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居环境整治内容十篇人居环境整治内容十篇

人居环境整治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15:07

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兵、师、团党委关于推进团场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清洁行动相关工作安排,聚焦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连队人居环境卫生难题,不断增强连队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有力有序科学推进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我连对近段时间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并总结如下:

一、广泛宣传

连队接到团关于环境整治的通知后,在3月15日召开了连队“两委”会议,学习了《九十团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内容,制定出连队的环境整治方案及两委人员的分工情况,在3月16日上午召开了全连职工大会,下午召开了全连居民大会,会议传达了团环境整治工作的内容,并宣传连队的环境整治内容,对环境整治工作做到家喻户晓。

二、安排部署

通过会议宣传,安排部署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连队关于卫生环境的奖惩制度,按照干净整洁、畅通、持续的要求,对危旧住房进行拆除,对私搭乱建的违建物进行拆除,对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对农机具划出区域整齐摆放,对住户的院内院外卫生进行打扫,所有杂物入院或者清理,确保连队的道路畅通,环境整洁。

三、全民动员

对辖区环境整治工作,按照区域分工,把小区落实到每一口井上,采取住户和职工相结合的清理方式,让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不相关的事,无不相关的人,做到人人有责,户户负责,增强了职工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检查落实

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定奖惩制度,并进行阶段性的检查,评优批差,以促进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开展,通过3月31日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检查,按小区评选,最终评选出18名环境整治工作比较优秀的住户,进行奖励,还有18名打扫不彻底的住户,进行处罚,并限期三天内整改。

五、存在问题

对连队营区和连队道路林带内的涂白和清理杂草工作基本结束且道路通畅,机车和农机具的停放工作已全部停放到指定场所,但是私搭乱建还有部分没有拆除,危旧住房还有9户没有拆除,农机具使用后仍有乱停放的现象,连队旱厕需要改进等

六、下部工作

连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但仍需要长期保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没有完成的违建物,危旧住房拆除,还需要继续努力,对农机具的摆放和管理还要加强。

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篇2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奋战400天、喜迎七城会”的号召,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参与、全民动员、属地管理、综合治理、规范长效”的原则,在全区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文明素质,提高幸福指数,全力实施好此项“家门口工程”。

二、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和协调,使居民自治管理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成立经开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区创建办,主要负责整治方案的制订、职能部门的协调、整治工作的推进、整治过程的监督、整治成果的验收。

三、工作目标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结合全区社区的具体情况,大力推进小区(庭院)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居民小区(庭院)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建立准物业管理体制,达到长效管理的目标。

四、整治范围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暂定南齿社区为整治对象。按照属地管理,南齿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管理处负责实施。

五、整治内容

社区环境整治以居民小区(庭院)为单位,以保洁、保安为重点,管理处在征求居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创建标准,集中整治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内容涉及七类:道路平坦、排水畅通、楼阁整治、庭院美化、照明完好、店面规范、车停有序。

六、工作程序和步骤

1、调查摸底。管理处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摸清社区所管辖的庭院数量,同时把小区(庭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登记清楚。调查摸底结果必须真实、准确、无遗漏,为下一步确定整治项目提供可靠依据。

2、集中民意。在确定小区(庭院)整治项目前,按照“整不整,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定”的原则,管理处要对整治社区内居民的意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须达到整治社区内住户的全覆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上大多数住户(60%以上)有整治要求并同意实行环境整治方可集中统筹,进行整治计划。

3、规划设计。在确定规划设计之前,按照“整什么,汇集居民群众意见”的原则,对前期听取民意掌握的百姓需求和改善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拿出规划和效果图;规划方案完成后,在小区(庭院)主要出入口公示设计方案,收集居民意见,归纳居民建议,完善方案内容,切实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4、改造提升。结合创建标准和社区实际,形成一套领导班子、一个整治方案、一支专业队伍、一笔专项资金、一项考核标准;根据专业分工,拿出具体实施意见。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全面实施,确保质量。在整治过程中,要根据社区的整治工程量合理安排资金,做到科学调配、统筹兼顾。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可提升整治水平。同时,要充分接受居民群众对整治阶段的全程监督逐步完善整治工作

5、达标验收。对居民小区(庭院)整治任务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进行达标验收,由区整治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后,再向市里申报验收,要求整治工作个个达标,让政府满意,让市民放心。

6、长效管理。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只是一种手段,实行准物业管理才是最终目的。而准物业管理是转为物业管理过渡阶段的一种形式。南齿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实行以“三保一维护”为基本内容的准物业管理:①卫生保洁服务;②安全保卫(安全防范)服务;③绿化保养服务;④设施维护服务。同时,明确服务标准,核定物管经费,设置门卫和物业管理办公用房。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管理处要将这次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与区里对应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机构,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态势;统一思想、拟定方案、精心部署、明确责任、有效推进,务求在年9月底前完成这次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准物业管理体系的建立。

2、协调配合。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尤其是规建、市政、执法、社发、财政等部门在程序审批等方面要给予简化和保障,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篇3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治;空心村;人居环境

1背景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聚居生活的地方,是其赖以生存的基地,是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空心村”不断涌现、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质量较差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10月11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06年党中央1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深刻系统的阐述,特别强调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分别提出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加以推进”。为落实好武汉市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工作,江夏区委、区政府从2006年逐步开展“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工作,进行村湾整治建设。本文以武汉市江夏区湖泗镇新安村为例,浅述农村居民点整治措施。

2农村居民点存在问题及分析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巨变,大量破烂不堪的茅草屋被青砖绿瓦所代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勃勃生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沿袭了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模式,破坏了农村人居环境,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1空心村问题凸现

富起来的农民大多会首先选择改善居住条件,在农村掀起了建房高潮。但是农民在新建住房时往往沿着村界向外扩建,占用耕地,而老宅旧院则弃置不用,造成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不堪,形成空心村,浪费土地资源。

空心村的形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旧式村庄大多是历史形成的自然村,缺乏系统的规划,布局交错混乱,农民住房以独门独院为主,建房选址随意性较大;二是原村庄内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到位,居住、出行不便;三是审批不严,有的地方没有审批表,就直接在申请报告上签字盖章;四是住宅管理不到位,基层干部对住宅使用情况排查不清,对迁出居民的空置住房没有明确的处置办法。

2.2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交通道路差,农民出行困难;公共设施匮乏陈旧,农民无集中活动场所;无统一的给排水设施,许多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生活生产污水横流,污染河流、水塘,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无集中的垃圾处理场所和设施,垃圾乱堆乱放,影响村容村貌等。

2.3环境质量差

农村环境质量差,脏乱差现象突出。农村厕所大多是旱厕,人畜粪坑不分,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和农民生活污水、乡镇企业生产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或投入农田,严重污染水体和农田系统。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外扩张,而被遗留在老村区的破旧建筑,久无人居,长期荒芜,坍塌破败,严重影响了村容整洁,加剧了农村环境质量恶化的状况。

3农村居民点整治建议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备条件。而目前,相对落后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制约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针对农村居民点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治理村容村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消除“空心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搞好村内交通和环境建设,完善排水系统,加强水、电、气及卫生设施的建设,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力度。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3.1着力治理空心村

农村居民点整治重点是空心村治理,完善基础设施。空心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空心村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制定、遵循农村规划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因时因地制宜。首先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可实施迁村并点,将零散自然村农户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其次是明晰宅基地建房审批制度,完善、严格审批程序;再次要加强住宅管理,村干部严格排查住宅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占用耕地建房的加大处罚力度,严格实施一户一宅制度,收回已在城镇安家落户的原村民住宅。

3.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完善和健全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吸引村民的聚居,是消除“空心村”的切入点。完善基础设施要从硬化、绿化、净化入手,改水、路、电、厕、圈、灶,进行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重点是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工程,逐步对村镇现有土路进行改造,实施硬化铺装,配套建设给排水沟渠管线,全面铺设电网电信,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3.3开展家园清洁活动

为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各地要积极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开展家园清洁活动,有条不紊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合理有序地清理住宅闲置问题,植树绿化,实施绿色村庄工程,合理布局村办企业、乡镇企业,推行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和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普及生物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建立一批环保和治污设施。对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和生产、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同时结合农村实际,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3.4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农村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传统的社会形态、小农意识,决定了单靠农村和农民的自身力量,难以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公用设施严重匮乏的落后面貌。政府要充分发挥调控引导作用,高度重视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一方面要控制住城乡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提高农民的收入增长水平,建立农民整治资金投入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增大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的资金投入比例和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村,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特别是要发挥农民企业家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农民投工投劳,采取政府补贴、社会集资、村积累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等方式,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居民点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土地征收、高产农田建设等相结合,聚合各种涉农资金,包括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土地出让金中的涉农资金及部分增值收益、高产农田建设专项资金等,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按照“各做一道菜,共上一桌度”的办法和“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管理规范、协作有力的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工作机制。

3.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人为本,出发点是为农民服务,农民群众是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的中坚力量,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实现村容整洁的基础,是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村容整洁行动。一方面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和宣传资料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村容整洁的舆论宣传和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宣传,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通过组织各种农民喜爱的科普宣传和文化体育等活动,提高农民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农民摆脱旧传统、旧习俗的羁绊,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使之投身到居民点整治工作之中,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文论述为依据,以武汉市开展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江夏区湖泗镇新安村居民点整治为例,具体探讨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如何开展。

4新安村居民点整治

4.1新安村居民点现状

新安村位于江夏区东南部边缘,湖泗镇东北部边缘,下辖六个自然村散落其中,包括上门倪湾、中门倪湾、下门倪湾、祝斗冲湾、王家塘湾、陈月基湾等,村庄整体地形起伏较大。新安村全村在册人口1546人,共275户。总耕地面积997亩,其中水田628亩,占63%;建设用地279.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0.25亩/人。村内产业以种植业为主,该村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

新安村居民点现状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空心村现象严重,新安村村民住宅总体来说,空间分布散,人均宅基地面积大,宅间闲置地多,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其次是新安村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①道路系统不完善,村内道路除主干道为水泥路外,主要为土石路。②水电管线紊乱,村民饮用水主要是集中井取水,也有的是自打井取水,没有自来水管道,排水设施基本没有,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雨水污水就地排放,通过沟渠直接排向自然水体或自由排放来灌溉农田。湾组电力、通信等设施完备,已家家通电,村民家中安装有线电视网络,但村内电信安装率较低,且电力电信网布局较混乱。③缺少公共服务设施,无农民集中活动场所等。再次是村内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缺少集中的公共绿地,废弃宅基地房子破旧,没有环卫设施,无垃圾收集点及垃圾箱,垃圾无序堆放,鸡舍、猪圈等均与民宅为伴,禽畜粪便、村内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或农用,严重污染村庄环境,影响村民健康,村容村貌较差。

4.2新安村居民点计划整治措施

根据新安村居民点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根据文中讨论的整治建议,制定新安村居民点整治措施,进行居民点整治。

(1)迁村并点,改建村民住宅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安村制定农村整治规划,将分布散乱的六个自然村进行迁村并点,改建村民住宅。选择位于新安村中西部的中门倪湾和东南部的王家塘湾作为中心湾,分别将上门倪湾、祝斗冲湾拆迁到中门倪湾,将下门倪湾、陈月基湾拆迁到王家塘湾。对于合并后的中心村湾住宅保留现状布局特点,不做大的调整,住宅建设以整治改造加部分新建为主,在湾内按规划新建适量住宅,同时在原有的空置上改建住宅以安置迁入村民。村民住宅每户房屋均采用统一风格,每座房屋在屋后建一小院落,院落内建厨房、卫生间和畜圈,并建沼气池,形成三位一体的院落;门前出场除进户路用水泥硬化外,其它均用砖(石)铺装并适当绿化。两个中心湾平均住宅建筑面积分别为238和188平方米。

(2)整治完善基础设施

新安村完善基础设施主要从道路、水电管网、公共服务设施入手。保留现状道路,充分利用宅前屋后空间,形成便捷的道路网络,并对主要道路网硬化,方便农民出行。水网统一规划,铺设到户。供水采用集中供水形式,水源近期以地下水为主,远期采用自来水;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形式,铺设暗沟,雨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就近排入池塘和农田中。电力电信线路网统一规划,采用地埋形式,做到电力电信网家家通。

并且规划在两个湾内地理中心位置分别布置2处多功能活动场地,1处健身活动场地,1个休闲广场,为村民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提供场地。

(3)改善环境质量

村庄除进行大量绿化种植外,还要发动群众集中整治“脏、乱、差”,使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有序化。村庄垃圾处理应坚持“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原则,设置垃圾池和垃圾收集转运站,生活垃圾及其他垃圾均要及时、定点分类收集,密封贮存、运输最终由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居民的简易厕所,畜圈进行改造,形成三位一体的院落,避免污染环境和对村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4)探索建立保障金制度

新安村与江夏区其他行政村相比,经济相对落后,缺少居民点整治的资金保障,要建设新农村,必须保证资金到位,建立保障金制度。首先是申请政府资金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完善,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其次是采取一切措施,发展新安村经济,如推广作物优良品种、发展农副产业、组织村民外出务工等;再次是抓住中部崛起和“8+1”城市圈建设机遇,完善基础设施,利用新安村独特优势吸引外部投资;最后是为实施迁村并点建立国家、集体、村民个人三方资金积累制,建立迁村并点专项基金,各方逐年累积增加投入,并整合其他涉农资金。

(5)进行家园建设和环保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途径对村民进行家园建设和环保宣传教育。一是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让村民参与进来,组织他们提意见,把新农村建设灌输到他们的意识当中;二是开办村图书室,订阅报刊、杂志、书籍等,定期举行环境教育讲座,增强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是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开展“我爱我家”活动,自觉保护周边环境;最后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对村民的行为习惯建立奖惩制度,科学、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予以奖励,反之则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

5、结论

总之,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建设文明、舒适、进步的农村人居环境,保证新农村建设始终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建立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要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宗兵,王钊.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的治理对策.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总第150期)

[2]路保安.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空心村”的改造.甘肃农业,2007年第4期(总249期)

[3]杨威.抚顺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问题研究.社会观察,2007.7

[4]李兵弟.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路径和方法.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2卷第2期

[5]汪艳阳.关于加快整治桂林市雁山区农村人居环境的措施.中小企业科技,2007.07

[6]付标,祝桂兰,康鸳鸯,葛利玲.河南省“空心村”治理与农村环境建设.专家论坛.

[7]孙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体系规划方法及实施策略研究——以辽宁省法库县为例.同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篇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文明创建和生态家园建设为核心,按照社区布置、村(居)实施的原则,延伸领域、拓展内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框架下的富裕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

(二)基本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块为主、属地负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层次推进。各村(居)要根据各自村组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以较少的投入实现农村环境有效改善。

二、工作目标

坚持村(居)主导、村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广泛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长效管理制度,促进社区农村环境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农村环境建设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新改善,努力实现农村环境有新的改观、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社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由村部周边分步骤向偏远村组推进,巩固整治成果。

三、实施步骤

(一)重点整治阶段。2014年3月15日前各村(居)完成上报村民组的环境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内容包括通往村民组道路保洁、路边乱堆乱放及可视漂浮物清理、村民组房前屋后漂浮物捡拾、乱堆放清理、村组周边沟渠清理、塘坝漂浮物清理等。清理整治结束后将各组纳入农环保洁员日常保洁责任范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3月底前完成主干道路、村村通道路沿线村民组的环境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内容包括通往村民组道路保洁、路边乱堆乱放及可视漂浮物清理、村民组房前屋后漂浮物捡拾、乱堆放清理、村组周边沟渠清理、塘坝漂浮物清理等。

(三)常态维护阶段。自2014年3月起每月对偏远村民组(非主干道路、村村通道路沿线)进行一次专项清理整治。整治工作内容包括通往村民组道路保洁、路边乱堆乱放及可视漂浮物清理、村民组房前屋后乱堆放堆放整齐、房前屋后漂浮物捡拾、沟渠(塘坝)漂浮物清理等。

(四)典型培育阶段。3月15日前村(居)在上报的重点整治村民组中选取2至3个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向区农环办申报重点改造。改造项目包括房屋刷白、局部硬化、局部绿化、沟渠硬化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考虑到整治清理工作的各种复杂因素,各村(居)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安排专人现场负责,保障整治工作按时高质完成。

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篇5

根据《富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摸底调研检查情况报告》,结合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现场会精神,乡结合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认真抓好整改落实,深入推进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尽快改善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现结合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提升村容村貌为主攻方向,以改变村民卫生习惯、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为切入口,加快补齐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提升生活水平、生产能力和生态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分工负责。按照“政府主导、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具体实施”的原则,落实工作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区域统筹,科学规划。按照“区域统筹、高点定位、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经济适用”的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与脱贫攻坚、移民(易地)搬迁、特色产业培育、文明和谐社区创建、重点镇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科学编制各类专项建设规划。

(三)典型示范,有序推进。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以贫困村及高速公路、铁路、国省干道两侧、重点流域和县城周边、传统村落、城乡结合部村庄等为重点,通过抓点示范,深入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四)政策激励、群众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争在全市上下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工作目标

2019年覆盖全乡人居环境整治,完成108个村庄环境整治。力争年底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基本解决。

四、存在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旧突出。一是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生活、生产及建筑垃圾四处散落;二是畜禽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露天沟渠现象普遍。(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村民理事会、水务站、乡人民政府)

(二)乡村规划编制欠缺。一是农村住房布局凌乱,农村房屋建设存在盲目性、自发性和无序性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很多环境卫生死角。二是“六乱”现象依然突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普遍存在。三是各村内巷道硬化参差不齐、标准不一、衔接性差,甚至有部分村寨庭院及入户道路没有硬化,影响村民出行;四是公共厕所修建距离不合理,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存在建成后无村民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村民理事会、国土自然资源所、乡人民政府)

(三)路灯照明设施还没有完全覆盖。一是无路灯或只安装部分路灯村寨普遍存在;二是已安装路灯村寨,路灯损毁严重。(责任单位:各村委会、项目办、乡人民政府)

(四)垃圾清运及处理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造成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能及时清运;二是保洁人员没有履行好职责,未能及时清理村内环境卫生;三是垃圾无害化处理难,村上收集的生产、生活垃圾只做简单的焚烧或填埋。(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村民理事会、项目办、乡人民政府)

(五)人居环境整治配套资金投入不足。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地方财政收支更加紧张,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由于配套资金落实困难,势必会在推行各项政策时进行取舍。(责任单位:各村委会、村民理事会、项目办、乡人民政府)

五、实施时限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9年8月下旬)。乡、村逐级召开动员会,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各责任单位按照各自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迅速开展工作。

(二)集中攻坚阶段(2019年8月至2019年11月)。全民动员、部门联动,上下协调、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确保到2019年底,全乡70%以上村小组基本达到验收标准。

(三)完善提升阶段(2019年11月至2019年12月)。总结经验,完善配套政策,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创新提升建设水平,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乡落实好分管领导、工作人员,紧紧围绕本乡镇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推动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保洁人员工资、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所需资金,建立完善项目统筹推进机制、公共财政投入与村民适当缴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推动村庄保洁、管护及项目建设、垃圾收运处置、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市场化。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一是要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广大村民环境整治的主体意识和环保意识;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升文明素养。二是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三是加强学校教育宣传,以学生促家庭,形成“小手拉大手”共同保护绿色家园的氛围。

(四)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全面开展乡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二是在学习先进地区先进经验基础上,深入群众,充分吸取环境整治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适合本地乡村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案;并根据各地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各地区整治目标任务,量力而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篇6

为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我社区按照街办的统一部署,通过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对于社区市容环境的管理,建立符合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制

我社区地处工业地区,人口稠密、环境复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量大、工作标准高、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社区高度重视,迎难而上,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来抓,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构建和谐的工作目标,在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我社区成立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传达了市级相关文件,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将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将居委会工作人员分组,为具体整治工作明确了具体负责人。

二、加强宣传,营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氛围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整治工作的知晓率

我社区积极配合新闻媒体的宣传工作;广泛发动社区志愿者、公益岗位人员、低保人员做好社区宣传。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向群众介绍、讲解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开辟社区环境整治活动园地,主要向辖区居民宣传相关环境卫生知识,提倡文明新风,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在整个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过程中,积极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充分发挥榜样和先进的示范带头作用,营造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保证此项活动深入开展。

(二)政策普及,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社区工作人员及党员志愿者,通过模范带头、入户走访等形式,将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一步宣传到家庭,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使“环境卫生,全民参与”的主题深入人心,发放宣传资料,着力营造人人理解、人人参与的社区氛围,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的保护上来,自觉爱护小区内的绿化、公共实施,并对小区内牛皮癣、乱张贴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制止和清除。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我社区以打造优美人居环境为主题,对居住环境进行重点综合整治。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公益岗位人员、低保户、社区志愿者们加班加点的辛勤劳动,共清理卫生死角200多处,清理乱张贴以及牛皮癣300处,清除道路和居民区内杂草、生活垃圾车,清理平方绿化带内的暴露垃圾以及建筑垃圾,更换路板、井盖2块,对小区内的栏杆、路灯、健身器材等进行维护。

(一)重点问题重点整治

位于西干渠与红星路之间的私房区,建筑物杂乱,空地杂草丛生、生活垃圾曝露,拆违后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放,部分居民在道路两侧开田种菜,造成小区卫生死角以及路面上的垃圾遗留,影响小区容貌。我社区专门组织人员,加班加点除草、清运生活垃圾,清理卫生死角;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对乱丢乱堆建筑垃圾的住户进行环境卫生宣传,协助住户清运建筑垃圾;通过政策宣传、说服教育,大部分种菜居民主动清收了蔬菜;社区组织人员开展了大范围灭蚊灭鼠行动。在社区的大力整治下,私房区面貌焕然一新。

长岗东路南侧的老居民楼区,拆违后空地杂草丛生,部分宿舍楼年久失修,下水道堵塞,污水漫上道路,社区工作人员和低保户,顶着烈日,连续奋战四天,拔除杂草、清扫生活垃圾、清洁绿化带、铲除牛皮癣、疏通下水道,为居民创造出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位于市中医院东侧,连通**路和长港路的一条通道,集中了四家废品收购站和一家浴室,路边堆放了大量收购来的废品,浴室门口堆满了木柴,既影响市容又侵占了人行通道。以前的治理只是清扫路面,治标不治本,借此次环境整治行动,社区下定决心解决根本问题。社区主任几次上门,与废品站负责人沟通,最终达成一致,废品站老板将占道的建筑被拆除,人行道的废品全部被收入到院内,并保证再不将废品堆放路边。社区几经周折找到了浴室的主人,通过做其思想工作,帮助其将两大堆木柴移到了房内。经过三天的努力,最终换来了整洁的社区环境。

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篇7

一、工作重点和成效1.抓宣传,浓氛围采取层层召开人居环境集中整治部署会,村两级干部共同发力,进村入户,精心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让群众支持拆,愿意拆。

每个村和集镇最少喷刷二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和宣传条幅,共90余条,在街道主路口竖立大型宣传牌,努力营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浓厚氛围。

2.抓重点,明责任印发《象山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象发〔2018〕27号),成立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指挥部,由镇长闵尊庆任指挥长,各片区蹲点领导任副指挥长,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村蹲点干部为成员。各村(居)委会、各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各村(居)委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挂 帅、亲自上阵,做到机构、人员、措施、责任、经费“五到位”,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具体工作责任划分六个责任区域,挂点领导负责指挥督导挂点各村(居)委会、各单位的集中整治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责任单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3.抓整治,见成效召开多次环境综合整治布置会,要求各村(居)委会立即部署、立刻行动,做好宣传,对“五类”建筑进行了重点摸排,共排查出“五类”建筑:空心危旧房574处,面积52131㎡,残垣断壁29处,面积1490㎡,棚屋栏舍461处,面积10307㎡,围墙旱厕150处,面积1531.5㎡。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拆、知名人士主动拆、人民群众跟风拆,村民积极主动地配合“五类”建筑拆除工作,“五类”建筑拆除进展顺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共拆除空心危旧房372处,面积34210㎡,残垣断壁20处,面积862㎡,棚屋栏舍302处,面积6978㎡,围墙旱厕107处,面积1140.5㎡。

4.加强督查,及时跟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期间,各村蹲点领导和干部全部下村监督所在村(居)委会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镇主要领导不定期对各村(居)委会、各单位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性、阶段性检查验收。三是镇政府每半个月组织村(居)委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全镇范围人居环境整治和“五类”建筑拆除进行交叉检查,进行 量化考核排名,并对前后三名进行奖惩,对进展速度缓慢的提出整改意见,全面推进“五类”建筑拆除工作。

二、存在问题1.常态治理有待加强。通过开展“五类”建筑拆除,全镇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有部分群众有抵触情绪,讲条件,尚有未拆除“五类”建筑空心危旧房202处,面积17921㎡,残垣断壁9处,面积605㎡,棚屋栏舍159处,面积3329㎡,围墙旱厕43处,面积391㎡。

2.“五类”建筑拆除需要大量人力、财力,我镇和各村、各单位财力有限。

3.部分人员担心危旧房拆除后,不能批复重建,存在观望态度。

三、下一步打算1.深化舆论宣传。大力倡导讲文明、守秩序、重公德的良好风尚,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全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创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为幸福美丽象山建设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2.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已拆除的“五类”建筑空间进行规划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继续加大财力、人力投入,对未拆除的“五类”建筑全部拆除到位。

你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什么建议_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 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

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 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明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标。

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二、重点任务(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

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

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

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 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四)提升村容村貌。

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

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

(五)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 (六)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

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

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带领农民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鼓励 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三)提高农村文明健康意识。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组织作用,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四、强化政策支持(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

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

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三)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

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组织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分类分级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开展典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选派规划设计 等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组织开展企业与县、乡、村对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需求。

五、扎实有序推进(一)编制实施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或修订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省级实施方案要明确本地区目标任务、责任部门、资金筹措方案、农民群众参与机制、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等内容。

特别是要对照本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和六大重点任务,以县(市、区、旗)为单位,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

扎实开展整治行动前期准备,做好引导群众、建立机制、筹措资金等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则上要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或修订工作,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核。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并将实施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建设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作为督导评估和安排中央投资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典型示范。各地区要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践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整治技术、方法,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

中央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各地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成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旗),加强经验总结交流,推动整体提升。 (三)稳步推进整治任务。

根据典型示范地区整治进展情况,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中央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和督导,确保整治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在方法技术可行、体制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财力和工作实际,扩展治理领域,加快整治进度,提升治理水平。

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中央部署、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做好监督考核。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市地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地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加强考核验收督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以本地区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相关市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级实施方案及明确的目标任务,定期组织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 报告,通报省级政府,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中央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强化激励机制,评估督察结果要与中央支持政策直接挂钩。

(三)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各地区要区分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研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立法工作,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条例、乡村清洁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你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什么建议_2018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总结100w+党政办公文档任你用,量多、面广、新鲜。

2018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总结在我国很多农村,由于地理原因造成人们居住地分散较开,为了更好管理,我们要将人居环境集中。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总结,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对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改善我镇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象山镇“美丽南昌·幸福家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突出问题导向,创新工作举措,纵深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实力象山,提升活力象山,彰显魅力象山,构建幸福象山。

一、工作重点和成效1.抓宣传,浓氛围采取层层召开人居环境集中整治部署会,村两级干部共同发力,进村入户,精心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让群众支持拆,愿意拆。

每个村和集镇最少喷刷二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和宣传条幅,共90余条,在街道主路口竖立大型宣传牌,努力营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浓厚氛围。

2.抓重点,明责任印发《象山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象发〔2018〕27号),成立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指挥部,由镇长闵尊庆任指挥长,各片区蹲点领导任副指挥长,各有关单位100w+党政办公文档任你用,量多、面广、新鲜。

主要负责人和各村蹲点干部为成员。各村(居)委会、各单位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各村(居)委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亲自上阵,做到机构、人员、措施、责任、经费“五到位”,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具体工作责任划分六个责任区域,挂点领导负责指挥督导挂点各村(居)委会、各单位的集中整治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责任单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3.抓整治,见成效召开多次环境综合整治布置会,要求各村(居)委会立即部署、立刻行动,做好宣传,对“五类”建筑进行了重点摸排,共排查出“五类”建筑:空心危旧房574处,面积52131㎡,残垣断壁29处,面积1490㎡,棚屋栏舍461处,面积10307㎡,围墙旱厕150处,面积1531.5㎡。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拆、知名人士主动拆、人民群众跟风拆,村民积极主动地配合“五类”建筑拆除工作,“五类”建筑拆除进展顺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共拆除空心危旧房372处,面积34210㎡,残垣断壁20处,面积862㎡,棚屋栏舍302处,面积6978㎡,围墙旱厕107处,面积1140.5㎡。

4.加强督查,及时跟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期间,各村蹲点领导和干部全部下村监督所在村(居)委会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镇主要领导不定期对各村(居)委会、各单位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性、阶段性检查验收。三是镇政府每半个月组织村(居)委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全镇范围人居环境整治和“五类”建筑拆除进行交叉检查,进行量化考核排名,并对前后三名进行奖惩,对进展速度缓慢的100w+党政办公文档任你用,量多、面广、新鲜。

提出整改意见,全面推进“五类”建筑拆除工作。

二、存在问题1.常态治理有待加强。通过开展“五类”建筑拆除,全镇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仍有部分群众有抵触情绪,讲条件,尚有未拆除“五类”建筑空心危旧房202处,面积17921㎡,残垣断壁9处,面积605㎡,棚屋栏舍159处,面积3329㎡,围墙旱厕43处,面积391㎡。

2.“五类”建筑拆除需要大量人力、财力,我镇和各村、各单位财力有限。

3.部分人员担心危旧房拆除后,不能批复重建,存在观望态度。

三、下一步打算1.深化舆论宣传。大力倡导讲文明、守秩序、重公德的良好风尚,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全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创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为幸福美丽象山建设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篇8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县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重点,加强辖区环境卫生治理,为广大辖区居民建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环境卫生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形成设置科学、方便群众、符合环保、有利疫情防控的良好格局;辖区环境卫生面貌全面改善,群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环境卫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创造良好的卫生防病环境,为街道办事处应对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环境助力。

三、时限要求

疫情期间的环境卫生治理,从即日起至2020年2月底为集中治理阶段;3月1日后为常态治理、巩固提升阶段。

四、实施内容

(一)切实抓好环境卫生集中整治

进一步强化街道背街小巷、公园广场、公共厕所及村(社区)公共区域等区域的清扫保洁与消杀工作,做好辖区生活垃圾收转运工作。按照属地管理与部门职能职责,加强国道、县乡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治理,全面清除道路路面、路肩、边沟的白色暴露垃圾、落叶、杂草等,及时清理转运沿途垃圾池内的生活垃圾;抓好辖区内水库、河道、塘堰等水域环境水面漂浮物的打捞清除工作,彻底整治周边环境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二)全面做好农贸市场和重点场所、行业、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1.强化农贸市场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和消杀除害等工作,逐步减少辖区露天集市和马路市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设置垃圾处置设施。其中,辖区内的城北综合市场的卫生治理由市场管理方自行负责;其他集市摊点卫生治理按照属地管理负责清运保洁。

2.全面整治机关、单位及公共场所卫生。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要做到办公场所和生活区域无卫生死角。医院、商业门店、车站、居民小区及居民院落、各类敬老养老机构等都要统一行动,彻底整治室内外环境卫生,洗刷垃圾收集盛放设施和果皮箱、清理废弃物、清除卫生死角,做好消杀除害工作。有物业居民小区的由所属社区督促落实,无物业的居民小区和院落由所属社区办负责落实,敬老养老机构由所属社区督促落实。

3.引导广大辖区居民积极开展大扫除活动,及时清理家居环境,组织居民清理居民小区内外绿地、庭院、公用楼道、车棚等场所的存积垃圾,做好住户室内的清洁卫生与消杀除害工作;劝阻违规饲养家禽行为,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集中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进一步加强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强化以环境治理、化学药物消杀并重的病媒生物防控策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重点行业的老鼠、蟑螂等病媒生物危害控制达标工作;负责辖区内“除四害”工作,根据情况组织开展集中统一杀灭活动,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各村(社区)要组织宣传“除四害”防治知识,制定防治措施。

(四)加强环卫作业防控管理

1.加强对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监管,严禁医疗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2.加强生活垃圾箱(桶)、收集点、转运站以及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的消毒和保洁力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生活垃圾实施日产日清,垃圾运输车辆必须密闭,并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置。

3.加强一线环卫作业和管理人员的防护保障,普及防护知识,发放必要的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并做好相关人员身体状况监测,一旦发现可疑病例果断采取措施并及时向街道办等县级部门报告。

(五)严格抓好辖区有害垃圾处置工作

1.设置专用容器。各村(社区)要立即安排部署,迅速行动,结合实际,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商业集中区等人口密集的重点区域,在原有垃圾收集站(点)增设专门垃圾收集容器,设置文字标识(标注“废弃口罩回收垃圾桶”),内设塑料袋内衬,避免废弃口罩与容器直接接触。有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由物业公司负责设置,无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由社区负责设置,公共场所由各场所经营者或运营管理单位自行设置。

2.加强宣传引导。为了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村(社区)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加强对废弃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管理的宣传发动工作,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在指定位置定点投放废弃口罩等有害垃圾。鼓励群众将废弃口罩消毒(喷洒75%酒精、84消毒水),进行简易破损(扯烂或剪碎)后投放至专用容器内,以防不法分子回收贩卖。其中,居家隔离者用过的口罩,弃置前应用水煮沸10—15分钟后投放至专用收集容器;普通居民用过的口罩,应直接投放至专用口罩收集容器,投放后应及时洗手。

3.及时清运消杀。一是加强辖区有害垃圾清运消杀,必须及时清运、日产日清;二是加强废弃口罩专用容器、垃圾收集站(点)、公共场所及垃圾填埋场等消杀工作;三是加强有害垃圾运输车消杀,垃圾运输车必须密闭,在垃圾中转处理后要对垃圾运输车进行消杀。

4.强化规范处置。各村(社区)的废弃口罩等有害垃圾由各村(社区)交由中心卫生院代为处置,县城区的废弃口罩等有害垃圾交能投光大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指定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场所进行专门处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街道办事处成立了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环境治理工作组。由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任组长,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副主任和人大工委专职副主任任副组长,办事处直属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和各村(社区)主任为成员。设环境治理工作组办公室在建设环卫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兼任,为成员,主要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和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事务。各村(社区)要将疫情期间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自身责任、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整治重点、明确工作薄弱环节、明确责任地段和范围,确保整治效果长效保持。

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篇9

社区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社区整改活动方案四篇,欢迎阅读!

社区整改方案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城关镇党委、政府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会议精神,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经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研究决定,在全社区上下迅速掀起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的高潮,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健康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扎实推进“五创提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卫生整洁、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环境,全面建设幸福归义,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解决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为重点,严格按照全市及城关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方案与要求,在全社区上下形成人人动手、个个参入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局面,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卫生状况大为改观、交通秩序规范有序、村容村貌明显变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文明素养全面提升。确保“五个看不见”,即公共区域可视范围看不见垃圾、主干道看不见车辆乱停乱放、街面看不见乱搭建厂棚、市场和门店看不见商品出店经营、社区看不见妨碍城管等环境卫生整治执法的行为发生。确保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的抓下去,使我们的环境卫生干干净净,社区面貌漂漂亮亮,公共秩序规规规矩矩,社会关系和和美美,综合整治长长久久,社区环境综合考核进入城关镇及全市先进行列。

二、工作重点

重点突出组织建设、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禁燃鞭炮、控建拆违、殡葬改革等六项重点。

1、深入宣传,广泛动员。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大力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动员、教化、组织广大居民群众积极投入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形成共同维护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

2、加大力度,全面整治。以“村容整洁”为目标,开展集中整治,彻底整治辖区内背街小巷、居民小区、改制企业小区的环境卫生,清除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及公共场所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治理堆物废料、白色污染和乱倒生活垃圾等现象,集中整治集贸市场、交通要道、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实现辖区可视范围内看不见垃圾。

3、狠抓建设,夯实基础。在辖区内各个单位、居民小组、居民小区内安放垃圾桶,建设垃圾池,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存放,集中回收,集中贮运。全面整治社区范围内所有背街小巷。

三、工作措施

1、实行责任到人制。社区环境卫生整洁领导小组对全社区环境卫生整洁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指导、督促、检查整环境卫生整洁工作的实施。按照属地原则,辖区内各单位、各居民小组、生活小区负责辖区内的日常卫生保洁工作,各单位负责人、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各个单位、各个居民小组和生活小区要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住户、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责任。

2、实行责任区制。社区应将辖区的卫生区划分为社区公共区和居民责任区。对背街小巷和社区集中活动场所等社区公共区,定期组织卫生大清扫,并由专人进行日常保洁维护。对房前屋后地坪、水沟等居民责任区,落实居民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的“三包”责任,由各相关负责人规劝、督促居民落实。

四、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镇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领导小组,由曹自林同志任组长,郑立平同志任副组长,曹新华、甘凤祥、杨定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郑立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加大经费投入。安排专门的经费,用于环卫设施添置,用于社区环境整洁行动的开展,兑现奖优罚劣,以奖。

3、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实行分块考核、分季考核、分档考核。社区党总支、居委会成立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按照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考核评估办法的要求,对社区内背街小巷、居民小区、集贸市场、居民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进行暗访和明查,实行日巡逻、星期抽查、月考核、季评比,通报工作进展和工作效果情况,严格考核到各个单位、居民小组、居民小区,并延伸到户,以考核促进环境卫生整洁工作的有效开展,把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引向深入。

社区整改方案

新华社区20--年度村庄环境整治阶段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改善提升农村居住环境,从根本上治理村庄的“脏、乱、差”问,促使我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素质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村庄环境整治要求与我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做好宣传发动,提高村民卫生意识

我居围绕治理村庄“五乱一少”和彻底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为工作重点,将整治村内环境卫生作为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掀起全村环境卫生宣传月活动。具体做法有:1、在居委会宣传栏张贴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条幅;2、向群众发放环境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资料;3、以公告形式张贴《致广大居民的一封公开信》,宣传环境卫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识。

二、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分工职责明确

1、为更好的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村庄实际,成立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志勇

副组长:秦建刘萍

成员:冒国祥、吴建华、施素琴、陆帮红、肖宇、程竹山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新华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秦建负责生态环境整治的日常工作,冒国祥负责台账资料的整理工作。

三、扎实开展工作,力促环境大有改观

1、我居环境卫生整治重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彻底清除村内卫生死角;

(2)修补村内破损路面,特别是坑洼处;

(3)加强道路两侧植被管理,做好杂物、垃圾的清理工作;

(4)落实环境卫生、绿化管护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长治久治;

(5)配合做好环境整治其他方面的工作。

四、工作安排

结合居情实际,新华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分成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月12日——2月24日)。召开居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议,全面动员,全居参与,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上下联动,协力同心,形成决战决胜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排查推进阶段(2月24日——2月28日)。对本居所辖范围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彻底调查摸底,立即组织整改,及时整改到位,使全居环境得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3月1日——3月28日)。按照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力量开展环境卫生、主要出入口等专项治理活动,确保完成治理任务;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阶段(3月28日至年底)。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整治效果,研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社区整改方案

狗街社区村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精神,全面改善村社环境,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做好试点工作,现结合村社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

整治旧村和整治环境卫生要紧紧围绕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这个关键点和出发点,抓住重点,稳步推进。通过整治,使村容村貌整洁优美,达到“安全卫生、环境优美、舒适文明”的基本要求。

一、村道内道路日常维护

1、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确保村内道路平坦、整洁、通畅。

2、完善村内排水设施建设,进一步查漏补缺,实现“三化”即雨水排放明渠化,污水排放暗渠化,排水系统的各种管渠硬底化,保证排水畅顺。

二、加强村内道路日常环境卫生管理。

1、加强道路保洁管理。主干道路要保持洁净,要有人清扫,垃圾随产随清,定时清洗路面。路面要做到无垃圾、无杂物、无污水、无渣土、无卫生死角。

2、加强村内道路门前管理。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做到定人、定岗、定责。确保门前无乱丢垃圾、乱张贴、乱堆物品、乱停车辆、乱挂衣物。

3、加强禽畜圈养的管理。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制订出相关

的奖惩制度,确保辖区内无禽畜放养。

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篇10

一、主要做法

一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市容整治工作摆到了街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利用社区板报、橱窗等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使市容整治行动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街道、社区、居民三级组织网络体系,成立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工包片,并在辖区内实施不间断的巡回集中整治。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和“一追到底不留死角”的督查制度,辖区内市容环境得到了净化,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到位。对群众的卫生投诉,能按责任范围进行落实整改,责任层层明确,并坚持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市容环境整治活动。自开展市容整治工作以来,街道共对条路进行了整治,清理乱摆乱放摊点共处,拆除违章建筑处,清运垃圾多达车。由于措施有力,辖区内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大的改观,群众对整治工作的关心程度和对治理成效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群众投诉的环境卫生问题也普遍减少,且得到了有效解决,辖区卫生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心得体会

在上级政府及辖区各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我街市容环境卫生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市民的广泛好评。但我们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我街地处市中心,辖区人口密集,外来人员较多,城管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市容环境短期内难以彻底改观。二是乱摆乱放机动性强,成本低,反复性强,要彻底根除需经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和加大监管力度,三是执法行动中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上述问题有待在以后工作中大力气加以解决和改善,同时也希望上级政府能给予精心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