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十篇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十篇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39:16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篇1

我发现,我们XX区由于近年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随着我区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开发区内大范围进行村屯改造,对镉污染农用地通过地类变更进行工业化改造,使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供给诉求矛盾日益凸显。

以科学发展观武装思想,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势在必行。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加强和改进国土资源管理,既是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也是巩固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我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针对土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抓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成果,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推动我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针对我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及资源供需突出矛盾,我区积极应对宏观调控新政,紧紧围绕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这一中心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一方面,在创新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逐步引导资源利用方式朝着规划、招商、土地利用统一合理化转变;另一方面,在挖潜资源存量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实现由资源供给服从需求向资源供给引导需求的转变。

在调研中,我发现我区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紧要任务来抓,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创新了一些新举措,在建立规范有序、保障有力、调控有效新机制上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认识统一,各项制度基本落实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更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任务。我区对各村屯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定位和矛盾等都进行了比较充分认真的分析,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通过我区统一部署,对我区土地利用总体进行了认真分析,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大力倡导节约集约利用上已经形成共识,普遍认识到如果继续按照陈旧的发展观念和模式来搞建设,土地后备资源将根本无法保障XX区整体规划经济指标的实现。因此,全区统一认真贯彻执行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是在用地审批中严格土地规划、计划审查,充分发挥规划、计划对建设用地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从供给数量、结构、供地方式、供给主体、供给时机等方面严格把握,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二是妥善处理保障与调控的关系,在我区整体规划内优先保障市、区重点建设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城乡公共事业用地;三是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严把规划、计划的落实关。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在建设项目预审时,从规划用途、用地规模、供地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严格把关。土地的规划、计划管理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和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严格土地供应政策,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高于其他规划。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耕地保护为价值取向,我区应该严守耕地宏线,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体现两个目的:一是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必须对规划建设用地作出严格的控制。结合我区经济发展实际,普遍落实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依据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业项目进入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和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村屯改造)。符合我区实际的控制标准的实施,对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提高了土地利用强度。

3、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制度,以市场运作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合理利用,通过发挥土地价格杠杆作用,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立了多渠道进水,一个水池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土地收储供应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和调控。通过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将盘活国有企业资产与推动旧城改造和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方面实施对接,达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4、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全面实行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进一步落实用地审批、开工检查、竣工验收的全程管理,对建设用地实行全程监控,实行定期巡查及竣工验收制度,确保项目用地及时利用,防止土地闲置现象的发生。

二、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新途径

我区率先开始尝试地类变更,将镉污染严重的农用地变更为工业工地,将村屯整体搬迁,既保障了百姓的健康,又将被污染土地从新合理利用。

三、创新实践,加快构建新机制

要做到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不仅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方法途径,而且还要有配套的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从而以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科学发展。我区创新实践了一些符合本区实际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全面发展我区装备制造业、建冶金园工业园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土地闲置现象依然存在,由于XX区进行实施的是村屯整体改造,一个村的土地全部征收,而项目建设用地约占总面积的80%左右,这样造成了部分土地的闲置。

2、在土地规划方面,宏观调控和微观制约还没有限的统一起来。

五、节约集约用地的应对措施

1、对现已征收的村集体土地进行一次更全面、细致的普查,对闲置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周围环境做到心中有数,有图、有表并与现状土地相配套,以便在招商引资中进行市场化运作。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篇2

一、目的和意义

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市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开展好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是贯彻落实《物权法》,保障物权人合法权利的基础;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促进福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按照全国统一技术规程,采用先进技术方法,查清全市范围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各类土地的准确数据;查清全市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状况,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建立和完善我市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建设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服务;满足编制规划、实施土地宏观调控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掌握全市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开展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调查,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开展全市基本农田调查,掌握全市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市、县两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开展城镇、村庄以外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点任务。市辖五区及福清市、长乐市、平潭县以1:5000比例尺开展调查,其余县以1:10000比例尺开展调查,查清全市农村集体土地及农、林、牧、渔场每一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我市正在开展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基本一致。各县(市)区要继续推进完成全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同时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开展补充调查,做好地类衔接工作,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从现有的土地分类(三大类)衔接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新的土地分类体系(十二大类),逐级汇总各级行政区的各类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2、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及《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对城市、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开展全面调查,查清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集镇、村庄内部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每宗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等状况;逐级汇总各级行政区范围的城镇、村庄内部各类土地面积数据,包括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住宅用地、开发园区、房地产用地以及村庄内部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数据。已经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的县(市)区,应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要求,对已有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成果进行补充、完善。

3、基本农田状况调查

在本次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图上,逐片落实经调整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统计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权属等状况,并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

4、土地权属变更调查

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基础上,依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有关要求,对我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林、牧、渔场等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进行补充调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林、牧、渔场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成果,并对宗地权属、面积、界址等发生变化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变更登记。依法调处原历史遗留和本次调查中发现的土地权属争议,调解不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及时依法进行裁决。

5、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全省统一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采用GiS软件建立市、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等。

(2)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在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基础上,通过整合,建立市级遥感影像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

(3)市、县土地利用数据库网络管理系统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应使用国土资源部测评通过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城镇地籍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开发、管理。通过福建省国土资源网络和数据中心,参与全省土地利用成果数据(包括影像、图形和属性)的交换与共享,实现省、市、县三级土地利用成果数据存储、查询、汇总、更新及汇交的网络化。

6、成果汇总

各县(市)区土地调查获取的各类成果要按规程要求进行接边、汇总与分析,形成市级调查成果,并参与省级接边汇总。

(1)数据汇总

借助数据库技术,按照要求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在县级数据汇总基础上,通过接边、整合,形成市级和省级相关数据成果。

(2)图件编制

在县级标准分幅图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对土地调查图件进行整理缩编,编制不同比例尺、不同要素内容的系列图件成果,主要包括市、县、乡三级不同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和各种专题图件。

(3)成果分析

利用土地调查结果,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一是分析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及其变化状况,提出合理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建议;二是分析各类土地数量、分布及其变化情况,预测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三是分析城镇、村庄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分布情况和集约程度,提出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4)报告编制

编制市、县两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综合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自检报告、成果分析报告)以及专题报告(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7、建立成果应用、变化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在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变化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在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完成后,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成果管理使用办法,加强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充分发挥土地调查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按照土地调查成果更新制度,继续采用3S(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的调查技术手段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成果变更工作,保证成果准确、客观、现势。

三、技术依据、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

(一)技术依据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资源部2007年)。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2007年)。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2007年)。

5、《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

6、《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3年)。

7、《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

8、《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

9、《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源部2001年)。

10、《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国土资源部2002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9)。

12、《福建省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6月)。

13、《福建省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规范(试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7月)。

14、国家测绘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

15、其他有关土地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的文件、规定等。

(二)技术路线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目标要求,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新的土地分类体系,综合应用3S技术,通过全野外调查,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获取准确翔实的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并通过关系型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实现土地利用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

(三)技术方法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影像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Dom),作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底图。

(2)采用全野外调查方法,应用全站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仪器设备进行新增地物补测。

(3)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借助GiS软件,依据外业调查信息,在数字正射影像图中直接完成对外业调查信息的转绘和录入工作。

2、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1)应用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在开展1:500、1:1000、1:2000大比例尺的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时,应尽可能采用解析法,运用内外业一体化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全站仪等现代化测量手段,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及权属调查,准确确定宗地的位置、界址等信息。

(2)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勘测定界、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大比例尺图件成果,通过调查和数字化手段,完成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

3、基本农田状况调查

以省国土资源厅验收通过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件为底图,借助GiS软件将基本农田资料上图、建库。

4、土地权属变更调查

将已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套合到正射影像图中,制作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工作底图;按照有关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土地权属变更信息;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方法,完成调查信息的转绘;整理、编制土地权属变更调查成果。

5、土地利用数据库与管理系统建设

(1)采用空间数据库和大型关系数据库技术,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多源影像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2)建立市级数据中心,利用全省国土资源广域网,形成上下互联的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为日常管理、信息和社会化服务提供统一的土地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土地利用信息更新、交换与共享服务。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通过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取得一系列土地调查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等。

(一)数据成果

1、市、县、乡、村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各类土地面积数据;

2、市、县、乡、村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3、市、县、乡、村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4、市、县、乡、村飞入地面积汇总数据;

5、市、县、乡、村海岛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数据;

6、市、县、乡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汇总数据;

7、市、县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等用地情况汇总数据。

(二)图件成果

1、各县(市)区外业调绘原图及外业成果图;

2、各县(市)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3、市、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市、县、乡基本农田分布图件;

5、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成果图件;

6、土地权属界线调查底图及成果图件;

7、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三)文字成果

1、相关记录簿册

(1)外业调查记录手簿;

(2)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争议原由书及相关文字记录;

(3)相关修改情况记录。

2、综合报告

(1)市、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市、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市、县第二次土地调查自检报告;

(4)市、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3、专题报告

(1)市、县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2)市、县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四)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成果

1、市、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2、市、县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

3、市、县基本农田数据库;

4、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5、市、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

五、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及《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市应于2008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任务,至2009年底基本完成全市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1、2007年6月-7月

(1)开展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准备工作,成立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福州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各县(市)区成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开展业务培训与宣传;

(3)加快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进度;

(4)开展全市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工作;

(5)县(市)区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的有关准备工作,包括本辖区已有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2、2007年8月-12月

(1)基本完成全市县级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

(2)基本完成全市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工作;

(3)完成基本农田现状分析工作;

(4)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工作。

3、2008年1月-4月

(1)全面完成县级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

(2)完成市级土地调查数据接边汇总及分析工作;

(3)完成市、县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4)完成市、县级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等用地情况汇总;

(5)完成基本农田上图、建库任务;

(6)完成市、县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

(7)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验收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不含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4、2008年5月-2009年12月

各县(市)区继续全面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地籍调查。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1、领导机构

为保证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福州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环保局、统计局、海洋与渔业局等单位一名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市民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各一名业务处室负责人为联络员。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审定实施方案、经费安排和重大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负其责,确保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具体组织实施,相关成员单位应积极配合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工作,及时提供相关适用资料。市民政厅负责提供各级民政勘界相关资料;市建设局负责督促、指导各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提供建设、规划相关资料;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提供海域勘界相关资料。

2、职责分工

市政府负责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包括:

(1)制定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检查督促各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3)对各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进行预检,督促有关单位按照省级检查、验收意见和市级预检意见整改到位;

(4)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包括:

(1)制定本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设计书;

(2)组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对作业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

(3)对本县(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进行自检,上报市预检、省验收,按照省、市级检查意见完成整改工作。

(二)宣传培训

各级政府要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意义,报道调查内容及工作进度,宣传典型经验及做法,提高全社会对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市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县(市)区参加省国土资源厅的培训,并根据福州市实际情况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对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和专业队伍的技术骨干开展土地调查规程、规范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技术保障

1、严格选择技术队伍

按照《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要求,选择有土地调查工作经验并经过省国土资源厅资格审查的专业队伍,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承担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同时还应根据各专业队伍的生产能力,确定其能承接的任务数量,确保生产单位能按时保质完成所承接的土地调查任务。

2、建立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

各地应严格按照《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办法》,做好检查验收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实行调查成果分阶段检查制度。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试点验收、外业验收、内业验收暨总验收。各县(市)区外业调查工作必须采用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试点外业成果验收合格后,方可全面开展外业工作;外业成果验收合格并对验收存在的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后,方可转入内业工作;内业工作完成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调查成果总验收。

(2)实行严格的分级验收制度。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省级汇总成果进行验收的要求,我省采取省、设区市、县分级负责检查验收的办法,县级土地调查成果由县级自检,市级预检,省级组织验收。

(3)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对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检查验收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在检查验收时,发现人为篡改土地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不通过,调查的所有成果必须按步骤重新进行核实、修改;若连续三次发现同类性质问题的,该成果不予验收,同时要追究主要当事人的责任。

(四)经费保障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分担。各级政府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将调查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从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列支,确保土地调查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篇3

(一)全程监管,完善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机制。国土、建设规划和乡镇、街道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切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用地和农村个人建房的全程管理,健全批前审查、批中复核、批后验收的监管制度,公共建设用地要全面公告挂牌施工,实施阳光施工,接受社会监督。实施农村个人建房由国土、建设规划和乡镇、街道人员实行“四到场”制度,即定桩放样、地基基础、地梁浇前、完工到场,在项目竣工后由相关单位组织复核验收,杜绝未批先建、少批多占等违法行为。各行政村要依法用地、依法管地,切实负起管好本村集体所有土地的责任,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违法用地行为;国土所、城建办等基层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当好参谋助手,搞好各项服务,加强日常巡查,严防未批先建、擅自加层等违法行为发生。

(二)明确职责,健全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责任制。国土部门要切实履行土地管理职责,加大土地巡查力度,及时依法查处涉及未办理供地手续的土地违法案件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行为,与各乡镇、街道共同做好土地管理各项工作;乡镇、街道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日常管理工作,依法查处农村村民在村庄规划区内建造住宅的违法行为,牵头组织本辖区内的违法用地拆除复耕工作;建设规划部门要依法查处涉及已供地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案件;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查处违法行为,涉及河道、公路等法定禁用地范围的,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依法应先予自理,并把处置结果及时通报所在乡镇、街道。在查处案件过程中遇到不属本单位查处的案件,应以书面联系函的形式告知相关单位建议查处。法律、法规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职责和程序有明确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办理。对发现的违法用地、违章建筑、取土卖泥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行为,要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制止,把问题发现在初期,解决在萌芽状态。对违法用地案件处置采取报告联系制度(报告书、处置单格式见附件1、附件2),逐级明确监管与处置责任。对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因制止不力或接报后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违法用地现象发生的,逐级倒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乡镇、街道驻村干部负责本村辖区的土地日常监管工作,发现违法用地的,要首先进行制止,并责令恢复原状,对制止无效或拒不纠正的,填报“违法用地报告书”后及时将情况报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接到报告后,要在三天内牵头组织城建办、国土所等有关人员进行依法处置,对处置未果或无法处置的案件填报“违法用地报告书”及时将情况报告所在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在接到报告后,要在五天内牵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依法处置,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要组织人员予以配合执法,对特别重大复杂疑难案件,乡镇、街道在规定时间内仍无法处置的,以书面形式报告区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土和建设、规划部门依据规定立案查处,监察部门启动责任追究程序。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国土所工作人员负责本辖区土地巡查监管工作,发现违法用地现象,要首先进行制止,并责令恢复原状,对制止无效或拒不纠正的,填报“违法用地报告书”后及时将情况报告国土所负责人;国土所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要在三天内组织人员进行处置,对处置未果或无法处置的案件要填报“违法用地报告书”及时将情况报告当地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国土局分管领导;然后按照前项规定进行依法处置。同时,国土资源局要认真落实“四必报”制度(见附件3)。

3、拆除违法用地建房时,公安、供电、供水等相关部门应予以积极配合。

(三)形成合力,健全违法用地案件联动执法机制。针对当前行政执法难的现状,各单位要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惩处违法行为。必须严格审查审批手续,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建设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电力和市政管理部门不得通电、通水、通气,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受理土地登记申请,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协助执行抄告见附件4)。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占用农用地设立企业的,工商部门不得进行登记。具体以所在乡镇、街道出具证明为准。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违法用地单位“黑名单”制度,将有违法违规用地者名称、项目列出清单,及时通报。国土、监察、公安等部门要建立联合办案制度,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坚持查事查人相结合,充分发挥联合办案的威力和震慑力作用,确保土地违法案件责任追究、行政处罚“两到位”。对已裁定的强制执行案件,国土、建设、规划、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及时组织力量,协同法院进行强制执行,确保执行到位。

(四)属地管理,强化受理调处督查机制。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涉土的初信初访调处工作,尽量降低重复访、越级访的发生。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乡镇、街道作为初信初访的受理单位,负责具体调处工作,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和回复工作,国土所、城建办要协助做好调处工作。对人不服继续上访的,由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调查回复,仍不服处理决定的,由区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复查复核。

二、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国土资源长效管理

(一)建立机构、切实落实责任。区政府建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国土资源分局、区建设局、*规划管理处、*公安分局、区监察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违法用地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街道要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相应建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国土资源分局、区建设局、*规划管理处、*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等基层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负起辖区内国土资源管理的责任。

国土、监察、公安等单位要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也可根据办案需要,及时召集会议,通报情况,商讨疑难、复杂违法犯罪案件的调查取证、定性,研究案情,探讨工作,严厉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违纪犯罪案件。

(二)强化考核、严格责任追究。要严格实行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违法用地查处考核目标管理体系,明确乡镇、街道领导、驻村联片干部、村干部、国土局领导、国土所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与责任追究。进一步落实区、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目标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守耕地红线,区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采取对违法用地重点地区第一责任人约谈、失职问责等措施。必须将本年度新发生的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严格控制在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10%以内;对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超过15%的,严格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第15号令)等规定,依法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辖区内村干部非法买卖集体土地、带头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乡镇、街道要追究行政村主要领导的责任,视情节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因监督管理不到位,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调处不力,失职渎职,致使越级上访,造成较大影响的,由区监察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政纪处分。乡镇、街道和部门领导对发生上报的重大涉土调处不力和重大违法用地行为处理不到位,造成严重影响的,将视情节给予严肃处理。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篇4

林业资源调查是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为什么有许多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少见林,为什么大量荒山秃岭依然如故,为什么沙漠面积不仅没有控制住,而且仍在继续扩大,为什么要求人们必须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而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事情还屡见不鲜;为什么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始终没有制止住。虽然近年来,林业管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国营林场有所发展,但林业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森林覆盖率只有23.3%。而且森林分布不均,林种结构不合理,森林单位蓄积量低,每2m3/667m2左右。例如,某地区水源减少,全区40大片水源林区的364条中小河流中,有21条断流,103条流量减少一半,146条流量减少1/3。全区水土流失严重,据20世纪60年代的统计是1200000hm2,近10年来达到2133333.33hm2。全区平均每年流出区外的沙量3200万t,这些流走的表土所含的氮、磷、钾肥量共72万t。水库河道淤积,附近水电站建成运行后,1961~1979年共淤积1.24亿t,平均每年淤积650万t。多数河流上游有的地段河床抬高2m左右。从以上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林业生产和生态朝不利方向发展,这是值得严重注意的。要认真总结30年来正反二方面的经验,进行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包括荒山林地土壤普查、林业土地种类调查、森林资源调查,林业经济调查和搞好林业区划,调整林业建设布局,这是带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是领导林业生产的基本功,需要认真对待。

二、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主要任务分析

根据综合农业区划工作要点和县级综合农业区划的要求,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林业土壤种类及其分布,林业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对自然、经济、生产技术等条件综合评价。提出林业分区划片的各区林业发展方向,森林覆盖率规划,林种、树种结构和布局,增产途径和关键性措施,达到充分利用林业土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具体要求:在农业土壤普查中完成林地、荒山土壤普查任务,提出县级林业土壤分布图和土壤普查报告;在农业资源调查中,完成林业资源调查任务,提出森林分布图和林业资源调查报告(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专业、专题和林业经济等调查报告);在综合农业区划工作中完成林业区划任务,提出林业区划报告,绘制林业区划图。这是制订规划设计的基础材料,是调整林业生产建设布局的可靠依据。

三、开展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程序

根据林业区划和县试点工作的要求,应把土壤普查———资源调查———专业区划统一串起来,由一个队伍负责完成较适宜。好处是:既分工又合作,一个整体,有利于搞好林业区划工作。整个程序大致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3.1成立林业专业调查组

在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按专业归口,任务到局,组成林业资源调查区划队,队伍要少而精,任务具体落实到专业组,一般可分为:林业土壤普查组,负责山地林地土壤普查任务;土地资源组,负责地貌、地类、土地资源类型调查;立地条件型组,负责荒山、林地立地条件型、林分类型的调查,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服务;森林资源动态组,负责调查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动态及其发展的趋势;林业经济组,负责调查各分区的社会经济情况,林业建设投资、经济收入分配,林业技术经济指标,林业生产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林业区划组,负责各专业综合、专题调查,林业区划工作。

3.2搜集现有资料

搜集近年来各种林业资源调查、专业调查、专题调查资料,地形图、地质图、森林分布图、各种区划图,准备各种调查用具、表格、技术资料等等。并由县林业局抽调熟悉林业情况的干部、技术人员、老工人参加座谈讨论,提出一个粗线条的林业区划初步方案,拟定林业调查研究提纲。

3.3外业调查

按各专业组进行调查,尤其应注意生态经济、林种结构、林业优势等专题调查。例如要选择多林变少林、无林或少林、无林变多林的典型,调查其变迁史、原因、趋势、经验教训,特别是对林区气候、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度和危害程度,农林牧生产、生活水平、收入分配、人口变化、五业结构、农村景况;要调查各县的林业优势具体项目、产值、比重,林满、树种结构和布局,提出发展林业生产和如何发挥林业优势的建设性意见。

3.4内业工作

检查验收外业调查材料,分别计算、统计汇总、综合分析、研究林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修改林业区划初步方案。编写调查、区划报告,绘制专业图表。各专业组既协调又不完全协调的关系,各专业组各自编写报告提纲,阐述各自的条件、基础特点、分布规律,生产潜力,关键问题和措施,绘制各专业用图。

3.5调查区划的成果审议

由县林业区划队,提出初步成果,报请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专门学术会议审议,同时,征求干部、群众代表意见。农业区划提供森林资源条件、评价以及发展方向。

四、做好城市林业调查工作的建议

4.1要确保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工作的质量

建议各县选择好林地土壤普查、林业资源调查、林业经济、林业区划等专业组的组长,组长应该由技术水平较高、业务熟悉、责任心强、有组织管理和业务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城市林业调查是一项带有科研性质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学科、多专业。特别是编写林业区划初步方案的技术人员应该是由有多专业综合能力,对实际情况特别熟悉,又能写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4.2要研究最合适的森林覆盖率和最合理的林种结构

建议根据以下原则选择:树立生态平衡观点,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山地60%、丘陵40%、平原15%~20%的覆盖率是有可能实现的;树立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观点,选择最佳林种结构,增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比重;树立发挥地区特长的观点,发展有竞争能力的传统产品,例如八角、玉桂等;要有一树多用的观点,既是用材,又是水源、薪炭树种,搞好林种内部的优良树种结构。

4.3搞好专题调查

选择一、二个多林和少林的典型组,进行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研究森林多与少和无林区的自然地理景观、农林牧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灾害、气候变迁、水土流失、动植物资源等变化;总结经验,提出今后农林牧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每个县都应该树立一、二个如何扭转生态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典型。

五、结语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篇5

一、目的和意义

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对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由数量、质量、生态相协调管理转变,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县粮食综合能力核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农用地流转都有着基础性、科学性的现实意义。为依法、科学、合理、统一管理农用地,建立科学的土地等、级、价体系,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生产力核算、农用地流转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依据。

二、工作任务

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和《农用地估价规程》三个规程确定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完成全县的农用地分等、部级标准样地的设置。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农用地分等工作任务部署》,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农用地分等所有数据、资料的收集、外业调查工作,分等成果的实地检验和标准样地设置与保护工作。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负责对农用地分等调查资料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计算、制图等。在此基础上,由县国土资源局通过和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共同合作完成全县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汇总和数据库建设。

三、方法步骤

开展全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分六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强化培训(2006年3月27日至3月31日)。3月27日成立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3月28日至31日,学习文件,开展人员培训,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外业调查(2006年4月1日至4月30日)。4月1日至4月10日,制定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制作各种表格,并按照各自分工到县城相关单位和全县10个乡镇94个村委会进行资料搜集和外业调查,落实工作任务;4月11日至4月15日进行资料整理,按照文件规定对照检查,开展自查补救;4月16日至4月25日进行内业,制作整理图件,汇总数据;4月26日至4月30日,业务自检,查缺补漏,编写数据分析报告和文字、表格、图件呈报清单,报请市局呈报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

第三阶段:开展工作,提交成果(2006年5月1日至6月30日)。与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工作由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承担完成制作图件、计算数据并建成数据库。加强同市局土地利用科和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的业务联系,配合上级部门搞好补充资料的搜集上报工作,及时向县领导小组汇报业务进展情况。

第四阶段:自检总结,技术培训(2006年7月1日至7月31日)。7月1日至7月15日由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进行数据库自检,并编写自检报告;7月16日至7月31日开展技术培训,由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负责数据库的运用和图件制作等培训工作。

第五阶段:业务移交,上报成果(2006年8月1日至8月31日)。8月1日至8月15日进行业务移交,移交成果包括原始资料、数据库软件、成果图件、自检报告、技术报告;8月16日至8月31日编写工作总结,向市局上报成果资料并申请初验。

第六阶段:查缺补漏,提请验收(2006年9月1日至9月30日)。9月1日至9月10日,对市局初验后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呈请市局向省厅呈报验收;9月11日至9月30日迎接省厅土地利用处验收。

四、上报成果资料

上报的成果资料包括文字资料、表格资料和图件资料。

(一)文字资料

1、县级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

2、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3、农业实验站最高产量资料;

4、农产品及农业投入价格文字资料(统计部门确认);

5、气象、水利文字资料;

6、县级分等参数确认意见1份。

(二)表格资料

1、200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面积统计表(村级三级地类);

2、各村三年投入——产出统计表;

3、《县耕地样点调查表》一册;

(三)图件资料

1、县级土壤图(收集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2、县级行政区划图;

3、指定作物产量状况分布图;

4、耕地地形坡度分级图;

5、耕地地表岩石露头度分级图;

6、耕地有效图层厚度状况分布图;

7、耕地表层土壤质地状况分布图;

8、耕地有机质含量状况分布图;

9、耕地土壤ph值状况分布图;

10、耕地灌溉保证率分级图;

11、耕地剖面构形状况分布图(不属于本县分等因素的不做);

12、耕地盐渍化程度分级图;

13、耕地灌溉水源分级图。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多、参与部门多、资料数据多,科技含量要求较高。为了确保完成我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上决定成立以县委副书记赵自元、县政府副县长侯志强任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库博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统计、物价、水务、粮食、气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张建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各项业务工作。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篇6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土地调查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也要相应成立由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组织机构。

二、加强宣传培训

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和村、居要利用会议和宣传栏、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本次调查对促进资源、环境、社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为*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落实调查经费

根据《*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调查经费由区财政承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进度分年度落实经费到位。

四、基本原则和方法

按照《*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规定,本次调查工作坚持六个方面原则:

1、坚持统一标准;

2、充分使用已有成果;

3、坚持科技创新、技术方法先进;

4、严格市场准入,强化质量监管;

5、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6、坚持事实求是,求真务实。

认真学习和领会本次调查的具体政策和全国城镇调查的有关标准,把握好*市第二次土地调查三个方面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即:农村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城镇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基本农田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五、主要目标、任务及成果

主要目标:全面查清全区范围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主要任务:(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建设;(二)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建设;(三)基本农田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主要成果:

数据成果6项:区、乡(镇)种类土地面积数据;区、乡(镇)基本农田面积数据;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城镇基础地理数据;区、乡(镇)村各类土地的权属数据。

图件成果5项:区、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区、乡(镇)基本农田颁布图件;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土地权属界限图件;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文字成果5项: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综合报告);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综合报告);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综合报告);区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专题报告);区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专题报告)。

数据库成果6项(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区土地权属数据库;城镇基础地理数据库;区遥感影像数据库;区基本农田数据库;区级土地调查信息系统。

六、调查工作进度安排

(一)20*年*月至20*年*月,完成农村土地外业调查。2009年6月底前完成农村土地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二)20*年*月至2009年6月底,完成土地变更调查任务,2009年底前完成该项任务的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三)2009年底前完成工业园区、大杨镇的土地更新和变更调查,2010年底前完成城镇土地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四)2009年底前,完成基本农田核定、上图、登记造册,2010年6月底前完成数据库建设工作。

七、有关要求

(一)在进行农村工作调查时,及时开展图件和数据库数据接边工作,以保证调查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在土地调查过程中,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一时无法处理的,划出争议区域,不得影响土地调查工作进程。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篇7

二、参加管理对象:镇机关干部、村书记、主任、土管员。

三、管理内容:①未批先建。②批少建多。③移址建房。④违法开采国土资源。⑤地质灾害防治。⑥国土。⑦群众上访。

四、实施办法:

1、建立村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小组,组长由村书记担任,成员由村主任、村国土资源协管员组成。

2、农户建房必须按照有关审批手续申请办理建房手续,持有动工证后方可动工建设。

3、村土地管理协管员要根据镇政府的规定,及时到镇土管集镇办办理农户建房报批手续。

4、充分利用民生服务日的作用。在每周二的民生服务日驻联村干部负责督查在一周内有否违章建房情况。发现违章及时制止、处理,向镇政府汇报本周情况。

5、*镇政府组织土管集镇办、镇督查组相关人员,每月组织一次巡查,发现违章建设情况及时通报和处理。

6、对违章建筑实行“各级”负责制。a、各村书记、主任、土管员要及时关注本村建房情况,发现违章必须及时阻止,及时汇报,村级阻止未果,要及时向镇联村领导和驻联村干部汇报,镇联村领导、驻联村干部经处理不了的,要及时向镇领导汇报处理。B、镇政府接到举报违章建筑的情况严重的,要及时向市国土资源监察大队请求协助处理。C、欢迎群众举报违章建筑、非法占地等情况,对举报者实名登记,给予举报奖励,并要做到对举报者保密。

7、因建房未经镇同意而分户者,不予办理建房报批手续。

8、严禁非法取沙、非法开采矿山,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9、保护耕地。挖掘可开发土地资源,积极争取耕地整理、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用地复垦等开发项目,保证本镇耕地动态平衡。

五、村级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小组成员的职责

1、宣传土地、矿产、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基本知识。

2、协助做好对所在村基本农田的保护、加强耕地或其他农用地的管理,及时制止并向镇、国土资源所报告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耕地和其它土地的违法建房、非法采矿、毁田取砂等违法行为。

3、参与对所辖村日常个人建房用地审批的踏勘,批前、批中、批后的检查监督以及土地纠纷的调处等工作。

4、协助做好私人建房用地报批、农村土地登记发证、集体土地征收、拆迁安置等与国土资源管理相关的工作。

5、及时报告地质灾害险情,并协助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和组织避让工作。

村国土资源协管员要详细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并在做好工作记录的同时,每个月必须汇总向镇报告;对于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村级协管员在向镇和镇国土资源所报告的同时,应及时向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报告,在村“两委”领导下及时采取措施,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密切注意事态发展,并严防事态扩大,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村协管员要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及时如实反映情况,充分发挥协管作用。

六、镇驻联村干部考核办法

1、对全镇干部实行全员单列考核,镇机关干部必须树立保护国土资源人人有责的意识。并纳入驻联村干部月度工作考核。国土、规划立案一次,对所联系的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扣驻联村干部月度考核分,不封顶。

①未批先建,每立案一次,对所联系干部作如下处理:a、基本农田建房扣5分;B、宅基地建房扣2分;C、原址拆建扣1分。

②批少建多,发现一次扣1分,在限期内改进处理的不予扣分。

③移址建房,发现一次扣3分,在限期内改进处理不予扣分。

④未经批准违法开采国土资源,发现一次扣发5分,在限期内改进处理的不予扣分。

⑤土管件,每次扣2-10分[市、地、省、京分别扣2、4、6、10]。重复加倍扣除。

⑥群体上访,每次扣10-30分[市、地、省以上分别扣10、20、30]。

2、对镇联系村领导的月度考核扣分标准:

联系一个村的镇领导与驻联村干部同扣;联系二个以上村的镇领导按驻联村干部的50%标准扣分。

七、村级国土资源服务领导小组考核与奖惩

(一)对村书记、主任月度工作考核与驻联村干部实行同步扣分。

(二)对村国土资源协管员进行考核,考核工作由镇负责,具体由国土资源所牵头对村国土资源协管员工作情况进行初步考核后报镇审查。对完成的工作任务与考核奖励挂钩,实行奖惩分明。考核按百分制记分,考核记分办法如下:

(三)考核内容

1、认真做好土地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宣传教育(5分)。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的酌情扣5分。

2、完成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5分),未配合到位酌情扣分。

3、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工作,每周不少于3次,并做好动态巡查记录的(20分)。每少巡查一次扣2分,动态巡查未记录一次扣1分。

4、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并及时向镇人民政府、国土资源所报告(25分)。未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用地行为一起扣5分,未及时上报违法用地一起扣3分。以书面报告为准。

5、积极协助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有效控制本村内的违法用地(10分)。当年新增土地违法案件率控制在该村总户数的5‰户以内,结案率达98%以上,发案率和结案率每提高或下降1%分别加或扣1分。

6、积极做好村民建房“四到场”的全程管理工作,并建好台帐做好登记(15分)。每少一次扣1分。

7、协助做好涉及土地的调处和稳控工作(15分),每发生一起赴市访扣2分,地访扣4分,省访扣6分,进京上访扣10分。发生群体性上访,此项不得分。

8、及时报告地质灾害险情,并协助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和组织避让工作(5分)。因工作不到位造成损失每次扣4分。

(四)奖励措施

1、一年内本村无违章建筑,年度考核另加分5分,并按人口数分别给予人口1000人口以下(含1000人)奖900元;1001人口至2000人(含2000人)奖1500元;2001人至3000人口(含3000人)奖2100元;3000人口以上奖3000元。此项奖励对象为:村书记、主任、村土管员享受,奖励奖金由村列支。

2、在本年度凡有开发和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每开发五亩土地,对该村加年度考核分1分(本条加分5分封顶)。在本村有违章建筑的,在未处理之前不予办理有关建房审批手续。

3、对多次有违法建筑未发现或隐瞒被国土部门立案的村,年度考核要进行扣分。立案一次每人扣发奖金50元。巡查、举报发现违章建筑、非法开采一起每人扣发奖金100元。

4、党员、村干部有违章违法用地、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除作相应的违章处理外,对情节严重者还要作党纪、行政处分。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篇8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深入贯彻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规范》、《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实施办法》。年初市局与各分局(所)签订的《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责任书》。各分局(所)要与辖区村(社区、居委会)签订巡查责任书,层层落实巡查责任,强化对辖区国土资源的日常巡查和对重点地区的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建立快速高效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防范机制。

二、主要措施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继续实行分片区包干、责任到人的办法。全市划分为五个片区,第一片区负责古里镇、沙家浜镇和东南开发区;第二片区负责尚湖镇、辛庄镇;第三片区负责支塘镇、董浜镇、梅李镇;第四片区负责虞山镇、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第五个片区负责碧溪新区(经济开发区)、海虞镇。由局领导、法规监察科、监察大队及其他业务科室有关负责人共同分片区包干,负责本片区内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各国土资源分局(所)负责本辖区内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各分局(所)长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的主要任务是:检查辖区内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决杜绝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法占用土地、非法批准征(占)用土地、非法出让土地、破坏基本农田、侵害农民利益以及造成国有土地资产重大损失等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并依法严肃查处,同时对已批准的各类建设用地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各分局(所)对城镇规划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城乡结合部等地区要进行重点巡查。对辖区的巡查各分局(所)每周不少于二次,市国土资源监察大队巡查和对镇抽查每月不少于二次,局领导及业务科室负责人对负责片区的巡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市国土资源监察大队、各分局(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台帐,创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制度。各分局(所)每月25日前向监察大队上报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月报表和分析报告,并抄报所在镇人民政府;监察大队每月向局领导和市国土资源监察支队上报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月报表和分析报告。

三、巡查职责

国土资源分局(所)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的主要力量,分局(所)长是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及经办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一)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调整充实网络人员,划定巡查区域,确定巡查负责人;(二)对巡查人员开展培训,建立动态巡查制度和台帐;(三)对巡查人的巡查情况和效果进行考评;(四)巡查实行零报告、专项报告和定期报告制度,并实行案件情况通报和工作情况通报制度。报告应真实、规范,保证按时上报,不瞒报、漏报;(五)巡查单位对巡查发现的重大、突发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应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专项报告;(六)巡查单位应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巡查工作开展情况。

国土资源监察大队负责全市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人员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指导分局(所)开展巡查活动,配合片区领导做好巡查工作;(二)对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巡查区进行巡查,对分局(所)的动态巡查情况和效果每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三)定期向局领导、本级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监察支队报告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情况;(四)依法严肃查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中发现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加强完善土地联合执法监察机制。要紧紧依托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12345便民服务热线电话和数字城管网络,确保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信息,提高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快速反应能力。要加强与城乡规划局、城管执法局、住建局、公安局等单位的联动配合,定期通报巡查中发现的苗头性、热点性问题及处理意见。各分局(所)要主动联系当地建管、公安、城管、工商、交通等部门,积极开展专项巡查,形成合力,快速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行为,有效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考核奖惩

(一)组织领导:市局成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考核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成员由等同志组成。

(二)考核对象:各分局(所)所有在职在编人员(机关借用除外)。

(三)考核内容及方法:各分局(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考核由市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考核工作采取听汇报、查台帐、看现场、依据《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百分考核表》和实绩综合评议的办法进行,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年终结合卫片执法检查及动态巡查百分考核表进行综合考评。

对村(社区、居委会)监察员、信息员的考核奖励办法由各分局(所)自行制定。

(四)责任追究:根据省纪委、组织部、监察厅、人社厅和国土厅五部门下发的《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违法用地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1、分局(所)未落实巡查责任,未在规定期限内发现本辖区新发生违法用地的;未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制止的;对违法行为不能制止、未在规定期限内告知所在镇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局考核领导小组将对分局(所)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诫勉谈话。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篇9

一、目标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人民群众关注的共性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切实解决机关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建章立制,整合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二、整改重点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全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坚持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大局不动摇,以建制度、抓监督、树形象为主线,以依法行政为重点,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认真研究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探矿权、采矿权流转制度及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建设,积极开展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场配置机制和商业性地质勘查机制,不断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

(二)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把为人民服务好、为百姓办实事始终贯穿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继续推进政务公开、窗口办文,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和可查询制度,将与人民群众特别是管理相对人利益相关的办事程序和政务信息定期公开,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征地补偿不到位、土地使用权和探矿权、采矿权场中的有关问题,维护土地使用权人和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工作,认真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

(三)切实转变机关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制定《宣城国土资源局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建立健全事业机构,坚持政事分开,推进机关职能转变,真正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国土资发1号)和依法行政工作重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做好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严格执行审批权限。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制定严密的内部监督制约措施,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的透明度。

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扩大法定事项内部会审的范围,建立重大决策、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的听证制度,大力推行重大事项公告、公共监督检查、行政责任考核追究等制度,实现行政行为规范化、制度化.

(四)着力加强行风和政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进一步把加强行风和政风建设摆在议程,坚持党组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服务大局、整体推进、从严要求、标本兼治的原则,狠抓落实,进一步在局机关乃至全系统形成健康向上的好风气。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快、准、细、实、严”五字标准来衡量检验我们的工作,结合机关效能建设,使我们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并达到这“五字”标准。

三、整改措施

(一)健全机构,完善功能,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到位、工作到位、服务到位

健全相关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是推进国土资源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随着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干部管理职能作了重大调整,管理范围扩大,新增了宏观调控管理职能,增加了新的工作任务,执法监察职能进一步强化,全国土资源管理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本级事业机构不健全,执法监察和测绘、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职能均未到位,宣州区国土资源管理关系尚未理顺,开发区国土资源派出机构尚未设立,加之人员少,任务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求。为此,我们多积极争取委、政府进一步关心支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把落实国发12号和皖政98号文件精神列入议事日程,尽快地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相关事业机构,完善好服务功能,理顺好管理关系,切实为国土资源局更好地服务保障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二)实施行政为民措施,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1、向社会公开土地、矿产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程序、审批要件及审批结果。

2、向社会公开土地、矿产违法案件的行政处罚依据、处罚程序、处罚时限及典型案件处理结果。

3、向社会公开土地、矿产方面依法收费的项目、标准、依据和缴纳时限。

4、依法向社会公告征地及补偿安置方案、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公告国家规划矿区范围、对国民经济具有价值的矿区范围、划定后的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公告探矿权采矿权设置及延续、变更、保留等信息。

5、除涉及保密的以外,公开土地登记、土地变更调查统计资料,土地供应计划、土地出让方案、土地出让结果,探矿权采矿权申请登记、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公益性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成果资料等信息,方便社会公众查询。

6、对法定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窗口受理承办制度。凡城分批次建设用地报批,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土地登记发证

,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申请,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申请等,均实行窗口接待、封闭运行、接办分离、限时办结。

7、对、举报等群众反映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线索,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职责范围立即进行分类处理,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初查并决定是否立案。

8、设立国土资源法律热线,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电话:)。

(三)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人和事

除按效能办统一要求制定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同岗替代制和失职追究制七项制度外,还将建立工作守则、机关工作人员廉洁从政十不准、执法监察人员工作纪律、持证执法制度、行政执法督察制度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等依法行政制度,建立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

(四)构建政务公开平台、接受社会监督,着力解决群众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篇10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执行土地法律法规,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土地管理秩序,现就建立健全土地执法工作长效机制通知如下:

一、土地执法责任主体及共同责任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对乡级土地利用和本辖区内土地、矿产资源日常监管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负责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负责抓好乡、村两级国土资源监管网络建设,加强国土资源日常监管,对本辖区违法占地和盗采矿产资源的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协助国土、公安、监察等部门查处违法占地和盗采矿产资源案件以及违法占地上建筑的拆除和复耕工作。

(二)各乡镇、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并共同承担相应责任。

(三)纪检监察、法院、检察、发改、公安、国土、建设、交通、工商、电力、金融、水务、法制等部门和单位,依照职责共同做好土地违法联合遏制工作。

国土部门是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主要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落实监管措施,预防违法占地的发生;组织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工作;对违法违规用地案件进行查处。

建设部门负责对违法占地上建设项目的监督和查处。

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及工作人员土地执法工作的依法行政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移交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予以立案查处。

公安机关对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行为进行立案侦查。

检察机关负责对国土部门和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依法处理;对国土部门建议立案监督的案件进行立案监督。

法院负责对申请强制执行立案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依法进行强制执行,快立快结;涉及重大疑难案件,积极参与严格执行,与土地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

发改、工商、供电、金融、水务、法制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土地执法工作。

二、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联动和协作机制

(一)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制止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遏制违法用地行为,确保辖区一年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不超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15%,确保不造成恶劣影响及其它严重后果。

1、要建立健全由国土、发改、公安、检察、法院、纪检监察、财政、建设、工商、交通、法制、供电、金融、水务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土地执法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中,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开展工作。联席会议要定期通报各成员单位在涉及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工作中的情况,研究解决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相应对策措施。联席会议由县政府组织,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需要临时召开的,可根据情况确定召开。

2、各乡镇政府对辖区内违法用地行为,应在接到报告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组织乡镇以及国土、建设、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等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制止。

(二)国土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土地执法动态巡查责任制,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1、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国土部门和基层所要坚持“每日一巡、每周一报、每月通报”制度,建立巡查台账和巡查日志,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对群众投诉、检举、控告或其他部门告知的涉嫌违法用地案件要在2个工作日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县国土资源部门要每季度对各乡镇违法占地情况进行通报。

2、落实报告制度。国土部门要把本辖区内违法占地特别是违法占用耕地情况,以及对依法依规查处、移送公安机关、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有困难的违法违纪案件,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国土部门报告。对难以制止的土地违法行为以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违法问题,要在发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县政府和上级国土部门报告。

3、发现涉嫌违法用地行为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实,对确属违法用地行为的,应立即责令违法当事人改正,立案查处。

4、国土部门应将违法用地情况及时告知发改、公安、检察、法院、纪检监察、建设、工商、交通、法制、供电、金融、水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各自职责,依据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5、对已立案的土地违法案件依法调查并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违法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又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应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自调查终结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公安机关移送。需追究相关责任人行政责任的,应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3个工作日内将案件移送监察部门或相应的干部任免机关进行党纪政纪方面的责任追究。

(三)建设部门应在国土部门告知违法用地后3个工作日内,查处违法施工行为;责令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依法对施工单位、监理公司从严处理;给予限制其进入本地区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降低或取消施工单位、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处罚;应在收到国土部门书面告知违法用地后,在告知中规定的期限内暂停办理该地块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

(四)公安机关负责依法追究违法用地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1、对国土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案件,除案情重大、复杂的,应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依法做出立案或不立案决定,并书面通知国土部门;依法不予立案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将案卷材料退回移送部门。

2、相关部门在制止土地违法行为时,可根据需要请求协助,公安机关应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执法人员的违法当事人,应按照110接警和出警规定赶赴现场协助执法,并依法从严处理。

3、对当事人阻碍国土执法部门依法执行职务或有证据表明涉嫌犯罪的嫌疑人可能逃匿或销毁证据,需要公安机关参与、配合的,国土部门可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公安机关视情派员介入。

(五)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的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法追究违法用地相关责任人的党政纪责任。

1、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土地违法行为负有查处职责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对不依照法律法规进行查处的职能部门进行督办和问责。

2、纪检监察部门对国土部门移送的土地违法案件,应在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部门;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部门并退回案卷资料。

(六)发改部门对已批复项目建议书,但未办理用地预审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审批、核准、备案手续。

(七)对没有合法用地手续的,工商部门不得核发有关证照。交通部门对公路两侧的违章建筑不得批复增设平交道口。

(八)供电、供水部门应在国土部门告知违法用地后,5个工作日内停止供应。

(九)金融机构对没有合法用地手续的项目,不得发放贷款。

三、建立健全共同责任追究机制

(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或县政府对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诫勉谈话:

1、乡镇政府因组织不力,对违法用地没有及时有效制止,造成违法用地既成事实的;对相关部门的违法用地及其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不配合、不支持、推卸责任甚至妨碍、限制查处工作的。

2、国土部门未落实巡查责任,未在规定期限内发现本辖区内新发生违法用地的,未在规定期限内核实情况导致违法用地行为未及时制止的,对违法行为不能制止未在规定期限内告知县政府或相关部门的。

3、建设部门未在规定期限内查处违法用地建设施工单位的;在收到国土部门违法占地书面告知后,在暂停期限继续办理违法占地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的。

4、公安机关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进行土地执法的工作人员等行为,接到报告后没有依法处理的;对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未在规定期限内立案调查的。

5、供水、供电部门没有查验建设、规划和土地等合法手续,给予新装供水、供电的,以及接到违法用地及建设告知后,没有在限定时间内停止供水、供电的。

6、国土部门查实违法事实后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有其他未依照职责依法处理违法当事人行为的。

(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或县政府对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通报批评:

1、乡镇政府经诫勉谈话后,对违法用地行为未在限定期限内组织整改的;对违法用地案件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

2、国土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查处职责,导致违法行为在违法用地初期未被查处的。

3、建设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查处职责,造成重大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案件既成事实的。

4、公安机关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进行土地执法的工作人员等的行为没有依法处理的;对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未在规定期限内立案调查,导致违法事实继续扩大的。

5、供水、供电部门接到有关部门书面告知后,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对违法建设工程停水、停电造成重大违法用地案件既成事实的。

6、国土部门查实违法事实后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有其他未依照职责依法处理违法当事人行为,导致重复违法或违法事态恶化的。

7、乡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同一年度内受诫勉谈话两次以上的。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年度考核中,对乡镇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评定为不称职,按照15号令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问责,并由县政府追究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责任人的责任:乡镇政府经通报批评后,对违法用地行为未在限定期限内组织整改的;年度内所辖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虽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因违法用地严重被市以上定为重点整改地区,或被定为重点督办案件的;因违法用地案件处理不当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和社会不稳定的;乡镇政府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同一年度内受通报批评两次以上的。

(四)、有关职能部门及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同一年度内受到通报批评两次以上的,在年度考核中,对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评定为不称职,情节严重的责令引咎辞职。

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一)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组织保障,支持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制止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