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校教师工作计划十篇高校教师工作计划十篇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32:15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篇1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1

  新学期,为保证在新学期中学生能认真的执行学校的各项制度,使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特制定这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

  14模具设计与制造(1)班总共有49位学生,其中男生48名,x名,住校生49人。该班为新生班,军训期间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上进心和肯吃苦的特点,所以该班的可塑性较高。该班现以理论基础课为主要教学内容,接下来两年时间里,生活学习都将围绕成高这一中心展开。学生因为新奇,现在充满了活力和干劲,所以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养成刻苦学习的品质和良好生活作风;以学风、作风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不断加强班级集体荣誉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根据校长在开学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学生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主动参加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和谐寝室系列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活动,加强学习上的引导,注重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

  三、工作目标:

  1、加强班级的学习氛围的培养,抓住始业教育的良好契机,不断促进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抓好班级班风、全面提高班级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3、稳定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摆正心态,做到学习、生活秩序井然;

  4、抓好纪律、卫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5、加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

  6、争创示范、先进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

  7、争创和谐班级、和谐寝室

  四、具体任务与相应措施:

  1、加强班级学风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良好学习习惯是今后取得成绩的重要保障,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只要学习氛围调整好了,学习习惯养成了,整个学风、班风自然就上来了。学生管理工作,始业教育是重中之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该班学生是中考的失利者,灰心没有自信,所以首当其冲的是要确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监各班委认真记录班中课堂纪律情况外,还要求学习委员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计划来学习,同时多与学生勾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学以来,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上有了较大的改观,接下去的时间要抓稳定,常督促学生。

  2、加强日常行为的管理,树立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学生正常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的关键。经过十来天的军训,该班学生已初步

  养成了较好的生活习惯,在新学期中我计划在学生处的帮助下,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工作,避免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改掉以往不良习惯。并在班训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我,自觉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新学期,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了解的还不透彻,在开学初将初定班委班子,指导班委组织班级日常工作,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班级的向心力,树正气、立典型,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以期通过自我管理,形成较好的学习和生活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开展寝室竞赛,发挥各个寝室长的管理作用,实现以寝室为单位的小集体管理,促进多元化管理,共同管理的实现,端正班风,不断提高集体荣誉感。除以上几点外我在新组班委后加强班干部的培养,要求每位班委每周都有明确的工作方向,每周举行一次班干部会议,反映本周来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将要做的任务分配到人,落实到人,使每个班干部走向成熟,实现个人价值。树班委形象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班委的各方面考核,及时调整,使班委真正起到作用。

  3、注重学生课外兴趣活动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课堂知识面较有限,很多知识学生并不一定能获得,所以本学期提倡学生多参加各类课外兴趣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水平,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健康的身体是学生正常学习的保证,这学期要求多参与学校的各社团活动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校运动会、教室布置等。通过活动的参加来提高学生的才干,力争通过活动育人,活动塑人。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和开朗的性格,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以上计划是我班本学期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总的思路,在开展的具体工作中,我会照此执行,但在出现新问题时,我会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对此计划做相应的调整。在这个新学期中尽自己所能带领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

  我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的形式,对我们教师自身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实现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不断发展自己”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提高我们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非常重要,特为自己定以下20xx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一、认真学习政治法律

  政治道德素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无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做基础。因此,我要高标准、严要求。此外,我觉得还应该认真学习各项法规,用法来保护孩子的各项权利掌握各项规程、纲要,及时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和需要,热爱自己的事业。

  二、提高专业文化水平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科知识的专家和学科教育两个方面的专家。既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又要有学术的前沿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手段。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

  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积累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运用性,以及英语学科“语言交际”的学科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学进度的实施。

  (二)教师个人业务工作计划。

  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自己在工作中曾得到学多教师的帮助,与每位教师团结一心,体现教师师德,互帮互助。深化课改,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生活化、情境话”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实践,解决教改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三)加强自身的教学基本功。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为人师表,所以,在专业方面不断充实自己的,严格要求自己:抽出业余时间,在语言能力,专业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上训练自己,争取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四)提高反思性教学能力。

  要积累教学智慧,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环或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只有通过理论思考、观摩讨论等方式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更加完美。

  (五)积极参加征文活动。

  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报刊上的征文活动,只有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理论,不断参与各种活动,才能找出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成长起来。

  三、学习进修方面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每学期至少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积极参加举办的各种讲座,定期进行相互交流研讨。认真贯彻落实听课评课制。珍惜每次外出参加培训和学习制度,并写出感想及反思。

  当然,还要严格出勤,做好其他工作。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3

  一、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使学生树立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相对中学生成熟、独立,所以单纯的思想理论教育,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有说教的嫌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工作。我计划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从三方面来开展,一是利用班会,从小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我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尤其是对思想、情绪不稳定,有激进倾向的学生,要多次进行谈心。一些积极上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再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周报表和月报表,认真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分,以此来约束和考核学生。

  三、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配合学院、系上,认真完成学院和系上布置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做好班委和团支部的分工工作,并注意培养和考核班颁布。同时,作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特别加强对学生考勤、晚上外出的管理,一经发现违纪,严肃处理。对典型的违规事例,触犯原则的行为要加大力度处理。

  四、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充分利用学院、分院、各部门、老师和社会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多参加相关活动,在培训中学到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体验,在精彩的演讲中受到启发。

  五、狠抓班级学风

  学生进入第二学期,人头熟了,地头熟了,刚进校的凌云壮志已经被磨平了,这学期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个转折期,转变得好的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有所获,转变得不好的,可能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在班周会上要次次强调,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引导其获取更广泛和更深入的知识,对一般学生要注意鼓励和督促,对成绩差的学生要找原因,尽限度让其心思放在学习上。继续以寝室为学习单位,同学中互帮互助,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晚自习中开展主题活动,让知识在沟通和交流中被接受和熟悉,乃至升华为一种意识和行为。

  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在大学生中越来越重要,由于生理、心理因素方面的影响,由于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不少学生会产生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这就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心理素质教育中能即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同时注意加强心理委员的教育和辅导,让心理委员切实开展好工作,我要和心理委员常常联系,通过他来了解班上。

  七、注重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学生寝室是学生大学生活的缩影,让他们把寝室当成第二个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形成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特别是把上学期做得好的几个寝室要继续保持,争取在这学期能更上层楼。积极响应分院号召,把寝室卫生天天9分做为一种达标标准。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篇2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1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我要把自身的不足和收获的经验,转化成这学期的工作动力。现制定如下计划:

  一、思想政治

  始终如一地热爱本职工作,坚持政治学习,提高觉悟和意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个人业务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中心工作。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期我将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书本知识,我会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教学模式去进时,认真研究相关教育书籍,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期我将注重开拓视野,订阅专业杂志,浏览音乐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这一学期里继续提高。

  三、教育教学方面

  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本着以教育为中心,以课堂为基地,扎实的练好个人基本功。在班上抓好常规教学,多方位把握孩子们的进步与变化,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书本知识,我会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及时反馈,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其改进方法。本学期我会积极利用周围的资源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养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积极地学习。我还会配合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身心。

  四、家长工作

  本学期我除了用电话、联系本、家访等方法在平时的时间与家长们的互动交流外,还会增加更多新的渠道。并努力在自己创立的博客网页上发表个人原创性的文章及见解。争取更多的与家长们联系、沟通。

  “越是对事业爱得深,越感到自己对事业的不尽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使自己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完美、更优秀,同时也希望能在教学上各位老师和领导的指点和帮助。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比赛,能够从事学校体育科研、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二、培训规范

  1.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熟悉国家有关教育和体育的政策法规;热爱教育,有良好的品德。

  2.掌握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动态和体育科研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具备从事体育科研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四级和二级的要求。

  5、拥有健康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有感受、欣赏、表达、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

  iii.学制:标准学制4年,3~6年即可完成。

  4.学分:共17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4学分,教育学和社会实践课34学分,专业必修课70学分,选修课40学分。

  五、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三个部分。主要科目:教育学和体育。必修课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两部分,共安排1854学时左右。根据体育人文与社会学、体育人文科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6种课程的相关内容,将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进行组合。在专业必修课中,每个学生在学科提升课程中只能选择一项。每个学生只能在分项改进课程中选择一个项目。而且不能随学科提升课程重复。

  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生至少要修40学分。专业方向选修课至少要修16个学分,每个学生只能选一个方向,从第二学年开始。公共选修课至少要修4学分的科技类和人文社会类,专业选修课是选修课的重点。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专业运动的技术技能,才能成为合格的体育人才。实践环节分为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和科研实践,耗时约16-18周。

  (二)课程的基本特征

  为了实现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结合我校体育教育和人力物力资源的现状,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以下特点:

  1、增加学科课程的自由度。基本思路是:“模块化”主干课程、“学科化”必修课程、“方向化”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

“领域”化。  2、拓展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具体表现为:增加课程门类,力求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课程结构弹性化,课程形态多元化。

  3、从课程设置的改革入手,促进教学管理体制进入到完全学分制。

  六、相近专业:运动训练、社会体育。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七、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

  参见《贵州师范大学本科学分制学籍管理暂行办法》和《贵州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暂行规定》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3

  作为一个教师党员,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其次发挥表率作用,保持党员形象;积极学习新课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今后,我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努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党员。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当今的世界是知识更新的时代,作为一个教师党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起好表率作用。为此,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二是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学习社会、科学、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三是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不断创新,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走向成熟。

  二、发挥表率作用,保持党员形象。在工作中,要时时刻刻注意表率示范作用的发挥,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以身作则,要时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把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与自觉地维护单位党组织的形象结合起来,努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为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篇3

教师发展体系的内涵和必要性

1.教师发展的内涵

高校教师发展是一个比教师在职培训更为宽泛的全方位概念,在实际的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选拔聘用,而且更要重视教师个体在组织中的发展。广义上的教师发展是指作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即通过各种途径、方式的学习和实践,使自身得到提高和完善;狭义上则理解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更多地强调其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教师发展体系的内涵

总体上看,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应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基于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发展目标,为完成高校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实现教师发展目标而建立的一套动态系统或机制,包括高校教师发展组织机构、实施的主要模式与基本方式方法、具体项目与实施对象、发展管理等内容;二是为完成各项发展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包括教师发展需求的调研分析、发展项目开发与设计、组织实施、过程管理、结果评估及应用等一系列内容,是保证高校教师发展体系有效运行的整体系统。第一层含义相对宏观,包含第二层含义的内容,而第二层含义则明确了教师发展的实施依据、如何实施,以及项目开展进度等,保证实施者巩固和衡量实施效果,避免教师发展工作的盲目性和临时性,是高校教师系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和教师队伍发展情况、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正,否则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就会失去实际的意义和功能。

3.构建教师发展体系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国内部分高校参考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教师发展(facultydevelopment)的理论与实践,开发出教师培训项目系列,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变化,已有的面向教师整体发展的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更多的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逐渐开始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以及高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增强了教师队伍内部的压力和竞争性,使得高校教师积极寻求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另外,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管理工作整体停留在教师培训阶段,只有部分高校建立了基于校本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大部分高校还缺乏针对教师专业、职业和个性化发展的平台。由于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立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即使基于校本而建立,也还是存在着高校之间相互模仿的现象,尚缺乏系统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教师发展体系框架设计——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

1.教师发展体系相关政策的变化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北京工业大学已基本建成完备的教师培训体系,并于近年来开始关注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尝试设计补充若干项教师发展项目。1999年,学校出台了《北京工业大学职工学历教育的若干规定》,对教职工接受学历教育的范围、条件、实施和经费开支等内容进行规定。2002年,《北京工业大学师资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北京工业大学教职工培训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将“学历教育”扩展为“师资培训”,并明确界定了师资培训的类型,包括非学历教育(含岗前培训、研究生课程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语培训、单科进修、骨干教师培训)和学历教育(含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2005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启动“人才强教行动计划”,《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实施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出台,构建了包括“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选拔计划”“人才培训计划”等多层次的人才计划项目。北京工业大学依托“人才强教计划”,将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纳入“人才培训计划”,重点在“访问学者研修计划”“教师教育技能和实践技能培训计划”“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计划”“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等系列项目,为学校教职工拓宽了培训空间、提供了发展平台。除了融入“人才强教行动计划”既定发展框架之外,学校自“十五”时期,每年在“211工程”建设经费中拨出部分专款设立“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支持教职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服务北京计划项目、中青年骨干教师交流培训等。2011年,学校首次面向教师群体,选拔北京工业大学“京华人才”10名和“日新人才”20名,以人才发展规划项目的形式支持教师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同年,“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正式成立,旨在提供以“教师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教学咨询”为基础的教学支持与服务,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校的师资培训与服务工作向常态化、系统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邓奕(1968-),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工程学院教务处,教授;谢骐(1966-),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湖南湘潭411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1BZD04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0]243号文,333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37-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为各行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对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淀了62年的办学经验,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湖南工程学院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先期启动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四年来学校围绕“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先导点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也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和基本标准。依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出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l0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湖南工程学院制定“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创新点

“卓越计划”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与卓越的态度,推行的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强化的是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湖南工程学院创建行业与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学年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专业内容适当穿插企业短期实习;最后一年在企业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采用“项目制”和“轮岗制”模式,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

为制定完善的“3+1”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程学院多次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针对企业学习方案的研讨,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了企业学习培养方案、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机制、企业学习生活管理机制、企业学习工程教学团队。如表1为机设专业学生赴某企业学习前2个月的安排。

表1“卓越计划”——企业教育培养计划(**公司)

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1年时间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参与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其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而达到融研发工程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序号培训时间培训部门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实施

负责人考核

方式备注

11人力资源部企业介绍、管理制度学习、企业文化介绍、安全教育、行业发展介绍熟悉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具有对社会及企业环境的认知;企业运作模式的认知能力人力资源部主管考试

22生产车间根据3D模型,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组装设备能够看懂3D图并能依图组装部门经理&企业导师实践操作实习报告

1学习和认识各种电器、气动、五金元件性能、用途、原理能够识别各种元件实物,并了解其性能及使用

2学习使用solidwork

绘图软件能够用solidwork绘图

2认识各机构动力元件动作时序了解动作元件在设备中作用

1学习模具及各机构的组装要领了解设备机构件组装关键点

三、组织管理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保障点

1.责权利清晰的组织架构

为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学校成立了基于学校、教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各类工作组织,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责权利平衡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全校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卓越计划”的实施保障;“卓越计划”办公室负责全校“卓越计划”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专家指导委员会起咨询、指导和顾问作用;各实施学院均成立教学院“卓越计划”工作小组,领导并执行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组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专业校企协作组负责审定企业学习方案,研究和处理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校企协作问题;公共课协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评价公共课部的教学改革。

2.创新“企业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监控对象,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对促进高校高效地利用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质量执行体系涵盖的主要内容有:

(1)企业学习的过程控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原始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进行把关和评估,包括实习周记、阶段性实习报告和月度总结、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并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价。表2为机设专业学生某企业2012年下学期成绩评定表。

表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评定表

企业名称学生学号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产品工艺与设备企业生产与管理产品装配与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工艺与制造

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制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评分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时间:20年月—20年月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根据各专业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建立了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含时间进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质量反馈等内容的监控体系;采用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作业课程设计、与企业指导教师访谈、听取企业反馈等方式,参照现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式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

四、课程体系重构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难点

“卓越计划”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各实施专业需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特征,根据自身特点重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以彰显专业传统优势,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制造及工艺为落脚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分层递进,强调工程知识认知规律,从通识知识教育到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再到工程专业知识教育和企业知识教育由浅入深地分层次递进。

1.素质能力分群

由通识教育课程到学科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知识的工程应用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能力素质培养的对应性,将理论课程整合为9个课程群,包括:1~4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群;2~6学期开设的力学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控制技术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群;7~8学期企业负责的企业培养课程群,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校企联合开展的综合能力课外培养课程群。

2.理论实践融合

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交互进行,达到“工学交替”的融合效果。

3.人文知识渗透

将广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校内校外贯通

强调校内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校内的工程认知教育逐步过渡到企业的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

五、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支撑点

“卓越计划”着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供电工程”等专业课程则采用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课程开设初期布置了5个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10个设计小组,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所给项目的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高低压电器”等课程教学则采用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QQ群课外研讨式教学方法,搭建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对接。

六、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点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专职教师指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业界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措施主要有:

1.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

强化工程经历,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2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2.企业指导教师遴选措施到位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3.加强“卓越计划”授课教师资质认定

校内教师具备在企业工作5年的工程经历后可优先聘任承担“卓越计划”教学任务。将条件不具备的教师分批次派往合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校企联合运行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

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必须有在企业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经历,选择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上能达成共识的企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创新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关键。

1.基于企业内在需求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帮助企业逐步解决人才和技术需求,同时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

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3.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合作机制

加强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将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看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校企双方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合作开发新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合作授课、合作指导学生实践、合作指导学生企业学习、合作指导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合作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八、阶段性成果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激发点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在培养平台、教材建设、教学教研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参与“卓越计划”的动力。

1.建立了一批省级以上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学校与湖南东信集团、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协议。其中,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东信集团于2012年6月获批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学校与这两家企业按照规划要求在实施建设。基地企业高度认同“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积极投入人、财、物培养学生,且为学生提供就业选择、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机制。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利用工作空余时间,通过卓越论坛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答疑,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2.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建设

根据“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材建设需要,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建设的相关原则,对申报者的资质、组成结构、选题要求、过程监控进行了明确。确定《高等数学建模与实验》等6本教材为首批“卓越计划”校本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3.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高初见端倪

在2012年12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南赛区暨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湖南工程学院选派的以机设卓越班学生为主体的13支参赛队伍在全省25个兄弟院校的142支参赛队的竞技中发挥出色,最终获得9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九、结束语

湖南工程学院将“卓越计划”作为教学改革的火车头,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经过近四年的研讨与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积极适应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2]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卓越计划教师评价体系校企合作构建原则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2012年6月25日,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在南京正式启动。金陵科技学院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被遴选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南京建设世界软件名城的战略部署,试点专业需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卓越应用型工程人才。

对照“卓越计划”的总体目标,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卓越应用型工程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是最关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卓越计划”的各高校都加强了对教师的督促和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各高校建设的关键因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高校的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起着根本决定性作用。在诸多的管理模式中,教师评价体系是各高校教师岗位聘任、教师晋升、教师考评、人才引进等各个环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直接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追求,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①

1现行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1.1缺乏合理的工程教育教师培训机制

通过调查实施“卓越计划”的各院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发现各院校基本没有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和制度。没有一系列的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各院校不能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或者企业、行业参与生产实践和科技项目开发,②再者各院校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大部分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尚未形成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机制。

1.2缺失评价和激励工程教育教师的制度

实施“卓越计划”的各院校对工程教育教师的评价仍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且对工程教育教师的评价面临着不少困惑。如果学校在收入上向着“双师型”教师倾斜,则会导致出现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是否公平的问题;如果在职称晋升时具有行业背景、企业背景的教师优先,却导致评价效率低下;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如果学校优先考虑有两年以上(可累计)企业(或社会)一线实践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实验、实训等专业实践活动;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已被企业应用,效益良好;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验教学设备的设计工作,使用效果好等等,但实施起来都较困难,从而对工程教育的教师激励不够。上述措施都有其可取性,缺乏整体观,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教育教师的评价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激励制度缺失,从而阻碍了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1.3评价主体片面,企业未列入评价主体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了对教师的评价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在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已采取现代企业广泛采用的360度评价法(即全方位评价法)。通过不同的渠道,按照不同的权重确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包括学校及院系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专家、同事、学生和教师本人等。但在众多的评价主体中,企业没有参与对教师的评价。而“卓越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并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的前提条件,所以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企业参与实施“卓越计划”院校的工程教育教师的评价已势在必行。

1.4“卓越计划”特色没有体现

目前参与“卓越计划”的大多数高校对实施“卓越计划”的思想认识高度不够,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念没有强化,缺乏教育经验。而且实施“卓越计划”的院校对工程教育教师管理、评价、考核、培养等有相当一部分继续延用普通工科院校的模式,最为突出的,一是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在教师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过低,甚至没有这一评价指标;二是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缺少对教师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工程科学研究能力等指标的评价。

2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

2.1教师评价体系主要层面

(1)教师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都有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内驱力。自我正常的发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所以实施“卓越计划”的学校要与教师共同协商,使得教师的自我评价取向一致,从而使得教师主动反省而不是被动接受评价,教师经过不断的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最终得到自我提高。

(2)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应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服务面向、人才培养定位、办学特色等因素,根据“卓越计划”的特点及其完结,以教师的学历、职称等为基本条件,重点发展性评价教师的自身发展能力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胜任能力,通过评价对教师提出改进的要求与新的发展目标。

(3)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卓越计划”旨在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卓越应用型工程人才,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重心和目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师生交流有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所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有发言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水平,使自己能够胜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4)企业对教师的评价。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而教师如何才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并对其进行评价,则要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工程实践,参与工程设计、研发等实际工作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则由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业组来进行,以着实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在企业参与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企业对教师的评价方案,企业对教师的评价工作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展开,微观上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在宏观则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评价工作。

2.2教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普适性与差异性并存的原则。目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没有体现出“卓越计划”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理念,反映不出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卓越计划”为高校教师提出了新挑战,要求尽快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既要注重教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又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工程科学研究能力等。因此,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既要考虑到高等教育标准的普适性,也要体现出其差异性。

(2)适应性与超前性并存的原则。“卓越计划”宗旨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教师评价体系的指标与内容既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要有超前意识,在培养、进修、晋升等方面为工程教育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引导和激励教师既要提升学历、职称、学术水平,更要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教师评价指标的设置要预测到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教育变革中教师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在调整完善中实现教师的发展,促进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3)静态性与动态性并存的原则。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师标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静态的资格标准,如学历、职称、工作经历、业绩、成果等;二是动态的考核标准,不同的发展阶段工程教育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与要求,考核标准要注重参与“卓越计划”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工程解决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工程科学研究能力等。工程教育教师的认证应坚持资格标准静态性与考核标准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才会有序地发展、合理地发展、健康地发展。

(4)系统性和导向性并存的原则。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必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由若干指标组成,且每一项指标均具有明确的权重。指标体系既能体现高等教育教师的通用能力,又能体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师的鲜明特色,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

(5)学校发展与教师自我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在构建和实施时,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需求,兼顾到学校发展与教师自我发展的统一,重在促进教师以自身发展带动学校发展。通过评价活动帮助和支持教师的自我发展,从而引导教师自我规划、自我反思,主动调控和完善自我,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3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的结构框架

在制定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时要广泛征求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意见,参考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人事考核的标准,将定量与定性分析进行结合,更加注重定性分析与系统方法的应用。既要重视结果性评价,又要做到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强调工作完成的质量和工作发展的过程,要将教师岗位胜任能力与素质的表现进行全面反映。先选取一定范围评价试点,然后根据反馈结果修订指标体系,以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相对稳定性。结合研究与实践,初步构建的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分成三个层次: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具体见表1。此体系只是教师评价的一个总的指标体系,所列指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指标内容需视参与“卓越计划”的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但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

4结束语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需要理论上的探讨,更需要长期的实践。金陵科技学院是首批“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之一,信息技术学院承担了软件服务外包试点工作,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合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it行业背景、项目开发经验、敏锐的行业发展预测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其与“卓越计划”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基本一致。目前信息技术学院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专兼职教师有39人,文中构建的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已在此范围内进行了试点,结果表明此教师评价体系比较合理,但仍存在诸多缺陷,说明教师评价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探索,着力解决关键性问题,不断思考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才会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从而真正实现教师评价的目标。

注释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篇6

一、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如何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1、抓各类计划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连续性。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学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每年学期开学。我首先抓各类计划的制定,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加强统筹管理和目标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在制定各类计划时。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使各类计划清楚地反应学期各项工作。我们共制定如下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学习计划》、《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期开学,我组织一线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落实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提出教育教学具体目标。(1).抓备课备讲辅批考,备课是首要关键。如何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开学初,学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明确提出备课的具体要求。尤其是要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如何精备一堂课,要求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每学期都要评出校内优秀教案。在全校推广展览,并给予奖励。(2).抓课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龙头环节。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明确提出:如何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讲究课堂艺术,师生配合默契,精讲多练,层次分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此外,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板书规范工整,电教手段齐全,教具使用合理。其次,开展全员听课。教师讲课要让大家来听,来评。一堂课要经得起推敲、点评和“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教学领导要首先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我按学校要求完成听课节数。同时,检查听课情况:听课节数,听课人数,听课学科。要求任课教师要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听课这一环节,给全校教师创造一种改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根本素质会其到重要作用。(3).抓反馈如何检验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我在抓批改,反馈环节上做了大量文章:①开放性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由过去的固定习题改为开放性习题,由学生自主选做。习题难易程度具有不同档次,习题数量也由学生自主选定。②ab卷。每次小考、反馈、测验都采用ab卷。两张试卷,是按学生层次具有梯度性。分值相同,由学生自主选答,不同的学生答不同的试卷各有所得和心理满足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控制了流失生,营造了一种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校园气氛。③月考制。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建立了月考制,每月举行月考,内容都是近期所学知识,试题由任课教师自拟。体现双基,侧重技能。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质量分析会。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由包组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年组长做综合发言,学科教师各自分析所教学生各类情况。同学科教师对比成绩。找出差距与不足。想出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阻力;教学;改革

自2010年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行业协(学)会在试点高校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来,全国近200所高校先后参与该计划中。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纷纷推出一系列举措,如提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培养方案、建立“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等。然而在各高校的具体计划实施过程中,人们难免会发现学校的具体实践与“卓越计划”所倡导的理念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差,“卓越计划”所追求的“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目标理念仅停滞于应然追求状态而非实然状态,许多专业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难以改变或者仍回归传统的倾向,学生继续在追求“知识学习”,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的双导师制协作也处于“各司其职”的层面,行业企业对学校的开放程度不尽如人意等。因此“卓越计划”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在现实推进过程中势必会存在一些阻力。适当的阻力能转化为改革的动力,因此可以说,发现、论证并化解这部分阻力是“卓越计划”顺利成功推进的重要因素。

一、阻力源的分析

1.“卓越”的理想目标与“弱化”的现实实践间的游离

“卓越计划”所追求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科技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着眼于未来,更着眼于国际视野,强调未来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对这一工程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各参与高校都是在高度认同的前提下参与“卓越计划”改革中来的。然而每一所高校的层次、类型、发展背景都是不同的,相同目标的合理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不同层次的高校,按照林健关于工程师分类的观点[1],不同层次学校培养不同类型的工程师,因此其学校工作方案、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设计都应是有所区别的,并且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之处。然后在现实实践中,由于学校培养方案制订时间有限、培养指标相关数据采集繁琐、一线教师对培养方案制订参与度不高、参与“卓越计划”目的是为争取更多资源等因素影响,会造成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按照学校原有培养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后实施的可能,也就意味着会造成“顶层设计合理,但现实实践仍按部就班”的现状,这种改革的实施效果就可想而知。

2.“卓越计划”参与主体与传统教学理念间的博弈

(1)高校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文化对“卓越计划”实施的阻滞。高校教师从事多年教学工作之后,一种特定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文化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循这种教学文化的习俗、观念和规则而开展教学活动。“卓越计划”是一项教育教学改革,改革必然带来变化,变化之于教师多年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文化和教学样式都是一种挑战。在新的培养方案面前,固有的、传统的教师教学观念、文化或者教师教学生活的状态在很多方面就会不由自主地扮演起阻滞者的角色。

(2)学生参与度及学习习惯对“卓越计划”实施的约束。学生是大学存在的基石,就“卓越计划”实施而言,大学生理应成为改革的核心。“卓越计划”强调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培养对象的学习主动性、参与度、对“卓越计划”的理解度都将不同程度地制约“卓越计划”实施的最终效果。

(3)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顾虑对“卓越计划”实施的影响。企业为什么要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参与之后能带给企业怎样的合作结果?这些都是企业所要考虑的,并非学校跟企业关系好,企业就愿意参与。因为企业的运作总是遵循市场化的思维方式,追求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表现为很强的功利性。企业与高校合作最大的障碍在于技术的保密性上,一个企业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成功、营销的成功、产品的成功,虽然与高校合作可以获得企业员工培训成长的机会、可以获得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可以和高校教师合作开发新技术或者解决技术难题等,但技术层面的合作顾虑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慎重考虑的。如果采用系统全面合作,合作的深度要达到哪个层面?如果采用模块化合作、项目合作、学工交替合作,是否只能达到参观或者基础操作层面?如果采用订单式培养,一个企业不可能同时接收那么多的订单?如果是顶岗实习的合作,学生实习后企业不满意该如何处理?这些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质量。

3.“卓越计划”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传统工程教育间的矛盾

纵观我国目前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课程体系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被不同程度地削弱。具体表现为:工程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有限的教学资源得不到优化利用;工程教学内容仍然以基本技能的操作、知识性学习为主,探索研究性和自主设计性教学内容少之又少;教学各环节间各自为政,互相独立,缺少横向联系,难以形成整体的教学合力;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联系不紧密,课内的优秀实践教学成果不能很好延伸至课外科技活动中,课外科技活动的成果也无法在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中体现。这些问题都已成为制约工程教育发展的瓶颈,阻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学生在多年的学业生涯中,对各阶段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会形成自身特定的方式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情况的存在并非不可逆转,学生一到国外从不会说到会说敢说,同样很好地适应了国外课堂教学的规则。因此要打破这种惯例,必须对课堂进行重新设计,落后的课堂、教学必然制约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二、阻力应对的途径与努力方向

1.教与学的目的、方式的协同转变

教师和学生是“卓越计划”的直接参与者,也是传统教学过程的两大主体。主体观念行为的转变是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卓越计划”的实施只有获得教师、学生的共同认可,二者才会把“卓越计划”中所展现的教育价值理念、教育方法、教学规范、学习要求等内化于培养过程,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仅能吸收工程教育的新智慧,而且能不断增强对教与学的满足感,从而在思想层面上减少阻力的影响。

首先,要转变教师“教”的目的和态度以及教学方式。一要激发教师对“卓越计划”的参与热情和理解度,要以教学小组交流等形式从认知层面让教师理解参与“卓越计划”的意义和重要性;二要真正让教师理解现在的教学并不是要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一次教学科研交流互补的过程,参与就是一种付出和转变的过程,要以百分百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行列中;三是组织教师参与学习、评价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建立教师工程教学资源库,让教师获取更多直观的教学经验,走出“自我教学”的封闭式教学环境;四是实施相关课程的“教学伙伴团队计划”,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实时评价,可以是学生评价、同事评价、企业同伴评价、领导督导评价,目的是建立对教师教学及时反馈机制;五是建立教师教学、科研的特色有效评价机制,让教师毫无顾虑地投入教学、科研中。

其次,要转变学生“学”的目的、态度和方式。一要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宣传“卓越计划”,使每位学生了解“卓越计划”的实施并非只是一个单项的教学实验,是需要学生教师主动参与、共同成长的改革,是提高学生工程知识、能力、素质的一次改革;二要组建“卓越计划”学生双向选择、可进可退的机制,提高学生参与“卓越计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理解参与的目的不能仅停留于“考试通过”的层面,而是要以获取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智慧为目的;三是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提出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要逐渐学会“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本领,建立教师学生教学互动机制;四是建立学生学习评价的有效机制,改变单一评价的手段和评价结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途径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2.建立“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时修正机制

“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并非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教师认可度、合作企业反馈信息、人才就业情况等进行实时调整和修正。“卓越计划”是一次教育教学改革,最初的改革方案并非最终的改革成果,因此要建立“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修正机制。

首先要开展对“卓越计划”实施数据的实时采集工作。没有数据、内容的修正是无科学性的,方案的修正肯定是以教学数据为参考的。采集数据的内容建议由主管部门统一制订,一方面可以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纵横向比较,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学生、学校、企业对计划实施效果的自我评估。

其次要修正内容需经过教师、学生、专家的多方论证和认可,但在修正时间上要注意实时性。漫长的修正过程不适合“卓越计划”,因为计划实施的一个周期只有四年,所以修正的时间和方式都要采取经济化原则。

最后,“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并非是纸上谈兵,是需要教学实践去验证的,只有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卓越计划”的理想目标才可能实现。因此方案的“顶天”设计和“立地”措施都要以各高校的特点特色为依据。

3.建立企业与学校间“亲密合作”的机制

学校和企业的“亲密合作”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要建立在互信互认基础上,即学校要将企业作为学校工程教育实施的前沿阵地,企业要将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二者的资源要实现互通,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

企业发展需要新的技术和人才,学校发展需要不断的培养人才、输送人才、锻炼教师队伍,二者的对接要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的中期解决人才与企业的定向问题,方便企业向学校开放更多的实践场所和实践内容。学校的师资和企业的人才队伍可以进行定期交换,学校教师要与企业签订合作锻炼的意向书或者备忘录,使企业放心将自己的技术难题、技术关键点与教师进行切磋和创新,使学校教师不仅仅完成企业的技术任务,而且能在企业未开发领域进行技术创新,这也是学校师资队伍创新实践培养的关键。学校工程教学内容要依据企业的项目、企业的技术进行开发,要将国际上最新的项目技术内容引入教学,使学生参与项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前沿性、国际性不断增强。

4.关注课堂教学,转变课堂教学的传统

课堂作为传统的教学场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卓越计划”对课堂教学同样有着相当多的要求和规范,然而与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相差很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缩短二者间的差距?一方面有赖于教师学生教与学目的、态度、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需要对课堂进行重新设计。

首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共融的,教师和学生要把知识看做是学习团队内所有成员达成的共识,需要构建的是“现实和组织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方法”[2]。即教师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间的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地思考,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科研知识;学生要以自我教育的积极参与者身份参与课堂中,让学生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并非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团队的合作交流共享,学生要为自己的教育负责,同样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团队负责。

其次,课堂的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老师站学生坐”的格局应该予以打破,要以促进学生讨论交流的课堂组织形式为主,灵活地设计教室、设计实验室,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最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要拘泥于教材和书本,要以探索新知的目标去发现教学的内容。教师在课堂的前期准备上要在对企业项目的了解、对科研的认识以及对现代工程理念的理解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对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过程要以引导的思路去设计,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过程,实时地根据学生的变化来引导课堂。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教学工作教师教育工作目标

学校教育工作目标的落实,要以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及各级进修学校的年度工作要点,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突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学校流失生防控的各项措施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和“质量第一,学生第一,教师第一”的办学宗旨,以关心、关爱师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主旋律,把“精致的课堂教学,精细的学校管理”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计划对本学年度的工作指导要求,是教师顺利完成年度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学校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团结与动力,但更重要的是学校要明确办学方向与管理机制,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明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并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落实

一所学校要想办好教育,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及会议精神,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学年初,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各项计划的制定,能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上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对上一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没有及时完成的工作进行梳理,再结合教育局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与中教科年度工作要点、进修学校工作要点制定本学年工作计划,力争使我们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目的地顺利开展,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为了使各类工作计划得到较好的落实,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还需要详细制定自已的工作安排,以学校的校历及教学工作计划为基础,把每周要开展的重点工作进行编排,让我们所有的工作更有计划性和时效性。学校全部工作的重点就是教学工作,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自身做起,每学期认真制定详细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学工作计划中能全面细致的把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步骤、措施、方法及工作重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学生与教学实际等因素,使自己的工作计划有具备很强的可行性与针对性。现代教师的职业倦怠精神很普遍,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方向不强,态度不明确。在这种教育发展的现实状态下,就要求我们学校要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学校的发展规划,同样也是教师个人奋斗的目标。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创建示范校为目标,全面规划学校发展。五年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应明确、具体,各年度学校发展目标要科学制定,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让学校的规划不单单是书面的材料,而应成为学校努力办学的发展方向。在学校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工作,每年制定出学校的均衡发展工作计划,计划中措施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得当,且每年度都能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完成计划中的任务目标。

二、学校的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推行新的课程教育理念,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坚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发展”的办学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建立公平的教育,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特别是在学生的分班与分座中,我们要坚持新生平行分班,班级阳光分座制度,认真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阳光分班、阳光分座”文件精神。在学生的分班与分座环节不搞特殊化,让学生能真正的感受到教育的公平。

为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切实保证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要制定“防控流失生制度”,建立起防控流失生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家访,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及是掌握,并在工作中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劝说与教育,让他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九年义务教育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家长必须让子女完成中小学段的教育,学生也有接受完义务教育的法律义务。为提高我国全民素质打下教育基础,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提供条件。在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学校还应加大教育力度培养高精尖人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及世界的进步培养建设者,这就需要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水平,制定出完善的“尖子生培养方案”等规章制度,对在各方面有不同才能与特长的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在自己的长处上有更大的进步,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培养出不同的顶尖人才,社会不是单一的,特别是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社会发展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一些新兴的产业与技术不断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以多元智能的理论去看待每一名学生,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与引导,使他们在自己的特长方面有所成就、有所发展。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篇9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县教育局期初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以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以科学的管理为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学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切实做好教学设备的更新与使用工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服务;完成3000平米的体育馆建设,为艺体特长生提供更好的活动空间。

2、强化学校管理,加大考核力度,继续实行教师转岗制度,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挖掘内部潜力,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师能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教学观念新,师德高尚,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高的教师队伍。

4、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继续搞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实行高考、联考成绩问责制,确保成绩稳中有升,学科成绩努力实现“争一、保二”的总目标。2011年高考,一本进线人数要达到320人以上,二本以上进线人数力争突破千人大关;要特别办好实验班、强化班,做好尖子生的培养工作,力争在考取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方面有所突破。

6.做好校志的续写工作,记录学校的发展光辉历史,为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资料。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校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学校各级领导要继续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切实加强工作的分工与合作,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工作、思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学校党委要通过组织党员外出考察、举办师德报告会、收看“感动中国颁奖晚会”、组织学习名师和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励全体教职工进一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2、坚持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制度。全体教职工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要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进一步学习和钻研本学科的业务知识。本学年,学校将把阅览室的大部分与教学有关的期刊下发到各个备课组,为教师的学习与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各部门要对各种学习活动要做好认真记录,考核要准确、细致、严格。

3、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理顺和优化学校管理体制,实行部门负责制;进一步强化劳动纪律,继续实行上下午签到制度及查岗制度,落实好教职工请假制度;对工作态度不积极,不主动,纪律散漫,学生不满意,成绩差,考核排名始终靠后者,继续予以转岗或上报调离,以督促一线教师加强事业心与责任心。

4、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工会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参政议政,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及时向学校通报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反映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的生活与健康,组织体育锻炼要坚持经常,要积极举办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使工会真正成为凝聚职工力量的职工之家。

5、做好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工会、校务办公室、总务处、各个年部要密切协作,管、查、改多措并举,加大对各个办公区卫生,以及新增办公设备和教学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要始终把校园安全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营造一个优美、安定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

(二)加强师德建设和师能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不断加强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学习,我们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本学年,我们要继续开展“讲师德、做师表、树正气”活动,大力倡导热爱工作、甘于奉献、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优良师风,努力树立更多的师德标兵和服务标兵;每个教师都要履行自己在“拒绝有偿家教,塑造优良师表”两个保证书上的承诺,坚决杜绝违规补课,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收受、索要学生及家长钱物等现象发生。对违规、违纪者,学校将依据上级有关规定予以严厉处分。

2、做好迎接市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工程检查验收工作,举办参加市以上各类教学大赛获奖教师展示课,以及备课组长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演讲赛等活动;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认真开展听评课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类教育科研和教学竞赛活动,并力争取得好成绩。总之,我们要以多种手段促进师能建设,提高师能水平,树立一批教学有特色、成绩优异、学生喜欢的教学标兵。

3、做好与“相阳科学应考教育集团”的教学合作工作。积极邀请更多的名师、专家来校讲学,鼓励教师克服各种困难,积极观摩每周末的专家课堂,引导教师学习名校名师的教学经验。

(1)

〖推荐阅读〗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2010——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创建市文明单位工作计划|中学暑假工作计划|小学暑假工作计划|2011年度中学工作计划|

到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4、要加强多媒体使用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使用技能。各年级要以教师办公设备、教学设备的更新为契机,抓好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大力倡导教师间的团结与协作,充分发掘各种信息资源,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继续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和科学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坚持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报告制度,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同时,学校教务处、德育处也要加强对教学过程和课堂纪律的检查与调控,做到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出质量,出效益。

2、完善学校领导听课制度和教案检查制度,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工作,规范和落实教学各个环节。每学期,领导干部听课要不少于40节,听课后要及时交换意见。我们要通过教案、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检查以及其它方面检测,进一步明确常规教学相应环节基本要求,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3、完善教研报告制度和组长听课报告制度,强化备课组的教研职能。树立“一个好组长等于一个好学科”的思想,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更多地参与教学管理,大胆负责本学科的教研组织工作,认真做好本组内的交流与学习的引领工作。要认真落实学校关于集体备课的有关规定,同一备课组要做到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课堂练习统一,课后习题统一;每周的两次组内教研,要确保做到定时、定点、定人,认真做好考核与记录;每学期,教师之间的听课数量应不少于20节。

4、认真做好周测和月考工作,落实教学质量反馈制度。要力争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到节节清、周周清和月月清,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实战中得到促进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了解教学实情,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5、各年部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强化管理。做到计划超前,周密安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做好本年部的教育教学工作。

高三年级要树立团队意识,加大合作的力度,要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备考的统一计划和策略,坚决不许各自为战,要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创造最佳成绩。要认真分析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潜心研究高考的动向、趋势和规律,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广泛收集高考信息;认真落实学案复习模式,处理好教案与学案以及多媒体课件使用之间的关系;提高备考效率,杜绝题海战术,努力做到精讲精练,培养学生的科学应考能力。高二、高一年级面向全体学生,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加强学科竞赛活动;要认真落实“导、讲、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要狠抓课堂、自习纪律,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良好学习状态的持久性。高一年级还要特别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指导学生学法,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四)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1、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纲要》,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德育处和团委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特点制订系统的德育工作计划,特别要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这一重大事件,行之有效地设计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组织学生收看有关的新闻专题片,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建设成就,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以及主题班会、演讲会、报告会、拉练、征文等多种形式,丰富热爱学校、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尊重老师、诚信感恩、适应社会等现代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内涵,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前途理想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卫生观念、学习意识和安全意识,解决好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问题。

2、树立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方位管理的德育工作意识,构建立体教育网络。全体教职工要自觉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人人参与管理,形成“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在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德育处要有计划地对班主任进行强化培训,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思想,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努力造就一支有爱心、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班主任队伍。要加强和家庭、社会的联系,有针对性的开好学生家长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

3、以课堂教学为渠道,搞好德育渗透。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二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技巧。教师在备课中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实施德育目标控制,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选准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以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顿悟,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4、强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德育处要通过纪律教育会,“文明礼貌强化月”等多种途径,向学生提出校园文明的具体要求,如:举止要文雅、谈吐要优雅、语言要文明、仪表要规范、行为要自律,严禁课堂睡觉,严禁留长发,严禁迟到、早退、遛课节,严禁出入网吧、打群架、早恋、顶撞老师,等等。要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如实记入《学生综合评价手册》中,从而约束学生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文明行走、文明衣着、文明语言、文明就餐-------”

  2  

〖推荐阅读〗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2010——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2011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创建市文明单位工作计划|中学暑假工作计划|小学暑假工作计划|2011年度中学工作计划|

到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5、拓宽育人渠道,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要通过班会、演讲、评比等多种形式宣传优良的行为和习惯,批评不良的行为,培养学生文明自律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办好橱窗、板报以及班级文化布置,认真抓好“两操”(体操、跑操)、“两活”(课间活动、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自发组成各类兴趣小组,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加强教室、学生宿舍的卫生管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落实“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努力提高我校环境卫生的档次,有效防止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6、搞好与“奇石艺术学校”的合作,做好艺体特长班的管理工作。要充分挖掘艺体生的培养潜力,努力把我校艺体工作推向新的台阶,使之成为我校学生升学的新的增长点。班主任要指导特长生同学处理好专业学习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专业课教师要关心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文化课教师要关心学生专业成绩的提高,使学生在专业和文化上协同进步。

7、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严格管理与说理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和班主任老师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搞好办公室、后勤等部门的工作,为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优质服务。

1、努力提高办公室、后勤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和育人功能。要端正工作态度,严肃劳动纪律,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我校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2、进一步做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为教学一线提供优质服务。要统筹安排,做好计划,备足备全教学用品,做到供应及时,服务主动到位。校产管理要讲究科学性,严格履行手续;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和损坏,努力做好节能工作,消除水、电、物的浪费现象,使财尽其效,物尽其用。

3、落实各项安检制度,防患于未然。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小卖店的监督,做好对食堂饭菜质量、卫生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全校师生的饮食安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集中供暖的入网工作和其它前期准备工作;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对校舍安全的鉴定与检查工作,对建筑工地的施工质量予以监督,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4、学校办公室要做好教职工考勤工作,做好车辆、公章等重要物品的管理与使用工作,认真履行上传下达职能,重要文件、资料要及时登记、送阅、编目、存档;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各种档案资料,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总之,新的一年是我校向新的高度发展的重要一年,工作繁重,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信心,有所作为,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加大工作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校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献礼。

附一:校历

上学期2011.9.1---2011.1.20

下学期2011.3.1---2011.7.20

[3]

〖推荐阅读〗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卓越计划机械工程培养机制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46-02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trainingmechanismBasedonColleges-enterprisesCooperationforexcellentengineerofmechanicalengineering

XuJinyou1,2,niuXinghua1,2,ChenLing1,2

(1.Schoolofmechanicalengineering,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2.tianjinKeyLaboratoryoftheDesignandintelligentControloftheadvancedmechatronicalSystem,tianjin300384,China)

abstract:talenttrainingbymeansofcolleges-enterprisescooperationisthekeytoimplement“excellenceengineereducationandtrainingprogram”.Combinedwiththeimplementationof“excellenceprogram”intianjinUniversityoftechnology,trainingmechanismsbasedoncolleges-enterprisescooperationforexcellentengineerofmechanicalengineeringwereexploredandpracticed.implementideaofcolleges-enterprisescooperationtraining,teachingsystemoptimizationreform,andconstructionofteachingsecuritysystemaswellascolleges-enterprisescooperationtrainingmodelweredescribed.trainingofengineeringpracticeability,engineeringdesignabilityandinnovationabilityarefocusedonstrengthenedinordertoenhanceengineeringqualityofstudents.andthenanewtalentstrainingmodelofmechanicalengineeringwereformed,whichhasguidanceandreferencesignificancetocomprehensivelypromotetheteachingreformofmechanicalengineering.

Keywords:excellenceprogram;mechanicalengineering;trainingmechanism;Colleges-enterprisescooperation

高等工程教育是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门教育,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1-3]。2010年教育部在天津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实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提高工程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深度参与的联合培养机制尤为重要[1-3],该文以为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构建。

1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1.1实施思路

在我校“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指导思想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天津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需求,重点培养服务基层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参照应用型机械工程师的机械行业专业标准为基础制定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

依托与行业企业建立的长期产学研合作基础,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咨询委员会”、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工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双方联合修订机械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

以选拔培养的方式,依据学生所修主要课程的学习成绩和本人志愿,遴选优秀学生进入“卓越班”学习。“卓越班”培养计划不设专业方向,按“宽口径”培养,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从第七学期开始进入产业链相关企业及校内“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完成特色专业课程学习及进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设计、毕业设计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宽基础、重实践”的特点。

1.2教学体系

实施“卓越计划”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为行业企业培养当前急需的工程人才。因而行业企业应全程参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4]。

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突出行业特色,由学校和企业专家共同系统科学地设计相关的课程体系、教学师资、教学过程等内容,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卓越班”教学计划分为校内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两个模块。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块的时间分摊到各个学期,实行总量控制,按照“化整为零、由少到多、分时分段”的原则进行,包括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建立了由“课程设计―专业设计―毕业设计”等工程设计训练环节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了学生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科研创新活动,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包括科技活动和科研等。鼓励学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计算在专业课学分中。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和学科竞赛,组织学生系统参与专题研究和科研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

校企联合培养模块的学习实行学分制,考核由校外工程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1.3教学保障体系

建设高水平的教育教师队伍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保证。一方面,聘请校外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探索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与合作企业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我院制定了增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制度,派遣青年教师赴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保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目标。

企业环境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因素,企业的选择是企业培养阶段的关键要素[5]。目前,我专业与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学校参与共建的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众多行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1.4校企“订单式”培养模式

为适应工程企业对工程人才的实际需求,使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企业不只是选聘和使用现成的人才,而是应积极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订单式”培养模式则是实现企业深度参与工程师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依托校企合作优势,建设联合培养的新机制,其特点是培养市场、企业急需的应用型工程人才,人才的培养与市场、企业的需求紧密相连,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

2013年我校与江苏大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制定理论与实践综合课程的教学计划,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成立“大明班”,为企业输送需求的工程师紧缺人才。

3结语

卓越计划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我校作为市属教学研究型高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紧密衔接天津及环渤海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注重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机制,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推进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0-32.

[2]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3]段蓉,朱昌平,范新南,等.“卓越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