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十篇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十篇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4:49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篇1

一、目前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情况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制度来完成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相关的调查可知,大多数小学学校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缺少完善的约束和激励制度,因而使得一些学校管理者进行职责范围之外的管理工作,或者缺乏进行管理工作的热情,不能为师生提供一个民主的环境。这使得教师不能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育工作,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知名度,不利于实现学校的正常运转。

2.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主要以学生的管理为主。在小学教育中,大部分的管理者只注重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意识对教师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虽然小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听教师的讲解,但是部分教师对教学的研究程度较低,无法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因而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顺利地应用到解题过程中,从而导致小学生的试卷分数偏低,长此以往,将严重降低小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给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3.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比较重视硬件的管理。目前,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因而大量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设备都出现在市面上,部分领导者认为只要引进丰富的硬件设施,就能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对此,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此举虽能够确保小学生通过较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但是学校却缺少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其他内容的管理工作,所以使得小学生无法获得更好的教育,不利于小学生长远发展。

4.小学学校缺乏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管理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称为学生的“第二家长”,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就能加深对小学生的理解,并在为小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按照小学生的思路来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完成教育工作,然而,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却没有开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管理工作,只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自觉来进行,所以容易出现小学生对教师产生敌对心理,不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完成日常的学习,给小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5.小学学校管理的密度较小、精度较低、深度较浅。一般来说,学校管理的密度越高,就表示学校管理的效果越好,亦表示学校将耗费更多的资金来支付校内管理人员的工资,有的学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尽量降低管理的密度,以此来加快资金的流动速度,此举使管理人员身兼多职,无法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些小学为了降低不必要的开支,并没有提高学校管理的精度,因而使得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们无法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使得学生无法掌握大纲内的知识,造成学生成绩偏低,缺乏继续学习的热情,因而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对于大多数管理者来说,要想提高管理的作用,必须要按照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来选取合适的管理形式,进而获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6.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没有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文化一体化的步伐,因而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人们更加意识到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多数人们迫切希望我国的小学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不是将死板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要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7.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无法与教学改革保持一致。要想切实提高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以便紧跟时代的潮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充足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8.小学学校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大多数学校与外界的联系较少,无法提高人们对本学校的认识,因而生源较少,不利于学校的健康运转。学校无法获得国外先进的教学观念、改革经验等内容,学生学习内容的合理性较差,不能到达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实现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策略

1.逐步完善小学学校的管理制度。要想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必须要逐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从而顺利完成学校的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督促教师全面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投入充足的热情来完成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小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2.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教师水平的高低以及教师备课的认真程度等内容会对教学的质量产生相应的影响,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3.适当加强对硬件设施以外内容的管理。硬件设施在提高小学教育水平质量方面固然重要,然而教师的综合素质、师生关系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等方面也能影响小学教育的效果。对此,作为管理者,除了对硬件设施进行适当的管理之外,还要聘用知识储备丰富、教学能力较高、能与小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

4.加强对师生关系的管理。步入教育改革新时期之后,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要求严格的知识传授者,而以学生的朋友这一角色来完成教学活动,然而传统的管理工作并不能完成这一转变,对此,学校必须加强师生关系的管理,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与矛盾,进而增加教师的追随者,提高教师知识传播的效果。

5.详细分工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首先面对学校管理面密度较小的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在管理过程中进行工作的细分,并明确相关人员各自的责任。其次,要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上来寻找管理的最佳办法,而不能一味地压榨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另外,为了完成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我们要根据工作人员职能的不同来选取合适的管理方法,并适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奖励,以此来提高教研组的活力,赢得教研改革的成功。

6.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我们不仅要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更新,还要及时转变管理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建立多元因素的评价体系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力求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篇2

[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一、进一步明确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的要求,努力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任务目标

从现在起,全市中小学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争创高一层次规范化学校。到20__年,力争全市30的中学、中心小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水平,10和30的村居小学分别达到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水平;到20__年,力争全市50%的中学、中心小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水平,20和50的村居小学分别达到省、市级规范化学校的水平;到20__年,全市所有的中学、中心小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水平,所有村居小学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水平,50的村居小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水平,从根本上消除基础教育的薄弱学校,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强化措施,突出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提高对创建规范化学校的认识

各校要把规范化学校创建当作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来抓,当作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要召开教师会、学生会,广泛动员,努力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同时,规范化学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倒排工期,合力推进。要研究制定规范化学校创建实施计划,明确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工作指标和工作步骤。

(二)更新观念,把教育思想现代化放在首位

要组织教干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把创建工作放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来看待,以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端正办学思想,拓展办学思路;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确保学校建设和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1、认真学习省定标准,明确创建要求。

2、调整特种教室布局,新建、扩建有关校舍,按标准增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及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等。

3、整修操场,添置必要的体育器械。

4、按标准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包括实验仪器、音美劳器材以及现代化的设施设备。

5、整修校容校貌,包括大门、专业教室、厕所等,美化、绿化校园。

各校要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设施尽快达到规定的标准,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各校要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加强师资队伍管理,重视师德教育,大力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各校要围绕学校办学宗旨,以现代管理观念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为目的,坚持先进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使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达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

(五)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落实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使教育教学质量的高标准成为规范化学校的突出特点。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全面地发展。

(六)创新办学路子,突出办学特色

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发展合理定位,找准自己的特点,大胆探索适合自已实际的办学模式、管理方式和教学形式;“不求最大,但求最优”,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形成优势,使学校成为“规范加特色”学校,学生成为“合格加特长”学生,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管理,保障规范化学校建设活动持续开展

(一)加强对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管理与指导

1、市教育局成立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规范化学校建设作为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的总抓手,作为干事创业、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实际举措,积极引导中小学参与到规范化学校建设中来,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加强指导,严格验收。

2、局机关有关科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照规范化学校建设、教学仪器配置、艺术教育器材配置、体育卫生器材设施配置、图书资料配置、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配置标准,逐校、逐项进行摸底调查和分析测算,指导学校制定创建规范化学校的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办法和措施。

(二)充分发挥规范化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

已经达标的规范化学校,要认真落实整改方案,在现有基础上巩固成果,扩大优势,向更高水平迈进,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标准化的办学条件、规范化的学校管理、优良化的学生素质,充分发挥应用的示范带动作用。市教育局将组成考核组对各级规范化学校实行动态管理,对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对发现的问题,责成学校改正;对少数办学问题较多,降低标准要求的学校,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篇3

为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及省、市、县“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县教体系统校园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教育系统安全风险,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切实保障师生安全。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主体责任,着力堵塞管理漏洞,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形成严密的责任体系、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有力的基础保障,增强学校安全防范治理能力,提升全县校园安全管理整体水平。

三、整治内容

围绕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治安防控、食品安全管理、校车及校园交通安全、校内建筑与施工安全、实验室及危化品管理、实习实训、卫生防疫、网络安全等安全重点环节,通

过全面排查、滚动治理,彻底整治一批学校安全重大风险隐患。

(一)消防安全。

1.学校建筑物或场所是否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消防备案;2.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有效并定期维保;3.电气线路、管路敷设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检测维保;4.消防值班人员是否配备;5.防火巡查是否做到定期开展;6.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现象是否存在;7.电气火灾隐患是否及时整改;8.疏散通道是否畅通;9.消防重点单位是否按要求建立微型消防站。

(二)治安防控。

1.学校是否按规定配备专业保安和安全管理人员;2.中小学警务室(门卫室)物防设施是否齐备;3.一键报警装置是否按规定安装;4.学校门前是否设置硬质防冲撞设施;5.校园视频监控是否实现全覆盖,是否接入110报警平台;6.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是否有力有效;7.“安全岗”、“护学岗”值勤人员是否到岗到位;8.校园安全会商研判、定期通报、联合整治、联动处置机制是否建立;9.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是否按规定落实相关安全防范措施。

(三)食品安全。

1.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是否全面落实;2.食品安全管理的制度是否健全并有效落实;3.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是否做到定期开展;4.食品采购追溯体系是否建立;

5.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监管是否落实;6.陪餐制度是否按规定落实;7.明厨亮灶是否全部落实。

(四)校车及交通安全。

1.拼装车、三轮车、农用车等非法接送学生现象是否存在;2.相关部门是否定期开展非法接送学生车辆整治;3.校车是否按审核确认的线路行驶且行经线路无危桥、危险路段;4.校车是否安装随车视频采集设备且无超速超载问题;5.上学放学高峰期间校门口交通是否有序;6.校园内交通管理是否有序、安全;7.学校组织的师生集体外出活动是否经严格审批并落实相关安全防范措施。

(五)建筑与施工安全。

1.学校建筑(含附属设施)安全状况是否定期开展排查监测;2.违规使用D级危房的问题是否存在;3.对低洼地带、地质灾害点、易滑坡地段、易遭受雷击、基础沉陷等区域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4.学校在建项目施工场所是否严格实行隔离管理,落实安全管理措施;5.应对极端天气、旱涝灾害机制措施是否健全完善。

(六)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管理。

1.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是否健全;2.实验室安全运行机制是否完善;3.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是否明确;4.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与准入制度是否严格落实;5.实验室安全个人防护与环境保护;6.危险源的采购、运输、存储、使用、转移、处置等环节是否做到全过程监管并建立分布档案和使用台帐;7.实验室安全定

期检查与安全巡查机制是否建立并有效落实;8.实验室用压力容器、气瓶、生活用锅炉和电梯等特种设备是否向当地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备案,并依法按期检验并开展安全巡查;9.实验结束后的残渣废液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置。

(七)实习实训安全。

1.学校和实训单位是否对实习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2.学校和实习实训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及职业卫生有关规定;3.学校是否督促指导实习实训单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实习实训单位是否配备必要的安全保障器材和劳动保护用品。

(八)卫生防疫管理。

1.学校是否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工作机制;2.学校是否规范疫情处置流程;3.学校是否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4.学校是否开展健康知识教育。

(九)网络安全。

1.学校是否建立网络安全巡查制度;2.学校是否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3.学校是否及时关闭弃用的系统(含网站);4.学校微信公众号是否明确专人管理。

四、整治措施

专项整治工作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以查漏洞、补短板、促整改为治理目标,把抓安全责任落实贯彻始终,把师生安全教育贯穿始终,把风险隐患整治与完善防控机制贯

彻始终,努力构建系统有效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一)构建安全责任体系。

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全面压实教育行政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学校安全工作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定期开展学校安全风险研判,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落实到每个人,将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融入学校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安全工作通报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考核重要内容。

(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根据本校实际,集中开展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交通安全、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预防踩踏、预防毒品、防溺水、防欺凌、预防网络诈骗等各类安全专题教育,切实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技能。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建立常态化的安全教育机制,将安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定期组织应对地震、火灾等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提升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三)实施风险隐患排查。

要对照校园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对校园开展拉网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要明确排查项目,细化排查内容,规范排查操作,推动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治理工作规范化、专业化。要针对当前学校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覆盖教学楼、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礼堂等重点场所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要细化责任区域、细化责任人,力戒形式主义,绝不允许走过场。

(四)消除安全风险隐患。

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针对排查出来的风险隐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整改责任、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到位,坚决将事故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重大安全风险隐患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提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解决。

(五)组织风险防控督查。

坚持学校自查、集中督查、明察暗访相结合,县教教体局将学校安全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纳入各类督查检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坚决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六)筑牢风险防控体系。

要按照《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针对影响学校安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建立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制度。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相关措施,推动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五、时间安排

从2020年6月到2022年12月,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底前)。

全面部署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县教体局、县人社局依据实施方案,对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出部署。

(二)组织实施(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

县教体局和相关学校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实化实施方案,对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建立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加快推进实施,整治工作取得初步实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

动态更新“两个清单”,持续开展隐患问题集中整治,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跟踪整治,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确保按时整改销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

深入分析教育系统安全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实施。总结一批学校安全风险整治工作先进经验,问责一批整治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推动建章立制,构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

校园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事关师生人身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是落实关于安全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根本要求,是坚持标本兼治,关口前移,加强源头治理的根本举措,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各校要做到隐患见底、措施到底、整治彻底,把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进一步夯实校园安全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全县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教体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各校要认真履责,精心研究,细化任务,落实举措,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篇4

关键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应对措施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学校成为自主办学的独立的法人实体,经费来源转为以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新特性,由此形成了学校投资主体多面性、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工作多层次的新局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强化高校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加快推进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是新形势下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1.高校财务控制的目标及意义

高校财务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学校教育事业有序运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和措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与实施,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是通过高校内部各部门和人员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相互协助、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是单位内部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环节,是对国家制定的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细化与补充。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一是规范高校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内控制度能够促进提高会计信息报告质量,而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报告能为高校管理者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提供准确而完整的信息。同时,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报告对于提升高校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高校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防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避免国有资产被侵占或发生重大损失,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国有资产被侵占或重大损失的案件屡有发生,一些高校还出现了挪用单位资金和挥霍公款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除了要加强廉正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彻底消除隐患,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强化会计监督,确保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地增值。三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四是保证高校能及时发现并控制风险。高校应在筹资和投资等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增强高校适应环境及抵抗风险的能力。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是既立足于会计,又不限于会计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其终极目标就是促进实现高校教育发展战略。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有利于将高校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校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五是有效控制办学成本,降低高校成本费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能够控制高校办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2.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现状分析

2.1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加大了对内部控制理论建设的力度,但限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已实施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体系。如《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等主要是从行业的角度对内部会计控制予以规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规范做指导,所以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不够健全,从而限制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

2.2高校内部控制观念薄弱,缺乏统筹控制的全局意识

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不适合成本计算的要求,不注重反映教育成本和办学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了在高校普遍存在内部控制观念淡薄的现象。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大多只注重教学、扩招和科研等工作,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理念,对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的高校没有按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很不健全,如仅制定货币资金、实物资产等方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而忽略了采购、销售,工程等方面的内容,或者没有严格进行授权控制和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有的即使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不执行、不落实,对违规行为一味宽容,频频使用例外原则,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3高校内控内容和范围缺失,内控制度存在薄弱环节

长期以来,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以财政拨款为主,这就使得部分高校产生了重财轻物的错误观念。如有的学校对存货、固定资产和工程物资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对存货、固定资产和工程物资采购、验收、保管、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其出入库未按规定程序办理,未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没有真正使“账实、账卡、账账”相符。多年来资产的短缺、积压、毁损、报废等不及时处理,造成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情况。

2.4总会计师的地位与作用未被重视,财务管理地位未实质性进入高校决策层

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校长负责制的财经工作领导体制,加强了对学校财经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能力,但还没有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当前,高校资金需求量大,筹资渠道多元化,致使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化,要求会计转变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资金在高校管理中实质上正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高校财务管理要将大量的数据转换成决策层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以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在支持科学决策、引导资金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合理分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设置总会计师进行专业理财、专家管理的学校并不多见,总会计师的地位在高校财务工作中还未得到共识,外行领导指挥内行的现象并未得到彻底纠正。

2.5统一领导的力度不够,缺乏整体性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学校应该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政出多门,财务管理出现条块分割、多头分割局面,财务“统一领导”的工作力度明显不够。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涉及到人事、物资设备、建筑设施等多个方面,各部门虽有自身成熟的内部管理办法和控制手段,但其整体却缺乏有效地衔接和综合控制,容易造成整体运行上的重叠、矛盾、低效率。这样就带来了资源配置失调,难以集中财力发挥资金效益,甚至出现失控的情况,从而制约学校的发展。

3.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

31增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观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要求,单位应增强内部会计控制观念,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安排专门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新形式、新情况,不仅要求我们对国内已有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进行总结,还要求我们学习和借鉴国际内部控制先进理论,汲取其精华。同时,对国内外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已经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相关操作规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对我国包括高校在内的所有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起指导和规范作用。转贴于

32完善内控内容及范围,确保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种内部控制方法的运用既要求涵盖全面,又需要突出重点。在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的设置,对学校编制和执行预算、财政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定财务方案,开辟财源,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督促本单位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等,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二,明确学校组织结构中的职责分工。按照既相互制约、又不降低工作效率的原则,合理划分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事权,做到审批、实施、采购、验收保管、会计核算、审计等各项工作由不同的部门来操作,同时,要确保学校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第三,强化预算控制。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学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不是简单的对预算编制的控制,而是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及考核等在内的整体的、动态的控制,通过预算控制,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补救和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

3.3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监控力度

高校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应对机制,对筹资渠道、筹资规模、偿还来源、资金用途及效益、存在的风险等诸方面进行分析。规避投资风险,重点是抓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并根据项目和金额的大小确定审批权限,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应该制定应对预案,建立完善的投资分析控制制度。同时,高校应注重加强内外部的审计监督。学校的审计部门应着重对学校的大宗物资采购、工程招标等重要经济事项和学校负责人离任进行审计;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指导和检查,制定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指导和规范,并通过对有关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检查,来有效地促进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实施。

3.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内控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特别是会计业务相关人员的激励,明晰责权利,对于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人员,要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要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年度考核和职务升降挂钩。另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其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重点应放在学校内部会计控制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出及时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周复.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赵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篇5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工作法律、法规,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学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学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大力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全体师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各教学班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经常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让“安全”二字深深地刻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懂得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达到他们行为的规范化。任课教师,不管是什么课(包括室内室外课),都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要坚守岗位,保护学生的人生安全。若需要做实验,教师实验要规范,把安全问题考虑周全。

经常利用集中学习时间,认真组织全体教师、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学习有关学校安全的法律法规、常见事故的预防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及用水、用火、用电等安全等安全知识。要加强对职工遵守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本岗位操作规程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保护能力。每学期要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一次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

学校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安排后勤人员和督促相关人员排除。

牢固确立校长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的意识。把学校安全管理列入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议题,定期研究、分析安全工作形势,及时处理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逐级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不断完善安全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加强对各部门、教职员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制定和完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及时上报并协助查处各类事故,认真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对每一起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要求处理。

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活动,认真执行每月一次、开学、放假前以及恶劣天气前后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全面排查重大危险源,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并登记建档,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3、注重设施设备的投入,确保安全管理的各项活动和措施落实到位

在注意教育性投入的同时注意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将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经费列入学校支出预算。按规定完善和规范学校消防、防盗、防暴等各类安全设施设备,确保学校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要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三、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及分工:

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管理机构,构建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健全。

2.制订本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工作预案。

3.制订安全管理工作各项制度

四、具体措施

(1)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学生不要乱买小摊上的食物,注意饮水卫生,规范学校食品卫生管理,严防学校群体性疾患的发生,卫生保健制度落实。加强学校饮用水的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检测,确保安全。学校不允许过期、变质食品进入校园。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坚持学生定期体检制度

(2)加强校园防盗安全管理。逐步建立起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各项防范措施相互配套衔接。切实做到校园“不发案、不出事”。要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管理,做到制度齐全,措施到位。严格落实教职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应按时到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擅离职守。值班人员要熟知报警装置和报警方法,做好值班记录。学校领导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要保持通信工具畅通,保证紧急情况下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3)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内消防设施建设,加强维护管理,确保消防安全。学校应组织师生定期开展消防演练,保证紧急情况下能遏制和消除火情,有序组织师生撤离火灾现场。

(4)加强校园用电安全管理。学校应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加强校园用电设备和线路规范化建设,电气设备工作性能正常,无超负荷或缺相工作现象出现。

(5)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学校定期进行校舍勘验检查,发现险情应立即处理。从实际出发,在学生出操、集合、放学,适当错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

(6)加强体育安全管理。切实加强体育课、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做好技术要领、运动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7)师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教育。加强师德教育和教师心理调适工作,学校教职员工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严禁教师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设,努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压力,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伤害事故。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篇6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工作法律、法规,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学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学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大力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全体师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各教学班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经常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让“安全”二字深深地刻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懂得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达到他们行为的规范化。任课教师,不管是什么课(包括室内室外课),都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要坚守岗位,保护学生的人生安全。若需要做实验,教师实验要规范,把安全问题考虑周全。

经常利用集中学习时间,认真组织全体教师、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学习有关学校安全的法律法规、常见事故的预防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及用水、用火、用电等安全等安全知识。要加强对职工遵守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本岗位操作规程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保护能力。每学期要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一次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

学校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安排后勤人员和督促相关人员排除。

牢固确立校长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的意识。把学校安全管理列入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议题,定期研究、分析安全工作形势,及时处理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逐级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不断完善安全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加强对各部门、教职员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制定和完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及时上报并协助查处各类事故,认真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对每一起事故,都要按照“四不放过”事

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要求处理。

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活动,认真执行每月一次、开学、放假前以及恶劣天气前后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全面排查重大危险源,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并登记建档,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3、注重设施设备的投入,确保安全管理的各项活动和措施落实到位

在注意教育性投入的同时注意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将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经费列入学校支出预算。按规定完善和规范学校消防、防盗、防暴等各类安全设施设备,确保学校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要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三、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及分工

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管理机构,构建学校安全管理网络健全。

2.制订本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工作预案。

3.制订安全管理工作各项制度

四、具体措施

(1)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学生不要乱买小摊上的食物,注意饮水卫生,规范学校食品卫生管理,严防学校群体性疾患的发生,卫生保健制度落实。加强学校饮用水的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检测,确保安全。学校不允许过期、变质食品进入校园。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坚持学生定期体检制度

(2)加强校园防盗安全管理。逐步建立起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各项防范措施相互配套衔接。切实做到校园“不发案、不出事”。要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管理,做到制度齐全,措施到位。严格落实教职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应按时到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擅离职守。值班人员要熟知报警装置和报警方法,做好值班记录。学校领导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要保持通信工具畅通,保证紧急情况下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3)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内消防设施建设,加强维护管理,确保消防安全。学校应组织师生定期开展消防演练,保证紧急情况下能遏制和消除火情,有序组织师生撤离火灾现场。

(4)加强校园用电安全管理。学校应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加强校园用电设备和线路规范化建设,电气设备工作性能正常,无超负荷或缺相工作现象出现。

(5)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学校定期进行校舍勘验检查,发现险情应立即处理。从实际出发,在学生出操、集合、放学,适当错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

(6)加强体育安全管理。切实加强体育课、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做好技术要领、运动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安全

(7)师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教育。加强师德教育和教师心理调适工作,学校教职员工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严禁教师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设,努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压力,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伤害事故。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篇7

【关键词】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

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工作重心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移。与此相适应,要为内涵式发展提供良好的、高效的财务运行环境,高校的财务管理也有必要实行精细化管理。

一、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财政精细化管理”的表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涵盖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粗放式的管理,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强执行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效能等内容。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依法理财、健全配套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依法理财的工作原则,严格执行财经法纪,不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健全各项工作规范,防范财务风险和漏洞。二是注重流程设计、完善岗责体系。根据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健全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从机制上保证权责一致,促进责任落实,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三是加强绩效考核、提高资金效益。遵循“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合理确定考核标准,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运用科技手段、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精细化,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财会队伍建设。树立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注重服务细节;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为推动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高校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持续增长的教育经费投入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条件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经费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8月31日,财政部了《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办[2009]37号),对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作了全面部署;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2011年6月29日,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第四条第二款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因此,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是深化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

(二)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先后实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校财务工作将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积极应对,转变工作职能,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使高校财务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转和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影响到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科研事业的有序开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地管好用好资金,高校的财务管理有必要实行精细化管理,从而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优质的服务。

三、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高校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一方面,学校治理理念不足,重视不够、部门参与度不高、教职工不关心,普遍认为财务管理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事,跟自身和部门无关,没有意识到每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和日益繁杂的业务活动了解有限,财务管理仍停留在“报账式”的管理水平上,尚未完全实现从记账核算型向管理理财型的顺利转变,缺乏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财务管理要求,影响了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预算管理不重视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校经济工作的“指挥棒”。但许多高校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整个编制工作往往只由财务处一个部门完成,基本没有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学校预算既没有科学测算和专题研讨,也没有纪委、审计部门的监督以及职工代表大会的讨论,仅在校级会议走过场就通过了。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完整、方法是否科学、基本支出是否进行定员定额管理、项目支出是否实现项目库管理等等,没有做到全面细致、科学、合理;预算的执行也很不得力,有些部门预算执行率较差,年度终了预算执行率不到80%,还有一些部门预算执行存在随意性,经费使用不合理;对于预算项目的追加缺乏科学严谨的论证,随意突破预算控制指标,致使预算严肃性大大降低。

(三)财务制度不健全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会计核算业务增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工作规范未能同步建立。从近年来江苏省高校审计情况来看,高校在预算外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高校票据管理相对薄弱,没有设定专人负责收费票据管理,尚未使用票据管理软件对票据的入库、领用、退库、缴验实行统一管理,没有将每一笔开票与财务入账凭证进行关联,无法确保开票收入入账的完整性,票据管理存在很大漏洞,同时也是形成“小金库”的重要原因。目前由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在制度制定和执行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诸如采购论证制度、资产使用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制度、实物盘点制度、报废核销制度、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处的资产对账制度、统计报告制度、财产赔偿制度和资产交接制度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致使高校存在很多资产管理漏洞。

(四)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高校财务绩效的评价普遍以规模作为基本目标,对于效益和效果并不重视。长期以来高校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教研、轻管理”,“重使用、轻跟踪”,“重分配、轻监督”等现象。高校的财务绩效缺乏完整、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估体系,财务绩效评估主体、评估指标、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尚未健全,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率性未能完全量化。对相关责任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绩效考核,在执行中没有将经费支出与工作目标捆绑,没有与工作绩效挂钩,事权和财权未能做到真正的统一。绩效管理和评价的缺失,导致了政府投入不足与高校教育资源浪费共存、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与有效利用率低共存、教育支出结构不甚合理等问题。

四、实施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的财务管理亟需实施精细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进一步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

实施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首先要培养教职工的精细化管理理念,要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单位文化来建设,作为一种常态工作来落实。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每一位教职员工都积极地参与其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其次,高素质的财会队伍是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知识经济时代,对财会人员的要求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它不再单纯是记账、算账与报账的过程,更是一种经营管理手段。高校要建立起一支高效精良的财会队伍,同时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通过不断地学习,坚持参加继续教育,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逐步摸索新的财务管理方法,以适应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规章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是规范校内经济行为、保证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是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必须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财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完善人员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使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校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与本单位财务活动相关的规章制度,例如预决算管理办法、收费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内部控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等。财务管理制度的精细化,使学校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到人,为学校规范管理、依法治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

预算精细化管理是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预算编制精细化管理是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工作。高校应提高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严格根据上级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作为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的依据,建立财务基础数据信息库,包括人员信息、专业信息、课时信息、学科信息、实验室信息、资产信息等,形成人员经费定额标准、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教学经费定额标准、设备及维修经费定额标准、图书采购定额标准等,不断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提高高校预算编制管理的合法性和完整性。高校应将未纳入高校预算管理的银行贷款、科研经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益、校办产业资金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加强高校预算编制管理必须提高支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推行基本支出标准化、项目支出精细化。基本支出预算要如实、准确地反映预算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类型等基础数据及变化情况。项目支出预算至少提前一年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要有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保证项目可执行,重大项目支出还需要建立预算事前评审机制,且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调整。预算追加需要严格的论证和审批流程,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进一步提升预算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完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工作是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特定的评价指标、合理的评价标准、科学的评价方法,对高校财务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考核的标准和方法。指标体系设置应具有完整性、关联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横向指标与纵向指标、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多角度地进行评价。应选择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将高校的各类经济活动行为纳入监督管理范围,对高校资金投入产生的效果、效率和效益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部门绩效评价结果,制定相应配套的奖惩措施,对积极增收节支、资金使用效益高的部门要表扬,并采取适当措施给予奖励。对资金浪费、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部门要批评,并适当扣减其部门经费,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将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到工作中去,这样可以规范校内各类财经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财务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技术保证。高校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财务管理手段创新,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质量。例如,可大力推行校园一卡通建设,实现校内无现金结算,杜绝乱收费行为,不仅规范了校内经济秩序,完善了内部控制,同时有效地防范“小金库”现象的发生。可推行无现金报账系统和网上预约报账系统,既方便了教职工,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资金周转风险,确保了资金安全。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可积极引进科研预算管理系统,通过科研项目信息维护、预算申报、到款认定分配以及财务审核等系列过程,加强经费日常核算的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为日后科研项目顺利结题、通过项目审计打下扎实的基础,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高校可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进财务公开,通过财务网上查询系统实现个人工资查询、项目经费查询、学生欠费查询等,不断扩大公开范围,实现财务管理民主化、财务报告制度化,逐步增强财务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师生员工及社会的监督,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结语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高校应顺应国家财政改革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通过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细化预算管理,完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国生,陈俊,徐磊.浅谈推进高校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4):16.

[2]唐小惠.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10):299.

[3]向伟.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浅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63.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结合全民普法,不断加强教师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和执法力度,依据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为我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工作任务

1、紧密联系我校实际,认真抓好**年普法工作,认真整理好**普法工作检查验收的各种资料,做好普法迎检工作。

2、紧密配合县局抓好教师普法知识学习;

3、按照县局要求,抓好学生普法学习;

4、认真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月、法制宣传周、法制宣传日”活动。

5、做好教师和学生普法考试工作;

6、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整顿校风校纪,严肃教师工作纪律,严禁教师、酗酒闹事,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学生进入“三室两厅”,努力搞好校园“三个”文明建设。

7、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

三、具体措施

1、强化领导,硬化措施,确保依法治教顺利实施。

由副校长主抓普法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普法责任机制。坚持教师年度考核考试制度,对学法不认真、成绩不合格的教师年终不评优。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等四部法律法规知识。还要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和“**普法”要求的公共法律法规。

3、抓好学生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考试。组织五、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旗法》等法律法规与法律法规知识考试。

4、上好法制课。邀请法制副校长给师生每学期上2次以上普法知识课。

5、逐步规范教育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

6、依法治校,切实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7、加强治安措施,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干扰。

四、活动安排

1、1月-2月:制定**年**普法工作计划,调配好依法治理领导班子。举办普法学习班,学习依法治理示范学校创建有关条款。

2、3月-7月:①学校组织上好两堂法制课,开展一次普法宣传活动。各班级认真办好一期普法黑板报。②组织学生参加普法考试。(3-6年级)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篇9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体上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加强中小学规范管理,办好每一所学校,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加强了中小学校的管理。但目前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着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制约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中小学管理,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强化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职责和工作任务

1.加强省级统筹,整体提升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水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出整体推进的政策措施。

——制定和完善本地区中小学校管理基本规范,组织排查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加强对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大力倡导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坚决禁止下达升学指标和简单用升学率奖惩教育工作的做法,形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

——加强教育经费统筹,切实保障区域内基础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为实施规范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开展全省(区、市)范围内的中小学管理随机督导检查,督促地(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落实规范办学的各项要求。

——积极营造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依法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切实把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以县为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机制,依法实施管理。

——具体分析当地中小学办学行为、学生课业负担及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办法,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及时纠正行政区域内各种不规范办学行为,切实维护区域内中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办学秩序。

——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指导和保障学校科学安排课程,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切实加强学生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落实对校长、教师的培训。

——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进一步缩小校际之间差距。指导中小学校合理编制经费预算。规范学校收费,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坚决抵制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和学校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完善和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功能,健全覆盖所有学校和教学点的管理体系。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3.坚持依法治校,科学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中小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

——依法落实校长负责制,健全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坚持校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坚持健康第一,注重创新精神培养,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时间。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和岗位要求。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保障教师身心健康。

——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科学编制学校预算,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坚持收支公开,主动接受审计,坚决杜绝学校设立小金库和帐外帐,规范各种收费。

二、抓住重点,认真解决好当前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突出问题

当前要集中力量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1.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学段和年级、走读生和寄宿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包括自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并组织全面检查。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地(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督促落实本地区课程实施计划,并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坚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障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鼓励和表彰在规定教学时间内、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的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大力倡导和推广一些地方和学校减负增效的成功做法。

3.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逐步完善教育评价办法。各地要对小学、初中、高中的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加以科学规范。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学校考试命题要科学合理,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不得随意提升考试难度,增加考试次数。积极探索以完成本学段国家规定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以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加强高考信息管理,制止对高考成绩的各种炒作。

4.加强招生管理,严格规范招生秩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得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制止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录取相挂钩。要及时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学校招生范围,每学年向社会公布行政区域内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范围、招生时间、招生计划及有关要求。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全面评价、择优录取原则,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积极倡导和逐步推行将示范性高中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严格执行高中“三限”政策。

5.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避免简单撤点并校。各地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要求,统筹城乡学校建设和改造规划。在优先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因地制宜地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撤点并校要十分慎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一刀切”和“一哄而起”。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城镇化以及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大班额现象和农村校舍闲置等问题。

6.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争取和落实相关编制,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促进寄宿制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别要加强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和校园周边安全管理,重视食品和饮水卫生,防止传染病流行;改善寄宿制学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丰富寄宿制学生业余生活,重视寄宿制学生的身心健康。

7.重视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施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报告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8.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化解择校现象。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并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适度倾斜。切实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好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推动校长和教师的交流,加强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对口支援。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本地区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现象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

三、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工作机制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工作重点,提出明确要求,做出专门工作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并把落实情况上报教育部。

2.各地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检查,将其作为新时期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工作和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作为表彰奖励、行风评议、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监管,建立全方位、经常化的督导检查机制。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篇10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职责一、负责校园语言文字运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监督实施。二、建立学校各级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并有效开展相关工作。三、负责校园普通话运用的检查、督促,使普通话确实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并逐步成为校园语言。四、负责校园用字规范的管理、检查、督促。五、负责校园语言文字运用规范的咨询;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与学生,经常监测校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并与有关部门共同整改校园语言文字运用中发现的问题。六、负责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七、负责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宣传与相应活动。组织骨干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和师生的普通话测试工作。八、配合学校各部门,开展生动活泼的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九、完成市语委、天山区语委交给的各项任务。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措施为了更好地贯彻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根据乌鲁木齐市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天山区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将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水平,特制定本年度工作措施如下:语言文字工作学校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规范、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工作。精心组织每年的“推普周”活动,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一、校长是语言文字工作第一负责人,制定出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规划、制度、措施,及时上交工作计划和总结,保证语言文字工作经费投入。二、学校领导按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指导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妥善处理语言文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学校对区语言文字应用状况定期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研究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上报。四、学校对有关文件、资料分门别类妥善保管,建立健全各种档案。五、每年提前讨论制定“推普宣传周”活动方案,开展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活动。普通话学校将普及普通话纳入教育教学要求,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检查评价的内容,措施到位,制度健全,认真落实检查。将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在职教师必须进行普通话培训,达到规定的等级,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进行业务考核和录用的一项条件。教育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一、按天山区下发文件的要求,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教育教学内容,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推广普通话的管理,定期进行自检。二、校长提出普及普通话的要求,保证推普工作经费,提供必要设备,领导干部带头说普通话,发挥表率作用。三、学校将用普通话教学列为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列为评选优质课和教学能手的必备条件,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成绩记入业务档案。新录用的教师,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持证上岗。四、将在校内说普通话列为学生的行为规范,把普通话达标作为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条件之一。五、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教学中不使用方言,教师学生树立使用普通话的意识,形成自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六、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大力宣传推普的意义和要求,校园里、走廊上、教室里均挂贴“请讲普通话”等永久性标语。在校内设立1—2处永久性宣传标语牌。文字学校将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检查评价的内容,措施到位,制度健全,认真落实检查。名称牌、标志牌、标语、公文、校刊、讲义、试卷、其他自办印刷物、指示牌等用字要规范,加注的汉语拼音要正确、规范。教师板书及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符和要求。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规范字。一、建立一支熟悉汉字规范标准、有较高书写水平的教师队伍,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用字规范意识及能力。二、加强写字课教学,加大用字规范化力度,字型、笔顺规范,纠正不规范用字。三、学校有领导分管,有部门、人员负责,将用字规范化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四、把用字规范化与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将用字规范化作为量化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月自检,每年重点检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