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保险公司工作汇报十篇保险公司工作汇报十篇

保险公司工作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23:23

保险公司工作汇报篇1

201*年以来,在省市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客服中心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宗旨,以“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为目标,不断强化合规意识、提升服务技能、助力一线业务发展,现就开展的风险管控方面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开展各项风险排查工作

自201*年以来,我们陆续开展了《治乱打非风险排查》、《运营品质问题风险排查》、《行业自律自查自纠》《理赔风险排查》目前又在进行业务操作风险排查,我们深知,排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检视自身业务开展情况,重新梳理业务风险点,防患于未然,因此每一次排查从上到下都扎实开展,确保不走过场。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且保单贷款我们是作为常态化排查工作来抓,司务会成员会不定期到四级机构进行实地检查,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防范保单贷款带来合规风险。

(二)、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提高工作执行力

为了提升业务质量考核指标,同时为了在队伍中强化合规意识,我们认真思考,积极谋划,两年的时间相继出台《*****2018业务管理质量考核办法》、《****销售服务评价管理办法》、,制度的出台一是让内勤伙伴明确工作目标,二是形成考核责任链,让业务质量考核有抓手,对于回执回销不达标和犹豫期回访不达标件,及双录不通过件我们抓督导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严格执行考核扣款,目的是为了强化执行力,推动业务健康稳健发展。

(三)加强学习,提升技能,提高柜面人员服务水平

客服中心既是业务处理中枢系统,也是信息最及时最权威的部门,每一个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要成为懂得最多、会的最全、服务最优的星级柜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在培训中学、在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力,中支柜面周一到周五八点十五准时召开早会,会议一般两个内容,一是学习时间,二是重工作交流。学习时间主要有客服中心负责人带领大家学习省公司最新的发文、应知应会的投保规则及险种知识,工作交流时间,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工作中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促进工作效率提高。除了早会学习,每个季度我们会召开全市运营队伍技能提升培训,通过现场培训,全员互动模式来提高大家参与积极性,固化应知应会的学习内容。还有我们还会通过新技术应用保互通、微信会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培训频率,目的是为了提高运营团队整体工作技能。因为运营知识更新快,几乎是日新月异的,一劳永逸是不行的,需要每一个人都要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升个人工作技能,提高服务水平。

(四)强化合规,不踩红线,提升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一是加强合规宣传,在重要的节日如每年的3.15、客户节期间我们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对内对外进行合规宣传,有摆展台、成立合规小组宣传反洗钱知识、邀请客户来公司参加消费者权益保费知识宣传活动,二是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线上线下培训,目前我们部门全员通过了网络合规知识竞赛考试,成绩合格。

三是认真学习各项管理办法让伙伴们明白哪些行为是不合规的,哪些红线是不能踩的,踩了的结果是什么,要让每个人存有敬畏之心。严格按照公司要求,严格按照业务处理流程,扎实开展工作,提升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管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客服中心一定要铭记历史,警钟长鸣,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公司体系化转型作出积极努力。

保险公司工作汇报篇2

一、选择比机遇重要

在太平人寿的招聘专场报告会上,杨雪莲经理与我们分享了她人生的三次成功选择。来太平之前,我在福建天宇职业培训学校做校长助理——一份在很多同学看来还可以的一份工作。但是经过反复的思索,最后还是选择来太平人寿。在天宇工作期间,我很受重用,半个月时间之内独立完成了两个培训项目。校长当听说我要走的时候反复挽留我,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因为我觉得目前我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学习环境而不是一个可以发挥的舞台。刚走出校门的我们对社会还知之甚少,需要学习的还有好多,所以要在人生刚起步的时候积累更多的能量,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走的更远、更辉煌。太平人寿虽然在保险行业与三大巨头相比还存在一段差距,但是其发展速度是这三大巨头的好几倍。在这样一个创业成长型的公司当中,你想不成长都困难。

二、态度比能力重要

在培训的第一天,培训老师就告诫我们要端正态度、认真工作。保险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特别是寿险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保险业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岗位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索,从头开始。所以不管是学什么专业,到保险公司都是新人,对大多数岗位都是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空杯归零的心态,从头开始学,从为人处事、工作态度开始。我们的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在授课中的工作态度都是我们以后工作过程中效法的标杆。投入多少,收获多少,参与多深,领悟多深——我们阳光二期培训班的班训。这个也是我们每一个阳光二期员工以后的工作格言。当一份工作加上我们的心,那么这份工作就变成了事业。

保险公司工作汇报篇3

【关键词】外汇风险应对措施格力电器

我国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进行海外投资。毋庸置疑,国际市场的开拓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也与日俱增。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入,汇率的波幅不断扩大,很多涉外企业已经切实体会到了外汇风险的不可小视。在某些出口依存度较大的企业,外汇风险甚至成为其生死攸关的决定因素。外汇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涉外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理论阐述

(一)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的分类及其影响

1.折算风险。折算风险是涉外企业将其境外附属公司或者投资项目经营业绩由外币折算成本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账面上的损益。尽管折算风险的结果不是实际交割的损益,而只是账面上的损益,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的对外报告。

2.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也称经营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意外波动,使得涉外企业的生产数量、价格和成本发生改变,从而使得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发生变化的风险(朱延松,2002),而无论是否真正牵扯到外汇交易。经济风险是一种存在于未来的长期风险,通常会直接影响到涉外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投资效益。

3.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在运用外币进行交易的计价和收付时,从合同签订起到相关债权债务完成结算的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而使得相关债权债务以本位币表示的现金流量发生变动的风险。交易风险可能来源于尚未完成结算的、以外币标价的应收或者应付款项,也可能是起源于用外币计价的投资或借贷的债权债务等。与折算风险不同,交易风险会给企业带来实际的外汇损益。

(二)涉外企业常用的外汇风险管理技术

在上述3种外汇风险中,由于折算风险通常只导致折算时出现账面损益,而不反映实际的经营效果,也不真正影响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所以大多数企业通常不会花费人力财力对这种风险进行专门的规避,一般只是在报表附注中作出相关的说明。由于经济风险具有长期性和难以确定的特点,并且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因而企业在制定长期发展战略计划时应予一定程度的重视,作出相关考虑。交易风险通常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现金流量,对企业的影响最为重大(朱延松,2002),是企业整个外汇风险管理的重点所在,因而企业应当安排专门的人员予以管理和控制。涉外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通常可以分为内部措施和外部措施两部分,其中内部措施通常是采用预防技术或者内部控制管理来应对外汇风险,而外部措施主要是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1.涉外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内部管理措施。涉外企业利用内部管理措施应对外汇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外汇风险的预防和内部管理控制上。企业可以在相关涉外交易发生前就做好相关工作,以降低外汇风险带来的损失.例如,合理地选择计价货币,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以锁定汇率或明确汇率损失的承担责任等。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管理,对外汇风险进行平滑控制,例如:外币流入流出的配比管理,提前或延期收付外汇款项,交易的净额结算等。

2.涉外企业利用套期保值方法应对外汇风险。利用套期保值的方法来应对外汇风险是企业应对外汇风险时普遍采用的方法。套期保值方法是利用外汇衍生金融工具对外汇头寸进行套期保值,以达到外汇衍生产品的收益或损失与被套期项目的损失或收益相互抵销的目的,从而锁定企业的外汇风险。常用的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包括:外汇远期、外汇期货、外汇期权。

外汇远期。外汇远期本质上是一种预约买卖外汇的交易。远期汇率协议是指按照约定的汇率,交易双方在约定的未来日期买卖约定数量的某种外币的远期协议。通常是企业与银行签订的合同,在合同中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特定的价格(远期汇率)兑换特定数量的货币。远期合约作为一种非标准化的交易,灵活性强,是目前我国涉外企业采用的主要外汇套保工具。目前国内主要外汇银行均开设远期结售汇业务,同时,在新加坡、香港等地,还广泛存在着不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简称“人民币nDFs”)。有些企业为了更好地规避汇率风险,将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相结合,形成外汇掉期,这同样是利用外汇远期来规避外汇风险的常用方法。外汇远期的合理运用为从事涉外交易的企业提供了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

外汇期货。外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最早出现的期货品种,是一种以汇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作为管理汇率风险的有效工具,外汇期货一直是金融期货中的重要产品之一。外汇期货合约与外汇远期合约类似,也是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依据现在所约定的比例,完成两种特定货币的交换行为的合约(陈钧,2011)。外汇期货是一种标准化交易,要求每日清算,结算盈亏,并可以提前平仓。而且,与远期合约相比较,期货合约的合约金额一般比较小,通常适合一些需要进行避险或者投机策略的个人以及小公司进行操作。

外汇期权。期权又被称为“选择权”,是以支付期权费为代价换取的一种选择的权利。外汇期权是指期权的购买方在支付了一定数额的期权费后,即获得了在未来某一时间能够以事先约定的汇率买入或者卖出特定数额某种外汇资产的权利。与外汇远期和外汇期货相比,外汇期权最大的优点在于,期权赋予了企业选择权,可以锁定风险,也可以使企业在汇率有利变动时享受收益。期权的买方风险是确定而且有限的,仅限于事先支付的期权费,可能获得的收益则是无限大的,对于某些尚未最终确定的进出口业务合同,外汇期权能够很好地实现保值的目的。但是期权的获取是以提前一次性付出一定数额的期权费为代价的,而且一经付出,不能收回,这是其他套期保值工具所不需要付出的。

二、案例分析

(一)格力电器外汇风险的表现

1.折算风险。格力电器2011年年报中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并与外币折算相关的境外子公司有: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巴币4000万元,实际出资人民币13023.94万元);巴西联合电器工商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巴币200万元);格力美国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51%);香港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由此可见,格力电器外币折算风险主要涉及到巴西雷亚尔、美元和港币。按照格力电器2011年度财务报表附注第9条的说明,2011年度格力电器合并财务报表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余额为人民币16584555.69元。

2.交易风险。格力电器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货币资金中存在美元、港币、巴西雷亚尔、欧元等多种外币。2011年格力电器营业收入总额为人民币7675474万元,其中外销收入占收入总额的18.95%。同时,格力电器2012年开展外汇资金交易业务的专项报告显示,2011年出口收汇金额合约22亿美元,进口付汇合约6亿美元。由此可见,2011年格力电器整体面临外汇净流入风险,风险敞口约16亿美元。除了上述收付汇业务外,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格力电器长期借款中,排名前5位的均为外币借款。外汇借款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与外汇资产形成了相关风险对冲,但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应当予以关注。

(二)格力电器采取的相关应对措施分析

1.内部控制管理。格力电器在“2011年开展外汇资金交易业务的专项报告”中披露,制定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制订了《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远期外汇交易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组织结构、操作规范和审批流程。公司所有外汇资金业务均有正常的贸易背景,同时采取由财务部操作、审计部监督的独立操作模式,外汇交易实施三级审批制度。以上内部管理措施的运用有效地控制和防范了风险。

2.金融工具的运用。格力电器2011年开展了如下外汇资金交易业务:

(1)远期结汇业务。格力电器以一年为限,对应未来的收汇时间和金额,与境内银行签订了远期结汇合约,用以锁定未来收汇的汇率。该项交易可以有效预防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但如果到期汇率大于合约汇率也可能带来一定的损失。格力电器2011年年末远期外汇合约持仓情况如下:远期外汇合约(买入),期末合约金额为46109190.11元;远期外汇合约(卖出),期末合约金额为-33196860.31元。

(2)远期结汇业务和nDF购汇业务组合。在与境内银行签订远期结汇业务的同时,格力电器的境外子公司(香港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与境外银行签订了对应的nDF购汇合约,用以锁定收益。两种金融工具的组合使用有效规避了汇率波动产生的风险。这种组合业务的使用期通常在2年以内,由此产生的收益率大约为0.5%~1%。

(3)人民币质押、外汇贷款、nDF购汇、到期即期购汇组合。除了远期结汇与nDF购汇业务的简单组合外,格力电器还利用人民币存单或保证金向银行进行质押贷款贷入外汇,同时其境外全资子公司(香港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签订nDF的购汇合约。通过负债和资产的有效组合,格力电器在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能够锁定一定的收益。

(4)内保外贷业务。内保外贷的主要目的同样是通过负债的增加与其他相关收汇业务形成一定的配比对冲,以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风险。该项业务的操作主要为境外全资子公司利用境内信用证进行融资。为了更有效地规避风险同时获得收益,该项业务也可以与nDF购汇业务组合使用。

(5)海外代付和nDF购汇组合。由于存在较大金额的进口付汇,格力电器选择了采用境内银行质押或者授信,指使境外银行先替公司支付,同时境外子公司签订nDF购汇业务的方法,以达到规避风险、锁定收益的目的。在融资到期日,公司将融资款项归还境内银行,由境内银行归还境外银行。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的单独或者组合运用,格力电器对外汇风险进行了有效的规避。格力电器2011年财务费用中,汇兑收益为206626823.80元。

三、加强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1.加强外汇风险防范意识。虽然多数涉及大量外汇业务的企业切身体会到了外汇风险的不可小视,然而对于很多外汇业务仍处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说,外汇风险仍未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因而,加强企业外汇风险防范意识是加强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和首要着力点。很多企业存在着由财会人员兼任外汇风险管理的情况,甚至有些企业根本无人管理。为了加强外汇风险管理,企业应当聘用专业的人员负责外汇风险的管理工作。管理层应当重视外汇管理的宣传,着力培养涉外企业的外汇管理理念,储备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为加强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健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制度。涉外企业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同时设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派遣专门的人员负责外汇风险的管理工作。首先,对于外汇业务,企业应当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和审批,保证业务具有正常的贸易背景和合理的风险水平,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风险。其次,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提高对外汇汇率变动的预测能力,及时地洞察到外汇的相关波动。最后,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的评估审批制度,在进行外汇风险的管理过程中合理评估管理方案,专人审批,控制风险。

3.合理选择避险工具。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是涉外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常用方式,然而金融工具选择的合适与否是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不合理的选择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中信泰富的澳元巨亏案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企业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和财务状况,合理选择适当的避险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企业应当认识到外汇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险,因而在选择避险工具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避险工具的风险层次,合理选择企业所需要的金融避险工具。

(作者为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

[2]周建升.外贸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浅析[J].武汉:财会通讯,2011(17):154-155.

[3]苗雪,闫宁.浅析我国涉外企业外汇风险管理[J].天津:中国科技纵横,2011(1).

[4]程六满.套期保值会计研究:基于跨国营运的视角[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5]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报告[R].2012-04-25.

[6]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开展外汇资金交易业务的专项报告[R].2011-03-24.

保险公司工作汇报篇4

关键词:海外子公司;汇率;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一、前言

据统计,2015年我国在海外直接投资存量已经达到了10,978.60亿美元,已位于全球第8位,充分说明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已居世界前列,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境外投资在面临着诸多机会的同时,还会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就是汇率风险。我公司正在非洲地区从事投资、销售和生产工作,近几年来非洲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一直不稳定,尤其是加纳塞地和尼日利亚奈拉都不断贬值,加纳塞地在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受美元供应的影响出现季节性持续贬值,2015年尼日利亚出现的换汇紧张,至2016年6月间尼日利亚政府结束固定汇率制开始实施自由浮动汇率机制后,美元对奈拉从199.15暴跌至281.74,贬值幅度达41.47%,仍不能解决企业的美元购汇需求。本文以本人亲身经历就海外子公司汇率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二、海外子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面临的汇率风险有以下几种类型:

1.交易风险,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作为集团公司下属的海外子公司一般与国内公司以美元支付货款,在当地从事销售、生产工作,以当地币种结算收款,在出现当地货币贬值以及不能及时换汇的情况,就会造成产品实际毛利率下降,汇兑损失变大。

2.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指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集团公司一般以美元对外进行投资,海外子公司采用当地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为了集团公司合并报表需要折算成人民币报表,将当地货币折算成人民币受当地货币对美元贬值的影响,造成海外子公司资产价值下降,反映出集团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缩水,具体体现在合并报表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损失)。

3.经营风险,指汇率变动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以及成本带来的影响,引起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当地货币出现贬值,不仅造成物价上涨和客户的购买力下降,海外子公司还将根据预期汇率不断提高产品价格,从而造成部分订单流失和销售量的萎缩,甚至出现持有大量货币不能换汇导致阶段性停止销售,最终影响海外子公司的经营业绩。

三、加强海外子公司汇率风险管理的相应措施

1.建立和完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

(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审批流程,明确外汇保值原则。海外子公司做好及时结售汇工作,不进行任何投机易,根据真实的外汇风险敞口,通过合适的金融工具避险的原则,明确金融工具应用的审批权在集团公司,形成自上而下的汇率风险管理授权审批和自下而上的报告机制,落实汇率保值方案后续分析评价制度。

(2)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渠道,掌握外汇信息,培养精通外汇管理的专业人员。利用国内外金融机构、有关咨询机构或汇率专家,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分析国内和国际形势对汇率带来的影响,通过例会或专题会议形式交流信息,建立和修正对汇率走势的研判,做好风险提示,并讨论合适的时机和应对策略。同时,通过培训、交流和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外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3)明确风险管控主体。会计折算风险属于战略层面,由集团公司负责,海外子公司负责执行和落实;经营风险、交易风险主要由海外子公司经营管理团体负责解决,集团公司进行审批、指导和监督工作。

(4)确定汇率风险管控原则。收入与支出、资产与负债的币种匹配,尽量减少汇率变动风险;尽可能持有强势货币;稳妥运用金融工具;海外子公司根据自身经营特点、所在国的经济金融情况和所处社会地位灵活、动态调整策略的原则。

2.交易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

(1)基于海外子公司一定期间的现金流量来平衡资金。对于海外子公司收到的货款却不能及时换汇的货币资金,综合分析汇率波动趋势,在进入货币贬值明朗期,以“支出多用弱势货币,收入多用强势货币,资产多持用强势货币,负债多采用弱势货币”的原则进行,结合当地外汇管理制度以及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灵活运用结算方式进行换汇支付货款;选择实力强的银行开户,在多家银行开立结售汇账户;除采用美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外,也可以采用人民币或其他货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尽可能持有相对强势货币;在非银行合规渠道换汇;部分货币资金转为定期存款以抵减汇率损失;转换成相对保值、流动性强的非货币资产;对持有的以强势货币计价的负债进行提前支付或置换。

(2)合理运用金融手段采取远期外汇买卖等金融工具。海外子公司在当地经营主要销售目标为当地公司,结算货币大量使用当地货币,在货币进入严重贬值且贬值趋势明朗的条件下,可以根据资金量及回款时间,进行相应汇率锁定业务,以减少汇兑损失,加快资金支付。当地无法运用金融工具,则在集团公司或关联公司进行相应的金融工具的运用。非洲部分国家货币与欧元采用固定汇率,其汇率随欧元汇率变化,海外子公司采购可以采用欧元结算,集团公司或关联公司与银行进行远期结售汇等措施来规避欧元风险,从而使相应的汇率风险转移给母公司或关联公司。

(3)所在国货币融资贷款。在汇率预期出现大幅贬值,在确定合理的融资成本、额度及时间的前提下,进行当地货币的短期融资,固然非洲地区银行的贷款利率较高,只要融资综合成本小于汇率贬值年化率仍是可行的。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操作,一是由集团公司出具保函,在当地银行进行融资;二是资产抵押贷款,以海外子公司的资产(如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贷款。

3.会计折算风险的应对措施

(1)海外投资先期做好尽职调查。海外投资机会多,但风险也大,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和非洲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货币都不同程度的出现贬值,在投资前做好投资可行性报告,在做投资回报时将汇率因素考虑进去。

(2)投资要做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进,通过海外全球布局,实现区域多样化,从而达到货币汇率变化自然对冲。

(3)采取外汇资产负债的平衡方法降低折算风险。这种方法是将无风险的资产和有风险的负债作一平衡,要求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资产与风险债务约数相等,使净折算风险(风险资产减去风险债务)为零,不会产生任何折算收益或损失,也可以化解同时收益和付出相等的外汇的交易风险。比如公司可以使美元应收账款与美元的应付账款额度相等,这样就是美元升值或贬值,应收和应付就可以相符实现风险对抵。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都在海外如欧洲、迪拜、香港等地设立金融运营公司,通过对冲和债权、债务调整,从集团公司全局考虑对外汇资产进行管理和平衡。

(4)海外子公司资本结构、资金来源和使用需充分考虑汇率变动因素的影响。海外子公司较少的注册资本、信贷或流动负债资金量大导致高资产负债率的现状,非洲国家当地融资成本高的现实,留存收益作为资金来源的一种方式,相应的资金成本较低,在汇率持续贬值下,留存收益又会导致报表折算差额变大,需要综合资产负债平衡匹配、海外子公司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国内外汇率变化等因素后安排海外子公司资金筹措和利润分配,从而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

(5)选择美元或强势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海外子公司一般建议采用美元或强势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如不允许至少相应的管理报表采用美元或强势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海外子公司经营周期或项目投入期长,又具有高资产负债率的运营特点,如汇率出现持续单向波动,采用当地货币编制的会计报表不能很好的反映公司经营情况,以美元或强势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能较好的反映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从而指导公司经营决策。

4.经营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

(1)加强海外子公司的出口贸易。现在很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主要是为了与国内产能匹配,采用国内生产,当地销售的模式,海外子公司主要是进行当地销售活动,贸易形式不匹配,当地货币出现贬值,经营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海外子公司需要根据所在国的出口商品特点,研究、推进和扩大出口贸易,既可以向中国出口,也可以将相应的产品出口至周边或其他国家,实行多边贸易,以减少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2)进行本地化生产。海外子公司推进本地化生产,主要原料从中国进口,提高当地原料采购比例或就近采购,既有利于公司在当地发展,又能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

(3)将汇率变化作为成本构成的重要因素。当地货币进入贬值周期,公司可不定期按货币贬值的速度预先调整销售价格,将成本转嫁给贸易商;采取谨慎销售策略,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额度和缩短账期,当出现市场停止换汇、汇率贬值超过预期等现象时,则要果断停止销售,待汇率稳定后再恢复经营。

(4)强化采购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强化采购管理,根据经营周期确定合理库存量,在做好国内外市场、汇率和竞争对手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资金的最佳配置。

(5)增加以强势货币计价的合同或在合同中增加相应规避汇率风险条款。在经营过程中,分析客户情况,有针对性的签订以强势货币(如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合同,也可以在合同中确定相应的汇率变动挂钩的条款,如以强势货币计价,以结算日实际汇率支付当地货币。

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只有利用各种策略和金融工具降低、分散和规避汇率风险,将汇率风险纳入成本管控,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使汇率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以事后盈亏论英雄,国内国外联动,将经营活动建立在可预测的基础上,从而使企业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夏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2015,20(11):187-189.

[2]李扬,余维彬.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归有管理的浮动[J].经济研究,2005,18(08):204-209.

保险公司工作汇报篇5

〔关键词〕外汇风险管理;远期结售汇;保值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2)06-0048-06

一、引言

随着我国进出口额的逐年攀升,企业所暴露的外汇敞口逐年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导致进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与日俱增。汇率频繁而大幅度地波动,导致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在核算收益和成本时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逐步发展,外贸企业不断参与,对我国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保值有效性进行研究,可以检验企业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作用。

从对金融衍生工具保值研究的相关文献来看,国外学者研究的更多一些,主要从金融衍生工具保值与公司价值的角度分析,包括Smith和Stulz[1]、Froot等[2]以及Geczy等[3]。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恰当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提升公司价值有显著作用。allayannis和weston[4] 检验了1990—1995年720家美国大型金融企业外汇衍生工具的使用以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发现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平均可以增加公司价值达4.87%。Carter等[5]采用航空业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使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的公司,由于降低了外部融资成本,公司价值可以增加12%—16%。

国内学者对金融衍生工具保值研究相对较少,吴晓[6]采用对角BeKK模型捕捉货币现货和期货市场的交互影响,从而刻画风险最小化套期保值比率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套期保值能减少汇率风险。顾卫平和邓雅勤[7]针对货币期货和货币期权研究时,在设定一系列假设后,得到的结论是货币期货合约能完全消除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而货币期权合约则不能,为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货币期货奠定了理论基础。徐晟[8]研究了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同步套期保值,通过公式推导出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并采用国外数据得出结论,应该把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视为一个整体并同步套期保值。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金融衍生工具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数据均取自国外[9]。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选取

保险公司工作汇报篇6

作者简介:马建会(1969―),[ZK(]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北京,100038),经济学博士。广东商学院(广州,510220),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金融投资。[ZK)]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国际贸易的大量顺差,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企。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1月15日宣布,截止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20%,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的国家。据人民银行预测,我国的外汇储备未来几年仍有可能以每年1500亿到20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1]面对巨额外汇筹备,在满足安全性、流动性需求的前提下,如何运用国际资本市场的诸多投资机会,实现更高的外汇投资收益,成为当前外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的现状

外汇储备基金投资运营获得增值收益,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一些国家对外汇储备基金的投资运营,其回报十分丰厚。公开数据显示,新加坡的外汇投资机构淡马锡的总体投资年回报率为18%。[2]而相比之下,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基金只有3%的营运收益率,与国际水准相比十分低下。而过去十年,海外基金的平均回报是9%。与其相比较,可以说,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收益仍然是比较低下的。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诸如政策制约、投资人才匮乏等。

毫无疑问,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我国汇储备基金结余规模将会越来越大。据预测,今后十年内我国外汇储备基金结余规模有可能达到1.5万亿元。逐年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基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贬值风险,而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机会甚多,如何用制度化方式形成一个有效的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机制,使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增值,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的思考

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有其特殊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外汇储备基金的安全性与投资风险的矛盾。高回报就必然伴生高风险,尤其国际资本市场,既充满投资机会,但同时也具有动荡大、变数多、风险高、不稳定的特征,如何满足外汇储备基金对投资安全具有强烈要求的天性,又获得高回报,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外汇基金增值的一个关键。还有诸如如何设计有效的制衡约束机制;如何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拓展外汇储备基金投资渠道等问题,都是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笔者主要围绕上述几个问题阐述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的对策。

(一)区分管理功能和投资功能,实施专业化、分层次管理

目前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主要有2种模式。[3]一是由该国财政部或该国中央银行主导的模式。如日本、英国、韩国、中国香港、欧元区国家和中国等。另一种是由中央银行和国有投资公司共同主导的模式。中央银行主要负责对流动性要求高的短期外汇储备资产;国有投资公司则主要掌管收益性和风险性更强的中长期外汇储备资产。如:挪威将其外汇储备分为货币市场组合、投资组合以及缓冲组合。货币市场组合具有高流动性,用以满易性和预防性需求,由挪威央行下设的货币政策部门放在国内外汇市场管理;投资组合和缓冲组合则属于长期资产组合,由挪威央行下设的专业投资管理部门nBim投资到全球的42个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而新加坡则是对交易性和预防性需求由新加坡金管局maS管理;对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由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公司GiC和淡马锡进行管理运作,投资有价证券、房地产甚至直接投资等领域。[4]

我国应根据世界上主流的发展趋势,将外汇储备按汇率管理功能和投资功能划分为两个层次,两者进行专业化分工,分层次管理。中央银行保留大部分外汇储备,以满足对外汇储备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应付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同时积极组建一个由国务院领导的外汇投资公司,把满足盈利性和发展性需求的外汇储备资产由成立的专业化投资管理部门或机构进行管理,以市场化为导向,市场化运作,强调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在保证外汇储备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并将赢利性作为主要目标。如:投资外国的机构债和企业债、外国公司股票、外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如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抵押贷款权证(CDo)等。

(二)设立最低外汇储备基金制度,建立基金运营绩效评价制度,构建相互制衡的基金运营机制

外汇储备基金的首要目标是满易性和预防性需求,安全性原则成为外汇基金投资必须遵守的第一要则。但作为资本市场的一员,资本化了的外汇储备基金和其他投资主体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必须承受资本市场的高回报所带来的高风险。国际资本市场风险大,变数多,再加上我们缺乏熟练运用国际资本市场避险工具的投资人才,规避风险就成为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确保外汇储备基金在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再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我们目前要积极建立最低外汇储备基金制度,建立基金运营机构的绩效评价制度,最低投资回报率制度等,加强投资公司经营业绩的考核,构建相互制衡的运营机制,对外汇基金投资的资产品种、期限和风险承受提出明确的限制;按国际惯例对投资公司的投资策略、投资分布、内部治理、组织架构、风险控制、透明度等方面积极实施外部监管;确保外汇投资增值的安全性和顺利运作。[5]

(三)设定投资基准和投资限额,增加避险工具和投资品种,建立有效的基金投资监管机制,控制和规避投资风险

境外资本市场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外汇基金投资必须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必须提高未来收益的可预见性和可掌控性,做到投资风险是可察觉、可衡量、可控制的。这就要求外汇基金投资必须建立与国际化市场相适应的风险控制机制。而风险控制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完善的实施机制、好的操作流程,要把风险控制指标量化。因此,我们应对投资公司的投资额度,投资方式,投资范围,投资的国别分布等进行合理的调控,主动地去应对和防范风险,提高外汇投资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

国际上如成立于1998年负责管理挪威政府外汇储备投资的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nBim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截止目前为止,nBim执行的仍是“有限积极”的投资策略,只投资于成熟市场成熟公司的股票或者债券,对核心资产采取指数化管理,对风险控制体系格外关注,规定股票资产投资中对国际上任何一家公司的最高持股不超过3%。[6]nBim目前约50%的资产投资于欧洲,北美和亚洲分别占30%和20%。而新加坡淡马锡的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对公司经营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审计委员负责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审计、财务风险以及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新加坡GiC的风险管理在机制上非常严密,投资决策时强调“风险否决”原则:只有投资风险可以承受,并且具有衡量、评估、管理和控制这一风险的能力,才能做出投资的最终决策。GiC还强调公司高层直接介入风险控制;注意降低不同的投资战略之间的风险相关性;而且越来越注重运用计量模型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评估。借鉴他们的经验,我国应积极成立由财政部门、人民银行等组成的监督机构,行使风险否决的原则,管理、监督及指导投资公司,考评其基金运作实绩。

设定投资基准和投资限额也是控制和规避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设立投资基准是外汇投资基金进行资产配置和外汇投资管理的关键和基础,它涉及外汇投资基金实际投资组合的3个重要因素――资产种类、资产结构和投资期限。一些国家对外汇基金的资产组合制订了严格明细甚至是指令性的投资规则,规定了投资方向及其投资限额。在确定外汇投资基准时,不仅要考虑不同类型的资产比重和结构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的表现,还必须考察其在极端市场条件下(例如市场剧烈波动、投资者偏好转移等)的及时变现的能力。

控制和规避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风险还要尽快学习使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各种避险工具和新的投资品种。如股票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避险工具,为外汇储备基金提供更多的适宜投资的工具和投资新品种,加大外汇储备基金的投资操作空间,增加外汇储备基金的避险操作手段。另外建议我国设立外汇储备基金投资顾问,聘请知识面宽、经验丰富、公正诚实的投资专家作咨询顾问,为基金投资进行可行性论证、效益评估及法律、政策等咨询,确保基金投资不出现失误。

(四)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

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是提高外汇投资收益的重要路径。新加坡和挪威的经验表明,股权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的回报率,政府应将更多的资产投资到收益更高的股权资产上。而与世界其他主要持有美国证券类资产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股权类资产处于极低的水平。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05年6月底,中国外汇投资中4850亿美元为美国长期债券,占我国外汇储备的68%。[7]而日本持有美国证券类总资产为10190亿美元,股权类资产为1620亿美元,约占其持有美国证券类资产的16%;英国持有美国证券类资产为4880亿美元,股权类资产为2500亿美元,约占其持有美国证券类资产的51%;而我国股权类资产比重仅为30比3410亿美元,不到0.9%。

再看我国外汇资产中黄金储备的比重。我国黄金储备自2002年以来一直稳定在600吨,2005年时只占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1.9%,占我国2005年同期外汇储备额的1.2%(远低于3%的世界平均水平)。[8]2005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8133吨,占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25.4%,并占当年度美国外汇储备的67.5%;德国黄金储备3433吨、法国2945吨、意大利2451吨,均相当于其全部外汇储备的50%以上。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黄金储备数量与我国对外贸易额的比例、占外汇储备总量的比例都偏少,不利于应对长期美元贬值趋势所导致的资产损失风险。黄金比重过小,一旦发生美元急剧贬值,我国外汇储备将大幅度缩水。2001年―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分别为28%、35%、41%、51%、34.2%。同期,黄金从250美元/盎司涨到700美元/盎司;石油从20美元/桶到70美元/桶;铜从1300美元/吨到8000美元/吨,中国近万亿美元外储的购买力实际上处于贬值中。据估算,因油价上涨,2005年中国为进口石油多支付了136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总量的0.9%。

因此,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我们应着重考虑“资产结构多元化”的各种选项。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多为美国国债、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和高投资级别的公司债券,这些债券资产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流动性,但其提供的收益率普遍偏低。因此,与国际水平比较,我国要加快拓宽我国外汇储备基金的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快我国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多元化的步伐,发挥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优势,达到减少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回报的目的,以保证其资产质量及稳定的投资回报。如:积极建立与我国庞大制造业相称的战略物资储备,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背景下积极考虑使用外汇储备基金购买石油、铜、镍、锌、棉花等战略储备物资;在金价大幅上涨和美元贬值的背景下,增持黄金储备;积极扩大股权投资的比重。[9]

(五)加快培养和吸纳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操作人才,解决人才制约,完善有关投资法规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运作的收益率起码应在10%以上。对于一个大型的投资机构来说,吸引专业投资人才,持续保持10%的投资收益率,是一个现实的挑战。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收益率低的美国中长期国债而很少涉足风险较高、收益也高的投资品种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目前了解并能熟练运用国际市场各种投资工具的国际投资人才非常匮乏。必须加快培养和吸收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操作人才,核心要职可由政府指派,而具体操作职位可通过市场化的公开招聘与考核从全球选聘高素质人才。像外汇期货等高风险投资,黄金、能源等战略物资储备投资,票据贴现投资,相关衍生品投资等都需要大量高级投资人才。要加强我国与国际同行的各种经验和各种技术的交流,在资本组合、风险分散、新的投资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加强与高盛等国际投行的信息和研究交流。

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是外汇储备基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法律保障。我国应加快外汇储备基金的法制建设,要专门制订监督和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投资规则、投资透明度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定外汇储备基金投资的资产组合构成及风险规避措施的规范,制定惩处违规挪用资金、侵蚀外汇储备基金等违法行为的法规,从法制上保证外汇储备基金投资增值的顺利实现。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快相关立法进程,推出更为严格的组织管理体系,以规范和控制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控制和规避外汇投资的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欣然.金融国资委争论告一段落,设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3-1.

[2]约韩尼.中国万亿外汇储备开始成为敲打美日的战略工具[J].南方人物周刊,2007(3).

[3]刘兆琼,欧阳晓红.外汇投资公司破题,三大机构主理万亿外汇储备[n].经济观察报,2007-2-3.

[4]巴曙松.外汇储备管理多层次需求分析框架―挪威、新加坡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南金融研究,2007(1).

[5]田晓林.通胀预期下的外汇储备投资机会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6(60).

[6]付立春.积极管理外汇储备――九个国家/地区经验分析[J].当代金融家,2006(12).

[7]何帆.中国应对信用货币风险能力远逊欧美,finance.people.com.cn,2006-6-21.

[8]张明,何帆.美圆贬值背景下的外汇储备结构调整,www.doctor-cafe.com,2007-1-6.

[9]韩俊,韩继云.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营运新论[J].投资研究,2007(3).

tacticsforincreasingReturnsonForeignexchangeReservesinvestmentinChina

maJianhuiabstract:itisveryimportanttoexpandinvestchannel,evaderisksandincreaseinvestmentyieldswithmobilityandsafetyforChineseforeignexchangereserves.intherecentyears,althoughChineseforeignexchangereservesgetalargeincrease,butthereturnonforeignexchangereservesinvestmentisonly3percent.thepaperanalyzedthestatusofChineseforeignexchangereservesinvestmentatpresent,andthenputforwardsuggestionsforimprovingreservesinvestmentreturns,suchasdiscriminatinginvestmentfunctionfromthemanagement;constructingefficientmechanism;Settingupinvestmentbenchmarkandlimitation,evadingandmanipulatingrisks;optimizingthecurrencyandassetscompounding;expandinginvestchannel;absorbingmorepersonwithabilityininternationalfinancemarketandperfectingrelevantlawsetc.Keywords:foreignexchangereserves;increasingreturn;tactics

保险公司工作汇报篇7

[关键词]汇率风险,外汇资产,外汇业务,偿付能力,资金运用

目前保险业有超过1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海外上市融资,外汇保单业务收入,少量外资、合资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和外汇运营资金,以及中资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中吸收的外资股份等,其中以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三大公司的海外融资为主。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保险公司外汇资产面临严重的汇率风险。至2005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2.5%,由此造成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和中国平安13.6亿元人民币的汇兑损失。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各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特别是保险公司海外投资政策的放开,对保险公司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的类型及特点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涉外业务中因汇率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通常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变动带给保险公司的风险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其中,交易风险是指以外汇计价成交的交易因汇率波动而引起收益或亏损的可能性;折算风险是指公司为了编制财务报表,将以外汇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换算成本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时所面临的风险,它会影响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开财务报表的结果;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公司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

以上三类外汇风险的不同特点,见表1。

由于持有外汇负债、存在对外支付需求以及经营外汇相关业务的要求等方面的考虑,保险公司需持有一定数量的外汇;同时,由于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保险公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既包括编制财务报表时面临的折算风险、汇兑交易时面临的交易风险,也包括潜在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风险。

二、汇率风险对保险公司造成的潜在影响

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汇率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外汇业务、偿付能力以及投融资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形成潜在威胁。

(一)在外汇资产和负债方面

汇率变动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外币净敞口是在资产方还是在负债方,主要体现为外币资产和负债不匹配带来的重估风险。

一方面,保险公司所持有的外汇资本金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影响其实际价值。人民币升值会给持有美元资产的保险公司带来负的财富效应,导致以本币计算的外汇资本金缩水。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预测,2006年人民币可能升值3%-4%,摩根士坦利则认为,到200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达到7.5。分析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走势(见图1)发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较长时期。如果不采取汇率风险防范措施,保险业现在所持有的外汇资产将遭受更大损失。

另一方面,对外汇负债来说,保险公司的外汇负债主要是应付外汇赔款。人民币升值将使保险公司在支付等额的外币赔款时所对应的人民币实际价值降低。

总之,如果外币资产多于外币负债,净敞口在资产方,人民币升值虽然会导致外币资产和负债在折算成人民币时都有所减少,但资产减少的更多,从而对保险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外币净敞口在负债方,人民币升值则会带来正面影响。

(二)在外汇业务方面

汇率变化对保险公司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外币保单与国内一般保单最大的差异,是外币保单是以外币定价。保户用外币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在给付满期金或理赔金时,也依保户指定的外币支付。人民币升值将使保险公司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下降。

2.影响保险公司的再保经营。由于保险公司的直保业务通常是用人民币计价,如果在再保业务中再保摊回赔款以美元计价,那么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再保实际摊回赔款的人民币价值将会下降,保险公司所承担的实际自负赔款额度上升,从而增加了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风险。

3.影响保险外汇业务需求。长期持有外币资产的民众在汇率风险意识提高后,会主动寻求规避汇率风险和分散投资风险的措施,从而大大增加对长期型的外币保单,如外汇储蓄类保险(外币的教育金保险)、外币投资类保险等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的需求,这将为保险公司拓展保险业务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当前外汇保险业务范围,仅限于人身意外险和财产险等短期险种,不包括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和长期寿险,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境内居民购买外汇人身保险的限制将会逐步放宽,境内保险公司将逐渐可以经营长期型外币保单、甚至是投资理财类外币保单业务。

(三)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影响公司经营的最重要因素。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本金、准备金和公积金、业务规模及保险费率。除此之外,保险资金的运用、再保险业务等情况也会对偿付能力产生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引起保险公司外汇资本金的实际人民币价值贬值,也会给公司的业务经营带来重大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在外汇资金投资方面,由于政策的限制,中资保险公司不能进行外汇衍生品交易,这使得保险公司无法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作为对冲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在保险外汇资金投资收益不高的情况下,如果未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将无法弥补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也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带来一定影响。

(四)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

汇率变动也会对国际商业资本的进入产生影响。从积极因素看,对于已进人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其利润汇出因人民币升值而实实在在地获得增加,其所获得的人民币收益的国际购买力也得到了提高,汇兑收益将促进已进入外资的扩张。在此示范效应下,如果海外预期人民币继续升值,将有利于增强我国保险公司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的谈判地位;

从消极方面看,初始资本门槛提高将对新资本的进入产生抑制作用。一国货币升值后,就会使该国成为更昂贵的投资地。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五)在海外并购方面

海外并购是我国保险公司实现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汇率变动会影响国内保险企业的并购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企业的对外投资能力。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兑换的外币数量就会相应增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国保险企业的海外扩张欲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后,保险公司外债本息还付压力减小,可以在外国向当地金融机构贷款,适时进行海外并购。

三、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随着国家外汇政策的逐步开放,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投资领域也在逐步扩大,这对保险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应增强紧迫感,学习运用先进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尽快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一)树立汇率风险防范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这使得一些保险公司的汇率风险意识较弱,把为防范汇率风险所付出的成本看作是额外负担。现在随着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逐渐增大,各保险公司必须要增强汇率风险意识。保险公司必须要在公司内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公司统一的风险管理文化,依靠最高管理者到基层员工各个层次的相互配合,把风险管理贯穿到业务的每个环节。

(二)完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为了更加系统、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保险公司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关系清晰的组织体系,制定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为汇率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激励经营管理人员不断提升汇率风险的管理水平。要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检查制度,明确各岗位的义务和职责,并通过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促进汇率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加强保险外汇资金运用管理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管理,提高保险外汇资金的经营效率等途径,减弱甚至抵消汇率浮动带来的损失。

1.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加强外汇资金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加强外汇资金运用管理的前提。保险公司应在充分考虑外汇资产和负债特征的基础上,制定外汇资金投资策略,使不同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上相匹配,以便有效控制汇率风险。

2.扩大保险外汇资金运用规模

某保险集团公司海外投资收益率扣除汇兑损失后,依然高于国内投资,从一个侧面说明扩大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汇率损失。因此,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应共同努力,扩大外汇资金运用规模,实现外汇资金有效益的流动,以收益冲抵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3.提高保险外汇资金投资绩效

即使在人民币存在预期升值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投资渠道、提高保险外汇资金的投资绩效依然有可能抵消汇兑损失的影响。根据《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可投资于银行存款、外国债券、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及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股票等投资工具。但目前,保险外汇资金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境内银行存款,投资品种比较单一,收益局限性较大。因此,保险公司应拓展外汇资金的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以提高外汇资金的投资收益,减弱汇率风险的消极影响。

4.充分利用专业投资管理公司

根据规定,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应该实行托管制,并委托境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境外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管理。同时,由于各保险公司单独进行外汇资金投资的成本较高,因此可以选择委托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的方式,通过外汇资金投资专业化来提高投资绩效、降低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四)使用金融产品交易

管理汇率风险是保险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这有赖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完善,尤其是外汇衍生品的丰富。对远期、掉期业务等金融工具的有效使用有助于保险公司防范汇率风险。由于目前市场上缺乏人民币汇率衍生工具,所以,通过资金管理的方式,即资产负债方式来管理汇率风险比较适合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应逐步放宽避险工具的使用,切实做好对冲方面的制度安排,并取消对保险资金投资金融衍生品部分限制,以便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规避风险。

(五)合理配置外汇资产币种

由于外汇市场上,各外汇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情况不一样,为分散外汇波动风险,可以考虑对外汇资产的币种及相应的持有量进行调整,使一币种外汇资产升值所带来的影响与另一币种外汇资产贬值所带来的影响产生抵消效应,从而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汇率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例如,在当前时期内,根据汇率走势,可以适当减少美元资产持有量、增加欧元资产持有量。但是,由于各外币之间以及外币与人民币之间存在多重关系,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增多、也更加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现阶段不宜过多进行外币间的对冲。

保险公司工作汇报篇8

的确,纵观周小川就任行长的两年多时间,央行四面出击、纵横捭阖,通过汇金、建银这两颗“棋子”,相继参股了中行、建行、工行等商业银行,利用财务重组控制了数十家重点券商;最近又传出消息:汇金2006年将控股保险公司,工行、建行、中行申请设保险公司……

由央行掌舵的一艘超级金融控股“航母”正徐徐朝我们驶来,这是否预示着,未来的中国金融版图,将是几家“银行系”大型金融控股公司一统江山的格局?

1、注资国有银行抓牢控制权

汇金公司,2003年底因450亿美元巨额外汇注资而设立的公司,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深深的“央行烙印”。

2004年1月6日,央行通过汇金注资,持有中行100%的股权,控股建行85.228%。此举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随后,2004年6月,汇金公司又注资交行30亿人民币;2005年4月,注资工行150亿美元,与财政部各持有其一半股份。由此,在这四家大型国有银行借助新注资冲销坏账、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的同时,汇金公司也一跃成为中国银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单一股东,由此中央银行牢牢掌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权――四大行已有三家被“收编”,最后一家农行估计也不会例外。换言之,央行通过汇金公司对商业银行的控股,实际上也就从内部控制了这些银行的风险和改革进程。

正如汇金副董事长汪建熙所述,“我们虽然不是它们的婆婆,但我们是股东,它们需要向我们汇报。我们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帮助它们进行重组……”

依照汇金的部署,中建两行在董事会中引入了独立董事,成立了负责风险管理的高级别委员会,对贷款决定进行集中管理,开始把绩效而非工作期限的长短作为职员升迁的依据。而所有者不再“虚置”的一个制度安排,就是这些银行增加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次数。

与此同时,两行监事会也开始发挥作用。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表示“主席也好,监事也好,我们告诉他,2004年没办法,刚成立几个月。2005年,对不起,监事会必须把所有的高管、董事,每个人干的怎么样,文字报告拿来给我看,然后我再决定给你多少薪酬。”。在说这句的时候,汇金仍在“大手笔”地行动,其注资之手又伸向股份制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据传,汇金已注资中国进出口银行50亿美元,而光大银行与国开行也分别向中央提出希望得到汇金公司100亿元人民币与200亿美元的注资。

汇金公司投资的(3、出击保险业意在综合经营

如果说,在上述一系列改革及机构重组中,汇金公司已动用了外汇储备的10%,控制了中国国有金融资产的一半以上,那么,从这家公司在另一个重要金融领域的出手看,它的使命似乎还远未结束。

这就是充满生机并为外国金融机构大为青睐的保险业。

前不久,汪建熙透露:“汇金是政府金融政策的操作者,因此业务范围并不局限在银行改革和券商重组上,还会更广一些。”

这正好契合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提出的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的思路。

有人士指出,汪建熙的上述表述意味深长,是“汇金进军保险业的最好注脚”,也意味着中国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将迎来混业经营的新时期。

据了解,汇金涉足保险业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之中。日前,从中行、建行、工行也传出了申请成立保险公司的消息。

近日,在“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阎庆民透露:“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向银监会申请发起或合资成立保险公司,而银监会也正在考虑银行进入保险行业的要求。”

工总行也表示:混业经营一向是该行的战略目标,工行成立股份公司后,有意涉足保险业,以合资形式设立“银行系保险公司”。

国有银行在内地设立保险公司,大多通过香港子公司迂回进入内地。总部位于香港的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2004年7月将其深圳分公司升格为全国性的财产保险公司,但仍然属于外资保险公司性质。银行也是以总部在香港的子公司交通保险为班底,酝酿在内地设立保险公司。

有消息表明,在网罗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之后,汇金公司下一步重组的目标,就是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央行再贷款、以承接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为主要经营、仍处于“所有者缺位”状态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可以预见,未来的混业经营大潮中,这家中国超级金融控股公司掌控的金融资产将更加丰厚、多元,除了银行、证券、保险外,在它的旗下还将列入投资银行、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等的名字。

金融

控股集团

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

保险公司

财险公司

寿险公司

健康险公司

证券公司

资产管理

公司

信托公司

基金公司

财务公司

周小川担任央行行长和国有银行股改办主任后“大刀阔斧”的变革,使人们对中国金融业抱有更多希望的同时,也使未来的中国金融版图充满了变数。从汇金目前的投资战略、策略来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承担国家金融安全职责;

(2)

在其它国内投资者不成熟(没有资金、或者意识不到)的情况下控制中国金融未来的成长收获。通过金融孵化和金融资产证券化、国际化退出。

“毋庸置疑,将来肯定会出现几个像汇金这样的超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它们将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多个行业,真正实现综合经营。

保险公司工作汇报篇9

[关键词]外汇风险交易风险风险管理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势头强劲。人民币升值给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交易风险产生原因

交易风险是一种外汇风险,指跨国公司进行跨国业务取得外币债权债务后,由于业务发生日的汇率与结算日的不同,而使跨国公司在结算这些外币债权债务时可能出现的损益。

在固定汇率制或单方面钉住汇率制(中国进行汇率改革前的汇率制度)下,交易双方之间,如中国和美国,并不会产生交易风险。但在浮动汇率制下,结算货币和本国货币的汇兑关系产生波动,而汇率波动必定造成一方受益一方受损。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人民币为本国货币的在华跨国公司在出口业务上将面对交易风险,即人民币的升值将使公司直接受损,而在进口业务上则会直接受益。

交易风险的出现源于汇率的变化和业务发生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同,因此汇率是影响交易风险的关键因素。围绕汇率展开的交易风险管理属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影响着风险管理水平。

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回顾与综述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频繁发生,催生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需求;其次,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0世纪60年代后,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期间产生了金融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被广泛接受和运用的经典理论和模型。在风险管理领域,Sharp和Lintner等人创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认为风险资产的定价要和其所承受的风险成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和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作为定价模型。Rose的“套利定价模型”(apt),把影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加入模型,成功地提出了风险模型在套利技术下的定价原理。Black和Scholes的“期权定价理论”将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定量化,提出了决定期权价格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期权成为可以交易的具有市场价格的金融产品,进而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交易风险管理也依赖于管理学的发展。Hunter与timme(1992)指出,企业管理人发现公司常常暴露在外汇风险中,不管是进口企业或出口商,常常面临换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故经理人必须设计外汇的避险策略。面对多种避险策略,管理人必须评估策略的优劣。

三、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及方法

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风险识别和预测;二是对风险控制进行决策;三是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

1.风险预测

交易风险管理是“必修课”,而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汇率变动的预测。

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远期可以参考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模型(尽管实证支持并不很有力),而作为短期汇率风险的交易风险来说,利率平价这个套利模型更受推崇,也更具实证价值。

2.风险管理决策

这个环节将会决定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交易风险的管理。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本节约型;另一类是利润创造型。前者指通过风险管理,使交易风险的损失尽可能小,以节约总成本,选择这种目标的公司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多为保守型,且管理相对静态和被动;利润创造型则是保留风险带来的收益,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利润创造为目标的公司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较先进,管理更积极,但是会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以利润创造型为目标的公司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而这些工具本身就含有极大的风险。

交易风险管理和会计风险管理,一般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不可兼得。跨国公司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明确公司更关注哪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3.交易风险管理

正确选择对外交易中的计价货币、外汇储备、提前和延迟收付款、参加外汇保险等方法可以在成本节约型风险管理中使用。成本节约型企业更多倾向于远期外汇交易,利润创造型公司则偏好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四、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及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1.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

人民币目前正面临单方面升值预期,中国采取的是小幅度渐进升值的方式,在华跨国公司可以清楚预期人民币汇率目前会小幅度持续升值。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多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缺失,金融服务滞后。因此,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只好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即只能是成本节约型的风险管理目标,较为被动。

在华跨国公司,目前普遍采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远期外汇交易保值是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外汇交易合同,事先约定未来的交割币种、数量和汇率,到期按预定条件进行实际交割。一般是客户与银行签订合约,客户通过这种交易,能保证在未来某一时刻,以确定的汇率获得所需货币,从而有效地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2.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根据一般模型,以及实证中的情况,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1)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可以考虑利率平价模型。但是,中国目前的利率并不是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定的,所以用利率平价模型来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量化预测是肯定不准确的。而且,在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根据现实(历史)经验,有两个指标极其需要关注,一个是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上对人民币远期汇率的报价,另一个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掉期业务报价。

理论上,根据Kaen和Hachey,Hartman和Swanson的研究,他们考察了美国国内利率引导离岸市场利率的情况,提出了著名的“境内优先说”。用在人民币汇率上就应该是国内远期汇率引导nDF。但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外汇管制弱化了本土信息优势的功能,nDF一直充当了汇率波动引导者的角色。nDF比境内远期要更准确地从事“价格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投机资本的驱动指标上,nDF对热钱的风向标作用明显不断增强,同时,国内汇率市场要越来越看重nDF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位置和冲击的力度。nDF目前的日均交易量已经做到了6亿美元左右,大约在亚洲外汇市场排名第三,其市场规模和地位进步神速。新加坡作为目前最大的人民币nDF离岸市场,其报价已经显著制约了国内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的报价。香港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另外,中国央行与十家商业银行于2005年11月25日进行了一笔金额达60亿美元的人民币与美元掉期业务,当时将一年期人民币与美元的交易汇率定为7.85。2006年11月24日,外汇即期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出现了“惊人的巧合”,报价正好是7.8526。由此可以看出,央行的掉期业务的汇率波动预测极具指导意义。

(2)跨国公司在考虑选择成本节约型或利润创造型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甚至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目标。一般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常采用的是利润创造型风险管理目标。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实质是创造风险的金融票据,且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就是与资产的增值紧密相关,因此将风险杠杆化,使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并创造利润是首选。相反地,对于非金融机构来讲,由于这些公司的核心业务仍是商业交易,所以采取传统、简捷、实用的风险管理方式,即对冲风险更为合理。

(3)目前,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提前、延迟收付款和外汇远期协议是在华跨国公司最常用的风险管理方式,目前开来也是最实用的理方式。这种保值方式比较灵活,手续简便,且避险效果好,成本低,因此在国际上也被广泛采用。此方法简单实用,目前来看,不足之处就是价格略高,企业难以完全享受到风险管理保值之好处。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人民币衍生品的成熟,利润创造型的风险管理势必成为在华跨国公司未来风险管理的趋势。因此,跨国公司应该对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拥有一批专业人才;在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和创造利润的时候,也要注意衍生品本身的风险。

保险公司工作汇报篇10

交易风险是一种外汇风险,指跨国公司进行跨国业务取得外币债权债务后,由于业务发生日的汇率与结算日的不同,而使跨国公司在结算这些外币债权债务时可能出现的损益。

在固定汇率制或单方面钉住汇率制(中国进行汇率改革前的汇率制度)下,交易双方之间,如中国和美国,并不会产生交易风险。但在浮动汇率制下,结算货币和本国货币的汇兑关系产生波动,而汇率波动必定造成一方受益一方受损。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人民币为本国货币的在华跨国公司在出口业务上将面对交易风险,即人民币的升值将使公司直接受损,而在进口业务上则会直接受益。

交易风险的出现源于汇率的变化和业务发生日与结算日的汇率不同,因此汇率是影响交易风险的关键因素。围绕汇率展开的交易风险管理属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影响着风险管理水平。

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回顾与综述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原因: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频繁发生,催生了对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需求;其次,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理论的发展为金融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计算机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0世纪60年代后,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得以确立。期间产生了金融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被广泛接受和运用的经典理论和模型。在风险管理领域,Sharp和Lintner等人创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认为风险资产的定价要和其所承受的风险成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和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作为定价模型。Rose的“套利定价模型”(apt),把影响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加入模型,成功地提出了风险模型在套利技术下的定价原理。Black和Scholes的“期权定价理论”将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定量化,提出了决定期权价格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期权成为可以交易的具有市场价格的金融产品,进而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交易风险管理也依赖于管理学的发展。Hunter与timme(1992)指出,企业管理人发现公司常常暴露在外汇风险中,不管是进口企业或出口商,常常面临换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故经理人必须设计外汇的避险策略。面对多种避险策略,管理人必须评估策略的优劣。

三、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及方法

交易风险管理一般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风险识别和预测;二是对风险控制进行决策;三是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

1.风险预测

交易风险管理是“必修课”,而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对汇率变动的预测。

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远期可以参考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模型(尽管实证支持并不很有力),而作为短期汇率风险的交易风险来说,利率平价这个套利模型更受推崇,也更具实证价值。

2.风险管理决策

这个环节将会决定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交易风险的管理。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本节约型;另一类是利润创造型。前者指通过风险管理,使交易风险的损失尽可能小,以节约总成本,选择这种目标的公司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多为保守型,且管理相对静态和被动;利润创造型则是保留风险带来的收益,并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利润创造为目标的公司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较先进,管理更积极,但是会产生新的风险。因为以利润创造型为目标的公司多采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而这些工具本身就含有极大的风险。

交易风险管理和会计风险管理,一般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不可兼得。跨国公司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明确公司更关注哪类风险,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3.交易风险管理

正确选择对外交易中的计价货币、外汇储备、提前和延迟收付款、参加外汇保险等方法可以在成本节约型风险管理中使用。成本节约型企业更多倾向于远期外汇交易,利润创造型公司则偏好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四、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及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1.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常用方法

人民币目前正面临单方面升值预期,中国采取的是小幅度渐进升值的方式,在华跨国公司可以清楚预期人民币汇率目前会小幅度持续升值。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多种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缺失,金融服务滞后。因此,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只好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即只能是成本节约型的风险管理目标,较为被动。

在华跨国公司,目前普遍采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远期外汇交易保值是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外汇交易合同,事先约定未来的交割币种、数量和汇率,到期按预定条件进行实际交割。一般是客户与银行签订合约,客户通过这种交易,能保证在未来某一时刻,以确定的汇率获得所需货币,从而有效地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2.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

根据一般模型,以及实证中的情况,对在华跨国公司交易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1)理论上,在汇率波动的量化上,可以考虑利率平价模型。但是,中国目前的利率并不是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定的,所以用利率平价模型来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量化预测是肯定不准确的。而且,在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根据现实(历史)经验,有两个指标极其需要关注,一个是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上对人民币远期汇率的报价,另一个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掉期业务报价。

理论上,根据Kaen和Hachey,Hartman和Swanson的研究,他们考察了美国国内利率引导离岸市场利率的情况,提出了著名的“境内优先说”。用在人民币汇率上就应该是国内远期汇率引导nDF。但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外汇管制弱化了本土信息优势的功能,nDF一直充当了汇率波动引导者的角色。nDF比境内远期要更准确地从事“价格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投机资本的驱动指标上,nDF对热钱的风向标作用明显不断增强,同时,国内汇率市场要越来越看重nDF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位置和冲击的力度。nDF目前的日均交易量已经做到了6亿美元左右,大约在亚洲外汇市场排名第三,其市场规模和地位进步神速。新加坡作为目前最大的人民币nDF离岸市场,其报价已经显著制约了国内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的报价。香港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另外,中国央行与十家商业银行于2005年11月25日进行了一笔金额达60亿美元的人民币与美元掉期业务,当时将一年期人民币与美元的交易汇率定为7.85。2006年11月24日,外汇即期市场上,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出现了“惊人的巧合”,报价正好是7.8526。由此可以看出,央行的掉期业务的汇率波动预测极具指导意义。

(2)跨国公司在考虑选择成本节约型或利润创造型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甚至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目标。一般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常采用的是利润创造型风险管理目标。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实质是创造风险的金融票据,且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就是与资产的增值紧密相关,因此将风险杠杆化,使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并创造利润是首选。相反地,对于非金融机构来讲,由于这些公司的核心业务仍是商业交易,所以采取传统、简捷、实用的风险管理方式,即对冲风险更为合理。

(3)目前,在华跨国公司的交易风险管理采用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单一管理。提前、延迟收付款和外汇远期协议是在华跨国公司最常用的风险管理方式,目前开来也是最实用的理方式。这种保值方式比较灵活,手续简便,且避险效果好,成本低,因此在国际上也被广泛采用。此方法简单实用,目前来看,不足之处就是价格略高,企业难以完全享受到风险管理保值之好处。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人民币衍生品的成熟,利润创造型的风险管理势必成为在华跨国公司未来风险管理的趋势。因此,跨国公司应该对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拥有一批专业人才;在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和创造利润的时候,也要注意衍生品本身的风险。

(4)跨国公司应该树立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建全风险管理部门、人员、流程等,并根据自身战略和东道国经济环境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有能力的跨国公司应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汇率风险作为其中一环融入整个公司的新的适合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流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