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十篇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十篇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40:56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篇1

为更好的了解青少年上网习惯和网络安全意识,并为日后青少工程的具体工作提供调研支撑,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和网络影视中心联合发起问卷调研,从上网习惯、网络环境感知、网络安全意识三方面,对6-18岁的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53.1%的青少年已使用手机上网,31.4%使用家庭台式电脑上网,13.1%使用平板电脑上网,仅有2.4%的青少年使用网吧或学校的台式电脑上网。这意味着,95后的上网习惯主要通过自己的设备,且倾向于使用移动端设备。

青少年上网都在做什么?调查发现,聊天交友、听音乐、玩游戏是青少年群体最热衷的网络活动,而查资料、看电影电视剧等活动相对较少。其中,在青少年最喜欢的游戏top20中,植物大战僵尸、赛尔号、小黄人快跑名列三甲。在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家长表示反对孩子上网,这表明70后、80后家长对孩子上网持比较开放的态度。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尽管青少年上网环境相对单一且上网时间短,但仍旧无法避免不安全的网络环境和各类网络威胁。记者从调查报告中看到,近六成青少年曾遭遇到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其次是个人信息资料被窃取。统计数据也表明,八成青少年缺乏全面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

令人欣慰的是,在类似青少工程等公益项目的努力下,针对青少年网络安全的教育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与之相应,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也在逐步提高。

记者查阅调查报告发现,目前,超80%的青少年在遇到电脑病毒时会立刻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面对个人信息问题,青少年最不愿意透露证件号码、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同时,九成以上的青少年认为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

据介绍,青少工程是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联合指导下,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发起、未来网和360公司承办、并由360公司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的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公益项目,旨在全面提升青少年网民的网络安全素养,建立适应性、和可持续的校园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目前,青少工程已全面覆盖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59座主要城市、3万多所小学、40多万个班级,影响中小学生约1.2亿人次。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电视;作业完成和分析;因特网;精神卫生;学生

【中图分类号】R163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8)05-0412-03

为了解目前河南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情况,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研究方案”要求,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11月-2005年12月对该省4个省辖市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进行了调查。本文对其中城市中学生每天看电视或录像、参加课外补习、玩电子游戏、上网时间、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等静态活动行为方式进行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市区的60所初中、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学生12683名,其中初中生5095名,高中生5132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2456名;男生6102名,女生6581名。年龄为11~18岁。

1.2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每所调查城市随机抽取市区内的全日制中学(包括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普通技校、普通职专)各3所。学校确定之后,列出该学校各年级的班级数及各班级人数,组成2级抽样框架;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3个班;班级一旦确定,该班所有学生参加调查。

调查问卷采用中国CDC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静态活动各项指标是其中一部分。由经过培训的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调查现场无学校教师,并对学生填写资料保密。调查时允许学生不答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涉及静态活动相关行为的问题应答率为99.3%~99.9%。

1.3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可靠。数据的统计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

2结果

2.1各项静态活动相关行为报告率河南省城市中学生各项静态活动相关行为报告率见表1。

2.1.1每天看电视或录像时间82.4%的学生在调查前的7d中,每天看电视或录像时间≤1h,2~3h,≥4h的报告率分别为51.0%,22.7%和8.7%,只有17.6%的中学生平时基本不看电视。每天看电视或录像≥3h的报告率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0,p<0.01);普通初中生(18.4%)高于重点初中生(16.1%),不包括职专在内的普通高中生(15.9%)高于重点高中生(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每天看电视或录像≥3h的报告率为初中男生高于女生(χ2=5.18,p<0.05),而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性别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1.2每天课外作业时间91.8%的学生在调查前7d中,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课外作业,其中≤1h的占41.0%,2~3h的占35.9%,≥4h的占14.9%,仅有8.2%的学生报告每天基本无作业。每天课外作业时间2~3h的初中生为40.4%,高中生为37.2%,职业技术学校为23.4%。尤其是每天课外作业≥4h的,重点中学(19.3%)高于非重点中学(15.3%)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4.9%)。每天课外作业时间≥3h的报告率三年级学生(54.9%)高于一年级(48.8%)和二年级的学生(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1.31周内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43.2%的学生在调查前的7d中,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时间至少1h以上。经常参加课外辅导班(≥5h/周)的报告率为6.9%,其中男生为7.5%,女生为6.4%;初中生为10.9%,高中生为4.3%;三年级学生(7.5%)高于一年级(6.6%)和二年级的学生(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1.4玩电子游戏时间在调查前的7d中,有46.9%的被调查学生每天玩电子游戏(包括游戏机、掌上游戏机、手机和计算机、网络游戏等)。32.6%的学生每天玩电子游戏的时间≤1h;9.5%的学生每天玩2~3h,男、女生分别为13.5%和5.7%;每天玩4h及以上的学生为4.9%,男、女生分别为7.9%和2.1%。每天玩电子游戏时间≥3h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和初中生显著高于高中生。男生从不玩电子游戏的报告率(41.2%)显著低于女生(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1.5每天上网时间44.4%的学生报告在调查前的7d中每天都上网,其中男生为52.8%,女生为36.5%。每天上网时间≤1h的学生为30.0%,2~3h的为10.2%,≥4h的为4.2%。无论初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每天上网率均是男生高于女生。每天上网≥3h的报告率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8,p<0.01)。

2.2相关因素分析

2.2.1父亲不同文化程度其子女相关行为报告率在调查前的7d中,学生每天看电视或录像≥3h的报告率随父亲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每天课外做功课≥3h和每天上网≥3h以及1周内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5h的报告率随父亲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2。

2.2.21周内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对心理/情绪的影响1周内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的长短与中学生不良心理/情绪障碍的报告率关系密切,随着1周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的延长,中学生经常或总是感到孤独、因学习压力感到不愉快、经常或总是失眠以及经常感到伤心或绝望的报告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3。

2.2.3静态活动相关行为聚集情况将每天同时存在看电视或录像≥1h、玩电子游戏≥1h、上网时间≥1h和课外作业≥1h4种静态活动相关行为中的2种及2种以上的现象视为静态活动相关行为聚集。调查结果显示,有24.9%的个体存在静态活动相关行为聚集现象,其中男生为32.5%,女生为17.8%;初中生为25.1%,高中生为19.3%,职专生为36.1%;非重点学校学生为28.4%(不包括职专),重点学校学生为19.9%;家庭健全的学生静态活动相关行为聚集发生率为24.6%,单亲家庭为26.0%,父/母缺失家庭为25.2%,继父/母家庭为30.9%。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城市中学生以静态活动方式安排课余时间的现象非常普遍。首先是完成课外作业,91.8%的被调查对象每天都有课外作业,而且50.8%的学生每天课外作业时间在2h以上;其次是每天都看电视或录像的学生占到了82.4%,其中1/3的学生每天看电视或录像>2h;另外,近半数的学生每天都要用至少1h的时间玩电子游戏和上网,报告1周内至少用1h以上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的学生也占到了43.2%。虽然这些数据显示了河南省城市中学生课余时间静态活动行为的普遍性,但是由于该省目前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相对于其他省市,该省在校学生的升学压力较大,课业负担较重,因此,被调查学生课余时间用于课外作业和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报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国内一些相关的报道,而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时间≥2h的报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国内一些相关的报道[1-3]。

近年来,伴随都市化、工业化、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儿童青少年膳食能量摄入过多、体力活动不足、生活方式由“动”趋“静”等不良生活行为共同构成“肥胖易感环境”,加速儿童肥胖流行[4]。而且,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还具有一定的聚集现象[5-6](个体同时具有2种至3种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本次调查结果亦显示,城市中学生静态活动相关行为存在聚集现象。如果各项静态行为所占时间在个体叠加的话,则其每天静态活动的时间是相当长的,这无疑挤占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和各种体力劳动等动态性活动的时间,长此以往,必将因为体力活动不足、能量消耗减少而导致超重和肥胖等,甚至影响到其成年后的健康。有资料报道,看电视时间越长,成年后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越差[1]。由于不良饮食和缺乏锻炼导致的肥胖人群在成年期后将成为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某些癌症以及胆囊疾病的高危人群[7]。不仅如此,长时间的静态活动方式还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此次调查结果显示,1周内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时间≥5h的中学生不良心理/情绪障碍的报告率显著高于时间较短者。

青少年时期是大部分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及时给予正确地引导和干预,将对青少年一生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因此,对城市中学生的课余生活方式及持续时间应针对不同的家庭背景、学校环境等因素加以科学地引导和安排。要指导学生将静态活动方式和动态活动内容有机结合;安排任何课外学习负担,都必须符合青少年合理生活作息制度的要求,尤其不能以课外活动来取代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对课外作业负担相对较轻者(报告基本无或仅有≤1h课外作业或参加课外辅导班等)也应积极干预,防止可能发生的其他健康危险行为;重点中学和学习相对更刻苦的女生尤其要给予重点的指导和帮助[1]。同时,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青少年健康问题,更新“重智轻体”的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引导他学生养成“动”、“静”结合的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4参考文献

[1]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72-82.

[2]孙莉,朱鸿斌,张成云,等.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69-1072.

[3]刘梅艳,苏玲.2005年福州市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7,13(4):329.

[4]季成叶.儿童肥胖流行和肥胖易感环境.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464-466.

[5]星一,季成叶,张琳.中国北方两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多发特点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6,10(2):151-154.

[6]罗春燕,彭宁宁,周月芳,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聚集现象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18(3):194-195.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饮食习惯;运动;危险行为;学生

【中图分类号】R179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8)11-0985-0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和农村发生巨大的社会变革,青少年健康模式发生改变。我国青少年死亡率迅速下降。在死因构成比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而机动车交通事故等伤害相关行为,使用烟草、酒精等成瘾性物质,肥胖以及性传播疾病等的发生率在青少年中呈明显上升趋势[1]。这些健康相关行为不但导致青少年早死、伤残和患病,而且这些行为及其影响会一直延伸到成年期,成为导致成人死亡、患病和出现社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南京市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状况,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及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6年10-12月,对南京市县乡15所学校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南京市县乡级学校随机抽取初中6所、高中6所、职业学校3所共15所学校,各学校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二级随机抽样抽取班级,对被抽取班级进行整群调查,共调查4124名中学生,其中初中生1640名,高中生2484名;男生2121名,女生2003名。年龄11~21岁,平均(15.59±1.94)岁。

1.2方法统一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吸烟、饮酒、吸毒和等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相关行为问题。其中初中问卷有64个调查项目,高中问卷有67个调查项目。由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培训调查员,调查员在学校班主任的配合下,统一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当场收回。

1.3统计分析资料收集后采用epiData3.0双份独立录入,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以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学校的差异。

2结果

2.1饮食及运动锻炼相关行为中学生每天吃牛/酸/豆奶报告率为39.2%,每天吃早餐报告率为77.0%,偏食报告率为34.6%,每天锻炼报告率为14.5%。不同年级、性别中学生饮食及锻炼相关行为见表1。初中男生每天锻炼的报告率高于女生;高中男生每天吃牛/酸/豆奶、每天锻炼的报告率高于女生,而每天吃早餐的报告率男生低于女生;总体男生每天吃牛/酸/豆奶、每天锻炼的报告率高于女生。初中男生、女生每天吃牛/酸/豆奶和每天锻炼的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2不良生活习惯中学生曾尝试吸烟报告率为22.2%,饮酒报告率为52.8%,吸毒报告率为0.9%,网络成瘾报告率为4.8%,参与报告率为20.0%。初中男生吸烟、饮酒和报告率高于女生;高中男生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和报告率均高于女生;总体男生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及参与行为均高于女生;高中男生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及参与行为均高于初中男生;高中女生吸烟、饮酒、网络成瘾与相关行为亦高于初中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2.3故意及非故意伤害行为见表3。

中学生30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的报告率为51.3%,受到欺侮的报告率为54.7%,12个月里考虑自杀报告率为15.6%,想过离家出走报告率为22.2%。初中和高中生30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受到欺侮均是男生高于女生;高中女生12个月里考虑自杀高于男生。合计30d内男生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受到欺侮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过去12个月里考虑自杀高于男生;高中男、女生30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12个月里考虑自杀、想离家出走均高于初中男、女生;而初中女生30d内受欺侮高于高中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4性相关行为初中生未参与调查。2.9%的高中生报告有过,其中4.9%的男生和1.0%的女生有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p<0.01)。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南京市县乡中学生不良饮食习惯较高和锻炼普遍不足。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身体健康也是很不利的。有研究表明,早餐吃得好的学生明显比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精力充沛,考虑问题积极,文化课不及格的比例也明显较低[2]。中学时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营养是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和鼓励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应保证学生每天有1h的体育活动。调查发现,学生中每天锻炼者仅占14.5%,至少85.5%的中学生锻炼不足,尤其是女生每天锻炼者更低,其中初中女生为13.3%,高中女生为8.5%。这可能与女生性格相对男生较文静且学习负担较重,尤其是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有一定的关系。

调查发现,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曾尝试吸烟(22.2%)、饮酒(52.8%)及参与(20.0%)相关行为报告率高于河北省廊坊市中学生曾尝试吸烟(12.3%)、饮酒(48.2%)和参与(15.4%)报告率[3];饮酒亦高于辽宁省中学生(50.7%)[4]。吸烟、饮酒、网络成瘾以及参与等不良行为不仅影响青少年健康及其家庭的经济,还影响学习,甚至还会引发暴力、伤害、自杀或杀人倾向等不良行为及心理问题。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状态上都处于从幼稚转向成熟的阶段,而学校是给予他们正确指导和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青少年健康教育重任,提高学生对危害健康行为的防范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江苏省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5]。因此,需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文件,为在青少年中开展戒烟、控酒、禁毒和禁赌提供法律依据。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故意及非故意伤害行为发生率较高,尤其是30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受到欺侮超过50%以上,说明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校园环境亟待加强和改善。学校应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建立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以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12个月里中学生考虑自杀、想过离家出走报告率低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学生[6],但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女生考虑自杀(18.8%)和想过离家出走(26.4%)比例较高。中学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特殊的身心特点,学生有较多的困惑和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高中学生面对的巨大升学压力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对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必须采取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位、多维度的综合干预策略。父母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应加强师生间沟通、学生间沟通,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宣泄,为学生创造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调查结果还显示,南京市县乡中学生多个健康相关行为初、高中和性别差异明显。初中生每天喝牛/酸/豆奶和每天锻炼的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高中生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及参与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初中生;高中生30d内骑车经常或总是违规、12个月里考虑自杀、想过离家出走的报告率均高于初中生;高中女生12个月里考虑自杀的报告率高于男生;高中生有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提示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时,应注意到高、初中以及男、女生之间的行为及心理差异,选定其重点不良行为方式为内容,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

4参考文献

[1]季成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289-291.

[2]孙杰,尹俊水.早餐质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1994,15(6):447.

[3]刘体霞,于静,任蕊,等.廊坊城市3592名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流行状况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34-135.

[4]谢学魁,宇广华,范会弟,等.辽宁省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30-1331.

[5]戴寿桂,孙中友,祈朝霞,等.江苏省青少年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829-831.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63-02

社区青少年是指16岁到25岁之间,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没有进一步就学的青少年。社区青少年群体具有青年群体的普遍特征,但他们由于家庭教育的失当,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教育出现盲区以及社区组织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他们不参加全日制学校的学习,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也不受任何一级组织的管理,游离于学校和工作单位之外[1]。

现阶段我国社区工作与管理体系还未建立、完善,对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还只是停留在主观意识的判断上,很少有过专门针对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严格的调查统计,而有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本课题基于对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关心,及时准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动向,建立和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进行了此次的调查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对200名16-25岁的南昌市社区青少年随机抽样。共回收有效问卷191份(其中男130人,女61人)。认为样本在误差范围内可以代表总体。

(二)方法

调查过程中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桑标编制的《社区青少年心理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人格特征,情绪和行为发展,认知发展,与人交往和行为表现五个部分,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题目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有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主观题需要自行填写。

(三)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02双份输入、纠错、建立数据库,进行SpSS160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人格特征与人格障碍方面

社区青少年所处的环境要比一般青少年更加不稳定,其人格特征较一般青少年来说更容易偏离正常的文化期望范围,形成不良的个人倾向和行为反应模式[2]。据上海市一项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社区青少年在敌意,妄想,焦虑,强迫,抑郁等方面都要比一般的青少年更严重,人格问题较为普遍[3]。

从数据看出社区青少年在人格上存在的一些问题:1、回避型人格障碍,占所调查人群的1941%。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能力差,自卑感很严重;2、依赖性人格障碍:有7859%的人承认自己仍靠家人供养,没有独立性,其中男生占16%,女生84%。他们虽然渴望能够独立出来,但是认为自己没有自立的能力,还有一部分的人非常满意现在的情况,不愿意参加工作,承担责任。

(二)情绪和行为发展特征方面

与同龄人相比,情绪困扰从高到低的排列是:挫折无助,自卑感,压抑忧郁,自负,焦虑不安,敌对怨恨和悲观绝望。

1、自卑:有3541%的人报告自己存在着自卑情绪,尤其为女生。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面临急剧转变的关键时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且走向极端。

2、孤独:有477%的社区青少年表示通过网络交友排解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他们感觉生活无聊,需要与别人沟通,但是又由于网络使青少年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少,更加加深了他们的孤独感。

3、焦虑:有30%的人报告自己因升学,就业感到压力很大,人际交往,生理方面等问题也是焦虑感的来源。

4、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在不断的受到挫折后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数据分析中有176%的人自己有习得性无助的感觉。

5、压抑苦闷:有2340%的人是压抑苦闷的。对于社区青少年来说,周围的情感支持往往相对处于弱势,父母不太关注其情绪状况,对社区青少年的理解和帮助不足,导致社区青少年的压抑失去最安全的释放口。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困扰他们最大的情绪问题主要是挫折无助,但男生与女生困扰不同的地方是,男生为自负情绪所困扰,而女生较多的是自卑情绪,检出率为06%,男408%,女031%,男高于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7,p=0028)。而随着学历的升高,他们在就业,生活方面的要求要比低学历的人要求高,所受到的压力也越大,越容易产生挫折感。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是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4]。报告说有6749%的人认为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好,8756%的人认为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好。

较之于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社区工作者和青少年的关系更类似于服务与被服务,指导与被指导之间的关系[1]。2536%的人表示与他们的关系好。

网络人际交往关系在之前也有提到,它对于社区青少年的成长既有正面效应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社区青少年作为一个闲散于社会的未成年人群体,为了减轻心理压力,需要寻找友谊,寻找心理支持[5]。

(四)行为特征与行为适应问题

在各种压力源下,青少年出现了一系列的行为问题,最突出的一个就是网络成瘾问题,绝大部分的青少年报告自己曾经去过网吧,有5840%的人报告自己在网吧停留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以上。

社区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感情用事,自我监控力弱等特点。另外,由于社区青少年的特殊生活状态,极其容易用上网来发放时间,填补空虚的生活。3240%的人说靠玩电子游戏以打发时间,逃避压力源带来的压力。

(五)认知特征与认知偏差

认知方面主要有对自己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社区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是正性的,他们在用三个词来描述自己时,发现使用比较多的有积极,乐观,自信的人,较少的人使用如自卑,忧郁等负性评价。

出现这种评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归因偏差。有5551%的认为是事情的成功与否在与运气,在韦伯的三维度归因理论中,运气归结为不稳定的,外在的,不能控制的维度,当个体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时,他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守株待兔的人,什么都不做而期待着运气的到来。

三、讨论

总体来看,南昌市社区青少年虽然存在不少有关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但是比预期情况要好,而且在与桑标研究的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心理现状的对比中发现,南昌市社区青少年的状况普遍要好。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南昌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发达,所受到的生活压力较小;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社会上对社区青少年的关注越来越多,无论是从家庭教育方面还是社区工作者方面都社区青少年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桑标.社区青少年心理研究\[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munityCapacityBuildingandmobilizationinYouthmentalHealthpromotion——theStoryoftheCommunityofwestCarleton\[J\].theministerofpublicworksandGovernmentServicesCanada,2003,39(4):23-28.

\[3\]徐静平,方鹃.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态度及社会支持调查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4.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篇5

一、健全组织,壮大队伍

今年,市委对市关工委进行了调整,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一名,副主任四名。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勇同志任主任,原人大副主任张贵善任常务副主任,原人大副主任李合昌、原政协副主席李福仁、人大副主任王素芳、政协副主席陈建亭任副主任。并从公、检、法、司、工会、卫生、党史办、史志办、宣传部、党校等部门选拔了26名老同志,组成了“五老”报告团;从公、检、法、司部门选拔了10名老同志组成了“关爱工作团”。由市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团市委、老干局、教育局、人大办公室、政协办公室等26个单位为成员单位,各单位一名副职为关工委成员。我市26个关工委成员单位,21处市属中小学,193个市直部门企业,23处乡镇、街道以及1385个行政村都已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各级关工委通过以组织荐“五老”、以工作邀“五老”、以“五老”聚“五老”等多种方式,广泛组织动员离退休老同志加入到“五老”志愿者队伍中来。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动、组织“五老”志愿者达7000多名,每个市直部门、企业、学校和村都有三、五名“五老”志愿者。

二、工作情况

一年来,我市关工委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下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了一些工作。

1、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市关工委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安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多次听取市关工委的汇报,并作了批示。市委书记王继怀同志亲自听取市关工委的工作汇报,并对我市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做了明确指示。4月份,市委经过研究,对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分管领导做了调整,由市委组织部部长陈勇同志分管我市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市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将关心下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拨付经费,保证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顺利开展。

2、召开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潍坊市关心下一代表彰大会召开后,我们向市委作了详细的汇报,经市委同意,3月23日,召开了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传达贯彻潍坊市表彰大会精神,对去年工作情况作了总结,就今年工作任务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市委副书记许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上还为受潍坊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3、认真落实潍坊市文件精神。潍坊市关工委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学习贯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2007年潍坊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的通知》,我市关工委对文件的学习贯彻高度重视,由团市委书记李金峰同志向市委副书记许华同志作了详细的汇报。许华书记结合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实际做了批示。4月4日,我们召开了主任办公会议,集体学习了潍坊市文件和市委副书记许华同志的批示精神,研究制定了《2007年安丘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会后,关工委办公室转发了潍坊市关工委《关于认真做好〈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学习贯彻工作的通知》,将《2007年安丘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印发到各基层关工委,要求各基层关工委认真学习贯彻潍坊市文件精神和《2007年安丘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立足实际,狠抓落实,全力做好我市的关心下一代工作。

4、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按照潍坊市关工委《关于开展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的通知》和《关于开展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对调研工作的协调和指导。班子成立后,召开了市直有关部门会议,就调研工作做了部署和分工,由教育局负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发展状况的调研,市关工委协调劳动局、农业局、林业局、农机局、水利局、科协对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目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调研已经结束,并书写了调研报告,新农村建设调研正在进行,近期也将结束。

5、举行全市青少年“青春与健康同行”活动启动仪式。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为认真落实会议精神,我市关工委与团市委联合开展了“青春与健康同行”活动。5月30日在市实验小学举行了启动仪式,活动以积极推进“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目的,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为活动宗旨,以宣传、倡导青少年科学健身理念、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适时组织系列体育竞技运动为主要内容,促使全市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6、各基层关工委围绕青少年下一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眼科医院关工委结合全国“爱眼日”,免费为全市中小学生检查视力,为全市350名患近视且家庭特别困难的小学生免费配送每副价值160元的眼镜,对发现患常见普通眼科疾病的学生免费进行治疗。旅游局关工委在“六一”期间,向市直中小学校发放免费门票,让学生到青云山民俗游乐园游览,对游园的学生进行传统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金冢子镇关工委,利用去年市直学校的法制报告会讲稿,组织“五老”志愿者到学校做法制报告,200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兴安街办关工委在六一期间,组织“五老”志愿者向街道中小学校捐献图书活动,截至目前,已收到各类图书1200余册,计划近期送到学校中。

三、下步工作打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发挥“五老”作用为依托,以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基层活动为重点,依靠和协调各方面,进一步探索规律,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把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以“天下父母,亲情教育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目前,我市关工委组织的“天下父母,亲情进校园”活动正在进行中,通过开展活动,对全市广大青少年进行深入地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危险行为;创伤和损伤;物质相关;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R179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5-0628-03

青春期是大部分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健康危险行为不仅会导致青少年早死、伤残和患病,而且还影响其成年期健康状况,成为导致成人死亡、患病和出现社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固原市10~24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卫生、教育部门制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于2008年4-5月对固原市大、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固原市16所大中学校中,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抽取重点初中、高中3所,普通初中、高中9所,职业技术学校3所,综合性大学1所,再以班级为单位,在每所中学抽取学生不少于200名;大学兼顾文理专业和年级,抽取学生不少于600名,共调查学生3687名,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650份,有效回收率为98.99%,男女比例为1∶1。其中初中生1226名(男613名,女613名),高中生1212名(男602名,女610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610名(男302名,女308名),大学生602名(男300名,女302名)。

1.2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研究方案》确定的统一调查表,结合实际,制定了固原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基本信息表、调查学校抽样框架表和调查班级抽样框架表,进行抽样后调查。调查由教育、卫生部门共同组织,由经过培训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负责,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时学校教师回避,由学生匿名填写,限时答完,投入密封的袋子内。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饮食相关行为、运动锻炼相关行为、故意和非故意伤害行为、成瘾行为、易导致意外怀孕和性传播疾病的等。

2结果

2.1故意伤害行为在过去1a中有打架行为报告率初中、高中、职业中学及大学4类学校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0.16,167.51,78.59和29.92,p值均

过去1a中常感到孤独报告率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别学校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1,p

过去1a中有自杀意念报告率初中女生高于男生(χ2=14.95,p

在过去1a中有离家出走意念报告率4类学校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4,p

在过去1a中尝试过离家出走的报告率4类学校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

2.2非故意伤害行为步行乱穿马路和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的报告率4类学校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38和68.47,p值均

2.3物质成瘾4类学校学生3项吸烟指标报告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78.89,198.82,138.61,133.08,26.35,24.19,6.52,32.87,11.67,17.23,17.85和41.33,p值均

2.4网络、游戏、成瘾过去7d内每天玩游戏超过4h的占5.1%,过去7d内每天上网超过4h的占4.9%,有史的学生占19.1%,4类学校均为男生高于女生。

2.5看过色情书籍、制品及情况23.7%的学生1a内看过色情书籍或音像制品。高中学生比例最高(29.1%),初中学生最低(11.6%),且4类学校均为男生高于女生。有关,初中学生未调查,而高中、职业中学和大学中有4.6%的学生报告有史。

3讨论

凡是给青少年的健康、完好状态乃至对成年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通称“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1]。我国“2005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研”依据该定义,建立较完整的指标体系[2],该调研获得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的全力支持,每3a定期开展监测。此次监测显示,在过去1a中有打架行为、有出走意念和尝试出走报告率,初中男生最高,主要是初中男生自我意识未完全成熟,容易冲动;过去1a中常感到孤独报告率高中学生最高,这与高中阶段学习负担重、高考压力大有关。自杀起源于心理社会冲突,是有目的、有计划蓄意终止自己生命的毁灭,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3];自杀动机复杂,涵盖生物、遗传、环境等各种因素,但每一自杀行动的背后实际上都有相应心理机制发挥作用[4];自杀现象和“经常/总是”出现心理-情绪问题间存在密切关联,最高者为“伤心绝望”,其次是“孤独感”和“学习压力”,最低是“失眠”[5];本次调查结果,过去1a中有自杀意念报告率初中女生高于男生、试图自杀报告率大学男生高于女生,自杀“意念”、“计划”初中和高中学生报告率较高,这与她们学习成绩距离家长、学校和自己期望值较远,绝望、抑郁、失眠等有关。校医、家长和学校卫生工作者应该构筑三级防治网络,针对普通学生,可以开展以学校为基地的预防教育,包括自杀预防教育、识别高危对象、限制自杀工具和场所、危机应对等,还应根据其身心特点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校医和家长可紧密联系社区心理保健系统,参与二级(针对高危者,如重度青春期抑郁症)、三级(针对自杀未遂者)防治架构工作。

有资料显示,与意外死亡有密切关系的危险行为在青少年中广泛存在,发生率较高。我国近15a青少年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群体伤害死亡率是疾病死亡率的2.5倍,成为首要死因,且持续上升[6]。步行乱穿马路、骑车违反交通规则、到非安全场所游泳4类学校学生中普遍存在,学校应该邀请交警、体育和卫生工作者用典型事例、基本技能进行教育,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和自我保护。

调查还发现,不同类别的学校、不同性别的学生危险行为发生率不同,在吸烟、饮酒、吸毒、网络成瘾、观看色情书籍及制品、等危险行为中,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1988年北京、沈阳高中生危险行为的性别差异趋势一致[7]。固原市高中、职业中学和大学中有4.6%的学生报告有史,23.7%的学生1a内看过色情书籍或音像制品。虽然低于部分省(区、市)的报告率[8],但伴随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西方文化的渗透,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尤其是人们在性观念、性态度方面的变化,加之青少年“性等待期”延长(性发育明显提前,而结婚年龄却伴随其社会期望值的提升而不断延后)[9]等主、客观因素,将使本市青少年危险发生率增加,必须针对该阶段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她们及早获得科学、正确的性知识,从而对色情读物产生一定免疫力。另外,学生初次吸烟和饮酒年龄小于10岁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说明近年来对青少年禁烟控烟等方面的教育和采取的措施效果不理想,各级教育、卫生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时,应注意性别和年龄差异,根据情况变化和实际效果及时应对,主要通过教育、交流、培训三大支柱的综合运用,提高健康意识[10]。

根据Jessor的问题行为理论,这些看似不同的问题行为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即心理社会因素,它是预示和解释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理论基础[11]。学校卫生工作者应根据健康危险行为及其相应的病因特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树立预防意识。

4参考文献

[1]GRUnBaUmJa,KannL,KinCHenS,etal.Youthriskbehaviorsurvellance:UnitedStates,2001.JSchHealth,2002,72(8):313-329.

[2]季成叶,主编.2005年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6.

[3]SHainBn.Suicideandsuicideattemptsinadolescents.pediatrics,2007,120(3):669-676.

[4]moYeRVa.adolescentsuicide:Riskfactorsandpreventionstrategiesforeword.CurrproblpediatradolescHealthCare,2008,38(4):109.

[5]季成叶,陈天娇.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状及其与心理-情绪障碍的关联.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12-115.

[6]王超,马迎华.2001年美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5,32(1):47-51.

[7]陈晶琦,杨先根,胡佩谨.北京市高中学生危险行为调查研究.中国校医,2003,17(3):203-206.

[8]宋逸,季成叶,星一,等.中国大学生现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16-117.

[9]SanteLLiJ,ottma,LYonm,etal.abstineceandabstinenceonlyeducation:areviewofUSpoliciesandprograms.JadolHealth,2006,38(1):72-81.

[10]季成叶,陈天娇,宋逸,等.中国城市大中学生吸烟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11.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篇7

不良信息成隐患

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了《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及社交网站运用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达91.4%,未成年人首次上网年龄在10岁及以前的比例高达63.4%,中国未成年人接触网络呈现出低龄化特征。

然而,网上专属未成年人的网站却不多,未成年人接触的网络与成年人没有什么不同。报告指出,就被调查未成年人的主观感受出发,有72.5%的人表示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被调查者称不良信息多来自广告和视频,“不雅图片”以63.5%的比例高居榜首,其次是“视频”和“暴力游戏”等形式。青少年的身心还没有发育完全,辨识能力较低,但是模仿能力惊人,身处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之中的他们,难免会被不良信息所惑,最终走上歧路。

手机上网监管难

“现在有不少孩子上小学就开始用手机上网了,这个现象值得关注。”北京市政协委员万建中对未成年人过早使用手机有一丝担忧。据调查,目前约有72.8%未成年人拥有手机,其中八成的未成年人曾用手机上网。万建中表示,由于手机上网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使手机功能日益强大,手机终端已经完全是个小电脑。但与此同时,未成年人接触不良网络信息的几率也在增大,手机上网的隐蔽性使得家长对其上网的管理更加困难。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项目部主任邵德海表示,移动网络和传统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和表现形式有很多不同,监测移动网络的工具很少,很难像监测传统互联网一样方便快捷,这就导致在目前状况下监测移动网络的难度很大。家长方面虽对此有所提防,但不少家长反映:“对于这些,孩子们比我们懂得多,我们就算留心也是防不胜防。”

打造纯净空间堵不如疏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篇8

一、青少年学生上网状况分析

(一)青少年学生上网规模分析。

2007年CnniC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1.62亿,从上网学生人数来说,学生网民数量已达到5945万,占总网民比例的35.8%。从青少年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来看,在全国2.16亿学生中网民人数占到26.9%,即每4个学生中就有1个是网民。目前中国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18.5%,而总体网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才达到12.3%,可见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高于整个青少年群体的普及率,更加高于全体网民的互联网普及率。

(二)青少年学生上网行为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应用功能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信息渠道、沟通、娱乐、生活助手。2007年CnniC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总体网民网络应用的特点是:3/4的网民使用信息渠道功能,互联网的这一作用已基本普遍实现,沟通和娱乐功能也被普遍应用,但互联网生活助手功能还没有成为网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用程度较低。同总体网民相比,青少年学生网民对于互联网的娱乐应用明显高于总体网民。对于青少年学生网民来说,互联网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应用程度排序为:娱乐工具>沟通工具>信息渠道>生活助手。青少年学生网民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任何一种其他功能。

二、青少年学生在互联网应用中存在的失衡现象

(一)地域失衡。

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2007年CnniC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在全国1.62亿网民中,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远远高于农村,城镇网民占到76.9%,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21.6%,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只有5.1%。从初中学生和农村学生对比来看,尽管农村和城镇的初中学生数量相当,但城镇的初中学生网民规模接近农村的两倍;从农村和城镇的小学生来看,城镇小学生的数量仅是农村的1/2,但网民规模则几乎是农村的4倍。青少年学生网民中大多居住在城镇,接近3/4的青少年学生网民集中在城市,农村仅占28.3%。

(二)学历失衡。

2007年CnniC第20次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青少年学生网民数已经达到5800多万,规模最大的是高中生网民,有2000万;其次是大专及以上青少年学生网民,有1800万;初中和小学生共有2000万。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为18.5%,高出全国水平6个百分点;在青少年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学生网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则更高,高出总体网民14个百分点,特别是高中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一半(54.2%)。

(三)地点失衡。

网民上网地点是反映我国网民与互联网普及率关系的一大标志。我国网民有37.2%经常上网的地点是网吧,与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国家相比,中国网民在网吧上网的比例偏高,而在家庭上网的比例相对较低。2007年CnniC第20次调查数据显示:48.4%的青少年学生网民经常在网吧上网。

学生受教育年限越高,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也越高,初中生近40%在网吧上网,高中生约为50%,大专及以上青少年学生达到60%左右。

农村由于家庭上网条件的不足,学生在网吧上网的比例尤其高,达到60.4%。绝大部分大专及以上院校在城市,居住在农村的网民一般都是中小学生,农村中小学生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达到60%左右。

(四)时长失衡。

总的来说,青少年学生上网时数低于总体网民每周18.6小时的时长,为11.6小时。

对于青少年学生上网时长,尤其是每周需要上课5天的中小学生,每周上网超过20个小时的人群就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注意,每周上网超过40小时的人群应该被重点关注和正确引导。18.2%的高中学生网、9.6%的初中学生网民应该受到关注,部分学生网民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

(五)时点失衡。

2007年CnniC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从上网时点看,中学生网民与总体网民的上网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别不大,高峰期都是在20点至22点,21点是最高峰,次高峰是上午10点左右。相比较而言,初中生的上网波峰波谷更为明显,更为集中在这两个时间点。

三、解决我国青少年互联网应用中失衡现象的对策研究

(一)重点关注初中和高中学生的上网情况,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

2007年CnniC第20次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学生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大多在13―16岁,这部分网民几乎占总体学生网民的一半(47.5%)。”这一时期正是大部分学生的初中阶段和高中早期阶段,青少年正处在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阶段,处于“束缚”和“摆脱束缚”的矛盾之中。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渴望友谊和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加上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教育和管理非常重要。家长和老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要用鼓励的话语与孩子交流,与孩子一起上网,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网络活动。

(二)大众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上网。

媒体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远远大于家长和老师的正面教育。2007年CnniC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青少年学生网民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是网络(71%),第二和第三渠道是电视和报纸,分别是60%和55%。然而现在的一些媒体和网络只考虑点击率和经济效益,利用青少年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的心理特点,向学生灌输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观念。这种对孩子成长不负责任的行为应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具体地区的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这些宣传途径,用来普及互联网知识和宣传正确的互联网使用理念。

(三)积极开展课余活动,丰富青少年学生业余生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代青少年较之以往要更多地受到学校、同辈群体的影响。每年长达近3个月的寒暑假,也使青少年拥有较长的闲暇时间。为避免青少年学生沉迷网络,社会、学校和家庭有责任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环境,多开展课余活动,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要加大对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当前供青少年开展课外活动的场地太少。一些青少年学生之所以沉迷网吧,就是因为没地方可去。社会各界应相互配合,多建立内容健康丰富、形式生动活泼、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要调动青少年学生参加积极体育、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多样的兴趣特长,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为此,青少年活动中心应该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够减少青少年接触不良文化和从事不良活动的机会。

(四)建设高质量教育网站,占领青少年思想高地。

青少年上网的目的除休闲娱乐外,还有“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学习计算机新技术”等,而青少年常用的网络服务是“电子信箱”、“搜索引擎”、“软件上传或下载”、“网络聊天”等。谁能满足青少年网民的这些需要,谁就能吸引他们的眼球,谁就会在网络竞争中取得优势。但是,目前国内青少年教育网站大多建成时间短,数据库积累比较单薄,存在网页呆板、内容空泛、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慢、缺乏特色等问题,难以吸引青少年的参与,使得大量青少年流失到其他网站。为此,青少年网站应该针对这些不足,顺应媒介市场受众细分化的趋势,避免信息传播上的同质化,建设起高质量、多层次、有特色的教育网站。

(五)提高青少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重要的部分就是人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应用能力。媒介素养的培养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更为重要。网络活动中,青少年自我选择的比例很大,教育干预的比例很小。因此,我们要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具有自主的选择判断能力,辨别信息的真伪,了解信息的价值,使他们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效率、高质量地利用网络学习和生活;着重培养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青少年在网络世界遨游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因此必须通过沟通加强引导,通过引导帮助他们选择。在尊重他们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

四、结语

网络作为一种信息媒介和生活空间,只是一种手段和媒介,它是中性的,要让网络发挥积极的影响,把当前网络教育的危机转化为教育的契机,就要帮助青少年认识和利用网络,开发积极的网络资源,对网络进行管理和限制,对于发挥网络积极的作用应该充满信心并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1]崔连晶.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与对策[J].社会关注,2007,(5):8-9.

[2]李欣.互联网与青少年科学传播[J].科普研究,2007,(6):46-50.

[3]麦克卢汉,何道宽.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展统计调查报告[eB/oL].[2007-6-30].省略nic.省略/index/0e/00/11/index.htm.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篇9

关键词:

青少年微博阅读使用状况影响

一、微博阅读已成趋势

相关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12月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目前有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48.7%。近年来,微博等新兴互联网应用平台成为网民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微博较上一年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阅读趋势与手机的使用,已构成相得益彰的彼此关系:首先,专家准确地抓住了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关联点,即手机更能体现微博内容的即时性特点。相对电脑来说,大部分人的手机都是随身携带,这使得人们可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其次,手机微博更能发挥微博应用的自媒体优势。微博创新的“关注”机制,不仅使得每个用户都成为一个传播中心,更提升了普通用户使用微博的“黏性”。具有特色的原创内容是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的关键,比如即兴拍摄的图片、视频等,而手机在即兴原创内容方面的能力远远高于电脑;第三,最多70个汉字的篇幅,降低了屏幕大小给微博体验带来的影响。相对于电脑来说,手机微博的使用并没有给用户带来不友好的阅读体验,相反,随着客户端开发水平的提高,手机微博体验甚至高于电脑微博使用体验。[1]毫无疑问,微博阅读已成趋势。

历年的互联网报告的一个数据始终不变,即10到20岁和20到30岁的网民的比例一直维持在网民总数的六七成,假如加上35岁以下的人群,青少年无疑是中国网民的主体,因此,互联网报告所显示的网络阅读趋势,其实也就真实地反映了当下青少年的阅读趋势,微博阅读概莫能外。假如考虑到手机使用人群的年龄越来越低,以及“农二代”人群手机使用数量的高度增长,那么,微博阅读研究的意义不但有增无减,且意义非凡,其涉及问题的广泛度和深刻度不容忽视。

李开复曾在其个人的新浪微博中关于微博使用情况的小调查,[2]相关数据可作参考,因为他的高人气能够保证调查数据的来源充足且具有参考价值。

由文后图1可见,共有10492人参与这一项调查,而18岁以上、28岁以下的人群,即“80后”“90后”青少年人群使用微博的频率最高。

二、微博平台的使用情况

为近距离地接触互联网使用人群,笔者针对青少年进行了一次微博专题问卷调查。

1.微博凭借其方便互动、高效迅速、极具爆炸性的特点逐渐成为青少年网络阅读的新兴方式,也成为其娱乐及打发时间的途径。问卷结果显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微博的人数占到了总数的92.24%。在平时的阅读来源中,微博所占的分量也不容小觑,分量较多的占55.17%,几乎全部的占10.34%,比重合计为65.51%。由此可见,微博阅读凭借其方便互动、高效迅速、极具爆炸性等特点逐渐成为青少年网络阅读的新兴方式,也成为他们娱乐及打发时间的途径。

2.微博平台是青少年现实中朋友圈的延伸,微博阅读主要集中在对朋友、身边事和日常事的关注上,微博交往平民化。调查数据显示,将朋友作为关注对象的高达90.41%;其次是对休闲类的关注,占64.38%;再次是知识类信息,占60.27%;名人、明星和新闻类分别为59.59%和58.22;老师、亲人占48.63%;此外还有8.22%的人关注其他。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见关注朋友的微博是绝大部分青少年的首选,说明了微博对于青少年来说,是现实中朋友圈的延伸。对朋友、休闲类和知识类的较多关注说明微博交往仍是以关注身边事和日常事为主。微博上传的随时随地,使资讯更为广泛,消息更为即时,并且使微博交往平民化。

3.青少年乐于通过微博阅读在个人社交页面个人或集体性信息,寻求自我认识和人文关怀。图2中,青少年在微博阅读中进行原创和互动,同样对日常生活和身边人事比较关注,并乐于把内容留在个人微博上;作为处在求知阶段的青少年,对生活等小知识的吸收以及和朋友的生活情况互动比较多,这也反映了青少年乐于通过微博阅读在个人社交页面个人或集体性信息,寻求自我认识和人文关怀。社会新闻则在引导公众舆论上具有一定影响,青少年对热点新闻的关注度高,但相比心情短语、日常生活和休闲类话题,他们一般不会过多通过转载新闻进行评论,可能一般是在相关新闻所在的微博界面进行互动。

4.图片成为青少年在微博阅读中最受欢迎的内容。从最吸引青少年阅读的形式数据分析,图片内容最吸引青少年,占76.72%;其次是文字内容,占62.07%;再次是视频内容,占59.48%,漫画、其他网页链接吸引度相对较低。调查中发现,青少年在微博上进行网络阅读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读图现象,而对于微博上的文字内容、视频则需求较为平衡。图片普遍直观、色彩斑斓,具有迅速抓住读者眼球的效力,无疑成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微博阅读内容。

5.青少年普遍意识到微博上的信息对自身已形成影响,同时对微博信息具有一定认知和选择。从微博内容影响的大小数据分析,认为微博影响较大的占43.97%,影响很大的占10.34%,总计54.31%,超过一半;认为影响较小的占36.21%,剩下小比例的认为没有影响或者不清楚。通过数据可发现,青少年普遍意识到微博信息内容对自身已形成影响,说明青少年进行微博阅读,在经意与不经意之中摄取微博信息,同时又在有意识地处理和吸收着这些信息,可见青少年对微博信息具有一定认知和选择。

6.一定程度上,微博实名制应会使现有社交互动局面有所改变,从而影响青少年网络阅读现状。如果微博实名制,从调查青少年的做法数据看,46.15%的人表示仍会转发、评论别人微博,且会发表原创微博;而16.24%的人表示只转发而不评论,也不发表原创微博;而只关注别人、不转发微博、不评论别人微博、也不发表原创微博的占27.35%;另有10.26%的人表示如果微博实名制将不再玩微博。[3]

三、微博流行影响青少年阅读

1.阅读的“碎片化”。微博的神奇和奥妙处可能就在140个字的限制上。它不但节约了写作的时间成本,方便了现代人的写作,满足了他们自由发表言论的诉求,且降低了民众表达意愿的门槛,草根民众乃至弱势群体都能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当年twitter创始人之一杰克・多尔西提出关于微博的想法时,他希望微博也能有一个每条的字数限制,以便通过短信发送。同时他也希望微博所承载的信息量能够比一般的短信大。为给发送者的名字留出20个字符的空间,杰克为twitter规定,每条不能超过140个字符。这个看似武断又有无穷趣味的规则,居然为中文的微博提供了发展契机。在英语等西方语言里,140个字符其实只不过能容纳二三十个单词,也就是一两个短句。但在中文里,140个汉字可表达的意思,要远远多于140个英文字符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有了这140个字的限制,中文微博用户可随时随地写微博、读微博、聊微博,微博的转发和阅读被大大提速。于是,每一位网民的微博空间中,他或她同时关注着无数个写作对象,写作者不同主题、不同方式的表达,在同一时间不间断地得以呈现。你的阅读在不断翻新的140个字的条目中跳跃着,即使选择单一话题的微博进行阅读,由于发言者身份的庞杂,微博内容的多变,也是大幅度的跳跃状况,你的阅读方式自然也随之跳跃。还有随意翻阅微博中的跟帖,你的思维也是跳跃的,随时中断,又随时对接,没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没有事先制订的计划,信马由缰,漫步原野,这种阅读状态恰恰是微博阅读的主流状态。需要追问的是,这种“跳跃性阅读”的“碎片化”结果,会给予网络具有天然亲切感的青少年带来一些怎样的改变?其利弊如何评估?

2.阅读的“多媒介化”。关于此点,问卷调查中已有涉及,比如微博中最常见的图片,如果你期望引起网民更多的关注,配图是最快捷的方法之一。还有视频,音乐和类似电影电视的画面会使得你的微博展开更大的叙事空间,并具有更大的叙述功能。多个媒介元素功能的叠加,显然形成了1加1大于2的整体效应。比如,青少年喜欢将自己制作拍摄的DV短片在微博上,与他人分享。这种DiY式的表达创作,丰富了微博阅读的媒介因素,使得真正的多媒体阅读成为现实。但由此带来的“图像化”趋势又在多大程度上消解文字的深度魅力呢?

3.阅读的“广场化”。网络上曾有人把日记、博客和微博比喻为“自己的臭袜子”――传统的写日记是“自己的袜子自己闻”,写博客是在家门口贴一通知:“我家有臭袜子,欢迎你来闻”,而微博则是“每一个人拿着他的臭袜子到大广场上去,大家互相闻”。此话可谓话糙理不糙,它其实也一语中的,揭示了不同写作方式的特点。同理,相应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传统的阅读方式中,“私人性”显而易见,不少人津津乐道的是通过阅读,如何与文本或作者建立起一种私密的单独的沟通关系:当你手捧一本小说时,你是在和作家创作的作品对话,你的喜怒哀乐连接着作品的世界,你的内心与作家直接对接,交流在悄然进行,别人无法介入,你的阅读世界是一个近于封闭的独立空间。博客的写作开始面对网络敞开,但还有一道大门。但微博却是真正的“广场式写作”,家门被拆除了,私密被曝光了,独立被公共空间替代了,所以阅读与写作一样是阳光普照的,是具有公共性的。因此,你的微博阅读随时随地在互动中,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也在成为他人的风景。阅读过程中的他人影响指数会不断增长,社区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无形中左右着你,“羊群效应”“蝴蝶效应”都可能左右我们的阅读。我们身处广场,“公共性”已替代了“私密性”,因此也会放弃阅读中的“独立性”吗?传统阅读的“慢深重”就会被网络阅读的“轻浅快”取而代之吗?

总之,只要你进入微博,就难免受到影响。就笔者自己的感受而言,即便作为一个职业读者,一个依赖纸介文本进行阅读和写作的研究人员,也正在受到或明显或潜在的影响。比如,自从写了微博,笔者看报纸的时间越来越少,纸介阅(下转第105页)(上接第90页)读的时间正在慢慢地被微博挤占。还有一个麻烦,就是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加剧了对很多大的文章都只看标题了,细读正在被一目十行的跳跃所替代。这种碎片化的阅读会不会造成信息的饼越摊越大越摊越薄的现象?会不会失去信息接受的一种深度?这种大量的不断变换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一种“跳跃性阅读”的习惯,同时可能也会造成“阅读碎片化”的后果。微博利弊可能也是“硬币的两面”,是利弊各半,还是有所比重?从目前发展态势看,微博可关注也可被关注的形式,依然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随心所欲“看”他人的欲望,以及期望“被关注”的强烈诉求。根据数据初步估计,在一定程度上,微博实名制应会使现有社交互动局面有所改变,但群众的从众心理等其他影响因素到底会起到什么作用?微博实名制后会出现怎样的景观仍然有待观察。可见,随着微博的演变和发展,研究远远没有深入,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端,但一个结论是明确的,即微博的流行将深刻地影响当代青少年的阅读方式。

参考文献:

[1]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2012-01-16.

[2]李开复.新浪微博[eB/oL].http:///kaifulee.

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性态度;高中生;依恋;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B844.2、C91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1-0017-04

SexualBehaviorofHighSchoolStudentsanditsRelationshipwithattachmenttoparentsandpeers

wanGZheng-Yan,ZHaoDong-Yan,LeiLi,etal

Departmentofpsychology,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89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sexualbehaviorofhighschoolstudentsofBeijinganditsrelationshiptoparentandpeerattachment.methods:847studentsoftwohighschoolsinBeijingwereinvestigatedwithself-designedinventoryonsexualbehaviorandinventoryofparentalandpeerattachment.Results:theageoffirstmenstruationamonggirlwas12.7,thatoffirstsemenlossofboyswas13.2.3.3%studentshadsexintercourse(inboys16/350,ingirls12/497),theaverageageofthemwas16.0.39.1%studentshaddatingexperience.thesourceofsexinformationcamemainlyfromfriends(38.8%),booksandnewspaper(24.5%),andschooleducation(15.8%).Boyshadmorepositiveattitudetosexbehaviorofpeersthangirls.Studentswithsafeattachmenttoparentsweremoreconservativetosexbehaviorthanthosewithunsafeattachmenttoparents.theyalsohadlesssexualbehaviors.Conclusion:SexbehaviorandattitudeofhighschoolstudentsinBeijinghaveweekassociationwithattachmentpattern.

【Keywords】sexbehavior;sexattitude;highschoolstudents;attachment;cross-sectionalstudy

在过去150年里,西方国家儿童的青春发育比他们的祖先有较大的提前。这种性早熟的现象被称作“代际趋势”(theseculartrend)。在工业化国家,从1860年到1970年,月经初潮的年龄平稳下降,大约每10年降低3到4个月。良好的膳食、医疗、生活条件把人们成长的潜能最大化,使人类获得了比任何灵长类动物都长的生育期。但同时带来的后果即是青少年性成熟提前但未婚的时间拉长,未婚先孕及其他各种危险发生的概率极大增加。随着我国经济近30年稳步快速的发展,类似的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出现。如南京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提前了0.4岁,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提前了1.5岁。同时,中国女性初婚年龄由1993年的22.7岁推迟到2001年的24.2岁。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近80%是20-24岁的青年,年龄小于19岁者占9.5%(中国艾滋病检测网)。对于成年人来说,的安全与否取决于是否采用了必要的防范措施,而对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不管是否采取了防范措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会给青少年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此外,青少年期是生理上的性成熟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性态度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青少年期主要的发展任务之一。那么亲子间的依恋是否会对青少年看待同龄人的态度及其自身水平产生影响呢?目前关于这一问题没有系统研究,个别学者从家庭关系方面探讨了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1],并发现家庭关系弱的青少年更容易有危险。依恋理论[2]对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有重要意义。例如,与父母的依恋情感形成了内部工作模式从而为青少年提供探索人际关系的模板,以及提供建立家庭以外亲密关系的基础。亲子间的人际接触和依恋是个体重要的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源泉[3]。为此,本研究初步探讨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和性态度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北京市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区重点高中的高一、高二年级1203名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847份,男生350人,女生497人。其中,高一年级507人,男生203人,女生304人,平均年龄16.0岁;高二年级340人,男生147人,女生193人,平均年龄16.9岁。所有学生均来自完整的核心家庭,独生子女占86.8%。

1.2.工具

1.2.1自编青少年性状况信息调查表

收集与青少年的性有关的基本信息,为自填问卷,包括:(1)第一次月经/遗精的年龄;(2)与性有关的信息来源:a父亲,B朋友,C科普书籍、报纸,D黄色书籍、报纸,e黄色网站,F教育网站,G母亲,H学校的有关课程(老师);(3)第一次与父母性话题沟通的时间:a幼儿园,B小学1-3年级,C小学4-5年级,D小学6年级,e初一,F初二,G初三以后,H从来没和我谈过;(4)青少年看待同龄人的态度:用4个项目来测量青少年对同龄人的态度,例如“我认为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有是件好事”。采用5点评分,从1-非常同意到5-非常不同意。将相应的项目反向记分后,将所有项目的分数相加,得分越高,表明对同龄人的越不赞同。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5)恋爱状况:询问青少年是否有过恋爱关系;是否有持续6个月以上的恋爱关系;目前是否在恋爱;如果是,持续了多长时间。(6):让青少年就是否有过接吻、和等5种行为进行选择,将所有分数相加,得分越高,表明有过的越多。同时,报告第一次发生时的年龄。

1.2.2修订的青少年与父母依恋问卷(ippa)

青少年与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nventoryofparentandpeerattachment)是一个包括信任、沟通和疏离三个维度的自我报告量表[4]。本研究将量表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了修订。修订施测样本量为407人,包括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和大二5个年级。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与问卷构想模型进行拟合、修订后,确定父亲和母亲量表的题项分别为21个。父亲模型χ2=589.80,df=184,RmSea=0.07,nnFi=0.90,CFi=0.91;母亲模型χ2=465.11,df=184,RmSea=0.06,nnFi=0.91,CFi=0.92。父亲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9、0.87、0.74,母亲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8、0.87、0.72。

1.3施测程序

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和本科生担任主试,利用上课时间团体施测。为保证问卷的真实有效,向研究对象特别说明了问卷结果的保密性,并采取了相关措施:施测时带课老师离开教室;除了回答研究对象的问题外,主试均位于教室的前方,不得随意在教室走动;研究对象在填写问卷时不要互相讨论,独立完成问卷;问卷采取匿名的方式,除了年龄、性别和年级以外,问卷中没有任何能够显示研究对象身份的内容,每份问卷都装在独立的档案袋中,要求研究对象在填写完问卷后将其放入档案袋封好,由主试收回。

1.4统计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

2结果

2.1高中生月经初潮/遗精年龄及有效的性信息来源、恋爱状况

从第一次月经初潮/遗精的年龄来看,男生报告第一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3.2岁,女生报告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7岁。

高中生对性知识的了解从高到低依次为来自朋友(39%)、科普书籍(25%)和学校(16%)、教育网站(6%)、父亲(4%)、黄色书籍(3%)、母亲(3%)、黄色网站(2%)、其他(2%)。恋爱状况调查表明:有过恋爱关系的人为39.1%,持续6个月以上恋爱关系的人为22.1%;正在谈恋爱的人为16.8%,平均持续时间为13.2个月,其中最短为0.5个月,最长72个月。

2.2高中生的和性态度

表1显示在847名高中生中,有过者28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2人,占总人数的3.3%。与性事有关的如接吻、抚摸等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在14-16岁之间。在看待同龄人的态度以及自身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女生相比,男生对同龄人持更赞同的态度,总体水平要高于女生(见表2)。

2.3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和性态度关系的多元方差分析

用单因子多变量分析考察青少年和性态度在不同亲子依恋组上的差异。根据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各自得分,采用BeyerCm[5]的依恋类型二分法,将青少年划分为四类,(1)与父亲不安全依恋、与母亲不安全依恋组(完全不安全依恋)(33%),(2)与父亲不安全依恋、与母亲安全依恋组(24%),(3)与父亲安全依恋、与母亲不安全依恋组(9%),(4)与父亲安全依恋、与母亲安全依恋组(完全安全依恋)(34%)。

经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依恋状况的青少年其看待同龄人的态度和自身水平有显著差异(F=15.49,p

3讨论

本调查显示,处于16~17岁的青少年性发育的年龄比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调查提前了将近1年。

但与21世纪初的调查差别不大。如聂少萍和沈彬对广东省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年龄现状及近10年变化趋势的研究发现,2005年城市女生初潮为12.51岁,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为14.23岁,并发现近10年性发育年龄提前的长期趋势已经停止[6]。

在加拿大、大不列颠、瑞典、挪威、日本和美国这样一些发达国家中,长期的或代际的连续性已经放慢或消失[7,8]。关于我国青少年性发育趋势仍需要进一步分阶段监测,以探明其发展的代际趋势。

本次调查发现北京市高中生中虽然有近4成有过恋爱史,但发生亲吻等边缘的比例却低于此数,有过亲吻行为者仅有25%,其他更亲密的行为比例则更低。提示有一部分高中生在谈恋爱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还是有所约束的。但同时本次调查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样本容量不是很大,其次尽管调查问卷采取了匿名方式,但仍可估计,少数有的学生出于心理压力或其他原因,不会如实填写,所以实际发生率可能稍高于3.3%。

高中生获取性信息的来源的调查结果与以往研究类似,如Sanders等的的调查发现,青少年获取性信息的来源分别是朋友、学校和书籍,远远多于父母[8]。研究显示家庭的影响力可以弱化其他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9]。whitaker和miller的研究发现,尽管同伴对青少年的有一定的影响,但亲子间对于性话题的沟通能够减弱同伴带来的负面影响[10]。但目前,北京市青少年获取性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同伴、朋友。从父母那里了解相关信息的比例分别为3.90%和2.90%。可以看出,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担负起对青少年性教育的责任,而对此方面教育的放松或放弃,很有可能增加青少年危险发生的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父母与青少年的情感依恋关系与青少年的和性态度有关。“完全安全依恋”组青少年在看待同龄人的态度上比“完全不安全依恋”组青少年持显著不赞同的态度;其自身水平也显著低于后者。但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亲子依恋状况变量与青少年水平间属于微弱相关。这可能说明,青少年的和性态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青少年自身发展的作用,朋友、社会氛围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能忽视,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的不足是只对北京市的两所高中进行了相关调查,样本量明显不足。同时,由于调查内容的隐秘性,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仅70%,今后将针对调查内容的隐秘性问题,寻求恰当的调研策略。另一方面,本研究中没有对的程度或者频率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RegnerusmD.LuchiesLB.theparent-ChildRelationshipandopportunitiesforadolescents'FirstSex.JFamissues,2006,27(2):159-183.

2Brethertoni.theoriginsofattamenttheory.Devlpsycho,1992,28:759-775.

3BlainmD,thompsonJm,whiffenVe.attachmentandperceivedsocialsupportinlateadolescence.JadolescRes,1993,8(2):226-241.

4armsdenGC,Greenbergmt.theinventoryofparentandpeerattachment:individualdifferencesandtheirrelationshiptopsychologicalwell-beinginadolescence.JYouthadolesc,1987,16:427-454.

5BeyermC.adolescentpsychoactivesubstanceuseandattachmentstyle.adissertationsubmittedtotheGraduateSchoolofeducationRutgers.theStateUniversityofnewJersy,2003.

6聂少萍,沈彬.广东省中小学生月经初潮与首次遗精年龄现状及趋势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7,33(1):6-10.

7mcanarneyeR,KreipeRe,orrDp,etal.(eds.),textbookofadolescentmedicine.philadelphia:wBSaunders.1992.

8SandersGF,mullisRL.Familyinfluencesonsexualattitudesandknowledgeasreportedbycollegestudents.adolescence,1988,23:837-846.

9赵冬艳,王争艳,雷雳.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70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