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17:15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篇1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43-01

摘要:农民精神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因此,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本文着重谈如何加强农民的精神文明素质教育。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精神文明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阶段,加强农民的精神文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认清农民的精神文明状况,探讨加强农民精神文明教育的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精神文明素质,就成为当下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农民精神文明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民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在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民思想上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生活匮乏。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趋增长,农村精神生活总体上呈现出健康、文明、和谐、有序、向上的态势。但是,由于农村有组织性的文体活动较少,文化、体育设施落后,不少农村没有精神支柱,精神生活仍然贫乏。一些农村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闲来没事干,围着电视看”,用这种无聊的方式来打发农闲时日;一些农民丧失社会理想,沉溺于恶习陋俗,比富斗富,豪饮狂赌,搞封建迷信,甚至组织、参与和黑恶势力,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给农村社会的安定造成隐患。

2.道德素质滑坡。社会的深刻变革,导致农民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意识的剧烈碰撞,先进与落后、科学与迷信、权利与义务、奉献与索取、真善美与假丑恶等观念的相互交织,使农村的思想呈现多元化。整体利益的分化以及个人利益意识的觉醒,使不少人的价值观由集体本位移向个人本位,他们重实惠、轻理想;重个人前途、轻社会责任,道德观念淡化,道德素质下滑。不讲诚信,在经济活动中掺杂使假;不明事理,为了日常小事闹邻里纠纷甚至大打出手;不顾伦理道德,滥施家庭暴力、寻求婚外情。还有一些农民处理不好兄弟、婆媳关系、遗弃婴儿、虐待老人,此外,偷盗、、观看黄色间像制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3.法律意识淡薄。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普法宣传的深入,农民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农民法律知识的欠缺和国家法制宣传力度的薄弱,一些农民法制观念依然淡薄,不学法、不守法,凭主观臆断,靠“家族”力量解决矛盾和争端,赖债毁约、偷税漏科、打架斗殴、滥采乱挖等违法乱纪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农民对自己弄不懂的事情或是法律法规界定了的问题,不认理、不服从,一而再而三地越级上访、缠访,甚至发展成拦路堵道、冲击国家机关的恶性事件,给国家、社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农民精神文明教育的措施

农民精神文明教育的薄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严重阻碍,如果得不到较好解决,势必影响建设新农村的进程。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1.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农民思想这块阵地要靠丰富的物质和健康的文化去占领。缺乏文化如同减少收入一样,最终都将导致农民思想信念的动摇、道德的滑坡和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快镇、村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健全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探索在乡村普遍建立“三校”(乡党校、村农校、组夜校)、“三室”(文化室、广播室、图书室)、“三队”(电影队、文艺队、体育队);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风尚,弘扬健康向上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灯会及一些乡村特色的舞狮、龙舟等,让农民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净化思想,受到教育。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要培养农民新的道德意识,使他们从旧有的观念、习俗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新思想、新道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加强法规政策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篇2

一、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十七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各部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中心、着眼基层、面向群众、与时俱进,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一是加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力度,文明礼貌的风气在农村初步形成,农民群众的素质明显提高。二是加大文明村镇建设力度,全市有75个村镇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村镇,23个村镇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镇,3个村镇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文秘杂烩网村镇工作先进村镇,2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三是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建成1个县级宣传文化中心,15个乡镇宣传文化站。四是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创评活动。全市共有52.85万农户参加文明户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3万余户,“四户”6000余户。

总的看,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是: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基层组织领导存在弱化现象,工作力度不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非常薄弱;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乡村“脏、乱、差”状况还比较普遍;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还亟待提高。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以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改善生活环境、革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为突破口,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本文来源:文秘站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全市农村、集镇普遍建成基础设施良好、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安居乐业的村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按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力争在5到10年内使全市50%的行政村、乡(镇)建成县级以上文明村、乡(镇),到2020年将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乡(镇)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市级以上文明村、乡(镇)。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突出两个重点: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

抓住三个载体:一是“星级文明户”、“四户”评选;二是文明村建设;三是文明乡镇建设。

发挥四个作用:一是农村党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驻地企事业单位的骨干示范作用;三是创建单位的结对共建作用;四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作用。

实现五个明显进步:一是以学习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二是在增强农村综合经济实力、尽力改变农村面貌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群众参与活动的实践性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四是加快村镇规划与建设,在实现城乡一体化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五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在科教文卫体、社会治安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精神教育干部群众,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解决农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发展基层民主。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教育,唯物论、无神论和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积极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每个乡镇建设一个综合性文化站,每个村建立一个综合文化室,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巩固“两基”成果。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农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鼓励支持各级文艺团体深入农村演出。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力度,依法规范经营农村图书发行、音像经营以及各种娱乐场所和文艺表演团体。文化、出版、广电、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要紧密协作,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净化农村文化市场。

(三)努力提高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建设水平。

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抓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

(四)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文明户、文明村、文明县城和文明乡镇创建活动。“十一五”末,全市建成20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省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县城,5个省级文明乡(镇)。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城市带动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城市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城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对农村的服务,扩大城乡共建的参与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一)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每年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一起部署、一起检查落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二)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广大党员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都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用先进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采取多种措施、途径、方法,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各级各部门及工、青、妇、科协等组织,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篇3

关键词:精神文明;农村建设;研究

精神文明建设高低直接反应了农民参加文化生活活动效益的大小。农民精神文明建设高,说明该地区农民文化生活的层次结构、文化生活时间分配合理、文化活动设施、当地新农村文化建设效果明显;反之,则说明该地区农民闲暇时间、文化生活活动选择、文化活动设施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相应的不合理或不足,以至不能完全适合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本文对吉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各个农村农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所有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发展。

1农村精神文明解读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农村思想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它是相对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来讲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发展而发展的。一方面,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思想观念的解放,开拓了视野,渴求建设新生活。另一方面,物质文化建设的发展,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不断提出新任务和要求。二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2农村精神文明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更包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建设新农村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文明和谐,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社会主义特色,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特征和鲜明特点,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体必不可少的部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体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其次,新农村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

3吉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调查

3.1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建国以来农民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党和政府一直将农村作为普及教育和扫盲的重点。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大多数农民家庭也都看上了电视,受到的现代各种文化熏陶不断增强。虽然农民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深入分析,仍然有着很多令人堪忧的问题,总体文化素质还是偏低。

3.2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科技素质是指一个人运用科学知识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的能力。科技素质不仅是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也是与科学技术进步相适应的时代素质。农民的科技素质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历史演化中,养成的科技的创新、运用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精神潜质。包括农民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以及将之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农民的科学意识,即对科学技术的认可程度及接受程度。

3.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文化活动偏少、信息渠道单一、打牌和玩麻将成为农村群众的主要娱乐方式。农民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当务之急,仍然还是农业科技和农村实用技术。在您最希望乡(镇)、村组织什么样的文化活动调查中,选择“体育竞赛”的占5.88%,选择“文艺演出"的占29.71%,而选择“科技培训”的占到64.41%。这也就说明了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严重不足。

4吉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4.1思想政治状况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思想也空前活跃,但与此同时,一些不健康、不正确的思想也乘虚而入,造成了农民的思想状况混乱。面对改革所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一些农民产生了今不如昔的感觉,片面的只看到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没有看到各种有利的方面,再加上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国外思想不断渗透,逐步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有奶便是娘,“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有了钱就是好主义”成为不少农民的口头禅。在这种情况下,存留在中国农民潜意识中的小农意识又重新抬头,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只顾挣钱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远大理想。我国农民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淡化,缺乏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4.2农村社会风尚正在蜕变。社会风气是风行的、外显的、可感的共同行为模式,其根源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法律制度、文化水平、道德传统等。社会风气一经形成,即成为影响社会成员的人生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外部控制力量。积极的社会风气,能引领人奋发向上,充实有为;消极的社会风气则使人猥琐拘泥,空虚乏力。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社会不良风气盛行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许多农民靠诚实劳动富裕起来,但也有少数农民通过诈骗、外出活动以求富裕。一些村民通过从事各种诈骗活动,他们盖起了高楼,买起了汽车,村里的人不仅不揭发这种犯罪行为,反而瞧不起那些不会诈骗的诚实的农民。有些漂亮的女孩出去做“”,做父母的不仅不以为耻,反以女儿赚钱回来盖房子为荣。除了各种不良风气盛行外,农村社会犯罪活动也不断增多。这些相关的问题,究其根源,都是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发挥到应有的效果所造成的,成为阻碍农村建设与和谐农村的重要绊脚石.

4.3农民文化生活质量差。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农村的大部分农民文化生活贫乏。一方面,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文化消费结构、消费观念也产生了较深刻变化,广大农民比以往更加地渴求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是基层组织对文化的功能与作用不了解,对文化功能不重视,文化投入不够,最基础的文化设施缺乏,使农村文化生活极为单调、贫乏,农村文化活动根本不能满足农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要。

农民收入的显著增加,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富裕了的农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农民在农闲时,找不到有效的休闲方式,精神感到空虚,不健康活动方式由此产生。

4.4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的文化、体育设施和活动地点很少,现有的资源也未得到有效利用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一个表现.我国早在“六五”就提出的“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尽管“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4.8亿元用于支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安排项目1083个,但仍有部分县无文化馆、图书馆,一些农村乡镇无文化站.同时,原有的一些文化机构由于各种原因,数目也有所减少。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中,有很多建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几乎形同虚设。

5吉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5.1加强农村荣辱观教育。随着农村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农村中华传统美德出现缺失,社会主义荣辱观念出现混淆。因此,在农村应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成知荣辱、明是非、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提升农民的道德素养。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黄、毒、赌等丑恶现象出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逐渐占据了人们的主导观念,传统孝道观遭到轻视,不尽孝、遗弃、虐待老人的事经常发生,很多农村老人年老后仍然要自己养活自己.同时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农民外出打工,造成了一些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也随之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倡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倡导为他人服务和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输入世界先进道德,推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5.2增强农民的民族精神认同。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育农民的民族精神认同感及社会主义信仰。古往今来,民族的兴盛与衰落都与民族精神的状态息息相关。当前,农村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着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的日益多样化,农村社会也呈现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的趋势。农村社会不同主体之间、新旧传统之间的价值观念冲突必然引起农民的精神认同出现迷惘与困惑、怀疑与失落、混乱与冲突。在主体多元化、价值多向化的条件下,确立积极、健康、切实可行的社会理想和信念,对主体的价值选择导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的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5.3重塑农民的共同理想。随着农村社会进入转型期,部分农民对社会主义理想和信仰产生了淡化和混淆。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应塑造农民的社会主义信仰,塑造、强化农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理想教育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通过对农民的塑造,强化加深其理想和信仰,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深入人心。

5.4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国际上有关国家比较明显偏低。为了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国家可根据各地的实际发展和发展所需经费予以分配教育经费,既要兼顾公平又要保证实效。对一些紧缺的、国家和地方发展急需的专业应当优先考虑,在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应在经费上予以倾斜,保障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由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农村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优势,国家投入可以相对少些,以形成各地的和谐发展。

5.5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农村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技术需求特点,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联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大中城市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符合当地地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格局,围绕当地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为他们搞好技术和信息等多项服务,使农民对于农业科技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把农业发展转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使农村劳动力学到新知识、新技术,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让农民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实惠。

5.6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费用上,应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水平,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经费,更多地是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与投入,应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切实加大投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大文化建设,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确保农村文化工作真正开展起来。

总结:当前,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最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非常重视农村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潮必将汹涌澎湃。

参考文献

[1]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郭晓君,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论[m].河北技术科技出版社,2008年。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m],人民出版社,2009年。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08年。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篇4

关键词:和谐社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分析

要想弄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应先理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某些内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提出的过程及具体内容随时代进步也在不断地充实。1979年9月,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并揭示其特征为全民族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1]3。此后,邓小平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做了分析,他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2]367。近来,又有提法说精神文明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它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3]18。综上来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间是包含关系。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4]144。我国是农业大国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农业的发展;我国人口多可耕地少的事实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普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所以,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之一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这就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而农村因一些特殊的因素,如受传统观念影响深刻、封建迷信盛行、黄赌毒现象严重、家族势力拉帮结派问题突出、家庭纠纷邻里矛盾不断等等,都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进一步整顿农村风气与秩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能性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5]12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时代指导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6]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推动促进作用。”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7]506。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所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必然的。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一)国家积极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应制定严格的政策,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管理。健全农村自治管理制度,需要党和国家制定严格的政策,完善问责制,使村内的管理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让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切实运作起来,避免“空喊口号”“磨洋工”等形式主义的情况发生。国家应为农村提供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支持。农村的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建设需国家财力、人力的大力支持,有些边远地区的贫困村就是因为物质基础不给力,制约了其科教文等事业的发展,贫困产生恶性循环。基础设施不完善,各方面的发展停滞不前。再者,国家应放宽人才流动的政策,鼓励有志人才到农村去,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这些措施都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

(二)加强领导的管理与服务意识

村级领导干部应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做实事,讲效率。费孝通教授曾用“长老权力”来描述村级领导干部的办事原则。杜赞奇则使用了“权力的文化网络”这个概念,他认为在传统文化网络中,出任乡村领袖的乡村精英是出于社会地位、威望、荣誉并向大众负责的考虑。因此,诸如、相互关系、亲戚纽带以及参加组织的众人所承认并受其约束的是非标准等象征与规范,在塑造组织权力合法性方面具有决定性意义[8]52。由村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可知,其办事效率带有不可避免的低下性。就此,我认为,村级领导干部应明确自身职责,定期向上级做思想工作汇报,积极团结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多举办些有意义的活动。如:举行“五好文明户”表彰大会,“三农服务”座谈会,“普及农业知识接龙赛”“大丰收经验交流会”;丰富业余生活可以举行“餐后散步会”“交谊舞蹈会”等等,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村级领导干部之间应增强相互监督相互合作的意识。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则是防止贪污受贿现象的出现。同志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9]623。领导干部自身思想端正了,就会发挥出良好的模范作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阻力将大大减小。乡镇个体户及私营工商业者应诚信劳动,积极出资,带动乡村共同富裕。乡镇企业对就近的村民来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他们不仅为当地财政部门增加了收入,还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对维护当地秩序、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了巨大贡献。此外,乡镇领导干部还应鼓励他们积极出资,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如健身器材的购置、捐资助学等支持农村文体娱乐及精神文明事业的发展。

(三)从自身做起支持农村教育发展

农村特殊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农民们的特定时间安排。“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还留半年休闲”[8]125,这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要将这半年休闲时间的三分之一用于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的话,给他们带来的效益恐怕将是原来的翻倍。一是农民手中有事做了,生活充实了,各种事件如家庭纠纷、闹事、聚众斗殴等将会大量减少;二是农民自身素质提高了,接受新鲜事物的自觉性也就相应得到提高。学校教育在农村严重滞后,“读书无用论”更是盛行于偏远山区。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或中学毕业后就让其辍学,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教育的投入是眼前的,但收益却是长远的,农村家长应大力支持孩子的教育,与孩子一起提高素质,通过电视、广播以及现代科技等手段积累文化,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何雪峰《新乡土中国》一书中,他用“半熟人社会”来描述村委会,指在行政村一级,村民之间不很熟悉,但他们与在任和历任村干部熟悉。再者,现在的村委会大都由时期的生产大队演化而来,生产大队下面的生产小队则演化为现在的村民小组,但由村民小组构成的村委会,则不仅超过了村民亲密交往和熟识的范围,而且村民缺乏共有的生产和生活经历,从而形成了村民之间面熟但不知对方根底的状况[8]2-3。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乡村各项工作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村民之间应加强交流沟通,通过各种活动共建和谐新农村。“你幸福吗?”这个热门话题风靡大街小巷。“幸福”两个字很多人都不知如何去形容。幸福是什么?是寒冬里你递给我的一杯热茶、是工薪阶层的加薪升职、是大山里人家期待的吃饱穿暖,还是农民喜获丰收后的满脸笑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正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之一就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里。

参考文献:

[1]韩军喜.从逻辑角度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识发展的历程[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孟彩云.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肖 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贺雪峰.新乡土中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篇5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广泛地组织、协调文化工作者及社会各界,支持、支援农村文化活动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结对帮扶点

XXXXXXXXXXXXXXXXX

三、帮扶目标

1、公司将结合被帮扶村--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实际,积极开展捐赠活动。一方面筹集资金帮助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建设文化大院,购置配备硬件设施;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全体员工向陡山乡河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捐赠科技图书、光碟等文化物品,通过加大硬件建设和在软件上升级,逐步推进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文化阵地的建设;在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我公司将用两年到三时间逐步完善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三室一窗”(即:图书室、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县传橱窗)、“三有一建”(即:有电视、有音响、有广播、建设计书架)等硬件建设。

2、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建设开通陡山河乡新农村信息服务站。让农民朋友通过互联网、机顶盒、电话等方式免费了解上级有关“三农”新闻、政策法规,农副产品行情与供求、种植养殖技术、农资农机、劳务用工、专家咨询、农村卫生、就业技能、中小学教育等贴近农村的内容,同时互动观看电影、电视剧、戏曲、音乐、卡通、科教等娱乐节目,进一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3、开展“四帮”、“五送”活动。即:帮资金、帮思想、帮技术、帮门路;送资金上门、送科技上门、送信息上门、送物资上门、送项目上门;同时,帮助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整修、建设村中道路及排水系统,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引导帮助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村民改善公共环境卫生,逐步改善农村环境和村容村貌。

4、要落实“四定一包”帮扶制度,积极开展以(定包保对象、定帮扶内容、定脱贫计划、定致富项目、定包户服务到人)为内容的上门服务、包户服务等帮扶活动;帮助困难农户自主创业,把解决农户困难作为切入点,以信息致富帮助他们找门路上项目,想方设法帮助困难农户谋出路,增强“造血”功能。

四、方法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1-4月)。按照市、县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细化责任,量化分工。搞好组织发动工作,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到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扶持农村文化活动的良好态势。

2、集中推进阶段(5-10月)集中开展结对帮扶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各项活动。公司工会牵头组织,动员员工向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集中捐赠科技图书、光碟及文体活动用品;5、6、7、8月份,公司驻村工作队要深入到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集中排查实际问题,加大该村文明创建力度;重点加大环境建设、活动创建、乡风文明等创建力度;9、10月份,公司工会要深入到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调研,掌握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困难户、特困户生产生活情况,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确保扶前湾的困难农户有饭吃、有水用、有衣穿、有被子盖、有房住、有学上、康复有保障、致富有项目等。

3、检查验收阶段(11-12)月份。迎接县市检查小组,对我公司开展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检查验收。

五、组织领导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同志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六、工作要求

1、要加强领导。开展结对帮扶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重要举措。要切实加强对结对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陡山河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要搞好合作。公司各部室门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搞好配合,形成合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此可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义。近几年,我国广大农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有效地改变了我国大部分农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程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基础。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因素和问题,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物质文明建设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重中之重的建设,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精神文明提供基本的政治方向,并提供必要的政治环境。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根据和需要。它以其所提供的智力支持和价值取向,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由精神文明所带动起的创造热情,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构成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力。同时,任何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特别是民主政治的建设,都要以一定时代人的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以及文化发展状态为内在根据。因此,“三个文明”是缺一不可的。正是从这个意义讲,重视文明建设系统的协调发展,才能在动态平衡中实现社会文明的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如此,“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越是集中力量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就越需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的目标。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养新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无论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还是外部环境作用来看,其核心都是人的问题。论文格式。忽视人的素质的提高,最终必将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高低,最终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新农村需要有新农民。笔者认为,新农民应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理想道德素质及新现代化观念如:乐于接受新观念,新的生活方式,重视科学技术以及其他知识的作用,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冒险精神等,而这些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与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农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严峻。表现是:一、村霸横行无忌。在农村先富起来的一些农民是靠拐骗,明抢暗偷,贪污窝赃起家的。他们生活上奢侈腐化,甚至勾结二流子等构成黑势力,胡作非为。二、农村中青少年犯罪活动增多。一些素质较低的农村青年,由于致富无门又垂涎灯红酒绿的生活,于是陷入违法犯罪的泥坑。目前,农民犯罪是整个刑事犯罪的40%。这些不良的现象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改善这种状况,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素质不高,群众威信低,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委会和党支部班子成员中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二是在某些村庄宗族势力和贿选左右了选举结果,这样选出的班子只顾为少数人谋利,不能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进行扎扎实实的精神文明建设。另外,有些干部对农民的思想实际不了解,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要求,丰富内涵及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工作不细致不到位。有的干部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不成比例,利益出动机制缺乏,导致一些干部不想作为。基层领导班子威信下降,不能领导农民进行扎扎实实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一是当代农民缺少科学文化基因。据2001年中国科协对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具备科学素养的农民仅占0、4%。[1]二是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不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多数农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民囿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仍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观念淡薄,有些村庄农民生产处于盲目状态,经常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三是乡风不够文明。近年来,封建迷信,聚众等陋习沉渣泛起,铺张浪费,比阔斗富等风气有所抬头,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基层文化生活庸俗,文化环境不健康。农村一部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伦理道德观念发生蜕变。农闲季节,有些人轮流聚欢,酗酒哄闹,甚至播放黄色录像,这些现象不仅经济发达的村子有,就是经济比较落后的村子里也有。一般党员干部中有,村主要干部中也有。除节日热闹一阵外,一部分村镇平时很少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形式过于单一,文化活动不能满足人们现实的精神需要,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四)农村生活条件差,居住环境需要改善。长期以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匮乏,农村居民住房设施配置不完善,卫生标准差,室外环境脏乱差的现象相当普遍。据测算,2002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居民指数实现程度只有8、8%。从构成上看,目前饮用自来水的农村居民只有28%,农村自来冲式卫生厕所普及率不到1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只有49%,农村废物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暴露于室外。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水源、生物等农业资源受到严重污染与破坏。据统计我国现存耕地中有0、1亿公顷属工业“三废”的危害,30%的耕地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多亿吨,全国有82%的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有15%-20%的动植物物种的安全受到威胁。[2]

三、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一)认真抓好农村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建设,重树自己的权威。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直接纽带,这两套班子战斗力的强弱及其成员自身的文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精神文明活动的进程和成效。第一,在选举中排除各种干扰,严格民主程序,确保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高,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群众威信高的人被选进领导班子,避免某一宗族控制领导班子。第二,要对干部进行各种培训,实行继续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科技文化等,保证两套班子的纯洁性,凝聚力和领导农民致富的创造性。第三,建立责任与激励机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检查评比,表彰制度,工作突出的干部要为他们寻找政治出路,如可以选拔他们进乡镇党政府领导班子,也可以优先招录为公务员。干部和党员要以身作则,带头讲文明,树新风,带头执行乡规民约、抵制等歪风邪气,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

(二)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培育新农民。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格式。一是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建立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使走出去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劳动力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他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尤其是要帮助农民树立现代商品经济观念,使农民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一方面要大力组织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帮助群众开辟新的致富门路,增强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论文格式。另一方面要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的宣传教育,结合农民特点,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农民了解最一般、最常用、最基本的市场经济知识,增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建设现代乡风文明。首先要破除目前部分农村出现的不良风气,重点要破除部分农民思想上存在的个人主义和封建残余思想的遗毒。因此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良好乡风民俗,积极发展和谐家庭、和谐村庄,以社会公德制约个人私欲,以文明乡风加强村民和谐,从而形成你文明、我文明、大家都文明的现代文明乡风。

(三)繁荣农村基层文化,建立健康的文化环境。我们所要建立的全面小康社会是城乡协调发展,三大文明全面进步的社会。因此我们要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益需要。一要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农村文化的新路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兴办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产业,创办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二要培育农村人文精神,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所谓农村人文精神,应把握时代特点及农村思想观念伦理等基础上锤炼出一种价值体系,把农村社会发展目标同农民的岗位,人生追求相结合,构建为全村民认可的信仰的文化精神,使全农村民由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对本乡本土的归宿感,对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使命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巨大的社会凝聚力,为农村现代化建设而奋斗。比如创建“文明示范村”。三是要积极组织引导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除利用节日组织丰富的文化外,鼓励各类文化艺术团体进入村户,定期为农民提供有偿,低偿的文化服务,开展文化文明下乡,使城市带动农村,先发展起来、富裕起来、文明起来的地区和群众帮助欠发达的和比较贫困的地区群众也发展起来、富起来、文明起来、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文明之路的有效途径。

(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建设水平,创造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第一,大力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等生态农业技术,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实施范围,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小流域和石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要围绕创建文明村镇,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采取政府引导、集体补助、群众投工投料、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厩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逐步实现村内道路硬化、饮用水安全达标、环境卫生整洁、农宅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第二,实施绿化工程保护生态平衡。美化村容村貌结合庭院经济开发实施绿化工程,既可以改善生活环境,又可以保护水土生物资源。

参考文献:

[1]曾业松.新农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牛文元.我国生态环境能力建设任重而道远[J].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3,(1).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篇7

关健词:党中央十指引方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就要受到破坏,走弯路。”

一、农民精神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目前,农民的精神状态甚是令人忧虑,不关心生产、生活,乐于看相算命,求神拜佛,问卜占卦,封建迷信活动大行其道。宗族活动频繁,宗法族规在一些地方仍然具有法律同等的甚至大于法律的效率。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更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农村社会主义荣辱观混乱,价值认同多元化;农民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淡薄,社会主义信仰体系尚未完善。

二、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一向高度重视农村建设,十六大以后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20个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近日同志又在十报告中对未来农村社会建设做了详细的解读,贯彻落实十精神,不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下重点解决好农民的入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缩少城乡差别,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更要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农村社会慈善事业。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还包括高度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邓小平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法律、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精神文明,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因此能不能大力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则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辩证关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要协调、全面、统筹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系统工程,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我们要以生产发展做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乡风文明是核心,村容整洁树形象,管理民主是保障的远见卓识的思想,来描绘新农村的美景。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毫无疑问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我们深知任何时候,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哺育和支撑。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风尚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的培育,所需要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更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捷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和灵魂所在。

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核心任务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核心任务。不是鸡肋之事,是不但要抓,还要狠抓的事。提倡乡风文明也不是短暂口号,而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全国有70多万个行政村,310多万个自然村,我们不仅要着眼长远,更要抓紧当下,既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又不能消极等待,无所作为。人的文明与进步,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急不得的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牺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代价来换取农村经济的一时发展,只有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五、统筹城乡发展亟待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篇8

关键词:音乐艺术;乡村唢呐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调查

中图分类号:J60-02文献标识码:a

ValuetheFunctionofCountrymusicGroupinConstructionofRuralSpiritualCivilization

ZHaoYan-hui1,2

(1.Schoolofmusic,nanjinginstituteofarts,nanjing,Jiangsu210013;2.Schoolofmusic,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7)

围绕苏北地区乡村乐班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课题,笔者自2007年以来,多次赴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等辖区内的村落,通过座谈访谈、实地查看、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乡村唢呐班进行了深入调研。①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活跃在苏北地区数以千计的乡村唢呐班及其数以万计的唢呐班艺人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一些唢呐班被列为县、市、省甚至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唢呐艺人被评为县、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本文试图通过对苏北乡村唢呐班的调查,以及对唢呐班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价值与作用的分析,希望引起社会对唢呐班的关注和重视,以推动其健康发展,并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唢呐班简述

根据明正德(公元1506年-1521年)年间江苏人王西楼的《朝天子•咏喇叭》词曰“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的描述,说明唢呐在当时已经传入江苏。明隆庆(公元1567年-1572年)年间《海州志》卷二:“然居丧不按家礼,丰酒食、具鼓吹,以待吊客……”②这则记述了明代海州地区(即今苏北连云港地区)民间举办丧葬礼仪中使用鼓吹乐的情况。“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年间《沛县志》:‘沛人喜唢呐’,沛县民间亦有唢呐艺人和剃头艺人是一家的说法,迎亲或送葬的唢呐班路过剃头铺③时不演奏,可见唢呐长期流行于沛县民间。”④另据睢宁县钱家唢呐班、东海县吴家唢呐班等有年代可考的唢呐班家族传承史料证实,苏北乡村唢呐班的历史最迟可追溯至三百年以前。

当前,在苏北地区,每逢婚丧嫁娶及其他民俗与节庆之际,老百姓仍然会邀请民间艺人奏乐,以达到造势和宣传的效果。由这些民间艺人所组成的音乐表演团体,在当地被俗称为“唢呐班”、“喇叭班”、“鼓乐班”、“呜哇班”等。近年来,随着乐器与表演形式的日益丰富和拓展,唢呐班艺人将其班社自称为“唢呐乐队”、“唢呐乐团”、“唢呐电声乐队”、“唢呐艺术团”等,以示时髦。唢呐班常用部分中国乐器见图1。

此外,近年来还增加西洋乐器有,吹管类:萨克斯、单簧管、小号、长号、圆号、大号等,弦乐类:无,打击乐器:架子鼓。电子乐器:电子琴。1985年以前,唢呐班的表演形式多为纯乐器演奏,如唢呐独奏、唢呐齐奏、唢呐与笙齐奏、笛子独奏等,使用乐器主要为打击和弦乐类。1985年以后,唢呐班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在纯乐器演奏的基础上,加入了唱歌、跳舞、戏曲、曲艺等表演形式,如演唱歌曲、跳现代舞、表演京剧、表演快书等。唢呐班使用乐器及表演形式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充分说明它具有很强的适应和发展能力,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更新,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着的审美需求。

唢呐班参加奏乐的场合以葬礼居多,其次是婚礼、祝寿、送奶糖、剃毛头、送慰劳、送喜报等。近年来,唢呐班的运用场合有所扩展,可谓五花八门,新增了诸如“过生日”、“贺子女考取大学”、“店铺开业庆典”,甚至有农民因家中一头母牛产了“双胞胎”也请唢呐班奏乐庆贺。部分活动场景见图2。

二、唢呐班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着特殊优势

近年来,国家虽然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有些活动往往是走过场,其效果如同“沙漠上的一杯水”。如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其效果就不是太理想,农民朋友一年看不到一场戏或一场电影的情况并不少见。即便农民朋友能够一年看上一场电影或一场戏,这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在此背景下,唢呐班的表演活动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补充作用,在满足新时期农村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优势。唢呐班一直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有着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尽管有些专家雅士看来,唢呐班或许有“低俗”或“下里巴人”之嫌,但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是,唢呐班的表演比较贴近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易于和老百姓产生共鸣,能够直接地反映和影响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荀子云:“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⑦。即强调了音乐与民俗在塑造民众高尚品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就是要运用乡村唢呐班与民俗活动所具有的规范、教化、育人等功能,对农民的品行进行规范、约束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唢呐班参与的“葬礼”活动就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晚辈、后人对长辈、先人的尊重与孝敬,展示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思想与美德。

唢呐班艺人具有高超的技艺,并会表演许多经典传统器乐曲、地方戏曲、曲艺及民歌等。如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合家欢》、《万年红》;地方戏曲梆子戏、柳琴戏、淮海戏等;地方曲艺苏北大鼓、琴书等;民歌《正月里》、《五更调》、《十劝郎》等。唢呐班艺人通过表演这些经典曲目、优秀剧目,一方面弘扬和传承了苏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标准,陶冶了农民的情操。此外,唢呐班艺人还通过演奏或演唱一些广为流传、内容积极健康的创作歌曲,使得老百姓在感情上得到升华,思想上有所提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篇9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文化;引导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33-2

0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乡差别问题开始日益严重,而城乡差别不仅体现在物质建设方面,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更是差异巨大。根据《中国发展年度报告2009》中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农村用于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不到城镇人口的1/3,不仅如此,农村在剧院、音乐厅、图书馆、学校等精神文明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严重滞后,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有着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以及“两个文明”社会的实现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科学有效地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了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持续推进城乡建设发展一体化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要想有效地推进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对这些差异因素进行分类和总结,以指导我们的方针政策,使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

1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1群众文化基础较差

农村地区由于地域、资金、人才流动等多方面的原因,教育建设和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再加之近年来农村地区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这一系列因素使得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人民群众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在我国部分偏远山区,其文盲比列仍然高达30%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便不能走过于“理论化、高雅化”的路子,而必须用老百姓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作为载体。

1.2硬件建设滞后

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硬件建设远不如城市地区,广场、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大量的文化公共建筑在农村难觅其踪,这一方面是资金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国农村地区本质上也不适合建设类似的大型公共设施,这使得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过分依赖于硬件设施。

1.3文化建设专业性不够

应该说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活动往往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与规范,这使得农村的文化活动长期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阶段,没能很好地实现由“文体活动”到“文化建设”的升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专业性引导,一些本来很好的文化活动逐步成为了封建迷信和低俗文化的载体,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2针对农村地区的上述特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工作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2.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在资金和专业人员资源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考虑走“活动室”的模式。活动室包括图书室、文化室、电影室等一系列可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硬件设施的统称,活动室需要的资金较少,管理难度不高,可以采用政府补贴和群众集资有机结合的方式解决资金和管理问题,一系列活动室的建立可以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同时提升当地群众文化水平,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专业化引导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采取文化下乡的方式,整合政府、社区、高校、社会的力量,由宣传小分队深入到农村基层对当地的文化活动进行指导,例如秧歌、二人转、评书、快板等农村地区常见的文化活动,可由相关方面的专家对群众进行教授和指引,这样既可以让这些群众文化活动得到层次上升,农村群众更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对农村的文化活动进行引导,对当中的糟粕和封建迷信、低俗文化等进行有效的杜绝和打击。

2.3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广泛采用民间群众艺术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同时不同的地区有着很强的地域特色,这些地区文化有着很强的历史积淀和群众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元素来提升我们的建设工作。例如河南某村,地处于千年古城开封附近,当地居民有着延续多年的扭秧歌的传统并且有着丰富的秧歌文化,当地政府抓住这一特点,深入挖掘,创作出了“千人大秧歌”、“秧歌舞”、“板凳秧歌”等一系列的秧歌形式,深受农村百姓喜爱,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也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又如,三句半是东北农村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群众艺术,黑龙江某村便利用这一优势,用三句半的形式来宣传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等,在宣传八荣八耻思想时,便创作了相应的三句半“

站在台上放眼瞧,台下真是人如潮;咱来整个三句半,好好好

胡总书记发号召,八荣八耻讲得好;要是大家不知道,听咱唠

热爱祖国第一条,男女老少要记牢;背叛祖国是汉奸,不能搞

为民服务最光荣,背离人民是狗熊;雷锋精神放光芒,真火红

崇尚科学最可靠,愚昧无知是傻冒;封建迷信害死人,不能要

……

八荣八耻荣辱观,总书记教导记心间;全国上下齐努力,创佳绩”

采取这样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农村群众而言显得十分亲切自然,他们也十分容易接受,这对深入全面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且持久的工作,但只要我们积极总结和探索,深入结合我国当下农村的实际情况,那么我们农村的精神文明状况一定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吴嘉成.八荣八耻荣辱观[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9).

[2]蒋建国.群众艺术发展的动力[J].求是,2009,(13).

[3]项仲平.谈谈新农村文化发展[J].社会,2008,(8).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篇10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目标精神文明现状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10-01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还应建设精神文明。而后者往往容易被简化或是忽略,这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一、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有:种植养殖政府补贴、政策保护价收购粮食、乡村道路硬化政府拨款、个体户经营政府补贴、家电下乡政府补贴等等。

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三、精神文明的定义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精神文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

四、农民精神文明现状分析

(一)形式不“精神”。农民精神文明现有形式有:看电视、玩纸牌、扯闲谈等等。电视如同一把双刃剑,偶尔看一看,确实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娱乐方式,但若沉迷于看电视则会让人越看越觉得内心空虚,且深夜看电视影响睡眠。玩纸牌是一种简单快捷分出大小胜负的游戏,一般用来,属于违法行为。邻里之间扯闲谈容易说长道短说三道四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不利于邻里和谐。上述形式组成的农民精神文明一点也“精神”不起来。

(二)内容不文明。农民精神文明不文明的内容有:说脏话、闹矛盾、好等等。说脏话包括口无遮拦信口开河,不顾及受众的感受,不负责任的话、下流低级调戏戏谑的话开口即来,不考虑后果和影响。闹矛盾包括打架斗殴、诽谤谩骂、相互攻诘,轻则吵吵闹闹,重则头破血流。好的人一般属于好吃懒做,心存恶念,迷失了人生方向的人,这种人一天到晚不离牌桌,赌得天昏地暗。上述内容组成的农民精神文明毫无文明可言。

五、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文艺下乡。农村缺少的不是粮食,而是精神食粮,文艺节目是最好最直接的精神食粮。文艺下乡,就是给农民送去精神食粮。文艺的受众是农民,就得要求文艺节目要贴近农民的生活,演绎农民喜闻乐见的人和事,拉近文艺与农民的距离。文艺下乡应该是一个持续的活动,就像我们每天要吃粮食一样。我们一日吃三餐,文艺下乡一年三次,应该得到保证。文艺下乡应该做到让农民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时,还在农民心态及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一定的教育指导作用。让农民得到娱乐的同时,还能增长科学知识。

(二)科学下乡。在农村,近亲结婚仍然存在,有病不医信迷信的大有人在。可见,科学在农村还很匮乏。我们不求科学在农村的普及一蹴而就,但求科学在农村的普及要尽快行动起来。科学早一天在农村普及,就能早一天惠及农民。科学下乡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也可以通过发放手册、讲座、讨论等形式普及。总之,科学下乡的内容要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记忆,让农民一听便知,一看便晓,一学就会。

(三)图书下乡。在农村,图书是极其匮乏的。常常由于经济原因的制约,很少有农民去主动买书看。如何解决农民免费阅读图书的问题是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其实,在农村建设村级小型图书馆供农民免费借阅是一个可行且不错的办法。如果有供农民免费借阅的图书,肯定有不少农民会利用农闲时间来看书。看书对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都是很有帮助的。图书下乡,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民无图书可读的问题。图书下乡应作为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措施的重中之中。

(四)活动下乡。组织农民在农闲时搞一些竞赛活动,增进农民之间的友谊,提高农民务农的水平。比如:插秧比赛。三五个人一组,分成三五组,分配好相等的面积,看哪一组用时最少,看哪一组插秧最好,对获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并要求获胜者传授窍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五)骨干下乡。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可以安排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从事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真正拉近科学文化知识与农民的距离,让农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掌握科学,运用科学。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在物质文明日益富裕的今天,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如同人的两条腿,谁愿意看到自己的两条腿一长一短、参差不齐呢?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抓物质文明,而且也要抓精神文明,只有两者同时抓,新农村建设才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张闻骥.论回收农药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经济,吉林农业,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