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博士考察报告十篇博士考察报告十篇

博士考察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36:56

博士考察报告篇1

博士生培养质量,始终是一个值得有关各方花大力气探讨的问题。数年前,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教授在专著《中国博士质量调查》中,集中提出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并就此进行了深度分析,以至于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时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教授则表示,博士生培养的质量问题是一个体制环境下的“慢性病”,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1]

中国在博士生培养方面,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确实是患有“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体制环境下的‘慢性病’”。但在体制环境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有博士点的学院以及博导们是否可以认真做些什么,以对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有所推动呢?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不可否认,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与理工农医等所涵括的学科,在博士生培养方面是存在诸多差异的;但无疑也存在着共通之处。提高培养质量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点是: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在这一点上,可说是毫无二致。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涉及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及考核、平时研习与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研究与写作、论文预答辩及正式答辩等一系列环节。其中,哪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博士生教学是相对自由和开放的,如果在课程阶段除了授课就别无相应的安排,博士生教学就很容易流为“放羊”或“放养”。而无论是“放羊”还是“放养”,均与疏于指导无本质区别。

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制度,与美国的博士生教育制度差异甚大。我国无资格考试一说,博士生培养中一般不讲淘汰率。在没有淘汰或基本不淘汰的情况下,如果导师平时疏于指导,博士生的质量实在无法保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加大人才培养“后端”的抽查力度,在博导及授权点的头上始终悬着一把剑,这不能说没有效果(此举的震慑力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更为积极的办法是,鼓励和推进博士生培养单位及博导们在人才培养的“前端”增加投入,围绕提升博士生的科研能力这一重要命题,探讨如下问题:确立哪些理念,通过何种路径,如何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从而使这一并不简单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因为种种原因,以自己的授权点招收和培养博士生,起步较晚。客观地说,尚缺乏积淀和经验。但近期学院在虚心学习兄弟院校成功经验基础上的某些创新之举,旨在有效提升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值得重视。

自2013年10月始,学院每周举办一次具有沙龙性质的“博士之家・学术午餐会”,第一季已举办25期。这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个极具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主要以2013级全体博士研究生为核心志愿者”①。《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18博士之家・学术午餐会(第一季)》则是其25期内容精髓的集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自四面八方的嘉宾,纷纷做客“博士之家・学术午餐会”。他们的报告可谓异彩纷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程曼丽教授,作了题为《新闻史研究心得――以〈蜜蜂华报〉研究为例》的学术报告。“程教授从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蜜蜂华报》而不是别的报纸’为由头,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缘起,这里面既有导师方汉奇老先生的钦点和期许,也有自己补白新闻史研究的志向和抱负。选题确定后遭到了很多人的不解,在资料搜集中也遇到过不少麻烦,写作过程中曾因领域较新而无法和同行交流,幸好在导师的支持与鼓励下才最终完成了这一论文生产过程。”

时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的张志安教授,作了题为《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南方都市报〉个案研究(1995-2005)》的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研究问题的寻找和确认,提出要有辨别真问题和假问题的能力,并从否定性视角出发,从资料搜集、对象、概念、理论和对策等方面去辨析伪问题的种种表现。他强调博士论文写作要注意四个研究层次,即描述、阐释、应用和追问”“在研究方法上,他谈到了田野观察时的入场身份确认、信任关系建立、观察范围选定等经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刘海龙副教授,作了题为《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的学术报告。他从“一般的‘宣传’的观念在什么语境下产生?中国的宣传观念如何产生及发展?宣传的支持者如何使之正当化?宣传是否会消失?”等四个问题出发,开展了自己的学术研究。他发现,宣传的话语分为日常话语、操作话语、政策话语和学术话语四个层次;而话语本身又具有文本维度、话语实践维度和社会实践维度等三个维度;关于宣传有两种知识存在着,一是宣传技术的知识,二是将宣传正当化的知识。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夏雨禾教授,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三农”议程设置研究》的学术报告。他谈及“‘阿卡普尔科(acapulco)模型’对议程设置研究的四种总结”,而他“尤为关注竞争模式、自然史模式,自发模式和认知图像模式因针对个人议程而未做涉猎。由此形成了自己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三农’议程在《人民日报》总体议程中的地位及变化情况如何?《人民日报》‘三农’的议程构造如何?《人民日报》‘三农’议程中各议题的地位及变化情况如何?”

博士考察报告篇2

西瓜星球的人,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大约只有一个蚂蚁的五分之一大。西瓜星球的人不种粮食。他们只是在西瓜皮上钻上一口井,然后再从井里泵出西瓜的汁水,就可以食用了。

因为人小,食量小,而西瓜里的汁水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西瓜星球的人没有担心过食品危机问题。但w博士居安思危,测算了西瓜星球的瓜汁储量。他的计算非常精确。考虑到西瓜星球上的人口的增长因素,他算出西瓜星球的汁液可以食用到125年。125年之后,西瓜星球上的人吃什么。他在这句话后面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w博士把这份测算写成一份报告,他在这份报告中要求西瓜星球的领导们尽快地研究解决食用资源问题,未雨绸缪,以避免未来的食品危机发生。w博士把这份报告交给了科学部部长。

科学部部长看了,耸了耸肩,说:“这是个问题,可经费呢?没有经费,我无能为力。还是请总统来决定吧。”

科学部部长将报告呈送给了总统,总统草草看了,在报告上面签了字:还早着呢!不用着急。

是呀,125年以后的事,还早着呢!

总统去参加一个宴会了。那报告就被搁置在总统的抽屉里了。好几年过去了,这一天夜里,一颗鸡蛋大小的陨石撞击在西瓜星球上。撞击引发了强烈的地震,地震持续了两个小时零二十八分钟。人们在惶恐中祈祷,希望灾难不要降临。

所幸,西瓜星球上的建筑全都是防震的。大家都受到了极度惊吓,但除了一些人受伤,十多个心脏不好的人猝死之外,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

天亮了,西瓜星球的人才发现陨石已经把西瓜星球砸了个大洞,西瓜的汁液从大洞里流了出来。因为汁液浓度较高,所以流淌的速度较慢。人们纷纷迁移,刚撤出不久,原来的村庄、城市就被“洪水”淹没了。“洪水”还在继续肆虐,险情很快就传到了总统那里。总统立即召见海军、空军司令。向他们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救出所有灾民的命令。

于是,西瓜星球上所有飞机、军舰全部出动。用了两天时间。灾民们才被转移到较高的建筑里去。在西瓜星球第一流工程师们的努力下,又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那个大洞终于被堵住了。大洞周围出现的裂隙也都被修补好了。工程师们认为,西瓜星球如果再遭遇一次这样的撞击,整个星球就有可能解体,那时候无数人将在灾难中丧生。权威人士又说,这样的几率毕竟是很小的,西瓜星球有史以来,也就经历了这么一次。人们算是松了一口气,暂时归于平静,但很快人们就意识到了新的危机。

由于那个大洞流出了大量的西瓜汁液。有专家说西瓜星球里储藏的汁液最多只能够吃一年。流出来的汁液因为污染,已经不能再食用了。那么,一年以后,人们吃什么?没有了西瓜汁,西瓜星球上的人岂不都要饿死了吗?各种谣言如洪水一样蔓延开来,西瓜星球上的人生活在了恐慌之中。一般家庭的泵已经无法从井中打出西瓜的汁液了。商人们动用最先进的设备打了深井,开始大量开采。西瓜汁液成了最为紧销的商品,价格也一路飚升。即使如此,西瓜星球上的居民仍然在疯狂地购买。

没有了食物,就意味着没有了生命,存着的钱有什么用呢。西瓜星球上所有银行的存款均被取空!

总统召开了紧急会议。专门研究对策。

食品部部长提出:“要研究西瓜液的替代食品,替代食品要易于大量生产,营养价值高,方便保存。”

总统问:“说具体一点儿,好吗?”

食品部部长说:“我还没有理出个头绪,这只是设想。”

总统很生气,说:“等你理出个头绪。我们西瓜星球的人全部都要饿死了。”

科学部部长建议:“立即实行移民。重新找一个适合西瓜星球人居住的星球,然后用飞船把大家全部运到那个星球上。”

总统挺感兴趣,问:“你们发现这样的星球了吗?”

科学部部长说:“暂时还没有。”

总统又问:“寻找这样的星球大概要多长时间?”

科学部部长老老实实地承认,他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总统气得拍桌子,说:“危机来了,你们谁也想不出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要你们这帮部长有什么用?”

大家谁也不敢吭声了,气呼呼的总统突然想到了当年给他写报告的w博士。

是呀,w博士在几年前就意识到了危机,找到他,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眼前危机的办法。总统说:“你们尽快找到w博士,我要听听他的意见。”

西瓜星球警察总署署长、科学部部长及食品部部长一干人乘车火速赶到w博士的家。他们希望这个博士能够拿出一个方案来。

w博士家的门是锁着的。心急如焚的警察总署署长找来邻居询问,邻居说w博士已经失踪好几年了。w博士失踪好几年了!这可怎么办呀?

警察总署署长立刻打电话向总统汇报。总统听了,大怒道:“这是你警察总署的事嘛,一个著名科学家失踪了几年,你居然不知道,也太不称职了吧?现在我命令,三天之内,必须找到w博士,否则我就要撤了你署长的职!”

署长不敢怠慢,立即调动全部警力开始搜查w博士,并做出了谁能找到w博士,官升三级的悬赏。这种激励政策效果不错。警察们挨家挨户地认真搜查,可还是没有找到半点儿线索。

博士考察报告篇3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已积累的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件等内容。具体内容可参考附件:《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

(三)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阶段。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学期与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的学期之间应至少间隔一个完整的学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本年级第四学期进行,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不能按期履行开题报告的博士生,其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按上述间隔要求顺延。

(四)专家委员会的组成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组成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三至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专家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席。

(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首先考察博士生与论文选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的补充意见。博士研究生根据专家委员会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结果按考评成绩,分为通过、修改后通过和不通过三档。开题报告“通过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修改后通过者”,须根据专家委员会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补充,一个月后送交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确定的专家审定,通过后,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不通过者”,须在半年以内重新准备开题报告,半年后由院系所为其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因特殊情况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书面说明、导师批准后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填写《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书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经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主席和专家委员会委员签字,再由院、系、所领导提出审查意见后签名,由院、系、所教务秘书暂存,毕业时,一份报研究生院存学校,一份存博士生个人档案。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参考使用)

有鉴于论文开题报告对于论文写作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对开题报告的写作规范及相关要求做出如下说明:

关于开题报告的内容,作者应当说明:

1.论文题目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2.论文题目选择的依据和理由

科学性说明/创新性说明/批判性说明

个人性目的/实践性目的/理论性目的

3.论文拟涉及的范围及其讨论的问题

研究性质界定:经验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描述/相关度与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与规范规定

对象特征界定:真实性/意义性;一般性/特殊性;变量/过程;描述/诠释;比较/因果;

学科和学科领域界定;

时间空间说明:

4.作者已经获得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占有和整理情况,

已获得的文献

作者已具备的知识基础

从已获得文献中提炼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背景:假说/假设与流派分歧

5.论文拟完成的知识增长工作及其方向

基本理论预设和主要理论工具

描述性理论建构

与既有理论的差异/针对既有理论的修正

6.作者拟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所依据的理论说明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学理性的依据

研究技术与研究程序:学科的训练背景

研究工具与研究手段:基本条件的制约

7.论文工作大纲

基本的章节目形式安排

章节目安排中的逻辑结构或逻辑联系

8.参考书目

中文与英文分类说明

博士考察报告篇4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时间汇总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新东方网络课程】2017医学考博英语统考全程班!!点击免费试听<<<

自2016年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将试行“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旨在通过科学与公正的选拔机制,强化对科研能力、学术潜质的考察,提高博士生招生质量。

申请人须按照我校博士生招生简章和我院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经学院统一对申请人的材料审核评估后确认是否给予考核资格,对符合条件者通过考核确定是否录取。具体办法如下:

一、申请条件

1、报名者须身体健康,品行端正,遵守法律、法规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②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③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满6年(到录取年的9月1日),可按照同等学力资格报考。(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者,须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已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三名))。

3、健康状况符合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4、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二、申请材料

1、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从2015年10月中旬开始,届时详见博士报名公告(网址:grs.pku.edu.cn/zsxx/wsbm/)。

2、纸质材料提交

按学校要求时间2016年1月8日17时前送达,请申请者按如下要求提交申请材料:

(1)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报名表:请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陆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admission.pku.edu.cn)进行网上报名,上传相关材料,并打印《报名表》(考生在提交纸质报名材料时可以在以下方式中择其一填报导师:1、填报导师并标注不接受调剂;2、填报导师并标注接受调剂;3、标注接受调剂不填报导师。上述信息请在报名表的首页手写注明);

(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证明信)。如果学位是在国外获得,还需要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硕士课程成绩单的原件或复印件(提供复印件的同学须在复试时提交原件);

(4)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

(5)两位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下载网址:grs.pku.edu.cn/zsxx/bszs/bobmxx/);

(6)个人陈述(含对报考专业方向的认识、拟定研究计划,3000字左右,下载网址:grs.pku.edu.cn/zsxx/bszs/bobmxx/);

(7)外语成绩证明复印件(2013年1月1日以后获得的以下至少任何一项,须在复试时查验原件):

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合格标准另定)

②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80分及以上;

③toeFL成绩85分及以上;

④雅思(学术类)成绩6.0及以上;

⑤wSK(petS5)考试合格;

⑥GRe成绩280分及以上;

⑦本科或硕士阶段为英语专业;

⑧相应的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学位,并经教育部认证中心认证;

其他语种申请人只包括学校规定的俄语、日语、法语、德语,需提供语言水平证明,由院招生工作委员会评估和认可。若无相应外语能力证明,所有其他语种均须参加北京大学组织的博士生招生入学考试。

(8)若有已发表或已被接受的论文,请提供复印件(已接受但未正式发表的论文须提供接收函复印件);

(9)能证明本人的科学研究及学习能力的其它相关材料;

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务办公室教务老师收。联系电话:62765797。为保证材料准确送到,请使用emS或顺丰速递。

三、审核程序

(一)材料初审

学院教务办公室根据上述报考条件要求,对申请人申报资格进行初审。通过后,学院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委员会根据申请人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组织招生专家组对其科研潜质和基本素质进行初选。按照不超过招生人数300%的比例筛选出优秀候选人,进入学科复试阶段。

进入复核阶段的申请者名单预计于2016年3月上旬在考古文博学院主页公布。

(二)学科复核

学院将对申请者采取笔试与面试的考试方式进行差额复试,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科研素养、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及协作精神等。学科复核时间另行通知。

1、笔试:按方向分类考试,考试时间2小时,满分100分,60分及格。考试科目如下:

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考古、宗教考古、陶瓷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等方向:中国考古学

博物馆学(含藏品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科学、建筑考古等方向:文化遗产保护

2、根据笔试科目分两组进行面试,每位申请者的面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面试满分100分,60分及格。面试时申请人须向面试小组作报告(建议10-15分钟),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

3、笔试占40%、面试占60%,任意一项不合格不予录取。

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和政治理论课(文科加试科目为哲学,理科加试科目为自然辩证法)。

(三)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公示

1、由学院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委员会在合格考生中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2、拟录取名单报送学校研究生院审批,审批通过后将在考古文博学院主页公示10个工作日。

四、监督机制

我院成立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任主席,院长、本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为成员。

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委员会对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统一管理,包括:制定“申请-考核制”的实施办法、确定招生名额使用方法、公布院系招生说明、确定院系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进程表、确认复试名单、组成复试小组成员以及监督检查本院系的博士生招生情况等。

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委员会确保招生过程科学有序、公开透明、公正公平。

五、其它事项

1、学习年限、毕业就业、学费、奖助学金、学生住宿按我校招生简章的规定执行。

2、有关招生指导教师的情况可参阅考古文博学院学院网站《2016年考古文博学院导师目录》。

3、如发现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作弊及其它违纪行为,将根据学校规定严肃处理。包括取消录取资格及学籍等。

4、各个环节的具体时间等要求请及时关注研究生院和考古文博学院的网上通知,恕不另行通知。

六、招生咨询

我院招生信息请查询以下网页(archaeology.pku.edu.cn/)

招生咨询热线:(010)62765797

招生咨询邮箱:wbxyjw@pku.edu.cn

博士考察报告篇5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2018申请审核博士招生简章

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选拔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深入科研创新能力和医、药、卫生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根据学校《博士“申请-考核”制选拔工作实施办法》(西交研[2017]93号),特制定本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申请

1.申请人应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水平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⑴toeFL(≥80);

⑵GRe(≥305);

⑶雅思(≥5.5);

⑷大学英语六级考试(≥450)。

未达到以上英语水平要求的考生,经医学部审核认定特别优秀的可以参加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

2.申请人应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发表SCi学术论文须提供检索证明。

3.须符合《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生招生简章》相关规定。

二、申请程序

1.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为2017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0日,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登录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xjtu.edu.cn),进入网上系统按照要求报名并缴费。

2.递交材料

2017年12月30日以前,将以下所需材料一并邮寄(以邮戳日期为准)或送至医学部人才培养处研究生办公室并审核,逾期或所交材料不全者,按放弃处理:

(1)博士生考生报名情况登记卡(须双面打印,经本人签字);

(2)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在报名网页下载空白表手工填写);

(3)两份报考专业领域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推荐信(签字密封);

(4)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加盖公章或成绩专用章有效);

(5)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或其他英语能力证书复印件;

(6)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须提供论文摘要);

(7)科研水平和能力证明材料,近五年发表文章(须检索)或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8)学士、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复印件(外校应届毕业生提供研究生院开具全日制统招证明)或证明书。往届硕士生需提供硕士学位认证报告(可于3月10日提交),应届硕士生需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认证报告,境外学位证书报考者需提供“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查验原件,收取复印件);

(9)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合格证明;

(10)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应届生附学生证复印件及研究生部门开具的应届生证明;

(11)科研计划书。考生结合拟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某一具体项目,不要求是将来博士期间必须做的内容,撰写一份科研计划书,内容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研究方案、创新点等,字数不少于5000字,列出必要的参考文献。

(12)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1张。

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a)应届硕士生持学校研究生部门开具统招应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证明,往届生须有规培证书。

(b)国家颁发的报考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三、资格审核

1.材料评议

医学部成立专门的资格审核小组。对考生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科研情况、学术水平、攻读博士的科研计划书、专家推荐信等进行评议评分。按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取计划3:1确定进入下一环节人员名单。

2.现场确认

材料评议通过的考生须于2018年3月16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人才培养处(医学部行政楼121室)进行现场确认,需携带以下材料:

(1)博士生考生报名情况登记卡(双面打印,须经本人签字);

(2)学士、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原件(应届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补交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或证明书。往届硕士生提供硕士学位认证报告,应届硕士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认证报告,境外学位证书报考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的证明原件(查验原件);

(3)身份证和准考证。2017年3月1日-3月16日期间,登录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xjtu.edu.cn)下载打印准考证。

不经现场确认的考生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四、专业考核

1.专业知识笔试(包括外语与专业基础课):

时间:2018年3月17日

地点:西安交通大学雁塔校区

科目:专业基础课、英语,每门总分100分,考试时间各为3个小时。

2.综合能力测试:

2018年3月18日,医学部成立考核专家组,对考生的申请材料、学科背景、综合素质、外语水平、思维能力、科研素养、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

考生应向考核小组作报告15分钟(ppt)。报告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英语水平、发表文章、获得奖项、科研经历、报考专业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

3.综合面试:

时间:2018年3月19-23日,具体要求由各学院二级学科安排并公布。

内容包括外语口语、听力和专业知识测试、临床技能、病案分析、实验操作等。持境外硕士学位考生须加试政治理论,加试不合格的考生不得参加面试。

五、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各项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业务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德、智、体等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均为非定向就业,档案一律调至我校,毕业后自主择业,学校派遣。

六、相关费用

学费及资助体系参考《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招生简章》相关内容,详情查阅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主页(gs.xjtu.edu.cn)相关文件。

七、入学时间

2018年9月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卢老师e-mail:luyang69@mail.xjtu.edu.cn

咨询电话:(029)82655038网址:medgs.xjtu.edu.cn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人才培养处(雁塔校区医学部行政楼一层121室)邮政编码:710061

九、其他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招生简章》执行,本实施方案的最终解释权归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补充说明:

1.报名材料作为申请资格的一部分,一旦提交恕不返回。

2.考生填报信息、提交资料,应真实准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一律取消考试及录取资格。

3.考生经复试录取后,报考方式及相应信息上报研招办,一律不得更改。重复录取的考生,学校有权取消其录取资格,一切后果考生自行承担。

4.每年选拔部分优秀博士生参加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可提前进行相关准备。

5.招生目录研究方向后有iDt及编号的是“交叉培养”项目,其他在合作导师栏目的合作导师是海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

博士考察报告篇6

8.在科研工作方面成绩突出,成果显著,或在经济或其它相关管理部门作出突出贡献,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特别显著,上述条件可适当放宽,但须经研究生处审核后,报主管校长批准。

9.考生须征得所在学习、工作单位同意才可报考。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博连读在学硕士生考生,报名前须征得硕士学习所在单位同意(相关申请表可从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下载)。报考类别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在劳动合同中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报名时须提供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介绍信。考生与所在学习、工作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考生不能被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概不负责。

四、报名时间及程序

步骤1:网上报名(开始时间:2011年11月1日,截止时间:2011年12月31日)

(1)考生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我校使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该报名系统网址为:http://222.187.120.13:9000/。

(2)考生在规定网报时间内打印报名系统中的相关表格(在线打印表格截止时间:2011年12月31日),在2012年1月6日前向我校研招办提交以下材料,并缴纳200元报考费(同等学力考生缴纳400元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①博士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②专家推荐书,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推荐意见;

③获最后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和硕博连读在学硕士生还须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开学报到前补交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获境外学位考生须提供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④身份证复印件;

⑤硕士阶段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论文评议书;

⑥体检表(可在当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

⑦思想政治考察表;

⑧其他材料: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博士申请表、硕博连读在学硕士生报考博士申请表(可从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下载)、在职人员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的介绍信。

博士考察报告篇7

[关键词]新中国;第一女博士;博士学位授予;学位制度

1983年5月27日,中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批博、硕学位授予大会,有18位来自不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这新中国首批18位博士中,就有新中国第一女博士学位获得者徐功巧,她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生物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和理学女博士学位获得者。徐功巧成为我国自行培养并授予的第一个女博士,从此开始,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渐渐增多。她们之中,有的成为我国实施学位制度后各个学科的“第一女博士”。

由于资料分散的缘故,加上不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领域,长期来一直没有得到详细的研究和考证,存在很多疏漏和错误的说法。笔者依据我国实施博士学位授予制度的学科分类来梳理和考证,查缺补漏,修正误传。

一、新中国的“第一女博士”

继徐功巧获得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学位之后,1983年12月27日,倪以信在清华获得博士学位。当时清华大学参加答辩的只有两个,而倪以信又是第一位答辩,所以她是清华大学培养出来的第一位博士,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工学女博士。

第一批医学女博士是由北京医学院1984年12月授予的,她们是第一位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女博士曹承敬,首批生理学女博士谢翠微、李思嘉(1)。

第一位经济学女博士刘桂苏(2)的专业是财政学,依学科分类,她也是经济学科门类第一位女博士,获得学位时间比世界经济专业第一位女博士赵涛要早半年。

第一位法学女博士梅小侃(3)的专业为国际法,她于1986年7月7日获得学位。她是北京大学著名法学家王铁崖的第一位博士生,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第一位法学博士。

第一位历史学女博士学位获得者是来自北京大学的杨若薇,她于1986年7月7日获得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学科专业为中国古代史,导师是邓广铭教授,博士论文是《辽朝军政制度考察》。(4)由于杨若薇为人低调,加上对她关注不够多,所以多年来人们一直把历史学的第一位女博士的头衔戴在了中国人民大学的黄爱平头上。黄爱平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科的第一位女博士,她于“1988年5月获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学科专业为中国古代史”。她于1985年7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硕士学位之后又继续攻读博士,成为人大录取的第二位女博士。关于“第一名”的头衔,她并不在意:“不少人,包括我导师,都说我是我国第一个历史学女博士,这是一头撞上的,纯属偶然”,“不止一家媒体提过,甚至一些学生报考我的博士生,也是专门奔此而来的,特别是女生。但我对过程中的排名并不在意,对巧遇到的‘第一’、‘首位’也不看重。回想起来,我是我国恢复学位制度后的第二批博士。当时第一批博士人数很少,其中的历史学博士,好象没有女性。在第二批博士中,女姓也寥寥无几。”(5)可见她自己和导师也没弄清楚,殊不知这第一位其实并不是她,可谓当局者迷。其实若除去杨若薇,这第二位也不是她,而是于1987年9月获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的方慧(6)。

第一位语言文字学女博士是1987年7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的石定果(7),依学科分类,她同时也是文学类第一个女博士。

第一位农学女博士是李晓方,她于1987年12月在华中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作物遗传育种(8)。

第一位哲学女博士是1988年5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周穗明(9),她所学专业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位教育学女博士由史静寰于1990年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她所学专业为中国近代教育史(10)。与史静寰同时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的还有年仅25岁,于1990年初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宋美娥,她是我国心理学第一位女博士同时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博士(11)。因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故笔者以目前执有的资料很难判断史静寰与宋美娥谁是“第一位教育学博士”。

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姚云竹(12),她于1998年毕业于军事科学院战略学专业,获得军事学博士学位。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工红旗手”、“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

管理学博士学位是1997年新的学位授予学科目录中从经济学分离出来的,1999年共授予331人管理学博士学位,因此,谁是第一位管理学女博士很难考证。

艺术学是2012年新学位授予学科目录中从文学独立出来的,因此目前还没有授予艺术学博士学位的历史。

以上是按大学科目录分类区分的,如果以学科细化来分,有中国“第一女博士”头衔的人更多,如:第一位经济学女博士赵涛13;第一位书法女博士解小青;第一位轮椅女博士侯晶晶;第一位聋人女博士郑璇;第一位舞蹈学女博士袁禾;第一位体育学女博士陈小蓉;(14)第一位美术学女博士王可平(15);第一位统计学女博士蒋萍;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曲晓辉;第一位词学女博士王筱芸;第一位外科女博士周晓霞;第一位生殖医学女博士司远征;第一位农业动物工程学女博士夏平(16);第一位女中医博士陈光新(17);第一位词学女博士王筱云;第一位整形外科女博士乔群等等。

二、新中国女博士授予情况分析

随着20世纪20年代开始提倡在教育上的男女平等,便开始有女性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有的甚至出国留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囿于当时的条件,很难实现男女在教育上的平等。在那年代,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寥寥无几,而且都是在中国的教会大学或者外国大学获得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上实现真正上的男女平等原则。在研究生教育中,女性也占到一定的比例,但人数极少,获得突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1981年授予的首批硕士中,就有近一成的女性:“首批授予的8665名硕士中,男7835人,占90.4%;女830人,占9.6%。”(18)从1981~1993年,我国共授予了女博士学位1149人,而同期共授予12095名博士,女性博士只占其中的9.5%。(19)与男博士相比,1994年以前我国的女博士人数不多。但从当时我国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女性受教育权利的传统来看,取得这些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关于博士学位授予的男女性别分析资料甚缺,本文试以《中国博士发展报告》给出的1995~2008年的毕业生性别比例来分析中国女博士学位的授予情况。虽然本书中的许多数据的可靠性还有待详核,而且毕业生人数与学位授予人数有一定差别,但以毕业生的性别比例来分析学位授予的性别比例,基本上还是可行的。通过分析,中国的女博士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从1995年的约12%增长到2008年的35%,男女博士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85:120。

2009年、2010年中国博士学位授予的性别比例基本维持在1.85:1的水平上。2009年授予男博士占64.31%,女博士占35.69%21;2010年授予男博士占64.6%,女博士35.4%,其中各个学科的授予男女比例分别是哲学61.3:38.7,经济学66.3:33.7,教育学53.9:46.1,文学46.0:54.0,历史学61.3:38.7,理学63.3:36.7,工学74.1:25.9,农学59.2:40.8,医学52.5:47.5,管理学62.9:37.1,专业学位56.1:43.922,在文学上出现了女博士比例高于男博士的状况,表现出非常积极的信号,男女博士比例趋于平衡的方向有望。

女博士学位授予成就有三点:一是授予学科覆盖范围广,从1983年开始授予工学学位,到1997年12月授予军事学学位,再到1999年授予新划分出来的管理学学位,12个学科门类全部有女博士获得学位的授予;二是获得博士学位者日趋年轻化,从近年授予的女博士的年龄上看,比以前更加年轻,平均年龄普遍降低,这给她们在工作、生活上带来了红利,如今的女博士不论是在学业上、工作上、家庭生活上都能获得丰收;三是女博士在科研、教学、技术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她们活跃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中,担当起自己独特的角色,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并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

注释:

(1)《北京研究生教育》编审委员会编写组编:《北京研究生教育1949―1989》,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年12月版,附录部分,第488页。

(2)周木:《我国第一位财政学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在京举行》,载《中国财政》,1986年06期,第48页。

(3)《北京研究生教育》编审委员会编写组编:《北京研究生教育1949―1989》,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年12月版,附录部分,第467页。

(4)《北京研究生教育》编审委员会编写组编:《北京研究生教育1949~1989》,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年12月版,附录部分,第468页。

(5)阚红柳:《谈泊明志宁静致远――黄爱平教授访谈录》,2004年5月7日,载于《历史教学》编辑部编:《新生代历史学者(第一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257页

(6)文精主编:《蒙古族大辞典》,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88页。

(7)《北京研究生教育》编审委员会编写组编:《北京研究生教育1949~1989》,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年12月版,附录部分,第468页。

(8)梁桂芝主编:《中国博士人名辞典》,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262页。

(9)梁桂芝主编:《中国博士人名辞典》,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4页。

(10)梁桂芝主编:《中国博士人名辞典》,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18页。

(11)周有恒:《中国女博士“第一人”》,载《中华英才》1993年05期,第29页。

(12)包国俊:《姚云竹:第一位军事学女博士》,载《报》,2002年9月11日。

(13)李海鸥:《新中国第一位经济学女博士――赵涛》,纪念“巾帼建功”2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http://219.238.228.244/newsfl/jinguoji

angong/zhengwen/3j.jsp?news_id=851。

(14)注:张汇兰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获得的,陈小蓉为中国自己培养授予的第一位体育学女博士。

(15)李润芝:《新中国帼国博士第一人》,载《河南税务》1998年第3期,第45页。由于“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是在德国获得学位,“第一位军办女博士蔡文琴”是在英国获得的,“第一位海洋化学女博士洪华生”是在美国获得的,“第一位护理学女博士林菊英”是由美国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另外第一位中医女博士不是周珉,故不列入,以下几位的注释均与此处相同。

(16)张守强、于华夫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百科之最大辞典》,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1月版,第417页。

(17)周有恒:《中国女博士“第一人”》,载《中华英才》1993年03期第30页,以下几位均同。

(18)《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9月版,第646页。

(19)原载《中国教育年鉴(1994)》和《中国妇女报》1994年1月12日。转引自《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第5期,第8页。

(20)蔡学军、范巍等著:《中国博士发展状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版,第14页。

博士考察报告篇8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除提前攻博考生外,非应届的在读硕士生不得报考)。获得国外学历学位的人员,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有两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5.对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要报考专业、学科或相近的领域工作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水平;

(2)已修完所报考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

(3)已在所要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两篇以上(含两篇)的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技成果奖励(排名前五名)。

6.在职生源报考条件(点击进入);

三、报名

1.报名方法:我校2014年博士生招生只招一次,实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为2014年2月17至2月28日,报名网址近期公布。

2.提交申请材料:2014年3月10日至12日(上午8点半-11点半,下午1点半到4点半),考生(可代交)提交以下报考材料到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同时核发准考证,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不发准考证。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名情况表;自行下载并填写的《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生报名登记表》;

(2)身份证、学位、学历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处、部)的应届生证明信),领取准考证时,审核原件留存复印件。;

(3)硕士课程成绩单的原件;

(4)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

(5)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证明书(复试时提交);

(6)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想致力研究的问题和设想的陈述书(复试时提交);

(7)两位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8)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交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两篇(含两篇)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五名)的证书;

(9)近期免冠二寸照片三张。

(10)在职生源需携带在职生源报考条件的证明材料。

四、考试

入学选拔分为初试、复试二部分。

1.初试

(1)考试时间:2014年3月15、16日。具体时间地点在准考证上注明。

(2)考试科目:外语、两门业务课。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和政治理论课(文科加试哲学,理科加试自然辩证法)。

2.复试

(1)复试时间另行通知。复试实行差额制,将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将对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申请人应向复试组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以及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和理由等。

(2)对于经过初试和复试仍不能确定是否录取的考生,我校将进一步组织复试。

五、录取

复试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对复试及格考生,根据初试、复试成绩,结合素质审核结果,综合评估考生各方面的表现,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六、体检

体检在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体检标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七、学习年限

博士生入学时间为2014年9月。学习年限:脱产学习学制3年,在职学习学制4年。

八、就业

入学时人事档案没有转入我校的博士生,毕业后回原工作单位或自谋职业。其他博士生按国家和学校有关就业政策办理。

九、违纪处罚

如发现考生有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十、如在2014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十一、招生办咨询电话、联系方式

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及有关注意事项可在我校研究生院网页(master.lnnu.edu.cn)查询;

咨询热线(0411)82153737;

办公地点:辽宁师范大学文科一号楼602室;

通讯地址:大连市黄河路850号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116029;

博士考察报告篇9

关键词:日本;终身学习;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65-04

日本政府2006年颁布的新《教育基本法》将教育的目的设定为:培养以完善人格为目标、具备民主和平国家及社会构成者所应有的身心健康的国民。为实现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的目的,日本在以下领域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家庭教育

所有教育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狭义的家庭教育指的是父母等年长者对子女以训练、指导的形式所进行的意图性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子女的基本生活习惯,促使其自立、遵守规定、控制欲求等。广义的家庭教育则是在此基础上包括家庭的生活样式和氛围、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言传身教等。2003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机构)的答申报告中指出“父母(保护人)作为人生最初的教师在培养子女的丰富情操和基本生活习惯、对家族成员或他人的关心体谅、判断善恶的基本伦理观、社会规则、自制心和自立心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报告不仅指出了随着正在进行中的少子化与父母生活方式变化引起的家长的过度干涉或保护、放任、虐待儿童等社会问题,也提出了家长不具备示范资质等家庭教育机能下降、社会整体存在着父母不关心家庭教育等问题。为此,日本政府在新《教育基本法》中增设了有关保护人对子女的责任及国家、地方政府和团体应尽职责的条款。新的教育基本法不仅强调了父母等保护人的责任,也指出了对开展家庭教育提供教育信息和资源援助的重要性。

二、学校教育

1.中小学教育。受上述指导意见的影响,中央教育审议会立足于“宽松”中培养“生存能力”的教育观点,在考察了中小学教育的状况后,于1996年提出了精选学习内容、周学5日制、推进综合性学习等方针。伴随着学校指导要领的变更,日本的小学和初中于2002年、高中于2003年开始实施修改后的教育课程。但是,由于此后学生学习能力下降、青少年犯罪等问题的频发及教育基本法的修订,文部科学省于2008—2009年在不改变培养“生存能力”的基本方针之前提下,以增加课时、重视数学、物理、语言和体育为指针对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修改。因此,日本的小学、初中、高中必须分别于2011年、2012年、2013年开始实施遵照新指导要领所编制的教育课程。为更加充实学校的教育,除了上述内容,日本的中小学还正在实施:推进少人数年级制度(目前在公立小学1年级开始试行每个年级定员35人以下的制度);严化教科书的编制与选用标准;充实教育咨询机构,排除校内的暴力、欺侮同学、自杀等行为和现象;开展尊重个人人权的教育;在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范围内推进培养勤劳观和职业观的教育;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开展饮食指导、防治传染病、防止吸毒、性知识教育、保障学生通学安全等教育活动;开展特别支援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残疾学生的能力;充实对学生的经济支援;培养能够活跃于国际社会的人才;创建富有特色和魅力的高中;确保和提高教师的资质能力等具体行动。作为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的一环,日本的各中小学已经开始加强与家庭和地区社会的合作,设立校外评价体制,努力创建值得信赖的开放式校园。

博士考察报告篇10

 

 

各类学术会议邀请函1

  盛京医院口腔医学论坛学术会议将于20__年5月30-31日在沈阳召开,盛京医院口腔医学论坛学术会议邀请函的详细内容如下:

  尊敬的口腔界同仁:

  为了更好的促进辽宁省口腔医学的发展,增进广大口腔医生在临床治疗方面之间的交流,以及加强口腔医护人员对于院感控制和提升自我的保护意识,为此,“盛京医院口腔医学论坛学术会议”将于20__年5月30-31日在沈阳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科主办,国药前景口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德国DmG化学医药集团公司北京代表处、卡瓦集团协办,届时我们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及交流,欢迎省内外口腔医护人员积极参与。

  本次学术会议将授予省继续教育学分2分

  会议日程:20__年5月30日——5月31日

  会议地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南湖院区8号楼3楼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

  谭建国: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副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兼秘书,北京海淀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临床专业特长为固定修复,牙齿美学,牙齿美学修复,牙周病夹板修复。1994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口腔修复学博士学位,1999-20__年在日本昭和大学齿科学部作访问学者医学|教育网整理。主要研究方向:固定修复的生物力学研究、牙本质粘结的研究,指导研究生11名。

  刘翠梅: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医疗技术准入”评价专家,北京市口腔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委员。

  张英: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急诊科主任,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治疗工作二十余年,对龋病和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善于设计,操作精细,特别对着色牙实行独特的美白治疗方法,对外伤和各种牙齿急症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疗,根尖切除术,根尖倒充填术,根尖囊肿摘除及植骨术;熟练掌握牙周疾病的基础治疗和牙周疾病外科诊治;对黏膜疾病的诊治,认症经验丰富,以舌诊,中医辨证,临床病例,鉴别诊断为特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思维和手段,治疗各类疾病。

  林晓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口腔门诊主任,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专业委员会、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编委、辽宁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牙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8—1999年在日本昭和大学齿学部做访问学者;20__—20__年在著名口腔研究院——美国Forsythinstitute口腔免疫教研室做博士后研究医学|教育网整理,师从著名的口腔免疫专家martina.taubman教授,专攻牙周病与口腔免疫的研究;多次受邀辽宁省电视台、电台及各大报纸采访,广泛宣传牙周病预防及规范化治疗。临床擅长牙周病的诊断与早期干预治疗及疑难黏膜病的诊断与治疗。

各类学术会议邀请函2

  april10,XX

  dearprof.heyu,

  theacademicconferenceonbfifshandamericanliterature

  sponsoredbybeijinguniversitywillbeheldinbeijingon2ndjulyXX.wetakegreatpleasureininvitingyoutoattendthe

  conference.wewillpayyourhotelaccommodationandmems,butyouwillberesponsableforyourairfare.

  ifyouhaveanypaperortopiesonwhichyouwouldliketogivetalks,pleaseinformusassoonaspossiblefortheprogramisbeingfinalizedsoon.

  pleaseconfirmyourparticipationatyouearliestconvenience.withkindregards.

  yourssincerely,

  zhaoyan

  convener&secretary

  [译文]

  亲爱的何雨教授:

  您好!我们定于XX年7月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英美文学学术会议,想邀请您届时参加。

  会议免费安排食宿,往返机票自理。

  如果您有要宣读的论文或要发言的论题,请尽早来函告知,以便会议安排。

  希望您届时光临。请尽快来函确认。

  祝一切顺利!

  会议召集人:赵x秘书长

  XX年4月10日

各类学术会议邀请函3

  尊敬的_______:

  您好!

  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主办,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承办的“第一届中国(杭州)安全电子商务学术会议(the1stchinaconferenceonsecuree-business,ccseb)”,将于20xx年11月27日至30日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电子商务学术会议邀请函范本国际旅游大都市中国杭州西子湖畔隆重召开。大会组委会诚挚邀请您出席会议交流。

  会议将由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李琪教授、浙江大学陈德人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吴跃教授、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王坚博士共同担任主席。50余名领域知名专家组成会议程序委员会,全面负责会议主题报告、合作交流、学术出版等工作。会议人员规模估计达到300人左右,届时国内外著名专家将到会作专题报告,相关企业将展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集团等单位领导也将出席本次会议。

  本次大会将围绕“安全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领域(#url#),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提供一个代表国内“安全电子商务”产学研界最高水平的高层信息沟通平台,探讨本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

  一、会议时间:20xx年11月27-30日

  二、会议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教工路195号

  浙江百瑞国际大酒店()

  三、日程安排

  1、11月27日全天报到注册

  2、11月28日上午会议开幕式、院士专家主题报告

  3、11月28日下午大会优秀论文宣读

  4、11月29日上午开放课题同行评议、闭幕式

  5、11月29日下午参观考察

  6、11月30日全天旅游考察

  四、参会须知

  1、报到时间:20xx年11月27日全天。

  2、报到地点:浙江百瑞国际大酒店大厅

  3、注册费标准:含会务费、资料费、论文集、餐费、礼品、合影、通讯录、评阅费等,论文作者800元,其他代表700元,费用在报到时现场交纳。

  4、住宿费、考察费自理。

  5、浙江百瑞国际大酒店标准间(2张床)为320元,2人合住为160元/床位(含早餐)。

  6、书面邀请函请于会议报到日现场领取。

  7、有特殊要求的代表请在注册表说明,组委会可以给予安排。

  五、会务组

  联系人:

  电话:

  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