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双控工作方案十篇双控工作方案十篇

双控工作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25:06

双控工作方案篇1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利用将近—年的时间,建立制度健全、职责明晰、运行规范、管控有效的“双控”机制,形成学校“风险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工作模式,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学校责任安全事故,全面提升学校安全工作水平。

二、组织领导

成立燕山大学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为党委书记赵险峰,第一副组长为校长赵丁选,副组长为副书记谢延安,成员为学校安全稳定(生产)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工作处,负责具体工作。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学校“双控”工作制度

1.建立落实工作制度。围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校属各单位要分级建立落实“双控”工作教育培训、风险辨识公示、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双控”工作制度,并进行定期评估分析和改进,实现对“双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明确层级责任。按照《燕山大学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和《中层单位(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根据安全责任内容逐级明确“双控”工作的直接管理责任人、管理单位(部门)责任人、监管单位(部门)责任人。

各层级主要责任人要熟知“双控”机制建设中应建立的制度、风险分级的方法、风险辨识的流程等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

3.建立工作档案。各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双控”工作专门档案,对所负责业务领域风险分布图、风险管控信息台账(清单)、事故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治理信息台账、隐患整改方案等构建“双控”机制、开展“双控”工作的相关资料集中统一归档,进行痕迹化管理,实现可追溯管控。

(二)开展“双控”教育培训

安全工作处组织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重点岗位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双控”工作专项培训,各安全监管部门在所负责业务领域对基层教职员工组织开展“双控”机制建设岗位培训,使其能够严格落实管控措施要求,形成人人知晓、人人有责的安全工作体系。

(三)编制风险分布图

1.开展全面辨识。安全工作处负责开展校园整体范围的风险辨识,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开展所辖业务领域的风险辨识,辨识确定风险点数量,确定责任人。风险辨识要选择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风险因素辨识方法,对安全管理中的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要素开展辨识,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辨识要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2.公示风险分布。安全工作处负责制定学校整体风险分布图,各安全监管部门编制所负责业务领域的风险分布图,并逐级张贴公示。

(四)制定并公示风险管控措施

1.制定管控措施。各安全监管部门要针对风险辨识的结果和风险分布图的内容,依据学校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从安全教育、日常管理、应急防范等方面制定和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并督导基层单位落实。

2.提高管控效果。各安全监管部门在制定管控措施时,应遵循消除、替代、控制、应急防范的层级顺序,或根据实际组合使用,以提高风险管控效果。

3.公示管控措施。安全工作处负责设置重点区域安全风险隐患公告栏,各安全监管部门负责设置具体岗位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应急措施、责任人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五)建立健全学校风险管控清单

1.明确清单内容。由安全工作处牵头,协调各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学校的风险管控清单,清单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各安全监管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形成所负责业务领域的风险管控清单。

2.实时动态调整。各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关注所负责业务领域的风险变化,动态评估风险等级,及时向安全工作处反馈管控措施和风险管控台账(清单)变化,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

(六)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机制

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升级“河北省学校安全隐患网格化管理系统”的通知》(冀教安〔2019〕21号)的要求,学校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1.明确隐患内容。各安全监管部门根据学校和本部门的风险管控清单,按照风险等级与管控责任编制各自业务领域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内容应包括:风险部位、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失控表现、失职部门和人员、排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排查时间等内容。由安全工作处汇总形成学校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

2.开展隐患排查形成隐患治理台账。校属各单位网格安全员要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开展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对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形成事故隐患的,利用“河北省学校安全隐患网格化管理系统”,列入隐患治理台账。

3.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实施。校属各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按要求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消除隐患。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向相关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4.实现闭环管理。校属各单位要全过程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实现事故隐患发现、登记、整改、销号的闭环处置,实现对隐患自查、自改、自销的常态化管理模式,安全监管部门依据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定期完善风险管控措施。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9年12月底前)

1.安全工作处组织重点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参加“双控”工作专项培训,掌握如何发动和开展落实“双控”机制建设工作。

2.安全工作处起草制定学校风险管控清单、绘制学校风险分布图等。

(二)全面推进实施阶段(2020年1月—6月)

1.2020年1月底前由安全工作处完成制定学校的风险管控清单,各安全监管部门细化所负责业务领域的风险管控清单;安全工作处负责完成重点公共区域安全风险隐患公告栏设置。

2.2020年3月中旬前由各安全监管部门编制各自业务领域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安全工作处负责汇总形成学校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

3.2020年3月底前由安全工作处组织楼宇管理、餐饮中心、基建修缮、动力保障、实验室、治安消防等岗位人员开展“双控”工作培训。

4.2020年4月底前由各安全监管部门在所负责业务领域内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双控”建设,制作并公示具体岗位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卡。

5.2020年6月底前学校全面完成“双控”机制建设。

(三)总结提高阶段(2020年7月—10月)

安全工作处组织各安全监管部门对“双控”机制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总体评价上报省教育厅。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推进“双控”机制建设,是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压实学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监管机制、遏制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双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亲自研究部署,精准把握和落实风险管控、隐患排查“两个环节”,确保“双控”机制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二)落实部署,宣传发动。校属各单位要根据学校“双控”机制建设工作步骤严格落实各项部署,确保不漏一地、不落一环节。各安全监管部门要采取召开动员部署会、现场指导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各层级责任人和教职员工广泛知晓风险、隐患、事故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风险管控的相关要求。

(三)加强调度,强化督导。安全工作处负责学校“双控”机制建设工作的调度及指导,各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所负责业务领域基层单位的指导,及时了解掌握进展情况,对进展缓慢的,及时采取措施,督促推进。

双控工作方案篇2

关键词 压差控制阀分户热计量双管供暖系统应用一、概述

在分户计量双管供暖系统中,为充分利用家用电器、灯光和人体等自由热量,通常是在每一组散热器上安装预设定型温控阀,因此整个系统是变流量运行,作用在温控阀上的压差随着流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其实际压差较大温控阀就可能产生噪音,尤其是在房间热负荷较小时,温控阀会频繁开关,产生振荡。振荡除引起不必要的磨损外,还导致回水温度升高,并影响系统中的其它温控阀,因此在一个设计良好的分户计量双管供暖系统中,一方面应使用系统中每个温控阀的热权度总是大于等于1,另一方面温控阀上所随的实际压差还应该保持在它的允许范围内[1]。

压差控制阀也称为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在变流量系统中,它通过感应供热管道系统中两点的压力,可以使被控环路的压差保持恒定,保证被控环路中调节阀门的正常工作,那么在分户计量双管供暖系统设计时,控制阀应如何布置呢?通常有以下三个方案:a.压差控制阀仅在设在建筑物供暖引入口,控制供暖引入口的压差为定值。b.在下供下回式双管系统中,压差控制阀设在每组共用立管的起始端,控制立管的压差为定值。c.压差控制阀设在每一户的引入口,控制户内系统的压差为定值。

目前,在实际设计中,这3个方案应如何选择,争议颇多,仅就保证温控阀平稳工作而言,方案1最差,但其初投资最少;方案3最好,但其初投资最高;方案2介于方案1和3之间。下面就针对这3个方案进行一些分析,希望为工程人员设计时,方案的选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另外应说明的是:本文所讨论的双管供暖系统是指户内、户外都为双管的系统。

二、方案分析

1.方案1:压差控制阀仅设在建筑物的供暖引入口

由于是双管系统,因此以户为单位,供暖系统内各户之间是并联关系。每一用户户引入口作用压差ΔpS可以由下式计算:

ΔpS=Δp1+Δp2-Δp3

(1)

式中:Δp1--建筑物供暖引入口压差控制阀控制压差;

Δp2--所计算用户随的自然作用压头;

Δp3--从供暖引入口压差控制阀的压差控制点到所计算用户户引入口之间供回水管路的阻力损失。

(1)式(1)中各参数的讨论

a.建筑物供暖引入口压差控制阀控制压差Δp1在系统运行过程中,Δp1是定值,它取决于设计工况下,供暖系统最不利环路中,从供暖引入口压差控制点到最末端用户户引入口之间供回水管路的阻力损失,最末端用户户内系统的总阻力损失以及最末端用户所随的自然作用压头。根据式(1)有:

(2)

b.用户所随的自然作用压头Δp2

Δp2取决于用户所处的楼层以及供回水立管中供回水温度[2]。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Δp2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因此在设计工况下,根据式(1)计算户引入口作用压差ΔpS时,其自然作用压头Δp2应取最小值。因为如果取值较大,那么根据式(1)所计算的户引入口作用压差ΔpS就较大,在根据ΔpS设计户内系统时,其管道和温控阀的阻力损失就可能较大,当实际的自然作用压头Δp2小于所选定值时,户引入口作用压差ΔpS就会低于设计值,导致温控阀上的实际压差小于设计值,此时,温控阀即使全开,散热器所提供的热量仍不足以维持设计室温,所以在设计工况下,自然作用压头Δp2应取最小值。这样,在实际运行时,自然作用压头Δp2总是大于等于最小值,因此能保证温控阀的热权度总是大于等于1,房间温度总是能达到设计值。不过,由于自然作用压头Δp2的影响因素较多,要确定每一用户的最小值通常都很困难,因此为便于设计,在设计工况下计算户引入口作用压差ΔpS时,自然作用压头Δp2可以不考虑。

c.从供暖引入口压差控制阀的压差控制点到所计算用户户引入口之间供回水管路的阻力损失Δp3

在变流量系统中,供回水管路的阻力损失Δp3是一变量,它取决于管路中的流量以及管路的长度。在设计工况下,其值最大,当管路中的流量趋近于零时,Δp3也趋近于零[1]。同一供暖系统当采用同程式时,其Δp3一般比采用异程式更大[2],因此根据式(1)可知;各用户由Δp3所引起的ΔpS波动,同程式比率经异程式系统更大,由此可见,设计时应选择异程式系统。

d.户引入口作用压差ΔpS

对于双管系统,在散热器热负荷一定的情况下,当户引入口作用压差ΔpS大于设计值时,由于散热器上温控阀的调节作用,户内系统各管段的流量会保持不变[1],因此各管段的阻力损失也不变,户引入口作用压差ΔpS的增加值会等量地作用在户内系统每一个温控阀上。由此可见,在系统设计时,只要保证运行过程中,户引入口作用压差ΔpS总是大于等于设计工况下户内系统总阻力损失,就可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温控阀上的实际压差总是大于等于设计工况下的设计值,因此温控阀的热权度总是大于等于1,用户随时能获得设计所要求的室温。那么应如何设计才能使户引入口作用压差ΔpS总是大于等于设计工况下户内系统总阻力损失呢?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在设计工况下进行设计时,自然作用压头可以不考虑,管路的阻力损失Δp3为最大。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自然作用压头,管路的阻力损失Δp3又较小,故根据式(1)可知:运行过程中,户引入口作用压差总是大于等于设计工况下的户引入口作用压差,因此在设计工况下,只要使户引入口作用压差大于等于户内系统的总阻力损失,那么运行过程中,户引入口作用压差就总是大于等于设计工况下户内系统的总阻力损失。而这一点在设计工况下进行水力计算时,可以很容易做到。

另外,由于户引入口作用压差ΔpS的波动反映了户内系统每个温控阀上作用压差的波动,因此只要控制户引入口的作用压差ΔpS的最大值,就能够保证运行过程中温控阀不超过它的最大工作压差。根据文献[3~4]可知:在设计工况下,户内系统包括热表和锁闭调节阀的阻力一般不应超过30kpa,因此在运行过程,只要控制ΔpS的最大值不超过30kpa,就能保证温控阀的正常工作。

(2)方案1分析的小结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为保证运行过程中,温控阀上的实际作用压差不超过其正常工作最大压差,用户引入口的最大作用压差不超过30kpa,因此根据式(1)有:

ΔpS=Δp1+Δp2-Δp3kpa

从上式可知:当Δp3=0时,户引入口的作用压差ΔpS最大,故根据上式有:

Δp1≤30-Δp2kpa

上式中,对于自然作用压头Δp2,在设计工况下,各用户所随的值最大[2],并且其最大值可以由下式计算:

Δp2=gH(ρh-ρg)kpa

式中:H--上供下回式双管系统中,为建筑物的高度;下供上回式双管系统中,为建筑物的高度减去建筑物顶层的层

高,m。

ρh、ρg--设计工况下,供回水温度所对应的水的密度,kg/m3。

故有Δp1≤30-gH(ρh-ρg)/1000kpa

因此,当仅在供暖引入口设压差控制阀时,其控制压差必须小于等于30-gH(ρh-ρg)/1000kpa,才能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温控阀上的作用压差能够小于其正常工作的最大压差。另外,由于设计工况下进行水力计算时,不考虑自然作用压头,故根据式(2)有:

由此可见,只有当设计工况下最不利环路的阻力损失小于30-gH(ρh-ρg)/1000kpa时,才可以采用方

案1。

2.方案2:在每组共用立管上设压差控制阀

本方案只适应于供下回式双管系统。参照前面对式(1)各参数的分析,方案2在设计工况下进行水力计算时,其自然作用压头同样可以不考虑,因此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Δp1等于共用立管上最不利环路在设计工况下的阻力损失,其中为为立管上压差控制点到户引入口之间供回水管路的阻力损失,另外,为保证共用立管上各用户在运行过程中户引入口作用压差ΔpS不超过30kpa,Δp1同样应小于等于30-gHρh-ρg)/1000kpa,当Δp1大于该值时,就不应采用方案2。

3.方案3:在每户引入口设压差控制阀

对于大型的供暖系统,当无法采用方案1和2时,就应采用本方案。其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Δp1等于户内系统最不利环路在设计工况下的总阻力损失,其中包括户用热表和锁闭调节阀的阻力,Δp1应小于等于30kpa[3~4]。此时,各共用立管上只需设截止阀或闸阀,起关闭作用。

在本方案中,由于压差控制阀的调节作用,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自然作用压头和系统流量的变化,不会对户内系统温控阀的工作产生影响。不过,为了在运行过程中保证压差控制阀的正常工作,其资用压差应始终大于等于其设计压差。压差控制阀的设计压差应等于设计工况下其本身的阻力与其控制压差之和,因此在设计工况下进行户外共用立管和供回水干管的水力计算时,自然作用压头可作为安全裕量,不予考虑。因为如果要考虑自然作用压头,一方面会使水力计算更复杂,另一方面自然作用压头不恰当的取值,会导致运行过程中,压差控制阀的资用压差小于其设计压差,有可能导致压差控制阀即使全开,通过的流量也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另外在设计时应注意的是:供暖系统中所使用的压差控制阀一般都有最大工作压差限制,当作用在阀上的实际压差超过其最大工作压差时,阀就会被压坏,因此在使用方案2和3时,如果运行过程中,室外管网在供暖引入口的资用压差会超过供暖系统中所使用压差控制阀的最大工作压差时,就必须在供暖引入口设其它型号的压差控制阀,控制整个供暖系统的压差。此时,该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应等于供暖系统最不利环路在设计工况下的总阻力损失。

4.户内和户外系统形式

对于户内系统,根据前面对供回水管路阻力损失Δp3分析的相同理由,为减少运行过程中,温控阀作用压差的波动范围,应选择异程式系统。对于方案2和3的户外系统,也建议采用异程式系统。因为同一供暖系统,当采用异程式时,其系统的总阻力损失一般要比采用同程式更小[2]。这样,可以减小供暖系统引入口所需要的资用压头。

三、结论

(1)分户计量双管供暖系统在设计工况下进行水力计算时,其自然作用压头可以不考虑,户内和户外系统应采用异程

式。

(2)选用方案1时,其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Δp1应等于供暖系统最不利环路在设计工况下的总阻力损失,并且Δp1应小于等于30-gHρh-ρg)/1000kpa。

(3)选用方案2时,其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Δp1应等于立管上最不利环路在设计工况下的总阻力损失,并且Δp1也应小于等于30-gHρh-ρg)/1000kpa。

(4)方案3适应于大型供暖系统,其压差控制阀的控制压差Δp1应等于户内系统最不利环路在设计工况下的总阻力损失,并且包括户用热表和锁闭调节阀的阻力,Δp1应小于等于30kpa。

参考文献

1戈特·磨擦勒,雷纳特·奥贝尔,编著,供暖控制技术,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

2贺平,孙刚,编著,供热工程(新一版),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3

双控工作方案篇3

在量刑程序设计的具体操作上,笔者认为可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首先,对于被告人认罪的案件,可采取定罪与量刑程序适当分离的做法,即一个程序两个阶段:在开庭审理定罪后,立即进入量刑答辩程序,控辩双方庭前均应做好量刑意见的准备,部分案件在考虑双方意见、综合评议后,可当庭宣判。具体来说,根据最高法、最高检规定,被告人认罪的案件,由于它都是以被告人作有罪答辩为前提,因此法院对某些刑事案件,可采用简化部分审理程序,予以快速审结。

这里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对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没有异议,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的案件,法院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二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对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无异议并自愿认罪的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法院则可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三是对事实不清而被告人又自愿认罪的案件,可在主审法官的主持下由控辩双方进行协商。对前两种情况,法庭对事实调查已没有必要,可仅就证据名称及所证明的事项作出说明,控辩双方主要围绕确定罪名、量刑问题进行辩论。量刑应以庭审的形式公开举行,辩护律师和检察官都应出庭,针对被告人有无从轻或者减轻的情节发表意见,被害人也可出庭陈述,最后由法官当庭作出判决。第三种情况,则是一种中国式辩诉交易的简易程序,目的主要为了追求诉讼效率,控辩双方进行协商时主审法官不介入。双方可就罪名、罪数、量刑进行协商。控方承诺,只要被告人承认被指控的犯罪,他将建议法官对被告人适用较低幅度的刑罚,被告人则享有自由选择权。当被告人选择承认指控但控方违约或者法官拒绝接受协议,则此前所作有罪供述归于无效。控辩双方经过协商达成协议的,则应向法庭报告并要求开庭。主审法官应在法庭上公开宣布该控辩协议并负有审查任务,包括审查被告人认罪的案件是否有事实基础,协议的作出是否出于被告人自愿、理智和明知。法官接受该协议,将直接依据该协议作出判决,否则应建议控辩双方重新进行协商,或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理。

其次,对于被告人不承认犯罪宜采取将定罪与量刑程序彻底分离的做法,分两个程序两个阶段,即通过开庭审判确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当被指控的罪名成立后,指定一段时间后,由控辩双方向法庭提交关于量刑的意见,必要时进行公开的量刑答辩,答辩时由控辩双方到庭,就与量刑有关的证据、事实进行调查、质证,以及对量刑的具体意见进行辩论,法庭在听取双方意见、认证评议后,再当庭宣判或择日宣判量刑结论。

前述设计的理由如下:

第一,在我国,对于被告人认罪的案件,大多数都是采用简易程序审理;就是在采用普通程序的被告人认罪的案件中,由于被告人已经认罪,案件事实的调查已不是庭审的主要工作,法庭主要解决的是量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把与量刑有关的事实调查工作与案件事实的认定工作放在一次庭审中进行,不仅不会影响量刑的公正性,而且还能提高诉讼效率。

第二,对于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采取与定罪彻底分离的量刑答辩程序,是基于控辩对抗能力失衡方面的考虑。我国的刑事庭审设计,意图引进当事人对抗式的诉讼形式,以提高庭审效果。但即使在有辩护律师参与的案件中,由于立法方面的缺陷,我国的辩护律师难以具备与控方对抗的能力。在辩护律师根本不可能就与案件定性有关的案件事实、证据事实等最基本的事实因素与控方对抗的情况下,再把量刑事实的调查活动放到同一次庭审中来,一方面会增加辩护律师的负担,加剧了不平衡状态,另一方面会使辩护律师把精力放在容易取证的量刑事实的调查上,而疏忽于那些更关键更重要的与案件定性有关的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的调查了解上。更何况我国的刑事案件中大部分没有辩护律师呢!所以,采取定罪与量刑相分离的证据调查形式,可缓解控辩失衡的情势,有利于促使辩护律师集中精力进行案件事实与证据事实的调查了解,提高案件事实认定阶段的审判质量与效率。

另外是基于被告人不认罪案件的审理特点考虑。一方面,对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庭审时,大多数情况下辩方的主要活动肯定是围绕“否定被告人有罪”这一中心来进行的,辩方的主要精力肯定是放在证明被告人无罪的各种证据的调查和搜集上。而在这时要求辩方又去进行仅和量刑有关的事实情节的调查、辩护,有强人所难。因为量刑的基础是被告人必须有罪,在辩方一方面竭尽全力地宣称被告人根本就没有犯罪的时候,另一方面又要想方设法地告诉法庭被告人所犯的是轻罪,并请求法庭在量刑时充分考虑对被告人的各种有利情节,在量刑时对被告人予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此外,在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中,可能经过庭审的调查后,有相当一部分的案件会被法庭裁定指控的罪名不成立、被告人无罪,这样就不存在量刑的问题,根本没必要把仅与量刑有关的事实情节调查和与定罪有关的事实证据调查一并进行。

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量刑程序,并使之产生良好的效用,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相关措施:

一是改革与完善量刑体制。尽量缩小审委会讨论定案的案件范围以及完善审委会的工作程序,建立审委会参与旁听量刑庭审的制度。

二是建立充分保障控辩双方对量刑程序的参与和对抗的制度。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为控辩双方对量刑的参与提供了更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机会,需要建立赋予公诉机关的量刑建议权、赋予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量刑辩护权、赋予被害人方的量刑请求权等制度。只有建立一套与量刑公开制度相配套的制度体系,才能真正发挥量刑公开的作用。

双控工作方案篇4

为认真做好2020年度**站安全生产考核工作,按照《**局关于印发<全市**系统2020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价实施细则>的通知》(*安监字[2021]2号)文件精神。**站认真开展自评,现将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责任落实情况

1.**站严格执行《**局党组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制定并下发了《**站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和《**站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制定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扫黑除恶等工作方案,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与下属部门签订责任书、责任状,按规定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监督考核物资站下属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2.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双控”机制建设工作为契机,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站主管领导的带领下,结合物资站工作实际,制订了双重预防控制体系文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现闭合管理。

二、依法治理情况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一岗双责、监督检查、约谈、挂牌督办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消防安全工作方案,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2.制定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安全防范措施,督促隐患排查整改落实。

三、体制机制情况

1.**站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和管理机构,在下属各部门都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关制度,对所属各部门加强安全生产检查。

2.制定并组织实施**站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参加了市局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和考试,全年组织全体职工参加的消防安全培训2次,着力营造“讲安全、学安全、重安全”的深厚学习氛围,从思想上切实提高全体职工安全意识。

3.按照市局安委会要求配备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共储备铁锹1000把、铁镐1000把,编织袋10000条、路锥30个、防撞桶4个、道路标志牌10块,并在12月份,组织开展了消防应急救援演练,为抗灾应急随时做好准备。

4.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值班值守,今年3月至12月,我站在局老楼参加行政值班和防汛值班4次,合计排班共81班次,参加人员162人次。值班期间认真遵守值班纪律,实行领导带班、双人双岗值班制度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认真详细做好值班记录,未发生一起脱岗、漏岗的情况,圆满完成值班任务。

四、安全预防情况

1.在“双控”机制建设工作中,**站成立了“双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了主管领导牵头,安全科负责定期组织“危险源”的排查工作。编制了“双控”机制建设体系文件,制订了《**站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管控办法》,汇总了安全风险源4条,制作安全风险告知栏4块。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控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完善了对“双控”机制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设立了“双控”机制工作档案,对安全生产风险源台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记录等资料进行统一化管理,做到有迹可循、有据可查。

2.疫情防控时期,认真开展复工复产安全大检查。在**站领导班子带领下,针对特殊时期复工复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火灾、用电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改,以微信等形式向全体职工宣传防疫期间酒精、消毒液等各类消毒药剂的使用方法和防范措施,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在全国“两会”、国庆等重点时期,**站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并带队深入一线进行督导检查,向下属部门传达省、市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三队措施”,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4.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健全完善“一个台账、四个清单”,按市局安委会要求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制定了《交通运输三年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隐患排查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方案》,下大力气防范重大风险,治理安全隐患。

五、安全基础情况

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全年组织全体职工参加的消防安全培训2次,着力营造“讲安全、学安全、重安全”的深厚学习氛围,从思想上切实提高全体职工安全意识。制定《安全生产月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宣贯等活动,完成了《河北省安全生产杂志》的订阅任务。

六、综合治理情况

成立**站平安交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创建工作,健全贯彻物资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加强物资处范围内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风险隐患防控工作。

双控工作方案篇5

1.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方面的研究

锅炉汽包是生产蒸汽的设备,几乎是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设备,保持锅炉汽包的液位高度在规定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若水位过低,则会影响产气量,且锅炉易烧干而发生事故;若水位过高,生产蒸汽含水量高,会影响蒸汽质量。这些都是危险的,因此对汽包的液位严加控制是保证锅炉正常生产必不可少的措施,

1.1单冲量控制系统

汽包水位控制手段是控制给水,基于这一原理,可构成如图1-1所示的单冲量控制系统。

图1-1汽包单冲量控制系统

这里的“冲量”一词是指变量,单冲量即汽包水位。这种控制系统是典行的简单控制系统。当蒸汽负荷突然大幅度增加时,由于假水位现象,控制器不但不能开大给水阀来增加给水量,以维持锅炉的物料平衡,而是关小控制阀的开度,减小给水量。等到假水位消失后,由于蒸汽量增加,送水量反而减小,将使水位严重下降,波动很历害,严重时气包水位降到危险程度以至发生事故。因此对于停留时间短、负荷变动较大的情况,这样的系统不能适应,水位不能保证。然而对于小型锅炉,由于水在汽包中的停留时间较长,在蒸汽负荷变化时,假水位的现象并不显著,配上一些联锁报警装置,也可以保证安全操作,故采用这种单冲量控制系统尚能满足生产要求。

1.2双冲量控制系统

在汽包水位的控制中,最主要的扰动是蒸汽负荷的变化。如果根据蒸汽流量来进行校正,不仅可以补偿“虚假水位”所引起的误动作,而且使给水位控制阀的动作十分及时,从而减少水位波动,改善控制品质。将蒸汽流量信号引入,就购入了双冲量控制系统,如1-2示。从本质上看,双冲量控制系统是一个前馈(蒸汽流量)控制加单回路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系统。这里的前馈仅为静态前馈,若需要考虑两条通道在动态上的差异,需引入动态补偿环节。

图1-2汽包双冲量原理图及方框图

图1-2所示的连接方式中,加法器的输出i是

i=C1iC±C2iF±i0

式中iC―液位控制器的输出;

iF―蒸汽流量变送器(一般经开方器)的输出;

i0―初始偏置值

C1、C2―加法器系数。C1的设置一般取1,C2的值应考虑到静态前馈补偿,可现场凑试,也可经理论推导得出。

设置i0的目的是使其在正常负荷下,控制器和加法器的的输出都有一个比较适中的数值。最好在正常负荷下,i0和C2iF项接近而相互抵消。

1.3三冲量控制系统

双冲量控制系统还有两个弱点:控制阀的工作特性不一定能成为线性特性,这样要做到静态补偿就比较困难;同时,对于给水系统的扰动仍不能克服。为此可再将给水流量信号引入,构成三冲量控制系统。

三冲量控制系统的实施方案较多,如图1-3所示为其中的典型控制方案之一。

图1-3汽包三冲量控制系统

从该图可以看出,这是前馈控制与串级控制组成的复合控制系统。其中,汽包水位是主冲量(主变量),蒸汽,给水流量为辅助冲量。在汽包停留时间较短、“虚假水位”严重时,需引入蒸汽流量信号的微分作用。这种微分信号应是负微分作用,以避免由于负荷突然增加和减少时,水位偏离设定值过高或过低而造成锅炉停车。

如图1-4所示,为三冲量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加法器的运算关系与双冲量控制时相同,各系数设置如下:

a.系数C1通常可取1或稍小于1的数值;

b.若采用气开阀;C2取正值,C2的值可按物料平衡关系进行计算;

c.i0的设置和取值仍与双冲量控制系统相同。

图1-4汽包三冲量系统方框图

在三冲量的控制系统中,水位控制器和流量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与一般串级控制系统相同。在有些装置中,采用了比较简单的三冲量控制系统,只用一台控制器及一台加法器,加法器可接在控制器之前,如图1-5(a)所示:也可接在控制器之后,如图1-5(b)所示:

(a)(b)

图1-5汽包三冲量控制系统的简化接法

图中加法器的正负号是针对采用气关阀及正作用控制器的情况。图1-5(a)接法的优点是使用仪表最少,只要一台多通道的控制器即可实现。但如果系数设置不能确保物料平衡,则当负荷变化时,水位将有余差,图1-5(b)的接法,水位无余差,但使用仪表较前者多,在投运及系数设置等方面较前者麻烦一些。

2.冷却器控制方案的研究

冷却器的热载体是冷却剂,常采用液态氨等介质作为冷却剂,利用它们在冷却器内蒸发进吸收工艺物料的大量热量,使用工艺物料的出口温度下降来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工业用冷却器的一般控制方案有以下几种。

2.1控制冷却剂的流量

如图1-6所示:

图1-6氨冷却器控制冷却剂流量的控制方案

为氨冷却器控制冷却剂流量的控制方案,其机理也是通过改变传热速率方程中的传热面积F来实现的。该方案控制平稳,冷量(冷却剂量)利用充分,且对压缩机入口压力无影响。但这种方案控制不够灵活,另外蒸发空间不能得到保证,易引起气氨带液而损坏压缩机。为此,可采用图1-7所示的物料出口温度与液位的串级控制方案,使用这种方案时,可以限制液位的上限,保证有足够的蒸发空间。也可以采用图1-8所示的选择性控制方案。

图1-7温度与液位串级控制方案

图1-8温度与液位选择性控制方案

2.2控制气氨排量

如图1-9所示,为氨冷却器控制气氨排量的控制方案,其机理是通过改变传热速率方程中的平均温度来控制工艺物料的出口温度的,这种方案控制灵敏迅速,但制冷系统必须许可压缩机入口压力的波动。另外,冷量的利用不充分。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还需要设置一个液位控制系统,防止液氨进入氨管路而导致压缩机损坏。

图1-9控制气氨排量的控制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研究可知:自动控制装置和被控的工艺设备组成了一个没有人直接参与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工坐在操作室里,就能观察到整个装置的变化。因此,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降低了劳动强度。

近二十年来,工业生产规模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因此减小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的影响也纳入了过程控制的目标范围。

综上所述,过程自动化控制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平稳。

(2)达到预期的产量和质量。

双控工作方案篇6

一、案件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

案件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提高对案件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把案件防控放在监管工作和银行业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预防为主,各司其职、双线问责的原则,切实改变重经营轻管理、重业务发展轻案件防控、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罚、重处理办事人员轻处理领导人员,以及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等现象,确保案件防控工作全面、扎实、有效地开展,促进寿阳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和健康发展。

二、案件防控工作的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内控建设,建立健全内部各项工作体制、经营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业务和和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形成治理结构合理、内控严密,经营合规,操作规范,依法履职,监督有力的业务运营体系,确保案件防控工作和商业贿赂治理有效开展,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继续保持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零发案率”的良好势头,使辖区银行业实现“三无”即,无各类案件、高级管理人员和要害岗位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无“黄、赌、毒、黑”等不良行为。

三、案件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案件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职责分工,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负责寿阳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对本辖区案件防控工作负总责。各行(社)均要成立案件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各行行长、联社理事长担任,成员由会计、信贷、业务拓展、科技等业务职能部门和基层信用社主任参加。

领导小组负责对本行(社)案件防控工作的开展,负责制定并上报案件防控工作措施、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案件防控工作情况。建立反映迅速、协调运作、有序高效的案件防控工作机制。各行社每月要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自查;每季要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每半年要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价,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并向领导组报告对本行、社案件排查情况和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情况。

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负责对寿阳辖区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及时对各行、社案件防控情况及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和监管意见。准确上报分局有关案件专项治理情况,初步提出对案件处置意见并上报分局党委;对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要害岗位的重点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全面监控和动态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对有不良行为的人员,提出有关处理意见或建议。

寿阳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对本行、社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实施,高级管理人员和要害岗位的重点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人员,提出有关处理意见并报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对发生的案件情况进行初步处置,根据案件情况提出对案件有关责任人员的初步处置意见并上报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

四、案件防控工作的主要措施与责任追究

为了使案件防控工作取得实效,现阶段,主要采取“五双”管理,即:

一是“双向包点”,就是寿阳监管办事处的监管人员和各行、社的负责人均要分别对所属机构网点进行分片包点,将每个机构网点落实到每个领导人头上,对内控管理薄弱,案件隐患较大的,“一把手”要亲自包,并定期不定期对所包的机构网点案件防控工作进行实地检查,对其存在的问题监督整改。各行、社负责人包点名单要在7个工作日内上报寿阳监管办事处备案。

二是“双重管控”就是既要管好业务,更要管好人。二者要同时管好,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案件防控,关键在人,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和监督关,就等于牵住了案件防控的牛鼻子。各行、社要根据银监会防范操作风险13条规定和干部交流、岗位轮换、亲属回避和强制休假“四项制度”。“四项制度”要求,加强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按照“权责分明、平衡制约、规章有效、运作有序”的原则,规范业务流程,加大对其决策系统和权力运用中的制约和检查监督,真正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把风险隐患降到最低程度。

各行、社每月要对所属分支机构重要空白凭证、库存现金、计算机授权管理情况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每季组织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漏洞,及时加以纠正。同时,要根据排查结果和存在的风险点,监督有关机构抓好整改,并及时将每次检查查情况报寿阳监管办事处备案。

各行、社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与监督,严格把好”三关”即进人关、用人关和监督关。切实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特别是要切实加强对高管人员可能发生的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实施动态监管。密切关注从业人员的异常行为动态,要严格对要害岗位人员的岗前审查,对发现有违规违纪,以及涉黄、赌、毒、黑等不良行为的,一律不得任用,防止“带病上岗”,已经任用的,要立即调离。晋中银监分局寿阳监管办事处每年要组织一次或两次对辖区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重点人员的不良行为全面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对有不良行为的人员,提出有关处理意见或建议。

三是“双向排查”,就是内部自查自纠与外部现场检查相结合。根据省局提示的“十二项重大安全隐患”,组织开展了对重点资产负债业务如大额存取款业务、票据贴现业务要建立动态监测台帐,并及时开展银企对账;要求基层信用社主任按旬对重要空白凭证、库存现金、计算机授权管理等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现场检查,严密防范操作风险。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本单位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采取有效的整改的措施。尤其是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业务和和重点人员要下大功夫,检查监督要经常化、制度化。

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予以整改;寿阳监管办事处将及时向分局和省局报告排查情况。要经常性地组织力量对内控执行情况和前期现场检查情况进行后续检查,建立整改评价机制,提出监管意见对整改措施不到位或整改不力的,要严肃处理。并内控管理情况列入高管人员业绩考核范围并与任职资格审查相结合。不定期开展对高级管理人员、重点人员商业贿赂行为动态排查工作,

从2009年4月开始,按照山西省银监局和晋中银监分局的统一部署,在辖区集中开展“案件风险排查”活动,农信社和农业银行确定为今年案件防控的重点。因此,农信社、农行系统排查面要达到100%,排查的范围、内容和时间要求按照省市银监局的统一部署开展。此项工作至6月底结束。要将排查情况和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情况上报办事处。同时,要对高级管理人员及重点人员不良行为情况进行排查,排查结束后,认真填报《高级管理人员及重点人员不良行为排查情况表》,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日常行为规范、思想作风。

四是“双向监督”。就是要内部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各行、社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设,尽快充实稽查审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的持续性、有效性。稽查审计部门每季要对所属网点的重要空白凭证、库存现金、管理情况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每季度要对计算机授权管理、内部授权等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排查,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漏洞,及时加以纠正。

各行、社要根据业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事信贷、会计、出纳、计算机操作等重要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岗轮调。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规定,并确保纳入人事管理,防止因一个人长期主管或从事一项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各行、社基层营业网点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面每年要达到20%以上。寿阳监管办事处将出台《寿阳县银行业案件防控举报奖励办法》,下半年,办事处将组织力量对各行、社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不力的,要严肃处理。

同时,要加强与地方纪检、监察,以及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聘请一批责任心强,敢于反映情况和揭露问题的《案件防控监督员》,首批监督员初步确定为20名左右,主要职责全方位收集、掌握有关案件防控和风险防范,以及从业人员的行为动态情况,搭建起全方位监督平台,形成信息共享机制,构建预防案件的群防群控监督网络,认真做好案件防控和风险隐患的排查工作。

五是“双线问责”,就是建立案件防控和防范风险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实行谁监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案件防控和案件查处,做到“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真正把案件防控和防范风险工作落到实处。办事处和各行、社分别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案件防控工作规划〉,与所属分支机构和网点负责人层层签订《案件防控工作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责任制。2009年度案件防控工作目标责任书签订仪式于3月24日在寿阳监管办事处举行。

双控工作方案篇7

1电子控制柜不同

名组导致无法正常牵引给流首批双机重联改造上线运用后,出现当本务机车和重联机车电子控制柜同时置a组或同时置B组时(注:电子控制柜为a\B组双套冷备,aB组相互独立,功能完全一样),两台重联机车均牵引给流正常。但是当本务机车a组故障转换置B组控制,重联机车正常置a组控制时(或者是本务机车正常置a组控制,重联机车a组故障转换置B组控制时),就出现司机提调速手柄时,本务机车给流正常,重联机车则出现无流无压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本务机车和重联机车电子控制柜同置a组或B组,重联机车才能有流有压,且运行中如果同时出现一台机车电子控制柜a组故障,另一台机车电子控制柜B组故障,则重联机车出现无流无压,牵引功率减半,无法继续牵引,势必被迫救援。

2重联机车

通过接触网分相区存在严重隐患主机厂重联改造设计方案存在严重缺陷,即未考虑到重联机车通过接触网分相区的问题。按照原改造设计方案,当机车到达接触网分相点“断”电标时,本务机车自动分相装置将发出“断开”主断路器的信号,两台机车同时“断开”主断路器。当本务机车首先通过接触网分相区,到达“合”电标时,自动过分相装置发出合主断路器的信号,两车同时合上主断路器,但此时重联机车仍处在分相区内(“合”电标到分相绝缘器的距离是30m,单台机车长度是22m,两台机车连挂总长是44m),势必会造成重联机车带电进入分相区、烧损分相绝缘器的严重事故后果。

3重联插座接连设计存在故障隐患

主机厂重联改造设计方案是两台指定车号的机车固定双机重联使用(未考虑双机因现场需要而拆分使用的因素),因此设计采用单套重联插座连接线方式,这样虽然减少了拆装的工作量,节省了改造用料。但现实情况,一是机务段长期用车紧张,双机重联机车须随机配对使用,因而需要经常拆装重联连接线,重联连接线拆装频繁变高后,就带出连接可靠性的问题,长期频繁拔插重联插头插座也易造成插针与插孔间电气接触不良,实际运行中由此引发的故障增多,反而降低机车运用效率。二是单套重联插座安装在机车某一侧,重联连接线必定是对角连接,现场非常不便于连接,同时连接线过长,运行中甩晃容易造成断线,而且过长的连接线与车钩长期碰磨情况下易出现破损导致电线短路接地故障。

4双机重联信息显示异常

双机重联改造后进行性能试验时,出现重联机车司机室显示屏机车主要工况信息显示异常的问题,具体故障现象是:有时闭合电钥匙,尚未闭合重联开关情况下,重联机车显示屏就有少数故障显示灯高亮,更换显示屏依不能解决问题。经查找,确定原因是机务段配属SS3型电力机车原车安装主显示屏型号与改造装车的重联显示屏型号不匹配,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存在错误,直接造成本务机车主显示屏窜电到重联机车显示屏而导致重联信息显示异常。

二主要改进方案

1改进电子控制柜控制线路设计

经过查阅机车重联电子控制柜电路图纸,发现电子控制柜a组的调制信号是由本务机车电子控制柜a组特性控制器2D30(1998#)Sa1:14(13)插头n106:n2重联柜(1998#)重联线(1998#)重联机车重联柜(1998#)重联机车插头n106:n2Sa1:13(14)重联机车a组特性控制器2D30(1998#)进行解调。本务机车电子控制柜B组特性控制器2D30(1997#)Sa1:14(13)插头n106:n2重联柜(1997#)重联线(1997#)重联机车重联柜(1997#)重联机车插头n106:n2Sa1:13(14)重联机车a组特性控制器2D30(1997#)进行解调。电子控制柜a、B两组的调制信号是由1998#和1997#两条独立的线传送到另外一台机车,a、B两组调制信号互不相通,当一台机车电子控制柜置a组或B组时,它的调制信号是不能进入另一台机车的的B组或a组。所以,当两台重联机车的电子控制柜未置于同名组时,重联机车是无法给流的。为实现重联机车不同名组情况下正常同步给流,经研究确定的解决方案是:将调制信号1998#和1997#这两条控制线短接(见图2),本务机车a组或B组的调制信号即可进入重联机车电子控制柜a组或B组中任意一组的调制信号回路中,这样重联机车就能实现电子控制柜不同组情况下的正常同步给流。改造前,本务机车和重联机车电子控制柜必须同时置a组或同时置B组,重联机车才有电流。改造后,本务机车和重联机车电子控制柜不论置任一组,重联机车都可以给电流,解决了本务机车和重联机车电子控制柜不同名组故障时,重联机车没有电流的问题,避免了机破故的发生,降低了事故救援带来的安全风险。

2改进重联过分相控制线路设计

通过研究机车过分相控制原理,并查阅重联过分相改造电路图纸,为确保双机重联安全可靠过分相,经研究确定的解决方案是:在机车主断路器控制电路405#控制线回路加装一个隔离二极管。改造后,当重联机车到达接触网分相点前“断”电标时,本务机车自动分相装置将发出主断路器“断开”指令信号,两台机车主断路器同时分断,保持了分断一致性。当本务机车过完分相区到达“合”电标时,自动过分相装置发出主断路器“闭合”指令信号,在加装的隔离二极管的作用下,仅是保证本务机车主断路器正常闭合,而重联机车主断路器则未接收“闭合”指令,仍处于“断开”状态,只有当重联机车已完全通过分相区,到达“合”电标时,重联机车自动过分相装置才发出主断路器“闭合”指令,闭合重联机车主断路器。这样就保证了双机重联机车安全通过分相区。为确定安全可靠性,我们严格对隔离二极管进行设计选材,闭合主断路器的工作电流电压是3a/110V,最终选用20a/1000V的优质二极管,额定电流是正常工作电流的6倍。

3改进重联连接线设计

针对原改造设计方案存在的弊端,我们借鉴SS7型机车重联连接线设计优点,确定采取双侧双套对称连接方式,即将原机车重联双侧单套插座(见图4)改为双侧双套插座,对角斜向连接变为同侧对称连接。这样就有效解决了双侧单套连接方式带来的对角连接难度大,连接线过长容易甩晃造成断线,连接线与车钩碰磨导致破损短路故障等问题。双侧双套对称连接方案显著优点有:一是重联连接线的长度变短1/3,不易甩晃,连接便捷;二是双套重联线并联使用,极大降低了机车重联电线路故障率,确保了双机重联运行安全可靠性。

4改造机车信息显示屏电路设计

为实现原车信息显示屏与改造使用的显示屏完全兼融匹配,通过查阅机车信息显示屏控制电路图纸,对照改造所使用的显示屏电路控制原理,确定要对机车显示屏控制线路进行布线适配性改动,具体做法是调整显示屏插头插针的逻辑线序,防止出现信号指令窜电问题。改造后,机车主显示屏与重联显示屏都能正确显示,完全满足机车重联工况信息和故障信息的显示要求。既避免更换机车原装使用的信息显示屏,节约了改造费用,同时又能保证重联改造进度。

三结束语

双控工作方案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思想认识

我行高度重视“双基”管理年第二阶段工作,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双基”管理年第二阶段工作精神与要求。通过认真学习,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第二阶段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搞好第二阶段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自觉投入到第二阶段工作中去,努力达到第二阶段的工作目标。我行认真履行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针对第二阶段工作的不同特点及时进行安排和布置,深化了搞好第二阶段工作的思想认识,为深入开展第二阶段工作奠定了组织和思想基础。

二、制定任务安排表,明确工作主题和内容

为扎实开展第二阶段工作,我行根据上级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做到“活动内容、时间安排、活动措施及要求和责任部门”五个明确,在此基础上认真制定符合实际的支行“双基”管理年工作任务安排表(第二阶段),确保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措施有力、取得实际成效。

一是要求12月底前完成规章制度梳理、学习,岗位职责清理,做到学习和遵循内控与案防制度,消除混岗、兼岗、并岗现象,进一步规范岗位职责,厘清边界。

二是要求4月底前开展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排查,开展违规问题查摆分析,查找执行制度流程方面的偏差,查找员工执行制度流程方面的偏差,通过排查、分析和查找,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找出基础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整改,确保整改到位,提高我行安全风险系数。

三是要求5月20日前组织业务风险点和员工行为双排查,重点关注和防范八类突出风险,建立员工动态管理记录本,做到消除业务风险点,规范员工行为。

三、吸取教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2011年4月25日晚,我行召开专题分析讨论会,通报郴州桂东支行自查发现何家亮涉嫌职务侵占案件,分析讨论了何家亮涉嫌职务侵占案件产生的原因,一致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碰库、查库流于形式。近两年时间内,支行碰库人员和查库人员没有入库核查或将尾箱出库核查,仅凭当日在用尾箱现金与何家亮提供的寄库尾箱余额加总,认定账实相符。

二是不相容岗位混岗操作。何家亮具有普通柜员、现金柜员和金库柜员三种身份,使其作案成为可能。

三是未按规定对现金柜员轮岗。何家亮自2005年9月担任现金柜员以来,一直没有轮岗,严重违反现金柜员满一年必须轮岗的制度规定。

四是库存限额设定不合理。在何家亮侵占大量资金后仍能维持日常营运,说明现金备付量远超实际现金需求,便于何家亮作案。

五是检查和整改工作不到位。何家亮多次违规办理清机加钞等业务,未能及早发现,整改解决。

六是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使得何家亮的违规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酿成了何家亮涉嫌职务侵占案件。

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我行开展了一次员工结合自身岗位的自查大讨论,要求每个员工讨论分析风险防范,做到自查自纠,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确保我行金融安全。最后,陈奕行长做了总结性发言,要求大家严格要求自己,按章操作,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珍爱自己的人生。

四、落实措施,抓好案件防控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全面自查、认真整改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行结合实际,落实措施,切实抓好案件防控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扎实落实。成立行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排查领导小组,认真扎实地开展排查工作。

二是明确责任,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行长负总责,亲自过问、主动协调、直接参与,在此基础上,针对讨论中暴露出问题,及时下手整改,逐一分解细化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和整改实效。

三是筑防火墙,注重预防,适时预警。加强员工行为管控,学习“员工行为十九项禁止性规定”,开展典型案件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员工合规经营、按章办事的自觉性。

双控工作方案篇9

犯罪控制与个人权利保障科学统一的价值取向历来是各国立法和司法孜孜以求的目标。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16年来为实现刑事诉讼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任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过分偏重于社会控制一面,而忽略了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刑事审判方式职权主义色彩过浓,刑事诉讼法律及刑事审判方式实践中诉讼各方权利义务分配不合理,控与审、监与控职能不分,部分程序规定不完善,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倒错,违背了审判规律,随着刑事审判实践的发展,其弊端日益突出。因此1996年3月17日修改公布并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刑事诉讼法在加强对诉讼当事合法权益的保护、改革和完善庭审方式等方面对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作了重大修改。然而,法律的修改并不等于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结束,改革传统的刑事审判方式,革除传统的刑事审判方式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建立一种既能有效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又能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公正公开、民主、科学、合理的审判模式,还必须遵循审判规律和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控、审分离,树立公正的法官形象审判是解决一切争讼的最高和最终形式,公正是现代一切国家刑事审判方式对法官的基本要求。不同的审判方式中法官的地位和职能不同,其体现公正的方式和角度也不同。职权主义审判方式强调客观实体真实,诉讼中法官可依职权主动调查收集证据,不受控、辩双方提出的证据和传唤的证人的限制。开庭审理时,法官指挥庭审活动,不仅依职权主动询问当事人,审查核实证据,而且有权决定调查证据的顺序。范围和方式。这种审判方式注重发挥了法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有效的避免控、辩双方在枝节问题上的缠讼,提高审判效率。但在这种审判方式中,法官代行了部分控诉职能,容易形成控、审双方共同对付辩方的局面,有损法官的公正形象,不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调动控、辩双方的积极性。当事人主义审判方式强调法律程序上的公平。诉讼中,证据的收集、调查和证明责任均由控、辩双方承担。庭审由控、辩双方通过主询问和交叉询问的方式推动进行,法官消极居中裁判。当事人主义审判方式实行了彻底的控、审分离,确立了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控、辩双方的积极性,保障辩方的诉讼权利,树立法官的公正形象。但这种诉讼模式受控、辩双方的诉讼经验和辩论技巧的影响较大,法官消极裁判,对案件事实的真伪并不依职权主动查证,而仅仅是居中主持控、辩双方的“决斗”,不管双方主张的客观真实如何,只根据“决斗”的结果裁判“决斗”胜利者的主张成立,对因控诉不力或辩护不力而可能导致的出入人罪无能为力。而且由于控、辩双方左右诉讼,易造成诉讼拖延,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及时惩罚犯罪和解脱无罪被控的被告人。我国传统的刑事审判方式基本上是职权主义的,法律虽在基本原则中规定侦查、起诉和审判三种职权分别由公。检、法三机关行使,但在具体的程序规定和司法实践又赋予法院庭外调查和庭上为主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出示证据证明犯罪的职责。法官可以并且一般应当进行庭前、庭后的调查收集证据,庭上为主主动纠问、出示证据、核实和证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行使着实际上的控诉职权。而公诉人在法庭上的作用只是宣读起诉书、发表公诉词和作极少的补充性的询问或讯问,行使着对控诉的“支持”的职能,而非控诉的职能。法官越俎代庖,代行了部分由控方行使的职权,充当了与辩方对立的控诉角色,造成了公诉人消极依赖法官举证和法官位置向控方一边倾斜,审、辩直接对抗的局面,损害了法官审判客观公正的形象,限制了控、辩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改革旧的审判方式应当坚持客观真实与公正、正当的法律程序的统一,实行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审判模式。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合理确定诉讼各方诉讼地位和权利义务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改革必须在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在庭审实施细则和操作程序具体规定中明确提供证据和传唤证人,鉴定人等均由控、辩双方负责。法官既居中裁判,又控制庭审秩序,引导控、辩双方举证、质证和辩论,制止控、辩双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违反法庭纪律的行为,限制控、辩双方在与案件无关问题上的纠缠,并且法官在确有必要时有权自行调查取证,但除对案件有重大影响,非法官依职权主动调查便无法取得的证据外,法官不主动查证,法官不承担证明案件事实成立与否的责任。相应地,法官只承担对法庭调查已出示证据失查和根据已出示证据分析认定事实失误造成的冤假错案及放纵犯罪的责任,而不承担因控、辩一方举证不力或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造成的出入人罪的责任。二、监、控分离,给辩方以与控方对等的诉讼地位平等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控、辩双方诉讼地位平等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之一,只有充分保障控、辩双方在庭审中享有平等的诉讼地位和辩驳机会,才能使案情在控、辩的直接对抗中由浅人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入,逐步接近客观真实,才有诉讼的民主、公平与公正可言。我国传统的刑事审判方式虽着力于诉讼的民主、公平与公正,在保障被告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对检察机关在法院审理公诉案件中如何履行支持公诉和法律监督双重职能的立法规定的不明确和传统的诉讼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检察机关双重职能的认识和具体执行的错误,在法庭上,公诉人的诉讼地位明显优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甚至处于压倒辩方的地位。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法庭上向证人、鉴定人发问须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则可以直接发问。对辩护人向被告人发问,申请调取新的证据,规定必须经审判长同意,而对公诉人却无此限制。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审判长的统一指挥下进行,而诉讼参与人和审判人员的活动又要受与辩方对立的控方-公诉人的单方面的监督。公诉人的地位不仅优于辩方,也凌驾于审判方之上。控、辩双方的诉讼地位极不平等。根据刑事诉讼原理,法庭审判是一个完整的制约机制,它不仅包括审判方对诉讼活动的指挥和控制,还包括控、辩双方对审判方的制约和控、辩双方的相互制约。审判方指挥和控制庭审,制止控、辩双方违反法庭纪律的行为,控、辩双方认为对方和审判方的活动不合法,侵犯了其诉讼权利,可以通过向审判方提出抗议,请求审判方予以制止和纠正。控、辩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有权监督对方和审判方的违反法庭纪律和侵犯其诉讼权利的行为,并且控、辩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无权不经审判方而直接干预对方的诉讼活动。在我国,刑事诉讼监督作为检察机关的职权之一,包括了审判监督和侦查监督两方面的内容。审判监督有刑事审判监督、民事审判监督等多方面,侦查监督有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的监督,也有对检察机关内部侦查部门的侦查活动的监督。侦查监督,无论是对公安局机关侦查活动的监督还是对检察机关内部侦查部门的侦查活动的监督,都是通过审查起诉来进行的,监督者并不是作为侦查活动的主体参与或者代替侦查活动。民事、经济或者刑事自诉案件等方面的审判监督,检察机关也主要是在事后对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对刑事公诉案件的审判监督的形式,我国法律未作具体规定,在有检察机关进行审判监督的各国法律中规定也不尽一致,主要内容都只是检察机关在作为控诉一方出庭支持公诉以外对法院的裁判是否合法进行事后监督。在庭审过程中对审判人员、控或辩的一方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的制约和监督的权利不仅作为控方的公诉人享有,辩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也同样享有,不属于法律监督机关的专属职权范围。在诉讼各方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中设置一个凌驾于诉讼各方,甚至凌驾于审判方的一方独有的监督权,只会破坏法庭审判制约机制的有机平衡,不利于诉讼的公平与公正。因此,为既保障法律监督机关依法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又保障控、辩双方在法庭上有平等的诉讼地位和辩驳机会,保障刑事被告人的合法的诉讼权利,检察机关在公诉案件中的控诉和法律监督职能是可以而且应当分离的。这样,一方面,把专门的法律监督职能从公诉人手中分离出来,公诉人仅仅作为代表国家提起刑事控诉的一方出席法庭,行使控诉职能,不再享有超乎于诉讼各方之上的监督权,控,辩双方诉讼地位平等。另一方面,加强对法院判决、裁定的备案审查等事后监督,或者另派超然于控、辩双方、审判人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之外,不参与诉讼活动,不代表诉讼任何一方的专门的法律监督员出席法庭,旁听审判活动,为事后的、以检察机关名义,而非以公诉人或者监督员个人名义,进行的书面的监督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保障审判活动的民主、公平和公正,保证法律监督活动的公正、合法、有效的进行。三、公开和直接、言词审理,把诉讼中的一切问题都解决在法庭上公开和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诉讼理论中的基本原则。公开原则,在刑事审判中,是指除合多庭评议和法律规定应当不公开审理的案件的开庭审理以外的一切审判活动,包括法庭审理、证据的调查、采信和宣判等,都必须公开进行,接受社会和诉讼各方的制约和监督,排除庭外审判和先定后审。直接、言词原则,是指案件的审理须诉讼各方都在场方为有效,各种证据只有经过直接开庭,当庭调查核实认定的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证据必须经被害人、证人和鉴定人等当庭口头陈述和作证,控、辩双方的陈述、举证、质证、辩论和法官对证据的确认、宣判都必须当庭以口头形式进行。公开和直接、言词审理是平等保护控、辩双方的诉讼权利,增加诉讼透明度,实现法院审判客观公正的必然要求。公开和直接、言词审理,要求法院审判案件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外均应公开审理,庭审法官在庭审前不得先行接触控方证据材料,不得在庭外对案件的事实、证据、性质等进行实质性的审查。证据材料未经当庭查照属实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控、辩双方有证举在法庭,有理讲在法庭,事实查清在法庭,是非分清在法庭,法官核实和认定证据,依法判决在法庭,把审判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放在庭审中进行,把诉讼中的一切问题都拿到法庭上解决,“让审判回到法庭”。传统刑事审判方式,公诉案件控方起诉,在呈送起诉书的同时并不附送其在庭审中将出示的证据清单和要求传唤出庭作证的证人名单,而是将起诉书连同全部案卷材料和各种物证一并移送法院。法院受理后先阅卷,并提审在押被告人或者传讯未在押的被告人,审查起诉认定的主要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法院经审查认为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退回检察院补充侦查,并具函对补侦的内容具体说明;法院对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非经两次以上退回补充侦查,不得直接宣告无罪;法院经审查认为起诉认定主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才决定开庭审理。由于这种法院对案件实质性审查阶段的前置和错位,审判人员先入为主,已经形成了起诉认定主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框框后才开庭。而且开庭审判,证人、鉴定人等多不出庭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证和询问,而仅由法官在法庭上宣读证人证言笔录和鉴定结论进行证明。被告人在开庭前所作供述笔录,无论其与庭审供述是否一致,均可以在当庭出示,并有其他证据材料印证后作为定案的依据使用,法院在开庭后调查获取的证据材料可以不经开庭质证而直接作为定案的依据使用,使得法院开庭走过场,有其形,无其实。法庭调查过程成了法院出示证据,对起诉认定的事实进行证明的过程,剥夺了辩方应有的举证、质证权利和辩驳机会,缺乏必要的公平性、民主性和透明度。解决的办法,除坚持审判公开,实行控、审分离外,莫过于实行公诉案件原则上的起诉一本主义。检察机关起诉只移送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能证明确有起诉认定之事实发生和有材料说明被告人实施了起诉认定之犯罪行为的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不移送案卷和其他证据材料,使庭审法官不再具有在庭前接触案卷和其他证据材料,对案件进行实质性全面审查的条件。法官在庭审前无卷可阅,只对检察机关移送的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进行程序性审查,不对案件进行庭前调查和实质性审查,非特殊情况,也不得提前介入案件,了解案情。起诉移送的证人名单应有关于证人基本情况的材料,主要证据复印件应限制在有材料与起诉指控事实相印证为已足。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证人、鉴定人等均应到庭直接以言词形式作证,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证。四、坚持控方举证责任,实行无罪推定举证责任问题是在我国刑事诉讼理论中早有定论,而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又一直模糊不清的问题,是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心和焦点。举证责任包括证据的提出和证明的责任。控、审分离使法官超然于控辩双方之上,摆脱了本应由控辩双方承担的证明责任的羁绊,法院不再承担收集和出示证据,证明犯罪是否成立的责任。但举证责任究竟在谁的问题,即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根据刑事证据理论,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应当由控方承担,控方有义务提出证据,在超出合理怀疑的程度上证明所控犯罪的所有实质性要素,被告人可以用无罪答辩和概不承认的方法来迫使控方去证明。控方不能提出证据,在超出合理怀疑的程度上证明所控犯罪的所有要件,就只能推定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无罪。举证责任与无罪推定紧密相连,举证责任问题的彻底解决有赖于无罪推定的实行。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公布实施十七年来,虽法律规定了公安、检察机关收集调查证据的责任,但同时又作了被告人对侦查人员的讯问“应当如实回答”和法院认为案件证据不足或者发现新的事实可以退回补充侦查或者自行调查的规定,以至实践中司法人员错误地理解被告人“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办案疑罪从有,疑罪从轻,把被告人翻供或者否认其原有罪供述的行为作为从重处罚的因素。法院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除自行调查外,只有退侦,多不敢径行作无罪宣告,使案件在司法机关之间推来推去,久拖不结,法院屡受陈年老案之累,无罪的被告人也长期被羁押,得不到及时解脱,发生了一些本不应当发生的冤假错案,损害了国家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有鉴于此,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重申了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证据运用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引人了无罪推定的基本思路,规定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全面收集一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法院“对证据不足,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的,应作无罪判决”,使证明案件事实责任的主体是控方,被告人不程度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的问题终于得到了明确。改革传统的职权主义的审判方式应当贯彻举证责任中的无罪推定的精神,坚持控方举证,充分调动控方举证的积极性,以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及时处理各种疑案,防止错案发生。五、强化合议庭和独任制审判职能,还法官以应有的审判权根据我国宪法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行使审判权的主体是人民法院,而非法院以外其他机关、团体或领导。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合议制和独任制,审判委员会作为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形式之一并不直接参与案件的开庭审理活动,只是对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在合议庭难以作出决定,由合议庭提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时才有讨论决定权,院长或者庭长个人在非上述组织形式中的成员的情况下没有案件审判权。根据审判规律,审与判是法院审判权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对案件作了客观全面的审理的人才能作出公正的判决,公正的判决只能产生于对案件公正、客观和全面的审理之后。审是判的前提,判是审的结果。审判权只应由法定的审判组织中的法官来行使。而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刑事案件均由院、庭长把关,凡重大、疑难案件均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院、庭长和审判委员会委员们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出庭旁听或者参与案件的审判活动,却实际决定着所有案件的实体处理,审理案件的合议庭或者独任制审判员只审不判,无论大小案件均需法院行政领导层层审批把关。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极不合理地中断了审理与裁判之间的逻辑联系,违背了审判规律,剥夺了法官应有的裁判权,以致法官责任心不强,审判质量不高,审批环节过多,审判效率低下,错案责任不清。同时,由于采用行政管理方式进行审判管理,不审理案件的人不了解案情,主观臆断决定案件的实体处理,甚至个别领导自己不会办案,还硬充内行,鸡蛋里挑骨头,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合议庭和独任制审判员,从而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院、庭长决定的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和判决与审理查明的事实不符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在人民群众中的廉洁和公正的形象。在法院内部,行政手段干预审判是有其历史的。社会的和法官队伍现状的多种原因的。其历史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司法与行政合一,行政长官即司法长官,建国后法院审判工作也基本上是采用行政方式进行管理的,传统的习惯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其社会原因是由于社会上权钱交易、拜金主义的腐朽观念的冲击,少数人总希望大权独揽,通过干预审判活动,搞权钱交易,捞取非法利益。其法官队伍现状的原因是目前我国法官队伍的文化和业务素质还不高,个别法官政治素质低,徇私舞弊的情况依然存在,审判活动还需要指导和监督。由于这一系列原因,传统的审判管理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影响根深蒂固,以致一些地方在大谈改革传统的审判方式,强化合议庭职能,还权法官的同时仍紧紧搽住用行政手段干预审判的大权,借口文字把关,形式签批和掌握案件审判情况,对每个案件都进行实质性“把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合议庭和独任制法官,影响案件的实体处理。其要害无非是传统的旧观念的影响和各种关系、人情及拜金主义、利益驱动,妄图通过行政干预实现一些不可告人的个人目的。因为具有审判能力却没有表达审判意志的文字能力的法官是不可思议的,不能正确表达审判意志的法官也不可能正确地进行审理和判决,对这样的法官应当免职或者下岗培训,而不应当老让他去做那些需要别人把关的“审判”工作。“形式签批”不是院、庭长了解案情,掌握案件审判情况和审判监督的唯一和最好形式。院、庭长掌握案件审判情况,指导和监督审判活动可以通过司法统计、参加合议庭主审案件、旁听审判活动、列席合议庭提出建议和指导性意见及备案审查、个别案件的抽查和调卷审查、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纠正错案、追究错案责任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审与判不可分,院、庭长签批案件没有法律和法理依据。因此,改革传统的刑事审判管理方式应当严格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全国各级法院彻底摈弃用行政手段进行审判管理,干预审判人员行使审判权的做法,还权法官,赋予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一般案件的独立审理和直接宣判权、未经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裁判文书签批权,赋予合议庭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自由裁量权,院、庭长无法定和正当理由不得随意更换合议庭成员和独任审判员。同时,强化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职能、还权法官并不等于审判人员的审判活动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实践中,这种监督和制约主要有党委和人大的监督、社会的监督、诉讼当事人的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及法院内部的院、庭长和审判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院、庭长对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的审判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是事前对审判人员的任免、选配和培训及前述的审判过程中的重大、复杂、疑难案件亲自担任审判长主审案件和个别案件旁听审判活动,列席合议庭提出建议或者指导性意见及事后的备案审查,对错案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和对错案责任人的追究。

双控工作方案篇10

abstract:Forcoalmineoutdoordoubleintelligentcabinetiseasytohavehightemperaturebreakdownproblemsandevenexplodeinoperation,basedonthecomputationalfluidmechanics,usingFluentsoftwareanalysiswasmade.accordingtothecoalmineoutdoordoublelayerstructureandtheworkingconditionsetc,thefiniteelementmodelwassetup,andtheboundaryconditionswereset.Byorthogonalexperiment,asimulationschemewasdesigned,theeffectfactorsoftemperatureinsidecabinet(exhaustairfanQ,shutterrownumbernandintelligentcomponentlayoutC)wereanalyzed.itwasconcludedthatthefactors\'influenceoncabinetofsignificancewasasfollows:Q>n>C.theoptimaldesignschemewasselectedtomakethatthehighesttemperatureofthecabinetwas50℃,thusmeetingtherequirementoftemperaturecontrolofStateGrid.theerrorbetweenthenumericalsimulationandexperimentalresultswas4.2%,whichverifiedthecorrectnessofthefiniteelementsimulationandprovidedareferencefordesignandanalysisofhightemperatureperformanceoutdoordoubleintelligentcabinet.

0引言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智能化控制设备越来越普及.在户外无遮挡的情况下,夏季环境温度一般达到40℃,甚至会更高,加上太阳辐射及元件的发热,有可能使密闭机柜内部的温度超过允许范围.装置长时间地在超负荷高温下运行,会使电器元件的性能降低,产生故障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爆炸[1-3].

关于户外智能柜的温控,朱云霄等[4]研究了户外智能柜的热设计,阐述了户外智能柜机柜散热和保温设计,特别是对热设计中最常用的风机散热应考虑的问题及风机的选型做了较详尽的论述,但是没有从户外智能柜的结构上进行分析.张洋等[5]对不同的散热方式做了简单的阐述,重点研究了风机散热的方案,为户外控制柜的散热方案选型提供了依据,但是没有对其他影响因素做详细的分析.

煤矿户外双层智能柜的工作环境恶劣,要求户外双层智能柜具有防尘、防水和防太阳辐射的功能[6].如何控制好户外智能柜内部的温度,给设备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是户外双层智能柜设计及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本文拟通过模拟试验,主要研究风机排风量、百叶窗排数、智能组件的安装位置3种因素对柜内温度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户外双层智能柜的高温性能设计分析提供参考.

1户外双层智能柜的温度边界条件

户外双层智能柜内装有4台40w的智能组件,柜体顶部装有两个大功率的风机.左室为传统室,传统室里面放置端子与排线槽,发热元件很少.右室为智能室,安装4台智能装置.主要的发热量集中在智能室,即发热主要是由户外智能组件带来的.双层柜的结构见图1,空气流通示意图见图2.

户外双层智能柜的空气流通主要有两个途径:途径一如图2a)所示(其中1,2,3,4,5,6,7,8,9,10,11,12为温度测试点),空气从侧板下面的百叶窗流进,流经外侧和内侧板的缝隙,从侧板上面的百叶窗流出,流动的方式为自由对流;途径二如图2b)所示,空气通过门板的百叶窗进入柜内,途经智能组件,然后被顶部的两台风机排出,其流通方式属于强制对流.

考虑到侧板处的空气流通方式为自由对流,柜内外的压力差很小,侧板处的空气流通可忽略不计,故主要考虑门板上百叶窗的空气流通(强制对流).利用Gambit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节点数1181709,见图3.

计算选用Simple算法,采用三维不可压缩

2数值模拟方案及影响因素分析

2.1模拟方案

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模拟方案,其目的主要是考查风机排量Q,百叶窗排数n和智能组件的安装位置C对户外双层智能柜内温度的影响规律.智能组件的布置情况分为图4a)b)c)3种情况.

通常情况下,夏季温度较高时,环境温度为40℃,甚至更高,户外双层智能柜内部的智能组件在高温情况下运行易出故障,甚至爆炸.因此综合考虑影响柜内温度的诸因素,在各个因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配置.试验的因素及水平见表1.

2.2模拟结果分析

从表2中的极差分析可知,对户外双层智能柜内温度影响显著性大小依次为:风机的排风量Q>百叶窗排数n>智能组件的安装位置C.其中风机排风量Q的大小对柜内的温度影响最为显著.在风机排风量Q的3个水平中,Q3对应的温度最低.

图5为在装配百叶窗的排数n及智能组件的安装位置C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风机的排风量Q得到的温度曲线图.可以看出,风机的排风量Q的3个水平中,Q3与其他两种风机相比,柜内温度相应较低.但因为考虑风机的功率要适当,以满足工程要求为标准,选用排风量Q2的风机较为合适.

3结论

根据国家电网的温控指标,煤矿户外双层智能柜内最高温度不得超过55℃.为满足这一要求,对其内部温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运用Fluent软件,根据户外双层智能柜的结构以及工作环境,建立有限元模型,设置边界条件.对影响柜内温度的因素(风机排风量Q,百叶窗排数n,智能组件的安装位置C),通过正交试验法设置数值模拟方案,得出影响户外双层智能柜内温度的诸因素的显著性大小依次为:Q>n>C,并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Q2n2C3.

2)针对Q2n2C3方案模拟,得出户外双层智能柜内部的平均温度为43℃,智能组件壁面的最高温度为50℃,达到了较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其温度满足国家电网的温控要求,可保证户外双层智能柜正常工作.

3)将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误差为4.2%,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该设计为户外双层智能柜的高温性能设计分析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智能控制柜技术规范:Q/GDw430―2010[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Q/GDw426―2010[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张斌,倪益民,马晓军,等.变电站综合智能组件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34(21):91.

[4]朱云霄,朱云灿,严华.智能变电站户外智能控制柜热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13,29(6):18.

[5]张洋,严华,张永峰.智能变电站户外控制柜风机散热研究与仿真分析[J].CaD/Cae与制造业信息化,2012,10:49.

[6]唐亦敏.电气控制柜设计与施工探讨[J].电源技术应用,2014(2):295.

[7]朱云霄,朱云灿,严华.智能变电站户外智能控制柜热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13,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