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十篇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十篇

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4:46

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篇1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42-02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健康第一”橹傅妓枷耄以“玩中学、学中玩”为教育理念,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快速反应能力的目标,从起动信号及姿势的不同变化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呈现,多层次的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促进目标的达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参与到学生的学练中,使师生融为一体,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水平二“跑”单元。多种形式的起动是低年级跑教材中的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发展学生快速反应和快速奔跑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追求各种姿势的动作细节,而是让学生在各种条件下做出快速起动的同时,向前方目标奔跑一定的距离,并初步认识自然站立式起跑。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力集中,快速反应。教学难点是不同条件下的快速反应。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跑比较感兴趣,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不够集中,对跑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是他们的弱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围绕“多种形式”进行展开,并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呈现,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环境下感知跑的动作、提高跑的能力。

四、主要策略

1.教学内容多样化:多样化主要从“多种形式”展开设计,多种形式包括启动信号和启动姿势两个层面,启动信号包括声音(教师口令)和视觉(教师或学生动作),不同姿势包括蹲、坐、躺以及学生的想象动作等。

2.游戏化教学:准备部分为“自由人”游戏,使学生得到热身的同时能初步感知快速反应,为主教材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基本部分“追逐跑”和“抢收小球”游戏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信号变换条件下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3.自主探究:基本部分学生先自主练习快速启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初步认识站立式起跑。创想各种不同的起动姿势,在练习中探究不同姿势下的快速启动与站立式启动的关系。

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中学教育;教材;选编;排列;改革;健康;兴趣

1999年十月,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无锡召开,会议认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至少要解决10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八条是课程教材也要改革。原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吕福源同志认为,要加强课程教材的改革与建设工作,逐步形成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对江苏省中学体育教材内容选编与排列的质疑

1.目前江苏省中学体育教材的选编与排列概况

初中一年级: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跳高、投掷、基本体操、单杠、技巧、身体素质练习、篮球、足球、排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

初中二年级: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跨栏跑、跳远、投掷、基本体操、双杠、支撑跳跃、身体素质练习、篮球、排球、足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

初中三年级:快速跑、耐久跑、跨栏跑、跳高、跳远、投掷、基本体操、单杠、技巧、身体素质练习、篮球、排球、足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

高中一年级:快速跑、耐久跑、跳高、投掷、基本体操、接力跑、跨栏跑、跳远、双杠、支撑跳跃、身体素质练习、篮球、足球、排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

高中二年级:快速跑、耐久跑、跳高、投掷、基本体操、单杠、技巧、身体素质练习、篮球、排球、足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

高中三年级:快速跑、耐久跑、跳高、跳远、投掷、基本体操、支撑跳跃、双杠、身体素质练习、篮球、排球、足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

2.对中学体育教材选编与排列的分析与质疑

从六年体育教材的罗列我们可以看出,每年的教材基本上相同。一些项目(如快速跑、耐久跑、跳高、跳远、投掷等)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学完,却也分到了六年学习中。

(1)我省现行体育教材以运动技术为主线传授,以竞技项目为主。其他项目内容较少。

(2)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管得过死,缺乏灵活性,全省规定大纲,不能满足各级各类学校的灵活需要。

(3)教材内容严重重复,有许多项目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学完,却也分到了每年的教学之中。例如快速跑,每学期都有,每次都是快学会了,可也上完了,结果学习了六年,连个起跑也没学会,用了起跑器成绩反而下降了。

二、中学生对体育教材内容满意度,兴趣项目等的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解在校中学生对现行体育教材的满意度,兴趣项目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苏州2所重点学校的1300余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苏州立达学校529名;苏州中学835名。学校各项体育设施基本齐全,对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身体素质都比较重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

(1)从调查中得出初中学生平常喜欢锻炼的项目:做操、跑步、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

(2)从调查中得出初中学生很想学习的项目:羽毛球、健美操、武术、溜冰、游泳、健身。

(3)从调查中得出高中学生平常喜欢锻炼的项目:做操、跑步、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

(4)从调查中得出高中学生很想学习的项目: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游泳、溜冰、棒球。

(5)从问卷中可知初中学生对体育项目满意度的顺序如下:篮球、排球、韵律体操与舞蹈、武术、锻炼方法、足球、跳远、支撑跳跃、单双杠、快速跑、徒手操、投掷、跳高、耐久跑。

(6)高中学生对体育项目满意度的顺序如下:篮球、武术、锻炼方法、足球、排球、快速跑、投掷、单双杠、跳高、耐久跑。

三、小结与建议

在将来教材的改革方面应尽量多安排好运动内容,对于学生喜欢的项目应注意多安排教材时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拓展内容,把学生想学的内容列入到教材之中,是教材内容达到科学性,全面性;对于中学教材内容的选编与排列方面应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原则。

参考文献:

[1]黄杰,朱俊泠.未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展望.四川体育科学,1999(3).

[2]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中国学校体育,1999(10/11).

[3]高松,尚萍.体育教改的几点建议.体育师友,1999(6).

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篇3

任教学科:体育与健康

授课教师:侯云婷

指导教师:郑世海

邹朝晖

授课班级:701班

二o一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

内容

1.起跑。2.起跑后的加速跑。3.途中跑。

4.终点冲刺跑。5.接力跑,折返跑。6.快速跑综合。

教学

时数

6

单元

教学

目标

1.掌握快速跑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及接力跑的技术要领在生活实际中加以有效应用。

2.掌握增强体能的自我锻炼方法。提高安全运动能力。

3.通过多种方法的快速跑练习,发展无氧运动能力,增强协调性,提高心肺代谢能力,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

4.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通过小组合作练习、研讨、竞赛等方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课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策略

1

了解快速跑对身体的锻炼价值,初步掌握各种起跑动作,发展反应能力和灵敏素质。

反应快,蹬摆有力、迅速。

快速启动体验、快速启动的运用练习。强调控制好身体重心及动作的协调性。

2

初步掌握加速跑动作技术,发展力量、灵敏等素质,培养果敢意志品质。

上下肢蹬摆配合。

叫号起跑,追逐跑。

3

初步掌握途中跑动作技术,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蹬摆有力、协调,自然放松。

定距跑,让距追逐跑。

4

初步掌握终点冲刺跑动作技术,发展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不减速地冲过终点。

慢跑做上体前倾撞线动作。

中速跑做撞线动作。

采用比赛的方式进行全程跑练习。

5

合理运用快速跑的动作技术,发展基本身体素质,培养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

传接棒方法、时机。

接力跑,折返跑等

6

提高快速跑动作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步幅大、步频快。

传接棒时机。

分组障碍跑,拓展接力跑等。

《接力跑,折返跑》课时教学设计

——快速跑单元第5课时

一、设计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实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与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身心得到发展。

二、教学对象分析设计

该班(701班)学生共24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2人,便于分组练习。总体速度素质基础一般,但该班学生好胜心强、喜欢集体活动及游戏,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三、教学内容设计

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原则,教师起组织、启发、引导作用,将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通过思考、类比、体验、分析、验证、归纳,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接力跑方法和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为快速跑技术动作的应用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立棒式传接棒方法,了解下压式、上挑式传接棒。通过迎面接力,正确掌握立棒式传接棒动作要领和方法。

2.发展和提高学生快速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理运用快速跑技术,并且以此为契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养成主动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协作、配合,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激发动机思考、类比、体验、分析、验证、归纳合作达成目标体验成功身心恢复

六、组织方法思考

本课采用游戏法、竞赛法练习法,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形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课堂气氛活跃;在体验成功活动中,分成男女混合分组同场竞技,增强竞争性,符合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七、教案

教学内容

接力跑,折返跑

授课班级

701

课次

5

1.学习立棒式传接棒方法,通过迎面接力,正确掌握立棒式传接棒动作要领和方法。

2.发展和提高学生快速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理运用快速跑技术,并以此为契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养成主动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协作、配合,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的能力。

重点

立棒式传接棒方法与跑的方法

难点

传接棒的时机

教学顺序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10′

11′

1.课堂常规

2.徒手操6节:

(各2×8拍)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老师宣布本课主要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

1.带领学生做徒手操练习。

2.提示学生一定要充分活动开,并注意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3.学生随老师一起活动各关节。

组织:四列横队

1.队列如图示

×××××××

×××××××

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2.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认真做操,充分活动。

2’

3’

4’

3.快速反应游戏

(小鸡快跑)

方法及要求:学生分组排号后沿篮球场边线慢跑,当听到报号后,号码符合的学生就近快速跑至篮球场罚球区。

4.快速跳方格

方法:在格子内快速颠步4~6步,练习步频。

教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语言或信号指导学生模拟演练提示指导学生快速跑到安全区点评

学法:主动思考积极回答

利用所处场地位置听到信号做出快速反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总结提高

要求:

1.动作快速。

2.反应灵敏。

3.注意安全。

组织:

1.学生分成4组,每组六人。

2.由小组长带领,按次序依次进行。

3.练习认真,发挥潜能。

6’

7’

,

16’

18’

学习接力跑传接棒技术

1.了解接力跑有三种传接棒方式(立棒式、上挑式、下压式)。

2.小组探究学习接力跑立棒式传接棒技术(如何传、如何接、如何快速传接不掉棒)。

3.组织学生展示探究性学习成果,并观看如何合理进行传接棒(传接有没有交错、有没有预跑、传接棒人的手型等)。

教法:提出要求

相互观察跑的动作

体验练习(提示学生并点拨)师生共同探讨、归纳要点

验证练习掌握正确技术组织展示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相互观察、帮助、纠错提高动作质量

交流、探讨互评

积极参与展示

1.教师适时语言提示与激励,巡回指导、个别辅导。

2.组织:分成六组

12

34

56

3.要求

细心观察,

认真体验,

积极思考。

15’

17’

10′

12′

折返跑接力

方法:每组第一人持棒跨(越)、绕过障碍,折返平跑将棒交第二人,依次进行。先完成的组获胜。

男生适当让距与女生。

教法:

1.教师讲清方法、要求

组织竞赛

激励评价

2.适时点评。

3.适时参与学生活动。

学法:各组根据组员实际自定棒次达成目标,体验成功

组织:分成三组,在一块篮球场中进行。

要求:

1.积极练习。

2.注意安全。

3.遵守规则。

10′

12′

3-4’

1.放松

2.小结

3.下课

1.集合放松,放音乐教师领做瑜伽操,学生跟做。

2.小结讲评

3.布置课后练习

4.安排值日生收还器材

5.师生再见

1.四列横队散开

2.充分放松身心

3.自评

4.值日生收还器材

3′

4′

场地

篮球场

器材

接力棒4根

标志物若干

小体操垫3块

预计心率

最高150次/分

平均110次/分

练习密度

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篇4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5)11―0120―01

许多传统游戏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童趣,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儿童的需要,深受儿童喜爱。为了挖掘其价值,笔者开始尝试把传统体育游戏“贴人”引入班级的户外活动中。

一、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的准备:游戏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从游戏的本身来看,“贴人”游戏主要以发展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追逐、奔跑、快速反应及躲闪的能力为主,游戏形式活泼、规则简单、易懂,可变性强。游戏的开展需要同伴的配合与互助,不需要任何特制的游戏材料,开展的随机性大,这表明它比较适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

(二)初次实施:问题引发的思考

基于上述资料收集与分析,我将“贴人”游戏设计成一次集体形式的体育游戏活动。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培养同伴间的合作、互助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互助的快乐;2.锻炼幼儿瞬间起跑、快速奔跑、灵活躲闪与急停的能力;3.让幼儿明白遵守规则才能获得快乐的道理。

考虑到幼儿初次玩此类游戏以及安全问题、身体素质有差异等因素,我限定了游戏奔跑区域,控制了游戏奔跑的时间。在游戏前利用各种小游戏来让他们熟悉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实行分组游戏的形式。尽管我非常认真谨慎,准备充分,但游戏实施后,却让我大失所望:幼儿对游戏规则不自觉遵守,整个游戏过程中大部分幼儿一通乱跑,在兴奋中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与任务。面对这些问题,我对活动方案又重新进行了修改调整,对活动过程进行了反思。

(三)再次实施:初尝成功的喜悦

经过反思我修改了游戏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每个阶段为期一周。

第一阶段:教师发起

首次玩游戏时,因幼儿对规则还没有内化,虽能自觉遵守但需要外力的提醒。所以此阶段游戏由教师发起并参与其中充当“追逐者”的角色,教师在追的过程中还要反复提醒幼儿注意游戏规则,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和被捉住的幼儿都要在教师的提醒下退出游戏,暂不实施连续互换角色的游戏方式。

本阶段游戏的重点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游戏规则,体会遵守规则才能顺利进行游戏的道理。实践表明:这种边做边说的方法比“听”了再“做”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阶段:教师退出

有了第一阶段的游戏基础,教师就可以退出游戏了。作为游戏的指导者,首先协助全体幼儿推选跑步敏捷并对游戏规则掌握较好的幼儿来充当“追逐者”;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提醒、指导幼儿如何快速的贴人与追人。

本阶段的重点是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游戏循环进行的角色和任务以及游戏循环进行的更替原则与方法,教师要随机指导幼儿投入到游戏当中。

第三阶段:幼儿自由发起

在幼儿明确游戏规则之后,游戏的自完全可以交给幼儿了。幼儿会在自主游戏活动时自发组织“贴人”的游戏,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戏角色,甚至会自己创编一些游戏规则,此阶段幼儿的游戏自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享受到了游戏带来的愉悦!

二、活动后的思考

(一)传统体育游戏有利于幼儿游戏精神的释放与表达

在贴人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极为浓厚,即使在第一次不甚顺利的实施中,幼儿初次接触传统游戏时表现出的兴奋感也是显而易见的。后来幼儿不仅在集体游戏时积极参与,而且还在自由活动时自发组织“贴人”游戏。幼儿在传统体育游戏中获得了快乐游戏性体验,其游戏精神更是得到了释放与表达,顺应了幼儿的天性。

(二)传统的体育游戏有利于幼儿基础运动能力的发展

“贴人”游戏主要是以奔跑、躲闪、急停、急跑为主要动作。这些也恰恰能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能有效促进幼儿基础的运动能力。另外,传统体育游戏简便易行,少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幼儿自由游戏时重要的选择和活动形式,这也为幼儿基础运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发展了基础运动能力。

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微课;体育教学;先学后教

“微”时代强势来袭。发微博、聊微信、看微电影、读微小说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主调。微视频也在教育的大课堂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优势,在“微”时代大潮的裹挟中,中小学体育教学也在酝酿着变革。正当我为如何研发“接地气”的体育“微课程”犯愁时,山东省威海市教研中心在文登区实验中学举行了“威海市初中体育教育名家工作室导师指导活动”,这让我受益匪浅。活动中,同仁们在体育教学中大胆尝试了“微课”,特别是《快速跑》一课中的微课程使用让我感触颇多。

一、微课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

看点一:在教学《快速跑》这节课时,上课前,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ipad播放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博尔特与其他选手比赛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如风一般的奔跑速度,并引出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优点呈现:

1.让学生领略世界上短跑速度最快的运动员的风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播放顶级运动员的比赛,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该项运动技能的渴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兴趣引领学习的方式。因为运动员的展示比体育老教师更专业、更出彩,能精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启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利用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陶冶学生的情操

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俗话来形容微课程再贴切不过了。微课程的设定要结合课堂的需要和学生的喜好,打破教条主义,开启学生观―思―研―学―练的授课模式。学习情境的创设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效的互动式教学又能带给他们全新的体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高级的教育。

3.实现“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微课”摆脱了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理念,立足“以生为本”。在“微课”的引领下,教师为学生学得愉悦而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而教,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善于创新而教。

4.让学生带着目标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课前的视频预习,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任由教师描绘。预习的超前性与独立性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

二、微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看点二:在教学《快速跑》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快速跑结束后,让他们带着问题,观看世锦赛苏炳添与博尔特百米比赛视频,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联系实践,我们怎样才能和博尔特跑得一样快?

优点呈现:

1.知识点设计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人们常用“眼球效应”来形容醒目或轰动的效果,“微课”就巧妙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效应”,并且从立意到整合都极具现代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参与感,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奔跑的对比,找出影响跑速的主要原因

中小学生因为生理特点在学习上容易出现忽视细节的问题。在这节《快速跑》“微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步频和步长的对比镜头”,从细节上呈现出决定运动员跑速的两个因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3.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微课”实现了“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进行高效学习,这种方法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架,使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微课程的制作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微课的制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大上”的教学再创作

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我们结合实际教学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成了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反思与更新、交互与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微课的形式特点迎合了时展

今社会,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微课的传播变得十分轻松。同事之间好的教学经验方法的交流“分分钟”便可实现。这种互动式的交流对教研团队的成长大有裨益。

3.微课制作方法简单,形式新颖

通过微课,教师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信息的整合和教学教法的分享。同时,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亲力亲为能提高自信心,增加成就感。

四、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反思及建议

体育课作为室外课,本身是具有局限性的,因而对“微课”在体育课堂上的运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我看来,可以从几个要点来研究体育“微课程”。

1.体育微课程应用的时间节点

体育“微课”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出现在每一个课堂节点。如在准备阶段,我们可以导入观赏性的视频,导出本节课的课题;或者在技能教学阶段,以提问思考的方式导入“微课”,培养学生的小组探究能力;又或者在放松身心阶段导入瑜伽、德育等内容的“微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

2.体育微课程应用重点解决的问题

“微课”的优势是直观立体、细致明确。这种优势在体育技能教学中会被无限放大。在传统的技能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来完成。鉴于体育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动作示范规范性良莠不齐,必然会使部分学生无法抓住技能学习的要领,事倍功半。而且一部分老体育教师因身体原因,不可能每节课给学生做诸如背越式跳高等高难度动作。此时,“微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制作者可以通过资源信息的整合,将原本复杂的运动技能拆解成简单易学的模块,最后由学生完成模块的整合,达到技能熟练的目的。

3.体育微课程应用的不利因素

(1)电脑、ipad等设备不够普及是第一个不利因素

我们无法强求每个学校都能达到人手一ipad或者每个家庭都有上网设备。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较落后,“微课”的开展尤为困难。

(2)外堂课与“微课”的使用衔接上还有诸多困难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一节体育课拆分成室内“微课”和室外练习两部分,必然会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当然,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用室外互动式电子平板解决了这个问题。

(3)“微课”制作的培训和推广力度不足

暑期远程研修曾对“微课”的制作进行了一系列培训,使体育教师对“微课”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制作精良的体育“微课”对于大部分体育教师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这需要后期的继续培训和地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诚如诸多新生事物一样,“微课”也需要在时代的大潮大浪中经受洗礼。每一个淘沙者都在不停地摸索、探寻,只为寻到那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子。摒弃浮华,潜心钻研,让我们在“微时代”里做一个快乐的淘沙者。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学生;耐力跑;教学

中图分类号:G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64-02

一、做好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

对耐力跑有厌恶感和恐惧感的学生占学生比例的90%以上。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个问题,在很大程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应反复强调耐力跑练习的好处,通过生理学、心理学等知识灌输练习耐力跑人的心肺功能及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益处。在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尝试先完成距离再提高速度,并轻地对学生讲就3到4分钟的事,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在阶段的测试中,当学生取得一点进步时就表扬,要让学生看到练习的效果,有时甚至可以把成绩故意报快几秒钟,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信心心对于学生能否坚持练下去是很关键的。教师的心理引导做到位了,学生对耐力跑的厌恶感和恐惧相对减轻或消失,而且,学生也明白耐力跑是避免不了的。这样的话,往往在耐力跑的练习中,学显得主动积极,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耐力跑的练习应注重分层教学

在每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都会出现学生耐力跑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果教师一味的让每一个同学都一的内容来练习,往往会出现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下,能力中等的学生混的情后来把练习的气氛都弄坏了,都会厌恶耐力跑。教师在进行耐力跑教学时,应该先把班级学生的能进行摸底测试,然后,根据能力分层练习。能力强的学生安排每次完成一个高标准的全程强度练习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去进行自主选项练习。完不成的学生自动降低到中等能力组。中组的学生以完成中等标准强度练习为主,一般练习时间为20到25分钟,总的练习量为考试量的2倍中等偏上。而教师更应注重哪些能力差的学生的辅导工作,对这些个学生的练习要循序渐进。首先他们跑起来,也可以是边走边跑。利用定时跑、长距离慢跑、变速跑、追逐跑、越野跑等多种手段这些学生的练习兴趣。其次,阶段测试的强度和距离都可以先降低一个档次,让他们建立起信心。是全程的强度练习。只有通过分层教学,教师才能拔尖补差,并照过到中间的大头,班级的耐力跑会大步提升。

三、耐力跑的练习应注重分段教学

耐力跑是每个中学生每个学年都要进行的一项练习。在面临初三体育升学考试时,切忌盲目安排大量反复高强度的练习,要注重分段教学,在时间段上要有所侧重。初三第一学期的体育课练习侧重的考试项目的练习,在每次课的结束前安排学生完成一个中等强度的全程练习就可以了。第二学期则力跑的练习兼顾其他项目。前一个月注重一般耐力的练习,后一个月侧重速度耐力的练习,然后就中考。其实,只要平时有适当练习,耐力跑真正的快速提高强化期只要2个月就可以了。在2个月的里,学生的耐力跑水平能有大的突破。从本人最新带的2012年体育中考班级学生耐力跑考核统计来直观。

所带3个班级共123人体育中考耐力跑平均成绩统计(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性别人数开学摸底成绩体育中考成绩秒数女:245秒表中数据显示:通过2个月的强化练习,学生的平均成绩都从原来的及格水平提升好水平,效果是明显的。其中,男子提升的平均秒数比女子多,其原因一个是距离长,用时比例多一个就是男子相对的吃苦耐劳能力比女子强。

四、耐力跑的练习最好能得到家长的支持

耐力跑的练习是枯燥乏味的,而且消耗大。教师应与家长保持沟通,力争得到家长的支持。在营养等学生以补偿,在精神上给学生以鼓励。特别是那些运动能力偏差的学生,应该鼓励家长利用业余时带上学生去跑上个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到最后,该学生的耐力跑水平就一定足的进步。

五、耐力跑的练习要得到班主任的支持

班主任在学生心里的位置是很重的,有时胜过学生家长的地位。班主任说的话学生大多不敢违抗。在练习中,往往会有学生出现松懈的情况。这时,教师就要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端正其练习态度。如果学校有晨跑安排,那班主任现场监督的效果就越发明显了。

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中长跑;田径

中长跑是一种中长距离的周期运动,既要求一定的速度,又要能跑的持久,属于田径运动中的中长跑项目。在中学阶段,中长跑是发展心肺功能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经常进行耐久跑锻炼,不仅可以发展一般耐久,培养顽强、坚毅的心理品质,而且对于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也有直接功效。初中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平时学习负担过重,锻炼时间较少,耐力素质普遍很差,急需提高学生一般耐力水平,改善学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通过改造传统的耐力练习手段,变速跑,匀速跑,来发展学生有氧耐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中长跑学习兴趣。因此,本课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耐久跑时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有节奏的呼吸法,并发展学生保持匀速跑的能力。(2)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以均匀中等的速度,跑完设计的路线,有克服“极点”的坚强意志力。

一、中长跑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使学生了解中长跑的技术

1.方法:

(1)将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图片、技术影片等直观教具给学生看,或结合学生已看过的中长跑比赛进行讲解。

(2)教师(或技术好的学生)示范中长跑的技术,跑1--2次100--200米。

(3)学生按要求体会中长跑的技术,男生中速跑150--300米2--3次;女生中速跑100--200米2--3次。

(4)男子跑1500米,女子跑800米,体会中长跑的技术、体力分配、呼吸和意志的作用。

2.注意事项:

(1)教学开始前应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看是否有不能参加中长跑练习的疾病。

(2)通过方法(三)、(四)了解学生跑的技术、体力分配、意志表现等情况,作为教学的参考。

(3)在1500米或800米跑之前,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跑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分析和准备。

(二)学习途中跑的技术

途中跑的技术教学,以完整教学法为主。在全身动作协调的情况下,让学生体会与掌握跑的技术和正确的呼吸方法。

1.方法:

(1)匀速跑60--100米。

(2)加速跑60--100米。

(3)加速跑后的惯性跑。

(4)匀速跑60--100米加速跑20米惯性跑。

(5)中速反复跑

(6)变速跑。

(7)匀速跑600--1200米。

2.注意事项:

(1)教学开始时,应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跑,这样可使学生注意自己跑的动作,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的技术和掌握运动量,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2)跑的技术教学应先在直道上进行,然后再学习弯道跑的技术。为了观察学生跑的技术,教师可站在学生的侧面(20--40米)或后面,还可以从学生在跑道上留下的足迹,指出跑的直线性和步长的情况。

(3)为了使学生侧重体会技术的某个环节或改正错误动作,可采用专门练习。

(4)要使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有一定的运动量。对初学者可通过游戏、接力或综合练习的形式进行,以后根据情况再逐渐提高跑速和增加跑的距离。也可采用一定要求的定时跑或越野跑。练习的运动量不能强求一律,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的分组进行,用脉搏与学生的自我感觉控制运动量。分组时最好指定领跑者,按规定的跑速(多数人能跑下来的速度)进行,在跑程的最后一段,再根据个人体力进行加速跑。

(三)学习站立式、半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术,在学习站立式起跑的基础上再学习半蹲踞式起跑。

(1)示范、讲解站立式起跑的技术要点。

(2)体会站立式起跑的动作。

(3)原地站立,身体前倒,顺势跑出,保持身体前倾姿势加速跑20--40米。

(4)个人或分组在直道和弯道上按口令做站立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30--120米。

(5)学习半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四)掌握与改进中长跑的技术

1.方法:

(1)按水平分组,进行200--400米反复跑。

(2)按水平分组,匀速跑600--1200米。

(3)按个人计划的体力分配方案跑:男生1200--1500米,女生600--800米。

(4)技术评定与测验:男生1500米,女生800米。

2.注意事项:

(1)全程跑教学时要注意跑的节奏与呼吸的配合。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掌握好运动量。还应结合战术进行练习。

(2)有条件时,每组可用一块秒表,轮流由一人计时兼报时,一人观察跑的技术兼提示改进跑的动作,一人负责记录分段成绩与出现的错误动作。

二、途中跑常见的错误动作与纠正方法

(一)后蹬无力,形成坐着跑

产生原因:对技术理解不清楚,蹬地腿离地过早;腿部和踝关节力量不够;髋关节灵活性和腿的柔韧性差。

纠正方法:反复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明确正确的技术;多做后蹬跑、上坡跑、跑台阶和各种弹跳练习,并在跑时注意摆动大腿带动髋部前送的动作,加强腰、腿部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注意增强脚掌肌肉的力量。

(二)跑的路线不直,左右晃动或身体重心起伏过大

产生原因:头部姿势不正确,视线不固定;脚着地成八字形或两腿的力量不一样大;摆臂动作不正确,两臂用力不一样或摆动幅度小;后蹬角度大,跳着跑。

纠正方法:在跑道的前方定一标记,看着标记跑,做到视线与标记保持平行,避免跑时身体重心起伏过大;跑时注意膝关节向正前方摆动,沿着画好的直线跑;跑时(特别是在疲劳时)要注意脚着地的位置,不要出现八字脚现象;加强弱腿与弱臂的力量练习;用适宜的后蹬角度跑。

(三)跑时动作紧张、不协调,摆臂动作不正确,呼吸方法不对;步长过大或过小

产生原因:不会放松肩部和腿部肌肉;身体姿势过于前倾或后仰;不理解摆臂动作的作用;柔韧性差;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发展不平衡;技术概念不清楚。

纠正方法:经常做柔韧性练习,增强弱的肌肉群,使各部分肌肉力量发展平衡;由慢到快听掌声跑,顺风跑,下坡跑;反复讲解与示范,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动作过程和呼吸的方法;上体正直的慢跑,中速跑和跑的专门练习交替进行。

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思考,使中长跑教学老树发新牙。耐力跑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能,还能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一路走下来,看见孩子们那稚气、微笑、流着汗的脸,收获一个体育教师最大的幸福。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篇8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动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促进体育课的教学,这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一个教学能力。而在快速跑教学中,一旦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摆臂动作,常规的教学手段不外乎是反复的讲解、示范、练习,往往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心理感受,导致出现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的动作却依然错误,其中原因何在?

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摆臂动作的原因,首当其冲是对正确的摆臂动作技术概念不清,没有意识到摆臂动作对提高跑速的重要性。同时,初中生特别是女生,手臂和肩的无力也是其产生错误的原因之一。其次,从学生的心理分析,错误的摆臂动作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在快速跑中出现不协调的、难看的摆臂动作,当老师明确指出他的错误动作之后,更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更容易引起同学的嘲笑。学生的心理是很敏感的,特别是初中女生,越是这样,就越会在他心里形成负面刺激,而老师常规的帮助手段更不容易让她接受。因为改进效果不好,老师有时话语严厉,则会打消他的自信心,从而让他失去改正错误动作的信心。

错误的东西一旦被掌握,要纠正过来是很难的。难就难在它被内化为无意识行为,与其它的相关反应构成了一种平衡。要纠正它,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平衡,而已经平衡的东西再要被打破是千难万难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情况一旦出现,那就叫敏感,而纠正它的方法就称之为脱敏。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对抗条件作用。它是应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逐步地使正常反应加强,使不正常的反应消失,从而达到行为矫正的目的。也就是让患者分步骤地接触使他引起敏感反应(如恐惧、焦虑、厌恶等)的事或物,由反应程度轻的逐步过渡到反应程度重的,使他逐渐习惯而消除敏感。即面对要纠正的东西不能在原有的套路上去改正,人原有的反应具有强大的惯性,会对不同的东西产生抵触,干扰纠错行动;而且原有的错误越是熟练,干扰力也就越大。只有用新的外在刺激来进行系统训练,让学生感觉是在学一样新东西,这反而会有利于原有动作的改变。刺激物越新,刺激力越大,纠正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二、应对策略的具体运用

1、通过相应的理论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必胜的信念

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为何自己的摆臂动作在老师的强调下迟迟得不到改观。除了技术层面上的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层次上产生的一些顾虑。如因自己难看的摆臂动作,导致快速跑成绩不够理想;在自己跑时,害怕听到同学在嘲笑自己;在老师的多次强调下,却依然没有改观,害怕受到老师的指责;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认为自己笨,甚至导致否定自己等不良心理情绪物产生。通过分析,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的不良情绪体验得到释放。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了解他的这些想法,并且老师愿意帮助他,希望取得学生的配合,共同来提高技术动作。学生释放这些不良心理情绪后,会产生强烈的改正错误动作的愿望,在后续学习中配合老师的教学方法,以放松的心态来对待体育学习。

2、选好帮助器械,转移注意点,给予学生良性刺激

接力跑中,每个运动员手握一个接力棒奔跑,从中受到启发,可让学生手握接力棒奔跑,转移学生的注意点,把手持接力棒跑作为一个新的刺激、一个新的学习,来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快速跑时,上体稍前倾,头部应正直,目视前方,两臂做轻快有力的前后摆动,前摆时稍向内,手不超过下颌。让学生手握接力棒的一端,另一端垂直竖起,进行快速跑时,要让接力棒出现在自己的正视野之中。如果学生是错误的左右摆臂,或者是以肘为轴的上下摆臂,那么他手握的接力棒将不会出现或只有一小部分出现在他的正视方向之中,从而可以时时提醒学生要把接力棒摆高,让接力棒出现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中,形成摆臂时以肩为轴,积极向前、向上、稍向内摆动的正确的摆臂技术。

辅助要点:在进行手握接力棒进行快速跑前,可先进行一定持续时间的手持接力棒的原地摆臂动作练习。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两手握棒,两臂屈肘,以肩为轴前后摆动,前摆时手稍向内并超过下颌,后摆时肘向外,屈肘角增大。两腿前后开立,体重落在前腿上,持棒做摆臂练习。明确要求原地摆臂时要让手持接力棒的一端随着摆臂交替出现在自己的正视野之中。在原地的持棒摆臂练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明确正确的用力方向。快速跑动时摆臂动作的错误,有些是由于学生手臂没有用力,手持接力棒跑,可以让学生握紧接力棒,也就是要用力,体会到以肩为轴,前后用力摆动,这一点对于女生特别重要。

通过以手持接力棒跑的教学,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项目教学上来,从而逐渐淡化了一直以来快速跑时对自己摆臂动作的诟病。由于注意力集中于手持接力捧跑,并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地做好手握接力棒跑的练习,给予学生的是良性刺激,摆脱了为改正摆臂动作而专门强化摆臂动作的练习,从而达到了逐渐脱敏的效果。

3、适当强化良性刺激,稳固建立新的反应心理机制

可采用手持接力棒的接力跑形式,形成一个比赛的氛围,并在这样的氛围中继续强化良性刺激,形成正确的摆臂动作。学生是很喜欢接力跑的,接力跑时,大部分学生的注意点大部分会转移到团队的合作上,同时运动气氛是非常热烈的,此时学生间更多的是相互鼓励,加油,而不是出现纯快速跑教学时由于因摆臂动作不正确而被大家嘲笑的现象。在良性的学习环境中,高强度的良性刺激,对于学生的心理脱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摆脱了原本的焦虑不安、对自己不自信的心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改正了错误的摆臂动作。在学生逐步改善动作的基础上,可撤去接力棒,让学生假设手中仍握紧接力棒,进行高速的快速跑练习,直至学生形成牢固的动力定型。

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耐久跑教学;运动生理;理论教学

一、研究的背景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下降明显,而耐力素质最为突出。耐久跑是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改变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现状,许多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想了许多办法:在耐久跑教学中增加了趣味性的活动,有的提出按能力分组教学,有的采用“分段限速”教法,有的采取大单元(多课时)连续的教学安排,有的用“超量恢复”的理论指导学生,等等。总之,耐久跑这个运动项目得到了十足的重,耐久跑的教学方法也被广大的体育工作者们深入研究与实践。

在初中耐久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存在着诸多思想疑惑,如:在耐久跑的练习中,呼吸十分困难,全身皮软无力,会不会力竭?运动中的深而慢的呼吸能满足运动的需要吗?等等。亦有许多不符合运动规律的行为,如:运动后马上饮水,跑完后立即坐在地上休息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耐久跑相关生理保健知识的教学,让学会从根本上来理解、知道这些行为对自身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对耐久跑相关的“运动生理”知识进行梳理、修改、整合,理出耐久跑教学中常用的、初中生能理解并接受的、能在耐久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讲授的知识,这对丰富耐久跑的教学内容,提高初中耐久跑的教学效率,保障学生健康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1.耐久跑

耐久跑是发展持久奔跑能力的项目,是田径运动中长距离跑的合称。在初中阶段,就目前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的距离是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耐久跑具有跑的距离长、跑的时间持续长、跑的运动强度相对(比快速跑)较小的特点。从供能方式看,主要是靠有氧代谢,它是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主要田径教材之一,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从事耐久跑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内脏器官功能,发展耐力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锻炼顽强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2.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初中生由于相关理论基础较差、认知能力也不高,对专业的运动生理知识难以理解与接受,因此要对有些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使专业知识简单化,专业术语生活化,以适应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

三、初中耐久跑教学中常用的运动生理知识筛选的依据

1.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规律

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将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和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从训练前就已经发生,并一直持续到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按其发生的顺序大致可分为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和恢复五个阶段的机能变化。

2.初中耐久跑教学常碰到的问题

(1)不理解准备活动的作用,认为准备活动消耗体力

做了准备活动,就没体力进行耐久跑的练习。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学生在耐久跑课的准备活动中有意保存体力,致使准备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不注重跑的节奏

一些学生在耐久跑的练习中,一开始就全速跑进,结果是疲劳提前到来,极点反应强烈,最终是半途而废。

(3)呼吸方法不正确,难以保证氧气的供应

①只用鼻呼吸。初中自然科学教材中的生理卫生知识,较细地讲述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并强调用鼻呼吸的意义,因此有些学生在耐久跑的练习中,嘴巴紧闭,只用鼻呼吸,使运动过程中氧亏增加加大,影响了练习的效果。

②大张口呼吸。由于吸进去的空气没有经过舌的加工处理,直接刺激着咽、气管和肺,没跑几步就出现口干舌燥,难以忍受,并将空气中的灰尘吸进体内,影响着健康。

③呼吸没深度,呼吸频率过快,致使新鲜的空气来不及进入肺泡或进入肺泡来不及进行气体交换就又被呼出,大大降低了肺通气量。

④错误地把“极点”当成了极限。在耐久跑的练习中,许多学生都害怕出现“极点”时的感觉,错误地把“极点”当成了极限,当“极点”到来时不敢主动加以克服,而是采用停下来走的方法过渡,使练习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⑤跑到终点后,马上坐下来休息。因耐久跑耗能大,练完之后身体特别疲劳,一些学生认为,累了应该坐下来休息,再做整理活动会更累。

⑥饮水。许多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带水和各种饮料,因为要大量出汗,跑步之后肯定会感到口渴,所以跑下来以后就在短时间内饮用大量的水或饮料,致使胃痉挛、运气管痉挛、呕吐现象时常发生。

四、初中耐久跑教学中常用的运动生理知识梳理、整合的程序

初中体育快速跑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中学生短跑训练策略研究

短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短跑教学却是一个难点,由于时间短、动作单一、机械重复,学生易感到枯燥。如果教法简单、练法单一,教师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因此,探讨提高短跑教学效果的手段与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学生进行短跑训练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在此阶段对中学生进行短跑练习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应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个性的差异,因人、因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

1.1参训学生的资质差异。

参加训练的学生的基础和技术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过短跑的训练,身体的素质和基础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1.2可利用的训练时间不足。

训练只能安排在早上上课前,下午放学后。训练次数少,每次训练时间短,这就要求课余训练必须用“复合训练法”,如此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1.3一些学生畏惧文化课学习。

要使参加训练的学生的文化课不受影响,我们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协调文化课教师搞好文化学习,保障文化课不拖后腿,解决后顾之忧。

2.增强中学生短跑训练效果的策略研究

2.1改进技术,提高专项能力。

训练初期,让学生通过讲解、示范、看图像等手段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针对每位队员的动作特点,指出优点和缺点。训练方法从跑的专门练习开始,重点做好高抬腿跑和“车轮”跑。通过途中跑练习,逐步纠正错误动作。同时重点培养提高专项能力,主要方法有各种快频率练习、跑的专项练习、快速反应练习、加速度能力练习、最大速度能力练习、速度耐力能力练习。在短跑的专项速度训练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强度的要求,练习的时间,练习与练习之间的间歇,手段或距离的选用,负荷量。

2.2有针对性地加强素质训练。

2.2.1柔软韧素质的训练。柔韧训练要做到课前练习,课后练习,争取天天练,以保持肌肉的弹性和良好的韧性。练习的方法是:静力性柔韧练习,动力性的正摆腿、侧摆腿、后摆腿,以保持肌肉的弹性。

2.2.2力量素质的训练。要发展身体多部位的力量,尤其是上肢、下肢、腰腹、大腿前后肌群力量的协调发展。力量练习时必须注意短跑中反复多次快速用力的特点,重点发展快速力量。在要求练习次数少时负重要大,速度不能降低;在要求速度时就必须减轻负重。在准备时期应以基础负重为主,在竞赛时期应多做一些快速的两换用力的跳跃练习。速度性力量主要通过克服自身体重或负小重量的快跑、跳跃等练习来实现。主要手段有:负重跑,负重或不负重的上坡跑练习,直膝跳、立定跳、多级跳、多级蛙跳、单足跳(单足跑),在阶梯上进行少级高频率跑、多级快速跑、单脚跳、双脚跳、追逐跑、计时跑,跳跨栏架,负重或不负重的“跳深”练习。

2.2.3短跑训练中最重要的素质练习是速度和速度耐力的练习,速度练习多在准备活动后精力充沛的时候进行各种发展加速度、最高速度跑的练习。常用短段落和超短段落、加阻力跑和助力跑的方法。教师要在发展学生速度的同时提高其速度耐力,并重视技术对速度耐力的影响。练习的方法有:长段落的间歇跑,短段落的间歇跑,大强度的各种反复跑、组合跑等。

2.3运用多种练习方法和改变练习环境。

短跑教学内容较单调,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持之以恒,从而影响上课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不利因素,因势利导,启发自觉性、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多动脑。如男生喜欢足球,在教学时教师可运用足球来带动短跑教学,提高速度,发展他们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素质。

2.3.1教学时应遵循运动技能的规律,在教学中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在技术教学中讲解应深入浅出、示范准确。让学生先做一些简单的摆臂、摆腿、折叠练习,再逐渐过渡到快捷的技术练习。如教学生起跑先教站立式,重点向前移重心,后教蹲踞式起跑和起跑的逐渐抬体进入途中跑等。

2.3.2要针对学生的弱点,加强素质练习。生理学研究表明,男生力量较好,但柔韧性较差,肌肉的协调能力弱,关节的灵活性、伸展性较差。女生力量较差,但柔韧性较好,肌肉的协调能力强,关节的灵活性、伸展性较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相应的内容。如各种柔韧练习、转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能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韧带、肌肉的伸展性等。

2.3.3采用多种形式的跑和改变环境来提高短跑的教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多种形式的跑,不断变换跑的形式、环境。把定时跑、变速跑、追逐跑、游戏跑都适当安排在课中,每次课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使学生觉得老师“花样多”、“招式全”,从而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用定距离跑来培养学生的速度感,使学生能按计划掌握跑速、掌握强度;用比赛练习来减少学生的疲劳感觉,使其在激烈的比赛中提高速度;用追逐跑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竞争性。

2.4运动后的恢复。

运动训练所承受的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不断地增大,这无疑提高了学生在训练后的疲劳程度,有时学生甚至处于十分疲劳的状态。这种疲劳是训练的结果,是训练的反映,如果没有疲劳也就无所谓训练。这时运动员的恢复水平也必须提高,即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手段加速机体恢复的过程。这不仅能保证机体继续承受较大的训练负荷,而且有助于机体适应过程的加强,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如果在运动训练后和比赛后缺乏适当的身体恢复,很容易造成疲劳过度和训练过度,使训练效果下降,甚至引起伤病。因此疲劳和恢复始终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联的方面,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因素。疲劳给机体的重新适应创造了条件,而恢复为重新适应的实现和新的疲劳的实施提供了保障。身体恢复的方法主要有:教育学恢复法、心理恢复法、医学恢复法。

3.结语

多年的短跑训练表明,要使短跑训练效果得以提高,教师既要加强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又要突出专项训练,尤其是快速力量和速度耐力训练,并结合跑的合理技术,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短跑训练的观念、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全面更新,最终达到提高短跑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向东.全国体育院校函授《田径》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