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房地产金融论文十篇房地产金融论文十篇

房地产金融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14:06

房地产金融论文篇1

房地产商品是家庭消费支出中最大的一部分,房地产商品具有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属性,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租赁两种方式享受住房服务,上述三个特征决定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的关系非常密切,金融政策的改变必然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一个国家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必然提升人们对房地产投资的利润预期,从而导致房地产投资的过度膨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国外资金也会更多地涌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因此,合理制定金融政策,并有效利用其变化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对于控制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快速上升,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利率、首付比例和汇率三个方面,从经济学的需求和供给的视角,来分析房地产金融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一、金融政策与房地产需求

(一)利率与房地产市场需求

利率对居民的住宅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当利率降低时,会迫使人们降低储蓄而转向消费或进行其他投资,居民在寻找消费和投资出路时,可能会考虑购买或者扩大住宅的消费或投资。这对于原来已计划扩大住宅消费或投资的居民来说,会加快他们的行动步伐,进而增加对住宅的现实需求;(2)在利率降低时,住宅抵押贷款的利率同时降低,这在实际上降低了居民进行住宅消费或投资的成本,也会刺激居民扩大住宅需求。相反,当利率提高时,住宅需求会必然减少。

住宅是家庭最主要的资产。按照国际测算标准,住宅价格大约是一个家庭可支配收入的7倍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家庭需要7年的时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住宅的昂贵价格使得家庭必须靠银行贷款才能购买起住宅,而影响消费者贷款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贷款利率的高低。我国针对居民购买住宅的金融政策大致出现在1996年底1997年初,当时,政府为了鼓励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解决老百姓家有所居的问题,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措施,于是,五大国有银行开始面向居民提供低息住房贷款,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比如说大多数居民的资金积累有限,以致住宅购买需求还没有普遍形成;再比如,银行新推出一项业务时对风险的评估往往偏高,而居民也对住房贷款从观念到习惯还不能立即接受;除了这些以外,银行确定的大约10%的高利率,不能不说是挡在房地产市场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主要障碍。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央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更多关注和银行利率的逐步降低(基本保持在5%-6%左右),使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通过按揭进行住房投资和提前实现住房消费,住房按揭贷款绝对数量和占总贷款比重都出现了迅速增加。

利率对家庭实际支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际例子予以说明。一套总额100万元的房子,首付20万元,贷款80万元,年限为20年,采用5.04%的年利率(2005年1月1日前的实际贷款利率)则月均还款额为5297元,采用7.83%的年利率(2007年9月15之后的实际贷款利率)则月均还款额为6038元,利率的增加将使家庭每月多支出741元,支出的增加必将减少对住宅的需求。

回顾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历史就可以发现,利率对消费者具有重要的影响:提高利率必将减少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而降低利率将会降低居民的月均还款额,减少居民的负担,从而增加对住宅的需求。显而易见,提高利率,将对房地产市场需求、从而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具有极大的抑制作用。此情况2007年非常明显,致使国家在一年之内多次提高利率,以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二)贷款首付比例与房地产市场需求

2000年以来,银行不断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首付比例,许多银行甚至提出零首付的方式。首付比例的降低,意味着许多家庭可以提前享受到住房需求,未来的房地产需求得以在短期内实现,降低了住房消费或投资的成本,大大刺激了房地产需求的增加。对银行来说,贷款首付比例的降低,一方面繁荣了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另一方面却也使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进而使住房贷款的坏帐率增加,一旦对风险的评估和对坏帐率的测算达到一定程度,银行旧会逐步提高首付比例。首付比例的增加,既会提高按揭贷款门槛,降低银行按揭贷款的风险,也会加大投机活动所需的资金周转量,从而有效地抑制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具体到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我们认为,政府进行金融政策调控的目的,不应当是限制居民的正常需求(反而应当大力鼓励),而应该是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和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根据国外的数据统计结果,在正常的房地产环境下,首付20%之后,银行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低于0.5%,但在出现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的时候另当别论。银行的资金大多来自普通老百姓的存款,因此一定要设立按揭贷款首付比例的门槛来保护储户的利益。当前在20%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首付比例虽然可以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率,但是同时会压缩房地产市场的正常消费需求,所以政府的落脚点应该在大大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

(三)汇率、经济全球化与房地产需求

房地产商品具有投资需求的基本属性,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每年国民经济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同时中国处于城市化率快速推进的过程,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些因素的存在使房地产价格必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资金的逐利本性决定国外资金必然有强烈的动机来购买中国的房地产商品。另外从汇率的角度分析,中国目前处于人民币升值的加速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必将刺激更多的国外资金涌入中国市场。因此,在冷却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需求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国外资金的涌入。

(四)楼市与股市的互动效应

从投资的角度分析,股市和楼市具有同样的特征,尤其是在价格快速上涨的房地产市场中,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属性体现的十分明显。1999年以后整体市场投资渠道的缺乏,特别是2001年6月以后股市的一路下跌,中小投资者对股市逐渐失去信心。另外,由于住宅商品固有的一些属性(不动产;销售不出去可以转租;随着经济发展、周围环境优化可以增值等),房地产投资(尤其在大城市)基本成为高回报、低风险投资的惟一渠道,投资房产的人群包括个人、企业、银行、基金等等(顾建发,2005)。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06年以来,中国股市一路上涨,致使许多家庭财富得到了迅速增加。在股市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资金并不会明显转向房地产市场,但是,一旦股市进入调整阶段,股市的资金将会迅速转向房地产市场,股市本身的财富效应也会增加房地产的消费需求,此时房地产价格又将出现上涨趋势。这种状况在2007年表现得非常突出。

二、金融政策与房地产供给

影响房地产供给的主要因素是房地产市场价格预期、土地成本、税收政策和银行的贷款利率(周伟林、等,2004)。从金融政策的角度,则主要是考虑银行利率的作用。开发商在开发楼盘的过程中,其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贷款利率的提高,将会增加开发商在取得土地、开发楼盘中的现金流支出,加大开发的成本也即提高房地产市场的进入门槛。

住宅通常具有大宗性、昂贵性的特点,其开发往往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离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因此,银行利率高低直接影响到住宅市场的供应量。如果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银行减少对住宅开发商的贷款,提高市场利率,这样,住宅开发的借贷成本提高,住宅供给往往会减少。另外,由于银行利率提高,人们储蓄愿望增强,进而减少对房产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也会影响住宅开发商的供给愿望。相反,国家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扩大放款,市场利率下降,住宅开发成本降低,就会刺激住宅开发商增加住宅供给。同时,利率降低,人们的储蓄愿望随之下降,促使人们进行住宅投资。而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较低,又会刺激人们使用消费信贷方式购房,增加住宅需求,推动住宅价格上涨,进而引起住宅供给的增加。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下,如果国家对于国外资本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没有任何限制,也必然会导致房地产商品供给的增加。与此同时,根据股市和房市间的互动影响,可以想象,股市的波动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住房供给发生影响。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由上所述可见,金融政策的变化是通过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房地产市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此,合理利用金融政策调控房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制定金融政策并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不是象有人想象的那样简单。

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住房贷款利率,或者抬高住房贷款门槛,都将抑制购房欲望和实际投资,从而抑制房价的无序上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出台金融政策的目的,并非简单地降低房价,而是使房地产价格充分反映供给和需求信息,降低房地产商品的投资和投机属性,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说,银行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房地产投资贷款实施差别利率政策。

其次,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在使用金融政策调控房价时,必须同时考虑房地产投资的利润预期走向。因为一般情况下,投资与否或多少取决于预期利润和银行利率的比较。假如房地产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居高不下,而政府对非居住性购房又缺乏必要的限制。那么,即便降低了利率,投资仍然不会减少,从而使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抑制作用就无法发挥出来。

房地产金融论文篇2

在首届“金融街论坛•金融街发展国际研讨会”上,金融街控股公司总经理刘世春表示,金融街今后3年预计投资100亿元,倾力打造“中国华尔街”。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房地产界、金融界以及媒体引起强烈震动。其实从金融街借“壳”上市以来取得业绩看,金融街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3年来无论是主营业务利润还是净利润,金融街都以平均每年10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3年又跻身房地产上市公司总利润和财富创造力十强。这些骄人的业绩令业内同行乃至所有上市公司刮目相看,同时也充分证明了金融街当初的借“壳”上市是成功的,堪称借“壳”上市的经典之作。

在房地产业呼唤融资渠道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回顾金融街借“壳”上市的不平凡历程,剖析其成功经验。

1、借“壳”上市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重庆华亚现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6月18日,其主营业务为纸包装制品、聚乙烯制品、包装材料等。金融街集团是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全资拥有的以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为主要任务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1999年12月27日,原重庆华亚的控股股东华西集团与北京金融街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华西集团将其持有的4869.15万股(占股权比例的61.88%)国有法人股转让给金融街集团;2000年1月15日,财政部批准了该股权转让行为;2000年4月6日,中国证监会批准同意豁免金融街集团要约收购义务;2000年4月12日,金融街控股、金融街集团及华西集团就股权转让事宜分别在《中国证券报》上进行了公告;2000年5月24日,金融街集团在深圳证交所办理了股权过户手续。至此,公司第一大股东就由华西集团变更为金融街集团,基本完成了股权转让过程。

2000年5月15日,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资产置换协议》,协议主要内容为:金融街控股将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及全部负债整体置出公司,金融街集团按照净资产相等的原则将相应的资产及所对应的负债置入公司,置入净资产大于置出净资产的部分作为金融街控股对金融街集团的负债,由金融街控股无偿使用3年。

金融街控股整体资产置换完成后,全面退出包装行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此后,金融街控股于2000年5月27日进行了股本变动,总股本从78691500股变更为125906400股。公司注册资本也从7869.15万元变更为12590.64万元。同时进行了董事会改组。2000年8月8日,公司名称由“重庆华亚现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简称由“重庆华亚”变更为“金融街”。2001年4月,金融街控股将注册地由重庆迁往北京。至此,金融街控股除保留“重庆华亚”的股票代码外,完全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公司。

2、资本扩张

金融街集团在成功地实现了借“壳”上市后,制定了“以金融街建设为主,积极向金融、高新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渗透”的发展战略,并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整合。金融街控股首先收购了关联企业北京金融街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位于北京金融街区域与土地开发有关联的资产(含北京顺平拆迁有限责任公司51%的股权),收购公司控股股东金融街集团持有的北京宏基嘉业房地产有限公司51%的股权,收购了北京顺成饭店持有的北京金融街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7%的股权,最终获得了金融街区域的独家开发权,使公司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北京金融街区域的开发。

金融街在成功借“壳”上市后的3年中,业绩节节攀升:主营业务收入,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分别为2.2亿元、8.57亿元和9.24亿元;净利润2000年、2001年、2002年分别为0.4亿元、1.51亿元和1.67亿元。特别是2001年,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位居房地产上市公司首位。200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9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65%,主营业务利润243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3.60%;净利润125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

在业绩飞速攀升的同时,2002年8月,金融街控股成功地进行了新股增发。在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2002年8月6日,主承销商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深圳证交所交易系统,采用在网上、网下累计投标相结合的方式,向流通股东、其他社会公众投资者及网下机构投资者发行。本次增发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为19.58元/股,发行数量为2145万股,募集资金净额为4亿多元。金融街控股成为证监会出台新的证券发行办法后,第一个尝到增发甜头的上市公司。

3、经验剖析

金融街的借“壳”上市,可以说计划周密,时间紧凑,干净利索。从股权转让、资产重组到公司迁址不到一年时间。分析金融街借壳上市的过程,成功之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牢牢把控了控股地位。能否获得控股地位是借“壳”上市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有些上市公司,其股权很分散,好象是典型的“壳”资源,但是关联关系十分复杂,借“壳”上市后难以真正获得控股地位。而金融街选择的“壳”是“一股独大”,这样让大股东放弃控股地位似乎很难,但是一旦谈判成功,获得的控股地位也是坚不可摧。

房地产金融论文篇3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行为金融学

消费函数理论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房地产、股票等财富与消费的关系。然而,很多经济现象无法仅仅从经济学自身角度得到解释,比如房价上涨往往得不到基本经济面的支持,股价上涨严重脱离公司价值。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决策科学与金融学、古典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金融市场,克服了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弊端。行为金融学能够很好的从消费者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对房价变动影响消费的财富效应进行解释。

一、预期理论

与理性人假说不同,西蒙(Simon,1955)认识到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和判断决策的主观偏差。基于此,特沃斯基(tversky)和卡尼曼(Kahneman,1979)对冯.诺依曼(Vonneuman)和摩根斯特恩(morgenstern,1944)年提出的期望效用理论进行了修改,提出新的决策理论——预期理论。预期理论用值函数v(x)和决策权重函数π(p)代替了期望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u(x)和概率p。

期望效用理论的最优决策函数为:

maxe(a)

S.t.e(a)=ΣpiU(xi)(1)

预期理论的最优决策函数为:

maxe(a)

S.te(a)=Σπ(pi)v(xi)(2)

式(1),(2)中,e(a)为效用值;

u(x)为效用函数,p为概率;

v(x)是决策者对x的心理效用函数;

π(p)是决策者对客观概率的权重函数;

值函数v(x)的特征在于,在获利区值函数为凹函数,即当x>0,v″(x)≤0;在损失区值函数为凸函数,即x<0,v″(x)≥0。值函数如图1。

值函数的特征解释了房地产价格变动正负效应对消费、国民经济的影响。消费的增加或减少不完全取决于当期财

富价值,还取决于对未来财富增加的预期。当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时,人们基于过去价格的上涨产生房价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未来收益的增加将刺激现期消费支出的增加。而房价下跌会加重他们的悲观情绪,从而减少当期消费。预期理论的值函数特征更能解释房地产价格上涨和下跌对消费的不同影响,即房价上涨的正财富效应小于房价下跌的负财富效应。特沃斯基(tversky)和卡尼曼(Kahneman)把房价正负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归因于,人们对于亏损的沮丧程度往往超过同等盈利带来的快乐。

二、财富幻觉和影子财富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1928)提出货币幻觉,指出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作出反映,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人们往往根据名义货币额的增加而增加消费支出,从而产生财富效应。房地产具有居住和投资的双重属性,当房屋被用于投资时,房屋具有虚拟性质。房屋的预期价值就是“影子财富”,当预期房价进一步上升时,投资者的这种财富就增加。但只有将房屋变现后,才能得到实际上的财富。影子财富与实际财富的差额称作“财富幻觉”。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仅取决于劳动收入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还取决于对资产增值的预期。而货币、股票和房地产是居民最重要的三种资产(托宾tobin,2000)。因此,房地产资产增值的预期越高,则影子财富或财富幻觉就越多,当期消费支出就越多,消费的增加刺激需求的增长,房价上涨的预期进一步增强。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房价预期下跌,居民的影子财富缩水,由于财富幻觉的作用,居民消费支出减少,消费的减少导致经济的进一步衰退,房价下跌的预期进一步增强。

图2形象的描绘了财富幻觉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假设供给曲线S固定,初始的需求曲线为D0,相应的价格水平为p0,消费为Q0。当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比如降低利率,或者直接增加银行信贷,消费曲线外移至D1,此时消费为Q1。需求曲线的外移使得一般物价水平增加,同时增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预期,已拥有住房者或者投资者的住房价值将增加,基于财富幻觉,需求曲线再次外移至D2,相应的消费为Q2。则(Q2-Q1)为财富幻觉引起的消费增加额。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房地产价格降低引起的财富缩水的幻觉导致的消费减少(如图3)。房价的降低通过财富幻觉引起消费降低(Y1-Y2)。

三、过度反应、过度自信

“过度反应”描述的是投资者对信息理解和反映上出现非理性偏差,从而产生对信息权衡过重,行为过激的现象。德邦特(Debondt)和塞勒(thaler,1985)系统地提出了“过度反应”假说,认为“过度反应”是和贝叶斯规则“恰当反应”相对而言的。针对贝叶斯规则中投资者完全理性,对信息理解的一致性、无偏性,“过度反应”认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非理性,对信息反应情绪化,易产生过度反应,导致估价的过高或过低。卡尼曼(Kahneman)和特维斯基(tversky,1974)提出代表性启发式思维对过度反应进行了解释,当一客体具有的显著性特征可以代表或类似所想象的某一范畴的特征时,则它易被判断属于该范畴,人们过分强调了这种显著特征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它属于其他潜在范畴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反应过度。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期能力表现出过分的自信。丹尼尔(Daniel)、郝舒拉发(Hirshleifer)和萨博拉曼亚(Subrahmanyam,1998)将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定义为高估他的私人信号而不是公开信号的精确性。根据本(Ben,1965)的归因理论,人们倾向于把过去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失败归罪于外界因素。当市场走势与投资者的私人信息一致时,投资者的信心将会膨胀,而当市场走势与投资者的私人信息矛盾时,投资者的信心并不是等量地减少,因为他们倾向于将这种结果归因于客观原因。

当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与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吻合时,往往导致投资者的信心膨胀,因为过去房价的走势进一步提高了房价上涨的预期。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以及过度反应往往把房地产名义财富增长当作实际增长,把房地产财富增长当作永久收入增长,从而扩大消费支出。

四、从众心理

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不能做出完全独立的判断,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行为主体认为这个结论很可能是正确的,所以也做出相同的判断①。这种行为称为从众行为,或羊群行为。凯恩斯(Keynes,1934)在指出:投资收益日复一日的波动中,显然存在着某种莫名的群体偏激,甚至是一种荒谬的情绪在影响整个市场的行为。费斯汀格(Festinger,1957)在描述从众行为时指出,当遇到冲突时,我们的思想会潜意识地剔除那些与整体关联性最弱的看法,不自觉地寻求平衡。

在房价的持续上涨或下跌过程中,如果多数投资者是理性的,彼此相互独立,那么正确或错误的思想对房价造成的影响将可能彼此相互抵消,其结果不会导致房价的暴涨暴跌。然而更经常的情况是,大多数投资者在房价持续上涨或下跌过程中失去理性,有限的能力和特定的行为极易产生盲目的从众行为,导致过度狂热或恐慌情绪,从而追涨或杀跌。从众行为还可能导致消费领域的财富效应,房价的上涨使住房投资者的收益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根据位置消费理论,人们不仅追求绝对消费量的大小,更注重自己的相对消费地位,住房投资者由于房价上涨增加消费支出往往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②,即使他们的收入没有增加,从而产生正的财富效应。当房价下跌时,投资住房者消费支出的减少可能引起其他消费者消费支出的减少,从而产生负的财富效应。

行为金融学从上述角度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这只是解释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视角之一。应该看到,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房地产市场规模、房地产市场投资者结构、房地产市场的相关制度。完善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人们对房地产投资收益的合理预期,从而持续发挥房地产财富效应对消费、经济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Simon.abehavioralmodelofrationalchoice[J].QuarterlyJounalofeconomics,1955,69(1):99-118.

[2]蒋胜,黄迪.从行为金融学角度诠释股市财富效应[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43-47

[3]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6-90

[4]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32-337,340,344-345

房地产金融论文篇4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由于房地产属于核心地位,并且此行业会带动周边其它产业的发展,还对我国银行金融体系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房地产泡沫对银行金融风险出现的概率影响极大,严重会直接干扰到我国银行金融体系而造成整个体系无法正常的运行。特别是房地产泡沫消失的时候,房地产作为财富标志,其价值不断减少,会大大降低人们的消费能力而造成建筑业不景气,从而使银行金融风险增大。目前银行热衷于扩充信贷,之所以金融风险会集中在银行,其主要原因有:

(一)信息不对称房地产市场信息的不完全

缺乏相对应的分析系统。若想精准的计算房地产、项目的贴现值就必须要依赖于租金、贴现比率、预期通货膨胀、贬值预算等指标,但是这些指标很难得到证实,且存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就算是在市场最好的阶段,银行也无法准确估计出房地产的具体价值,而造成当前的抵押物经常性的被高估,即便不被高估,所反映出的也是当时市场价值及过去价值,并非变现价值,变现价值与市场价值差距较大,所以银行很可能会低估房地产贷款风险。

(二)风险短视问题

由于房地产的周期相对比较长,极易造成短视的问题。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断兴旺,尤其是在价格持续上涨多年以后,房地产的还款以及贷款回报都十分良好,会使大部分人认为市场还会保持良好状态。价格的不断攀升也造成了贷款额与价值比率的不断下降,从而出现低估了房产风险现象,也大大降低了管理力度。一旦抵押产品超过贷款额,银行基本不会注意其它细节问题。大的经济问题很少发生,从而导致银行低估冲击风险发生的概率,根据目前现有的经验情况,银行高层普遍会认为冲击发生的可能性基本可以忽略,因此,由于银行高层决策者更加关注乐观预期信息而忽略了早期警告信号,从而造成金融风险。

(三)监督管理不完善

当银行金融自由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宏观政策的时候,管理部门或许会对应用高风险的银行策略存在一定顾虑,从短期看来,对于银行来说,高风险策略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产生利益,利益的增长掩盖了银行风险。银行部门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管理部门的责任就变得更大。从利益的角度来说,监管部门采取拖延纠正的措施也许会是更好的选择,但是今天的损失会在未来某一天变成现实,到那时就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二、银行金融对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防范措施

房地产泡沫短期内会对银行金融造成很大影响,如果不能进行及时解决,很有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问题,甚至是爆发金融危机,与此同时,银行的政策也会对房产泡沫产生短期影响,因此,短时间内银行金融风险与价格泡沫会形成一定循环关系,促使两者交替上升,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定的银行与房地产安全管理体系,同时需要银行和政府才采取一定措施。

(一)完善健全的金融市场房地产

想要持续健康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房地产出现投机行为相对比较少,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此外,完善的金融市场对分散风险具有一定作用,减少房产泡沫给银行金融带来的影响。

(二)拓宽金融渠道,分散风险

拓展房产企业融资的渠道,将金融风险分散开,中国房地产融资的渠道主要集中在银行信贷和银行信托两种方式,这单一的融资渠道让银行在房地产市场承担了较高的风险,所以,要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必经之路是拓展房地产融资渠道,将金融风险合理的分散,让更多民众和机构能够参与房地产投资,这样不仅增加了民众投资,同时收益更多,鼓励房地产业建立基金制,上市融资,不单单扩大了融资渠道而且分散了房地产风险。

(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泡沫预警机制

为了降低房地产出现泡沫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泡沫预警机制。通过对经济波动规律的观察以及宏观形势的研究,能够确切的发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指标,并且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控,以便于可以最大限度的发现市场动态。依据各界人士的研究结果表明:指标选择大致上看可以分为房屋需求指标、房屋价格指标以及供给指标等三类,其中每一大类又分为许多具体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算,可以发现房地产出现泡沫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宏观调控提供了有力依据。如果数据表明发展过热,有关部门可以及时进行调控并发出警告,制定一定的政策,提高对投资者的教育力度,稳定市场情绪,改变以往的预期,从而化解泡沫风险。

(四)防止房地产出现投机行为房产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就是房地产进行投机炒作。因此,就需要政府加大制定政策的力度,建立完善的相关政策,最大限度提高炒作成本。所有银行都应该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建立完善的信贷标准,并且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包括人口数、购买面积、购买套数等进行差异化标准,在满足居民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也应该控制购房数量,避免出现金融风险。银行与有关部门应该对房地产贷款资金流向进行密切关注,并依据具体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控,禁止出现炒卖期房现象,防止出现房地产投机行为。

(五)扩大物质财富标志组成扩大

物质财富标志组成,需要银行等有关部门创造和开发更多的基金与债券等信用产品,并且促使这些产品都可以成为物质财富标志,以此来替代房产标志,最大程度促使房产回归原有的居住价值。

(六)调整房产需求和供给结构需要

市场以及政府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之上,努力对房产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优化供应结构,促使人们可以在投资购房和需求购房等方面获得最大收益。

(七)完善银行内部机制

由于房地产是一项风险性比较高、收益也比较好的行业,因此就需要银行在房地产进行信贷业务的时候把握好尺度,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建设完善的内部机制,强化银行管理制度。一方面,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个人信用体系,提高个人信用评估环境以及风险识别机制,主要包含:个人信用监控、个人信用登记、风险管理制度、评估制度以及预警制度,通过建立这些制度,真实的反应信用情况,以便于银行查询,对贷款人的情况进行正确判断,缓解银行风险。另一方面,对房地产的贷款资格进行严格评审。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贷款时,需要对企业贷款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需要贷款的项目进行严格调查,包含企业的财务情况、信用记录、开发资格等。与此同时,也应该关注企业与借款人的关联交易,避免出现控股公司转移经济,挪用借款等问题。并且对拥有不良记录、存在管理问题以及开发经验相对比较薄弱的企业,进行严格控制发贷金额。

(八)注重措施灵活性与综合控制与监管

现阶段,人民币仍然在不断升值,在房产中证券化资产逐渐拥有主导地位,银行金融形势逐渐更新与变化,促使金融市场逐渐变得复杂化,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管理监督机制,并且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综合调控,改变经济结构,最大限度促进经济增长。对于不同的金融情况与地产需求应该采取不同措施,亦或是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情况,采用不同策略,从而降低银行金融风险以及房产泡沫。

(九)完善和规范中介服务

对房地产金融服务进行完善与规范,推动房地产市场信心化发展以及中介服务的诚信体系建设,因此,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信用评级、地产保险、贷款咨询等机构,从而为了增加房地产信息透明化提供一定的基础。除此之外,培育一定的金融机制和房地产金融渠道也是其解决房地产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问题、发展地产融资以及分担银行和房地产风险的主要内容。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调控与改革。打破垄断现象、发挥市场配置作用,最大限度的分散风险。一旦房产市场出现问题时,例如过热问题,相关部门就可以通过降低贷款额度、提高利率以及购房首付等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从而约束地产行业的扩大速度与规模。

三、结束语

房地产金融论文篇5

关键词: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nts;金融发展与创新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09-0007-03中图分类号:F832.45文献标识码:a

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

(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含义和起源

Reit是英文“Realestatelnvestmenttrust”的缩写,国内理论界和房地产界一般译为“房地产投资信托”或“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其复数形式为Reits。它是一种集合不特定的投资者,将资金集中起来,建立某种专门进行房地产投资管理的基金或机构,进行房地产的投资和经营管理,并共同分享房地产投资收益的金融工具,是信托制度在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应用。

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起源于美国。其正式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算起,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截至2004年1月31日,美国Reit行业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390亿美元,其中权益型Reits的市值为2190亿美元,约占总市值的九成:根据naReit的统计,全美Reits拥有的商业类房地产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在机构持有的房地产中,Reits占到10%-15%的份额。136只Reit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总市值为2310亿美元。

正是鉴于Reits对美国房地产行业的推动作用,其他国家从20世纪后期开始效仿美国在本国的金融市场中引入Reits,如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不动产投资信托”;我国香港特区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因各国房地产行业的用词习惯不同各自名称有所区别,但在实质上都是一种投资于房地产的信托投资基金。戴德梁行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12月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数量已经增加到45家,总市值超过355亿美元。从2001年11月到2005年12月的4年时间里,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数量增长了21倍,市值增长了17倍。亚洲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Heits市场。

近年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逐渐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生各种业务关系。比如2005年新加坡的房地产信托墓金――凯德置地(Capitaland)斥资约18亿元人民币购买北京中环世贸小心:2005年下半年,小国香港地区连续推出三只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领汇信托,泓富信托、越秀信托。尤其是由广东越秀集团发起设立的越秀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联交所上市的示范效应,使得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成为中国内地房地产行业极为关注的投资方式。

(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基本运作模式

美国是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起源地,其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美国的Reits足一般采取公司或者信托的组织形式,集合多个投资者的资金,收购并持有收益类房地产(如公寓、购物中心、写字楼、旅馆和仓储中心等)或者对房地产进行投资。美国人部分Reits采取公司形式,其股票――般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其基本运作模式见下图。

(三)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属性与特征

1.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资产证券化属性

从理论上进,Reits,可以属于是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中抵押型Reits是房地产债权的证券化产品;权益型Reits是房地产权益的证券化产品(见下图);

2.Reits的合作性和信托性。

资本市场中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在储蓄方式之外,可以将资金投向利润较高的房地产领域。但个人单独进行投资势单力薄,风险较大,于是投资者们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采取签订信托契约的形式,或类似股份公司的形式成立某种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委托对房地产市场具有专门知识和经营经验又可以信赖的人从事这方面的投资:

(四)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种类

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将Reits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地,以组织形式的特点标准,可以将Reits划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两种;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Re-its;按照Reits的资金募集和流通方式,又可以将其划分为私募和公募两种,其中公募Reits又分为上市交易和非上市交易两种;从盈利模式的区别,可将其划分为权益型、抵押型和混合型三种:

二、金融发展与创新的相关理论

(一)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小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在先后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名著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作出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他们认为,金融抑制是这样一种金融现象,即由于政府过分于预金融市场和实行管制的金融政策,以及未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使得金融,”场特别是国内资本市场发生扭曲,利率和汇率不足以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

他们认为金融抑制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1.社会经济货币化程度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般呈割裂状态,大量经济单位之间相互隔绝,各种资产(金融资产或实物)报酬率相差很大,缺乏一个完善的市场机制使之趋于一致。

2.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缓慢。在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居民被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致使这些企业融资困难,不得不依靠自身积累的内部融资进行投资。

3.发展中国家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导致国有金融机构处于垄断地位,利率不能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在资金使用成本极低、需求过盛和资金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金融体系只能在政府控制下,以配给方式提供信贷,这又导致金融业之间缺乏竞争,资金被企业低效甚至无效利用。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的思想主要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金融中介(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作用,扩大金融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让利率既反映资本的稀缺性,义反映资本的时间价值,以沟通储蓄与投资,挖掘社会闲置资金,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他们认为金融抑制现象的出现不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目标和主观愿望,而是其管制和干预金融的后果。发展中国家要使其金融和经济不断发展,就应该放弃所奉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实行金融深化改革。

(二)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通过对金融发展史和几十个国家的金融结构现状的比较分析,建立了研究金融发展的新理论――金融结构理论,并于1969年出版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他认为,金融发展就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研究金融发展就是研究金融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而“金融结构即是

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共同决定的”,即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包括“各种现存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经营特征和经营方式、金融中介机构中各种分支机构的集中化程度等”。他指出:“对于经济分析来说,最重要的也许是金融工具的规模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与相应的经济变量(例如国民财富、资本形成和储蓄等等)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为资本转移提供便利来提高储蓄、投资总水平和有效配置资金来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能使储蓄和投资分离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化职能,并为经济单位进行储蓄和投资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分散的储蓄和投资得以重新有效地结合。因为如果没有金融工具的创造,每单位的储蓄就必须等于投资,投资者就难以摆脱自身储蓄能力的限制,而一旦金融工具出现,单位投资就可以大于或小于其储蓄。而金融结构越发达,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越多样化,为人们提供的选择机会就越多,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欲望就越强烈,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加储蓄和投资的总水平。他还指出金融机构的创立导致金融资产范围的扩大,可以将既定的储蓄资金更有效地分配给收益率较高的投资项目。因为在一定的资金总量下,金融活动越活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会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投资项目上,从而资金的使用效率就越高,社会资金能得到更有效的配置。而且这种有效的资金配置对经济增收所产生的引致增长效应对储蓄和投资总量所产生的效果更有意义。

(三)关于金融创新理论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和推动力量,它表现为通过对金融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来实现金融上层建筑的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金融创新是在金融领域内经济主体为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和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进行的新的生产函数的创新活动,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清算方式以及新的金融组织机构与管理方法等内容。

对于金融创新活动,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加以解释,如西尔伯的约束诱导理论、凯恩的规避管制理论、制度学派的制度变革理论、希克斯和尼汉斯交易成本理论和技术推进理论等。无论何种理论,从微观创新主体进行创新的内外动因的角度来看,金融创新都是金融家在逐利避害本性下的创新活动。从内因上说,创新主体有“获利性”需求因而会产生“获利性创新”;在逐利本性下,又会产生“避管性”创新;由于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会诱发“避险性创新”;从外因上说,由于经济发展与市场的变化,金融主体内部竞争加剧,诱发“扩源性创新”。

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金融发展与创新的理论解释

(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是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的产物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表明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房地产行业的对资金的需求超过自身资金积累的能力,而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务又不能满足房地产行业资金的规模和期限结构需求的情况下,随着新的融资方式的出现和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而产生的,同时也是房地产金融领域为满足投资者对资金增值和分散投资风险的需要而进行的金融获利行为。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这样一种新金融组织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创立也为储蓄转化为投资提供一种新的机制。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本身是一种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它的出现带来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改善了经济体系所原有的金融结构,提高了金融中介化比率。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将社会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形成规模化的巨额资金,同时将那些流动性较差的房地产资产转化为更具流动性的证券,降低了金融交易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了金融交易中的成本,增强了金融中介在储蓄投资过程中的媒介作用,促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提高于储蓄投资水平和资金利用效率。因此,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制度的产生,本身表现为金融深化过程和金融创新过程。

(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推动了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对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推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Reits组织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为金融市场提供了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多样化的房地产投资组合产品。Relts更大的优势在于其将中小投资者原先难以涉足的规模化房地产投资通过小额金融工具而转化为一般投资者均可以参加的标准化产品,充分发挥了联系中小投资者与公司融资者的金融中介职能,吸引了众多的中小投资人参与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投资,从而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2.促进了金融业的竞争,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Reits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金融业务中的垄断地位。在资金来源上通过开发对储蓄者更具吸引力的各种信托产品,与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相竞争,使信托凭证成为银行存款的极具竞争力的替代品。同时,Reits极大地活跃了房地产金融市场,使很多大型房地产公司在需要资金时不再单纯依赖于银行而转为直接在资本市场上筹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与商业银行的竞争,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3.改善和优化了金融结构。从金融市场构成结构上来说,Reits机构已经成为重要的非货币性房地产金融机构。房地产金融市场呈现出商业银行、证券市场和投资信托同时存在的金融机构多元化格局。从金融资产结构上来说,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为适应资金供求双方的需要不断开发出新的信托产品,在使投资信托本身的信托资产多样化的同时,也促使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的金融工具多样化,商业银行也为应对挑战而不断开发出各种金融工具,从而促进了金融资产多样化局面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4.推动了发达市场金融管制的解除。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制度不仅有助于金融抑制现象的弱化,推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进程,而且也有助于削弱发达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过度管制现象。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金融业也是受到管制严重的一个产业,银行业的信贷配给、对利率的管制、银行业经营中的创新动力不足等,使发达市场上金融资源的价格也不能完全反映资本的稀缺性,资源的配置效率受到影响。Reits的发展对银行经营业务的渗透和造成的冲击,金融业进入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竞争的时代,竞争压力和利益的驱动,使金融市场有着强劲的创新动力,这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提高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能力,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部门和地区,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房地产金融论文篇6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

1引言

自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后,国内的房地产消费需要量因此而获得巨大的释放,由此房地产市场也由于住房的市场化而日益繁荣,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每年以超过7%的速度增长,而与此同时,房地产的销售额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1]。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房地产业的繁荣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金融市场的活跃。由于住房制度的变革,金融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房地产市场中,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开发,到消费者的抵押贷款进行商品房消费。银行参与的程度在不断的提高,金融市场在各个环节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运行与发展。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不良发展所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实例也提醒我们要深刻的认清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程度。以避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及二者相互作用对国民经济其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金融支持过度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化;房地产金融融资渠道单一诱发潜在金融危机;房地产价格不稳定加大国内商业银行体系风险等。因而我们不得不深入的思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否存在着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如何看待房地产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如何正确处理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协调关系?要处理这些问题,就要科学、合理的认识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因此,本文将从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角度出发。通过以沈阳为例,对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进行实证分析,用回归分析法来分析定量的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程度,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的认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关系和发展规律,解决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实证支持。

2研究的设计

2.1样本区域选择的依据

本文选择的模型区域为辽宁省沈阳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辽宁省是东北三省中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目前,东北地区是国家重点的经济改革发展地区。而沈阳市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城市,其城市发展在辽宁省甚至在东北省具有典型性,对沈阳市的研究对辽宁省以及东北地区其他城市的相关研究起到代表性作用。

第二、沈阳市近几年在经济发展迅猛,其经济发展在辽宁省具有经济领军地位。近年来,其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发展迅猛,具备了对二者市场进行研究的现实基础,同时对二者未来的协调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第三、沈阳市是老重工业基地,而近年来沈阳市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异军突起,使得二者的经济地位也日益凸显。在面临经济转轨期的时代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整个城市未来的经济格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如何认清与协调房地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研究对规避金融危机以及对沈阳市未来的经济格局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2.2指标选取依据

如何来选取指标来代表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市场的发展对研究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对指标选取的依据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定义性原则。根据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功能定义来选定经济指标。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商品交换、交易以及一切流通关系的总和。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定义,可选用交易额、销售额等经济指标。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资金借贷、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融通资金的场所或过程。根据金融市场的定义,可选用贷款额、证券交易额等经济指标。

第二、典型性原则。参考其他众多相似研究文献中所运用的指标,对其进行归纳选取。如《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实证分析》选取我国商品房的交易额来表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选取金融资产总量、货币资产数量(即包括现金和存款)、非货币资产数量(即包括股票有价证券)来表征金融市场的发展。李阳(2006)和皮舜(2004)均选取我国商品房的交易额和金融机构贷款额作为各自市场的表征指标[2]-[3]。

第三、可行性原则。通过查询《辽宁省统计年鉴》和《沈阳市统计年鉴》,笔者发现沈阳市证券交易额记录年份仅由2003年开始,2003年之前的数据无法快速、准确的收集,因此将代表金融市场发展的证券交易额这个经济指标排除。无沈阳市商品房交易额经济指标,但有沈阳市商品房销售额经济指标可代替[4]-[5]。

根据上述原则,本文选择沈阳市商品房实际销售额作为表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经济指标,记为销售总额。选择沈阳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合计作为表征金融市场发展的经济指标,记为贷款合计。

2.3数据来源说明

在基于以沈阳市为例的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关系的研究中,有关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主要由以下查询获得:通过查阅《辽宁省统计年鉴》和《沈阳市统计年鉴》总共获得了沈阳市2003-2009年相关经济指标数据14个,经过对数据的仔细检查与核对,确保了指标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具体数值见表2-1。

2.4模型选取依据

根据上述表2-1所收集的数据,以贷款合计为横轴,以销售总额为纵轴,借助专业统计软件spss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2003-2009年的数据表示出来,得到散点图2-1。

图2-12003-2009年沈阳市商品房实际销售额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合计散点图

从图2-1中可以看出,表示每年商品房实际销售额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合计的点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说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相关关系。通过观察散点图的分布形态,可以明显看出其分布偏离线性模型,因此排除选用线性模型对变量指标进行拟合。其次,可以观察得到其变量的走向接近于曲线型的非线性模型。因此将选用非线性模型进行拟合。但这种描述只是直观上的判断,只是从变量散点的形态上做出的大致性描述,并不能科学的反应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因此在下面的论证中,本文借助专业统计软件spss软件来对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具体的计算。

3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

3.1相关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spss计算出销售总额和贷款合计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输出结果如表2-2。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得出:pearson相关系数为0.821,p=0.024<5%,应该拒绝原假设,即总体中这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为零的假设。所以可以认为,销售总额与贷款合计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在回过头来对二者变量的散点图进行观察(图2-1),就较容易理解这一结果,散点图上的变量基本上在呈现递增的趋势。因而这两个变量基本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表4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双卫检验概率值为0.024,小于5%,即表示出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也是较为显著的。

3.2回归分析

通过上述的相关分析,我们计算出销售总额与金融贷款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21,同时观察散点图,发现变量基本上呈现曲线型递增的趋势。因此笔者就想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非线性关系,是否可以用一条曲线来拟合,所以在下面的分析中仍借助spss统计软件,以贷款合计为自变量,以销售总额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输出结果如表2-3,表2-4和表2-5。

模型摘要(modelsummary):表示相关系数(r)=0.891,判定系数(rsquare,r2)=0.793,调整后判定系数(adjustedrsquare)=0.752。由此可得出该模型的拟合度高达75.2%,即运用该曲线模型,自变量x(贷款合计)可以解释因变量y(销售总额)变化的75.2%。因此通过拟和度数值证明该模型是可行的。

方差分析(anova):表示回归的均方差(regressionmeansquare)=3.591,剩余的均方差(residualmeansquare)=0.187,f=19.213,p=0.007。其中重要的数据分析为f值所对应的p值的大小。由于p=0.007<1%,近似于p=0,所以可认拒绝原假设,即变量x和y之间曲线相关关系显著。

回归分析系数分析(coefficients):表示常数项(constant)=3.132e-5、回归系数(b)=1,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std.error)=0,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0.410,t检验的t值=2.426e7,p=0.000。其中重要的数据分析为自变量x(贷款合计)的t值所对应的p值的大小。由于p=0,所以可认为回归系数有显著意义,即x的变化可引起y的变化,且变化显著。

图2-2贷款合计与销售总额拟合曲线图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运用spss进行曲线回归分析得到曲线拟合图2-2。

3.3研究结果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沈阳市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关系具有显著影响性。从具体系数上看,销售总额与贷款合计与类指数曲线拟合度达75.2%,销售总额变动的75.2%可运用曲线的自变量的变动解释;f检验与t检验的数据同样表明无论是从整个模型方程的角度,还是从自变量的角度,都是高度显著的。从模型拟合图斜率角度来看,由于其图形斜率大于零且呈递增性,即曲线的凹凸性为凹,因此因变量会随着自变量等单位的增加而呈现出加速上升,即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因变量的上升速度要快于自变量的上升速度。通过基于沈阳市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2003-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我们看到代表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总额与代表金融市场的贷款合计随着时间的发展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该趋势符合类似指数曲线的波动走向。这表明即使金融机构贷款变动幅度较小,其变动也对房地产销售造成巨大的波动。从指标的代表的市场角度出发,不仅直接表明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关系且呈现强显著相关,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房地产市场对金融市场的强烈依赖性。证实了第一部分的理论研究结论。

4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实证分析。揭示出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这是因为,房地产市成是资金密集型市场,交易额巨大,因而不论是房地产的直接使用者还是经营者都是难以承担的,因此都需要银行等金融主体参与的金融市场给予资金融通,才能顺利完成交易。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具有保值性、增值性等特点,使得金融市场特别青睐房地产市场,特别愿意以房地产金融资产作为资产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体”的。为了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在未来的协调发展,针对本文所得到的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积极鼓励监管金融机构贷款。由于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类指数曲线关系,使得金融机构贷款变动对房地产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面临房地产市场日益膨胀的背景下,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究其根源性主要因素,加大对金融机构贷款批准的审核力度,加强房地产业的信贷管理,严肃查处房地产信贷中的违规问题,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完善个人征信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预警体系、房地产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等[6]。通过调控金融机构相关贷款来有效的指导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发展房地产融资渠道多元化。由于目前的房地产金融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体系,而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这样无形中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风险转化为银行体系的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应该加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发展资金、证券等要素市场。

第三、建立住房抵押贷款次级市场促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将住房抵押贷款直接转化为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证券形态,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证券形式将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系起来,积聚社会闲散资金,促进个人储蓄向房地产投资转化,并有助于提高银行长期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建立起不动产抵押贷款的次级市场。对于放贷金融机构而言,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能有效降低放贷风险和拓宽房地产资金来源,有效地把贷款风险向证券市场转移,把风险分散给广大投资者。对于投资者来说,房贷证券化为其提供新的投资工具,因房贷信用程度较高,投资者风险系数较小,可谓是一种风险小、收益高的新型投资方式。

参考文献

[1]皮舜,武康平.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发展关系的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2):1-5.

[2]皮舜.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12):29-33.

[3]李阳.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关系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6.

[4]沈阳市统计局.沈阳市统计年鉴[m].沈阳市统计局出版,2001-2007.

房地产金融论文篇7

【关键词】房地产融资结构融资渠道

2000年初,中国的福利分房制度终止,货币化分房方案全面启动,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并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开发经营需要稳定、规范的房地产融资体系,需要多元化的资金和资本金融市场提供配合和支持。从主要融资渠道来看,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作为房地产企业开发的资金来源,在我国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势。本文首先分析了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然后分析了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三项内容所涉及的多个指标,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文章选取了上海和深圳交易所4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4—2009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一、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按照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中国上市公司分类指引(CSRC指引)和2004—2009年的相关数据,本文确定并遴选了适用于本文分析的房地产上市公司。遴选的标准是:第一,对于分别在a股和B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以及以转债形式上市的公司,只保留其a股上市公司;第二,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选择在2004—2009年中一直属于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第三,剔除在2004—2009年处于*St、St或者pt状态的t类上市公司,因为t类上市公司的重组、整合十分常见,正常生产经营不能持续,这些公司的会计指标并不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第四,剔除异常数据及指标缺失公司。按照上述标准选取了4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资产负债率、内部融资比率、股权融资比率和负债融资比率四项指标进行了分析。

二、相关指标的统计和描述性分析

1、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析

资产负债率反映出企业债权人权益对总资产的平均权益,是一项衡量公司融资结构的重要指标。表1列出了选取的房地产样本公司、房地产业、房地产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房地产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最高,房地产全部上市公司在40%~65%之间,样本房地产上市公司稍微比房地产业全部上市公司高一点,这说明了房地产上市公司可以进行股权融资,扩大了融资渠道,而没有上市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只能靠负债融资,这就导致了全部房地产业的资产负债率高于房地产上市公司。

2、房地产上市公司其他三个指标的分析

融资结构基本划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又分为保留盈余与折旧融资,外部融资又分为股权融资与负债融资。内部融资的保留盈余根据中国财务规定,一般包括公积金、公益金以及未分配利润,它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股利分配政策(尤其是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固定资产折旧也属于内部融资,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更新存在较大的“时间差”,使得这部分本应用于补偿固定资产损耗的现金流成为游离于固定资产之外的“闲置资金”,企业可以利用这部分“闲置资金”扩大投资、追逐利润。因此,内部融资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折旧。在外部融资中,股权融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融资手段,它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债务融资又包括长期借款、短期借款、预收账款、应付债券和其他,其中其他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

表2中的数据就是统计计算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所包括的各项指标占总资产的百分比。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样本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平均水平有所提升,说明盈利能力有所加强,但未分配利润的最大值还达不到25%,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股权融资方面,无论是股本还是资本公积,即使最大值呈上升趋势,但平均水平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这说明了企业有股权融资偏好。在负债融资方面,长短期借款一直处于徘徊中,2009年短期借款平均水平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国家从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转为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房地产企业的预收账款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房屋预售款,这部分几乎又是个人按揭贷款,主要资金来源还是银行,在研究样本中,2008年预收账款平均水平只有16.76%,比其他几年低了几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应付债券却无论在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还是平均水平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一个原因可能是在2008年,随着次级房贷引发的金融危机逐步发展,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国际通道已然堵塞,国内也有大批企业为上市或增发苦苦等待,所以发行阻力较小的公司债,以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偿还部分中短期银行借贷及优化公司财务结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2007年8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和同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公司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流通和登记托管有关事宜公告》法规的出台,推动了我国房地产债券市场的发展。即使这样,债券市场还是有待加强重视,2009年虽然最大达到13.63%的比重,但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结构还不够协调,平均水平还存在10%~20%的较大差距。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协调发展来说,还是从长短期借款的数据来看,房地产上市公司现在急需发行公司债以调整企业的长短期债务结构,从而缓解当前紧张的资金链。

三、结论及建议

由上面的资产负债率分析可以看出,自2006年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短期债务融资比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从长短期借款和预收账款的统计数据来看,很大部分负债融资都是依赖于银行系统,长短期借款以及以多数个人住房贷款形成的预收账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系统。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房地产上市公司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在西方企业融资中,融资方式选择的顺序是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然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国内很多学者(袁国良,1999)普遍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股市的“圈钱”,先采取内部融资然后是股权融资,最后才是债权融资。而根据本文的数据分析,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是股权融资、长期债务融资、短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债券融资相对滞后。

鉴于以上分析,我国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应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进行多元化的融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保障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的顺利进行,实现资金的流通与增值。

【参考文献】

[1]华琳琳: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唐黎标:我国房地产投融资现状与发展探讨[J].中国房地产信息,2009(11).

房地产金融论文篇8

(一)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业的支持

正如货币天然需要金银一样,房地产业天然需要金融。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需要金融支持。房地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少则数百万元,多则数十亿。在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平均投资额约为1000万元左右。并且,房地产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收慢,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从申请立项、购买土地使用权、平整土地、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销售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市场不景气,则可能销售比开发的时间还要长。因此占用资金和支付利息都比较多,企业的自我积累根本不可能保证连续投入资金的需要,如果没有金融支持,企业就会发生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发生财务危机。从目前国内国外的情况来看,银行贷款是房地产企业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大约占企业开发投资总额的1/4-1/3,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越占10%-30%。

2、住房消费需要金融支持。国际上房价收入比约为3:1至6:1(在我国这个比例要更高一些,可能会达到7:1至10:1)。这意味着国际上一个家庭买一套住房要在禁绝一切消费的情况下积累3-6年,而在我国则要7-10年,实际时间要远远大于这个理论时间。金融机构的住房消费信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使家庭积累过程大大缩短,提前实现住房消费。并且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无异于缩短了销售时间,加快了资金周转,减少了资金占用和利息支付,从而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利润。

(二)房地产信贷是金融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房地产价格取决于地产价格和房产价格,前面论述过建筑物数劳动产品,因此房地产的价格主要应该取决于地产价格。由于地产稀缺性和土地供给的完全无弹性的特性,决定了地产具有稳定的升值性,在加上土地的永续利用性,从而也就决定了房地产具有较为稳定的升值性。这样,房地产就成为一种优良的抵押品,银行遭受抵押物灭失或者抵押物价值下降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或者中途违约,银行可按合同约定将抵押物拍卖变现用以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息余额。在一些发达国家,住房抵押贷款一向是银行的一项重要资产,美国银行贷款中有30%以上是住房抵押贷款,英国为20%-25%,在我国香港,这个比例超过40%。

(三)房地产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机理

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复杂的,无论是国际收支、财政收支、货币供求的严重失衡,还是资本市场、借贷市场的严重失衡都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房地产价格上涨引发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借贷市场的失衡引起的。因为房产业与金融业共生共荣的密切联系,一旦房地产价格上涨破灭,则首先殃及的就是金融业,引发通货膨胀。房地产价格上涨主要来自于地产价格上涨,所以房地产价格上涨一旦破灭直接表现为土地价格急剧缩水,房地产价格随之大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率被改变,巨大的不良资产企业无力还贷而产生。金融机构的呆帐、坏帐将大量增加。数量庞大的不良资产因其资金滞留而危机到金融业的资产流动性及安全性,极大的破坏了银行信用制度,通货膨胀不可避免。价格上涨经济破裂,金融系统中存在的“债务链”逐级放大,作为金融机构债权人的社会存款人对金融机构信心不足而就可能发生银行挤兑,并进一步引起金融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而使金融机构由点到面,逐个破产。随着价格上涨经济破灭,破产所占比重越来越达,破坏力逐级升高,最终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导致全面的彻底的通货膨胀。

二、我国房地产良性发展思路和建议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尤其是在经

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或地区,房地产价格上涨出现的可能性就更大。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任意膨胀会引发通货膨胀或经济危机。若要在房地产的过快发展中避免通货膨胀,则一方面要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目前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下主要是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比例)另一方面就要控制房地产价格上涨,而实际上房地产价格上涨又主要由地价价格上涨决定。因此防范房地产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其一是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其二是土地。同时一定要作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因此,我国的房地产发展中要避免房产过快发展引发通货膨胀或经济危机,我们重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建立通货膨胀角度的房地产价格上涨预警体系

因为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时间短,相应的房地产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所以笔者认为我国更应该建立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房地产价格上涨预警体系,从多个角度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进行预警。房地产价格上涨预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大众层次的房地产预警;二是政府或决策层房地产预警(也就是通货膨胀角度的房地产预警体系)。

1.大众层房地产预警

房地产价格上涨虽然无法确切地进行定量的判断,但可以从一些现象观察出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或出现过度投机,从而有可能会产生房地产价格上涨。这些现象有:

(1)房地产投资收益率。房地产投资收益率指广义收益率,即持有期房地产租金加上卖出房地产后的价差利润再除以房地产购入价。如果收益率过高,将会吸引更多投资(机)者加入,推波助澜,哄抬地价。

(2)房地产转手率或成交额。房地产转手率可以通过房地产交易所监测,短期内转手率高,说明炒卖严重,存在过度投机。房地产交易额不正常地显著增大,说明房地产交易过于活跃,其中肯定存在不以房地产利用为目的的投资转手交易。

(3)房地产投资情况。房地产价格产生价格上涨时,开发商收益将提高,这样会诱使开发资过度,容易引发房地产价格上涨。

(4)房地产开发商的施工进度。在房地产投机热中,投机者持有房地产并不是想真正使用,也不会投资开发,而是想待价而沽,因此如果有许多开发商持有土地后,迟迟不肯投资或施工进度特别缓慢,则可判定开发商有投机炒地炒楼花的动机。

2.政府或决策层的房地产预警

此处的政府或决策层的房地产预警,即根据上文我们分析过的用房地产价格上涨引发

通货膨胀的价格上涨率临界值与现实中用利率调整的peR测算出的现实价格上涨率进行比较的方法来判定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房地产价格上涨是否存在以及其程度如何。

若引发通货膨胀的临界价格上涨率>>现实中用利率调整的peR测算的现实价格上涨率,则证明现实中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不大,或者说根本不存在房地产价格上涨,这时只需要对房地产发展中存在的局部性问题进行微调即可;

若引发通货膨胀的临界价格上涨率>(或=)现实中用利率调整的peR测算的现实价格上涨率,则说明现实中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很严重,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需要马上采取措施对

房地产价格上涨进行控制。

(二)建立因地制宜的、动态的房地产预警体系

由于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预警预报指标的设置和区间不可

能相同,需要所在城市自己努力找出规律性,确定指标数目和量化区间。

同时,房地产市场既然称之为市场,市场本身就是动态的,所以房地产市场也就是一个动态的市场。对动态的房地产市场进行监测,则这种监测也就要求具有动态性,能够反映最新的市场动态和金融动态。数据、指标的周期要尽可能的短,随着市场的完善,指标体系可以从最初的半年更换一次,缩短至一个季度、一个月进而至一个周,周期越短,预警效果越佳。

(三)完善房地产金融,增加房地产融资渠道

由于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房地产金融风险集中在商业银行体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促进房地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持续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必须认真探讨降低和分散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制度、手段和措施。改进的办法就是加速房地产金融创新的进程。

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形成具有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房地产二级市场,以分散银行信贷风险。在成熟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上,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融资不仅有债权和股权融资两种基本形式,而且在债权和股权融资一级市场以外,存在着发达的证券化二级市场。在这个二级市场上,各种金融创新产生了层出不穷的房地产金融工具,包括投资基金、信托证券、指数化证券等。正是通过各种投资者在房地产金融市场上对证券化金融资产的自主购买,二级市场把本来集中于房地产信贷机构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有效地分散于整个金融市场的投资者。

参考文献:

1.曹振良:《房地产经济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曹振良、高晓慧:《中国房地产发展与管理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曹振良:《土地经济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谢经荣、朱勇:《地价泡沫和金融危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房地产金融论文篇9

随着前些年房地产价格疯狂地上涨引发房地产泡沫现象,近期国家和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的指引和经济发展趋于新常态化,使我国多地房价一度低迷,多地“鬼城”等事件发生。以当今房地产泡沫现象为背景,加入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因素为投资者分析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泡沫的成因。为房地产市场购房者和开发投资商的非理及其国家政府的政策提出了一些规范建议,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行为金融学;房地产投资者非理;房地产泡沫形成成因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11103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经过与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emH)的多年来的交锋,基于市场的信息的披露不充分,理性与非理性投资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完全理性的市场竞争机制。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共同决定市场价格,有效市场假说没有办法继续解释发生的经济现象,行为金融学也就产生了。

行为金融学是后金融时代经济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了有效市场假说,将心理学和行为学共同融入金融学理论中,所取得成果最为丰硕的领域之一。它将人们在投资金融决策过程中的自身原有的偏好、信念、知识构架感觉及其受外界干扰的从众心理一系列影响决断的因素都考虑进来。通过探究这些市场非有效性的因素看其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如果把开放商和购房者在房地产的行为投资活动看成一个心理过程。以下图表为投资者心理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在行为金融学中,有限套利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板块,在后金融时代的中,传统的金融学中假设套利是完全无风险的,已经无法解释很多市场经济现象。它不可能是充分实现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中不能提供完全的替代品,受到资产价格回归的时间和资金信贷配给的限制以及噪音交易者在市场盛行的限制,各种干扰使得套利者无法充分发挥其捍卫市场有效性的作用。在行为金融学中,第二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投资者心理。这一理论主要探讨现实世界中投资者在买卖证券时如何形成投资理念和对证券进行判断的。

2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存在问题

房地产泡沫,即房地产价格的泡沫,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行为而导致的房地产价格超过其自身市场基础价值并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价格严重脱离了使用者实际承受能力的情况。房地产市场不同其他行业,存在着萧条、恢复、繁荣、衰败的重复的经济周期理论。虽然一般情况下,房地产泡沫仅仅指出现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阶段,但是泡沫期间房价的暴涨暴跌也是致使房地产市场从繁荣顶端破裂走下坡路的主要诱导因素。致使给经济社会都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对房地产市场有着摧毁性的打击。

房地产泡沫现象不仅仅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盛行,在国际市场上更是猖狂。从上一轮回的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欧洲、日本、香港等房地产市场都持续的走着下坡路。全球性的房价格快速上涨,投机现象严重,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周期长、高投资、高收益、高信贷、高风险、资金密集型的投资行业。房价跟随着我国超常高速发展的经济高低起伏,房地产价格脱离基本面支撑进入非理性的泡沫发展阶段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房地产市场投资者非理表现为投机过度,商品房空置率居高不下、羊群效应严重、房价收入比远高发达国家噪声交易者纵行,过度反应等等众多现象。

2.1空置率、房价收入比两个指标高居不下

房屋的空置率及其房屋价格收入比值是测度房地产的泡沫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通过对这两个指标测度可以很容易的看到房产市场的泡沫现象存在的严重程度。其一,在我国商品房的空置率居高不下,据统计,北京、上海、深圳已经高达50%以上,根据空置率的正常取值应该在5%以下,10%-20%及20%已为高危区甚至为高堆积现象。高空置率也使我国多地出现类似鄂尔多斯“鬼城”的现象。其二,房价收入比也同样能看出房产泡沫程度,它是指房价与购房者一年的家庭年收入的平均值的比值。这个比值主要反映有购房需求的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一般发达国家的比值保持在1.8-5.5倍之间,发展中国家保持在3-6倍之间,而我国已经高达7.8倍。数据说明房价已经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质量,人们超前的消费可能会导致今后的生活水平。

2.2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

从非理性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能反映房地产市场的异常现象,非理性投资在房地产投资时存在着住房消费面积贪大行为和超前消费行为,这大大增加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超消费行为也违背了住房消费的动态规律,造成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其次,投资房地产者的跟风的“羊群行为”也非常严重。房子同黄金一直都被认为是保值资产,在购房者没有掌握相对全面的投资信息时,看见周围的其他人都投身地产,也不问其具体原因和自身情况,就疯狂的投资房产业。

2.3房产商借贷市场混乱现象

房价的一路飙升使得房产商看到了商机,纷纷投身于房地产行业。房产行业本身高信贷特点带动民间金融借贷发展起来,形成巨大资金高利率参与体广泛的民间借贷市场。但房产繁荣期房产泡沫后,空置房等各种问题凸显,很容易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民间借贷市场混乱。使得房产成为一下成为金融风险较高的行业之一,甚至演变为民间金融危机。很典型的例子可以看依靠煤炭资源暴富起来的鄂尔多斯经济,巨额民间资本推动了地区房价持续八年暴涨。但却由于投资开发商的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及其投资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民间借贷机构不成熟,导致鄂尔多斯经济一路下滑的悲剧。

3行为金融学在房地产泡沫现象的应用

大量针对房产行业的泡沫成因分析都是采用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宏观角度里假设完全理性的市场下的有效市场假说、完全套利、贝叶斯法则或者预期效用等理论进行解释和研究。很少人从行为金融学,微观投资者行为进行分析。从投资者的决策心理出发,研究房地产投资者,开发商的心理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看房价高低波动异常形成的原因。

3.1房地产投资参与者行为的信息反映偏差

参与房地产市场投资的买房投资人、投资开发商及其银行等民间金融放贷机构都存在着过度自信和反应不足的现象。买房者往往对未来比较乐观,相信未来房价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从而才会纷纷加入购房者浪潮,导致市场交易量膨胀,陷入房地产泡沫的漩涡中。同时投资开放商对未来房价的过高估计让其大量买地,甚至高利率的向民间金融机构借贷。而银行、民间借贷机构对未来房市过高估计使其大肆发放贷款。从而加速了房价的波动。同样,在三者反应不足时,对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消息不敢追击加大投资,当有打压政策也不能及时的收手。这些都致使房地产市场中追涨价杀跌价的现象,大大加剧房地产的泡沫现象。

3.2羊群效应

羊群行为也称从众行为的投资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掌握不全或获得信息的成本太高的情况下,跟随和模仿着他人的投资行为投资的现象。其行为过度的依赖第三方渠道,忽略自己的主观能动思考性而采取的盲目策略。当房地产市场产生羊群效应时,买房投资者往往不考虑自身情况,过度的依赖他人,疯狂地投入房市,导致房价曲线一路上扬,迅速膨胀,伪装的房地产盛世开始慢慢出现泡沫现象。反之,当不利消息覆盖房产市场时,投资者仅仅依据表面信息做出判断,需求曲线迅速下滑,导致房产业泡沫破裂。这种房地产业的供需不平衡,误导投资者和开发商做出不相事宜的举措,形成房价市场过“热”或过“冷”的羊群效应。

3.3反馈机制

在我国房地产价格受到政府政策影响比较大,近几年房地产泡沫的现象严重后,政府为了抑制房价,采取了调利率,限购等多项措施,对不同城市的房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购房者担心房价进一步上涨后会导致高位买进而吃亏,就蜂拥而至的购买。人们对房价的认知偏离反馈给房价的异常,同时正反馈交易机制也会致使投资者行为再次偏离。

3.4从噪声交易者理论看房地产泡沫

噪声概念早在1986年被美国时任金融协会的主席布莱克提出。他在发表的《噪声》一文中指出投资者不是以自己已有信息去决策,而是以噪声进行决策和交易。在DSSw模型中告诉我们房地产市场中存在噪声交易者,并且解释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原因。由于房地产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者的认知,心理及其情感偏差,从而对投资决策做出错误的判断。加之媒体的炒作,使得市场弥漫着“噪音”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使得房价上涨时,市场上购房需求上涨,反之当噪声交易购房者对市场前景不看好时,就会做出相反的策略。

4从行为金融学角度为房地产泡沫提出简析建议

4.1政府政策是引导房价回归理性的重要因素

(1)建全相对应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调整住房供给结构,统一贯彻中央政策并根据各地方的GDp、人数等可靠的基础数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房产政策。例如加大经济保障房的建设,减少大面积的奢侈住房的浪费现象,并加大低廉经济房的建设,避免影响生活质量的超前消费更加严重,规范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2)抑制投机性购房。国家和政府应制定一系列合理的房产税和信贷政策,提高投资者投融资成本。同时,政府及其相关机关采取经济和行政处罚,提高其在房地产投机活动的风险。针对开发商的民间借贷机构的政府监管,可以做完善信贷市场机制。

(3)建立相对完整的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机制,减少噪声交易者的认知能力,使投资者掌握更多的被披露出来的真实信息,规范购房者和开发商的投资行为。加强正确的舆论的宣传,减少投资者在房地产市场中所掌握的不对称信息。组织相关金融房产部门对购房者,尤其是噪声交易者进行系统正确的理财、房产风险教育,并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超出合理值,不论过热还是过冷时都给予及时的提示信息,抑制非理性投资行为。

4.2规范银行及其民间金融机构对房价引导和监管机制

(1)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政府对房地产行业控制和调整的宏观调整,结合自身状况做好结构调整。各银行要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严格的审查,控制好房产抵押贷款的比例和开发商的持有资金比例。并要实时沟通和提醒,引导开发商适当的时候采取降价措施,保证现金流的正常运行,正常的回笼资金。

(2)整顿民间金融机构,完善房地产市场的信贷风险预警预报系统机制。可以看出民间组织有着很强的资金实力和金融信息知识资源,内控机制相比个人投资者而言也相对全面和完善,能对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和梳理。在民间机构要剔除不合规不合政策的小组织机构,使得正规的民间机构集合更全面更好的信息和资源与金融接轨,成为正规的村镇银行及实体投资公司。提高民间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的投资行为的科学性。

4.3规避购房投资者和开发商投资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1)对于开发商,要严格的执行国家土地使用政策,要时刻的关注政府宏观政策的变化,确定房地产市场变化莫测的需求,避免过多的开发用地。其次,开发商要有财务风险意识,有正确的信息投资观,以防盲目的跟风投资,不顾自己的资金安全进行投资,避免投资中出现资金链断掉的危险,使房屋的供给和需求趋于均衡。最后,开发商还应采取自身反省机制,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不虚假消息哄抬房价,互相监督,维护市场秩序。

(2)个人购房投资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采取正确的投资政策。正确的利用新闻媒体媒介,树立正确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严格的贯彻个人贷款审查程序,积极地参与政府及其民间金融的有关金融培训和信息灌输,保证自身资金和信息的正确和完整。

5结束语

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及其改革较其他国家晚了很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很多不完善需改进的地方。无论从购房投资者,开发商及其政府各方看都是尚待探索的阶段。通过本文结合行为金融学的分析,深入的分析了投资者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了房地产市场中的一些异常现象,房地产泡沫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更多的解释和说明,提出相对的解决策略。分别针对政府、购房者和开发商三者都进行规范和整顿。希望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可以更快的走上持续、稳定的正规的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吴艳霞,王楠.房地产泡沫成因及其投机度测度研究预测[J].预测,2006,(2).

[2]安鹏,蔡明超,高国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测度与成因解――以上海市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8,(20).

[3]韩冬梅,刘兰娟,曹坤.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房地产价格泡沫[J].问题研究,2008,(1).

[4]台玉红,苗苗,张洁.我国房地产泡沫测度―基于京、津、沪、渝四直辖市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3).

[5]赵小茜.浅析中国城市房地产泡沫化趋势―基于22个城市房地产泡沫指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华民居,2010,(7).

[6]饶育蕾,刘达锋.行为金融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7]徐松茂.房地产市场异常现象的行为金融学研究[J].北方经贸,2010,(3).

[8]位志宇,杨忠直,王爱民.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研究的新视角[J].系统管理学报,2007,(10):572575.

[9]张艳.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房地产泡沫成因新探[J].财会月刊,3032.

[10]龚鹰武.基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异常现象[J].决策与信息,2011,(5):272274.

房地产金融论文篇10

关键词:住房金融风险风险防范次贷危机一、住房金融风险概述

风险是基于十五不确定性的一种损失,它应当具备不确定性、产生损失两个后果。

住房的金融风险是指银行等机构在为住房提供的资金的融通、信贷和清算回收的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各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使得住房金融在实际收益上同预期收益上相背离,因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二、住房金融风险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美国的次贷危机被视为房地产的资金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金融风险的极端形式,为我国在住房金融的推行模式和发展线路上盲目学习外国模式敲响了一记警钟。

由于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才刚起步,发展还在逐步完善中,银行缺少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风险防范措施效果不佳,预警机制尚待完善,因而不能将风险有效的降低和分散。该研究旨在通过借鉴外国转移和对深入分析住房金融风险,避免走上美国次贷危机套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在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背景下,住房消费对经济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住房金融风险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危害,将风险遏制在摇篮中是本文的主旨。寻求防范住房金融风险的对策措施,稳定住房信贷,减少道德违约率对于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障贷款的安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推动房地产的发展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因而房地产经济直接作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影响因素。房地产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资金来源往往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因而它的发展离开了金融的辅助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换句话说住房金融的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取决于有效的风险管理控制和预警防范。而本文所关注的住房金融风险的产生和防范问题正是实现住房金融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2、推动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

从1979年起,我国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果,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化的大背景之下,特别是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显现的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持续进行金融改革是必要的。本文所研究的如何防范住房金融风险的方法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住房金融业的稳健持续发展,也为防范金融风险,进行金融领域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3、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离不开房地产的发展。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作为住房商品的供给者,他们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投资于房地产的建设,而不同的住房类型在数量和质量上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对于作为住房商品的需求者——城市购房者而言,他们从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法来获得资金,从而让自己有实力来达成他们的购房需求,满足他们的购房愿望。然而城市化进程中住房供给者和需求者的资金来源的融资渠道与住房金融的健康发展是割舍不开的。因此,住房金融的风险研究对住房金融的健康发展,对城市规划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提供重要保障。

三、怎样防范住房金融风险

(一)建立个人信用评定制度

我国现目前对大多数资金有限但又希望拥有自己房子的购房者而言,他们大多选择住房按揭贷款。但是,随着抵押贷款市场发展的迫切需求,按揭贷款发放条件和标准的放松,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如收入水平难以达到还贷要求,个人信用的缺失造成了各种金融诟病,给我国金融市场带了较多负面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注重对住房金融风险的量化研究,积极致力于风险度量模型的开发和完善。对于我国而言应该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对借款人财务状况和信用做出真实可靠评定,统一判定标准,提高房贷要求和标准,完善审批程序,对于经过评定且信用等级较高者,贷款额度可适当上浮,对违背信用原则的不良行为给予惩处。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条件确定贷款的最高金额、还款方式以及担保所应该具备的条件,认真调查借款人的真实收入、以往信用记录等。为了防范按揭贷款风险,我国还应该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个人信用进行监管从而抑制地产和购房者的投机行为。完善担保业务体系,完善贷款担保方法,使担保业务统一化,来缓解银行面临的违约风险压力,加快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建设。

(二)加强住房金融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

国家的金融风险的防御能力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一套正确反映金融体系健康与稳定的金融预警制度。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机制起步较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因而迫切需要进行预警机制的建立、创新和完善。借鉴外国经验,本文提出了一下方法措施:加强在发放贷款前的审批程序和工作以及发放贷款以后的管理工作;完善和创新金融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分层次预警。利用信息化时代的特色,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结构。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打击非法融资借贷,风险预,防止金融衍生产品的投机行为造成的和市场泡沫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三)加强监管,改善住房金融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

住房金融市场主体主要包括:银行、借款人和金融监管者三个方面。我国现目前信贷政策的标准放松,购房者和房产开发商的审核都不完善,银行和开发商之间信息不对称从而造成大量呆账、死账,银行成为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各投资机构和借款人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风险暴露的情况下选择隐瞒不披露、做假账、会计报表造假,导致了监管机构无法对市场的系统进行有效的评估。因此,建立具有透明度、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预防风险的产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创新住房金融产品

创新住房抵押贷款违约保险品种来降低住违约风险,如最低保证金制度;建立起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开发出多种金融衍生工具如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