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励志文章读后感十篇励志文章读后感十篇

励志文章读后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09:36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1

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陌生花开的时候湖边折枝的人群里会有自己的身影。那个时候,我的心思和大家一样单纯而迫切,我的目光却是比你们更加迷茫和恍惚。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励志文章读后感,请您阅读。

励志文章读后感1这是一个普通女孩记述了靠自己的艰苦拼搏在两年的时间内创造北大奇迹的。文章本来我看到文章的题目后觉得这又是一个浪子回头的奇迹故事,但静下心阅读后才体会到了很多道理。她和别的北大生不同的是,她在高一的时候是个自甘堕落、自欺欺人的学生。她迷茫、沉沦,就像刚开始吸毒的人一样,开始可能只是好奇心指使,而后来就慢慢成了习惯,最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自己这样子不好却抵抗不住诱惑,任凭毒素慢慢腐蚀着自己的身体,就放弃了挣扎,习惯了这种习惯。

而她高二时才开始醒悟,觉醒的理由很简单:“觉得自己的一辈子不能就这样过。”读到这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我们政治老师在第一次月考结束后跟我们说的一句话:“那些在初一二三很乖的学生在到了初四后就想,我都听了三年的话了,这一年就不要那么听话了,而那些调皮了三年的学生又想,我都皮了三年了,这一年就好好学吧。”也许只有经历过人生最颓废的时候才会得到最深的感触吧,她想要开始学习了。

第一次月考,她考了全级第12名。可这并不能满足她的野心。她对那个整日只知道死读书的年纪第一不屑一顾,可这时候,一次班会又让她更上一层楼,这次考试的大跨越和她平日表现出来的自以为是让她的班主任老师忍不住在班会上侧面批评了她。而这个批评,却让她心头一震。为什别人可以我就不行?

本着拼一拼的态度,她开始了一个月的努力学习。行为改变习惯,一年来养成的坏习惯想在短短几天内改掉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但她仍然靠着自己的毅力坚持了下来。第二次月考,她真的用行动向大家证明了自己。就从这一次往后,她彻底改变了自己。她用行动改变了习惯。他的野心真的很大,对于她那所上三本都难的学校里,她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要上北大,“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考入北大以外的哪所学校。”她的自信让我佩服。她也真的没有在说空话,她考上了北大。

上帝总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他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当你放弃了一些东西也会得到一些东西。而你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有回报。

无论是政治老师的话还是这个姐姐的亲身经历都让我深有感触。就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我想我就属于那种乖了三年想在初四变坏的学生吧。还有半年我就要为我的初中生活画上句点了,这三年半来,我的成绩真的是一波三折。初一的时候,是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道要好好学习,总觉得自己做的很不错了,自傲自满,可实际上还差一大截。

而初二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大,自己也懂事多了,知道开始学习了,所以那时候的成绩上了一大步。再后来,到了初三,慢慢总结出自己学习方法的我,发现了学习了乐趣,越来越爱学。直到现在我也认为那时候的学习是我初中生活里状态最好的。可是花无常开时,从初三的下半学期开始,我的成绩就走了下坡路。

那段时间里我就像那个姐姐高一时一样,上课睡觉、聊天、看小说、吃零食,晚上一到家就上网,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早上去学校抄,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对,却也像那吸毒品一样,无法抗拒,无法自拔,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陷深,也只是麻木的看着。那时的我和高一的她真的很想,她是要从坏变好,而我是从好变坏。

半年后的现在,我看到了这篇文章,甚至有点遗憾为什么不早点看到。我用了半年来解决我所所存在的问题。也用了五分钟的时间看了那篇文章又激励了自己。靠天靠地真的不如靠自己,只要你从内心想学了,一切都不是困难。希望大家都能仔细的看看那篇文章,也许它会使你产生巨大的变化。

励志文章读后感2早在两个月前就拿到了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有好好阅读,直到最近,我才静下心来认真翻阅了一遍,深感受益匪浅。事实上,我一直对励志书籍或者成功学书籍抱以不屑的态度,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空谈”,内容无非是众多例子+说教,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往往起不到实际效果。起初以为这本书也是如此,但是真正阅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强过很多励志书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其他励志书籍相比,我认为这本书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方面:

第一,作者对人们抱怨的原因、行为表现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分析非常到位;

第二,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紫手环运动)来帮助人们减少抱怨的行为,可以使读者“身体力行”。

可以说整本书都贯穿了科学的心理学思想,无论是作者对抱怨行为的分析还是这套操作方法,尤其是后者,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其步骤、方式、时间都蕴含大量的心理学原理在里面。可能是和自己学了七年心理学有关吧,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好的励志书籍,比较推崇。

作者威尔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联想到自己也常常对着朋友抱怨,仔细思考起来,我想不会仅仅是为了发泄那么简单,恰恰是朋友们给予的同情、关怀和正向的认知才是我最想要的,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抱怨已经成为一种我无法觉察的习惯了。

鲍温认为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无能,即是对自己的抱怨(无能)毫无所觉(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能,是指自己能觉察到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围其他人的抱怨;有意识的有能,是指倾向于用沉默来便于自我反思、慎选措辞,以便于说出有价值的话语,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无意识的有能是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习惯于不爱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识控制。

此书对于我的帮助是非常大。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抱怨,努力地接纳自己、确定自我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非常有道理。我不能将眼光只着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看到我漫长的生命历程。

因为,在漫长的生命中,眼前的困境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我相信自己会有很多机会来改变的。正如书中所说:“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虽然这条路还很长很远,还需要我付出无法想像的努力和代价,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积极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中的各种不确定。

励志文章读后感3今天我读完了红色经典文章《少年他》,既感动又激动。我感受最深刻的几点是:

少年他有坚定的信念,向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不达目标不罢休。文章中有很多励志的词语,比如,“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富强而读书奋斗”、“既来之,则安之”、“士可杀,不可辱”、“今日莘莘学子,明日国家栋梁”、“落后就要受人欺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从古代走向近代,从闭塞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的历史,也往往是它打开眼界、敞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

少年他知道去法国的费用来之不易,所以到了法国后,开始勤工俭学。他节约地花着每一分钱,日子虽然辛苦,但他从来没有忘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富强而读书奋斗”的目标。他说不能勤学就去勤工,有志不在年高。他来到钢厂,干各种体力活,一天可以挣10个法郎,他就这样一点一滴的积攒下钱去俭学。

少年他乐于助人。虽然他家生活也很艰苦,但他看到同学有困难,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有一次同学的妹妹生了重病,他不顾自己的困难,把自己仅有的钱给了同学,让他拿钱去给妹妹看病。另一个同学的母亲病入膏肓,那位同学准备“割肝救母”,邓希贤(他小时的名字)劝他不要这样做,并请了一个郎中,帮他母亲治好了病。他这种助人为乐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少年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每次作业他都对自己要求非常严,得到很多“鸡蛋”,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优星。他学习刻苦认真,作业一丝不苟,毛笔字刚劲有力,背诵倒背如流,讲故事津津有味,说道理头头是道,写文章胸有成竹,说名言脱口而出,各方面的成绩在学校都是出类拔萃的。

少年他胆识过人,不信邪,不信鬼。他小时候居住的村子有个鬼屋,谁也不敢去,一天他和几个同学放学一起去鬼屋。鬼屋白巾飘扬,野草丛生,小鸟在草丛中做窝,他还大胆地从鬼屋走了出来。人们都夸他胆识过人。

少年他虽然个子不高,但他志向远大,有坚定的信念,永远不会屈服。正如红色经典的封面中写的“信念不是铁锤下缭乱纷飞的火花,而是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闪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息的明灯。信念让你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奋发图强……”

看完少年他的故事,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邓爷爷的优秀品质,做一个严于律己,乐于助人,能够为自己的目标而奋发努力的好孩子。

励志文章读后感4看完《海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灰心,也从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虽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却从未对生活产生怨恨或是自暴自弃。当我看完了这本书的时候,使人感觉到人间的温暖,友情的滋润。

可现在有许多孩子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过着许多山村孩子梦寐以求的生活,可当他们遇到一点事就灰心,比如:作业稍稍多了点便叫苦连天,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着要自杀。小时候的我们应该乐观一点,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样,笑着去面对磨难。其实,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样,经历过风风雨雨,经历过许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远趴在地上,要站起来,重新面对新的人生!

就说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学的孩子们吧!那里的生活条件差的简直无法形容,学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连字都没法写。宿舍里的床就是两块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书的页面非常薄,书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着拖鞋,有些人连拖鞋都没有,就光着脚,走到学校。但他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兴趣,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如果我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们却生活了下来,是多么坚强!

记得前不久在电视中看到一个真实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名叫李梦瑶的11岁女孩,她小时候曾得了先天性心脏病,经不断治疗稍有好转,可不幸的是又患上了右髋股骨头坏死的疾病,将来这条腿就会残废,更不幸的是他的父母都身染绝症,而且将不久于人世。看到这我感慨命运对这个年仅11岁女孩的不公平,仿佛世间所有的苦难都将落到他的身上。

可是,李梦瑶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疾病和家庭的贫困而抱怨,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不但坚持上学,她还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父母和弟弟的重担。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每天晚上,她都迈着一条残疾的右腿走很远的路去卖花以贴补家用。有时路走多了,右腿就会没有知觉。小姑娘的故事不但催人泪下而且还使我们这些身康体健、生活富足的正常人感到震撼和惭愧。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的自私,自己拥有的东西从来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当别人指责他的时候,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当别人有病时,他不但不去鼓励别人,还嘲笑别人;当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编织出许多理由去推卸……

为什么不去帮助、关心、尊重别人呢?要是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像海蒂那样的去关心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重社会上的每一位人士,那该多好啊!

励志文章读后感5于是,有人为旅人叹息,要是他不迷恋那些小花而大踏步地一直向前走,就可能失掉那朵奇怪的花。我却不以为然,就算他失掉了那朵令他喜出望外的奇怪的花,当他回眸时,也会以同样的心情遗憾错过的那么多芬芳的无名的小花,大概就在这不起眼的无名小花丛中会有一朵更让二心驰神往,更让他叹息不已,更让他喜极而泣……

曾听过一位愚人讲的故事。一个旅人在路旁看到很多怒放的鲜花,他一边走一边采。沿途的花一朵比一朵大,一朵比一朵美,一朵比一朵香,到薄暮的时候,将近路程的尽头,他看到一朵巨大的奇怪的花,在暮色中分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他喜出望外,抛失了手中的花,奔驰已往,但他的脚步却因跋涉的委顿而显得有些极重繁重。他终于赶到了那朵花的面前的时,那朵花曾经繁茂了,他绝望的握住花梗,手一摇动,花瓣一片一片的失了下来。

人生是一个遗憾的过程,正由于有了有数个遗憾,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如此精美如此美丽。稍不经意的一次回眸,满眼往事中最令人难忘和念念不忘的注定是曾经有过的些许遗憾,就像我们常常遗忘的夏季的洗浴,而记着了难捱的燥热,遗忘了夏季树挂上的棉絮,而记着了冰冷的冷漠。每一个遗憾倒给我们的都是凝重的思索,每一个遗憾留给我们的总是流年的冲动。重要的是不要由于一次遗憾,而忘却了我们人要风雨兼程的行旅。

今天我看了一书,名叫《绍兴名人故事》,内里多数是一些励志故事,如:《狱中斗敌》、《坛子避蚊》、《当效周生》等。但对我感悟最深的,还是周恩来的那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念书!出自《当效周生》。故事讲了:十二岁那年,周恩来脱离家乡,离开沈阳,前来接它的大伯对它说;“万万不要到外国租界地去完啊!”“为什么呢?”周恩来问。“为什么?中华不振呐!”伯父叹了口吻,没有再说什么。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周恩来背着,约了个要好的同砚进了租界,内里果然和表面大不相同。突然,从警员局门口授来了吵闹声,他们连忙赶了已往,原来一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去世了,她原想中国巡警局给她讨回公正,可是中国警员不但不帮妇女反而帮外国人。周恩来这才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寄义。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2

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可是,现代学生的阅读现状与我们老师的期望却有着巨大的落差——开学初,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调查活动,结果很令人震惊:有70%的同学没读过名著,30%的同学还是在家长的督促下阅读的。80%的同学没有订阅过报刊杂志,只有10%的同学是看了家长订阅的报刊杂志。

所以,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第一应当重视的,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这学期,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关于语文课本的阅读操作

第一过程是粗读,设计单元推荐活动,采用小组抓阄的方式,每组一个单元,集体阅读,群策群力,合作设计最佳推荐方案,鼓励其他组“夺人所爱”然后进行设计评比,评比结果计入小组积分,要求两周内完成。

【附:语文课本阅读推荐评比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吸取先进文化。因为古往今来,先进的文化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人们的心灵,像高高飘扬的旗帜引导社会前进。

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可是,现代学生的阅读现状与我们老师的期望却有着巨大的落差——开学初,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调查活动,结果很令人震惊:有70%的同学没读过名著,30%的同学还是在家长的督促下阅读的。80%的同学没有订阅过报刊杂志,只有10%的同学是看了家长订阅的报刊杂志。

所以,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第一应当重视的,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这学期,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关于语文课本的阅读操作

第一过程是粗读,设计单元推荐活动,采用小组抓阄的方式,每组一个单元,集体阅读,群策群力,合作设计最佳推荐方案,鼓励其他组“夺人所爱”然后进行设计评比,评比结果计入小组积分,要求两周内完成。

【附:语文课本阅读推荐评比表】

这一过程后,语文课本所有篇目都能被学生整体感知,且各小组精彩的推荐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

第二过程是精读,让学生选读别组推荐单元中的两篇,共计12篇,做读书笔记并写读后感,两周后完成。批阅后指导学生修改并统计被选文章的阅读人次,然后组织读书报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她读的文章这么好,我也得读读!”再鼓励学生去阅读人次最多的几篇文章。对于无学生选读的文章老师质疑:“为什么无人选读?明天谁能告诉大家原因,可以给小组积分。”给学生留悬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这一过程后,基本能够实现所有篇目都被大多数学生用心选读。

第三过程是查漏补缺,对于个别习惯不好、惰性极强的学生,采用组员陪读或家长签字的方法。转贴于

二、关于课内名著的阅读操作

第一过程,假期安排阅读,开发组织读书报告。

第二过程,出班刊,展板,手抄报,展示阅读体验,张扬读书快感。

第三过程,安排名著测试,可采用自命题、学生命题、网上下载等多种方式。

三、关于课外阅读的操作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实践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单纯的教师“教”和学“课本”,不可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只有学生自主阅读,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会读书,能作文,善应考”的境界。所以完成教材阅读任务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必须向课外延伸。

第一过程,抓住家长会契机,动员家长订阅报刊杂志,推荐《读者》《文摘》《学习方法报》等刊物,下发初中生必读书目。

第二过程,老师用心抓住或创造机会吸引学生去阅读,努力将文学阅读的意义充分展示在教育教学的每一寸空间。比如用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故事感染学生;也可以老师在和学生比赛作文时刻意引经据典以引导学生;也可以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大加鼓励等等。总之,用文学的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更易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愉悦与享受。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密切联系,相互渗透,文化已成为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这一过程后,语文课本所有篇目都能被学生整体感知,且各小组精彩的推荐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

第二过程是精读,让学生选读别组推荐单元中的两篇,共计12篇,做读书笔记并写读后感,两周后完成。批阅后指导学生修改并统计被选文章的阅读人次,然后组织读书报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她读的文章这么好,我也得读读!”再鼓励学生去阅读人次最多的几篇文章。对于无学生选读的文章老师质疑:“为什么无人选读?明天谁能告诉大家原因,可以给小组积分。”给学生留悬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这一过程后,基本能够实现所有篇目都被大多数学生用心选读。

第三过程是查漏补缺,对于个别习惯不好、惰性极强的学生,采用组员陪读或家长签字的方法。

二、关于课内名著的阅读操作

第一过程,假期安排阅读,开发组织读书报告。

第二过程,出班刊,展板,手抄报,展示阅读体验,张扬读书快感。

第三过程,安排名著测试,可采用自命题、学生命题、网上下载等多种方式。

三、关于课外阅读的操作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实践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单纯的教师“教”和学“课本”,不可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只有学生自主阅读,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会读书,能作文,善应考”的境界。所以完成教材阅读任务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必须向课外延伸。

第一过程,抓住家长会契机,动员家长订阅报刊杂志,推荐《读者》《文摘》《学习方法报》等刊物,下发初中生必读书目。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3

【关键词】励志文学作品;高职生德育;教学改革

一、励志文学作品阅读激发高职生爱国热情

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群体,因此,学生爱国意识培养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想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爱国热情,就需要先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让国家不再是一个平面化的符号,形成爱国情感。励志文学作品中,有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点,包含着国家和民族在历史长河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战斗和奋斗的故事,通过励志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例如,孙黎的代表作《荷花淀》,主要的内容就是抗日期间我国《荷花淀》这一地区的男人和女人们在进行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革命意识和红色精神,以及当时我国在受到侵略之后人们的生活状态及日常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了解主人公当时所处的历史文化意义,所受到的革命压迫,以及妇女们在抗日期间所遭到日本兵无情的摧残。从另一面看在作品中还表达出了我国革命人士在与日本兵侵略者之间所展开的紧张的追逐战,其中“小船拼命往前摇”“大船追的很”等等,这些内容的描述,也能够帮助高职生在提高文学常识的情况下认识到抗日战争所带来的战争危害,与当时焦灼的战争内容,将民族的存亡大业,体现在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通过激烈的战场打斗来充分的表达出战争所带来的残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那个时代个人的生活情况,命运与国家之间的纽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革命情感,养成良好的先烈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随时以国家的利益为先。了解主人公所表达出了坚强勇敢的革命品质,为国家随时准备牺牲的爱国情怀,通过励志作品能够让原本只躺在教材和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全面的宣传和教导,其中最为典型的文章中普通妇女的言论:“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这样的白话读起来却能够震撼心灵,引出学生的强烈共鸣。

二、励志文学作品阅读提高高职生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培养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主要表现特点,励志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让高职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岗位意识,并且能够直面现代社会所存在的诱惑。当下很多学生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同时还养成了以貌取人的不良风气,已经难以辨别美与丑、善于恶,从而形成低俗不雅的审美取向。历史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将人物鲜活的塑造出来,将其所具有的高尚人格体现在读者面前,潜移默化的纠正读者的审美意识,告诉读者正确的审美方向,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追求,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例如,英国文学家所创造的《简爱》中塑造出来一个自尊自爱的优雅女性,女主人公有一段对白:“你认为,我贫穷,卑微,长相普通,个子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吗?你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充实,我的心和你一样丰富”这些文章内容都充分的说明了。一个人外貌美丑以及贫穷富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所具有的自立自强,勇敢追求生活自由的品格,优秀的品质能够让人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在人群面前也能够充满自信,让读者能够不由自主的喜欢上文章中的主人公,并且认为优雅品质能够打动人心,这是励志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形式,也是让读者能够纠正自身的错误,形成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三、励志文学作品阅读塑造高职生健全人格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因此与社会的深度接触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岗位习惯的重要途径,高职生能不能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正确地面对困难与挫折,具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主动进行解决问题方案的制定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要致力于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个有力支撑,这就需要通过励志文学作品来带给读者面对工作挫折的勇气,通过正确的文学作品的选择让学生在困难面前保持一个积极心态,在绝望中主动寻找希望。例如,在《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段话“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儿苦又算的了什么呢?”文学作品中的言论都极具感染力,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4

丁春苗

(宿迁市沭阳县陇集中学,江苏 宿迁  223600)  

摘 要:教师要根据初中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情感;励志;熏陶

初中语文教学从事的是打基础的工作,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们语文教师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使用教材,发挥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熏陶感染,把《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初中生富有活力,情绪高亢,激情满怀,他们爱唱爱笑,喜欢浪漫情调,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他们热爱民族英雄,崇敬正义事业。他们情绪波动比较大,对于同一事物经常出现两种对立的情绪。他们更喜欢审视自己,进行内省。他们极为敏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基于初中生的这些特点,我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景悦目,以情激情,以疑激思,以文励志。

 一、以景悦目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以文学艺术的精品让学生赏心悦目,带领他们进入作品的优美意境,领略无限美妙的风光。

比如《飞红滴翠记黄山》,这是篇语句优美的散文。教学时怎样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意境以至乐而忘返呢?我采用了三者结合和两个调动的方法。三者结合就是把文章和诗、画结合起来教学,两个调动就是调动学生的视觉和思维器官,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文中有这样的语句:“由于它是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抓住这些句子,我搜集了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读文看图,再扣住文中语句:“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手里抓着摇晃的铁索……飘动在万绿丛中。”指导学生朗读,展开想象。又以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激发学生攀高峰览胜景的豪情。作者还在文中不惜笔墨地描绘了黄山怪石、古松、云雾、日出,我引导学生读描述的词句,说描绘的形象,然后用多媒体播放黄山风光,使学生赏心悦目,如入其境。再回头读徐霞客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细细品味,黄山之景令人难忘。

二、以情激情

   教师要努力运用课文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教学时,教师要紧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激起他们胸中的情。

比如《枣核》一文,怎样把海外华人依恋故土、思念祖国的感情传送到学生的心头呢?一上课,我就从情入手,深情地说:“这篇散文让我们倾听一位海外游子的心声。谁怜爱国千行泪。祖国,这神圣的字眼,多么亲切。在这里,有神奇秀丽的名山大川,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有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明,有我们深深热爱着的土地,有我们的亲人,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激起我们心中的爱国情……”充满感情的语言,能燃起学生爱国的火苗。当学生的感情被激发,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最能表现旧时同窗依恋故土、思念祖国的词语和句子来剖析、渲染、品味,如“再三托付”写出游子十分希望得到枣核的心情,“托在掌心”可见游子对枣核分外珍惜。游子为何对几颗普通的枣核有深厚的感情?继续品味句子“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我用低沉的语调、深切思念的感情来引导学生朗读,学生也深受感染,朗读渐入佳境,情意真切。在读到最后一段时学生感情饱满,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我的中国心》。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都沉浸在思乡爱国感情的海洋中。

三、以疑激思

  “疑为学之始。”教师应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的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激发他们生疑、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停留在文章所写人、物、事的表面理解上,而要深入思考,由表及里,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接受教育,受到感染。

比如教《父母的心》一文,为了深入了解父母的心,我把激发学生思考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然后发问生疑:“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下一个环节是揣摩人物的心理,我这样引导学生:“这个穷人每次在送换子女时各是怎样想的?”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后,我进一步启发:“穷人的想法和行为变来变去,你们发现他有不变的东西吗?”接下来安排学生质疑。在质疑中教师相机启迪学生思考,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四、以文励志

   志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卓有建树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影响,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启迪他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以文励志,可以从文中关键词句,关键段入手。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学习第三段时,我扣住“少睡眠”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文章结尾部分时,从诵读入手,在充满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再激发学生深思:当杜甫遭受大风破屋,骤雨无情袭击,长夜沾湿,困苦不堪的痛苦时,他内心的愿望是什么?如今,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你认为现代人是否需要杜甫的思想?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应树立怎样的志向、人生观与价值观。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5

从2011年开始,我已经连续三年订阅了贵刊,也算是你们的老朋友了。因为女儿,我成了《课外阅读》的一名忠实读者。认识《课外阅读》实属偶然。那是2011年6月的一个下午,我去朋友那儿取一份材料,临走的时候发现他办公桌上放了一本《课外阅读》,随手翻了几页,感觉文章不错,非常适合女儿看,后来我就去市里的书报亭寻找,想买一本看看。可是《课外阅读》不在报刊亭上零售,需要到邮局征订。当时邮局征订已经结束,情急之下,我联系上了贵刊发行主管李国华老师,李老师非常热情周到,之后就每月按时将杂志寄给我,在此向李老师表示感谢!

《课外阅读》原本是订给女儿看的,很意外的是,我也很快成了她的忠实读者。我是一个媒体工作者,平常工作很忙,但是每天我都要抽出一点儿时间来读书,《课外阅读》真正走进我的视野要感谢女儿。

每次杂志寄来,女儿总是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喜欢《知音漫客》、《动漫》之类的娱乐报刊并不奇怪,可是能这么钟爱一本纯净的文摘类杂志,值得我去关注一下。于是,我就顺手拿来一本《课外阅读》仔细阅读起来,读着读着,我也被深深地吸引了……

作为母亲,我首先感受到了《课外阅读》是一个有责任和有担当的媒体。她精选的作品犹如一盏盏明灯为青少年照亮了前进的方向,使他们不再迷茫。比如《成长》专栏,就像一位知心姐姐,分享孩子成长中的故事,陪伴着孩子成长;《阅读吧》、《点滴》又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字字珠玑,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人与自然》让孩子知晓宇宙真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的明智之举等等。通篇没有说教,只有事实、数据,这就是《课外阅读》杂志独特的视角以及和青少年平等交流的态度。飞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现在很多孩子都静不下来,更不能停下脚步回头审视自己。沉重的课业负担、父母的殷切期盼,孩子脆弱的心灵难以承受稻草之重!《课外阅读》犹如一剂心灵鸡汤,滋润着青少年的心田。寓教于乐,指引方向。她把很多的道理融于文章之中,像知心朋友一样,和读者进行心灵对话,并通过作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和叛逆,成长的烦恼不仅只属于某一个人;告诉孩子要懂得行善、行孝;教孩子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退一步海阔天空;跟孩子一起分享名人励志故事,充实孩子的内心,并使其逐渐强大起来。

茶余饭后,与女儿分享《课外阅读》中的优秀作品成了我们俩最开心的一件事!我鼓励女儿大胆点评,畅谈感想,还选出每期彼此认为最好的文章,并说出理由,大大激发了女儿对文学的热情,这使女儿的自信心倍增,更加敢于坚持自己独特的观点。所有这些,都要感谢《课外阅读》!

在这个功利的时代,《课外阅读》是那么地与众不同,总是那么不温不火,不急不躁,用她独有的温情安抚孩子们浮躁的心灵。《课外阅读》给孩子们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倡导的是主流价值观,这是在众多杂志中最难能可贵的一面!我代表千千万万的家长感谢你——《课外阅读》!

祝《课外阅读》越办越好!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6

【关键词】生命课堂“5+1模式”初中英语阅读读前读中读后

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英语课程标准》尤其强调了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相当多的学生阅读能力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笔者所在的重庆万州纯阳中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了“生命课堂5+1”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5SectionB2a-2e为例谈一下“生命课堂5+1”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具体运用。

一、导入

师生相互问好后,笔者在课件上给学生播放一个趣味性较大的节选视频如:欧美动画猫和老鼠。1分钟左右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whatisthevideoabout?”当学生回答出“cartoons”时,继续提问“Doyouliketowatchcartoons?andwhatisyourfavoritecartoon?”。随后给学生展现出一个粉色的米奇毛绒实物,指着它并继续问到“what’sthis?Doyoulikeit?”当学生准确回答出mickey答案时,开始进入课本学习。

二、讲解,训练,展示,点评

本阅读文篇是一个完成的阅读板块,使用了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的任务型阅读模式,以mickey这个卡通人物为主线,从mickey的诞生、受欢迎原因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每个版块的难度逐渐提升,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因此根据学生座位,将学生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组,鼓励志愿者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在黑板上给予笑脸标志的奖励。

1.读前pre-reading。由于初二阅读篇章较初一而言,涉及的新单词和短语较多,笔者用一个填词的小游戏,让学生提前感知本节课的重难词汇。如:正式进入阅读课前,告诉学生自己童年也喜欢卡通,请学生完成课件上展示的根中文提示的短文填空。该内容是基于让学生感知课文词汇的同时又了解教师的喜好。如:iamagirl.ilove______(动画片)formanyreasons.iknowmany______(动画片人物),______(例如)Snowwhite,mickeymouse,KungFupanda,monkeyKingandsoon.amongthem,ilikeSunwukongmostandiwantto______(像……一样)him.Becausehe_______always_______(准备做……)________(尽他最大的努力)andheissmart.Butiam______smart______(不如…)Sunwukong.Doyoustillloveme?之后,带领全班整齐朗读所填的词汇,纠正发音,并加深其记忆。

2.读中while-reading。该环节,笔者设计了3个任务。

task1:要求学生听录音,快速阅读文章,并完成导学案上任务1的表格,初步感知米老鼠的基本信息。如:

name:-;age:-;“father”-;girlfriend-;appearance-.

task2:略读skimming。教师带着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二自然段男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志愿者朗读)后,完成导学案上任务2连线题,获取文章每段的段落大意

task3,查读scanning。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给出的时间线索,快速扫描文章,填出该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情。如:

a.onnov.18,1928―SteamboatwilliecameoutinnewYork.itwasthefirstcartoonwithsoundandmusic.

B.inthe1930s―waltDisneymade87cartoonswithmickey.

C.onnov.18,1978―mickeybecamethefirstcartooncharactertohaveastarontheHollywoodwalkofFame.

3.读后post-reading。该环节,设计了3个任务。

task1:采访interview。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4-6人一组,根据ppt上给出的问题进行采访,一问一答形式交替进行。学生需要根据文章,先找出waltDisney的成就和过人之处,以及从mickey的诞生、受欢迎原因以及所获得成就三个方面出发,组织语言进行回答。

笔者在这个环节会邀请3-5组学生,两两组合,走到台前进行成果展示。要求一人拿着话筒提问,另一个回答,并给予表现优秀者,两个微笑笑脸,和全班拍手说good的奖励。

task2:复述retelling。笔者在ppt上展示课文的大致脉络,要求学生回忆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填出残缺的词汇,呼应课前重点单词感知环节。

task3:讨论discussion。ppt上呈现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如:whatdowelearnfromthepassage?要求学生深刻体会mickey不畏艰险的精神,并懂得凡是要竭尽全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会勇往直前。

总之,教师应该更加熟练并高效地运用“生命课堂5+1”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熟练掌握预测文章大意、略读、寻读等阅读策略;正确使用文段中出现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熏陶学生的情感。笔者坚信,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更加适宜和高效的教学策略,让阅读课,以及英语学习各个环节变得高效和轻松。

参考文献: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7

关键词:《项脊轩志》;诗意美;人物美;语言美;情感美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013-01

一、灵动浓郁的诗意美

归有光的书斋项脊轩原是百年老屋,狭小仅方丈、室内十分阴暗且破败漏雨。他对老屋进行修缮,使其不上漏;“辟窗”、“垣墙”、使小阁子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对周围环境加以美化。文中有两处自然景物描写,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饱含浓厚的诗意美。

经修缮后的项脊轩大为改观,情趣不可胜数。窗扇垣墙、兰桂竹木令庭院倍添光彩。白日,庭阶有小鸟啄食,人至不去。月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抒写了作者对项背轩的喜爱、眷恋之情。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意境幽美,抒发了作者因修缮项脊轩而生的自足自乐之喜和斗室读书之乐、追求功名的踌躇满志。

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言有尽而意无穷,“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作者婚后曾与其妻在轩中共度许多美好时光,几年后,其妻死,人去屋空,室坏久不修。后虽修过,“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经年之后,重返故里,见“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庭院依旧,枇杷树已“亭亭如盖”,“亭亭玉立”之贤妻却过早香消玉损。简短的景物特写表达了对爱妻恒久深沉的怀念,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蕴含着无限的悲情。

二、个性鲜明的人物美

《项脊轩志》中所写之事都是平常小事,所怀念的女性:祖母、母亲、妻子都是平常之人,归有光却通过日常琐事的描写展示了她们的个性,凸现了其心灵美。祖母慈祥、幽默;母亲勤劳,慈爱;妻子贤淑,聪慧。作者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平常事,运用不同的细节描写表现个性化的人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作者幼年失母,听老妪讲述母亲当年对儿女的关怀,“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母亲善良仁慈,对待下人“抚之甚厚”,老妪有感于母亲对儿女的慈爱之心和对下人的仁厚之心亦随之哭泣。祖母到轩中看到作者闭门苦读,“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亲切的话语中充满幽默和赞许。“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细致的动作描写,把祖母对孙儿的爱怜、期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贤良淑德的妻子与作者志同道合,常到轩中“问古事”、“学书”,像作者一样安于贫贱、志趣高洁。作者在文中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读者在品读文章时也能看到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归有光形象。其甘于清贫,在简朴的书斋中勤奋苦读,怡然自乐的性格和志趣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平实简洁的语言美

归有光反对“以琢句为工”的文风,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力矫时弊,以不事雕琢的文笔记叙日常生活琐事,自有风味,尤为真切感人。《项脊轩志》语言平易质朴,简洁蕴藉,叠声词的运用具有音乐美。

全文不足八百字,着墨不多而神采生动,平淡自然而情深意长。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将抚今追昔、怀念亡人的悲痛注入平和冲淡的语言,将家道衰落、壮志难酬的悲伤蕴于清淡朴实的文字,“平淡”有味,含蓄隽永。

文中用叠声词来摹声、绘景、状物,增加了形象性和音乐美。清静的庭阶“寂寂”、月下桂树随风摇曳,“姗姗”可爱、枇杷树“亭亭”如盖。双迭字的运用,写景状物更形象生动,富有音乐美。

四、真挚深厚的情感美

《项脊轩志》对家庭琐事的抒写,展现了浓浓的亲情美,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崇高的祖母之爱,伟大的母亲之爱,温馨的夫妻之爱使文章溢满浓浓的亲情。然而,不幸的是疼爱他的母亲早逝,关心鼓励他的祖母已亡,伉俪情深的妻子也离他而去,而重振家门、成就功名的愿望却未能实现。这一切让他悲痛不已,怀念亲人的深哀巨痛和坎坷不得志的抑郁感伤又使文中充满深沉的悲情。

听老妪讲述母亲疼爱儿女的往事,“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回忆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并期待、鼓励自己博取功名,“长号不自禁。”念及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归宁回来传述诸小妹关于阁子的话,无限伤感,“吾妻死,室坏久不修。”文章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简约含蓄,无一字言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真挚动人。“一切景语皆情语”,那株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着他对妻子永久的深沉的怀念,作为怀念伊人的象征长青于文学的殿堂中。

作为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推崇《史记》和唐宋散文,反对复古派文风,提倡散文应以朴素简洁取胜,其文也平淡简洁。他赞同李贽的“童心说”,主张为人写文均要真,“独出于胸臆”。写真人、抒真情,使其文格外真实感人。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94-0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克服以往阅读教学中的弊端,摒弃纷繁复杂的分析,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多让学生去读,真正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1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营造愉快的、充满创造性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朗读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们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所体验,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才能有良好的语感。创设朗读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挂图、幻灯、多媒体课件、录音、录像、编课本剧手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和《绝句》这两首古诗时,可以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教学时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诗歌意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为了表现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语言美,出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读后组织同学评议,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达到朗读的效果。

2传授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朗读

只有教给了学生朗读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迁移类推的能力。初读,读正确。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再读,读流利。反复吟咏,熟能生巧,熟读成诵。古人云:“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读口生。”读书,读书,贵在诵读,不厌其烦,朗朗吟诵。熟读,才能知其义。品读,有感情。咬文嚼字,品味感悟。要把握作品感情基调,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情感,读出文章的轻重缓急,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为此,要善于抓住文章重点段落进行训练。课文的重点段落,往往词语准确生动,句子含义深刻,意境深邃优美,对表现文章中心作用很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通过对重点词、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3激情引导,让学生“美读”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评议课中的美读。他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同,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苏教版第六册的《荷花》一文,运用美读教法,非常合适。

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我”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再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4巧用评价,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9

程序员,是个“朝阳”职业,他们的职业适用年龄大都被局限于30岁之内,属于“吃青春饭”的职业。程序员的工作是枯燥的,他们整天面对的是计算机,机械化地使用26个英文字母和其它相关符号编程;程序员的工作也可以说是有趣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编的程序赚钱、娱乐甚至捉弄别人。

《爪哇夜未眠》是一位Java程序员的工作生活随笔,里面有学习经验、有职场分析、有人生感悟。诙谐、戏谑的笔触,从技术到工作再到生活,以程序员写给程序员看的角度,清新自然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思,让读者在分享到作者喜怒哀乐、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产生共鸣。本书中一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年轻的程序员们来自同龄人、同行的经验指导与激励。此外,书中部分文章还以轻松的风格介绍了学习Java技术时的一些常见问题,介绍了一些优秀的Java书籍,能够帮助读者兴趣盎然地学习Java技术。

作者蔡学镛,是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年轻资深Java程序设计师。本书的内容是作者在网上发表文章的汇集,因此全书并没有一条从上至下的主脉,作者以相近原则把全书共分为“生涯篇、程序设计学习篇、ReBoL篇、牢骚篇、励志篇、系统篇、软件工程篇、杂感篇、图书篇”九篇内容。其中,当以生涯、牢骚、励志三篇最为精彩,较为吸引眼球。

在生涯篇中,作者浓墨重彩地讲了“程序员的生涯规划”及“认证”两部分。现实中,业界有个“程序员生命界限”之说,把“30岁”定为一位程序员的一个重要的职业岔路口。作者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成了一个公式类的步骤,首先要先“认清自己的个性”,然后可将“创业”定为职业发展的一个参考目标,将“自我行销”和“差异化”作为提高效率的办法,最后要遵守“阶段性”(分阶段才不会好高骛远)和“多样性”(可以分散风险)。毕竟,作者的年龄就是处于职业选择的岔路口阶段,作者以切身的感受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剖析,文章大有看头。“认证”部分主要是根据已兴起数年的业界“考认证证书”现象展开的。相信很多it人士或曾经、或正在、或将要考取某个或某几个it认证证书,作者从“认证无用论”及“认证有用论”正反两个方向论证出“认证是一种荣誉,而不是一张保命符”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对于已取证的朋友来说也许完全是废话,但这个结论绝对可以给正在考或将要考证书的朋友一些指引。

“励志篇”里,作者告诉读者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是“写程序,好好玩”。作者写出了一些自己关于编程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对于从事编程,尤其是应用Java技术的程序员来说,这些均是轻松不枯燥的学习性文章。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10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材积累;整合运用;观察生活;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58-01

目前的语文作文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较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生活阅历比较浅薄,可用的素材较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拓展教材内容

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该时期的人生阅历比较浅薄,很多人生经历也是从书本和长辈身上间接获得的。因此,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首先,在讲解作文的时候,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观察内容。例如,在对景物进行描写时,教师可根据当前的季节,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公园参观,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以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力。其次,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很多教师可能潜意识里觉得低年级学生尚小,暂不适合写日记,实则不然,良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尤其是作文需要的就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第三,适当延伸教材内容。例如,学习《青蛙看海》时,教师就可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适当地写一下感想,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

二、注重课外阅读,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课外阅读的范围,即不一定是专门的课外读物,可以是平时做题过程中涉及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是精彩的阅读片段。现在的语文课本配套练习材料中,都有与课文内容类似的阅读材料,具有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的辅助作用,也是值得积累的作文素材。其次,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批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句子画下来,进行背诵,而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他们对精彩段落和优秀字句进行鉴赏,还应该鼓励他们模仿。第三,帮助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定量的文章,可以是报纸杂志,也可以是比较经典的小说,一方面可以摘抄下自己比较喜欢的字词和句子,另一方面是把自己觉得有用的文章剪下来,制作成专门的剪切本,甚至还可以贴上喜欢的歌词。

三、综合利用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实现素材的整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学生都已经有了手机和电脑,对于QQ和微信的使用也比较熟悉,更别说是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了,虽说信息化时代有利也有弊,教师和家长更应该转化劣势,帮助学生找到现代通讯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整合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动画、歌曲和视频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更好地展开作文教学。例如,在布置学生写关于母爱的作文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然后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鼓励学生就电影观看后的感想进行交流和汇总,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其次,学生在观看电影和电视的过程中,最好能够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尤其是那些比较励志的电影和电视剧节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第三,注重QQ和微信的使用。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加好友,教师每天在空间里转发一些心灵鸡汤类的文章,而学生也可以自己阅读和转发,组织学生进行空间文章转发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指导学生运用素材,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素材的积累和整合,说到底还是素材的运用,这也是作文教学中最关键的步骤。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续写和改写活动,这主要是针对课文内容而言。例如,很多文章阅读过后,总感觉意犹未尽,这时候就可以利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跳跃性,鼓励他们展开续写和改写活动,对于较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其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去学校附近的景区参观,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做好功课,对学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一些熟悉的景点参观,组织观后感大赛等。第三,让学生关注时事,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五、结束语

总之,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教师已经讲清楚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学生听来依然一头雾水,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杂乱无章,还很少融入感情,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教师深思。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整合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实很多素材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亮丽的风景,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引导,而学生也应该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养成观察、体验和阅读的良好习惯,逐步改善写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写作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范艳君.素材积累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从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困惑说起[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