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十篇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十篇

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0:36

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篇1

关键词:思维过程思维途径思维方法

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新课程改革,从传统的强调学生学习活动中以“理论实践验证认识”的验证性学习方式为主变革为以“实践探究认识反思理论实践”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对学生培养的方向则由应试教育模式下以知识型兼顾能力型转变为素质教育模式下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能力型、素质型,即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决定于思维品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高中学生学科文化素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

在具体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掌握并运用学科思维方法呢?

一、揭示思维的微观过程,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使学生学会有序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老师“您为什么会那样想,我怎么想不到?”,或者学生拿到问题或习题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进行分析。通常存在这些情况的学生已经在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寻找思维方法,如果适时地加以引导则其自身的潜力即可很快明显化。学习就是从“已知”到达“未知”的过程。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则学习活动就不单是已有知识的习得过程,而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体验和思维方法的积淀就会演变为我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事实上,课程中的很多知识内容都存在合理的逻辑结构,挖掘课程资源中已知和未知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的合理内核,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固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思维发展水平层次较差的学生在思维水平、学习水平方面的提高仍然收效甚微,其学习过程像“猴子掰苞谷”似的“掰一个、丢一个”。化学是一门以实验科学,化学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由实验现象的分析探讨得出结论。我们在进行“钠的性质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保存在试剂瓶的金属钠的观察、对试剂瓶中的液体嗅觉上的感知、切割金属钠的方法的了解运用以及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通过学生讨论探究进行思维加工将将金属钠的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硬度小、呈银白色等物理性质掌握达成知识目标,这和我们通过阅读教材或多媒体展示所达成的知识目标没有质和量的区别。即使通过学生探究得出结论之后,从表观上看大部分学生似乎能力得到提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种探究活动本身主要是“体现”或“展示”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学生并不多。但是,将实验中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到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微观过程通过归纳、梳理之后再现给学生,所收到效果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二、反思思维过程,整理思维途径,提炼学科思维方法

对思维过程的反思对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思维能力提供了可持续提高的前提。而学科知识内容决不是在现有知识基础上的简单的重复,知识结构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都在拓展、衍生,并趋于网络化、系统化。知识结构的复杂化要求我们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掌握必要的思维方法才能满足学科知识学习的需要,才能实现思维的持续发展。各学科科学的思维方法,来自于清晰的思维途径,清晰的思维途径源于对思维过程的反思。

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时,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压强等”到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再到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以及谁的离子积常数,知识呈现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范式。引导学生对这一阶段性学习的思维过程的反思,条件分析法的一般思维途径就会比较清晰地再现出来,而条件分析法不仅在化学基本理论学习中用到,在其它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也屡见不鲜。部分学生在解答化学平衡的习题时,也能进行一般较简单的分析,但不会处理较为复杂“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问题。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将教材内容中的“平衡”分为“等效平衡”和“等同平衡”,并且界定其使用条件、范围,将解答化学平衡问题的计算类习题的思维途径整理为特定的思维方法──“三行式法”运用于解题。于是,学生的解题思路清晰了,章节知识检测通过率提高了。

如果说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是“空对空”的“以心印心”的话,那么学生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通过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干燥的氯气能使润湿红色布条褪色或未经干燥的氯气可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等,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自然而然得出结论即是“由实而虚”不自觉的思维过程。通过反思这一思维过程则可使学生获得由实验现象到实验结论的一般思维方法──讨论分析法等。将这一分析方法运用其它性质实验的探究中,则学生在掌握该学科思维方法的同时,思维过程逐渐由不自觉思维变为自觉思维,既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培养了学科文化素养,埋下了科学精神的种子。

三、运用学科思维方法,逐渐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归纳、提炼出来的学科思维方法符合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具有更广泛的实用范围,但学科思维方法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以训练、巩固,使之不断完善和得到补充。

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篇2

关键词:思维方法;分类思维;类比思维;创造性思维;研究意义

一、背景

中学化学在高中阶段多而杂,被学生形象地比喻为“理科中的文科”,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以“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为主,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但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发生变化和产生一些化学现象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观察到的东西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思维过程。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培养学生思维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本文拟以分类思维、类比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三种典型思维形式为例谈谈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典型思维的应用

1.分类思维

分类思维是化学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一类物质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更有效地学习同一类物质的性质。当问题出现多种可能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时,按照出现的所有情况来分别讨论,得出不同情况下相应的结论。如在高三教学中,对于有机实验复习,由于实验繁多,我们可以根据仪器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有冷凝装置的实验和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据此,我们可以得到有冷凝装置的实验有:制取溴苯、乙酸乙酯、硝基苯、酚醛树脂、石油分馏、醇与氢卤酸反应等;需要水浴加热装置的有:银镜反应、乙酸乙酯水解、蔗糖的水解、纤维素水解、制酚醛树脂和硝基苯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上述实验进一步分类,如将乙酸乙酯制取和醇与氢卤酸反应归为一类,将硝基苯与酚醛树脂的制取归为一类等等,都有利于学生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根据两种或多种物质在某一方面具有的相似性,把一种物质的某些特征推广到另一物质的方法。巧妙地运用类比思维,能使陌生问题变得熟悉,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加强了类比思维的应用。如在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下列问题时,我们可有效地采用类比思想:如科学实验证明,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性质相似,如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氧化物,过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过氧化物,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S2与na2S溶液一起振荡,水溶液由无色变为有色:

(2)as2S6溶于na2S溶液中:。

(3)na2S2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淡黄色沉淀:。

解析:根据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相似的规律,运用类比思维即可解决问题。

(1)类比Co2与na2o的反应得:CS2+na2S=naCS3

(2)类比p2o5与na2o的反应得:as2S5+3na2S=2na3asS4

(3)类比na2o2与盐酸的反应得:na2S2+2HCl=2naCl+H2S+S

当然,类比的种类有很多,如相似类比、模拟类比、定性类比、定量类比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它以强烈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达到认识上的“顿悟”与飞跃的心理活动。

如新教材选修课程化学反应原理的第2章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中用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相互转化的演示实验来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的做法是:给注射器中气体加压,通过用颜色的变化来表征平衡的移动。可是当加压时,由于体积的变化,针管内二氧化氮的浓度会加大,颜色会加深。考虑化学平衡的移动,颜色应该变浅。所以要观察到二氧化氮因为化学平衡的移动生成四氧化氮使气体颜色变浅并不太容易。这时老师就可以向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问题:不观察颜色变化,能不能说明化学平衡的移动呢?我们要研究的是化学平衡的移动而不是颜色的变化啊?然后让学生思考,学生顺着思路往下想,应该可以想到:看压强的变化行不行?然后就可以讨论怎样改进创新才可以得到明显的结论。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在两个注射器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二氧化氮和空气并与一个U型压强计两端相连接,同时推动这两个注射器增大压强,观察U型管内液面的变化。这样就很容易看到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本实验中,先带领同学们共同分析实验的不足之处,然后鼓励学生去改进实验,设计合理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会激励学生敢于创新。

三、研究意义

每种化学思维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都有着其他化学思维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要切实根据每种化学思维方法的特性来运用,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体现为:

1.提高审题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合理运用思维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尽快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尤其针对一些难点知识,在特定思维充分作用下可让学生更易找到入手点,降低了解题所需的时间,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简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方法是指导人们进行思维的方式途径和行动。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思维方法,可以使得许多易难问题简单化,更易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方法

20世纪70年代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了思维导图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以心理学为基础,吸收了教育学,脑科学等学科知识,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①。思维导图的功能主要是把抽象的知识图形化、可视化,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随着国家教学改革的深化,数学教学方法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思维导图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对于高中数学复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现状

高中数学复习阶段时间非常紧,教师没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完成细致的数学教学,只能提高知识讲解的速度,或者只讲解重要的知识,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学起来比较吃力。这种现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非常普遍。此外,题海战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思维导图概念

思维导图英文是minDmap,也叫做脑图,心智图。思维导图是在对信息进行分层分类的基础上,用关键词或者图形标识出以中心为主的分支,然后再将展开的分支转化成更为具体的分支,最终形成一种树状结构图,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的组织下思维工具②。

三、思维导图绘制方法

思维导图可以手工绘制也可以电脑绘制,下面将详述手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③:

1.明确构图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从中心位置开始绘制,向四周发散展开。

2.在中心位置绘制知识的核心内容,画面适当美观,清晰,思维要有层次性,鼓励学生对核心内容做出一定的联想。

3.尽量使用多种颜色,让画面更加具有冲击力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强化思维大图在脑海中的记忆。

4.层次之间连接尽量使用曲线,让画面看起开更加趣味生动。

5.多用关键词,没有支架上只能用一个关键词,突出支架内容的重点。

6.关键词尽量用印刷体书写,便于以后学生复习。

四、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思维导图的合理化应用

1.思维导图可以有效的梳理知识结构

教师在复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应该将提前准备好的思维导图在黑板上画出来,带领着学生一起梳理复习学过的知识,突出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为学生复习指明方向。例如在复习高中数学函数内容时,多用思维导图辅助复习,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去联想关于函数的所有知识,逐条的深化内容,形成整体的函数知识体系,对于数学做题有很大的帮助。

2.在小组合作复习中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法

在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复习中,小组成员共同绘制出数学的知识架构,在讨论中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并进行小组评价,不断完善数学的知识框架,强化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内容联系能力;小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完善每一个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3.思维导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复习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利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和联系性,将数学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强化学生的理解,重点抓住数学知识内在的本质④,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一种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如:已知函数f(x)=2sinx×(sinx+cosx)-3

(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

(2)f(x)怎样由y=sinx变换得到?

先绘制该题目思路的思维导图:

分解公式:sinx×cosx=sin2x

sin2x=;cos2x=

异名化同名:

asinx+bcosx

=sin(x+φ)(tanφ=)

a=b,φ=;

a=b,φ=;

b=a,φ=。

将其简化:

f(x)=sin(2x-)-2

所以最小正周期为t=π,ymax=-2

再看第二小题,可用平移变换的思路画出思维导图,得出结果。

结束语

教师在复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应该积极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灵活多变,努力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联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思维导图有利于数学教学的深化改革,提高数学复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注释】

①杨玫.探析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3):42.

②刘识华.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网络财富,2009(04):179-180.

③吴元良.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1):13-14.

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篇4

【关键词】学校教学;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教学质量在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完善。根据教学学科特点,重点研究化学学习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通过对化学发散思维的研究,运用到教学中的各个学科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1、化学学科的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是根据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向学生展示客观规律。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运用化学知识,这使得化学的教学中要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物质联系起来。同时,化学还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化学中涉及历史学,化学的发展历史;生物学,生物的新陈代谢是化学反映的一部分;物理学,通过物理性质,结合化学反映判断物质属性等等。这使得化学教学中要综合各章内容,梳理各内容间的联系,以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化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化学中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化学学习对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数量以及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通过发散性思维可以快速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有效解决问题,也可以创新的运用新的解题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范畴,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思考问题更加全面。同样,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作用。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促使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进入社会的竞争力,提高社会的整体水平。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是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典型学科,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有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学校在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化学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更为有利。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大学校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力度,学校也应注重发散性思维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3、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

3.1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源泉,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多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化学的学习热情。例如,学生可以亲自电解水获得氧气和氢气,进而进行氢气燃烧的实验,化学学习不仅是化学反应,还包括反应过程的物理变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更好掌握这些知识。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表扬,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解答化学学习中的问题,防治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惧等等。通过以上方法,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3.2带着问题学习

化学学习没有生活规律可遵循,各种物质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反应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预留一些问题,供学生自发进行思考。例如,在测量空气中氧气比例时,用什么燃烧方式消耗氧气会使得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在实验的时候注意什么;在制取氧气的时候,用哪种制取方式快速有效,分别注意事项。老师也可进行看似有违常理的提问。例如,铁可以燃烧吗?燃烧一定需要氧气吗?然后结合实验表明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比例高的环境下达到燃点时可以燃烧;通过一氧化碳、氢气的燃烧实验表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等等。问题、自我思考、实验的结合使得思维模式更加清楚,学生经常进行问题思考可以不断发现思维方式,结合自身情况,创新提高思维能力。

3.3学生之间观点论述

老师在提出实验问题后,激发学生自发思考,进而结合具体实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在实验完成后,进行实验总结阶段。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使得学习成绩优秀以及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共同讨论问题,提出各自的观点。一方面,在表达过程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可以吸取学习成绩较好同学对问题的看法的角度;另一方面,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可以加强对问题的认识。在讨论期间,老师要引导每个人进行思考,尽可能给予学习成绩差同学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各组论述完成后,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小组间观点论述,正视各种不同的看法,解决不同看法之间的碰撞,实现认识问题观点进一步共享。同时,在论述过程中逐渐形成团队意识,以更广阔的思维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4老师对整个过程总结

观点论述完成后,老师应对各小组观点进行整合。整合过程中应客观对待各组的实验观点,允许不同的观点存在。对比实验前后观点,梳理思维方式,对相似观点进行再次讨论,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思维整合。对学生的观点给予积极的评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不要盲目的包容,对于一些有明显错误的观点予以指出,展示正确的思维方式以供学生参考。

4、结语

思维方式的培养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的不断提高,促使学校加大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力度。本文通过对化学学科特性分析,表明了化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了化学实验提出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是一个连锁效应,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视野,看待问题的角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有效方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参考文献】

[1]周坚文.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7):39-42.

[2]杜群.大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J].卷宗,2012(3):29.

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培养;逆向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问题,可以达到准确、快速解答问题的目的。

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反应的敏捷性和答题速度;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使用正向思维比较多,长期的正向思维固定模式影响了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从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化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培养逆向思维的难度,所以成为中学化学的教学难点。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若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讲授新课时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指导与引导作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逆向思维素材,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强调指出,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到这个思维过程。例如,在讲元素周期律时,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然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和性质推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讲有机化学时,可通过有机物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互推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发展。在讲课或讲题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用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运用逆向思维做题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使用的思维方法。

3.通过练习加强对逆向思维的训练

例: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B)1:2(C)2:3(D)2:1

解析:学生对于已知Co■和Co的物质的量来求所含氧原子数的题目很熟悉,此题反过来由氧原子数来求Co■和Co的物质的量比,虽然不是很难,但由于用到了逆向思维,对于刚学物质的量的学生来说,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不但要给学生讲做题方法,还要明确思维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己所用的是逆向思维。

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篇6

一、顺向思维的训练

1.强化知识点,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化

高考总复习时,要对每一个知识点做到重新学习,全面理解,克服盲点,灵活应用。例如,我们复习“同位素”这一知识点时,就要对概念要点进行剖析: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②原子之间的互称。因此顺藤摸瓜,学生自然得出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的结论。经过这样强化知识点后,学生的思维就更加深刻、清晰了。

2.重新编织知识网络,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化

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时,切忌机械地重复前面的内容,否则学生会出现厌学情绪。教师应该重新结合整个中学阶段的知识网络,采取新的思维方式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化,即要有创新。例如,在复习非金属知识时,可仿照下面的思路重新编织知识网络:

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

3.总结和利用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与学生一起总结了好些规律。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真正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较少。在化学高考总复习时,就要完善这些规律,使之条理化,做到活学活用。

如在复习用互滴法鉴别物质时,总结的规律是,互滴法是一种不需要其他试剂鉴别物质的方法,两种物质相互反应,量不同,则反应产物不同,互滴时现象不同。因此在复习时,就要引导学生总结:中学阶段有哪些组合可以采用此方法?完善了化学规律的学习,解题就会得心应手。

二、逆向思维的训练

1.反证法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化

我们在判断某一说法、某一命题是否正确时,经常要求举出反例,如nH4Cl就是“所有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反例。其实,举反例就是反证法,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

2.一题多用训练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敏捷化

在一题多用中,只要我们不断地变换提问方式、变换条件、变换因果关系,指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已知还原性Fe2+>Br-,往100mL溴化亚铁溶液里缓缓通入0.1mol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1/3的Br-被氧化成单质,则原溴化亚铁溶液的浓度为。

a.0.1mol/LB.1mol/L

C.1.2mol/LD.3mol/L

解析:设原溴化亚铁的物质的量为x,则由电子守恒原理得:0.1mol×2=x×1+(2x/3)×1x=0.12mol,应选C。如果将题目中的溴化亚铁换成碘化亚铁,则应选D。

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等进行训练。这样,既复习了基础知识,又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解题能力。

三、发散思维的训练

1.类比训练,使学生的思维系统化

类比即知识的迁移和渗透。通过类比法能把所学知识向更深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发展,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提炼升华。例如,我们在复习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性质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除去苯中的杂质溴?怎样除去溴苯中的溴?

2.对比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多面化

对比即比较。如在复习So2和Cl2的漂白性时,我们采用这样的方法:①将So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紫色石蕊试液、红墨水、酸性Kmno4溶液中。②再用Cl2代替So2,重复上面的实验。③把So2和Cl2按1∶1的比例通入品红溶液中。根据不同的现象,深化学生对漂白性和漂白原理的知识。

3.一题多解,使学生的思维综合化

采取“一题多解”的方法,是克服学生思维定式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化学高考总复习中,选择具有多种解法的习题,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就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

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篇7

关键词:解题反思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但并非多多益善,解题后经常进行回顾反思,并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加以审视,从中挖掘出数学的本质,这是提高数学“悟性”、培养“元认知”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强化学生解题后的反思意识,是形成良好学习方法的“推进剂”。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对解题反思的几点体会。

一、反思解题的失误,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解题实践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遵循这样一条思维习惯:理解题意―分析探索―得出解法―书写解题过程。但最初得到的解法未必就是最佳解法,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解法。在解题中出现的失误既有知识缺陷造成的,又有能力缺陷造成的,更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解完一个题目后,学生就必要对解题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对于易错的地方总结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提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反思解题思路,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总有部分学生在完成解题之后仍然混混沌沌,难以理清解题思路。因此,在解题活动中,教师应把解题着眼点放在分析解题目标上,以目标为指导,寻找解题思路,挖掘深层次的条件,使解题途径清晰化,过程条理化;同时应该引导学生把具体思维对象的本质抽取出来,再进一步推广为一类对象所具有的普通属性,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解题过程的反思,是学习的信息反馈调控阶段。反思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反思解题过程,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知识环环相扣,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即使第一次解答得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解法是最优、最简捷的。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问题,从沟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等方面来进行总结,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

1.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从不同的角度或途径去分析,从而寻求多种方法。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不仅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能揭示同类题目常用的解题技巧,有利于提高的学生解题能力。

2.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题目的类型和解法,思考是否存在与此题解法相同,但类型不同的题目,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掌握规律,探求共性,再由共性指导学生去解决碰到的这类问题,发挥多题一解的优势。

四、反思数学模型,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不仅要重新构建所学的内容,而且应该“再创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刻领悟知识当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建立数学观点,并且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构建方程模式。方程是代数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很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方程的问题来解决。

2.构建函数模型。函数思想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往往涉及数与形的紧密联系,构建函数模型,可以提高解题的清晰度,避开繁琐的计算,达到简捷解题的目的。

五、反思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学生对新学习的知识需要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反思,方可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归纳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者之间的联系;向量与三角恒等变形、向量与几何、向量与代数的联系;数与形的联系;算法思想在有关内容中的渗透,在不同内容中的应用,等等。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现实世界的联系。例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向量与力、速度的联系,导数与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变化率的联系,等等。通过反思,学生能对数学方法、公式、定理的应用规律条理化,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模块化,在解题中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总之,教师强化解题反思意识不但能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习惯与探索精神,继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中学数学的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解题反思意识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篇8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 转化 分类 函数 方程 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52-01

数学教学内容始终反映着显形的数学知识和隐性的数学知识这两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当注意显形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只有注意思想方法的分析,才能把课讲活、讲懂、讲深。在教学过程中“有益的思考方式、应有的思维习惯”应放在教学的首位。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也必然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下面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浅谈一些体会。

一、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有以下几类:、

(一)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量的依存关系,是对问题本身的数量本质特征和制约关系的一种动态刻画。因此,函数思想的实质是提取问题的数学特征,用联系的变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抽象其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很明显,只有在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中,具备有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深刻性、独创性思维,才能构造出函数原型,化归为方程的问题,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函数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面广,在概念性、应用性、理解性上能达到一定的要求,有利于检测学生的深刻性、独创性思维。

(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中学数学研究的两类基本对象,相互独立又互相渗透。尤其在坐标系建立以后,数与形的结合更为紧密。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若就数论数,缺乏直观性;若就形论形缺乏严密性,当二者结合往往可优势互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通过数到形结合的研究有助于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的转化,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形象性,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既可以使一些代数问题的解决简捷明快,同时也可以大大地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

(三)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是一种依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分类思维,有助于学生提高理解知识,整理知识,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完善认知结构,形成严密的数学知识网络。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在人的思维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转化思想方法

数学中充满矛盾,对立面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已知与未知,异与同,多与少,一般与特殊等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互相转化。这是唯物辩证法在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体现,转化的方向一般是把未知的问题朝向已知方向转化,把难的问题朝较易的方向转化,把繁杂的问题朝简单的方向转化,把生疏的问题朝熟悉的方向转化。

转化或化归、变换的思想方法不仅用之于数学,而且是一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十分重要的基本思想方法。但是这种转化变换的思想往往是渗透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里。这就要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领悟并逐步学会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途径主要有: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措施。那么我们老师平时在教学中又如何去贯彻实施呢?

(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在表层知识发生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表层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解法的思考过程等都蕴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

2.判断过程中不过早地下结论

判断可视为压缩了的知识链,数学定理、性质、法则、公式、规律等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判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的过程,并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3.推理过程中不呆板地找关联

激活推理就是要使已有判断上下贯通,前后迁移,左右逢源,尽可能从已有判断发生众多的思维触角,促进思维链条的高效运转,不断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推出一个个新的判断、新的思维结果。

(二)及时小结复习,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同一内容可蕴含几种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同一数学思想方法又常常分布在许多不同的表层知识之中,及时小结、复习以进行强化刺激,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表层知识,揭示、提炼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既可避免单纯追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欲速则不达的问题,又明快地促使学生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三)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解题练习,在问题解决中运用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1.注意分析探究解题思路时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解题的过程就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合理联想提取相关知识,调用一定数学方法加工、处理题设条件及知识,逐步缩小题设与问题间的差异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运用化归思想的过程,解题思想的寻求就自然是运用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2.用数学思想指导知识、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敏捷性;对习题灵活变通,引伸推广,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抽象性;组织引导对解法的简捷性的反思评估,不断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的严谨性、批判性。对同一数学问题的多角度的审视引发不同联想,是一题多解的思维本源。丰富的合理的联想,是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类比、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运用的必然。

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训练

数学教育要给予每个人在未来生活中最有用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把目光停留在数学知识的讲解和解题方法的运用上,而应以它们为载体,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是数学思维教育素质化的重要内容。思维培养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互相作用并按一定规律产生和发展的。数学思维的种类有很多,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直觉思维到辨证思维,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从再现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从中体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发散性等。我认为,高中数学教学中主要应通过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

高一学生,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将经历一个和很大的跨度,主要表现在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不自然,对高中数学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形式极不适应。比如第一册第一章的集合与简易逻辑,表面上看似很简单,而实际运用中却不能准确把握那些用集合语言所描述的题目含义。再如第二章函数,这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会花很大的精力去讲授,学生会都会下很大力气来做题,结果却不如人意。学生做题时主要是在解具体题目时很难与基本概念联系起来。如经常遇到的二次函数问题,有时是求值域,有时是解方程或不等式,学生感到茫然。我把它们统一在一起,强调二次项系数对称轴、判别式等几个因素,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的无序性。这一章内容是思维方法从直观到抽象、从离散到凝聚的过渡,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和广阔性的重要阶段。

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高中数学的四大数学思想和十几种数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与灵魂。一是解题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答的基本方法、步骤。二是数学思想方法。思想方法把不同章节、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统一了起来,如数形结合思想培养了思维的形象性、创造性,化归思想提高了学生的灵活性、辨证性等。如换元法是一种常见的变形手段,它不只限于解某一章或某一类的问题。注重对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联想能力,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十分有益。

三、挖掘数学例题习题的功能

在高三总复习时,教师往往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形式练习,向学生讲解大量的习题与解题方法。但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教师给的越多,思维越混乱,结果适得其反。这一时期,教师除了精选习题,重点讲解之外,更要在讲授方法上有所创新。在讲解习题时应注重以下原则:

高中化学的思维方法篇10

一、化学思想与化学方法

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化学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使人们更加便利地了解到化学方法的思想意识,进一步熟悉化学的原理、概念、方法、发现的本质。我们所认识的化学方法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应用方式、过程和技巧的简称。化学思想方法一直是一个讨论的话题,但它所包含的研究方法却有诸多的名词:每一科课程都有它自己的思想方式,而化学思想和他们是相对的。这就引发出一些问题,既然化学思想方法和其他学科是相对的,那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上也可以相互的适用。本文讨论的是化学思想方法的研究方法,是由法学方法和科学方法相结合的。

二、高中学生化学思想方法学习的现状

(一)教师在授课中化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重视程度与讲授的深刻性没有形成正比

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可以挖掘出大量丰富的化学思想方法内容,化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在平时的探讨当中要有一定的提高,在这过程中的意义是有必要的。

(二)部分学校的高中生化学思想方法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一方面,学生化学思想方法知识没有理解到位,部分学生一直以化学思想方法作为一种帮助他们答题的技巧。即使小部分化学思想确实对答题有效果,但是在答题时却不能应用自如。

(三)部分学生一直对化学思想方法领悟不是很透彻

这种现象会导致效率有一定的下降,不能学以致用;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缺少实践。

(四)化学思想方法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成绩不是很明显

基于此,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步步来的,不可能说一下就学会,所以化学思想方法的答题是要经过漫长时间的磨合与积累才能入会贯通。

三、化学教学中化学思想的培育

(一)让化学思想方法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得以解决

建议在平时学习当中适当地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这样可能会让你养成习惯,在今后的答题当中能融汇贯通。拿高中生在平时学习化学时碰到的问题来作示例:首先我们可以大致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灵活应用化学思想方法,从而提出问题。既然碰到问题,我们必然想着如何去解决,但首先你得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够全面,不能完全灵活应用化学思想方法。第二阶段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可能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知识比较多没能够理清,脑海中没结构框架使学生感到迷茫。这时老师就应该帮忙分析问题,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制作出一张分析表,然后激发学生化学思想知识,带领他们拓展思维,找到解决的方案。

(二)化学教学过程的创新精神与学生自主精神

有研究表明:现如今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作能力停留在一个原点上,科学家强调学生和科学家应该实现同步,学生模仿科学家的教育称之为再一次创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过程的经验是足以让任何人学习的,同时有利于我们自身的知识巩固。把创新的精神应用到化学教育上,同理把学生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化学思想方法。

(三)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同步思维

教育研究表明:化学教育的确很丰富,至少存在着三种:第一种是历史教材传承下的思维;第二种是化学教育本身老师自己的想法融会;第三种是教师教育带领下学生自己的想法。学习当中,学生与教师应培养出一种默契,学生能够与化学教师的想法产生共鸣,共鸣当中包含有结构化、思维化等。只有这样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的化学思想方法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化学教育在化学思想方法中的充分表现之一。作为一名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各方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