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通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37:03

化学通报篇1

HY分子筛催化1,3-苯并二茂烷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梁学正高珊杨建国刘彩华于心玉何鸣元(410)

Sio2交联剂交联mma聚合制备pmma/Sio2纳米复合材料化学通报欧宝立李笃信(415)

关于申请2006年度“中国化学会-约翰威立出版公司青年化学论文奖”的通知(414)

掺锆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tio2/Fe3o4的制备与表征王威宋雅娟周玮刘双喜(421)

Hp-β-CD手性流动相HpLC法拆分萘普生对映体的色谱保留机制和拆分机理研究宁凤容黄可龙焦飞鹏(425)

棒状有序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党文修韩书华亓贯林李晶王仁亮(430)

液/液界面生长法制备一维纳米硒宋吉明张胜义史洪伟金葆康沈玉华(434)

无水alCl3催化氯苯胺与丙烯腈的加成反应赵莹叶翠层李姣娟杨志(438)

重氮化5-氨基-吡唑还原合成5-H-吡唑衍生物任雪玲邹小毛杨华铮(442)

刚性二茂铁亚胺的合成及汞化反应研究刘斌武利圆赵雪梅宋毛平(446)

蒽醌及其衍生物的tHz时域光谱研究徐慧柳全文李文新李晴暖余笑寒(450)

2′,3′-位异丙叉化核苷类化合物的合成罗枝伟张逸伟林东恩(454)

BpR-硫脲催化光度法对羟基自由基的检测及清除作用谢云涛马国平何玉凤王荣民(458)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对水中残留绿麦隆的检测乔俊莲郑广宏李风亭(462)

一种新型脱氧核糖核酸序列表征子及其应用于e.coli启动子对Rna转录启动强度的QSam研究周鹏周原曾晖李志良(465)

薄层色谱法在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中的应用杨建洲苗宗成刘国俊(469)

“信息”到底是什么?——限于无生命、物质和科学领域的讨论陈敏伯(473)

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水热合成化学冯守华(2)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研究进展孔祥荣彭鹏孙桂香郑文君(8)

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结构修饰物的药理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进展刘丹孟艳秋赵娟(14)

生物高分子静电纺丝研究进展宋唐英姚琛李新松(21)

2,2,6,6-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氧化糖类物质伯羟基研究进展邱文龙王仲孚黄琳娟(29)

B(C6F5)3在有机化学及高分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陈循军崔英德尹国强廖列文(34)

高分子填料在生物法处理废水中的应用进展马国平何玉凤杨宝芸王荣民(4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水凝胶的研究进展江磊林宝凤梁兴泉刘思倩(47)

电化学斑图中空间耦合的时空动力学卢俊宇许兵邵会波(52)

混合超级电容器aC/Limn2o4体系的电化学性能毕文英王成扬(57)

丙烯酰胺对Span80-tween85/isoparm/丙烯酰胺-H2o拟三元体系相行为的影响邵峰占宇航梁志鸿张宝郑典模(62)

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颜秀花王正武王建磊俞惠新(67)

原油加剂降凝的研究张红沈本贤(73)

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刘新应万涛钱小红(84)

天然产物色胺酮及其衍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王翠玲刘建利沈小莉(89)

共轭亚麻酸的制备、表征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高红丽曹莹陈振宇杨林(96)

染料的生物污泥吸附孔旺盛刘燕(106)

本刊开设“在线预览”的通知(95)

尿素水解法制备球形磁性al2o3复合材料王巧巧官月平郎宇琪刘会洲(112)

单壁碳纳米管与卤代烷的亲电加成反应许杨胡鹏万丽李少卿李琴游海军王世敏(117)

电场作用下苏氨酸的电流特性研究张彩霞邓家春申霖刘倩华玉林印寿根(122)

三聚氰胺与1,3-苯二磺酸盐共晶中的氢键作用张秀莲(127)

酮洛芬的伏安行为及吸附缔合平行极谱催化波研究王福民(134)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C14H13n2o2)2pbCl4的制备与表征杨志胜陈红征吴刚杨峰汪茫唐本忠(139)

新型可溶性铜酞菁染料敏化剂的合成马学美花建丽武文俊田禾(143)

一种含二茂铁的有机分子在超高密度信息存储中的应用研究化学通报秦占波商艳丽万有志温永强高鸿钧宋延林(147)

1,8-萘酰亚胺修饰的卟啉及其作为F^-识别化学传感器的研究李扬曹利峰田禾(151)

2-甲基-6-(3-甲基-2-丁烯基)对苯二醌的合成单绍军(155)

含有萘酰亚胺的菁染料太阳能电池敏化剂的合成詹文海花建丽金樱华武文俊田禾(157)

基于感光性重氮基高分子组装膜的微图像鲁从华杨凌露曹维孝(163)

脉冲激光轰击固体靶制备纳米材料陈前火章文贡黄灿湖(168)

无机螺旋体超分子配合物的组装、应用和结构转化研究进展郑盛润潘梅苏成勇(174)

毛细管电泳分析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杜国华胡文祥谢剑炜(184)

化学流体沉积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徐琴琴银建中肖敏王爱琴(188)

锰钒氧无机-有机杂化材料乔海平周荫庄屠淑洁(195)

聚酰亚胺/Sio2杂化膜的制备、表征和气体渗透性能王茂功刘勤华钟顺和曹义鸣(201)

二氧化硅胶体晶体组装形貌研究魏苗菊张坤陈启明(207)

锂离子电池阻燃剂磷酸三(β-氯乙基)酯贺艳兵唐致远陈玉红刘强焦延峰阳晓霞(212)

mno2超级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研究张伟刘开宇张莹郑禾苏耿(217)

tio2光催化降解苯和甲苯的动力学研究刘洋杨海燕(222)

海藻酸钠-壳聚糖-粉末活性炭生物微胶囊的传递性能研究李朝霞(228)

脂肪酰谷氨酸与小分子有机凝胶朱丽雯孙培冬(233)

(e)-1-氯-6,6-二甲基-2-庚烯-4-炔的立体选择性合成谢素雯胡孝贵(237)

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高分子材料的多功能性新组分欧育湘尹作栋韩廷解(242)

支链带有富勒烯的聚噻吩和齐聚噻吩及其光伏电池研究进展何有军侯剑辉范慧俐李永舫(248)

酶固定化技术用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杨勇李彦锋拜永孝易柳香夏春谷(257)

聚磷腈改性及其生物医学应用邓林蔡晴金日光(264)

钒固氮酶及其模型配合物高阳光周荫庄(270)

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吴伟贺全国陈洪(277)

不同引发核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孙万虹莫尊理陈红(286)

环境响应性凝胶的体积相变行为李鑫(292)

本刊下期内容预告(256)

本刊开设“在线预览”的通知(263)

六聚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解离研究张锐李齐方张万里(299)

eu(Ⅲ)与eHpG配合反应的循环伏安特性和光谱研究赵静田燕妮杨斌盛(304)

两性孪联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溶液性质郑延成韩冬王红庄(309)

新型二正丁基锡(Ⅳ)羧酸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杀菌活性研究闫文华康万利李金环(313)

碱催化pVa酯化交联膜的制备李保军贺高红白凤武刘元法(317)

表面分子印迹研究进展仰云峰车爱馥吴健徐志康(324)

无机-有机多金属砷钒氧簇合物的合成及研究进展刘欣周荫庄屠淑洁(331)

化学计量学在电分析化学中的新进展王岚王睿卢小泉(338)

天然单萜与亲烯体反应研究进展邱振名沈敏敏哈成勇(343)

含氟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丁利刘大壮高振(351)

半菁类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武文俊詹文海孟凡顺花建丽(356)

分散红60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实验研究孟庭宇肖金秋刘学武李志义胡大鹏(361)

表面活性单体amC14aB在水溶液中的聚合动力学研究刘慷慨高保娇(366)

咪唑类离子液体结构与熔点的构效关系及其基本规律蒋栋王媛媛刘洁戴立益(371)

本刊开设“在线预览”的通知(360)

本刊下期内容预告(395)

《化学通报》征稿简则(400)

《化学通报》第十四届编委会名单(F0004)

化学通报苏丹Ⅰ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特征周能梁逸曾程前龚雪斌王永灿(376)

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合成纳米乳液中的应用郭宝民王正武姚柏龙颜秀花(380)

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晋传贵李晓光(384)

Hg^2+-交联壳聚糖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朱再盛袁彦超陈炳稔(388)

共沉淀法制备α-磷酸三钙杨洪傅山岗(392)

超声波诱导紫外光协同法降解苯酚范彩玲张海燕高歧高向阳(396)

新型荧光物质——量子点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陈伟沈鹤柏陈艳周丽佳徐文涛(403)

手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应用仇深杰刘庆彬胡进勇张占辉张福军(409)

分离、富集液相中金离子的反应型材料赵可江赵亮王新军(421)

硒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李前进杨春龙(428)

欢迎浏览本刊“在线预览”(420)

广告征订(427)

盐-水体系溶解平衡计算的自由能最小化及溶度积方法宋彭生黄雪莉(434)

Ba、K促进的活性炭负载钌基氨合成催化剂的活化过程柴海芳韩文锋朱虹刘化章(439)

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的晶体结构及阻垢性能研究王瑛严莲荷(445)

tatp-铜(Ⅱ)-L-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SoD活性古琴林庆斌乐学义(450)

β-芳基烯酰胺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杨小生汪冶朱海燕杨柳依郝小江(456)

线扫伏安法同时测定5-羟基色氨酸和色氨酸王晓莹魏永锋马冬梅赵琼(459)

开链冠醚席夫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丁宪生俞天智刘雄赵玉玲范多旺(463)

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石杰龚炜程玉山刘惠民蔡君兰(467)

激酶抑制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唐建生(471)

matLaB用于基础分析化学的基本计算邱国平(476)

离子色谱中的安培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于泓牟世芬(483)

基于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温敏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夏烈文褚良银(489)

功能大分子金属轮烷和索烃的研究进展隋锡娜鲁晓明(494)

紫外圆二色光谱预测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方法黄汉昌姜招峰朱宏吉(501)

小分子荧光探针在蛋白质标记与成像分析中的应用何晶石景傅尧(507)

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法在液相合成中的应用张萌徐晓冬赵志红张密林(513)

液相电化学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研究进展郭静汪浩严辉(521)

1,3,5-均苯三羧酸根金属-有机多重框架结构配合物王硕鲁晓明(527)

本刊下期内容预告(520)

偶联酶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嘌呤李忠琴邬敏辰许小平王武(536)

温敏性荧光纳米材料的合成仲慧李康徐继明张莉莉张维光赵宜江张贵方(541)

微波辐射下2-取代苯并咪唑衍生物库的平行合成王陆瑶胡文祥杨秉勤史真(547)

六(乙氧基吡咯烷酮)三聚磷腈的合成与表征殷跃凡黄荣李艳梅毕韵梅(552)

二氧化锰对酸性甲基橙作用机制的研究张乃东彭永臻(555)

系列双亲卟啉在水溶液及盐溶液中的不同聚集行为赵晓红张韫宏(558)

胶体法制备mn^2+掺杂Ⅱ-Ⅵ族稀磁性半导体纳米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李瑞钟海政张泽朋杨春和李永舫(564)

光学分析方法在Dna检测中的应用聂立波张黎明侯清麟贺全国(571)

高分子/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导电性能的研究进展许晶玮庞浩胡美龙廖兵(577)

国外含能材料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化学通报徐松林阳世清(582)

本刊下期内容预告(586)

作者来函照登毕文英(603)

水热法制备Zno二维周期有序孔结构薄膜张荫民蓝鼎王育人王凤平(587)

凝胶网格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正交实验研究刘连利李曦王莉丽石文凤(593)

高活性非食用油脂和脂肪酸甲酯加氢负载型铜镍二元催化剂的研究程永建袁鹏王争朱微娜孙海杰刘寿长(598)

超声与微波条件下Ce^(4+)对柴油氧化脱硫的比较研究马洁王长水张秀兰周生学(604)

手性氮杂环丙烷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王建平付永举张敏涛闫培丽陈庆华(609)

新型水溶性杯[4]芳烃的合成和性质研究余晓冬王凯(613)

β-蒎烯和马来酸酐的反应及产物表征邱振名沈敏敏哈成勇(617)

三种正畸用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结构形貌分析聂琼许天民林久祥(621)

荧光法研究阳离子水溶性聚芴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徐慧柳全文狄祥王海杰(625)

纳米tio2-Cu2o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李素琴罗永松任沁峰李家麟(629)

晶粒度对ZSm-5沸石上C_4液化气低温芳构化反应的影响孙琳叶娜王祥生郭洪臣(633)

化学通报篇2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学院党委发扬省厅办事文化,制定整改方案,即简单的事立即办、难办的事限时办、复杂的事联合办、重大的事全力办。把学习实践活动逐步推向深入。

一、简单的事,立即办

1、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学院办学空间小,学生活动空间少,为了增加学生活动空间,将新食堂四楼改建成大学生活动中心。

2、购置交通车一辆。学院家属区整体搬迁至光谷陆景苑后,每天教职工上下班乘坐29坐小客车,为了解决教职工上下班乘车拥挤的问题,购置一辆大型交通车,现正在与厂家联系,3月中旬前投入使用。

3、加强学生党建制度建设。高职学院特点之一是学生在校时间短,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了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制定了学生党员管理制度;学生党员毕业实习管理制度;毕业生党员挡案管理制度等制度。

4、改善教学条件。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为了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在新实验楼增加了多媒体教室8间。

5、切实为师生办实事。面对来自*地震重灾区的5名新生,学院党委积极为重灾区学子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主动为他们提供学习用品、购买“学平险”、给予每个人每月200元的伙食补助,对于特困生还将提供每月400元的生活补助。在捐资助学工作中,学院通过多种途径每年筹奖学金、助学金、特困生补助金近600万,每年2400余名贫困生受到资助,为特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200多个。相继成立“爱心驿站”和“爱心超市”,动员广大师生员工捐助衣被、书籍和生活用品,每周四定期对贫困生开放,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物品2000余件。北校区先后对校区职工活动室进行了装修,设置了老年活动室,为退休教师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场所;对职工宿舍漏水问题也及时进行了修缮。

二、难办的事,限时办

1、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2009年增聘150名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教师进入学院人才库。

2、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增加实习基地50个;增加“双挂牌、双基地”合作企业10个。

3、建立新形势下为学生服务的机制。一是要充实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力量,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学籍学历工作的过程管理;二是要在积极稳妥地做好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发放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社会捐助资金,进一步推进勤工助学工作,做好奖助学生的后续教育工作;三是要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改进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学生综合信息的服务质量;四是要继续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在校园稳定和促进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服务学生就业与成才;五是要加强学生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训,增强学生工作团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4、加强社会服务工作。构建与交通和社会紧密联系的培训体系;制定满通和社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交通和社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方面的制度,构建为交通和社会开展技术服务的体系。

5、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增强自主造血功能。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社会捐助;二是进一步加强计划管理,建设节约型学院;三是整合三校区资源,提高办学效率。

以上各项都指定了牵头的院领导和负责的部门,现正在组织实施。

三、复杂的事,联合办

与我院相邻的*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多年前借用我院14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一直不予归还。今年8月,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将与*第二师范学院合并。在得知该院即将并入第二师范学院之际,我院再次正式向他们提出归还要求。在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省交通厅名义已向省政府行文,请省政府协调此事。学院正在积极与省政府办公厅、财政厅、教育厅取得联系,请求支持。

四、重大的事,全力办

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职学院办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制约和影响学院科学发展的核心指标,也是提高我院核心竞争力。学院党委将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列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作为实践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省高校毕业生规模达36万人;我院2009年高职毕业生为2865人,中职毕业生794人,总数为3659人,比20*年增加了521人,毕业生人数又迎来一个高峰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如何保持学院高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是摆在我院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学院党委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决心举全院之力不怕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抓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提前谋划。学院将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提前到20*年12月18日召开,全面部署了学院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是明确提出了2009年就业工作目标:力争全院年终就业率达到90%。同时,对各系、校区的就业率也逐一进行规定并签订了2009年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状,实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三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采取院领导包系,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职能部门和系部,加强指导,分片包点,对工作薄弱环节和薄弱部门加强联系、分析、督促和指导。进一步完善院、系、室三级管理模式,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非常决心”来对待和做好09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四是进一步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成立就业市场建设专班队伍;建立就业市场信息站;建立区域、领域就业联系网络。

五是进一步创新就业模式,引导毕业生多元就业。

六是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化学通报篇3

    按照市委、市教育局党委的统一部署,我校党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分析评价阶段,在市委督导组和市教育局督导组的指导下,我校第二阶段分析评议学习培训阶段已经结束,从2005年8月 20日到2005年9月20日开始进入分析评议阶段。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中,我们按照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和局督导组的要求,认真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效果。保证了第二阶段分析评议工作顺利完成,现将第二阶段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扎实有效做好分析评议阶段各项工作

第一,按照局党委的部署,首先我校党委于8月22日召开了全校党员转段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巡视组组长金明根同志,我校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会上我校党委张书记做了动员讲话。通过转段动员,使全体党员充分认识到分析评议阶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做好第二阶段工作的自觉性,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关键环节,明确了开展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的原则,为做好分析评议阶段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

    第二,制定方案。确定了第二阶段的活动内容和时间,根据局党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通化市第一中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分析评价实施方案,制定了征求意见表,确立了集中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和要求。

    第三,广泛征求意见,学校党委通过设立意见箱,征求意见电话,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届意见,共发放征求意见表331份,向社会发放征求意见信函30封,现返还19封,共召开6个座谈会,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普及到每一个班级,同时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社区、派出所、主管部门、行风监督员及离退休人员征求意见,共征求对学校的意见8条,领导班子7条,所征求党员个人意见累计共318条,学校党委已召开两次会议,根据所征求的意见研究整改措施,现制定了高一、高二教育教学整改措施,领导干部个人整改措施,每个党员的整改措施正在落实中。

    第四,开展了谈心交心活动。在谈心活动中,我们坚持了“四个必谈”,即:校级党员领导干部之间必谈;校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分管科室负责同志和所在党支部党员必谈;支部书记与党员之间必谈;党员之间开展个别谈心或双向选择谈心。在谈心活动中,校级党员领导干部谈心人数均在13人次以上,一般党员的谈心人数均在10 人次以上,班子成员之间谈心42人次,普通党员之间谈心732人次。

    第五,撰写党性分析材料。为了确保每名党员党性分析材料的质量,我们坚持做到校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分析材料由局督导组审核把关,副校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党员分析材料由书记、校长审核把关,普通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由各支部委员会和主管领导审核把关。离退休党员根据实际情况,有书写能力的要撰写剖析材料,由于身体等原因不能撰写的可以不撰写,但都进行了谈话。

    第六,召开校党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根据局党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第二阶段实施方案》要求。8月12日、13日两天以支部为单位召开了全体党员(包括离退休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全校81名党员全部参加(包括离退休党员)。14日下午我校党委又召开了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七名校级领导全部到会。这次民主生活会受到市教育局领导的重视,于深局长亲自到会,参加此次民主生活会,还有基础教育科、局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巡视组组长金明根科长也参加了我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各党支部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生活会上敢于触及灵魂,敢于讲真话、实话,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达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要求,坚决杜绝了你好、我好、大家好或只提希望不提问题的现象发生。党员之间进行相互评议,开展批评。党员根据评议意见,认真修改党性分析材料。通过组织生活会,使每个党员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落实整改措施、搞好整改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七,进行了民主评议,及时反馈评议意见。在各支部召开党员个人党性分析基础上,由各支部委员会对每个党员进行了评议,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方向。根据民主评议的情况,由各支部成员组成评议小组,形成对每个党员的评议意见,将评议意见逐一向党员本人反馈,听取党员个人的意见,最后将民主评议情况在适当范围内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八,通报评议结果。各党支部在民主评议和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了各年级全体教师大会,通报每个党员在民主评议中的情况,并把“两会”情况在公示栏中通报。

    第九,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在通化电台、电视台、通化日报和局宣传中心上进行了大力的宣传报道,在我校教育信息网上特别开设了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网页,共开辟“活动简报、专题报告、心得体会、先进事迹”等四个栏目,在宣传报道上进行了手段创新,扩大宣传报道的广度和力度。在学校内设立了先进性教育活动专栏。对活动方案、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学习心得、征文等进行集中展示,接受群众监督。截至目前,先后在市教育信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简报》,进行宣传报道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记实。

    第十,继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了使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进一步深化“心系困难学生、开展扶困助学”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在认真搞好教育系统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我校党委结合教育实际,围绕“心系学生、情结一中、办人民满意学校”这一核心主题。在8月22日,我校全体党员为困难学生捐款5750元,仅开学初,为特困学生减免学费5万余元。

    第十一,继续加强学习。

按局党委要求,在第二阶段教育活动中,我校组织集中学习12学时,党员能自觉进行自学,笔记均达5千字以上,巩固了第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二、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保证分析评议阶段工作顺利进行。

   第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校党委精心安排,制定周密细致的方案。校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加强了对各党支部分析评议工作检查督促,检查督促的重点是思想认识是否到位,征求意见是否广泛,主要问题是否找准,党性分析是否深刻,组织生活会是否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是否客观公正,边查边改是否落实。

    第二,坚持走群众路线。我们坚持开门搞先进性教育,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对党员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引导党员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第三,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在分析评议阶段,校级党员领导干部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坦荡的胸怀,良好的精神状态,带头剖析,敢于正视存在的不足,深刻反思、认真查摆自己的主要问题,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带头作好先进性分析,带头写好先进性分析材料,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认真参加双重民主生活会,以自身的模范作用,引导和带动了广大党员积极自觉地搞好先进性分析评议。

    第四,切实把整改贯穿始终。党性分析、民主评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好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牢牢抓住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责任意识,工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个人工作的实际、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立言立行,即知即改,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检验分析评议阶段的效果

   在阶段活动中,学校采纳了社会各届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该纠正的迅速纠正,能落实的立刻落实,突出解决了以下问题:

   第一,解决了住宿生喝热水难,用热水难的问题。根据学生家长的反映,住宿生喝、用热水难,学校决定花2万元上饮用水工程,教师节前解决,并预计花15-20万元,解决学生洗漱使用热水问题,9月底解决。

   第二,解决了生活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仅开学初,对生活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就5万余元。其它方面的收费能减免的一律减免,保证生活困难的学生能正常上学。 

   第三,解决了学生食堂吃饭难,饭菜单一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要求,学校开学初对食堂管理方面加大力度,现主副食品种类已达80余种,价格低廉,2元能吃饱饭,并开设了30个窗口,解决了吃饭排队难的问题。

   第四,解决住宿生晚上自习班的问题。学校开设6个自习室,调300套桌椅,满足夜间学生上自习的要求。

   第五,解决门卫管理松懈问题。根据行风监督员的意见,学校加强安全保卫力度,现已解聘原来的门卫更夫,聘三位保安,使校园内安全保卫工作得到了保障。

   第六,解决了收费透明度不高的问题。我校无乱收费现象,但由于学生数量多,收费通过学生和家长沟通产生种种弊端,根据社会各届及广大家长所提的建议,学校决定每月“一天家长日”活动(或开家长会或通过信函的形式),学校向家长沟通学校收费情况以及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使我校收费透明度增加。

   第七,制定青年教师培训及考核方案,逐步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第八,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变教研组管理为年级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校还存在着有的个人自学学习时间少,学习不够深入,在分析评议阶段,有的同志自学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如第一阶段,个别人出现松劲的现象,在查找问题时,联系实际工作方面的多,联系个人思想作风方面不够等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五、下步打算

化学通报篇4

关键词白话文化内驱机制言述方式大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thepopularityandinner-drivingmechanismofthemodernnewspaper`sLanguage

wangYanlong

(SchoolofLitenatureandcommunication,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64)

abstractthelinguisticconveyingwaysofChina`smodernnewspaperhavechangedfromancientChinesetovernacular.itrepresentedthetransitionfrommodernChinesemediaculturetopopularculture.ithavewenttroughfourperiods,andtheevalutionofitshowedadeephistoricreasons.thechangeofcommunicationconception,thetechnicalinnovationofthepublisningandthebreakthroughoftheculturalconceptaretheinnerdriveofthepopularityoftheverncularcultureinChina`smodernnewspaper.

Keywordsvernacularcultureconveyingwaysinner-drivingmechanismpopularculture

在近代中国,报刊的话语言述方式由艰涩难懂的文言文逐渐向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转变,使报刊受众群从专利式精英读者剥离开来,一部分逐步流向文化教育程度低的普通读者,从而使报刊读者面更加宽泛,这也是近代中国纸质传媒的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过渡的表现。从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开始,至191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办的《新青年》为标志的办报热潮,中国近代报刊在一百年间,报刊话语经历了四个主要相关阶段。而传播理念的转变、印刷技术的革新和文化观念的进化,成为近代报刊话语体系大众化趋势的内驱机制的三个环节。

一、话语言述方式的流变

中国的报纸和杂志过去没有区分,统称为报刊。早期的近代报刊一般也采用书本式装帧,每期几十页或上百页不等,定期(个别不定期)出版。到19世纪60年代后,报纸才开始同书本式的杂志有了区别,报纸采用单面或双面印刷,并开始使用新闻标题。本文所阐述的近代报刊包括报纸和杂志,而两者的言述话语状态都经历了由佶屈聱牙的文言文向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渐进式演变。

1.中西冲突中报刊话语生存状态(1815年―1895年)。鸦片战争以前,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图谋打开中国大门的过程中,第一批近代中文报刊产生,由基督教新教派传教士创办。最先有《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该刊文体品种繁多,有诗歌、对话体、小故事、长篇记事等等,写作上大量采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形式。该刊主编米怜提出了写作的三条原则:一是要短,二是要通俗易懂,三是要流畅生动。但对于传教士报刊,总体来看,它们无论是宣传基督教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在形式上经常引用孔孟程朱的言论和《四书五经》中的用语,从文章标题、内容到刊物封面,都深深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随着1861年《上海新报》的创刊和后来《申报》的崛起,商业报纸竞争异常激烈,当时的新闻文体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但社会新闻成为了报业竞争的重要砝码。所以注重写作手法的运用,叙中有议,叙中有情,重情节和描绘,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1876年《申报》为迎合小市民的阅读需要,曾出版通俗报《民报》(和下文提到的革命报纸《民报》不同),该报“专门民间所设,字句俱如寻常说话”。但这时期的报纸本质上仍没有摆脱传统文体和话语方式对新闻作品的束缚,以致后来的商业报纸在新闻言论改革上仍流于形式主义。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思想文化促使国人办报热潮的兴起,其中以王韬于1874年1月5日创办的《循环日报》最为显著。而该报的盛行,主要原因在于王韬政论文风的突破。他的政论立论鲜明,通俗易懂。正如他自称:“老民于诗文无所师承,喜即为之下笔”,“文章贵乎记事叙情,自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所以其文章无刻意雕琢,文不华丽,意却清晰,并对后来戊戌前后的报章体产生了重要影响。

2.维新改良运动中的报刊论坛(1895年―1905年)。戊戌维新时期的改良派报刊主要以缙绅、士大夫和具有资产阶级观点的知识分子为对象。改良派的报刊活动家们为了扩大其报刊宣传的影响,已经注意到了报刊文字通俗化问题。试办过一些白话报纸,一般报纸上的文字也力求通俗易懂。在国人办报第一次高潮中最有影响的报纸是1896年8月9日创办的《时务报》,后来陆续出现《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报》,其典型代表人物是梁启超,他在长期办报中形成了一种文体,人称“时务体”。这种文体打破传统格式,摒弃陈词套语,采用或文或白,或中或外,时杂以俚语、韵语等报刊语言,对读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他的散文虽有时用典,但一般说来明白晓畅,属于浅近的文白参半的通俗文体。他在《清议报》上发表的为大家熟知的《少年中国说》,其语言节奏明快,叙事论理糅合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旨意通俗明朗。

但直到1897年裘廷梁在《苏报》上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正式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这才标志近代白话文进入一个自觉而非自发的新阶段。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通俗小报,它们的语言风格更加注重普通读者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如创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十三日《演义白话报》,在第一号《白话报小引》中写道“目下我们中国读书人中,略有几个,把外国书翻做中国文理,细心讲究外洋情形。但是通文既不容易,看书也费心思,必须把文理讲做白话,看下便不吃力。而且还有一层,中西各种书本,价钱都是贵的,若然用白话做在报上,一天一张,便觉所费不多……”又说:“中国人要想发愤立志,不吃人亏,必须讲究外洋情形,天下大势。要想讲究外洋情形,天下大势,必须看报。要想看报,必须从白话起头,方才明明白白。”①《演义白话报》的内容,主要是新闻、笔记、小说,语言通俗易懂。此外还有《消闲报》、《采风报》、《趣报》、《通俗报》、《笑林报》、《寓言报》、《苏州白话报》、《上海白话报》等各类小报,也具有相似的语言风格。

3.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通俗化(1905年―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的对象除了士大夫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外,还包括国内识字不多的新军、会党、手工业工人和华侨中的小贩、农业工人和个体劳动者。所以,办报者努力使报刊文字通俗化。著名报人林獬在《中国白话报》发刊词中说道:“深的文法,列位们又看不懂;就是说把你听,列位们又是听不来的。……我为着这事,足足和朋友们商量了十几天,大家都道没有别的法子,只好做白话报罢,内中用那刮刮叫的官话,一句一句说出来,明明白白,要好玩些,有要叫人容易懂些。倘使这报馆一直开下去,不上三年包管各位种田的、做手艺的、做买卖的、当兵的、以及孩子们、妇女们,个个明白,个个增进学问,增进见识,那中国自强就着实有望了。……”于是,他们创办一些完全用口语编写的报纸,其品种、数量和编辑水平也比戊戌时期有显著提高,有的还使用了少数民族文字。如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的《民报》,其宣传的内容主要是三民主义革命思想以及西方进步文化和各种新思潮的介绍。宣传形式是通过论说、时评、译丛、谭丛等栏来进行的,这些栏目上的一般政论文章,比戊戌时期流行的时务文体更为浅近直截,但基本上还只是通俗化了的文言文,和五四以后流行的白话文还有很大距离。后来,《民报》在章太炎的主持下,尽管为树立民族文化自尊心做出了贡献,其过度的国粹主义主张“今天所有的东西都是古已有之,都应该以古代为典范:不仅政治经济制度需要从古代得到借鉴,就连婚丧祭祀的礼节和冠服、音乐、舞蹈乃至语言文字等各方面,也必须‘一返皇古’。”②从而助长了复古主义的逆流。但总体来说,革命派报刊的多数政论都采用了半文半白的文体,为五四后语体化政论文的大量出现做了准备。同时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通俗化的“图画”栏目较为常见,表现形式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者的照片、画像和时事漫画作品,从不同侧面与政论文章相配合。

这时期的妇女报刊通俗化程度更为明显,如秋瑾创办的《白话》和《中国女报》,考虑到多数妇女缺少文化教育、阅读有困难的现实,采取了“文俗之笔墨并行”的办法,“以便于不甚通文理者,亦得浏览”(《创办中国女报之草章及意旨广告》)。秋瑾在《中国女报》第1期《敬告姊妹们》中写道:“我的最亲爱的诸位姊姊妹妹呀!……二万万的男子,是入了文明新世界,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爬不上来。足儿缠得小小的,头儿梳得光光的;花儿、朵儿,扎的、镶的,戴着;稠儿、缎儿,滚的、盘的,穿着;粉儿白白,脂儿红红的涂抹着。一生只晓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着男子。身儿是柔柔顺顺的媚着,气虐儿是闷闷的受着,泪珠儿是常常的流着,生活儿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试问诸位姊妹,为人一世,曾受着些自由自在的幸福未曾呢?”这种口语化而又如行云流水的文采,如泣如诉,强烈的感染力征服了读者,也使传播者的思想更加浅显明了。同一时期,全国各地还涌现了一批白话报刊,如广州的《广东白话报》《岭南白话杂志》、湖北的《武昌白话报》、四川的《白话报》、新疆的《伊犁白话报》、安徽的《安徽俗话报》《通俗报》、山东的《济南白话报》、山西的《晋阳白话报》、直隶的《直隶白话报》等革命性质的白话报刊,它们主要以下层市民为对象,向广大民众进行了广泛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如1906年10月28日在上海创刊的《竞业旬报》,就是全部用白话文写作,把革命思想“传布于小学校之青年国民”。提倡文学改良著名的“白话大师”胡适在该刊上发表《地理学》、《真如岛》等通俗的科学小品和白话小说。

4.新文化运动报刊的白话文趋势(1911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明确提出:反对封建的特权政治,要求政治民主;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民主主义新道德;反对封建的旧文学,提倡为民主主义服务的新文学。这一时期的报刊以主张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的资产阶级民主报刊为主体,其中以1915年9月15日于上海创刊的《新青年》杂志为标志,该杂志也成为领导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新青年》创刊初期,仍采用文言文形式发稿,但在它编辑部迁移至北京后,思想更加勇猛精进,向僵死的封建文学和阻碍新思想传播的文言文发起攻击。《新青年》刊载了许多运用自然科学驳斥鬼神迷信的文章,积极宣传无神论,传播自然科学。新文化运动影响逐渐扩大,新文学运动也随之兴起,并且鲜明地提出以资产阶级新文学代替封建主义旧文学的主张。胡适较早提出文学改革的主张,在《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和一些文学形式上的改革,主张“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须讲求文法之结构”。在文学内容上也提出“不作无病、不摹仿古人”,“须言之有物”。陈独秀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于1917年发表《文学革命论》,号召打倒“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建设“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当然也有绝对主义者,如钱玄同为反孔而主张“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汉语(采用世界语)。《新青年》的诞生中国报刊史由近代向现代过渡的标志,其白话文形式便于新思想的传播和普及,使读者耳目一新,也促进了报刊传媒大众文化的兴起。1918年1月,《新青年》改用完全白话文后,《每周评论》《新潮》杂志《晨报副刊》《湘江评论》等一批在五四高潮中诞生的早期中国现代报刊,普遍采用白话文,为中国现代报刊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二、话语大众化趋势的内驱力

近代的中国有学者认为,推动白话文大众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小说形式的近代化。应该说,不少近代小说,如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等等,确实都开始采用了白话文,逐渐向现代小说过渡。它们的传播载体一般是通过小说类杂志,但有的报刊副刊也大量刊登这一时期的小说作品。然而,文化的大众化,需要传播大众文化的载体,需要培育能接受且有机会接受通俗文化的大量的受众群体,要做到这一点,就只能主要借助报刊这种大众媒介。事实上,白话文的推行,近代报刊是先行者。近代小说采用白话,间接因素是缘于西方小说叙事手法的影响,其直接原因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白话趋势,促使小说章回体市场锐缩,转而积极与报刊白话文化融合,以适应一般读者的审美习惯和阅读需求。后来兴起的“诗界革命”也是如此,第一次明确提出诗歌向西方学习以及面向大众和通俗化的问题,并且于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刊登文风比较清新的外国诗歌,借助报刊倡导白话诗文。所以说,真正推动白话文化的大众化潮流的主体是中国近代报刊。

近代中国报刊白话文的演变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近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有几个特点:一是表现形式的变化,即“阳春白雪”的特权式话语体系的解构,“下里巴人”通俗式话语言述大量见诸报刊并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二是受众群体的扩大,即由特权阶层向普通大众延伸,信息接受主体拓展为文化的大众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三是促使时代文化的内核发生变化,即文化的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并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而这种报刊话语大众化的渐进趋势,有其内在的驱动力。

1.传播观念转变机制。随着新闻传播从一项社会活动发展为一项专门的社会事业,人类的传播理念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转变是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革命和民主化进程而推移的。在近代中国报业出现之时,国家政权建立在封建集权主义原则之上。这样,以集权主义基本原则作为集权主义报业理论基础,决定了中国近代新闻传播的具体模式。报纸作为一种通讯工具,被视为政府的一项垄断权利,未经政府特许,一般人不得经营,并且新闻传播必须服从社会统一的价值观念。由此,限制人民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成为封建君王维护绝对权威的强有力手段。而封建正统文化采用的是古典话语言述方式来传承,也成为特权阶层的专利权,广大民众只能是文化的“旁落者”。在华传教士的办报,宣传西方文明,首先为国内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带来了新思想和新观念;维新改良运动,西学中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民主思想的萌芽;而辛亥革命了封建王朝,逐步使资产阶级民主观念深入民心。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成为两面旗帜,追求科学与人权(这里所说的“人权”在一定程度上指民众受教育的权利)是新民主主义的目标,民主化进程逐渐深入。“近代大众报业以新闻自由为基础,而新闻自由又以民主政治为前提。所以民主的政治秩序实乃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先决条件。”③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西方报刊理论的兴起和渗透促使国内报人的传播理念发生变化,他们主张言论自由,解除报禁,追求新文化新思想多元化。而科学文化和多元思想的普及与接受主体(包括广大民众)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传播的三个主要环节“传播者、信息符号、受众”要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在当时民众文化教育匮乏的现实情况下,使信息符号话语通俗化,则是实现文化大众化的中介手段。特权文化是一种文化暴力,而白话文的逐渐通用打破了这种文化暴力的话语垄断。产生这一效果一方面是历史发展使然,但同时也是报业传播理念转变的结果。

2.传媒技术革新机制。外文报刊宣传西方文明,商业报纸争夺读者,改良派报刊鼓吹维新,资产阶级报刊宣传革命,这一切促使新闻业务不断改革,如版式由竖排进化为横排,政论、副刊等栏目的创新,它们也推动了现代新闻纸和书刊铅印技术的发展,从而适应报刊话语通俗化趋势。我国早期的报刊并无专门用纸,而是和书籍一样采用民间手工生产的连史纸、毛太纸、赛连纸印刷。清末报纸多用土法制造的纸张印刷,纸张小,字体大,单面印刷。直到1861年11月,《上海新报》率先在中国大陆采用了白报纸两面印刷的做法,开创了现代报纸印刷方法的先例,到20世纪初,中国报纸开始采用活字铅印。白话文的逐步普及不仅对信息需求量增大,从物质层面来说,对新闻纸需求量也明显增大,这就要求技术革新,印刷生产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业模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当然这主要是由经济实力雄厚的商业报纸来实现。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新闻报》运用东借西还的资金运转手段,不断添置新式印刷设备,赢得出版时间,及时刊登重大新闻,并在有限的范围内发表过一些顺乎民意的消息和报道,因此销量激增。由于《新闻报》商业信息灵通,许多商店柜台都摆着《新闻报》,素有“柜台报”之称,是一张有影响的大众化报纸。在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印刷机械开始作为民族工业出现,这从很大程度上使近代报刊成为大众化的新闻纸。民报以近代机器印刷业为技术支撑,使文化复制更加方便、快捷,从而在速度与数量上使文化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以及民间行销网络的建立,又将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所以说,这一时期的报业技术不断革新就成了近代报刊大众文化逐渐兴起的基本动力。

3.文化观念进化机制。随着近代办报热潮的涌起,数量众多、性质各异的民办报刊的存在,对既有政治权威提出了挑战,也促进了社会民众参与意识的提高。由于政治文化思潮的演进以及人们对报刊传媒社会功能认识的深化,无论是绅商、资本家以及知识分子等“中等社会”抑或是下层民众,都很注重利用报刊来发表意见、通报消息。以1901年3月的两次张园拒俄集会为例,集会前,《中外日报》等报刊是集会者用来刊载传单、告启的传播工具。集会后,报刊又成为他们传递消息、函电、发表评论的舆论媒介。事实上,近代报刊在历次大规模民众运动中每次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舆论组织和社会动员功能。而这些功能的成功实现的重要原因是人们转变了文化观念,积极推广白话文,为宣传普及信息服务,认识到古典文化并非权威和实用的启蒙精英,现代通俗的大众文化并非低贱和空谈。“时至二十世纪初年,随着报刊传媒的民间化,不仅信息来源趋于多元化、信息量成倍增加、信息传输形成民间网络系统和广阔的空间覆盖面,而且受众人数大量增加、构成日趋丰富。由此,信息交流的规模迅速拓展、频度加快,并在水平方向上大为拓展,从而形成一个以传媒为中心、以受众为周边的具有平等与开放特性的圆形网络状辐射结构。”④大众传媒覆盖范围广阔、形式新颖灵活,刺激了普通民众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促成了大众文化逐渐普及。

4.近代白话文的倡导者大多将语言分为两个层次:视文言为“雅文”,而白话为“俗文”(专供街头小市民和村野百姓)。尤其是在“五四”运动以前,倡导者们对于白话文语言形式、对象和内涵存在严重的误解,所以这段时期白话文发展有很大的局限。其实文言文与白话文作为两种语言形式,并无雅俗贵贱之分,文言文受众群体的确主要是特权阶层,但白话文的对象不仅是“村竖野叟妇孺”,也有高等文化知识分子,“五四”以后知识分子就对白话文大大予以推崇。后来白话文学的大量涌现和读者群体的拓展延伸,就是文化观念的进化,也是对白话文化内涵的诠释,这种观念的解放大大促进了白话文的推广。这样,由于文化传播技术手段的提高与民众需求相结合,使传统文化难以成为少数知识精英的独占品。(紧转第23页)

(紧接第31页)事实上,白话文不能仅仅当作文学的语言表现载体,它更是社会发展到近代末期一种普遍的文化样式――大众文化,这才是中国近代报刊白话文的真正内涵。

注释

①转引自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新华出版社,

1986年,第124页至125页。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下),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58页。

化学通报篇5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269种期刊)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12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社会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学术、东岳论丛、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高校理论战线、广东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外社会科学、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海学刊、江汉论坛、江淮论坛、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南京社会科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宁夏社会科学、齐鲁学刊、前沿、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求索、人文杂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社会科学家、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思想战线、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探索、探索与争鸣、天津社会科学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哲、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海、学术交流、学术界、学术论坛、学术探索、学术研究、学术月刊、学习与探索、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云南社会科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学刊、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

哲学类(13)

道德与文明、孔子研究、伦理学研究、世界哲学、现代哲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报、哲学动态、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

宗教类(10)

敦煌学辑刊、法音、佛学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世界宗教研究、研究、中国道教、中国穆斯林、中国宗教、宗教学研究

统计学类(4)

数理统计与管理、统计研究、统计与决策、中国统计

社会学类(4)

妇女研究论丛、青年研究、社会、社会学研究

人口学类(5)

人口学刊、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人口与发展、中国人口科学

管理学类(4)

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学报、领导科学、中国管理科学

人才学类(1)

中国人才

民族学类(14)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回族研究、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世界民族、西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民族、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国际政治类(20)

当代世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当代亚太、俄罗斯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国际观察、国际论坛、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国外理论动态、美国研究、欧洲研究、日本学刊、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知识、太平洋学报、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西亚非洲、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政治类(46)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长白学刊、党的文献、党建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红旗文稿、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教学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导刊、理论前沿、理论探索、理论探讨、理论学刊、理论与改革、理论月刊、瞭望、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邓小平理论研究、思想研究、南京政治学院学报前线、前线、求实、求是、人民论坛、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新视野、行政论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中国青年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法律类(27)

比较法研究、当代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律适用、法商研究、法学、法学家、法学论坛、法学评论、法学研究、法学杂志、法制与社会发展、河北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环球法律评论、人民检察、人民司法、现代法学、行政法学研究、政法论坛、政治与法律、知识产权、中国法学、中国法医学杂志、中国司法鉴定、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外法学

第二编经济(154种期刊)综合性经济科学类(20)

当代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经纬、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问题、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经济研究、经济纵横、南开经济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上海财经大学学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云南财经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世界经济类(9)

东北亚论坛、国际经济评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文汇、世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外国经济与管理、亚太经济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33)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城市发展研究、城市问题、地域研究与开发、改革、改革与战略、管理世界、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数学、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问题探索经济研究参考、开放导报、南方经济、上海经济研究、生产力研究、生态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特区经济、现代城市研究、现代经济探讨、消费经济、运筹与管理、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经贸导刊、中国流通经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资源与产业、资源科学

会计类(15)

财会通讯、财会研究、财会月刊、财务与会计、会计研究、会计之友(上旬刊)、商业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财务与金融、中国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会计之友(中旬刊)、会计之友(下旬刊)

农业经济类(16)

调研世界、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林业经济问题、林业经济、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现代化研究、世界农业、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中国土地中国土地科学、中国渔业经济

工业经济类(13)

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管理现代化、经济管理、经济与管理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企业管理、企业经济、软科学、预测、中国工业经济

旅游经济类(1)

旅游学刊

贸易经济类(16)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财贸经济、对外经贸实务、广东商学院学报、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贸探索、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国际商务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江苏商论、商业经济与管理、商业时代、商业研究、中国商贸、中国物流与采购

财政类(13)

财经科学、财经论丛、财经问题研究、财经研究、财政监督、财政研究、当代财经、涉外税务、税务研究、税务与经济、中国财政、中国税务、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币/金融、银行/保险类(18)

保险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广东金融学院学报、国际金融研究、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论坛、金融研究、金融与经济、经济导刊、南方金融、上海金融、投资研究、武汉金融、新金融、浙江金融、证券市场导报、中国金融

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303种期刊)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类(15)

传媒、传媒观察、当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爱好者、新闻大学、新闻记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写作、新闻战线、新闻知识、中国报业、中国记者

广播、电视事业类(2)

电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出版事业类(10)

编辑学报、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广角、读书、科技与出版、中国编辑、中国出版、中国图书评论

图书馆学,情报学类(19)

大学图书馆学报、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情报杂志、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图书与情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

档案学类(10)

北京档案、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档案与建设、兰台世界、山西档案、浙江档案、中国档案

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类(10)

科技导报、科技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科学管理研究、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科技论坛、中国软科学

教育综合,教育事业类(24)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比较教育研究、当代教育科学、电化教育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术月刊、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导刊、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评论、教育探索、教育学报、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开放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外国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教育学刊、中国远程教育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类(1)

学前教育研究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类(20)

化学教育、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中学版)、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课程.教材.教法、历史教学(高校版)、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生物学教学、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思想政治课教学、外国中小学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高等教育类(14)

复旦教育论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江苏高教、教育发展研究、现代教育管理、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科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大学教学、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

各类教育类(9)

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教育与职业、民族教育研究、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成人教育、中国特殊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体育类(16)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文化导刊、体育学刊、体育与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18)

辞书研究、当代语言学、方言、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民族语文、上海翻译、世界汉语教学、修辞学习、语文建设、语文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中国语文

外国语类(13)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外国语文、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外语、中国俄语教学

世界文学类(7)

当代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译林

文学理论类(20)

当代文坛、当代作家评论、红楼梦学刊、鲁迅研究月刊、民族文学研究、名作欣赏、明清小说研究、南方文坛、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小说评论、新文学史料、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文学作品类(16)

长城、当代、飞天、花城、剧本、民族文学、青年文学、清明、人民文学、山花、上海文学、诗刊、时代文学、天涯、小说界、中国作家、作家

艺术综合类(4)

艺术学院学报、民族艺术、艺术评论、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类(8)

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美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世界美术、新美术、装饰

摄影艺术类(0)

音乐类(8)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音乐创作、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舞蹈类(2)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

戏剧类(10)

当代戏剧、上海戏剧、四川戏剧、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文学、戏剧艺术、戏曲艺术、艺术百家、中国京剧、中国戏剧

电影、电视艺术类(8)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当代电视、当代电影、电影文学、电影新作、电影艺术、世界电影、中国电视

历史(除文物考古)类(25)

安徽史学、当代中国史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历史档案、历史研究、民国档案、清史研究、史林、史学集刊、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世界历史、文献、西域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国农史、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文化研究、中国藏学、中华文化论坛

文物考古类(14)

北方文物、东南文化、敦煌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华夏考古、江汉考古、考古、考古学报、考古与文物、农业考古、四川文物、文物、中国历史文物、中原文物

第四编自然科学(351种期刊)综合性科学技术类(120)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技术通讯、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桂林工学院学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技通报、科学通报、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兰州理工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天津大学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安理工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工业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然科学进展、自然杂志

自然科学总论类(14)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系统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系统管理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中国科技史杂志、中国科学基金、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数学类(17)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中文版)、工程数学学报、计算数学、模糊系统与数学、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数学进展、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数学物理学报、数学学报、数学杂志、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应用数学学报、中国科学(a辑:数学)

力学类(13)

爆炸与冲击、固体力学学报、机械强度、计算力学学报、力学季刊、力学进展、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实验力学、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应用力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振动与冲击

物理类(22)

波谱学杂志、大学物理、低温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发光学报、高压物理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光学学报、光子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计算物理、量子电子学报、量子光学学报、声学学报(中文版)、物理、物理实验、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中国激光

化学/晶体学类(26)

催化学报、分析测试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分子催化、分子科学学报、影像科学与光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功能高分子学报、光谱实验室、合成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化学进展、化学试剂、化学通报、化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理化检验(化学分册)、人工晶体学报、色谱、无机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有机化学、中国科学(B辑:化学)

天文学类(2)

天文学报、天文学进展

测绘学类(8)

测绘科学、测绘通报、测绘学报、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遥感学报

地球物理学类(11)

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震、地震地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地震学报、地震研究、空间科学学报、水文、西北地震学报、中国地震

大气科学(气象学)类(10)

大气科学、高原气象、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气候与环境研究、气象、气象科技、气象科学、气象学报、热带气象学报、应用气象学报

地质学类(30)

沉积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层学杂志、地球化学、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学报、地球与环境、地学前缘、地质科技情报、地质科学、地质论评、地质通报、地质学报、地质与勘探、第四纪研究、高校地质学报、古地理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矿床地质、矿物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与化探、现代地质、新疆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石学报、中国地质、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海洋学类(13)

海洋地质动态、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工程、海洋湖沼通报、海洋环境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海洋科学进展、海洋通报、海洋学报(中文版)、海洋与湖沼、热带海洋学报、台湾海峡

地理学类(19)

冰川冻土、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科学进展、干旱区地理、干旱区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湖泊科学、极地研究、经济地理、热带地理、人文地理、山地学报、世界地理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沙漠

生物科学综合类(25)

古脊椎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生命的化学、生命科学、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物多样性、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生物技术通报、生物数学学报、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学通报、分子细胞生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体古生物学报遗传、应用生态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植物学类(11)

广西植物、菌物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云南植物研究、JournalofSystematicsandevolution、植物生理学通讯、植物生态学报、植物学报、植物研究

动物学/人类学类(10)

动物分类学报、CurrentZoology、动物学研究、动物学杂志、昆虫分类学报、昆虫学报、昆虫知识、人类学学报、兽类学报、四川动物

第五编医药、卫生(251种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37)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重庆医科大学学报、重庆医学、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医学版)、广东医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江苏医药、医学杂志、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医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上海医学、实用医学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津医药、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华医学杂志、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26)

毒理学杂志、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与职业医学、生殖与避孕、卫生研究、现代预防医学、营养学报、中国妇幼保健、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中国食品卫生杂志、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统计、中国学校卫生、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中国职业医学、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类(20)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辽宁中医杂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时珍国医国药、新中医、针刺研究、中草药、中成药、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天然药物、中国针灸、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中华中医药杂志、中药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医杂志

基础医学类(25)

病毒学报、国际免疫学杂志、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免疫学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生理科学进展、生理学报、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现代免疫学、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共患病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临床医学类(21)

护士进修杂志、检验医学、临床检验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全科医学、中国实验诊断学、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国输血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内科学类(24)

肠外与肠内营养、中华高血压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

外科学类(26)

临床麻醉学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男科学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妇产科学类(4)

实用妇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

儿科学类(6)

临床儿科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肿瘤学类(9)

癌症、实用肿瘤杂志、中国癌症杂志、中国肿瘤临床、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肿瘤、肿瘤防治研究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9)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3)

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

耳鼻咽喉科学类(4)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眼科学类(5)

眼科新进展、眼科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科杂志

口腔科学类(5)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特种医学类(10)

放射学实践、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介入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

药学类(17)

华西药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药物分析杂志、药学学报、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第六编农业科学(137种期刊)综合性农业科学类(38)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甘肃农业大学学报、广东农业科学、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贵州农业科学、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南农业科学、湖北农业科学、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北农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江苏农业科学、江苏农业学报、江西农业大学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农业学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四川农业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业学报、西南农业学报、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新疆农业科学、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农业学报、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业科学

农业基础科学类(11)

生态环境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研究、土壤、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通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国水土保持

农业工程类类(8)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灌溉排水学报、节水灌溉、农机化研究、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中国农村水利水电、中国农机化

农学,农作物类(15)

大豆科学、核农学报、麦类作物学报、棉花学报、农业生物技术学报、玉米科学、杂交水稻、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中国棉花、中国水稻科学、中国烟草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种子、作物学报、作物杂志

植物保护类(9)

环境昆虫学报、农药、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植物检疫、中国生物防治、中国植保导刊

园艺类(8)

北方园艺、果树学报、食用菌学报、园艺学报、中国果树、中国南方果树、中国食用菌、中国蔬菜

林业类(1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福建林学院学报、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林业实用技术、林业资源管理、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世界林业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浙江林学院学报、浙江林业科技、中国森林病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竹子研究汇刊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类(20)

蚕业科学、草地学报、草业科学、草业学报、动物医学进展、动物营养学报、黑龙江畜牧兽医、饲料工业、饲料研究、畜牧兽医学报、畜牧与兽医、中国草地学报、中国家禽、中国兽医科学、中国兽医学报、中国兽医杂志、中国饲料、中国畜牧兽医、中国畜牧杂志、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水产、渔业类(13)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淡水渔业、渔业科学进展、海洋渔业、科学养鱼、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水产科技情报、水产科学、水产学报、水生态学杂志、渔业现代化、中国水产、中国水产科学

第七编工业技术(496种期刊)工程基础科学类(3)

工程力学、工程图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

工程材料科学类(7)

材料导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材料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功能材料、无机材料学报

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类(2)

包装工程、中国粉体技术

声学工程类(2)

应用声学、噪声与振动控制

制冷工程类(2)

低温工程、制冷学报

真空技术类(2)

真空、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计量学类(1)

计量学报

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类(14)

爆破、非金属矿、工程爆破、化工矿物与加工、金属矿山、矿山机械、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矿冶工程、矿业安全与环保、矿业研究与开发、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岩矿测试、中国矿业、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煤矿开采类(10)

煤矿安全、煤矿机械、煤矿开采、煤炭工程、煤炭技术、煤炭科学技术、煤炭学报、煤田地质与勘探、选煤技术、中国煤炭

石油、天然气工业类(29)

测井技术、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断块油气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化工、石油机械、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实验地质、石油天然气学报、石油物探、石油学报、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钻采工艺、石油钻探技术、天然气地球科学、天然气工业、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疆石油地质、油气储运、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油气田地面工程、油田化学、中国海上油气、钻采工艺

冶金工业类(23)

粉末冶金工业、粉末冶金技术、钢铁、钢铁钒钛、钢铁研究学报、贵金属、黄金、炼钢、炼铁、轻金属、烧结球团、湿法冶金、特殊钢、稀土、稀有金属、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冶金分析、冶金自动化、硬质合金、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部分)、中国稀土学报、中国有色冶金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类(26)

表面技术、材料保护、材料科学与工艺、材料热处理学报、电焊机、锻压技术、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腐蚀与防护、焊接、焊接技术、焊接学报、机械工程材料、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金属热处理、金属学报、轻合金加工技术、热加工工艺、塑性工程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轧钢、中国表面工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铸造、铸造技术

机械、仪表工业类(27)

工程设计学报、光学技术、光学精密工程、机床与液压、机械传动、机械工程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流体机械、摩擦学学报、与密封、水泵技术、现代制造工程、压力容器、液压与气动、仪表技术与传感器、仪器仪表学报、振动.测试与诊断、制造技术与机床、制造业自动化、中国机械工程、轴承、自动化仪表、自动化与仪表、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武器工业类(11)

兵工学报、弹道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飞航导弹、含能材料、火工品、火力与指挥控制、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火炸药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现代防御技术

能源与动力工程类(14)

车用发动机、电站系统工程、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学报、锅炉技术、可再生能源、内燃机工程、内燃机学报、汽轮机技术、燃烧科学与技术、热力发电、热能动力工程、太阳能学报、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原子能技术类(7)

辐射防护、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核动力工程、核技术、核科学与工程、强激光与粒子束、原子能科学技术

电工技术类(32)

变压器、磁性材料及器件、大电机技术、低压电器、电测与仪表、电池、电瓷避雷器、电工电能新技术、电工技术学报、电化学、电机与控制学报、电机与控制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设备、电气传动、电气应用、电网技术、电源技术、高电压技术、高压电器、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东电力、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绝缘材料、微电机、微特电机、蓄电池、照明工程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中国电力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43)

半导体光电、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波科学学报、电路与系统学报、电视技术、电信科学、电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子显微学报、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电子元件与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光电工程、光电子.激光、光电子技术、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红外技术、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红外与激光工程、激光技术、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激光与红外、激光杂志、数据采集与处理、通信学报、微波学报、微电子学、微纳电子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现代雷达、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液晶与显示、应用光学、应用激光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31)

测控技术、传感技术学报、传感器与微系统、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机器人、计算机测量与控制、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与科学、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控制工程、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软件学报、微电子学与计算机、系统仿真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信息与控制、遥感技术与应用、中国图象图形学报、中文信息学报、自动化学报

一般性问题(18)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通报、高分子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过程工程学报、化工进展、化工新型材料、化工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化学世界、精细化工、精细石油化工、离子交换与吸附、膜科学与技术、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现代化工、应用化学

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类(10)

电镀与环保、电镀与精饰、电镀与涂饰、硅酸盐通报、硅酸盐学报、耐火材料、水泥、陶瓷学报、无机盐工业、中国陶瓷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类(13)

工程塑料应用、合成树脂及塑料、合成纤维工业、聚氨酯工业、林产化学与工业、热固性树脂、塑料、塑料工业、料科技、弹性体、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橡胶工业、中国塑料

其他化学工业类(6)

煤炭转化、燃料化学学报、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新型炭材料、中国胶粘剂

轻工业、手工业(除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类(12)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林产工业、木材工业、皮革科学与工程、烟草科技、造纸科学与技术、纸和造纸、中国皮革、中国造纸、中国造纸学报、中华纸业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10)

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导报、纺织学报、毛纺科技、棉纺织技术、上海纺织科技、丝绸、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印染、印染助剂

食品工业类(20)

茶叶科学、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粮食与饲料工业、粮食与油脂、粮油加工、食品工业、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科技、食品科学、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与机械、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中国粮油学报、中国酿造、中国乳品工业、中国食品添加剂、中国食品学报、中国调味品、中国油脂

建筑科学类(33)

工程地质学报、工程勘察、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工业建筑、规划师、国际城市规划、混凝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给水排水、建筑材料学报、建筑技术、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科学、建筑学报、空间结构、暖通空调、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施工技术、世界地震工程、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土木工程学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型建筑材料、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中国给水排水、中国园林

水利工程类(13)

长江科学院院报、泥沙研究、人民长江、人民黄河、水电能源科学、水科学进展、水力发电、水力发电学报、水利水电技术、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水利学报、中国水利

交通运输综合类(3)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铁路运输类(11)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机车电传动、铁道标准设计、铁道车辆、铁道工程学报、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建筑、铁道学报、铁道运输与经济、中国铁道科学、中国铁路

公路运输类(10)

公路、公路交通科技、汽车工程、汽车技术、桥梁建设、世界桥梁、现代隧道技术、中国公路学报、中外公路、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水路运输类(9)

船舶工程、船舶力学、大连海事大学学报、航海技术、上海海事大学学报、水运工程、中国港湾建设、中国航海

航空、航天类(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电光与控制、飞行力学、固体火箭技术、航空材料学报、航空动力学报、航空学报、航天控制、空气动力学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实验流体力学、推进技术、宇航材料工艺、宇航学报、中国惯性技术学报、中国航天、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环境科学类(19)

工业水处理、化工环保、环境保护、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工程学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水处理技术、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自然灾害学报、自然资源学报

化学通报篇6

关键词: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化学风险;纺织品

中图分类号:tS107.4文献标志码:a

2013年一季度,上海市质监局对学生服进行质量抽检,结果发现22批次产品中有6批次不合格,其中,一款冬季校服被检出致癌物质芳香胺,此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纺织品质量安全的高度关注。其实“毒校服”事件并不是一起单一的事件,纺织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化学加工业,从原材料的使用,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制剂,再到产品包装材料的使用,化学物质贯穿供应链始终。为了应对供应链中的有害化学物质风险及污染问题,2011年11月,多家国际知名服装和鞋类品牌共同了《供应链体系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的联合路线图》,承诺到2020年实现有害化学物零排放。只有对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管控,才能杜绝此类风险的发生。欧盟市场的消费者安全系统作为风险识别的一个有效途径,值得业界参考借鉴。

1欧盟市场消费者安全系统简介

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确保居家、休闲、旅行等各领域中所涉及的消费品安全性,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欧盟委员会制定了有效透明的预警机制,定期在官网上有关消费品对健康和安全构成风险的信息,以及对这些危险产品采取的召回或下架等防护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的安全感。

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是一种用于通报食品以外危险消费品的快速预警系统,其功能是确保在一个成员国内所发现的关于非食品类危险消费品和专业用品的信息能够在成员国监管机构及欧盟委员会间迅速地共享,防止这些产品流入到消费者和专业人士手中。目前该系统共有30个成员国,包括所有欧盟成员国以及3个欧洲经济区国家(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

RapeX系统是依据两部法案作为其法律框架,分别为《通用产品安全指令》(2001/95/eC,GpSD)和《产品营销的认可与市场监督要求》(2008/765/eC)。该系统涵盖了面向使用者的产品,包括纺织品、玩具、化妆品、电器、个人防护装备、机械和机动车辆等,但并未包含所有产品,如食品、饲料、医疗器械和药品等。

2基于RapeX的有害化学物质风险分析

2.12012年RapeX化学通报数据分析

经统计,2012年RapeX通报的化学伤害共428项,较去年上升了19%,占全年通报总量的19%,再次呈现出较高的通报频率。

RapeX系统通报最频繁的有害化学物质种类依序如图1所示。

图1列举的重点召回项目中,邻苯二甲酸酯常被用作增塑剂,在塑胶玩具中使用较多;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纺织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部分染料和助剂、鞋类产品使用的鞣剂,还有一部分存在于化妆品、饰品和油墨等产品中;偶氮染料主要应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同时也用于皮革、油墨的着色。

从RapeX对化学风险通报的国家来看,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分列前3位。针对邻苯二甲酸酯通报最多的国家依次为:捷克共和国、匈牙利、德国、西班牙、塞浦路斯,合占比例为58%。重金属通报最多的国家为:德国、意大利、芬兰、塞浦路斯、罗马尼亚,合占比例为71%。偶氮染料通报最多的国家为:意大利、德国、匈牙利、芬兰、保加利亚,合占比例为94%。中国始终位nRapeX化学风险通报的首位,2012年有53%的(225项)化学风险通报产品原产国为中国,其中涉及的有害化学物质依次为:邻苯二甲酸酯(71%)、重金属(14%)、偶氮染料(4%)等。

从产品类别分析,2012年RapeX通报的化学风险产品类别如图2所示。

化学风险通报的产品类别中玩具产品以总数173项居首,涉及的有害化学物质主要有邻苯二甲酸酯(91%)、重金属(3%)和偶氮染料(1%)。儿童可通过接触、吮吸玩具等途径摄入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一旦摄入量超过安全限值将会危害儿童的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导致儿童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根据ReaCH法规,邻苯二甲酸酯类中的DeHp、DBp和BBp在所有玩具和儿童用品中禁用;当玩具可被儿童放入口中时,邻苯二甲酸酯酯类中的Dinp、DiDp和Dnop被禁止使用。对玩具化学风险通报最多的国家包括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塞浦路斯和意大利,合占比例为59%。

在纺织品召回的30项通报中,有害化学物质集中在服装配饰中的重金属超标(42%)、偶氮超标(39%)等。纺织品中的可萃取重金属会通过人体的汗液进入到皮肤里,这些重金属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而偶氮染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出对人体或动物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根据德国《食品与日用品法》的规定,皮革中不得检出六价铬,且检出限量为3mg/kg。根据ReaCH法规规定,与皮肤直接且长期接触的纺织品和皮革制品,偶氮染料中的芳香胺浓度不得高于30mg/kg;与皮肤直接且长期接触的服装中金属配件,如铆钉钮扣、紧固物、铆钉、拉链和金属牌等,每周镍释放量不得超过0.5μg/cm2。

对纺织品化学风险通报的国家主要有德国(47%)、保加利亚(10%)、芬兰(10%)、匈牙利(10%)和塞浦路斯(7%)。德国自1994年首次以立法形式颁布禁用偶氮染料和致癌芳香胺法令以来,近20年间,政府—直致力于对输入德国的纺织服装产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监管,是纺织品通报最多的欧盟成员国。另外,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和塞浦路斯这些东欧、北欧国家对纺织品召回通报有所上升,也说明了对纺织品安全健康的关注已向传统的西欧发达国家扩散至其它欧洲新兴市场。

鞋类21项通报中,富马酸二甲酯(38%)超标主要集中在鞋、鞋包装中的小袋,在鞋皮革、织物衬里、鞋垫和鞋面偶有检出,该有害化学物质经消费者接触后会产生皮肤过敏、急性湿疹及灼伤等情况。根据ReaCH法规,用于物品及物品的任一成分中的富马酸二甲酯含量不得超过0.1mg/kg,任何超标的物品或部件禁止投放市场。

2.2化学风险通报趋势分析

在过去的5年里,对危险产品通报的数量稳中有升。2010年,欧盟委员会通过RapeX系统共了2244项有关消费者产品对健康与安全构成风险的通报。2011年,通报总数1803项。2012年,通报总数2292项,相比2008年的通报总数增加了20%,创下近5年来的最高峰(图3)。

由图4、图5可以看出,2010—2012年化学风险召回的产品类别主要集中在玩具、纺织品、鞋类、化妆品和化学品,召回原因是产品中使用的有害化学物质含量超标。一般在表1所列的产品和材料中可以发现这些有毒有害物质。

虽然RapeX召回案例整体有所上升,但有关纺织品的化学风险通报数量逐年减少,主要是由于世界各国对纺织品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准入要求,加强了对纺织品中重金属和禁用偶氮染料的监控力度,致使有关纺织品化学风险召回的案例锐减,2012年重金属和偶氮染料召回只占了整体化学通报量的6%(图3)。但同时也应看到,从1994年德国首次立法禁止生产、使用和销售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至今相关的召回案例亦时有发生,在整体纺织品通报数量下降的形势下,各国还需对危险物质继续加强管控,不可松懈。同时企业自身在实际生产中也应避免使用禁用偶氮染料和含重金属的助剂等,才能真正规避化学风险的发生。

另外,2012年首次通报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企业应予以重视。该物质主要被用于美甲产品中(如指甲油、接着胶水等),在纺织印染助剂中也有使用,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产品会引起接触性过敏反应,并通过炎症妨碍指甲的生长。在使用的过程中,产品中的高浓度甲基丙烯酸甲酯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国内和国际上都没有专门管控指甲油有害化学物质的法律法规,只有相关行业标准。

3结论

化学通报篇7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教学报关实务报关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026-02

为了认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理念,我国职教界进行了多年的教育改革探索,项目化教学是近几年流行的培养职业能力的一种模式,项目化教学的核心是采用“完整的行动模式”,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独立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即从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并实施直到任务的完成及之后的评价都由学生来做,教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起引导、指导和辅导的作用,目的是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职业行动中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

1《报关实务》职业岗位分析和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1)报关职业岗位与学习知识分析。通过企业调研,分析出报关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对比传统教学内容各章节,总结各项目对应的职业技能,为教学实践培养提供指导,见表1。

(2)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教学为表现形式的任务引领式的教学模式。报关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匹配如表2所示。项目化教学来源于工作实践、典型的职业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工作过程导向的《报关实务》项目化教学主要问题

(1)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学习动力、自主性也不足。90后、00后主张个性和自由,沉迷于网络和手机,课堂上玩手机现象屡禁不止,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这打破了过去高中灌输式教育的惯性,学生短时间将难以适应。在这对老师实施项目化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2)课程内容抽象。课程教学内容抽象,法律条文枯燥无味。报关员教材虽然更改了报关水平测试教材,但内容依然抽象难度大,学生难以理解。

(3)课程项目化开发难度大。专业教师是课程开发主力军,由于其自身在企业(行业)工作阅历和经验不足,以前课堂教学的限制,无法完全模拟出企业实际工作状况。课程开发过程本身难度大,且把课程内容全部设计成项目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得职业院校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中遇到困难和质疑。

(4)缺少激励机制。推行项目化教改有需要大量时间去钻研,缺少适当激励机制,喊口号要老师推行项目化教学,往往使教师难以为继,仅凭奉献精神,工作难以做到细致。

(5)教学实训条件不足。报关是实践性非常强,而一些通用的报关实训软件在教学上并不能完全模拟报关实训,导致学生学习难以理解,有些内容也难以口述出来,加上教师在企业实践工作经验不足,导致课堂教学与实践有一定差距。

3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内容

报关实务课程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有兴趣,学以致用”的课程改革宗旨贯穿始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报关活动的实际环节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将教、学、做相结合,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我校报关实务项目化教学改革内容如下:

(1)开发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报关业务实际操作流程,把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分为几个工作领域,在每个工作领域中开发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每一项典型的工作任务都配有真实业务背景材料,任务化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在训练学生报关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职业品质、职业意识、职业责任感。

(2)创建报关业务仿真场景型实训室。根据报关实务课程的具体情况,建成了报关业务仿真场景型实训室。报关业务仿真场景型实训室包括二个区域:办公区和通关区。办公区备有电脑和办公设备,学生在办公区内完成单据的准备、报关单的填写及录机工作。通关区完全按照海关的通关业务大厅设计,设有审单、征税、查验、放行、保税管理等业务窗口。通过模拟通关软件系统,学生在实训室可以完成仿真的报关业务操作,掌握报关实际操作技能。

(3)突出岗位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按照职业定位,岗位标准与专业标准对接确立的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国报关仿真训室模拟报关流程,突出报关单填制、报关软件操作、商品编码查找、报关业务流程,掌握报关职业岗位基本技能。

(4)改革考核方式,体现能力本位。对学生考核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实践操作型”考核模式,把报关实务课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制作成题库,由学生抽签选择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操作,老师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考核成绩,充分体现能力本位要求。考核一个方面是过程评价,分为资讯搜集、做计划、做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个阶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过程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是综合评价,对学生接受岗位职业任务要求而设置的综合训练项目的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和素质,为毕业生上手快创造条件。

(5)开发基于企业工作流程的教学任务。报关是一门以流程和单证为主体的操作性技能,因此在课堂上强化了基于企业流程的业务操作实践,对报关过程中涉及的工作进行分解,通过模拟操作的形式,完成每一个步骤,如保税货物报关我们分解成17个步骤,学生按照提示完成17个步骤之后就掌握了保税加工货物的报关程序。因此,本课程改革针对企业实践和报关业务的不同,把报告实践分成6个不同的项目:一般进出口货物、加工贸易货物、退运货物、转关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进出境展览品,对这个6个项目分解工作流程,让学生进行操作。

4结语

在报关实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课程设计的关键是要体现实践应用和创新,体现课程特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将不断探索课程改革,以适应报关行业对报关员的需要,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国良.项目化教学课程开发中存在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157-158.

[2]钟小立,吕锋.职业能力本位为基点运Cipp模式进行课程考核改革――以外贸综合实训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4(24):69-71.

化学通报篇8

【关键词】高职学报;信息化;在线编辑

在传统高职院校学报出版过程中,纸作为信息承载与传播的主要介质,具有一定的传播局限,特别是在学报稿件收集、审理、编校等具体操作过程中,纸质化编辑为主的编辑模式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学报信息化建设也已成为大势所趋。如何在传统出版的基础上对学报进行信息化建设,加快审稿过程、优化审稿流程、提高审稿质量,同时也加强学报对外宣传力度,是此次研究的目的。以Y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信息化建设为例,此次研究从在线编辑系统、学报网站、学报微信公众号建设等方面对高职学报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索。

1高职学报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分析

1.1高职学报传统出版模式

高职院校传统学报编辑部的编辑流程一般采用手工方式,稿件处理周期长,工作效率低,容易出现错误。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学报编辑部掌握稿件总体情况困难;重复性工作多;稿件查询困难;选择审稿专家难度大;发行工作难度大。同时,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等流程依靠传统寄送或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虽然稿件己从过去的纯纸质版发展成现在的纸质版与电子版结合,但是仅凭编辑人员通过QQ、邮箱等途径一对一收发、处理稿件,没有系统地整合,投稿、审稿进程缓慢。编辑与作者、审稿专家之间的沟通,以及不同审稿环节上的稿件分类等细节工作也需要耗费较长的周期,精准度要求高、周期长,传统编辑流程会影响稿件时效性,同时也导致作者与编辑部人力物力上的损失。另外,在学报宣传领域,基本上靠口耳相传与读者的主动搜索,投稿渠道狭窄。读者在网上搜索学报信息时,所获得的有效资料有限,影响学报优质稿件的收集与自身品牌宣传。

1.2高职学报信息化建设现状

数字化校园建设己在各大高等院校全面渗透并迅速发展,部分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但就学报信息化建设而言,相关的系统建设还比较基础,譬如只建立单独的稿件数据库、作者数据库等,或者只是简单的学报电子资料备档,信息分布零散、交叉混乱,没有实现有效整合,从而造成编辑人员的大量重复性工作,不利于系统化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学报管理水平,实现人员、信息、技术的优化整合,提高工作效率与精准度,学报编辑部应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学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从单纯的稿件编辑、出版转变为开放式多元化管理,建立更加完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适应高等院校学报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学报管理这一方面,商品化软件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学报具有的地域性与个性化来说,可移植性与兼容性不是很高,有碍系统在编辑部门的应用,况且要购买相对成熟的系统价格不菲,部分高职学报编辑部难以承受。因此,如何在适应高职院校学报工作实际情况与业务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寻求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途径,是目前部分高职学报面临的难题。Y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结合学院信息化建设条件与学报自身情况,对学报编辑工作、宣传窗口进行了信息化升级。

2高职学报信息化建设途径

学报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将稿件处理过程中的资料、数据按照固有的编辑业务流程组成一个在线编辑系统,快速准确地采集稿件、传递审核数据,使得稿件状态及相关审核信息在编辑、作者、审稿专家之间有效传递,从而缩短审稿周期。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络便捷优势,实现学报编辑部办公系统自动化,建立稿件、作者、专家数据库,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数据的重复录入,用信息系统替代部分的人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现代化管理的目的。学报编辑部进行了系列调研后,最终选定中国知网提供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3.0,该系统的优势在于:学报编辑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编制个性化应用模块,以适应本学报工作流程,且模块编辑简洁,可快速应用于日常的管理工作;同时该系统可免费使用,能够为学院节省不少经费。为实现系统对实际工作流程的仿真,编辑部在实际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流程整理、优化,并通过已有的稿件、作者、专家库的支持,经过实际操作体验来反复调式、修改后,最终完成在线编辑系统的建设,实现稿件编辑流程全部在线化。作者直接投稿在在线编辑系统中,编辑通过专家库选择审稿专家,完成初审、复审、专家审稿、终审等操作。在整个流程中,编辑与专家可随时随地线上审稿,作者可通过系统反馈至邮箱的提示信息及时掌握稿件动态并修改稿件。同时,通过该系统线上一对一与作者签订保密协议、电子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协议,有效预防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2.2学报网站建设

一个功能完善的学报网站,需要保证学报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既能方便读者获取学报信息,加强编辑、作者、专家及读者之间的交流联系,又能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对于促进办刊模式的网络化、信息化,提高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Y职业技术学院网站已有的良好的资源传播与宣传窗口作用,学报编辑部选择依靠学院官方网站构建了二级网站,一方面从学院师生及家长、通信行业相关专业人士等比较广度的受众群中分流出学报读者,针对性较强,另一方面对于初次搜索学报的读者,先进入更有权威性的学院官网,信赖值会更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假网站假链接混淆现象的发生。在网站建设初期,主要是框架与栏目的搭建,学报网站信息更新略微滞后,网站的功能也未起到明显的效果。在学报信息化建设后半程中,编辑部对学报网站部分功能升级,并结合学报自身情况,丰富内容,定时上传已出版资源,链接在线编辑系统等,实现了学报宣传、办公、综合服务等功能的合理运用:1)学报信息:学报简介、各类新闻公告、规章制度等;2)学报资源:印刷版过刊目录、内容下载、知网在线阅读链接等;3)学报在线办公:读者登录、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办公等;4)学报综合服务:友情链接、文章导读等。学报网站的升级改造将读者、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等各方面的需求有效结合起来,打破了以往学报网站功能单一、实用性偏低的窘境。

2.3学报微信公众号建设

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其传播模式已为广大用户所接受,依靠微信平台来促进学报发展有一定的必要性。学报编辑部对学报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基础建设与活动策划准备,以期在品牌宣传、期刊发行、选题策划、专家审稿等多方面寻求突破。1)加强学报宣传效果。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学报新闻、活动,服务读者、消息,以达到增强用户粘性并起到一定宣传效果的作用;还可以利用服务号的自定义菜单功能,将公众号的用户引流至学报官网或行业网站。2)建立新的学报发行渠道。一般高职院校学报传统纸质发行量较低,加之大多数读者已习惯通过移动终端、网络媒体来获取信息,因此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学报消息、刊载内容,为订阅用户提供专门的免费下载服务,对学报受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3总结

当然,信息化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职学报信息化的进程并不单纯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这个过程既有编辑管理技术、出版流程信息化等方面的系统工程,也有革新编辑理念、提高编辑人员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内容,所涉方方面面还需进一步细致深化。从Y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信息化建设的探索来看,高职学报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传统期刊出版的诸多难题。既合理利用了网络资源,节约成本,克服高职学报经费不足等劣势,也优化了出版流程,简化冗余,进而提高学报信息的利用率和传播率,促进行业信息交流和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1]李艺.略论市场化、信息化浪潮下科技期刊的体制创新[J].编辑学刊,2015(4):102-105.

[2]王轶.我国高水平学术期刊信息化水平的调查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11):105-108.

[3]刘洁,高佳.新形势下研究型高校学报的网络化建设[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4):347-349.

[4]洪鸥,姜春明,王宁.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出版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7):895-901.

[5]姜红贵,王全金,王建华.高校学报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1):113-116.

[6]黄媛媛,李瑜.浅析基于协同管理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45-49.

化学通报篇9

【关键词】情报学情报学理论情报学体系情报学体系分类

在科学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居于最高层次,是统帅科学的科学。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是客观世界整体,它所揭示的矛盾性质和规律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因而对其他学科具有指导意义。在人类知识的大厦中,哲学是第一层次的学科。第二个层次的科学有三大部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由于客观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思维)三大领域组成的。它们各自有自己独特的矛盾性质,并成为科学研究的特殊对象。以整个人类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社会的矛盾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史历史唯物论;从第二层次往下,即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往下,有分成多种层次和科学。情报学就是其中一种,它与各门类和分支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转化有形成了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横向学科,从而构成了现代科学体系的结构。

一、情报学的体系结构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分为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学科是基础的研究阶段,应用科学史技术应用的阶段,工程科学史生产开发阶段。现代科学通过研究应用开发三个阶段连接成整体。是从人化自然到人工自然的过程。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报学体系是指综合研究客观情报现象及情报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内在联系性规律性的各种理论体系。包括情报学科概念体系、情报学科原理、情报学分支学科组成的知识体系。情报学科体系的具体研究对象为情报服务的发展规律、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探讨其内在规律以及相互联系,进而知道情报实践活动[1]。

二、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分类

情报工作为宏观管理决策、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的全寿命周期的各方面服务和提供保障。据此可将情报学体系结构分为情报学基础理论体系,情报学方法论体系和情报学应用推广体服务体系[2]。

其中理论基础情报学应该包括情报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组织、分析、利用方面的理论基础,方法理论基础;技术情报学包含对情报的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与评价的技术手段;而系统工程情报学包含情报学系统的建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情报系统包括情报的产生者,情报的利用者,情报流通的体系结构。随着情报学的发展,情报的应用于理论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被人们看做是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成科学,因为其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及其活动的各种规律,追求的目标是最佳的标引方案,最快的情报查询时间,最大的情报流通。如果我们将情报学按照其应用领域划分,可以包括有政治情报学,经济情报学,社会结构情报学,科学技术情报学,交通通信情报学,人物个体情报学,军事情报学。

我们可以规定,政治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研究内容可以包括国家政治体制的研究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建国理念、思想、意识形态);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政体变革);行政(行政制度、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政策(综合政策、外交、经济、财政、金融、产业、通商、国防、交通通信、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劳动、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社会、环境政策);法令;立法;政党及政治团体;选举制度;首脑及领导人;政治动态;政权的稳定性;国家利益。经济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体。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率);经济政策;财政金融;国民所得;产业;社会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构造;名族及语言;阶级制度;人口(人口结构、人口推移);家庭;劳动;生活;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社会心理;教育;大众媒体;消费者;环境问题;保健卫生;社会团体。科学技术情报学研究科学技术的成果,其中包括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等。交通通信情报学包括交通信息的传递,利用以及高效传递信息系统的开发,包括铁路、公路、船舶、海运、航空、通信、新型媒体等方面。个人情报学是对社会单位个人情报的研究学问,包括多人的基本信息的研究方法以及人行为趋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军事情报学研究人和人之间对立作战关系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敌方的军事思想;战略方针;战术特征和作战是的军队编制、装备、部署、作战特点、军事人、工事构筑、战争潜力、后勤保障以及军事地理、地形、气象等方面,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军事信息分析涉及的内容已经拓宽到政治、经济、外交及文化意识形态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高技术环境下的兵器性能的了解和掌握。

三、思考

这个信息交错的社会时代,一切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交流方式的不断改革,信息量是不断增加的。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是必然的结果,这种信息量在人们意识背后的潜在增长一定预示着什么,这种变化的规律一定和微观世界能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宇宙形成的原因和趋势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这种信息熵的不可阻挡的增加趋势一定与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性质一样预示着人类一定的宿命。自古至今,都有很多预言的故事,所有一切都挑动这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我们不知除了人类自己,可能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已经有着这种预言,只不过它们不屑告诉贪婪的人类,或是想给你说而人类没有给他们机会,掌握了这种关系,就可以预言宇宙。

参考文献:

化学通报篇10

记者6月30日从东莞市教育局考试中心获悉,2008年下半年自学考试将于10月25日~26日进行,自考报名、报考工作定于7月15日开始。考生可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和上网进行报名。

据悉,对于首次参加自学考试报名的新生,须先进行预报名,然后进行正式报名。考生预报名时,先登录广东自考网stegd.edu.cn,按照程序指引进行预报名;预报名完成后,考生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凭预报名号于7月15日~20日到东莞市电视大学、长安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塘厦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厚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望牛墩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石龙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进行摄像和正式报名。新生完成报名后,可通过电话或上网形式进行电子报考。

而未进行电子摄像的旧考生须本人携带身份证、准考证到以上现场报名点拍摄电子照片后,才能通过电子报考方式进行报考;已拍摄电子照片的旧考生可直接到邮政储蓄营业网点签订缴费协议,通过电子报考方式进行报考。

据了解,已进行电子摄像的新、旧考生如选择通过电话热线96060、96040及网站96060.com和5184.com进行报考,不具备用电话和上网条件报名及报考的考生,可以在现场报名摄像期间(7月15日~7月20日),到各现场报名点办理报考科目手续。

东莞市自考办提醒参加自学考试报名新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到现场报名摄像点办理新生报名摄像确认手续,其中现场报名摄像确认及报考时间为7月15日~20日。通过电子方式报考科目时间为7月15日~7月31日。除以上规定时间,东莞市自考办不再延长现场报名摄像确认时间。考生可在7月15日~7月20日到东莞市电视大学领取单科合格证、办理转免考、补办准考证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