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事工作思路十篇人事工作思路十篇

人事工作思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30:56

人事工作思路篇1

我人事人才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事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委、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进一步贯彻《公务员法》,充分发挥人事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胆探索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路子,努力将我人事人才工作推上新的台阶,为“十大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障。

一、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努力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1、继续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坚持“凡进必考”,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公务员队伍中来。推进竞争上岗工作,加强对竞争上岗工作的指导和服务,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循环机制。

2、认真履行《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加强和规范各类公务员培训;贯彻《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通过健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来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积极弘扬公务员精神,加强公务员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

二、继续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开展规范津贴补贴工作

根据、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结合我实际,稳妥推进全津贴补贴管理工作。

三、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

1、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全面启动“凡进必考”,不断规范进人行为。加强对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指导,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合同管理、公开招聘、人事等工作;加大对推行聘用合同制度的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处理好人事争议,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结合《人民政府关于属经营自给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在撤消或改制中人员分流安置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地做好我部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

2、深化企事业单位职称改革。按照“四重”、“四不唯”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围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度。同时加大非公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人员的职称评审服务力度,改进职称评审工作,规范评审委员会管理,积极营造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正确对待单位人和社会人,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四、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1、扎扎实实地做好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正常化评聘,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正确评价他们的工作业绩;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培养,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配合做好管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考核工作,抓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

2、全面推进工勤岗位继续教育,制定考聘分开办法,规范登记岗位升级考核管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技师、高级技师聘任手续。

五、创新机制,规范人才中心服务体系建设

1、结合“三支一扶”工作,加大对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力度,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非公经济组织就业。积极拓展人才服务领域,根据需要为用人单位自聘的各类大中专毕业生代办医保、社保,在户口迁移、档案管理、职称评聘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2、规范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加强人才中心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拓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服务业务,不断充实人事内容,认真抓好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六、认真落实军转安置政策,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认真落实军转安置政策,加强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军转干部自主择业,深入调研,完成军转干部安置任务;从大局出发,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按时足额兑现生活补助、医保补助,维护社会稳定。

七、切实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

1、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切实纠正不作为、乱作为、低效率等问题,努力打造“阳光人事”。围绕“精神”,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克服“吏小权大”等现象,为“十大建设”营造良好的人事氛围,树立良好的人事形象。

2、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促进人事干部朝着“为民、务实、清廉”的方向发展,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推进人事工作向纵深发展。

人事工作思路篇2

一、着力构建优秀人才群体,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登上新台阶

截止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人才3.116万人,占总人口的3.77%;工科类紧缺专业人才总量较前几年有所增加,高学历层次人才数量逐年上升,全县已有研究生7人、本科生2336人、专科生6550人。当前和今后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深刻领会年5月23日中央政治局议才会议精神,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和“量上做大、质上提高、盘活存量、形成优势”的思路紧紧抓住人才开发这根弦,采取超常举措,做强做活人才文章,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1、抓引进,更新人才政策,以更加优惠的待遇和条件吸引人才。

开放型经济要求人才工作要有超常的举措。近几年,我县大力调整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放宽机关事业单位接收高层次紧缺专业毕业生的政策限制,先后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近300名。今年上半年,县里再次调整人才政策,明确凡来湖就业的博士毕业生将由县里向上级组织部门推荐担任副处级领导职务,硕士毕业生将被选任为科级领导职务,博士、硕士毕业生的人事关系均放在县直党政机关;本科毕业生人事关系全部放在县直事业单位。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均可以自主选择到一家或多家企业单位工作,在企业工作期间,由关系所在机关或事业单位按同类人员标准发放工资待遇,企业可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35岁以下本科毕业生报考全县科级领导岗位不受本人的职务、工作年限、专业、岗位的限制。这些优惠政策通过新闻媒介和网络公开后,反响积极。年,我们将下力气疏理和完善原有一系列人事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措施,运用更灵活的政策和机制广纳人才、留住人才。

一是进一步敞开门户,灵活引才方式,向千余名届建湖籍应届本科毕业生发出联系函,介绍家乡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回乡建功立业。

二是把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引进与县开发区、骨干规模企业等载体建设结合起来,实行特事特办,建立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在建湖的“绿色通道”,积极引进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

三是加大国外智力的引进力度,在现有的森达集团与意大利制鞋、美丽雅公司与德国造漆等方面国外智力合作的基础上,指导和帮助更多的企业用好这一新型的引才引智形式。

2、抓使用,优化运行机制,构建优秀人才群体。

一是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现象,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科技人员岗位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协议工资制、课题工资制和年薪制,使人才的收入与其创造的价值和所做的贡献挂钩。

二是进一步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将工作业绩与职务晋升、工资奖励直接挂钩。

三是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奖励机制。要设立高层次人才和拔尖人才津贴标准,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努力形成尊重人才、鼓励创业、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的用人机制。

四是继续为企业下岗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免费求职登记和推荐服务,为下岗科技人才的再就业当向导。

五是加强乡土人才的开发管理。继续依托南京经济学院、扬州大学等院校的培训机构,明后2年再选送100名优秀乡土人才到高等院校接受培训,推动乡土人才知识更新,提高乡土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再选派50名左右大中专毕业生到全县60家民办科研院所就业,帮助民办科研机构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3、抓培训,更新培训体系,大力培植优质才源。

一是继续委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帮助县内企业委培100名左右“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

二是在拔尖人才的培养上积极动作,会同有关部门选派100名左右年轻后备干部到上海、浙江和苏南地区挂职锻炼、招商引资,组织50名左右专业技术优秀骨干到经济发达地区进修,追踪行业的全国先进技术水平。

三是总结推广森达集团在意大利设立培训基地的经验和做法,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年选拔20名左右县级“优秀拔尖人才”享受特殊津贴,并把选拔范围从国有企事业单位扩大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二、着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人事管理体制,推进各项人事编制工作取得新成效

实现新实际新阶段人事编制工作的跨越发展,关键是要推进人事编制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人事编制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丰富和发展人事编制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经济组织对人事编制工作的需要。

1、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要有新的进展。年以来,我县先后组织实施了乡镇事业单位、县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产权制度三项改革。目前,镇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到位;镇事业单位数由225个减少到109个,精简率为53%;人员编制由1600名减少到1120名,精简率为30%;其人员由原有的1344人(不含各镇工科站)减少到865人,精简分流479人,精简率为35.6%。另清退编外人员890名。县属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共撤销事业单位12个,合并调整事业单位17个,新组建事业单位2个;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单位18个,事业单位总体减少34个;对原有编制进行重新调整,原有编制5449名,现核减编制1152名(含改制单位);通过实行内部改革,按系统在编人数4514人精减10%,精减分流447人,另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事业单位844人,作为企业或非企业单位管理,退出事业单位序列。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列入首批产权制度改革的事业单位计18家,至目前已完全改制到位的有2家,改制方案已经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并正在组织实施的有4家,另有5家单位已形成初步方案,近期将提请政府讨论,力争年底前实施到位。年,我们计划在事业单位改革上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拓展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在完成18个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加大卫生单位和部分学校、文化单位的改制,建立新型的信息、咨询类中介机构,力争对更多的生产经营型、技术中介型事业单位实施民营改制,逐步实现由政府办事业到社会及能人办事业的转变。

二是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根据省政府批转省编办等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和市委书记办公会议纪要精神,抓紧出台综合改革方案,科学界定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服务职能,并尽快通过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的办法确定公益性人员。

三是建立事业单位人员岗位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设置、按岗竞聘、岗位聘任、以岗定薪、目标考核、解聘辞聘等内容,将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些基本内容纳入正常管理轨道,调整、优化事业单位岗位结构和人员结构,加快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

2、公务员管理方面要有新的举措。

一是完善以量化考核为主导的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和量化办法,并扩大考核的触角,把公务员8小时以外的遵纪守法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努力推进考核工作规范化。明年起要对连续三年年度考核结果均为“优秀”的公务员发放提拔任用建议函,把群众拥护的、有政绩的、想干、能干、实干的人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委以重任。同时还要对连续三年年度考核结果均为“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发放破格晋升职称建议函。

二是以竞争为动力,完善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分类管理制度。计划对县镇机关中在同一岗位任职5年以上的人员进行一次大规模、跨部门的轮岗交流,激发机关活力。

三是总结推广县经济开发区对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改革的经验做法,分别选择1-2个乡镇和县直单位扩大聘用制试点工作,尝试打破机关“铁饭碗”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3、职称改革管理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全县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5130名,其中高级570人,中级5585人,初级18975人,为了发挥这支人才大军的作用,我们积极探索职称改革的新路子。

一是要重点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网站”的建设工作。目前,我县正在抓紧进行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工作,估计到年底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将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起来,力争明年初建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站,届时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培训和教育、卫生、农业、建筑四个专业培训将全部在网上进行。

二是要按评聘分离要求继续加大聘任管理力度,对新增加聘任到期、自然减少、空缺及岗职不一的岗位将全部通过公开竞争,聘任上岗。

三是要按评管结合要求积极推进农民职称评定。要进一步探索农民技术人员职称的考核管理办法,引导乡土人才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

4、机构编制管理方面要有新的面貌。今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范化管理,严把机构编制审批关,撤并科级机构4个,削减各类编制102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继续呈现负增长;认真组织实施群团机关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县镇机关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明年机构编制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做好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的调研和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党政机构改革方面,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调研政企、政事分开问题;政府职能的界定及转变问题;机构重复设置、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问题;乡镇机关内设机构设置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把现行运行机制中存在着的问题摸透,掌握第一手资料,拿出具体的建议方案。事业单位改革方面,一方面要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计划根据社会需要及现阶段县情,开展重新界定、调整和收缩国家公共事业职能范围的调研,将部分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实现产业化、民营化。对于一时不能实现市场化的各项公共事业,保留事业单位职能、由财政继续供养的同时,逐步转变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事业制度。另一方面要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管理。计划在对各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经费形式和收支情况、人员编制和结构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如按经费来源、按职能分类等),实施分类管理,改变单一化的行政直接管制的旧模式,实现事业人员编制约束,事业经费预算约束,收费形式约束等多元约束机制。

5、服务协调方面要有新的提高。

一是继续配合抓好企业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各项解困政策和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围绕招商引资,参与项目推进和全民创业。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打破固有的工作模式,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工作上来,继续落实专人到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挂职招商,帮助引进资金、项目等业务。同时要继续投身全民创业活动,局副科级领导干部每月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到挂钩村指导农民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献计献策。

三、着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人事编制部门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们人事编制部门将把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机关作为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重要抓手,以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坚持自身建设上与时俱进,精心打造高素质的人事编制干部队伍,实现人事编制部门在新时期新阶段的跨越发展、越位争先。

1、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基础,突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事编制干部的自身素质。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前提,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事业发展的速度。实现新世纪新阶段人事编制工作跨越发展的最大障碍仍是思想障碍,最大瓶颈仍是“思维瓶颈”。要加强理论学习、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抓住各种机会,组织全体人员学理论,学实践,学历史,学科技,切实提高理论水平;要以理想教育、宗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人事工作纪律专题教育;要从强化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入手,建立常抓不懈的教育培养机制,解决人事干部“知识透支”问题;尝试建立和完善人事编制工作准入制度,从今年起对人事编制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情况实行“双合格”达标,对连续两年考试不合格的,硬性规定不得继续从事人事编制工作。

人事工作思路篇3

关键词:创建;服务型;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思路总结

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改革,创建服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严格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念,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为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创设新的平台。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满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和优化的需求。

一、国内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

遇到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关事业单位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还对于人们生活水平改善贡献出巨大力量。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长期的管理过程中积累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探究,结合经济发展特点制订出更加高效的管理方案。

(一)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缺失传统的机关单位人事管理和管制性政府职能相互匹配,对于人员思想和观念造成了严重的束缚。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过程中,部分人员因为自身的利益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对于制度改革存在排除的情绪。对于改革目的认识不清,造成了思想僵化的问题。传统的人事管理都是依照事情发展特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一味地强调了机关单位的管理职能,轻视甚至忽视了服务职能。没有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改善以及吸引人才等方面认识不足,从而影响了人事管理的效率的提升。

(二)岗位设置不合理传统的机关单位人事管理是沿用了政府的管理模式,没有制定出科学的分类管理体系。事业单位自身工作范畴比较大,行政关系也是十分复杂。岗位设置不合理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人员超编等问题屡禁不止。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势在必行,事业单位内部的人事管理要向科学化、精细化层面不断发展。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率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当前国内事业单位的薪酬机制、考核体系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收入是依据职位等级进行统一管理。没有体现出多劳多得,严重地挫伤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考核体系具有静态、片面的特征,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考核体系和标准不健全,人员出现了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思想。考核内容十分模糊,对于岗位职能的针对性较差,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员工的实际工作状态。

二、创建服务型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措施

(一)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单位改革要以服务型为目的随着机关事业单位的体制的改革,服务型事业单位更加符合时展需求。机关事业单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出认识管理的价值。积极地讨论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新的思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服务型为目的,积极履行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服务型的行政机关单位,要积极落实简政放权。避免出现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主体的过分干预,

(二)搭建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用人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搭建完善的用人制度入手。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建出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首先要积极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程,通过岗位设置管理促进改革效率。努力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各种需求,凸显改革对于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的作用。其次,要结合岗位职能进行科学的薪酬绩效考虑。将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实际的考核条件,充分发挥出奖惩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价值。同时,要不断地完善人员聘用制度。积极贯彻相关人员聘用规范,结合岗位职能、等级、类别进行考核。不断的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用人行为,为工作效率的提升增添新的活力。

(三)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搭建起完善的用人体系,凭借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持后续工作的开展,积极搭建完善的人事管理体系。创新信息系统管理,为科学化管理是提供更多支撑。促进传统管理模式的优化,逐步完成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网络化、规范化、科学化要求。制定出人事管理条例,为机关单位的体制改革提供法律层面的支撑。积极创建更加科学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采用定时考核的方式来避免违规行为的出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创建服务型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思路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国内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单位改革要以服务型为目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搭建完善的机关事业单位用人体系,逐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参考资料:

[1]成思危.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26)78-79.

人事工作思路篇4

人事档案是在组织人事工作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过组织的审查或者认可,并且记录和反映人员经历和德才表现等原貌,以个人为单位立卷归档保存的文字、声音、图像、照片等形式的原始记录。也是个人经历和实践的历史记录,是个人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和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它既反映出人们经历、学历和职务或技术职称,同时又反映个人的社会关系和奖惩等情况。它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为一项基础工作,在人力资源开发、人才预测和人才政策制订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人事调动、人员聘用、转正定级、干部提拔、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以及离退休、养老、医疗保险手续办理等提供帮助。

一、目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的进步,人员类型的多样变化,档案管理也衍生出了很多类型,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人事档案的管理。根据现状,我国人事档案主要由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和学生档案三大类组成。

干部的人事档案管理,一般由有档案管理权限的各单位自行管理,由其独立收集、整理、执行,信息来源单一,仅关系到本单位下属人员。干部档案管理制度是比较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权限分属组织、人事、行政办公室等部门管理;工人档案管理一般由劳资部门来管理,而学生档案由学生工作部门或当地人才交流中心来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长期以来的“重人事、轻档案”的陈旧观念也束缚了档案工作的开展。目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人们对人事档案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档案的重要性意识淡薄。中新网曾经对2068名人员进行调查,49.3%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中注重的是能力,人事档案没用”,12.33%的被调查者则表示“无所谓”,紧紧只有38.64%的人认为“择业自由,但是档案也很重要不能遗弃”。被调查者中近半数的人认为档案并不重要。而“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少、素质不高且缺乏服务意识

人事档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目前很多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人员配备并不是那么乐观,大多是兼职档案管理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是科班出身,甚至没有进行过岗前培训,专业素养偏低,真正专业对口,年富力强的同志并不愿意从事档案工作,即使档案专业的毕业生,也因其工作繁琐、单调、枯燥、乏味避而远之,更遑论研究开发人事档案的热情了。

3.人事档案本身质量不高,可信度降低

人事档案载体较为单一,仅限于纸质档案,属于静态的文字材料,信息不够直观全面,无法反映人的全貌。人事档案内容主要反映个人履历、学历、职称、政审材料、党团材料等方面的材料较多,而对于个人性格、特长、诚信、业绩、学术成果、科研水平等方面的材料比较欠缺,重视程度不够。但人事档案本身又具有动态的特点,当事人各方面的情况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时刻在?V写着自己的人生,但一些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并不能及时补充新材料,造成档案缺乏反映最近的岗位执行情况和业务进展等,甚至还存在人事档案内容失真的现象,年龄越填越小,工龄党龄越填越长,学历越填越高,导致人事档案本身的可信度下降,可利用价值低下。

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思路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人事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档案管理水平和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探索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道路。

1.培养和提高人们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在提高人们对档案重要性认识中,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档案意识,因为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重视。首先要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制造舆论等,宣传人事档案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重点宣传人事档案与个人的关系,让人们首先对人事档案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专业人员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强化人们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了解人事档案的作用,是组织选人用人的依据,激发人们关心人事档案,增强档案意识。

2.努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者的业务素养

档案工作人员起主导、支配作用,是人事档案工作的主体,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别、归类、保管、利用等繁琐的工作环节,因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及良好的保密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也是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还要具有敬业精神,工作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繁琐,坚持原则,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3.提高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并维护其可信度

人事工作思路篇5

2011年,全市人事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一流业绩、让人民满意”为目标,按照“在大局下行动、在市场中定位、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做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各县(市)区的人事编制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公务员法实施和工资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去年,是实施公务员法的第一年。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多次研究并下发了实施意见。年初,抽调精干人员,扎实抓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摸清了我市公务员队伍的底数,找准了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初步解决意见,为实施公务员法奠定了坚实基础。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召开会议,对实施公务员法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10月和11月,又分别组织召开了市直机关和县(市)区公务员登记工作会议。在登记工作中,按照先易后难、稳慎处理、逐级负责、组织登记的原则,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政策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有力地确保了登记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市直机关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县(市)区登记接近尾声。在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的同时,为确保工资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经过广泛调研、定量分析、反复测算,完成了改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经省主管部门同意,市委、市政府批准,市直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近期即可兑现,各县(市)区也将于春节前后进行工资兑现。

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围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市委和市编委研究批准,调整了政府投融资、广播电视、文物事业等管理体制;理顺了县(市)区所属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撤销了跑马岭管委会和农高区管委会;增设了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等适应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的新机构。按照上级有关农村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地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机构编制得到精简,人员管理实现实名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体制保障。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成立了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研究拟定了工作方案,完成了市水质净化一厂等单位的改企转制任务,推进了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人才资源开发迈出新步伐。围绕加快构筑人才高地,认真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积极营造人才洼地效应,先后引进外地生源本科以上毕业生1万多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800多名。拓宽海外人员来济创业渠道,完善“一卡通”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千名留学人员引进计划。目前,“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入驻企业128家,聚集海内外硕士、博士等高科技人才1400多人。积极调整创业园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人才创业载体建设,在“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新成立了韩国、日本两个海外科技人才创业基地,槐荫、市中部级创业区迅速发展壮大,高新区创新创业园规划基本完成,我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区“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创新引智模式,提高引智效益,引进急需的国外管理、技术人才项目37项,聘请外国专家118名,组织出国培训145人,执行引智项目和争取引智经费保持全省前列。精心承办了“中国第四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我市引进项目、资金和企业均居全省首位,其中“硅谷产业园”项目投资达1.2亿美元。充分发挥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人才市场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单位大幅增加,达到3302家,人事档案超过8万份。人才交流日趋火爆,全年组织人才招聘会85场、大型人才交流会8场,促成人才流动21万人次。网上人才市场快速发展,中国人才网日访问量达8000余人次,提供就业机会18万个。各县(市)区的人才市场也都有了新的发展,在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一年来,各级人事部门坚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群众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凡进必考”,公开、公平、公正地考选了237名国家公务员,得到了考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严格实行“四公开一监督”的考试考核办法,圆满完成了1576名干部的安置任务,实现了干部、部队和用人单位“三满意”。我们的安置做法,新华社内参等媒体予以刊发,省委书记张高丽等领导同志给予充分肯定。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折不扣地抓好企业干部解困政策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全面实行网络化评审,增强了评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千方百计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出台了《市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成功组织实施了200名大学生参加的“三支一扶”活动,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就业任务。坚决维护人事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组织完成了7万人次的各类考试;同时,抢抓中组部开展省级题库认证的机遇,对考试题库进行了扩容升级,提高了考试工作的档次和水平。

政务公开等工作取得显着成效。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人事”,国家人事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人事系统政务公开工作座谈会,国家人事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蔚民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参观了我市人事政务大厅,听取了经验介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会见了尹部长一行,并对全市人事编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围绕能力建设这一核心,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公务员初任、任职和人事干部业务培训。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人事编制信息网和中国人才网被评为全市十大优秀网站。机关党建、人事、工会、老干部工作开创新的局面,在市直机关文艺汇演、广播体操比赛中名列前茅。人事执法和人事仲裁进一步加强。信息宣传在为人事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2012年人事编制工作打算

2012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意义十分重大。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人事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一流业绩、让人民满意”这一目标,按照“在大局下行动、在市场中定位、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实施公务员法,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按照这一总体要求,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实施公务员法是人事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一是抓紧完成县(市)区机关的公务员登记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调研,具体分析,拿不准的及时请示汇报;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要稳慎对待,妥善处置;对工作进度慢的要加强指导,强化督促,确保一季度全面完成登记任务。二是认真做好参照管理工作。参照管理工作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是实施公务员法的难点。按照上级要求,我市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需要报省审批,省里将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组织实施。我们要把参照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做到既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又有利于减少实施公务员法的阻力;要严格把握参照管理的标准条件,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从严掌握;要加强与省人事厅和兄弟人事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对参照管理单位执行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和监督,使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得到全面落实。三是要建立完善登记管理制度。今后,各部门、各单位对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都要按规定进行登记,确保公务员登记正常化。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公务员队伍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四是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凡进必考”原则,进一步扩大从基层招考公务员的比例。改进乡镇机关考录公务员办法,创新考试内容,把更多具有基层工作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乡镇机关。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公务员培训,认真开展好以公共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普及培训,加大出国(境)培训力度。以践行公务员精神为重点,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和思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二)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1月22日,市里专门召开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是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内容,全市各级人事部门一定要将其摆在突出位置,狠抓落实。一是要准确把握改革实质。这次改革是国家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三次工资制度改革相比,不是单纯增加工资,而是重在理顺关系,规范秩序,建立新的收入分配机制。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努力实现改革目标。二是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按照上级部署,在搞好公务员登记的基础上,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抓紧制定改革方案,扎实做好工资套改工作。要加强对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好。三是要严肃工作纪律。上级对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纪律要求之严是前所未有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严格执行统一的政策规定,严禁随意改变国家的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和执行范围。整个工资制度改革工作要只做不说,答复问题要按照国家政策统一口径,慎重解答。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纠正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坚决维护工资政策的严肃性。

(三)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永恒的主题。今年,我市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重点推进三项改革:一是积极推进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在充分调研、抓好试点的基础上,提出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通过改革,建立起职能明确、责权一致、运转协调的街道办事处管理新体制。二是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研究提出改革意见,精心组织实施,促进我市公用事业快速有序发展。三是积极推进行政事务管理体系建设。配合政务中心建设,优化整合现有行政事业资源,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构建科学高效、资源共享、运转协调的行政事务管理体系。同时,配合有关部门,适时推进文化体制、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统计体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要继续坚持积极稳妥、分类实施、区别对待、逐步推进的原则。今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拟定我市事业单位改革整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文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抓好事业单位分类的前提下,按照“成熟一个、改革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改企转制。二是按照国家出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研究制定我市的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地做好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三是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扩大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范围,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激发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四是积极开展市直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培训工作,根据《省事业单位考核实行办法》,探索建立事业单位考核机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全面提高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

(四)继续加强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迫切要求。一是做好高层次专家选拔培养工作。加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推荐工作力度,加快实施以“泉城学者”为重点的系列人才开发工程、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535”人才培养工程、以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653”培训工程,选拔造就一批在全国、全省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方面的领军人才。二是加大留学人员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优化高层次人才来济创业的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千名留学人员引进计划。充分发挥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各县(市)区创业区建设,努力形成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三是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按照“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着力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国外专家和智力。用足用好引进国外智力国家单列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国家资助,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加强对出国(境)培训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四是加快发展博士后事业。完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考核评估制度,努力提高现有工作站运行质量。积极争取国家人事部的支持,年内争取新建1至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五是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改革、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思路,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全面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有序发展水平评价类资格制度,依法推行行政许可类资格制度,加快构建科学、分类、动态,符合实际的职称体系,努力形成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

(五)认真做好安置和毕业生就业工作。2012年安置任务依然繁重,全国将有6万多名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工作,预计我市将有1000多名干部需要安置。要进一步完善“四公开一监督”考试考核安置办法,千方百计挖掘安置潜力,拓宽安置渠道,确保安置任务顺利完成。要严格落实自主择业干部的各项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坚持标本兼治,继续抓好各项解困政策的落实,确保企业干部稳定。

人事工作思路篇6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均衡发展,为构建石鼓和谐教育而扎实工作。

(二)主要工作

1、继续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把师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师德师风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在各校广泛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杜绝家教家养,在XX年教师节期间评选优秀教师,在师德方面出现问题的、有家教家养嫌疑的,一律不予以评选,并按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形式多样而富有实效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如组织全区教师观看有关师德方面的宣传教育片、聘请专家讲座、组织“园丁之家”等活动。

2、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切实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我们将根据农村学校和相对偏远学校实际需求,制订全区中小学教师支教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重点充实农村教师资源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换关系,xxxx年继续在城区一至二所学校和农村一至二所学校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教关系,通过长期支教、短期支教、“走教”、带教、兼职支教、实习支教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拓宽支教渠道。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加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培训的力度,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xxxx年计划培训100名教师,使全区范围内的教师基本上能够上网,操作电脑,查阅相关信息资料,68%的教师能够熟练制作课件,使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有计划组织各级教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以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更新教育观念,开阔教育视野,补充新知识,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

5、xxxx年招考教师试用期满考核、进编、工资套改,计划在八月份完成。

6、五月、十月两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人事工作思路篇7

3月11日,召开了全县党建工作会议,今天专门召开全县人才人事工作会议,这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人才人事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市有关组织工作和人事工作会议及全县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努力开创全县人才人事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下面,我代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讲两点意见:

一、200*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年是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省市人才人事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根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成效明显,有的走在了全市前列。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扎实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省、市人才工作会议后,县委、县政府狠抓思想统一,及时召开了全县人才工作会议,把人才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不断加强领导。一是科学制订人才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德清县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和对策》为县级重点调研课题,抽调骨干力量,对全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调查研究。重点寻找影响我县人才工作的制约因素、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摸清了现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决定》和《2004—2007年德清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总纲,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总的目标任务及要求,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从50万元提高到150万元。二是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县委及时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乡镇区划调整后,及时调整充实了人才、科技、科协组织,18个县级机关相关部门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全县人才工作组织网络。同时,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并把人才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制定了《德清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工作要点》和《德清县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完善了《德清县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全县上下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政策。制定出台《德清县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施办法》、《德清县人才柔性流动管理暂行办法》、《德清县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回本县创业若干办法》、《德清县人才工作“伯乐奖”和优秀人才“千里马奖”评选奖励办法》、《德清县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5个新的人才工作政策性文件,修改了《德清县专利示范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优化了鼓励人才和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2、多管齐下,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人才。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坚持五支队伍一起抓,注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一是拓宽渠道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各层面人才的分类培训,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全年共培训各类干部2465人次,培训各类人才达8052人次。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举办主体班次16期,培训各类干部819人;选送13名优秀年轻干部赴境外或上挂中央和省级机关锻炼;组织132名在职机关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组织1873名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参加行政许可法培训考试,组织562名公务员参加英语、计算机、电子政务培训;组织4批共75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先后赴青岛海尔培训基地、中央党校、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地学习培训;选送8名中学英语教师赴英国杜伦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进修学习;组织66名“先锋工程”创建村党组织书记到宁波滕头村考察,分82批组织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16人(次)到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开办职业技能培训110期,培训技工3802人,鉴定高级工557人。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1651人。二是示范引导加快基地建设。引导企事业单位发挥好人才工作的主体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工作力度,积极申报创建博士后工作站和人才工作示范点。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浙江省开展博士后试点工作的10家单位之一,升华集团被评为2004年度市级人才工作示范点,德华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被评为2004年度县级人才工作示范点,湖州技工学校和德清职业中专联合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中等职业学校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三是拓宽思路主动接轨沪杭。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要求,积极探索人才工作融入杭州、接轨大上海对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理清了人才工作接轨沪杭的思路。县人事局人才市场与杭州人才市场签定了友好合作关系。去年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举办了“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培训班”,请来杭州人力管理专家为我县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和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授课。积极主动与上海市虹口区组织部和人事局建立了联系,人才工作接轨大上海有了突破性进展。

3、刚柔并举,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围绕每年新培养2000名人才的目标,出台《德清县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回本县创业若干办法》,吸引973名德清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回家乡创业。刚柔并举,加大从外地招才引智力度。一是积极合作招人才。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人才交流,主动与杭州、重庆、成都、沈阳、武汉等大型人才市场签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效接受上海、杭州、南京等大都市的人才辐射,通过定向招、定点招、合作招等多种形式招聘人才,共组织参加大型人才交流会9次,2004年全县共引进各类人才425名,其中硕、博士18名、本科生239名、专科生168名,上报引进国外智力项目5个。二是借助网络引人才。投资100多万元加强人才市场网络建设,通过扩容增块,整合人事、劳动、科技、计经委等部门网络资源,发挥集聚优势。全年浏览量达34137人(次),日均浏览量为127人(次),拓宽了招才引智的渠道。三是柔性引智聚人才。深化“德清模式”,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开展“专家教授德清行”活动,积极为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吸引国内一批高层次、高水平专家学者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联系清华、北大、浙大等著名高校在我县建立9个硕博士社会实践基地,组织了15名硕博士生来德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企业参加“高交会”、“浙江省技术市场成果交易会”、“东北亚科技成果交易会”、“湖州南太湖科技成果交易会”等活动,难题招标信息,促进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

4、统筹兼顾,不断健全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统筹兼顾,以正确执法维护和实现人事公正,营造稳定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一是不断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坚持公务员录用“凡进必考”制度,把好公务员队伍的入口关。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从509名考生中公开招考录用37名公务员充实到乡镇和县级机关部门。改革和完善了公务员年度业绩考核办法,扎实做好1017名公务员的年度考核,评出县级优秀公务员145名,向省市推荐优秀公务员3名,先进单位3个。二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了上柏、三桥、龙山、高桥、下舍、士林等地卫生院和县交通工程公司等7家县属事业单位的改革,置换身份87人。按照综合、精干、高效的原则,对11个乡镇原有的事业机构设置、职能进行了调整配置,乡镇事业机构统一设置为“三站一所二中心”。采取提前退休、鼓励辞职、解除劳动关系等途径共分流111人,编制数从原来的674名定编为508名。

5、多措并举,创优人才高地工作环境。以“创造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为目标,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完善服务举措,积极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创新创业创造良好条件。一是优化舆论环境。召开了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传达了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作出了人才强县的战略决定和规划,通报表彰了12个市县两级人才先进单位和个人。制定了人才工作年度宣传计划,在报纸和电视台开辟人才强县战略论坛专栏,拍摄人才工作专题片5部,集中时间大力宣传人才工作政策以及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23条次。从12月份开始,市县联动开展人才工作集中宣传月活动,进一步营造“四个尊重”的良好氛围。二是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政府、企业、科研院校间的合作,以企业研发中心为重点,加大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基地建设力度,深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德清模式”。投资2500万元的县科技创业园一期已竣工开园,在杭州举办了德清科技创业园推介会,并制定《关于鼓励创业型科技企业入驻德清县科技创业园的暂行办法》,对急需的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重大工程及技术攻关项目,给予贷款贴息、经费补助等风险投资优惠政策。成立目前县内规模最大的担保公司——县科技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解决部分中小企业和个私经营者融资难的问题。成立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为企业科技咨询、项目申报服务。为充分利用“第一资源”,促进“第一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三是健全人才服务激励机制。实行人才户籍、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限时办理制和全程制,积极帮助引进人才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和住房困难等问题,努力为人才排忧解难,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完善领导联系专家制度,2004年确定县级领导联系专家29名。组织评选了县首届优秀人才“千里马奖”和人才工作“伯乐奖”,评选了县第五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全年办理晋升专业技术职务1140人,其中340人经评审获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通过全县上下的强势推进,我县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互动互促的新局面。主要体现在:人才总量有了新增长,我县人才总量达到24018人,同比增加2387人。人才分布结构有了新的改善,各类企业所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从58.5%上升到68.1%,教育与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从26.2%下降到23.6%;人才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尊知重才氛围日益浓厚。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有了新的突破,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2002—2004年全县实施的12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新增产值9.31亿元,税利总额2.84亿元,新开发的11个部级新产品,可新增产值14.69亿元,税利总额2.96亿元。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照省、市委的要求以及德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各单位的用人环境不够平衡,部分单位在人才工作上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人才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严重短缺;人才工作机制尚未健全,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人才吸纳集聚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能提供的创业平台还不够多,等等。这些都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年工作总体要求

200*年全县人才人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市人才人事工作会议和全县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管人才要求,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可持续激励的人才人事管理制度,健全可持续提升的人才开发体系,优化可持续吸引人才的工作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资源整体素质,努力造就适应德清跨越式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健全一个中心,着力夯实管理基础。要重视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加紧制定好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按照国家制定的新的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做好全县人才资源的统计调查工作。进一步健全县人才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完善人才信息采集网络,推行人才资源信息定期上报制度,建立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信息数据库,建立柔性引进人才和在外德清籍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健全硕博士联谊方式。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围绕高素质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后备人才队伍。建立人才供求信息制度。通过人才市场和网上人才市场,建立和完善人才目录,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人才需求和重点引进人才目录,建立人才的市场供求导向机制。创建人才业绩档案,在保护中让优秀人才能够发挥特长,做到人尽其才。

2、突出“两高”重点,着力改善队伍结构。全面落实《2004—2007年德清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全年新培养各类人才2000名,引进人才450名。针对我县高层次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紧缺的现状,突出两类人才培育重点。全面实施“2531”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加大生物化工、新型纺织、特色机电、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实施《德清县人才柔性流动管理暂行办法》,力争全年柔性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达900人次。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依托湖州技校和德清职业中专两大部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深入实施《2004-2007年德清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大力培养医药、电力、交通、建筑、电子和信息通信等行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确保全年培养各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600名,中级技工1800名;全面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认真抓好农村经营人才、种养大户、返乡创业人员共计2000人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质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3、加大投入力度,着力优化创业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县科技创业园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引进科技创业型企业和技术人员入驻孵化,创办科研所、实验室,着力培育新的科技型企业;提升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水平,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咨询、指导和中介服务;进一步发挥县科技担保投资公司的作用,探索建立专利、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制。利用升华集团、华莹电子、枫洋集团等优强企业人才集聚优势,加大企业科研中心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创建博士后工作站,不断提升9个市县级人才工作示范点的工作水平。深化“德清模式”,大力开展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着力推进40家科技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成立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联谊会,加大技术人员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加强农村科技信息网建设,重点建设好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支持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成立区域星火技术创新中心,培养更多的农村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4、健全激励机制,着力激发人才潜能。出台拔尖人才、杰出人才的选拔评选及管理办法,完善人才考评标准,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等优秀人才实行重奖。健全人才户籍、教育、社会保障服务机制,鼓励企业建造人才公寓,改善人才生活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和住房困难等问题。健全和完善县领导联系专家、专家疗休养制度,建立德清硕博士联谊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探索出台鼓励人才流动相关制度,打通“三支队伍”流动壁垒。注重市场配置人才改革取向,加大德清人才市场和德清人才网投入力度,鼓励培育民间人才中介机构,不断健全人才市场体系。

5、确保稳定发展,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省市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思路,结合本县实际,积极探索“一系统一策”,完成建设、水利等部门下属事业机构的改革,稳步推进生产经营类和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建立和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指导和督促事业单位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激励分配机制。深化完善县级机构改革,做好乡镇事业机构改革的后续工作,抓好在岗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以公开招聘的形式,适当充实一批大中专毕业生,不断提高在职人员的整体素质。

人事工作思路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均衡发展,为构建石鼓和谐教育而扎实工作。

(二)主要工作

1、继续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把师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师德师风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在各校广泛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杜绝家教家养,在XX年教师节期间评选优秀教师,在师德方面出现问题的、有家教家养嫌疑的,一律不予以评选,并按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形式多样而富有实效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如组织全区教师观看有关师德方面的宣传教育片、聘请专家讲座、组织“园丁之家”等活动。

2、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切实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我们将根据农村学校和相对偏远学校实际需求,制订全区中小学教师支教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重点充实农村教师资源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交换关系,xxxx年继续在城区一至二所学校和农村一至二所学校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教关系,通过长期支教、短期支教、“走教”、带教、兼职支教、实习支教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拓宽支教渠道。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加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培训的力度,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xxxx年计划培训100名教师,使全区范围内的教师基本上能够上网,操作电脑,查阅相关信息资料,68%的教师能够熟练制作课件,使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有计划组织各级教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以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更新教育观念,开阔教育视野,补充新知识,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

5、xxxx年招考教师试用期满考核、进编、工资套改,计划在八月份完成。

6、五月、十月两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人事工作思路篇9

【关键词】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

一、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一)行业特征显著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一直以来都是公路交通行业的一个显著性标志,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公路交通的行业特点,毫不夸张地说,公路相当于全国路网的动脉。而在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也不乏其显著的行业特点,即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本职工作是不能剥离的,因为公路行业无时无刻不关系到百姓民生,每时每刻都与寻常百姓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公路行业中,思想政治工作自始至终与行业特点紧密相连,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句话不离本行"。

(二)思想工作频率高

公路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因为其工作频率高、工作"出镜"率高、工作与群众接触多,所以一些思想问题都是随时发生的,一旦有苗头或者有不规范工作行为发生,就要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这时就应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入手,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大范围、全口径的思想政治学习和教育,或者针对某一工作范畴和工作群体去进行教育和说服,而针对即时性的问题,还可能会就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进行现身说法、及时教育,防止对公路事业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发生,防止影响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公路行业而言,其思想政治工作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三)始终处于改革中

从2003年9月15日取消交通部到2009年费改税进入高峰期,公路行业部门始终处于一个时代的风口浪尖,交通部取消后,很多审批权力和审批事项下放,并且逐步转型为对日常事项的监管,同时还逐步加大了对事中检查、事后稽查的力度。

二、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抓表面抓形式

在公路行业中,一些部门和单位出发点很不正确,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上级做的、是做给上级看的,所以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停留在表面上、走在形式中,没能真真正正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抓实、抓牢、抓靠。

(二)工作地位呈下降趋势

工作地位下降主要表现在分管领导的地位和排序上,现在的公路行业中,有一些单位和部门的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处于较低的位置,尤其是分管领导排序相对靠后,政治地位较弱,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也相对低下,即便这样,有些公路行业的部门和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地位依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三)工作难度增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公路行业的发展,各种突发状况也都随之而来,有时行业中发生的事情和突发状况甚至已经超越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层面,使得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可见时下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难度之大。

三、加强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举措

(一)立足抓实,求取工作实效

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实"字当头,号召每一名公路行业的员工,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科学的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

(二)提升地位,提高重视程度

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每一名公路行业的员工都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同时,要从公路行业的领导抓起,带动每一名公路行业的员工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真真正正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

(三)注重教育,破解工作难题

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每一名公路行业的员工都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都要注重在理论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学习的效果,实现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每一名公路行业的员工都要虚心接受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放在公路行业的实际工作中,努力破解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难题,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能够引领公路事业的发展。

(四)强化制度,加大支持力度

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每一名公路行业的员工都要成为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分子,不断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1.从领导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取得领导层面的支持,这里指的是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只有取得主要领导的支持,那么才能够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主线工作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去抓、去发展。

2.从员工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广大公路行业员工对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支持与否,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成效。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即便是领导层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如果员工们相对懈怠,态度不端正、不支持,那么要想顺利、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不可能的。

3.从上层思想意识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在交通部取消之后,随之成立了交通运输部,那么作为公路行业和交通事业的顶头上司,交通运输部一定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上重视起来,可以通过文件、媒体甚至身体力行,让全国的公路及交通运输部门都能够知道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上级高度重视的信息,然后形成一级落实一级、一级督促一级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形成一种全国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格局。

4.从公路事业本身加大支持力度。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支持、得到发展,单凭领导层面、员工层面和上层思想意识层面支持还远远不够,而是需要公路行业、交通事业从自身抓起。从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日常监督和开展抓起,加大自身的支持力度,将会更加有力地推动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更加有力地发展公路行业和交通事业。

四、结语

无论怎样变革,公路行业和交通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容忽视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公路人、交通人自身能够努力践行、着力提高,让公路行业和交通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健康顺利的推进,让公路行业和交通事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下,蓬勃发展。

人事工作思路篇10

【关键词】公路交通;公路职工;思想状况

一、公路职工思想中的积极趋向

近几年,甘肃省公路交通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公路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等都有了较大改善,公路职工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职工比以往更加关注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注重自身素质提高,注重自身形象与公路交通形象的塑造,更多的呈现与时俱进的思想主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得到增强,尤其增强了对公路交通行业“三个服务”的感知。不难看出,广大职工对近年来公路交通事业取得的发展成果深感赞同,即使是在条件依旧比较艰苦的养管站,公路职工依然信念坚定、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而无怨无悔;即使在任务异常艰巨的抗震(洪)救灾工作中,公路职工仍能不畏险情和劳累,连续作战,全力以赴抗灾保畅通而无所怨言。

二是对公路交通行业的关注程度得到提高,尤其是提高了对公路交通发展前景的关注程度。我省公路交通事业的大跨步发展促使广大职工对公路交通事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加关心,他们更加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锻造,更加注重对外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将自身的发展与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是爱岗敬业意识得到强化,尤其是强化了主人翁意识。近年来,广大职工对公路交通发展现状与未来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随着全省各地公路交通网站的开通,往往打开电脑第一个关注的就是各地最新公路交通动态。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公路交通行业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发展氛围,公路人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

二、公路职工思想中的消极倾向

一是政治意识淡化。从目前广大职工的政治态度来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改革开放,仍然是思想主流。但是也应充分注意到,在部分公路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中存在着一种政治意识淡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谈理想、信仰的人少了;关心政治、热心政治理论学习的人少了;讲社会奉献、关心集体利益的人少了。对此,我们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正确分析引导,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二是道德标准模糊化。在市场经济不断培育发展过程中,传统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道德要求人们摒弃个人私欲,舍利取义,而市场经济体制奉行的是平等竞争、等价交换和主体利益原则。随着人们的生活被日益浓厚的市场气氛所笼罩,人格和行为极易市场化,从而导致部分人包括很多公路职工个人主义思想日益严重,使社会道德观念和衡量标准变得日益模糊。

三是价值取向利益化。随着经济中心意识的建立和巩固,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由政治目标化趋向经济利益化,这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也会使部分人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个人物欲膨胀,滋生拜金主义,从而导致一些人对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是以其拥有“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有钱就如同有了一切。这种倾向对公路职工的腐蚀性极大。

三、思路与对策

针对公路职工思想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趋势,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开拓新思路、新途径,才能正确把握和引导公路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找到和当前新形势的“联接点”,把公路职工的思想凝聚在一起,开拓进取,树立公路交通行业新形象,开创公路交通工作新局面。

一是弘扬时代主旋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基本道德规范,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路行业思想道德体系。坚持在公路职工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团结拼搏、廉洁奉公的行业作风,形成爱岗敬业、明礼诚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坚持以“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敬业奉献、甘当路石”的公路行业精神为导向,教育广大公路职工热爱公路事业,珍惜工作岗位,立足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通过持之以恒的思想教育,强化公路行业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纪律意识,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公路职工队伍。

二是创新理念,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强大政治优势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我们公路交通行业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突出的效果,这些宝贵的经验,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笔宝贵的财富。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社会的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也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还远远没有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因此,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本方针,比如采用心理疏导、赏识教育、“一线工作法”等方式,使政治思想工作更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