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小企业调查报告十篇中小企业调查报告十篇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42:29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篇1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中小企业履行披露

一、引言

国际贸易的浪潮带来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蓬勃兴起。为适应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绝大多数出口企业都加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和建设。2008年,冰雪灾害、汶川地震、“三聚氰胺”等事件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由理念走向实践,由被动走向主动。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增强公民、企业及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2008年1月,国资委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自由选择,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存在着这样一个争议:中小企业应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2010年初,新华社《中国企业社会责任60年》,报告指出“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群体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盲点和难点”。2009年以来,以金融危机为契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金融危机下,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如何破蛹成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实现蜕变的途径。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1.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达到如下目标:第一,了解中小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第二,了解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信息披露现状;第三,了解公众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满意度和期望。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主客观原因,探寻可行的途径引导企业把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披露统一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面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类型包括企业问卷和公众问卷两类,均以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方式呈现,而问卷发放方式包括上访、网络、QQ、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等;定性方面以访谈形式进行,与企业管理层或其他内部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外,在实地调查开始前我们搜集了很多二手资料,用于辅助课题的调查和分析。

3.调查对象

为了从不同视角了解我国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我们选取了企业和公众两个群体作为调查对象。从样本的代表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考虑,企业方面包括中部和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中部以湖北武汉的中小企业为代表,沿海地区主要以宁波和义乌的中小企业为代表,此外,部分被调查企业来自广东、安徽、杭州等地。而公众方面的调查对象则以武汉地区的市民为主,部分来自广东、宁波、义乌等地。

4.调查流程

此次调查从2010年3月正式展开,4月上旬结束,全程持续1个多月。总共发放企业问卷121份,最终回收73份(网络问卷14份,纸质问卷59份),有效问卷62份。其中,电话联系的企业53家,回复愿意接受采访或网络问卷调查的有12家;通过电子邮件、QQ等方式发放网络问卷46份;实地上访发放纸质问卷63份。实地调查点包括三栋商务大楼和六个工业园区,分别是武汉的华乐商务大厦、联合国际写字楼、盛帆工业园、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和欧洲企业园;宁波的慈溪市新浦镇开发区和逍林镇;义乌的金茂大厦和义东工业区。总共发放公众问卷87份,最终回收56份(网络问卷15份,纸质问卷41份),有效问卷48份。3月25日,采访了湖北广电总台城市电视杨宏喜总监(2008年湖北“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获得较为详细的案例资料。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的中小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所占比重高达80.65%,其他包括公有制企业(8.06%)、外资及港澳台企业(8.06%)、混合所有制企业(3.23%)。企业规模在各个层次分布比较均衡,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行业性质方面,一半以上(62.9%)为工业企业,其他零散地分布于房地产和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其他行业。

1.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实地调研前,我们获得的初步印象是中小企业普遍缺失社会责任。然而,问卷调查的结果出乎意料,不管是企业的自我评估还是公众的评价,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都优于预想和感知。

(1)企业角度

①观念上基本认可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最受认可

根据卡罗尔的金字塔模型,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层面的内容。问卷中将其具体化为七个方面,分别为盈利、员工权益、顾客权益、守法、纳税、环保和公益责任,接近三成(29.03%)企业对这七个方面全部认可。其中诠释法律责任的三个方面(守法、纳税、员工权益)是企业认可度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79.03%、79.03%和77.42%。

上述统计结果和杨宏喜总监的观点相一致。受访者表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可以归结为“忠诚”二字:忠诚于法律;忠诚于自己的良心;忠诚于自己的员工;忠诚于公司股东;一切按法律办事是底线。

被调查的62家企业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出现32类答案,有6家只认可其中某一方面的内容,说明被调查企业对于社会责任内涵的认识很不一致。认识的不统一加剧了中小企业应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议。受访的一家私营企业外贸人员表示,社会责任对有能力的企业是锦上添花,对没能力的企业是额外负担。杨宏喜总监表示,“社会责任更多的应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讨论,中小企业不应过多讨论。”

②实践中基本都涉及,内部利益相关者更受重视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涉及程度,八成以上的企业选择了“涉及相关内容”或者“内部有明确规定”,说明中小企业在实践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企业社会责任。表示“不大了解”和“完全没有涉及”的企业分别为16%和2%。

企业自我评估中,“保持盈利、寻求发展”和“守法、纳税”得分最高。对企业按重视和落实程度排序形成的62个序列进行赋值处理,在一个序列中排第一的得6分,排第二的得5分,以此类推,排最后的得1分,加总后求得每个方面的平均得分(见式1),得分越高表示企业越重视于付诸实践。

其中:表示某一方面在第个序列中的排名,表示某一方面排第一的序列数量,表示某一方面排第二的序列数量,……,表示某一方面排第六的序列数量。

由上表可知:第一,最受中小企业重视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盈利和发展,这与企业的本质属性相符。作为经济组织,其根本任务是盈利。第二,企业对股东、雇员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社区、自然环境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第三,虽然政府也属于外部利益相关者,但与其相关度最高的“守法纳税”一项仍然得分很高,这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念中法律责任最被认可的现实表现。

③管理者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影响大

接近九成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管理者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影响非常大或比较大。6.56%的企业持中立态度,只有4.92%的企业认为管理者的素质和理念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没有影响。管理者对企业行为影响大,这是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中国特色,更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特色。由于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完善,企业的营运管理基本是所有者说了算,这直接导致企业是否践行社会责任也深受管理者个人影响。杨宏喜总监表示,“企业的文化其实就是领导的文化,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社会责任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2)公众角度

①基本满意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公众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打分中,“保持盈利、寻求发展”、“保障员工权益”、“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守法”和“纳税”六个方面获得最多的评价是“满意”,“保持盈利、寻求发展”、“纳税”和“守法”三个方面让半数以上的公众满意或非常满意,比重分别为62.50%、52.08%和58.33%。

对数据进行赋值处理,获得“非常满意”评价的得100分,“满意”的得80分,“说不清”则得60分,“不满意”得40分,“非常不满意”得20分,按每一项的比例求得最终得分(见式2),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

(式2)

其中:表示某一方面获得“非常满意”评价的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表示某一方面获得“满意”评价的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表示某一方面获得“非常不满意”评价的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

由上图可知,公众对“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满意度最低,得分不到60分,这与企业对这两方面重视程度最低相吻合。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得分都达到及格水平,表明公众对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基本满意。

②期望企业改进员工权益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虽然最不满意的是中小企业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的情况,公众最希望他们改善的却不是这两个方面,而是保障员工权益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显然现实中改进后两个方面显得更为迫切。

而原以为与消费者关系最密切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应该会最被希望改进,结果竟获得和“保持盈利、寻求发展”一样多的票数,这表示对企业改进二者的期盼是一致的,一定程度上说明公众是理性的,能够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改进寄托在企业自身得以发展的基础之上。

2.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历数我国已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绝大多数是大型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也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多数以零散、非独立的方式呈现。和履行情况相比,中小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确实薄弱,一方面是对成本效益的考虑,另一方面是总体上缺乏信息披露意识。

(1)企业角度

①过半企业有信息披露意识

对披露社会责任信息,22.95%的企业表示有专职部门或人员负责,32.79%的企业表示必要时会选择性披露,两种情况都属于具备信息披露意识。选择“不会专门考虑披露”、“基本没考虑过要披露”或者“完全没涉及”的企业,说明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很弱或没有,这部分的比重为44.26%,略少于有披露意识的群体。9.84%的企业完全没有涉及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问题。

杨宏喜总监表示,“自己做好了,自然有人帮你宣传的,不需要花钱请别人帮你宣传。”这种朴素的观念透射出部分中国企业的选择,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让国人惧惮于宣传自我,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弱化了主动的信息公开。

②社会责任信息多以附注形式披露

被调查的62家企业里,47家涉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务,其中12家(25.53%)已经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另外35家主要是在财务报表及附注补充披露或者其他叙述性说明里公开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

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基本涵盖了“盈亏、分红”、“纳税情况”、“员工待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情况”、“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七个方面的内容。但是,七个方面都公开的企业极少(6.38%),绝大多数只是披露了其中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纳税情况”和“员工待遇”两项公开概率最高,均达到61.70%。对外披露“盈利、分红”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情况的企业也较多。这四者直接的交代群体分别为政府、雇员、股东和消费者,而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的情况进行公开的企业就偏少,这三者都不存在具体的负责对象。当存在直接的信息使用者时,企业披露相应信息的可能性随之增大。

③主要披露好的,略提不足

一位受访者表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不会披露不好的社会责任信息,国有企业也如此。这一看法与统计结果相符,接近七成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要么只有好的方面(23.4%),要么主要是好的略提不足(44.68%)。23.4%的企业表示好和不足两方面都会公开。

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真实度在80~90%之间的最多,占61.70%;完全真实的占19.15%;真实度处于50~79%的也是19.15%;没有企业为自身信息的真实度打分低于50%。

④多数愿意负担信息披露成本

能否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常常是中小企业成本支出的首要考虑,这是企业发展初期的生存选择。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一般情况下很难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然而,有89.09%的企业表示愿意或在盈利允许的情况下愿意负担信息披露的成本,这可视为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信号,不再仅顾眼前利益,而是学会谋求长远的发展。此外,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愿意且有能力负担信息披露的成本。

(2)公众角度

①绝大部分认为有必要公开社会责任信息

被调查的公众中接近八成认为企业有必要(56.25%)或非常有必要(25%)公开社会责任信息,10.41%的被调查者则表示信息公不公开无所谓,不到一成认为信息公开比较没必要(4.17%)或完全没必要(4.17%)。

公众最希望企业披露的是“员工权益”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方面的情况,而希望企业公开“盈亏情况”、“守法、纳税”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情况的人则偏少,显然和前两个方面相比,后三个方面与公众的利益相关程度较低,可以推断,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和信息与使用者的密切程度呈正相关。

②半数以上不满意目前的信息公开情况

47位被调查者中,有4位对目前企业公开社会责任信息的情况是满意的,19位选择了“说不清”,“不满意”的有20位,加上“非常不满意”的5位,持不满意态度的公众占52.08%,总体上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情况不尽人意。

把公众的满意度量化为分数,“非常满意”的得100分,“满意”的得80分,“说不清”得60分,“不满意”得40分,“非常不满意”得20分,按各选项所占百分比求得最终得分为67.92分。

四、思考及建议

对于承担社会责任,中小企业并没有完全认同。在社会责任领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认识不明晰,履行社会责任看重眼前回报,缺乏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企业的理念和行为被动于法律监管层面。

1.思考

(1)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是什么?

当前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造成部分企业的理解局限于道德和伦理层面,由此认为只有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才有能力和义务去承担社会责任。调查中不少中小企业表示,他们主要的社会责任是解决就业和生产,而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应该是企业可以生存并正常运行。

(2)中小企业该如何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

如果只是受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才不得已去尽社会责任,这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转变企业发展模式是中小企业未来的出路,而集约型的发展道路需要企业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重视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相信在未来的中国乃至国际市场能为企业创造不小的价值。

(3)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中小企业对自身没有履行某一方面的社会责任,一般有两种回应,一种是“企业生存都成问题还谈什么社会责任”,另一种是“法律法规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当社会在指责中小企业丧失基本的道德和良心时,扮演监管角色的政府部门是否该反思一下自身?企业生存的市场环境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而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是政府部门的职责。

2.建议

(1)企业: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信息披露意识

调查发现不少中小企业的领导者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私营企业主,许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思想理念跟不上企业现代化的要求。部分中小企业明明做了好事却不愿意宣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单纯想做好事,认为没必要宣传。这种原始朴素的观念很难让企业做大做强。所以,既然企业行为是企业主在主导,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及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理念,企业才能以自觉且积极的态度对待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政府:明确社会责任标准,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不少中小企业表示,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有更多的担待更多的实际行动。统计结果显示,当前中小企业最期望政府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标准,其次是普及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实施优惠或奖励政策来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期望除了普法外,更多是希望能够规范和整顿信息披露,并严惩违法违规的企业。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官方的重视和倡导往往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调动社会各方都参与到社会责任运动中来。

(3)媒体:理性对待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不愿公开社会责任信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媒体的追踪报导,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少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的理解存在偏颇,更多的侧重于对企业慈善责任的报道,忽视了其他层次的责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应该保持理性、客观的立场,针对当下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还应有宽容、理解的态度,让自身的言行对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没有作用甚至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2007,2,26

[2]唐更华:《企业社会责任发生机理研究》.湖南出版社,2009,4,9

[3]屠嘉赵璐李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综述》,《商业研究》.2008,2.

[4]叶陈刚曹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财会月刊》,2008,6

[5]殷格非:《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9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篇2

1、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从营业时间时间上看,43家中小微企业中创办时间在8年以上的占57.9%,3-8年的占21%,3年以下的占21%,这些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经受住了考验。这些中小微企业目前拥有的资产总额50万元以下的占27.3%,50万元—500万元的占27.3%,500万元以上的占45.4%。

2、企业涉及领域广。受调查的中小微企业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占4.7%,工业的占11.6%,建筑业的占4.7%,零售业的占9.3%,餐饮业的占13.9%,信息传输业的占2.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占2.4%,房地产业的占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2.4%,物业管理占4.7%,手工制品业占2.4,其他行业的占34.9%,打破了以往局限于零售业和服务业的格局。

3、企业家创业前身份多样,中青年成为“主力军”。一是企业家创业前身份多样。下岗职工占11.8%,大学生毕业生占29.4%,城镇其他未就业人员占52.9%,返乡农民工占5.9%,城镇居民成为中小微企业创业主流。二是年龄更加均衡。中小微企业家覆盖各个年龄阶层,在被调查的对象中30-40岁的占26.9%,41-50岁的占38.5%,50岁以上的占23.1%,中青年逐步成为中坚力量。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扎实推进、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1、高管人才缺乏影响企业发展壮大。调查发现,41.3%的中小微企业认为“高管人才缺乏”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缺乏研发人才,由于中小微企业规模小、效益差、工作环境较差,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人才匮乏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壮大。

2、用工难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32.6%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反映存在着用工短缺问题。用工难现象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尤为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恶性竞争、互挖墙角;二是中小微企业自身生长周期短、流动强;三是社会对某些行业特别是服务性行业存在偏见。中小微企业只能以加薪方式留住员工,这在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3、融资难制约企业发展。调查显示,13%的中小微企业认为融资难是企业面临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创业者在投资时比较谨慎,大多初始资金来源于个人和家庭的劳动、经营所得的积累,或者通过朋友借支等途径筹措。主要原因一是从银行的角度讲,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较小但程序却一样不少,工作成本较高,失误机率大,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二是中小微企业规模比较小,生产不稳定,财务制度不健全,能被银行认可的抵押物(主要是土地和房产)少;三是融资成本和时效问题,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要求“短、频、快”,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琐。由于企业资金严重不足,加上融资渠道缺乏、贷款难、贷款成本高,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再生产。

1、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领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委、市政府要把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中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收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收。

2、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微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对有愿望、有需要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篇3

abstract:themediumandsmall-sizedlogisticsenterprisesarethemainbodyofinnermongolialogisticsindustry.theirdevelopmentinfectsthelogisticsindustrycompetitivenessdirectly,andthendeterminingthelevel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throughinvestigatingandresearchingtheinnermongoliatypicallogisticsenterprises,thefirst-handinformationisgotten.onbaseofthese,thispapersummarizes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smallandmedium-sizedlogisticsenterprisesininnermongolia.investigatingandresearchingcontentsmainlyincludefiveaspectssuchasthebasicoperatingconditions,thehumanresourcessituation,theoperatingenvironment,theconditionoffundamentalfacility,andtheoutlookoftheenterprises.thenitputsupwiththatlogisticsenterprisesininnermongoliaarebiginnumber,smallinscale,scatteredinorganization,andtheirserviceabilityareweak.itishopedtoprovidereferenceforformulatinglogisticsindustrypolicyandimprovingsmallandmedium-sizedlogisticsenterprisesdevelopment.

Keywords:logisticsenterprise;developmentsituation;operatingenvironment

为准确了解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课题组针对部分典型物流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专门设计了针对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问卷,从物流企业基本经营情况、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物流企业经营环境、物流企业基础设施情况和物流企业的前景预测五个维度对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由于内蒙古地区地广人稀,东西狭长,物流企业较为分散,因此调研特别借内蒙古物流协会主办内蒙古物流论坛的机会,向参会物流企业发放。参加论坛的物流企业分布全区各个盟市,且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属于本土物流企业中的典型代表,在发展水平上,在各地同类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调研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7份,收回35份,经过梳理有效问卷达到30份,符合统计学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现将本次调研的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状况总结如下。

1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

在企业的基本经营情况方面,我们主要通过调查了解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开展的业务类型、业务辐射的范围、企业业务网点选址考虑的因素、物流企业服务的客户情况、同客户的合作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全区中小物流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在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中,私营企业18家,占比60%,股份制企业10家,占比33.33%,国营企业1家,占比3.33%,中外合资企业1家,占比3.33%,外商独资企业0家。

从物流公司从事的业务来看,主要集中在运输与装卸、仓储和配送这三块物流基础业务。其中在被调查企业中选择运输与装卸业务的企业比例为100%,选择配送业务的企业比例为76.67%,选择仓储业务的企业比例为63.33%。调研的物流企业都把运输和装卸作为自己的主要业务之一。而开展相关物流咨询及物流系统设计业务的物流企业在被调查有效样本数量占比仅为10%,相对较低。

从中小物流企业的业务辐射范围来看,中小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集中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这一比例达到60%,同时在被调查有效样本企业中有33.3%的物流企业已经把业务范围扩展到全国,表明在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同外部的联系不断加强,企业间业务往来更趋频繁。在此过程中,也锤炼了中小物流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另外还有部分物流企业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条件,积极开展同国际贸易有关的跨境物流业务,主要是跨国运输服务。

在中小物流企业进行业务网点扩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较为突出的因素有当地物流发展政策、物流市场需求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所在区域的配套物流服务能力,表明大部分企业在业务网点选址问题上是理性的,

从中小物流企业的客户情况来看,私营为主,占比76.67%,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23.33%,事业单位,占比16.67%,中外合资企业占比13.33%。这也说明当前私营经济在整个经济板块比较活跃,同时,也有业务量及业务规模较小,选择合作企业的空间较大,多为交易型关系,市场竞争激烈,稳定性较差。

从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客户群的产业属性划分来看,中小物流企业的客户群主要集中在煤炭、农副土特产、食品、纺织服装、汽车及配件等领域。这一调查结果和内蒙古的优势产业基本吻合,物流业是服务于产业发展的,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产业发展和物流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煤炭行业占比最高,达到66.67%,这一结果同内蒙古的资源分布状况有关。在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范围内,从东到西分布有各种煤炭产区,而大部分煤炭需要外运,对运输需求巨大。

除煤炭较为突出外,其他食品行业,占比40%,农副土特产方面,占比33.33%,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类行业则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主要客户。而对于钢铁、机械及矿建材料等领域,部分属于特种行业,对物流服务的资质及装备要求较高,中小物流企业涉足较少。

在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合作形式方面,临时合同签订率为100%,这同物流业运作实际有关,在具体物流业务运作过程中,虽企业间签订有长期合同,但对于每次具体业务同具体业务承运人之间三者还要签订临时合同,对当次业务责、权和出现事故后的赔偿及免责情况进行阐述。

具体到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中小物流企业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合同大部分是年度合同。签订年度合同的优势是比较灵活,企业根据上一年度合作状况决定下一年度是否继续合作,而物流企业也有较大的自主性。

同时半年合同及长期合同(一年以上的)在调查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半年合同多具有试探性合作的意味,而长期合作说明企业间合作关系较为稳固。

综上分析,当前,内蒙古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业务模式较为单一,业务及影响力较小,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中小物流企业要向在现代物流市场走的更远,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2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通过对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可以反映出物流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市场竞争能力以及企业发展潜力。在问卷设计方面,主要通过企业员工数量、管理者所占比重、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最缺乏的物流人才种类及本企业人员培训方式等问题进行设计。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被调查企业50人以下的有7家,占总量的23.33%;50~300人之间的有22家,占总量的73.33%;300人以上的有1家,占比3.33%。上述情况表明,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人数多以50~300人为主,50人以下的企业也有一定占比,规模整体上相对偏小。根据相关企业划型标准,前者属于小型物流企业,后者属于微型物流企业。

在中小物流企业引进人才过程中,比较注重收入分配及职务晋升公平性、收入及福利水平、职业发展机会与空间等三方面因素,同其他因素相比,考虑的倾向性较为明显。

中小物流企业中高层以上管理者平均月薪3000~10000元之间,基层员工平均月薪1500~3500元之间。整体薪酬水平与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因素相比偏低,这也是物流业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因素。

在当前中小物流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中,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与运输管理人才比率最高,选择比例分别为53.33%和50%,这同内蒙古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从事道路运输等初级物流服务的业务实际相符。

在中小物流企业人才培训方式方面,表现还不尽如人意,大部分企业对此尚未给予足够重视,企业内定期组织培训的比例仅为40%,比例较低。而本次参与调查的企业都是内蒙古物流论坛的参会企业,在各地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更说明内蒙古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在人才培训方面情况不够理想。表明中小物流企业在这方面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3企业的经营环境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在企业的经营环境中设计以下问题:物流企业希望当地政府强化那些方面的职能、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哪些方面急需改进、中小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同行企业间是否合作等。以此来考察在中小物流企业经营环境状况,查找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普遍希望政府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规范市场管理、完善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这也说明当前的区域经营环境与企业需求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

在物流行业标准化方面,数据采集标准化、编码标准化物流信息交换标准化、设施与技术装备标准化方面急需改进。其中,数据采集标准化选择比率达到73.33%,编码标准化选择比率达到60%,物流信息交换标准化和设施与技术装备标准化选择比率达到53.33%。说明当前此类问题在企业运作中已经造成比较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作业效率以及业务开展。

当前中小物流企业普遍遇到服务内容单一、资金不足、业务运作网络化水平低、运作成本高的问题。选择比率分别达到:76.67%、66.67%、60%、53.33%,超过半数。其次在市场营销能力、信息化水平选择比率也比较高,说明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自身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比较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短板所在。

在客户响应速度、货损率方面选择比率较低。据了解这种情况同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所承担的物流对象有比较大的关系,煤炭、农副产品等低附加值产品占物流公司业务量比重较高,这类货物对运输时限、安全性等方面要求较低。因此这些问题尚未给企业带来太大的困扰。

在员工素质方面选择比率仅为10%,说明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员工结构及能力是比较满意的,这一方面由于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从事的物流业务比较传统,缺乏技术含量。另外,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的因素,导致高学历、高层次员工流动性较大,企业在选择人才时较看重员工的基本素质。

在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看来,市场环境不规范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选择比率高达83.33%。当前物流市场进入门槛较低,物流企业间低价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这也是造成市场不规范的主要因素;物流需求不足,选择比率为76.67%,说明当前物流市场资源利用率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存在部分企业“吃不饱”的现象;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选择比率为70%;政策法规体系欠完善,选择比率为53.33%。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小物流企业对当前外部的软硬件环境都有比较大的心理落差。

相对而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选择比率较低,说明当前市场上现有的信息服务基本能够满足企业自身业务需求。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前中小物流企业所从事的业务比较传统,大部分仍停留在配货、车源、货源的信息需求方面。也提示中小物流企业要想在现代物流市场上做大做强,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任重道远。

通过调查,当前物流行业中小物流企业之间存在合作的占比60%,表明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间已经存在较为广泛的合作关系,同时验证了企业规模偏小,服务能力不高的现实。这种状况无疑会加剧物流供给市场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急需整合重组。

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及人力资源状况不尽如人意,外部市场环境的亟待改善的内忧外患表明,内蒙古物流业整体经营环境急需改善。

4企业的基础设施情况

通过对物流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源及利用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中小物流企业的规模、信息化水平与服务能力。因此问卷围绕中小物流企业拥有车辆情况、车辆利用率、仓库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企业的信息系统使用情况、是否与客户企业共享企业数据、当前企业利用了哪些物流信息技术、推广RFiD技术存在的主要困难有哪些等问题进行。

由于问卷中对中小物流企业车辆、及仓库建设使用状况问的比较细,提问方式也比较笼统,大部分被调查企业回答情况不尽理想,因此前三个问题未予统计。

目前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模块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方面,企业的选择情况分别为53.33%,36.67%,30%。说明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作业方式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比例还有待提升,在物流信息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在客户是否能够通过互联网访问企业网站方面,仅有10%的企业回答可以。结合本次调查企业的实际情况,表明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在企业网站建设、网络营销方面表现较差。在新技术方面GpS/GiS的使用率比较高,条码技术次之,参与调研企业的选择比例分别为40%和23.33%,其他信息技术选择的比率都比较小,还有部分企业未予回答。

整体上看,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现代物流技术的运用状况不尽理想,同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同内蒙古物流企业自身的业务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给予的重视不够。

5企业的前景预测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在企业前景预测方面设计以下问题:外资物流企业进军中国物流市场带来的主要冲击、企业未来需加强的工作、企业将开展的增值服务的类型、企业未来的投资方向、对企业同重要客户结成战略合作关系的情景等五个问题。

关于外资物流企业对物流市场的冲击,大部分参与调查企业未予回答,在作出回应的问卷中,选择比率较高的是本土企业成收购对象、市场竞争手段发生变化及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等。其中,本土企业成收购对象选择比例最高,达到20%。这种情况表明,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对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影响不大。

未来需要加强的工作方面,降低运作成本、增加服务项目、提高信息化水平、优化业务运作网络方面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选择比例分别为63.33%,70%,46.67%,53.33%。但在降低货损率、提高客户响应速度、降低服务差错率、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选择率较低。一方面说明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区位资源特色等因素决定的所从事的物流业务比较粗放,另一方面也说明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比较传统。

在将要开展的增值服务项目上,参与调研企业主要选择: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选择比例60%;咨询及信息服务,选择比例56.67%;物流一体化,选择比例23.33%。增值服务是现代物流企业获取差别优势的主要方向,也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当然,此类问题中选项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其认知程度及层次如何尚不得而知。因此,本题只作为企业未来发展意向的一种试探。

在未来投资意向方面,参与调研企业主要选择:运输车辆、扩张业务网络、仓储设施、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最高的为运输车辆,选择比率为73.33%,其次是扩张业务网络,选择比率为56.67%;仓储设施,选择比例为53.33%,这些数据表明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在未来大部分想在企业规模、资源能力方面进行扩张。在物流信息技术方面,选择比率46.67%,表明部分企业已经看到了物流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这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意愿。但员工培训,选择比例仅为20%,表明大部分企业对该问题尚未进行考虑。具体原因包括:一方面,当前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对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机构及人员素质是比较满意的;另一方面,说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尚缺乏明确的发展思路,对具体的业务拓展没有较为具体的计划,对人才需求的认识较为模糊。整体上看,中小物流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的判断是乐观的,对自身所从事的物流业务是有信心的。

6调研结论

结合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及对企业实地调研状况进行梳理,课题组得出内蒙古地区中小物流企业多、小、散,服务能力有限的结论。

一方面,在“物流热”推动下,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数量上有了突破性发展。由于缺乏官方统一数据支撑,在此我们采用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中的数据,让读者对内蒙古物流企业数量形成感性认识。截止2010年底,全区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达到1913户。结合调研情况,可以发现,在物流园区中经营的业户,大多规模较小,好多为夫妻档。所从事的业务也比较单一,如专线运输、配货、汽车修理、停车住宿等。这些企业如果按照中小企业的划型标准,多为微型企业,服务能力较弱。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篇4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实施效果不尽理想的原因:

1.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认识不全面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有三部曲:明确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具体的执行计划。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又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员接替与晋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估与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等提供了方向指引和依据。广义上的人力资源规划包含了所有这些具体内容,而决不仅仅“只是些招聘、薪酬之类的内容,有时再加点培训方面的东西”。

2.公司战略目标不明确

人力资源部门必须结合企业战略的实施予以人力资源的支持和保证。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中,应以战略目标出发,以战略为指导,确保人力资源政策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企业发展与企业战略首先要明晰,而后才能分解到人力资源方面,随后才会有人员需求计划、招聘计划、薪资福利计划等与之相配套。而中小企业一般缺乏较明确的发展战略,尤其在快速扩张阶段,往往涉足于不同的业务领域,其中不乏许多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兴产业在研发、营销、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一些新开拓的项目,定岗定编工作不象传统业务那么成熟。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规划,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3.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太快,不易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市场发展变化速度很快,而行业尽管随市场变化而作规划,到年终目标达成率也不过20%-30%。如某it公司是联想在某区域的大商之一。在年初,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的年度发展战略制定出了本年度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但是在新的一年开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联想集团自身的战略、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于是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该it公司也必须随之调整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根据要求重新进行公司的人员设置与编制,重新制定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培训计划等。事实上,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法律、技术、文化等一系列因素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相应地就会引起企业内部的战略目标不断地变化,从而又会导致人力资源规划随之变化。

4.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专门技术与人才

目前,虽然许多中小企业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在行使部门职能的时候,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员很少,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第二、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第三、许多人力资源工作者土生土长,没有受过良好的培训,没有经过正规大公司的熏陶,眼界不高。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项非常独特的工作,对个人素质、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都很高。而在这些综合因素中,有很多不是通过正规教育过程所能获得的。一位优秀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不是靠认证也不是靠理论培养的,需要的是其对工作深刻体验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否则,单纯依靠原理、技术或数据处理的培训造就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无异于纸上谈兵。鉴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正在向中小企业渗透的现实,随着各家企业对人力资源工作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加深,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一定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强大的推动作用。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重要性对于寻求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尤为突出。而能否制定并有效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不取决于公司规模的大小,最关键的是依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特点制定出适合的政策。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找出中小企业随着企业的进一步经营发展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面的出路。

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两大挑战

(一)社会经济变化

1、经济全球化,2、社会知识化,3、信息网络化,4、人口城市化。

(二)企业管理变化

1、企业生存基础的变化,2、企业发展源泉的变化,3、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4、企业组织形态的变化,5、企业活动内容的变化。

三、人力资源发展的三个新动向

1、中高级人才跳槽频繁

在对150名首席执行官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调查问卷中,只有12%的人坚定认为不会离开公司,有54%的人声称自己在两年内很可能或可能离开公司。本次调查的董事长和董事长兼ceo以及总裁分别占31%、27%、23%,企业以国企和股份制企业为主,大约占63%,行业以高科技和金融行业为主,大约占71%。

2、七成人更看重“精神薪资”

七成人在选雇主时,首先考虑包括成就感在内的“精神薪资”。该调查涉及的几十位企业经理表示首先在意公司是否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并提供广泛的网络共享这种文化。

职业顾问认为,“精神薪资”说明人才希望被雇主认同,与后者一起成长、发展。除了提供物质外,企业的“精神薪资”能真正实现人才的增值,这种成就感不是单纯的薪资福利就能满足的。

3、员工的压力管理和健康管理日趋重要

后sars时代,企业和个人重新审视健康观,员工健康作为企业创富资本被日渐重视。企业若设置相应健康服务部门和机构将导致成本增加,机构肿大。上海春蕊健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借鉴国外健康管理经验,在原有企业员工健康体检的基础上,增设了为员工提供健康协助、疫苗注射、心理辅导的专业机构,无疑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简便的解决之道。

四、人力资源发展十大趋势

1.策略导向型的人力资源规划成为企业战略规划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如果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话,唯有将长期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紧密结合。因为人具有人性,也拥有人权,不能象机器设备一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2.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将成为识别企业实力和优劣的重要指标。

在美国,有些机构对企业做各种各样的排名,如《幸福》杂志每年评选出美国适合人们工作的企业等等。评选这些企业的主要根据往往就是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活动,所选参数通常为:工作场所、员工待遇、企业所有权等。

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将是具备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通才,人力资源经理职位将成为通向ceo的重要途径。生产流程的重新设计、组织结构的重新调整、管理与评估系统的重新建立、企业价值观的重新树立等等,企业的这些活动不仅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有关,和人力资源管理也息息相关,有的本身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了解企业的财务、经营原理、核心技术等基本知识。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高层人力资源主管将问鼎ceo职位。

4.“以人为本”的业绩辅导流程管理方式成为主流。

该流程的首要要素是开创一种积极的协调关系,然后它要求人力资源经理人对员工进行培训、职业辅导、直面业绩,并培养员工的自尊,充分释放员工的潜能,最后,该流程建立各种奖励策略,以激励员工增加其责任感并取得成果。

5.企业人力资源呈多元化与弹性化。

多元化:21世纪的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即可以外包,也可以向外提供,而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例如,利用猎头公司协助企业实施招募人力的功能,借助社会上专门的培训机构或管理顾问机构为企业进行培训,并提供更广泛的交流机会。弹性化:突破传统的工时制度,针对技术研发人员工作的独特性,采取弹性工作时间与工作分享等措施,允许他们自行调整工作时间,以此吸引人才和激发工作热情。

6.人力资源管理新职能--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规划员工实现自我超越的职业生涯。

企业最能吸引员工的措施,除了薪资福利外,就是为员工提供升迁与发展机会。为了避免员工羽翼丰满就跳槽离职现象的发生,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员工生涯管理工作,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规划企业的宏伟前景,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同企业共同发展,为有远大志向的优秀人才提供其施展才华、实现自我超越的广阔空间。

7.建立动态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绩效评估必须将侧重点由以往对员工的态度与特质评估,转向与动态目标管理相结合的评估体系,以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

8.激励导向式的薪资策略与自助餐式的福利政策相结合。

传统上的薪资制度比较重视薪资的保健因素以及职务因素,而这两者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却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因此,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薪资设计理念。首先,薪资要与工作绩效挂钩,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其次,薪资也应作为激励员工学习动机的手段,鼓励员工学习更多、更广、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以应付知识经济时代变化无常的挑战。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篇5

??报告在对这些网站进行详尽调查的基础上,获得了国内大型企业网站内容、服务、功能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以此为基础,归纳出大型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型企业网络营销策略选择建议。报告也对国内大型企业网站的专业性做出了定量的评价。研究报告资料翔实、内容系统、观点明确、结论可靠,对于大型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的研究、制定、实施、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大型企业网络营销状况研究报告》(2004)的部分研究结论:

??第一、大型企业对企业网站比较重视但网络营销水平总体不高

??超过半数的企业(53.7%)建成于1999年之前,说明大型企业对于网站建设比较关注,并且多数企业网站比较重视网站内容更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企业网站专业性不够高,并且访问量平均水平较低等原因,使得网络营销平均水平不高。

??第二、大型企业网站专业性表现出一定的行业特征

??117个被调查大型企业网站专业性综合评分状况表明,全部网站平均为1.7分(采用5分制),其中家电行业平均水平最高,达到3.1分。其他各个行业的平均得分依次为:汽车(2.4)、航空服务(2.3)、家庭生活用品(2.3)、食品(1.4)、旅游和酒店(1.4)、酒类(1.4)、饮料和牛奶(1.3)、房地产(1.2)、服装(1.1)、百货商场(1.0)。这种状况与网站访问量等指标的行业特征基本一致,这就是说,专业化水平高的网站才能获得更好的访问量,同时也意味着,也只有较高访问量的网站才值得做到更加专业,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总体来说,家电行业、航空服务行业以及汽车行业在网站专业水平、访问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领先。

??第三、大型企业网站访问量平均水平较低

??调查表明,大型企业网站访问量总体平均水平很低,每天独立用户数量超过1500人的只占6.8%;每天独立用户数量在500-1500人之间的网站占16.2%;每天独立用户数量在100-500人之间的网站占23.9%;另有9.4%的企业网站每天访问人数在50-100人之间;每天访问人数不足50人的网站合计高达50.4%,其中有33.3%的大型企业网站访问人数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现象表明,虽然从表面上看对企业网站重视,但由于对网络营销思想和方法缺乏总体的认识,使得大多数企业网站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同时也说明,网络营销并不仅仅只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对大型企业同样重要,而且由于大型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在开展网络营销方面比中小企业更有优势,也更有价值。

被调查企业网站访问量按照行业平均分布状况从高到低依次如下(下面数字指每天的独立用户数量):

航空服务(300)、汽车(200)、家电类(150)、家庭生活用品(100)、房地产(<50)、饮料和牛奶(<50)、旅游和酒店(<50)、食品(极小,可以忽略不计)、酒类(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服装(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百货商场(极小,可以忽略不计)。

??第四、大型企业网站的十大问题

??大型企业网站从整体策划、内容、服务和功能等方面都表现出种种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下列十个方面:

??·企业网站总体策划目的不明确,缺乏网络营销思想指导;

??·企业网站栏目规划不合理、导航系统不完善;

??·企业网站信息量小、重要信息不完整;

??·企业网站促销意识不够明确;

??·企业网站服务尤其是在线顾客服务比较欠缺;

??·企业网站对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支持作用未得到合理发挥;

??·企业网站在网络营销资源积累方面缺乏基本支持;

??·企业网站过于追求美术效果,美观有余而实用不足,甚至影响正常浏览和应用;

??·企业网站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内容没有得到合理的体现;

??·企业网站访问量小,急需有效的网站推广策略。

《大型企业网络营销状况研究报告》(2004)的主要内容:

??研究报告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关于研究报告的背景说明,同时指出了研究报告的出发点是“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大型企业的网络营销应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型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提供策略建议”。

??第二部分是关于企业网站的研究。系统阐述了企业网站的本质和特点、企业网站与网络营销的关系、企业网站建设对网络营销策略及实施的影响,包括企业网站建设对用户的影响,以及对网站推广等方面的影响,并初步提出了定性评价企业网站专业性的部分指标;

??第三部分关于大型企业网站基本状况的调查分析。对11个行业的117家大型企业网站状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的指标包括企业基本状况、企业基本信息、网站内容、网站服务、网站功能、网站访问量等方面,其中涉及到对了解企业网络营销状况大量有价值的调查数据。

??第四部分是关于企业网站网络营销专业性的评价。根据网站整体规划和建设、内容、服务、功能等方面所反映出的基本信息,以网络营销专业的观点,对每个企业网站的专业性进行衡量。评价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所调查网站的平均专业性水平,以及各个行业网络营销状况的平均水平。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篇6

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战略指引下,不断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根据德勤的《崛起的曙光:中国海外并购新篇章》的报告。报告中称,20**年下半年至20**年上半年,中国的海外并购活动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境外并购交易总共有143宗,总金额达342亿美元。2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投资者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虽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增速极快。但中国企业还普遍缺乏海外并购的实践经验,根据历史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财务尽职调查流于形式、财务尽职调查不到位。财务尽职调查审计主要对尽职调查的调查方式的规范性、调查内容的完整性、调查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审计,是完善尽职调查,防范企业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财务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调查报告只是对于目标企业所有的资料进行简单的罗列

目前相当一部分财务尽职报告并未深入地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目标企业财务及相关人员对尽职调查普遍存在抵触心理,而且目标企业大多数财务核算较为薄弱,资料管理较为混乱,财务部门迫于某种压力,存在很多隐瞒事项。因此,这种方法会削弱尽职调查业务的作用,拿不到并购方想要的真实、完整的信息资料,使得尽职报告对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不甚明显[2]。

(二)对于并购方的投入产出价值调查不准确,容易落入并购陷阱

我国企业的许多海外并购案被媒体进行大肆宣传,但其结果并没有如预期的提高股东的价值。这主要是由于对并购的投入产出调查分析不准,未能判断有没有控制并购风险的能力,对并购所要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估计不足,未能准确评价并购投资的回报率,未能有效地回避并购陷阱,导致并购失败。

(三)财务尽职报告过于高估目标企业的发展潜力

在并购亏损企业时,许多企业对于目标企业的发展情况盲目乐观。缺乏对企业财务承担能力的分析和考察,对企业的财务调查与分析只停留在账目表面,没有结合企业的市场份额、人力资源和销售渠道等情况来综合考虑,导致过高估计目标企业的发展潜能,分散并购方的资源,甚至使并购方背上沉重的包袱。

(四)对目标企业的现金获得能力调查分析不足,导致现金流危机

目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现金流的方向,在不同项目间进行现金流调整。经营性现金流通常被外界信息使用者关注最多,它最容易被调整,人为提高其报告值,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同时目标企业往往是出现财务困境的企业,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现金支持市场收购活动,而且要负担起目标企业的债务、员工下岗补贴等等。这些需要支付的现金对企业的现金获得能力提出了要求,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现金流危机,使目标企业反而成为企业的现金黑洞。

三、审计在财务调查尽职报告中的作用

(一)审计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程序

财务尽职调查的目标是识别并量化对交易及交易定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因此,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收益质量和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在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实施阶段应根据详细的调查计划和企业实际情况,实施规范性的调查程序,促进调查结果的有效性,为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合理的判断依据。

首先,对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方案进行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有整体操作思路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以及审计尽职调查设立的调查方案中有关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估、验资等是否履行了必要调查程序,从而促进尽职调查方案的全面性[3]。

其次,对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方法进行审计。对于财务调查报告的整体框架进行审计,是否采用多种调查方法,以便得出尽可能全部的调查报告,避免做出不正确的决策。

再次,对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步骤进行审计。合理的调查步骤是避免并购陷阱的必要条件,审计人员应对每一阶段的调查进行审计,根据不同的并购类型、目的、内容来审查并购中财务尽职调查的处理步骤是否符合目标企业财务状况、资产价值调查业务规范、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规范等要求,确保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审计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内容

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并不是审计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而是了解并分析目标公司的历史财务数据。对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销售收入、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指标进行全面调查,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更好地为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依据。

首先,对财务尽职调查的主体和目标进行审计。进行财务尽职调查要全面的理解企业的实施并购的目的和战略,从而把握调查的方向,确定调查的内容。为防止财务尽职调查对于调查目标和主体的不确定,审计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尽职调查活动中的目标和主体的审核,以避免尽职调查的盲目性。

其次,对财务尽职调查的范围和内容的审计。合理的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并购决策,需要全部的财务尽职调查报告作支持。因此,尽职调查如果仅对财务报告及其附注实施调查程序,可能无法全面分析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财务尽职调查范围和内容的审计主要包括:

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评估调查的审计,对于不同的评估项目是否确定合理的价值评估类型和评估范围,以及反映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和资产价值评估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审计,促进企业资产价值评估调查的正确性。

对目标企业财务指标的审计,对于尽职调查是否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组织构建情况,以及目标企业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价值等进行审计。同时,审计尽职调查是否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促进财务指标调查的全面性。

对目标企业关联公司交易的审计,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投资者对于目标企业的价值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尽职调查中目标企业关联方的识别以及对目标企业关联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合规性和实质性的测试。从而促进对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能力的正确评价,促进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篇7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本省境内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参照执行本规程。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职工因工伤亡事故(以下简称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过程中人身伤亡,急性中毒,包括:

(一)从事生产或工作时发生的伤亡事故;

(二)在生产时间、生产区域内,虽未从事生产或工作,但由于企业的设备、设施、劳动条件、工作环境不良而造成的伤亡事故;

(三)在生产区域内(包括厂区、矿区、货场、建筑工地等),因车辆伤害造成的伤亡事故。

(四)其它伤亡事故。

第四条  企业发生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必须在十二小时内将事故概况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当地劳动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工会组织,急性中毒事故还要报告当地卫生部门。

第五条  对一次死亡一至二人或重伤三人以上的事故,县(区)劳动部门在接到企业的报告后,应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地(市)劳动部门,地(市)劳动部门转报省劳动部门。

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地(市)劳动部门必须在事故发生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省劳动部门,省劳动部门立即上报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劳动部。

第六条  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保护事故现场。如因组织抢救需变动现场时,必须事先做好标记、拍照或者绘制事故现场图。事故现场必须经事故调查组勘查完毕后方可清理。

第七条  事故发生后,应按第九条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立即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以下简称(《调查报告书》)。

《调查报告书》的基本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经过、伤亡情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原因、事故性质的分析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等第八条  发生事故单位的有关人员,应积极支持调查组的工作,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证据,不得隐瞒真情,不得提供假情况。

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按照下列权限和程序处理。

(一)一次轻伤一至二人的事故,由车间提出处理意见,本企业审批结案;一次轻伤三人以上的事故,由企业提出处理意见,报企业主管部门审批结案;

(二)一次死亡一人或重伤一至二人的事故,由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县(区)劳动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工会组织派员参加,《调查报告书》应在十五天内提出,由县(区)劳动部门代县(区)人民政府审批结案;

(三)一次死亡二至九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地(市)和当地劳动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及工会组织派员参加,《调查报告书》应在一个月内提出,由地(市)劳动部门代地(市)行政公署(人民政府)审批结案;

(四)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的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省、地(市)和当地劳动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及工会组织派员参加,《调查报告书》应在两个月内提出,由省劳动部门代省政府审批结案。

第十条  各级劳动部门在接到企业或者企业主管部门报来的《调查报告书》后,应在一个月内批复结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劳动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在事故调查中,有关部门、单位对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由劳动部门提出结论性意见,交企业或者企业主管部门办理。如果仍有不同意见,可提交上一级劳动部门处理。

第十二条  在事故调查中,上一级劳动部门认为有必要,可参加下级劳动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对下级劳动部门已结案的伤亡事故,上级劳动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组织有关部门复查。

第十三条  对事故单位和责任者给予经济处罚的,按照《陕西省对违反劳动安全条例者经济处罚实施办法》中有关规定办理;对事故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的,按干部、工人管理权限,由有权处理的部门进行处理;对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事故责任者,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第十四条  事故结案后,由事故单位所在地的地(市)劳动部门按规定办理并发给重伤者《职工因工重伤证》和死亡者家属《职工因工死亡证》,伤亡证必须盖有省劳动厅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专用章,方可按国家规定享受劳保福利等有关待遇。

第十五条  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应设专(兼)职人员负责事故统计工作,填写《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报送当地劳动,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企业应建立完整的事故档案。

第十六条  各级劳动部门负责本地区事故的综合统计工作,并逐级上报。县(市、区)劳动部门当月报表,要在下月五日前报地(市)劳动部门:地(市)劳动部门在十日前汇总上报省劳动部门;省劳动部门在二十日前汇总上报国家劳动部。

各级劳动部门在逐级上报的同时,应抄送同级政府及统计部门、检察机关、工会组织。

第十七条  企业及主管部门必须对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及统计的正确性和时限性负责。

第十八条  在事故调查过程中,需要组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事故分析或进行技术检测、鉴定时,所需经费按规定的标准开支,由事故单位承担。

第十九条  本规程所称企业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合同工、临时工、计划外用工。

第二十条  各级劳动部门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篇8

职高会计专业是为中、小企业培养财务会计工作一线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次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力求突出专业特点,通过实习一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使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力;三是为推进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

二、实习内容

为了达到本次实习的目的,特将本次实习内容概括如下,供广大同学在实习中参考:

1、调查了解实习单位概况。如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和工艺流程;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企业经济效益、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等

2、调查了解实习单位会计核算流程。如所设置、使用的会计科目;账簿种类;会计核算形式;主要会计报表的种类(包括内部报表)、编制方法及应用等。

3、调查了解实习单位成本管理情况。如开展全面成本管理的现状;制造费用发生的内容、部门及其分配;期间费用的种类及年度发生额。成本预测、决策的内容及方法;成本费用计划的编制、成本费用的控制内容和方法、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等。

4、调查了解实习单位税收筹划情况。如企业三种流转税、所得税及印花税等的征纳与管理,企业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具体运用等。

5、调查了解实习单位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如会计机构设计、会计科目账户设计、工资、材料等核算制度设计等。

6、调查了解实习单位内部审计开展情况。

三、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时间为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四、实习方式

根据会计专业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次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将对实习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

五、实习要求

(一)实习期间,应每日记录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

(二)虚心向企业财会人员请教,尊重实习单位领导和同事。

(三)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律己实习单位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不准擅自离开实习地点,不准无故矿工,迟到早退,不准寻衅闹-事,打架斗殴,若有违纪行为,按学校规定严肃处理。

(四)实习期间,应讲究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与实习单位搞好团结。

(五)实习期间,务必与各指导教师及辅导员保持及时沟通和联系,在确定实习单位后要及时告知指导教师及辅导员。

六、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会同实习单位反馈意见及学生实习调查报告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评定成绩实行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级。

实习考核分两部分进行:

(一)实习小结和实习表现考核。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并进行阶段性实习小结,实习结束后请所在实习单位的主管领导对实习期间的实际表现进行鉴定,由主管部门签章。

(二)实习调查报告的考核。

实习调查报告必须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其形式可以是专题调查报告、专题分析报告或论文。

七、实习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选题必须符合所学专业方向,题目不宜过大,以能够集中阐述本专业某个经济现象为原则,报告题目字数限20字内,题目自选。实习调查报告主要培养学生对经济生活中具体某个与你专业有关的经济现象的观察、辨别和思考的能力。

2、运用所学过的某一方面专业理论,对某种经济现象进行分析、阐述。要求学生在运用某一理论的同时,写明理论渊源,决不可以断章取义,管中窥豹。

3、实习调查报告的结构合理,论点鲜明,语言表述准确,语句通顺。

4、实习调查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等内容,一般应该有以下几部分:

(1)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小会计大理财》。

(2)前言:写出实习实践活动的参加者、主题、时间、地点。然后可用“现将此次实习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从而过渡到正文。

(3)正文:写出自己想要报告的内容,例如: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活动内容、经验体会、理性思考、问题和建议。作为学生应该着重写自己的认识,特别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思考后的理性认识,对组织实习活动的评价。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篇9

职高会计专业是为中、小企业培养财务会计工作一线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次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力求突出专业特点,通过实习:

一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是使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力;

三是为推进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

二、实习内容

为了达到本次实习的目的,特将本次实习内容概括如下,供广大同学在实习中参考:

1、调查了解实习单位概况。如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和工艺流程;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企业经济效益、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等

2、调查了解实习单位会计核算流程。如所设置、使用的会计科目;账簿种类;会计核算形式;主要会计报表的种类(包括内部报表)、编制方法及应用等。

3、调查了解实习单位成本管理情况。如开展全面成本管理的现状;制造费用发生的内容、部门及其分配;期间费用的种类及年度发生额。成本预测、决策的内容及方法;成本费用计划的编制、成本费用的控制内容和方法、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等。

4、调查了解实习单位税收筹划情况。如企业三种流转税、所得税及印花税等的征纳与管理,企业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具体运用等。

5、调查了解实习单位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如会计机构设计、会计科目账户设计、工资、材料等核算制度设计等。

6、调查了解实习单位内部审计开展情况。

三、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时间为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四、实习方式

根据会计专业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次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将对实习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

五、实习要求

(一)实习期间,应每日记录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

(二)虚心向企业财会人员请教,尊重实习单位领导和同事。

(三)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律己实习单位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不准擅自离开实习地点,不准无故矿工,迟到早退,不准寻衅闹—事,打架斗殴,若有违纪行为,按学校规定严肃处理。

(四)实习期间,应讲究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与实习单位搞好团结。

(五)实习期间,务必与各指导教师及辅导员保持及时沟通和联系,在确定实习单位后要及时告知指导教师及辅导员。

六、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会同实习单位反馈意见及学生实习调查报告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评定成绩实行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级。

实习考核分两部分进行:

(一)实习小结和实习表现考核。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并进行阶段性实习小结,实习结束后请所在实习单位的主管领导对实习期间的实际表现进行鉴定,由主管部门签章。

(二)实习调查报告的考核。

实习调查报告必须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其形式可以是专题调查报告、专题分析报告或论文。

七、实习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选题要求

1、选题必须符合所学专业方向,题目不宜过大,以能够集中阐述本专业某个经济现象为原则,报告题目字数限20字内,题目自选。实习调查报告主要培养学生对经济生活中具体某个与你专业有关的经济现象的观察、辨别和思考的能力。

2、运用所学过的某一方面专业理论,对某种经济现象进行分析、阐述。要求学生在运用某一理论的同时,写明理论渊源,决不可以断章取义,管中窥豹。

3、实习调查报告的结构合理,论点鲜明,语言表述准确,语句通顺。

4、实习调查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等内容,一般应该有以下几部分:

(1)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小会计大理财》。

(2)前言:写出实习实践活动的参加者、主题、时间、地点。然后可用“现将此次实习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从而过渡到正文。

(3)正文:写出自己想要报告的内容,例如: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活动内容、经验体会、理性思考、问题和建议。作为学生应该着重写自己的认识,特别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思考后的理性认识,对组织实习活动的评价。

(4)结语:写出自己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批评或者建议。

(5)落款:署名并标注完成实习调查报告的时间。

会计专业实习计划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实习,已经见怪不怪了。而你有实习计划吗?将实习规划好,让你在实习阶段做事、学习,都事半功倍。而我也有实习计划;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前去实习,当然要知道自己去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了,我将去xx公司实习,岗位是市场营销,通过实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已学习过的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缩小理论教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差距,为以后学生很快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成为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打下基础。通过毕业实习,达到如下目的;

1、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工作的关系及重要作用,熟悉现行管理体制及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2、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补充和巩固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3、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将有那些实习内容,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在相关岗位上的具体操作练习,应了解实际工作中具体作业流程及不同模式,从而使已学过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本实习原则上应选择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相关的部门进行,内容包括商品销售、市场调查研究、生产与供应、开拓市场等。毕业实习的基本内容:

1、收集实习岗位相关资料,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机构,尤其是旅游企业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及其职责权限的划分情况。

2、参与实习单位的工作过程。

3、观摹实习单位的工作活动。包括:商品销售、市场调查研究、生产与供应、开拓市场等。

4、在实习报告中分析评价实习单位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与不足,并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反倾销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作者简介:

徐雪霞(1969-),女,湖北松滋人,武汉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一、内部会计控制在反倾销举证中的作用

(一)反倾销界定及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1994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六条及世贸组织wto《反倾销协定》,对倾销行为做出了明文规定。根据《反倾销协定》规定,如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交易过程中,供其本国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的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即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但仅有倾销不构成反倾销的必要条件。《反倾销协定》规定,确定为倾销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即倾销存在、损害存在和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在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过程中,我国出口企业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举证:出口产品没有构成“倾销”,证明产品的出口价格没有低于正常价值;进口国国内产业没有受到损害,或者即使我国产品构成“倾销”,但进口国国内产业也没有受到损害;我国产品即使“倾销”,与损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这些举证来源于会计信息,一个企业要在遭到反倾销时能迅速和有效地应诉,就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会计管理措施,如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有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而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将有利于反倾销的举证工作,提高反倾销的胜诉率。

(二)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反倾销应诉工作效率无论是预防产品被诉倾销,还是在实际受到指控时为应诉提供证据,都需要及时搜集和利用有关产品出口价格、成本费用、数量、市场占有率,来及时预警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是否会遭遇反倾销;及时全面收集自身一般情况、财务会计资料、同类产品在可比市场经济第三国的生产销售情况信息和资料,举证自己产品未构成倾销或对进口国产业未造成损害等。而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通过明晰会计信息分工授权,能迅速、及时和全面有效地提供这些信息,提高反倾销应诉的工作效率。管理当局通过授权销售、财务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在日常的销售及会计核算过程中负责收集出口产品的各项销售参数,由专门的分析人员收集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销售动态、市场行情等,并将其与收集到的企业销售参数进行比较。此外,企业在应诉过程中需要收集整理调查期内涉案产品有关成本、生产总量、国内销售价格及出口价格和数量等的资料,这个过程也需要生产、销售、采购及财务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上至总经理、部门主管、项目负责人,下至具体经办人、普通员工的密切配合。而内部控制的分工授权为这些工作的分配提供了依据,形成了完整的责任链。合理的分工、紧密的合作使得反倾销应诉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从而提高了反倾销应诉工作效率。

(三)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使中小企业能准确及时填列调查问卷进口国展开反倾销调查的第一步就是向被调查者发出调查问卷,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填列完毕。反倾销调查问卷的填列时间一般都比较短,在紧急的情况下不会超过一个月。另外,调查问卷中内容涉及面广,涉及中小企业的财务、生产和销售等部门。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反倾销最基本的举证资料――调查问卷的填写。若具备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在填写调查问卷时,有些内容可以直接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来填列,如产品的生产过程、原材料的单位定额及实际消耗指标等。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快速填列调查问卷和准备相关资料的重要保证,如进行日常检查、核对和差异分析的资料可以直接用来提供相关的数据,对生产计划、预算等的分析可以为调查问卷中所要求的未来预测提供良好的基础。

(四)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能提供真实准确会计信息反倾销法对当事人的会计证据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最佳可获得资料”(Bia)这一法律上的定义,是应对反倾销中采用一切相关会计信息进行运算的前提,同时也是反倾销程序法中的一个重要规则。它规定如果应诉方未在合理时间内提供必要的信息、主观上不合作或客观上无法提供令反倾销当局满意的财务数据,那么裁定将在可获得事实的基础上做出。根据美国反倾销法的规定,如果公司财务报表与管理会计报表之间以及各报表内部之间的勾稽关系不清或者报表数据与现场记录不符等都可能被认为是“明显妨碍反倾销程序”而适用Bia。而一旦使用了Bia,对应诉方极为不利。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更好地规范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旦对方认为我方提供的信息不可靠,就可能直接拒绝使用我方提供的信息,从而使用Bia。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途径之一就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因为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保障,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一个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所提供的会计证据要比内部控制制度有缺陷的企业提供的会计证据更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

二、中小企业应诉反倾销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分析

(一)会计程序控制不合理有效的会计程序控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受该系统的运行成本的限制。会计程序控制程序的施行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保证各控制环节的运行都会发生制度成本。在会计程序控制中,如果控制的环节较多,设置的岗位也会增加,就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量也需要增强,这使得内部会计控制运行的成本必然会增加。但如果控制过于简单又会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我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取舍上,比较偏向于低成本,从而使会计程序的控制出现很多漏洞,使得在应诉反倾销的过程中无法查找相关的会计资料,也无法与相关的责任人进行会计信息方面的沟通。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一些单位因为内部管理松弛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一些单位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一些单位为了偷税漏税,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根据虚假信息填写的调查问卷难于取信于反倾销调查机构,也无法通过实地复核环节。

(三)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不健全会计资料是反倾销诉讼案件中很重要的证据材料,我国许多企业在反倾销诉讼案件中之所以败

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提供不了应当提供的会计资料。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不重视会计档案的管理,既没有会计档案的管理机构,又不指派专人管理,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会计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在企业遇到反倾销诉讼时,会影响到企业的举证工作。一方面移交会计档案不及时,有些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以“查找会计资料不方便”或“档案室存放不下”为借口,自行保管会计档案,不移交或不及时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也不督促财务部门及时移交会计档案,采取交来就接收,不交也不管的态度;另一方面,移交会计档案不规范,许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的现象。财务会计人员上岗前和上岗后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的培训与学习,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标准知之甚少。很多企业没有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中,造成各单位会计档案整理质量不高,无分类和无目录等现象,使整理出的会计档案达不到规范化要求。

三、中小企业应诉反倾销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

(一)填写调查问卷盲目在反倾销程序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被认为有倾销举动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包含企业的总体情况和财务数据及成本信息,其中财务部分是关键。包括企业的财务报告所遵循的会计标准、企业的全部账目、规定期限的年度财务报告、产品的直接成本、附产品及其他成本,这是整个调查卷最重要、最繁琐的部分,反映了企业所在国的经济体制;进口国的有关机构,也据此来决定出口企业的商品成本,可是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由于缺乏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使得在填写调查问卷时盲目,不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查找相关的资料有时也因会计资料的保管或会计信息的不明晰而盲目,面对反倾销调查和指控,只能应付,没有反倾销的意识而成为阻碍胜诉的因素。

(二)难以获取“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地位的获取是反倾销胜诉的关键。按照市场经济地位认定的标准,欧盟对中国企业设立的五项标准中就有两项是针对会计要求,如第二、三条规定“企业有一套明晰的基础会计账簿,该账簿需按国际通用会计准则进行过独立审计并有通用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没有受过去的非市场经济体系的显著影响,特别是在资产折旧、购销账目、易货贸易、偿债冲抵付款等方面”。欧盟调查当局通常在调查案件初期要求公司提供完整的会计数据,并在以后专门到公司核查会计系统和成本数据,确认是否给予市场经济地位。如果核查后企业会计管理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并通过国际会计事务所审计,欧盟就给予企业市场经济地位,从而根据企业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它资料确定倾销是否存在或倾销的幅度。而企业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必然导致财务工作,有关会计资料、账簿难以符合国际标准要求,企业信息的可信度较差,在反倾销应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导致反倾销举证资料难以取信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管理者思想、经营作风、单位组织结构、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人事工作方针及实施等内容。目前我国企业的控制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大多数中小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凭借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去建立内部控制。另一方面,组织结构不尽合理。许多中小企业不重视组织结构的设计,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存在业务授权、业务执行、业务记录和业绩检查兼容的现象,对组织分工全凭领导主观意念决定,导致工作分配不均,职能不清,责任不明,信息不畅。会计信息公开程度较低,缺乏透明度。大多数中小企业会计仅按经营者意图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甚至还有不少企业出于偷税漏税、私设“小金库”等各种目的搞“账外账”。由于缺乏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以致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处理存在很大随意性,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以至于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不能充分举证说明未构成倾销。或以这种失真的信息来填写反倾销调查问卷,是无法经受欧盟等国家对调查问卷的复核调查。

四、中小企业应诉反倾销内部会计控制对策

(一)设计合理的会计程序企业要在反倾销诉讼中做到有条不紊,就必须有合理的会计程序,应诉时才会临危不乱。对每种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手续制定出标准化模式,使程序的各个环节形成步步核查、环环监督的格局,以便及时发现差错和舞弊,加以处理,防止同类业务的处理程序与手续不同而出现职责不清、结果各异等现象。采用标准处理程序控制方式实施内部控制,一方面可以将各智能部门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即时规范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又可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将可能发生的差错和弊端消灭在业务处理过程中。

(二)进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在反倾销诉讼中,有时会查出来一些错误和舞弊行为,这对于诉讼很不利,也有可能会成为在填写调查问卷时的阻碍。为了防止这种错误和舞弊,要进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等步骤。如果上述每一步都有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从而便于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分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三)严格授权批准控制为了更好的填写调查问卷,对要填的内容不含糊,能够有清晰的概念,在处理财务会计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免授权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授权批准的程序,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

(四)规范会计系统控制在我国反倾销应诉中由于会计资料不真实,导致应诉困难和应诉挫败的情况频频发生。为了应对反倾销,应该进行良好的会计系统控制,以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系统控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便于日后迅速有效起用反倾销预警机制,并在反倾销举证和抗辩中发挥巨大作用。一是加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