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十篇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十篇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7:38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篇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我国于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着手进行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短短几十年,我国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计算机在各行各业获得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目标行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做好计算机应用的分析与管理,是进一步深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要前置条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措施。

1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简介

1.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含义

计算机具有非常丰富和强大的使用功能,围绕计算机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所开展的关于计算机应用的各类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性的研究就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内容。按照应用的形式不同,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数字计算领域和非数值计算领域两类。这两个分类彼此间既有相同的内容又有各自的特点,但二者在发展科学技术和开展社会活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

1.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进入我国是在20世纪四十年代。在当时,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应用范围较为狭窄,主要还处于数值计算的范围内。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计算机应用逐渐从数值计算领域向非数值计算领域发展,用单一的军事用途转向民用领域。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被投入到企业信息管理、工商业事物处理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而等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时至今日,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生产领域、科研开发、军事国防的综合性跨领域学科。随着功能的日趋完善和生产、使用成本的降低,计算机逐渐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家庭日常生活的常见设备。特别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这几年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充分结合,实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功能,用途日益广泛,在改善人们生活、工作条件、效率的同时,也深深改变着人类生活和思维模式。计算机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而是进入了社会科学的范畴。

2当前我国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状况与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2.1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计算机保有量和使用人数都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计算机产业在蓬勃发展,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创造出巨额的社会经济财富,成为新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不同领域都有着极为突出的贡献。其中,在农业科技方面,我国已经组建完成了覆盖全国的农业生产流动信息网络,专门负责农业科技工作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同时开通。在文艺工作方面,计算机技术大量应用于影视作品的三维动画制作之中,它的应用赋予了影视剧更多的表现形式,为文艺创作开拓出新的道路。在医疗卫生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许多医疗手段的实施难度,提高了医疗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公共安全方面,公安系统通过引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实施网上追捕逃犯,公检法机关使用自动化办公系统,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教育方面,藉由互联网技术开展的网络远程教育,扩大了受教育人群数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工做成本,丰富了人们生活,更对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长大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方面:一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和高速发展的信息化之间差距日趋显著,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应用因为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善而无法实现。在很多高端的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不得不依靠国外进口,技术吸收速度较为迟缓。二是与计算机产业发展配套的法律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专业法律、法规的缺失,给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计算机应用状况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四是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上网企业和上网家庭在我国企业和家庭总数中所占比例还比较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

2.2我国计算机产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普及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但就计算机产业本身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顶层设计缺乏。在宏观方面,政府对计算机产业的规划还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政策指引。二是行业标准有待确立。我国计算机产业起步较晚,尽管发展迅速,但和先进国家相比差异明显。国外先进国家都有着一套较为全面、系统、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产业规范和行业标准,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特别是对于计算机网络犯罪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完善相关标准。三是我国计算机普及率还不高,限制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四是专业人才缺乏。我国每年都有大量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和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it行业中来,但真正顶尖的计算机人才非常匮乏。上述种种,都是限制我国计算机产业高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计算机发展展望

发展到今天,计算机已经发展出多种技术路线。下面,就对其中主要部分一一进行简要介绍,便于大家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尖端技术,更好地进行计算机应用与研究工作。一是光计算机。该种计算机凭借光器件所具有的频率高、带宽大、好能少、信号清晰等特点在信息处理量方面独占鳌头,是为了计算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二是量子计算机。该种计算机通过量子计算机制进行运作,将复杂、繁琐的工作任务分解成多个细小的内容,落实到各个资源节点上,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降低了任务的完成难度,缩短了完成时限。三是化学计算机。该计算机以碳分子作为信息传递载体,信息流通速度极快,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人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各行各业都焕发了蓬勃生机。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也会更加显著。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与管理,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刘清.浅谈我国计算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2]龚炳铮.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自动化博览,2003.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篇2

【关键词】多领域应用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探析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社会科学技术实现综合性拓展,一方面,数字化系统逐步研发,依托计算机数据平台建立的大数据处理结构得到拓展;另一方面,数字化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社会医疗、建筑等方面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实现了社会资源综合探索。

1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研究的意义

计算机软件开发是社会资源综合拓展的重要需求,对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分析,有助于在计算机系统实践中,弥补系统开发的不足,推挤大数据网络平台的资源应用、管理结构更加完善,也是推进现代社会发展动力的主要渠道;从社会资源管理角度分析,计算机软件开发为社会发展带来间接的财富,对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研究,也是社会资源积累的有效途径。

2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核心

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的核心是计算机系统网络完善的过程。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中,计算机系统资源达到系统各个部分更加完善,例如:计算机软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CaD技术的应用,软件开发将二维平面图形,通过计算机虚拟平台,建立三维空间图,CaD软件可以随着室内设计的需求,随时进行室内设计数据、高度、方向进行灵活调整,系统自动进行新设计信息的智能化存储,满足了现代社会室内设计设计结构调整的需求,实现了现代计算机系y开发资源各部分的多样性开发;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核心,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随着社会发展进行软件更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例如:计算机软件在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系统,绩效考核能够依旧人力资源数据库中的信息,实现人才绩效考核信息的及时更新,为企业人才管理提供权威的信息管理需求。基于以上对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的分析,将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核心概括为实用性和创新性两方面,现代计算机系统开发,正是基于这两点要求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软件多领域应用。

3基于多领域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探析

3.1企业软件开发

计算机软件开发现代数字化平台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选择,现代计算机软件不仅保留了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计算流程,同时也借助云数据虚拟平台,建立其财务运算结构,这种智能化计算机系统,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综合为一个管理系统中,企业财务管理不仅可以对内部经生产、经营、销售等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实况分析,同时系统集合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股票、债资本周期循环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管理,新型计算机财务控制软件开发,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带来更加系统的经济管理需求。例如:某企业应用新型财务管理软件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系统依旧该企业经济发展情况,为企业制定完善的经济投资规划,并做好企业金融运行风险对策,为现代企业发展带来更加稳妥的经济发展保障;计算机软件开发在现代企管发展中的应用,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形式,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逐步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企业人才培养系统性、多样性的管理需求,新型计算机系统依旧企业人才需求,形成独特人才培养计划,同时配合现代企业绩效考核,及时进行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整,科学公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企业人才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为现代企业发展、内部资源综合配置提供人才供应保障。

3.2现代互联网平台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开发,在推挤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也在现代互联网平台的自身发展中带来而来更加广阔的塔索空间。最常见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为多种手机客户端,计算机软件将巨大的网络运行拆分为多个单一的、小规模的运行系统,用户可以依据需求进行系统更新,保障了计算机软件应用范围扩大,软件系统的应用选择空间增多,例如:淘宝,携程手机客户端等形式,都是计算机系统自动化开发的直接体现;另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系统软件开发与更新,也体现在互联网平台内部管理系统逐步优化,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安装主要依靠外部驱动系统进行系统开发,计算机系统自身无法进行自动更新,现代软件开发中在系统程序中安装自动检验命令,当计算机系统检验发现新系统,自动执行性更新命令,保障计算机系统可以实施系统自动更新,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推进现代计算机各部分结构也发生直接更新,适应现代社会计算机实际软件应用的需求。

3.3医疗技术的开发

计算机软件开发,为社会信息存储和应用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应用平台,在现代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最为明显,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总量大,同时信息资源保留时间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存储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形式,短时记忆的信息存储时间设定为5年,即如果病人到细医院就诊,完成一次病人信息数据输送,医院信息存储的数据系统自动保存五年;而长期信息记忆,是针对医疗殊案例,需要长期进行资料保存,医护工作者将这一部分信息转换为长期存储,计算机软件将这部分信息上传到云空间中,达到对医疗信息的长期存储,为现代医疗信息存贮带来了有力的信息应用保障;另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开发在医疗事业中的应用,在于现代医疗技术中的综合应用,例如:磁共振,加强磁共振等技术的应用,依据计算机系统软件开发的进一步实践,实现现代医疗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大大提高。

3.4城市规划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技术新动力,为现代社会整体规划带来全面的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实现现代计算机新技术应用范围更广泛,计算机系统中的城市开发规划,应用计算机系统建立城市规划设计平面图,实现现代城市规划中道路、建筑、桥梁以及河道等多方面设计之间的综合规划,计算机软件建立的虚拟模型,可以保障计算机系统在城市整体发展中的应用,合理调节城市规划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全面性系统性保障,从而合理优化现代城市系统资源综合应用;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体现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在城市建筑中的融合,例如:现代城市建筑中应用Bim技术实行建筑系统的整体优化,Bim技术可以实现系统资源综合应用,设计师可以通过建筑模型,分析建筑工程开展中的建筑结构更加完善,保障城市建筑结构体系具有更可靠地建筑施工模型。计算机软件开发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可以将平面设计模型转化为立体建筑模型,实现现代系统综合化拓展,也为城市建设结构优化发展带来技术保障。

3.5室内设计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开发多领域应用,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为室内设计带来更加有力的系统保障,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室内设计软件,主要实施CaD和pS处理系统等方面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综合开发,可以进行室内设计的空间模拟规划,同时,CaD和pS软件都可以实现室内设计图的逐步扩大,可以使室内设计的精细化处理,实现现代室内设计结构逐步优化,保障室内设计空间规划的紧凑性和美观性的综合统一,为现代室内设计系统的资源管理带来了更专业的技术保障。

此外,计算机软件开发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也体现在社会传媒广告设计中,例如:pS技术是现代平面传媒设计常见的计算机软件,通过pS技术,可以达到对平面设计中色彩,图像,清晰度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实现现代图像处理系统的资源综合开发与应用,美化平面图形设计的应用需求,使平面设计的设计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更加直接的体现出来。

4结论

计算机软件开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发展动力,结合现代医疗、企业管理、城市规划、互联网以及平面设计等领域,对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带来了更实用和快速的资源应用保障,推进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穆俊.基于多领域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4):758-759.

[2]张小磊.基于多领域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初探[J].信息通信,2014(04):110.

[3]苏爱玲,杨新艳.基于多领域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研究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3):75-76.

[4]马超.浅谈多领域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75+77.

[5]肖业清.基于多领域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6):111.

[6]王平.浅谈多领域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践[J].西部皮革,2016(24):17.

[7]范银平.计算机软件开发在多领域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5):53-54.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篇3

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概述

1.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组成部分

由于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内容,对于系统软件来说,它主要是计算机软件运行的基础,能够为不同软件提供了正常的运行环境;而对于应用软件来说,它主要是对计算机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因此,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是缺一不可的内容,确保整个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1.2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方式

软件的开发方式主要包括生命周期法、原型化方法以及自动形式系统的开发三种方式。对于生命周期法来说,它主要是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按照严格的要求将软件分解成多个阶段,尤其是每一个阶段的开始和结尾。而对于原型化方法而言,其理论则比较严密,同时需要大量的定义和说明,通过该方式能够有利于开发人员对原型化系统进行研究,从而满足软件本身的要求。对于自动形式系统的开发来说,它主要利用多种软件开发工具,从而自动实现对编码的分析和设计。因此,作为一个大型的软件,它离不开整体团队的支持,才能确保软件开发的质量。

2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发展现状

2.1软件行业发展的迅速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将矛头转向国内的软件市场,使得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软件企业的规模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软件开发技术在人才、科研力量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同时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基础上,也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

2.2软件行业相关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得到大量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员得到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条件下,软件行业的相关人才为软件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软件研发的质量,为在激烈竞争的软件开发市场中站稳脚步。

3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存在的问题

3.1对用户的需求掌握和了解的不够深入

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来说,良好的开发团队是推动软件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尽管当前情况下,我国软件行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为了满足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这就需要计算机软件开发团队深入了解和掌握用户的需求,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而编写设计程序。然而,在实际软件开发编程设计过程中,人们还无法准确的了解和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这在一定程度往往出现浪费人力和财力以及物力的现象。

3.2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缺乏配合的契机

在计算机软甲开发过程中,如果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将很容易对软件开发技术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比如,不少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或者企业等对于软件知识结构的掌握无法和信息技术同步,很难对软件的设计有较为完善的要求,甚至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出现较大差异。所以,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配合契机也十分重要。

3.3软件核心技术还显得远远不够

由于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起步比较晚,在开发技术上的能力还显得远远不足,尤其是创新意识方面,软件核心技术还显得远远不够,在这种条件下。软件行业的核心技术无法满足社会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要求。所以,对于我国软件开发技术来说,应不断强化对软件核心技术的研发,从而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质量,进一步推动软件行业的发展。

4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发展对策

4.1详细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用户的实际需求

一个软件能够研发成功与否和用户的需求有着密切联系,只有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才能从实际出发,研发出人们需求的软件。所以,这就需要系统分析员对用户的需求以及软件的开发难度等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满足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需求,满足大众的需要。另外,详细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用户的实际需求的实现,和用户以及开发者之间有着互相配合才能达到,进而设计出适宜大众需求的软件。

4.2建立精锐的软件研发小组

精锐的软件小组不仅能够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还能确保软件的运行性能。通常情况下,一支精锐的软件研发小组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软件程序员以及软件测试人员等多个部分,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不仅需要拥有十分丰富的管理经验,还需要拥有过硬的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对于系统分析员来说,应掌握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坚实履行个人职责。而软件程序员则需求负责具体的软件程序编写工作等,此后才能促使软件测试人员对整个程序进行测试。所以,只有不断建立精锐的软件研发小组,才能确保软件开发的质量的性能,为立足于日益激烈的软件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3加强对软件设计及其进程检查力度

在对软件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其进度进行检查,这就需要借助软件功能来实现。因此,在检查软件设计的进度过程中,还要对文档的编制以及技术支持等进行全面关注,从而确保软件设计进程的合理性。另外,一名合格的软件工作者,不仅要拥有高超的编程技能,还要不断提高编程的质量,才能有效确保软件设计的质量。比如,在确保同等工作量的基础上,要对代码等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软件设计的准确性,一旦发现错误应及时进行纠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5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

首先,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需要服务化体系发展。在软件开发设计过程中,需要面临广大用户的需求,为其设计出更加优势的软件基础,因此,这就需要完善服务体系,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大众,满足软件行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其次,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需要网络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因此,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更要如此,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最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需要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需要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旦智能化软件研发成功,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篇4

关键词:会计管理;制度;实施

一、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立

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电算化会计工作成功的基础。实行电算化会计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制定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是:①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根据自身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企业管理结构、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与权限。②电算化会计操作管理制度。通过对系统操作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进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③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该项管理制度内容是做好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进行。④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会计数据与信息的,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和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做到科学管理、安全保密、查找方便、严防损失。

二、电算化会计软件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财务部门使用的会计软件,一种是外国公司开发的经过汉化的会计软件,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设计的,适用于西方资本主义管理体系,而不适用于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国内企业开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这种软件由于受知识产权的影响,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商品化软件维护起来比较麻烦,使用它势必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当然后一种商品化软件是由各方面专家共同开发的,软件比较规范、功能比较齐全、操作也相对简便,而且软件实施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对于缺乏软件开发队伍的单位采用商品化软件是比较明智的。另外,还可以在同行业之间组织力量开发适用于某行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行集中开发、集中管理和维护,共同使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而且行业之间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可供上级部门直接进行汇总处理,而不必再开发专用的汇总软件,这是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既经济又适用的捷径。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会计知识,建立一套科学的财会综合管理体系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发展规划,采用在行业内部或同行业之间选拔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建立行业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关小组,开发适合行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各财会部门推广应用。达到集中开发共同使用的目的,缩短软件开发应用的周期,同时在应用管理上也可纵观全局。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一套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长远发展规划。走出仅限于统计报表管理和数据存储管理的初级探索阶段,向大规模数值计算的专用软件、面向问题和过程分析及判断推理的高层次软件综合开发阶段迈进。由单机单用户、联机终端网络向标准化网络体系结构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网络结构,更大程度地共享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专家系统和智能系统,使计算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向更广泛、更深层次发展。为企业领导和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情报,编制出合理的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报表及财务报表。有效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源浪费,加快资金流通,降低资金占用消耗和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创以商品化软件为契机,以自己的软件开发队伍为中心,实现企业自己的智能化信息与专家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路子。

三、走全员化管理道路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关键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特别是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决定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水平,他们中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工作,甚至有多少人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机软件编程工作都对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会计电算化工作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

全员管理就是动员企业内部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工程师、会计师、管理师、统计师、会计员、技术员及一般管理人员等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人员一起研究学习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和其它管理科学的知识,应用计算机去从事各项管理工作。把计算机同现代化的管理科学融合在一起,培养出大批能从事多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企业内部全体上下相互协作,同心协力的全员学电脑、用电脑的局面,让更多的人去学习计算机知识,用学到的知识去为管理服务,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篇5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格局,这些不仅深刻影响着教育、医疗、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商业模式等,也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形成了以应用为导向、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从“互联网+”的视角考察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等,以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服务传统行业、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普及,人类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开始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类的社会交往、商业活动、社会治理等,变成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广泛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这些深刻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更快、运行方式更多元化、实用性和功能更加强大、自我防御和修复能力更完善等。

(一)计算机技术运行速度快。从运行速度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天气预报、用户数据分析、科学研究等活动都需要计算机拥有超级运算能力,这些对计算机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许多计算机公司都将计算速度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核心指标,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计算机运算能力研究的投入,比如我国就成立了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专门负责计算机运算速度研究工作。

(二)计算机技术运行方式更加多元。从运行方式上看,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开始向小型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些智能终端不仅体积小、携带方便,而且功能强大,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上网需要。

(三)计算机技术基本功能更加实用。从基本功能上看,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电脑成了网上购物、电子支付、社会交往、网络学习、生活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平台,可以说人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脑,从而使计算机技术发展更加多元化,计算机性能更具有实用性,比如有些电商就以CRm系统实现了销售存储一体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极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四)计算机技术运行更加安全。从运行能力看,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计算机的要求更高、更全面,要求计算机操作简便、运行安全等,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安全技术有了长足发展,计算机可以通过相关设备监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极大提升了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工业信息化进程,将“互联网+”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技术与商业、国防、社会等领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形成了许多计算机边缘技术。

(一)计算机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情况。从发展过程看,“互联网+”首先产生于商业领域,而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广开来。从总体上看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网络媒体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最广,并且推动了这些行业的繁荣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有机结合,催生了许多重要的产业形态,推动了淘宝、京东、今日头条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的诞生。

(二)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情况。计算机技术在能源、电力等领域也有许多应用,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比如一些新能源电力系统经常受到恶劣天气的攻击,像雾霾天气、冰雪天气等往往会影响发电质量,为了更加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就需要以计算机技术快速获取相关数据,以便在第一时间传输到相关人员手中。此外,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也推动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促进了工业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与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大大提升了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

(三)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情况。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像雷达、无人机、导弹等尖端武器上都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无人机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军事侦察、电子干扰等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利用无人机精确打击各种战略目标,并能够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高偶然事件中完成供给任务。这些都说明计算机技术在国防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随着空天战、网络战的发展,卫星、网络等成为军事打击的重要目标,这些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四)计算机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应用情况。“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商业模式、工业生产和现代战争,也给社会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比如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电子图书馆、网络大学、多媒体课堂、慕课、网络付费学习等有了长足发展,这些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发展。在社会管理活动中,信息管理及查询系统、指纹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有了广泛应用,这些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此外,计算机技术在精准医疗、健康体检等医疗活动中也有着广泛应用,医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精准了解病人的病情、成因等。

三、“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总体上看“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商业模式、工业生产、社会管理、教育医疗等,也深刻影响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因此应当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问题,把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各种新型计算机将不断涌现。1.光计算机。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传统计算机无法满足人们的运算需要,于是各种崭新的计算技术不断涌现,比如当前科学家就在考虑以光子代替电子和电流为载体,以纳米电浆子原件作为计算机的核心原件,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传统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以光内连技术、空间光调制器等为基础,具有运算速度极快、耗电量非常低、存取信息方便等特征,在天气预报、水文变化、资本市场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2.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业有计算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在理论上已经成熟,在实践上也处于实验室阶段。英特尔、iBm、华为等企业不仅在研发大规模集成电路,还在研发量子计算机,谷歌、微软就相继宣布研发了200秒内可以完成普通计算机1万年完成的计算任务的量子计算机。中国专家潘建伟、陆朝阳、汪喜林等也通过调控6给光子的偏振、路径等,实现了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中科院、浙大、背景计算科研中心等共同开发了量子芯片,在国际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3.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与传统电子元器件相比,纳米技术原件的体积远远小于普通电子原件,而且拥有导电性能超强、质地优良等特征,所以说纳米芯片成了当前硅基芯片的良好替代产品。当前纳米技术已从微电子方向向传感器方向发展,未来将成为传统计算机的重要替代方式之一。4.化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化学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新型计算机技术也都处于理论和实验阶段,化学计算机是以炭基制品代替硅基芯片,实现信息传输和存储,能够以较小体积实现快速运输;生物计算机是以生物传感器实现信息计算、传输和存储的计算机,它能够直接受人脑控制,不过这一计算机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二)计算机技术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1.计算机技术将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毫无疑问,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新知识、浏览新闻、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存在当时,也促进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都将计算机等同于互联网,这些充分说明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融合程度。随着网络化的深入发展,计算机技术将会与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办公、电子商务等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3.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如今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无人超市、工业机器人等在社会生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比如小米、华为、海尔等科技企业都在大力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这些必然对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运行方式等提出更多要求,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发展。

(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将会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将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比如随着GiS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被广泛用于农业资源规划、林业数据分析、土地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计算机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农业资源管理,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规划,对农业进行区域化管理,促进农业信息技术更加精细化。计算机技术可以用于林业发展中,通过对大量地理信息、林业数据的分析等,推动森林防火、林业资源开发等,提高林业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计算机技术可以用于土地资源信息采集和处理,促进土地信息资源整合,有效解决土地资源信息逐级上报、弄虚作假等问题,推动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计算机技术还将用于自然灾害预测、灾情评估、灾后救援等活动中,极大提高人力对自然灾害的处理能力。

四、结语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篇6

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应用非常广泛,针对不同的用途,计算机的各项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管理方面的应用:办公自动化、图书馆管理、电子商务等。如轻工业方面的应用:饮品的生产加工(如牛奶、啤酒等)、食品的生产加工(如面粉、食用油等)、纺织业(如织布、制衣等)。如重工业方面的应用:石油采矿、汽车制造业、发电等方面。总之,当前计算机的使用非常广泛。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区域还会不断地扩展。

二、计算机技术工业领域的应用与拓展

计算机的使用带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工业革命。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计算机已成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可以说,离开计算机,我国有80%以上的工业生产将面临瘫痪。可见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重要性。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概述。

计算机在办公、管理、轻工业、重工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与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计算功能、分析功能等等是分不开的。结合社会生产中计算机的应用,其技术及应用可归纳为四点。第一,计算机计算功能的应用。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和运算功能,确保了数据计算的速度和效率,又快又准的计算使复杂的、繁琐的、冗长的、枯燥的计算变得简单、方便,节省了人力、计算时间等,同时确保了计算的准确性。这一功能常用于会计核算、工程计算等方面;第二,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的应用。首先,计算机能够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然后对存储的所有数据按要求分类、整理,方便了人的调用和查询。再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加工及共享处理等,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这一功能常被用于图书馆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第三,计算机过程检测与控制的应用。这一功能的应用将工业生产推向了更高水平。一方面计算机过程检测的应用使人们对于工业生产过程有了更清晰的掌握,对需要的一些信号的检测、收集、存储,提高了人们对于工业系统某些方面的研究成绩,有利于人们对工业生产系统中问题的掌握、了解和解决;另一方面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功能促进了仪器仪表的智能化发展,提高了仪器仪表的检测控制精准度,有助于工业生产产品质量的提高;第四,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功能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在装修设计、印刷设计、飞机设计、机械设计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m,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管,提高生产的效益,如饮品杀菌控制系统、发电机电力输送智能化系统等)、计算机教学辅助功能、计算机自动控制功能等等。此外,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人工智能型计算机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拓展,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完成一些人类所不能为的事情。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发展,资源共享、文件传输等将会更加方便、快捷、广泛。总之,计算机的应用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梦想会一一的实现。

(二)计算机技术工业领域应用的拓展。

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智能型计算机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方便、更可靠的生产平台,在智能化参与下,工业生产有望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如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产生可完全代替人的思考、分析等行为;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应用将更为完善,文件传输、资源共享等将享受到网络的无缝连接,用户将享受高效率的网络,不分时间、地点的畅快交流信息。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了人对工业生产的控制能力,优化了人的工作环境,使社会发展更加稳定、繁荣。如无线遥控工业生产,无线遥控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等。此外,随着第五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现,计算机在环保领域、工业生产模拟领域、人工智能化研究领域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用途,将为我国的工业生产提供更科学、更稳定的保护。因此,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的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也将不断革新,从而与工业的生产车间与硬件设施相结合,为工业的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对于工业的拓展应用而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出发,不仅仅要考虑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更应该考虑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性,工业的发展才能稳步。

三、结语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程序语言;核算业务;eRp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36-02

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DevelopmenttendencyoftheaccountantComputerizationinChina

RaoZhen-yu,LianShi-you

(Xi'anShiyouUniversity,Xi'an710065,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mainlybeginsfromthebelowaspect,simplynarratedourcountryaccountantcomputerizationsomebasicsituations,tothebeginnerunderstoodaccountantthecomputerizationhastheverygoodhelpfunction.First,concept:accountantcomputerizationisappliesaccountantbythecomputerprimarilypresentelectronicinformationtechnologyreallytoservetheabbreviation,replaceswiththecomputerartificiallykeepsaccounts,todoaccounts,thenewspaperaccount,aswellaspartiallyreplacesthehumanbraincompletestotheaccountinginformationanalysis,theforecast,thedecision-makingandtheprocessconcept;Second,thedevelopmentcoursedividesthreestages:thestartstage,thepromotedapplicationstageandpopularizesandenhancesthestage;third,presentsituationandexistencequestion;Fourth,developmenttendencyandforecast.

Keywords:accountantcomputerization;programlanguage;Calculationservice;eRp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的过程。目前已成为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西方发达国家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经过40多年发展,到80年代末会计电算化已进入网络化、信息化阶段。随着第四代语言的出现和不断完善,会计软件不断改进提高,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开始方便地面向普通财会人员。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与国外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从七十年代末至今仅仅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从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开展程度、组织管理和软件开发等方面来分,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1起步阶段(1979年-1982年)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期间主要用于科技计算。自70年代后期开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极少数企业开始尝试用计算机处理工资计算等业务。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用于“长春一汽”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在此也首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一词。这一阶段的设备主要是中小型电子计算机,体积大、价格贵。程序语言以CoBoL、aLGoL等高级语言为主,中文处理能力弱,主要用于极少数大型企业工资核算等计算量大的单项会计业务。此外:计算机专业人员不多,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人奇缺。

1.2推广应用阶段(1983年-1988年)

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财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手工核算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微型计算机在国内市场的大量出现,计算机成本大幅降低,使用方便。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得以迅速发展和推广。这一阶段会计电算化主要特点是:

1.2.1从硬件、软件发展看:会计电算化以微机为主,汉化的操作系统研制成功并不断完善,使中文处理能力大大增强。程序设计语言主要以BaSiC等为主。

1.2.2处理内容从工资计算扩展到帐务处理、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大部分核算业务,一些企业开始向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过渡。

1.2.3应用软件的研制以应用单位委托有关单位开发为主,各级行业主管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研制核算软件,并大力推广。

1.2.4重视复合人才的培养,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既懂计算机又懂财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高等院校、研究所开始设立相应专业培养这方面应用人才。但这一时期软件仍以单项为主、低水平重复开发十分严重。

1.3普及与提高阶段(1989年至今)

1.3.1从单台微机向多用户系统、网络系统方向发展,在系统内实现数据共享。

1.3.2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电算化发展,开始逐渐向会计分析、会计管理,如责任会计、目标成本、量本利分析等方面深入。

1.3.3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开始得以加强。在财政部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出现了以开发经营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通过研制通用软件减少了低水平重复开发。

1.3.4会计核算软件向商品化发展,除了一些较大企业可以自己开发,许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事业单位可以购买通用的会计软件,省时省钱。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经过20多年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我国不断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和引导,针对企业低水平重复开发问题,一些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了适合本行业具体特点的会计核算模型、标准,以及不同行业,地区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1989年财政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等管理办法,标志我国会计电算化进入了有法可依的制度化阶段,之后各部门都纷纷制订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并开展对会计软件的评审。其次,会计电算化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与普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单位开始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除了大中型国有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外,一些中小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也在积极推行此项工作。再次,会计软件开发也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我国相继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会计软件开发、销售、服务的专业性公司,如用友公司等。会计软件走向了商品化道路,加速了电算化发展进程。

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2.1应用面还不够广且人才匮乏

目前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是大中型企业。从整体看,应用面还很有限,还有相当大比例的中小企业、商业、科研事业单位仍为手工或人机结合操作。另外,会计电算化需要的大批专业人才,如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编程、维护人员,操作使用人员及组织管理人员等,目前现状与需求相差较远。

2.2处理内容仍以核算为主,财务管理电算化发展滞后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一些单项或几项会计核算业务,帐务处理、材料、工资、固定资产、成本、销售、报表等全部实现电算化的还不是很多。我们知道,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不是应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算帐、报帐,而是要实现财务管理电算化,辅助财会人员管理和决策,以提高经济效益。这方面进展不快,导致部分人认为会计电算化意义不大。

2.3使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试运行的会计软件很多,但有相当一部分软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企业长时间难以甩掉手工操作,仍停留在计算机与手工双轨运行阶段。其中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基础工作跟不上,有的缺少专业人员,有的软件水平差,有的是维护工作跟不上等。

2.4会计软件设计规范化不够

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的财务软件公司各自使用的程序语言不一样,由于软件的编制过程没有规范的程序,导致财务软件的科目代码等至今没有统一,这种现状对财务信息的管理和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极为不利。

3我国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在这个领域也应该同发达国家接轨,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会计电算化产业体制。

3.1会计信息网络化是必然趋势。

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3.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

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记帐)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3.3财务软件应当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1996年4月,中国会计学会召开会计电算化研讨会,首次提出财务软件应当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财务软件不再以财务核算为核心,它将以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的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统为中心。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那么也就限制和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3.4会计电算化急待完善和发展。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中,通用型财务软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wto,许多跨国企业使用不同的会计标准,从而计算出了不同的利润结果。这就要求自助型的会计系统,使每一个用户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各种模块进行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

4结束语

我国会计电算化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相对缓慢,功能相对落后,和国际接轨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一代代的会计工作者,计算机工作者乃至各行各业的精英的不懈努力,才能把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更加完善,为更多的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韩立宏,尚英奇.对会计电算化层次性教学的探讨.黑河学刊,2002年04期35-36.

[2]王汉中.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冶金财会,2007年05期,51.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篇8

[关键词]20世纪美国微型处理器软件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026-01

刘仁杰,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计算机巨头英特尔公司决定将微型处理器商业化。为微型处理器和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微型处理器和计算机软件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使微型处理器和计算机软件迅速成为美国的龙头产业。

在计算机的技术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开发每一种新用途的芯片都要固定在特定的部位上,这种芯片的种类多,所占的空间非常大,而且设计芯片也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这种高设计成本,大空间、高物质成本的特点,大大约束了计算机和软件业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特尔公司能生产出一种功能特别强大的、能满足各种不同用途的、具有通用性的集成电路,这种集成电路的生产,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的物质成本和人力成本,突破了当时约束计算机发展的瓶颈,使微型处理器和软件业在低成本、高效益的条件下迅猛向前发展。

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顺理成章地给计算机软件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软件厂商在全美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成为二战后发展最快的行业。据美国权威部门统计,美国的软件销售收入从1970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1988年的270亿美元,在短短的18年时间增加了20倍。根据美国20世纪算机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的特点,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1965年。这是软件行业的初始阶段,从严格意义上讲,把它称为行业是不正确的。因为在计算机商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计算机工作者常常把软件当作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件。其实,“软件”这个概念是在程序储存式计算机的诺依曼结构出现后才真正诞生的。

第二阶段:1965-1978年,这一个阶段,是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软件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软件行业有了独立的经销商。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后期,美国大型的计算机生产巨头开始将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分开销售。从此以后,计算机生产行业分为两大块,一个是计算机硬件生产厂商,一个是计算机软件生产厂商,硬件和软件分开生产和销售。历史证明,这样的分工科学而又合理,非常有利于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独立的软件供应商成批地进入美国的软件行业,但这时的计算机厂商仍然是供应一般的软件,有些为计算机用户提供服务的公司开始将操作服务和软件服务分开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刺激了许多公司专门进行软件商品的独立开发和销售。

在这一阶段,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型独立软件工业的发展。第一是iBm在1965年引入的360型计算机,提供了单一的主机结构,它可以利用标准操作系统驱动iBm家族内的计算机。这种模式扩大了那些运用软件包的大型计算机存储器的规模,增强了独立的软件商进入计算机市场的吸引力。第二是迫于当时反托拉斯诉讼的压力,iBm公司从1968年开始将它的软件和维修服务分开,这客观上为独立软件销售商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第三方面的原因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小型的计算机被那些不提供捆绑式软件和维修服务的企业引入,这也为独立软件销售商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第三个阶段:1978-1993年,美国的计算机行业在这一个时期,台式计算机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发展带动了软件商品的快速发展。美国的市场又一次成为软件销售的最大市场,用了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台式计算机就在美国的国内达到了普及,并且大批出口到世界各地。美国的独立的软件销售商同样坐着这辆顺风车赚得钵满盆满,这时候,计算机的硬件厂商生产的软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却下降到了微不足道的程度。

在这个阶段,软件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厂商就是美国微软公司,该公司最著名的是mS-DoS和BaSiC两种操作系统软件,这两套系统在全球计算机界盛行半个世纪左右。在微软的带动下,许多厂商进入了软件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的行列。当时,在美国,软件的生产成本是非常低的,每一种软件产品的利润是巨大的。据美国计算机行业部门的统计,美国国内软件的销售额1985年是160亿美元左右,1994年达到339亿美元,1996年进一步达到462亿美元左右。计算机软件的巨大利润,不仅推动了计算机行业本身的发展,而且更加巩固了美国在全球的经济霸主的地位。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篇9

软件工程主要是将有关软件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的科学性较强的工程,在传统工程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之上,高效、快速地研发较高质量的软件,满足当下科学技术领域对于软件工程所提出的要求。软件工程的应用范围较广,多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数字技术领域以及管理科学领域等。20世纪70年代左右,软件工程概念的提出,对软件项目的开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后续的深入研究与发展,软件工程建设成果主要表现在瀑布模型的提出与研究、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的丰富、结构化方法的日益完善等,同时还在项目管理领域开发出费用估算与文档复审等软件功能,为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助力。在软件工程建设方面其实现的主要目标有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开发成本、实现较高层次的软件功能、实践良好的软件性能、所开发的软件适用性强、后期维护费用较低以及软件的可行性较高等。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快速发展,将能充实面向对象编程内容,提升软件工程师的技术水平,促进软件工程倾向于规范化和市场化。

2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各行各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与计算机应用联系增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工作将为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步提供有利条件,促进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于社会发展而言能够给予较强的技术支持和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能增强综合国力,在企业领域应用还能推动企业较为全面地掌握市场信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增强计算机应用于软件工程建设还能促进企业结构的快速转型,以跟上时展潮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倾向于操作简单化、工作协同化以及信息安全化等方向发展。

3加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的策略

3.1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

加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需要优秀的人才来实现。无论社会发展处于哪一阶段,人才的力量都将不可小觑,优秀的研发人才将能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在社会生活中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员则需理解、掌握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知识与相关的技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多用于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培养出技术与管理能力共存的综合性人才,可积极引进企业外部优秀资源,并通过培训的方式增强内部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企业中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2增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的运行机制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时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验证,实现其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增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的运行机制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其中包括管理专家、系统分析专家、软件运行维护专家以及工程规划专家等具有较强实力的专家队伍,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的进程。此外,国家与相关部门对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的大力支持,对增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的运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4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4.1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在近几年来逐渐呈现出微型化、智能化、精密化等现象。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促使人们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要求进一步提高,由最初的功能要求,转变为如今的外观设计及携带便利等方面,故而计算机应用出现便携式和小巧的发展趋势;数字时代的到来,极大推动了智能化的进程,计算机智能化是当前数据分析与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断地促进计算机工作简单化、人格化,因此计算机应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需重视智能化方向的研究;计算机应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数据计算,增强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促进计算程度的精密化,将会满足人们的需求,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4.2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展现出一种全球化趋势和开放性趋势。软件开发行业的市场环境和开发环境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若以传统思维进行软件工程建设将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化的合作交流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软件工程建设的开放性计算在软件开发行业应用程度不断加深,软件开发者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对于后期的软件维护帮助较大。

5结束语

计算机开发行业发展篇10

一、中国计算机业企业的一些情况

1.企业数量、规模及所有制结构

中国计算机企业数,按原电子部系统口经统计,在计算机业刚刚起步的1960年时只有3家,1980年增加到87家,1990年增加到191家,到1997年有234家。按工业普查的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机制造业企业数1985年为132家,1995年上升到604家,如果加上各种计算机器件及零配件生产厂,制造业企业有约1000家(见电子部经济运行及体制司编《第三次电子工业普查论文集》第95页)。1995年以后中国计算机企业迅速增加,仅广东东莞就有600多家台资pc机及相关产品的企业(1998年下半年数)。

计算机业企业规模扩大。按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1985年企业平均的当年价产值为742万元,1995年上升到5353万元。一些优秀企业如联想、方正、长城、实达更是急剧成长。

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急剧扩张是与非国有经济的成长,特别是外商的进入联系在一起的。此外一些国有企业由于改制和吸收外资也转成为非国有企业。www.133229.com表1反映计算机业(整机和外设)1980年以来各类企产值份额的变化。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业的国有企业的份额还在70-80%以上,而到1995年其份额已降至10-20%左右,在外设业比例仅有7.2%,而外资企业份额高达84.9%。分析表明外资企业的资本中中方占30.6%,港澳台占27.3%,外国资本占37.5%;此外整机业中外国资本比例高达56.2%,而在台商投资较多的外设业中港澳台占36.2%,外国资本仅占23.2%。表2为信息产业部的资料,可以看到外商企业中独资企业的份额高达40%以上。

表1计算机业的企业类型比例和产值、企业数(待)

注:

①本表计算机业只包括整机和外设两个行业,均为独立核算企业数。

②1980、1985年的国有指全民所有制企业。

③其它栏中,1980、1985数含国有和集体联营,1995年含乡镇企业,1995年“其它”的比例用100%扣减国有、集体、外资的比例计算。

资料来源:1980、1995年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1985年工业普查资料(行业篇第七分册·上册)》,1995年数根据《中国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国有·三资·乡镇卷)》。

90年代以来已有一批计算机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生产计算机软磁盘的深华源1992年6月2日在深圳上市,是计算机业最早的上市公司。到1997年底已有14家生产或部份生产计算机产品(包括软件、硬件)的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总的看计算机业的上市公司成长性好、业绩较好,较受投资者青昧。此外联想、方正两家中国最重要的计算机公司已在香港上市。计算机企业上市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表2硬件业各所有制企业的产值份额(%)(待)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提供。

2.若干计算机企业及其特点

表3反映部分计算机企业(企业集团)的情况,这些企业的特点如下:

·都是在80年代以后成立的新企业。

·发展快,10多年来一般都有几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增长。

表3中国部分计算机企业特点万台(待)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和有关资料整理

·起步是主要靠少数产品及有关服务起家(按王选的说法,方正靠一个产品和80年代的机遇到90年代初完成了发展的第一步),目前主要业务围绕各类计算机产品展开,除用友外,一般都同时生产硬软件。

·受传统的所有制束缚较小。四通、实达、用友起步时就不是传统的国有企业。联想、方正虽是国有企业,但主要投资者为大学和中科院,受传统体制束缚小。长城是国有独资公司,下有一些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机构改革的产物,母公司受传统体制的束缚也比一般国有企业小。

·多数或是上市公司或下面有上市公司,企业制度与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有所不同。

·企业普遍重视与外商进行各种方式的合作,近几年在有一定的业务、管理、实力基础后,开始重视通过参股购并扩张。

·随着公司规模增加、业务日益复杂化,公司的组织结构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如联想的组织结构,创业之初是直线制,1994年以后逐渐变为矩阵型的事业部制,实达1998年10月将公司转为“市场导向型”的矩阵型的事业部制。

二、行政管理机构和政策

1.行政管理机构(关于计算机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见《当代中国电子工业》(刘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出版)及《中国机械电子工业年鉴》、《电子工业年鉴》等资料及信息产业部的有关介绍。)

1979年3月21日国务院决定成立管理计算机工业政策、规划及有关企业的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该局直属国务院,由四机部代管,第一任局长由四机部副部长李瑞兼任。在此以前有关体制数度变化,基本体制为科技部门和电子工业部门配合管理计算机业的研究和生产,没有统一管理计算机工业的部门。1982年5月国务院机构改革,计算机总局并入电子部。

1986年计算机总局直属企业基本下放给地方,总局部分人组成电子部的计算机与信息局,专管计算机业的发展政策和规划,部分人组成调研机构计算机与信息发展研究中心,约一半人组成中国计算机发展公司,以后以该公司为基础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专业集团长城计算机集团。

1988年4月,以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为基础改组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邹家华任部长,计算机业由该部计算机司归口管理。

1993年3月,经八届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重组电子工业部,胡启立任部长,计算机业由该部计算机司归口管理。

1998年3月,经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在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业由该部设立的专业司归口管理。国务院信息办也并入该部。

2.发展计算机业的主要政策(80年代以来的政策见机械电子工业部编(1992)《贯彻国家优惠政策,促进电子工业发展》(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年鉴》等有关资料,关于对计算机应用贴息贷款政策的情况根据原电子工业部的于致田司长介绍)

早在50-70年代,中国政府就一直支持计算机工业的发展。现在极为著名的方正汉字排版系统,其基础就是1974年国家决定拨款安排的由北大计算机系和山东潍访计算机厂(现山东华光公司)联合开发的汉字排版系统项目。

8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计算机工业发展的政策。

·成立专管计算机工业发展的政府机构,即1979年成立的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目前的信息产业部计算机司。

·制定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原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及电子工业部在1984年、1986年先后提出了计算机业的发展战略和相应政策。1993年电子部恢复后提出“八五”发展战略,明确计算机、软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是电子工业的增长点。根据电子部、机械电子部的规划,在80年代中期,主管部门采取了重点支持长城公司发展长城系列机的政策,并通过生产许可证的发放管理计算机企业的布点和发展。

·从1993年开始通过金桥(国家公用数据信息通讯网工程)、金卡(银行信用卡支付系统)、金关(国家对外经贸信息网工程)“三金”工程,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三金工程启动以后又扩展出更多的“金字工程“(金税、金企、金农等)。诸多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极大地推进了计算机的应用和市场的扩大。

·利用四项税收政策推进计算机工业的发展。根据电子部1986年提出并得到国务院批准的电子工业发展战略,国务院明确在“七五”(1986-1990)、“八五”(1991-1995)期间,对计算机、集成电路、软件、程控交换机四种产品实行免征产品税,减半征所得税,可按销售收入10%提取研发费,对重大引进工程项目免征进口税。1994年中国进行财税体制改革,该税收优惠政策取消。

·建立电子工业生产发展基金。这是和四项税收政策相配套的政策,财政每年拨款1亿元给基金,主要用于四种产品的小型技改、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填平补齐、技术成果商品化等。90年代以后基金资金还用作重大工程的启动资金。到90年代中期基金累计投资十多亿元。

·1986年后开始实行计算机应用补贴政策,国家每年安排2亿元贴息专项贷款用于计算机的推广应用。

·逐步放松进口管制。80年代中国对计算机及其零组件进口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90年代初以后基本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进口税率也有所调减。

·80年代曾规定计算机产品必须达到一定的国产化率,后取消。

·鼓励外商在中国投资计算机业。国务院于1997年底公布的外商投资引导目录中,明确鼓励外商投资中国的大中型计算机、新型打印机等产品。

3.对80年代以来政策的初步评价

对8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政策或产业政策进行评价是件困难的事,主要是因为影响政策及其效果的原因很多。分析政策效果需要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的经济和社会的成本费用;二是政策对发展机制的影响。本文仅根据实际结果,主要是计算机企业发展的情况及企业与政策的关系,谈些初步看法。

(1)80年代中后期的政策对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起了开拓性的支持作用,同时存在一些问题(税收优惠和基金政策的有关数据及享受政策的名单见机械电子工业部编(1992)《贯彻国家优惠政策,促进电子工业发展》(电子工业出版社)中有关章节和名称表)。

以四项税收优惠政策和基金政策为例。政策效果的主要表现是:①为许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据电子部有关资料,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20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七五”两批235家,“八五”224家)中,计算机和软件企业161家,基金在“七五”期间安排了87个项目。从1987年到1993年底税收优惠政策停止时,这些企业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得到20多亿元资金。到目前为止,得到基金支持10多亿元。据“七五”期间的数据,电子工业从优惠政策中得到8亿元资金,从发展基金中得到4.6亿元,其中约一半用于投资,占此期间投入资金的52%。1983年以后中国企业很难得到财政拨款,又无资本市场,只能借款,因此政策对企业发展作用重要。②支持方向基本正确,享受政策支持的企业主要是pc机、工作站、软件、软盘磁记录设备(如软盘驱动器)、磁头等企业。③中国计算机业主要的民族企业大多曾受益于此政策的支持。原电子部的长城、浪潮、华光、华晶,中科院计算所和联想(计算机所是1987年首批享受政策的单位之一,但其投资的联想到1990年才享受此政策)都享受过税收优惠政策。实达未直接享受此政策,但其于1995年兼并的中国最大的计算机打印设备企业福建计算机外设厂一直是优惠税收和基金政策的受益者(见刘勇(1998)《蓝色通道:16个人到16个亿》(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实达大事记年表),北大方正未享受有关政策,它80年代末期以后的崛起主要靠70年代就得到国家支持的汉字排版系统(按王选的话是1986年到1993年靠一个产品和机遇成长)。这些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有有利于企业原始积累的效果。税收优惠政策是优胜者获利的政策,是一种竞争导向的“经济租金”(赫希曼(a.o.hirschman)早在40年前就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这个

概念,金滢基、马骏(1995)“政府在获得技术能力方面的作用:对东亚石化工业的案例分析”(青木昌彦等主编《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张春霖等译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以东亚石化工业为例,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租金”快速形成技术能力的意义、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激励作用较强。④有一定的外部效果,有些得到政策支持的企业后来跨了,或被外商收购了,但是它带来的影响,如人才的培养和流动、技术的扩散(如成为一些私营企业成长基础的学习机技术),也为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初步估计政策投入产出的情况,1987年后各种政策投入仅30多亿元,加上一些政府安排的专项贷款,带来了一个年销售额1000多亿元的行业(估计其中30-50%的产值与得到过政府政策支持的企业有关),应当承认80年代中后期的政策对中国计算机的开拓和支持作用。

80年代以来的政策也有问题,主要问题是资金(主要是基金)投入过于分散,没有充分利用竞争机制。实行的计算机生产许可证制度,使原电子部系统的一些企业没有危机感,结果是90年代后的落伍,甚至垮台,真正发展成功的许多企业在80年代并不是政府重点支持的企业(80年代计算机生产许可证发放严格,而1997年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已超过200家)。此外,规定计算机产品的国产化率,忽视了计算机产业的国际化趋势,结果是国外品牌机进入后,国产机失去大片市场,有些企业甚至因此一蹶不振。

(2)对中国计算机业发展作用更大的政策是改革开放政策,其次是90年代初以前的贸易保护政策。

改革开放政策的作用显而易见。民族企业联想、方正、长城、实达、用友等公司的崛起无一不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刺激,得益于从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外国公司的学习。没有开放政策,中国计算机业就不会有大量的外资企业,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成长速度将更慢。

90年代初以前的贸易保护政策主要指进口审批管理和关税率保护。联想、实达、方正等许多90年代崛起的公司在80年代起步时实力很弱,许多当时由于技术、政策等原因不能或无条件生产计算机。这些企业主要进行贸易和一般组装业务,但贸易保护和国内快速扩大的市场,使这些企业获得迅速成长的机会。当时一台微机可以有数千元的利润,终端等外设的利润也不簿,到90年代初这些企业已完成初步积累(关于80年代计算机企业和产品的利润主要根据对联想、长城、实达等公司的调查所知),具备初步的竞争能力。日本计算机厂商在产业发展初期也利用了这种“经济租金”(这是日本经济学家分析日本产业政策作用机制的基本结论之一,见小宫隆太郎(1984)主编《日本的产业政策》(东京大学出版社,中文,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第8、9章(伊藤元重、奥野正宽等著))。

(3)从民族工业供给能力的角度看,中国计算机业发展政策的直接作用似乎有限。

80年代以来发展民族计算机业的政策作用虽然不小,但直接作用有限。相比之下,日本计算机和半导体也得到政府重点支持的厂商至今仍是业内强势企业,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起步时间比中国仅早约10年的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其计算机及半导体产业的成长很快,其产业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在世界市场占了重要的份额,政府曾重点支持的企业,如韩国的三星电子、台湾的新竹开发区企业、联华电子都获得了成功(关于台湾、韩国、美国计算机、信息、半导体业发展的政策及情况详见笔者的报告

“美国、日本及韩国、台湾的计算机产业政策”(待发表))。

(4)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体制、策基础,产业和企业基础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多数是行业主管部门不可控制的。

从基本体制看,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已发生变化,但计划的成份仍较大,政策支持的重点仍是传统的国有企业,科研体制改革在80年代中期以后才真正启动,加上生产许可证等保护政策对市场竞争的限制,许多计算机企业缺乏竞争发展的机制,这是80年代政府政策重点支持的许多企业未能成功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这种体制原因不是原电子部能完全解决的。

政策方面的原因主要指政策思想、政策资源及政策实施构架等的影响。行业政策要受基本体制的影响,同时既使基本体制相同,具体的政策思路也可有所不同。这方面的问题,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计算机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隶属关系数度变化,不利于政策的连续性及相应的逐步完善和升级;②没有系统配套的包括财税、金融、贸易、外资等政策在内的产业政策,由于意见分歧(分歧主要缘于政策目标、政策前景的不清楚及体制问题)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计算机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业的产业政策始终未出台;③早期政策没有注意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④80年代中期以来政府始终缺乏必要的政策资源,加上条块分割的传统体制和财政分包体制的影响,有限的政策资源难得到有效使用;⑤80年代计算机业的发展政策和改革、竞争政策结合不够也许是80年代政策的最大弱点之一。这种情况在许多产业都可见到。日本学者认为战后日本产业政策有效的主要原因是适当的贸易保护和国内激烈的竞争相结合。没有一定时期内的适当保护,幼稚产业没有学习机会难以成长。但是没有国内的激烈竞争,企业就只可能是温室里的花朵,不可能真正成长。

最后应当指出,政策效果有限还与90年代初以前中国企业实力太弱有关。这既与长期的体制束缚有关,又与企业包括营销能力在内的基础太差有关,还与80年代中国计算机市场规模太小有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

4.关于发展计算机业政策的若干设想

(1)要继续加快改革,让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充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改革宏观和行业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

(2)要充分认识采取必要政策支持民族计算机业发展的意义。从政治、经济、技术的任一层面看,民族的计算机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都不容置疑。由于民族计算机工业(特别是基础技术方面)太弱,根据美、日、韩等的经验,采取必要的政策支持是有意义的。

(3)明确发展计算机业产业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原则:①有效竞争的原则,国家的资源支持不能撒胡椒面,也不宜只给一家,要按兼得规模经济和竞争之利的有效竞争原则,支持数家有优势的企业较快发展;②政策重点是帮助企业提高技术能力;③对于国内外企业技术差距过大,但又极为重要需要发展的领域,国家可根据“经济租金”原则择优给予直接支持。

(4)有利于民族计算机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是支持计算机市场的扩大和升级。打破电信业的垄断体制,鼓励计算机业特别是计算机服务业与电讯业的融合,是扩大计算机市场也是扩大通信业市场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在国家订货、pc机的分期付款、大中小型机和服务器的卖方销售信货等方面都应采取必要的支持政策。

(5)政策重点是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开发水平,需要研究及可采取的政策包括国家对企业的重大的技术开发项目给予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支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更紧密的包括让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借鉴美、日、韩等的经验,鼓励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企业在基础技术或重要样机的开发方面合作;联合开发可由信息产业部、中科院的研究所和企业共同进行。日本、美国企业的计算机、半导体的开发项目,许多重大的都曾得到政府支持。

(6)加大政策力度支持计算机企业发展,包括承认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者的创业股或创业权益,产业政策不是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成分,而是按适当向竞争优胜者倾斜的原则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