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十篇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十篇

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6:05

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篇1

[关键词]SQL2008;.net框架;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33-02

1推广的背景

档案是集团公司的重要知识资产和核心信息资源,档案工作是集团公司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对档案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集团公司“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安排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e6系统)项目。

2002年中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但是这些系统分散部署,与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集中统一原则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同时,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已建信息系统应用成效日益显现,各信息系统产生大量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迫切需要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对各类电子文件进行统一管理。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用户对信息的利用方式、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迫切需要一个先进适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对各项业务的信息支撑作用。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的目标是建立起中国石油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以档案信息资源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平台。目的是实现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与现代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逐步达到档案资源集约化、馆藏数字化、应用网络化、人员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水平,使档案工作真正体现“珍存企业记忆、提升公司价值、构建知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作用,为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2推广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工作之一。企业档案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它为企业各项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从企业档案的广度看,它涵盖了企业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材料;从企业档案的深度看,它涵盖了企业各个时期,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材料。它珍存着企业的记忆,同时又珍存着企业的知识资源,是企业科学技术资源储备的重要形式,也是企业的核心信息资源,它将为促进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效率、增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勘探开发档案,是巨额投资换来的宝贵财富,是勘探开发研究人员智慧的结晶,在油田产能建设、增储上产及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整体上讲,中国石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管理标准、信息化管理模式及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中国石油档案管理方面: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大量应归档信息未能纳入归档范围;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差距很大;缺乏统一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标准;文档一体化程度较低;档案开发、利用处于较低水平。

二是中国石油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档案数字化程度较低,档案借阅的方式是以借阅档案原件或复印件为主,不便于档案的利用和保护;与办公系统、专业系统缺乏成熟接口,数据整合存在困难,使数据共享和共享平台建设留下了许多问题;在利用和搜索方面,部分单位实现了目录查询,极少数单位实现了全文查询,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很多现存系统的查询十分缓慢;系统缺少灵活的统计功能和报表展现功能;各单位自建档案系统功能简单,安全性、适用性弱,多数系统无法控制被借阅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因此,建设统一、专业的企业级档案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建成的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应与集团公司管理业务系统有效集成,实现档案的自动收集归档和科学保管,整体提升档案管理能力;通过电子文件集中存放和智能检索提供多种形式的电子文件利用方法,推动员工对档案的加工利用;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快企业对相似问题的响应和解决速度。

吐哈油田档案管理系统虽搭建了网络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但是信息安全管理手段受到严重限制。推广应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油商密以下的所有档案可以通过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系统严格按照保密管理规定,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密管理手段,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推广应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可实现与吐哈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建立起与中国石油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共享平台,从技术角度实现由档案实体管理向内容管理的过渡,从应用角度逐步实现由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最终建立起吐哈油田的知识中心。

3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3.1吐哈油田档案工作现状

吐哈油田档案工作自1992年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1995年)是传统档案管理阶段。吐哈油田档案管理完全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采用手工记录各类档案目录,档案管理人员通过纸质目录为用户提供各类档案的检索利用。在此阶段,编制各类档案目录工作量大,查全查准率低,服务效率低。

第二阶段(1996年-2006年)是计算机管理的初级阶段。计算机逐步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各类档案目录和档案工作基础资料由计算机进行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可利用计算机为用户检索、查询各类档案目录。在此阶段,档案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查全查准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2007年之后)是计算机管理的发展阶段。2007年以来,吐哈油田档案管理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吐哈油田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在2007年-2011年间,共完成了馆藏文书、科研、勘探开发、基建工程等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开发搭建了公司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应用平台,实现了档案管理网络化、服务利用远程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从业务范围看,吐哈油田档案工作业务主要涉及公司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油气勘探开发、科研、井下作业、油田建设等过程中形成的纸质、声像、实物等不同载体的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档案编研等。

3.2技术保障

在系统软件选择上,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采用SQL2008,SQLServer2008是一个可信任的、高效的、智能的数据平台,增强了数据的安全特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开发软件采用.net技术,.net框架是一种新的计算平台,它简化了在高度分布式internet环境中的应用程序开发。采用.net发技术,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开发强大的下一代数据库应用程序。离线客户端采用Silverfight。微软silverlight是一个跨浏览器、跨客户平台的技术,能够设计、开发和有多媒体体验与富交互(Ria,Richinterfaceappfication)的网络交互程序。

在技术支持团队选择上,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选择了微软公司和兰州石化公司自动化研究院。微软公司是世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

3.3可行性分析结论

通过吐哈油田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的应用,吐哈油田档案中心及二级单位的所有历史档案数据已经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了油田内部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各二级单位的档案数据可以由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整理和迁移工作。并且吐哈油田档案的档号结构、管理方式与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管理要求相似,数据整理和迁移工作不存在兼容方面的问题。

按照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原则,吐哈油田已基本具备推广应用的各项条件。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必将使吐哈油田的档案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目标,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

根据吐哈油田档案工作现状和发展要求,通过对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和安全保障的分析研究和充分认识,我们认为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在吐哈油田公司全面推广应用完全可行。

4推广实施

2011年3月,吐哈油田公司正式启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成立了由主管信息化公司领导担任主任,档案、信息、勘探和开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的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推广领导小组,并抽调档案业务骨干、信息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项目经理部,按照“业务主导、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系统推广各项工作。

档案中心作为吐哈油田责任单位,及时编制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推广应用工作分准备阶段、培训阶段、试运行阶段和正式上线四个阶段。

4.1准备阶段

4.1.1基础数据整理

对吐哈油田公司机关各处室、直属附属单位,基层各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进行表述、整理和汇总,对各单位、各部门文件归档、审核、管理及利用等环节相关人员权限设置、操作流程及业务数据等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提交整理样表报集团公司总部项目部审核。

4.1.2关键用户培训

公司派出项目经理部部分人员,参加了集团公司在兰州举办的关键用户培训班,对系统软硬件配置、用户角色分配、系统架构以及系统各模块功能、流程进行了全面学习。参加培训的关键用户承担油田内部最终用户的培训和系统推广应用的技术运维工作。

4.1.3历史档案数据整理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档案中心分批对历史档案数据导出、校验和补充,对校验通过的数据进行迁移测试;同时,对已经完成密级清理标定的档案进行汇总,填写《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历史档案迁移备案表》,经吐哈油田公司保密部门审核、公司主要领导审批盖章后上报集团公司办公厅备案。

4.1.4基层单位档案整理

基层各单位严格按照《关于开展清理核定档案密级工作的通知》(吐哈油办字(2010316号文件)要求,结合《集团公司保密管理规定》和《集团公司商业秘密分级保护目录》,启动以定密与标密为核心的历史档案整理工作,原始档案由形成部门负责对历史档案数据的密级进行了清理和重新标定。

4.2培训阶段

为了做好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吐哈油田项目经理部对参加集团公司培训的关键用户进行培训任务分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对公司最终用户的培训范围、人员、要求、时间、地点、课件进行了认真准备。4月25日-5月31日期间,共举办9批次最终用户培训班,来自机关各处室、直属附属单位、基层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归档人员以及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工程建设外协施工单位归档人员共385人参加了培训,所有培训人员都顺利通过了专门组织的理论和上机操作考试,综合优秀率达78%,合格率达100%,培训学员系统流程掌握情况良好,取得了预期效果和培训目的。

4.3系统试运行阶段

最终用户完成培训后,根据系统管理员设定的用户权限,要求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在系统生产环境中,对工作环境、用户角色、系统功能进行试运行。同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及时调整用户角色和权限设置,最大限度满足工作需求,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利用,由各单位保密部门负责,与所有开通e6系统使用权限的用户,签订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用户保密承诺书》。

4.4系统正式上线阶段

根据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上线准备及系统试运行情况,档案中心提前收集、汇总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的系统使用用户,及时完成油田1395个系统用户的收集、权限授予、USBKeY的申请和用户映射工作。对完成密级核查并通过系统校验的数据,经公司档案中心、机要保密处审核、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上报集团公司办公厅备案。通过备案、审批的数据按规定程序陆续进行数据条目及电子文件的迁移。7月14日经总部项目经理部审批,正式批准吐哈油田使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生产环境,标志着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在吐哈油田公司的正式上线运行。

5系统功能概要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共有工作助理、收集整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应用管理、系统管理六大模块。

5.1工作助理

工作助理涉及的用户角色表见表1。

工作助理模块有工作提示、个人信息维护、软件下载、系统通知四大功能,主要协助用户使用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工作项管理、软件下载等。

5.2收集整理

收集整理模块有预归档、归档整理、档案整理、档案接收、离线客户端管理五大功能,主要协助归档部门和档案部门的用户将电子和实体档案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归档、整理。

5.3档案保管

档案保管模块有档案管理、库架信息维护、档案鉴定申请、档案鉴定管理、鉴定状态查询、档案移交六大功能。主要是对已归档档案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并通过鉴定档案的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以便销毁失去价值的档案。

5.4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模块有我的借阅、借阅办理、借阅审批、固定报表、档案编研、自定义报表、自定义报表模板等七大功能,主要是协助用户进行电子文件和实体档案的搜索、借阅,以及报表查询等。

5.5应用管理

应用管理模块有档案类型管理、著录项字典管理、档号编制规则定义、档案汇交单位设置、个性化配置、打印模板管理、流程模板管理七个功能。

5.6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有数据授权功能。系统管理所涉及到的用户角色表见表1。

针对档案管理系统中参与系统管理的人员进行操作性指导,使用者主要是各级单位的系统管理员。管理的主要是系统监控、系统页面、系统日志等模块。管理员对模块中的用户、角色、菜单、字典等信息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以达到方便维护、管理统一等目的。

5.7历史数据迁移

历史数据迁移模块有档案类型配置、机构映射、档案字段映射、档案数据导入、导入情况查看、著录项值转换、档案附件上传七个功能。

6推广应用成果及效益

经过8个月时间的推广应用工作,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在吐哈油田开始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截止2011年12月30日,吐哈油田公司所有机关处室、直属附属部门及基层各单位全部推广应用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实现了电子文件的集中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各类电子文件实现了自动归档,通过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了电子文件安全,珍存了企业记忆。

通过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各类档案的统一管理,增强了档案的整体管控能力和档案信息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不仅能快捷有效提供勘探开发、油田建设等各类档案的利用,而且为油田节约了大量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信息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建立起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共享平台,促进档案工作者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转变,实现档案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支持。

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篇2

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对策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是档案馆事业发展中的新事物,必须加强研究探讨,确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对策:

(一)努力提高认识、完善制度体系

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过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迫使档案馆必须从转变工作理念入手,坚持走社会化管理的发展道路,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加以变革。充分考虑社会化进程中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属性、作用及功能定位,结合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需要,重视相关制度的制订工作,形成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制度体系,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与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化的内容确定、对象选择、手段更新以及利用效果反馈渠道建立、获取经费投入方式采用以及赢得社会支持的方法举措等方面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以制度体系的完善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能够始终沿着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健康发展,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有效实施。

(二)强化完善职能、调整业务方向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核心,是使档案信息服务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档案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打造“公共服务型”档案馆,必须首先强化档案信息服务功能。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有利于采取“互动”的方式,起到尽可能地吸引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的“眼球”、激发其参与互动的强烈“欲望”、搭建互动“对话”平台的基本目的:一方面充分调动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等多方面的积极参与意识,鼓励他们献计献策、资助支持档案信息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工作,使档案馆能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的特点、重点与领域,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另一方面则可以使档案馆本着强化社会化管理与拓展社会服务领域的需要,苦练内功、强化能力提高,重视特色服务,以追求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为档案工作社会价值评价的基本标准,研究社会公众的需求趋向、增进社会公众的认可程度,满足社会公众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以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赢得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的支持与参与。形成一种内外联动、左右衔接、上下兼顾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发展格局。

(三)加强调查研究、更新管理理念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内容。必然要求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影响、限制因素进行必要变革,也必然在客观上对传统的档案馆管理方法、模式、理念造成冲击。因此,档案馆要主动争取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搞好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工作;结合档案馆的具体业务工作实际、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政策体系,解决关系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发展方向的实际问题;如档案信息产业模式的确立、赢得社会资助途径的选择、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应用等等。以政策规定作为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基本导向,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长效性,力求使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作用功效得到持久地发挥。

(四)注意总结经验、培育人才队伍

在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总结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扎实稳步地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建设步伐。同时还要注意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势必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具备在浩如烟海、良莠混杂的档案史料中采撷整合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文字表达、信息加工的技能;具备“窥视”、判断利用者心理,合理开展“公关”活动的水平以及求实创新、默默奉献的精神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问题已影响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取得实效。要努力使档案馆与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群体之间形成“互动”的局面,使档案信息服务具有突出个体性、兼顾趣味性、体现时代性特点,满足社会各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大视野的系统需求。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切实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能够拥有一个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建设模式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有助于逐步培育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自主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缩减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运行成本,可以更好地为档案馆实现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功能,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流通”、“覆盖”范围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共建共享模式――即通过某种形式或机制将社会急需的、分散保存在不同领域、行业、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形成集约化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供社会各方面共同享用,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二)委托模式――即有条件、有选择地将部分难以通过正常“流通”渠道进入各级各类档案馆进行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委托给社会化的专业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与开发,并形成制度、使之接受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达到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辐射面,使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效能实现最大化的目的;

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环境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真实记录的档案和档案工作,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变化。如何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强档案服务现实需要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档案工作者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最具潜力的生产力,信息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化为档案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工作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1.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档案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提升对档案资源的采集、整合、加工和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地节约人、财、物的投入,努力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档案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的地服务于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

2.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创新档案管理模式。网络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为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前提条件。档案信息化建设既有利于提升档案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宽档案服务领域,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传统的档案的保管和存放,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推进档案管理模式由既费时又费力的传统纸质媒介为主的管理,向自动化、网络化的数据信息管理模式转变,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任意转化为异质载体,实现档案信息数据的一次输入,长期使用,既方便快捷,又大幅度提高管理能力和效率。

3.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档案服务水平的必由途径。档案信息化建设推动档案利用方式的改革,促进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档案信息化可以使档案查询和检索更为快速和便捷。通过扫描等方式,把这些纸质文档通过数字化加工后后,扫成可检索的图像文件,转化成电子文档,采用文档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利用计算机检索能够被快速查找到,为用户对所需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利用带来很大的方便。另一方面,档案信息化管理减少大量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大量的查阅、浏览任务可以在网络上完成。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存储和利用,还可以使档案利用者通过网络数据共享查到需求信息,极大地位使用者带来方便。

4.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加快档案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信息化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拓宽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手段,不断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各级档案部门应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原始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存储,逐步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料数据库;利用专门网站开放档案信息,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1.档案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完善、不科学。从国家到地方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还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地区之间不平衡的现象非常突出。主要表现是:档案信息化软件建设受不同因素制约,缺乏顶层协调和设计,档案管理部门各自为战;档案信息化软件模块设计不同,数据标准不一,给档案信息应用系统整合应用带来很大不便;档案利用中的互相认证体系尚需建立。

2.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多数地区的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化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放在推动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应有高度来对待。档案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信息资源地位没有得到广泛确认,以上因素导致档案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的推进。

3.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资金投入欠缺,数字化程度较低问题。我国目前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平衡,离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差距还较大。无论是档案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平台建设、档案数据库建设,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大多数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许多基层的档案馆设施设备非常缺乏,与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各级财政在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有限,严重地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的推进。另外档案数字化滞后,档案数字化程度处于偏低水平,与建立覆盖全面的档案资源体系的要求还有差距。档案数字化因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

4.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人员素质较低,建设和管理人才匮乏问题。档案信息化是档案领域的一项新的工作,需要高素质的档案建设与管理人才作支撑。为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不断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目前,档案管理队伍中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所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严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应对措施

1.加快档案信息化的立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档案信息化工作要加强立法、完善档案标准规范体系。档案信息化工作体系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在现行体制机制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一是理顺档案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协同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工作体系。二是健全档案管理和应用的法规制度,规范工作行为。通过完善和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使档案信息化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加强档案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2.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规划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具体是要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存储技术做好档案的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平台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当前的重点工作是要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进程,建设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转换、生成、存储、利用全流程网上进行,畅通电子档案信息入口,着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和资源共享。

3.建立完善档案信息化技术和资金保障体系。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离不开技术支撑和软件、硬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化、网络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档案馆建设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档案信息化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平台建设,数字化转换、数据库的建设,都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随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既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还要加强技术支持,推动档案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打造档案信息网络共享平台。

4.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构筑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档案事业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新形势下国家信息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加强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建立健全档案建设、管理和应用等各个环节涉及档案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档案数据备份和应对突发灾难的档案数据恢复机制,增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对传统档案业务工作的变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和推动,作为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积极迎接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屠跃明,钱毅,黄建峰.回顾与展望——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报告[C].2010.

[2]张创新.中国当代政府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王小兰.“十二五”期间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发展战略之我见[J].中国档案,2011(2).

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篇4

档案的原始性和文化传承性决定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特殊性,要保障档案内容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就要充分认识风险,采取安全防范体系,增强对风险的抵抗能力。

1.技术方面的风险管理

需要从网络访问、信息传输、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软件系统等各个方面加固网络访问控制,避免内网数据的流失,采用入侵检测技术动态监控网络,防治数据加密技术信息泄露,利用查杀技术防止系统文件遭破坏,防治规避设备故障风险等。

2.管理方面的风险管理

建立治理措施,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推行各类档案信息的组织、保存和管理策略,按照使用要求采取分级存储策略进行管理,采取制作纸质拷贝的方式实施格式转换以及版本跟踪管理,定期轮换岗位和降低单人集中管理之安全风险。

3.技术和管理的动态监控管理

按照档案管理制度、标准规范不断修订、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在充分了解技术防护产品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手段加以实施落实。建立监督执行体系。化过程跟踪与控制,确保档案管理措施的落实到位,实现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通过过程跟踪、分析和管理,确保各项措施标准规范的完善与升级扩展。

二、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

1.建立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

信息自动化是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要把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重点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硬软件的选用,把各个层次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避免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组建一个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系统”,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

2.资源的有效化利用

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为了提高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扩展利用空间。因此在档案管理上要密切注意优化使用程序,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对于档案资源的扫描以及整理环节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准确性,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之前要固定人员,在信息的录入过程中监督人员应履行相应的职责,同时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对于档案的更新也应得到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还应配备相关的专门的部门开展档案的更新工作

3.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的手段,推进信息化进程,不断顺应信息时展的客观要求。确立一个总体规划,然后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在信息搜索。

三、档案管理要实现高利用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不但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吗,还可以增强档案管理的适用性和兼容性,实现了完成档案的自动化、电子化。

1.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优势,扩大档案辐射层面。调动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形成自觉支持档案管理工作的风气。提高对档案功能的认识。以多元化的活动积淀下来的历史印记,有效促进档案文化传播、发展以及创新的发展,满足社会文化建设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

2.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推进现代化管理。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档案管理技术要与社会先进水平同步。进行档案信息的现代化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利用网络的可共享资源,可供人们在与局域网联通的计算机检索查阅,如果基本具备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客观物质条件,不需另行大的投入,只需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加工。可以大量存储、管理、利用数字化档案资源,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实现资源优势共享。

四、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建设

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篇5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X921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档案是一个单位在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留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领导决策的依据之一,也是经验总结、分析创新和科学研究的可靠基础资料。对从事技术研究的单位而言,档案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中国船级社(简称:CCS)是国家的船舶技术检验机构,中国唯一从事船舶入级检验业务的专业机构,是中国船舶检验的主力军,在国内外设有逾60家检验网点,形成了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随着CCS船舶检验业务的蓬勃发展,档案作为船检业务信息、历史记录的重要载体,其数量也日益庞大。如何紧跟CCS业务发展的需要,对总部和各分支机构的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大力推进CCS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逐步凸显出来。本文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2CCS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根据CCS组织结构及船舶检验业务的特点,当前CCS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去做工作。

1)加强档案管理平台建设,推进服务机制创新,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和再利用,全面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能力;

2)推动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全面整合不同种类的档案资源;

3)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避免形成信息孤岛现象;

4)以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为依托,加快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保障环境,建立长效发展的机制。

其中,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是条件,标准、系统规范建设是手段,信息资源是核心,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信息利用是目的,各项建设内容相辅相成,不可或缺。CCS档案信息化建设关联图,见图1。

3推进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是以档案行业标准和CCS船舶检验业务的特点为开发依据,实现对船检业务档案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要有合理的编目功能,有较高的数据管理和检索性能;具有安全保密功能,以满足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要注重数据的相对独立性和可迁移性;

4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制约了信息交流的程度和范围,直接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所以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尤其重要,迫切性尤为突出。

档案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应当包括覆盖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完整流程,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对业务流程、生命周期、信息技术和资源描述等多重视角把握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做到框架合理、体系完整,能够覆盖电子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全过程。

5推进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数字档案是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新型文件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数字档案馆具有信息多媒体化、管理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存贮多载体化等一系列特点。数字技术的应用完善并发展了档案的职能,妥善解决了各种档案原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使珍贵的档案原件能够保存得更加长久;数字档案检索系统方便、快捷,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利用要求,而且利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利用网络的交互方式,数字档案能够向利用者提供更加专业、更具特色的档案咨询服务,改变了档案信息“孤岛”的形象,改善了档案服务的落后面貌。数字档案为档案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将从根本上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大大强化档案的信息需求。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是CCS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有序推进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数据资源整合,推进电子文件中心和数字档案建设。

6档案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档案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

规划不仅需要满足当前应用需求,更要具有针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部署思维。

2)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档案信息建设的关键,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树立大人才观,针对在具体管理中对人才的评价标准,立足于“人人皆才”、“人人皆可才”的观念,在具体的人才建设中树立整体观念和动态观念,这样人才资源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人才管理才可能取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其次是通过各种渠道,加快加强档案信息人才的培养工作。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体系

规范CCS业务相关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接收工作,完善和健全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重视风险管理,注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包括档案信息系统安全和档案信息内容安全。

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篇6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应达到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科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得到普遍采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在加强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已逐步向网络化发展。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已开放档案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首先,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的标准和范围,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满足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其次,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档案科技创新能力。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进程。最后,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大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复合型档案人才。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规范建设原则。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标准、规范的约束是不行的。目前市场上的档案管理软件数量繁多,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健康发展。国家档案局应根据档案工作实际,制定全国档案信息化的规范标准体系。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档案管理标准的标准化档案管理软件。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文档一体化原则。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通过办公自动化将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文书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避免档案部门的重复劳动。使文书工作中文件的收发、登记、运转、承办、催办以及文件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利用、统计形成一个有序整体。

3.确保安全原则。在档案信息化进程向前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安全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构筑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树立档案信息安全观念,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构筑硬件安全防范体系;提高软件安全性能;做好安全制度建设,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安全素质。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以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为主要对象,用计算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为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在网络的协助下,使文档管理能实现网络一体化。通过各种信息技术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得以实现。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之一。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

2.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档案数字化设备建设(数码相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它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交换的基础条件。数字化设备的使用,使得文档一体化管理得以实现。这些奠定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3.应用系统建设。档案信息的安全、利用、管理、收集等都属于应用系统建设内容。它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推动了档案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的同步发展。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保证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4.标准规范建设。档案信息化建必须遵循一定标准。标准建设无疑将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适时提出比较成熟的行政立法建设。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制订档案信息化标准,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标准实施机制。

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篇7

一、准确把握改善民生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服务民生,就要把发展作为档案工作的第一要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就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也应当而且必须作为档案部门的第一要务。要从如何为科学发展大局服务、如何实现档案事业自身科学发展两个方面来思考和谋划档案工作,把主要精力、主要力量、主要措施集中到发展上来,形成一个好的发展氛围,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破解难题,用发展检验工作,推进档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有人类活动,有历史印迹,就有档案和档案工作。档案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各行各业。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条件下,档案和档案工作更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档案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舞台。档案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的题目很多,在农村改革发展、城市经济转型、改善民生、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档案工作都能够提供服务,有所作为。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自身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实现档案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是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基础和前提。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依靠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档案部门作为党委政府专司档案行政管理和保管利用的职能机构,担负着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必须遵循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谋划,依法管理,加强指导,搞好协调,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促进档案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

(二)服务民生,就要把以人为本贯穿档案工作的始终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档案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建立覆盖民生、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要改变过去“重物轻人、重事轻人”的档案价值观念,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的观念,重新认识所有与普通百姓、与民生有关的各种专业档案的价值,把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收集齐全,认真管好,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覆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二是要建立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要改变过去重单位、轻个人,重业务、轻民生的档案利用观念,树立“服务民生与服务业务并重,服务领导与服务群众并重”的利用观念,把所有涉及民生、涉及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档案优先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利用,使档案的利用体系能够便捷高效地为民生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真正做到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

(三)服务民生,就要坚持档案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方方面面都要发展,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协调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就是要增强工作的系统性,使各方面工作协调一致地向前推进。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它强调的是发展的延续性。

作为人类历史的记忆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档案工作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既要抓好档案系统内部的各项工作,也要搞好档案系统与外部的各方面联系;既要抓好档案基础业务工作,也要搞好档案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各项服务;既要搞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要抓好档案中各种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保护,确保档案安全;既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传统载体的档案,也要运用传统手段和方法保护新型电子载体的档案;既要尊重档案的形成规律和保管的原有基础,又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对之进行系统开发和利用;既要保留并发挥档案工作的基本的传统功能,又要不断拓展档案工作的新的更多功能,使档案工作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档案服务民生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辽源市档案局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民生档案建设为中心,着力整合民生档案资源、建立“两个体系”的同时,在结合实际、创新服务上下功夫、求实效,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档案部门的肯定。

一是做好国有转制企业档案处置,保障经济改革顺利进行。近年来我市有76户国有企业转制,多数转制企业档案长期无人管理状态,一旦散佚丢失,将直接影响职工退休、保险、福利待遇。为确保转制企业档案保管安全,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市政府的重视,将转制企业档案的处置变成政府行为,争取86万元资金安装16个库房档案密集架,安装全自动气体灭火控制器、无线防盗报警器和温湿度测控仪等设施,确保转制企业档案有一个安全的“家”。另一方面,我们把转制企业档案处置当作战役打,业务指导、验收进馆、

后勤保障“三条线”相互支持,合力攻坚。确保每户、每柜、每卷档案达到进馆标准,当年完成市直55户企业的15万卷档案接收进馆任务。辽源市在省内率先完成国有转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在全省档案工作座谈会上做了经验介绍。二是开展农村专业户建档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在全市13个乡镇开展农村科技档案信息“一网三站”建设,使农民利用科技档案致富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同时,我们重点帮助农村种植和养殖专业户整理家政、生产技术、销售、社会活动等档案资料,指导他们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科学分类,建立致富信息档案。20__年,我们还积极争取东丰县乡镇银行支持,将农村建档示范户纳入银行贷款信誉户,为3个省级建档示范户争取信用贷款70多万元,既破解了农民建档案积极性不高的难题,也使得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有所作为。

三是开展企业职工档案补建工作,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在改制企业档案处置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职工档案因保管不善造成丢失、损毁,无法接续养老和医疗保险关系。为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20__年我们辽源市档案局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市直国有企业补建职工档案集体确认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补建办法和确认程序。安排专人在成千上万的企业档案中寻找有关证书、证件、招工手续等作为补建档案的依据,确保企业职工档案补建的准确、完整、合法。截止目前,已为560多名改制企业职工补建劳动关系档案,使130多名企业职工按特殊工种提前退休。

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功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利用服务。我市两级综合档案馆切实履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职能,紧紧围绕民生需求,积极收集机关、团体和公用企事业单位应主动公开的政策信息,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对涉及民生的馆藏档案资料我们本着“先用先整、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进行整理、编目和数字化工作,提供网上在线查询服务。对近三年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下发的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文件进行筛选,编印《辽源市20__—20__年民生政策文件汇编》,分发到城市社区和乡村档案室,方便群众查询利用。

综上所述,近几年辽源市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取得一定成效。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档案工作为民生服务的能力不强。档案工作服务改善民生的领域不宽,创新举措不多;档案行政管理相对缺位,依法管理档案事务的力度不够;档案干部队伍素质不高,档案信息化进展缓慢。多数综合档案馆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利用场所设施不完备,应公开的信息不足,公众查阅利用率不高。档案开发多偏重于历史资料选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档案文化产品偏少。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后,展览内容不丰富,宣传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2.服务民生的档案资源体系不健全。综合档案馆普遍存在馆藏结构不优、载体单一、质量不高等问题。馆藏多为党政文书档案,而反映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档案比重较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流转、产权归属、学籍、户籍、职称评聘、婚姻登记等方面的专题档案数量较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利用需求。

3.保管利用民生档案的条件比较落后。我市五个综合档案馆,大部分都不属于独立馆舍,普遍存在馆库面积不足的问题,尤其市档案馆,实有库房面积不足600平方米,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开展业务必需的裱糊、查档接待、档案整理等多个工作用房全不具备,现有的专业设备无处安置,非工业转制企业档案无法接收进馆,严重制约了我市各项档案工作的开展。

三、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民生工作

研究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又要求真务实,推进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各级档案部门将紧紧围绕“服务大局、关注民生、推进发展”这一主题,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设,提升档案工作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全市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服务。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要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决不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解放思想,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说到底,就是要围绕发展解放思想,在科学发展上形成共识。敢于正视问题和差距,是解放思想的前提。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市档案局领导班子提出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解决加快档案事业发展的思想不解放、责任意识不强、精神不振奋,观念不新,视野不宽的问题。二是解决对档案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缺少创新思维和新举措,站位不高、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的问题。三是解决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管理松驰、效率不高的问题。四是解决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修养欠缺,宗旨意识不强,工作不实,能力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的问题。围绕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要在服务大局、实现“两个转变”、履行双重职责、优化环境方面解放思想。

一要着眼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市”的转型总要求,围绕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新农村建设、和谐辽源建设,找准档案工作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在拓展服务领域上挖潜力、下功夫,在提高服务效率上动脑筋、想办法。

二要围绕“两个转变”解放思想。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实际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民生问题。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主要是档案资源构成问题,即应该覆盖所有被档案记载过的人。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主要是服务问题,即应该方便所有想利用档案的人。两个体系建设内涵丰富,空间广阔,是档案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应当着力加强的工作。我们必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相应调整归档范围、进馆范围和利用办法,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把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档案资源的

收集与利用作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点,不断夯实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三要立足“两种职能”解放思想。档案部门实行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同时履行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这是档案部门的特点和优势。要履行好两种职能,必须解放思想,准确定位,工作到位,解决好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问题。履行保管利用职能,就要使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鉴定准确、管理科学,让旧史料变成活信息,发挥档案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要统筹规划、依法管理、加强指导、有效协调、营造环境、推动发展。

四要在优化发展环境上解放思想。档案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必然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强化机遇意识。首先,靠干事赢得支持。部门无强弱,成败在干部。要眼睛向内,破除阻碍和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创造业绩,赢得应有的地位。其次,善于争取支持。抓住时机,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争取领导重视和有关方面支持。再次,勇于宣传自己。优化环境靠实干,也要靠宣传。档案部门必须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但绝不能默默无闻,无声无息。在信息社会条件下,杳无信息的单位或个人难免被人遗忘。因此,要站在推进事业发展的高度,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知度,营造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不断改革创新。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必须在继承以往好做法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服务民生的思路要创新。深入研究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认真总结档案为民生服务的新经验,积极借鉴国内外档案管理和服务的有益做法,着眼长远、着眼全局,提出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创新工作思路,不能满足于照抄、照搬、照转,而要从实际出发,提出推动工作的新举措;不能主观臆断、闭门造车,而要发现典型,总结推广新鲜经验;不能停留在一般化、过得去的水平上,而要高起点、高站位,追求工作上的新突破、成效上的新亮点、发展上的新跨越。

2.服务民生的内容要创新。一是将民生档案作为档案资源建设重点,建设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围绕民生需求,调整馆藏建设思路,改变过去“重物轻人、重事轻人”的档案价值观念,树立“人的档案最重要”的观念;改变档案馆单纯接收党政机关文书档案的传统做法,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把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收集齐全,认真管好,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覆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二是不断改善服务条件,建设高水平的民生档案服务体系。要建立名人档案、婚姻档案、公证档案、知青档案、土地房产档案等专门数据库,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查询,方便群众利用。要在做好日常接待查档服务的基础上,实行函电代查、网上查阅、跟踪服务、热线服务、亲情服务等人性化服务方式,广泛开展民生政策文件进社区、下农村、到街头等活动,面向社会提供民生政策文件的无缝化服务。三是加强监管指导力度,规范民生档案管理体系。加强民生档案的源头管理,对民政、劳动、社保、卫生、教育、土地、房管等涉民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业务进行监督指导,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民生档案齐全完整。重点加强了涉民部门、企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督促指导。青岛市指导民政、卫生、教育等30多个涉民档案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业务标准,形成民生档案管理和服务制度保障体系。济南市档案局、卫生局联手在全市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工作;聊城市全面开展了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建档工作;滕州、邹城、龙口等地对职工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方便职工流动、就业、医疗、社会保险等事务办理。三是延伸服务,拓展民生档案领域。各级档案部门在社区档案、家庭档案、社保档案、信用档案、农业农村档案、民营企业档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很大成效,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3.服务民生的方法要创新。适应档案形态和工作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新趋势,积极开发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提高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但档案本身要信息化,档案管理方式也要信息化,不但档案的收集和保管要现代化,档案的使用和对外服务也要现代化,从而推动档案工作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努力实现档案工作由传统向现代的跨越。创新工作手段,对于加强宏观管理同样重要,要充分运用网络、视频技术,指导工作,推广典型,推进工作。

4.服务民生的机制要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力争在建立完善档案工作综合评价机制、创新驱动机制和激励监督机制等方面取得成果。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可考核的客观标准,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要从发展战略上统筹规划,分阶段确定档案工作目标,运用有效载体,如开展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评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等,持续推进档案事业发展。

(三)加快档案服务民生的步伐。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不光是速度的概念,而应当是效率的概念,是建立在好的基础上的快。没有质量的快,只能是劳民伤财、重复劳动。

1.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一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已经开始提升并将全面提升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我们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来抓,加强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工作;加快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网站建设,加快以纸质形态为主的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或缩微化工作,并对已有复制品的重要档案原件进行封存,以复制件对外提供利用。要以满足民生需求、满足当前利用为导向,优先对那些人民群众急需利用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并及时鉴定,提供利用。当前要统筹研究馆藏档案信息缩微、扫描、音像、照片档案管理利用以及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优化等工作,理清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加快档案信息化步伐。

2.要加快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馆建设是档案工作服务改善民生基础条件。20__年,国家档案局将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补助项目,推动新建一批符合《档案馆建设标准》新型档案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档案馆建设方面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我们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投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和省专项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建设新馆,切实改善档案保管条件,提升服务功能。今年,市档案馆建设项目列入了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市档案局认真做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并向市政府报送了新建档案馆

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篇8

关键词:大数据;电力;档案;管理;服务

1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BiGData)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的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2利用大数据创新档案资源管理模式和服务能力

2.1从理念方面分析。

2.1.1树立数据即资源的理念。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仓库可以预言未来的很多事情,这意味着数据就是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这个资源能够为社会和企业带来许多潜在的知识和商机。2016年我国创新科技奖中就有一项是关于大数据利用的项目,人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显示出来的规律和信息,来推导出相应的模型,从而取得某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和挖掘好大数据能让某个企业走在其他企业的前列,为其带来无穷的战斗力。在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树立大数据即资源的理念,能够让档案化身为信息的载体,在各种信息中发掘所需研究的项目,这种信息发掘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与劳动力和资本资源一样,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说数据同样是生产力。

2.1.2确立数字化档案管理新模式。大数据能够突破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改变原有的工作状态,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业务之一是档案咨询,传统的档案咨询较为被动和低效率,但大数据时代的档案咨询,能够让大量的信息咨询业务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的档案咨询将引领档案信息咨询走出困境。首先要通过档案数字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录入以及查询体系,做到一站式管理和一键式服务,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优化档案信息咨询能力。其次,要注重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大数据的能力,改变过去被动回应需求的状态,充分发挥数字化档案的优越性,主动服务企业发展和管理。

2.1.3建立档案信息数字化一站式管理。档案数字化和档案数据化有着本质的不同,档案数字化是将许多复杂的信息转变为以电子化存储的数字信息,再把这些数字信息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存储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统一处理。档案数据化是将这些统一处理的信息中可以分析、追踪、计算和量化的信息提炼出来,并根据其表现出来的潜在规律推算出可能预示的结果,只有档案信息和增量电子被数据化后,才能发挥巨大的潜在价值,才能让数据“发声”。档案信息数字化实现了档案从纸质化到数字化再到信息数据化。档案信息数字化一站式管理就是充分利用档案信息数据化中可量化、可追溯的数据,分析利用数据产生的价值。

2.1.4利用大数据创建智慧档案室一键式服务。大数据处理能通过人脑和数据模型将数据分解、合并直至推导出相应的结果。由于大数据关注的是全部的数据而非样本数据,所以大数据能够通过对数据的研究和推导分析出事情发展的概率和趋势,利用大数据能够加强档案数据产品创新竞争力,提升档案室的服务能力,让档案数据不再是沉睡在档案室里的枯燥数字,通过设置完善的内搜索引擎,能够实现一键式服务,即一键输入即可实现所有关联项目的调取查询。使整个档案数据真正的“活起来”,由“你问什么变成了它主动告诉你什么”,真正让档案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预言家”,成为指导企业研究产品的风向标。

2.2从技术方面分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和服务能力急需要改进和提升。电力企业档案要实现高科技、高智能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和高效能、全方位的服务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设智慧档案平台。利用大数据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和服务能力,需要建立智慧档案平台,平台建设分为管理机制、核心系统和支撑框架。管理机制是保证数据总线在分布式系统里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够顺利地调动工作流系统;核心系统是数据分析系统、访问系统和存储系统;支撑框架是管理支付框架,存储、收集框架和运维框架。平台搭建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资源共享、整合数据信息和业务逻辑、管理自动化,以降低物质成本。二是各类文字载体的档案须由各种文字输入工具转变为数字化录入,特殊载体的档案需要数字化的录入归档,为档案数据化的实现奠定基础。三是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对各类数据的整理归类,内搜索引擎的利用,专业网络以及服务器的架设,实现数字化档案的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档案数据的“增值”。

2.3从人力资源方面分析

挖掘、利用大数据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加强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是利用大数据创新电力企业管理模式和服务能力的首要条件。大数据专业人才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招贤纳士,选择具有较好的信息数据管理素质的人才,不仅要懂得熟练使用工具,更要懂得数据的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以适应智慧档案云平台建设的需要。大数据人才队伍,既可以是系统编制内的人才队伍,也可与具有较强的大数据开发利用能力的外部企业合作,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成熟的软件平台,实现一站式管理,提高档案管理能力。

3结束语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思维模式和工作状态,人们从被动的接受和利用资源成为了主动的发掘资源,大数据的最大意义在于预测,而电力企业档案室作为资源聚集地,利用大数据更能较好地启动档案所蕴含的潜在价值,使档案室内的数据不再成为沉睡的数字。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R].2015(9).

[2]郭少科.大数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5).

[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篇9

1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就是用科学的手段对档案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档案事业的社会地位越来越突出,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档案工作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新时期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繁杂性和重要性,使得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急迫。

1.1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档案记录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文化的缩影,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国家的素质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档案包含了政治、经济、教育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好体现。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民族文化的大发展起到了更好的推动作用。只有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发挥出档案的真正历史文化价值,才能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更好的为人民大众及国家服务。

1.2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档案管理的载体,使档案的存储、收集、应用以及传播都变得更加的便捷。在新时期的发展条件下,档案利用者对于档案的信息有了更加多样化、立体化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档案管理者对档案工作不断的进行着创新,逐渐提高了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使得档案管理更好的承担起了社会所赋予的责任。档案管理逐渐走在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在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努力的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使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造福社会。

1.3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推动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

档案工作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只有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才能更好的推动档案工作健康、高效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者在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终于逐渐的改善了档案管理的机制,档案工作的范围也逐渐的扩大化,其类别也逐渐全面化,技术水平也实现了科学化。但是在新时期下,档案工作仍然需要完善。其中包括了提高档案管理者的素质、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为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必须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水平,才能实现档案管理的质的飞跃。

2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路径

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规律性,只有深入了解并严格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使档案管理更具有现代化的特性,更加的便捷。要想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的提高,还要做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档案工作,寻找有效的途径,推动档案工作的革新。

2.1找准一个定位

就是要找准工作着力点,对中心工作需要什么、档案工作如何跟进,都要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要在抓好常规性档案管理的同时,注重调整和把握阶段性工作重点,想中心工作之所想、急中心工作之所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坚持党和政府工作延伸到哪里、各项事业拓展到哪里、新兴领域开辟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及时收集和整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及时为中心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使档案管理真正为服务中心使上劲、用上力。

2.2推进四个转变

2.2.1推动档案管理在功能上由馆藏型向利用型转变。档案工作基本的要求是建好管好档案,保障档案安全,但管理的目的在于利用,共价值的体现也在于如何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活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档案管理要善于从档案资料发现价值,把对社会有益的东西充分挖掘利用起来,使其潜在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2.2推动档案管理在手段上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强化科技意识,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和载体手段进行根本性改造,全面提高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推动管理技术的自上创新,注重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化、程序化和高质量、高效率。要在开发和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的同时,坚持网络建设与安全管理同步进行,积极维护档案信息安全,达到方便利用和安全保密的有机统一。

2.2.3推动档案管理在服务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这几年档案工作区别于以往的重要内容。档案事业只有联系于社会、根植于大众、服务于现实,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改变档案资料“锁在深闺人不识”的状况,积极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通过规范有序地公开档案目录、卷宗,举办陈列展览等形式,使社会各界与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利用档案资源。要优化档案服务措施,方便人们查阅利用。做好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新农村建设档案、民生档案以及社会文化档案等工作,及时公开有关信息,使档案工作更加贴近群众、便民利民。改进服务方式,探索发展诸如信息导航服务、增值服务、推送服务等以用户为中心的档案服务新模式。

2.2.4推动档案管理在资源上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保障档案资源量的同时,还要注意档案资源质量问题。加强档案的收集工作,呼吁社会大众积极参与,为档案的收集工作带来便利,使得档案资源更加的丰富多样。要着力维护档案的真实面目,大力开发档案的可利用价值。合理的分配档案的门类,优化档案管理的结构,合理的对档案进行分档,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使得档案资源的内容更加的丰富,门类更加的齐全。档案载体的增加,使得各个档案馆都具有其显著的特色。加强各个档案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与共用。

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篇10

一、重视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档案管理者必须正视档案管理体制创新的必然性,针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改进。

1.提高管理认识。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和其他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强化信息资源意识,规范档案工作中的具体行为,加强对工作专业性质的认识,提高自身水平,对其进行不同类型的宣传,提高效果,可是试着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搜集、分析以及利用。档案管理要创新宣传形式,运用现代高科技制作以不同的载体形式和传播媒介向公众展示展览档案资源,突出专题和典型宣传。

2.掌握相关档案管理知识。档案工作者应有重点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必须熟悉和掌握复印、缩微等现代化技术知识,不断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本身是一项服务性、条件性很强的工作,它不能通过服务对象直接产生效益而取得经济效益。

二、风险应对策略

档案的原始性和文化传承性决定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特殊性,要保障档案内容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就要充分认识风险,采取安全防范体系,增强对风险的抵抗能力。

1.技术方面的风险管理,,需要从网络访问、信息传输、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软件系统等各个方面加固网络访问控制,避免内网数据的流失,采用入侵检测技术动态监控网络,防治数据加密技术信息泄露,利用查杀技术防止系统文件遭破坏,防治规避设备故障风险等。

2.管理方面的风险管理。建立治理措施,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推行各类档案信息的组织、保存和管理策略,按照使用要求采取分级存储策略进行管理,采取制作纸质拷贝的方式实施格式转换以及版本跟踪管理,定期轮换岗位和降低单人集中管理之安全风险。

3.技术和管理的动态监控管理。按照档案管理制度、标准规范不断修订、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在充分了解技术防护产品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手段加以实施落实。建立监督执行体系。化过程跟踪与控制,确保档案管理措施的落实到位,实现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通过过程跟踪、分析和管理,确保各项措施标准规范的完善与升级扩展。

三、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

1.建立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体制。信息自动化是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要把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重点解决分散现象,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规范硬软件的选用,把各个层次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不避免自建系统,造成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组建一个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系统”,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下的分散式系统。

2.资源的有效化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为了提高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扩展利用空间。因此在档案管理上要密切注意优化使用程序,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对于档案资源的扫描以及整理环节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准确性,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之前要固定人员,在信息的录入过程中监督人员应履行相应的职责,同时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对于档案的更新也应得到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还应配备相关的专门的部门开展档案的更新工作

3.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的手段,推进信息化进程,不断顺应信息时展的客观要求。确立一个总体规划,然后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在信息搜索。

四、档案管理要实现高利用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不但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吗,还可以增强档案管理的适用性和兼容性,实现了完成档案的自动化、电子化。

1.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优势,扩大档案辐射层面。调动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形成自觉支持档案管理工作的风气。提高对档案功能的认识。以多元化的活动积淀下来的历史印记,有效促进档案文化传播、发展以及创新的发展,满足社会文化建设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

2.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推进现代化管理。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档案管理技术要与社会先进水平同步。进行档案信息的现代化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利用网络的可共享资源,可供人们在与局域网联通的计算机检索查阅,如果基本具备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客观物质条件,不需另行大的投入,只需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加工。可以大量存储、管理、利用数字化档案资源,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实现资源优势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