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民居考察报告十篇民居考察报告十篇

民居考察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36:18

民居考察报告篇1

与上月相比,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类商品与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呈“四升三降一平”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2%,衣着类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居住类与上月持平。

一、食品价格上涨明显。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3%,环比上涨1.7%,涨幅均较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9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9个百分点。

1、粮食价格明显上涨,食用油价格继续下跌。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7%,其中大米价格下降2.7%,面粉价格上涨8.5%,粮食制品价格上涨2.2%,以小米、玉米面为代表的其他粮食价格上涨11.3%。本月下旬粮食类中面粉价格出现了普涨,环比上涨2.3%。面粉涨价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抗旱措施,但受旱的大部分麦区旱情尚未根本缓解,抗旱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小麦产区预期收成减少,老百姓产生惜售心理,致使市场上小麦价格上涨;二是去年化肥等农资和农业用工价格上涨导致种粮成本增加;三是与各大超市节前低价促销、节后价格恢复有关。**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宣布上调**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上调幅度在13%至15.3%之间,今后小麦、面粉价格可能还会呈现小幅上涨,但不会脱离政府的调控范围而出现大幅波动,上涨空间是相对有限的。油脂价格在上月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同比下降6.2%,其中植物油下降3.5%,植物油制品下降18.5%,动物油下降28.8%。油脂环比下降0.5%。

2、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下降明显。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下降4.5%,环比微涨0.1%。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8.4%,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尤其是本月下旬猪肉价格回落的幅度较大,使得猪肉价格环比下降0.9%。牛、羊肉价格同比在上月上涨的基础上继续上涨,分别上涨3.2%和2.3%,但涨幅明显回落,较上月分别回落了4.4和0.9个百分点。牛肉价格环比下降0.1%,羊肉价格环比上涨0.9%。

3、鲜菜、鲜果、糖价格上涨明显。本月鲜菜、鲜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8%、6.3%,环比分别上涨9.4%、7.1%,是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持续冷空气的影响造成鲜菜生长的不正常,大部分地区的蔬菜出现减产,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绝产现象。调查统计的25种蔬菜中,除韭菜、萝卜价格下降外,其余蔬菜全部上涨,芹菜、莴笋、黄瓜、冬瓜、丝瓜、茄子、青椒、洋葱、大葱、蒜苔等一些蔬菜价格比上月涨幅超过10%以上。受春节前后外地鲜瓜果停运的影响,本月调查的9种鲜瓜果价格较上月全部上涨且涨幅明显,除苹果、梨、葡萄的涨幅低于5%外,其余6种鲜瓜果涨幅均超过了5%。此外,糖类中的食糖、糖果及巧克力制品等价格受春节期间需求旺盛的影响明显上涨,致使糖价同比上涨6.7%,环比上涨2.2%。

二、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回落。2月**市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1.1%,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同比价格下降。

1、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环比微涨。本月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4.5%、环比微涨0.4%。春节过后,各大商场、超市举办各类打折促销活动基本结束,大部分衣着类恢复原价,致使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如长大衣、衬衫、t恤衫、西服等。

2、个人用品中首饰价格上涨明显。受国际黄金价格变动影响,本月首饰较上月上涨4%,24K金项链由上月的每克231.67元上涨至本月的246.33元;银手镯由上月的每克177.61元上涨至本月的180.5元,涨幅分别为6.3%、1.6%。与上年同月相比首饰价格下降1.8%。

3、汽油、柴油价格再度下调。受汽、柴油调价影响,本月汽、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6%、25.1%,环比分别下降0.5%、9.7%。

三、服务项目价格上涨。本月受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影响,致使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

民居考察报告篇2

浙江省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办法最新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依法规范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刑罚正确实施,维护社区矫正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及《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和《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对象为下列社区矫正人员:

(一)被判处管制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

(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四)被裁定假释的。

第三条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考核奖惩应当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事求是、准确及时原则,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综合考核与动态评估相结合原则。

第四条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考核奖惩,主要考核奖惩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完成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任务等情况。

第五条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享有的合法权利,应依法予以保护。

第六条在实施考核奖惩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严肃认真,秉公执法,严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违反规定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人民检察院对本办法的具体实施依法进行监督。

第二章考核

第八条考核自社区矫正人员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报到之日起至社区矫正期满或终止之日止。

第九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遵守下列监督管理规定情况进行考核,司法所负责日常工作:

(一)矫正报到规定;

(二)定期报告规定;

(三)会客管理规定;

(四)外出管理规定;

(五)居住地变更管理规定;

(六)教育学习规定;

(七)社区服务规定;

(八)禁止令规定;

(九)信息化核查规定;

(十)其他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

对于被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矫正人员,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配合公安机关监督考核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情况,掌握有关信息,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第十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办理社区矫正登记接收手续,并在三日内到指定司法所报到。

第十一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定期向司法所当面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遵守向村(居)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告等相关规定。

第十二条社区矫正人员如有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接触对其矫正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等情形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司法所。

第十三条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每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状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的病情复查情况报告或就医诊治病历等相关材料。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确因病情、治疗措施等特殊原因所限,无法到司法所报告的,经司法所同意,可委托家属、监护人或保证人每月向司法所书面报告身体情况。病情复查情况报告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就医诊治病历等相关材料可由其家属、监护人或保证人送交司法所。

第十四条宣告执行后的社区矫正人员确因下列原因不能到司法所当面报告的,经司法所同意后,可以委托其家属、监护人或保证人代为提交书面情况报告,司法所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

(一)患严重疾病正在治疗或行动不便的;

(二)怀孕且行动不便的;

(三)生活不能自理的;

(四)年老体弱且行动不便的;

(五)符合《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五十条规定且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改过自新、融入社会的。

上述社区矫正人员,经司法所审核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可免除参加集中学习教育、社区服务等活动。

第十五条社区矫正人员不得威胁或骚扰被害人、控告人、举报人及他们的家人或亲属。

第十六条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第十七条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区或县。经批准离开的,不得超过一个月。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区或县,应当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规定办理请假、续假和销假等手续。返回居住地时,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司法所报告。

第十八条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不得出国(境),不得申请办理出国(境)证照;持有出国(境)证照的,应当主动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上缴出国(境)证照。

第十九条社区矫正人员未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

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二十三条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经批准同意变更居住地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到新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第二十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二十一条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要求,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二十二条被宣告禁止令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人民法院宣告的禁止令和《浙江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十九条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规定,持有的定位手机不得设置呼叫转移、人机分离、恶意关机和欠费或交给他人使用等。

第二十四条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按月进行,月度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

考核结果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第二十五条社区矫正人员当月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完成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任务的,考核结果为合格。

社区矫正人员当月遵守法律法规,但违反监督管理、教育学习、社区服务规定,未受到警告或治安管理处罚的,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

社区矫正人员当月违反法律法规或监督管理、教育学习、社区服务规定,受到警告或治安管理处罚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第三章分类管理

第二十六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考核情况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司法所负责日常工作。

管理等级分为严格管理和普通管理两类。

第二十七条社区矫正人员自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报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当接受严格管理。

三个月期满后,司法所依据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风险评估结果和监督管理期间考核情况,经合议后提出确定其管理等级的建议,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合议人员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矫正小组等有关人员三人以上组成,人民检察院基层检察室等可派员列席,司法所合议意见应当保存。

第二十八条社区矫正人员连续三个月月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的,可以调整或维持为普通管理等级。

社区矫正人员经评估确认再犯罪风险较大的,或者三个月内月度考核结果出现两次基本合格的,或者一次不合格的,应当调整或维持为严格管理等级。

第二十九条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等级,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处遇。

(一)严格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每周电话报告一次、每半月当面报告一次,一般不得请假外出。

(二)普通管理的社区矫正人员,每半月电话报告一次、每月当面报告一次。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指定每次电话报告、当面报告的具体日期,并将报告情况记录在案。

第三十条分类管理等级按每三个月调整一次。符合调整条件的,由司法所合议后提出调整等级建议,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实施;不符合调整条件,或者虽然符合调整条件但剩余矫正期限不满一个月的,按照原等级管理,并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管理等级调整结果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等级调整结果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奖惩

第三十一条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奖励条件或具有处罚情形的,司法所应当及时合议并报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接报后应当及时调查核实。

证据材料包括予以奖励或处罚的事实材料、社区矫正人员日常表现证明材料、其他有关证人证言和物证以及司法所合议意见等。

第三十二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调查情况,对社区矫正人员给予奖励或处罚的事实及有关证据进行集体评议审核,决定相关处理意见。

给予表扬或警告、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的评议审核人员,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社区矫正和法制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

提请减刑或者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等案件的评议审核人员,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社区矫正和法制部门负责人、居住地司法所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居住地的基层检察室或同级人民检察院可派员列席会议。

评议审核意见纳入给予社区矫正人员奖励或处罚的相关证据材料范围,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留存。

第三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连续六个月月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表扬一次,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

表扬名单除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外,应当在司法所办公场所公示,接受监督。

第三十四条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执行期间获得的表扬,参照《浙江省罪犯考核奖惩办法》相关规定计算奖励分值,一次表扬计10分。

社区矫正人员因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被收监执行的,其在社区矫正执行期间获得的表扬奖励分值不得作为今后提请减刑或假释的依据。

第三十五条社区矫正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揭发他人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五)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贡献的。

第三十六条社区矫正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一)阻止他人实施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六)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特别突出表现的;

(七)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三十七条对判处管制、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连续获得三次以上表扬、累计获得四次以上表扬且未受警告以上处罚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提出减刑建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提出减刑建议。

被宣告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并依照《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司法行政机关拟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提请减刑的,应当依照《浙江省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在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村(居)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七天。公示内容应当包括:

(一)社区矫正人员的姓名;

(二)原判认定的罪名、矫正类别和矫正期限;

(三)社区矫正机构的减刑建议和依据;

(四)公示期限;

(五)意见反馈方式等。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减刑案件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三十九条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经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建议书副本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暂予监外执行的,还应当抄送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机关或原服刑监狱。

司法所合议、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人民检察院提出书面意见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一并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裁定;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的减刑,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人民法院应当将裁定书送达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减刑建议的司法行政机关以及社区矫正人员本人。司法行政机关收到裁定书后,应当将裁定书分别送达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暂予监外执行的,还应当分送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机关或原服刑监狱。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裁定不当的,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裁定。

第四十条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所合议后提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警告,并附相关证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不满十五天的;

(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六)一年内违反社区矫正机构信息化核查规定三次以上的;

(七)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情形。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向社区矫正人员或其家庭成员、监护人、保证人送达书面警告决定。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作出警告决定的,应当通报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一条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向同级公安机关提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十五天以上、不满一个月的;

(三)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行为,情节较重的。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并在处理结果作出后三日内书面通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二条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上述第(三)、(四)项中仍不改正的,系指缓刑、假释社区矫正人员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三次警告后,再次出现可予以警告以上处罚的情形。

缓刑、假释社区矫正人员下落不明的,不影响撤销缓刑、假释案件的审理。

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其中,撤销假释的,还应将撤销假释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分送原服刑监狱。

第四十三条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所合议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交相关证据,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决定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批准、决定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决定: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区或县,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七)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八)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上述第(三)、(四)项中仍不改正的,系指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两次警告后,再次出现可予以警告以上处罚的情形。

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下落不明的,不影响撤销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审理。

司法行政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四十四条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对司法行政机关提请收监执行的建议不予采纳的,应当书面通知提请机关,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五条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建议的,应当报送下列相关材料:

(一)减刑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建议书;

(二)原审法院裁判文书、执行通知书、社区矫正期间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印件;

(三)证明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减刑条件,或构成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情形的证据;

(四)社区矫正人员月度考核表,减刑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提请收监执行审批表;

(五)司法所合议和司法行政机关评议审核意见;

(六)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要求移送的其他材料。

第五章收监

第四十六条对已被提请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加强监管。

第四十七条人民法院收监执行的裁定、决定送达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立即将罪犯送居住地看守所临时羁押,公安机关在抓捕、关押和押送等方面予以协助。

第四十八条对收监执行的罪犯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交付手续:

(一)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决定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收监执行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执行,公安机关在抓捕、关押和押送等方面予以协助。

(二)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监狱将罪犯收监执行。

(三)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第四十九条被裁定或决定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在逃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公安机关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捕。

第五十条社区矫正人员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二条第(五)项和第四十三条第(八)项规定提出收监执行建议。收监决定生效后,负责执行收监裁定、决定的机关,应当及时与强制隔离戒毒的批准或者执行机关办理罪犯交接手续,将罪犯收监。

第五十一条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项规定情形的,监外执行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脱离监管情形的,自该情形发生之日起至被收监前一日止,不计入执行刑期。

第五十二条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的不计入刑期情形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收监执行建议书中说明情况,并附有关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在决定予以收监的同时应当确定不计入刑期的期限。

监狱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有上述情形的,所在监狱或者看守所应在罪犯被收监后及时上报决定机关审核,并向其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不计入执行刑期的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对罪犯不计入执行刑期的期限作出审核裁定。人民法院应当将有关法律文书送达建议机关及罪犯本人,同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五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在被提请收监执行期间死亡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通知原裁判人民法院及决定机关等相关单位,并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五十四条被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或者被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漏罪没有判决的,依法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五条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均包括本数。

第五十六条本办法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共同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本办法与法律和司法解释及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执行法律、司法解释和上级有关规定。

第五十八条本办法自20xx年12月1日起实施,《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浙司〔20xx〕204号)同时废止。

社区矫正的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称为社区服刑人员,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区上服刑的人员。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1、直接目的: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的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民居考察报告篇3

关键词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检察机关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识码:a

修改后刑诉法对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进行了大幅改动,尤其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的出现,成为了司法改革的又一亮点。针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容易导致变相羁押等问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73条第4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在其总则明确“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基本原则情况下,《刑事诉讼法》再次对其中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规定由人民检察院实行监督,可见该项法律监督的重要性。本文将以检察机关的视角出发,针对如何适应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构建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机制进行探讨。

1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进行监督的必要性

本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规定引发了学者的批评和担心,主要是担心监视居住中关于“指定居所”,因其没有类似于规范看守所侦查活动的规定,可能给变相羁押、刑讯逼供提供场所和条件。为防止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异化为变相羁押和为刑讯逼供提供合法场地,因而需要通过检察监督的权力予以控制。

1.1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可能出现泛化适用的现象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两种情形可以指定居所:一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住房客观条件,即无固定住所即可指定居所;二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形,即三类重大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且有碍侦查,可以指定居所。但是“无固定住所”该如何界定,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也缺乏相应的监督。这就导致实践中侦查机关可能会为了办案的需要,随意将“无固定住处”作扩大化解释,容易造成对暂住的流动人员、外来人员均认为系无固定住处,而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这就违背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作为羁押的替代性措施的立法本意,出现泛化适用的现象。

1.2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容易异化为变相羁押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中,办案机关可以在不受《看守所条例》等法律文件的约束下合法地“羁押”犯罪嫌疑人长达6个月的时间。加之,其适用由侦查机关自行决定、自行执行,且条件宽松,程序灵活。因而,倘若没有配套的规制监督措施出台,在新刑事诉讼法对监所讯问活动制约重重以致突破口供越来越难的背景下,侦查机关可能会转而青睐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的适用,以规避拘留、逮捕的正当程序。此外,由于法律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场所及监督缺乏明确的规范,因而指定的“居所”有可能趋于“黑监所”化,使指定监视居住沦为变相羁押,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1.3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会打击新刑诉法做出的旨在防范刑讯逼供的一系列制度性努力

为遏制实践中屡禁不止且在某些地方还尤为严重的刑讯逼供现象,新刑诉法做出了如下针对性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拘留、逮捕后应立即送看守所羁押;其后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而且根据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性质、轻重,对讯问过程必须录音录像或者可以录音录像;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对于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应当排除其证据效力,等等。从以往的侦查实践看,刑讯逼供主要发生在看守所之外的“办案点”或者其他场所。如果不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加以监督,侦查人员在指定的“居所”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发生刑讯逼供的风险也有可能出现。

2检察机关在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督中面临的困境

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享有监督权,然而,对于如何履行监督职责,法律、司法解释并未予以明确规定,使得检察机关在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督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

2.1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根据刑诉法规定,监视居住的适用由公检法机关自己决定,并统一由公安机关执行。三类重大犯罪且有碍侦查,需要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须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此处公检法三机关,特别是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之间权力如何进行划分难以分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由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但由于检察机关自身在适用此措施时也存在相应的决策权,这种自我监督机制的设定不免产生现实上的监督乏力。由于立法上未能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违法的决定、执行行为便难以有效地预防和抑制。

2.2获取监督信息不畅通、不及时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公检法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应当建立刑事案件信息通报制度,定期相互通报刑事发案、报案、立案、破案和刑事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批捕、等情况,重大案件随时通报。”现实工作中,定期互相通报刑事案件信息,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监所检察检察部门不可能全面、及时掌握指定监视居住信息。再者,这也仅仅是事后所获得的信息,不利于提升监督的质量和效果。由于信息不畅、不及时,导致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成为空谈。

2.3监督缺乏相应的手段及程序设置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73条第4款仅原则性地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但以何种手段、何种方式、何种程序实施有效的监督,尚缺乏相应的法规和司法解释,容易造成监督不力、监督无效果。

3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机制构建

3.1拓宽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渠道

针对检察机关获取监督信息不畅通、不及时的问题,应采取依职权监督为主,依线索监督为辅的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依线索监督方式,即通过建立对各种侦查违法行为的投诉处理机制,受理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人及其法定人、近亲属、辩护人反映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执行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的监督方式。

依职权监督方式,是指检察机关通过日常的审查工作主动发现违法线索,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备案审查机制。该项机制有利于检察机关及时掌握信息,从而有效地行驶监督权,是一种事后监督手段。包括:决定机关做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之日起5日内应向检察机关报送有关的法律文书;执行机关应定期告知检察机关相应的执行情况;在变更、解除、撤销该强制措施时之日起5日内向检察机关报送有关的法律文书。(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备案机制只是事后的、被动的监督手段,要想达到监督的实效,检察机关还必须积极运用事前监督手段,与被监督单位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由检察机关牵头,与公安机关、法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最好以会签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需要通报的信息,包括: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基本情况、涉嫌罪名、基本犯罪事实、指定居所地址、拟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监管人员姓名职务、监管人员是否存在应主动回避的情形、批准时间、监视居住的期限等信息。

3.2明确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形式

按照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形式可分为口头纠错和书面纠错两种。口头纠错形式,是针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执行中存在的轻微违法行为,由履行监督职责的检察人员向决定、执行人员提出口头纠正违法,同时做好监督记录并及时汇报。书面纠错形式,纠正违法通知书是针对严重的违法行为发出书面《纠正违法通知书》,提出纠正意见,如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人进行刑讯逼供或不符合适用条件等。书面《纠正违法通知书》必须报部门审核、检察长批准,并以检察机关的名义作出,所作出的文书必须加盖发文检察机关的公章,接到书面纠错的决定或执行机关应将具体的纠错行为及时反馈给检察机关。

3.3建立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程序

针对检察监督缺乏相应的程序设置规定的问题,检察机关应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建立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进行监督的一系列程序:一是受理程序。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监所检察部门对在办案、执行、备案材料中发现的线索或控申部门移送的线索统一受理,指派专人对线索进行梳理跟踪;二是审查程序。在受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监督线索后,承办人采取查阅案卷、询问相关当事人及侦查人员、查看现场等方式对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相关情况进行审查核实,认为存在不当或违法行为的,提出审查意见,层报领导审批,根据审批意见作出处理;三是纠正程序。经审查核实后,认定指定居所监督居住措施存在不当或违法情形,应当口头提出纠正意见或发出书面《纠正违法通知书》,督促侦查机关、侦查部门予以纠正,并要求其及时回复纠正违法的情况;四是答复程序。对于不服违法处理而向检察机关申诉的,由侦查监督部门、监所检察部门对监督线索的审查和纠正情况函复控告申诉部门,再由控告申诉部门统一对申诉人进行答复;五是追责程序。检察机关监督部门认为滥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相关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由侦查监督部门、监所检察部门移送自侦部门进行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3.4建立监督决定的保障机制

为了确保检察机关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督决定能发生实效,应建立以下保障机制:

(1)建立对《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复议、复核机制。根据权力制约的理论,应赋予相应当事人申辩的权利,对检察机关的上述书面纠错不服,可以向做出决定的检察机关进行复议;如重新审查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检察机关申请复核。

(2)建立对监督决定的跟踪机制。检察机关监督部门应对监督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后续监督,以便及时提出相应的纠错意见。

(3)建立对监督决定的落实机制。检察机关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取得监督实效:其一,提请纠正权。在执行机关不执行监督意见时,检察机关可以向其上一级检察机关提出监督意见,提请上一级检察机关向其同级的执行机关提出。其二,提请惩戒权。对于拒不落实监督决定并涉及违纪的执行机关,检察机关可以建议相关的主管机关予以惩戒。

参考文献

[1]左卫民.反思监视居住:错乱的立法与尴尬的实践[J].学习与探索,2012(12).

[2]尹吉.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适用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6).

[3]卞增智.初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的检察监督内容[J].法制与经济,2012(6).

[4]吴丹红.新刑诉法“73条”“83条”是进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3).

[5]卞建林.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功能回归与制度完善[J].中国法学,2011(6).

[6]陈雷.刑诉法修改后的监视居住制度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1).

[7]陈瑞华.未决羁押制度的理论反思[J].法学研究,2002(5).

[8]左卫民.指定监视居住的制度性思考[J].法商研究,2012(3).

民居考察报告篇4

1901年英国人奥里尔·斯坦因第一次来到亚洲腹地,在和田一带进行考古调查,听说尼雅河下游沙漠深处有一座古城,老乡们谈的很神秘,在那儿出土了许多的文字小木板,上面的文字谁都不认识。当他来到尼雅河上的小村子,见到老乡手上的文字小木板时,他预感到这是一个惊人的世界。

经过几天的沙漠苦行,斯坦因终于见到了古代的居址废墟。当天他把营地扎在佛塔的附近,天明开始搜寻有文字的木板,在ni(为斯坦因的编号,中日联合调查队编号是93a17)小台面上捡到3件小木板,在一间小房子里面发现了85件小木板。斯坦因盗掘了不少的小木板,带走了精美的木雕物品,也拍下了不少的居住遗址照片,将一个的梦幻沙漠古迹展现给了全世界。尼雅由此成为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是丝绸之路庞贝的再现,代表着塔克拉玛干的神秘、传统的丝绸之路文化,古代绿洲的文明。

尼雅,是一个古老的名字,是考古学者寻梦的地方

尼雅遗址,在民丰县城向北直线100公里,尼雅河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中间位置。百年来尼雅遗址的考察,无论是细读斯坦因四次考察的旅行日记、李遇春先生的考古发掘简报,还是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调查报告书,似乎走的都是这祥一条艰难而曲折的路线。从县城出发,沿尼雅河北上70公里就到了了喀帕克阿斯干村,这是一个很小的新村,村名显然是维吾尔语,因路旁的店铺或理发店屋门上挂有葫芦而得名。“喀帕克”是葫芦,“阿斯干”是挂的意思,维吾尔人称呼一个地方总是这样,简单明了。早先的考察都要留住在这村子,找向导,或雇佣民工。再向前走5公里就是大麻扎,这里有伊玛木·迦法沙迪克伊斯兰传教士的墓地,所以麻扎具有“圣人墓”的意思,年代已很久远了。

尼雅,本是一个很古老的地名。大唐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公元644年的返途中经过了今天和田地区境内一个读音近似尼雅的城镇——尼壤城。它在大泽中,周长3.4里地,是于阗国东境的关防要镇,不少的学者肯定地指出,这就是尼雅。同时,不少学者认为《新唐书·地理志》中于阗毗沙都督府下辖十州,东境有兰城州,也称“兰城镇”,“兰城守捉”,这就是《大唐西域记》的尼壤城。然而,玄奘经过的尼壤城或是“兰城”,不可能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尼雅遗址,在公元4世纪末叶尼雅居民就已放弃了家园,远离而去。玄奘到此的时候,这里早已荒芜,废墟一片。

学者常常推测尼雅遗址是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都城所在。它始见于《汉书·西域传》:王治精绝城,户480,人口3600,胜兵500。并设有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绿洲小国。尼雅遗址出土的怯卢文简牍,记录着尼壤城附近有一个叫“凯度多”的地方,学者认为这个地名在发音上和汉语的“精绝”非常地相似,推测“凯度多”就是精绝,这似乎已是共识。今天的历史考古资料,还很难让学者完全搞清楚这些地名与尼雅遗址的特殊关系,但有一点似乎比较明确。自古以来,尼雅河的流动似有变化,尼雅遗址曾是尼雅河尾地带一片古老的沙漠绿洲,两汉时期的精绝邦国就座落在这条河上。

尼雅遗址是考古学者寻梦的地方,一位学者曾戏言说道,新疆考古不入尼雅惘然考古人生,不入尼雅就尝识不到沙漠考古的精髓和乐趣。不过,早先进入尼雅确非易事,它处在“死亡之海”的深处,科学的大考察或发掘需要不少的资金,更有趣的是它会对人的意志、信念进行无情的考验。

说起尼雅遗址今日考古的辉煌,不得不提到日本友人小岛康誉,是在他的发愿、建议和筹划下进行的。我们和他交谈过尼雅调查的起因,觉得他是一个颇具善心的人,以一种美好功德的心情来对待尼雅遗址的考察,并想达到一种圆满。1988年开始了新时期的尼雅考察,至1997年中日合作学术调查队进行了九次考察,并作了一些发掘,成果喜人的丰硕,大都集中在调查队1996年和1999年编辑的《中日/日中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调查报告书》第一、二、三卷中。调查的范围除了尼雅遗址外,还考察了尼雅遗址以北40公里青铜时代的遗迹。

经历了百年后今天的尼雅考古,交通有了发展,考古更加趋向科学,同时,开始了多学科的考察尼雅遗址的局面。我细读了《中日/日中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调查报告书》,先后有96位,包括考古在内的建筑、地理、植物、遥感测量、文物保护等专家,都参加了尼雅遗址的考察。合计调查天数不少于108天。调查使用了先进的科学手段,采用GpS全球测位系统准确地确定遗迹方位,在17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按着年度调查进行遗迹编号,并将编号和经纬度标牌拴在了各个遗迹的建筑上,记录了100个左右遗迹的情况。如果说,斯坦因的发现是天降奇迹,向世人告知了距今2000年前后丝绸之路上、沙漠深处披着面纱的神秘精绝古国,那么,今天则有可能将这个古国的面纱,一步一步地揭取,更为科学,颇为详实地告知人们尼雅遗址的秘密,让你进入尼雅河历史考古文化变迁的理想中。尼雅河,尼雅文明和尼雅考古的源头

民居考察报告篇5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粤办发〔2007〕20号)关于“进一步推行和完善选举观察员制度”的要求,为进一步完善村(居)委会选举观察员的招募、培训和管理,增强观察的针对性、时效性、互动性,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举环境,维护良好的选举秩序,促进换届选举工作依法依规顺利进行,现就完善村(居)选举观察员制度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选举观察员队伍的长效机制

观察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选举观察的质量和效果,规范选举观察员的招募,加强对观察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观察队伍的长期稳定,有利于促进村(居)选举观察制度的落实。

(一)规范选举观察员的招募工作。观察员的招募可以采取选聘和申报招录两种方式,通过志愿服务开展选举观察活动。选举观察员的招募范围:一是在各级人大、政协组织和民政部门的退休人员中选聘;二是在各级人大代表中选聘;三是在高校政治、法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中选聘;四是接受社会团体、律师事务所等相关单位的人士申报招录。要规范选举观察员的选聘和招录程序,市、县两级组建的观察员由同级民政部门负责选聘和审核招录。选聘和招录选举观察员须填写选举观察员登记表(申报表),并交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省在各地级市各招募2名选举观察员,人员由地市推荐、省选聘,观察工作由省安排。

(二)选举观察员人选要进行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证方可担任选举观察员。各级民政部门对选聘和招录的选举观察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选举的法律法规和中央、省的有关文件,选举观察程序和相关要求,观察员的行为准则等。市、县民政部门要对选聘和申报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成绩合格者发给观察员资格证书和观察员证,观察员凭证上岗。

(三)规范选举观察员的管理。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选举观察员队伍的日常组织管理,及时组织观察队伍到村观察;加强管理,严肃纪律,确保观察工作组织严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实行派出观察与应求观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观察活动

为增强选举观察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市、县两级要采取自选下派观察和应求观察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观察活动。

(一)市、县两级要有重点地选择村下派选举观察员观察选举活动。市、县两级根据本地的实际,自选确定一定比例的重点观察村。确定自选观察的村,应重点选择重、难点村进行观察。

(二)及时启动应求观察。在换届选举期间,各级民政部门要开设并公布受理选举观察的电话和电子邮箱,及时回应村民观察请求,及时派出选举观察员进行观察。凡有村民选举委员会、三分之一村民代表或五分之一选民提出申请下派选举观察员的,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回应、受理,不得借故拒绝下派观察员或拖延下派观察员。对应求观察的村,民政部门还要将观察结果和意见及时反馈给村。因力量不足不能及时下派观察员的,可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支援。必要时,省民政厅可以调剂各地观察员跨地区开展观察活动。省级观察员主要任务是应求观察和对上访村重点观察。

三、增强选举观察的互动性和时效性

选举观察员在观察选举活动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不直接干预正常选举活动,不随意表态,但对发现违法违规现象,要及时向当地选举督查组和民政部门反映情况。同时,观察活动不仅局限于选举日的观察,还应对选举的全程进行全面的观察。

(一)选举观察员要与市、县换届选举督查组及民政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和互动。各级观察员要及时将观察村的观察结果向同级民政部门递送观察报告;对选举秩序混乱或违法违规选举的村,要及时向市、县选举督查组和民政部门报告,民政部门要根据选举观察报告争取主动,及时制止违法违规选举活动,维护正常的选举秩序。

(二)要加强对选举活动的全程观察。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程序复杂、环节较多、时间跨度大,任何一个环节不依法进行,都可能会影响选举进程和选举结果。因此,选举观察不能只局限于对选举日的观察,还要根据被观察村的实际情况,把握关键的环节,对选举全程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掌握真实的选情动态,确保观察客观全面,观察结论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三)要注重吸收各级人大代表为选举观察员,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在村(居)换届选举中的直接监督作用。

四、落实选举观察员制度的保障措施

民居考察报告篇6

为切实加强村(居)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为民办事效率,探索和完善村(居)工作效能监察机制,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特制定村(居)工作效能监察实施方案:

一、效能监察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副中心,建设小城市”的战略目标,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检查,落实效能监察责任追究,促进村(居)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做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各项工作部署得到贯彻落实,为全镇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效能作风保证。

二、效能监察的主要内容

1、村(居)基础性工作效能监察

(1)村(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是否落实到岗到人;村干部述职述廉是否按时开展;廉政承诺是否到位。

(2)班子是否团结;对群众反应的问题是否及时解决;在处理日常事务和提供为民服务过程中是否做到尽职尽责,行为规范,依法办事;在职权使用上是否有向群众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否完善。

(3)重大事项决策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凡涉及村级发展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村级财务预决算、大额经费开支、集体资产的租赁承包、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是否经过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依据规划和程序作出决定和决议,有无违规操作。

(4)重要经济活动有无进入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

(5)在执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中是否做到宣传到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规定时间内进行妇检是否真正做到不留尾巴;发觉有计划外怀孕现象是否跟踪追查并处理到位;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罚是否做到及时、公平、公正、公开,是否有暗箱操作;是否有截留、挪用罚款不上缴、不入帐的现象。

(6)在村级财务管理中,村(居)主要干部是否带头执行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规定;规范村组财务结账报账的有效时间是否得到落实,有无拖拉现象;票据的取得是否真实有效,有无虚开假票的现象;报销票据是否做到经办人、证明人、审核人、审批人等签审手续完备,有无代签代领;财务收支是否全部进入“双代管”中心,有无坐收坐支、设立帐外帐和“小金库”现象;是否使用省规定的统一收款票据,有无使用自由市场购买的收款收据现象;村主要干部有无未经村会计开票私自出具手续至镇有关部门直接付款支配行为;征地资金是否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执行,有无挪用资金进行帐外周转;民主理财工作是否正常运转;财务公开是否做到及时、真实,有无弄虚作假现象。居委会的财务收支是否做到合理支配,手续是否完备、规范,管理是否公开。

(7)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是否严格执行依法用地,有无少征多用、未征先用现象;农民建房宅基地使用有无未批先用,不批乱用,少批多用现象,有无借帮助农民办证,将费用挪作己用;有无对违章违法建设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8)在执行国家殡葬改革政策中,是否有欺上隐瞒下现象;出现土葬或有土葬迹象时有无主动做工作,消除隐患;党员干部有无带头违背殡葬改革的现象。

(9)“三务三公”责任是否落实,公开是否及时,内容是否完整,程序是否规范,监督是否到位。

2、村(居)重点中心工作效能监察

(1)全民创业。全民创业精神是否深入人心;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带领创业目标是否落实;对回乡创业者是否支持和服务到位;引资引才工作是否落实到党员干部岗位责任制中。

(2)集体增收。集体增收年内是否有计划、有方案;村(居)干部是否落实集体增收工作责任制;年底是否完成政府下达的全年增收指标。

(3)中心工作。党委、政府每交办的中心工作是否乐意服从,是否不折不扣地完成,执行中是否走样或扯皮。

3、民生工程类的效能监察

(1)责任落实。工作计划是否制定,工作任务是否分解,工作责任是否落实。

(2)资金保障和管理使用。工程资金是否实行专款使用、封闭运行;下拨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或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有无虚报冒领、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项目资金在管理使用中是否存在损失浪费,有无贪污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

(3)序时进度和制度执行。根据党委政府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检查项目的序时完成情况;检查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有党员干部及其亲属直接或变相阻工的现象;检查工程的经济性、效能性;检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执行相关政策,实施的主体、对象、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检查工程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是否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旧代新等情况;检查工程项目建设是否执行黄桥镇《关于农村重要经济活动实施市场化运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和运作方式。

(4)工作效能和廉政情况。检查工程项目运作是否高效,资金使用是否合理,项目运行是否正常;检查工程项目实施的透明度和纪律执行情况,是否公平、公正、公开,是否存在滥用权力和的现象,是否存在借工程项目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现象。

三、效能监察的方法、措施

1、建立效能监察例会制度

各村(居)要将每月的二十五日(片及社区为季末的二十五日下午)定为效能监察例会日,村(居)由党(总)支书记和片长、社区由片长和社区助理负责定期召集,交流工作情况、总结本月(季)工作、确定下月(季)工作计划,形成书面资料,及时整理报镇效能监察办公室存档,并作为村(居)效能评价的重要依据。镇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对各片、村(居)的工作运行情况,将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检查。

2、完善效能监察工作制度。一是畅通举报、投诉渠道。通过电话、书面材料等形式受理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村(居)效能监察对象的投诉。镇效能监察投诉电话。二是各村(居)要及时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制定工作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村(居)及其党员干部不认真履行职责,违反有关制度,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均要受到严格的责任追究。责任追究方式为:下发《效能监察督办通知》、效能告诫、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给予党(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村(居)干部一年内被效能告诫一次的,当年不得被评为先进;一年内被效能告诫两次的不得被评为先进,并在全镇予以通报,所在村(居)取消评先资格。

四、效能监察的组织领导

民居考察报告篇7

一、工作目标

2012年,在全县的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下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圆满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建设和信息更新利用、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0—6岁儿童保健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和减盐防控高血压综合干预等工作任务。具体目标为:

1、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纸质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电子档案率达90%以上,健康档案合格率达95%以上,健康档案使用率达30%以上,健康档案确认率达到90%以上。

2、向城乡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以上。

3、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0-6岁儿童建证、建卡率100%,预防接种覆盖率100%,常规和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95%以上。

4、0-6岁儿童健康管理。新生儿访视率达90%以上,儿童健康管理率90%以上,儿童系统化管理率达85%以上。

5、孕产妇健康管理。早孕建册率达90%以上,孕产妇健康管理率达90%以上,产后访视率达85%以上。

6、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0%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表完整率达95%以上。

7、做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及时率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100%,传染病疫情疫点处置率达90%以上。

8、扎实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登记建档率达70%以上,规范化管理率达85%以上,控制率50%以上;建立自我管理小组并规范开展自我管理活动覆盖率达30%以上;门诊35岁以上就诊测血压覆盖率100%,测血压登记率95%以上,门诊慢病患者就诊信息利用率100%;慢病监测报告率达95%以上,纳入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率达95%以上,高危人群主动监测和核心指标监测覆盖率100%。

9、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建档率达85%以上,建档患者网络直报率100%,随访服务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率达95%以上,动态化管理率100%。

10、落实公共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信息报告实行零报告制度,每月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信息,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达到85%,积极协助开展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监督;对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巡查次数全年不少于4次。

11、落实减盐防控高血压综合干预工作。减盐防控高血压宣传教育覆盖率90%以上,控盐勺干预工具使用覆盖率70%以上,低盐膳食行为形成率80%以上,示范餐厅食堂覆盖率50%以上。

12、创建示范村卫生室覆盖率达30%以上,创建“健康社区”、“健康村居”覆盖率30%以上。

二、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在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对系统项目内容进行更新、添加和完善,做好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信息数据利用。探索居民健康信息卡在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推广应用,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开展健康管理信息共享。

(二)强化基层技术培训和指导。2012年,组建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责任指导团队,负责技术培训、定期现场指导和督导评估。各卫生院也要组建相应的技术队伍,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负责对辖区村卫生室的培训、指导和考核。每年开展常规技术培训达4次以上,督导检查每季度一次,考核周期为半年和整年,切实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三)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

2、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按照服务规范要求,针对重点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老年人、中小学生、家庭主妇、公共餐厅和食堂厨师等),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一是印发12种以上宣传资料,通过宣传日宣传咨询、入户发放和候诊大厅、门诊摆放取阅等形式,让居民学习了解健康知识;二是面向全体居民、家庭主妇、慢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等开展每月一次健康知识讲座;三是在门诊大厅、输液室、健康教育活动室等场所设置视频播放器,每天视频播放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疾病防控等内容,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四是收集辖区党政事业单位、卫生工作人员及重点人群手机用户不少于200个,开通并定期接收健康短信,通过转发、口头传播等形式传播健康知识,扩大健康短信利用覆盖面;五是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设立宣传咨询站、发放宣传资料等开展公众宣传咨询活动每年不少于9次;六是在辖区村、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覆盖率达90%以上,定期更新宣传内容,面向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七是医务人员提供门诊医疗、入户随访等卫生服务过程中,面对面开展针对性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教育,个体化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门诊医疗个体化健康教育率达95%以上,入户随访个体化健康教育率100%。

3、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巩固免疫预防成果。加强基层专业队伍技术培训,严格落实疫苗冷链管理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推进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进一步落实,确保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做好疫苗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接种率达到相应的要求,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控制疫苗可控传染病的发生。做好疑似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积极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事态扩大。

4、强化0-6岁儿童健康管理,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一是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县妇保院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二是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三是婴幼儿健康管理。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四是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五是健康问题处理。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5、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不断推进孕产妇保健工作。一是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随访。首先对孕妇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其次是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再次是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二是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首先是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其次是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三是孕晚期健康管理。首先是督促孕产妇在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随访。其次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随访中若发现有意外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四是产后访视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首先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对母乳喂养困难、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腹部伤口等问题进行处理。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五是产后42天健康检查。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对产妇应进行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幼营养等方面的指导。

不能开展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委托县妇保院进行管理,具体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6、老年人健康管理。一是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二是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有关情况,进行健康指导,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上,按照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做好体检表的填写、更新,做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及时将体检结果告知居民本人,并由居民本人进行签字确认,并录入到电子档案系统中。

7、加强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加强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防控,积极落实前置性综合防控措施;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传染病疫情做到月不漏报、无月零缺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及时报告率100%;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和疫点处置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率100%,传染病疫情疫点处置率达90%以上,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努力降低发病率,力争不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协助专业机构做好现症病人的规范治疗和管理;加强出血热防控,积极协助专业机构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置相关工作,有效控制发病率。

8、扎实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巩固慢病示范县创建成果。一是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进一步加强门诊35岁以上就诊测血压登记制度,门诊测血压覆盖率100%,测血压登记率达95%以上,测血压信息和慢病患者就诊信息利用率95%以上;以镇、社区为单位,完成辖区内慢病高危人群主动监测和核心指标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早管理、早控制,二是患者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登记建档率达70%以上,建卡率100%;随访服务以门诊随访为主,入户随访为辅,认真做好已建档慢病患者的常规管理,每年提供不少于4次随访服务,随访服务信息真实;继续开展慢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巩固2011年慢病自我管理活动成果,规范开展自我管理活动辖区村覆盖率达30%以上,自我管理活动信息利用率100%,提高管理质量;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1次较为全面的健康体检,可与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或随访服务相结合;做好慢病患者系统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率达85%以上,血压和血糖控制率达50%以上,年内动态管理达10%以上。三是加强慢病监测报告工作。认真落实死因监测报告工作,报告数达到粗死亡率的6.3‰以上,加强部门间协调,定期开展主动搜索工作,死亡证明书(推断书)四联单利用率100%;加强脑卒中和冠心病监测报告,2012年起,各卫生院要落实门诊脑卒中、冠心病监测登记报告制度,实行门诊医生负责制,对各级医疗机构确诊门诊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冠心病患者进行登记和报告;纳入系统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增加并发症随访内容,乡村医生对随访发现的脑卒中和冠心病及时登记报告。做好肿瘤发病登记报告,对辖区各级医疗机构确诊的肿瘤患者进行登记报告,严格控制漏报率;要做好慢病监测及时审核、剔重、补充和订正工作,确保监测报告质量。四是认真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巩固示范村居、示范餐厅、食堂创建成果,逐步扩大示范创建覆盖面,高质量完成2012年度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示范创建任务,各类功能单位示范创建覆盖率30%以上。五是做好信息数据的利用。年底(11月30日)将管理系统中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从建档建卡管理、随访服务和自我管理活动情况、规范化管理情况、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等诸方面进行年度统计分析,形成管辖区域内的慢病患者管理情况分析评价报告,将辖区内慢病监测报告数据形成年度分析报告,年底考核前一并报县卫生局防保科,作为年度慢病患者管理和慢病监测报告工作质量的评价依据。

9、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重性精神疾病发现登记和建档工作,随时发现新的患者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按患病率1%的比率完成辖区85%以上重性精神疾病登记建档任务,确保信息真实、准确,按照管理规范要求,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管理,每年提供不少于4次随访服务,随访服务信息真实,做到规范、系统、动态管理。

10、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健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有关工作制度,配备至少2名以上的卫生监督协管人员负责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监督协管和协助开展检测工作;负责学校卫生监督协管,指导学校健康教育;负责医疗机构监督协管,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定期开展各类卫生监督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信息,做好有关记录,记录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实行监督协管工作月报、零报告制度。

11、实施减盐防控高血压综合干预工作。按照《省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实施方案》和《县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实施方案》要求,逐步推进减盐防控高血压综合干预工作的实施,确保阶段性项目工作目标的完成。以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栏、视频播放、墙体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减盐防控高血压宣传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城乡居民减盐防控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90%;向城乡居民发放干预工具,家庭覆盖率70%以上,并指导居民正确使用,掌握并接受低盐膳食制作技术,使辖区居民低盐膳食行为形成率8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科室,将这项工作纳入整个基层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督导考核

1、按照2011年国家和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考核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督导考核机制。要建立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指导团队,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2、各卫生院要进一步明确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村级单位、服务范围和服务职责,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核实本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量。

3、要严格执行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督导,半年一考核和年度综合考评的“四个一”督导考核机制,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高效实施,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卫生局将加大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督导情况的考核力度。

民居考察报告篇8

超过10%的申请人被拒签的原因,是申请人无法证明参与自己公司的日常管理,在移民官现场考察时候,无法提供任何诸如自己签署的合同、支票及其他文件,甚至,连公司其他人员的无意中的证词,都可能使签证遭到拒签;特别是在第二阶段――澳洲境内居留签证申请阶段,也很看重申请人直接参与公司管理,而不只是住满12个月就会获签,并且移民局也会进行实地考察。当然,若申请人能从周一至周五,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五点都呆在公司,是最好不过的。站在移民的角度,建议申请人不要仅仅成为投资者,聘个经理来管理公司,因为公司董事长并不意味着您的申请容易获得批准,此点申请人切不可掉以轻心!此外,真实的申请也绝不意味着一定获得签证,申请人需要千万慎重!

二、申请资料有问题

有的申请人为了节省费用,委托留学中介(非专业中介)处理商业移民问题;有的申请人聘请刚刚获得移民牌照的新手办理,结果其案例被当作了试验对象;更有部分申请人将案子交给缺乏做投资移民经验的移民办理,结果承担了巨大的失败风险。

三、申请人递交了申请之后出现了情况变更,未能与大使馆及时沟通

有的申请人,在递交表格之后,出现公司股权变更、又多生一个孩子、本人不再参与公司管理等情况。当大使馆派人对申请人进行实地考察时,就会发现与原申请资料不符建议申请人:在申请签证的过程中出现了变更。要提前跟大使馆讲明,尽量在第一时间里通知移民,使其能及时通知大使馆。

四、会计审计问题。

自己联系公司进行财务审计的申请人,在找会计师时不要只看价格,因为有些审计收费便宜的会计师,会在财务审计中省掉很多审计资料。这样一来,申请人在进行面试时就要花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来回答移民局官员的提问,这是因为审计报告中提供的财务报告内容少。大使馆只好进行当面了解。一般香港会计师会到实地去考察、审查。此外,会计师不经常保持与申请人和移民律师的沟通,是无法做出符合移民要求的财务审计报告的,这都直接影响申请人的签证申请成功率。

民居考察报告篇9

一、总体要求

全镇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对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和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抓实抓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部署,坚持好干部标准,鲜明“政德、为民、担当、实干、廉洁、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统一,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着力选好书记(主任)、配强班子、凝聚共识、激发活力,为选好建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村(社区)“两委”班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集聚地、高颜值旅游目的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目标定位提供坚强保证。

二、工作任务

(一)合理设置职数。村(社区)党组织设置为:一类村(社区)一般设委员3-5名,确因工作需要的,最多设7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兼任纪检委员)。二类村(社区)一般设委员3-5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兼任纪检委员)。村(居)民委员会设置为:一类村(社区)一般设成员5-7名,其中主任1名。二类村一般设成员3-5名,其中主任1名;二类社区一般设成员5名,其中主任1名。

(二)严格资格条件。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大力选拔思想政治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能力强、治理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村要更加注重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干部,社区要更加注重选拔治理和服务能力强的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般应当具有1年以上党龄。要细化制定人选资格条件和负面清单,突出政治素质、服务能力、带富本领、道德品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引导村(居)民通过民主程序将村(居)民委员会候选人资格条件写入本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人选要严格落实资格联审和备案管理制度,按照程序要求及时报市、镇相关部门联审、备案。实行村(社区)“两委”成员近亲属回避制度,原则上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不能同时作为提名人选。

(三)着力选好书记。深入实施面向优秀农民工公开遴选村级后备干部三年计划、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四个一批”工程,着力拓宽选人视野,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优秀农民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等的党员中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力度,优先考虑培养锻炼成熟的优秀农民工村“两委”干部后备人选,注重发现选拔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抗洪抢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开展届末述职评议,组织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对村(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届末述职评议,对评议不合格、连续两年年度考核排名为末位的、连续两年被列为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的书记不再继续提名。本村(社区)暂无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的,可采取机关下派、跨村(居)选任、第一书记兼任等方式统筹选配。

(四)优化班子结构。着眼事业发展长远需要,大力推动村(社区)“两委”班子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力争通过换届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重点选拔4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党员。继任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般不超过55周岁,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放宽后不超过60周岁(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注重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原则上每个村(社区)“两委”班子中至少要有1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重视培养使用女干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至少有1名女性成员,可实行专职专选,逐步提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中女性的比例。符合条件的社区可依法依规探索非户籍常住居民和党员参加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各村(社区)“两委”换届班子年龄下降目标、学历上升目标要报镇村(社区)“两委”换届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五)明确负面清单。存在以下情形的,不得提名为村(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1)政治觉悟不高,“四个意识”不牢,“四个自信”不强,“两个维护”不够自觉的。(2)法治意识淡薄,存在严重失信情形的。(3)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涉霸等问题的。(4)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检监察、公安、司法等机关立案调查的。(5)参加或组织非法宗教活动,当“两面人”“骑墙派”的。(6)不担当不作为,缺乏斗争精神,考核不称职或被评为不合格党员的。(7)损害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群众意见反映较大的。(8)以贿赂、欺骗、威胁、暴力等手段破坏或妨碍选举的。(9)法律法规规定不得选任为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其他情形的。

(六)全面推行“一肩挑”。坚持把集中换届作为推进“一肩挑”的重要契机,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统筹考虑村(社区)“两委”班子人选,大力推行班子成员通过合法程序交叉任职。提倡将党小组长依法推选为村(居)民小组长。

三、程序步骤

按照先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后村(居)民委员会换届的顺序进行。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在2021年1月底前基本结束,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在2021年3月底前基本结束。

(一)前期准备阶段(2020年9月15日至11月30日)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镇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换届工作督查指导组和换届选举监督委员会。

2.深入调研摸底。全面落实镇领导包村联户制度,对村(社区)“两委”班子运行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摸底和分析研判,全面掌握班子运行、工作实绩、群众反响等情况,深入研判换届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研究提出班子调整优化的初步意见。

3.进行集中整顿。对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要先整顿、后换届。根据每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情况,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整顿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整改重点、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坚持把解决问题贯穿整顿工作全过程。对班子配备不齐、书记空缺或不胜任现职的,限期调整、配齐配强;对村(社区)管理混乱、矛盾纠纷集中的,找准症结、及时处置;对宗族势力干扰村务、涉黑涉恶的,依法严厉查处;对仅靠镇、村(社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派出专门工作组进驻帮助解决。

4.开展分析研判。结合开展调研摸底,深入查找摸排换届选举人选推荐、群众测评、组织审查、投票选举等各阶段、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客观分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推行“一肩挑”等带来的影响,重点排查村霸等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干扰破坏选举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矛盾风险、社会稳定风险、舆论炒作风险、疫情防控风险,分类梳理,集中排查,逐一建立风险管理台账,落实专人一对一包联负责,研究制定风险防控预案,逐项细化应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村(社区)党支部要全程加强对风险点的预判和把控,要召开专题会议,召开专题会议,组织镇包村领导对重大风险点进行专项研究,及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每个阶段平稳有序推进。要按照“一人一策”要求,做好集中换届和村级建制调整过渡安置期满将离任的村(社区)干部的思想工作,确保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工作稳定。

5.做好届末述职评议。组织村(社区)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对村(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届末述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提名候选人的重要参考。

6.开展任期审计。做好村(社区)财务清理和班子成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参与村(社区)经济活动决策的村(社区)党组织和班子成员进行审计,注重审计党员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村(社区)“三资管理”情况等,出具审计报告,公示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审计发现问题,按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

7.落实谈心谈话。镇党委书记、班子成员与村(社区)干部进行多层次、全覆盖谈心谈话,重点做到“七个必谈”:现任村(社区)干部必谈、候选对象必谈、拟离任干部必谈、村(居)民小组长必谈、党员必谈、村(居)民代表必谈、参选意愿较强但未提名为候选人的村(居)民必谈。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由镇党委书记和组织委员一起谈,做深做细思想工作。

8.抓好宣传发动。运用LeD、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农民夜校、微信微博等平台,宣传发动群众,宣讲换届精神和纪律要求,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换届选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研判,坚决防止负面炒作。

(二)部署动员阶段(2020年12月1日-2020年12月5日)

1.召开换届工作动员会。镇召开换届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传达上级关于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部署要求,明确镇村任务和工作安排。

2.组织业务培训。对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直观看、现场学,帮助镇、村(社区)干部熟悉换届选举各环节工作具体操作流程,确保负责换届选举工作的人员全面掌握村(社区)“两委”换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换届选举的程序和方法步骤。

(三)实施村(社区)党组织换届(2020年12月5日-2021年1月底)

1.公告。通过广播、告示、会议、网络、微信平台等途径换届公告。内容包括本次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的职位职数、任职资格条件、负面清单、推荐提名与选举方式、时间安排等。

2.开展党员登记。对正式党员进行登记,确定应到会人数。镇党委要组织各村(社区)党组织提前动员外出党员回乡参选。党员因“五种情况”不能参加选举的,在征求党员本人和家属意见的基础上,经村(社区)监委会核实、镇党委同意、党员大会通过,可以不计算在应到会人数之内。五种情况即:患有精神病或因其他疾病导致不能表达本人意愿的;自费出国半年以上的;虽未受到以上党纪处分,但正在拘留或服刑的;年老体弱卧床不起和长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作调动,下派锻炼、蹲点、外出学习或工作半年以上等,按规定应转走正式组织关系而没有转走的。

3.提名候选人初步人选。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党员和群众代表推荐、上级党组织推荐的情况,由村(社区)党组织按照不低于20%的差额比例,讨论提出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报镇党委研究审核。

4.开展资格联审。镇党委按照任职资格条件和负面清单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资格初审,符合条件的报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候选人资格联审组。符合条件的确定为候选人考察对象。

5.组织开展考察。市委组织部会同镇党委制定村(社区)党组书记具体考察方案,镇党委制定村(社区)党组织委员具体考察方案。村(社区)党组书记候选人考察对象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镇党委,采取民主测评、集体面谈、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等方式进行考察,其他候选人考察对象由镇党委负责考察。镇纪委要协助做好村(社区)纪检委员人选的审核和考察工作。

6.确定候选对象。候选人考察对象经不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全体委员会议,研究确定下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报镇党委研究审核。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经镇党委审查同意后,经市委组织部部务会会议研究确定,镇党委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候选人正式人选。

7.大会选举。召开大会正式选举1个月之前,各村(社区)党组织需向镇党委提交正式召开党员大会的请示,镇党委批复后,正式选举前党员参会人数不少于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方可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选举。

各村(社区)召开党员大会实行差额选举。参会人员为应到会的全体党员;列席人员为预备党员、非党员的村(社区)干部、组干部、村(居)民代表;监督人员为村(社区)监委会成员、社会监督员。选举大会由镇换届督导组现场督导,村(社区)党组织上届委员会主持。选举程序为:(1)工作人员清点实到人数;(2)宣布党员大会开始,奏唱国歌;(3)通过党员大会议程;(4)上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工作报告;(5)讨论酝酿,大会休会;(6)召开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会议,听取讨论情况汇报;(7)大会复会,通过选举办法和监票人、计票人名单;(8)大会通过正式候选人名单;(9)组织选举,召开党员大会,直接差额选举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10)总监票人向大会报告选举结果;(11)主持人宣布当选委员名单;(12)召开第一次党组织委员会会议,选举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13)主持人宣布当选书记、副书记人员名单;(14)新当选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表态发言,作任职承诺、完不成目标辞职承诺和廉政承诺;(15)宣布大会结束,奏国际歌。

8.任职。由村(社区)党组织向镇党委书面报告选举结果,镇党委对正式选举产生的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成员,要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镇党应及时审批任命,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镇党委要组织进行任前谈话,并与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及书记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班子成员签订《廉洁承诺书》,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

(四)开展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2021年1月-2021年3月)

1.确定选举方式。按照上级相关要求,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部实行直接选举。各村(社区)要在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省村民委员会选举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实施换届选举,要结合本地群众的生活方式、传统习惯、文化认同,科学合理地设计调查、宣传、通知、登记、开会、投票等环节。

2.明确选举时间。第十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在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结束后正式启动,至2021年3月底全面结束。

3.推选选举机构。各村(居)民委会依法成立第十一届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和主持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更换。社区居民选举领导小组的人选,由镇提名,与居民会议协商确定。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领导小组)由5至9人组成,设主任1人,主任由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领导小组)成员推选产生,经上届村(居)委会张贴公告,告知本村(居)全体村(居)民,并报镇选举工作机构备案。

4.制订选举办法。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领导小组)经民主推选产生后,即要负起主持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职责,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制定本村(社区)的选举办法。选举办法要明确选举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就村(居)委会成员名额、选民资格、候选人资格和提名、中心会场和投票站设置、委托投票、另行选举等作出规定,提交村(居)民会议或者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5.做好选民登记。采取灵活多样登记方式,依法登记选民,保障村(居)民参选权利。选民登记开始之前张贴公告公布选举日和选民登记日,提前通知选民。登记造册的选民名单,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领导小组)要严格审核,做到不重、不错、不漏。审核确认后,在选举日前20日,以村(居)民小组顺序公布。同时,根据选民名单填写并颁发参选证。因故不能到场投票的,可书面委托本村(居)有选举权的近亲属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收委托投票不得超过3人,被委托人不得违背委托人的意愿。委托投票应当自选民名单公布之日起5日内到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领导小组)办理,经审核后2日内公示。

6.提名确定候选人。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领导小组)组织登记参加选举的村(居)民依法提名候选人,初步候选人的提名,要体现广泛民意。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领导小组)应在提名前向选民公布候选人资格条件、村(居)委职责和村(居)委成员各自职责。当初提名的名额超过正式候选人的差额时,通过预选按照差额原则确定正式候选人。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实行女性成员“专职专选”,确保至少有1名女性成员。候选人确定后,报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候选人资格联审组,对候选人进行资格联审。在党组织换届中已进行联审的,可不再进行联审。正式候选人必须在选举日前5日,按得票多少的顺序张榜公布。

7.依法组织投票选举。选举前要尽可能通知每一个选民,动员广大选民自己投票,保障每一个选民的选举权,提高选民的参选率。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领导小组)在选举日前5日再次公布选举时间和地点。投票选举时,应当召开选举大会,人数较多或居住分散的村(社区)可以设立选举会场、若干投票站,当场领票、写票、投票,集中唱票、计票、监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确保法定程序严格规范。选举会场和投票站应当设立秘密写票处和公共处。选举结果经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领导小组)确认后有效,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并颁发主任、委员当选证。同时由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领导小组)认真填好选举结果报告单,报镇人民政府备案;并在当日或次日张榜公布当选名单。因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选举无效的,由村(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领导小组)重新组织选举。

8.做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推选工作。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产生后10日内,应当依法推选村(居)务监督机构成员。镇、村(社区)党组织要从严把关、选优配强,确保人选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特别是依法办事能力。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原则上由村(社区)纪检委员(纪委书记)担任,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机构成员。推动建立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

9.加强其他组织建设和村(居)民代表、村(居)民小组长推选工作。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带动包括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红白理事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等在内的其他村(居)组织建设,确保各类组织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开展工作、健康有序运行。依法做好村(居)民代表、村(居)民小组长推选工作,提高村(居)民代表中党员的比例,提倡将党小组长依法推选为村(居)民小组长。

(五)换届成果巩固

换届工作结束后,镇、村(社区)组织做好后续工作。一是做好新老班子交接。镇党委要开展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任职谈话,指导制定任期目标和工作举措,组织新老班子做好公章、文档、资金、办公场所等移交工作,及时变更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特别是法人信用代码证书,保证村(社区)事务正常运转。二是做好思想工作。镇党委要专门组织同落选退职同志谈心谈话,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继续发挥作用,支持新班子工作。三是做好总结。要围绕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专题报告,并做好相关文件资料整理归档。四是加强培训。镇党委要在换届工作结束后3个月内,对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进行任职培训和业务培训,帮助提高抓发展、服务、治理能力。五是大力培养后备干部。要择优选拔一批基层后备干部,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为村(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四、换届纪律

(一)严明换届纪律。坚持把正风肃纪贯穿换届工作全过程,严明纪律、严格监督、严厉查处,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禁违背组织决定搞拉帮结派、团团伙伙等行为;严明组织人事纪律,严禁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近亲繁殖”等不正之风;严格换届工作程序,坚决防止任意简化选举程序、执行上打折扣搞变通等行为;严格执行换届选举有关规定,严禁干扰换届,严防敌对势力、黑恶势力、家族和宗教势力干扰破坏选举,严防人选提名中的弄虚作假、权钱交易等行为;坚决查处诬告,支持保护干事创业者。

(二)加强教育警示。突出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增强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坚定性。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换届纪律要求,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加大警示教育力度,通过学习观看警示教育典型案例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严格落实候选人、“两委”班子成员、换届工作人员选前谈话制度,逐人签订纪律承诺书,让换届纪律要求深入人心。

(三)加强换届监督。加强换届全程监督,通过设立选举监督委员会和换届监督员,及时收集违反换届纪律问题,对举报问题和线索逐一进行核查。建立民情直报员制度,每个村(社区)设不少于1名民情直报员,及时收集和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建立快速查处机制,对换届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对换届风气不正、监督查处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人员责任。

五、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村(社区)“两委”换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注度高。镇村干部及相关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的作风、细致的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确保换届工作健康顺利开展。镇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指导组,要加强对村(社区)“两委”换届的指导,要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保证“两委”换届工作顺利推进。

(二)严格督促检查。镇纪委及镇“两委”换届督查指导组,不定期深入到村(社区),采取查阅资料、谈心谈话、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等,及时向镇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汇报。镇党委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盯紧盯实换届选举各个环节,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调查,第一时间处理。对存量较大、矛盾比较突出、家族宗族影响较大的村(社区),要实行点对点、人对人的重点监控,及时有效处置。换届选举日,镇要派出专门工作人员,现场进行督导。

(三)注重思想引导。坚持将谈心谈话贯穿换届选举全过程,深入细致地做好换届期间的纪律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纪律讲明、把道理讲透、把思想做通。充分运用广播、LeD及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农民夜校等平台,多种形式进行思想发动,强化宣讲换届精神和纪律要求,努力提高党员参与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换届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换届选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四)抓好风险防控。要深入摸排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做到全面细致,不留死角。针对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落实责任和措施,及时疏导化解,对突发,及时依法果断处置,确保社会稳定。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村(社区)“两委”换届期间的情报信息,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对掌握的重要信息及时分析研判。要关注重点利益诉求群体,掌握重点人员动态,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上访和个人极端事件。加强换届舆论宣传,强化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做好换届舆情应对处置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民居考察报告篇10

摘要:结合在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开设《人居环境与风水》课程的实践情况,阐述课程开设的依据与现实意义,介绍课程的主要教学与实训内容、教学方法、作业与考核方案,并总结教者教学的心得体会。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开发、传播传统风水学中的科学精神,如何在相关专业开设一门“人居环境学与风水学”相结合的实用选修课程,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风水学、课程开发、高职专业、人居环境学

【中图分类号】G712

从2009年始,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先后开设了名为《人居环境与风水》的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将传统风水思想与现代人居环境学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探寻与追求当代城乡建筑内外最适。人居生活环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1、课程开设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1.1、开设的依据

传统风水学是中国先民千百年来生产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传统风水学中的糟粕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但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对今天城市和乡村的人居环境建设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相比严谨却枯燥、科学却繁琐的现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和谐发展理论,风水学简洁的语言、浅显的道理、无处不在的实证,更容易被普通民众接受并在住房建造与室内装饰中遵循。

中外众多学者认为,风水学就是中国古代的人居环境学。因此,用现代建筑学、生态学、人居环境学、美学、心理学的科学原理,提取传统风水学中的科学且实用的成份,形成《人居环境与风水》课程的教学内容,其理论依据是科学的、充分的。

1.2、现实意义

目前在我国城乡的房屋建造与室内装饰活动中,常见民间风水师的身影,他们很多往往故做神秘,过分宣扬风水中的迷信成份,欺騙不明就里的民众,将风水学变为自己敛财的工具,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及相关行业的正义人士,对传统风水去伪存真,用现代哲学、生态学、建筑学、心理学思想对其改造,将科学化的风水思想推广开来、传播下去。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乡村修建了大量新房,建成了新的集中居住点与新的集镇。但是由于这些新建筑群只是简单地模仿了城市的居住习惯及生活观念,形成了大量的“乡村街道”与“乡村市民”,其结果就是使乡村缺少了其本来特有的的景观与文化与特色(如图1),变得“乡村不像乡村、城镇不像城镇”,这就需要大批具有现代建筑规划、住房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理念,又能把握农村自然特点与文化内涵的建设者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以改变这种状况。

图1:陕西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下赵塬村,整齐统一,毫无乡村特点,也不适合农民居住的新农村住房,还被地方政府当做政绩来炫耀。(来源网址:http://shangluo.cnwest.com/shangluo/2011/0315/20372.shtml)

欧美等西方国家、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其现代建筑学、人居环境学中遵从自然,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中国古代风水学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这些经济发达且生活富裕的地方,他们的城乡建筑与人居环境建设,很少看到追求整齐统一、高大光鲜、虚荣奢华的情况,反而处处体现出他们与大自然合谐共处的理想追求(如图2),这是当前我国城乡建设中需要努力学习与借鉴的。

图2:美国俄勒冈波特兰乡村。建筑依山就势,协调不呆板,道路随山势起伏弯曲、树木天然,很好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居者舒适安康。

(来源网址:http://quanjing.com/share/designrf1963216.html)

1.3、目前高校风水课程现状

1985年,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了向全校开放的风水选修课,由于希贤老师教授。上世纪90年代,北京建工学院韩增禄老师、东南大学李仕澄老师等人也分别在校内开设了与建筑风水有关的选修课程。2008年,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马威老师开设了一门叫《中国古代建筑与风水的关系》的选修课,媒体报导后,广受争议。

我国港、台地区有关风水学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香港和台湾的大学一直开设有风水课。在韩国和日本,风水学研究甚为兴盛。日本10多所大学开设着风水课。美国已有17所大学开设易经风水学等专业课程。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风水学博士学位,被韩国人尹宏基从美国取得。

目前国内社会上举办过各类有关风水的讲座与研讨会,这些由房地产公司牵头的讲座与研讨会一般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纯学术探讨的不多。

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园林技术四个专业,于2009年起先后开设了《人居环境与风水》课程。该课程将传统风水思想与现代人居环境学知识结合起来,把握各专业的侧重点,精心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选择优秀的教师实施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我院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特色课程。

2、教学内容设计

我院《人居环境与风水》课程不是简单地传授传统风水学知识,而是借风水的简洁、实用的外壳,无处不在的实证和对民间的深远影响,传播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现代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理念。

2.1、教学内容选取原则

2.1.1、科学性

将风水中明显违背科学原理的内容剔除,只教授符合科学常理的知识与技能,将无法判断其科学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说明。

2.1.2、实用性

只选取对目前城乡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庭院建设、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等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技能为教学内容,特别把握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时代需求,选取对当前新农村住房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有指导价值的东西。

2.1.3、易学性

只选取对一般高职学生能够学得懂,掌握得了的知识点为教学内容。

2.2、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设计为36个课时,其中理论24课时,实训12课时,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人居环境与风水入门。介绍人居环境学与风水学各自的含义、研究的内容、发展历史、流派以及未来发展走向等。

第二章,周易基础。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周易的基本理论与思想,了解并把握其顺天应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基礎。

第三章,室外环境及风水。介绍居住村落、房屋基址选定的一般原则与方法,介绍自然山水环境的利用与改造、庭院景观设计的生态学与风水学原则与方法。

第四章,园区环境及风水。介绍一般工厂、企业园区的建筑及环境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如建筑布局、建筑外观、园林景观、企业文化等设计建造的风水与文化要求。

第五章,室内环境与风水。介绍家居空间、商业空间、办公室空间的风水原则与方法,如居家风水的大门方位朝向、玄关、客厅、厨房、餐厅、卫生间、卧房、书房、阳台等的布局、朝向、颜色、材料、造型、陈设等,重点是如何用建筑学、生态学、心理学、美学的思想分析、诠释风水学的观点,指导室内装璜设计。

不同专业根据其不同的侧重点各章节课时多少各有不同。如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和室内设计专业侧重于室内环境与风水,园林技术专业侧重于室外环境、园区环境中的园林景观。

2.3、实训项目设计

本课程设计四个校外实训项目,教师根据专业选择三个项目为学习内容。

2.3.1、企业园区环境与风水考察

选取典型的工厂、公司、机关单位,考察其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的基本情况,从生态学、心理学、美学、风水学的不同角度分析其优缺得失,并尝试设计可以改进的方案。

2.3.2、城市居民小区的环境与风水考察

选取同一个城市的两个居民小区,一个是可容纳最多人口,最节省建筑材料与建筑成本的企业职工宿舍区或城中村,一个是有现代人居生态学理念,且包含追求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风水学思想的花园小区,比较两者在心理上、审美上、居住舒适度等方面给人的不同感受。

2.3.3、乡村居住环境与风水考察

选择农村的两个居住点,一个是现代拆迁的安置点,一个是传统的民居村落,比较两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现状,比较两者自然环境、建筑外观、庭院景观的审美效果,比较两者居住的舒适性与方便性,分析归纳各自在设计建造上的成功与不足,从而把握农村村镇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此实训教会学生使用罗盘对房屋进行定向,体会形势派风水学对房屋凶吉的大致判断。

2.3.4、家居室内人居环境与风水考察

让学生自行选取不同小区的不同家庭,考察其住房的内部分区、布局,考察其室内装饰的材料选用、造形设计、色彩设计、室内陈设、整体表现的风格、居住的功能性与舒适性满足程度,找出其室内装饰与物件摆设在风水学、美学、心理学上的优劣之处。

3、教学方法

3.1、讲述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本课程理论课学时占三分之二,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以讲述法为主。授课教师要用大量的图片,众多典型、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进行教学,要尽力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结论。如学习风水学中的各种“形煞”时,教师可用大量的图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判定凶吉,得出相关结论。

3.2、注重实践实训

本课程设计了四个实训项目,尽力通过学生实地考察,动手实践,掌握风水学基本知识,会使用罗盘,能简单地判断民居与园区的风水凶吉、能做简单的环境改造设计。

3.3、使用公共微信平台进行教学

本课程教师申请了一个公共微信平台《好地方地风水》,配合教学的进度,每月编写4-6条关于人居环境与风水内容的微信,既扩充了课堂教学的知识深度与广度,又方便师生课后交流,更重要的是,还能使学生终生接受相关的教育,让老师与学生,学校教育与社会行业获得长久的交流。

4、作业与考核方案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用“平时成绩+考察报告+风水设计”计算该科成绩。

4.1、平时作业

课后作业设计上体现如下特点:①、以思考题为主;②、与日常生活,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③、无标准答案,给学生充分的想象与发挥空间。

如第二章周易基础学习完后,布置的思考题: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行为是不符合“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

4.2、考察报告

三个校外考察项目均有考察报告让学生撰写,通过撰写考察报告引导学生对所见细微观察、对现状认真分析、对体会精心总结。

4.3、风水设计

学生选取一个园区、一栋民房、或自己的家,对其周围环境,建筑外观、园林景观、室内装饰、室内陈设做出分析判断,有哪些在生态学、美学、风水学上不好的地方,设计出适当的改进方法。具体做法是:拍好照片,然后用相应图像处理软件,添加或去除不吉的景观,添加上新的景观,附上文字说明,形成一份“某园区”、“某建筑”或“某家”环境与风水改造报告。

5、教学体会

5.1、传统风水学的科学价值有待深入挖掘

风水学中很多极为精简的句子,是古人的感知、领悟与猜想,但现代人用现代科学知识去思考,会发现其隐藏着的科学道理。如“山主人丁水主财”一句,房屋四周的山脉走向、山体形态、土壤性质、植被情况,决定着此处田地的多少与质量,也就决定着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对依靠田地而生存的人来说,也就决定了此处能供养人口的数量与质量,这就是所谓“山主人丁”。在农耕时代,水随山转,路随水开,人沿路行,河流的大小、走向、缓急,决定着此地的人流、物流、财流,这就是所谓“水主财”。“山主人丁水主财”这一句中的两个观点,用现代科学中的地理学、人居生态学、社会人口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都是一个大的科研课题,都可以写出一部专著,而风水学只用简单的七个字就告诉了人们有关居住的实用道理,好念好记,非常便于普通民众接受。

5.2、教者除有良好的风水知识外,更应有多学科的广博知识

风水学中的观点要想得到科学地甄别与诠释,教者需要有哲学、建筑学、生态学、园林学、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如风水学中认为河流“环抱为吉,反弓为凶”,从地理学的角度看,河流环抱的一边一般是河流洪水后泥沙淤积形成的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边水流平缓,非常适合人们耕种居住,而河流反弓的一边,由于河水长期的冲刷,地势陡峭,土地稀少,水边水流湍急,住在这里,自然穷困、凶险。又如风水学中理想居所为坐北朝南、山环水绕、明堂开阔,因为这样的地方“冬享阳光,避寒风;夏得清凉,避酷热”,门前田地肥美,物产丰富,鸟语花香,住在此处,心理上有安全感、安定感、满足感,心情愉快,健康长寿,生活富足,人丁兴旺。要明白这样的道理,自然要有生态学、美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与素养。

5.3、风水学中的很多观点,在农耕时代是合理的,在现代社会是过时的,应注意甄别

如中国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会生活在阴间或在天地间飘荡,房子是人在阳间的家,坟墓是人在阴间的家,坟墓的风水会影响子孙的繁衍与幸福。所以,一切关于阴宅的风水,都是认为有灵魂存在为前提的。在今天看来,人死魂灭,所以阴宅风水都是不科学的。

5.4、传授科学且实用的知识是教者的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