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学初二总结十篇数学初二总结十篇

数学初二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16:15

数学初二总结篇1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新课改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研究.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己执教二节公开课,尤其本学期,自己执教的公开课,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本年度外出听课12节,在校内听课32节。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数学初二总结篇2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

初三总复习是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参加工作的准备阶段,让学生满载着素质教育的丰硕果实结束义务教育。

二、总复习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具体做法是:

㈠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学生板演中出现的优秀解题方法,为教师提供向学生学习的良好机会;另外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㈡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重要的,首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应预防错误的发生,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中发现:⑴字面理解水平 ⑵联系的理解水平⑶创造性水平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可以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最后,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事实证明,练是实践,评是升华,只讲不评,练习往往走过场。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抓住学生心理,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中考竞争形势的严峻。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不管优生和学困生,他们的学习都是被动型的。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教师的工作怎样努力也没用,这就迫使我们去研究学生的心理,找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法。

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确定我们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措施:优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学困生---辅导。优生有较好的思维习惯,上课前我们先把问题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已先研究,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让他们舒展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化、类比和提高,从高、严、难三个方面要求他们;中等生是一个大的群体,在普通班是学习的主流,上课时我们以他们为主,力求在课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识点,作业和练习题也以基础题为主,强化训练,普遍提高。对于差生,我们本着提高一个算一个的心理,用爱心从思想上感化他们,用耐心从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编出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的题目,力求使他们每节课有事可做,每节课有收获,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比如给学生及时的辅导;给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及时的提醒;给有好的解法的学生及时表扬;给失去信心的学生及时的心理安慰;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潜能的机会。只有教师与学生有充分足够的情感交流,才能在教学中在一种愉悦、竞争、合作的环境下完成。

四、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营造课堂教学高效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每节课的高效益。中考要取胜,必须从初一开始抓起,打好基础很重要,当然初三复习的后期工作也十分重要,要在有限的两个月时间里,把六本书复习好,不讲技巧,不讲方法,不拿出有效的措施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后一阶段,我很讲究“精讲”这一环,学校给我们的教学时间与别的学科一样,时间紧,任务重,要做到“精讲”,对教师来讲,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规律的消化;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和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述;注意新旧知识、新题旧题的对比,把复杂抽象的问题作连贯解决;注意解题方法的延伸,摸索解决的规律;注意一题多解的研究和条件多变的问题的对付方法;注意富有思考性的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

“练”这一环也是我们后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基本上保证每节课有30分钟以上的练习时间,而练习题必须是经过我们精雕细啄的、与中考接近的、有代表性的题目:理解概念、巩固定理的基础题;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一题多解的思维题;易出错的常见题;综合分析的提高题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练习,学生的解题准确度,应变能力,及技能会有很大的提高。

数学初二总结篇3

初二43班共有学生60人,面对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作为新教师的我,费尽心思,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每一次备课都很认真,遇到没有把握讲好的课时立即提出,请其它数学老师参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大家讨论,如有问题立即更正、改进。

2.多听课,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许多教学技巧,我应多向他们学习,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必要时,还可与讲课教师进行讨论,以了解其讲课安排的依据。

3.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这些教法后,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总之单兵作战很容易钻牛角尖,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4.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6.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7.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二学生爱动、好玩,难管,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做思想工作,从生活上关心他。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数学初二总结篇4

关键词:三步六环;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三步六环”复习课型范式构建的背景分析

(一)初三数学总复习的低效教学影响了中考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三数学的复习教学,注重“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巩固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由于受复习教学方法传统、时间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处理好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导致复习教学实效不强。尤其是在初三下学期的复习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一基础二专题三综合”的复习方式,使得复习教学“高耗低效”,不能大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复习教学中,往往采用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内容超标,试题偏难,不符合复习教学的要求,制约着初三中考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三步六环”复习课型范式是课改实验教学的时代产物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虽然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许多一线初三教师在实践中看到了许多隐藏的教学危机。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初三中考的教学质量,是许多课改实验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对任教学校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访谈,访谈分析反映出初三学生数学总复习阶段的四个问题:一是不熟悉中考数学考纲的考试要求和考试目标,没有明确的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方向;二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没有完整的认知结构,对初中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不清晰;三是数学基本解题技能掌握不足,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把握不清;四是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欠缺,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步六环”复习课型范式的实践研究,能转变教师复习课的教学理念,建立更加适合本地区教学实际情况的初三数学“三步六环”复习课型的范式,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形成优质的初三数学复习教学资源,提升初三教师的数学专业能力,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被动的枯燥复习为主动的兴趣探究,从而提高初三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三步六环”复习课型范式构建的策略分析

(一)关键词的概念界定

1.复习课型。复习课型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开展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温故知新,查漏补缺,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解题思想方法的形成,发展数学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三步六环”。这是一种适合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其基本框架如下:

主要包括:

(1)“三步”:第一步“先做后讲”,体现在三点:①学生提前1~2天完成下发的复习导学案;②老师及时批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③老师根据考纲、课标,结合学生的预习反馈进行二次备课。

第二步“反思诊断”,体现在四点:①有反思――作业讲评;②有跟进――针对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③有变式――针对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④有系统――二次订正整理。

第三步“滚动测试”,体现在两点:①滚动及时――重点考查近期重难点、易错点知识;②反馈评价――关注师徒、小组捆绑评价。

(2)“六环”:指初三数学复习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自主复习、合作交流、展示质疑、典例精讲、训练达标、总结评价。这六环环h递进、相辅相成。只有保持复习课堂高效的可持续性,才能保障中考教学质量的提升,这里很关键的两点因素应务必关注:其一,教师要精心研读课标考纲,悉心研究中考试题,用心编制总复习导学案,为学生高效进行总复习指明方向;其二,课堂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应及时跟进,让学生学会反思归纳,分享复习的快乐。

数学初二总结篇5

一、小学与初中数学课程要求的不同

1.运算内容要求的不同

小学数学课程中大多数多问题都重在数的计算,即进行具体的数的计算,而初中数学更多侧重于代数式的计算,要求学生有更高的思维能力。

2.知识的呈现表现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不同

小学数学课程的呈现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数学实验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而初中数学课程的知识的呈现,大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研究的实验不再是以直观直接得结论,而需要在现象上,加以抽象、归纳,才能得结论。

3.小学课程的问题多是单因素的归因的逻辑关系;初中课程的问题的归因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且是以递进式、归纳式的逻辑关系为主。分析问题时还需较多使用假设、判断的推理逻辑手段,尤其在几何题的论证中。

二、学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纠错、总结),从这几个方面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应做到:1、妥善安排时间。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上课的内容。2、明确任务。预习的总任务是感知教材,初步理解新课内容。3、看、思、做结合。

具体做法: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三动手做课后练习。预习前教师要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方面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看”“听”“思”“记”的关系。

“看”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的板书的过程、内容、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听”是学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坚持“五听”:一听每节课学习要求;二听新知识引入形成过程;三听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四听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五听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要指导学生注意“四思”:(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坚持“五记”:一记提纲。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知识;二记异处。记教师讲课时课本上没有的或不同的;三记问题。记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以便课后去问老师或同学;四记疑点。记学生对老师上课所讲问题发生的疑问或怀疑的内容;五记方法。记住教师讲课时介绍的解题方法、思路、技巧等等。学生要明确“记”是为了“思”和“听”服务的。记必须服从听,一定把握记录的时机。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中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须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至出现照例题模仿、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了作业的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上的学法指导要求学生,课后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尝试回忆,即回忆预习的经过,回忆上课的经过,回忆刚学的新知识,特别是关键地方教师任何启发、引导、点拨的等等。回忆时可边回忆边对照课本和笔记;二是看教科书。不管回忆起来还是回忆不起来,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看一遍课本;三是整理笔记。把上课未记下的补起来。把记得不准的更正过来,把秩序颠倒、逻辑顺序不清的地方整理清楚;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多看一些参考书,然后独立完成作业,注意题后的反思。

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条理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些都必须通过教师平时教学中的示范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些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数学初二总结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包括了数学知识的教学,同时也应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内容的教学,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数学知识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探索,如何让学生更好掌握常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以下,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了几点探讨。

一、巧妙的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数学思想与方法本身是无形的,隐藏于数学知识体系之中,并散落在数学教材中各个章节,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正确引导,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钻研,对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深入发掘,巧妙的进行教学安排,使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更有效。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进行渗透

首先,数学思想与方法是具体存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而不是单独存在的知识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必须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其次,初中学生数学基础与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有限,其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初中数学教学将数学思想及方法进行独立教学缺少成熟的条件,因此,只有将数学知识为载体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如在进行“数轴”内容学习时,通过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表面上数与形是独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过在具体的“数轴”数学知识,进行抽象的有理数表示,使学生更直观明了的理解有理数大小,学生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了解将更加深刻。

(二)抓住合理的渗透契机

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产生是知识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抓住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结论的推导过程以及规律的提示过程,在其中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例如在求“一个已知点关于坐标的轴对称点的坐标”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画图,总结答案,在后续再遇到此类问题,针对头脑中形成的记忆,学生只需要坐标系内画出符合条件的两个点,通过对横、纵坐标的变化观察即可以得出对称点的坐标。在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方法之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记忆非常深刻,并通过将方法迁移,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三)结合实际进行渗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避免出现因渗透而渗透或者死记硬背的渗透方式。例如在进行二次不等式解集以及二次函数图像关系学习时,教师要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从特殊向一般方法进行转换,要避免死记硬背形式去记忆未知数取值不同时函数图像的特点,而要引导学生对两根之内以及两根之外的函数图像特点进行总结与归纳。

二、循序渐进开展数学思想方法训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渗透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并将该能力延伸到其它相关学科,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渗透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掌握,循序渐进开展数学思想方法训练。

(一)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训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一学生与初三学生的认识能力及理解能力都存在很大差异,且初中阶段同一个年级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都存在差异且都有待提升,因此,在数学思想与方法训练时,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开展训练,针对学生发展水平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使学生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整体提升。

(二)对训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了解课程标准对训练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基于由浅入深以及由易入难原则,使学生更好理解与接受数学思想与方法。例如在进行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教学时,教师要从底数及指数都是具体的数字内容开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真正理解与接受。

三、重视教师的提练与指导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章节中都散落着数学思想与方法,同一个问题也可以运用多种思想与方法来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想与方法渗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提练及指导,使学生数学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一)关注数学知识点的前后关联

在初中数学知识学习中,除了要开展系统的数学知识教学,教学还要关注对思想方法的梳理与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有更全面的把握。例如在进行方程、化简、应用题目的教学时,可以将整体思想分散于其中,转化思想更是可以分散到诸多知识点中。在进行圆的教学时,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在讲解点与圆、直线与圆等内容时,又可以运用转化为数量关系来处理问题。在教学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数学思想与方法进行梳理、寻找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结点,进行总结与归纳。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同伴互助,建立知识联系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类比等方法,构建起未知内容与已知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教师对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提升解题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表面知识讲授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需求,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才能更好满足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科学运用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效率。通过正确的、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使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相互整合,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以及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明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与途径[D].K州大学,2015.

数学初二总结篇7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这种学校类型的差异对初中教育的质量和优势显现出了某些影响。本文依托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评价与数据库建设项目所获取的北京市初中学校发展现状的调研数据,对不同类型学校中初中教育情况予以呈现和比较,以便发现影响初中教育发展的一些因素或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并为教育督导和评估提供参考。

一、比较的内容与方法

(一)比较内容

选取20102013学年度北京市初中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现状调查数据②,对四种类型学校的干部队伍工作、教师队伍工作、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心理健康工作、体育卫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协作、教育资源管理、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等十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二)比较方法

样本分布:独立初中246所,完全中学18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4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0所。数据获取方式:通过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不同主体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评价。问卷信度:干部、教师、学生、家长问卷的十个方面信度系数(系数)均在0.70~0.95之间,问卷的信度比较好。

数据的分析方法:采用SpSS17.0社会科学用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对四种类型学校的比较进行X2检验。

二、结果呈现

通过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初中教育在四种类型学校中的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发现,在十个方面中,干部队伍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家校协作、学生素质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教师队伍工作、心理健康工作、校园文化、教育资源管理四方面差异不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各项工作表现优于其他三类学校从综合评价的统计结果看,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各项工作发展呈现出差异。四类学校十个方面工作的排序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独立初中、完全中学。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各项工作评价得分均高于其他三类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十项工作的总平均分②高于完全中学2.45分,高于独立初中1.93分,高于九年一贯制学校1.38分;完全中学得分相对偏低。在干部队伍工作、教师队伍工作、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校园文化、家校协作、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等八个方面,完全中学得分均低于其他三类学校,但在心理健康工作方面高于独立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为进一步探讨四种类型学校中初中综合评价的差异程度,对数据做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四种类型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3,503),p=0.038,进一步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独立初中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1.9149,p=0.031)、完全中学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2.4534,p=0.00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独立初中与完全中学(mD=0.5385,p=0.225)、独立初中与九年一贯制学校(mD=-0.5496,p=0.463)、完全中学与九年一贯制学校(mD=-1.0881,p=0.156)、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1.3653,p=0.208)均差异不显著。从平均分比较和方差分析结果看,各主体对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评价要好于其他三种类型学校,而完全中学的初中评价结果低于其他三类学校。其中原因,有待下文分析。

(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干部队伍工作的优势明显

干部队伍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学校规划、工作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民主管理等方面。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干部队伍工作存在显著差异,F(3,503),p=0.034。多重比较的结果也表明:独立初中与完全中学(mD=0.6675,p=0.172)和九年一贯制学校(mD=-0.1446,p=0.861)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2.1811,p=0.02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完全中学与九年一贯制学校(mD=-0.8122,p=0.336)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2.8487,p=0.00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2.0365,p=0.088)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平均分来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平均分高于其他三类学校,其中,高于完全中学2.84分,高于独立初中2.18分,高于九年一贯制学校2.03分。彼此之间分差不大,但前后一贯性开始表现出来。

(三)四类学校中的初中教学工作差异显著

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研制度、教学秩序、课业负担、学业评价方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教学工作方面,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存在显著差异,F(3,503),p=0.000,进一步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独立初中与完全中学(mD=1.8131,p=0.00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九年一贯制学校(mD=-0.9155,p=0.290)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1.7610,p=0.085)没有显著性差异;完全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mD=-2.7286,p=0.002)、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3.5741,p=0.00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0.8455,p=0.499)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平均分来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高于其他三类学校,高于完全中学3.57分,高于独立初中1.76分。在平均分上,一贯制学校居高的一贯性特征依然保持。

(四)完全中学与独立初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差异显著

体育卫生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育卫生教学及活动情况、体质监测与健康教育情况、体育卫生工作效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体育卫生工作方面,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存在显著差异,F(3,503),p=0.018。多重比较的结果又表明:独立初中与完全中学(mD=0.09306,p=0.01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独立初中与九年一贯制学校(mD=-0.2481,p=0.692)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0.8276,p=0.263)没有显著差异;完全中学与九年一贯制学校(mD=-1.1787,p=0.066)没有显著差异,完全中学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1.7583,p=0.020)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0.5795,p=0.522)没有显著差异。从平均分来看,一贯制学校略高于独立初中和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高于完全中学1.76分。

(五)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与独立初中、完全中学的家校协作差异显著

家校协作包括协作方式、协作过程和协作效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家校协作方面,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存在显著差异,F(3,503),p=0.020。多重比较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独立初中与完全中学(mD=0.85255,p=0.086)以及九年一贯制学校(mD=-0.0079,p=0.999)没有显著差异,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2.17610,p=0.028)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完全中学与九年一贯制学校(mD=-0.85334,p=0.320)没有显著差异,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3.02856,p=0.00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2.17530,p=0.073)没有显著差异。从平均分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分数最高,高于完全中学3.03分,高于独立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2.18分。

(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与独立初中、完全中学初中学生素质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水平、文化科学素质发展水平、身体健康素质发展水平、心理健康素质发展水平、审美意识发展水平、劳动技能发展水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学生素质发展水平方面,四种类型学校的初中存在显著差异,F(3,503),p=0.018。多重比较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独立初中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2.1984,p=0.03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完全中学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2.9418,p=0.00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独立初中和完全中学(mD=0.7434,p=0.153)、独立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mD=-0.9908,p=0.258)、完全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mD=-1.7342,p=0.054)、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mD=-1.2076,p=0.341)均是差异不显著。从平均分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高于完全中学2.95分,高于独立初中2.20分,高于九年一贯制学校1.21分,完全中学和独立初中平均分相对较低。

三、统计结果的简要总结及形成差异的可能优势

(一)简要总结

1.从总体平均分比较和方差分析结果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处于上风,而完全中学处于下风。

2.从干部队伍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家校协作、学生素质发展水平五个方面的数据看,就平均分的位列,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一直处于首位;就方差而言,情况较为复杂,但优势也很明显。也就是说,初中教育的质量和优势在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中,呈现出明显特征。

3.从教学工作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在平均分上仍然处于首位,但与独立初中分差不大,而方差显示独立初中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此方面独立初中并不逊色于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二)不同类型学校初中教育呈现差异的可能优势

1.跨学段、一体化管理优势

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都是跨学段的管理,通常实行一体化管理,把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及科技、文体活动等统筹规划,系统地制定九年或十二年的整体培养目标,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分步实施,分段落实。这样就打破了学段的限制,便于形成纵向的德、智、体、美培养体系,有利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个优势,可能是一贯制学校初中教育质量和优势提升的原因,但这个优势还是理论上的,而不是实际上的,因为它不能在完全中学身上体现出来。这个同一理论上的优势,却出现不同的差异结果,需要深入研究。

2.教师发展的空间优势

一贯制学校能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师拥有循环、流动、全程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教师,提高教师全程教育和跨年段教育的能力;实行教师的大循环或小循环,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整体理解,彼此借鉴教学方法的机会更多;一贯制学校还便于灵活应对生源高峰和低谷出现的教师空缺与饱和的状态,实现学校内部的合理调配。

教师素质或能力的提高,会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但能否解释本文中的差异现象,似乎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完全中学同样拥有这个空间优势,但却处于统计数据的下风,而独立初中不拥有这个空间优势,却在教学工作方面并不输于一贯制学校。可见,这个教师发展的空间优势,基本上也是理论上的优势,还不足以解释四类学校中初中教育的差异问题。

3.四类学校的自身类型上的优势

四种类型的学校在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主要分布于朝阳、海淀、石景山、东城这几个城区,远郊区县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数量仅占17.86%;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布以远郊区县为主,城区仅占24.44%;完全中学主要分布在城区,远郊区县仅占29.0%;独立初中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城区学校占34.27%。学校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评价主体对学校的期待和要求会存在差异,但同为地处城区为主,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所获评价最高,而完全中学所获评价却最低;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独立初中均是远郊区县学校比例较高,但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评价结果要高于独立初中。

以上情况,似乎可以说明不同学校的类型对初中教育质量和优势的提升具有因果性影响,但考虑到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与完全中学的样本相差接近7倍,九年一贯制学校与独立初中的样本数量相差接近6倍,这个背景差,就足以抵消掉可能的优势差异,因为尚不能假设在这个背景差相反的情况下,一贯制学校初中教育的质量和优势是否还依然如此。

四、分析及结论

第一,无论从总得分还是单方面得分情况看,统计数据呈现了一定的趋势性或规律性,但由于样本分布数量很不均衡,所以这种趋势性或规律性,很可能来源于基数的数量差,尚不能得出绝对的结论。

第二,就统计情况而言,尽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总是居首,九年一贯制居前,但很多平均分数差很小,有的差1分或2分,有的只差零点几分。这种优势,如果放到取样基数很不均衡的背景上看,这种平均分分差,又是不足以充分说明前两者的质量和优势的。

第三,一贯制学校各自的起源背景复杂,完全中学的起源背景也各不同,由于缺乏具体起源信息的参数,对一贯制学校在初中教育中呈现出的质量和优势,还难以进行具体细致的要素分析。

第四,单项工作的数据采集很多是单年度的,缺乏必要的跨度,所以各个类型学校呈现的质量和优势,还不足以说明大跨度情况。这需要日后的补充采集和调研,才能进一步验证。

第五,四类学校对初中教育而言,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而且这个生态系统是变动的,这个变动是向更多类型变化,还是向单一类型变化,单凭现有数据及其统计结果尚不足以说明或预测。

数学初二总结篇8

〔关键词〕负面身体自我;初中生;自尊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5-0008-05

今的青少年越发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大量研究表明身体意象始于儿童阶段,西南大学陈红教授的研究显示,身体不满意普遍存在于青少年人群,主要的负面身体自我问题是相貌、体重、身高等。自尊是人格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自尊的发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心理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研究主题。林崇德主编的《发展心理学》指出,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情感成分,与自尊需要相联系和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1]。

负面身体自我(negativephysicalSelf,npS)也叫身体意象障碍,是个体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2]。也就是说,负面身体自我是个体对自己体形、体重等身体外貌的消极认知和评价、消极情感体验以及相应行为控制的综合。

自尊也叫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外界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以往研究发现,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有极密切的关系,不过大多集中在肥胖者和临床案例中,很少涉及除了胖以外的其他负面身体自我维度,也许是由于肥胖现象普遍,人们更容易意识到此现象,而不是意识到自己矮或长得难看,此外,也因为肥胖是可控的[3]。研究内容集中于研究负面身体自我的人口学变量特征,查明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它的作用机制进行实验研究[4]。目前国内外对其他身体特征与自尊的研究还很缺乏,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关系密切,而自尊的发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影响重大。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和自尊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身体的变化,公正客观地评价自我,促进初中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身体自我和健全人格。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实验中学的6个班级(初一、初二、初三各2个班级)的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团体施测,一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共275份,有效问卷率为91.7%。其中初一学生88名,初二学生99名,初三学生88名;男生123名,女生152名。被试的年龄在12~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3.67岁。

(二)研究工具

1.负面身体自我量表

本研究采用陈红教授[4]编制的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该量表共48项,包括了整体、相貌、矮、胖和瘦5个维度,其中整体维度(npSS-G)有5个项目,相貌维度(npSS-a)有11个项目,矮维度(npSS-S)有11个项目,胖维度(npSS-F)有11个项目,瘦维度(npSS-t)有10个项目。采用0~4五级评分,0代表从不符合,4代表总是符合。如果总分及各分维度的均分小于临界值2分,表示个体对该维度是满意的,如果均分大于2,表示个体对该维度不满意,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对自己的身体越不满意。npSS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三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9,分半信度为0.83,同时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2.自尊量表

本研究采用Rosenberg[5]编制的自尊量表(SeS),该量表共10项,采用1~4四级评分,1代表很不符合,4代表非常符合,其中1、2、4、6、7题为正向计分,其余3、5、8、9、10题为反向计分,所以得分范围是10~40分,得分越高的自尊水平越高。SeS常被用于评定青少年自我接纳和自我价值的总体感受,大量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三)研究假设

假设1:初中生的负面身体自我现象普遍存在,对各维度都不是很满意。

假设2:初中生的自尊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假设3:初中生的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负面身体自我对自尊有显著消极影响和预测作用。

(四)研究程序

由本研究者担任主试,被试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作为助手,按照统一的施测程序,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要求被试在限定的10~15分钟内完成所有题项,问卷完成后统一收回。

(五)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结果

(一)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和自尊的总体特点

1.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的总体特点

通过对负面身体自我问卷数据的处理,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的总体平均得分(1.09±0.47)小于临界值2,总均分大于2者有13人,仅占4.7%。总体来说,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满意的。不过在整体特征这一维度上,初中生的负面身体自我程度高分的比例很大,大于临界值2分的有131人,占总人数的47.6%,其他四个分维度从平均得分上看,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是满意的。

由表1可得,负面身体自我总分以及各维度之间的得分差异显著,数据比较发现,初中生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分别为:整体特征(l.85±0.87)、矮(1.23±0.90)、胖(1.14±0.92)、相貌(0.91±0.73)、瘦(0.71±0.64)。

另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的性别、独生子女和城乡差异,结果发现,初中生在负面身体自我总得分上(p>0.05)不存在显著性别和独生子女差异;初中生在负面身体自我总得分上(p

2.初中生自尊的总体特点

由上表1可以看出,自尊的平均分在30分以上(30.24±4.28),表明初中生的自尊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另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初中生自尊水平的性别、独生子女和城乡差异,结果发现初中生在性别、独生子女因素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城镇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镇初中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农村初中生。

此外,根据标准正态分布将自尊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分数值在-3S~-1S之间为低水平,-1S~1S之间为中等水平,1S~3S之间为高水平。-1S和1S为切分点,接近切分点的自尊分为26和35,不同自尊水平的人数、百分比如表2所示。

从表2可得,自尊在中高水平的初中生占总数的81.8%,低自尊的初中生仅占总数的18.2%,可见初中生的自尊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二)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采用积差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初中生的负面身体自我及其五个维度与自尊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初中生自尊与负面身体自我总分及整体、相貌、胖维度与都存在显著负相关(p

为了进一步分析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之间的关系,根据文献检索法研究的结果可知,在负面身体自我和自尊二者之间,负面身体自我可作为自变量,自尊作为因变量受到负面身体自我的影响,因此对二者直接进行回归分析。

从表4可知,负面身体自我在总体上能够解释总变异的12.1%,达到显著水平(p

三、讨论

(一)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满意的,均分大多数小于临界值2分,但也有负面身体自我现象也存在,从各个维度看来,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整体特征、矮、胖、相貌和瘦。这一结果与陈红[6]和陈瑞[7]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她们的研究发现青少年身体不满意由高到低依次是整体特征、矮、相貌和胖(由于瘦的不满意较低,故删除了瘦维度)。本研究结果与平凡[8]的研究结果一致,对相貌特征的满意程度大于胖维度,他得出高中生最满意的由高到低依次是相貌特征、负面特征、身材特征和运动特征。原因是近年来由于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显著增长,肥胖问题已经引起青少年的广泛关注,也因此导致青少年对肥胖的不满意增加并超过对相貌的不满意。相比较其他维度,在负面身体自我的整体特征维度上,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高于2分的比例很大,并且对整体特征负面程度都明显高于其他的维度,原因是负面身体自我具有弥散性,对身体任何一方面的负面程度都可以引起整体的负面程度[9]。

本研究分析了性别、独生子女和城乡对负面身体自我的影响,结果发现,女性的负面身体自我程度比男性要高,原因是身边有关女性理想身体标准的信息要多于男性,使女性更加关注并内化这种标准,另外由于男女生性格的差异,女性更重视相貌和苗条的身材,而男性更希望自己强壮有力;非独生子女的负面自我程度高于独生子女,主要原因是独生子女家庭中没有其他孩子作为比较对象,性格相对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自我的评价相对较高些;农村初中生的负面身体程度要显著高于城镇初中生,且存在显著差异,原因是城镇初中生在生活条件和各种物质资源等方面都明显优越于农村初中生,所以很多来自城镇的初中生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优越感,对自我评价也更加乐观积极。

(二)初中生自尊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自尊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自尊量表得分范围为10~40分,量表的理论中值为25分,初中生自尊总体平均分为30.24分。这一研究结果与冯晓阳[10]和孙艳玲[3]的结果基本一致。冯晓阳以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初中生为被试,自尊平均分为29.24分,孙艳玲以青少年为被试,自尊平均分为29.39分。本研究得出初中生自尊均分高于理论中值,说明初中生自尊水平普遍较高。对此,研究者认为,接受调查的初中生普遍为00后群体,在当今愈加强调自信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初中生个人的自尊水平也相对较高。

(三)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积差相关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较高的负面身体自我对应较低的自尊,反之亦然。这与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11]。因为个人的负面身体自我不仅受身体本身的特征、个人的人格因素影响,而且自尊对于负面身体自我也有重要作用,过低的自尊会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评价更加消极,从而导致高负面身体自我。同时负面身体自我也受到社会比较、同伴、家人等的影响,并最终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在个体的身体自我方面,如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同伴对其身体的谈论、父母暗示其控制体重,这些都会引起个体对自己身体评价较低,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引起自尊下降,最终影响整体的自尊水平,即具体领域自尊的变化会影响整体自尊的变化。另外对二者做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负面身体自我对自尊有较高的预测力。

四、对策

身体自我对个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身体自我建设的教育不重视以及部分学生存在较高负面身体自我的现状,本文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提出以下三点对策。

第一,从家庭层面来说,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初中生正处于内心比较敏感的时期,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并适时地鼓励他们,促使其客观评价自我。

第二,从学校教育层面来说,需开设有关身体自我建设的课程;大部分学校教育仍存在对心理教育工作投入较少、人员配备不足等情况,学校应在教育中融入更多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对高负面身体自我的学生开展团体干预活动,使学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身体的负面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认知和评价,建立科学正确的身体观,最终让学生拥有完整而健康的人格。

第三,从社会层面来说,人们应该给予高负面身体自我初中生的家庭更多的关注,例如在社区多组织一些接纳自我、发掘自我优点的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客观公正,改善身体自我的不满意状态,真正地接纳自己,使自我达到和谐状态。

五、结论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总体来说是满意的,负面身体自我总分大多数低于临界值2分;各维度由高到低分别是:整体特征、矮、胖、相貌和瘦。

(2)初中生总体来说具有较高的自尊,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得分在中高水平。

(3)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负面身体自我对自尊有显著消极影响和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

[2]陈红.青少年的身体自我: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3.

[3]孙艳玲.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对其自尊与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4].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调查及身体不满意的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张汀.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6]陈红.青少年的身体自我:理论与实证[J].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7]陈瑞.汉、彝族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影响因子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

[8]平凡.高中生身体意象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冯晓阳.初中生自尊与攻击性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

[9]杨江丽.中学生身体不满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1.

数学初二总结篇9

一、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因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有道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

学生能顺利正确地解题,表明其在观察、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1、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

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

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讲清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错误。

(二)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

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正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

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错误的发生。

三、减少初中学生出现错误的方法

(一)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讲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例如,讲解方程

之前,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引入新课前须准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

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能够为揭示错误、降低错误打下基础。

(二)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课内条件允许的话,可由个别学生分析解答例题,再由学生订正,教师予以总结。并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三)课后讲评要有总结性

数学初二总结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之影响,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有些孩子读小学时数学成绩突出,到初中后成绩下降或者感觉学数学吃力。有些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为此,我结合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对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分化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全面提高七年级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探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调动学生对数学世界的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习好奇心和关注点。很多学生面对繁杂的数学知识体系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也没有结合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安排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导致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显著下降。其实课前引导的效果比预想的作用要关键很懂,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阶段把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展示。例如视频资源的合理渗透,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资源的展示,让学生去深入理解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问题,通过共同的规律去探索本质,揭示事实背后所蕴含的科学。以这种学习方式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可以在教学课堂过程中被视频资源中所传达出的实际内容感染,从而开发自己的学习思维,做到对知识内容的更好理解。

二、分析和总结阶段性学习

数学学科课堂学习过程中不单纯是学习内容的展示,更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来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总结和探究,以此来完善教学步骤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全面推动综合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学兴趣,发散自己的学习思维。将抽象的学习概念不断细化,最终形成独特的学习方法。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对教学任务的总结工作,让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在教师的高效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完善,最终可以形成自己的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学习体系。例如,在完成数学阶段性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测评,通过阶段性的学习测试来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以此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最终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三、注重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

初中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和树立学习的信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所以,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解题方法也并非只有一种,它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对一种例题进行解答,从而举一反三。并且要求学生对每一道数学题都进行仔细分析,不能盲目地拿起来就做。要找到最快最好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样数学课堂的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才有所变化。

四、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思考,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

小学结束进入初中,初中结束进入高中,都是一个转折,知识的飞跃。在初中开始时,学生对于概念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习。教学中发现此毛病时,我就给他们引导,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容易遗忘,更不能灵活应用,要学好知识,用好知识,不能只死记硬背,而是要加强概念的分析与归纳,找出概念的相关联系。如,“方程”概念的教学,它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叫做方程,一是必须含有未知数,二是必须是等式,这两点都具备了的式子才是方程,它是缺一不可的;又如,学习“相反数”的概念,在数轴上分析,与原点距离是2的点有几个?显然是+2和-2两个,加强概念的直观教学,利用图示分析,这样对概念的教学不至于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也会从中学得津津有味。加强直观性教学,可以增强他们对概念形成的理解程度,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达到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五、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想方法。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以历年的试题为训练的基本素材,以中档的综合题为训练重点,以“题组”为训练的重要方式选择第二轮复习的例题和配套习题,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创新点、重点内容及第一阶段的弱点上,特别要关注教材中的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解题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可进行如下专题复习:“开放型问题”、“应用型问题”、“探索型问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题”等,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些题型。

六、强化教师素质,提升备课质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想成功地进行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如果教师不能接触新的知识领域,缺乏相关的知识技能,就无法彻底了解这门学科的课程体系,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因此,教师要提升自身内在的知识文化水平,不断地对备课质量进行改善,熟练地掌握数学教学体系,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策略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策略的实践,证明了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智慧性,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