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级药师工作总结十篇中级药师工作总结十篇

中级药师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46:38

中级药师工作总结篇1

1药学查房开展方式

药学查房开展单位为地级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参加对象为本市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药师,总计16家医院55名临床药师。药学查房活动分3组展开,由本院3名卫计委带教临床药师(抗感染、内分泌、心内),在所在病区挑选2~3个合适病例开展药学查房;邀请3位外院专家现场点评,本市其他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药师现场参观学习。

2药学查房流程

2.1了解病情

要求临床药师查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先掌握患者病情,熟悉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相关化验结果,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情况。

2.2审核医嘱

要求药学查房前先查看患者病历和医嘱,把患者的用药情况和需要进行药学服务的问题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为药学查房做好准备。同时分析用药合理性,对用药不合理处提出药物治疗的意见或建议。

2.3床旁查房

要求本次查房患者均为住院过程中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药学查房重点围绕用药进行,临床药师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方案,通过与患者交流,应能够追踪、监护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了解患者用法用量是否正确,是否按时用药,药物治疗前后变化,是否有不适情况出现。并在查房中回答患者用药问题,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治疗药物。

2.4问题反馈

要求根据床旁和患者交流情况,将所发现药学相关问题与医师护士进行沟通。

2.5讨论总结

要求上级医院药学专家点评互动,总结药学查房情况,纠正不足,提出指导性意见(见图1)。

3药学查房具体内容

3.1医嘱审核

药学查房的目的是和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教育,因此医嘱合理是前提。而其中重点是主要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分析,应做到有理有据,根据专业书籍、相关指南或者询证依据来评判;合理性分析包括是否符合适应证、用法用量是否正确、静脉滴注药物使用顺序、药物相互作用等。

3.2查房内容

初次查房和再次查房内容不同,对于初次查房,重点是对患者进行入院药学评估,了解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再次查房时,查房中临床药师观察和询问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是否有不适情况出现,是否按要求用药,特殊患者还需要关注其饮食、饮水量、尿量改变等。并且在查房中回答患者的用药问题,进行用药教育。

3.3讨论总结

药学查房过程中如果发现医师有用药问题,应避免在患者面前直接表达出来,可以在药学查房后及时与医师反馈沟通,避免医疗纠纷。药学查房后,应将查房过程中发现的药品问题整理总结,提出药物治疗方案评价,建立药学监护计划或者药历。

3.4临床药师专家点评意见

(1)查房对象的选择:对于不同形式查房,选择对象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临床药师日常工作的查房对象应是所在医疗组所有患者,而对于教学查房、集体查房,应选择能代表病种特征的病例或者特殊病情患者。(2)开始语和结束语:药学查房需要有明确的开始语和结束语:查房前先进行自我介绍,让患者知道交谈的对象及目的,以方便和患者沟通。查房结束时需要有合适的结束语。(3)查房内容:药学查房应能突出药学查房的重点和特色,不能类似医师的查房,强调诊断和病理生理的过程较多,而药师重点特色不明显。用药教育要有针对性,应结合患者情况、根据患者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用药教育,不能漫无目的把所有药物有关的知识都和患者讲解,不能生搬硬套地“背病历、背说明书、背指南”。(4)用语确凿、简洁明了:药师对患者用药教育的目标是让患者指导用药目的,应该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一句话可以解释药物,让患者易于明白和接受。当然也要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不同或职业不同而因人而异。不确定的问题可以查询到相关证据后再告诉患者,避免因为一次错误的回答而失去患者的信任,而且错误的用词可能会导致医患矛盾。

4规范化药学查房的意义

4.1加强临床药师与医师、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交流

临床药师查房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药物问题,如药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间相互作用等,通过及时与医师和护士沟通,可以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3]。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可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用药依从性。而作为临床和药学的纽带,临床药师自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才能解决临床问题,才能在复杂的诊疗过程中游刃有余,从而提出正确的用药建议,得到医护和患者的信任和尊重,这也是有效督促、检查临床药师自我能力提升的途径之一[4]。

4.2提供临床药师之间讨论和学习交流的平台

不同专业临床药师之间知识储备不同,临床思维思路有异,通过规范化查房,可以弥补不同学科药物认识的不足[5],如同不同专科医师会诊,可以更全面更深刻的理和掌握了药物的使用,这也是临床药师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4.3规范查房步骤

药学查房是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工作的重要途径,然而至今国内并未有统一的标准让药师有迹可循。本次规范查房活动规范了我市各级医院今后查房的步骤,探索并总结了具有我市特色的服务患者、临床的药师工作模式。通过我市药师规范化查房模式的尝试,促进了临床药师与医护患之间的交流,加强了临床药师自身工作能力建设,它必将是临床药师执业水平和职业规范的有力推动。做为临床实践工作,药学查房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此部分技能实践的模式,希望在更多交流中能得到有效的统一与规范。

作者:吴萍单位: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

参考文献

[1]牟燕,苏乐群,李宏建.临床药师如何做好药学查房[J].药品评价,2012,9(20):16-17.

[2]王建平,吕宾,沈敏鹤.药学查房模式的探讨[J].医药导报,2013,32(5):694-695.

[3]张秀红,陆一,叶建林.我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与实践[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1):2569-2571.

中级药师工作总结篇2

1资料与方法

1.1药房药师对处方的审核和点评

药房药师对处方在审查的同时还要参与其点评工作,其主要工作在于事前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有效干预、并做好信息沟通事后的处方点评。药房药师对处方的审核和点评工作重点在处方审核,对一些不合格的处方采取事前干预,与医师、患者、护士及时沟通和解释,并对处方审核记录单如实填写,内容除了要包括处方前记书写情况,还需对过敏试验及结果是否注明、用法用量的正确与否等进行记录。将记录送与处方医师的同时,药学部门自己也必须留存。药房药师每天可抽取5%的当天处方,对其进行点评和记录,指出不足和总结处方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开处方医师。对复杂处方、问题处方和患者咨询等,药房部门也需接待和处理,以保证自己所发药品的安全与合理。

1.2临床药师对处方的点评

临床药师主要对处方及医嘱进行具体点评,每月可随机抽取3d处方量,其中住院医嘱单每个临床科室抽取10份,且每月对处方的点评数量都>1000张,而住院医嘱单则至少100份。临床药师的处方点评工作除包括处方点评、记录外,还需要负责统计和上报,并审核记录不合理处方,对药房药师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再评价,以确保处方点评的正确性,避免出现误评、漏评。

1.3处方点评小组对处方的再点评

处方点评小组成员应有至少5名组成,其中至少3名具有药学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名临床药师,组长为负责临床药学的科长担任,负责内容主要为复查和再评价药房药师、临床药师点评过的处方。处方点评小组的复查和再点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纠正和补充药房药师和临床药师的点评工作,这种点评是在集体讨论中进行的,对处方点评质量的提高十分有利。另一方面,处方点评小组还需要立足药师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不足的认识基础上对专项点评制度进行建立,对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加以确定。除了这些,处方点评小组还需对处方点评评价表进行填写,并通过办公系统通报点评结果,如有异议则再次复议。点评小组在对点评结果了解的基础上,需对问题做出汇总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2结果

从2011年开始对该种处方点评模式实施以来,门诊处方质量改善十分明显,特别是抗菌药物方面,其使用越加规范,处方的合格率也从实施前的84.0%上升到98.5%。住院医嘱中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和辅助药物等现象大量减少,住院患者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上从最初的80.78%下降到60.12%。全院药占比下降也十分明显。这些都显示该种点评模式和方法,能够促进药房药师审方能力的提高,保证处方的合理性,使处方点评制度的有效实施得到确保。

3讨论

中级药师工作总结篇3

个体诊所2016年度工作总结一我诊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一年来认真做到依法执业,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执业科目是中医科、内科和口腔科,在开展诊疗活动中,能够严格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没有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二、诊所现有主治医生xxx人,执业医师xxx人,执业助理医生xx人,执业护士xx人,已经办理执业注册手续,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三、诊所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并按照要求上墙公布。制定有医师和护士岗位职责,制定有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等相关制度。

四、热情周到为病人服务,关心病人疾苦,耐心细致询问病情,认真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全年诊疗患者xxxx人次,没有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五、能够按照规定使用医疗文书,配备有门诊日志、处方、门诊病历、转诊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消毒登记本、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毁形登记本和收费票据等,对就诊病人进行登记,书写门诊病历,用药开具有处方。

六、加强自身药品采购和保管工作,使用的药品全部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购进,购进药品有票据。不向非法企业和个人购买药品,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变质药品,确保临床医疗用药安全。

七、医疗废物交与xxxx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双方签订有《医疗废物处置服务合同》,每两天交接一次医疗废物),有医疗废物处理登记本,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

八、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对重点发热病人及时转诊上级医院;在诊疗工作中,没有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

九、能够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卫生知识宣教活动,结合日常诊疗工作,向患者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上级下发的卫生知识宣传资料,能够张贴在诊所进行宣传。积极参与白马凼社区居委组织的卫生活动,平时做到经常打扫诊所内外环境卫生,保持诊所环境整洁。

个体诊所2016年度工作总结二我诊所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领导下,认真做到依法执业,为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扎实做好诊所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卫生部门的各种岗位培训,努力发扬特长,为老区的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将诊所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在市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学习各种卫生系统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的有关内容,高度重视个体医疗在医疗活动中出现的医疗纠纷问题,按医师法的规定的范围进行行医,不超范围行医。全面按照市县卫生局的精神进行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视患者为亲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几年来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并且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二、加强理论学习工作,充分发挥服务作用。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研究医学理论,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在近45年的医疗工作中,强调的是增强免疫力,削弱和排除致病的不利因素。消除疾病,保持健康。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在工作中也感到了医学博大精深,自己深深的体会要为患者更好的服务就要不断的加强医疗理论的学习。

三、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严格依法行医。本人持证上岗,按执业范围行医,并根据继续教育相关规定及要求,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管理办法,各人员定期参加上级医院的各种培训工作,并

得了良好效果,诊断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且按照规定使用医疗文书,配备门诊日志、处方、门诊病历、转诊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消毒登记本、一次性医疗器械、药品购进登记本等,对就诊病人进行登记,书写门诊病历,用药开具处方等。

四、加强自身药品采购和保管工作,使用的药品全部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购进,购进药品有票据。不向非法企业和个人购买药品,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变质药品,确保临床医疗用药安全。

五、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对重点发热病人能够及转诊上级医院;在诊疗工作中,没有发现传染病人?一但发现传染病例,按照规定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中级药师工作总结篇4

 

自2011年原国家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医疗机构开展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紧紧围绕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并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一活动目标,根据原卫生部(现国家卫计委)和云南省卫生厅有关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文件要求、会议精神和安排部署,结合“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和等级医院创建等,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组织,各级医疗机构认真落实各项部署要求,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同时广大医疗工作者积极参与活动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达到限定范围,品种结构较为合理;其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控制指标明显下降;再者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所规范。现将有关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根据原卫生部(现国家卫计委)和云南省卫生厅有关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文件要求、会议精神和安排部署,市卫生局每年均结合实际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同时每年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每年均结合实际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如**市延安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组织领导工作;此外,医院还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由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组织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度和月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此外,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市卫生局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即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并对全市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县(市)区卫生局具体负责辖区内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辖区内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落实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二、强化培训,提高认识

一是组织市属医院分管医疗、药学及医务、院感和药学部门负责人参加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二是组织县级以上医院的分管医疗、药学及医务、院感和药学部门负责人由云南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经验交流学习班”;三是组织各县(市)区卫生局、五个国家(省级)开发(园区)社会事业局医政科科长、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部分民营医院的分管领导、药学、医务、信息、感染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卫生部办公厅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四是组织全市医务人员参加全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员培训;五是组织200多名临床医师、药师参加国家卫计委在**举办的“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培训项目”等。此外,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工作,如市妇幼保健院于2011年9月、2012年6月和2013年8月分别对全院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了“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云南昆钢医院于2012年11月29、30日两天举行了为期2天的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参与医师、药师近200多人次,覆盖面达90%以上。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保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深入、持续开展,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一是充分利用宣传栏、医患沟通会、网站信息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群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宣教力度,提高群众合理用药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氛围;二是继续把医务人员培训放在重要位置,提高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营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内部环境。如市一院通过院质控会、院内网、医院药讯、临床微生物与抗感染通讯、宣传栏和组织培训等形式广泛宣传,使全院上下明确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政治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围绕重点,扎实推进。

(一)及时转发各种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文件,使全市的整治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心目标开展。

(二)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一是明确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各临床科主任为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主要责任人,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二是按照谁发证,谁管理的原则,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各自发证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此外,各医疗机构院长与临床科室主任也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三是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均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三)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在医疗机构开展2011、2012年度和2013年上半年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均根据云南省卫生厅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制定了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如市延安医院一是制定了《**市延安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使用权限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二是医务部定期到科室抽查运行病历及医嘱,对个别越级使用情况及时纠正,以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使用抗菌药;三是严格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会诊制,并且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一律不放门诊使用,以促进该类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

(五)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1.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

2.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口腔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儿童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4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3.实施备案管理。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要及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六)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并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不合理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如市儿童医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并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临床使用异常等情况,及时调查并提交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小组会议进行讨论,对于使用量异常增长的药品进行停药处理。

(七)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提高血液及其他无菌部位标本送检比例,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市一院2012、2013年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分别为46.7%、68%,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分别为75.5%、77%,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分别为89.93%、97%。

(八)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如安宁市人民医院在对全院医师和药师开展培训、考核的基础上,于2012年8月27日下发《安宁市人民医院关于授予执业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及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的通知》(安人医﹝2012﹞39号),对考核合格的医师分别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对考核合格的药师授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同时下发了安宁市人民医院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的管理制度与程序,对新调入我院及新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师,要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的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医院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才能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医院处方点评小组在每月的处方点评过程中,严格检查是否有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的情况以及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一旦发现,对处方医师进行通报及处罚,从目前检查情况来看,通过医院HiS授权管理,医院执行情况很好,无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发生。

(九)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二级以上医院组织感染、药学、微生物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如市儿童医院按卫生部要求,对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截止2013年8月止,共随机抽查了全院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共367人次,处方及医嘱总数各5821张及251份病历,每月定期将点评结果交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讨论,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十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十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并纳入绩效考核、诫勉谈话、限期整改等处理,进行有效干预;安宁市人民医院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小组每月开展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工作,及时将点评结果交医教科及抗菌药物管理办公室审核,审核后每月一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情况通报,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内部公示,每张处方扣罚30元,在常规点评基础上,针对问题突出的科室,加大点评力度,不断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十)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为扎实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建立了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如市三院制定了《**市第三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考核奖惩办法》,医院根据监测情况对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对未达到相关指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科室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截至2013年9月底共进行诫勉谈话8次;如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每月坚持一轮处方及医嘱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点评工作,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反馈并对不达标科室给予经济处罚,2012年受处罚的科室累计达11个,2013年受处罚的科室累计达3个。此外,对达标科室给予奖励,近三年来,对控制达标且无不合理用药的科室累计奖励金额计10余万元。

五、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一是全市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达到限定范围即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均分别不超过50种和35种,如市一院品种数为48种,市三院品种数为48种,市妇幼保健院为40种,市儿童医院品种数为50种,官渡区人民医院为33个。

二是全市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抗菌药物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即品规数均符合好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要求,即同一通用名称的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三级医院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二级医院口服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三级医院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二级医院注射剂型不超过1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三级医院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二级医院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2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三级医院不超过5个品规;二级医院不超过2个品规。

三是全市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控制指标明显下降。如市延安医院今年1-8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45.87%、7.78%、29.87%和38.57DDD/100人/天;安宁市人民医院今年上半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54.96%、25.22%、20.72%和35.18DDD/100人/天。

四是全市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所规范。如市延安医院2011年1月(还未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比例为88.91%,,启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到2011年12月,该项指标已降一半,到49.38%,2012年,随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该项指标进一步下降到27.55%,到2013年1-8月该项指标维持在28.30%水平,较好地完成了控制指标;市儿童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率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50.35%、29.68%和14.79%;市一院

六、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医疗机构领导不重视,致使本院对实施方案贯彻落实较差。二是少数医疗机构没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工作不踏实。三是部分医疗机构未开展抗菌药物使用专项点评工作。四是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仍然存在,极少数还较严重,如清洁手术预防用药选择错误、用药时机不合理、使用疗程不合理、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及门诊使用特殊限制性抗菌药物等。

七、下一步工作思路

中级药师工作总结篇5

1.1药学人员占比不足

根据《药品管理法》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任务、规模配备适当数量临床药师,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我院为二级甲等专科精神病院,目前药学组工作人员共计14人,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478人,占总人数的2.9%,远小于规定占比,且目前尚未配备临床药师。

1.2药学人员基础学历为本科

我院现有药学工作人员14人,其中药学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6人,中专学历1人,无研究生及博士生学历药学工作人员,本科学历占比50%。14人中,主管药师6人,药士5人,3人无专业技术职称(目前暂不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无药师及副主任药师职称药学工作人员,带教出现断档现象。

1.3药学工作模式单一,药学服务技能提升受限

我院为二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门诊药学组设置为门诊药房,中心摆药室及库房三个模块。大部分药学工作人员日常从事医嘱摆药,根据临床医嘱将药品手动拆零,再按照早中晚时间要求将药品摆放至药杯内,机械性过强,无机会深入临床,参与临床疾病探讨及医嘱方案制定,对个人专业技术技能提升有一定影响[2]。

2对提升药学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的建议

2.1增加药学工作人员,培养临床药师

为避免药学人员短缺造成临床不良影响,我院逐年增加招聘药学人员,开展培养临床药师,脱离简单的机械化操作,逐步从事药品浓度监测及不良反应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工作。通过与患者面对面,做到与医师同时了解患者病情,参与临床的药物治疗工作,进一步满足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需求,力求做到个体化用药。建议配备血药浓度分析仪等相关设备,做到院内分析,反馈及时,对数据做综合处理,积极参加院内外药学相关培训,及时了解前沿信息。临床药学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沉淀的工作,如果药师本身只通过培训来学习,自己不摸索,不探究,也很难发挥出积极的效果。这就要求医院在选择临床药师进行培养时,除个人学历达标以外,还需要该人员有一定积极主动性、探索性,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信心[3]。

2.2鼓励药学工作人员院外学习提升自我院实行绩效工作

以来,对暂未取得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人员采取绩效奖励减半政策,药学人员薪酬直接与职称挂钩。该政策大大提高了人员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截止2019年7月,我院现有药学人员已全部取得药学本科学历,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人员占比80%,另有3人取得全国执业药师资质。

3.3规范化对药学人员进行三基培训考试

根据我院《门诊部药房岗位职务说明书》中要求,药学人员需每半年参加一次三基培训考试,对考试不合格人员予以2分-5分的绩效扣分惩罚措施。由门诊部药学组出具试卷,内容涵盖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条例、药理学、中药学及医院药学实践操作等方面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分析,2016年下半年及2017年上半年,我院药学工作人员考试合格率为70%,2017年下半年及2018年上半年,药学工作人员考试合格率上升到75%及83.3%,呈增长趋势,且根据临床满意度调查表反馈,临床满意度也大幅增加,药师对药品性质、用法、不良禁忌证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做到答疑解惑。

中级药师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产学研联合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11-02

2005年5月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启动了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1]。2007年5月,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补充通知》(教高〔2007〕10号),进一步完善建设总量、建设范围、建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建设方式由评审直接授予“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调整为评审产生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授予“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

2000年8月,烟台大学和山东绿叶制药集团各投资50%成立烟台大学药学院。通过新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大学和企业双方的资源、人才和研发生产条件,实现“产、学、研”实质性联合,探索出一条新的人才培养途径。烟台大学药学院“十二五”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7月立项建设[3],作为省属地方高校,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该中心立足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对实验中心进行建设,希望走出一条产学研实质性结合的具有特色的部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之路。

(1)充分利用共建单位绿叶制药集团一流的新药研发平台,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打破药学原有的二级学科界限,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整体布局,实现设备共用、资源共享,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打破药学原有二级学科界限,将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分为药学教学平台和新药研究平台进行建设,平台间设备共享,人员交叉,投资效率达到最大化。在实验条件上,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教学、科研保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性实验条件。

两个平台分别由烟台大学和绿叶制药集团连续多年投资。药学实验教学平台承担药物化学实验、药理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剂学实验等药学实验课程的本科教学任务;新药研究平台包括药物筛选与评价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药物制剂与分析中心和药物化学中心,该平台主要承担学生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整合后的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学生开设理论实际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提供保证。

绿叶制药研发中心目前现有实验室总建筑面积约为12000m2,设备投入已达到1.04亿元,拥有aVanCe-400核磁共振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顶空进样)、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等主要先进仪器设备128台/套,全部对中心开放使用;拥有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注射剂和口服制剂、长效微球制剂、脂质体制剂、生物降解性辅料、生物药培养和分离纯化6个中试实验室,还将着力建设药物提取与分离、药物化学合成、固体制剂和液体注射制剂4个中试车间,将主要承担学生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及“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训等工作,待建设完成后,中心将有条件开设很多学校药学专业无法有效开设的药物安评、液体注射制剂等培养工作。

(2)以绿叶制药集团和药学院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扩大开放实验室的力度,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创新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探索兴趣,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院及企业课题向教学实验内容的转化。

中心实验教学依托药学院和绿叶制药集团雄厚的科研力量,包括“药物筛选与评价”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药剂学”山东省重点学科、“分子药理和药物筛选与评价”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新型制剂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绿叶制药集团“长效缓控释和靶向制剂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学院教师及企业兼职导师承担本科学生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训练,结合药学院“专业导师制”,学院及企业承担的科研项目均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验技术训练和科学思维培养的实验教学内容,加大开放实验室力度。

近3年,共承担纵向课题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2项,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药学院学生均参与其中。

(3)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充分利用山东绿叶制药基团雄厚,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壮大中心力量,共同培养药学人才。

基于校企联合办学的优势,该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7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38人,有欧美等地留学经历的18人,国家千人划特聘教授2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师中有半数在绿叶制药集团兼职。

在此基础上,中心积极落实教师培养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鼓励进修、访学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注重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近5年所引进的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欧美2年以上研修经历,已派出5位教师赴美国、日本等高校、科研院所访学。利用和绿叶制药集团合作办学的优势,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双师型教师既具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或大学的新药研究的经历和理念,又具有制药企业的实践经验。

经过3年建设,目前烟台大学药学院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初见成效,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培养的学生就业与考研连续取得佳绩,考研率连续3年保持30%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就业率连续3年位居学校前列。但在建设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①本科基础实验大部分仍延续传统的授课方式和实验内容,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创新;②实验中心的规章制度,需要在运行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新和制定;③进一步加强中心网站建设,使学生选课、自主学习、教师大邑、实验室和仪器预约均可以实现网络化;④加强与兄弟院校和中心的沟通交流,到已经通过验收的部级实验中心参观学习,取长补短。总之,中心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大胆尝试新模式,确保在建设期内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成为独具特色的部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Z].2005.

中级药师工作总结篇7

结合我院药物制剂专业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情况、学情状况及技术岗位需求等问题的整体分析,运用“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对药物制剂专业实验班进行教学,改善《药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显著。

2传统教学问题剖析

2.1教材内容脱节

理论教学与实训内容脱节。学生往往在实训中按照书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或者按照教师的示范模仿去做,实训结果虽好,但未能将所学理论与实训内容相联系,知识点出现断层。

2.2学生基础薄弱,对该学科兴趣不浓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对检验学中本应具备的数学、化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加之书本内容理论偏多,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本门学科兴趣不浓,上课没有积极性。

2.3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对象的就业岗位是未知的,教师无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技能水平培训,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有用也产生怀疑,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

2.4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我国制药行业飞速发展,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仅仅从事教学活动会出现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的要求不平衡。

2.5学生技能水平不够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足,不适应就业岗位需求,无法达到就业技能上岗的目的,即使“送得出”,也会出现在企业“留不住”的现象。

3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不同形式的教学中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制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它的意义是十分具体的。经过我所在的教研小组长时间总结经验,多次探讨研究,找到了更适合于我专业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即:教材编写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评比一体化。

3.1具体实施方案:采用实验研究法,设立实验班和对比班,通过整个教学循环的教学效果对比,得出结论。

3.2班级设置

实验班:14级药物制剂一班

对比班:14级其它药物制剂班

3.3编写校本教材

完成校本教材《药品分析检验技术单元操作》,共设置10个大项目,30个子任务,涵盖药物检验基本知识和操作、药物检验基本程序和企业化管理要求。对14级药物制剂一班采用该教材进行授课,对比班级使用传统教材。

3.4教师企业轮训

完成每年下企业实训两个月,针对药物检验课程的特点,选择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药物检验员一职进行轮训学习,掌握最新的检验技术,仪器使用方法,加强知识储备,提高操作能力。参加职业等级资格培训,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3.5教学组织实施

对实验班进行企业化管理,将课堂演化为实习单位,成立4个检验小组,包括设备管理小组、药品管理小组、药品检验小组、监督管理小组,选出班组长,“实习”过程中各司其职,明确责任。小组成员每两周轮换一次,要求学生掌握各小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提高知识储备与技能水平,综合全面发展。对比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授课。

3.6教学实施

对实验班使用校本教材进行项目教学,利用班级的企业化管理开展教学内容,对不同岗位分配不同工作任务。例如:班长需完成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加强人员的出勤管理;药品管理小组需清点每次工作所使用的相关药品,完成溶液配制工作,做好出入库的记录;设备管理小组需每次对使用仪器进行连接、整理,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平时做好维护工作;药品检验小组负责对项目中的药品进行检验,得出结论;监督管理小组负责对其他员工进行监督考核、评价打分。对比班采用传统教学内容授课。

3.7评价实施

实验班学生整个学期都是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工作,在工作中互相取长补短,相互监督学习,也有很多情感沟通与交流。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应该是客观而全面的,考核项目包括日常考评和大赛考评两个部分,其中:日常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大赛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日常考核评价项目:

大赛考核评价项目可依据具体内容参考技能鉴定考试的相关要求。

4教学效果分析

中级药师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基本药物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中图分类号:R9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3-0005-04

Usageoftheessentialdrugs

insecondandthirdclasshospitalsanditsrelatedsuggestion

menGXian-min1,DonGping1,ZHanGYong-xin2

(1.publicHealthClinicalCenteraffiliatedto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1508;

2.HuashanHospitalaffiliatedto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40)

abstractthepolicyoftheessentialdrugshasbeenimplementedforover30yearsinChina,buttheeffectisnotgood.topromotethiswork,thenationalauthoritieshaveissuedseveraldocumentssince2007,suchas“implementopiniononestablishingthenationalessentialdrugssystem”,“nationalessentialdrugslistforprimarymedicalinstitution(2009version)”.Severalsurveysfoundthatthekindsandusagerateoftheessentialdrugsareprettylowinsecondandthirdclasshospitalsduetothelimitationofthekindsofdrugs,insufficiencyoffinancialcompensationandseverityofdiseases.thenewmedicalReformshouldpushthewideusageoftheessentialdrugsinsecondandthirdclasshospitals.

Keywordsessentialdrugs;secondclasshospitals;thirdclasshospitals

基本药物制度是维护公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利、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其建立和完善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2009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时“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规范基本药物使用”,进而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的贯彻实施,提高药品可及性并缓解群众的“看病贵”问题。同年8月,国家9部委联合《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两个文件,标志着我国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它各类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据了解,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已按要求认真组织落实了基本药物的使用,但二、三级医院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本文就二、三级医院中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文献回顾和分析,并就二、三级医院如何推进基本药物的使用提出相关建议。

1基本药物的概念与意义

基本药物的概念最早是于1975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是指卫生保健所需的最重要、最基本、不可或缺的药物,目的在于使其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多数人口得到基本药物供应。1977年10月,wHo制定了第1版《基本药物目录》,随后进行了多次更新。2002年,wHo对基本药物的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即改为是指能够“满足人群优先医疗需要的药物”,其遴选必须考虑公共卫生状况、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卫生机构条件、卫生人员培训状况和经验以及费用-效果分析等因素。国家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有关机构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在充分考虑本国现状和基本医疗保障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原则确定的,具有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质量可靠、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等特点。基本药物概念是基本医疗卫生的基石,是优化遴选和使用基本药物、控制医疗卫生费用和促进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的有力工具。当然,基本药物概念的使用有一定的灵活性,各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均由该国按实际情况制定。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开始制定本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或行动计划,以促进药品的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并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基本药物的遴选、定价、生产、流通、医院使用和医保报销等多个环节,是国家为维护公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是政府以其权威性对药品质量、疗效以及可获得性等向公众作出的承诺,体现了政府心系民生的出发点和实现公平医疗的决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优化医药资源配置、促进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机制的转变、有效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切实减轻公众药品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在wHo193个正式成员国中,已有8成以上制定了本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且多数国家还根据国情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目录内容。国外实践证明,推行基本药物政策是促进合理用药和控制药费增长的有力手段。

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并参与wHo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于1981年颁布了第1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在以后作过多次更新。但除基本药物目录外,我国并没有制定强有力的配套措施来保证基本药物政策的推行,致使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仅限于目录的修订,实际作用不大。“新医改”启动后,中国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2009版)等相关文件,继续推动中国的基本药物行动计划。目前,已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2009版)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中成药共307个药品品种,其中化学药品有205个品种、中成药有102个品种。各省、市还相继公布了本地的增补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它部分)》也将配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尽快制定出台。

2国家对二、三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的要求

国家当前对二、三级医院的基本药物使用没有提出明确的比例要求,但卫生部在2009年底公布的“医改”方案中已经强调,二级以上医院必须配备一定量的基本药物,至于具体的、恰当的比例尚待结合各类医院的特点和就诊人群疾病谱等情况加以衡量。有消息称,卫生部正在制定的计划要求二、三级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其中二、三级综合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的数量须分别占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总数的95%和80%以上[1]。

据了解,为促进基本药物在二、三级医院的使用,各省、市也在积极行动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江西省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三级医院配备的基本药物品种数应不少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总数的95%,使用金额比例不低于15%。河南省规定,三级医院至少要配备八成以上的基本药物,且基本药物收入至少要占药品总收入的10%。河南省同时还规定,对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未达标的医院,将取消其当年的评优资格。山东省卫生厅也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都要将基本药物(包括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作为首选药物,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院配备的基本药物品种数不低于基本药物品种总数的70%,基本药物销售额占全部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17%[2]。

3《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2009版)在二、三级医院中的使用情况

为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在二、三级医院中的使用情况、推进基本药物政策的落实,最近有多位学者做了相关调查并发表了研究结果。邱凯锋等[3]通过统计《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2009版)使用品种、数目及金额,分析了其所在二级甲等医院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情况。结果表明,2009年该院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数比例为23.2%,使用金额比例为13.5%,对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配备使用率为53.1%。赵欣欣[4]选取部分住院患者计算本院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及新准入基本药物对药品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1793例患者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仅为5.73%,人均药品费用为(2618.70±3051.70)元。用新引进的同通用名基本药物中定价最高、最低以及平均价格替换患者原使用的基本药物,换算后发现在药品总费用、基本药物金额比例和人均药品费用3个指标中最高上涨1.66%、最低下降0.09%,反映出三级综合医院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较低、基本药物对药品费用的影响很小。张强等[5]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2009版)统计本院2009年3月1日-2010年2月28日的药物销售数据,通过金额排序法及用药频度排序法分析显示,该三级甲等医院共配备了149种基本药物(西药),占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西药总数的72.7%,占医院西药总品种数的11.6%;其销售金额为1663.5万元,占医院西药总收入(17005.5万元)的9.78%。以上诸数据表明,无论是在二级医院还是在三级医院,普遍存在国家基本药物覆盖面窄、使用比例和使用金额都比较低的问题。沈洋等[6~9]等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事实。考虑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2009版)是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这种结果并不令人意外[4]。

导致目前二、三级医院中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较低的原因主要有: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公立大医院必须把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达到一定的使用比例,但对具体比例却无明确要求,对基本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比例的要求也缺乏明确依据。2)二、三级医院承担着大病和疑难疾病的诊治任务,其患者多为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患者,而在基层医院使用基本药物不能解决的问题转到二、三级医院后基本上都要调整用药,现有的307种基本药物加上各省、市增补的品种仍不能满足二、三级医院的用药需求。3)在药品收入为医院收入主要来源的二、三级医院,国家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医院缺乏使用基本药物的动力。4)由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加上药品广告的误导,不少患者仍存在廉价药品疗效差、贵药与新药疗效好的错误认识,甚至会主动要求医师开具价格高的药品,临床医师承担较大压力。5)药物研发能力提高、新药上市数量增加,在新药比老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片面宣传下,医师偏向使用新药。6)部分医师违反职业道德,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开具非基本药物给患者,使患者难以使用基本药物。

4在二、三级医院中推进基本药物使用的相关建议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2009版)实施2年多来实践经验间接表明,即使针对二、三级医院有目的地扩充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在二、三级医院的推广和使用也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基本药物的推广使用是“新医改”的要求,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用药权益、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二、三级医院推广使用基本药物是历史的必然。

4.1发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作用,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

2011年3月1日起实行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二级以上医院应当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的药事管理、制定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推动药物治疗相关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制定与实施等工作。因此,二、三级医院应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为主导,制定和完善本单位基本药物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合理设定处方和调剂指标,鼓励医师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本药物政策和知识的培训力度,从技术上、制度上指导并规范医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加大其管理和监督职能,定期公示不合理的处方和用药行为,逐步规范医师用药处方。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并加以行政干预,必定会对本医院的基本药物使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4.2及时梳理并合理控制本医院药品品种目录,制定适合本医院的基本药物目录

医药科技的发展使得新药品、新剂型日益增多,致使二级以上医院的药品品种数多在数百种或千种以上,且同品种、同通用名的药品品种数较多,医师用药的选择范围宽,但合理用药的管理难度也大。医疗机构若不及时进行药品品种清理和控制,就不利于保证患者的合理用药,不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利于加强药品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也不利于临床用药管理水平的提高。医疗机构应当综合比较药品的品种情况,运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围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本省、市增补目录并结合本医院临床医疗需求和专科用药特点,邀请相关专家对各类药品进行科学评议,对基本药物目录收载的品种优先选用,对昂贵药、进口药进行品种和数量的严格控制,该淘汰的及时淘汰,制定出适合本医院使用的基本用药目录。同时,积极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逐步停止目录外品种的采购,严格控制药品的库存数量,使临床用药品种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4.3提高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发挥医师的主导作用

有调查显示,相当数量的医药工作者、尤其是一线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这对推进基本药物的使用极其不利。医师是药物使用的主导者,医师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识程度和执行情况将决定这项制度实施的效果。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基本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度,同时建立有效的基本药物使用激励机制,调动医务工作者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积极性。此外,医务人员也应克服抵触情绪,认真学习《中国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文件,改变以往的用药习惯,树立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充分发挥基本药物防治疾病作用的理念,共同促进本单位基本药物的使用。

4.4将基本药物使用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比重

强有力的行政干预历来都是制度和计划执行的有效保障。医疗机构不仅要制定各临床科室的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而且应建立分级管理、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基本药物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并重视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可成立由绩效考核办公室、医务科、药剂科、信息科和财务科等有关人员组成的督查组负责检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对发现的不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不按规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不上报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尽可能避免采取简单的经济处罚和院内通报批评的手段,而多推行面对面讨论的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逐步统一认识,由此达到扎实规范基本药物使用的目的[10]。

4.5加强医院临床药师的培养,发挥药师在规范基本药物使用中的把关作用

在二、三级医院中推进基本药物的使用及合理用药不可忽视药师的作用,这一点在国家及各省、市相关文件中均有提及。临床药师具有药学和治疗学知识,可在临床查房和药学信息服务等方面引导医师使用基本药物。药师也可通过调剂、处方点评等环节对基本药物的使用进行把关,并定期对基本药物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以利行政部门加强管理。药师还能在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时积极宣传基本药物政策和合理用药知识,消除患者对基本药物的认识误区,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率。刘辽等[11]采用自身对照的试验方法考察了药师干预对国家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的影响,结果发现药师主动干预的确有利于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和金额比例、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4.6重视对《中国国家处方集》等权威文件的应用

《中国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是按照我国的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编写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医师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合理的药物治疗的专业文件,也是医院进行医疗管理、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实施国家药物政策的重要文件,但目前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对这些文件重视程度不够、应用率不高的问题。希望各医疗机构重视对《中国国家处方集》等的应用,加强培训,将这些文件作为临床用药、处方和医嘱点评以及考核的重要依据。

4.7加强对公众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使用基本药物治疗的比例

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是一项国策,其实施需要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医疗机构应利用宣传栏、宣传单和咨询窗口等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增强公众对基本药物政策的了解,使公众知道基本药物就是具有较好疗效的、性价比高的、质量有保障的放心药,从而降低公众在就诊时对医师处方行为的影响,提高选用基本药物治疗的比例。

5结语

总之,二、三级医院的疾病谱较基层医疗机构复杂得多,且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有所不同,故需要的药品品种数更多且侧重点不同,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2009版)是针对基层医疗机构颁发的,不能满足二、三级医院的用药需求。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二、三级医院的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与药物目录,以进一步促进综合医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相信今后随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它部分)》和各地增补药品的陆续颁布,这一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正如目前基本药物在二、三级医院中的使用比例和金额较低的情况一样,即使未来基本药物目录扩大后基本药物在二、三级医院中的推广使用仍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鉴于“医改”形式和趋势,二、三级医院的负责人应重视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的方案和措施,认真制订本医院的基本药物目录、处方集和使用指南,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培训力度,规范临床医师的处方行为,充分发挥药学人员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并将基本药物的使用纳入科室和医师的绩效考核中,逐步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和金额,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建立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一个新制度的出现必定伴随着争议并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除医疗机构自身外,基本药物在二、三级医院的推广使用还需政府和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共同关注、理解和支持。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体系以及基本药物的报销制度和流通机制的不断完善,基本药物在将来新的医疗体制下必定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三级医院使用国家基本药物须超80%[J].医院管理论坛,2009,26(12):5.

[2]贾岩.基药进军三级医院,配比全面提升[n].医药经济报,2011-07-20(01).

[3]邱凯锋,游思平,邓丽华,等.国家基本药物在某二级综合医院的应用研究[J].2011,11(10):890-892.

[4]赵欣欣.我院基本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44):4178-4181.

[5]张强,郑继海.我院2009年3月-2010年2月基本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44):4132-4133.

[6]沈洋,黄婧.某院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40):3812-3815.

[7]董朝晖.我国基本药物的供需现状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5(1):12-17.

[8]李荣凌,宋春金.我院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及价格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4):318-320.

[9]张捷,史宁,王欢,等.我院2004-2008年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8(1):46-48,54.

[10]郭峰,赵纳.我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措施及难点探讨[J].中国药房,21(48):4521-4523.

中级药师工作总结篇9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00%的中医科、100%的中药房建设达到国家、省级标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均能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2、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4、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5、综合(专科)医院100%设置中医科、中药房,75%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6、100%的县(市、区)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不少于10%。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各县(市、区)要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各县(市、区)要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鼓励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各各县(市、区)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与培训、中医药服务提供等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列为一级指标,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5%。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要加强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建设,重点强化基本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将县中医医院纳入120急救网络。高邮市中医医院争创三级中医医院。

所有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要开展中医药人员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高邮市实施中医类别医师县、乡、村纵向流动机制试点工作。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配齐配强中医药人员。100%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100%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每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要重视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要努力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要认真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职称评定、培训学习、工资待遇等方面制定向基层中医药人员倾斜的激励措施。

(四)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各县(市、区)要在创建成市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要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以及“2013-2014年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允许基层西医人员经过系统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要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的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创建活动。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全国、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区、区、县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验收。继续推进省、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创建活动。新建一批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实施省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深入开展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中药房达标建设活动,推进综合性医院中医示范科室的创建活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健全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积极推广中医妇儿适宜技术。市一院建成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各县(市、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建设,大力培养和提高中医药和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对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各县(市、区)要制定并实施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的政策措施。制定并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基层药品连锁企业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要强化中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各县(市、区)要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各县(市、区)要严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采购程序,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推进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

各县(市、区)要全面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活动,组织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不少于10场,直接受益群众不少于1000人次,组织中医药服务“六进”活动各不少于2次,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力争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普及80%以上行政村、85%以上社区和80%以上家庭。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各县(市、区)紧密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节、养生节、膏方节等活动,创作不少于1种面向基层群众的优秀中医药文化作品。

三、组织实施

(一)部署启动(2014年1-3月)

1、制定下发《2014年市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2014年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考核标准》,并予以部署。

2、各县(市、区)相应制定2014年提升工程实施细则,落实具体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并将实施细则报市卫生局中医处。

(二)具体实施(2014年4-9月)

1、各县(市、区)按照《2014年市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和各地制定的实施细则要求,扎实开展提升工程的动员部署,努力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2、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督促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按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提升工程中各项工作任务。

3、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提升工程实施动态监控,随时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好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和目标完成。市卫生局期间将组织抽查。

4、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报送本地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情况。

(三)评估验收(2014年10月)

各县(市、区)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2014年10月20日前完成对辖区提升工程的自查,同时将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书面总结、自查评分表等材料于2014年10月30日前报市卫生局中医处,并做好接受市级抽查的准备。

(四)工作总结(2014年11-12月)

市卫生局于2014年11月组织对各县(市、区)提升工程工作进行考评。2014年年底将各地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考评结果予以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提升工程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工作。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负责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业务指导,承担社区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认真实施提升工程,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各有关单位要组建专门领导班子,领导、协调项目推进工作,要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并定期收集、上报实施进展情况。

(二)规范管理,严格考核

市卫生局对各县(市、区)的项目实施情况实行阶段或年终抽查,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县(市、区)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不按要求实施项目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

中级药师工作总结篇10

一、毕业实习对象

XX届全院本科毕业班学生。

二、毕业实习时间

XX-XX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和第二学期。

三、毕业实习进程安排

周次时间内容及要求

XX-XX学年第一学期9-11周XX.10.25­-XX.11.141、做好实习动员,制订安排计划,明确实习时间,确定校内指导教师。

12-14周XX.11.15-XX.11.301落实学生实习单位,以班级为单位上交《毕业实习登记表》

XX-XX学年第一学期及第二学期第一学期15-20周第二学期

1-12周XX.12.6-XX.5.151、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认真填写周记,教师进行过程指导。

2、指导教师每周与学生联系至少1次,教师进行指导。

3、二级学院组织教师对实习点检查,教师现场指导。

13周XX.5.10-XX.5.161、学生返校,上交实习鉴定表、毕业实践报告。

14周XX.5.10.-XX.5.201、毕业实践成绩评定、二级学院实习工作总结。

四、毕业实习环节的组织

1.重视集中实践环节的质量,成立集中实践环节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实习秘书:

指导老师:

2.实习场所

自主实习生由其本人选定实习场所,原则上必须是医药、化工、生物、保健品、化妆品等相关生产、研发、营销单位,填写审批表,报药学院批准;由药学院统一安排的实习单位有合肥圣鹰药业、安徽国正药业、合肥先锋药业、阜阳金太阳药业、合肥国森药业、温州康之源药业等,学生确立实习单位前可向辅导员了解实习单位概况,并就实习单位确定事宜与家长沟通。

3.指导教师资格

根据学生及实习单位情况,组织实习小组,一个实习单位指定1-2实,由药学院和企业分别确定1名实习指导老师,实行双导师制,指导各组学生指定毕业实习。集中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应由较高思想理论水平、较好专业知识能力和较强写作能力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担任:

(1)具有药学专业或相近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取得药学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高校教师。

(2)具有药学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从事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满3年的教师。

(3)没有达到以上条件,但是从事药学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对制剂原理和工艺路线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工人也可作为指导教师。

4.指导教师职责

(1)熟悉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药学专业见习、质询等教学环节的专业技能,药学理论及行业动态,熟悉药品管理办法及实际操作规程与方法。

(2)做好实习准备工作。用2学时时间指导学生准备好实习必须的各种文件、资料、器材;向学生讲明见习、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注意的问题、各种报告撰写方法及其要求等事项。

(3)指导学生实习全过程。在实习开始后,及时指导、解答、处理疑难问题,做好学生与学校、实习基地及实习导师的联系、沟通与协调工作,并做好集中性指导与检查。指导老师每周与学生联系不少于1次,合肥市内每月到实习单位实地指导1次。

(4)在实习结束后,及时要求和检查学生撰写的实践环节报告;审查学生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评定学生报告成绩。写出评语并提出评分意见。

(5)指导学生做好毕业生时间环节总结撰写工作。毕业总结撰写集中指导课一次,不少于3学时。对学生撰写的毕业总结初稿进行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写出评语、评定毕业总结成绩建议。如发现作业(总结)有抄袭问题应责成重写。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个别指导次数不能少于3次。为了真实客观反映教师指导过程,提倡用电子形式如email,XX的方式进行指导,请指导老师保留实习周记、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等指导和批改记录,保存好指导内容、指导时间备查。

5.指导老师安排:按照学院相关规定,药学院XX届本科毕业生人数82人,共分成14组,需安排14位校内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及指导学生名单参照毕业论文(设计)。校内指导教师根据辅导员和自身了解确立实习小组长,原则上一个实习单位要确立1-2名。

6、指导老师工作量确认:依据学校规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每位学生平均8学时计工作量。

五、实习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1.实报到实习生进行生产和管理制度培训,明确遵守的规定及违反劳动纪律的后果。

2.企业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轮岗实习,轮岗实习有困难的应安排三到五习生进入企业后,企业要确定实习管理负责人,负责实习生的学习、生活管理;企业应对新天的岗位观摩,有专业指导老师解说。

3.企业要为实习生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对实习生进行专业指导、思想教育和实习成绩评定三项工作。导师对实习生应严格要求,对表现不合格,严重违反生产纪律造成恶劣影响的,应与校方沟通,并有权判定实习生实习不合格,学生将不能正常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