].建筑

国内外市场分析篇9

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中国的市场调查业发展较晚。但近几年一直发展迅速,几乎每年都以50%的速度增长。高速发展的我国市场调查业呈现出以下几种现状:

1.1市场需求广阔,极富增长潜力

据调查,市场调查业2004年的全球营业额为138亿美元。美国排名第一,为48亿美元;排在第五位的法国也为9.5亿美元。而中国,据业内人士估计,约为0.54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2%,法国的6.4%。这说明中国的市场调查业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入世后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将使企业决策所需的信息量进一步增加,这无疑为市场调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1.2从业公司规模小,分散化程度较高

据估计,目前我国以市场调查为主业的机构总数为1500家左右。但业内公认比较有规模的只有50家,且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这些公司的年营业额占了全行业营业额的80%。而绝大多数的调查企业的员工人数只有十几到几十人,年业务额很低,某些企业的业务额甚至不足百万元。人员不足使调查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专业分工,而低的业务额只能够让企业艰难地维持生存,根本没有充足的资金去添加专业设施,并积极推广企业,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1.3面临问题众多

在我国,市场调查业尽管从数量上看有了长足发展,但这与我国具有13亿人口大市场相比,与经济发展要求相比尚有相当大差距,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产业,面临很多问题:

a)在调查手段和统计技术方面,中国的市场调查业应该还处于学习阶段。由于市场调查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其业务操作基本上还是模仿西方企业的做法。目前,本土从事市场调查工作的人员大多数对调查手段和统计技术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市场动态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明显不足。在抽样标准与置信度的确定、误差的控制方面,不论是客户还是调查公司很少作明确的界定。在问卷题目的设计、问卷提问时间长度、提问技巧、提问者衣着、语态和提问场景等方面,不少调查企业只是照搬国外同类企业的做法;在调查数据的处理上,国内市场调查公司虽使用了一些相关软件,但许多使用人员因不具备必要的数理统计知识,只能使用其中一部分,而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甚至连起码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都没有,只是简单罗列百分比。国内大多数的市场调查公司仍处于数据收集阶段,自身进化历程缓慢。

b)在市场调查意识方面,我国的市场调查研究缺乏正确认识,如委托方企业尚未确立调查业应有的社会地位,市场调查意识与市场经济发展尚有差距,缺乏调查价值意识、先行意识、有偿意识、产业意识等,认为市场调查就是简单的问卷,是谁都可以承担的工作。而市场调查公司也缺乏自我形象推销和塑造自我优势的意识等等。

c)在行业规范方面,我国的市场调查行业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行业形象不佳。由于对市场调查业没有建立起监督机制,对行业缺乏归口管理,对信息产品没有质量标准约束,有些调查机构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从事一些不规范的业务活动,如缺乏职业道德、弄虚作假,降低质量标准等现象也就屡见不鲜。

d)在服务产品品牌方面,我国的市场调查业缺乏自身市场定位意识和有力的产品。目前许多市场调查公司所从事的调查业务,大多被动跟随客户的要求,调查介入面广却缺乏专攻方向,因此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某些业内公司虽有自身的产品,但如果没有强大的数据库作为依托,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就很值得怀疑。有竞争力的产品必须是能为客户带来效益的产品。要形成可靠、有效的产品,经验和数据的积累很重要。

2我国市场调查业发展战略分析与对策

2.1国内市场调查业的Swot分析

利用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法,对我国市场调查业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机会方面:首先,随着wto的加入,国内国际市场融为一体,竞争也更为激烈,因此调查业的市场需求也会上升;其次,客户也逐渐成熟,越来越懂得市场调查的价值,对市场调查的期望也会归于现实;第三,对于中小型企业这个细分市场,国外品牌的市场调查公司的成本结构决定了它们短期内不可能涉及,因此本土的市场调查企业有广阔的生存空间;第四,中国的文化悠久而独特,悠久说明它非常顽固,不会轻易改变,独特说明它确实需要时间去了解,因为它与其他的文化非常不同;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很特殊,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渐进式的过渡,渐进式意味你必须对政府政策非常敏锐。这二者决定了存在比较明显的壁垒。

威胁方面:首先,一些低劣的市场调查服务可能会损害了我国市场调查界的声誉;其次,外资冲击--国外品牌公司实际上一开始就非常注意本地化战略,这几年尤其重视,我们从国外品牌的调查公司里不断增多的华人董事就会感到这种威胁;再次,当前中国人多数都具有根深蒂固的崇洋心理。

优势方面:一是熟悉社会文化,市场调查业跟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市场调查过程中方案的设计、调查问卷的提问方式、语气及文字表达、现场实际操作的方法等环节都必须以当地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沟通方式为基础。外资调查公司进入中国后碰到的首要难题就是中外文化差异的问题,特别是中国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内涵的差别很大,这些都给外资调查企业带来很多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外资调查企业往往把现场实际操作业务委托给本土调查企业来完成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本土调查企业由于对自身社会文化的体验至微,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和样本,因而在开展市场调查时能较充分地反映本地的社会文化特点。二是了解市场行情,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作为一个转型时期的市场,存在着许多与成熟的西方市场不同的特点;另外,中国市场空间又相当巨大而且复杂。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的市场调查与西方国家的市场调查存在很大不同。进入中国的外资调查企业只有充分了解中国市场背景,才能保证调查内容与结果符合客户要求。然而,外资调查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短,因而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有限。相比之下,在基础数据积累方面,本土的调查企业占据了天时、地利;最了解这块市场的毕竟还是我们自己。这一点也正是国外客户所看重的,同时也是我们的优势。

劣势方面:中国本土的市场调查企业缺乏理性的分析工具,实际上也就缺乏了市场调查中一个重要的分析数据能力。同时,本土市场调查企业在专业领域竞争能力既不明显,又缺乏规模优势。

2.2我国市场调查业发展战略对策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到中国本土的调查企业在未来肯定会有较多的市场机会,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调查需求,正是我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发展市场调查机构、开拓新的领域的重要机遇。但要想真正做成中国本土的品牌,必须要有战略性思考和对策:

2.2.1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的市场调查意识

一方面,从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着手,提高企业的市场调查意识,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重视市场调查,以市场调查作为决策基础;另一方面,要增进企业对市场调查工作内容的了解,提高企业对市场调查机构选择辨别的能力,推动市场调查企业的优胜劣汰,净化行业竞争秩序。

2.2.2加强业内合作,提高调研水平

加强市场调查行业内的交流合作也非常重要,打破行业内各调查机构之间缺乏交流、信息封闭局面,形成行业内相互交流与探讨的良好气氛,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信息共享水平,使业界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同时提高我国调查公司的竞争力。

2.2.3政府推进,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应当把市场调查业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独立产业来给与关注,将过去众多的市场调查机构从党政机关中分离出来。促进其发展。

其次,政府本身也应加强信息采购力度,成为市场调查公司的重要客户。随着政治、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政府决策和重大项目实施都应该借助外脑力量,避免长官意志造成的政策失误。

第三,政府还应出台一些相关政策,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保护刚起步的本土市场调查业。如规定市场调查费用纳入成本,不计征所得税;在信贷和资金上,给予低息贷款:在严格把关经营范围和人员素质标准前提下,简化审批、注册手续,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市场调查公司,加快市场调查业的发展。

2.2.4规范市场调查行业

目前,我国市场调查不规范,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行业管理机构,如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等。专门负责组织制定全国市场信息调查业的发展规划,引导、促进国内市场信息调查业的健康发展。让他们组织制定市场信息调查业行为规范和执行标准,包括从业人员的资质标准、从业企业的资质标准、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等;监督行业行为,提高行业门槛,维护行业秩序;组织市场调查业者进行业务培训和交流;组织市场信息调查业者的国际交流活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使我国的市场信息调查业,尽快跟上国际业界的发展步伐。

国内外市场分析篇10

一、中国市场调研行业现状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市场调研行业在中国内地诞生发展。据估计,目前中国有市场调研机构1500家,形成一定规模的有400至500家,规模较大、实际运转良好的有50家,且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2003年行业总营业额达到30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加20%,占世界调研市场总营业额的1.6%。从世界调研市场占有率来看,我国市场调研业的总营业额很小。但与GDp的增长比例相比较,市场调研行业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中国调研业发展的亮点之一,是2004年我国首次推出调查分析师资格认证。它是中国十大职业资格认证之一。从目前的状况看,不少市场调研机构提供的市场信息的层次和深度,以及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往往达不到要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少调查分析的专业人才。调查分析师资格认证,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提高调查与分析的质量与效率,促进行业专业化进程。

市场调研是一个新兴行业,还存在许多不足,亟待完善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市场调研行业在国际上和我国的发展作一比较和分析,使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国际化,这也是我国今后市场调研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比较分析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市场调研行业已经有近100年的发展历史,到如今已相当成熟。中国与国外先进的市场调研行业差距很大,跨国市场调研机构与内地市场调研机构相比,也出现明显的整体优势。从行业内部来看,目前在中国内地的市场调研机构,按组成方式不同,可分为四类:民营机构、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主办机构、跨国机构、学术研究和新闻单位创办机构。跨国机构占领了国内调研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这种力量对比悬殊的局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市场调研机构的客户需求。外资调研公司拥有较雄厚的资金及外资背景,业务覆盖面较广,而且能直接得到跨国公司的客源,客源相对比较充足。相比之下,我国市场调研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几个大城市,其销售额主要来源于外资、合资企业,顾客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少。

2、市场调研机构的形式。按市场调研工作的性质分,在中国的跨国市场调研机构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市场上独立的调研企业,包括了各种调研组织如广告商、定制或专项调研企业、辛迪加服务企业等;另一类是企业自己的营销调研部门。目前,国内市场调研机构主要集中在“定制或专项调研服务”和“现场服务”两个层面上。定制调研是目前我国本土调研业业务最集中的领域。我国虽有1500多家调研机构从事此项业务,但调研规模和范围要小得多,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几个大城市,极少有国内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展至境外。而更多的小公司多是属于“现场服务公司”,主要接受国外企业或国内同行的委托,经营转包业务。

3、市场调研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外资调研公司有强大的国际技术背景,有母公司带来比较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操作上比较规范和科学。他们在人力资源上的投入也比较大,较好的薪酬福利待遇与发展平台,有良好的培训机制,往往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公司内的专业化分工也比较明确。国内很多调研公司经验不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一方面,对某个市场或某个领域的基本知识或基本的市场敏感度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进行市场研究很困难。另一方面,很多目前在国内研究领域流行的模型都是从国外直接照搬来的,缺乏在国内应用的经验,更不用说是否进行过基于国内市场环境的二次加工。

从行业的外部环境来看:

(1)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发达国家的市场调研行业在经过产生、发展、成熟、再发展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不断规范,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行业规范。中国市场调研行业目前缺乏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中国市场研究需求增长很快,但是研究规范、行业自律的发展速度都没有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

(2)企业和消费者的市场调研观念。在国外,“决策前先调查”的观念深入各个企业。而我国一些企业尤其是传统的国有企业还没有完整的现代企业营销观念,对流动、复杂、多变的信息缺乏敏感。中国的企业很多还是靠感觉营销,也就不像国外的企业先把市场上非常具体的数据统计出来,利用数据说话,进行科学决策。此外,中国消费者对市场调研缺乏一种健康的认识。消费者在接受满意度调查时,经常是“前10分钟好好回答,后10分钟随便说说”,调研结果令人将信将疑。

(3)研究领域的产业环境。三百年市场经济为西方市场调研业与市场调研客户提供了共同的高度发展的产业环境,这个产业环境相对稳定、信息充分。调研公司的产品信息主要集中于管理咨询与战略战术分析部分。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由于市场经济的初建,产业环境往往呈现多变状态。中国的市场调研师如果想完成一个真正优秀的项目,就必需从产业分析入手。现实的选择是调查研究师往往并不具备产业的深入认识。这就给中国市场调研公司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深入产业分析基础上的管理与战略咨询投入太大;而没有产业分析基础的研究项目是很难让企业满意的。

由我国市场调研行业发展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我国市场调研行业的特点为:1、市场调研业是一个极富增长潜力的行业。2、调研机构普遍组织规模较小,综合实力偏弱,投入资金过少。3、调研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市场调研的专业人才。4、市场调研业尚缺乏成熟、有效的行业规范。5、客户企业普遍缺乏完整的现代企业营销理念。6、研究领域的产业环境不稳定,信息不对称。

三、政策建议

1、加强行业规范与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该完善整个行业的管理制度,包括公平定价,建立有效约束市场调研业的操作规范,提高市场调查与研究的透明度等。还要加强市场调研业的法律意识,使其严格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接受舆论与社会的监督。

2、重视产业环境,形成行业上的专业化。所谓形成行业上的专业化,是使那些对某一行业特别熟悉的公司或针对自身有实力的行业转变成专门行业的专门化公司,从而通过市场细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专业化趋势必将导致缺失产业分析基础的综合咨询公司渐渐被市场所抛弃,立足于专业产业、特定知识领域的小咨询公司成为市场主体。

3、提高调研人员素质,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调研机构首先要加强对调研人员的录用、评审制度,其次要加强对调研人员的培训,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对调研人员的培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培训员工学习国外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二是进行经验总结与交流;三是与国内著名的跨国公司进行交流、合作。此外,要建立激励机制,以提高调研人员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