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合同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25:47

保姆合同书篇1

2017建房合同协议书范文一

甲方:

乙方:

甲方在建房屋_____间,一共______层,建筑总面积为平方米由乙方承包施工。经双方协商同意,特签订如下合同:

一、承包方式

采用包工不包料方式承包。甲方提供建房所需的材料,包括:红砖、河砂、碎石、石灰、水泥、钢材、水管、下水管、铁钉、扎丝、水电等。乙方提供劳务、建筑技术、模板、撑树、脚手架用材、码钉及生产生活用具等。乙方不负责楼梯、楼面、楼底、现浇混凝土板面与板底的粉刷。甲方负责水电供给及原材料及时进场。乙方必须保证工程质量,按设计图纸和甲方要求施工,节约材料,并保管好材料,不得丢失。

二、承建项目

乙方按照设计图纸或甲方提出的要求承建。甲方房屋主体工程的建筑,包括墙体、梁、柱、楼梯、楼面、装模、拆模、扎钢筋、现浇混凝土及地面、门前台阶砼垫层;装饰室内粗粉刷、前向外墙贴瓷砖、后向墙面粉水泥砂浆、卫生间地面及墙面贴瓷砖、安装瓷盆、大便器、下水管道、落水管;顶层层面加浆磨光,同时作好防渗处理。

三、承包价格

承包价格每平方米元,建筑面积按每层楼外墙计算。女儿墙按每米元计算,包括水泥砂浆抹面。楼面混凝土捣制另请施工队伍,所需费用甲乙双方各负担50%.

四、付款方式

乙方完成第一层砖砌浇好楼面甲方付款_____元;甲方付清后乙方开始第二层砖砌,浇好楼面后甲方付款_______元;付清后乙方开始第三层砖砌,完成第三层砖砌浇好楼面甲方付款____元;工程全部完工,经验收合格后一次付清。(如果甲方修改房屋样式或加高屋顶等原因导致工程量增加,则对增加的工程量另外计算价钱。)

五、质量要求

乙方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房屋质量标准和要求组织施工,不合格由乙方负责返工,返工费由乙方负责。

六、双方责任

甲方负责水电供给及原材料及时进场。乙方必须保证工程质量,按设计图纸和甲方要求施工,节约材料,并保管好材料,不得丢失。

七、注意安全

文明安全施工,如果乙方施工人员出现工伤、因施工造成他人损伤等事故,一切由乙方负责,甲方不负担任何法律责任和任何费用。文明施工,讲究职业道德,讲究清洁卫生。

八、其它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其它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九、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从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从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年月日

2017建房合同协议书范文二

甲方:

乙方:

甲方在建房屋一栋,建筑层数两层,一层约平方米,二层约平方米,由乙方承包施工。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诚信原则,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经双方协商同意签订本俩,以期共同遵守:

一、承包方式

采用包工不包料方式承包。

甲方提供建房所需的材料,包括:红砖、河砂、碎石、石灰、水泥、钢材、水管、下水管、铁钉、扎丝、水电等等一切建筑材料。

乙方提供劳务、施工技术、施工工具、及生产生活的一切用具等。

二、承建项目

乙方按照设计图纸或甲方提出的要求承建。甲方房屋主体工程的建筑,包括墙体、梁、柱、楼梯、楼面、装模、拆模、扎钢筋、现浇混凝土及地面、门前台阶砼垫层;装饰室内粗粉刷、前沿外墙贴瓷砖、后沿外墙面粉水泥砂浆、卫生间地面及墙面贴瓷砖、安装瓷盆、下水管道、落水管;顶层层面加浆磨光,同时作好防渗透水处理。

三、承包价格

每平方米人民币大写:元(),建筑面积按每层楼外墙计算。施工范围包括所有需要水泥砂浆抹面的墙体。

四、付款方式

合同签订完毕,工具进场,人员到位,预付30%,完成第一层砖砌并捣制好楼面付到50%,完成第二层以及屋顶付到75%付款八仟元,工程全部完工,交验完毕付到90%,预留10%为质量保证金,完工一年内无质量问题,清尾款。

五、双方责任

甲方负责水电到位供给及原材料及时进场,每日午餐。

乙方必须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按设计图纸和甲方要求施工,节约材料,并保管好材料,不得丢失。

六、质量要求

乙方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房屋质量标准和要求组织施工,不合格由乙方负责返工,返工费由乙方负责或由甲方在乙方工程款中扣除。

七、注意安全

劳保措施,施工防护措施到位,安全施工。如果乙方施工人员因自身原因或乙方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出现工伤,或因施工造成他人损伤等事故,一切由乙方负责,甲方不负担任何责任和费用。文明施工,讲究职业道德,讲究清洁卫生。

八、工期要求

主体工程工期为75(日历天),从签订合同之次日起计算,乙方必须在年月日前完成主体工程,遇天气原因顺延,乙方不能因各种原因拖延甲方建房完工时间。遇乙方所需材料,应提前向甲方提出计划,以便及时筹备。

九、后期维修

因乙方质量问题所产生的维修费用由乙方承担,并承担由此发生的相关赔偿以及责任

十、其它

其它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按国家以及本地标准从严执行。

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从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章):

乙方签字(章):

2017建房合同协议书范文三

甲方:______

乙方:______

甲方在___镇___村建房屋一栋,建筑总面积约____平方米,由乙方承包施工。经双方协商同意,特签订如下合同:

一、承包方式

采用包工不包料方式承包。甲方提供建房所需的材料,包括:红砖、河砂、碎石、石灰、水泥、钢材、水管、下水管、铁钉、扎丝、水电等。乙方提供劳务、建筑技术、模板、撑树、脚手架用材、码钉及生产生活用具等。

二、承建项目

乙方按照设计图纸或甲方提出的要求承建。甲方房屋主体工程的建筑,包括墙体、梁、柱、楼梯、楼面、装模、拆模、扎钢筋、现浇混凝土及地面、门前台阶砼垫层;装饰室内粗粉刷、前向外墙贴瓷砖、后向墙面粉水泥砂浆、卫生间地面及墙面贴瓷砖、安装瓷盆、大便器、下水管道、落水管;顶层层面加浆磨光,同时作好防渗处理。

三、承包价格

每平方米____元,建筑面积按每层楼外墙计算。女儿墙按每米壹拾元计算,包括水泥砂浆抹面。楼面混凝土捣制另请施工队伍,所需费用甲乙双方各负担____%.

四、付款方式

完成第一层砖砌并捣制好楼面付____元,完成第二层付款____元,完成第三层付款____元,工程全部完工,经验收合格后一次付清。

五、双方责任

甲方负责水电供给及原材料及时进场。乙方必须保证工程质量,按设计图纸和甲方要求施工,节约材料,并保管好材料,不得丢失。

六、质量要求

乙方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房屋质量标准和要求组织施工,不合格由乙方负责返工,返工费由乙方负责。

七、注意安全

文明施工,如果乙方施工人员出现工伤,因施工造成他人损伤等事故,一切由乙方负责,甲方不负担任何责任和费用。文明施工,讲究职业道德,讲究清洁卫生。

八、工期要求

主体工程工期为____个月,从签订合同之日起计算,乙方必须在____年___月___日前完成主体工程,完工时间不能超过___天,乙方不能因各种原因拖延甲方建房完工时间。乙方所需材料,应两天前向甲方提出计划,以便迅速筹备。

 

2017建房合同协议书相关文章:

1.2017建房合同协议书范文

2.2017合作建房协议书的样本

3.盖房协议书范文

4.2017合作协议书的模板

保姆合同书篇2

一、西蒙舒斯特案始末

西蒙舒斯特出版社出版了《聪明人》(wiseguy)一书,该书的创作是由职业罪犯亨利希尔(HenryHill)与作者尼古拉斯派尔吉(nicholaspileggi)共同完成的,书中涉及很多希尔参与实施的犯罪活动。此书一经出版便受到读者热捧,19个月内销量竟超百万册,被评为美国人写得最好的一部关于犯罪的书。然而,纽约受害者委员会却认为该书所描写的犯罪与萨姆之子法中所规定的内容相符,因此要求出版社向委员会交付希尔的版权费。西蒙舒斯特出版社不服,认为萨姆之子法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所给予的言论和表达自由。虽然联邦法院和州法院都驳斥了西蒙舒斯特的诉求,但当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8名法官一致认为,萨姆之子法是基于内容的管理规则,要想使法律通过宪法审查,纽约州必须证明这一法规对于维护本州迫切利益是必须的,而且只有通过这一办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最终,最高法院根据这两条标准(a证明该法律的制定反映了本州的急迫的利益;B该法案是为这种急迫利益而专门制定的,对象明确,没有任何界限的模糊)判决萨姆之子法中关于施加经济负担的对象范围过宽,违背了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二、对西蒙案司法判决的争论点

西蒙舒斯特案的争论点主要集中在对萨姆之子施行何种审核标准,以及根据这样的标准来判定它是否符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一)是否对萨姆之子法执行严格的审核标准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政治言论、社会言论、商业言论,以及非淫秽类言论,对这些言论的保护主要分为两种标准,一种是严格的审查标准(thestrictscrutiny/theexactingscrutiny),另一种是中等审查标准(theintermediatescrutiny),前者要对政府的迫切利益以及是否根据迫切利益明确制定法规进行审核,后者则只要证明会促进政府的明确利益且未侵犯言论自由即可。根据萨姆之子法,任何与被指控或定罪的人签订合同,来传达有关犯罪行为的思想、感受、观点或情绪,或是通过电影、书籍、杂志、文章、录音磁带、照片、视频/电视节目,以及任何形式的现场娱乐表演,来重现罪行的个人、公司、企业或任何法律实体,该法律禁止5年内向被指控或被定罪的人支付这种表达所收获的酬金。

因此,签署合同的西蒙舒斯特公司必须向纽约受害者赔偿委员会提交一份合同复印件,并向委员会上交《聪明人》版权费中希尔应得的部分,委员会将这些收入存放在第三方账户,保管时间为5年,之后将这笔资金用于补偿希尔罪行的受害者以及其他债权人。最高法院认为,该法是基于内容而制定的,因此应该使用严格的审查标准。这里便涉及到对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理解,一般说来,美国法学界有五种理论来界定言论自由的内涵,分别是绝对主义理论(absolutisttheory)、特别平衡理论(adhoebalancingtheory)、优先地位平衡理论(preferredpositionbalancingtheory)、米克尔约翰理论(meiklejohniantheory)和近用理论(accesstheory)。在西蒙案中,法官们主要采用了优先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那些自由,对于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理应比宪法规定的其他自由享有更多的保护。表达自由保障了政治过程的运作,允许公民在政府侵犯其受宪法保护的权利时提出抗议。法官给予言论自由优先的地位,法院推定,政府通过限制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而试图保护其他利益的做法通常会被判违宪。这一推定之于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有利之处在于,迫使政府在任何挑战新闻审查的法律诉讼中担负举证的责任,即市、县、州或联邦政府必须向法院证明,它的新闻审查确立确确实实是合理的。这一推定加之于政府的举证责任常常在法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政府只有给出充足、明确的证据,才能确保其颁布的法令不涉及违宪。

(二)萨姆之子法是否违宪

最高法院提出审查萨姆之子法的两条标准:(一)需证明萨姆之子法反映了该州迫切的利益;(二)该州针对这一迫切利益量身定制了明确无模糊的法案。针对以上两条标准,被告认为萨姆之子法确实反映了该州的必须利益,即确保罪犯不会利用他(她)的犯罪行径赚钱,与此同时又能对犯罪行为的受害者提供经济上的补偿,以弥补其所受的痛苦,因此该法案并不涉及对言论的压制。它偶尔施加于新闻界的负担不足以证明它侵犯了表达自由。原告则认为,宪法《第一修正案》给予美国公民言论出版不可侵犯的自由,即使是罪犯也依然享有这种自由,而萨姆之子法是通过经济负担对罪犯的表达和出版自由的限制。最高法院经过两个月的审理,最终判决萨姆之子法违反了《第一修正案》。法院始终认为,对发表言论施加经济负担会极大地限制言论本身。希尔愿意与西蒙公司合作出书,并以此为机会向世人展示有组织犯罪的真实面目,西蒙公司预付给希尔酬金,这笔酬金是合法的,也就是说,希尔通过出版书籍来获得的经济利益是受宪法保护的。

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公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禁止政府对公众关注的信息进行限制,然而萨姆之子法通过对书中涉及的罪行的受害者给予经济补偿的方式,能够阻止出版商与被控告或被定罪的作者或故事来源者达成协议,这样的法令是违宪的,因为它会对有关犯罪的其他作品的流通产生影响。该法案的确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它能够保证犯罪分子不从他们的犯罪行径中获益,但是它对于罪犯对象和犯罪行为的界定十分模糊且覆盖过宽,这种大面积的覆盖可能将大量文学作品包含其中,因此威胁到公民的言论自由。将罪犯的表达罪行所得酬金用于安慰受害者是合理的,这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纽约州是否可以明确指出,哪些表达内容以及何种特殊帮助才能够使受害者恢复,而不是作为其他表达内容造成结果的非特殊帮助,或者实际上只是一种作为获得利益的手段。法官奥康纳表示,即使作品的主题不是犯罪,它只要表达了作者关于其犯罪的经历或想法,这部法律也完全适用,若按这样的衡量标准,那么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们向何处去》(whereDoweGoFromHere),以及《马尔库姆埃克斯自传》(theautobiographyofmalcolmX)都可适用该法13。马尔库姆埃克斯在他的自传中谈到自己早年的罪行,而这则法令几乎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我们假设一位伟人在晚年撰写他(她)的回忆录,其中包含了自己年轻时因为无知或顽皮,曾偷盗过超市的食品,那么这本自传出版后所得的酬金是否也应该归于受害者赔偿委员会呢?这显然是违背常识的。虽然奥康纳大法官表示,各州法律不同,这次审判结果不必针对其他类似法律,但它确实导致许多类似萨姆之子的法令进行一定的修改,从而保证其合宪性。当前,美国大多数与萨姆之子法相似的法律都是以内容为基础的,使用该种法令必须证明:(一)有迫切的国际利益;(二)该法所限制的言论界限清晰,不会超过为维护该州利益之外的范围;(三)该法令只针对纯粹的商业行为,不涉及犯罪的回忆性思想表述,即使这些回忆只是顺带提及。

保姆合同书篇3

山雨欲来

联合国秘书长,是世界上最大国际组织的行政首长,也是国际间首席外交官,享有“准国家领导人”的外交礼遇。作为联合国的代表,秘书长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任命,其主要职能是:在大会、安理会、经社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的会议中,以秘书长资格行使职权,向大会提交关于联合国工作的年度报告和必要的补充报告,有权把其认为有可能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事件提请安理会注意。此外,还可根据大会和安理会授权负责有关决议的实施。

关于秘书长的任职条件和任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大国之间的协调和认可,才终于形成了今天各国共同接受的原则:即联合国秘书长每5年一个任期,可连任一次。根据惯例,5个常任理事国的人不能担任,因为国家的力量太大,而且有否决权,联合国的事,至少表面上不能只由常任理事国垄断。因此,长期以来,这一职位基本上由比较中立的中、小国家出任。从联合国成立直到1981年,共产生过4位秘书长。他们是:挪威的赖伊(1946~1952年)、瑞典的哈马舍尔德(1953~1961年)、缅甸的吴丹(1961~1971年)、奥地利的瓦尔德海姆(1971~1981年)。其中,缅甸的吴丹是因哈马舍尔德飞机失事身亡,以副秘书长资格,先任秘书长而后转正的。由此可见,秘书长这个职位,长期来一直由西方发达的小国占据着。35年间,他们占了24年,4任人选中,他们占了3个。

1981年,瓦尔德海姆在连任两届秘书长后,仍想继续担任,故出面竞选。同时竞选的有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他是非洲统一组织推荐的候选人。萨利姆是一位年轻而有才干的非洲政治家,在非洲国家中威信很高。在去联合国工作前,曾任坦桑尼亚驻中国大使多年,对中国十分友好。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时候,当年的萨利姆高兴得在会场带头跳舞。离开联合国后,萨利姆回国任坦桑尼亚外长、总理,后来长期担任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是一位在非洲很有影响的人物。

自1971年新中国进合国后,直到1981年,已经遇到过两次秘书长选举,这是第三次。在前两次中,我们都是先反对发达国家竞选人,支持发展中国家竞选人;两轮后,就转而对发达国家竞选人投赞成票。之所以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第一,我们虽然支持发展中国家,但如其他常任理事国不支持,我们也无能为力;第二,发达国家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也不好反对到底;第三,中国对联合国事务没有任何私利,不希望影响哪个秘书长为中国政策服务,而且我们进合国不久,对情况了解不够,也不想太过张扬。

1981年第五任联合国秘书长竞选期日益临近,我们是不是应该援引过去的惯例,对发达国家竞选人先投两次反对票,再转而投赞成票?对此,我考虑了很久,下不了决心,因为中国虽然并无任何操纵选举之意,但根据联合国规定,秘书长的人选必须先经安理会的推荐(9票以上,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或不反对),才能提交到大会,和安理会扩大一样,后者可先在联合国大会通过,最后才由各国议会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批准。因此,在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中,中国必须及时表态,没有时间拖,而中国的一票又很有分量,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看着中国怎样做,另一方面,联合国事务虽然经常在大国影响之下,秘书长也难有作为,正如联合国第一任秘书长赖伊所指出的那样“这是世界上最难干的职务”。但毕竟联合国秘书长是世界上这一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最高代表人物,地位非常显赫,甚至有人戏称他为“世界总统”,因此,参加竞选的人和他所代表的国家也都很重视选举结果。

经过反复衡量,我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想法:第一,竞选人之一的萨利姆是中国的老朋友,又是非洲政界重要人物。他此次出来竞选不仅代表他个人,而是受到非洲统一组织的支持,代表整个非洲。曾经说过,是非洲国家把我们送进联合国的,如果中国只支持两次就转向,显得我们只是想敷衍一下非洲国家,态度不够真诚,不够朋友。第二,此次选举形势和过去有所不同,以往历次都是秘书长只连任两届,而此次瓦尔德海姆如当选,则变成连任三届。瓦尔德海姆虽是一位出色的国际政治活动家,对中国也算友好,中国对瓦尔德海姆本人也没有什么成见,但如此重要的职位,很多国家的政治家、外交家都对它垂涎三尺,如它长期为一人垄断,这一举措可能不得人心。第三,联合国秘书长的职位,已连续三届为西方发达国家占有,而发展中国家屡屡竞选失败,这既不合理,也不公平,难道发展中国家就没有资格担任这一重要职务?中国是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如不站出来说话,恐怕也不得人心。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不要为一个对我们自己没有多大利害关系的联合国秘书长的职位和美国对着干一次?因为很明显,美国是支持瓦尔德海姆、反对萨利姆的,其他国家倒无所谓。对这个问题,我当然自己没有什么把握,但风闻当时正是中美第三个联合公报在进行紧张谈判的时候,而谈判进展又并不顺利,我们甚至准备在必要时,将大使馆级别重新降格到联络处,因此,这时同美国闹点矛盾,似乎也并无不可,当然,这一点,中央自会掌握。

基于以上认识,我就大胆设想:此次似乎可以反对到底,至少逼出第三人来竞选,而此人一定来自第三世界国家,这就很有利。我把自己的想法在代表团党委会上提出,有些同志有点迟疑,但没有反对。我就给外交部写了报告,后来,外交部终于批准了,还具体指示对各个竞选人应当如何投票。

事后,听说邓小平也有“一否到底”的指示。这样,中国的投票态度就定下来。当然,我最对不住的是瓦尔德海姆了,因为事情决定得很迟,也来不及事先同瓦尔德海姆打招呼,瓦尔德海姆始终认为,中国是不会反对到底的。

势均力敌

投票的日子到来了。1981年10月27日上午,在安理会的一个小会议厅,关于秘书长提名的第1轮投票开始举行。我和梁于藩副代表准时入场。在安理会当月主席、西班牙代表德皮涅斯大使稍作说明后,投票便正式开始。拿到选票后,我和身旁的梁于藩略作商议后即按预定方案投票:赞成对萨利姆的提名而反对瓦尔德海姆。第1轮投票的结果是:萨利姆得11票,但有一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瓦尔德海姆得10票,与萨利姆一样,瓦尔德海姆也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因为推荐秘书长人选的程序是不记名投票,因而无法得知是哪个常任理事国投的,但是不言而喻,美国对萨利姆投了反对票,中国对瓦尔德海姆投了反对票。在以后的3轮投票中,瓦尔德海姆得票大多与前次持平,而萨利姆得票渐渐趋少。

第5、6轮投票在第二天举行,萨利姆和瓦尔德海姆两次得票均为8票和11票。由于中国再度否决,瓦尔德海姆未能“过关”。

一个星期后,举行了第7、8轮投票,萨利姆分别获9票和8票,由于中、美两国态度依旧,两人提名都未获通过。

11月17日,安理会连续举行了8次投票。萨利姆除第9、10轮获10票和9票外,各轮均保持8票记录;瓦尔德海姆除第5、6轮获11票和10票外,其余皆获9票。但萨、瓦都吃了“红牌”,美国和中国分别投了反对票。

中国人下了决心,提名进入了僵局。长达20天的马拉松式投票对中国人的考验越来越严峻。最初曾流传一种说法,即认为中国对萨利姆的支持是有保留的,在看到萨利姆提名无望通过后便会相机行事,转而放弃支持,使瓦尔德海姆“柳暗花明”。在经过16轮投票之后,人们终于明白,不仅美国人反对萨利姆是铁了心,不遗余力,而且中国这一回否决瓦尔德海姆也是动了真格,坚定不移。从一开始,中国的立场就得到了发展中国家代表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赞扬。他们纷纷对我表示:中国“伸张了正义,维护了发展中国家事业,是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真正朋友”。中国的坚定立场也使西方传媒惊呼:中国的“惊人之举”,“开始了一个对外政策活跃的阶段”。因而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国再也不是死心眼地呆在会场里,而是离开表决机器,到会外进行更多的活动,寻求打破僵局。

妥协突破

妥协的方案出来了:一是让瓦尔德海姆继续任职1至3年后再行选举;二是5年的任期干脆让瓦尔德海姆、萨利姆“平分秋色”,一人一半;三是另觅候选人,其前提是原候选人至少有一人退出竞选。延长任期和“分享”任期两种方案不久被否定。这样,另推候选人就成为大势所趋。

12月3日,瓦尔德海姆首先宣布退出竞选。5天后,萨利姆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瓦、萨的退出就为新的候选人“出炉”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几天之内,秘书长候选人如雨后春笋,纷纷登台亮相,最热闹的时候竟达到9人之多,而且包括秘鲁著名职业外交家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内的亚非拉国家的候选人,9名候选人的籍贯清一色属于发展中国家。在那段时间里,我的办公桌上收到很多竞选人要求支持的信,半夜里也会接到越洋电话,都是竞选人打来的,希望中国支持,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

12月11日,在乌干达常驻联合国代表奥通尼大使主持下,安理会举行秘密会议,就候选人举行第17轮投票,我和梁于藩以及安理会成员国代表一起参加了这次具有不寻常意义的投票,结果,德奎利亚尔获得了10票赞成票,因无否决票而荣幸当选。

12月25日上午,第36届联合国大会在基塔尼主席主持下,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一致通过决议,任命德奎利亚尔为联合国秘书长。我代表中国政府向德奎利亚尔表示真诚祝贺。亚非拉地区国家代表也纷纷指出,新的秘书长的产生,是发展中国家反对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他们纷纷赞扬中国在选举中坚定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原则立场。联合国总部警察很多都是黑人,他们虽是美籍,但仍都不忘祖先――黑非洲。当我从安理会大厅走出时,不少黑人警察都向我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和钦佩之意。虽然选举投票是不记名的投票,但人人都知道,这场选举风浪是中国的正义行动造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就是中国外交的光彩照人之处。

余波阵阵

我们在联合国的这一行动创造了一个先例。从此,联合国秘书长人选就在各大洲间轮流出人担任。德奎利亚尔离任后,是埃及的加利,接下来是加纳的安南,现在已轮到韩国的潘基文。亚洲之后可能再回到欧洲。世界各大洲都有分,而且一般不超过两届。发展中国家候选人也可和发达国家候选人一样,涉足这一最高国际组织的最高职务,在此以前是很困难的,这应该说是中国的贡献,但我们绝不是想当发展中国家的“头”,我们也不对发达国家有什么偏见。对发展中国家的每一候选人,我们更无偏爱,我们不可能支持某一发展中国家候选人,而不给另外发展中国家候选人以机会,我们只是认为应该主持公道,联合国秘书长的职位应该在两类国家中轮流坐庄。

邓小平“绝不当头”的思想同不称霸方针是紧密联系的。他在不同时期强调这一点,又有它的针对性。1982年,新当选的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访华,邓小平同他会见。由于德奎利亚尔出任秘书长时的前述特殊背景,德奎利亚尔在谈话中几次提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领袖,“中国有特殊条件,能在发展中国家发挥领导作用”。但邓小平一再表示不同意,他指出:“领袖做不得,很多朋友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头头。我们说,头头可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搞霸权主义的名誉很坏,当发展中国家的头头名誉也不好。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邓小平讲话时,那种坚定而诚恳的态度,使对方感到中国的话是发自内心的。事后,德奎利亚尔一行不少人员都对我们当时在场的人表示,十分赞赏中国这种既支持发展中国家,又不愿在发展中国家头上指手画脚的立场。德奎利亚尔上任后,与中国合作良好,主政联合国达10年之久。

保姆合同书篇4

现年78岁的拉姆斯菲尔德拥有众多“第一”的头衔: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1975年,43岁);美国历史上最年长的国防部长(2006年,74岁);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两度担任国防部长的人(第十三任和第二十一任)。同时,他还是美国历史上受批评与争议最多的国防部长,小布什时代各种军事丑闻(例如关塔那摩监狱和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入侵伊拉克的合法性等)都以他为代表人物。因此,自2006年离任之后,人们对他的动向一直非常关注。2月8日,这位著名的鹰派人物终于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出版了个人回忆录《已知与未知》。“这本书将告诉读者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而且可能动摇一些人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看法。”他的助理基斯・乌巴表示。而美国权威的《外交政策》网站则将这本回忆录称为“小布什时代政府高官对其外交政策唯一的内幕描述”。

战争无悔

“伊拉克战争并不是错误,它的情况跟越战不一样。”

《已知与未知》这个书名源自拉姆斯菲尔德2002年2月12日在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评估会上的那段经典“绕口令”:“据我们所知,有‘已知的已知’,有些事,我们知道我们知道;我们也知道,有‘已知的未知’,也就是说,有些事,我们现在知道我们不知道。但是,同样存在‘未知的未知’,有些事,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

当时,他的这段话意在回应媒体对美国军方情报可以证明伊拉克向提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怀疑。而美国正是以这些所谓的情报为“证据”,试图给伊拉克战争贴上“合法”标签。然而,在萨达姆政权被后,美军并未找到他们渴求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从而成为世界的笑柄。如今,一直强硬的“伊拉克战争总策划师”拉姆斯菲尔德也不得不在回忆录中承认道:“我做出了错误的陈述。”原来,在伊拉克战争开始后,拉姆斯菲尔德曾在一档新闻节目中谈及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藏匿地点,自信地称自己知道它们在哪里,“它们在提克里克和巴格达周边地区”。但事后美国军队翻遍了伊拉克的每一寸土地,都没有找到这些“罪证”的踪影。对此,拉姆斯菲尔德在回忆录中辩解说自己当时原本只是想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地图上标出了几处“可疑”地点。“尽管我平常谈论情报时尽量做到用语精确,但那一次,我犯了错。”尽管承认自己“说错话”,但他却表示并不后悔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并不是错误,它的情况跟越战不一样。”

相反,最让拉姆斯菲尔德后悔的不是发动战争,而是未能在2004年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曝光后辞职。他在回忆录中说,虐囚丑闻令美国军方和白宫承受了巨大压力,于是他向小布什提出辞职,但未获批准。5天后,小布什到五角大楼听取汇报,他再次递上辞呈。“小布什静静读完我的辞职信。我坚持说,‘总统先生,如果我辞职,国防部会更好’。他回答,‘不是这样’,然后隔着桌子把信扔还给了我。”两年之后的11月,美国共和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失去了参众两院的控制权,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成为其失利的主要原因,随即小布什就宣布拉姆斯菲尔德辞职。对此,拉姆斯菲尔德在回忆录中说:“当初我应该强行说服小布什同意,我后悔没有在那个时候离开。”

萨达姆悬赏取他女儿人头

“这是个让我尴尬的时刻,因为小布什和他的家人有特勤局的保护,而国防部长的家人则没有。”

在拉姆斯菲尔德的回忆录里,他还记录了自己的一段既惊险又窘迫的经历。拥有两女一儿的拉姆斯菲尔德说,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曾悬赏6000万美元买他两个女儿的人头。因为2003年7月,驻伊美军击毙了萨达姆的儿子乌代、库塞以及他14岁的孙子穆斯塔法。同时,萨达姆的悬赏目标还包括小布什总统的两个女儿。据书中介绍,拉姆斯菲尔德是在2003年参加一个国家安全会议时得知这个消息的,“那是个让人尴尬的时刻,因为小布什和他的家人有特勤局的保护,而国防部长的家人则没有。中央情报局前局长乔治・特奈特曾提醒他说:“你要认真对待这个威胁,因为我们打死了萨达姆的两个儿子,那样的事情在伊拉克发生并不令人吃惊。”拉姆斯菲尔德则只能无奈地对特奈特说了声“谢谢”,“对此我无能为力,我的孩子们没法得到保护,我很担心,我也感到很现实。”

同时,在回忆录中,拉姆斯菲尔德还提到了一则关于朝鲜半岛的故事。“2006年7月4日独立纪念日下午,我和家人们正去马里兰切萨皮克度假,但在途中停下了车。因为我接到‘朝鲜刚刚发射大浦洞远程导弹’的报告。我面临着是否要下令发射拦截导弹的抉择。但朝鲜的导弹在发射42秒后掉落在本国境内,因此我最终没有下达拦截命令。”事实上,对于当时如果朝鲜向美国成功发射大浦洞导弹,美方是否会进行拦截,人们一直众说纷纭。据悉,美国导弹拦截系统部署在阿拉斯加的格里利堡基地和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但事发的2006年,这两个基地因遭遇洪水正处于瘫痪状态。

微妙的同僚关系

从1970年出任尼克松总统的顾问开始,拉姆斯菲尔德曾先后效力于数名共和党人总统,在这本回忆录中他也毫不避讳地谈及了与小布什时期多名同僚的矛盾“心结”。

首先遭到拉姆斯菲尔德炮轰的是小布什时期的首任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我看来,鲍威尔没能管好手下的人,他缺乏管理技巧,以至于发生了2003年中情局女特工瓦莱丽・普莱姆身份泄密的事件。”接着他对鲍威尔的继任者赖斯也提出质疑,“她以前从未在政府中担任高级职位。她是一个学院派。你知道,许多学院派官员总是喜欢开会”

谈及小布什的父亲、前总统老布什时,拉姆斯菲尔德也不客气。他说,老布什从未邀请他加入政府,令他感到“吃惊”,或许是因为两人时常政见不合,“我对他有点失望”。

保姆合同书篇5

1983年,娜姆13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民歌调演得了第一名。受到“大千世界诱惑”的娜姆,自此决定要走出泸沽湖。虽然母亲也担心娜姆“除了割猪草什么都不会,又没钱又不懂汉语”,娜姆依然坚定地带着七个鸡蛋和母亲给的玉手镯离开了家乡。她卖掉母亲的玉手镯,拿着这笔钱去了上海,成了上海音乐学院最年轻的少数民族本科生。为了练习汉语,娜姆搬出民族班宿舍和汉族学生住在一起,并把三毛的小说《撒哈拉的故事》当作教材。临近毕业之时,为了能去北京唱歌,成为摩梭的才旦卓玛,娜姆独自一人穿梭于京沪间31次,并最终成为中央民族歌舞团最年轻的独唱演员。

如今,游历了大半个地球的娜姆重回小落水村。自从娜姆决定在这里建造新家以来,开始通水通电通路。朴实的村民集资在娜姆家门口为她修了一条笔直的马路,亲切地称为“杨二车娜姆之路”。

最近几天,娜姆一直忙着录制抢救摩梭母语的传统歌曲专辑。她说:“我这辈子特别不容易的是,总要有好几年时间让别人冷眼看我,但最后我总是成功了。”采访中,娜姆的语速较快,却有一分难掩的质朴和纯粹,言词中洋溢着浓浓的家乡情。那是属于她的气场。

乡村面对都市:要纯粹!

《农家书屋》:摩梭历史上您创造了很多第一次,如今您在娜姆博物馆里展示了众多艺术品,还有您自己从1983年走出女儿国直到今天的图片,您想借此传达给当代农村青年以怎样的文化理念?

杨二车娜姆:博物馆里有好多亚洲艺术家第一次登上封面的杂志,被邀请出席的一些活动资料等,同时也有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这其实是一种行为艺术。我觉得既然是农村出来的,首先要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常对别人说,不要害怕走出村庄,多看看这个世界,就会多尊重一些生命。回头再看看,有了比较以后,你就会了解自己文化中那些可贵的东西,同时也知道文化中优秀的地方在哪里,能给这个世界以灵感的东西在哪里,也能了解文化中该补充的东西是什么。这样,你就会很真诚地去对待身边的文化。

《农家书屋》:从乡村生活转换到都市生活,并成为如今社交圈、时尚圈、娱乐圈、名媛圈的红人,一路走来您是如何调整并适应的?

杨二车娜姆:我觉得有一个特性帮了我很大的忙,那就是我非常单纯。我的心很干净,一个纯粹的人怀着一颗美好的心和一个真诚的笑脸时,别人也能感受到这种气场。

《农家书屋》:泸沽湖摩梭人一直以来都很封闭而平静,自从旅游开发以后,当地人在通过旅游收入改善生活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干扰,还出现了外地人扮的“假摩梭”。如何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您怎么看?

杨二车娜姆:摩梭是一个微笑的民族。摩梭人是母系大家庭,从小在火塘边接受长辈们言传口教的教育。我一直觉得摩梭人很幸运,在我们民族里能有一个人走出来带动整个民族的发展,这让别的民族和地区都很羡慕。对于其他民族而言,得花多少钱才能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在这方面,我是很欣慰的,也是骄傲的。

村庄出名之后怎么去发展当地的文化,这是另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摩梭族没有文字的可怕之处。我们摩梭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我们有能力创造历史,却没有能力去记录。这也让我感觉到无可奈何。现在很多人去少数民族地区就能看到,外来文化的入侵是非常强大而细腻的。你看,拉萨当地人家的几个家常菜中也开始出现宫保鸡丁了。泸沽湖还有很多外地人租下当地民居开设客栈和酒吧,不少人只是纯粹的猎奇,但那不是真正的摩梭文化。虽然我们会期望跟他们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在保护农村文化的同时再去发展经济,以实现双赢。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一点。像丽江古城也没有以前那种原汁原味的古城气息了,已经成了酒吧一条街了。这是我非常着急却也无可奈何的一件事情。我个人的力量太小,旅游文化的冲击又太迅速。可是着急也没有用,我能做的只是给大家一个善意的提醒,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以身作则多做一些努力。我认为,只有把文化保护好,才能更长久地赚钱。

中国的时尚在乡村

《农家书屋》:您走过美国,走过挪威和瑞士,再到小落水村建起娜姆博物馆,又在丽江开花房,为什么选择远离繁华都市回归乡村生活?

杨二车娜姆:我其实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泸沽湖,出来也就是学习、参观和取经,任何一个地方都没能把我留住,来来回回总是阴差阳错地又回来了。但每次学习参观结束,回到泸沽湖,我总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想法,我很想在家乡好好做一些事情。只是,我的想法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我觉得在家乡做事反而比较不容易。

《农家书屋》:作为时尚圈的达人,您认为乡村的美和都市的美有何共通之处?

杨二车娜姆:其实,中国的时尚正好在乡村。很多人会认可国外的名牌,其实国外很多大牌的设计会在蒙古、藏区、苗族等地发现手工素材,恰恰在中国本土的时尚圈,它们被忽略了。有时候在国外看到成群成群的人结队等着买品牌时,我会觉得挺悲哀的。

《农家书屋》:2011年10月,您在博客上分享了一张和乔布斯的合影,并动情地赞誉了有藏文输入法的苹果手机。乔布斯把藏族古老的文明融入世界顶级的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给您作为摩梭文化大使在乡村文化传播的形式上以怎样的触动或启发?

杨二车娜姆:我非常羡慕任何一个有文字的民族,我的英语说得再好,那依然不是我的母语,其中很多幽默感无法传递。我曾经想过把摩梭的很多歌曲翻译成汉语,后来发现翻译成汉语后,所有的味道都没了,没法儿表达得淋漓尽致。我是一个喜欢淋漓尽致的人,这让我感到很遗憾。在山区和牧场,当我看到藏文在苹果手机上出现,我很羡慕。而且我觉得这个世界很美,乔布斯是一个很用心的人,他把那么多的快乐带给那么多人,在文化的传承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

最幸福的事:回家陪阿妈过年

《农家书屋》:去年,您一直在筹备抢救摩梭母语的传统歌曲的专辑,目前进展如何?

保姆合同书篇6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策略思维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26-02

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世界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于1918年9月28日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5岁时从一所农村七年制学校毕业,17岁成为乡村教师。在从教和担任校长期间,他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种种教育问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教育遗产。他一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撰写了大量教育著作,如《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等一经出版即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译为多种语言被介绍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一套深刻而完整的教育体系,本文主要对他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析。

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没有质疑,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脱节都是思维能力不足的表现,而某些学校存在的思想贫乏、死抠书本的气氛,学生死记硬背,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学习态度冷漠,损害了智力的发展。什么是发展思维呢?他指出:“所谓发展思维和智力,就是指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影响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克服思维的缓慢性。”对于如何发展学生思维,苏霍姆林斯基作了一些探索。

1.“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采用“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即能够反映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这些关键知识掌握得牢固,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才能发展,才能够拥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学生必须将这些知识保持在记忆里。另外,一旦要识记的公式、结论、规则变多,就会给识记带来困难,这时学生的“智力背景”越宽阔就越有助于识记和学习。阅读和思考相关的材料,能够拓宽学生的智力背景,使学习变得容易。也就是说,“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

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哪些是需要学生牢固记忆的知识,根据情况,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书籍或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而且要识记的知识越复杂,所推荐的阅读材料就要越有趣味,越吸引人。

2.上“思维课”

“思维课”是苏霍姆林斯基给学生开设的一门专门的课程,这种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学时开始上,主要是让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和周围世界,感知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练习和逻辑分析,探寻因果联系,从而来发展学生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教你的‘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那就请你把他们领到思维的源泉那儿去,那里会展现出现象的链条,一事物的结果成为另一事物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的“思维课”就是带学生去观察大自然,通过观察来发展孩子们关于各种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某一事物的特点的最初概念,在教师的必要的指导和牵引下,使孩子的思维过程在生动、形象的基础上进行。为此,他还编写了一本专著《大自然的书》,共300页,它包含了周围世界的鲜明形象,揭示了形形的形态中隐藏的千百个问题,每一页记录一次自然中的游览情况,分析自然现象或季节变化。除此以外,他引导孩子自由表达,说出当时的感受,想要说的话,或自编的童话故事。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孩子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独立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教师的智慧就在于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他特别提醒教师不要在教完新教材之后马上进入巩固阶段,让一些学生来复述教师讲过的内容,而是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让他们充分的思考和理解教材,弄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使教室里保持安静,让学生想一想教师讲过的东西。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这种思考可以采取不同的作业形式:看书,遍提纲,制图等等”。在复习时禁止要求学生准确地复述教师所讲的东西或是从课本上背诵的东西,而是要学生能够从学过的知识中研究、分析并发现某些新的东西。此外,他注重教学生对听讲或读书得来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建议学生把笔记分成两项:一项是简要的讲课内容,一项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或突然想到的问题,以便于常常思考那些问题。

研究性学习,也是学生独立思考的一种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都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法。这种方法即学生对知识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和另一个解释”。它要求学生独立地阅读教科书和原著,积极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它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向学生提供需要的材料,并阐明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明确他们将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其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钻研;再次,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地分析和比较各种事实,研究各种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事物的一般规律性,让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解释;最后,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各种假设,对各种解释进行肯定或否定,从而得出最后的结论。

4.教会学生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视阅读对学生思维发展所起的作用,他认为不善于阅读的人也就不善于思维。他坚信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越是在学习上感到吃力,他就越需要阅读。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即能够进行有理解的阅读,他才能在中年级和高年级顺利地学习,他的学业才不至于落后。他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阅读。小学生要能够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少年学生要能够边阅读边思考。要教会学生阅读,就需要一系列的训练。他训练小学生朗读课文时,让孩子们眼睛离开课本看黑板上的挂画,并记住课本上没有的细节;他教少年学生进行表情朗读,训练他们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注重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藏书,有自己喜爱的图书。他在巴甫雷什学校设立了“少年期金色图书室”,为学生们精选了世界优秀的文学作品。他常常为学生推荐书籍,给学生们讲述书中的故事或内容,给学生看他的读书笔记,带动和吸引学生进入书籍的世界。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他们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想要促进学生的脑力劳动,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经常发展学生由于积极学习而得到的“满足感”,以便使他们从中产生一种积极而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长久不衰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就此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1.适当留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要明确哪些知识要讲,哪些知识要有所保留,不必讲完,这样没有讲完的东西就相当于“思维的诱饵”,能够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的好奇,从而引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他们想要对教师没有阐明的问题作出回答。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留白。

2.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运用,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让他们感知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从而激起学生想要去探索、发现的愿望,并激励他们借助一些方法来实现愿望。知识的运用不应是让学生间隔一段时间完成一些实际作业(如测量、计算等),而应当使讲课变成一种对事实和现象的探索活动: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在自己的思想深处找到已知的部分,把它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同知识的运用联系起来,使知识成为工具。

3.向学生揭示新颖的东西

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结合点,以及将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线索,才能够接触到真理。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分析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和线索,然后抓住这些线索,从真理和规律性中揭示出某些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这样把孩子的注意力牵引到结合点上来,教师把这个结合点讲解清楚,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这样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去了解、思考。

4.创造成功的预感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或成功,能够让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尊和满意,这种自尊感和满意感能够成为促使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随着自己的进步被肯定,他学习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大,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苏霍姆林斯基重视给学生创设成功的预感来培养他们的学习愿望,激发学习的热情,他从来不给学生不及格的分数,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帮助学生前进一小步。

5.鼓励学生超大纲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这就要求那些天赋高、有能力的学生不能在低于他们能力的水准下学习,他们要超越大纲的要求和范围学习。教师要鼓励和引导班里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在他们擅长的学科上去超越教学大纲的限制进行学习。这需要教师做一些工作。首先,要让天赋高的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更深入的学习材料和理论问题,并在课外活动中继续研究,这样做有利于激励天赋高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的兴趣。然后,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那些学生展示的舞台和机会,委托他们给全班或全校同学作报告、写书评,或者向相关的期刊投稿等。这样做一方面让有能力的学生在分享中收获成就感和动力,激励天赋高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集体的智力生活,引入一种竞争意识,使得那些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不甘落后。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见解和做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加以学习和借鉴。

保姆合同书篇7

韩寒=80后代言人+网络营销模式

贝嫂:营销“贝克汉姆”

如果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贝嫂)没有相遇,也许维多利亚会像辣妹组合的其他成员一样随着乐团的解散而销声匿迹,而贝克汉姆也只是一个长相亮眼的足球运动员。然而,当贝嫂的职业变成了经营“贝克汉姆”品牌,不仅延续了自身在时尚娱乐界的知名度,而且也大大延长了贝克汉姆的职业生涯,极致地放大了一个职业球员的商业价值。

贝克汉姆、维多利亚这对夫妻在过去10年间的轨迹,完美诠释了何为“注意力经济”。从代言广告,到出席电视访谈、商业走秀、国家形象代言人等,小贝夫妇的触角几乎无处不在,2006年更是以两人名字缩写推出DVB自主品牌。已经35岁的贝克汉姆早已过了运动巅峰期,然而在2010年福布斯全球足球运动员收入排行榜上,却依然是“吸金”能力最强的一个,以4000万美元的年收入高居榜首。过去3年间,贝克汉姆共进账了1.38亿美元。2010年初《福布斯》公布的2008年7月-2009年6月年度“好莱坞最赚钱夫妇或情侣”名单中,夫妻两人以4600万美元排名第5。

不沉默才是“金”

在接受《VoGUe》采访时候,维多利亚提到“我俩现在的成就全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喜欢我们的根本原因”。的确,不屈服于挫折和善于抓住任何展现自己的机会是这对夫妻成功的基础,一个前乐坛超级偶像、现在的时尚教母,一个曾经的足球巨星,怎能不吸引了所有媒体的注意力。10多年来,从两人的爱情故事,到贝克汉姆的每一次转会,再到孩子的出生,甚至每一次的街头秀,两人都深知不能因“沉默”而错失商机,每一步人生规划都走得极具商业价值。

小贝夫妇真正运作“名气”资产,始于1999年的婚礼独家拍摄授权。1999年7月4日,两人在都柏林举行豪华婚礼,开支高达600万美元。婚礼当天有300名客人受邀出席,宾客总身家超过5亿英镑,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盛大的名人聚会之一。而取得这次婚礼独家拍摄权的《oK!》杂志,尽管为此支出了120万英镑的“版权费”,但收获更丰。据该杂志前任编辑马丁・汤森德介绍:“通常《oK!》一个月能卖到50-60万册。而第一次报道大卫和维多利亚的婚礼,杂志就卖了将近200万册。实际上,这一个月内我们差不多卖了500万册。”

由此,小贝夫妇深谙名气之道。世纪之交的英国是“曼联时代”,是属于贝克汉姆的年代。而以贝克汉姆“另一半”出现的维多利亚,同样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事实上,维多利亚也不负众望,每一次出场都像顶级时尚走秀,让其穿着打扮成为全英女性的模仿对象。辣妹组合解散后,维多利亚从一线的娱乐偶像变成贝克汉姆背后的女人,然而其上头版头条的机会不减反增。

根据贝克汉姆1999年与曼联签署的合同,除了每周9万英镑的周薪外,曼联还向他支付每周2万英镑的肖像权使用费。贝克汉姆单单作为足球运动员每年的收入就达到450万英镑左右。而曼联更是挣得满盆彩,仅电视转播权出售和衍生产品销售带来的利润估计每年超过2000万英镑,而贝克汉姆的7号球衣销售总额便达5000多万英镑。

一对明星夫妻加上3个可爱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新闻,而且往往是报纸上的头条。而作为现代英国的象征,贝克汉姆夫妇似乎已经成为英国文化的一部分。与这种“象征意义”所对应的正是巨大的商业价值,据英国《观察报》估算,时至今日,贝克汉姆的广告商业总价值已逾2亿英镑。

商业化经营个人品牌

伴随贝克汉姆如日中天的名气,广告商纷至沓来,贝克汉姆夫妇于是成立了Footworkproductions,以处理广告代言和赞助商等相关事宜。据2002-2003年年报,贝克汉姆年内分别和阿迪达斯、沃达丰手机(Vodafone)和玛莎百货三个赞助商签下各200万英镑的合同,还接受了Rage软件公司、百事公司和Brylcreem护发产品各100万英镑的赞助。另外,公司从有偿转让拍照、采访权和授权品牌使用中收益数十万英镑。公司的年营业收入也由2002年的307万英镑增加到2003年的353万英镑,涨幅达15%。作为董事长的贝克汉姆,则给自己开出了229万英镑的年薪。此外,贝克汉姆还在2000年8月成立了与维多利亚的“夫妻档”-Yandella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贝克汉姆”品牌的营销。

事实上,有计划地运作个人品牌,让贝克汉姆的职业生涯得以依托商业领域延长,同时也让相关各方获取了更大的商业利益。

2003年夏,贝克汉姆正式签约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以下简称“皇马”),3500万欧元的转会费,创下了当时英格兰球员第二高的身价。在他正式代表皇马出场前,俱乐部已经创记录地在1小时内卖出了2000件、1天内售出了超过8000件印上贝克汉姆字样的23号球衣,获利60万欧元,这个数字分别是罗纳尔多和齐达内加盟时的3倍和15倍。得益于贝克汉姆的加盟,皇马在亚洲等地区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并终于在2004-2005年度以1.86亿英镑收入蹿升至榜首,超过连续8年夺冠的曼联,并且逾40%的收入来自商业活动。在贝克汉姆成功转会时,夫妻两人趁机在日本、越南、马来西亚及泰国逗留一周宣传如巧克力、汽油、手提电话等赞助商品,至少斩获1700万美元的收入。

皇马岁月使贝克汉姆的商业价值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在2004年《时代》杂志评出的世界最具影响力100人中,贝克汉姆以唯一一名足球运动员的身份入围,《时代》给出的评语是“足球场上的香蕉球并不足以令他获得如此器重,但是营销‘贝克汉姆’的方法却是值得全球学习”。

DVB:品牌价值的“兑现”平台

除了经营“贝克汉姆”品牌的高超技巧以外,维多利亚维护时尚娱乐圈人脉关系的手腕也可圈可点,这使其长期保持了让各大奢侈品牌趋之若鹜的时尚号召力,被频繁邀请走秀和登上主流杂志封面,充当各品牌的代言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贝克汉姆的足球事业开始走下坡路,既而转战美国。2007年夏,贝克汉姆到美国大联盟踢球,周薪100万美元,同时还拥有一家自己的足球学校。美国之行令他们在当地赚足了镁光灯和报纸头版。据估计,美国之行给贝克汉姆带来2.5亿美元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夫妻俩的自主品牌DVB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图10)。

2006年,维多利亚以两人名字缩写创立了自主品牌DVB,推出太阳眼镜、成衣、牛仔裤、香水等系列产品。DVB的产品价格不菲,成衣850-4900英镑不等,牛仔裤从200美元起价,太阳眼镜在200-500美元之间,但在美国高档百货店BergdorfGoodman、neimanmarcus和英国Selfridges的销售都十分喜人,并且通过购物网站在俄罗斯、迪拜收获了大批拥趸。

贝克汉姆夫妻极高的曝光率,俨然是自家产品最好的形象代言,让DVB每一季度推出的新产品都备受关注。而在好莱坞积累起来的人脉也充分发挥作用,大牌明星纷纷成为DVB品牌的免费代言人,“拉丁天后”詹妮弗・洛佩兹(JenniferLopez)在2009-2010秋冬系列后第四天就穿着它走进白宫,同丈夫及双胞胎宝宝一同拜访奥巴马总统及其家人。

韩寒:网络赚钱经

以超过4亿人次访问量的超高人气博客为平台,韩寒化身“80后”代言人,并将无形的号召力固化,博客成为推销一切贴有韩寒标签产品的前沿阵地。韩寒也由此摆脱了仅依靠出书版税的单一商业模式,形成了写书、出杂志、代言等多样化的盈利模式。

2000年,年仅18岁的高中辍学少年韩寒,头顶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畅销书《三重门》的作者两个头衔,出现在央视《对话》节目中,一时间带动了社会对“韩寒现象”的热议。似乎一夜成名的韩寒就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集作家、职业赛车手、热门博客主、杂志主编、音乐人等众多身份于一身的“80后”代言人。

尽管韩寒号称所做的一切均为“兴趣使然”,但从其出书、博客、赛车、发行杂志、制作音乐专辑、触电影视等让人眼花缭乱的“兴趣”背后,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商业运作的痕迹-凭借由博客固化的“有形”号召力,韩寒打开了其个人商业模式拓展的空间,继而放大财富效应。2010年,韩寒以495万元收入位列“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74名,并荣登《时代》“2010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艺术家组别第24位。

作家韩寒:依靠版税的单一商业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韩寒已经出版小说、文集合计约16部,《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韩寒五年文集》等多部小说和文集曾居畅销书榜首,其2000年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销量至今更已突破500万册。据韩寒的主要图书出版商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透露,“韩寒的书每年为万榕贡献收益约2000万元,约占总规模的10%”。而韩寒个人以380万元的版税排在“2009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以第8位。

2005年,韩寒以年度100万元收入、综合排名99位首度现身福布斯名人榜,韩寒公开表示“福布斯公布的收入情况差距不大”,因为当时其收入主要来源于版税,比较单一。

2003年,由于对赛车的酷爱和天赋,韩寒进入职业赛车行业,开始两年还依赖稿费支撑这一爱好每年近百万元的支出。如今,韩寒已进入“百万车手”俱乐部,每年的赛车收入超过百万元。

作家韩寒到明星韩寒:以博客平台构建盈利模式

博客平台将号召力有形化

在新浪开博为韩寒的事业开启了新篇章。据“数一下”统计,韩寒开博3年多共发表博文260余篇,合计30余万字,其中500-2000字的中篇占一半以上。韩寒更以擅长的杂文杂感形式,通过犀利的言辞针砭时弊,而其对社会热点现象、明星、知名作家评价的直白表达,更是经常引起名人口水大战,赚足了公众眼球。

具争议的话题以及韩寒的特立独行,让其博客访问量持续攀升,目前已超过4亿人次,影响的网民也远超其小说的读者群。与此同时,韩寒被冠以“公共知识分子”、“公民韩寒”的名号。2010年年初,韩寒新浪微博开通,一言未发粉丝数就已超过3万,开通两日后,其仅一个“喂”字的消息,即被转发5500余次、评论11000多条,彰显其在网络世界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尽管开通不久韩寒就宣布关闭微博,不过其粉丝数却依然呈继续增长趋势,截至2010年7月25日已超过36万人。

韩寒明星效应不仅被博客放大,同时也通过博客平台有形化,而博客成为了推销一切贴有韩寒标签产品的前沿阵地。基于此,韩寒开始拓展了商业运营的方向。

转战线上阅读

2005-2009年,韩寒的作品都由万榕书业出版,而2009年底,韩寒与盛大文学签约,其主编的《独唱团》杂志和一本新书交给盛大文学旗下的华文天下和聚石文华两家公司运营,将作品的线下阅读拓展至线上阅读。

据称,作为线上阅读微支付收费模式的开创者,盛大给予作者的分成达70%。具体模式为,读者可以在线免费阅读一部分作品内容,而后半部和最新章节,就需要支付每千字2-3分钱(根据会员资格不同)的阅读费。

尽管韩寒在接受访问时曾表示不太看好“线上”商业模式,但线上阅读对网民渗透和在线图书推广广告,对放大韩寒网络影响力的作用都不容忽视。

自创淘宝售书渠道

2009年4月,韩寒的淘宝网店-“韩寒的书店”开张,开始直销自己的作品,尽管价格与在书店购买无异,加上邮费甚至更高,但韩寒有两张王牌在手:其一是正版保证;其二是每本出售的书均由其亲笔签名。由于韩寒一直以来坚持不举办签售会,因此其签名图书就格外具有吸引力。

当然,更重要的王牌还在与博客相结合的极具杀伤力的宣传。网店开张后的几天,韩寒即在博客发文推荐网友到自己的淘宝书店购书。消息一出,即有20多万网友阅读,1万多条网友评论。博客显著位置更放有“韩寒的书店”链接。

开张伊始,网上书店一天的订单就高达五六百本,远超出开店前每天二三十本的预想。开业至今1年多时间,“韩寒的书店”已被3万网民收藏,成为双皇冠的淘宝店铺。

网络化发行杂志

2010年7月6日,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正式在全国发售。在此前卓越网的网络预售中,上线不到10小时,杂志销售量便登上销售总榜第一名;上线24小时,就取得1万册的销售成绩;《独唱团》50万册的首印量,也创下了目前国内文学杂志创刊号之最。

《独唱团》创刊号的成功发行,韩寒在博客上1年多以来的“跟踪式报道”杂志筹备细节,预热杂志的“前期推广”功不可没。2009年4月19日,韩寒在博客中首次公布杂志的人员、构想、办公、投资发行等筹备情况,并向网友征集杂志名字;5月1日,在博客中正式新杂志的征稿、招聘、稿费标准、杂志定价、杂志名字等信息。其中,原创文章每千字2000元,摘录文章每千字500元,数倍于国内其他杂志这样的稿费标准,一时成为网络的热议话题。在《独唱团》真正面世之前,这样的推广不一而足,而结果是,网民对尚未谋面的杂志充满期待。

据业内人士估算,在没有投资和广告的情况下,定价16元的《独唱团》,按照首期50万册的印数,韩寒的利润大约可达200万元。

凭网络人气玩票音乐

2005年底,韩寒曾尝试向音乐领域进军,签约环球天韵。半年后,韩寒的首支个人单曲《私奔》mV通过网络数字音乐发行联盟正式发行。2006年9月,韩寒的首张个人专辑《寒・十八禁》发行。虽然单曲和专辑引起了“寒迷”的一定反响,但其音乐之路似乎就此止步。

韩寒的音乐再次被提及,与其网络号召力密不可分。2007年9月,借着韩寒博客点击量过亿之机,《寒・十八禁》又被所属唱片公司重新包装、发行。2010年,环球天韵又将韩寒专辑中的经典曲目《追梦人》授权给大承网络作为3D网游《侠客行》的主题曲。

广告植入博客

韩寒曾先后夺得过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年度车手总冠军和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年度车手总冠军。2010赛季,韩寒自上海FCaCa车队转投斯巴鲁拉力车队。除了车技之外,斯巴鲁看中的是韩寒的网络号召力。合作展开后,韩寒即以特邀嘉宾身份现身于斯巴鲁在2010北京国际车展的媒体会。近日,斯巴鲁又与韩寒正式签下了博客的推广合作,将斯巴鲁的广告植入韩寒博客。尽管具体广告金额不详,且很可能还要与新浪进行一定比例的分成,但韩寒在基于博客的商业开发上无疑又进了一步。

保姆合同书篇8

摘要:本文以维吾尔木卡姆尤其是和田《十二木卡姆》中之个人的创造性为研究个案,彰显传承人尤其是代表性传承人在维吾尔木卡姆的形成乃至存续过程中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为我国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制定的因素中应该极力关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血肉文本”或“关键载体”――“人”提供有力、有理的依据,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使之能够健康地存续和发展。

关键词: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个人创造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1.01.017オオ

文化人类学是以研究人与文化之间互动关系为己任的一门学问,与此相形,音乐文化人类学则为以研究人的音乐行为与其所属文化体系之间互动关系的学问,其间都不可或缺人的因素。就音乐而言,诚如英国著名音乐人类学家约翰•布莱金(JohnBlackling,1928-1990)所言:“音乐是人制造的,不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音乐家,还是非洲部落的土著人,都是人类的一员,都是音乐的制造者,不管是巴赫的弥撒,还是南非文达人的民歌,都是‘以人的方式组织的音响’。从这个角度说,文化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在坚持文化中的音乐体系时起点应该是平等的。”+{[1]}我国资深民族音乐学家郭乃安先生亦曾热切呼吁:“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他说:“音乐,作为一种人为现象,创造它的是人,享有它的是人。音乐的意义、价值皆取决于人。因此,音乐学的研究总离不开人的因素,如果排除人的作用和影响而孤立的研究,就不能充分的揭示音乐的本质。”+{[2]}此经典名言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人在音乐艺术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蒂莫西•赖斯(timothyRice)在继承梅里亚姆(alanmeman)之民族音乐学研究模式“音乐概念、音乐行为、音乐声音”的基础上而进行了模式重塑,即提出了“历史的建构、社会的维持、个人的创造和体验”的研究模式,认为民族音乐学应该研究“音乐形成的过程”(formativeprocessesinmusic)+{[3]}。毋庸置疑,个人因素在音乐形成的过程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个人的创造和体验”的角度来探寻音乐形成、传承乃至变异的规律不失为一种绝佳的研究视点。

本文以维吾尔木卡姆尤其是和田《十二木卡姆》中之传承人的创造性为研究个案,彰显传承人尤其是代表性传承人在维吾尔木卡姆的形成乃至存续过程中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为我国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制定的因素中应该极力关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血肉文本”或关键载体――人提供有力、有理的依据,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使之能够健康地存续和发展。

一、从文献资料中看个人创造在维吾尔木卡姆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每一种新生事物,都不是凭空而生的,必定是和某时某地的某个人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音乐是由人创造的。此即如先秦典籍《乐记》中所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旎,谓之乐。”+{[4]}此即为音乐产生的根源――由人心感于物而生也。综观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有关音乐创造归功于个人因素的实例可谓是不胜枚举,应有尽有。如《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中载:“昔黄帝令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之阴,取竹于oG之谷,以生空窍厚薄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种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此为“伶伦制律’”一说。此外,该书中还有“五弦瑟是士达的创造,八风之音是飞龙的创造,二十三弦瑟是延的创造”+{[5]}等说法。《礼记•名堂位》中亦载:“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等等。由此可见,尽管上述文献的真伪曾受到过学界的质疑和争议,但其中所记载的音乐、乐器具有一定的创造者当为不可争议的事实,即便他们不是伶伦、士达、飞龙等人,也会是其他的古代“音乐家”。

无独有偶,在维吾尔木卡姆形成和传承的过程中,同样体现着诸多个人的创造。据《木卡姆》一书中研究,如今流传于民间的、为维吾尔木卡姆伴奏的拨弦旋律乐器卡龙是由突厥人•依本•艾卜奈斯尔•艾勒•法拉比所创造或在民间乐器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同时,《乐师史》中亦记载,法拉比曾经创造了“拉克”、“乌夏克”及其间奏曲……”,“‘乌扎勒’木卡姆及其第一、二、三间奏曲,都是艾卜奈斯尔•法拉比创作的”。+{[6]}出生于中亚布哈拉的塔吉克人依本•西纳在继承法拉比音乐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十二调式的理论,即拉哈威、侯赛因、拉斯特、希加孜、阿布、布祖克、依拉克、兹拉尔干、纳瓦、乌夏克、赞克拉、赛力克。据周吉先生研究,依本•西纳的十二调式理论体系为以后形成的木卡姆音乐奠定了理论基础+{[7]}。此外,《乐师史》中亦记载,活跃于察合台汗国宫廷、对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音乐家大毛拉努尔丁•阿布都热合曼•加梅“会弹奏弹布尔、萨它尔、卡龙,创作了‘艾介姆’木卡姆及其两个间奏曲。”+{[8]}中世纪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埃米尔•尼扎木丁•伊里西尔•纳瓦依创作的诗作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所填唱的主要唱词,并创作了“纳瓦”木卡姆。就十二木卡姆唱词的来源而言,以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十二木卡姆》为据,十二木卡姆所收录的282首唱词中,填唱历代文人诗作的就有209首,占全部乐曲的74.1%,其中之中世纪的著名诗人纳瓦依的诗作就有53首,占全部乐曲的18.8%,除此之外,重要的古典诗人还有麦西热普、诺比提、麦赫尊、乃斯米、比拉勒•纳孜米、艾尔西、凯兰代尔、胡威达、鲁提菲、瞿里利、胡祖利等。毋庸置疑,这些古典文人的诗词创作均为十二木卡姆的唱词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此外,帕里望••库什腾格创作了“恰尔尕”、“都尕”、“盘吉尕”木卡姆及“木夏乌热克”、“巴雅特”木卡姆的格则勒和乐曲。尤素甫•赛喀克创造了《巴雅特木卡姆》,“并传授给他的弟子。”+{[9]}因此,周吉先生说:“这些宫廷乐师肯定具有出众的音乐才华,也肯定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做出过贡献。”+{[10]}

16世纪,叶尔羌汗国第二代君主阿布都热西提汗的王妃阿曼尼莎汗为一代木卡姆大师,她和宫廷乐师尤素甫•喀迪尔汗(据传,其曾经创制了热瓦甫和丝弦,并创作了“维沙勒”木卡姆)在君主阿布都热西提汗的极力倡导下把因战乱而散佚民间的木卡姆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和规范,终于把木卡姆整理为16套,即乌扎勒、拉克、乌夏克、发勒•依拉克、艾介姆、纳瓦、维沙勒、恰哈尔赞里甫、巴雅特、木夏乌热克、都尕、斯尕、恰尔尕、盘吉尕、且比亚特、依西来特•安格孜。据此,多数音乐学家们认为阿曼尼莎汗和喀迪尔汗对维吾尔木卡姆的贡献有四:(1)对散佚于民间的木卡姆进行大规模的搜集、整理、规范、加工。(2)重新确立了各套木卡姆的唱词,过于晦涩难懂的波斯――阿拉伯词段被剔除,代之以纳瓦依等诗人以察合台文创作的诗歌。(3)创作了“维沙勒”和“依西莱特•安格孜”木卡姆。(4)在“琼乃额曼”的基础上,每套木卡姆的篇幅都得到延伸,“达斯坦”“麦西热甫”这后两部分和“琼乃额曼”部分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木卡姆。+{[11]}我们认为,正是有了阿曼尼莎罕和卡迪尔汗的这一伟大创造,才给千秋万代留下了珍贵的木卡姆艺术,也因此,他们创造的木卡姆艺术亦成为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据此可见,在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诸多音乐家、古代文人乃至无数民间艺人的个人创造均为十二木卡姆的日臻完善和丰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著名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曾经指出:“传统是一条河流”+{[12]},“随着时间而流变的中国音乐可以比作从远古一直流到现在的大河。如果说吴淞口的入海处是这条长江的今天,我敢不限次数地再三宣布:这里的宽阔江面中有的是来自源头、来自金沙江等地的活水。”+{[13]}两相比对,我们可以得出,从古代流传于今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即如这条大河,其间诸多音乐家、古代文人乃至无数民间艺人的个人创造就如无数条注入该条大河的支脉,正是他们不间断地注入该条河流新鲜的活水而形成浩渺宏阔的巨流,才使得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这条大河浩浩荡荡奔涌而来,气象万千。

二、从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存现看其中之个人创造

上述从历史文献资料中去寻觅个人创造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的蛛丝马迹无疑属于“历史的民族音乐学”的努力方向,作为民族音乐学的学术研究,该种作法实属可贵。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尤其是缺少有关发生学之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情况下,学者们便很难、甚至无法获得深厚历史资料的坚实支持,因为很多时候即便是流传于乡村如家谱一般的文字资料也根本不存在这类记录+{[14]},这在以血亲或宗族关系为纽带、以家族传承为主要传承渠道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即属于此类。为了学术研究与求知,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则不得不绞尽脑汁来搜索历史乃至极力关注当下,这就需要我们不间断地深入田野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又称之“田野工作”,此成为了民族音乐学乃至文化人类学极力提倡的重要研究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笔者曾赴和田地区对流传于该地区诸多乡镇的《十二木卡姆》进行了为期5个多月的田野调查。笔者主要采用了居住体验的方法,在艺人家里吃、住,参与其日常活动,进行观摩交流乃至与“局内人”触膝长谈,接触不可谓不深矣。在此过程中,笔者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悟,对和田《十二木卡姆》的认识日趋深化,尤其对木卡姆传承人的创造性活动感触颇深,可以说,此乃笔者酝酿乃至撰写本文的最大动因。当然,笔者在此并不讳言主要是“局外人”的观点,但也有部分内容属于“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共识。

我们通过田野调查得出结论,和田《十二木卡姆》是曾经广泛流传于和田广大地区的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古典套曲。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和田《十二木卡姆》仅仅在墨玉县的芒来乡、奎牙乡、托乎拉乡、墨玉镇,和田市的伊里奇乡,皮山县的克里阳乡等地尚有流传。与其它地区十二木卡姆的结构构成相比,尽管和田《十二木卡姆》亦由埃尔乃额曼(即琼乃额满)、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大部分构成,但各乡镇所传承木卡姆的归属部分(埃尔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却不尽相同。有的流传地以木卡姆的麦西热甫为主,譬如,墨玉县芒来乡(10套)、奎牙乡(11套)与和田市依里奇乡(10套)之家族或班社艺人均以演唱木卡姆的麦西热甫为主;有的流传地则以木卡姆的埃尔乃额曼(琼乃额曼)为主,如墨玉县托乎拉乡的艺人以演唱木卡姆的埃尔乃额曼(7套)为主。木卡姆的达斯坦部分在和田地区较少被传承。和田《十二木卡姆》以家族传承为主,且有着“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严格传统。

我们通过现场采集录音发现,尽管和田《十二木卡姆》在诸多乡镇有所流传,但由于传承人(即师傅,一般为同家族父辈或祖父辈)的不同,流传于各乡镇的木卡姆所包含的乐曲数目却不完全相同,如墨玉县芒来乡阿克塔木村的艾海依提•司马义、奎牙乡杜先巴扎村的托乎提•买买提•斯迪克、和田市伊里奇乡哈克萨家族的斯迪克•库尔班•阿洪和艾麦尔•阿洪等不同家族传承人唱奏的和田《十二木卡姆》麦西热甫并不完全相同(详见下表)。

由此可见,即使是同套同部分(麦西热甫部分)的木卡姆,其结构中所包含的乐曲数目也因流传地以及三地家族艺人的师承状况、演唱习惯、和传承方式等不尽相同而呈现出“变异”的现象。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此为不同木卡姆传承人的个人创造所使然。

田野调查告诉我们,上述三乡木卡姆传承人的传承师傅不同。艾海依提•司马义家族为木卡姆世家,其家族的卡玛利•阿洪(苏乃依其)、吐尔逊•阿洪(萨它尔其)和阿不都克里木•阿洪(萨它尔其)等九代人皆会演唱木卡姆的麦西热甫。据艾海依提•司马义介绍,其除了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木卡姆之外,还曾师从于墨玉县墨玉镇哈巴克村的著名木卡姆其阿布迪克里木•玛西(已于1992年去世,时年75岁)和墨玉县普恰克其乡佳依村的著名木卡姆其吐逊•阿洪(已于1982年故去,时年92岁)学习过木卡姆演唱和乐器演奏。他在汲取家族成员和两位师傅唱奏木卡姆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今日之木卡姆模样(如上表芒来乡每套木卡姆的乐曲构成)。奎牙乡杜先巴扎村的托乎提•买买提•斯迪克家族亦是木卡姆世家,其家族的买买提明•托合体、帕克尔登•依山、斯它阿洪•依山、厄孜木•依山等五代人皆是当地妇孺皆知的著名木卡姆其,托乎提•买买提•斯迪克主要和岳父买买提明•托合体学习木卡姆演唱和乐器演奏。其既继承了岳父买买提明•托合体的唱奏传统又加入了自己的创造而形成了今日奎牙乡木卡姆结构的规模(如上表奎牙乡每套木卡姆的乐曲构成)。和田市依里奇乡哈克萨家族四代人都会演唱木卡姆,师承也以家族传承为主。如今传承人斯迪克•库尔班•阿洪和艾麦尔•阿洪兄弟自幼即随父亲学习《十二木卡姆》麦西热甫演唱和乐器演奏,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加入了自己的独特创造,而形成今日哈克萨家族木卡姆的状况(如上表伊里奇乡木卡姆的乐曲构成)。

上述是对于流传于和田地区不同乡镇的《十二木卡姆》麦西热甫产生变异现象的主要原因(即传承人之创造)的探研。事实上,不仅仅在和田《十二木卡姆》的麦西热甫部分产生了此种变异现象,在和田《十二木卡姆》的埃尔乃额满部分也鲜明地体现着由于木卡姆传承人的创造而使得结构发生变异的状况。譬如,如今和田墨玉县托胡拉乡波尔其村库球克家族的依该木•拜尔迪•艾山等艺人唱奏的和田《十二木卡姆》“埃尔乃额曼”的结构组成(木凯迪满+太艾则+太艾则迈尔古拉+奴斯赫+奴斯赫迈尔古拉+赛勒凯+赛勒凯迈尔古拉+散板尾唱)与祖辈唱奏的每套木卡姆埃尔乃额满的结构组成(木凯迪满+太艾则+太艾则迈尔古拉+奴斯赫+奴斯赫迈尔古拉+穹赛勒凯+克其克赛勒凯+克其克赛勒凯迈尔古拉+麦西热甫+朱拉+赛乃姆+赛乃姆迈尔古拉+麦西热甫+夏迪阿那+散板尾唱)相形就有着一定程度的变化。究其原因,该家族著名木卡姆其依该木•拜尔迪•艾山给我们提供了最恰如其分的答案。据其介绍,他的曾祖父吾加尕木•买特努尔演唱的和田木卡姆包含的乐曲数量要比现在多出很多,后来经过其祖父拜得尕木、父亲艾山、兄长买特努尔•阿洪•库球克根据婚礼、起名礼等表演场合的实际需要而对每套《十二木卡姆》埃尔乃额满中的主要乐曲进行了筛选,久而久之,则形成了如今木卡姆的样貌。在此尤其值得说明的是,以上仅是木卡姆结构组成的一般状况,其实,该乡不同套木卡姆埃尔乃额满的结构组成也不完全相同,每套木卡姆包含的乐曲数目、名称、排列顺序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据调查,此皆为木卡姆家族成员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自行选择(即创造)的结果。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所承载的和田《十二木卡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

由此可见,以上四个乡木卡姆之结构的不同乐曲组成和产生的变化,既凝聚着各个传承人之不同传承师傅或家族传承人在不同的传承时段的创造精华,也凝聚着他们各自在无数次的表演实践中的创造性的总结。据此,个人创造在和田《十二木卡姆》发展和传承过程中的作用则显而易见了。

此外,我们通过调查亦发现,即兴性是和田《十二木卡姆》的主要传承特点之一,此鲜明地体现了传承人在表演木卡姆过程中的个人创造。我们知道,“口传心授,言传身教”是和田《十二木卡姆》的主要传承方式。虽然这种传承方式因没有完整的书面表达而显得缺少规范,因多于个人的口头表述而少有确定,因个人的主观支配而多有即兴创造,但是“口传得到了正宗的音乐精髓的真传,心授得到了音乐再创造的活性空间,使得教学双方具有自我创造的余地。”+{[16]}因此,木卡姆其们在传授《十二木卡姆》的过程中,在不违背基本结构的情况下,受临时心境好坏之影响,对传授的木卡姆的节拍节奏、旋律等造成影响也实属正常。犹如周吉先生所言:“《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在遵循传统所确定的‘结构模式’和‘调式、旋律型模式’的同时,在填唱歌词、段落反复、伴奏手法、旋律装饰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即兴性,从而达到继承传统和个人创造之间的最佳结合。”+{[17]}周菁葆先生也言:维吾尔木卡姆“往往具有某些即兴的特征。这是因为维吾尔木卡姆是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习至今的。其音乐有固定的旋律框架,但是演唱者往往根据演出的时间长短而取舍。演奏乐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因时因地而增减。同一个演唱者的几次录音是不会完全一致的,在固定的框架内做某种即兴处理是维吾尔木卡姆显著的特点。”+{[18]}和田《十二木卡姆》作为维吾尔木卡姆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其传承的即兴性尤为显著,主要体现在乐队组合、伴奏乐器、乐曲选择、段落反复等诸多方面。

1.乐队组合的即兴性

据录音实况得知,流传于和田各地的木卡姆的乐队组合很是自由,特别是在日常表演场合,各地木卡姆艺人会根据演奏场合的不同和艺人数量的多寡而随机组合表演木卡姆。有的三五一组,一把弹布尔,两只萨帕依,一面达普,一支巴拉满,艺人就可以很和谐、痴迷忘我地投入演唱。皮山县克里阳乡托万恰喀村的巴拉提•艾木都拉(奏弹布尔兼主唱)和奥斯曼•阿洪(击达普兼帮唱)的两人组合也可以很自如地演唱木卡姆。他们时而独唱,时而合唱,有时亦会一问一答,甚是诙谐幽默,毫不风趣。一把弹布尔或都它尔的自弹自唱木卡姆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墨玉县墨玉镇第十三大队的著名木卡姆其买买提•尼雅孜•库尔班曾多次独自一人为笔者表演木卡姆,每次表演都令笔者陶醉不已。

通过对和田各县乡木卡姆艺人的采访和录音亦发现,不同家族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并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家族,不同表演地点的伴奏乐器也不完全相同,他们会根据在场艺人的数量多寡而随机组合表演木卡姆。笔者曾三次去墨玉县托胡拉乡波尔其村库球克家族录音,其伴奏组合很是随机:2007年10月25日,伴奏组合为三人,依该木•拜尔迪•艾山奏巴拉满兼主唱,艾合买特奏斯克里普卡,艾合买特•导合迪奏萨它尔;2007年11月20日,伴奏组合为五人,依该木•拜尔迪•艾山奏巴拉满,吐迪•艾合买特奏苏乃依,艾合买特•导合迪奏弹布尔,买买提•尼雅孜•买特努尔奏萨它尔,吐尔逊•托合体奏达普;2007年11月27日,伴奏组合为四人,依该木•拜尔迪•艾山奏巴拉满,艾合买特•导合迪奏弹布尔,买买提•尼雅孜•买特努尔奏萨它尔,吐尔逊•托合体奏达普。此外,笔者在其它乡镇录音时也发现同样的情况,他们的乐队组合皆带有很强的随机性,会根据家族成员在场情况而即兴的组合乐队来表演木卡姆。只有在正式的场合,各地艺人才会按照祖传和师承的正规乐队组合表演木卡姆。

2.乐曲选择和段落反复的即兴性

和田《十二木卡姆》在不同表演场合所选取的套数及每套木卡姆的乐曲选择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而是具有很强的即兴性。据墨玉县文体局文物保护所所长艾热提所述,维吾尔族婚礼上主要表演《十二木卡姆》的埃尔乃额曼,且选取木卡姆的套数及每套木卡姆的乐曲选择很是自由,木卡姆乐曲后面可以直接跟唱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歌。当地著名木卡姆其依该木•拜尔迪•艾山也曾告诉笔者:“我们演唱木卡姆很是灵活,会根据雇主的需要和表演场合的改变很自由地‘筛选’(‘摘遍’)演出木卡姆结构中的某些乐曲为所需之用。”+①这种现象笔者深有体会且深信不疑。2007年11月7日,笔者亲随墨玉县托胡拉乡艺人参加城南一家婚礼(表演者为吐尔逊•导合代、乌加阿布都•赛依提和艾合买提,伴奏乐器为苏乃依、纳格拉鼓和达普),其表演实况详见其下:

由以上录音实况可知,几位艺人并没有按照维吾尔木卡姆的常规结构顺序演奏,而是“摘遍”演出了各部分的一些乐曲,甚至加入了一些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民歌作为贯穿而演奏,但整体非常完整,没有给人以不连贯、不和谐的感觉,整个婚礼在这种乐声中处于和谐的氛围之中,人们脸上个个洋溢着快乐、喜庆的笑容。另据木卡姆其吐尔逊•导合代介绍,以上木卡姆表演情况只是一般的乐曲组合,在不同的场合,他们可以自由的组合乐曲,充分发挥他们的即兴性,所以人们可以欣赏到不同组合的木卡姆。据此可见,和田《十二木卡姆》在表演和传承木卡姆的乐曲选择上带有很强的即兴性。

3.演奏的即兴性

匈牙利音乐家萨波奇•本采认为:“演奏者的即兴演奏,或表现出来的旋律形态,意味着在社会风格规范下的他的个性发挥。”+{[19]}万桐书先生亦指出:“即兴表演是按某一调式旋律模式,在乐段的起结音,旋律的上、下进行、轴音位置和调式转换的框架中作自由的发挥。节奏比较自由。……每个歌唱家或演奏家虽然按这种段式框架表演,但是即兴表演的音乐各不相同。”+{[20]}这在和田《十二木卡姆》的表演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2007年11月20日,笔者在墨玉县托胡拉乡波尔其村录音时,亲眼目睹了木卡姆其吐尔逊•托合体•依该木击打手鼓时即兴表演的情景,只见他在木卡姆埃尔乃额曼伴奏的过程中,在木卡姆规定的节拍节奏基础上加入了加花变奏,他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灵活自如地演奏,像是在炫耀他那炉火纯青的高超技艺,十指像雨点一般随木卡姆旋律而不停的变换着,令笔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据其所述:“我可以随便的演奏,只要跟着木卡姆的演唱走就是了,想怎么击打就可以怎么击打,但一定要在此曲节拍节奏的基础上加花击打。”+③墨玉县芒来乡艺人艾合买特•艾海提在用纳格拉鼓为木卡姆演唱伴奏时也经常加花变奏,炫耀技艺,使整个木卡姆表演一直处在一种热火朝天的氛围之中。和田市伊里奇乡哈克萨家族的木卡姆其艾尔肯•萨卡尔在木卡姆表演过程中甚至能临时承接其他艺人的乐器,双手各一萨帕依加入演奏,其技艺娴熟不得不令人叹服!奎牙乡杜先巴扎村的咸木西登•诺尔也能够在艺人唱奏木卡姆的过程中灵活自如地加入唱奏,而且即刻就能和谐地融入。这一切典型实例皆体现了木卡姆在传承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即兴性,换言之,即体现了个人在和田《十二木卡姆》表演过程中所发挥的伟大创造。

上述论述仅仅是表现在和田《十二木卡姆》之“即兴性”的几个较具代表性的方面,其实和田《十二木卡姆》在唱词选择、旋律装饰、表演场合等诸多方面都将这一“即兴性”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无论体现在哪些方面的“即兴性”,我们都无可否认,展示和田《十二木卡姆》之“即兴性”的主体即为人,发挥“即兴性”的过程就是人发挥创造性的过程,此即为个人创造在和田《十二木卡姆》传承过程中的作用。那么,个人创造对和田《十二木卡姆》的传承和发展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依据上述论述即可得出答案,即个人创造是和田《十二木卡姆》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变异乃至形成新音乐传统的最直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据此可见,从“个人的创造和体验”的角度来探寻音乐形成、传承乃至变异的规律已成为一种最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结语

上文是从“个人的创造和体验”的视角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尤其是和田《十二木卡姆》之形成、传承乃至变异规律的探研,换言之,即个人创造在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传承过程中的作用。其实,此只是一个个案研究而已,大而化之,推而广之,任何一种音乐的形成、发展和变异都脱离不开人尤其是主要音乐传承人之独特的创造性作用,此即如英国著名音乐人类学家约翰•布莱金所言:“音乐和文化的变迁的发生不是由于文化交流、人口流动,或技术生产方式手段的变化引起的,而是有一些个人对音乐价值及社会、文化实体的观念引起的,其依据就是这些个人的音乐和社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对这些经验的看法。”+{[21]}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今天,我们应该辨明其中之诸多的保护因素,什么才是我们应该保护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其承载者或“血肉文本”――人应该当之无愧地属于我们着重关注和保护的对象。人是活态的,人之行为所创造的艺术也是活态的,试想,还有什么因素比活态的人创造的活态的音乐艺术至贵呢?我们的回答是非也。我们知道,如今我们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不仅成为了我们维吾尔人的“文化瑰宝”,还成为了我们全人类的弥足珍贵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价值之重要可谓显而易见。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其中之传承人的保护无疑是我们应该极力关注和保护的对象,从而使得我们的“文化瑰宝”――“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能够健康地存续和发展。

作者说明: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疆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调查研究”中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eDU2008i22)。

注释:

①此为笔者于2007年10月25日采访墨玉县托胡拉乡波尔其村著名木卡姆其依该木•拜尔迪•艾山的口述资料,翻译:乌加阿布都•赛依提。

②此为笔者于2007年11月7日参加墨玉县城一婚礼的录音实况。

③此为笔者于2007年11月20日采访墨玉县托胡拉乡木卡姆其吐尔逊•托合体•依该木的口述资料,翻译:艾热提。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1-22.

[2]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1-2.

[3]Ricetimothy.towardtheRemodelingofethnomusicology[J].ethnomusicology,1987,31,3:469-488.

[4]刘蓝.诸子论音乐―中国音乐美学名著导读[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169.

[5]孟凡玉.从安徽贵池傩仪式看音乐活动中的个人创造[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1):62.

[6]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杨金祥译.丝绸之路乐舞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68.

[7]周吉.木卡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198.

[8]同[7],202.

[9]同[7],203.

[10]同[7],203.

[11]同[7],207.

[12]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全文.

[13]黄翔鹏.逝者如斯夫――古曲钩沉和曲调考证问题.中国人的音乐和音乐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11.

[14]张振涛.追寻唢呐――晋北鼓吹乐的评叙与深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3):97.

[15]王建朝.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结构初探[J],新疆社会科学,2008(3):101.

[16]陈其射.论高师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传授[J].人民音乐,2000(4):29-32.

[17]周吉.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现状及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2007(3):67.

[18]周菁葆.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5.

[19]万桐书.“木卡姆”概念[J].中国音乐学,1993(4):14-20.

[20]同[19].

[21](英)约翰•布莱金,杨红.音乐变迁之认识过程[J].中国音乐,1995(2):56-59.

ReviewonindividualCreativityofUygur12maqumぁ―BasedonHotan12maqum

wanGJian-chao&ZHanGHuang

abstract:inthispaper,Uygurmuqam,especiallytheindividualcreativityinHotan12maqamisregardedasthecasestudytodemonstratetheinheritors,inparticular,therepresentativeinheritors’vitalimportantrolesintheprocessofUygurmuqam’sformationandsurvival,thustoprovidingstrongandreasonablefoundationsforthe"fleshandbloodversion"or"keycarrier"-"person"whoshouldbestronglyconcernedaboutinChinesetraditionalmusicwhenweformulatethepresentpolicyofnon-materialculturalheritageprotection,sothatwecanprotectourtraditionalmusicalculturebettertoenableittosurviveanddevelophealthily.

Keywords:Uygur12maqam;Hotan12maqam;individualcreativity

保姆合同书篇9

在白人与黑人恋爱还是禁忌的上世纪60年代,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的18岁白人姑娘斯坦利・安・邓纳姆最终决定放弃学业,嫁给肯尼亚男人老奥巴马时不会想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会在多年后被人一次次提起。只是,后人讲述她的故事时会特别强调――这就是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母亲。遗憾的是,邓纳姆没能看到儿子功成名就。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利坚合众国第四十四任总统,1995年邓纳姆已因癌症离世。

邓纳姆的确与众不同:1961年2月,在与老奥巴马结婚时,邓纳姆已怀有三个月身孕。奥巴马1岁时,父亲离开夏威夷到哈佛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1964年1月,邓纳姆在结婚三年后提出离婚,身在哈佛的老奥巴马没有提出异议。奥巴马两岁时,邓纳姆重返校园,将儿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在夏威夷大学,她遇到来自印尼的留学生罗罗・苏托洛。1967年奥巴马6岁,邓纳姆与苏托洛结婚,多年后两人离婚。

然而邓纳姆的与众不同,某种程度也被“总统母亲”这个“政治身份”有意无意放大了――“在奥巴马生平的压缩版本里,她是一位白人母亲,跟来自肯尼亚的黑人父亲有过一段露水姻缘……在超市小报和因特网的异想天开的报道里,她是无神论者、马克思主义者、花儿嬉皮士……”在《纽约时报》记者珍妮・斯科特看来,外界为邓纳姆打上的诸多标签,将这个总统母亲过度简单化了。

多年前,斯科特受邀撰写一部关于邓纳姆的传记,两年半的时间里,她对邓纳姆进行追踪调查。她采访了将近二百个邓纳姆的同事、朋友、教授、雇主、熟人和亲戚,以及包括奥巴马在内的她的两个孩子,最终完成《特立独行:奥巴马母亲的传奇》一书。

在书里人们看到了小报上那个“抛弃儿子的母亲”的另外一面――她独力养育一对儿女,同时从事人类学研究,并终生为第三世界女性争取经济平等。

可以说,邓纳姆作为女性杰出的一面长久以来被外界忽略――在与第二任丈夫苏托洛结合后,她携奥巴马随夫到印度尼西亚生活。尽管几年后,邓纳姆和苏托洛离婚,但她从此把自己的专业生涯与印尼紧紧相连。1972年,她带着分别拥有非裔和亚裔背景的一双儿女重返美国,攻读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后,她不断重返印尼,开展自己的研究。1992年,邓纳姆终于完成自己长达1000页的博士论文――对一个印尼村庄手工业长达14年的观察与分析。

不光外界对邓纳姆的评价有失偏颇,即便自己的儿子,奥巴马在那本让他政治生涯一路上升的传记《我父亲的梦想》1995年首次出版时,也将母亲描述成一个腼腆的小镇姑娘,迷恋上了才华横溢、魅力四射、喧宾夺主的非洲男人。在下一章里,母亲又成了一个天真的理想派、纯真的海外派。竞选时期,奥巴马一再宣称自己是由“少女母亲”带大。在美国,少女母亲一般指二十岁以下、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少女未婚生子。在医改斗争中,奥巴马则表示,自己的母亲贫病交加,是偏离正轨的医疗制度的牺牲品,在她生命流逝之际,曾哀求过保险公司替她买单,最终因缺少医疗费支持而死于癌症……

“我能给你的,只是一个有趣的人生”

不知奥巴马写书时,是怎样一种心境,但至少邓纳姆的朋友在看到小报上那些诸如“奥巴马遭生母抛弃”之类的评述后多少有些难过,甚至忍不住潸然泪下。她的朋友们确信,他们能够在奥巴马的智力水平、气质和幽默中找到母亲的影子――更不用说他的长下巴、露齿笑容和耳朵的角度。

邓纳姆的朋友们说,邓纳姆一直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她常常夸耀奥巴马的智商、进步和勇气。邓纳姆一位住在夏威夷的朋友表示:“她总会说:我儿子很聪明,在这个世界上他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甚至是美国总统。”

作为母亲,邓纳姆也会将自己的价值观教给年幼的奥巴马。多年后,斯科特找到了奥巴马一家在印尼生活时的老邻居――美国人伊丽莎白・布莱恩特。

布莱恩特记得在当年的一次午餐聚会中,邓纳姆穿着由印尼传统布料制成的长裙,教导自己的儿子和每个人握手。客套完毕,奥巴马坐在沙发上,拿起邓纳姆带来的一本英文书安静读。整个午餐时间,当时只有9岁的奥巴马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专注听着大人们谈话。他问母亲自己能否离开餐桌,邓纳姆则让他问主人是否答应。得到许可后,奥巴马离开餐桌坐在地上,和布莱恩特13个月大的儿子玩起来。

布莱恩特还记得,午餐结束后,众人走在街上,奥巴马跑在前面。这时,一群印尼孩子开始用石头砸他,还朝他骂难听的绰号。“当年这边的人对黑人不太友好。”布莱恩特说,但小奥巴马表现得很平静,一一躲了过去。正当布莱恩特想要上前阻止,一直没有反应的邓纳姆拉住她说:“没关系,他已经习惯了。”

布莱恩特佩服邓纳姆能够教育自己的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得勇敢无畏,另外,还会教育奥巴马懂得尊敬别人。她觉得奥巴马正是有赖于母亲的教育,才“既有亚洲人的礼貌谦逊,也有美国人的耐心平静”。

“母亲不允许我们行为粗鲁、言语刻薄,或者骄傲自大,而要有宽广的胸怀。如果我们说了什么人的坏话,她会试着从对方的观点来看这件事,她不允许我们形成自私的习性。这样的教育是长期、一直持续的。”多年后,奥巴马的妹妹玛雅对斯科特如是表示。

从邓纳姆遗留的文件和朋友、同事的叙述中,斯科特发现,前者有着极强的价值观,并把这一点遗传给了她的孩子。比如,邓纳姆曾说过要向儿子灌输公共服务的思想,她希望奥巴马有义务感,心中要有回报社会的想法。

在亲人朋友眼中,邓纳姆是个从不受世俗制约的人。比如她十分看不惯印尼社会对妻子的要求,她甚至告诉朋友,不要成为那种懦弱无能的女人。在印尼,邓纳姆显得特立独行:她衣着简单,从不化妆,长头发由头巾缠到脑后。另外,她坚持己见,很少为取悦他人而作出改变,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丈夫。

因为工作原因,丈夫苏托洛需要和石油公司的高官及他们的妻子进行交际。在印尼,女人们应该穿上传统服装,陪着丈夫参加这样的活动,还要和其他高官的妻子们大谈育儿经。但对于邓纳姆来说,这样的生活简直无法忍受。在给朋友的信中,她抱怨那些中年白种美国人谈论的都是些空虚的事情,而自己的丈夫也变得越来越像美国人。

在奥巴马《我父亲的梦想》一书中,也曾记述过母亲与继父关于是否参加聚会的争吵:“得克萨斯或者路易斯安那来的美国商人,会拍拍苏托洛的背,吹嘘自己怎样贿赂政府拿到新的海上钻井权,而他们的妻子则会跟我的母亲抱怨印尼仆人的水平。苏托洛经常说,如果自己一个人去参加这种活动该有多么不像话,并提醒她这些都是自己人。而我的母亲则会大声叫喊:他们不是我的朋友。”邓纳姆的不妥协几乎注定了夫妻两人最终分手。

感情生活跌宕起伏的邓纳姆曾向朋友感慨,自己的生活“彻底搞砸过几次”。但对于孩子,熟悉她的人都说,她从不吝惜向子女表达爱意。女儿玛雅说,邓纳姆很喜欢搂搂抱抱,并常说“我爱你”,一天说一百遍也不厌烦。

就是这样一个妈妈,为何会成为日后小报新闻中,那个抛弃儿子的母亲?

随母亲在印尼生活时,奥巴马进过当地两所学校,但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印尼学校条件普遍不好。随着时间推移,邓纳姆对儿子未来的设想也出现了变化。奥巴马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她以前常常鼓励我尽快适应印尼的文化习俗,她教育我不要像其他美国人那样无知傲慢。但是后来她的看法改变了,认为美国人比印尼人拥有更多的人生可能。我是一个美国人,正如她所决定的,我的生活应该远在印尼之外。”

1971年,邓纳姆告诉奥巴马,他可以返回夏威夷,进入著名的普纳荷学校就读。之后,人们熟知的故事是:10岁的奥巴马孤身一人回到夏威夷,回到祖父母身边;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每当邓纳姆收到儿子从美国寄到印尼的信都会高兴一整天。偶尔,她会向好友伤感地、可怜巴巴地吐露心事,但总是适可而止。就像她告诉奥巴马的那样,“没有别的,我能给你的,只是一个有趣的人生。”

“一切都来自我的母亲”

同样拥有一位个性鲜明且不受清规戒律约束的母亲的,还有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其母弗吉妮亚多年前曾以《随心所欲地生活》为名出版自传。弗吉妮亚结过四次婚:第一位丈夫,也就是克林顿的生父在车祸中丧生;第二任丈夫是个虐待老婆孩子的酒鬼、赌棍,虽然多年后克林顿曾宽容地评价这位继父――“看到一个你爱的人、你关心的人被恶魔控制着,真的是一种痛苦的经历”;第三个丈夫是她的理发师,一个有绅士风度的人,但因股票诈骗而入狱;她的第四位丈夫是惟一可靠的人。

经历如此多的生活挑战,弗吉妮亚却几乎一生都保持逍遥自在的性格。她说自己有一套对付糟糕事情的方法:“在我的头脑里,我构造了一个密封的盒子。我把我愿意想到的东西放在那里面,其他的东西放在外面。盒子里面是白色的,外面是黑色的;里面是爱、友谊和乐观,外面是消极的、悲观的东西,还有对我以及我所有的东西的批评。”

有人说,克林顿正是继承了母亲的“密封盒子”理论。比如,在“莱温斯基丑闻”爆发后漫长的一年中,克林顿遭到众议院的弹劾和参议院的审讯,然而他却能从身体上和精神上摆脱那些针对他的责难。

克林顿最终走上政治舞台,也与母亲密不可分。这位前总统此前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没有母亲的有力支持,他不可能当上总统。每一次,有人问克林顿,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他总毫不犹豫地说:“我母亲。”

从1974年儿子第一次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开始,弗吉妮亚便投身到了克林顿的每一次选举。那时的她,不仅是一个母亲、一个保护者,还是儿子生活中的伙伴。她的车上装满了竞选要用的东西:徽章、钉子、旗子、张贴品。当人们向她挥手致意时,她说自己会来个急刹车,拿出她的那些宝贝。于是,人们看到了那个挂着克林顿竞选标识的候选人的母亲――弗吉妮亚,她同每个人握手,只要对方愿意;她同每个人交谈,只要他愿意给她一分钟。如果他们有不友好的表示,她努力去说服。

1992年全国代表大会上,弗吉妮亚走上阿肯色州代表团的讲台,骄傲地宣布自己的儿子获得总统提名。此前,从没有一位总统母亲上台宣读提名自己儿子的选票。在初选胜利后的演说中,克林顿表示:“想知道我是从哪里获得战斗精神的吗?一切都来自我的母亲。”

但克林顿从母亲身上获得的,不仅有战斗精神。他说,她教给他真正的民主,教给他每个人的生命具有同等的价值,鼓励他努力寻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另外,也正是母亲告诉他要有竞争意识和斗争精神。弗吉妮亚常说,“在你没有的时候,你要装作有信心――然后,你可能真的获得了信心。”

比邓纳姆幸运,弗吉妮亚亲眼看到引以为傲的儿子当选总统,亲眼目睹他的就职典礼。那一天,弗吉妮亚精心梳妆,她放弃平时常穿的明亮衣装,着一身高贵素雅的黑色。只是,没有多少人知道,此时的她,正饱受癌症折磨。

儿子赢得大选,弗吉妮亚却最终败给了疾病。在与癌症斗争四年后,70岁的她被病痛夺去生命。“造就了总统的女人在睡眠中死去”。白宫生活区摆放着弗吉妮亚的照片,克林顿说,宛如母亲还在向他微笑。他说,正是母亲教会他:永远不要放弃,永远不要屈服,永远不要停止微笑。

“在我们表面差异之下,潜伏的是同一种东西”

不仅克林顿对母亲始终感念,美国前总统林肯也曾说,自己拥有的一切、希望的一切,都是母亲给的。艾森豪威尔说,母亲绝对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前总统卡特,则出版过一本回忆母亲莉莲的书。书中写道,莉莲年轻时是一名护士,经常为付不起医药费的病人免费服务,其中包括很多非洲裔美国人,堪称真正的“白衣天使”。她在68岁时,还赴印度参加当地对妇女儿童的教育和医护工作。莉莲对非洲裔美国人和非洲、拉丁美洲等落后地区的关心,深刻地影响了卡特。所以,卡特虽然在任期间被视为“政绩最差的总统之一”,却在卸任后积极斡旋于全球和平事业,甚至有“最杰出卸任总统”之称。

至于小布什的母亲芭芭拉,她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在家里,他就是我的孩子,不会享受在戴维营那样的总统待遇。吃饭时,他仍然像以前一样,坐在餐桌中部。如果他不守规矩,我还是一样会训斥他。”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母亲保利娜叶,也是儿子成功之路上的领路人。据说,在当年一次政见会上,初出茅庐的戈尔显得紧张、呆板。保利娜见状,在一张纸上写了三个词递给儿子:微笑、放松、攻击。

韩国总统朴槿惠则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在她22岁时,遇刺身亡的母亲。比如,母亲坚持让朴槿惠过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她记得小时候,有一天出门上学,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自己撑着伞踏出大门,没想到雨伞被风吹翻,她跑回去,但母亲只是帮她拿了一把新的塑料伞,站在一旁的事务官说:“风雨这么大,就让槿惠坐车上学吧。”母亲却用“槿惠你可以自己去吧”的眼神看着她。年幼的朴槿惠大声说了一句“我去上学了”,就抬头挺胸踏出大门。“她对我的教导处处都体现着坚忍、勤奋和诚实。”朴槿惠说。

相对于其他人对母亲绝对的赞美,奥巴马在《我父亲的梦想》中对母亲的描述,确实有些不同他人。只是,2004年,在该书的再版序言中,奥巴马谈及9年前去世的母亲,公开承认道,假如他知道母亲会一病而去,他可能会写出一部不同的书――“会少一点对父亲这个缺席的角色的追想,而多一些赞美,给我生命中唯一始终相伴的母亲。”两年后,在《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这本书里,奥巴马重拾这一话题。他写道,只有在反思中,他才领会到她的精神“无形之中”深深地“指导着我最终走的路”。

2010年7月,就任美国总统已有十八个月的奥巴马在接受斯科特采访时,再度谈起了自己的母亲。“总统向我描绘,她既是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又谙晓人情世故,聪明能干。他说她对待工作特别认真,却因有一颗亲切而慷慨的心,偶尔变得一贫如洗。她似乎无论是理智上还是情感上都不同寻常地率真坦诚。”斯科特感到,坐在椭圆形办公室里的奥巴马,谈起自己的母亲显露出复杂的感情,既有爱意又有一丝距离,她甚至从中体会到了一个孩子长大之后会以怎样成熟、宽容的视角来看待父母。

奥巴马和斯科特说,自己在竞选和选举过程中,几次想到了给了他价值观和自信的母亲,想到“如果她能参加今天这个会议,会是多么幸福”。奥巴马说,那感觉好像是,母亲还在家里,她的精神陪伴着他。“我非常感动,掉下了眼泪。因为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她在我年轻时赐予我的东西,而今天,一切以非常伟大的方式显现了出来。这证明了她所相信的事业,以及她是什么样的人。”

保姆合同书篇10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素养;教育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龄长达三十五年,担任巴甫雷什中学校长二十二年。他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素养,因此,他致力于教师教育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他的关于教师教育素养的基本思想,对我们仍然有宝贵的借鉴价值。通过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起码应具备如下素养:

第一,多读书、多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的文章中写道:“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地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等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由此可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要多看书,看不同类型的书,要向这些书请教:真理在哪里?怎样去认识真理?怎样才能把人类积累、获取的道德财富,从年长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传授到年轻的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去?通过这些书地阅读和思考,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我们也可以看书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教师对心理学方面的书地研究,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写道:“你要买些心理学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藏书。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我坚定地相信,刚从师范学院毕业出来的教师,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所以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告诉我们应该不但要多看书而还要非常重视心理学方面的书,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和心灵,才能使师生的心灵亲近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的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心理学的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第二,坚持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些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但愿把许多本教师日记搜集起来,保存在教育博物馆和科研机构里,当做无价之宝。……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我在自己的日记里空出几页,专门记载自己关于知识的巩固性的想法。把这些记载加以研究、对比和分析,就能看出知识的巩固性取决于许多先决的前提和条件。”通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之谈,我们可以看出他本人看重教育日记,同时自己坚持写教育日记,也建议我们后生们要写教育日记。他认为教育日记能够记载我们每天或者每一个细节的问题,促使我们对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利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顺利地解决与以前经历的类似的问题,更好地完善教学活动。我们从他的书中学会了一点,即新教师务必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正确地对待每一个小的教学问题,科学地解决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把好的经验和启示记载下来,为以后的教育生涯的发展做准备。苏霍姆林斯基还在书中提到如何写教育日记,他首先要求教师在态度上重视教育日记,只要我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尊重教育日记和尊重自己,坚持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其次要注意教育日记的书写途径:从初步的观察和简短的记录,到全体教师进行广泛的研究工作,再到深入地钻研学生头脑和意识里发生的过程的实质。

第三,深刻理解自己学科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科学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问题。”由此看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素养的构成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水平。要求我们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方面要掌握得非常完美,理解所教学科的重难点、知识脉络、解题技巧、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他举例说,如果你教的是物理,那末,你就应当对基本粒子有所了解,懂得一点场论,能够哪怕是粗略地设想出将来的能源发展的前景。如果你是生物教师,你就应当了解遗传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懂得生命起源的理论,多少了解一些细胞内部的生化过程。由此看出,我们任课教师要充分掌握自己学科的知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第四,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素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听一位生物教师的课,观察学生怎样感知新教材,他发现孩子们听后很疲劳,下课时简直是精疲力竭了,尔后他又反复地听这位教师的课,使他大为吃惊,这位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以至讲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第一次感知这个或那个概念的儿童,不得不用全部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还与教导主任一起听了其他很多教师的课,情况虽然不象生物课那么严重,但是,几乎在所有的课上,教师的讲解都不符合语言修养的许多基本要求。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们力求用语言手段创造的那种表象模糊不清以致有些混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言修养的问题跟其他同样重要的问题一样,要引起全体教师特别的关心。他认为我们教师的缺点同时也所有人的语言缺点就是不善于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使得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感到困难。苏霍姆林斯基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重要条件,要求我们教师认识到: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正如他所说:“当我们很有必要使事物、现象和概念在教师的语言里找到鲜明的、能够为儿童所理解的语言外壳的时候,我们却在无数次的复习上浪费了多少时间啊!”,以上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告诫着我们新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甚至在生活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学习用语言来描述看到和观察到的东西,然后逐渐转到来描述抽象的概念。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方法、学生观、等发生了明显地转变,同时教师观也发生重大的变化。当代教师素养除了包括以上四个因素以外,还应该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育理论素养、师德素养、教育科研素养和职业素养。我们新教师要全面地培养这些素养,不再把自己定位成为教师匠,而应该朝着成为一名反思型和研究型的教师。总之,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教育素养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具有深刻性和实践性,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素养思想对我国教师的职业精神、教师能力与素养培养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