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服务贸易毕业论文十篇服务贸易毕业论文十篇

服务贸易毕业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48:03

服务贸易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地方经济;模式;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250—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如何培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国际贸易专业的紧迫任务。而对文科专业来说,实训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按照地方经济的需要及时改革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当前亟须解决的课题[1]。

一、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通过近期对即将毕业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习调查发现,社会用人单位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是特别的热衷,虽然很多公司正在急需懂得国际贸易的人员;而很多学生普遍反映,自己到了单位实习后,什么也不懂,原来在课堂上学的知识极少或是根本就用不上。笔者曾经从事过多年的国际贸易实践工作,了解了很多家外贸公司,一个怪现象就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不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基本上都是外语系毕业的或者是本单位熟悉产品业务、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人员。原因很简单,不是单位不需要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是现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很少是应用型人才,多数是精英教育、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产物。

根据社会的反馈情况,确定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为: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基本理论知识传授为基础,以“三大融合”为特色,促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协调发展。所谓“三大融合”系统,其内容可以简要归纳如下:一是把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及职业态度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使三者相互融通、相互促进。二是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并强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使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提高。三是把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协调发展[2]。

二、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步骤

1.建设本科应用型教学平台。为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实现,即将学生能力培养过程具体化并确定可操作的培养方案,一直是本科教学的焦点,同时也是在专业建设中难以把握的难点。国际贸易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理念,确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态度,然后根据这些要求,明确课程与知识、能力和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建立课程实训体系和综合实训教学体系[3]。在每一个课程实训中,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叠内容的衔接和过渡;设计课程实训和课程群大实训(综合实训),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并通过大型实训项目(poCiB)串联课程实训知识体系进行开放式实训,通过这些实训加强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不断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国际贸易专业应根据学科交叉渗透、理论实践融合、资源优化共享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理论—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跨学科综合实训”四步骤设计实训教学平台。应用型教学平台结构如图1。

图1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教学平台结构

2.分解确定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应用型能力培养体系。要求国际贸易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外贸业务能力为主线,分析并确定由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组成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体系[4]。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应用型培养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服务地方经济的国际贸易本科应用型能力培养体系结构

3.以工作过程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严格按照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专业学科核心课程,保证理论课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5];同时,课程设置参考严谨的社会、产业、毕业生调查结果,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在课程体系上下功夫,认真分析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制定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集于一体的课程计划。一体化的课程计划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为核心,将学科性理论课程、训练性实践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有机整合,完成基本实践、专业实践、研究创新与社会适应等4种能力的培养[6]。图3展示了与图2所示能力相适应的、以综合性的实验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服务贸易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商务英语就业岗位调查问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社会、企业等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并且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对从事涉外商务活动人才的使用和要求有了很大变化。既精通英语又熟谙现代商务技能的高级商务型人才变得炙手可热,商务英语专业应运而生。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无论是高职高专,还是本科院校均有开设。

一、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特点

从调研情况来看,该专业就业岗位较多,在各个行业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在企业外贸部门(国家大中型企业、商品流通领域、进出口贸易领域)中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谈判、生活及工作接待的口译及一般商务活动中各种资料的草拟、翻译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在三资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中担任英文口译,熟练地对书面材料进行英汉互译,并参与企业商务外事活动的专业人员。

(三)在其他企业(旅游业、对外饮食服务)中从事接待服务,协助经营管理并参与有关外事活动的专业人员。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审视

自中国成功加入世贸,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对外经贸业务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中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渗透海外市场,特别自“新外贸法”施行后,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被允许,我国外贸业面临着全新、多变的发展机遇。

从江苏省统计局获悉,2013年上半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2600.5亿美元,同比下降0.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565.4亿美元,增长2.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贸易。上半年,一般贸易出口678亿美元,同比增长6%;私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上半年出口额451.7亿美元,增长27%,增幅高于全省24.9个百分点。相对于传统市场,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上半年,全省对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额分别为157.4亿美元、46.6亿美元,增长13.4%、7.3%。

由此可见,全国市场的需求和江苏经济的发展,使得商务英语专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社会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广泛性及商务英语人才素质的通识性、复合性,使得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形势良好。

三、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

(一)调查问卷目的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使广大商务英语人才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使企业单位更清楚地获悉本专业毕业生的特点,使广大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院校认识到开设课程的合理与否,是否需要研究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设性意见,从而帮助专业建设的决策者寻找到一套科学的、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的课程设置体系,同时使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更好地招纳贤才。

(二)调查问卷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外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2009级及2010级毕业生共62人。2009级毕业生已经工作一年,对课程设置情况比较熟悉,且了解市场需求。2010级毕业生虽然才刚刚毕业,但是半年多的实习使他们对这两个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该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问卷形式

此次问卷调查于2013年8月进行,问卷调查共由8个问题组成。问卷有6道选择题和2道问答题。在发放之前先向他们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以便更好地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同时向他们说明答题要求,要求他们认真对待本次调查,如实客观地回答问题,为了使他们消除顾虑,应采用无记名方式,从而比较真实客观地回答各题。问卷共发出62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

(四)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笔者对58份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问卷问题及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Q1:你从事的职业是:

a.服务员;B.营销员;C.导游;D.商务文员;e.翻译;F.外贸业务员或跟单员;G.教师;H.工人;i.公务员;J.财会;K.其他。

数据统计的结果为:

43.5%的从事商务文员工作,21.3%的为外贸业务员或跟单员,12.2%的为服务员,9.0%的为营销员。这些工作岗位与教学计划中设计的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是基本相符的。普遍来说,从事文职类工作的女性较多,而选择商务英语专业的女生也占了大部分。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考了报关员证、单证员证、报检证等,这些为毕业后的择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Q2:你的工作经历时间:

a.两年;B.一年半;C.一年;D.半年;e.三个月以上。

本题是对毕业生的就业时间、工作经历做一个大致了解。工作经历包括平时及寒暑假与专业有关的兼职、毕业实习和已经签约就业的。4.2%的学生有两年的工作经历,14.5%的有一年半工作经历,23.4%的有一年的工作经历,33.7%的有半年工作经历,拥有三个月工作经历的占24.2%。

Q3:你现在的月薪是:

a.1000元以下;B.1001~1500元;C.1501~2000元;D.2001~2500元;e.2500元以上。

25%的目前月薪是2001~2500元,65%的为2500以上,在江苏地区,这样的收入不算高薪,但是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多少时间的毕业生来说是不错的了,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勤奋的工作,积累经验,这个薪酬会有很大的提高。

Q4:根据你目前从事的工作,你认为在校学习的课程内容哪些对你的工作有帮助?

a.国际商法;B.外贸函电;C.商务翻译;D.应用文写作;e.国际贸易与实务;F.国际市场营销;G.计算机应用基础;H.秘书理论与实务;i.会计学原理;J.会计电算化;K.商务礼仪与形体训练;L.其他课程。

56.7%的选外贸函电,52.2%的选国际贸易与实务,44.5%的选计算机应用基础,40.1%的选秘书理论与实务,33.5%的选应用文写作。从统计数据看,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外贸函电和国际贸易实务的帮助最大,说明在打好语言基础上,要更加强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公司里,一名文员能熟练运用office软件,在处理文字工作时,了解一些文书格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应用文写作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Q5:你认为哪些证书对你有用?

a.报关员证;B.导游证;C.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证书;D.国际单证员证书;e.秘书证;F.计算机等级证书;G.物流证;H.四、六级证书;i.专四、专八证书;J.教师资格证书;K.其他。

共有48人认为四六级证有用,30人认为单证员证有用,其次是计算机等级证、报关员证、物流证、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证书等。可见,求职市场上的四六级证、单证员证、计算机等级证等仍是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即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必须掌握计算机办公实用技术。

Q6:这些证书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a.有利于求职;B.有助于工作;C.有助于跳槽;D.增加薪酬;e.其他。

88.5%的人认为有利于求职,78%的人认为有助于工作,52%的人认为可以加薪。现在很多公司的招聘条件都要求英语至少四级,掌握并熟练运用办公软件。所以在读书期间,学生要争取多拿证书,单证员证、报关员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求职还是有很大帮助的,证书是求职时的硬件。

Q7:根据工作实践,你认为你从事的行业急需从业人员具备什么方面的专业知识?

由上面第一个问题了解到大多数同学都是从事的商务文员、外贸业务员或跟单员等职业,所以对此题的回答,90%的同学认为自己从事的行业急需从业人员具备外贸函电、进出口实务与单证、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知识。

Q8:根据工作实践,你认为你从事的行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或熟练运用什么方面的专业技能?

85%的学生认为行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特别是熟练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谈判交际技能,以及实地操作进出口实务与单证、外贸函电、市场营销、国际结算等的技能。

四、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

用人单位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必须在熟悉掌握英语通用词汇、语法知识与常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增强语言应用技能,加强语言知识与相关对外贸易知识的结合,熟练掌握对外贸易的基本流程,掌握基本贸易理论、基本国际贸易法规及相关的商务知识,了解相关的对外贸易的政策和技巧、基本的理论与实务;具备商务英语和汉语的双语运用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及商务英语写作与英汉互译等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创意、有想法,热情、大方,沟通协调能力较强,服务意识强,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现代化通讯工具,目前各种外贸企业都要求员工能在对外贸易活动的各个环节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五、结语

江苏地区人才市场的需求正在不断改变,新经济对商务英语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英语专业毕业生已不再有竞争优势,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对所从事的工作的胜任能力还不能完全达到外贸企业的标准。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正在迅速增加。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充分利用学校正在不断改善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才能成为该领域的骨干人才、通用人才。

参考文献:

服务贸易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与开发;实践性教学模块。

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开发。课程整合指的是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做系统的考察与操作,即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课程整合是一个“过程”,所以它的实践形式就是一种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依托和丰富的存在形式。

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构建。

(一)“以岗为纲”,设置和构建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思想与其相反,它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深受一线岗位的欢迎。

1.在教学上对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了解,然后再理解,对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2.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与职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从短期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知识与素质教育是基础,是基本功,基础不牢,专业难精。一般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必须长短兼顾,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3.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等合成。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内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设置的思路。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国际贸易行业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与素质,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来确定,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即11国际商务英语,含商贸英语、商务英文函电、英语口语等;21国际市场营销,含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推销理论与技巧、商务谈判、经营管理等;31电子商务,含计算机操作技能、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单证交换技能等;41国际贸易业务技能,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等。这四大模块中各有众多的课程组合,而前面三个模块的课程都是为后一个模块打基础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业务素质服务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避免各模块各门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要保证国际贸易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不受冲击和挤占,这就必须对各模块的课程进行整合,打破原学科的系统性,避免各课程内容的重复。可将相关联的课程整合为一门课,例如,“推销技巧”与“商务谈判”就可整合为一门课,电子商务的几门课可整合为一或两门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国际金融”课,可采取开讲座的方式,只侧重讲解与外贸紧密相关的内容。“国际商法”课程要打破原学科体系的框框,专讲其他专业课未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例如,wto规则,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有关托收、信用证的国际惯例等,相关课程已涉及到了,没有必要重复开设,可采取专题讲座方式讲授一些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相关的国际法律知识,这既节省大量课时,又达到扩展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效果。又例如,“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同样需要与“国际贸易实务”进行整合,删除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复的内容,专讲各种业务单证知识和单证制作的技能,把教学重点放到指导学生缮制业务单证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从事单证业务打下扎实的功底。另外,其他的课程也都可考虑进行必要的整合。至于如何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分别做出详尽的方案,这里不再赘述。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开发。

依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以岗为纲”的教学要求,为适应市场对各种专业人才必须持证上岗的需要,国际贸易行业先后出台了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及单证员等资格证考试制度,凭有关机构认可发放的资格证书才能持证应聘上岗的普遍做法,应指导学生积极应试,并通过相关的资格证的考试,这是应用型高校应尽的职责。专业资格证通过率的高低,这是评价一个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前普遍要求参加有关资格证的考试,学校应组织开发有关资格证考试的“报关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报检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及“单证员资格证应试辅导教材”等的编写和组织辅导工作,并使这些教材能有效发挥指导学生应试,大幅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这是国贸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学院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市场培养大批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急需。

三、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采用“四模块”实践教学模式。

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关键。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实践性教学模块:

1.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当讲述国际贸易政策,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政策中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时,为了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变化,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中“关税壁垒”日益弱化的特征,而非关税壁垒,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中国企业“反倾销”、“绿色壁垒”等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非关税壁垒”的现状,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可以分为:

(1)课程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调研实训、国际市场营销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外贸单证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在《外贸单证实务》与《报关实务》课程中,会有很多进出口贸易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收集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获得逼真的实训效果。同时,尽可能贴近业务和实际,收集实际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让学生学得踏实。

(2)考证实训项目。结合“双证书”制,要求学生获得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国贸专业的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考证实训,一方面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另一方面普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专业综合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2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出口报价与还价、交易条件的磋商、进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单证的缮制、审单付汇,验货收货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通过因特网去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践。

实习基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同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订立实习协议;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到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海关、商检局、商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一方面,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如组织或鼓励学生参观港口、码头、仓库、生产车间,让学生看到真正的货轮、火车车皮、大型拖车、集装箱、堆场、货物包装方式、海关监管场地等实物。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咨询相关问题。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也可归入这一模块。毕业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实结,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指导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确定。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进行,由专业老师负责论文的指导、答辩和成绩考核。

服务贸易毕业论文篇4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关联度的标准划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外贸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因此成为了我国毕业生收入与就业率双高的专业。不过,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以及外贸环境日渐复杂多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逐渐变成了毕业生收入与就业率双低的专业。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行业和就业岗位。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变得多种多样。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也不例外。但是哪些就业岗位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岗位?哪些就业岗位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部分对口的就业岗位?哪些就业岗位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就业岗位?

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否与所学专业对口,主要与该生所受的专业教育内容密切相关,但由于个人、社会、家庭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其所受的专业教育内容部分相关甚至完全无关。因此,要想搞清楚以上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专业教育的内容。众所周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培养以能在涉外经济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经济与贸易业务、行政管理、调研与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内容安排自然是围绕着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来安排。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目前,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内容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公共限选课和公共任选课等六个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数据库应用、微积分上、微积分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英语精读高级上、英语听说高级上、英语精读高级下、英语听说高级下等课程,学科基础课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专业必修课包括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操作实验、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函电、国际金融实务、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专业限选课包括中级商务英语、国际金融、国际商务概论、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支付与结算、服务外包、国际企业经营、国际投资学、跨国公司、现代期货贸易、商务网站经营、统计软件、经济法等课程,公共限选课包括世界文化史、汉字文化、欧洲音乐史、广告作品欣赏、中国财政史、会计史、外国经济史、创业经营、商业机会识别等二百多门课程,公共任选课包括合同法、劳动法、法律与生活、网站建设、地方财政管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企业文化、证券投资基金等几百门课程。

根据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内容,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贸公司、政府商务局或经贸部门,从事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行政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岗位肯定是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岗位。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其他各种性质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期货业务、财务会计事务、市场营销、英语翻译、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工作,这些工作岗位就属于部分对口就业岗位,而进入教育业、非营利性行业、农业、政府非商务经贸部门从事教育管理与培训、行政管理、农业生产开发、文字综合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岗位则属于完全不对口就业岗位。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关联状况的调查分析

根据以上论述可知,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贸公司、政府商务局或经贸部门,从事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行政管理等工作,是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岗位;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其他各种性质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期货业务、财务会计事务、市场营销、英语翻译、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工作,是属于部分对口就业岗位,而进入教育业、非营利性行业、农业、政府非商务经贸部门从事教育管理与培训、行政管理、农业生产开发、文字综合管理等工作,则属于完全不对口就业岗位。

为了便于调查和分析,本文选取安徽财经大学2012届和2013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和分析的对象。安徽财经大学2012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有6个班,共265人,其中进入外贸公司、政府商务局或经贸部门,从事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毕业生,有63人;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其他各种性质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期货业务、财务会计事务、市场营销、英语翻译、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工作的毕业生,有165人,进入教育业、非营利性行业、农业、政府非商务经贸部门从事教育管理与培训、行政管理、农业生产开发、文字综合管理等工作的毕业生,有9人;另外有28人攻读硕士研究生。2013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有7个班级,共316人,其中进入外贸公司、政府商务局或经贸部门,从事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毕业生,有90人;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其他各种性质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期货业务、财务会计事务、市场营销、英语翻译、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工作的毕业生,有164人,进入教育业、非营利性行业、农业、政府非商务经贸部门从事教育管理与培训、行政管理、农业生产开发、文字综合管理等工作的毕业生,有11人。另外有51人攻读硕士研究生。

通过上述的调查统计,可以明显得出,真正进入外贸公司、政府商务局或经贸部门,从事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远远少于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其他各种性质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期货业务、财务会计事务、市场营销、英语翻译、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因此,可以说,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以进一步适应这种就业现状。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关联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还需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调整培养目标。前面已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培养以能在涉外经济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经济与贸易业务、行政管理、调研与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但是从对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关联状况的调查和分析的情况来看,这个培养目标显然需要调整。在培养能在涉外经济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经济与贸易业务、行政管理、调研与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还应培养思想品德优良,具有广泛经济、金融、物流、证券、营销等理论知识,对人文社会科学都有广泛涉猎,能够运用计算机及网络从事日常工作和涉外工作,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创新和创业能力。

2、完善课程的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完善课程设置。既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也要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能够拓宽理论知识和更好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比如金融投资、物流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管理心理学等课程。通过以经济学为主,金融学、管理学和人文科学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培养,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提供较为宽厚的学科理论基础。

3、加强实践训练和考核方式改革。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很少有实践训炼,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而这与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来说,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在提升理论素质培养的同时,要加大实践训练,改革考核方式,把实践训练纳入考核内容当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的学习。

服务贸易毕业论文篇5

一、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课建设现状

两年来,我一直承担商丘学院商学院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流程这门实践课程,主要针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我院在20xx年建立了专门的国际贸易实验室,通过软件设立了一个仿真的涉外商务和国际贸易平台。学生通过扮演:进口商、出口商、供应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等五个不同角色进行互动式进出口贸易业务操作,并自动配有完整电子商务网站、海关、船公司、保险公司、税务局、检验检疫局等部门与各个角色交互。

通过在实验室建立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让学生熟练运用交易磋商的各种技巧,掌握外贸业务流程和惯例以及体验国际贸易不同当事人的地位,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了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了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自20xx年底中国入世以来,广大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外贸人才,仅有外贸业务流程模拟演练是不够的,我们要牢牢确立能力本位的体验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为方向,以实践为中心,使学生体验外贸岗位的真实工作状态和要求,在处理实际业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系统融合、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

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高途径,大部分企业较认同的方式有:校内企业外贸活动仿真、校内外贸流程模拟实训、校外实习等。据此,我们确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模拟实验课程的指导思想: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岗位型人才培养模式[1]。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模拟实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都要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导向,力争变教师主导型为学生主导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极强的实践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综合系统的能力训练,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

具体来说,除了我们已经在用的外贸业务流程模拟演练以外,还有如下两种较为可行的体验型教学方式:

(一)推广诊所式的贸易教学

诊所式教学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能对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用于法学专业,也可以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推广实施诊所式教学的基本方法是:第一,建立国际贸易实验室,内设业务办公区、样品陈列间和商务谈判室以及保险、报检、报关等公共服务区。第二,设立模拟公司,每一模拟公司有4名成员,分别扮演外贸业务经理、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的角色。两个不同的模拟公司彼此间互为出口公司和进口公司,建立业务关系,并依次完成价格条款、包装条款、保险及装船条款等外贸商务谈判。第三,要求学生以设立模拟公司、模拟商品展销会的形式,自主设计产品目录,完成商品的布展、现场推销和外贸业务的洽谈[3]。

贸易诊所式仿真教学强化了学生在真实外贸背景下的外贸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谈判技巧。由于模拟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模拟过程中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诊所式课程教学好比将学生置于驾驶席,而不是乘客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客户访谈、客户咨询、调解和辩护角色的扮演,学会如何处理案件。

(二)鼓励、支持灵活多样的校外实习

模拟是为了实践服务,但毕竟不同于实践。因此,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我们要直接从实践中学习。首先,就学校而言,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外贸实战技能。如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结算部等相关人员来学校举办讲座;组织学生考察贸易实务部门,熟悉贸易实务的具体环节,写出调查报告;邀请已毕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做法、变化[4]。学校和企业可根据需要,适时地组织学生下到企业基层实习培训,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亲身体验外贸工作实践,并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学校,这样就能有的放矢,更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就学生而言,应鼓励学生通过亲戚朋友或社团组织介绍,建立起与当地外贸公司联系的桥梁,开展营销、代销、中介服务、经纪业务等创业活动,让学生较深入地了解和熟悉进出口外贸业务的流程,获得课堂上学不到的感性认识。

服务贸易毕业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检验,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项目来源: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绩效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08GXS5D107);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高校服务社会的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FiB070305)

一、引言

高校是培养人才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本的重要基地,人力资本的提高能够促进企业技术的创新与提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经济学家卢卡斯曾与1988年提出了以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为核心的内生增长模型,说明了人力资本不但具有内部效应,而且具有外部效应外部效用,外部效应使生产具有递增收益。其理论模型为:。模型中Y(t)表示经济中的产出,则体现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在有关对外贸易的理论中,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解释了人力资本与对外贸易的关系,H—o定理表明:一个地区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高校为社会培养和提供的人才,不论是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企业,还是对于以资本与技术为主导的企业,都能增加企业自身相对于国外的要素比较优势,并使其优势得到巩固,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此外,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逐渐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模式转轨,能促进企业生产效率与经营水平的迅速发展,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高校对于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中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协整分析,以河北省为例,研究河北省高校对于外贸发展的服务。协整理论从分析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入手,探究非平稳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提供了解决方法。

二、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本文对高校人才培养与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河北省为例,考虑到指标的可行性和代表性,高校人才培养的指标可选取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除此之外,高校的数量以及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也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质量产生影响;对外贸易的发展可选取进出口差额来反反应。

所用数据取自《河北省统计年鉴2007》。用Y表示河北省对外贸易顺差。用X表示高校的发展情况,X包括的指标包括: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X、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数X、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人数X,各指标如表1:

表12007年河北省对外贸易顺差与河北省高校相关数据

年份

进出口差额(+.-)

(单位:万美元)Y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人)X

河北省高校数(所)X

河北省高校专任教师人数

(人)X

1990

153353

22762

50

13585

1991

163554

23406

50

13226

1992

143375

23387

48

13372

1993

92255

22130

54

14250

1994

144541

27491

52

14740

1995

180466

36388

47

14808

1996

197566

41837

45

15514

1997

239032

42234

46

16656

1998

200346

40562

46

16622

1999

165876

39606

48

17263

2000

217910

41255

47

19414

2001

217450

15871

63

23707

2002

252239

62910

75

28091

2003

287834

107562

83

34542

2004

515438

143148

87

39235

2005

578238

183213

86

46538

2006

714322

207566

88

47428

资料来源:《河北省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做出河北省进出口差额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时间序列图,如下所示:

(a)河北省进出口差额时序图(万美元)(b)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时序图

图1河北省进出口差额与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

(二)平稳性(aDF)检验

考虑到大多数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数据,不能直接用来建立回归模型,为了避免伪回归,揭示变量之间的真实关系,必须对非平稳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协整理论,两个序列之间要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它们必须是具有相同阶数的单整序列。可采用aDF检验判断序列的平稳性,本文运用eViews5.0软件对变量lnY、lnX、lnX、lnX以及它们的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以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滞后项数p按照akaike信息准则(aiC)来选取。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变量lnY、lnX、lnX、lnX平稳性检验

变量

aDF检验值

置信水平

检验形式(c,t,k)

结论

1%

5%

10%

lnY

-1.609621

-4.667883

-3.733200

-3.310349

(c,t,1)

非平稳

lnX1

-1.929069

-4.667883

-3.733200

-3.310349

(c,t,1)

非平稳

lnX2

0.134796

-3.920350

-3.065585

-2.673459

(c,0,1)

非平稳

lnX3

-0.471686

-3.959148

-3.081002

-2.681330

(c,t,1)

非平稳

lnY

-4.122996

-4.728363

-3.759743

-3.324976

(c,t,1)

平稳

lnX1

-4.428411

-4.728363

-3.759743

-3.324976

(c,t,1)

平稳

lnX2

-2.639446

-3.959148

-3.081002

-2.681330

(c,0,1)

非平稳

lnX3

-1.991143

-3.959148

-3.081002

-2.681330

(c,t,1)

非平稳

lnX2

-5.062174

-4.004425

-3.098896

-2.690439

(c,0,1)

平稳

lnX3

-3.549247

-4.004425

-3.098896

-2.690439

(c,t,1)

平稳

由变量lnY、lnX、lnX、lnX的平稳性检验可得,lnY~i(1)、lnX~i(1)、lnX~i(2)、lnX~i(2),lnY和lnX为一阶单整序列,lnX与lnX为二阶单整序列,表明河北省贸易顺差Y与河北省高校数X及河北省高校教师专门教师人数X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三)granger因果检验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是用回归分析工具处理一个经济变量对其它经济变量的依存性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经济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必然存在着因果关系。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与对外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要认清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还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高校的人才培养,或是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可以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来进行判断。granger因果检验假定了有关y和x每一变量的预测的信息全部包含在这些变量的时间序列中,检验要求估计回归方程:

(1)

式中和是常数,为白噪声序列。如果不全为0,则称X是Y的格兰杰原因。由于granger因果检验对模型中变量所取得滞后期长短异常敏感,因此应避免滞后阶数选择的主观随意性。河北省对外贸易顺差Y与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X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格兰杰检验结果

原假设

样本数

滞后期

F检验

p值

结论

X1doesnotgrangercauseY

16

1

14.4672

0.00219

拒绝H

YdoesnotgrangercauseX1

16

1

0.43755

0.51986

接受H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X是河北省对外贸易顺差Y的granger原因。而河北省对外贸易顺差Y不是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X的granger原因。因此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与河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只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四)高校人才培养对河北省对外贸易的长期影响状况弹性测度

由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可知,lnY和lnX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运用eViews5.0软件,采用oLS法估计长期均衡方程,即协整回归lnY=lnX,斜率系数测度了Y相对于的X的弹性,即给定的X的百分比变化引起的Y的百分比变化。两变量的长期关系模型如下:

lnY=5.652458398+0.6214428655*lnX(2)

t=(6.927669)(8.198563)

R=0.817555D.w.=1.795057F-statistic=67.21644

用eG两步法对lnY、lnX两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对于两个协整变量来说,均衡误差必须是平稳的。为了检验其平稳性,将aDF检验法用于协整回归的残差,即用oLS法估计方程:,检验回归残差项是否为平稳序列,若是平稳的,则两变量是协整的,做出残差序列的时序图,如下图所示:

图2残差序列的时序图

根据残差序列的时序图,选用不包含常数项和时间趋势的项的检验方程。根据aiC和SC最小准则,确定最佳滞后阶数为1,残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4残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变量

aDF检验值

置信水平

检验形式(c,t,k)

结论

1%

5%

10%

-3.868376

-2.728252

-1.966270

-1.605026

(0,0,1)

平稳

检验结果显示,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因此可确定为平稳序列,即~i(0)。上述结果表明,lnY和ln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向量为(1,-5.652458398,-0.6214428655),由此表明长期关系模型的变量选择是合理的,回归系数具有经济意义。计量模型中的斜率系数=0.621,表明从长期来看,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增加1%,河北省对外贸易顺差增加0.621%。

(五)高校人才培养对河北省对外贸易的短期影响状况弹性测度

根据格兰杰定理,如果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一定存在误差修正模型的形式。eCm的思路是,若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这是由于误差校正机制在起作用,防止了长期关系的偏差在规模和数量上的扩大。将长期关系模型中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形式重新加以构造,并将长期关系模型所产生的残差序列作为解释变量引入,用oLS法估计下面的方程:

(3)

对短期动态关系中各变量的滞后项,进行从一般到特殊的检验,在这个检验过程中,不显著的滞后项逐渐被剔除,直到找出最佳形式为止。通常滞后期在=0,1,2,3中进行实验。用表示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lnY=0.01279543078+0.3348190806*lnX+0.2550760116lnY-0.784825793*e(4)

t=(0.194771)(2.438605)(1.062393)(-2.754431)

R=0.460318D.w.=2.087284F-statistic=3.127452

上述回归方程表明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的短期变动与河北省对外贸易顺差存在正影响。在短期,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增加1%,河北省对外贸易增加0.335%。由于短期调整系数是显著的,表明河北省每年对外贸易顺差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78%被修正。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与河北省对外贸易顺差的协整分析,研究了河北省高校人才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向服务作用。从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校人才培养与对外贸易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是不同的,长期的影响程度比短期有着明显提高。就河北省来看,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吸收了大批高校毕业生,这批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随着时间的退移,自身的人力资本得到逐渐提升,技术的逐渐娴熟与经验的不断丰富,通过“干中学”的作用,使这些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于外贸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卢卡斯通过对克鲁格曼理论框架的修正,提出了模型解释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河北省高校在服务经济方面,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深化对服务省内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与合作,争取政府的更大支持,提高服务省内经济的能力,构建服务生态体系。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加强学科建设,根据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学科结构,在保证优势学科发展的基础上,适当淘汰一些不适应省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河北省高校应努力建立高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真正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共赢。

参考文献1左大培,杨学春.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4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服务贸易毕业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检验,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项目来源: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绩效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08GXS5D107);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高校服务社会的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FiB070305)

一、引言

高校是培养人才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本的重要基地,人力资本的提高能够促进企业技术的创新与提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经济学家卢卡斯曾与1988年提出了以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为核心的内生增长模型,说明了人力资本不但具有内部效应,而且具有外部效应外部效用,外部效应使生产具有递增收益。其理论模型为:。模型中Y(t)表示经济中的产出,则体现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在有关对外贸易的理论中,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解释了人力资本与对外贸易的关系,H—o定理表明:一个地区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高校为社会培养和提供的人才,不论是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企业,还是对于以资本与技术为主导的企业,都能增加企业自身相对于国外的要素比较优势,并使其优势得到巩固,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此外,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逐渐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模式转轨,能促进企业生产效率与经营水平的迅速发展,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高校对于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中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协整分析,以河北省为例,研究河北省高校对于外贸发展的服务。协整理论从分析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入手,探究非平稳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提供了解决方法。

二、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本文对高校人才培养与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河北省为例,考虑到指标的可行性和代表性,高校人才培养的指标可选取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除此之外,高校的数量以及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也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质量产生影响;对外贸易的发展可选取进出口差额来反反应。

所用数据取自《河北省统计年鉴2007》。用Y表示河北省对外贸易顺差。用X表示高校的发展情况,X包括的指标包括: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X、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数X、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人数X,各指标如表1:

表12007年河北省对外贸易顺差与河北省高校相关数据

年份

进出口差额(+.-)

(单位:万美元)Y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人)X

河北省高校数(所)X

河北省高校专任教师人数

(人)X

1990

153353

22762

50

13585

1991

163554

23406

50

13226

1992

143375

23387

48

13372

1993

92255

22130

54

14250

1994

144541

27491

52

14740

1995

180466

36388

47

14808

1996

197566

41837

45

15514

1997

239032

42234

46

16656

1998

200346

40562

46

16622

1999

165876

39606

48

17263

2000

217910

41255

47

19414

2001

217450

15871

63

23707

2002

252239

62910

75

28091

2003

287834

107562

83

34542

2004

515438

143148

87

39235

2005

578238

183213

86

46538

2006

714322

207566

服务贸易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中职学生需求现状职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依仗拥有地理位置优越的宁波港,逐渐成为了外向型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上海财经大学综合了城市的整体经济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等多重因素,2012年了中国城市国际贸易竞争力排名,宁波排名全国第八。宁波在中国城市的国际贸易竞争能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也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创造了一片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金融危机后宁波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现状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宁波外贸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影响到了包括国际物流企业、国内物流企业、国际货运企业、专业报关企业等在内的所有与外贸相关的企业。其中,一部分规模比较小的外贸企业受到资金、业务等多重因素影响,纷纷选择结束外贸业务,开始将重心从外销转为内销,或者干脆关闭企业。

虽然金融危机对宁波外贸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外贸人才还存在着一定的需求。根据笔者学校老师对宁波市30家外贸企业的调研显示,金融危机以后外贸及其相关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普遍集中在以下六个岗位: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货运操作员、货运业务员、报关员。在对外贸人才的数量需求方面,2012年~2014年三年内宁波市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比2009年~2011年三年的人才需求略有下降,但总体需求仍然保持旺盛。

金融危机也改变了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情况,虽然对外贸人才数量需求仍然保持比较旺盛的情况,但在人才需求的质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对外贸人才的学历要求有所提高。根据调查,金融危机后宁波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学历要求比较倾向于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高职及以下学历的作为补充。二是更看重应用型综合型人才。金融危机后,宁波市外贸行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主要以国际贸易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尤其是青睐精通国际商务惯例、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通晓外贸专业知识、拥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宁波地区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分析

宁波不少中职学校都设有国际贸易专业,为宁波市培养了一批外贸人才。针对宁波市外贸人才的需求现状,宁波地区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职业竞争力还不够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

造成中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社会对中职教育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目前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知情况是:认为大学教育才是正规的教育途径,学生只有进入大学,才会获得受人尊敬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对职业教育却不够重视,特别是对中等职业教育持怀疑态度,甚至是看不起。即使子女知识学习能力欠佳、动手操作能力极强,多数家长也情愿花钱读普高,为子女寻找进入大学的途径。对中职教育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如果不能改变,将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是中职学生自身学习素质欠佳。从目前中职学生生源情况来看,中职学生主要分成四类:第一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很好,来学校的目的只是为了一个中专或者高级工毕业证书;第二类学生是中考考场失利,心理产生学习心理障碍,认为看不到明天,有自暴自弃的倾向;第三类学生长期生活在问题家庭里面,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第四类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这四类学生中,第四类学生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学生往往有一定的学习意愿,也期望通过学习来具备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但是由于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习惯于“老师和家长”的管理模式,不愿动脑筋,遇到问题,即束之高阁,更不愿挑战任何困难。

2.学生职业竞争能力欠缺

目前外贸企业认为理想的国际贸易人才是一种外贸综合型专业人才,成为这种综合型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较强的海外市场开拓能力、商务函电书写能力、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外贸合同起草能力和外贸单据制作能力。同时,这种综合型人才还应熟悉生产企业实际运作环节,具备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拥有必要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而现实情况是,多数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只具备了商务单证制作的基本能力,考取公共英语二级的学生为数寥寥,更不必说与大学英语四级同等水平的公共英语三级。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函电、合同的书写能力极差,离外贸企业理想人才的要求相距甚远。另外,多数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未深入到企业一线,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也不愿意从事辛苦的工作,抗压能力差,小团体思想严重,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3.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

宁波地理位置优越,外贸经济发达。受此影响,宁波地区一些学校均开设了国际贸易及其相关专业,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国际贸易及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到毕业季,浙江省其他高校以及其他省份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也会聚集到宁波这个外向型的港口城市。另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虽然不是国际贸易类专业毕业,但是由于自身在学校里积累了十分扎实的英语底子,并取得大学英语六级等英语相关证书,也会加入到宁波国际贸易行业的就业队伍中。

与这些高校毕业生相比,宁波地区本土的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就会显得十分弱。面对这种国际贸易毕业生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形,如何提升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成为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三、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职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宁波市拥有着良好的外贸环境,需要一大批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来服务于宁波外贸企业,服务于宁波经济。但同时,政府部门、学校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宁波中职国际贸易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1.革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于目前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英语能力匮乏、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操作技能水平低下等现状,为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中职学校需要革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革新中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全方位推进。

(1)加强职业素养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纳入必要的思想政治课程,还需要融入大量的心理课程,从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开设多样化的职业素养方面的活动和比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加强英语教学。需要在招生中招收一些英语中考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安排专业英语教师进入国际贸易专业学科组,专门教授国际贸易专业的英语课程,如外贸函电、商务英语视听说、公共英语等级等课程。在学籍管理制度中增加对学生公共英语的考证要求,如在第三年学习时必须取得公共英语二级的等级证书,在第四年学习时必须取得公共英语三级的等级证书,通过公共英语四级、五级可以增加学分等。

(3)加强考证教学。中职学校都比较重视专业课考证,但对企业实际的证书需求还缺乏了解。中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设置对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货运从业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和报关员资格证书等的考证要求,专业课教师需要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考证教学结合,在课堂上完成考证课程的辅导。在学籍管理制度中,要求学生至少取得两种专业资格证书。

(4)加强国际贸易相关软件的模拟实训教学。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国际货运业务操作、商检与报关基本都是围绕着软件操作展开的,学生如果对软件操作不熟练,同样也会影响到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也会降低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加强国际贸易相关软件的模拟实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加快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已经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对于该专业教学资源的应用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通常,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及相关软件等。

目前,中职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学资源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就教材方面而言,比如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教材,有些教材过于理论化(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有些则偏向考证要求(与实际业务严重脱节),这些问题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遇到障碍。早在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为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鼓励各所实力较强的学校建设专业精品课程,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网络,将相关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共享。宁波中职国际贸易专业首先可以利用长期专业教学经验来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借鉴其他名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地方教育部门做好牵头工作,组成行业指导委员会,调研企业实际需求和运作情况,结合宁波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有用的教材和相关精品课程的建设。

3.强化师资队伍企业实践能力

有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到中职学校进行教学的,没有相关的外贸类企业工作实践经历,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部分教师往往具备较强的理论优势,但缺乏软件操作、单据制作和国际贸易实训能力。还有一部分国际贸易教师并不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由于各种原因转入较为陌生的国际贸易专业任教。上述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欠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鼓励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走出去”,安排部分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习”,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企业需求的技能信息和实践操作的技能,更好地来实现课程教学。

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国际贸易专业是操作实践要求非常高的专业,用人单位十分注重学生在校学习时的专业职业能力与实践经验。因此,在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训基地。学校需要在宁波地区寻找合适的外贸类及其相关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签订适合的校企合作协议,或采取专业订单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外贸类相关企业培养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既可以捕捉及时的市场信息,获取企业相关资源,又可以为企业输送“来之即用”的国际贸易人才,达到信息、利益共享的“双赢”模式。

5.突出亲验式教学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的情况,据此可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突出亲验式教学的方式。联系外贸及其相关企业,让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与岗位直接面对面,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和专业的认可度,加强学生的工作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

6.开展专业分流

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在临近实习的前一年的在校学习中,进行学生的专业分流。比如,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且性格外向的学生分流到国际贸易实务班,性格外向但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分流到国际货运班,性格内向学习努力的学生分流到商检报关班。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流教学,更加有助于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识和了解,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整合教学优质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分流等多途径来培养符合宁波地区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复合型人才,可以克服中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职业竞争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教学必须做出改革,这样才能使社会提高对中职生的认可度,才会让毕业生找到体面且受人尊敬的工作,才会让国际贸易中职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才会换来中职教育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服务贸易毕业论文篇9

[论文摘要]教学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科研是高校发展的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0.引言

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科研的支撑作用,教师便不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及时和深入的掌握,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以及相关学科之问的关系,往往沦为有限知识传授的输送者,难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是源,教学是流,只有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1.科研带动了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的发展速度惊人,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新观点层出不穷,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更是如此: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研究对象出现了新领域、新课题,诸如“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第二,国际贸易理论出现新理论、新原则。伴随各国经济发展,利用外资理论、新保护主义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贸易非零和竞争理论、国际贸易“双赢”理论诞生。第三,国际贸易实务出现了新方式、新岗位。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上所达成以货物(或服务)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为标志的电子商务。新形势下,外贸行业内的分工趋向细化,新的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员、报检员等等。

如果我们对国际贸易学科发展不加研讨,对社会需求不予荚注,对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不进行改革,所培养的学生显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又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而我校原人才培养方案无论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还是在专业课设置上都存在很大问题。教学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专业技能课程缺失。正是从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角度探讨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我们才大胆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要改革。相关论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建设”于2007年公开发表。实际上,课程设置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专业教师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更广义地说,教学研究可视为科研的一部分。我校新制定的09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就是本校国贸教研室专业教师深人研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通常而言,脱离科研工作的教师,往往没有机会或热情对本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难以实现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其教学内容必然容易枯燥、过时。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领域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的动态。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则需借助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与时俱进。

2.科研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阶段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指导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是检验四年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认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收集文献,调查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举措。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丁二作的锻炼。在05级国贸专业论文设计中,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我的科研课题。如虢威同学毕业论文课题“湖北粮食物流产业外资进人现状分析”正是我所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湖北粮食物流安全问题探讨”中的部分内容。梁华迪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湖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同样是我参与的省级项目——“中国农产品国际营销环境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在没有参与论文课题申报前,多数学生对论文的架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对收集的资料也不假思索地填充在论文中。论文没有太强的逻辑性,中心也不突出。通过反复指导并阐述自己在科研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以及课题研究所要实现的目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提炼论文所要表达的观点,经过多次比较国内外相关论文,激发他们独立研究并找到与课题有关论据,使他们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巾得到切实锻炼。这种启发式的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并严谨负责地把守论文质量关避免了学生盲目抄袭或草率应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精神、治学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3.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本专业的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言,需具有宽广的知识,能够将专业课教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wto规则等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则必须在科研工作中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不断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料,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样才能将专业最新的前沿带进课堂。大学专业教学内容虽有基础性的一面,但其流动性,变异性最强。确保教师和学生一起站到最前沿,其保证就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它包含教学的内容并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外贸函电》是我校双语教学的示范课程,身为主讲教师,在对该课程近40本国内外教材深入学习同时,不断总结并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大胆摒弃国内诸多《外贸函电》教材中已完全过时教学内容,例如,电传的格式及运用根据学科发展,把电子商务运用及电子邮件的运用充实到教学中,并主编了《商务英语函电教程》。在完成这本教材的同时,视野开阔了,创新意识、实践精神、独立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底蕴的重要途径。

服务贸易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外贸人才;培养;适销对路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

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海关总署统计司郑跃声认为,整个“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指出,2010年外贸人才需求总人数预计达79万余人,可见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高校每年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只有13万人左右,人才供需缺口相当大。即便如此,仍存在着外贸企业招聘难、外贸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因此,培养“适销对路”的外贸人才显得尤为紧迫。

一、用人单位需要的外贸人才

1、优秀的外贸高级人才。随着外贸行业新一轮发展高峰期的到来,外贸单位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那些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国际经贸技能、精通外语和计算机、有较强的创新沟通能力,又熟悉我国国情、熟悉国际规则惯例、熟悉国内外经济法律法规的人才,在贸易进出口领域尤其畅销。目前,我国外贸专才中,以管理决策型人才、出口营销性人才和国际商务谈判人才最为紧缺。

2、复合型外贸人才。这类人才既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专业最新动态,又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既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能力,又具备计算机实用能力,熟悉常用办公软件并能很快掌握相关应用软件;既熟悉国际贸易中的法律法规,又了解贸易相关行业的商品知识;既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又有实干作风与敬业精神。具备上述条件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在外贸企业热销。

3、应用型外贸人才。外贸企业对这类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外贸基础理论扎实,有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外贸业务流程,上岗速度快,实践能力强。持有国家外贸从业资格证书者受到青睐。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名列1~6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相关资证上岗。上述人才受到很多中小企业的欢迎。

二、现实中外贸专业毕业生滞销现象及其原因

1、外贸专业毕业生滞销现象。外贸专业毕业生滞销现象表现在学生对口就业难与企业难觅意中人才两方面。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外贸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结果改行,造成人才的浪费。刘育松等于2010年对北京多所高校的国贸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当时调查对象的就业率达到73.17%的情况下,对口就业率仅32.52%;另一方面外贸企业苦于招不到中意人才。一些大公司和知名企业难觅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很高的外贸人才,更多的外贸中小企业难觅急需的、合适的外贸人才。

2、原因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校培养方面。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该行业已进入一个较高水平的运行状态,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必然水涨船高。而高校在外贸人才培养中有诸多环节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如课程设置上缺乏特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跟不上新的经济环境下外贸形势的变化与要求;特别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不强,往往成为外贸专业学生就业时的软肋;国际化的教学内容缺乏导致学生参与国际交往、国际竞争的能力低下。这些都难以满足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毕业生就业观方面。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过程中眼睛只盯着沿海地区、大城市、大公司、大企业,过分关注工作环境、报酬待遇,缺乏与企业同创业、共发展的思想,对急需人才的中小企业不屑一顾。结果高不成低不就,自己理想的单位进不去,对他有意向的企业又不想去。这种现象无疑加剧了外贸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

再次,用人单位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毕业学校过于挑剔,使一些原本适应岗位要求的大学生失去就业机会。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为降低企业自身的培训成本,把有无实际工作经验、能否迅速顶岗实战,作为招聘人才的一个门槛,致使许多外贸专业应届毕业生被拒之门外。

三、高校培养“适销对路”外贸人才的对策

1、在培养层次上要“适销对路”。外贸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不同类型的高校培养的外贸人才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综合型重点高校具有师资、生源等诸多优势,侧重培养的是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外贸人才,其中有专业领域特长的高校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培养“定制人才”,并随时能根据市场需要培养精通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等小语种的外贸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属于教学型大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从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着手,着力培养适合外贸企业各岗位群的应用型人才。

2、在培养模式上要“适销对路”。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培养目标上要定位准确。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要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和更新;结合学校实际,扬长避短,克服趋同现象,体现学校自身特色。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要改变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外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应用、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在培养能力上要“适销对路”。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良好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外贸工作的必备能力。高校要通过产学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验室仿真实训的功能效率,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加强实务性课程教学,增加学生体验外贸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相关从业资证的培训与考试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要积极引入双语教学,加强学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具备外语交流与沟通能力。要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此外,高校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跨国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以提升学生参与国际交往、国际竞争的能力。

4、在就业指导上要“适销对路”。高校要对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一是要对外贸专业毕业生进行外贸形势教育,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开阔视野,增强就业信心;二是要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鼓励学生到急需外贸人才的中小城市和中小企业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开拓市场;三是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四是及时为学生提供对口招聘的就业信息,吸引外贸企业到学校来参加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韦霞.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上,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