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十篇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十篇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6:02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篇1

【关键词】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逐渐从手工查找转变为以网络搜索为主要途径。因此,在新时期,基于网络环境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设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率,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便捷的途径,从而实现我国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下面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进行了探讨。

1进行网络化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目的

1.1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基于网络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一个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网络化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档案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完成重复、繁琐的档案管理工作,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查阅和使用,档案信息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共享,极大的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有效节约了人力资源和成本费用。

1.2实现档案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基于网络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符合当今社会对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利用网络化的自动办公设备,可以在统一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下高效的完成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编排等工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与办公系统的自动化联网,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变得科学化和规范化,档案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2基于网络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结构设计与分析

2.1设计原则

基于网络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1实用性

实用性是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的最终目标也是根本要求,更是系统开发和运行成功的标志。因此,这就需要在进行系统设计之前做好用户的需求分析工作,基于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业务的实际情况,把系统的实用性放在最关键的位置,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2.1.2安全性和可靠性

任何一个系统的建设必须要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保障才能拿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去运行,因此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必须要以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保障,利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来保障档案管理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安全性,明确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操作者的权限和职能,防止由于权责不明给系统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2.1.3先进性和可扩充性

如前文所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因此,在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时,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网络平台,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另外,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永久使用,都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升级,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一定要保障系统功能的可扩充性,使其能够很好的适应主流的软硬件平台,保障系统的高效运行。

2.2设计过程和方法

2.2.1系统分析

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的最基础环节就是进行系统分析,其内容包括对系统运行的具体工作环境和内容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完成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论证(优势、劣势、改进机会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明确系统运行和工作的具体流程,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2.2.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对系统分析结果的实施,需要技术人员针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确切的流程进行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并根据不同业务流程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功能模块,并完善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

2.2.3系统实现

系统实现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最后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完成系统运行的环境构建、程序设计、系统调试和试运行,试运行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出现问题则可以将系统交付用户使用。需要重点强调的是要加强对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的构建,保障系统能够随时高效地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信息服务。

2.3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重点建设项目

2.3.1建立智能化的检索系统

网络化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档案信息,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有必要完善智能化的网络检索系统。其设计的根本途径是根据用户需求建立信息导航系统和交流平台,智能化的帮助用户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实现个性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以及最大化的信息资源共享。用户的档案资料检索流程如图1所示。

2.3.2建立与各信息系统互联的综合档案信息系统

基于网络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要使其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就需要建立与其他各部门信息系统互联的综合档案信息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保证档案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可以进行文件、档案的一体化动态管理,并加强档案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组织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合作,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综上,基于网络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原则,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完善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库资源建设,才能更好地为档案信息需求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仇月红.基于网络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篇2

一、医院档案的范畴和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档案[1]是医院在各项职能活动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由于这些记录,是伴随着工作活动的客观需要而形成的,因此,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特征上,都表现这些资料的原始性和事实的确凿性。此外,由于它们真实地反映着医院工作的历史和现状,成为记载医院发展的宝贵历史资料,故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和法律凭证作用。医院档案的保存价值、法律凭证作用、借鉴利用决定了医院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二、现阶段医院档案信息化的现状

(一)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目前在国内的医院中,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最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财务系统到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以及局域网管理、办公自动化等,都已开始在医院实施和运行。但一些领导还是不能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迫切性,致使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未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同步考虑和同步实施。

(二)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开发相对落后

目前,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速度和水平还明显落后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医院档案管理软件方面更为欠缺。随着档案的快速增长和对档案信息利用需求的增加,单版机计算机档案管理,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与医院的信息系统无法连接,缺乏可兼容性和可扩张性,急需升级更新。

(三)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低

档案管理标准化是保证归档信息有效利用的关键。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造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从现在阶段来说,医院收费系统、统计系统、病历病案系统、检验系统、影像检查系统等部门系统不全一致,规格不一,不能通用,也与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着接口、存贮档案数据方式不同和无法交换等问题,档案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在各医院的信息网络建设中,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医院内部的数据分析不能够统一,不能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就谈不上是档案信息化管理。

(四)医院档案管理格局混乱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是一个多部门管理档案的格局。比如医院的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等。隶属行政办公室管理,而医疗文书档案、各种检查影像等又分属其他医务部门管理。管理部门采用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不同,在管理职责上也不明确,也没有纳入医院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这样多头管理,各有政策,造成了管理标准化的困难。

(五)档案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医院现有的档案专业人员,一方面是知识结构单一,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知识面窄;另一方面是缺乏专职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现有人员工作不安心,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不适合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要求。档案人员除了要有档案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运用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点

(一)强化电子文件归档管理

充分利用医院网络资源共享的功能,将上级来文及医院各处、室形成的文件直接转换,进入档案室数据库。纸质文件归档同时,应将同版本的电子文件一并归档,同时并入本单位档案数据库系统,与医院办公自动化同步进行运行。

(二)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

医院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可以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从而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按照填平补齐、适当超前、适当延伸的原则购置适当的技术设备。包括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图文影像扫描设备、海量存储设备等。开发适合医疗行业使用的专门的档案利用软件。

(三)建立标准化、规范化档案管理体系

依据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定、规范,档案管理软件应具备适应多种文件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具有互联网及内联网检索功能[2]。能够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输出)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满足医院文档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一个通用性强、大多数软件都能接受的文件信息存储,交换格式标准,才能保证医院内部网、卫生系统网、档案系统网之间档案信息存储、交换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档案信息资源传输网络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的真正价值在于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前所未有的条件。利用医院内部网建立档案信息网站[3],实行新信息上网、电子邮件服务、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和光盘远程检索服务。同时开展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为用户进行定向、定题的交互式信息咨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和深层次开发,提供更多二次、三次加工的信息产品,拓展医院档案的服务功能,提高档案服务质量。高质量、丰富充足的信息资源是档案数字化的基础,是网络建设的核心。信息资源不足,网络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五)规划、建立有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

数字化信息资源库[4]包括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数字目录中心管理系统、数字文档管理系统、数字文件管理系统等。档案数据库是档案室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内标准为依据,集中力量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另一方面,档案资源数字化整理也要与之配套进行,即使用数字模拟整合技术将室藏各种档案数字化。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篇3

[关键词]图书馆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系统 预警系统 安全保障 应急体系

[分类号]G251

1 前言

图书馆危机管理课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形成了分析危机管理概念――分析图书馆危机成因――建立图书馆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研究链条,为现代图书馆进行危机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参考方案。在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研究方面,现有研究成果已开始强调系统设计应建立在危机分析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同时开始注重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危机预案的编制。如徐冰指出为实现将危机导致的图书馆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在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之前,有必要全面清晰地分析图书馆可能发生的危机,导致危机发生的因素以及危机的表现形式。徐芳等深入分析现代图书馆面临的危机类型,设计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图书馆预警系统。孙汝杰、郭宏伟等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危机管理理念和模型,在研究图书馆各种内外因素冲击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方法,设计了一套图书馆危机预警系统和危机评价体系。黄荣东认为建立图书馆危机管理的预案非常重要,并提出按预警、预控、预处三个子系统来设计预案的观点。谢阳群等提出图书馆危机管理计划制订的若干问题。此外,1985年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出版的planningmanualforDisasterControlinScottish Li-braries(《苏格兰地区图书馆灾难控制计划手册》),内容涉及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四大主题:安全制度、资源保存与恢复、安全保障体系、突发事件管理,曾被公认为是图书馆防灾预案的范本。

纵观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在较高层面,如国家层面、地区层面较重视危机管理研究,建立相关联盟并制定相关计划和管理体系,防止危机突发。我国图书馆危机预警或管理系统的研究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研究面较窄,还未见有关图书馆灾难应急计划或体系方面的相关报道,尚未形成宏观的全局的危机管理系统。目前,虽然各馆已意识到这一问题,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各馆的危机预案,如首都师范大学危机预案等,但由于各馆对此问题的认识深浅与重视程度不同,设计人员理念的偏差,设计的局限,预见性不强等种种原因,制定的危机管理预案存在疏漏。目前图书馆预警管理系统还没有权威的和统一的指标体系…]。现有的图书馆危机系统研究大多建立在对图书馆危机进行主观理论分析及业已发生的一些危机的基础上,未进行实地调研,因而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适应当今图书馆的危机解决需要,存在一定的疑惑。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图书馆危机实地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建立应着重考虑的因素,深入分析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需求和目标,研究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项目实施的组织保障,详细设计图书馆危机管理软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创建危机评价指标体系。

2 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分析

2.1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建立需考虑的因素

图书馆在进行危机管理系统计划和实施危机管理系统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几点:①要在分析图书馆危机成因的基础上进行。若没有对组织各项业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挖掘其潜在的危机,那么所设计的危机管理系统就会成为空架子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尤其是数字网络环境下,信息的采集、传播手段与传统方法不同,更需要对新环境下的危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需求,确定目标。②需要图书馆在组织结构设计上给予保障,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应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制定危机管理制度,明确危机管理系统的实施与运行规则,确立图书馆危机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危机管理系统能够切实发挥危机预警与管理作用。③应涉及危机响应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和评价等方面,同时提供相关工具、功能及交互界面;需要考虑日常运行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方案;所建立的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应该是有层次的。④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并非仅仅指计算机软件系统,还需要考虑图书馆组织、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和图书馆联盟的作用以及特殊部门的重要性(如图书馆档案部门保存了图书馆发展若干重要文件,以及馆藏情况)等。

2.2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危机需求现状调研

为对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危机有更清楚的了解,“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项目组在2008年8月2009年1月对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中高层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邮件),问卷共发放10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579份,统计分析结果如下:①图书馆防火防水防虫等措施比较有效,日常安全管理制度都抓得很紧,但一般没有危机处理预案,在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监督和检查;②在被调查者中,有21%认为管理危机是所有危机类型中程度最重的危机,20%认为人才危机是程度最重的危机。另外,选择文献资源危机的有9.6%,选择生存与发展危机的占9.5%,选服务危机的占9%。③43.9%被调查者认为,危机主要来自政府或机构投入的减少(所占比例最高),38%的调查者认为资源长期保存存在危机。被调查者补充的内容有:管理上的缺失,服务人员不到位,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读者利用网络资源的上升,对图书馆生存的冲击,竞争压力等。

2.3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建立的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充分考虑数字环境下系统需求因素,从组织设计、系统结构、辅助方案三方面实现图书馆危机预警和防控。

2.4 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组成

2.4.1组织保障成立危机管理部门,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等组成。决策机构的职责包括危机预防与控制、制定危机处理预案、资源调度和宣传等;执行机构是一支执行预控保障、危机处理与恢复等任务的专业化团队;监督机构对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调查危机成因,评估损失,提出整改方案等。组织机构负责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与交互,体现人的作用,是危机管理系统的“大脑”。

危机管理部门可以是一个虚拟的组织,其领导由图书馆现任领导担任,具体成员由图书馆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危机管理部门设危机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系统监督人员一名。

2.4.2 制定制度危机管理部门成立后,需制定详细的危机管理制度,包括组成人员的具体职责等。

2.4.3 编制方案编制危机预防方案,预案可公开部分需在在全馆范围内公布。总方案根据危机类型,如人才危机、服务危机、管理危机等,由各危机管理子方案组成,主要解决如下问题:对危机的判断、预防措施、

控制措施、处理措施等。各方案同时涉及的对数据流的控制包括信息的采集、危机的分类、危机评价指标体系、警报传递、资源调度以及档案的管理等。

2.4.4建立危机管理计算机系统危机管理计算机系统由危机预警管理及各危机分类子系统组成,各危机分类子系统又分别包括预控、处理、恢复和评估管理四部分。危机预警管理是危机管理系统的“感觉器官”,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危机信息并进行分类,根据危机评价指标体系和警界线的设置做出必要的警示或反应;危机预控管理部分按照预控方案的要求完成预防准备和保障,包括常规保障和应急保障的落实;危机处理管理部分负责启动处理预案,统一调配预控系统提供的资源,同时根据预警数据调查危机成因,为准确处理危机和及时消除隐患提供决策依据,并在危机处理结束评估造成的损失,最后形成整改方案;危机恢复管理部分按照整改方案的要求组织落实整改措施,加强抑制风险和危机的能力,并通过宣传和辅导等手段消除危机影响;危机评估管理部分负责全面评估危机管理全系统的运行状况,形成评估报告以指导危机管理系统的升级。

倍机管理计算机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3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包括:危机预警、预控、处理、恢复和评估管理。

3.1 危机预警管理

预警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及时发现危机苗头,评价预警级别并准确预报。预警系统融会大量图书馆运行过程中的第一手数据,由它生成的预控方案将指导预控系统职能的展开。预警系统按设计目标由信息收集、危机评价和警示三个子系统构成,其结构与工作流程见图2。

3.1.1 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收集子系统负责全面、细致、及时和准确地收集图书馆管理、服务、资源、网络安全和自然灾害等相关数据,经过筛选等预处理手段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对于定量指标一般采用计算机自动收集的方式从馆内外信息源定向采集信息。对于定性指标系统提供手工录入界面,按危机不同类别和指标收集周期要求,定期录入相关信息。

信息收集子系统中关键的模块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抽取和信息筛选:信息采集模块负责与图书馆内各业务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以及设备设施监测系统衔接,采集相关数据。如果信息源出错或瘫痪,应利用信息筛选模块进行信息甄别和过滤,对故障信息源做出判断并及时通知管理员;信息抽取模块负责定向从馆内外网页中抽取相关信息,该模块不与具体系统建立接口程序而是通过识别信息源的网页特征自动抽取有价值信息,如气候数据、图书馆公共事件数据等;信息筛选模块负责对收集来的信息采用交叉验证和历史验证的方法,过滤干扰和虚假信息;该模块同时提供人工筛选界面。

3.1.2 危机评价子系统为提高危机捕获的效率,危机评价子系统工作之前有必要建立详细的危机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危机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是危机管理中重点防范的对象,不仅用来评价危机而且用来指导信息收集的工作。危机评价子系统依据危机评价指标体系对分类收集来的信息进行逐一分析评价,判断各自预警级别再计算出综合警度。

传统的图书馆危机管理以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处理为主,较少关注管理、资源以及服务等因素引发的危机;对于中小型图书馆而言,非传统因素引发的危机更应引起重视。本文提出的图书馆危机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对前期调查表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得到的,其中一至三级部分评价指标如图3所示:

判断一项具体评价指标的预警级别的方法是首先将收集来的非量化信息作量化处理,然后将经量化的指标数据与设定的预警范围进行匹配,对符合预警条件的指标数据再进行综合警度的计算;对于不能量化的定性指标需要靠人工判断,决定其预警级别。

3.1.3 警示子系统警示子系统完成两项主要任务,一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发出报警信息;二是制定预控方案。警报方式分为通过广播传送声音警报、通过网络传送电子邮件警报、通过电信网络传送短信警报、通过电脑屏幕弹出报警窗口等。警报的接收端和接收范围按综合警度应加以控制,低度警报直接传送给值班员,中度以上警报应由决策机构发出并决定知悉范围。具体危机评价指标发生异常如在三级预警级别以下则直接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处理解决。警示子系统结构与工作流程见图4。

报表、预控方案模块在汇总全部危机评价指标状态信息的基础上制定预防控制危机的方案,作为危机预控管理的依据。可视化模块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危机因果联系,将危机评价指标状态和可能造成的危机之问的联系揭示出来,从而推断危机成因和辅助决策。

3.2 危机预控管理

危机预控系统的目标是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为危机来临时的响应处理做好前期准备。该系统由预控保障子系统和预案管理子系统组成,系统结构与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预控保障子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各类资源的准备,包括常规准备模块和应急准备模块。常规准备模块按预控方案中“中、低警度”提出的要求进行信息资源、没施设备、服务、宣传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强化与保障,以控制中、低警度危机的发生。应急准备模块按预控方案中“高警度”提出的要求进行人、财、物、通信、医疗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保障任务,以预防特别严重危机的爆发。保障执行状况需要通过演习或演练等手段加以检验和保证。预控保障子系统管理的可调配资源将直接用于危机处理。

预案管理子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危机分类预案管理,为危机处理启动相应预案做好前期准备。预案的编写依据来自危机预警系统生成的预控方案,分为常规预案和应急预案。两类预案均按危机分类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是各类预案中的最高标准,常规预案应视情进行简化,以避免资源浪费。应急预案内容详见参考文献。

3.3 危机处理管理

对于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等突发性较强的危机和决策机构认定为已经发生并开始产生严重或特别严重危害的危机,应跳过预控系统直接进行危机处理,以减少损失。危机处理系统肩负两项职能:一是启动处理预案,对危机做出及时响应;二是调查危机来源和成因寻求解决方案,评估损失危害程度,为后续恢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危机处理系统包括响应和调查两个模块,其结构与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

不可避免的危机分为可预测和不可预测危机。响应模块对可预测危机启动相应处理预案,对无现成处理预案的非预测危机应由决策机构及时调配由危机预控系统事先准备的保障资源,展开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危机治理过程和结果应形成处置报告,作为输出整改方案和日后评估危机处理工作的依据。对危机的妥善处理离不开对危机成因和来源的准确把握,调查模块一方面通过专家分析报警数据和警报来源,准确判断出危机发生和发展的薄弱环节,生成危机成因调查报告,作为恢复阶段重点整改内容的依据;另一方面负责客观、真实地评估危机已造成的损失和损害程度,必要时可请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进行鉴定。

3.4 危机恢复与评估管理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篇4

关键词:暖通 空调 节能 新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节能的重点已从工业逐渐转向建筑和交通。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占建筑节能的主要部分。因此,暖通空调的节能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冷暖,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工作效果和产品质量,还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一、暖通空调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暖通空调在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一些设计部门和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加之工程设计周期普遍较短。设计收费与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挂钩.以及一些技术性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等原因,使得设计施工完的系统不仅投资大,运行能耗也相当惊人,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甚至有的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总能耗达60%。另外,目前建筑施工监理行业中暖通空调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人员非本专业院校毕业或非对口专业,甚至一部分人员根本未经过任何培训.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似懂非懂,常凭经验工作,在设计或施工中遇到的一些涉及方案性调整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和解决。最终导致系统出现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给系统的运行、管理留下隐患。

2、暖通空调的设计缺乏对节能方案的科学评价方法:

暖通空调设计的特点是“条条大道通罗马”。近年来,随着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方案不断涌现,每种技术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面的评价结果也往往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由于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设计人员往往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何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到最合适的节能方案,是困扰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不科学的评价方法则会起到误导的作用.造成严重损失。

3、暖通空调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除设计施工外.运行管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中有些单位认为设计施工达标完成就可以了.因此不注意对暖通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很多操作人员不具备必要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不懂得根据室外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一年四季只有开机、关机和冬、夏季转换操作。显然系统达不到相应的节能效果。

二、解决暖通空调节能问题的措施:

1、在设计阶段重视节能因素:

设计方案对暖通空调系统在使用中是否节能关系重大。暖通空调系统特别是中央空调系统庞大而复杂.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系统的经济运行和耗能性能。因此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应注重从节能的角度认真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和优选。

例如对冷热源系统的选择,因为暖通空调系统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是冷热源系统中消耗掉的。选择冷热源系统不仅需要考虑它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还应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和建筑使用功能特点,对耗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在系统形势选择和划分时应注意考虑不同朝向、周边区与内区之间的差异,系统应分开设置或分环,以便分系统或分环控制和调节。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区域出现夏季过冷或冬季过热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在设计中应注意考虑节能效果.不能盲目地追求新技术.认为采用最新技术的设计方案就是最佳方案。实际上每种方案都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在确定暖通空调设计方案时。务必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根据负荷特性、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和环境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注意从节能角度、全面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出最佳设计方案。确保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节能性。

(2)必须认真进行设计计算。

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暖通空调运行季节进行全工况、全过程的分析计算。寻找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使暖通空调系统在不同的室外气象参数或室内状况下都能经济合理地运行,为在运行中节能奠定基础.并且要认真、合理地确定系统冷、热负荷及风、水管道阻力,选择合适的冷、热源设备和水泵、风机等动力设备,确保所选择的各项设备能恰好在最佳工况状态下运行。不经计算只按照水泵或风机的特性曲线选择设备。或按照水泵和风机样本的铭牌参数选择流量、扬程等都会在运行中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另外。在有条件或系统允许的情况下.经过综合进行总能耗的比较。应合理加大系统的介质温差。以减少系统的水流和送风量。降低输送过程中的能耗。

(3)必须提高国内暖通空调设计收费水平。

提高国内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收费水平.使国内外设计单位能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竞争。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法规,保障工程设计的合理设计周期.使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阶段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节能等要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

对暖通空调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使其具备必须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实行空调操作人员操作证制度,对没有达到考核要求的.应重新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其责任心。这样,管理人员才有能力根据室外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达到设计要求的节能效果。

3、选择节能的采暖空调方式:

同一个采暖对象采用不同的采暖方式,其能耗、室内环境的舒适程度是大不相刷的。如北方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不仅舒适而.且此时的室内温度与采用散热器方式相比。可以低2℃~5℃.能耗当然大为降低;在选择空调方式时选择辐射式空调方式一般比对流方式舒适节能。

4、选择可再生能源或低品位能源的空调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篇5

【关键词】现代医院;档案工作;信息技术

前言:从目前来看,很多医院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信息收集困难、信息化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尚未完善信息化制度等问题,影响到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针对这一种情况,应寻求一些可行性的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让医院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变得更为流畅,并将原有纸质档案顺利转成数字化档案,为医院领导或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便于他们随时随地查询信息,有较高的档案信息应用意识。

1信息化建设必然性

夯实档案管理信息建设工作是必然的,其主要体现于几个方面。首先,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医院开始借助网络传递与功能共享快速存储化验、缴费、挂号、处方等信息,在这一背景下,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符合社会发展特点,满足社会进步发展中的客观要求。其次,这一项工作也是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即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与传统医疗管理模式相比,其日渐成熟的管理技术能够使护理流程、临床管理、经济分析等管理内容管理成本变得更为合理。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2巧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夯实医院档案管理优化建设

2.1树立新型理念

为促进医院发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背景下,应逐渐转变传统医院档案管理理念,树立新的档案管理思路——信息化设计理念。首先,医院在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目的一,明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为公众服务,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并以现实档案馆为后盾,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网络,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其次,为了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与作用,应在设计中突出形式与内容上的特色。比如,在档案信息网首页设计上,注意遵从庄重典雅、大方美观设计原则,并强调档案架构合理、功能齐全。同时,增设一个电子邮箱,主要用于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再次,在内容设计上,要确保档案信息丰富,既包括局馆概况、馆藏介绍内容,又包括业务指导、学会工作、调查评议、档案利用等方面内容,并增设投诉信箱、领导信箱等等,以便于提高管理水平。

2.2引进先进设备

现代医院在实际发展期间,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良性进行,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硬件、软件先进设备购置上,进而给用户提供更为便捷且高效的档案信息使用平台,查找、翻阅自己所需档案资料,提高档案资料整体利用率。首先,由于纸质档案保管条件差且容易遗失,因而,在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注意优化软、硬件设施,依靠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完成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但是,在先进计算机设备引进过程中,还要借助各种图形、表格等技术对计算机存储空间中档案进行分门别类,便于人们快速查阅到自己所需的档案信息。其次,除了引进先进计算机设备以外,医院还要购买档案袋、档案夹、档案标签等工具,通过优化这些设备顺利完成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强化档案管理质量[1]。除此之外,在医院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尝试引入一些新的设备。比如,RFiD系统等等,RFiD系统具有射频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几个组成部分,有编码、识别、通讯等多种功能,与传统档案信息读取方式相比,其读取速度要快100倍,更符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

2.3完善相关机制

为了确保现代信息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应注意推进相关信息化机制。首先,在医院发展中,为了指导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应完善档案信息收集机制,在档案信息收集机制中明确规定医院要建立一个相对标准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把档案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存储起来,并规定好档案信息资源标准化分类提取模式,鼓励各个部门按照规定格式提供相关档案材料[2]。然后,录入文字资源和图像资源,编写索引、目录,供所有人使用档案信息。其次,在医院发展中,应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机制,明确档案管理和查询网站建设要求,规定档案信息资料管理中心建设要点,要求各个部门自动上传和存储档案资料,进行归档。在医院档案信息服务机制具体建设过程中,还应规定信息资源的在线查询服务功能,允许用户在操作平台上进行查询、搜索、复印、借阅档案资料,并向用户提供电子信箱、汇编相应专题等服务,便于用户能够快捷的获取相关信息[3]。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是促进档案信息资源良性循环的关键,应落实好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建设工作。

2.4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

信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完善的重要基础。首先,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完善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不管是医疗档案,亦或是个人档案等等,确保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完善性,以期满足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同时,在系统中增设系统账号申请、系统升级、档案审核、档案添加、档案数据统计等功能[4]。其次,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中,应设计基于B/S技术结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便于用户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上进行档案查询、档案打印、档案题录等操作[5]。同时,B/S结构设计模式允许用户在任何地方进行服务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档案信息利用率。再次,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具体建设过程中,需针对查询功能、档案管理功能、个人中心、权限审核、系统管理员等系统功能进行测试,继而确保工作效果[6]。

结论:综上可知,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着医院整体卫生医疗水平的提升。针对这一种情况,医院应树立起良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并注意引进先进的设备。同时,根据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要求,完善相关的机制,在机制牵引下不断夯实信息化建设工作。此外,由于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是支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键,所以,应投入一定精力在系统设计上,并注意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做好系统维护工作,强化工作效果[7-8]。

参考文献

[1]许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8,20(12):177-178.

[2]张园.信息化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发展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7,20(12):94-95.

[3]张喜英.信息化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7,21(11):64.

[4]翟晶,王忠.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医学教育管理,2016,2(05):710-714.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工程设计;档案;管理

工程设计档案是工程设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工程设计档案是设计技术活动的直接记录和实际反映,它真实地记录了设计活动的全过程,是评价设计活动与质量控制及科研创新全过程的透视镜。在设计中形成的工程档案和资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这些档案资料是设计院的命脉,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对设计院今后的壮大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设计档案不仅服务于本企业的设计人员,同时也服务于业主和施工单位等,这类工程设计档案往往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档案种类繁多,包括设计前期资料、图纸、电子图档等;档案形成的周期长,工程设计档案有的设计周期长,周期能达到数十年;档案数量大,一个大型工程的图纸有成百上千张,档案的使用效率高等特点。规范设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提高设计院的管理层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围绕加大档案管理力度,增强档案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推进工程设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加强档案开发利用,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介绍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工程设计档案管理。

一、加大档案管理力度,增强档案意识

加大档案管理力度,确保档案工作与设计业务的开展同步进行,促进设计院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明确各部室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加强过程监管,将档案工作纳入设计院管理体系,对档案工作从项目开始直至项目结束(或竣工)进行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将归档职责纳入设计经理和专业负责人的考核中,促使档案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档案的完整、齐全、准确。同时,强化宣传力度,通过档案知识培训、竞赛等活动,增强各级人员的档案意识,特别是增强院领导和咨询设计事业部总经理的档案意识。领导重视了,制度的执行,合理化的建议,档案设备的购置,人员的配备等问题才会迎刃而解。领导重视了,档案管理力度才会加强,才会真正把归档和员工绩效挂钩,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档案意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设计院档案管理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档案作用的基本保证。由于工程设计档案种类繁多,数量大,有的设计周期长,周期能达到数十年,甚至还需要多次的修改补充,这使得工程设计档案完整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设计院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如《档案管理办法》《项目文件收集归档控制程序》《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定》《档案保密规定》《档案销毁管理规定》,规范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立卷、入库、保管、借阅、利用、保密和鉴定销毁等工作,确保工程设计档案的完整性,确保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增强档案部门工作的缜密性,防止随意性。

三、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工程设计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迈进,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学习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工程设计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文书档案,因此,工程设计档案管理涉及档案专业知识,还涉及到与工程设计相关的业务知识。在一套图纸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分清其前后形成的过程,内在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管理工程设计档案。培训是提高管理素质的最主要途径,在培训中讲解工程设计一般形成哪些文件材料、具体归档范围等,如化工项目中会形成什么文件资料、图纸,规定哪些是必须归档的资料等。工程设计档案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加强业务研究来探索工程设计档案的管理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工程设计档案管理的工作需要。

四、推进工程设计档案信息化建设

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进程,是实现档案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专业人员在工程设计时,往往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人员在接受纸质资料的同时也要接受和管理电子档案,这些电子档案是设计院重要的知识资产。只有推进档案信息化,才能管理好这些知识资产。因此,推进工程设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确保档案管理系统及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建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网络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推进信息化要制定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计划,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并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同时,要积极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笔者所在公司根据“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原则,结合档案馆藏实际,对利用率高、保存时间较久、载体面临损坏的2010年前的档案已优先实施数字化,目前图纸数字化已达10万余张,档案数字化率达到了85%,预计2016年可以使2013年前的图纸实现全部数字化。2013年,笔者所在公司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针对档案管理的需求,购买开发了oa系统和图档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档案的收集、验收、整理、借阅利用各个环节的功能需求,建立了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和档案网上查询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档案资源共享。

五、加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

档案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只用通过利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档案的价值。加强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一要强化档案信息服务功能,主动开发档案资源,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使档案更好地为设计院的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二要创新档案利用方式,拓展服务渠道。档案管理人员要完善档案检索体系,编制档案全套目录索引,便于档案查找利用。

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做好档案的借阅服务和一般性的参考咨询服务。主动推送有价值的信息,从档案原件中提炼出让专业人员有用的信息,编写多方位、多种类的检索工具,这样加工出来的档案信息才能够使设计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者、业主更加快捷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使档案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三要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使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设计管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融合,并在融合的基础上逐步升级,实现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全球共享和社会价值,拓展服务渠道。

六、结语

工程设计档案是设计院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对设计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程设计档案管理是设计院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应结合自身档案特点,做好工程设计档案工作,管好、用好这笔财富,充分发挥工程设计档案的价值,为设计院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静.综合设计院工程设计档案管理综述[J].城建档案.2014(8).

[2]朱媛.新时期设计院档案管理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6)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篇7

关键词:Supermap,档案管理,数字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国土信息资源,实现国土资源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事业各项活动的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国土资源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国土资源信息化是未来国土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托。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行业管理模式,它融现代管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种应用技术为一身,代表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方向。

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必然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对档案信息的要求也更加复杂,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之间对档案信息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人们渴望足不出户就能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迫切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一种档案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档案馆之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当今信息时代,如果档案工作不能紧跟社会步伐。瞄准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加快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一味停留在传统档案管理止步不前,守着金山找饭吃,无疑是不现实的[1]。

本文立于国土资源信息化需求,基于Supermap探讨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希望能给广大档案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Supermap概述

Supermap以共相式思想的核心技术,为跨平台提供了基础;全面基于Soa的架构体系,方便系统集成和扩展;开放式服务架构,满足任意层次的开发需求;灵活的企业级应用系统部署;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完整的GiS功能,允许在权限范围内被广泛的访问和使用;基于网络的GiS服务,允许分布于各地且采用不同技术的资源协同工作;松散耦合的服务,允许与其他标准业务系统集成;支持多源服务无缝聚合,便于GiS数据和GiS功能共享;分布式多层次空间服务集群,通过多个GiS服务器的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性能;支持广泛的应用开发环境,Java、.net、aJaX、Flex、Silverlight、html5等;提供三维服务(数据、制图与分析)、支持三维终端、支持二三维一体化应用。

基于SupermapGiS软件平台开发GiS应用系统,主要专注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和公众服务、档案管理、统计、军事与公安等领域的GiS应用系统开发,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开发其它领域的应用系统。其中,档案管理可以直接为最终用户开发档案管理应用系统,也可以与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合作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与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的合作方式包括:直接参与项目开发、为用户定制专业GiS应用模块、提供成熟的行业应用源代码和解决方案。

2系统建设原则

2.1.标准化与规范化原则

为了确保系统的基础性,实现档案管理信息的共享应用,该项目的实施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共同遵守的规范,使系统产品――数据资源能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及政府各部门所接受和使用。为此,在本方案中,对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遵从国家、行业以及针对本项目制定的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标准规范体系[2]。

2.2.创新性与先进性原则

紧密结合“十一五”的相关精神,在该系统的建设中突出自主创新以及重点突破,保持信息系统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充分分析当前信息系统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的业务需求,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体系。同时,开发或配置先进、高效实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使整个系统能协调一致地运行,以获得最大的系统性能和效益。同时,充分考虑系统后续发展的技术和应用需求,为后续的维护和升级提供全面的保障,在设计和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能力。

2.3.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

系统建设方案将在实用的基础上做到最经济,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硬件和软件配置、系统开发和数据库设计上充分考虑在实现系统全部功能基础上尽量节约经济成本。

同时,设计方案最大程度地满足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需要,为业务管理提供最优的应用和管理工具。具体做到:界面友好、易于使用、便于管理维护、数据更新快捷和系统升级容易,具有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具有与其他系统数据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满足用户在不了解技术的条件下,能够很好的使用系统处理业务以及定制、调整和维护系统功能[3]。

2.4.开放性与合作性原则

开放性是系统设计好坏的重要衡量要素之一。由于机构、人员、业务处理过程以及业务表现方式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具有方便的二次开发的能力、可定制维护能力、可快速移植的能力等等。以提高系统对业务调整的应变水平以及再开发的水平。合作性的原则表现在系统的技术思想以及实现对用户应该是透明的,通过面向业务模型的开发体系使得合作双方能够很好的进行交流,能够使局内业务人员在不了解系统技术细节的情况下参与系统的搭建式开发,另一方面,作为开发一方,需在与业务人员交流的基础上全面了解业务处理的过程和细节。

3档案系统设计

3.1档案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Supermap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基于Supermap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图

3.2软硬件环境

(1)硬件环境

档案管理系统系统所涉及的硬件主要为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个人工作电脑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对硬件配置无特殊要求,当前主流服务器与pC机即可满足需要。有条件的单位为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可依据当前的基本条件对设备进行扩充:

数据库服务器可采用多机集群模式;客户端提高处理器与内存容量,对经常处理图形的用户可适当采购配置较高的图形工作站。

(2)软件环境

软件环境主要是操作系统的选型,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各类微机和图形工作站操作系统。

(1)数据库服务器端操作系统

数据库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建议选择windowsServer2003及以上版本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2)应用服务器端操作系统

数据库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建议选择windowsServer2003及以上版本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3)各类微机和图形工作站操作系统

客户端操作系统建议选用windows2000/Xp/2003professional/Vista/win7系列操作系统。

3.3安全与保密

①安全与保密建设的内容

基于Supermap的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与保密主要包括中心机房的安全、网络平台系统的安全、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机房的安全建设主要包括:配电系统、消防系统、空调系统、防雷系统、静电屏蔽系统。

网络系统的安全主要:内网平台的安全、外网的安全、防病毒系统等。

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系统的使用权限的确定和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数据的安全与保密:主要包括数据存放的安全、数据操作的安全和数据使用分发的安全及数据传输的安全保密。

②安全与保密建设要求

(1)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必须有负责网络安全的专家或技术人员的参与。

(2)网络安全建设方案必须和网络建设方案同步生成,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3)国土资源信息网与国际互联网之间在物理上完全分开,广域网信息系统必须有加密机制。

(4)县级和县级以上单位的土地、矿产资源数据应制定相应的保密级别。

(5)国土资源服务信息系统提供对外数据服务必须提交保密审查。

(6)合作单位在建设、研制和开发软件、应用系统、建设数据库的过程中必须在一定的保密机制下进行国土资源的数据使用。项目完结后,必须将数据和数据库成果完全移交国土资源部门,除留下经双方认可的必要的可用于演示的数据和数据库外,其余应全部予以销毁。凡涉及军事用地、保密单位用地等及以上单位周边用地的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国土资源部门和合作单位必须进行保密教育,在保密机制的保障下进行系统和数据库建设。

4小结

基于Supermap的档案管理系统是为了顺应新时代新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加强档案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其也是目前档案事业机构应值得推广的一项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刘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策略Ⅱ].大连大学学报,2012(03).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篇8

一、知识管理与新模式实施的基础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一个新的概念和事物,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目标是运用知识。从本质上来讲,知识管理是为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综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知识,并加以识别、收集、科学的加工和充分的运用,并通过建立知识共享机制,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的增值,利用企业所蕴涵的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造能力。档案知识管理就是在这种新思想、新观念指导下,对包括信息在内的所有智力资本进行综合决策并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最大特点就是把信息技术与人本思想结合起来管理,而且更加注重后者。

(二)公司档案管理的基础和机遇

首先,档案知识资源管理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推动。其次,潞安矿业集团公司档案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按照扁平化管理的要求进行尝试运作。第三,潞安矿业集团公司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并取得一些成效,已建成一些应用系统,并筹划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第四,档案数字化取得成效。第五,潞安集团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完成与oa系统衔接的电子档案提交模块的设计,能够确保潞安数字档案系统的稳定运行,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

二、潞安矿业集团公司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设计

(一)设计思路

以知识管理为理论指导,合理利用档案资源,构建企业知识资源管理子平台。这样不单单有效地组织企业知识资源,而且能够以知识资源管理为改革方向,转变企业档案管理职能,建立适应环境变化的新型管理模式,这样就能够实现从过去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档案知识资源的管理,强化对企业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实现知识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和企业知识资源的共享。

(二)目标

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包括:档案管理知识资源化、信息化;实现知识资源支持领导决策;实现知识资源支持员工学习,实现知识资源及时支持员工工作;实现知识资源管理网络化,实现知识资源管理的安全化,实现知识资源管理制度化。

(三)基本策略与建设的主要内容

目前,作为构建企业知识资源管理子平台,潞安矿业集团公司档案管理新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建设:

1.标准体系建设。首先应当确定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标准规范,制定包括建设的管理性标准、技术性标准、业务性标准和数据使用交换规范在内的档案馆建设的标准目录库,然后对已有的相关标准进行整合,对过时的标准进行检查和修改,对空缺的标准进行研究立项。

2.人力资源建设。档案知识资源管理必须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基于此,应设立一位知识主管,专门负责实施知识管理。知识主管的职责为:建立档案馆的知识库系统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和对相关人员进行管理。知识主管不但要对档案馆中涉及的各种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按照档案馆的知识需求,制定知识政策,建立知识组织,营造一个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环境,促进知识集成、知识生产、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

3.员工需求分析。通过现有档案馆情况总结、员工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预测这些用户的潜在知识服务需求。同时,探索最方便用户使用数字档案馆相关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如为需求者进行e-mail原文传递、RSS信息推送、短消息定制和实时在线咨询等在线知识服务。通过用户需求分析,将最大限度满足这些需求作为建设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的基本依据。

4.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三部分:一是网络环境建设,包括档案馆业务局域网环境建设、档案馆与相关单位的接口建设、数字档案馆对外网络管理与维护,二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数字化设备、数据库、安全保密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三是系统软件建设,包括数字档案馆所需的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5.知识资源建设。档案馆的知识生产,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传统馆藏文献的数据库生产,即对传统馆藏文献中的精品内容进行数字化再生产和深加工,建立起具有高附加值的数据库系统,诸如档案目录、档案全文数据库等;二是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再生产,即对网站等网络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归档与整理保存,再运用替代、重组、综合、浓缩等传统印刷型文献的信息加工方法,生产出高质量的知识产品,实现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增值。

6.技术系统建设。技术系统建设是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馆建设的核心,可设计为一个由三层槊构和七个子系统组成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其中,三层架构是指知识门户层、知识管理层和技术支撑层。知识门户层是用户使用档案馆进行知识管理的门户系统,知识管理层是档案馆工作人员围绕用户知识服务,开展档案业务活动的操作处理系统。技术支撑层是数字档案馆开展知识管理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系统。七个子系统包括:知识采集系统、知识处理系统、知识存储系统、知识开发系统、知识共享系统、知识服务系统和知识评价系统。

7.组织体制建设。在信息化的体系下的管理新模式建设,需要由集团公司统一领导和部署,通过试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分工合作,开展标准建设、技术攻关、项目建设等工作,逐步把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组织体制建设起来,实现共建共享。

(四)流程优化与设计

新模式的主要业务内容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第一步,知识资源整体规划,根据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第二步,知识资源建设,包括两大步骤:首先是要对企业内部的各种知识资源的采集,然后是对采集来的知识资源进行组织,并以较为规范的形式存入企业知识库,其最终成果是形成知识资源库。第三步,基于知识资源的增值信息服务。初步设计包括企业知识资源门户的建设与管理,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战略性的信息分析服务;为企业科技人员提供科技情报服务;为进行档案编研,为企业科技、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等服务;为是保留传统的档案期刊管理与服务功能。随着企业知识资源管理的深化,可继续增加服务模块。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知识资源管理流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的,它不是对手工管理流程的生硬拷贝和简单模仿,需要借助于电子环境下信息一次输入、多次输出,快速传递、跨时空共享的优势,打造出新的知识流与服务模式。

(五)实施步骤

新模式实施的基本原则是整体考虑,分步实施,具体可分如下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企业内部显性知识集中管理和项目立项。主要内容是将企业内部的显性知识纳入企业“知识资源库”,并实施项目立项,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将公司大部分实体档案数字化,纳入“知识资源库”;对于知识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立项实施。第二阶段,将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显性化。主要内容是通过有效的技术、方法,使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固化为文件、档案等显性知识,纳入“知识资源库”。第三阶段,将企业外部显性知识集中管理的阶段。主要是将企业外部的显性知识也纳入“知识资源库”。

(六)风险分析及对策

1.管理变革风险。新模式是一项变革性的方案,实现了档案从信息管理阶段向知识资源管理的突破,这一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并非技术上能否实现,而是从管理机制的转变能否顺利得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实施“以点带面,稳扎稳打”的工作方针,使改革的阻力逐步减小,最终全面完成预定的改革目标。

2.实施风险。新模式不仅拓宽了原有的档案管理的工作范畴,并融进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中,提升到了企业重要战略要素的高度,因此项目实施的复杂度比单纯的档案管理革新要大,从而形成了影响项目成败的实施风险。因此要科学、系统、合理安排实施计划,实施前有论证,实施中有监控,实施后有评估。同时,鼓励全员参与,强调管理层的支持。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篇9

数据中心的变革

传统数据中心的关键点是性能、安全性以及业务连续性。然而,随着企业应用的多元化,以及在数据中心内,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数量的不断增长,一系列新问题不断出现:能源价格日益攀升,成本危机凸显;各应用系统建设相对独立,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孤岛”;数据中心资源配置和部署过程过多采用人工方式,没有相应的智能平台支持,繁重的重复性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缺乏自动服务能力;it设备数量的持续增加导致数据中心可靠性降低。目前,企业在对应用整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的同时,对数据中心资源的智能化整合需求也越来越急迫。

面对这一现实需求,云计算被视为极佳的解决方案。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一体化的管控平台和运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对企业来说,云计算可帮助企业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云计算,并将云计算积极应用到企业运作中去。显然,云计算的发展也势必对当前数据中心的转型提出新的要求。

在现实中,打造能承载云计算需求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满足更高效、更安全的数据处理需求,成为摆在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有效简化数据中心架构,在一个统一的it基础架构下将服务器、存储系统和网络,甚至是供电和冷却系统都整合为一体化的计算资源?如何使it设备成为一种服务,让计算资源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如何让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既安全可靠又灵活易用?如何让新一代数据中心更加绿色节能?

智能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针对在云计算模式下数据中心面临的诸多挑战,艾默生网络能源以前瞻性的视野推出用于数据中心的智能、一体化基础架构系统之“智能解决方案”(SmartSolutions)。该方案整合了先进技术,通过配置可互操作系统加快实施速度,提高适应性,降低成本,实现更具成本效益的容量、效率和可用性管理。该解决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该解决方案具有前卫的设计思路。它将机房动力系统视为整体,从供配电、制冷、智能管理三个角度进行实施,以全面的产品线、丰富的实施经验为机房带来了高可用性、高灵活性、高可维护性、高节能性的优势。这不仅实现了数据中心机房各子系统之间的兼容与配合,降低了未来扩容的难度,更能够为客户提供恰如所需的节能措施,从而为企业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进军云计算领域建造了稳固的基础设施平台。

第二,该解决方案具有完善的产品线。它包括Smartmod、Smartaisle、SmartRow以及易睿,可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解决特定的问题。比如,SmartRow是一种独特的独立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整合了电源、制冷、基础架构管理和灭火系统。通过采用这一架构,数据中心无需进行更多的空间变更就能为it设备提供更好的支持,从而可以减少约10%的初始资本投入。在数据中心运行过程中,该架构还可以减少30%的能源成本。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篇10

了初投资。

1.2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实行集体供暖时,把个人与全体兼顾在一定的条件下,应注意满足个人需求,不强求全面统一,这有利于节能和控制的灵活性。暖通空调系统应实现分户或者分室热量分摊的功能,确保各个房间都能独立调控室内温度。

1.3利用室内的通风量,控制室内空气品质节能设计的通风量,解决空气的质量问题,消除空气中的浮游尘埃、臭味等有害人体的物质。可利用室内进排风合理的气流组织,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居住环境以及节约能源。

2.精心的设计是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重要保障

设计方案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甚至整个工程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暖通空调系统庞大而且复杂,系统设计的优劣会对系统的经济运行和耗能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注重从节能角度比较和选择设计方案。在选择冷热源系统时,由于暖通空调系统大部分能量是在冷热源系统中消耗掉的,选择冷热源系统应考虑它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同时,还要从当地的能源结构和建筑使用功能特点分析和比较耗能指标。不能盲目不顾节能效果而追求新技术,并不是最新技术的设计方案就是最佳的设计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一种设计方案可能是某个工程项的最佳方案,但对于另一个工程项目也许就是不可行的方案。在确定空调设计方案时,一定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从负荷特性、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以及环境控制特点等多方面去考虑,从节能角度以及全面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出最佳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系统的运行与被控制的环境得到最合理的配合,从而不仅保证了良好的环境控制质量,而且又达到经济、节能的目的。

另一方面,要认真进行设计计算。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空调运行进行全过程的分析计算,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使空调系统在不同的室外气象参数或室内状况下都能经济合理地运行,为在运行中节能奠定基础。其次,确定合理的系统冷热负荷和风、水管道阻力,选择出合适的冷热源设备和水泵等动力设备。确保所选择的各项设备能恰好处在最佳工况状态下运行,不能不经计算而根据水泵或风机的特性曲线选择设备,这会导致设备运行中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在有条件或系统允许的情况下,应在对系统总能耗进行综合比较,适当增加大系统的介质温差,减少系统的水流量和送风量,从而降低输送过程中的能耗。

3.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有效的节能设计,合理选取设计参数,计算空调室内温、湿度。新风量的计算与取值,应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和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能源。

3.1室内温、湿度从节能的角度来确定其标准是节能的重要因素。影响空调系统能耗的因素除了当地室外气象参数、建筑物的护结构以及室内发热散湿量外,室内设计温度、湿度对负荷大小也有直接影响。应注重调整室内的热湿环境参数,尽量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根据资料测算,在确保生产工艺和人体健康的条件下,夏季将室内空气的设计温度每提高1℃,约可减少热负荷11.2%;将室内空气湿度由60%提高到70%,则可节约能量17%左右。

3.2新风量新风负荷占空调总负荷的20%~40%,它标准值高低与节能有着很大的联系。引进新风主要是为了满足人员的卫生需求和部分工艺空调所需维持的室内外压差,而新风量会直接影响空调的负载,从而影响空调系统的主机、冷却塔、风机盘管等的耗电。

4.从节能角度通盘考虑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

4.1考虑逐时系数和同时使用系数。采用全空气系统时,空调机

组应根据负担房间的情况考虑各朝向房间的逐时系数,即是定风量系统为各房间逐时最大值之和,变风量系统为各房间逐时之和的最大值,对于水系统,还应考虑各风系统同时使用系数的情况。

4.2采用变新风比系统。变新风比系统是空调全年运行过程中节能运行的主要方式。控制新风比及采用全新风冷却或预冷的节能占整个空调系统全年能耗的10%~15%。

4.3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冷源与热源是降低能耗的一个重要途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气候等因素,防止出现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对于地下水源丰富的地区,由于地下水温度比较恒定,可进行充分利用,这种情况不管是用于制冷还是热泵都是比较理想的。4.4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划分,对于空调区域可采取不同的空调方案,在设计时对功能相近的功能区同一采用一套空调系统,从而提高系统的使用系数和空调负载率,有利于空调设备的高效运行。5.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5.1设计观念和力法要有变革

(1)要有综合观念,我们国家在考虑建筑节能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和周围的环境,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减少热负荷为主线,还要考虑我们的设计成果对国家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吸收国际上的先进设计思想,改进设计方法。

(2)对暖通的设计实行动态管理。按照pDCa循环进行设计,对比设计计划和实际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问题的措施。由于现实情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设计前要分析建筑使用期间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做好有针对性的方案。预测今后使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此进行合理的分析计算,预先提出应对措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5.2重视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一个重要部分,建筑的节能要充分考虑当地特有的自然调节以及当地的风向,地形,辐射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规划布局,把能耗的成本降到最低。

结语

随着国内建筑的高速发展,节能的重点已从工业逐渐转向建筑方面发展。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业,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是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系统节能的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保证。优选建筑物空调系统运行模式及设备,加强自动控制运行管理方式。在空调领域,舒适和节能成为当今建筑、设计的基本课题,利用自然能源,削减能源负荷,成为今后建筑设计的方向,以实现暖通空调的经济性、节能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莉,李尧,朱玉明.《暖通空调节能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0(9).

[2]曾志坚.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

技(下旬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