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展览工作方案十篇展览工作方案十篇

展览工作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24:50

展览工作方案篇1

一、展览活动目的

美术展走进社区的目的是为了打造和谐社区生活,打造品味人生,加强社区艺术修养,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展示有利于对高雅艺术的传播。让艺术点亮心灵,用艺术沟通世界,由艺术家通过超越语言的艺术走近生活,贴近生活,传播“和谐——人文,艺术,自然”的精神理念。持续不断地推介、宣传、展览、推广籍艺术家及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

二、参加对象

美术馆物业管理部门

三、展览活动主题概述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让美走进生活”,由于现在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美的概率已经很模糊。现在的生活水品也在逐渐提成,人们不光要物质上的享受,同样也需要精神上的享受,这次美术作品展走进社区,就是为了使人们零距离的接触和感受到美术作品在精神上带来的享受,同时也将“和谐——人文,艺术,自然”的精神传播到人们的意识到中,加强对自己美的发现。

四、活动安排

(一)小区地址的选择上,一是对小区的总体情况做调查,了解小区的开发商背景并且对业主的背景进行分析,围绕目标宣传者进行信息收集,确定合作伙伴。二是了解希望合作小区的管理制度并与物业人员沟通,了解对方对小区活动的看法,探讨合作模式,以便更好的开展小区活动,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二)在画展活动安排上

一是加强对展示作品的选择,通过小区的具体情况,选择更能打动小区居民心灵的作品实施““和谐——人文,艺术,自然”的主题。

展览工作方案篇2

关键词:档案展览展览成果知识产权

档案展览是各级档案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发挥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吸引众多的社会公众走进档案馆,也是各级档案馆近年来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以往举办的档案展览中,最终产品往往就是展览本身,并没有其他附加产品。随着档案人视野的开阔,工作触角的延伸,各级档案部门对于展览在举办过程中和举办之后所能形成的附加产品的开发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并加大了对展览成果开发工作的投入,丰富了展览成果开发工作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展览成果开发工作的经验。

一、多种形式开发档案展览成果适应不同受众,拓展档案馆服务社会的空间

(一)展览活动的开发使得展览更加生动活跃、贴近观众

档案展览举办者的初衷是尽量多的获得全社会观众的肯定,由于档案展览的特点,选题、展品以静态为主,导致观众以档案系统内部观众为主。能与观众互动是展览成功的表现之一。目前,档案部门在举办展览时已经非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设计多种活动方式,进而强化了档案展览活动的开发。

1、互动活动吸引观众参与展览其中

档案展览举办过程中,展览举办者会根据展览的特点、参观对象的不同,加强与观众的互动。这些活动中,比较常见的有:学术报告会、座谈会、讲座、征文、笔会、藏品鉴定、展览中所涉及和反映的人物讲述亲身经历等,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公民走进档案馆。

2008年6月,北京市档案局(馆)在举办“北京档案珍藏展”期间举办了系列活动,还及时针对展览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灵活调整活动方案,并组织了更多的活动内容满足参观者的需求。如组织《五十年代十大建筑命名始末》专题讲座;邀请展品中《十五的月亮》的词作者、著名歌词作家石祥参为参观者讲述当年创作歌词的心路历程;联系明清档案专家为参观者现场鉴定清代档案等。一系列的活动拉近了观众与展览的距离,也使得观众能够真正参与到展览中,以切身的感受理解展览。

2、文化休闲提升档案展览的内在品味

休闲文化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特征,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领域。在我国,随着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人们开始转向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文化休闲,如参观展览、购书、完善自我的再教育等,展览文化旅游也是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这给档案展览成果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加强合作,融入到社会的假日参观、文化讲堂等活动中,提升档案展览的文化品味,促使参观档案展览成为文化休闲的新热点。

(二)展览文化产品的开发增强了公众对展览的美好记忆

展品开发是一项依托展览形成各种形式的宣传产品的工作。公众接触档案展览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展览现场获得的信息和记忆是短暂的,而展览文化产品的开发可以实现与公众长时间接触这一目标。

1、针对观众兴趣开发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

初级产品。每个档案展览在入口处都会放有展览简介、导览图等宣传资料,这些资料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印刷精美。一些大型展览的资料还用多种文字印刷,观众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免费选取。

衍生产品。档案展览的衍生品有很多种,包括图书、画册、光盘;个性化邮品、门票收藏、展品收藏、纪念徽章、服装、礼品等。多种多样的衍生产品可以给观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选择和记忆。

随着收藏热的风靡,档案展览的历史文化性,正适应了这股收藏风,扩大了档案展览提供与收藏有关的产品服务的开发空间。针对展览开发限量门票,推出限量的个性化邮品,做成纪念封、邮册等;提供同一主题的档案展览门票或者当年举办的系列展览门票的限量精美收藏版;将印章拓片装裱、加衬、封框编号;制作展览服装、书包以及礼品等等。将观众感兴趣的展品复制并售出拍卖,也是可以尝试的衍生产品。2007年3月,北京市西城区举办的“西交民巷胡同展”推出的个性化限量纪念封,就非常受观众欢迎。

2、以赠品藏品为依托扩大文化产品开发的受众面

现阶段,各种介绍性的展览产品主要是以赠品形式提供给观众,以使得更多的观众可以接触到展览。而将一些可以永久保存的纪念性产品制作成精美的藏品,适应大众文化收藏品味,必会为公众所接受。

(三)展览信息的开发加速了展览信息的流通

1、展览现场信息的开发

将超市中当日促销的宣传手段,应用到展览现场,形成展览日报,成为展览现场信息开发的一个创新点。在展览入口处发放展览当日的信息日报,反映展览当日的动态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播给每一位参观展览的人士。精美的图片、及时的活动信息、展览现场的新闻都为展览增加了更多亮点,同时可以达到加快信息流通的目的。

2、展览信息的持续开发

利用社会媒体进行展览信息的开发,达到让公众从展览筹备到结束对展览有全面认识的效果,使其乐于走进档案展览。

目前对于档案展览信息的持续开发还偏薄弱。如何配合整体工作,形成规模效应,档案部门可以借鉴博物馆的工作方式。博物馆举办展览从向社会征集展品开始,一件展品的故事和来历,一次捐赠引出的思考,一位观众的反应等等,各种媒体连篇累牍地持续报道,铺天盖地式的强大宣传攻势,一直保持到展览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在观众中形成强烈的反响,观众也会印象深刻。在这一点上,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让昨天告诉今天──北京商品票证回顾展”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从展览筹备期,宣传工作也介入其中,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展览筹备之中,举行捐赠仪式,拍摄短小的电视专题片播出;开展之前,进行全面报道,通过媒体的大量报道,形成比较大的声势;开展以后,进行跟踪报道,采访观众,接受反馈信息;此后,又开始巡回展出,各界反响强烈。这种尝试带给大家很好的启示,展览信息的开发一定要形成规模,持续相当的时间,进而形成比较轰动的效应。

3、展后动态信息服务

展后动态信息服务有助于吸引观众的再次参观。通过对观众参观展览的效果调查、跟踪反馈、信息服务等方式,了解观众对展览的切身体会,为今后的工作做好铺垫和准备。

二、档案展览成果开发扩大了展览工作的外延,有效延伸档案馆的服务职能

1、加强对公众兴趣爱好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发档案展览成果,使档案展览成为观众的永久记忆

档案展览,限于场地、经费等各种条件,一般都是在一定时间内的短期展览。观众参观展览所留存的记忆也是短期记忆。而通过对展览成果的开发,无论观众接受的是哪种形式,都会将展览的记忆延伸,保存展览文化产品的观众,会随着保存时间长短留存关于展览的记忆。

2、使观众零距离参与档案展览中,将档案展览扩展为文化概念

档案部门举办的各类档案展览丰富多彩,展览成果开发工作使展览不再是资料信息的静态陈列,也是视觉文化、听觉文化和触摸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收藏文化、创意文化的延伸和拓展。观众亲身参与到各种展览成果的开发之中,体会理解展览中的文化内涵,使展览成为了文化概念的载体。

3、有效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展览成果开发工作

展览成果开发是基于展览工作而又不同于展览的一项工作,需要有专门的策划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展览产品开发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形成的是精神产品,社会效益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要加大对展览成果开发工作的投入。在人才建设方面,特别要求对社会要有一定的敏感度,拥有调查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能力的人来加强开发工作,以实现预期目标。

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助推档案展览成果开发

档案部门非常重视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在各种合作中都积极提供大量的档案信息,共同推出展览精品,为社会奉上丰富的精神食粮,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随着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提高,档案部门越发重视展览工作,特别是展览成果开发工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展览成果开发过程中产生和涉及到大量的精神成果,包括展品内容、展台设计、宣传手册、宣传图片,制作产品外观设计等,其中大部分是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对象,也因此而面临很多知识产权问题:展览内容被冒用、开发的产品被仿制、产品设计被模仿、产品的使用超过使用期限和使用范围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档案展览的各项知识产权,在展览成果开发中要注意:

一是咨询先行。在展览成果开发过程中,档案部门要先行咨询法律专家,将相关知识产权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之内。二是落实法律文书。展览成果开发过程中要和涉及到的相关方面签订正式的法律协议,协议中包括产品使用期限、使用权限、使用范围、再开发等问题,在信息开发协议中包括信息使用范围、信息加工程度等。三是加强保密工作。在展览活动、文化产品以及信息推向社会之前,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避免被模仿。四是积极主张自身权利。如果遇到侵权问题,档案部门也要在相关法律的保护下,积极主张自身的权利不被侵害。

参考文献:

1.文化休闲消费渐成中国内需又一动力源..cn2008年01月31日01:50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3.杨玲,潘守永主编.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

4.曹兵武,李文昌主编.博物馆观察——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工作调查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

展览工作方案篇3

一、展览馆工作的现存问题

(一)缺乏健全机制。从现阶段我国展览馆的工作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a段,展览馆整体起步晚,少部分展览馆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无法全面开展工作,无法发挥管理作用,无法落实管理流程,不仅埋下安全隐患,还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从展览馆工作的优化和档案利用角度考虑,有必要及时健全相关机制。

(二)管理技术有待提升。为了顺应信息化时代档案资料和内容爆炸式发展的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展览需求,加快展览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增强管理水平,具备显著价值作用,提高管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展览馆的工作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仍较为严重,管理基础薄弱,技术引进速度缓慢,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效率低下,造成展览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盲目性和机械化。因此,从展览馆整体工作质量提升和档案利用角度来看,有必要加强管理技术的创新,使管理技术日益科学化。

(三)细节工作有待优化。从现状来看,部分展览馆工作人员在工作细节上有待优化,主要是因为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既要把握宏观分类,又要做好细节工作。每一份文件存档上架都需要细致地做好这些工序才算是一份完整的档案:分类、排序、去钉、装订、粘贴、编页码、编件号、装盒、在档案盒正面和侧面贴标签,注明该档案名称、盖章、盖档号章、卷内目录录入万维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倘若上述细节工作做得不够好,将会使展览馆整体工作效益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优化各项细节工作。

二、展览馆工作中档案利用的意义

(一)树立档案利用意识。以档案利用为切入点做好展览馆展品陈列工作,能树立和强化展览馆工作人员的档案利用意识,落实档案利用及展览工作的流程,增强展览馆维护及管理的能力,提高展览馆抗灾难性事件的水平。同时,作为展览馆工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档案利用为切入点,做好展览馆展品陈列工作不仅符合展览馆的发展需求,还能拓宽展览馆的业务服务范围,提升展览馆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消除展览安全风险。以档案利用为立足点做好展览馆展品陈列工作,能有效消除展览安全风险,增强展览馆的抗风险能力,并且将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体系相结合,进一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展览馆工作模式,促使展览馆管理工作向专业化、高效化、智能化转变。同时,还有必要做好档案管理系统的保护,因为一旦档案管理系统被破坏,将会使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使档案管理失去即时性,最终使整体管理效率的提升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展览馆工作中档案利用的措施

(一)彰显服务功能。档案利用既然是档案信息实现其潜在利用价值的行为过程。因此,在实际利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适度放宽展览馆档案利用的保密等级,确保档案资源对外开放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充分彰显档案利用的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展览馆的工作需求。同时,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为前提,尽可能简化档案借阅手续,优化档案管理流程,进一步拓展档案资源的利用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展览馆可以档案资源为立足点,开展一系列检索查询服务活动,为用户提供全面、高效、快捷的档案利用服务。

(二)扩大资金投入。作为展览馆工作档案利用的基础,保证计算机设备的先进性不仅能显著提高展览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而且能保证展览馆工作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因此在实际利用的过程中,展览馆应当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加大对于计算机设备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扩大资金投入,提高计算机设备的安全系数,弥补原有工作模式的不足,充分发挥计算机设备的性能。同时,做好展览馆流动区域的灯具更替工作,及时淘汰安全性低及能耗高的灯具,禁止凑用、改装、拼装计算机设备,及时报废老化计算机设备,做到“设备高效化、管理安全化”。

(三)提升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展览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在档案利用的过程中,展览馆工作人员应根据档案利用现状,以提升信息技术为切入点,积极引进科学的工作理念,与现有的工作模式相结合,解决在实际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升利用效率及质量。

(四)培养合格人才。全面分析和掌握展览管理流程,加大对于展览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培养适合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人才,对于档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因此,做好展览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组织一系列人才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管理团队,逐步实现展览管理模式向智能化转变。

(五)构建管理体系。为了加快展览馆工作模式的变革,保证展览馆工作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展览馆工作管理体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因此在实际利用的过程中,展览馆应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现有的展览工作管理流程,细化岗位责任,促使责任不再是口头表达,而要定量区分,最终形成管理体系。

展览工作方案篇4

1新形势下举办展览是各级综合档案馆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1.1举办展览是实现国家综合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一项重要任务。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扎实推进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切实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把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成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服务便捷、节能环保的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备份中心。而建设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展览是其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国家档案局为此还专门制定了《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Da/t34-2005),列出的档案展览形式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网上展览和流动展览。

1.2举办展览已经成为档案部门提升地位和影响的一种常规做法。2016年9月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分析了档案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部署了“十三五”时期的档案馆工作。笔者粗略统计,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的讲话在多个部分,先后14次提到档案展览,如同志参观中央档案馆与中央党校合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档案资料展”;福建省档案馆举办我国第一个以钓鱼岛为主题的展览;中央档案馆在浦东干部学院设立党性教育主题教室,与上海市档案馆举办“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并在延安干部学院长期落户;辽宁省档案馆新馆启用后,举办了“清代皇室档案珍品展”“辽宁记忆展”;十三五期间,将联合有关档案馆举办“一带一路”档案主题展览,合力讲好档案里的“一带一路”故事;要善于利用档案展览,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走进档案馆,了解和认识档案,等等。[3]四川同行统计,该省已建成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个,面积达4.4万余平方米,其中展厅总面积达3.7万余平方米,举办展览269个,接待参观80余万人次。成都市档案馆的“天府抗战壮歌”,德阳市的“百年沧桑话德阳”,广安市的“女儿心中的父亲――邓小平同志生活照”,?錾街莸摹耙妥宸缜檎埂保?都广受社会各界好评。[4]

1.3档案馆新馆建设为档案部门举办展览提供了场地保障。国家档案局负责编制,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档案馆建设标准》,不仅对档案展厅的使用面积有明确要求,而且对档案展厅的个数也有要求。2016年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披露,北京、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海南、陕西、宁夏、深圳、广州、成都等省区市档案馆新馆在“十二五”期间落成或完成扩建……从2010年开始,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规划,6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44亿元用于1002个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5]从各地档案馆建设实践看,以往“各级档案馆大多设在党委或政府大院中,有的门口还有武警站岗,出入十分不便”的状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近些年新建成的档案馆大多为单独建筑,即便是与地方党委、政府机关大院一块规划建设,或与其他单位合体建筑,也都注意了整体协调,功能分区,单独对外开门。[6]有了专门的场地,且出入方便,将极大提高档案馆的办展激情和参观者的观展热情。

2有“档案味”的展览是提升档案馆服务能力的一道“硬菜”

硬菜,原指吃饭时比较解馋的,实惠的,抗饿的,美味的,大块的肉类炒菜。现在更多的理解为,需要好好招待别人,压场面的,体现当地水平,不能让别人低看了的菜。那么,什么是体现档案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硬菜”呢?

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级国家档案馆要拓展服务渠道,紧紧围绕党委、政府、本单位和其他单位及人民群众的需要,主动开发档案资源,通过报送或推介相关档案信息、编辑出版档案选编、举办档案展览、制作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发行音像制品、送档案信息进农村和社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笔者认为,不管体现档案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硬菜”有几道,举办有“档案味”的展览肯定是其中之一。

2003年,时任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的姜之茂就提出:档案展览要有“档案味”。姜先生认为,档案展览要想具备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魅力,必须有“档案味”,必须考虑所用材料的质量和分量,必须有历史的厚重感。决定某一个体的档案展览是否成功,则要看它是否有好的选题、好的档案材料、好的切入角度、好的展出机会。[7]十多年后,管先海等先生再次提出,称得上精品的展览在所有展览中所占比例很小,档案展览存在着浮躁化、浅表化的倾向。[8]

在2016年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李明华同志列举了“十二五”期间很多“高大上”的精品档案展览。《管文》也列举了一些“档案味”极浓的档案展览。据笔者所知,早在上世纪90年代档案馆达标升级中,各级档案馆不管大小就都建有展厅,其展示的内容“档案味”是很浓的。现在的档案馆,馆藏精品陈列基本上是“标配”。可以说,多数档案展览达到了办展的预期效果,上这道“硬菜”,主人满意,客人也满意。

但有没有主人精心准备的“硬菜”,客人却不喜欢,或者没有达到主人的预期效果呢?肯定有。其原因,笔者猜测,一是“硬菜”虽佳,但客人不好这口;二是原料虽好,但厨师烹饪技术不佳;三是“硬菜”虽棒,但客人吃腻了想换换口味。

一桌宴席,光有“硬菜”是不够的。同样,档案馆办展览,光有“档案味”的展览也不行,特别是现在新建成的档案馆,大都有两个及以上的展厅,在拥有浓厚“档案味”展览的同时,再或独办或联办一些贴近中心工作、时效性强的展览有百益而无一害。姜之茂先生也说,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展览在社会宣传、教育中的作用,也不能说举办这些展览是档案馆的分外之事。需要担心的是,这样的展览,档案馆能举办,别的部门也能举办。如果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在档案馆看到的尽是这一类的展览,会生出不满足感的,甚至会没了兴致。久而久之,则降低了档案馆的品位,影响到档案馆在社会成员心目中的地位。[9]当然,如果每个档案馆都能把自己的展览办成既有“档案味”又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精品展览,那是最好不过。

3“互联网+档案展览服务”一直在路上

网上档案展览是档案工作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产物,其以不受时空限制、生动形象、灵活性强、边际成本递减等特点不断彰显着自身的优势,为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10]

3.1网上档案展览亮点纷呈。陈丽萍(2009)[11],李颖、平现娜(2013)[12]以用户的身份,对我国省级档案馆的网上展览进行了访问体验。虽然网上档案展览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但其明显优势和巨大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档案馆在举办实体展览后,将版面内容编辑在官方网站。有的则直接制作网上展览,不再搞实体展览。多数档案馆实体展览撤展后,网上展览继续对外开放。

现在,各级档案局馆网站上或多或少都举办有网上档案展览。如河南档案信息网(2017年1月28日访问)有《中原壮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档案史料展》《永远的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展》三个展览。天津档案网的“网上展厅”栏目又细分为:三维展厅、视频专题厅、珍档展厅、专题展厅四个子栏目,内容非常丰富。但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还得数国家档案局官网(2017年1月28日访问,有《档案天天看――毛泽东档案系列》等十数个网上展览)。国家档案局网站从2013年起推出固定栏目《档案天天看》,全年365天,每天推出一集、公布一件档案。2014年,除了在《档案天天看》栏目推出365集《邓小平档案》外,7至9月份又相继推出了《日本侵华战犯的罪行自供》《伟大胜利――中国受降档案》《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从7月3日到9月23日80多天时间里,全国各大主要媒体以及国内外各大知名网站,天天报道档案视频的内容提要或说明,天天发出档案部门的声音。[13]

3.2移动阅读正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22日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

适应移动阅读的挑战,一要制作手机版的档案网站,让网上档案展览有自己的主阵地;二要积极分享,将已经上网的档案展览分享到微博、微信、QQ群、朋友圈,以及一些专业论坛和视频网站;三要通过档案局馆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制作、网上展览。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充分运用新技术,利用新兴媒体,有效传播优秀档案文化,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在新兴媒体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中,档案app的成功案例还不多,综合考量开发成本、技术要求、传播效果,微信公众号是档案局馆的最佳选择,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举办网上档案展览的重要阵地。

微信公众号的“原创声明”和“留言”功能,既可保护网上展览制作和者的著作权,又极大地方便了与观者的互动。很多受欢迎的档案微信推文,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网上展览。如“天津市档案馆”(微信号:tjsdajg)的推文《1976年唐山大地震天津受灾照片》,公布照片25张,周阅读数93884次,获点赞207个。根据微信公众号自定义菜单功能,很多档案微信公众号还设置了“网上展厅”或类似名称的栏目。“天津市档案馆”就有“专题展览”和“老照片”两个栏目,“专题展览”栏目又细分为:馆藏珍品、口述档案、微展回顾、历史街区展,一个个“微展”的不间断持续极大提升了“互联网+档案展览服务”的影响力。

3.3“邻居”们的经验需要学习借鉴。2002年,上海市档案局郭红解先生提出,档案馆有几位“近邻”: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并说,档案馆成为他们的“新邻”不过才二十来年的事……当初档案馆不得不文化起来,再后来,档案馆想方设法文化起来,才发现他的这些“邻居”的文化底蕴、科技含量、社??效应,从“邻居”那里借鉴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比如纪念馆的陈列展览,图书馆的信息处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14]

在办展览方面,博物馆、纪念馆,现在还有专门的展览馆,的确比我们有经验。他们有专门的部门和人才来做设计、做陈列、做讲解,而档案部门,即使在省一级档案馆,也很少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这项工作。

与“邻居”们相比,不少档案馆的网上展览只是传统档案展览的翻版,未经进一步组织就上传。同时缺少权威解说,仅靠版面上很少的文字,观(读)者无法详尽了解档案背后的故事。看档案网展感觉读网页似的,没有逛展厅那种体验。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如故宫博物院微信公众号“微故宫”(微信号:weigugong)的“逛展览”栏目,和专门的“故宫展览”app,既有高清大图,又有文字说明,很多还配有语音解说。通过全景漫游,还能感受到Vip都没有的待遇――只属于你一个人的展厅。“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将会使网上展览更具现实感,把用户体验带入真实世界。

4小结

新形势下,档案部门举办展览,面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以及新闻媒体、摄影家协会、地方文史研究机构等“邻居”们,必须有危机意识和本领恐慌,要学会博弈,既联合又竞争。

展览工作方案篇5

一、基本服务

这是档案展览的必选服务,是指围绕主题,开展为观众提供理解展览的各项基础服务。

(一)展览讲解服务

由于档案展览文字较多、载体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尤其需要通过讲解使隐藏在展品背后的知识和信息凸显出来,出色的讲解工作是使档案展览生动、鲜活、立体的最直接的手段。

展览讲解服务要从参与讲解词的撰写入手,通过深入挖掘展品背景资料知识,充实丰富讲解词内容。档案展览的讲解不是照搬硬背,每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历史,这对承担档案展览讲解任务的讲解员提出了较高要求。讲解员要熟悉档案、熟悉展品,语言规范,做到熟记并深刻理解解说词,了解和掌握与展览内容相关的知识,讲解突出主题。优秀的讲解员可以通过他们扎实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张力深化展览的内涵,扩大展览的外延,凸显档案的历史纵深感;讲解员要有一定的人文历史知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针对不同的参观对象,提供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的讲解服务,以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

除此之外,随着档案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提供外语讲解服务可以使展览扩大受众面,进一步提升档案讲解服务的层次。

(二)辅助信息服务

档案展览偏于静态,观众大都静静品味,需要清晰、醒目的辅助信息,以使展览更加直观,便于观众加深对展览的理解。辅助信息包括标识系统、多媒体辅助手段、展览的辅助说明等。

标识系统作为展览导向的重要依据,可以减少展览现场混乱,还可以有效规避展览现场引导错误,使展线简单明朗。在展览入口、转弯处、回廊、展线走向、观众留言处、休息处、多媒体区域、出口等都应该有相应的标识引导,通过最直观的箭头、卡通标识等引导观众的流向。

多媒体辅助手段以及声光电设施、展览景观设施是展览中的辅助设施,目前在各类展览中被普遍应用。但是在档案展览中,要恰如其分的使用,少量恰当的运用,可打破档案展览固定的模式,突出特定展品在展览中的重要性。但是切忌过多依赖,导致破坏档案展览的历史厚重感,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

展览的辅助说明是配合主展线的说明信息。一般档案展览是通过主展品陈列、主展板等展示主题。因为档案展览自身的特点,如历史展品文字阅读繁琐、格式复杂,理解困难等,需要如展品说明牌、展品简介等辅助展品信息配合观众观展。辅助信息越完备,越便于观众多角度理解展览。

(三)观众现场服务

档案展览与其他展览类似,对观众的现场服务包括:提供展览的基本情况和参观信息,保持参观路线流畅,展厅有管理人员,对观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要求,都认真解答。亲和的现场服务使展览具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展览工作人员要有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有应对措施,为有特殊要求的观众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有些观众可能会对展览提出质疑,有些会出现情绪激动等情况,工作人员要及时有效的提供现场服务,解决问题。

(四)展品服务

对于档案展览来说,由于档案的历史性、真实性、文化性等特点,展品服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展品鉴定服务。展览中涉及的展品可能由不同单位、部门或个人提供,有些需要确定价值、真伪、效果等,这就需要展览举办者在确定展品的时候就要对展品作出相应的鉴定,由专家把关,以使展品保证配合主题,突出主题。

二是提供展品复制服务。这是展览举办中比较有新意的服务。一方面是为展品提供者复制相应展品,满足其要求;另一方面可以为观众提供展品复制服务,加强观众的参与互动。例如,北京市档案馆在曾经举办的“共和国庆典——历年首都国庆活动纪实展”中,设计了通过报纸公布部分照片,号召市民在“在展览中找找自己”的互动活动,并为找到照片自己的观众复制照片,受到了公众的追捧。

三是对捐赠者展品予以标识,提供其要求的服务。出于对档案馆的信任,公众把自己珍藏的档案捐赠给档案馆,并应用于展览。举办者要在展览中注明捐赠展品,这样既能表达出对捐赠者的感谢,也能引起更多的关注,从而引发更多的档案捐赠行为。

(五)证件管理服务

展览举办者对自身采用严格、有效的证件管理系统,可以看出档案展览的严谨性和专业化,能够为观众提供明了的认知,使观众准确找到所要接触的展览工作者。

二、升级服务

这是档案展览的可选择服务,是指为扩大影响,为观众提供有关展览的延伸服务。

(一)展览动态信息服务

目前档案展览越来越注重宣传,以获得更大的社会反响。展览信息服务也就是展览宣传服务,包括展前动态、展览期间信息、展览后动态、展览组织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流通服务要在展览策划之初与展览同步启动,与展览进展同步进行,在展览结束后仍要保持一段时间,以使公众有进一步深刻体会的可能性。

展前信息服务要反映的内容包括展览策划的目的,推出的时间,执行的进展,执行过程中的热点、难点等。要选择尽量大覆盖面,使公众广为知晓,使兴趣公众最后成为观众走进展览。

展中信息主要是展览过程中与观众互动的情况,社会媒体继续对公众反馈展览信息,吸引更多公众参观展览;展览举办者在内部对信息进行交流,以及时弥补展览中的不足,提高展览水平。

展后信息服务作为展览后续服务为观众创造了附加值,不仅树立了展览的品牌形象,还有助于促成观众再次参观档案展览、再次接触档案。对展览好坏的评定不只局限于展前和展中服务,展后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评定因素。

展览动态信息服务的好坏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公众是否已经知晓信息的基本内容,是否知晓信息最重要的内容,参观人数的变化,观众态度的变化,展览效果调查,展览跟踪反馈,观众评价的变化等。

展览动态信息服务的内容涉及:展览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展览与各行各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广泛联系,服务生活的生动实例等。

在这一点上,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让昨天告诉今天——北京商品票证回顾展”做出一个良好的示范。从展览筹备之初,宣传工作就介入其中,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在第一次新闻会时,邀请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并准备有不同层次的新闻稿;展览筹备之中,举办捐赠仪式,媒体报道新闻,拍摄短小的电视专题片在电视台播出;开展之前,主要报纸开辟三个专版进行全面报道,其他一些媒体进行大量报道,几个头版头条,形成了比较大的声势;开展以后的跟踪报道,媒体采访观众,反映展览盛况,举办者接受反馈信息;固定展结束后开始巡展,深入社区街道,接触到最普通的百姓,在展览举办近十年里,多次到京城各大庙会以及区县乡镇、社区展出,数十万计的观众参观了该展览。观众一边观看一边发出“通过参观这个展览,既能感受生活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实惠,又能重温那段岁月,更能想像出美好的明天”的感慨。这一展览各界反响强烈,档案展览信息服务形成规模,产生轰动效应,并保持持续不断的热度。

(二)展览管理服务

展览管理主要体现在展览举办者对自身的管理上。之所以称展览管理为服务,是因为:一是通过加强管理,达到提升展览质量的目的,达到为观众提供视觉服务的目的;二是通过加强管理,使今后类似的展览可以学习借鉴,为展览的举办者提供参考服务,同样达到给观众呈现出主题鲜明、内容生动的视觉精品的目的。

展览服务管理有以下特点:①独特性。每个展览的内容、达到的目的不尽相同,举办者通过对展览的管理,展出区别于其他的、有个性的档案展览。②时限性。任何展览在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过程中,都伴随着严格的时间管理。时限性的特点将使得展览在展览开幕后,很难对前期的失误和过程予以补救,因此要求展览举办者本着对观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③重复性和逐步完善。各个档案馆每年都要举办档案展览,展览管理的许多过程都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可借鉴性。因此,展览的质量可以在不断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档案展览的长远生命周期中可以得到逐步完善。

档案展览的运作由若干细节和目标组成,这些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展览复杂程度、规模大小、时间限制、经费限制、风险、团队经验、资源多少、历史信息多少、各个组织部门对项目管理的熟练程度等等。通过展览管理服务的完善将使展览整体层次得到提升。

三、增值服务

这是档案展览的推荐服务,是指浓缩展览信息,为观众提供文化创意的灵感的服务。

(一)互动交流服务

由于档案展览的特点,选题、展品以静态为主,容易使展览观众以档案系统内部观众为主。展览举办者的初衷是获得观众的肯定,能与观众互动是展览成功的表现之一。目前,档案部门举办展览已经非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设计多种活动方式,加强了观众的参与行为。在北京市档案局举办的“北京档案珍藏展”中,设计了很多互动活动:有针对展品内容开展的专题讲座;有邀请展品中涉及的人物为观众讲述展品形成过程;有应观众要求主办方提供的藏品鉴定,并邀请其他观众参加等等。互动交流使得展览更加贴近公众,更加活跃,更具吸引力。

(二)衍生产品服务

档案展览的衍生品有很多种,大致包括基本产品——图书、画册、光盘等,升级展品——个性化邮品、门票收藏、展品收藏等。多种多样的衍生产品使展览提供了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档案展览提供作为基本产品的画册、图书、光盘等已被广泛采用,而升级产品的使用还不多。随着收藏热的风靡,由于档案展览的历史和文化性,正适应了这股收藏风,档案展览提供与收藏有关的服务有很大空间。针对展品开发限量的个性化邮品,做成纪念封、邮册等;提供同一主题的档案展览门票或者当年举办的系列展览门票的限量精美收藏版;将印章拓片装裱、加衬、封框编号,等等。

(三)网络服务

网上展览是档案展览的有效延伸,观众可以从网上展览获取更多的信息和享受。技术先进的网络服务使档案展览成为永不打烊的展览。

首先,网上档案展览不再陈旧单调,档案展厅可根据展览的要求随意模拟成各种形状,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网上展览还可以提供与展览内容相符的背景、场景,采取提问等形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展品也可以真正地“动”起来。

其次,参观展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提供随时随地的参观。观众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想参观,随时点击网址,就可以完成参观行为,重复参观也变得极为容易。

第三,展览中的解说资料可以非常详尽丰富,可以包括:背景介绍、专家的史料研究、有关新的发现和研究进展等,观众可以在一次参观中得到所有的信息,甚至观众的知识与建议也可以成为展览的解说词,使观众和展览互动起来。

第四,网络展览改动非常容易,可随时增加展览内容,并改动所需部分,使展览达到最好的效果。可以完成包括增删展览内容、改变动画效果、调整解说词、更换背景等符合观众要求的改动,使观众在观看展览时总有新鲜感。

第五,档案网上展览要争取与商业网站的文化、历史等板块链接,以扩大受众群体。

(四)文化创意灵感服务

200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今后北京市要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首都文化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有影视创作、音像制作、出版传播、动漫、会展等等方面,依托的是信息资源带来的灵感。

档案展览因档案独特的历史文化、过去成就而启发灵感,使一些视角独特的观众在创意中思考,节省时间,产生洞察力。档案扮演创新传承的角色,档案展览浓缩了同一主题下的档案信息,激发观众兴趣的热点,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播,启发了文化创意灵感。

著名作家凌力通过查阅清朝档案,创作出长篇历史小说《少年天子》等;黄宗汉先生利用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湖广会馆志》,原样恢复了湖广会馆;前面提到的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让昨天告诉今天——北京商品票证回顾展”直至今日,在鉴宝收藏、百姓故事、历史变迁等专题仍成为媒体文化创意的灵感源泉等等。这方面的服务还有待于今后档案展览的举办者进一步开发,以为观众提供新的文化产品。

总的来说,档案展览的服务空间很大,尤其是增值服务空间很大。通过各种组合式的展示和创新服务,可以使展览的效益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为目标群体建立完善的展览服务体系。这就需要加强对展览服务的学习,不仅在于熟悉整个的展览服务流程,增强整个团队的展览服务意识,更是要通过档案展览的完善服务以人性化的思维方式、科学化的操作模式来完成工作,使档案展览获得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展览工作方案篇6

1.主题要鲜明。档案展览选题应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现阶段的目标任务,配合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常工作,要善于发掘一些针对性强、反响强烈、辐射面广的档案信息,抓住社会热点、焦点、亮点来进行。选题带有决策性质,科学选惠必须综合考虑展览的目的、馆藏档案的特点,广大受众群体的需求、人才队伍、经费状况等诸多因素,选题注意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档案馆可从不同角度选抒不同类型的主题举办档案展览,如从著名人物、历史事件、社会重大活动、某一问题、重要纪念日、庆祝日、节日等角度选题。

2.合作要广泛。档案展览的举办,虽然需建立在丰富馆藏的基础上,但也不必完全拘泥于此,完全可以走出馆门,与政府部门、文化部门、新闻机构甚至个人收藏爱好者及企业进行合作,拓宽办展途径,使档案展览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发挥更深远的作用和社会影响。根据合作对象的不同,合办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档案局馆与同级有关部门合作,如“世纪伟人邓小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就是2004年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文化部、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二是地区(省、市级,区、县级)问档案部门的合作;三是国际档案部门的合作,如2001年4月莫斯科城市档案馆联合体在北京市档案馆举办了“莫斯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展览,同年6月北京市档案局馆又在莫斯科城市档案馆联合体举办了“今日北京——迈向现代化的东方古都与文化名城展”。

3.素材要典型。选择档案素材要考虑档案的真实性、适应性、典型性以及及外在表现能力等因素,应尽可能使用最能从本质上反映展览主题的典型原件,档案原件能给观众带来巨大的震撼,产生过目不忘的效果。当然,由于档案原件具有不可再生性,对陈列的档案应有严格的保管规定和严密的安全保护措施,以使珍贵的档案既能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又能长久留存。

4.设计要吸引人。档案展览既是一种宣传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主要靠其自身对公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来获取成功。因此需要全面考虑档案展览的总体设计、形式设计、空间设计、照明采光设计、色彩没计等具体问题,使档案展览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化艺术性。具体体现在:首先,在展板的布置上,档案内容要形成逻辑联系,文字解说简要精练,多一些文件、图片的展示,其次,充分展示图纸、照片、实物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并合理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强化档案展览的直观性、互动性与可操作性,营造出能够充分烘托主题的展览氛围,使不同的档案观众既可以欣赏档案原件、观看虚拟的档案画面,又可以裁上耳机听取相关讲话的录音,从而找到各自的兴趣点。有利于档案展览目的的实现。

5.时机要巧妙。举办档案展览要选择时机、抓住时机、讲求时效、展出及时。最应该抓住的时机是党和国家以及本地区的巾心工作、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问题、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因为这是一个时期领导部门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举办展览相对容易得到资金支持和赢得观众的青睐.取得更大的宣传教育效果。对此,档案馆要有高度敏感性,提前研究发展趋势和可能形成的规模,分折预测举办专题展览的可能性、一旦选准,就要积极主动地争取领导部门的支持,做好筹展工作,时机一到,便向社会推出,体现出档案馆紧扣现实需要,为中心和大局服务的意识。另外,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档案馆应抓住“假日经济”的契饥,在公众似期举办档案展览,向社会开放。

6.地点要灵活。档案馆要结合展览的重要程度,精心挑选适宜场地,主要有:第一,文化、休闲场所,由于档案馆馆址的局限,挑选处于繁华地段的著名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文化休闲场所作为展出地,更有利于吸引和方便观众参观,增强社会影响力,第二,国外展览,档案馆还应该改变依靠自家馆藏办展览的传统思维模式与做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将档案展览推向社会、推向市场、推向国外。上海市档案馆主办的“母亲河——黄浦江的昨天、今天、明天”大型展览不仅在市内、区县展出,还办到了国外,在德国比利时、法国等国巡回展出,从而充分展现了档案“文化使者”的独特风采。第三,网上展览。在今天的网络时代,人们更愿意足不出户地获取相关信息,因此档案展览更应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来延长档案展览的生命周期,使展览更长久地发挥对社会公众的教育辐射作用,扩大影响范围和深度。

7.宣传要到位。举办档案展览,要及时与新闻单位联络,尽可能地充分地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贯穿整个展览活动的动态式滚动宣传。展前宣传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召开新闻会,或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广告,将展览时间、地点、基本内容、参观办法介绍给社会公众,尤其注意突出展览的亮点、特色以及展览期间的相关活动,使受众产生亲临观展或参与的强烈愿望;二是广为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巨幅标语、灯箱,欢迎参观展览,给受众以形象直观的冲击力;三是以党委、政府的名义,通知各系统各单位组织人员参观展览,保证一定的参观人数。四是根据受众心理设计展出期间的特色宣传活动,做到开展期间社会宣传不断。

展览工作方案篇7

关键词:档案;展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宁夏档案记忆展”基本情况介绍

“宁夏档案记忆展”以宁夏历史沿革为轴,以馆藏档案为证,勾勒出了宁夏的变迁和发展轨迹,展现了一幅宁夏千年的文明画卷。展览分为“史海聆潮”“红色历程”“区域自治”“情系宁夏”“走向辉煌”五个部分。“史海聆潮”分为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秦汉唐时期、宋夏时期、元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七大模块。因档案馆现存最早的档案是西夏时期的实物档案,纸质档案为元代时期,因此在元代之前的展品均为史料和实物。“红色历程”有整个展览唯一的一个塑造雕像———红军西征时将军在宁夏豫旺马背上的雕塑。“区域自治”展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宁夏的成功实践。“情系宁夏”展现了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宁夏的关怀以及中央部委、兄弟省区和社会各个方面对宁夏的支持与帮助。“走向辉煌”全景展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果和巨大变化。展览从第三部分开始,大量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照片、文件资料,现代化多媒体影像技术也集中在后三部分,资料量大的内容均在触屏电脑中,供研究者阅读、浏览。“红色历程”“区域自治”“情系宁夏”结尾部分都有一台多媒体触屏电脑。“红色历程”触屏电脑内容主要是红军长征西征到过宁夏的元帅、大将、中将和少将796人的生平简介;“区域自治”触屏电脑主要为1949年之后,宁夏地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副职的情况介绍(正职在展墙上);“情系宁夏”触屏电脑主要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到宁夏视察时的图文档案资料。这几部分的信息量非常大。在第四和第五部分连接的转角,用三台投影仪打出了一个弧形穹幕,三分钟新闻纪录片循环播放,分三个片段,每个一分钟,分别是1949年9月23日,进入银川城、1958年10月25日自治区成立大会和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场面,结尾部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宁夏馆中展出的展品,即三台投影仪打出的黄河金岸和塞上明珠展品。

二、举办展览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主题的选择。随着近年来公共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发挥,各地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馆藏陈列展的内容、规模不断扩大,展览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轰轰烈烈的开幕式过后,展厅日常参观门可罗雀的现象也随处可见。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展览的选题上来看,存在着过分重视政治性、教育性,而缺少“地域特色”、“档案特色”和“平民特色”的问题。笔者认为,馆藏陈列展的选题非常重要,它是展览获得成功和得到社会公众认可的基础。以宁夏档案馆为例,2012年,宁夏档案馆新馆建成开馆,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将“中国档案珍品展”和“宁夏档案记忆展”同时开展。“中国档案珍品展”的展品是档案馆的镇馆之宝,每一件都是国宝珍品,堪称无价。“宁夏档案记忆展”的各个展品反映了宁夏地区在历史长河中的点滴。这两个展览的举办都是成功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认可。2013年和2014年,宁夏档案馆分别承办了“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共产党人”和“党的群众路线档案展”两个展览,自治区常委和各级领导干部、区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都组织参观,从其政治意义和教育意义上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社会公众寥寥无几。这两个展览因主题的选择,使其居于庙堂之高,疏远群居之巷,“平民特色”的草根反映并未凸显。在确定展览主题时,可以考虑结合重大纪念日、宣传日举办专题展览,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档案馆可结合“建党”“建国”“抗战胜利”“奥运年”“档案馆日”以及科技、环保、文化宣传日,适时举办相关专题展览,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宣传科技文化知识的职能,让观众走进档案馆,给公众提供一个回顾历史、学习知识、举办相关活动的平台,充分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2014年,在争端对日外交和舆论战中,国家档案局整合各级档案部门资源,在档案局门户网站“网上展厅”上公布了大量原始档案资料,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嚣张气焰。2015年,“网上展厅”开辟了馆藏档案抗战系列,南京大屠杀档案选粹,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述等专栏。举办反映某一地区历史文化特色的专题展览。通过举办这一题材的展览,让本地观众“知家乡、爱家乡”,提高市民观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觉地为建设家乡作贡献。2013年,银川市档案馆举办了“幸福银川我的家———百姓衣食住行展”,其中展览的一部分半场景复原20世纪80—90年代普通百姓家庭室内摆设和日常用品,包括国民床单、自行车等,展览通过实物复原勾起了参观者的回忆,使参观者有种亲切感、熟悉感,达到强化集体记忆的效果。利用公众捐赠的档案资料,举办不同主题内容的捐赠展。举办这一类型的展览,宗旨是让捐赠的档案资料“从公众中来,为公众的文化需求服务”,这是吸引公众走进档案馆的方式之一。近几年来,著名画家曾杏绯向宁夏档案馆捐赠寄存了部分画作,2015年年初,宁夏档案馆和自治区文联联合举办了“宁夏书画名家走进档案馆笔会公益活动”,邀请了郑歌平、沈丽萍、郭震乾等14名书画名家到自治区档案馆,初步洽谈了合作意向。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为今后开展捐赠档案展览奠定基础。2.素材的收集。资料是展览的物质基础,没有资料就无所谓展览。举办档案展览特别是举办题材重大、历史跨度长的档案展览,原有的馆藏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在档案素材的收集方面,档案部门最大的优势是各级档案馆之间的资源共享。特别是各省级档案部门依靠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部级档案机构,可使档案资源效益最大化、最优化。同时,省市县档案部门资源具有互补性,一些反映历史文化的文献在省际、地市间实现共享。这种纵横连接的立体档案资源网的构建,为各级档案部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充分的软件支撑和巨大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宁夏档案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成功举办了几起大型的档案展览。永久展览“宁夏档案记忆”展筹备期间,宁夏档案馆几批人马分赴中央档案馆、一史馆、二史馆、档案馆等部级档案部门查找历史档案资料,针对历史上宁夏地区行政区划变更复杂的特点,着重在陕西省档案馆、甘肃省档案馆和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查找了数量较多的档案资料,保证了展览成功举办。2014年6月,宁夏档案馆依托中央档案馆等部门的档案资源,承办了“党的群众路线档案”展,一件件档案真实记录了党的群众路线从萌芽逐渐发展到理论体系的过程。在举办展览时,虽然各个档案馆提供的档案资料都是最原始的真实记录,很多资料亦很珍贵,每次举办展览,很多档案资料都是首次公开面世,但单靠档案馆自身的力量,往往显得势单力薄,题材都比较单一。在新形势下,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纵横联系,充分利用外界的资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力争提高档案展览的质量。宁夏档案馆在对外联系方面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文联、文史等部门的洽谈都为今后各方面资料的进馆做好准备。根据《档案法》规定,省级部门年满20年向同级档案部门移交档案资料.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各省级部门都形成了大量重要的档案资料,而且照片、声像视频等多媒体档案资料形成也较多,因移交时间未到,却无法了解、掌握和使用这一部分档案资源,举办展览时只能根据掌握的些微线索来征集资料,造成了档案资源的浪费,但也是无奈之举。3.人员素质。人员素质始终是制约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从历次展陈情况来看,在设计、制作中一般都是邀请外面懂专业、会技术的人员帮助布展。这种做法不但增加开支,而且外请的专业人员并不了解档案的深厚文化内涵,在制作过程中,不能将档案文化与布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造成档案教育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讲解员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讲解技巧的问题普遍存在。宁夏档案馆现存档案十几万卷,熟悉馆藏是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但是实际工作中,出于档案安全的考虑,接触档案库房的人仅仅是保管部门的几人,加之馆藏数量太大,培养一个熟悉馆藏的人需要几年时间。但在办展和档案资源开发方面,熟悉馆藏是远远不够的,档案部门现在急缺既熟悉馆藏又具备较高水平,懂历史、时政、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按照档案整理规则,在专家学者眼中,珍贵的档案资料并不会单独成册,都是湮没在数十万卷的档案资料中。以宁夏档案记忆展为例,在素材的收集处理中,必须要熟悉宁夏地区的历史、党史、各项政策等,同时还要熟悉自己的家底,才能在数以万计的档案资料中寻找到哪些全宗哪些案卷有可能有所需要的资料。不论是成为熟悉馆藏内容、档案整理规则的人才,还是史学方面的人才,都需要下大力气,复合人才的培养亦是难上加难。同时,对外宣讲方面的讲解员素质也很重要,宁夏档案记忆展展陈内容涵盖门类较多,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农业、工业等各个方面,要求讲解员对这些方面都要涉猎。因为经费的制约,宁夏档案馆的讲解员都是从内部抽调出来的,平时在各自工作岗位,需要讲解时承担讲解任务,在仪容、讲解技巧、应急处理等方面,比专业讲解员逊色很多,但因为是本部门的人承担讲解任务,在涉及很多档案专业和馆藏方面的提问时,远胜于专业讲解员。在展出期间,也曾无法回答参观者提出的较专业问题。因此,在举办展览时,人才很关键,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4.展出形式。在档案展览的展出形式上,要更贴合公众的审美需求。各级档案部门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时,传统档案展陈方式占主导地位。在展陈方式上,主要以照片和纸质文本展陈为主,半场景式展陈、实物展陈以及3D影像等多媒体技术、蜡像等模拟手段和方式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各级档案部门所藏档案以反映政府职能的“红头文件”为主,其他载体和形式的档案较少,在多媒体档案素材选择上捉襟见肘。因此,要举办高质量的展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手段,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措施,采用除档案原件、图片以外的“实物、模型、情景复原、触摸屏、音视频设备”等不同手法,提高展览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宁夏档案记忆展后半部分,有三个触摸屏、五台投影设备,前来参观的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对这些现代化媒体的展陈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最长。但这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对展厅空间和经费的要求都很高,而经费制约一直是档案部门的硬伤。在展览内容中加入互动元素。通常来说,人们会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印象深刻。因此针对普通公众,展览在形式设计时应考虑加入由观众参与的互动和体验项目。这种体验可以调动多重感官,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情感上的释放。在“宁夏档案记忆展”的宁夏解放板块中,采取了滚筒设计,参观者可以转动滚筒阅读内容。在宁夏地区风俗、景区的介绍中,采用了弧形触摸屏,这些都是青少年参观时动手最多最感兴趣的地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动态展示、多媒体展示、交互展示已经越来越多地取代过去平面展品为主的展示方式,展品本身有时仅仅成为动态展示空间中的一个局部或一个瞬间,参观者互动交流的比重明显增多,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参观者情感需求被越来越多地重视,此时技术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数码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互动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展览的各个方面。5.宣传力。展览的策划、筹办、开幕、宣传、接待等工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提高展览的社会知名度,使其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就要对展览进行整体规划。如宣传工作,就包括展览前期预热宣传、展览开幕式当天的媒体宣传、展览期间的跟踪宣传和展览结束后的效果宣传。

三、值得商榷探讨的问题

1.某些有争议信息的处理。在举办的各类档案展览中,我们回顾着历史上宁夏地区的繁荣,自治区五十大庆、中阿博览会、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的创建,在面对这些“盛世中国”的标志时,档案部门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前谋划、周密组织、迅速行动,确保了记录、反映、见证这些重大活动的档案及时、完整地入馆收藏,为以后的档案利用提供保障。档案部门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职责,面对所有部门都在避开某些有争议的资料时,档案部门是否能够避开?在宁夏档案记忆展中,关于十年“”的处理仅仅是不到一平方米关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报道和几张照片。面对这一类有争议的信息时,我们如何抉择?如何处理?这都是在今后档案展览中值得商榷的问题。2.素材的偏向选择。档案部门在筹备展览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馆藏资源,但因为档案部门工作性质的原因,馆藏资源障碍是举办展览的一个制约因素。目前,各级国家档案馆虽然说是“综合性档案馆”,但其在馆藏资源的“综合性”上却存在着名不副实的问题,其馆藏基本上都是机关、团体和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虽说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馆藏结构上已经有所好转,但公务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仍未能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在筹备展览过程中我们的素材选择很重要。如宁夏档案馆承担的“党的群众路线档案展”,它的内容是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到当下的群众路线教育,通过大量的珍贵档案资料反映了群众路线的萌芽、发展到自成理论体系,很多档案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档案资料,有一半都是首次公开面世的,里面的很多原始档案在我党的历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但展出的内容中很少涉及普通公众。公众对展览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但档案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必须突出政治性、教育性,是一味地迎合公众越来越平民的审美口味,还是继续保持反映国家意志、重大决策过程和依据,在素材选择的偏向更倾向于哪一面,如何平衡,这都是档案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3.资源共享问题。随着档案馆迈向公共档案馆的脚步加快,档案资源共享不断地向前推进。目前,各级档案馆之间都能达到很好的合作意向和资源共享,尤其是为了保障档案的实体安全,国家档案局要求省级档案部门之间须在远距离同级档案部门之间进行异地数据备份,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具有优势。宁夏档案记忆展开展后,筹备展览的其他单位参观后,对很多珍贵的档案都很感兴趣,希望可以提供给他们进行展览。档案部门考虑到档案的安全及档案部门拥有档案的唯一性,一般不会大量地提供珍贵档案资料,但也会提供一些珍贵的档案资料。档案部门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经费的制约一直存在,珍贵档案的征集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保存自身利益也无可厚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都对自己掌握的档案资料比较重视,2008—2010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将中央领导的题字题词都移交同级档案馆进行集中统一保管,各单位不得自行拥有并使用,档案馆根据掌握的征集线索,到各单位进行征集,推诿拒绝移交的占很大一部分。在征集前几年的中阿经贸论坛和博览会的视频及照片档案资料时,和各新闻媒体联系移交,最终都没有完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任务。在这种各自为政的情况下,要做到资源共享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档案部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主要方式还是举办高质量的档案展览,经过艰难探索和不懈努力实践,宁夏档案馆已初步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建设道路,但依然是“单兵作战”,教育效果有限,尤其是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方面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探讨解决,为进一步推进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档案部门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开拓。

参考文献

[1]吴兰,宋鑫娜.试论展览工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J].北京档案,2014(02).

展览工作方案篇8

举办《档案文献图片展》,是市级机关工作党委深入分析机关党员的思想现状,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推动四个长效机制文件落实,强化党员教育的一次新的实践。展览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筹备时间短,为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多次征求领导同志和各举办单位的意见,并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抓好“五个环节”,落实“五个坚持”。

(一)抓好选题策划环节,坚持突出特色。2007年7月初,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举办《档案文献图片展》。8月21日,展览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展览的指导思想、主线和重点,研究确定了展览组织机构、展览方案、经费落实及大致分工等情况。为此,展览内容定为“一个为主、三个突出”,即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主线,突出十六大以来的内容、突出上海的内容、突出作风建设的内容。采用4个部分专题展览的形式:殷切期望、榜样力量;注重建设、拒腐防变;贪欲之害、警钟长鸣;时代先锋、继往开来。

(二)抓好资料收集整理,坚持以史为鉴。2007年初创意举办展览。由于展览资料缺乏,市纪委、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局(馆)的工作人员根据展览策划要求,从上半年就陆续收集展览资料,到7月份按照展览方案进行集中突击查找。经努力,征集到图片近250幅,文献资料近百份,并及时加以分类、筛选和整理,坚持以史为鉴。8月初,展览办公室集中力量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展览大纲草案》的编撰工作。

(三)抓好展览小样设计,坚持效果第一。展览办公室两次召开座谈会,三次到外省市调研,四次修改展览大纲,五次修改素材小样,确保了展览具有较高的质量。展览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审定《展览大纲草案》、《展览设计小样》,并多次向市委有关领导汇报展览工作,各举办单位的领导还对展览大纲和素材小样逐字逐句进行认真修改,保证了展览的质量和效果。

(四)抓好展板后期制作,坚持工艺质量。在市档案局外滩新馆领导的具体指挥下,与装饰公司密切协作,发挥拼搏、突击的精神,从9月初开始,仅20多天就完成展板后期制作任务。其间,展览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协调,按实际效果认真修改展览内容,按审展标准明确工艺质量要求。9月28日,举办单位主要领导检查展览预展情况,进一步提出修改意见。

(五)抓好展览参观组织,坚持主动服务。2007年10月29日,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单位加强对参观活动的组织领导,要使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够从这次参观中受到深刻教育,要把这次参观活动作为下半年民主生活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贯彻落实。

全市党员干部涌跃参观展览,其中大多数区、县、部、委、办、局等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都积极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领导、中央纪委和市委部分老领导、离退休人员,部分外省(市)纪检监察部门的同志、驻沪部队的同志,也都前来参观。展览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在服务观众、指挥车辆、安全保卫、维护秩序、疏导人流、看护展品、后勤保障、卫生清洁等方面确保了万无一失,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和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扬。

《档案文献图片展》的成功实践,给今后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工作以有益启示:

第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员教育才能更有引导力。举办《档案文献图片展》,是认真贯彻中央纪委十六届七次全会、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纪委有关文件的精神,紧贴中央纪委“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主题活动的要求,主动服务于全市开展的集中警示教育活动,服务于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实际需要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展览这种形式,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了机关党组织抓党员教育的能力,提高了党员教育的震撼力。展览得到了市委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认可,许多党员领导干部观后留言,认为这一展览办得很有必要,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党风廉政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举办《档案文献图片展》启示我们: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始终贴近党的自身建设的主题,才是机关党员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为党员干部提供廉洁从政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追求,才能发挥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在党建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坚持研究和把握特点,党员教育才能更有创造力。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任务。《档案文献图片展》抓住时代的特点和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展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以榜样示范;突出反映上海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轨迹和教训,以警示后人;充分反映上海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的成果和近年来勤廉兼优的党员干部先进典型,以催人奋进。举办《档案文献图片展》启示我们:每个党员所处的职业不同,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因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思想认识也不同。党员教育只有紧扣时代要求,加强调查研究,摸准党员的思想脉搏,搞清楚党员在想什么、关心什么、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才能创新教育内容,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的兴趣和共鸣,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展览工作方案篇9

关键词:档案开发利用档案展览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城市文化软实力是以城市文化为基础,全面体现城市感召力、凝聚力、创新力、影响力等的一种特殊力量,它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软实力的根基。对城市自身发展而言,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的推动力,是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和表现力;对整个国家而言,城市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聚集地,是国家的直接组成部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直接推动和促进了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是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在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中,基于对文化内涵的不同理解和不同侧重点,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战略和思路也各不相同,有些城市重在发展区域内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挖掘区域内的传统文化资源,依靠文化资源来发展经济;还有一些城市认为发展区域文化就是要建设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官员品格。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无论以什么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档案资源都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独特价值和作用,通过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助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虽然,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多种路径、多重选择,但是,基于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是其他手段和方式不可替代的。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延续着人类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明与进步的记录与标志,是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工具。“档案是人类社会文明、文化的火种,通过人类的千万年培育,才有了今天洋洋文化的燎原之势”。在城市中,档案无声地记载和蕴含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沉淀着城市文化的精华和特色,档案本身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同时也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最为丰富翔实的素材。通过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城市发展的轨迹中发掘城市的特色文化;通过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城市中传播城市文化,增加公众对城市的自豪感、归属感,增加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通过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发挥文化发展之“母资源”的优势,并提供直接的文化产品。可见,通过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档案”这种文化资源真正转化为了“实力”。虽然,受“插入鞘中的剑”、“神秘”、“束之高阁”等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档案被社会所认识和接受的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然而,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深刻意识到档案资源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价值和作用,比如北京市档案局等主办的“档案见证北京”,紧密结合首都文化发展繁荣和“北京精神”宣贯等主题,深度挖掘档案中的北京历史文化,为北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二、档案展览是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形式

只有通过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才能更好的被激活。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形式和手段多种多样,档案展览便是其一。档案展览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一定的主题或专题,系统的展示和介绍有关档案的内容和成分的一种工作方式。可见,档案展览通过“一条主线”将相关的档案集中到一起,真实、生动、完整、系统的反映着某一主题(或专题)。档案展览形式丰富,实现路径多种多样,既可以根据不同时间、空间要求,确定具体的展出形式;又可以根据成本、受众需求等因素影响,选择可行的展出方案。比如,从时间的角度,档案展览可分为长期展览和临时展览;从规模的角度,档案展览既可以是大型展览,也可以是小型展览;从地点的角度,档案展览可以是固定模式,也可以是巡回模式;从成本的角度,档案展览既可以是“豪华展”,可以是“朴素展”。不同的形式为档案展览的实现提供了多渠道的保证。尤其是近些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犹如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了人们的生活。档案网上展览成为档案展览的新形式,目前,我国大部分省级综合档案馆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直辖市,都在纷纷开展档案网上展览。档案网上展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将档案内容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生动的呈献给公众,三维立体效果的展示更是吸引公众的眼球。比如北京档案信息网推出的《北平的新生》、《见证北京—档案的记忆》等网上档案展览,使公众足不出户,轻敲键盘,便可从档案中深深体会首都的历史;又如,天津市档案网的网上展厅,让公众在听觉和视觉的美的享受中,舒适的解读《天津城市记忆》。可见,档案展览是一种灵活易操作、可控性强、“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有效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形式,其在无形中渗透着档案的价值,传承着城市文化,彰显着城市魅力。

三、以档案展览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档案展览的效果受主体、客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众作为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是积极主动、具有选择性的。只有通过展览,将档案及相关的内容传递给公众,并让公众接受、吸收,档案展览才能不只是“流于形式”,才能真正成为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有力途径,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1.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为依据选题

档案展览的选题直接决定着档案展览的内容,影响着档案展览的效果。不同目的的档案展览,在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旨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档案展览,应该以展现城市文化特色作为选题依据。每个城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不同的底蕴,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不同方面,形态文化包括城市规划布局、标志性建筑、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等;经济文化涉及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特色、经济资源优势、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等内容;社会文化指城市人口族群状态、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精神文化是指哲学、宗教、道德、文艺和社会心理等。档案展览,是在回溯的过程中,真实、形象、生动地再现城市文化。从档案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不难看出,档案中蕴含着大量的揭示城市形态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的内容,因此,面对丰富的馆藏,我们可以以上述四方面为切入点,以“特色文化”为线,挖掘馆藏档案资源,从中选取能够揭示不同侧面城市文化特色的档案,并进行组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长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城市文化,诸如上海弄堂、北京胡同、江南园林,山东的鲁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等各个城市的特色文化,为档案展览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选题,通过档案展览,可以使档案与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文化的灵魂作用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北京市档案局举办的《禄米仓胡同展》、《总布胡同今昔展》等一系列反映胡同街道的展览,体现了北京的地方特色;杭州市城市建设陈列馆的“红楼问计”,第一时间展出重大建设规划,均深受当地居民喜爱。档案展览的选题只有能够揭示城市的文化特色,才能深化城市文化的凝聚、号召、导向等功能,才能真正提高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2.以便于城市文化传播为目的进行展览设计

档案展览的实现途径多种多样,比如,既可以是大型展也可以是小型展,既可以是临时性展览也可以是永久性展览;档案展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既可以是古朴凝重的,也可以是轻松活泼的。在进行档案展览设计时,首先要确定适当的实现途径,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档案展览的实现途径和表现手法既要与档案展览的内容相一致,又要与档案展览受众的需求和特点相吻合,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文化的有效传播。

从目前的档案展览来看,无论是具体的实现途径,还是表现形式,都有待丰富和完善。比如,从实现途径看,目前我国档案展览多是在档案馆内举行,需要公众“走进来”,“走出去”的展览相对较少,从我国目前社会对档案的认知程度来看,以被动的等待公众“走进来”的形式,通过档案展览传播城市文化,恐怕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从表现形式看,很多档案展览形式过于死板,只是简单的对图片或文件的堆砌,既缺乏美感和设计感,也没有体现出档案信息在反映文化特色上的直观性、可视化、形象化等优势,很难吸引公众。因此,要真正发挥档案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价值和作用,以“便于城市文化传播为目的”进行档案展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国外,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在档案展览中常常使用档案原件;加拿大国家、莫斯科城市的档案馆协会还在城市街头、交通要道、商贸中心举办档案展览等等。此外,城市文化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城市中的档案是伴随着城市发展的人类实践活动而自然产生的,正是因为二者“自然的”形成过程,城市文化往往更多的是内化于档案中的。档案展览,就是要将“渗透”在档案中的城市文化外化、彰显出来,并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传播。因此,旨在传播城市文化的档案展览设计,应该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并将静态的“档案信息”动态的表现出来(比如通过现场引导、讲解,或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

3.依托以公众为导向的理念优化档案展览效果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跳跃。档案展览只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在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中持续的发挥作用。以公众为导向的理念,是优化档案展览效果的重要保障。上述提到的档案展览的选题和档案展览的设计,均应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除此,从整个展览的过程看,为了确保档案展览效果的实现,除了在“展览”本身下功夫,还应该从公众的角度着手,为档案展览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我们应该让公众了解档案展览“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应该“怎么样”。从目前情况来看,档案部门和理论研究领域,对档案展览都极为关注,然而,由于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公众对档案展览却是“雾里看花”,多数公众不了解档案展览开展的目的和意义。从公众心理的角度来看,公众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往往会经过“认知—理解—爱好—选择—行动”五个阶段。因此,对于档案展览这一并非为广大公众所非常熟悉的事物,要想被公众所“选择”,必须首先让公众知晓并产生兴趣。某地档案信息网的网上展厅,某专题档案展览上传时间为2006年,截至2012年3月笔者点击,访问量为795,如此算来,网上档案展览的效果可想而知。并非档案展览不够精彩,事实上,大量的公众不知晓在互联网上存在这样一个展示该地历史文化风貌的档案展览,直接导致了档案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中,在积极筹备档案展览的同时,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使公众了解什么是档案展览,档案展览有何意义,可以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途径参与档案展览等等,只有这些基本问题解决了,档案展览的效果才能得到提升。“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渐已远去,更何况档案展览的“酒香”在公众心中并未得到足够的认可。可见,档案展览以公众为导向,内外兼修,是提升档案展览效果的有效途径。

*2011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0110208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英玮.档案文化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9页

2.许霭琳.中外档案展览工作比较[J].兰台世界,2012(2)

3.bjma.省略北京市档案信息网

4.baike.省略/view/635977.htm,城市文化

展览工作方案篇10

关键词:档案馆网站;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

少数民族档案载体形式多样,数量丰富,是传播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由于少数民族档案具有显著的原生性,大量存在于市、县(区)级档案保存单位和田野民间,以西部十个代表性省份市县级档案网站为对象,调查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在线建设情况,为市县一级少数民族档案在线资源建设工作提出有效改进措施,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发展传承,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一、调查思路及说明

以西部地区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的市、县(区)级档案馆网站为调查对象,调查了107个市级档案馆网站和881个县(区)级档案馆网站。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检索,对已建成的两级综合档案馆网站逐一点击进入,在调查统计基础上,摸底各级档案馆网站建设率,并对少数民族档案在线资源建设情况调查数据进行纵横两向比较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市级档案馆网站少数民族档案在线资源建设情况调查

1.档案馆网站建设情况调查。笔者对西部各省份所辖市级单位档案馆网站进行检索汇总如表1:表1西部市级档案馆网站建设情况调查统计需要说明的是,有档案馆公开的政务信息、馆藏介绍以网页或者超链接的形式挂在政府门户网站上,没有独立域名的档案馆网站,笔者均未将其纳入档案馆网站的统计范畴。2.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占比情况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少数民族档案内容在已有的展览中所占比重小且分散,以展览为对象进行统计无可行性。为了体现市级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占比情况,以档案馆网站为统计对象,分别就“市级档案馆网站个数”“有展览的档案馆网站数”,和“展览含少数民族档案内容的网站数”进行统计,如表2。涉及少数民族档案展览的市级综合档案馆网站,占市级综合档案馆网站总数的比例25.6%;若以106个市级档案馆为基数,网站内容涉及少数民族档案的档案馆数只占到总数的12.26%。3.少数民族档案展览质量调查。以最底层链接认定展览单元,统计得出各省份所辖市级档案馆网站少数民族档案展览纯图片展览14个,占总数的34.14%;图文展览26个,占总数的63.41%;视频展览1个。由统计可知,所有展览形式中,图文展览占了大部分,但档案馆原创图文展示一般只有简单注释,图片少且质量不高。图文并茂的展示一般为他处转载。有珍贵档案以纯图片形式展览,不能起到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介绍作用,能全面直观展示的视频只有1个。可见市级档案馆网站少数民族档案在线资源建设质量不理想。

(二)县(区)级档案馆网站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情况

1.档案馆网站建设情况。目前建设档案馆网站的区县级档案馆很少,具体情况见表3如下:若将西部各省份已建设网站的区县档案馆数和未建设网站的区县档案馆数作对比,在881个区县级档案馆中,共有57个区县级档案馆建设了专门网站,区县级档案部门门户网站的建设率仅6.5%。2.少数民族档案展览建设情况。笔者逐一点开各区县档案馆网站,分别就“区县已建设档案馆网站数”、“建设在线展览网站数”、“涉及少数民族档案展览的网站数”进行统计如表4:在这里,笔者仍使用“涉及少数民族档案的展览”,原因上文已经阐述。

(三)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纵横分析

1.纵向比较结果汇总:将市级和县(区)级档案馆网站建设情况、少数民族档案在线展览占比情况、少数民族档案在线展览质量情况汇总比较,具体情况见表5:2.横向比较结果汇总:将各省份市、县(区)两级档案馆网站建设率和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情况做横向对比,数据汇总如表6。其一,对于市级档案馆网站,不同省份市级档案馆网站建设率差异大,西部除重庆外其他省份总建设率38.68%,截止到统计时,新疆、尚未开始市级档案馆网站的建设工作;另外,广西、贵州、甘肃、四川、宁夏五省份市级档案馆少数民族档案展览建设工作已经有所涉及,其他省份则需要开展加强。其二,对于县(区)级档案馆网站,个别省份尚未着手网站建设,如贵州、、青海、重庆基本没有建设区县级档案馆门户网站。情况最好的宁夏,区县级档案馆网站建设率仅达到40.9%。在所有省份中,只有广西和甘肃省在区县级档案馆网站中有涉及少数民族档案的展览。

三、建议意见提出

(一)加强少数民族档案收集整理

如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有丰富的彝文历史档案,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分别复印、收集了古彝书1000余卷,拓印彝族碑刻60余幅,武定县民委收存与古彝书226册,元谋、禄丰县各有100余册,双柏县也收集了80余册。同时,还有大量的金石、摩崖、碑刻、印章、竹简等各样载体形式的档案散存民间。这要求档案馆加大民间散存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收集整理,尤其针对代表性少数民族聚居区,如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区,应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另外,还要加强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数字化转化,形成少民族档案数字资源数据库。

(二)加大资金支持,提高档案馆网站覆盖率

由于市、县(区)级档案网站基数大,档案馆经费仍然紧缺,造成档案馆建设障碍,如平凉市除崆峒区外,除崆峒区外,市馆用于档案全文扫描的扫描仪仅2台,其他各县均1台。2016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7亿元用于171个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各地也加大了资金配套和政策扶持力度,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给予相应拨款,保证网站建设率。加大技术支持,提高档案馆网站可用性。网站架构简单、板块单一、信息组织不清晰,还有档案馆网站转载他处素材,或将新闻图片大量放在网站上导致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在线资源难以检索。档案馆可以侧重网络信息人才的聘用,或采取项目外包的形式,提高档案馆网站可用性。

(三)整合资源实现联合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