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幻医院作文十篇科幻医院作文十篇

科幻医院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26:22

科幻医院作文篇1

作为中国科学报社发起的“百名院士签名抵制迷信活动”的延续,此次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到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李连达,《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刑法学专业犯罪心理学博士生导师乐国安,分别从星座理论,中医养生,科幻与玄幻文学以及科学传播的心理学基础四个方面对伪科学的各种乱象进行了剖析。星座理论真的科学吗?

主讲人:北京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

浩瀚的星空带给人们无尽的畅想空间。有人拿着望远镜等待一颗星星的出现,有人在星空下海誓山盟,也有人对着流星许下自己的心愿,更有人将星座奉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

可是,星座理论真的科学吗?

要探讨这个问题,先来了解一下星座的由来。据说,早在3000年前,迦勒底人为了占卜的需要创造了一个星座的概念。如果仅从天文学角度看,科学家们是因为天体目标太多,不方便称呼,因此大家达成共识,将这些松散的天体进行命名。

1930年,国际气象学联合会公布了统一的标准,将整个天空分成88块。这样的划分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眼中被称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谁,如何划分,星座都是人为规定的。

星座的命名也离不开人们的想象,比如狮子座星座的命名,就是因为将亮星连起来看似乎像狮子。现代人将整个天空分为12块,并与人们的出生日期相联系,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

至于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星座算命准确,其实这和心理学有关。比如,如果调查问卷问金牛座的人是否心地善良,得到的统计结果可能是80%的金牛座都认同。但其实这项结论本身与星座无关,将这个结论放到任何星座结果都是一样的。

如果真的说天上的星体对人类活动有影响,那么影响最大的肯定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天体。比如,太阳活动会对地球的气象、气候的长期变化有影响,月球的潮汐作用会影响到海水的潮汐,但绝对不会影响到每一个人。除非人类遭遇特殊的灾变现象,否则天体的运动和位置是不可能影响我们生活的。

人体养生的科学与伪科学

主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李连达

养生是科学还是伪科学?谈这个主题之前,先纠正一个概念。最近常常听说中医界出骗子,所有的骗子都是中医,这个提法反了。所有的骗子都不是医生,但是他们喜欢冒充中医,盗用中医的一些概念来行骗,所以不是中医界出骗子,而是骗子盗用中医的一些概念来欺骗群众。

现在有些人一提到养生就认为是江湖骗子的歪理邪说。其实中医所讲的养生学,就是健康长寿的学问。现代人生活好了,很多人希望自己可以延年益寿。有需求自然就有人提供服务,但是这也为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实,这些骗子有时候是很容易识破的。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他们都不是医生,既不是中医也不是

点亮科学的蜡烛

主讲人:《科幻世界》副总编、《星云》杂志创始人姚海军

从梁启超、鲁迅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倡导科幻文学开始,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到现在还是很不理想。

1983年,中国科幻不幸被列为伪科学。直到1997年,西医,但是他们冒充医生非法行医;二是这些大师没有正规学历,唯一的正规学历是小学毕业,其他的都是自己吹的;三是这些人属于过去的江湖术士,对江湖骗人的把戏非常熟悉,水平非常高。只是他们往往宣称自己包治百病,往往都是通过拿捏病人心理、通过心理暗示来“忽悠”病人。

我认为,对付这些人,首先要加强科普宣传,对于骗子要及时曝光、坚决揭发;其次要做好医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病人特别是年老体弱、慢性病的病人得到很好的医疗照顾,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这样他就不会去找江湖骗子上当受骗了。

中国科协主办国际科幻大会,才彻底改变了科幻文学在国人心目当中的负面形象。

今天,科幻文学已经不再与伪科学相提并论。相反,科幻文学成了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它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创造力。

在这个任思维发散的“幻想”天地,科学家们提出自己的设想,尽管并非严谨的科学,但也不是伪科学,而是可以找到科学依据的“假设”。

当年,我国科幻作家、传记文学作家叶永烈撰写的《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讲述了人们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恐龙蛋,又发现蛋里面有活性的物质,通过恐龙蛋提取活性物质,最后孵化出了恐龙。这一提法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了很多批评。生物学家指出,恐龙蛋跨越这么长的时间,不可能有活性物质。但到了1990年,美国的通俗文学作家迈麦克尔・克莱顿也以恐龙为题,写了《侏罗纪公园》。这篇小说非常成功,后来被拍成了电影,风靡世界。

同样的题材在不同国家得到的不同反应,说明我们还需要用更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学创作,因为人们的认识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过去认为是科学的东西,今天看可能不是科学。而一些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概念,后来反而被认定为是科学的。

相反,对待打着科学的旗号来招摇撞骗的伪科学,一定要采取必要的、坚决的手段。引用国外的一句民谚: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

迷信止于知者

主讲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乐国安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叫“迷信止于智者”,我个人认为,其实应该是“迷信止于知者”。

这里的“智”,指的是智慧,聪明,但是聪明的人也可能会相信伪科学。比如,有些人过于崇拜权威,认为只要是权威的行为和话语都不容置疑。可是,一旦相信的权威本身就是伪科学,那么,“粉丝们”则很容易被带入伪科学的误区。

现在,有些广告不惜花费重金启用所谓的明星、公众人物,就是看穿了人们迷信权威的心理。同样,一些所谓的大师,也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名人效应、权威效应,让缺乏科学知识的人受骗上当。

其实,所谓权威并不是什么都明白的人。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很有权威性,并不等于在别的方面也权威。当年,人体特异功能、人体科学风靡一时,那时心理学家们很不理解。但是由于在当时,这些大师的权威性和较高的社会地位,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让一些人达到了比较阴暗的目的,这一直是我们的教训。

还有一些人,因为遇到了挫折选择相信伪科学。心理学认为这是源于自身的“心理防卫”需要。当然这种心理防卫对人是有一定安慰作用的,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如果一个人的人生都陷入这种阿Q式的自我防卫当中也是一个悲剧。

科幻医院作文篇2

蜂蜇伤人体皮肤后可释放有毒分泌物而引起患者局部或全身临床症状,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多发生于春秋季节。蜂蜇伤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肝脏损伤,心脏损伤,DiC,呼吸衰歇,神经系统损害等多器官损害,其中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一般为头晕头痛甚至昏迷等症状而出现幻觉的症状很少见。我科于2013年05月19日凌晨2点26分收治一例面部蜂蜇伤伴出现幻觉的患者,经积极救治精心护理,留院观察4天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2岁,职业:农民,门诊号08629016。因三天前被蜜蜂蛰伤面部后头痛,右面部肿胀瘙痒,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出现幻觉,胡言乱语入院。查体:神志不清,口唇不绀,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2cm。光反应灵敏,呼吸12次/分,血压146/87mmHg.脉氧100%。右颊部红肿明显,可见散在小水疱。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头部外伤病史及精神病史,否认过敏史。

2救治与护理

2.1急救措施:检查有无滞留于皮肤内的毒针或者折断的毒刺,并于拔除;确保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3L/m;开放静脉,给予激素抗过敏治疗,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给予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均未见异常;头颅Ct未见异常。

2.2一般护理:卧床休息,协助病人日常生活,嘱清淡饮食,安慰关心患者,向患者讲解本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等相关知识,消除其恐惧心理。

2.3局部伤口护理:应用5%碳酸氢钠清洗伤口,每1-2小时一次,持续一天,伤口局部肿胀明显消退。

2.4病情观察:神志,瞳孔变化,体温,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5其他护理:准确执行医嘱,嘱家属给予患者低盐低脂优质蛋白易消化饮食,嘱多饮水;关心体贴同情病人,使病人情绪舒缓;针对病人的幻觉行为,嘱家属严密看护,床档保护,必要时和家属沟通后使用约束带;减少病人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把患者安排在安静的房间,陪伴病人参加一些喜爱的活动,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减少幻觉对病人的影响。留意病人情绪上的转变并加以照顾,让病人感受到你的支持及产生安全感;嘱病人进食优质蛋白,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少量多餐。

3小结

通过本案例我们对蜂蜇伤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本案例是因为患者有幻觉而就诊,医生追问病史后方知患者数天前有蜂蜇伤病史。蜂蜇伤后神经系统的损害多表现为头痛头晕,重者会表现为意识障碍,但是出现幻觉症状的病例极为罕见。蜂毒的成分复杂,蜂毒因蜂种的不同而成分各异,主要成分包括生物胺类、多肽类,肌肽类和酶类[1]。生物胺类有组胺、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等;肽类有神经毒素,溶血毒素,肥大细胞脱颗粒肽;酶类有磷脂酶a、磷脂酶B、透明质酸酶、蛋白酶、胆碱酯酶等。

蜂毒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蜂毒是向神经性的[2-3],在大脑网状组织上具有阻滞作用和溶胆碱活性,并能改变皮层的生物电活性,尤其是melittin对n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内兴奋传导阻滞,并表现出中枢性烟碱型胆碱受体阻滞作用。melittin还能抑制周围神经冲动传导[2]蜂毒中含有的非磷脂蛋白可以诱发脑炎,另外磷脂酶a可以促使神经系统磷脂膜释放出磷脂碱基蛋白及其它抗原,诱发免疫反应,导致脑组织损伤[4]。

参考文献:

[1]陈世铬,高连永。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救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1

[2]王琳,王瑶。蜂毒研究新进展[m]。使用全科医学,2007,5(8):734-735

科幻医院作文篇3

LSD

其实,LSD诞生之初,霍夫曼是想寻找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新药。1938年他在实验室里首度合成了LSD,由于实验效果并不明显,就搁置在了一旁。5年之后,也就是1943年4月,霍夫曼决定重新研究LSD。在准备试剂的时候,他不小心粘了一些粉末在手指上,几分钟之后,他发现自己正在进入一种令人愉快的麻醉状态,眼前出现了一系列活动的图像,具有万花筒般的鲜艳色彩。几个小时之后,这种迷幻状态渐渐消失。霍夫曼认定这是LSD造成的结果,三天后再次亲身试药,结果陷入了更为错乱迷惘的状态。他不得不中断实验,回家休息。第二天早上醒来后,他的身体没出现任何不适,精神反而无比舒畅。

霍夫曼把这段非凡的体验写成了报告,LSD的神奇药效很快传遍生物学界,医学家认为它可以用来研究人脑的病变过程,心理学家则看中了LSD可以使人短暂失去自我意识的特点,开始在心理疗法时辅以LSD,以增强效果。

不过,此时的LSD研究仅仅限于学术界和少数心理诊所的范围,其大名即使在无奇不有的好莱坞也鲜有人知。1957年,派拉蒙公司总裁巴尼・巴拉班的女儿朱迪・巴拉班有次和朋友聊天,说起她的心理医生给她服用了一种神奇的小药丸LSD,朋友们还以为她在谈论坦克登陆舰(后者的英文缩写是LSt,与前者只差一个字母)。巴拉班告诉朋友说,她的医生已经为加利・格兰特做了LSD治疗,格兰特感觉好极了,所以她也决定试一试。

格兰特夫妇与LSD

其实,加利・格兰特并不是好莱坞第一个尝试LSD的电影明星,但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位。上世纪50年代,正是格兰特事业最辉煌的时期,他主演了一系列经典影片,比如《金玉盟》(1957年)、《捉贼记》(1955年)、《西北偏北》(1958年)等。尤其后两部片是与惊悚大师希区柯克合作,格兰特演来游刃有余,片子卖座,最得影迷珍贵。

但鲜有人知的是,格兰特当时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他离了两次婚,而且同前两位妻子结婚时间极短。第三任夫人贝西・德雷克是个无名演员,当年正在努力奋斗时被格兰特“发现”,1949年两人结了婚。

在外人眼中,顶着格兰特太太头衔的德雷克一定沉浸于幸福甜蜜的家庭生活,殊不知她也没能躲开婚姻的七年之痒。1956年,德雷克到西班牙探望正在拍《傲慢与激情》的丈夫,发现格兰特对跟他配戏的索菲亚・罗兰很有好感,不仅送花给罗兰,工作之余还陪她到情调浪漫的餐厅吃饭,片场内则与罗兰形影不离。所有迹象都在表明,格兰特爱上了别的女人,他们的婚姻已经无法挽回。

上个世纪5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明星的私生活还不像今天,被无处不在的小报记者和狗仔队窥探,闹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加利・格兰特移情别恋闹婚变,受伤最大的人当然是德雷克,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她虽生在富贵之家,祖上经营饭店业,是芝加哥名门,但自祖父母乃至父母,婚姻都不幸福,都以离婚收场。早年她的父母分手之后,母亲一度精神崩溃进了医院。没想到自己如今也遭到同样的命运,绝望之情可想而知。德雷克向好友、电视女演员萨莉・布罗菲哭诉,寻求心理安慰。萨莉告诉德雷克,有种新药可以帮她摆脱心情,焕然一新。

这种神奇的药丸就是LSD。经过介绍,德雷克每周一次到心理医生哈特曼的诊所接受治疗。她记得第一次吃下一块含有LSD的蛋糕之后,思维完全紊乱,话也说不完整,感到天旋地转,仿佛被一面面哈哈镜包围了。她很害怕,因为从未有过类似的体验,担心自己疯了。但是清醒之后却神清气爽,虽然身体有些疲劳,一种健康新生的美妙感觉在心中洋溢。她后来向格兰特描述,各种奇形怪状的物体在她眼前漂浮,感觉灵魂仿佛离开了躯体,进入了一个极乐世界。

格兰特一开始很好奇德雷克会如何对心理医生描述他们的婚姻生活,其实是担心家丑外扬。他找哈特曼了解妻子的治疗情况,结果自己也成了他的病人。他向医生坦白说,其实每段婚姻结束以后,他都感到空虚无助。

现在看来,格兰特服药并非找寻刺激,而是真想藉以了解人生的秘密,得到幸福。LSD显然帮他度过了心灵空虚的那段艰难阶段。他后来告诉《LooK》杂志记者,他一生都在寻找内心世界的平静,但瑜伽术、催眠术和神秘主义并没能帮助他,只有LSD治疗把他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有更强大自我的人,所以在三次婚姻受挫之后,他相信自己依然能够去爱并使女人幸福。

飞越疯人院

与此同时,另一个与LSD有关的故事也正在上演,而且想不到日后这个故事竟然演变成了好莱坞的一个传奇。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病研究所正在搞物研究,他们公开招募志愿者,报酬是每天75美元。一个名叫肯・凯西的年轻人自告奋勇加入了试验者行列,没想到这个试验让他着了魔。两个月后他以清洁工的身份又回到那家医院,凭借着身份的掩护,从实验室偷了一大堆拿回家做实验。有时服药之后他又回到医院继续干活,让自己在迷幻的状态下观察医院里的精神病人。让他进入了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使他对精神病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个精神病院的故事逐渐在他脑海中浮现,这个故事就是经典影片《飞越疯人院》的原型。

1962年,凯西出版了他的小说《飞越疯人院》。故事以一个印第安酋长为叙述者,他在精神病院遇到叛逆青年迈克・墨菲。墨菲不像其他病人逆来顺受,很不守规矩,最后被实施大脑切除术,成了傻子。故事的结尾,酋长杀死墨菲,然后跳窗逃出精神病院。1975年,好莱坞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由杰克・尼科尔森饰演墨菲,该片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编剧共5项奥斯卡奖。

科幻医院作文篇4

3岁“通晓天文”惊呆父母

波里斯卡的母亲儿科医师纳迪兹达・基普里雅诺维奇称,波里斯卡生下来时就显得与众不同。纳迪兹达回忆道:“一切都发生得那么快,当婴儿生下来后,医生将他递给我看,我看到他的眼睛正凝视着我。作为一个儿科医师,我知道新生婴儿不可能集中精力凝视任何东西,然而,我的孩子却正睁大他褐色的大眼睛凝视着我。但除了这件事外,当时他和其他的婴儿没什么两样。”

波里斯卡随母亲从妇产医院回家后,母亲纳迪兹达发现,波里斯卡几乎从不哭泣,并且从不患病,他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然而当他8个月大时,他就能够说话,会使用短语,并且能够用积木组成各种几何图形;等波里斯卡两岁时,他开始画各种古怪的图案;当他不满3岁时,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波里斯卡竟然开始向父母讲述起“宇宙知识”。

母亲纳迪兹达回忆道:“他能说出许多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的名字、甚至银河系及其他恒星的名字。一开始我非常恐惧,以为自己的儿子脑袋可能出了毛病,可我接着检查书籍,却发现他所说的那些星系名字的确存在!”

像科幻作家一样讲述“火星”故事

“娃娃天文学家”的传闻立即以“光速”流传,波里斯卡迅速成了当地的名人。每个人都想知道这个孩童是如何懂得这么多天文学知识的。从那时开始,波里斯卡就像一个科幻小说家一样,开始向来访者不断讲述“外星文明”的故事。

8岁的波里斯卡开始对父母和朋友讲述起远古的“火星文明”。波里斯卡说:“我的前世来自火星,火星人经常发动战争,我经常和朋友乘坐圆形太空船飞越时空,我们也乘坐三角形太空船观察地球上的生命。火星太空船分好多层,能够在宇宙中穿行。”那名记者问:“火星现在还有生命吗?”波里斯卡道:“是的,许多年前火星在一场全球性灾难中失去了大气层,但火星人仍然居住在地底下,他们呼吸着碳类气体。”记者继续追问波里斯卡的“火星故事”:“火星人看上去像什么?”波里斯卡道:“他们很高,超过7米,他们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

预言地球4年后面临“洪水”危机

波里斯卡的父母相信,在他们孩子的身上一定发生了什么不对头的事,波里斯卡的行为越来越怪异,他会突然拦住街上的一个人,告诫他不要吸毒;他还像“小预言家”一样,面对一个健康者预言他会生大病,这让波里斯卡的父母很难堪。母亲纳迪兹达后来还注意到,每当俄罗斯有重大灾难发生时,波里斯卡就会显得不舒服。纳迪兹达道:“当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时,他感到浑身疼痛;当别斯兰校园人质危机发生时,他也感到不舒服,拒绝到学校上学。”

波里斯卡还对地球的未来做出预言。他对记者道:“行星地球将在2009年和2013年面临两次危机,灾难通常和水有关。”

“幻想奇童”引起俄罗斯科学家兴趣

科幻医院作文篇5

瓦尔特·米提(waltermitty)是詹姆斯·瑟伯(Jamesthurber,1894-1961)笔下最为著名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来自瑟伯194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作品《瓦尔特.米提的私密生活》(《瓦》)(theSecretLifeofwaltermitty)。主人公瓦尔特﹒米提在现实生活中受刁蛮的妻子颐指气使,惟妻子之命是从;在社会中由于软弱无能,他也是受闲气对象,但米提内心又不平衡,于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常常可使他陷入幻想:幻想自己成为受人重视的英雄。

二、弗洛伊德的理论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有三个因素决定着人的整个精神活动,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是本能的源泉,是所有能量中最基本的能量。它遵循快乐原则,通常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自我是一种理智的能量,它能控制本我欲望并受现实原则的制约。因此,自我是维系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中间能量。超我则为道德层面的能量,它服从于道德准则。本文将重点从本我和自我的层面分析主人公。

三、本我与自我驱动下的瓦尔特

《瓦》故事是瓦尔特的五个幻梦和现实引子的交织。但现实和幻梦中的他却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在幻梦中,他是果敢的飞行员、凶残的暴徒、医术盖世的神医、英勇无畏的战士。然而,当幻想遭遇现实时,妻子的责备、警察的轻谩、停车场服务人员的讥笑等均化作将他从幻想中惊醒并为他每一段幻梦划上终止符的有力武器。

(一)自我中的瓦尔特——五个梦的引子

第一个梦的引子是他的“超”限速驾驶。车速刚开到55迈的瓦尔特马上就遭到了妻子的呵斥:“开那么快急着干啥呢?我不是告诉你让你开四十迈以下吗!”对于妻子的夸张指挥,他只是接受性的嗯了一声就没有为自己辩解的下文了。

第二个梦的引子是妻子唠叨他让他去买鞋子并戴上手套。“记得把鞋子买上,你还以为你还是个小伙子吗,随便穿点就能应付寒冷!啊!你怎么还没有戴手套?”面对妻子机关枪式的质问,温顺的他只是一言不发地戴上手套,但他在妻子刚离开视线时马上摘掉了手套。随后在警察让他戴上手套时,他又立马慌张戴上了手套。这一戴一脱又一戴说明瓦尔特痛恨被指使,但他缺少反抗的勇气。

第三个梦的引子是听到报童叫卖关于审判的报纸以及之前在停车场被服务生羞辱。仅是因为停错了车道,服务生非常粗鲁地叫瓦尔特下车并自己跳进车里把车停好。面对服务生的傲慢,他又一次正面顺从而心里暗自诅咒解恨。

第四个梦的引子是在街上瓦尔特自言自语提醒自己买妻子嘱托的某种牌子的狗粮而被路人取笑以及在宾馆等妻子时看到的被飞机炸弹毁掉的家园的照片。一个成年男子在大街上边走边念叨狗粮的名字,这在常人看来是足够神经的。其实这都源于他对妻子的怕,万一没买或者买错了狗粮,他将面临的是无尽的指责。

第五个梦的引子是瓦尔特在等妻子的时候被妻子无端的指责:“我把整栋楼几乎都找遍了,你却缩在一张椅子里,鬼才能看见你呢!”妻子回来一眼没看到他就开始发牢骚了,面对妻子惯常地让他等待的做法,他不能在言语上有丝毫的表达,而妻子倒是可以名正言顺地骂他。

(二)本我中的瓦尔特

一改素日胆小怯懦的形象,幻梦中的瓦尔特却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文章一开始,他幻想自己是位叱咤风云的海军中校:舰艇遭遇了20年罕见的风暴,他幻想自己带领船员成功脱险;接着,由于妻子要他去看医生,瓦尔特幻想自己是位思维敏捷的外科医生;再往后,瓦尔特突然听到报童喊着有关审判的新闻,便幻想自己是名神,检察官不顾他的辩护律师所作的无罪辩护,而要治他的罪,这时,他破口大骂检察官是“可怜的!”后来,在等待妻子时看到登有德军轰炸机的图片,他又将自己想象为勇敢的空军上校。直到最后,当他吸烟时,他还把自己幻想为一名视死如归的死刑犯。在所有的五个梦境中,瓦尔特扮演的都是和他现实中身份极不符的角色。总之,本我中的瓦尔特是有能耐的大人物。

四、代替性防卫机制—瓦尔特的幻想缘由

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梦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代替性防卫机制——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象世界中得到满足。这类防卫机制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幻想型。(DB/oL)幻想(fantasy)即常说的“白日梦”,是指当人无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因为在幻想世界中,主体可以不必按照现实原则(realityprinciple)与逻辑思维来处理问题。可依个体的需求,天马行空,自行编撰。

全文显示瓦尔特猛烈地摇摆于本我和自我之间:一端是胆小懦弱,一端则是勇猛无畏。现实中的他以一种隐忍低落的态度在生活,而幻梦中的他却远离旁人的轻谩变得积极令人钦佩。

瓦尔特此起彼伏的幻梦构建了他全部的“秘密生活”。这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他处处被沮丧的情绪包围。生活中的种种不顺使他的自我喘不过气,所以他的本我在潜意识乔装打扮一番,幻化为白日梦,把一个全新的有主见的瓦尔特展示在我们面前。现实中心理的不平衡在梦中找回了平衡。在现实中压抑的自我欲望在虚幻世界中找到了突破口,使瓦尔特暂时脱离现实苦闷,个人情绪获得缓和,从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杜杰,女,宁夏隆德镇人,宁夏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参考文献:

1.J·Breuer,S·Freud,Freud’sCompleteworks[m],moffat,YardandCompany,1895

2.邓安琪,《逃避还是接受——米提的秘密生活所给我们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8

3.黄愉、韩倩兰,《本我与自我的抗衡——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解读,〈蝇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科幻医院作文篇6

【摘要】

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构建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体系。方法针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特点和学科任务,分别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选择双语教学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双语训练和改革考试模式等方面进行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改革。结果经过两年的免疫学双语教学实践,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摸索出比较合适的双语教材和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结论免疫学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必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aBStRaCt]objectivetoconstructbilingualteachingsystemofmedicalimmunologyinordertoimprove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andability.methodsaimingatthecharacteristicsanddutyofmedicalimmunology,bilingualteachingreformwascarriedoutbywayofimprovingteachers’professionallevel,selectionofteachingmaterial,reformingthemodesofclassroomteachingandexaminationaswellasbilingualtrainingforstudents.Resultsaftertwoyearsofpractice,preliminaryexperiencewasachieved,appropriateteachingmeterialandclassroomteachingmodelthatacceptedbystudentswerefoundout.ConclusionBilingualimmunologyteachingisaninexorabletrendinteachingreform,whichneedstobefurtherstrengthenedandimproved.

[KeYwoRDS]medicalimmunology;Bilingualteaching;teachinginnovation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近20年来发展迅猛,免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不断导致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越来越多的疾病被认为与免疫有关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此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亦日益受到医学生的重视。本校免疫学教研室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并提出要用以开出多少完善的双语课作为衡量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的要求,于2005年申请免疫学双语教学并获得批准,现已在2004和2005年级两届学生中进行了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现将教学中取得相关经验及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1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提高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效果,本学科在原有全中文教学基础上制定了双语教学规划及大纲,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1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对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也有较高的要求。本教研室从多方面为教师提供提高英语水平的学习机会。本教研室利用具有全国十大模范教师、山东省十佳教师,并有教师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学习经历的优势,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内容包括讨论下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解惑并统一思想,由年长教师向年轻教师“传帮带”,严格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一定量的本专业英语词汇和英语口语,以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积极争取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学校专业英语教学并获得好评。向其他已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教研室和参加东南亚全英语教学的教师请教并观摩学习。教研室购置多台计算机,利用高校局域网资源,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共享的优势,可随时上网查阅各种外文资料,认真学习国外免疫学教学课件的制作经验。

1.2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学生学习理论与技能的重要载体,教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本校中文教材选用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陈慰峰主编,第4版)。双语教学原则上要求采用国外相同学科的原版教材,但选择难度合适的原版教材并非易事。本教研室双语教学选用的英文参考教材主要有《immunology》(iVanRoiit著,第6版),《Cellularandmolecularimmunology》(aBULK.aBBaS等著,第5版)以及《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免疫学》(LYDYaRDpm等著,2000年英文影印版)。这些教材比较正规,英文规范,表达清晰,可读性强,但在内容编排、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没有一本完全符合我国现有的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受国情限制,每个学生也不可能均购买相应原版教材,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对原版教材进行合理取舍,进行总结归纳,尽可能复印相关的英语资料发给学生,供课堂讲授对照及课下参考。

1.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的目标具有双重性,其一是获取学科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目的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两种教学语言,使学生的英语得到实际应用和锻炼,提高并培养其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了解所学专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本教研室以将医学基本知识及技能传授给学生作为本科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强英语教学。为此,本教研室本着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双语教学课堂授课模式。

目前各院校采用的双语课堂授课模式包括英文教材、英文幻灯、英文板书,用英文或中文讲解;中文教材、中文幻灯板书、英文讲解;中文教材、英文幻灯板书,中文或英文讲解;中文教材、中文加英文幻灯板书、中文讲解。通过调查证实,最后一种教学模式目前最受学生欢迎[1]。本教研室在总结其他课程双语教学课堂模式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最初几次课主要采用中文教材、中文加英文幻灯板书、中文为主的讲解方式授课,之后逐步过渡到幻灯以英文为主,讲解以中文加英文结合方式进行,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1.4加强对学生的双语训练

双语教学时,学生首先碰到的就是语言障碍,又涉及专业内容的理解,难度大大增加。在实行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组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扬长避短,由浅入深逐步实施双语教学。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并记忆关键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课堂大胆用英语请教老师,课后给学生留下相关思考题,尽量用英语解答。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课堂上带着预习时不明白的问题听老师讲解,使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利于理解和吸收。也利于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1.5改革考试模式

本学科已建立起医学免疫学英文试题库,题型涵盖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综合分析题,并按其难度分为a、B、C、D等4级,采用按比例随机抽题方式考核学生的知识接受度和综合思维能力。重点考核学生对免疫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本学科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选择题和名词解释全部为英文或英文缩写,其他题型采用部分中文、部分英文的形式。鼓励学生采用英语答题。

2双语教学中的体会和存在问题

2.1网络、多媒体的应用有助于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大量的免疫学知识和专业英语传授给学生,对教师是一个较大的考验。教师必须在课下花费大量时间备课。借助于网络和多媒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互联网信息量大且更新速度快,为我们提供了教学中所需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中有大量的英文powerpoint课件及讲稿,特别是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画可供下载,减轻了教师在双语教学备课中的压力,又可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免疫学理论及免疫学新进展。中国免疫学信息网(immuneweb.com)是目前国内免疫学专业较好的网站,该网站提供了国内外许多与免疫学教学及研究有关的资源或链接。丁香园(dxy.cn)是一个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比较有名的论坛,其中设有免疫学版块,为国内外免疫学教学与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平台。有的网站还提供一些免疫学教学课件、动画及录像等。网络高速发展丰富了多媒体的内容,尤其是某些难以完全用英语表达的概念,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的加工与提呈及各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利用多媒体技术,用各种图表并配以动画,可生动形象地表达清楚,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双语教学中应用网络、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师讲解,从而提高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效果。

2.2选择合适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免疫学课程大都设置在大学本科二年级上学期,学生专业英语接触较少,免疫学课程本身特点为抽象难懂,若用大量英文讲述、英文板书,大多数学生难以接受。这就要求教师讲述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由初期以中文讲授为主、英文为辅,逐渐过渡为双语并重。目前,教师主要采用powerpoint幻灯形式进行讲述,学生手中均备有的教材为中文教材,若幻灯片中的内容全部为英文,给学生造成的压力过大,对专业的学习反而不利,亦不受学生欢迎;中文过多起不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而幻灯中采用以英文为主,较难懂内容辅以中文对照,讲述中亦采用中英文结合方式,更便于学生听懂,提高兴趣,帮助学生进入角色,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一种授课模式。讲述过程中注意鼓励与启发学生用英语提问和回答问题,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有利学生“说”的能力的提高;注重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和发音,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听力环境,强化学生的听力训练,有利学生“听”的能力提高。久之,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3存在问题

不可否认,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学习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免疫学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发现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免疫学本身理论深奥、内容抽象,概念多,前后知识交叉大,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多数教师也感到难教,若进行双语教学其难度势必进一步加大,使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产生了更大困难。

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并不尽如人意,目前缺乏全国通用的免疫学双语教材,可供选择的教材种类数量较少。选用原版英文教材价格较贵,学生还达不到人手一本的条件;另外,原版教材中经常会出现其中一些章节的重点或论点与全国规划教材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偏少,单纯采用一种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英语水平的学生的要求。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有所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双语兼顾需要进一步探讨。

3结束语

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前沿学科,为医学各领域带来了全新突破,并将更有力地推动生命科学的进展。如何更好地将免疫学理论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使之热爱免疫学,是免疫学课程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人们普遍探索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有利条件下[2],积极探索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和一种必然。

本校免疫学教研室根据双语教学的目标(其一是获取学科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结合本校医学生的特点(基础知识扎实,素质较高),在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较早开展了双语教学。本教研室从免疫学英语原版教材的引进、双语教师的培养,到教学方法的更新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各位教师以科学的态度认真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摸索出适应现代免疫学教学的新方法,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双语教学体系。当然,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努力,逐步达到具有高素质的学生、高水准的教师、合适的教材,学习效率提高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科幻医院作文篇7

这让人想起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主――朱庇特。他喜欢藏在云雾中,谁也看不到真实的他,只有他的妻子朱诺才能看清他的真实面目。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了一颗以“朱诺”命名的木星探测器,飞向木星,去进行探测,希望揭开木星的神秘面纱。

“朱诺号”经历了5年的太空旅行后,于2016年7月5日成功进入木星轨道,成为木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朱诺号”花了53天绕木星一圈后,成功向地球发回了一张清晰的木星近距离写真照。接下来,“朱诺号”将对木星的磁场、大气成分进行探索分析,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木星。

中国又一部94幻小说获雨果奖

2016年第74届雨果奖揭晓,我国年轻的科幻作家郝景芳创作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继刘慈欣的《三体》之后,获得世界科幻小说最高奖――雨果奖。

优秀的科幻小说不仅描写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还会思考和展示令人忧虑的未来社会。《北京折叠》中描绘了一种未来生活:北京被分成三个空间,上层是管理者,中层大多是白领,下层是清洁工。三个空间的人们共享48小时,每过一段时间,整个北京就会翻转、折叠。一个空间的人活动时,另两个空间的人则进入休眠状态。这三个空间的居民相互隔绝,禁止交往、流动。

郝景芳在获奖感言中说:“我个人不希望我的小说成真,我真诚地希望未来会更加光明。”

VR游戏能代替“止痛片”

在不久的将来,病人在身体遭受伤痛时,医生可能会打开虚拟现实游戏来缓解疼痛,而不是止痛片了。

美国一家开发虚拟现实(又称VR)游戏的公司,开发了几款虚拟现实游戏,能够缓解病人的疼痛和焦虑。在实验阶段,效果明显。在洛杉矶儿童医院,孩子们非常喜欢一款叫“熊爆炸”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用头部动作控制游戏,简单而有趣。医生说:虚拟现实游戏分散了病人的注意力,有效缓解了病人的痛苦,和使用麻醉剂的效果差不多。

炫酷的智能文身

上课时,如果老师通过滑动贴在手腕上的文身控制课堂上的幻灯片,你一定觉得:这真是太酷了!原来,老师手腕上贴了一款超级炫酷的智能文身。

科幻医院作文篇8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不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1.43;R969.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7-0010-03

irrationaluseofantidepressants:acaseanalysis

wuYu-jie1,2,HanJing-jing2,wuYan2*

(1.ShanghaiXuhuiDistrictmentalHealthCenter,Shanghai200030,China;

2.ShanghaimentalHealthCenter,Schoolofmedicineof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030,China)

abstractantidepressantsarethemaintherapeuticoptionsusedtohelppeoplewhohavedepressivedisorders.thereareawidevarietyofdrugsusedtotreatdepression.Rationaluseofantidepressantsisofparticularsignificance,butclinicalpracticerevealedtheexistenceofsomeirrationaluseofantidepressants.inthispaperweaimedtoanalyzetheirrationaluseofantidepressantswhicharecommonlyusedin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depressivedisorder;antidepressants;irrationaluseofdrugs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会反复发作。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第二大致残性疾病[1]。自20世纪50年代起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被逐渐广泛用于抗抑郁治疗及20世纪90年代第一个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问世以来,新型抗抑郁药不断出现并已成为抗抑郁治疗的一线选择[2,3]。虽然抗抑郁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临床上仍存在抗抑郁药的不合理、不恰当使用等情况,从而影响疗效、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本文结合典型案例对抗抑郁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作一解析。

1诊断错误造成的抗抑郁药不恰当使用

案例1:某男性患者,32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自语、哭泣,称“活着没意思”,至某综合医院心理科就诊,诊断为抑郁症,予西酞普兰20mg/d治疗,但治疗3个月后仍时有哭泣、自言自语情况。家人将其送入某精神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医生在精神检查中发现患者虽有哭泣、但情感反应不协调,且可引出言语性幻听,听到有人骂他让他死。患者情绪低落是在幻听基础上继发产生的,遂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并予利培酮治疗,逐渐加量治疗3周后幻听消失,情绪随之好转。

分析:此案例中首诊医生只关注患者的低落情绪而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精神检查,导致诊断错误。在临床上,严重精神病伴发抑郁情绪的患者并不少见,需仔细分析何为原发、何为继发,应首先处理原发病。

案例2:某女性患者,28岁。因情绪低落与高涨交替发作而多次住精神病院治疗,诊断为双相障碍。近3个月因心情不悦、闷闷不乐、很少外出、有消极言语,被家人再次送住精神病医院,诊断为抑郁发作,予氟西汀20mg/d治疗,约3周后消极念头好转、但言语增多,5周后突然出现兴奋吵闹、情绪高涨、激惹性增高,遂调整治疗方案,停氟西汀而予碳酸锂等治疗后逐渐好转。

分析:抑郁发作患者可根据以往有无躁狂发作分为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此案例在治疗初期忽视了该患者是双相抑郁,双相抑郁应选用锂盐、抗癫痫药等心境稳定剂治疗,而单独使用抗抑郁药违背治疗原则并有转躁狂相的风险。当双相障碍患者抑郁情绪比较明显或出现消极观念时可短时间内给予抗抑郁药治疗,其中公认转躁率最低的是安非他酮(也可考虑使用其他抗抑郁药),但一旦抑郁症状改善即应停用抗抑郁药以防转躁[4,5]。

2抗抑郁药选择及用法不合理

案例3:某女性患者,13岁。因进入新环境后不适应而变得话少、怕和别人讲话、闷闷不乐、入睡困难、白天没有精神和成绩下降,半年后由家长带至某儿科医院就诊,希望解决睡眠问题。接诊医生考虑是抑郁症,遂予氟西汀20mg/d睡前服药治疗,但服药后入睡更加困难且有兴奋感觉,白天精神状态也趋恶化。

科幻医院作文篇9

【摘要】:目的:观察栀子豉汤合联合氯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方法:氯氮平片服至300mg/日,加用栀子豉汤,精神病症状消失后,氯氮平片减至50mg/日维持。结果:患者的精神病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栀子豉汤合联合氯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关键词】:栀子豉汤;氯氮平片;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目前是精神科患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精神分裂症的致残率和复发率都很高,大约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都会留下精神上的残疾[1]。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心身健康。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或者因为复发而反复住院,每年花费的医疗费用巨大,患者及其家人损失的劳动生产力也相当巨大,因此它是造成社会经济负担最大的疾病之一[1]。精神分裂症通常还伴随着幻觉、妄想和行为紊乱等症状。有危害行为的精神分裂患者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严重治安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由暴力行为引发刑事案件的精神障碍。病程长、结局差异大是精神分裂症的特点[2]。除了常常伴随着幻觉、妄想和行为紊乱等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心烦气躁、情绪不稳的情况[4]。笔者认为栀子豉汤能够改善这种状况,故以栀子豉汤合联合氯氮平片来治疗精神分裂症,观察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申海涛,男,27岁,汝州市骑岭乡人,病史3年,反复住院(一年住院200-300天)。存在幻听幻视、关系妄想、嫉妒妄想、心烦、腹胀症状,2010年8月份入院治疗。

1.2治疗方法

氯氮平片服至300mg/日,乏效,加用栀子豉汤半月后,精神病症状消失,将氯氮平片逐减至50mg/日维持。

1.3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资料,幻听幻视现象消失,关系妄想、嫉妒妄想症状显著改善,心烦、腹胀情况改善,并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即可认为有效。

2结果

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消失,不再出现幻听幻视现象,能够正确认识人际关系,不存在关系、嫉妒妄想症状,心情平复、心态稳定,腹胀消失。2010年8月份入院治愈后,至今随访无复发。

3讨论

统计结果表明,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治疗后能够完全康复的患者不到20%,其余80%患者一般会在2年内复发。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风险远高于常人,超过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过自杀未遂行为,约10%的患者死于自杀。

从心理、生物、社会等不同维度出发,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药物治疗辅以社会心理康复是目前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状况的重要措施[2]。精神疾病极其复杂,目前各家论述也极为繁多,通常认为其属癫狂范畴。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精神分裂症由于病因不明、症状繁杂,缺乏躯体方面明确的阳性体征,使其治疗成为一大难题。自从精神分裂症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1991年制订出后,随着研究深入,利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氯氮平是目前公认的疗效最好的抗精神病药物[1],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阴性、情感及认知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等改善的长期效果也较好,而且较少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氯氮平也是目前唯一能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抗精神病药物[3]。

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作用于脑内的多巴胺能神经通路不同,氯氮平则是通过同时作用于人体大脑内的Da和5-Ht2受体起到治疗作用的[4],由于对受体选择性增强了,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的发生率就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得到了提高。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氯氮平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非常好,而且长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还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氯氮平可减轻对成瘾物质的渴求感,减少其攻击行为,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而且氯氮平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后患者不再需要长期住院观察,能够重返社区生活。

栀子豉汤是《伤寒论》中的名方[5],它的功效是清热除烦,主要用于治疗邪热扰胸、身热懊恼、胸闷不快、虚烦失眠等症状,常被用作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等。由山栀子、淡豆豉组成的栀子豉汤,适用于气机不舒畅导致的失眠、心烦,甚至是心中懊恼的虚烦症状[6]。对于表现为心烦失眠、睡后易醒、多梦,甚至是彻夜难眠的患者,通过清除心中的烦躁可以达到安神助眠的效果,栀子苦寒,既能清透郁热、解郁除烦,又能导火下行。淡豆豉气味、味道都很轻淡,既可以清表宣热、又可以和降胃气。豆豉中还含有很多脂肪、蛋白质及酶等物质,所以栀子豉汤不仅滋养,而且能助消化、清热除烦、交通心肾。

利用中西药结合疗法,通过栀子豉汤合联合氯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症下药,患者的各种病症都得到改善,不容易复发,并且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

参考文献

[1]徐广明.氯氮平临床使用及其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局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1-5.

[2]李清亚,张兰华,杨玉英,宋瑞华,王晓慧.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07):1118-1118.

[3]李哲,李炜东.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1):1320-1322.

[4]黄涌.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6,(08):615-617.

科幻医院作文篇10

【关键词】 酒精;精神障碍;躯体受损

酒是具有神经精神毒性且被社会所认可的一种物质,所以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病。随着社会经济体质的改革,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人群的心理变化,造成过量饮酒的人群不断上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地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家庭的伤害[1]。所以酒中毒与酒依赖的防止已成为当今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课题[2]。笔者对本院9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2年2月~2012年3月符合CCmD-2-R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95例。男性93例,女性2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8.5±3.6岁。初次饮酒年龄为16~35岁,3~42年饮酒史。每天饮酒次数为3~10次,甚至每天酒不离身,60例患者不吃菜或食少量。白酒量为0.25~1.5kg/d,平均0.72±0.6kg,其中0.6~0.75kg/d有58例(68.24%)。其中已婚68例(80.00%),未婚13例(15.29%),离婚或丧偶4例(4.71%),其中职业:农民43例(50.58%)工人33例(38.83%),无业9例(10.59%);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3例(74.12%)。住院≥2次26例(30.59%)。

1.2 方法:入院后进行脱敏替代厌恶疗法逐步戒酒,支持营养,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族、维生素C、脑活素、氯硝西泮、小剂量抗精神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或利培酮等)及给予对症治疗,使酒精代谢加快及体内储存量降低,抗焦虑药物可有效控制精神症状。恢复期加强患者心理治疗、健康教育及躯体支持疗法,使患者有信心战胜酒依赖,积极配合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对戒断综合症的三个类型特别注意,其中1型为轻度戒断,主要表现为恶心、震颤、幻听及妄想;2型为癫痫样发作,忽然摔倒抽搐发作;3型为震颤性谵妄,患者意识障碍,病死率为7%~12%。

1.3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panSS量表减分率判定疗效:痊愈为减分率>75%;显效为≤50%~75%;好转为≥25~50%;无效为<25%。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1.1 临床类型:酒精所致的精神病状态38例,酒精所致的遗忘综合征6例,酒精所致的人格障碍14例,酒精所致的痴呆6例,酒精所致依赖综合征21例,戒断综合征10例。

2.1.2 精神障碍及躯体合并症:患者可出现一种或多种精神病障碍,其中听幻觉45例,视幻觉18例,关系妄想7例,被害妄想38例,嫉妒妄想29例,思维破裂10例,焦虑抑郁25例,智能障碍16例,兴奋躁动40例,记忆障碍20例,意识障碍31例;神经系统症状:四肢震颤5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步态不稳35例,头痛14例,舌颤7例,肢体麻木或肢体末端感觉减退18例,感觉障碍12例,一侧巴氏征阳性1例,抽出发作5例;躯体合并症:肝功能异常86例,脂肪肝与其他肝病78例,下降23例,急性胃炎13例,高血压5例,脉管炎4例,悲观厌世14例。

2.2 临床疗效:9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痊愈58例(61.05%),显效28例(29.47%),好转5例(5.26%),无效3例(3.16%),其中未接受治疗自动出院2例,转院1例,死亡1例(1.05%)。38例患者(40.00%)患者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再次入院2~4次。

3 讨论

目前日常生活中,饮酒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而酒类属于精神活性物质,酒精是一种神经系统抑制剂,一次过量或长期大量饮用,可造成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与一系列的精神障碍,使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皮层下兴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人格改变、社交、家庭及职业功能、社会适应力的损害[3]。我国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约为6.67%~14.03%,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4]。目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越来越表现为年轻化,所以要高度重视与加强有关饮酒的精神卫生宣传,提倡科学饮酒,不劝酒、不酗酒等,严格执行未成年法,对未成年人饮酒进行控制与禁止,提倡生产低度酒、优质酒,防止用酒代药,打击非法造酒及劣质酒,减少酒类广告宣传,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是获得远期疗效与复饮的关键[5]。本组结果显示,38例患者(40.00%)患者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再次入院2~4次,说明复饮酒发生率较高,可能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高、长期应用假酒或劣质酒导致。

目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大部分为男性,本组男性患者93例(97.89%),重体力劳动者较多,结果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平均饮酒量约为500g/d,躁动、丰富的幻觉及妄想为主要精神症状,部分患者也会出现情绪低落、合并躯体障碍等,主要为肝脏损害、脑萎缩。本组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86例,下降23例,急性胃炎13例,高血压5例,脉管炎4例,说明酒精可直接损害脑组织,长期大量饮酒可造成多脏器损害,酒精中毒可造成痉挛。若患者低血糖或缺乏维生素B,对大脑的综合性损害就会造成脑萎缩,严重者为痴呆。长期的饮酒会造成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性肝硬化,使肝脏受到严重的损害[6]。本组9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治疗后,痊愈58例(61.05%),显效28例(29.47%),好转5例(5.26%),总有效率为95.79%,无效3例(3.16%),其中2例患者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未接受治疗自动出院,1例患者要求转院治疗,死亡1例(1.05%),由于此患者病情严重,合并多脏器疾病,因抢救无效死亡。

综上所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大部分与饮酒时间相关,长时间过量饮酒所致精神障碍不仅危害患者本身,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与压力。由于酒的易获性与发生对人身心严重危害的相对缓慢隐蔽性,导致酒滥用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目前,酒成瘾问题不仅是备受关注的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酒精可致精神障碍,也可致躯体受损,必须重视与加强有关饮酒危害相关问题,尤其要加强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尽可能的预防与早期干预工作。提倡科学饮酒,多宣传饮酒的危害,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依靠家庭与社会的力量尽早戒酒,并对社会干预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李春红,白云英.饮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117-118.

[2]姚元宏,陈莉.慢性酒中毒性精神障碍68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7):808-809.

[3]刘继,高超.乙醇所致精神障碍405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662.

[4]刘铭涛,鲁文兴,李福湘.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92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