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十篇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十篇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2:44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篇1

【关键词】补肾活血方;老年性;骨质疏松;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30-02

近些年来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且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其为患者带来的骨折、疼痛、畸形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骨质疏松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的西药有活性维生素、降钙素、双磷酸盐类、雌激素等,但副作用大,所以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中药治疗有较大的优势[1]。本次试验对我院收治的部分患者进行补肾活血方治疗,取得了确切的临床效果。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2例和40例;年龄范围在55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3.2)岁;将72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片口服,一天2次,每次0.25μg,碳酸钙D3片口服,一天2次,一次1片,连续治疗6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进行治疗,药方为6g鹿角胶、水蛭,10g淫羊藿、山萸肉、山药、白术、补骨脂、巴戟天、龟板胶、熟地、三菱、莪术,加水煎服,一天一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治疗6个月。

1.3疗效判定:参照《重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定。无效:治疗前后比较疼痛未消失,骨密度检测无变化;有效是指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且对骨密度检查发现骨密度没有下降;显效是指疼痛消失,骨密度检查发现骨密度增加[2]。

1.4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所得数据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p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详情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1.1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中医学中根据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为“腰背痛”、“骨枯”、“骨痹”、“骨痿”等范围内,在中医学角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骨的生长、发育衰弱与强劲与肾精之间关系密切。正如《内经》中所说,“肾生骨位,其藏肾……其养骨位”,“肾之合骨也”,因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肾精亏虚之间有密切关联。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可将补肾中药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身上,经过治疗后发现其可有效提高股骨粗隆、股骨颈等部位的骨密度[3]。现代药理学证明,补肾中药可充分促进骨细胞分化,抑制iL-1、iL-2、tnF-α等因子形成,以上因子对骨质疏松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骨质疏松因长期虚损而形成,久病入络则渐成血瘀;因此临床骨质疏松症病人经常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肾虚患者存在血流变学的异常,肾虚同样可导致患者血瘀,血瘀可影响骨代谢,骨部营养不够,病例基础为在骨骼系统血瘀造成的骨小梁内循环障碍,不利于细胞进行有效物质交换,血液中的钙及营养物质不能通过哈弗氏系统进入人体骨骼中去,最终会导致人体骨骼中的营养成分丢失,增加骨骼的脆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几率非常大。使用活血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明显促进骨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并减少骨小梁内微循环障碍。本次试验使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明显的缓解了患者临床持续性疼痛,并明显提高骨密度。

总而言之,骨质疏松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本次试验中使用的补肾活血方在补肾的基础上活血化瘀。方中的鹿角胶、淫羊藿具有温肾壮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作用;熟地、龟板胶、山萸肉可补阴血、益精;白术、山药有健脾益胃的作用;水蛭、莪术、三棱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方中诸药合用可明显提高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减少骨折发生率和骨折次数。

参考文献

[1]王振全,潘贵超,鞠大宏等.补肾健脾活血方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1,31(7):652-653.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篇2

关键词:二膦酸盐类药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药物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2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是指妇女绝经后卵巢合成的雌激素减少,骨吸收及骨形成均加速,呈高转化型骨代谢,但由于骨吸收的过程较短,成骨过程较长而造成骨量丢失的一类代谢类疾病。其造成妇女骨折的风险率高于患乳腺癌、宫颈癌、子宫癌和卵巢癌患病率的总和。据《2013年中国骨质疏松骨折防治蓝皮书》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5.7%,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可高达25%至50%,并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绝经20年以上者可达53.62%至57.89%,平均为56.76%。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以抑制骨吸收为主的骨吸收抑制剂和以促进骨形成为主的骨形成促进剂。二膦酸盐类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多的骨吸收抑制剂,它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来降低骨吸收。二膦酸盐类药物中应用最多的包括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和唑来膦酸。其中阿仑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为口服制剂,伊班膦酸钠可以是口服制剂也可以是注射剂,唑来磷酸为注射剂。下面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与四种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安全性和药物经济学相关的研究予以汇总。

1疗效与安全性

孟迅吾等研究者通过对7个中心,27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进行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观察研究,评价了阿仑膦酸钠对改善中国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疗效与耐受性。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的疗效和耐受性良好,是中国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安全、有效治疗药物。胡伟伟等研究者研究了147例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妇女,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1年后,其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变化。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治疗1年能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女的腰椎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BmD,且疗效和绝经年限长短无关。

刘勇等研究者通过对223名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妇女的12个月随访研究,评价了利塞膦酸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将223名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利塞膦酸钠每日5mg或安慰剂,同时两组均每日加碳酸钙D3咀嚼片1片。研究结果表明,每日用利塞麟酸钠5mg,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腰椎和髓部骨密度,降低血清骨钙素(BGp)和尿-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值,降低骨转换率,服用安全,且可耐受。杨欣等人研究了国产盐酸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样本量为240,治疗时间12个月。研究表明,利塞膦酸钠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连帆等研究者的研究回顾性观察并比较了绝经后骨质疏松几种常用治疗方法的疗效。研究共纳入患者282例,随访时间1年。研究分别在基线和12个月后记录骨密度、SF-36量表评价的生活质量和VaS疼痛评分。结果表明,伊班膦酸钠能提高骨密度、改善生活质量。周臻臻等研究者探讨了伊班膦酸钠间断静脉滴注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患者61例,连续用药1年。结果表明,伊班膦酸钠间断静脉给药能有效增加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缓解疼痛且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孙敬华等研究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175名患者2年,研究了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输注唑来膦酸后患者髋关节及腰椎2-4骨密度明显提高,疼痛较前明显缓解,肾功能无损害,唑来膦酸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安全有效,能够降低骨折的风险。蒋元斌等研究者观察了61例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平均随访7个月,结果表明,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近期及中期疗效明显,可明显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Johnp.Bilezikian等学者总结评价了二膦盐酸类药物(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和唑来膦酸)降低骨折风险的主要临床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四种二膦盐酸类药物都能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椎骨骨折的风险。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和唑来膦酸能降低非椎骨骨折和髋骨骨折的风险,长达10年用阿仑膦酸钠治疗的临床试验和长达7年用利塞膦酸钠治疗的临床试验表明,这些药物长期治疗有效,不易出现耐药性。

与二膦酸盐类药物产生的疗效相比,其带来的不良反应被认为比较轻微。Luisarboleya等学者通过分析临床试验、队列研究和公开的数据库等科学证据,总结了二膦酸盐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二膦酸盐类不良反应可以分为骨外不良反应和与骨骼相关的不良反应。骨外不良反应包括胃食管不良反应、眼部不良反应、肾毒性、低钙血症、急性期反应、心房颤动等;与骨骼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肌骨骼疼痛、非典型的股骨骨折、颌骨坏死等。erikF.eriksen等学者从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方面做了系统评价。临床研究发现,长期使用(3年以上)二膦盐酸类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持续降低骨折率,增加骨密度,有较好的耐受性,且没有出现预期外的不良反应。

2药物经济学评价

2.1国内相关药物经济学评价

李琳等回顾性研究了98例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患者,比较了唑来膦酸输注液与阿仑膦酸钠片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成本效果,结果表明,唑来膦酸输注液总效率高,且花费较低,更适合用于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李改丽等研究者通过对102名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伊班膦酸钠输注液和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安全性和成本效果。结果显示,伊班膦酸钠注射液与阿仑膦酸钠片的临床总体疗效相当,阿仑膦酸钠片的成本效益低于伊班膦酸钠注射液。

李军等研究者通过对2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组,研究了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和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并进行了成本效果分析,认为从成本效果上看,阿仑膦酸钠片要优于伊班膦酸钠注射液。

刘开渊等比较了他莫昔芬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成本效果。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比他莫昔芬有更高的成本效果。研究了鲑鱼降钙素鼻喷剂与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成本效果。研究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患者100例,试验组采用唑来膦酸输注液,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研究结果表明,唑来膦酸注射液相比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有更好的成本效果。

2.2国外相关药物经济学评价

Johna.Kanis等研究者构建markov模型,比较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组与无干预措施的对照组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的成本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有较高的成本效果,虽然增量成本效果比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但其值仍低于niCe推荐的阈值。melissathompson等研究者通过实际有效性数据和德国的流行病学、成本、效用等数据构建markov模型,比较了利塞膦酸钠与通用阿仑膦酸钠在降低髋部骨折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通用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能更好地降低髋部骨折,且有更高的效用值。VeniceChávez-Valencia等研究者采用最小成本分析,对比了口服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输注液的年直接成本。研究包括101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为期一年。结果表明,唑来膦酸输注液的成本比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成本低15%,且能更好地增加骨密度。

mobleyLR等研究者的研究构建了markov模型,评价了65岁以上骨质疏松女性采用骨质疏松筛查配合不同的治疗措施(激素代替疗法、雷洛昔芬、阿仑膦酸钠)的成本效果。结果表明,骨质疏松筛查配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的成本效果最好,相比于无干预措施,阿仑膦酸钠也具有较高的成本效果。patriceFardellone等研究者的研究通过回顾公开的相关临床研究,构建成本效果模型,比较了唑来膦酸与其他抗骨质疏松治疗措施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的成本效果。研究包括脊椎骨折(VF)、除去髋骨的非脊椎骨折(nVF)和髋骨骨折(HF)三种骨折类型;其他抗骨质疏松治疗措施包括利塞膦酸钠、阿仑膦酸钠和伊班膦酸钠三种二膦酸盐类药物,还有雷奈酸锶(Strontiumranelate)、雷洛昔芬(Raloxifen)和甲状旁腺素(ptH)。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类型的骨折中,唑来膦酸都比其他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措施有更好的成本效果。akehurstR等研究者的研究评价了唑来膦酸(5mg)作为二级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脆性骨折一线治疗药物的成本效果。研究数据来自芬兰、挪威和荷兰,针对人群为50-80岁有过一次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对照组为钙剂和维生素D组以及其他二膦酸盐类药物的治疗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药物,唑来膦酸是更具成本效果的一线药物。

3结论

从疗效方面来看,国内外的研究指向较为一致,均认为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较为显著,并且其不良反应轻微,用药安全性良好。

药物经济性方面,国内外的学者主要从成本效果比较的角度对不同二膦酸盐类药物展开研究,普遍认为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药物较其他干预措施有着较为明显的成本效果优势,但对于四种二膦酸盐类药物之间的比较,尚缺乏统一的结论。希望国内学者可以加强相关研究,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制定药品管理政策提供具有价值的参看依据。

参考文献

[1]张蓉.杜仲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机理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8.

[2]张琳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3]孟迅吾,朱汉民,刘建立等.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与耐受性[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02):174.

[4]胡伟伟,张浩,顾洁梅等.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女骨密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03):225.

[5]刘勇,樊继援,陈德才等.利塞膦酸钠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06):493.

[6]杨欣,吴宜勇,张绍芬等.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影响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03):199.

[7]连帆,王于,杨岫岩等.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观察与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03):379.

[8]周臻臻,朱秀英,周萍等.伊班膦酸钠(艾本)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试验[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03):259.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篇3

【关键词】伊班膦酸钠;辛伐他汀;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指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随增龄(或妇女绝经后)发生的骨质疏松[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痛和肌无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腰背酸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身材缩短、驼背是继腰背酸痛之后的又一重要的临床表现,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后果,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后果,并限制了患者的活动,甚至会缩短了患者的生命,骨质疏松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导致脊柱后弯、胸廓畸形,可引起多个脏器的功能性改变,其中呼吸系统表现最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减少,严重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2-3]。我国每年大约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000-8000万人且随增龄患病率明显增高,据相关资料统计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是世界的常见病、多发病[4],选取2009年5月到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到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70-90)岁,平均年龄(72.3±6.5)岁,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骨密度值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静脉注射伊班膦酸钠,每3个月一次,每次2.0mg,治疗组在每3个月静脉注射一次2.0mg的伊班膦酸钠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治疗周期为一年,两组患者每天均口服钙尔奇D600mg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一年。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变化,临床疼痛改善情况。

疼痛疗效的评定[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疼痛分级标准将患者腰背疼痛程度分为4级:0级为无痛;i级为轻度疼痛,患者可以耐受,不影响睡眠,可以正常的生活;Ⅱ级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患者的睡眠受到干扰,需要服用镇静、止痛、安眠药;Ⅲ级为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严重受到影响,需要服用麻醉性药物。治疗后疼痛完全消除为完全缓解;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可以正常生活,基本不影响睡眠为部分缓解;疼痛较给药前减轻,睡眠受到影响,疼痛仍然明显为轻度缓解;无效是与给药前相比症状无减轻。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变化治疗前和治疗一年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钙、磷均无明显变化,都在正常值范围内,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

2.2治疗前后临床疼痛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一年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其中疼痛完全缓解26例,占52%,部分缓解21例,占42%,轻度缓解3例,占6%。

3讨论

伊班膦酸钠是一种双磷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进而抑制骨溶解过程,相关文献报道,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静脉注射伊班膦酸钠后能够显著的增加其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6],伊班膦酸钠每3个月注射一次,可以有效的避免的因口服给药产生的对胃肠道的刺激,特别是对于胃肠功能逐渐退化的老年人更为适用,该药已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7]。

辛伐他汀(simvastatin)是一种他汀类(statin)的降血脂药物,用于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8]。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辛伐他汀经口服后对肝脏有高度的选择性,其在肝脏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非靶性组织,辛伐他汀的大部分经肝组织吸收,主要作用在肝脏发挥,随后从胆汁中排泄[9]。有资料显示,辛伐他汀可以有效的促进骨细胞的增值,改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等的骨密度。

本研究表明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后可以使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显著增高,避免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寒,刘章锁.静脉伊班磷酸钠冲击治疗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3):146-148.

[2]李改丽,呼永河,张汝,等.伊班膦酸钠输注液和阿伦膦酸纳片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0):3469-3472.

[3]张坤娟,张剑,薛小梅,等.静脉伊班膦酸钠在骨质疏松症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J].临床荟萃,2010,25(4):356-358.

[4]刘爱学,王小娟,王慧风,等.辛伐他汀联合阿法迪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0):860-862.

[5]汪丙昂,李改丽,姚一民,等.伊班膦酸钠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3):429-431.

[6]黄松,冯栋.伊班膦酸钠联合治疗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26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7-8.

[7]eismanJa,CivitelliR,adamiS,etal.efficacyandtolerabilityofintravenousibandronateinjectionsin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2-yearresultsfromtheDiVastudy[J].JRheumatol,2008,35(3):488-497.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篇4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0(b)-0181-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老年骨折患者临床多伴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高血压等,且髋部肌肉力量较弱,以往临床常采用切开内固定的手术进行此类骨折的治疗,此种手术具有创伤大、术后制动时间长、病死率高等缺点,使老年患者极为排斥切开内固定的手术方法。选择何种科学合理、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当前骨科临床面临的问题,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可较早地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5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5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64~88岁,平均70.3岁;Ⅲa型骨折12例,Ⅲb型骨折10例,Ⅳ型骨折14例,Ⅴ型骨折22例;合并糖尿病18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0例、高血压37例、低蛋白血症3例。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进行手术前给予系统的体格检查,拍摄患者近端股骨、骨盆正位片及近端股骨侧位片以及髋关节侧位片并分型,对有合并症的患者给予积极对症治疗,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作好准备。手术前1d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配血,浓缩红细胞2~4个单位备用[1]。对有合并症或易出现合并症的患者应预防性抗凝,术前12h停止。

1.2.2手术方法58例患者中,3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28例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检测患者的血氧含量及血压。患者取侧卧位,由改良髋关节外侧入路,切口为6~9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阔筋膜张肌,由大粗隆部剥离臀中肌,暴露髋关节前部和骨折部位,在小粗隆1~1.5cm处截骨,尽量保留股骨大小粗隆的完整性。对于难以恢复股骨距的粉碎性骨折,可采用骨水泥重塑股骨距。磨锉股骨髓腔后,利用髓腔锉支撑整个大小粗隆处骨折块,并采用钢丝捆扎。58例患者均采用加长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假体柄前倾15°放置[2]。

1.2.3术后处理患者术后引流1~2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4~7d,摄术后X线片,1周后可下床活动。

1.3评分标准

根据Harris评分标准[3],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2结果

58例患者中,优16例,占27.6%;良27例,占46.6%;可10例,占17.2%;差5例,占8.6%。给予58例患者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术后患者1周下床,且无坠积性肺炎、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愈合正常,假置满意;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4.1%。

3讨论

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好发、多发于老年人,资料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年龄比股骨颈骨骨折晚6年左右,然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占全部骨折的5%左右,占髋关节骨折的36%左右[4]。随着我国老年人比重的不断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愈来愈多。以往临床常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该骨折,但老年患者年龄较大,骨质疏松明显,临床合并症较多,早期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失败率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当前较为成熟的骨折治疗技术,据不完全统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年生存率高达90%[5]。为有效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死亡率及髋内翻发生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治疗中。

临床运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时要严格把握其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6],临床经验表明,人工髋关节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以下适应证:①年龄>60岁,伤前可生活自理,预计生存期在10年内;②粗隆间骨折或粗隆间病理性骨折;③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④改良eVanS分型[7]在Ⅲ型以上,传统内固定法效果不佳。若老年患者临床出现上述适应证可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于存在以下禁忌证的患者,临床不能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①有骨髓炎、髋关节感染及其他感染未完全控制的患者;②身体情况表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③合并糖尿病及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牢固固定骨折部位,可促使骨折良好复位,允许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肢体活动或负重,临床效果较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避免了由骨质疏松引起的内固定把持力降低,避免了内固定术后患者较长的卧床休息时间,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内固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8]。从目前临床经验可以得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尚未出现关节失能和髋内翻畸形等不良并发症,人工髋关节置换基本不涉及骨愈合过程,术后关节功能较好、恢复较快,能极大避免由骨质疏松导致的内固定把持力降低、内固定松动、螺钉切割股骨头以及内侧结构连续性破坏使固定不能较好发挥加压固定的作用。另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减慢骨量减少的速度,提高患者在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总的来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较大的优越性。本研究结果显示,58例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患肢功能得到恢复,卧床时间较短,早期可下地负重行走,有效避免了长期卧床引起的尿路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肺功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临床效果较好,但术中要注意以下事项:①选择麻醉方式时应选取对患者心率及血压影响较小的持续性硬膜外麻醉[9];②手术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碎骨块进入骨折缝隙引起骨不连;③可采用骨水泥或股骨头内的松质骨植骨填充骨质缺损区,确保假体柄稳定性;④操作者需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确保手术质量,并最大程度缩短手术时间;⑤在假体选择方面则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假体。根据临床经验,与半髋关节置换相比[10],全髋关节置换术功能较好,但全髋关节创伤较大,易造成脱位,对于体弱的患者应选用创伤较小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臼软骨面严重损伤,且有明显髋痛的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否则半髋关节置换术会增加髋臼软骨面的损伤,疼痛加剧或人工关节移位及其他情况[11-12]。与内固定手术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较好,但不容忽视的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风险性较大。目前,术后骨溶解、感染以及无菌性松动等不良并发症无较好的解决办法。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并发髓腔狭窄等并发症,临床在确定解剖位置时有一定的难度,易造成假体近端的不稳定性。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明显[13],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在推广和应用该置换手术时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尤利亨.人工髋关节置管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医疗前沿,2012,3(22):45-46.

[2]张建东,张天东,陶若奇,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8):738-739.

[3]乔绍文,曹念蒙,陈军.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4(4):421-422.

[4]苟三杯,欧阳跃平,刘岩,等.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愈合与治疗理念[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4):1844-1845.

[5]YoomC,ChoYi,KimKJ,etal.treatmentofunstableperi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suainga95degreeangledbladeplate[J].Jorthoptrauma,2005,19(3):687-692.

[6]杨宝军,何平,屈建平.保留粗隆部的普通股骨假体置换在老年粗隆部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3):358-383.

[7]黄俊纪,方曹磊,蔡晓斌,等.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10):69-70.

[8]刘佐庆.两种不同髓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12):58-59.

[9]杨晓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8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69-70.

[10]张志宏,董恒纲,李泽芹.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58-59.

[11]杨广忠.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4):46-47.

[12]王庆雷,侯树勋,李文锋,等.动力化髋关节外固定器对股骨头峰值压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26(4):408-411.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篇5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7(a)-0087-03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造成骨组织内钙的逐渐丢失,引起骨强度和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治疗上中医强调补肾气、调气血,西医主要采用钙剂、维生素D、激素替代疗法[3-4]。本院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的方式,观察其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7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42~65岁,平均(49.8±3.2)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1.9±0.7)年。纳入标准:①符合骨质疏松症及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②入选前排除腰椎结核、腰椎爆裂性骨折、腰椎肿瘤和由腰椎化脓感染等引发的压缩性骨折。采用严格的随机法分组将所有病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葡萄糖酸钙片(湖南康尔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258)2次/d、2片/次和肌内注射降钙素(广东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00132)2次/周、12U/次的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中医治疗,具体配方:黄芪12g、白术12g、肉苁蓉12g、川芎12g、淫羊藿12g、补骨脂12g、五灵脂12g、牛膝12g、桃仁12g、毛冬青12g、田七12g、红花9g,加水至400~500ml煎1剂,2次/d口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研究期。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详细调查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用于患者疼痛的评估,分值与疼痛感呈正比;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予以评价,分值与神经功能呈反比;生活能力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量表来评价,分值(Barthel指数)与活动能力呈正比。详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骨密度明显增加、骨折愈合、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骨密度有所增加、骨折部分愈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的VaS、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分,x±s)

2.2两组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中老年人群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发病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5]。有资料统计,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世界之首,中国内地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约为12.4%,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占1/2,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接近33%,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2亿[6]。腰椎是人机体主要受力椎段,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胸腰椎骨折可引发慢性腰痛、下半身感觉功能障碍、甚至瘫痪,造成患者形态和姿势的改变、日常活动的减少和死亡率的增加等,不仅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7-8]。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对于老年人这一条件差的群体,应该早发现、早治疗,如果老年人患有慢性或急性腰痛或腰背痛,不论是否有受伤病史,都应该想到有椎体骨折的存在,应及时到医院进行Ct或X线片检查,当普通X线片不能明确诊断,最好转做磁共振检查[9]。胸腰椎骨折发生后,为防止神经损伤,治疗时要求将骨折椎体复位,以重建稳定系统。手术治疗往往对患者的伤害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风险性大,故临床治疗中,更多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部分患者为求快速控制病情选择西医药物治疗,主要采用钙剂、维生素D、激素替代疗法,但此治疗方式治标不治本,治疗不当还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中医认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由于脾肾亏虚导致,所以强调补肾气、调气血,但中医治疗往往见效慢,疗程长,中西医结合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佳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10-11]。本研究针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中老年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VaS、niHSS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患者疼痛感明显轻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恢复得更好。

综上所述,中西医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的疼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柳光斌.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08,18(12):129-130.

[2]刘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3):90-91.

[3]冯运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综合康复治疗[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2):80-81.

[4]张世芳,何秋硕,王义周,等.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J].2010,33(6):145-147.

[5]陈峰.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4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1):49-50.

[6]成浩,徐建广.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3,20(10):29-30.

[7]罗德军,戢勇,吴国勇,等.经后路钉棒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无神经症状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0-13.

[8]江兵,朱成润.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4):16-18.

[9]widlerL.Calcilytics:antagonistsofthecalcium-sensingreceptorforthetreatmentofosteoporosis[J].FuturemedChem,2011,3(5):535-547.

[10]BoneHG,mcClungmR,RouxC,etal.odanacatib,acathepsin-Kinhibitorforosteoporosis:atwo-yearstudyinpostmenopausalwomenwithlowbonedensity[J].JBoneminerRes,2010,25(5):937-947.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篇6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干预;骨质疏松;效果分析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的矿物质流失现象,导致骨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现象[1]。骨质疏松症多发与老年人,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骨折、腰背疼痛、脊椎弯曲、呼吸功能下降等。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治疗,因此提升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路径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2]。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并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院为探究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护理效果,故进行此次试验,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骨质疏松的患者178例,所有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组织疏松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且已经排除了患有肝、肾功能障碍和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89例,其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55例,年龄59~80岁,病程1~6年;对照组有患者89例,男患者39例,女患者50例,年龄62~84岁,病程1~7年;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等一般资料,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严格执行医嘱,并配合医生完成任何治疗方案。

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1)成立专门的临床路径护理小组,根据骨质疏松的常规护理标准结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制定详细的每日临床路径护理工作内容表,并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2)医护人员每天严格的执行填写临床路径护理工作表,若患者或患者家属已经也可以将之记录下来;定期对临床路径护理工作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开会讨论,及时制定出解决方案;(3)患者每日应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尤其应多服用含有雌激素、二磷盐酸、维生素D或补钙的药物,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预防意识,这对治疗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意义;(4)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必要的体育锻炼,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厌食、偏食,戒烟戒酒,常去户外走动,多晒晒太阳;(5)根据患者的清欢采用温热治疗,即每天对患者进行1~2次的超短波、微波或危险等高频热疗,若患者出现不适反应可调为中频热疗,并辅助中医针灸、推拿和服用中药等方式[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基线对照、住院时间与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SpSS16.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观察组显效的患者有40例,有效的44例,无效的5例,总有效率为94.38%;对照组显效的患者17例,有效的21例,无效的51例,总有效率为42.69%。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基线对照为(0.974±0.1862),对照组的基线对照为(0.881±0.143),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16.12±0.19)d和(15432±1029)元,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24.11±1.75)d和(19201±1547)元,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为84例,一般的5例,无不满意的患者,满意度为94.38%;对照组患者满意的63例,一般的17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70.78%;对比两组数据,结果(p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的、系统的骨质疾病,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只能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力和骨质量等方面减少患者的致残率与卧床率。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它不仅制定了的详细有效的护理的内容,也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费用。

实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的意义是为了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谐医护、医患、护患之间的交流与关系,保证护理项目规范化、标准化、细致化,从而提升对医院资源的利用率与合理管理率,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为无经验的医护人员提供宝贵的教育经验。

但我国目前并没有标准的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流程或准则,因此在制定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工作内容与计划时,需要护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更多的探讨,以保证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方案的合理性。

实验中,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骨质量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与费用及满意度都由于对照组。因此,本院认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在护理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晓云.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2(9):221+180.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篇7

1.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山东即墨266200;2.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儿二科,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目的探析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为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16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综合组(8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中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77.5%(62/80),综合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78/8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即给予性激素替代治疗、鲜鱼降钙素治疗、对症治疗相结合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2(b)-0005-02

[作者简介]宋勇刚(1978-),男,山东即墨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方向。

骨质疏松症是指因骨量减少导致骨的韧性减少、脆性增加,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严重影响[1]。该病在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该病的病程长,恢复慢,患者痛苦难耐。该文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析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为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16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综合组(80例),对照组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5.5±9.3)岁;综合组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6.3±2.1)岁,两组患者的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自发性腰、腿、背酸痛,且β-胶原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皆高于正常水平,所有患者骨质疏松症原因均排除长期卧床或由其它疾病导致,且患者近2个月内均未服用影响骨质代谢的药物。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病情等基本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全身多处均有不同程度的酸痛和i型骨质疏松症即由于雌性激素分泌明显下降,导致破骨比骨形成快而导致的骨质疏松[3]患者,且均经1994年wHo所制定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4]确诊。

1.3实验方法

其中对照组给予促进钙质吸收(采用碳酸钙维生素D,口服,600mg/次,1次/d)以及止痛治疗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即通过数字疼痛评分法[5]以及考虑患者耐受的能力酌情:给予曲马多缓释胶囊药物或者是塞来昔布药物:曲马多缓释胶囊(奇曼丁):0.1g/12h,或塞来昔布(西乐葆):0.2g/d。综合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①性激素替代治疗:雌激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165)口服每次0.3mg,1次/d或甲级攀丸素,1次/d.5~10mg/次;②采用鼻内用药鲜鱼降钙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905)治疗:每日20ug;③促进钙质的吸收;④止痛治疗。对两组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3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为显效: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对照组和综合组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中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77.5%(62/80),其中显效30例,有效32例;综合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78/80),其中显效63例,有效15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即给予性激素替代治疗、鲜鱼降钙素治疗、对症治疗相结合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是全身性骨骼疾病,是患者的骨基质与骨矿物质的比例减少导致的。taylor等[6]提出骨质密度下降并不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唯一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女性发病率较男性发病率高6倍[7],这是因为雌激素可抑制破骨细胞,从而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妇女在绝经后雌性激素分泌的减少,导致骨形成的速度赶不上骨吸收的速度,从而出现骨量的丢失,最终形成骨质疏松症[8-9]。之前在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只给予促进钙质吸收和止痛治疗,而忽略了雌激素对骨形成的影响,其总有效率只有77.5%;该研究在对其治疗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妇女在绝经后雌性激素分泌的减少,导致骨形成的速度赶不上骨吸收的速度,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这一重要因素,而增加雌激素替代治疗和鼻内用药鲜鱼降钙素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效果明显较单独应用促进钙质吸收和止痛治疗好(p<0.05)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综合治疗较单独应用促进钙质吸收和止痛治疗好的优势在于:①性激素可补充雌激素的不足;②活性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③降钙素在临床上能够减少骨吸收,同时对患者骨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10],其中鲑鱼降钙素是治疗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选择,不仅可促进骨骼对血浆中的钙的吸收,还可以抑制肾小管吸收钙和磷元素,增加钙与磷在尿液中的排放量;④对患者给予曲马多缓释胶囊药物或者是塞来昔布药物进行止痛,这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高患者体内钙水平,并可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从而有利于患者的骨形成以避免患者出现骨折。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可提高骨量、改善疼痛,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费琦.密固达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12,13(2):15-16.

[2]慈元,迟晓飞,王坤,等.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1):1010-1011.

[3]Hans,D,Krieg,m.-a.theclinicaluseofquantitativeultrasound(QUS)inthedetectionandmanagementofosteoporosis[J].ieeetransactionsonUltrasonics,Ferroelectrics,andFrequencyControl,2008,55(7):1529-1538.

[4]蒙家辉,罗小珍,罗盛华,等.针灸结合治疗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55-2157.

[5]李作菊,贾真,王晓霞,等.不同人群使用nRS评分评估患儿术后疼痛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53-55.

[6]taylorBC,SchreinerpJ,StoneKL,etal.Longtermpredictionofincidenthipfractureriskinelderlywhitewomen:studyofosteoporoticfractures[J].JamGeriatrSoc,2004,52:1479-1486.

[7]李文洲.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7):72-73.

[8]崔双,薛昊罡.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血脂和护骨素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051-2053.

[9]张海卫,刘芳.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6):583-588.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篇8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相关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6(c)-0193-02

骨质疏松症属于常见的骨折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其主要分为两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与继发性骨质疏松,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相对较高。骨质疏松发病因素主要有绝经期、老龄化、家族病史、体重过低、长期酗酒、运动量少、营养缺乏、吸烟习惯等,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腰椎疼痛、骨折脆性大、脊椎变性或骨折等,其中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严重性症状,因此受到医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性的研究成果。

1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人体骨量有所降低,骨头微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增加了骨头脆性,引发全身性骨折疾病,尤其是椎体骨折,严重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当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状时,不仅会丢失骨质,降低骨矿物含量,同时会导致骨骼受损、骨头难以修复、骨小梁中断,骨微结构被损坏,骨头强度大大降低,从而引发椎体骨折症状[1]。通常情况下,当女性患者处于绝经期时,其骨量会明显降低,每年丢失的骨量大约有0.5%~10%,主要是患者绝经之后,雌激素有所降低,而骨吸收功能有所增强,导致骨量快速丢失,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状。相关研究表明[2],与年轻女性相比,超过60岁女性患者骨小梁间的空隙明显扩大,甚至出现骨小梁丢失现象,使得椎体骨折发生率大大提高,发病率达到了16%~30%。

2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治疗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患者骨不连症状得到改善,骨折部位得到愈合,同时减少临床并发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椎体再次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方法有两种,即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2.1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药物主要有利塞膦酸盐、阿仑膦酸盐、降钙素、氟制剂、SeRm等。相关研究表明[3],利塞膦酸盐、阿仑膦酸盐能够对骨吸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使椎体骨折发生率有所降低,而降钙素中,鲑鱼降钙素应用较为广泛,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而引发的高钙血症、骨痛等疾病中也具有显著性的治疗效果。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治疗中,给予常规钙剂,并加以鲑鱼降钙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与临床症状,使患者椎体活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而骨关节与腰椎疼痛感也得到有效改善,骨密度在治疗后也明显提高[4]。为了使患者骨密度得到有效提高,临床上主张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如雌激素与阿伦磷酸盐联合使用,能够使患者骨密度得到显著性提高。又如,阿仑膦酸钠与鲑鱼降钙素联合使用,能够使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是联合用药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导致其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国外医学研究者则表明[5],联合用药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抑制骨形成,且疗程较长,治疗费用较高,并发症较多,难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学研究者们开始对中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给予患者常规钙剂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全断板龟丹芪胶囊进行治疗,不仅能够增加腰椎部位的骨量,同时使脊柱部位的骨密度大大提高,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防治中具有显著性疗效[3]。

2.2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2.2.1aF内固定术临床研究认为,若患者骨质疏松症状较为轻微,且存在脊髓压迫、椎体失稳等症状,则可给予aF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手术操作要点如下:①置入螺钉。颈腰椎后路将椎体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出来,以明确螺钉置入点与置入深度,利用平头钻进行钻孔,无需进行攻丝,以避免患者骨量丢失。同时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本身的椎弓根高度与正常人相比较高,而宽度与正常人相比较大,所以在进行内固定手术时,要确保螺钉钻孔的有效性[6]。②椎体复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量有所减少,而骨高度也会有所丧失,这时可通过aF内固定术进行纵向牵拉,以使椎体恢复到原有的高度。如果患者骨高度严重丧失,则必须在骨折椎体处植入适量的骨粒进行填充,使其椎体高度得到有效恢复。如果患者椎体骨折爆裂,在置入适宜的螺钉之后,可于骨折椎体椎板位置,将椎弓根处的孔道拨开,使其后缘骨块得到有效恢复,然后在进行内固定手术[7]。③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束后,可在关节横突与关节突间隙中植入自体骨进行融合,并依据患者椎体骨折情况,对植骨量进行有效控制。术后应给予夹板、石膏等外固定措施,并鼓励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但是aF内固定术创伤性较大,容易出现螺钉松动现象,严重影响到骨折部位的愈合效果,同时要求患者必须有较强的手术耐受性。

2.2.2pVp手术与pKp手术pVp与pKp手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椎体强度功能恢复良好、骨折部位稳定性高,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等应用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5]。pVp与pKp手术操作要点主要表现在:①手术适应证。骨折疏松性骨折患者存在显著性疼痛感、脊椎活动功能受到限制,但是未存在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椎体部位并发有血管瘤、骨髓瘤、转移瘤、骨肿瘤等病症;脊椎骨折复发,脊椎后凸骨折、脊椎畸形骨折等[8]。②手术禁忌证。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性内科疾病、耐受性较差等患者;爆裂性椎体骨折伴发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脊椎骨折穿刺并发感染症状患者;有过高脂血症、下肢静脉血栓、全身性静脉血栓等病史患者;椎体压缩较为严重,无法进行穿刺患者[9]。③围术期处理。患者在手术前必须进行各项常规检查,以查看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肾脏功能不全及穿刺感染等情况,同时将患者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而收缩压控制在160mmHg以下。对患者外伤病史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给予磁共振、X线、Ct等检查措施,利用mRi区分旧椎体骨折与新椎体骨折。④pVp手术操作。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在手术时应呈仰卧,并将颈椎前部及椎弓根等部位作为手术入路。术前通过X线、Ct、mRi等检查措施,以明确椎体骨折位置、手术穿刺点、穿刺深度、穿刺角度,然后利用克氏针进行手术定位,同时在患者体表标注记号。铺上消毒巾后,注射适量的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在C型臂观察下,将穿刺针置入到骨膜处进行定位,而针尖则在椎弓根象限上,同时在C型臂辅助下,顺着椎弓根进针,直到针尖转移到椎体后缘部位,通过投影可发现针尖处于“牛眼征”范围内,继而再将针转移到椎体骨折部位,这时针尖不能进入到椎体前部不超过1/3。骨水泥呈黏稠状或者牙膏状时,利用注射器将骨水泥缓缓推入,在骨水泥基本成型且能够弯曲时,需及时利用穿刺针将其注入到椎体骨折部位,并利用透视影像进行观察,若骨水泥未出现任何渗漏现象,可继续注入[10]。在骨水泥完成硬化成型后,可将穿刺针旋转取出,并对局部进行压迫。⑤pKp手术操作。在透视影像辅助下,顺着椎体方向植入穿刺针,直到椎体前部不超过1/3处,然后将针芯取出,留下针外管,然后再置入扩张器进行扩张,当扩张结束后,应及时将扩张器取出,并在外鞘设置t型通道。利用骨钻对骨质通道进行有效疏通,如果通道内有大量骨碎屑,应利用钻头将其从骨质通道内清除出来[11]。球囊后缘处设置造影注射仪器,首先让球囊呈真空状态,然后顺着骨质通道将其植入到椎体前部不超过1/3处,并在透视影像辅助下将球囊扩张。依据透视影像或者球囊压力下降情况,可对椎体骨折部位康复情况进行准确判断,然后将球囊取出,注入适量的骨水泥。⑥临床疗效。临床研究表明,pVp手术与pKp手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中具有显著性的治疗效果,术后24h患者椎体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而与pVp手术相比,pKp手术在椎体康复及高度恢复上的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能够避免椎体出现后凸或畸形等症状[12]。两种手术方式都具有良好的疼痛缓解效果,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在椎体骨折处注入适量的骨水泥,使得骨折部位得到有效固定,而脊椎稳定性也得到提高,同时穿刺结束后,椎体内部压力明显降低,所以患者椎体疼痛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3结语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严重性并发症,常见于老年群体,对老年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求医学研究着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减少椎体骨折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但是由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多为原发性疾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在采取药物治疗措施时,疗程相对较长,治疗费用较高,预后效果不理想。而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pVp、pKp等微创手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椎体骨折部位进行重建和固定,能够纠正患者椎体畸形政治,促进骨折部位愈合,恢复患者站立功能及行走功能,同时在椎体再次骨折预防上也具有显著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利军,许建文.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相关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4):176-177.

[2]刘东光,周辉,金永明,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3(12):87-88.

[3]mooreJm,poonnooseS,mcDonaldm.Kyphoplastyasausefultechniqueforcomplicatedhaemangiomas[J].Clinneurosci,2012,19(9):129-130.

[4]申勇,刘法敬,张英泽,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9(12):184-185.

[5]江红卫,崔学文,黄永辉,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12(23):90-92.

[6]柴仪,刘法敬,申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7(18):86-88.

[7]marcoRa,meyerBC,KushwahaVp.thoracolumbarburstfracturestreatedwithposteriordecompressionandpediclescrewinstru―mentationsupplementedwithballoon―assistedvertebroplastyandcalciumphosphatereconstructionSurgicaltechniquel[J].BoneJointSurgam,2010,2(1):68-70.

[8]魏玉锋,刘志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7(16):138-139.

[9]张毅,黄象望,沈雄杰,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特点与对策[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7(26):165-166.

[10]赵玉波.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进展[J].医学综述,2013,22(17):87-88.

[11]ChewC,CraigL,edwardsR,etal.Safetyandefficacyofpercutaneonsvertebroplastyinmalignancyasystematicreview[J].ClinRadiol,201l,66(1):78-80.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篇9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临床骨科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的发病人群是老年人[1]。老年人的骨质比较疏松,容易受到外界的撞击造成骨折[2]。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手段有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这2种方法与传统的药物治疗比较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到我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80例患者,观察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到我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以及常规化检查被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症。其中单椎体压缩骨折的有50例,双椎体压缩骨折的有23例,三椎体压缩骨折的有7例。将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n=40),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52~84岁,平均(64±3.30)岁,病程为25~122d;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为50~85岁,平均(65±4.21)岁,病程大约为20~140d。2组患者的患病症状均为在脊柱部位有疼痛感,不能碰触。2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上都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对照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术方案为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透视下确定双侧的进针的位置,做下标记。然后在椎体的前1/3处进行穿刺,将空心的导管插入到穿刺的部位,并且在导管内注入造影剂,最后在确保没有造影剂外渗的情况下把经过特定比例混合的骨水泥粉末注入到损伤的椎体内,要根据椎体的部位调整注入的骨水泥的量[3-4]。研究组的患者采用后凸成形术治疗,主要是运用球囊推入到建立好了的中空的通道里,然后在外界使用压力表,将造影剂注入到球囊里,球囊就会不断的扩张,对周围部位的骨质进行挤压,恢复到原先的高度。在记录好压力和容量的数值后,将球囊和造影剂取出[5]。2组患者治疗后均需进行术后的常规化的处理,避免产生感染和一些术后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前柱和中柱的高度需进行监测和记录,同时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使用疼痛药物的天数、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患者在术后的活动能力进行比较[6]。患者的疼痛能力和活动能力均使用评分机制。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均令人满意。2组患者椎体的高度恢复正常,并且没有发现有术后的副作用产生。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前柱和中柱高度的情况、疼痛药的使用天数和患者的疼痛程度等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在前柱高度、中柱高度以及活动能力评分等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患者术后治疗前后情况比较

3讨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生于老年患者的一种骨科疾病。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患者腰部和背部出现严重的疼痛,并且疼痛的程度不断加重同时脊柱出现部分的畸形[7]。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让老年患者在卧病的情况下辅助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临床疗效不明显,而且长期卧床缺少必要的锻炼导致老年人的骨质更加疏松,手足感到无力,并且心理积郁,影响了治疗效果[8]。

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上被广泛的运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医学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这2种手术方案均具有一般微创手术共同的优点,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椎体成形术是在患者椎体的前1/3处进行穿刺。然后利用空心导管注入造影剂和骨水泥粉末,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有研究显示[8],后凸成形术的疗效要显著高于椎体成形术,主要是因为后凸成形术能够精准的透视并且定位,而且使用的是球囊灌注骨水泥粉末,不会造成外渗以及患者身体的不适,实际应用比较符合患者的需求。

总之,在医学临床上,运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均能够使患者康复,但是后凸成形术的疗效更显著,适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浩,李元,李锦军.等.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5(10):773-777.

[2]薛素民.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J].中医正骨,2010,22(2):79-80.

[3]刘志刚,李建芹,李琦军.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8):2784-2785.

[4]欧军,卢政好,李平元,等.改良式经皮椎体成形术预防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水泥外渗[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2(03):149-150.

[5]许少健,黄永明,石宇雄,张葆青,刘金文.经皮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及疼痛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23(10):123-124.

[6]杨孙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术后应用阿仑膦酸钠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34):537-538.

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篇1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类,其中原发性op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原发性op又分为绝经后op和老年性op。前者主要与绝经后雌激素不足有关,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后者主要与年龄有关,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op[1]。

中医学中无骨质疏松症之名,但类似本病的症状早已散见于历代医书中。如《黄帝内经》中已有“腰痛”专篇,“精伤则骨酸痿厥。”《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气至,名骨痹。”《素问•痿论》云:“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因此,现多将本病归于中医的腰痛、骨痿、骨痹、绝经前后诸证等范畴[2]。中医学认为,op的病因与先天遗传、饮食劳倦、年老体衰、六淫、情志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对原发性op的研究不断深入,现从理论、实验及临床三个方面,对原发性op的中医病变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1理论研究

1.1脏腑病机:肾虚是发病的根本。金珉廷等[3]根据中医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髓、其充在骨的理论,阐述了肾、骨、髓之间的病理联系,说明肾虚肾精不足,骨髓失养可致骨骼脆弱无力,出现腰背酸痛、胫膝酸软等op的典型表现。金甬[4]根据《黄帝内经》中“肾气平均,筋骨劲强”、“肾脏衰,形体皆极”的描述。认为op是由于肾精亏虚导致骨髓化源不足,骨失所养,使骨骼变得脆弱乏力,以致骨痛,甚至骨折。有研究表明[5-7],肾虚可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特别是下丘脑―垂体―性腺(甲状腺、肾上腺)三个靶腺轴的功能紊乱,影响骨的代谢与合成,导致op的发生。这是与中医理论相一致的。

脾胃虚弱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朱运平[8]认为,肾精依赖脾精的滋养才得以不断地补充,若脾不运化,肾精乏源,则骨骼脆弱无力,终致op。等[9]从脾胃与肾、气血、肌肉骨骼、吸收消化等方面,系统论述了脾胃与老年性op的关系,并提出健脾益胃法是治疗老年性op的一个重要方法。

肝失调达是发病的重要机制。《诸病源候论•卷三•虚劳病诸候》“肝主筋而藏血,肾主骨而生髓。虚劳损血耗髓,故伤筋骨也。”杜斌等[10]认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血气津液方能正常输布,脾才能正常运化,反之,肝失疏泄就会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从而影响筋骨的营养。

1.2瘀血痰浊病机:《素问•调经论》曰:“……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强劲,关节清利矣。”董滟[11]认为,肾虚精亏,痰瘀阻络是老年性op的主要病机。op中年起病,老年成疾,正是由于“肾气虚”、“天癸竭”。老年人活动减少,加之脏腑机能衰退,气血运行不畅,停滞为瘀。肾虚精亏日久,必伤脾土,脾虚则痰浊内生,无形之痰留注经络关节,影响气血运行,血瘀痰浊相互交结,而痰瘀互结又可使肾虚进一步加重,影响筋骨的营养,导致op的发生。

1.3外邪侵袭:《诸病源候论•虚劳候》云:“肾居下焦,主腰脚,其气荣润骨髓,今肾虚受风寒,故令膝冷也。久不已,则脚酸痛弱。”老年人机体衰老,脏腑亏虚,气血不足,易受外邪,影响人体的气血津液,耗伤人体精气、肾气,导致op形成[12]。

2实验研究

学者在op中医病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倘艳锋等[13]在实验中发现:中医补肾健脾法可以明显降低去势op大鼠的破骨细胞活性,有效地防治op发生。邹本贵等[14]发现补脾制剂能显著增加op大鼠的骨小梁体积及表面积密度,升高成骨细胞并降低破骨细胞指数,有效地阻止op的发展。袁静等[15]的实验也表明:养血调肝方能明显地增加去卵巢后大鼠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升高其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水平或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等的水平,延缓op的发展。张荣华等[16]发现,活血化瘀方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而且具有类性激素作用,对op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临床研究

3.1流行病学研究:谢雁鸣等[17]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初步确定原发性op的证候因素为阴虚、阳虚、气虚、气滞、湿浊和血瘀,7个常见证候为肾阳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方朝晖等[18]选择1000例老年性op患者,根据中医理论分为4型,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发现4个证候发生概率依次是瘀血阻络40.8%,脾肾阳虚38.5%,脾肾气虚35.3%,肝肾阴虚23.1%。并得出结论虚、瘀是发病时的主要病因病机。气虚、血瘀、阴虚在老年性op发病时具有重要意义。

3.2辨证研究:关于原发性op的临床辨证研究,主要分宏观与微观两方面。

3.2.1宏观辨证:目前,学者大多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对原发性op进行辨证分型,存在各种不同观点。王和群[19]运用中医辨证将op分为:肝肾亏损型、脾肾阳虚型、脾气虚弱型和风寒湿盛型、气滞血瘀型5个证型。陈国全等[20]将op临床辨证分为肾精亏虚、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肾虚瘀滞4型。魏之玉等[21]也认为,骨的生长发育除了与肾关系密切,尚与肝、脾二脏密切相关,将本病分为肾虚型、脾虚型、肝郁型和其它型4种。以上学者的分型尽管不尽一致,但多数医家认为,原发性op的证型以肾虚为主,兼有脾虚、肝虚和气滞血瘀等证型。

3.2.2微观辨证:随着医学的发展,借助西医检测指标为op患者辨证分型成为我们探索的方向。吴健雄等[22]将80例op患者,辨证分为肾阳虚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4组。检测与op有关的血清学指标,发现气滞血瘀型与其他证型在雌二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在该两个指标可以作为区分虚证(肾阳虚衰或肝肾阴虚)与实证(气滞血瘀证)的指标之一。肖文[23]将40例绝经后op患者,辨证分为肾阳虚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4组,检测其血清中内皮素、雌二醇等水平。发现内皮素水平可作为区别气滞血瘀型与其它三型的客观指标。葛继荣等[24]抽样检查543例原发性op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腰椎和股骨上段BmD,结果女性中医证型与BmD无相关性,男性肾阴虚者BmD明显高于肾阳虚者,显示男性中医证型与BmD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徐祖健[25]采取同样的方法研究结果示BmD与证型间无显著相关性。

4展望

原发性op的中医辨证施治和综合治疗手段的运用,迅速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突显了中医药治疗op具有疗效可靠、作用全面、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对原发性op病变机制的研究值得深入进行,以期更好的指导治疗。尽管如此,目前关于原发性op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26-27]:由于各医家对原发性op病因病机的认识侧重不同,对此病的辨证分型较杂乱,缺乏统一的标准,且对该病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规范化辨证施治,影响了中医药优势的发挥。此外,很少见到关于op中医辨证规律研究、多种疗法结合的临床研究及治疗1年以上的跟踪报道,科研设计缺乏创新。

目前仍需增强临床辨证论治规律方向的研究,建立统一的op中医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以指导与提高临床和科研水平;宏观辨病与微观辨证结合,以揭示本病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严格按照Dme所确定的原则,使研究op向规范化、客观化、定量化不断迈进。

5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讨论稿)[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6,34(4):193.

[2]武峻艳.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J].中医杂志,2005,46(增刊):204-206.

[3]金珉廷,郑洪新.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35-36.

[4]金甬.补肾强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44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9):524.

[5]廖玎玲.闭经、稀发月经妇女“肾虚”与性腺功能变化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0-592.

[6]武密山,李恩,赵素芝,等.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垂体-甲状腺及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187-189.

[7]龚张斌,姚建平,金国琴.补肾方药对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所属组织结构形态变化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03-104.

[8]朱运平.骨质疏松症从脾肾论治及相关机理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6):589.

[9],赵仓焕.从脾胃论治骨质疏松症[J].新中医,2004,36(12):3-4.

[10]杜斌,周正.中医药辨证治疗骨质琉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1):55-57.

[11]董滟.培本祛瘀化痰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J].四川中医,2003,21(11):14-15.

[12]杨爱武,张荣华,蔡宇,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病机及中药防治机理探讨[J].陕西中医,2004,25(3):237-239.

[13]倘艳锋,陈久毅,李玉雄,等.补肾健脾法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287-288.

[14]邹本贵,刘宏奇.健脾中药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形态的改善作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1):11-12.

[15]袁静,章薇,金华,等.养血调肝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9):32-34.

[16]张荣华,陈可翼,陆大祥,等.补肾活血法延缓雄性大鼠增龄性骨质疏松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l2):1205-1207.

[17]谢雁鸣.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发性骨质硫松症中医基本证候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2007,9(2):39-44.

[18]方朝晖,耿家金,张有志,等.10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症候分布和组合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5):15-17.

[19]王和群.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7(3):2-3.

[20]陈国全,王和鸣.中医药诊治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与机制探讨[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1):70-72.

[21]魏之玉,张洪,朱振铎,等.19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辨证分析[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1):30.

[22]吴健雄,黄崇博,蔡桦,等.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性激素、骨钙素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6):1-3.

[23]肖文.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内皮素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J].医学创新研究,2008,5(12):68-70.

[24]徐祖健.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与BmD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9):4-5.

[25]葛继荣,陈可,王和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1):9-11.

[26]张华,冯新送,庄洪,等.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辨证施治研究[J].中医正骨,2001,13(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