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感恩作文素材十篇感恩作文素材十篇

感恩作文素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33:01

感恩作文素材篇1

1.母亲,是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2.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3.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4.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5.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6.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的朋友。--(英)狄更斯

7.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8.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9.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10.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

11.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12.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13.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为止。--富勒

14.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15.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16.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17.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所罗门

19.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20.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21.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22.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罗斯福

23.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法)罗曼·罗兰

24.亲人不睦家必败。--(美)林肯

25.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26.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感恩作文素材篇2

关键词:感恩教育;行为示范;思想品德

感恩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品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的感恩情怀得到升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感恩教育淡薄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当代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育儿理念,对子女有求必应,过分溺爱,致使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且,父母的全身心付出被子女认为是理所当然。

(二)学校因素

在升学压力下,大多数学校侧重于学生的智育,思想品德教育多局限于思想品德课堂上,处于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缺乏与社会的联系,难以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需要,不能感受到思想品德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关系,体验不到德育成果的快乐。

(三)社会因素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负面因素的影响。如偷窃公共财产、啃老、救人反遭诬陷等丑恶现象。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获取这些负面的信息很容易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若不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就会造成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二、感恩意识淡薄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师德修养,在行为示范中开展感恩教育

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良好的人格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教育作用。对于处于品德养成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师德修养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例如,当学生帮助教师做完一件事时,教师要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当学生积极开展大扫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表示肯定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进行人格和行为的感恩示范,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教材内容,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

思想品德课是通过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如果教学得法,思想品德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在思想品德课上开展感恩教育是最直接的方法。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想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挖掘其中的感恩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教材当中所提供的感恩信息。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家人的爱”时,笔者让学生畅谈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父母,通过图片或短片加深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尊敬长辈、认真学习、追求进步、帮忙干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都是感恩父母的方式。

(三)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课堂教学能迅速地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但是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通过长期的熏陶和积累才能形成。感恩教育应渗透在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中。各科教材包含大量的感恩素材,这些素材都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开展各科教学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感恩素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强化学生的感恩情怀,引导学生开展感恩活动。各科感恩教学的巧妙结合能够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当中,加深学生对感恩教育的理解。

(四)结合现实教育素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学校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教师要抓实事,及时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素材,越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学校当中,经常有学生互帮互助、拾金不昧、团结合作等,教师应及时做好工作日记,对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行登记,并利用班会让学生讨论,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关键作用。忽视了家庭感恩教育,学校的感恩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学校要利用家长会、校讯通与家长取得沟通,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例如,家长要积极与子女沟通,互相理解,要适当地放手,让子女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子女帮助家长做事情时,家长要及时道谢,教育子女要尊老爱幼,在外出游玩时爱护环境等。家庭感恩教育应紧密联系实际,避免形式主义。开展家庭感恩教育能够与学校的感恩教育相呼应,从而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总之,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回馈社会。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并积极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内化为行动,将感恩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0-33.

感恩作文素材篇3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职语文的学科特点阐述了感恩教育的意义与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中职教学语文教学感恩教育

一、中职语文教学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做人不可缺少的道德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当代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越来越淡漠,他们大部分忽视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育之恩、他人的相助之恩、在公共场所缺少社会公德等等。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进行感恩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

所以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以外,在塑造学生人格、促进生命个体成长的过程中,也应担起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责任。

二、对中职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传统美德。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除了要加强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外,还要让他们具有以“感恩”为主的道德品质。

1.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个体

包括感恩在内的道德素质是个体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学校有所不同,很多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及自控能力较差,会有一些不良习惯,如迟到、旷课、厌学、不尊重他人,甚至有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发生。

因此,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个体。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把握好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性质,注重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为社会培养更多道德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2.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

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来说,如今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对于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来说,仍然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正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中职学生将是我国未来建设力量的主力军。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素质高低、成为影响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除了教会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学生连基本的感恩意识都没有,将来是很难成为社会合格的从业者的。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促进生命个体完善的过程。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情感,贯彻感恩教育,为学生建立“精神”账户。

3.符合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求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以感恩教育为主的德育教育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把感恩教育作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了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职语文教学感恩教育实施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的素材,进行感恩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中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和引导。

(1)挖掘养育之恩。教材中很多课文都从多角度去表达亲情,诠释了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从《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到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在困境中,是坚强的母亲和“我们”一起渡过难关;从《一碗阳春荞麦面》中,可以看到母亲对于两个孩子的关爱,课文中浓浓的亲情时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2)体悟家国之爱。祖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安栖之所,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祖国。从《药》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雷雨》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和阶级矛盾,从《荷花淀》中可以看到祖国的儿女是如何击退敌人、保家卫国的。

(3)感受社会温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社会,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时要引导学生对社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在学习《职业》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感恩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以“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否则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语文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熏陶。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陶更为重要”,所以要通过学生自己理解并主动接受感恩教育。

(1)在朗读中体验感恩之情。大部分适合进行感恩教育的课文,具有情感真挚的特点,语言都体现着“自然之美”,适宜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课文中真挚的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恩、知恩,用声音把作品中的形象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例如老舍的《我的母亲》,通篇文章语言朴素亲切,通过浅显通俗的语言来表现母爱的伟大。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母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母爱。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取配乐朗读的形式,选择与文章类型相应的音乐种类,让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体悟课文中的情感。音乐与朗读的最佳配合可以让学生自然地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深刻理解课文最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朗读等都是可行的手段。

(2)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恩。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设置,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讲解《我的母亲》一文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歌曲视频《懂你》,歌声蕴涵母亲对于子女深沉的爱,学生们边听边看,歌曲配合mV画面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使学生产生出强烈共鸣,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恩教育的目的。

除了播放音乐渲染气氛以外,也可以给学生观看图片。在《我的母亲》课程结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下载以“感恩”为主题的图片。在播放图片的过程中,教师朗诵一段话“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他乡打工的血汗是望子成龙的梦想……怀着感恩的心生活,感恩父母,感谢生命”。教师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3.坚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进行感恩教育

(1)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心灵上的独白与洗礼,在灵魂深处进行反思与回望。教师可以布置有关感恩题材的作文,通过写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知恩报恩,使学生能够领会父母养育之爱、教师教诲之情、同学帮助之情、祖国的培养之恩、大自然的馈赠之恩,学生通过思考,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

(2)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利用多媒体等教学用具播放一些感恩为主题的影片、纪录片、图片等,再配合语文教师的启发性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心灵得到震撼,感恩得到升华。

教师可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形式自主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受到激发而主动探寻答案、寻找真理。

教师还可以结合各种节日开展感恩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恩、实践感恩。例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可以让学生写一张贺卡,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在国庆节可以组织感恩祖国的征文比赛,劳动节、七一建党等节日组织手抄报比赛,或者是办好宣传栏等。在这些节日的活动中,教师要抓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这些语文活动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感恩教育。

4.从语文课堂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践行感恩之道

课堂教学的力量是有限的,它只是局限在学校内部。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将学习延伸到实践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将“感恩”外化为行动,将教育和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行”的过程去体验和实践。

语文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志愿者和义工的身份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自觉践行感恩行动。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可以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真正理解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养、老师的付出、他人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引导他们真正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5.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到优化感恩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无时无刻地都在潜移默化熏陶学生,具有一定的激发性、导向性的作用。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所以语文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建设校园文化中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参与到优化感恩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并起到一定示范作用,积极营造一种充满温馨气息、向上舆论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始终陶冶在良好的风气和氛围中,不知不觉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协助并参与到学校、各种团体举办的感恩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活动中,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经常性的受到启发、得到启示。

四、小结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感恩教育,担负起对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但感恩教育并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责任,每一门学科都应该充分挖掘感恩教育的素材,发挥本学科的育人功能,积极参与到优化感恩教育的行列中来。各门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必能取得良好的感恩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左兰英.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9).

感恩作文素材篇4

关键词:感恩;思想品德课堂;继承;发扬

在中学阶段,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1.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2.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色色的犯罪。

2.承担责任。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

3.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也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体验情境——为说明感恩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比“说明情境”更隐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感恩作文素材篇5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基本涵义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也可说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与不幸,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一句话,感恩即善待了自己又快乐了自己。

二、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值得感恩的世界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是最可信的“榜样”,所以,进行感恩教育,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水平,使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具备“人文”意识,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淡化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式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尊重信任学生。学生会因为受到尊重信任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乐意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接受教师的教育,感恩教育的开展也才有教育环境基础。

三、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也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如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四、创设情景,进行情感教育

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体验情境――为说明感恩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比“说明情境”更隐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体验情境――让学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情境,“今天我来当父母”等情境,学生之间人际互动事件、小品扮演、演唱感恩歌曲等;视频图文情境――利用中学生喜欢歌曲、影视剧的爱好,关心时事热点问题的特点来创设情境。设计感恩情境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感恩教育更生动、具体。

在512地震发生后,我及时搜集了许多关于抢险救灾的生动视频和图片资料,其中有总理第一时间不顾生命安危赶赴我们灾区指挥,某空军冒着生命危险从三千米高空跳伞对我们茂县进行救援,无数官和志愿者用血肉打通了一条条生命通道,一个个生命奇迹的获救,帮我们度过了难关,全国各族人民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等等。我还让同学们自己来讲述所见所闻,用了一节课的时间,通过创设这一情境,震撼了学生、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很多学生都热泪盈眶。这样以情感的激发为手段,将学生置于一种充分享受大爱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完成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崇敬的感情激发、情感体验和情感升华的全过程,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化为一种永久的深层的报答之心。

五、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体验感恩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教师授课时,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结合起来,以情激情、以景激情、以理激情、以美冶情,做到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最终使感恩的情感成为道德认识的动力而转向指导感恩行为。例如,我在讲授“孝敬父母”这一课时,一边通过多媒体播放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一边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并让学生谈谈感想,使学生在深情的歌声中领悟父母对子女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然后让学生讲述一件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令人感动的事。有了前面的情境做铺垫,很多学生在讲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时都情不自禁地哭了。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共同参与,让“感恩”飞得更高

感恩作文素材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恩教育;民族精神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和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品味有着重要意义。[1]党的十报告指出,学校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何培养青少年立德树人、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理直气壮地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也是品德培育的重要方面,因为青少年只有从小懂得知恩感恩,才能够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逐步养成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优良品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重要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在感恩教育方面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渗透感恩教育,值得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认真实践。

一、传道——责任拒绝怀疑

诚然,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因而应当反对把语文课当成思想品德课来教,但传统语文教学历来主张“文以载道”肯定也有其合理内核,我们也要反对“在倒洗澡水时连同澡盆里的婴儿一起倒掉”的愚蠢做法——我们绝无可能排除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情感意识去进行纯粹的语文教学,语言文字也正是因为具有这些思想和情感才显得生龙活虎、气象万千,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无可厚非,还是责无旁贷的。

二、内容——真切拒绝空洞

同所有思想品德教育一样,我们进行感恩教育要选用真切鲜活的教育内容来启迪感化学生,尤其是对身心发展尚处在幼稚、懵懂阶段的少年儿童,切忌用深奥的理论、晦涩的说教去灌输,而应该选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去让他们知恩、记恩进而报恩。

(一)父母养育之恩。牢记并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推崇“百善孝为先”,有关“温席、让梨”的故事不少人都耳熟能详,但在现阶段却变得不容乐观。一方面因极左肆虐之时把孝顺当成封建余毒大加挞伐,其影响至今尚未肃清;另一方面是近年来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让不少孩子打小就形成了“地球就是为我转的”意识,他们几乎不懂得什么叫孝敬父母长辈,更有甚者一旦父母未应允其过分要求便以绝食、离家出走相威胁,读到大学乃至研究生了还自残自戕,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浓重的阴影。这些现象还并非个案,足见感恩、孝顺的教育之重要、之必要。

(二)国家社会之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当今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时代,但这些繁荣富足从何而来他们并不知道或者不想知道,甚而至于我们地震灾区的个别孩子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干扰,对党和政府领导组织的抢险救灾、灾后重建都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如此种种,我们不能不感到相关感恩教育的重要和迫切。

(三)导师培育之恩。中华民族从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还因左倾泛滥,华夏大地批孔盛行,“师道尊严”几乎变成了十恶不赦的洪水猛兽,教师以及知识分子变成了“臭老九”、知识贬值、“白卷英雄”泛滥成灾。当今重提知识(科技)是生产力、尊师重道好多年,但有些人在中毒甚深,所以同样需要正本清源。

(四)自然万物之恩。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虽然个别时候也制造了地震、火山之类灾难,但总的说来是有恩与人类的,否则人类就无法生存。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崇尚科学,大力倡导低碳节能生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举凡山川河流、飞禽走兽乃至空气都应保护,最终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三、方法——渗透拒绝灌输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泼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工人能掌握机器,农民能掌握土地,可是机器和土地都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有他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很好的掌握儿童的思想感情,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2]感恩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润物无声,杜绝机械地、脱离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灌输。

(一)阅读教学。教师要深入发掘阅读教材中有关感恩思绪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积淀感恩情愫。例如可用《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游子吟》《陈情表》等课文培育学生的孝顺观念;利用《挑山工》、《荔枝蜜》、《詹天佑》等课文培养学生感恩劳动者的情操;利用《黄河颂》、《漓江山水》、《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课文培育学生感恩自然的意识等等。总之,教师要紧扣教材,在指导学生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去感受课文的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情实感,进而点燃学生感恩的心灵火花。

(二)作文教学。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真情实感绝非凭空而来,它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积淀。首先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从率直的思想,从真善美出发,把作文的主题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扩展到亲情、爱心、个性、自我、自由民主、生活化、平民化、精神物质、率直淳朴、求真、求善求美.忧患意识、实事求是上来。[3]其次,把学生在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生活中的体验引导出来,指导学生练习这类文章的习作,既容易选材,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困惑,又容易传达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理解、感激父母长辈的情感意识,水到渠成地进行了感恩教育。这方面的训练既要反复进行、逐步深化,还要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在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不同训练要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活动课教学。语文活动课是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语文常识进行口头表达(交际)和书面表达(作文)等语言实践应用的训练,其最主要的要求应该是得体,就是无论说话还是写作都要符合政策法律、人情事理,那么懂礼貌、讲尊卑、有道理之类要求乃是前提,符合这个前提,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恩意识,不难想象连爹妈都不知感恩的人是难以把话说得入情入理、感人肺腑的。

四、形式——灵活拒绝呆板

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也必须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具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情景、新旧对比等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

(一)挖掘教材。比如指导学生学习《游子吟》,就要抓住“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深入探究,“慈母”为什么要“密密缝”,母亲们除了缝衣服外还给儿女(亲人)做过什么?今天母亲们一般用不着缝衣服了,她还疼爱我们吗?你穿过妈妈织的毛衣和鞋垫吗?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过父母、长辈的关爱说得完、数得清吗?唱唱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吧,那么党呢、祖国呢,不是像母亲一样吗?……这种探究不要怕费时,更不必担忧脱离教材,从语文能力训练来说可以引领学生“视通千里、思接万载”,从感恩教育来说可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应该是一举多得的。

(二)创设情景。课堂活动体验是渗透在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学生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4]创设情景多在课堂活动体验中进行,其语文素养训练在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创设与学生家庭生活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应对,如“给妈妈打电话”、“今天爷爷过生日”、“爸爸妈妈怄气了”、“同学病了”、“给语文老师的建议”、“我们村里(里弄)的事”等真实的生活环节,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合适得体地讲说,再将他们说的话加以记录整理,适时在同学之间交流展示,从而实现语文素养训练和感恩教育的双赢。

(三)新旧对比。此类材料很多,我们地震灾区灾前灾后的情况许多学生是亲身经历的,很好对比,只是要注意别让孩子产生我们在有意让他们重历过去苦难的错觉,抑或造成让他们用“你们那一代人命不好”来抵御我们教育的口实,要引导他们进行对比、懂得今天来之不易的道理,进而激发他们珍惜幸福生活、奋发有为,成为我们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语文课中进行感恩教育的形式还很多,只要我们悉心探究,深入实践,便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5]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以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为己任,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渗透感恩教育,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教育科学》2004(20)

[2]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选编《斯霞教育经验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3]何哲初中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培育《成才之路》2009(7)

感恩作文素材篇7

美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美术教育并非只是让学生学习绘画,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绘画知识。美术涉及了文学、音乐、历史等许多人文的内容。美术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通过美术教学,撷自然美、缀生活美、育心灵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新人。美术教育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而它的呈现方式,非常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简单到颜色的涂抹、一个形象的描绘、一件小手工艺品的制作,学生们总能乐此不彼、沉浸其中,并发掘无穷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学习。教师所教的学生也乐与接受。美术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从而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在感恩教育中发挥美术教育特殊的功能。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感恩教育呢?我从近几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小结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因素

要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紧密地结合教材,抓住典型课例。在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大自然,家庭生活、伙伴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湘版教材第六册《森林王国》时,我先让学生介绍动物朋友,欣赏到它们的可爱。然后再告诉他们动物们生存的困境、严酷的现状。学生们天真纯净的心灵马上被打动了,开始讨论人类要如何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当一名光荣的环保小卫士。杜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通过这样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自然、学习感恩自然。又如,学习湘版教材第六册《老师你好》中,让学生们感受师恩,并用自己的小手制作节日卡片,写上对老师感激的话语,诚挚的祝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老师。学习《亲亲密密一家子》时,引导学生回忆家庭生活中最动人的一刻,感受父母长辈的对自己的爱。这些生动的美术教材,在学生画画、做做、说说中,自然地为他们所接受。所以,并不是美术课不能进行感恩教育,而是能以一种非常自然的形式,让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美术教育独特优势

要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功能,就要灵活的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如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欣赏。美术作品以最直观方式呈现,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学会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如欣赏一幅风景画,通过构图、色彩表现出的美直接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像缎子一样起伏的金黄的麦田,结满了鲜嫩果子硕果累累的果树,因为丰收而欢乐舞蹈的人们,学生能很自然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知道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感谢自然、热爱自然;再欣赏一幅表现环境被污染的画面:枯萎的大树,鸟儿展翅飞走,乌黑的河流,漂浮着鱼类的尸体,开裂的大地充满了一种绝望的气息……美术语言就是这样直观、震撼人心。他能让学生马上体会到由于人类的活动破坏的大自然,人类不该这样。学生也能马上用画笔表达住自己的感受。在学习人美版第八册《保护母亲河》时,我向学生描绘了以前滇池的美,一起吟颂了“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通过学习,学生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画了许多环保宣传画,制作了手抄报,号召大家保护母亲河、保护我们的母亲湖――滇池。不乱丢垃圾,多种树,节约资源、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等等。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并且有了感恩的行动。

创作画是学生心灵的真实写照,也许他不能用流畅准确的语言描述内心的感受;也许他们的画笔是那么稚嫩、笨拙,但是我们可以读懂孩子的内心,他的思想、情绪,甚至是他们的梦想。创作画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精髓,是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部分。教师在知道学生创作时,要注重人文因素,让感人的、快乐的、美好的感受渗透到学生们的内心。教师在教学,要有意渗透教材中感恩元素。如在学习《我的家庭》时,要强调学生表现家庭生活中最感人的一刻,学会感受家庭的温暖,家人沉甸甸的爱;又如学习《在快乐的节日里》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把自己最要好的伙伴画上;在汶川大地震后,我知道学生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学生们画了在灾区救援的若干场面,画了小朋友含泪抱着储蓄罐捐款的动人情景,给他们上了感人至深、记忆深刻的感恩社会的一课

三、运用美术语言,化为感恩的行动

感恩作文素材篇8

关键词:中学生;感恩教育;思想品德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的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有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一)感恩社会的关爱

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劳技基地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二)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三)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在思品课的课外课中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

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感恩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感恩”的榜样

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以身作则。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周围的环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

(二)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要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感恩教育的氛围。

第一,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如《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第二,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包括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第三,要践行于生活实践。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如,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对父母说声“您好”、“您辛苦了”,给父母洗脚,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此外,再利用班会、课外活动等平台,进一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1.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召开主题班会,并请本校的老师,领导观摩,把“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和意义在班级集中展示。

2.切实组织开展每周讲两个感恩故事,一个月看一部感恩影片,一学期吟二十首感恩诗歌,唱几首感恩歌,推介十篇感恩美文,讲十句感恩之言的活动。推介学生撰写的感恩美文供大家欣赏。

3.开展“老师颂”“演讲比赛”诵名句,承传统“读书活动”学榜样,正气节“读书讲故事活动”定标准,辨是非“主题班会”论世情,说美丑“知耻感恩辩论会”知善恶,积善行“知耻感恩实践活动”记进步,谈收获“知耻心与感恩心培养评价活动,”进一步将感恩教育引向深入。

4.利用思想品德课的延伸,要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共同做好感恩教育.通过共同观察学生在感恩方面的变化,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感恩行为是本质上的,做追求真、善、美的高素质学生。

5.在以活动的基础上在班级上搞一个“认识身边的真、善、美”的大型辨论会,进一步认清生活中的事,巩固感恩教育成果。

人,离不开群体,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和平与快乐。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重要的必修课。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感恩教育的思考》叶华茂著.

感恩作文素材篇9

关键词:感恩教育;陶行知;思想品德;生活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15-02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思想品德课程应当融入感恩教育,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感恩教育分析

一曲耳熟能详的《感恩的心》,牵动着众多人的心。不论是对一个家庭来说,还是对一个单独的个体来说,感恩都是最为重要的品质。唯有形成了感恩的意识以及最基本的行为习惯,才能够让一个人保持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作为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当中,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接触不同的人与事。《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如果存有感恩之心,能够对身边的人与物怀抱感激之情,那么将会唤醒学生的善良本性,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此一来,也就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由此可见,感恩教育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是养成良好品德、改善性格缺陷的最佳途径。

二、生活教育理论下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生活教育理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大众教育”。他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仅没有与生活挂钩,还远离了劳动的价值轨道,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来说是一种扼杀;而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具备创新能力与较高的胆识。因此,在现当代的教育中,应当以开放性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能够走进生活,以不断创新、实践以及探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其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道德素养,养成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假如教师只是一味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学生可能觉得很抽象,难以理解。例如:什么是道德?或许学生可以从课本列出的定义中,了解到道德的核心是“礼义廉耻忠孝节悌”,是一种基于社会之上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以及生活的最基本的准则和规范。但是,此时,学生又会问,什么是“礼义廉耻”呢?什么是“忠孝节悌”呢?尽管我们可以通过书本或者是借助词典,对它们的字面意思进行了解,可仅仅只是从中获取到道德的片面含义,而未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道德的内在含义及其对人类的行为所起到的约束作用,也就相当于未对学生进行过道德教育。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将“生活教育理论”合理地利用起来,将抽象的思想品德形象化,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悟出道德素养及品质的内在含义,进而让他们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同时,感恩教育作为德育体系的核心,将其合理地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过程当中,使之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德育效果,还能够让学生从现实的生活中学会感恩,并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或物,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进而让他们能够在感恩之情的驱使之下逐渐完善自我,促使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思想品德课程中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将感恩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以突出感恩的本质,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思想品德课程中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勇于承担责任。1)对国家怀抱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为国家今后的建设及发展,献出一份微薄之力;当国家遭受到侵害之时,要第一时间站出来,并以奉献自己为己任,共创国家新辉煌。2)对父母怀抱感恩之情,感激他们多年来的生养之恩。不耍小孩子脾气,听从父母正确的言语,认真学习,健康成长,不让父母过于担忧自己。要发愤图强,报效父母养育之恩。(2)懂得和谐相处。1)感恩社会。需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不论是哪种性格的人,哪种层次阶段的人,或者是哪种文化背景之下的人,我们都应当与其友好相处,以营造出较为和谐的社会氛围。2)感恩自然。需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懂得如何与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进行和谐相处,并树立起自然保护观念,让自然能够与人类融为一体。(3)珍惜生命。每一个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应当好好爱惜自己,好好保护自己。这样,不论是对父母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或者是自然来说,均是对其自身生命感恩的一种体现。因此,应当远离一切能够对我们的生命造成威胁的事物,例如,要健康、快乐地成长,以回报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的恩情。

四、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的融入与渗透的对策分析

为了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促使其能够与思想品德课程融为一体,应当在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采取可行性较高的对策,健全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并掌握感恩教育的精髓。(1)合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情境。感恩案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应当对这些感恩案例进行合理的收集,纳入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感恩的实质,形成感恩意识。同时,教师也应当学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素材,为学生创设出形象化的感恩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习得感恩教育的精髓。可以拿来作为感恩情境创设的素材是比较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说明类情境的创设素材。包括一些具有较高生活哲理或是含有感恩情节的文学类作品,如:童话故事、哲学小说、现当代伟人自传以及寓言故事等。2)体验类情境的创设素材。这类素材能够直观体现出感恩对人类的重要性,比说明类的更具有说服力及教育力,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感恩的实质。3)体谅类情境的创设素材。包括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事件,它对于提高学生对感恩的认知度以及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包括语音、视频以及图像,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点拨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实践教育。把课堂延伸至现实生活中,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而且,还能够将无形的感恩教育转换成为有形的教育,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际体验,知晓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以此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因此,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应当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比如:调查活动、实践活动、辩论赛、体验活动等。让学生通过不停思考、行动以及想象等,对生活中的感恩事件进行归纳整理,并挖掘人性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这些不足之处,作出深刻的探讨与反思,以找出能够弥补这些不足之处的办法,让人性可以回归到最初的善。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做一些感恩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感恩带给他们的快乐。例如:教学生制作感恩卡,或者是教学生唱一首特定的歌,让他们将其献给父母或者是其他需要感恩的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当代社会中,我们应当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让学生能够在成长的同时,逐渐完善自我,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而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提高思想道德课程的教学效果来说,起着比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将其合理地融入并渗透到思想道德课程的教学中,让其能够在“生活教育理论”的帮助之下,逐渐完善我国现今的德育教学体系,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德、智、体、美兼具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春玲.感恩教育,激发学生人性原动力[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01).

[2]毕大超.初中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3]邬跃.感恩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切入口[J].教育探索,2010(04).

感恩作文素材篇10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教学;感恩父母。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且具有人文性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百善孝为先”,然而,当前有许多初中生因受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面对父母,感恩意识淡薄。为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到感恩社会,在感恩中修身立德,完善自我。

初中语文课本蕴涵着丰富的感恩父母教育素材,语文教学过程又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孩子们心中精心浇灌起“感恩父母的花朵”。下面谈一谈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父母教育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在文本阅读中感悟父母的恩情

语文教材中具有感恩父母教育内涵的课文很多。这些文段句子优美,饱含深情,非常适宜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和体验父母对子女的恩情,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背影》中有一段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从这些神态和动作中,不难看出父亲买橘子是多么地辛苦。再看父亲对儿子的四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整个过程中,虽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但每一句都道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和无限牵挂,父亲那一颗温柔、体贴的心好像跳出了胸外。

课文中还有直接抒发感恩之情的句子,如《荷叶母亲》的结尾部分“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些语段非常精彩,或记叙了父母的辛劳,或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眷眷之情。教师让学生作为重点,反复地朗读、品味,学生就会从中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和他们对子女的关爱。再顺势引导,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呢?从而使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起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口语交际中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口语交际能展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也能使情感产生共鸣。语文教师应善于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如学完《背影》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从父母为自己做的哪些平凡小事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面对这些平凡却厚重的爱,该如何回报父母?假设父母就在我们身边,为了证明我们已经长大,让他们放心,我们怎样做。教师不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还鼓励他们敢于把自己对父母的爱当着父母的面说出来,并把实际报恩行动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这看似只是一个“说”的过程,但在“说”的过程却伴随着思考。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到浓浓的亲情,感受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强化了对感恩的理解,从而为今后报恩父母打下思想基础。

三、写作练习中升华对父母的感恩

结合课文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习作训练,也有助于感恩父母意识的培养与深化。胡适的文章《我的母亲》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学到这段,教师布置了这样的练习:“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父母的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又如学习《傅雷家书》后,教师让学生也给父母写一封信,让学生通过文字抒发他们心中平时不易说出口的对父母的爱和感动。学生的回忆、深思,在这次练笔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对父母感恩之情又得到加深。

四、综合实践中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感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落实到行为中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布置很多活动课任务,如:回家和父母交流,了解父母的成长经历,了解父母的工作性质及生活爱好;周末回家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刷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家务;另外结合“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节假日,为父母洗一次脚或做一顿饭等,这些活动要求学生真正做并且要写在日记中。为了解真实情况,教师还可以利用电话通知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把学生在家劳动表现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反馈给学校。

以上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不仅融洽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了珍惜父母对家庭、对自己的付出,还能促使他们在校好好学习;使感恩父母教育活动发挥出更多的教学作用。

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学科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教育与实践紧密联系,包括感恩教育在内的一切育人教育都会“随风潜入夜”,学生的灵魂无论是在“有声”,还是“无声”当中都会滋润起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