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环境卫生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01:16

乡村环境卫生问题篇1

关键词:城乡建设;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样化了,我们接触到的日常用品也越来越多样化了,因此,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垃圾也正在呈现多样化,也就是说处理这些垃圾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起来,再加上农村的发展本来就不如城市,甚至是一些城市直接把垃圾处理向农村,把农村变成城市的垃圾场,这就造成了农村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也就造成了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不佳,严重危及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针对这一现象,如何有效借鉴城市垃圾管理方法,彻底打破城市和农村卫生管理的不统一性,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从而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当前城乡环卫调研现状

当前我国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做得并不到位,和经济的发展不同步,尤其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现状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的处理不及时,当前城乡环境卫生问题最为主要的就是垃圾的处理不及时,长期的堆放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据以往的调查显示,当前城乡居民对于居住环境不满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垃圾的处理不及时;(2)农村环境卫生自己不足,任何一项公共事务的执行都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没有资金的支持只是喊喊口号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当前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上的诸多问题,也正在加大投入进行整治,但是更多地还是倾向于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整治,对于农村的投入和关注明显不多,这也就造成了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起色并不是很大,仍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3)当前城市和农村在环境卫生管理上存在的另一各主要的问题就是在收集和运输垃圾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市一般都是采取统一的垃圾车辆进行收集垃圾筒内的垃圾送到垃圾处理中转站准备进行后续的处理,而农村则一般是没有垃圾桶,也没有专门收垃圾的车辆,而是当地居民自发的把垃圾运到村落周围的山沟或者是道路的两旁置之不顾,这就很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这种城乡差距也造成了农村环境问题比城市严重得多。

2农村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想彻底打破城市和农村卫生管理的不统一性,建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从而彻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2.1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上存在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先决问题是基础设施问题,没有基础设施也就是没法进行后续的一些环境管理,更谈不上城乡管理一体化。就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现状来看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欠缺最为严重的主要有垃圾桶、垃圾车、垃圾分类设备和垃圾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除了这些最为基本的设备之外,还应该在后续的管理上增加的就是中转站中的垃圾压缩设备,这一设备的增加可以有效地减少往转运站运送垃圾的次数,增大垃圾处理的效率,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的水平。

2.2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除了基础设施欠缺之外,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还存在的一个主要的明显不足就是管理规划上的无序性,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规划,没有规划也就形不成一个有效的环境卫生编制,没有一个成型的农村环境卫生体系,从而也就不能针对整个农村的环境卫生处理工作做出统一的安排和布置,也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无序性,进而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的低下。

2.3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问题也是当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备是当前农村环境管理的主要现状,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还管理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而农村自身又不存在自己的领导机构,这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事业无人管理的现状,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从而明确不了具体的责任,也就做不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靠农村人民自发的卫生管理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当前有些农村乡镇意识到了这一点招募了一些人员进行环境卫生管理,但是这些人员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等人事,这些人远远承担不起维护一个村庄甚至是乡镇的环境卫生的责任。

2.4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意识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农村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都很强的话那么也就不存在垃圾污染的问题了,每个人都处理好了自身的环境问题也就不存在环境问题了,所以当前农村村民的环境卫生的意识还是不够的,很多村民都只考虑当前自己的便利而忽视了垃圾堆放对于农村长远的影响,所有村民都“自扫门前雪”,这种做法也就影响了整个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

3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了解了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现状,尤其是农村的现状之后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3.1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首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专门人员的匹配工作,这是进行其它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具体的操作内容如下:(1)在每个农村街道和主要的人员聚居地都安装垃圾收集装置,最好是安装垃圾桶,落后地区也可以安装简易的垃圾袋代替,然后定期进行统一收集,这样就可以避免垃圾的乱丢现象,此外,还应该配备专门的垃圾运输车辆,最好每个村庄都能有一辆;(2)设置专门的环卫人员进行垃圾的定期收集和主要地区的垃圾清扫工作,确保农村大部分环境的干净整洁,环卫人员的设置应恰当,不能过少,以目前来看,每个村庄至少应该设置三名专门的人员。

3.2创新机制,落实责任

其次,有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人员之后就应该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和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和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的建立,在每个乡镇,甚至是村落都设置必要的环卫机构,具体负责各自乡镇和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并且把这些零散的机构和上一级的城市环卫机构联系起来,构建统一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这样逐步就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同时也就能充分的利用城市先进的环境卫生管理经验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3.3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也正在逐步进行中,新农村的建设更加需要环境卫生事业的配合,同时,进行环境卫生保护工作也可以依托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布局时可以优先规划好环境卫士保护所需要的一些基础设施场所,为后续的环境卫生工作打下基础,并且还可以以新农村建设为着眼点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还可以依托新农村建设进行垃圾的回收利用,比如兴建一些沼气池等设施进行垃圾的处理。

3.4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上文中提到资金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三种途径进行资金的补充,一是依靠政府的作用,争取政府在农村环卫上的资金投入;二是村民自行投入,充分调动村民环保的积极性,鼓励村民自发的为环卫工作做贡献,自发的进行资金的捐助;三是在整个社会进行募捐,鼓励当地的企业捐献资金行进周围环境的治理工作。

3.5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除了上文中说到的依托新农村建设进行农村环卫事业的宣传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多种其他的措施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比如利用电视、宣传窗、报纸、网络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努力改变农村居民的意识,使其能够自发的进行环境的保护工作,每个人都做好了自身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就为整体的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而逐步缩小和城市环卫之间的差距,最终形成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极为严重,迫切的需要我们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去整治,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先进体系来带动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并且逐步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和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相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务求把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发展低下的现状。

参考文献

乡村环境卫生问题篇2

一、要高度重视,切实把乡村卫生环境整治当做大事来抓

整治乡村卫生环境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和组织领导的力度。前段时间,针对防控手足口病工作,县里对整治乡村卫生环境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收到了一些成效。我县这次将要开展的乡村卫生环境整治,远远超出防控手足口病期间卫生环境整治的范围和标准,这次要对乡村卫生环境进行综合集中整治,使乡村卫生环境有大的改观。但从前段情况看,有的乡镇对整治卫生环境不重视,没有把这项工作做为事关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没有在思想上挂上号,在工作上摆上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畏难情绪;有的乡镇主要领导不过问、不调度、不检查、不落实,工作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没有真正落实责任,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氛围;有的分管领导工作不负责任,不能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有的村组干部对村屯卫生环境不管不问,不能很好地把群众组织起来。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这次乡村卫生环境的综合整治,为防控手足口病等各种传染病也带来较大隐患。因此,开展好这次乡村卫生环境的集中整治大会战,首先必须认真解决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在思想上切实提高重视程度,在工作上真正加大组织力度。为切实加强对整治乡村卫生环境工作的领导,县里成立了会战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王伟、广君、蔡光、云琴、广涛为副组长,“两办”、卫生、农业、建设、财政、工商、行政执法、环卫处、督查室、“创城办”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创城”办,全权负责全县乡村卫生环境整治的综合协调和指挥调度。各乡镇、各部门要无条件地服从指挥,听从调度。县里抽调22名县级领导,带领22个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分别包联一个乡镇,从明天开始,要入乡入村入屯,具体帮助指导乡村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包乡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积极为乡村整治卫生环境献计出力。各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协调调度、亲自检查验收;其他领导要全天候深入到村屯,具体抓好组织实施。村组干部要组织带领群众逐屯逐条道路进行清理。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县领导和部门主要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乡镇机关干部包屯,通过会战,使全县乡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乡村结合部等要明确责任,不留死角。县城的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由*镇负责,其他部位由县环卫处负责。

二、要坚持标准,立即掀起整治乡村卫生环境的高潮

乡村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是这次会战的基本要求。前段时间,由于我县手足口病发病率很高,各乡镇按照县里要求,对乡村卫生环境进行了整治。但按照《健康*行动计划》,按照防控传染疾病、建设新农村和“创城”活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有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街路凸凹不平,路面泥泞不堪;街路两侧和农贸市场周边堆满垃圾,污水乱排,长期无人清理,周围蚊蝇乱飞,脏乱差问题非常严重;乡容乡貌管理缺失,商户牌匾规格不一,安装各异,街面上私搭乱建,野广告比比皆是;商业店铺货物占道经营,各种车辆乱停乱放,街面经营秩序、交通秩序十分混乱。有的村容村貌破烂不堪,村部院内长满杂草,生活垃圾长期堆在院内,无人清理;村屯畜禽散养,道路上堆放土堆、粪堆、柴草垛等,道路两侧和边沟的垃圾污水乱排乱放,蚊蝇孳生,农户厕所长期不清理消毒。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了生态环境,也严重地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对村屯卫生环境,不一定像城里那样有水泥路有绿化才算干净,哪怕是土路也要清扫得干干净净。为此,县里要求各乡镇要迅速行动,立即掀起整治乡村卫生环境的高潮。要科学安排,合理调度,全员参战,全民上阵,通过这次会战,努力使乡容村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关于乡村卫生环境整治资金问题,可从三个途径解决:一是县里支持一部分,县财政计划拿出85万元用于乡村卫生环境整治工作,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4000元,每个村2000元;二是乡镇自筹一部分;三是组织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一部分。

三、要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整治乡村卫生环境的浓厚氛围

整治乡村卫生环境,首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对这次乡村卫生环境集中整治,必须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这次会议后,各乡镇要首先搞好调查,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要立即召开会议,层层发动,造势鼓劲。宣传部门要根据乡村卫生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好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整治乡村卫生环境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强化干部群众对整治乡村卫生环境的认识,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卫生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电视台要把近期宣传重点放在整治乡村卫生环境上来,除了在《*新闻》栏目集中报道外,还要开设“乡村卫生环境整治”专题,逐乡镇报道整治乡村卫生环境的进展情况。县“创城”办要随时编发整治乡村卫生环境简报,全面宣传报道整治乡村卫生环境的动态。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在全县广大农村形成整治乡村卫生环境的浓厚氛围。

四、要抓好督查,强势推进乡村卫生环境整治任务圆满完成

整治乡村卫生环境,必须切实加大督查力度。在防控手足口病工作期间,县里成立的6个督查组还要继续工作,近期除了抓好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督查外,重点要加强对整治乡村卫生环境的督促检查。县电视台要抽调记者跟随县里的督查组,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对各乡镇整治卫生环境工作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县电视台全程纪实。对领导重视、行动快、效果好的乡镇要进行表扬;对行动迟缓、问题突出、工作流于形式的乡镇,要在县电视台曝光,在简报上通报批评。县里派出的督查组,要本着对县委、县政府和百姓卫生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督查职能,对每个乡镇、每个村屯都要进行认真地督促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通报给相关乡镇,限期整改。组织部门也要介入,跟踪考核,并把考核情况作为评价乡镇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县整治乡村卫生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随时听取各督查组汇报,随时掌握进展情况。对各督查组的工作,也要进行抽查,对工作不负责、检查不认真的,要进行严肃处理。这次会战结束后,我们要采取事先不通知的办法,对各乡镇卫生环境整治情况逐乡镇进行抽查,每个乡镇抽查几个村屯。对卫生环境整治不达标的乡镇,主要领导要到现场说明情况。

五、要常抓不懈,建立健全整治乡村卫生环境的长效机制

乡村环境卫生问题篇3

自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农村以其特殊的区位优势、特有的经济结构,在全国农村中率先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由高速的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对卫生与环境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的____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其中“村容整洁”就是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根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这个良好环境,既包括社会人文环境,也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现中央提出的“村容整洁”要求,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切实保护与维持农村良好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的落后面貌,已成为建设现代文明农村的迫切问题。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卫生村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村容村貌整洁,居住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展现了新农村美好的生活景象。但由于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覆盖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我市农村环境卫生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少乡(镇)的卫生脏乱差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治理。这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

____9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组织调研组,用了近一年半时间,对我市____、____、龙门、惠东四个县(区)八个乡镇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现场走访、座谈、查看资料等方式,着重从环境卫生组织管理情况、清扫保洁机制、经费投入情况,街镇主要街道及农贸市场卫生、公共厕所卫生、村镇垃圾收集清运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困难等方面,了解了目前我市农村卫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先后到我省高要、江西安远、寻乌等地学习取经,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调查中我们发现,以____秋长为代表的不少街镇,通过将环卫业务由街镇向农村延伸,大大改善了乡镇环境卫生面貌,使环境卫生管理和新农村建设相得益彰,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围绕建设优美、舒适、协调和谐的人居环境,以提高村基础设施水平为重点,近几年来,不少村镇逐步配套完善了村里的道路、排污、公厕、垃圾清运车、垃圾池及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仅____秋长就投入250多万元,购置6辆环卫车,150辆手推垃圾车,新增350个垃圾桶,改建垃圾堆放池45个。

(二)环境卫生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大部分街镇均设立了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有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和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加强了环卫队伍的建设,实现“一村一环卫队伍”目标。如____区自____8年以来,在全区102个行政村建立了环卫队伍,每村至少聘请2名卫生保洁员,由区财政每人每月补助500元,不足部分由街镇自行解决。

(三)综合整治清扫保洁措施落到实处。____区以“三清三化”(清污水、清淤泥、清路障,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绿化)作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综合措施,实行环境卫生分片管理,定地段、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将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任务包干到人,一日两清扫,全天候保洁,确保垃圾定点堆放、定时清运、日产日清。另外还通过签订责任状,实行“门前三包”,约束门店、摊点经营者的卫生行为。在坚持抓好经常性环境卫生管理的同时,该区还将每月农历初一定为“美化家园日”,由村镇干部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在乡镇中心区及周边地区,环境卫生被纳入街镇管理的范畴当中,由环卫部门负责;二是绝大多数远离中心区的行政村,环卫部门鞭长莫及,环境卫生管理处于“空白”的状态,没有固定经费,没有固定人员、没有完善的制度。导致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卫生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大一部分街镇没有将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只重视经济指标的发展,忽略人居环境的打造。加之街镇政府其他工作繁重,从而导致对农村环境卫生不够重视、工作力度不大,实际效果较差。

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部分区县还没有完善自上而下的农村环境卫生三级管理部门,尤其对中心街镇以外的偏远村镇缺少相应的技术指导,主要依靠村、镇自行管理,没有统一规范的技术和管理体系。以致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不规范、不到位。

三是长效机制不健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街镇的环境卫生管理仅建立了几项基本的清扫制度,在长效管理的机制建设上显得非常薄弱。比如对清扫保洁人员的考核、对各项环境卫生指标的检查评比、对群众反映卫生问题的处理等机制均未建立。管理时紧时松,脏乱差问题时有反弹。

(二)农村环卫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位

目前,我市市政建设均由区县财政投入,而街镇除了部分主要道路由区县财政拨款建设之外,其余基础设施建设绝大部分是由乡镇财政自行负担。由于乡镇财政本身较困难,需要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因此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显得力不从心,从而造成了乡镇农村环境卫生硬件投入的严重缺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体现村容镇貌的基础设施不足。不少乡村道路仍是泥沙路面,每逢下雨泥泞难行,下水道不足或不通畅,以致污水横流,影响市容卫生。

二是没有规范的垃圾收集系统,不少乡镇还没有统一布点设立集中堆放垃圾的垃圾桶或垃圾池,使生活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村镇道路两侧,公共场所等处垃圾随地堆积,有的村民将垃圾堆放在田基或房前,有的倒入河道岸边任雨水冲走。有的乡镇虽有垃圾收集点,但为敞开式设计,起风时垃圾满天飞舞,下雨时垃圾臭气熏天。尤其对死禽、死畜未经消毒集中填埋处理,易引起疾病传播。

三是公厕建设不足,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本次调研中发现不少乡镇厕所未经无害化处理,粪便直接外排;或者虽有化粪池,但设计不合理,无法达到无害化的要求,而且粪便滤液下渗,严重污染环境。

四是大部分乡镇总体建设

规划滞后,村镇新房建筑缺乏统一规划,零星分散,建房与道路、排水、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极不配套,影响后续建设与发展。(三)农村环卫管理工作任务逐年加重,环卫工作人员严重缺乏

随着乡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各乡镇普遍存在现有环卫保洁力量和能力不足的困扰。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乡镇,环境卫生的管理压力更加突出。环卫人员任务加重,收入却无法增加,影响环卫人员的积极性。各乡镇因经费限制,无法增加环卫人员。另外,环卫设施落后,清运工具破旧,使环卫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四)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宣传不到位,农村健康教育开展不够

绝大部分乡镇缺乏对卫生法规的宣传、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健康促进的推广,村民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不高,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够,乱扔杂物、乱倒垃圾、乱泼脏水、随地吐痰、故意损害环境卫生设施的现象严重,导致生活环境恶化,影响村容村貌。

(五)垃圾数量猛增,垃圾处置方法原始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村垃圾构成也如城市一样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塑料袋和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丢弃现象越来越普遍,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而村民处理这些新垃圾的方法一般就是深埋,或是把废品垃圾燃烧掉,或者干脆将河塘等当成“天然垃圾场”不做任何处理随意堆放,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的垃圾,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影响了村民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

导致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原因的局限和经济体制条件的制约,基层政府提供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能力非常薄弱,缺乏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有设施条件,加之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比较落后。以致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反弹性大,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脱节,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无政府状态。农村大部分地区环卫机构不健全,没有建立专门的环卫队伍,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环境卫生未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三是部分乡镇基层领导对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他们以发展经济为首要目标,比较看重有形的经济利益,而往往忽略潜在的环境危害。在他们看来,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能解决,环境卫生好坏无关紧要。

四是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总体较低,他们对于卫生的保护认识仅限于自家的范围,而普遍缺乏环境卫生意识,尤其缺乏公共卫生意识,没有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自觉性和自律性差,加上一些不卫生的传统生活习惯,使农村的环境卫生工作很难开展。

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是很多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市____秋长、肇庆高要等不少地方在这方面都有了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来,高要市委、市政府为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以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网络系统为突破口,切实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实施,大力开展以“四有一无”(“四有”既有一批环境卫生基础实施,有一支专业环境卫生保洁队伍,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乡镇、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一无”既街镇、农村村内和周边,辖区内国、省、县市道两侧,主要河道、水体及岸边无暴露垃圾、陈旧垃圾)为内容的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事关民生的大事来抓,作为顺民意、暖民心的德政工程来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四套班子”成员全体参与,深入村镇,挂钩蹲点,现场调研,现场指导,抓落实,抓整治,形成了农村环境卫生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使整治工作能迅速有效地在全市得以推进。

(二)斥资千万力推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改善进程。高要市按照“政府补助、农民自助、部门扶助、社会赞助”的原则,采取市财政补一点、村组集体收入拿一点、市场运作筹一点、社会人士出一点、工商企业捐一点的办法,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投入格局,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尤其是改变以往传统做法,以奖代补,市财政安排了近千万元资金按各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考核得分情况按月分配扶持资金和兑现年终奖励,调动了乡镇的积极性。

(三)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由政府行为引导为全民行动。过去抓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往往是临时突击和被动应付的短期行为,总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卫生面貌。高要市政府通过主动调控,以“千村万户”环境卫生为切入口,狠抓农村环境卫生改善,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整治带来的成果,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境卫生意识,提高了他们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舆论监督,对整治措施不落实,环境卫生状况差的村镇进行公开曝光,引起社会关注,督促相关村镇进行整改,形成了环境卫生整治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因地制宜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根据各村镇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区域环境,高要市给予了相对灵活的处理办法,使全市形成了多元化的环境卫生整治模式。各村镇都建立了环卫队伍,配备了环卫人员,制定了环卫制度,完善了环卫设施,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了基层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内容,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从短期应付向长效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谋划的转变。

我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管理应以完善环卫设施为重点,以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为核心,以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为目标,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努力建设清洁卫生、环境优美、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1.要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尽快制定我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规划,提出具体目标和措施,保证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与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列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健全县(区)、乡(镇)、村各级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2.县、乡、村三级要签订环境卫生工作责任状,切实把加强农村环卫整治工作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3.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定期深入农村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各乡(镇)政府要加强所辖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具体指导,协助、指导、督促各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4.要制定统一标准,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达到“五有”“八无”:

“五有”标准:

(1)有一批布局合理的环卫

设施(垃圾箱、垃圾池、化粪池或公厕、垃圾中转站),配备必要的垃圾清运车辆;(2)有一支环境卫生专业队伍;

(3)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4)有一套考核奖惩制度和村规民约;

(5)有足够的经费作保障。

“八无”标准:

(1)无暴露垃圾。路边、河边、桥边、墙边、公共地段、村庄内、镇郊结合部见不到暴露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2)无水面漂浮物。

(3)无乱贴乱画。对墙壁、电线杆、门面、树上等乱张贴的大小广告、标语清理洗刷干净;

(4)无散养家禽。镇郊结合部和农户饲养的鸡、鸭、鹅实行圈养;

(5)无乱搭乱建和建筑物严重破损现象。

(6)无乱堆乱放。主要道路两侧和农户家前屋后的乱堆乱放要全部清理;

(7)无污水横流。对所有阴沟、下水道要进行疏通,农户灶间、禽圈的污水要有排放管道和沟渠,严禁任意流淌;

(8)绿化空地无杂草垃圾。

5.要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的力度,培养村民的良好卫生习惯。指导农村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逐步改变不良卫生习惯。特别是帮助农村"两委",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既注重现阶段经济发展,更注重环境的长远影响,把农村发展经济与"村容整洁"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我市农村居住环境问题,消除环境卫生脏乱现象。

(二)以完善农村环境卫生设施为重点,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1.采取“政府支持投入、农民自主投入、部门帮扶投入、社会参与投入”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按照统筹安排的原则,将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需要,确保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2.市、县(区.)环卫职能部门应加大投入,将城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延伸覆盖到农村,既弥补农村公共卫生设施的不足,又能给农村提供卫生管理的技术指导。并通过中心镇、中心村,带动"村容清洁"的全面实现。

3.除财政支持投入外,村级保洁经费、村垃圾中转站建设资金,以及垃圾清运费可实行镇、村二级统筹办法;村级垃圾箱(筒)、堆放点、保洁车辆等投入,以及环卫设施维修费用原则上由村级自筹为主。各村可通过合法程序制订村规民约,按一定标准向属地住户征收农村垃圾处理费,专项用于农村垃圾的清扫、收集、清运等工作经费。

4.要按照《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加强农村村镇卫生设施建设,把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纳入乡镇总体发展规划,根据服务人口、服务范围,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完善垃圾收集站、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各行政村要全面推进垃圾桶(袋)装化,配置好垃圾清运车辆和工具,要按照便于投放,便于清运的原则,设立一定数量的封闭垃圾堆放点,有条件的要配备清洗装置。

5.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农村要按300人配备1名的标准设立专职的环境卫生管理人员,街镇要按照10000平方米1人的标准配备道路保洁人员,分片负责区域内垃圾收集运输和卫生保洁工作。

(三)以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为核心,努力提高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1.要建立环境卫生管护制度。结合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和宣传,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和维护制度,加强日常的管理和经常性维护,形成长效的环卫保洁机制。

2.要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督查考核体系。各村要设立专兼职环境卫生监督员,制定考核方案,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自查考核,考核结果与环卫工人的待

遇挂钩。乡(镇)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要建立每月明查暗访、季度考核评议、常态化考核机制,确保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3.要建立领导挂钩包点责任制,实行乡镇领导亲自抓,村领导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

4.各村要广泛发动,积极开展如“人人动手、清洁家园”等主题活动,倡导农民积极参加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

(四)以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为目标,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

1.要按照《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引》,建立“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收集网络,逐步将农村生活垃圾纳入城区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实现集中统一处置,确保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达100%。

2.要规范农村垃圾倾倒点的设置,科学建设、合理配置垃圾收集设施(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池、垃圾房或小型垃圾中转站);及时清运农村垃圾,有条件的村庄应实现垃圾分装处理。

乡村环境卫生问题篇4

xx作为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在迈向21世纪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快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发展目标,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过程中,应当从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市容和卫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尽快实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重大跨跃。从地域空间角度来看,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应成为环境卫生整治的战略重点地域。

城乡结合部,又称为“城乡边缘带”(urban-ruralfringe)、“城市边缘带”(urbanfringe)、“城乡连续区域”(urban-uralcontium)、“城市蔓延区”(theareaofurbarawl)、“城市阴影区”(urbahadowzone),“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它位于城市连续建成区与几乎没有城市居民住宅和非农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兼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人口刻度低于中心城市,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国内学者对城乡结合部的涵义和划分方法有不同的看法。规划学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将成乡结合部认同为城市近郊区,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成区的拓展区域,在地域上表现为不边片、不完整的空间;地理学者认为城乡部是典型城市与传统乡村之间出现的城乡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事例,兼有城乡双重特征的独立地域实体;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区和郊区分管的接壤地带。从xx市的实际情况看,按不打破乡镇和街道的原则,则可将城乡分界线两侧的街道和乡镇划入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即xx的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环绕城区,连续的、宽窄不一的环地带。

由于受城市与乡村的双向辐射,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地系统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性特点:(1)受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其地域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城乡交错带内城市与乡村各要素,景观及功能的空间变化梯度大,是城市与乡村两类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的“急变带”,人地关系的空间差异远较城市城乡城域内部大: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存在着频繁的能量与物质对流,分别来自城市与乡村的人口、物质、技术、信息等在这里相互作用与竞争互生;(2)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社区相互接触、混合及交融的地区,其人口与社会结构特征地过渡性也十分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异质反差,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相互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3)由于同时受到城市与逐村经济的双向车射,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附性不断加强,城市性产业及城市需求导向产业在增加。正是上述过渡性特征使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具有特殊性,给这一地带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特别是社会管理带来了难度。

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户籍管理问题:鉴于城乡结合部与老城区在就业和子女教育方面的巨大反差,城里动迁户凡是牵涉到就业和子女教育的,多数保持人户分离;而农村劝迁户则鉴于经济利益的考试,也不愿意农转非,增加了户籍管理的难度。行政区划问题:城乡结合部由于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而导致土地管理分割,城乡单位犬牙交错,“一地两府”及“一地多主”的现象比较普遍,带来较突出的跨区的管理矛盾。外来人口问题:在城乡部由于其优越的区位、廉价的租屋,加上管理较薄弱,使大量外来人口在些集聚,虽然给这一过渡带的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但同时带来环卫、治安、计划生育等许社会问题。农民的出路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由于土地多数被预征完毕,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就业、居住和撤队、撤村后集体资产的分配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土地开发问题:按现行法律,土地批租后,逾期完不成开发的坚决加收。然而,现实情况是,土地逾期完不成开发的较为普遍,有的竟长达10年左右。物业管理问题:在城乡结合部,由于房地产的大规模开发而出现了众多的住宅小区,由于一些牧业管理公司管理不到位或不规范,引发新迁居民的不满,增加了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复杂性。

上述管理问题的大量存在,使这一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的特殊社区,土地开发支离破碎,原有的道路、水系等被打乱,垃圾成堆,排水不畅,违章搭建十分严重,环境卫生恶化,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无论是在社区景观或是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与市区形成强烈的把差,成为全市创建卫生城市和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老大难”地带。

显然,造成城乡结合部社区上述诸多问题与矛盾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应当从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充分认识这一地区包括环境卫生的内的各种问题的特点、规律与解决的难度,以便从战略高度,从机制、体制上研究解决的对策。

首先,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环境卫生等诸多问题的产生,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成市大规模建设改造并不断向边缘区推进,乡村――城市急剧转型过程中形成“都市村庄“这一特殊类型的社区所出现在XX城乡结合部社区管理的考察与研究第2页

的可避免的现象,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二,城乡结合部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一方面,引来大规模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使大量高新技术工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向结合部集中;与些同时,由于外来人口的集聚,引发了某些原始的、并对城市市容有严重影响的城市产业――如城市垃圾回收业(闵行区虹桥镇虹四村)以及为外来人口的服务业在这里“见缝插针”地滋生与发展,再加上原有的乡镇和村办企业,各类性质不同,差别很大。难以事例的产业聚集在城乡结合部,是导致这一地区环境卫生等社会问题十分复杂的产业因素。

第三,被城市乌黑的“都市村庄”社区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利用其自有多余的住房和“见缝插针”式的乱搭建,以较低廉的房租对外租赁,使大量外来人口在些集聚,从而形成包括导入的城市居民、原住农民和外来人口在城乡结合部混杂居住、十分复杂的社会空间。这是这一地区市容卫生、社会治安等问题十分突出的社会因素,也是一个直接的、主要的因素。

第四,城乡土地所有制的差别和“都市村庄”社区局部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使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卫生状况难以根本改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位处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土地制度仍属集体所有,农民拥有对土地的使用权,而乡镇以下的村委会又是自治组织,因而在都市村未能完全融入城市、纳入城市管理的情况下,村民和代表村民利益的村委会,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较少考虑限制某些影响环境卫生和容貌的产业的发展,如虹四村,外来人员在些经营了27家废品收购站,1996年的财政收入中,仅从包括乱搭建在内的各类房租收入即达210万元,占全村全部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第五,体制不顺,管理薄弱是造成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变化的一个制度性因素。如果说前述三个方面带有客观规律因素的话,那么体制和管理则是一个主观性因素。在城乡结合部社区的管理中,普遍存在“一地两府”和“一地多主”的现象。“一地两府”指一片土地内由一个城市政府和一个乡村政府兼管,如虹桥镇虹四村的8个村民小组,其中3个在徐虹铁路支线以北的长宁区地盘上,5个在铁路以南的闵行区地盘上,早在10多年前,位处铁路以北的3个居民小组的土地即已被古北开发区所预征,从而形成较长时期的“一地两府三方”的格局,即长宁区、闵行区和古北集团,由此而产生管理上的一系列矛盾。所谓“一地多主”是指一片土地上有多个主人。如浦东新区的钦洋镇,已规划为大型居住区,随着土地不断开发,辖区范围越来越小,并被“多主”所分割。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城区和郊区的政府部门,还包括开发区和众多房地产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形成“一地多主”的管理局面,在工商业行政、税务、卫等方面存在着交叉管理或管理空白。收费、罚款等有经济利益的事情争着办,而对治安工作、环境卫生的综合管理、外来人口的管理等要承担责任和尽义务的事情则相互扯皮、推诿、拖延不决。

第六,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和执法不力也是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一个制度因素。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存在许多与一般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不同的特殊性,应有特殊的法规,特殊的执法机构采用特殊的手段实行管理。目前大多数采用与市区相同的行政手段整治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容貌,只能起到暂时的治表作用,无法实现现长产管理。

因此,正确处理城乡结合部城市规划建设、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环境卫生的相互关系,在社区规划建设与整治环境中求得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发展经济,加速城市形态建设的同时,实施社区卫生环境的综合整治。

首先要制定高起点的结合部社区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包括环境卫生整治、绿化、生态建设在内的综合规划,并将社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畴,使之与总体规划、开发区规划相协调,与区域经济发展计划相衔接。第二,在结合部社区形态建设实现乡村向城市转变过程中,同时注意实现农业向非农业的转移,正确引导现有乡镇企业、低层次的城市产业、租赁业的规范经营和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结合部社区的重要支柱产业。第三,要及时解决传统的土地集体所有制的转换问题。对于人均土地不足2分的村,及时撤销村建制,变农民为市民,实行土地的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第四,帮助新市发和外来人口寻找新的就业门路。

乡村环境卫生问题篇5

当前,我省农村垃圾已成为一大顽疾,整治的难点和重点在粮食主产区:一是人口多,生活垃圾日产量大;二是柴草多,乱堆乱放现象严重;三是畜禽饲养多,畜禽粪便清运不及时;四是农村所有的空闲地都种上了庄稼,很难找到集中堆放、统一填埋垃圾的地方;五是粮食主产区普遍财力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脏乱差问题一时难以解决。2006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抓手,以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为重点,总结推广了“三线一环”重点部位整治等8种模式,着力抓了村屯道路建设等20项重点任务,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省直相关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主动工作。住建部门突出抓了农村环境改造提升总体规划、垃圾污水处理和危房改造。环保部门加强了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生态保护建设的监管和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发改和财政部门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交通、国土、水利、林业、卫生、粮食等部门不断加强农村道路、土地整治、饮水安全、绿化美化、卫生厕所、科学储粮仓等基础建设。农业、畜牧部门狠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及污染治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教育、文化、体育、商务、旅游、民政等部门加强农村中小学、文体场所、农贸集市、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书屋、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建设。其他部门也积极支持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

主要成效:一是突出规划编制。全省先后完成28个县(市)镇村体系规划、307个镇总体规划和2582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分别占应编制规划的70%、72%和30%。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农村公路5.35万公里,解决672.2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低电压”问题基本解决,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3.35万户,完成76.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改造农村危房16.26万户。三是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城乡校舍704万平方米,实现5554个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624个,武装农村文化大院6000个,全民健身广场(体育公园)覆盖60个县(市、区),为3741个行政村配建健身设施,修建村部4539个并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修建卫生室6050个、农家书屋7249个、科普画廊2850延长米。四是环境连片整治。启动国家环境连片整治试点,总投入14亿元,对1983个示范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便进行整治,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保护,受益人口360万人。开展了生态县市、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五是突出卫生管理。建设室内水冲和户外卫生厕所54.8万个,公共厕所2.1万个,新建垃圾处理场点5.5万个,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9000个,新建科学储粮仓36.6万套,修建排水沟3005万延长米,改造围墙3631万延长米、大门20.6万个,安装路灯5.78万盏,绿化美化村屯2.1万个。

我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差距。一是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各地组织机构虽然都比较健全,但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不够。二是规划编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各地都搞了一些规划,但总体上村庄布局规划、建设规划和配套规划体系还不健全。三是投入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不足,整合资源不够,农民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重建轻管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既缺少管理制度,也缺乏管理手段,垃圾围村、秸秆污染、粪便乱堆等突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当前看,解决农村垃圾问题有效改善农村环境,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是实现村容整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危害农民健康的环境问题、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解决农村垃圾围村问题,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治标治本相结合。为此省农委研究制定了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改善等六大工程,分2013年全面启动重点突破、2014~2015年深入实施全面推进、2016~2020年提高完善全面达标等三个阶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的意见。建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省政府文件下发施行。近期,省政府召开一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会议,对全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将农村环境整治结果纳入到市(州)和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行政一把手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第二,建立财政补贴制度。从2014年开始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按照一定补贴标准每年部分行政村给予补贴。各县(市、区)财政进行配套投入。补贴主要用于购置垃圾转运车,建立垃圾堆放场点和填埋场,对农村环卫人员工资补贴等。各乡(镇)和村也要拿出一定额度的资金,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

第三,开展评比命名活动。每年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突出的县(市、区)、乡(镇)、村,省政府分别给予荣誉奖励待遇,命名为环境卫生达标县(市、区)、环境卫生达标乡(镇)、环境卫生达标村。

乡村环境卫生问题篇6

打造大环卫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主持人现场)观众朋友:一提起农村,很多朋友会联想到脏乱的环境,可您知道吗?这种局面在我市不少村庄已有了彻底的改观。我现在是在镇的村,这个村在去年八月就实行了与城里一样的卫生管理模式。您看,这儿不仅道路清扫得干净,而且收集的所有垃圾都要运往到市垃圾处理厂进行统一的规范化、无害化、标准化处理。

解说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市民们充分享受着城市民生工程建设带来的可喜成果。然而与此同时,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相对较差,部分农民群众依然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如何改善这一现状,更好的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促进我市城乡环卫工作的和谐发展,这成了市城建局新一届领导班子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解说去年以来,市城乡建设局的决策者们不失时机地抓住了我市开展新农村建设这一大好发展机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打造城乡大环卫格局,有利促进了城乡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出片头、题目)

打造大环卫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解说针对农村环境卫生硬件建设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市城建局除了从资金上加以扶持,为一些乡镇配送垃圾清运设施外,还着重从技术上给予他们强有力的支持。在这方面,有着四十多年城市卫生管理经验的环境卫生管理处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个重要职责。市环卫处在多年的环卫工作中,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发展思路,不断增强环境卫生管理职能,提高环境卫生作业质量,仅在,该处就出色地配合完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等大型活动的检查,并多次荣获市三八红旗集体、市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解说为更好地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市城乡建设局环卫处不断创新机制,于下半年成立了有限公司,并针对中心城区、乡镇和(来源:文秘站)农村间基础条件不一的实际情况,发挥人员专业技术强和配套设施健全的优势,以垃圾统管统运为切入点,将有条件的城中村、城郊村和乡镇中心区、物业小区以及农村引入城市化环卫管理机制,从而实现了环卫进乡镇、环卫进村庄、环卫进社区,有利的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主持人)镇村是从去年八月开始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的,自市城建局环卫处进村工作以来,该村的道路每天要定时清扫两次、全天有人巡回保洁,垃圾清运的收集、运输、处理也全部实行了密闭化作业,全村的环境变得干净、卫生,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带来的好处。

解说看到记者在本村采访,刚从集市上赶集回来的村民鹿经亮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停下车便打开了话匣子:

采访:(村民)“真好,自从打扫卫生的来了之后,我们村可干净了,现在路连根草都没有,我们从心眼里高兴。”

采访:(镇副镇长)

解说据了解,从去年七月份开始,,市城乡建设局环卫处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承担起了我市马店、李哥庄、营海等六处乡镇的环卫工作,让这里的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

采访:市城建局环卫处副主任

(出片头、题目)

打造大环卫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解说市城建局在扩展环卫服务领域,提高乡镇环卫工作水平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城区环卫工作的监管力度。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市城建局于去年7月份抽调精干人员组织成立了环境卫生督查办公室,以方便群众对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监督投诉。

采访:(市城建局环境卫生督查办公室主任)

“我们城建局环境卫生督查办公室紧紧围绕抓好环境卫生督查这一主题,认真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工作中采取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横向上,按照“全覆盖、无空白、无死角”的目标,坚持环境卫生作业紧紧跟随城市建设发展方向;纵向上,架起了同群众直接沟通的桥梁,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全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解说督查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城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考核。他们每天派出专人对城区内的道路、绿地、河道、无物业小区、村庄、市场等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对垃圾收集、垃圾清运、垃圾处理等进行督查,对重点督查内容进行拍照,并采用发邮件与打电话相结合的方式通知相关责任单位,从而缩短了告知时间,大大提高了整改效率。

解说据了解,自成立以来,督查办共发现问题700余条,及时整改完成达100%。在督查的同时,他们还定期编制《环境卫生督查专报》,接待办理市长公开电话,处理市民投诉等。畅通的管理机制不仅方便了群众参与城市管理,而且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从而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采访:群众(居民)

采访:(办事处组织委员)

解说风正帆扬期万里。市城乡建设局正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机构建设为保障,以高昂的气概,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征程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市的城乡环卫工作将更趋和谐发展,全市人民也必将进一步享受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带来的成果。

乡村环境卫生问题篇7

关于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的情况汇报

我们东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东城乡党委、政府围绕一个目标(建设美丽幸福东城)、坚持三个原则(先易后难、先面后点、先外后内)、做到四个结合(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与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相结合)、突出五个重点(突出309国道沿线整治、突出乡村公路两侧垃圾清理、突出村庄街巷环境卫生整治、突出清理非法小广告、突出室内外整洁)、落实五项措施(强化宣传、强化责任、强化督查、强化机制、强化活动)的“13455”工作思路,循序渐进,扎实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具体是:一是强化宣传,全民动员。乡党委、政府及各村委召开动员大会,通过办黑板报、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二是强化责任,分片包段。我们实行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分片包段,农户实行十户联治的办法进行责任划分,落实到人。三是强化督查,对账销号。在工作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整治台账。实行一周一督查,对账销号。309国道存在的45个问题,现已整治完成41个;乡村环境整治中存在的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泼乱倒等突出问题321个,目前已整治293个。四是强化机制,完善制度。制定了东城乡卫生公约、农村保洁员管理制度、创卫奖惩制度、卫生示范户评比标准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五是强化活动,广泛参与。我们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机关党员在雷家庄村、太和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两次,在全乡进行了环境卫生清洁示范户评比活动,共评选出150余户,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示范户的引领示范作用,树标杆、做样板,来进一步推动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截止目前,全乡共出动人工5360余人次,动用机械150余台次,清理垃圾2万余方,取缔非法烧制木炭厂2个,栽植各类花卉树木3500余株,使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乡村环境卫生问题篇8

以加强乡基础设施建设、风貌塑造、数字化城管建设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体系标准,根据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水平,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建党90周年献礼。

二、工作目标

到今年年底,要实现全乡80%的乡镇、60%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超过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标准要求。通过治理,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规章管理制度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有效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实现城乡环境综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广泛彰显区域特色,全面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总体水平。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设施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在继续推进环卫“五个一”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以奖代补、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级实施”的方式,积极推进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设施功能和服务网络。一是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环卫设施重点规划要求,我乡计划在广东湾村、蚂蝗箐村、干坪子村分别修建两个垃圾房。其次,重点抓好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作好项目可研、立项、初设等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到2015年,我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5%,继续保持北部地区领先水平;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达到北部地区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村社要因地制宜地采用“沼气厌氧”、“湿地净化”及“村收、镇集、县处理”、“卫生填埋”等方式,对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二是抓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道路交通指示牌、旅游标识牌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公路、车站等重要节点部位建设公示牌、广告牌、指示牌,方便村民出行,提高村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晓率。在村社有计划地建设规范农村市场交易秩序,改善城乡环境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

(二)持续治理“乱”,巩固治理成果

将日常治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持续开展治理“五乱”工作,消除“盲点、死角”,避免回潮反弹。一是继续治理垃圾乱扔。继续完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加快实施城乡环卫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重点治理乡、村结合部、集贸市场、小巷、公路、河道等区域存在的卫生死角。今年底,全乡要基本建成“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机制,同时要认真贯彻国务院的相关要求,迅速制定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二是继续治理车辆乱停。按照“缓堵保畅、安全便民”的要求,结合“安全无事故”、“畅通工程”,集中开展驾乘人员和群众不文明交通行为专项治理行动,特别是驾乘人员乱丢和群众乱穿公路的不文明交通行为治理,重点治理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三是继续治理工地乱象。按照“规范管理、文明施工”的要求,依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筑工地综合治理标准》等标准,采取抽查、督查和检查建筑工地、实施安全文明监督、规范材料堆放和清理建筑工地卫生死角等措施,集中治理噪音扰民、扬尘污染等问题,有效遏制工地乱象。四是继续治理广告乱贴。按照“统一规划、规范管理、突出重点、美化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提升乡村内涵”的要求,加强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广告牌设置,重点治理户外广告乱贴、乱挂和“牛皮癣”等顽症。

(三)深化“七进”活动,营造浓厚治理氛围

坚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喜闻乐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七进”主题活动,发挥乡村干部群众支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深入推进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一是继续开展“七进”主题活动。按照《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城乡环境共清洁、革除陋习我行动”,““除陋习、树新风,争做文明旅客”,“我参与、我体验”等主题活动,组织文明创建评选,促进乡村群众摒弃生活陋习,形成良好卫生习惯。二是继续开展“四乱”治理。各职能部门迅速行动,联动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治理‘四乱’”专项行动,继续治理乱扔杂物,乱吐痰(口香糖),乱丢垃圾,行人乱穿公路等不文明行为,组织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并按照相关规定对不文明现象进行严格处罚,营造严管严治的治理氛围。

(四)推进塑造风貌,提升治理水平

着眼于优化美化城乡环境、塑造乡村风貌的目标,以巩固“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为载体,精心策划,强力实施城乡风貌塑造工程,不断提升乡村形象,彰显山地乡村个性特色。一是按照“四注重、四提升”,继续推进乡村风貌塑造。根据“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效果明显”的原则,以“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为载体,将乡村、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融入建设中,以立面治理为重点,突出乡村出入口通道、中心区域、主要小巷等乡域主要节点建构筑物立面打造,打造具有当地特色区域。二是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继续推进乡村风貌塑造。根据“外部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的原则,以“环境优美示范乡村打造”为载体,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功能,要抓好村落和新农村综合体风貌建设,完成全乡55%以上的村庄风貌塑造工作,全面提升乡村形象。

(五)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常态管理

一是进一步健全管理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能职责,健全日常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将城乡区域内主街主路环境卫生清扫、公共服务设施设备维护和“脏乱差”治理纳入统一管理,实现治理工作全覆盖、无遗漏。二是进一步健全队伍建设机制。以多方投入为保障,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日常保洁队伍建设。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各相关部门要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必要工作经费,调整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入,整合其他各项资金,加大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既定的领导联系包抓和部门帮扶等工作机制推进治理工作。各部门既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又要密切协作、各司其职,进一步形成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精心制定规划,加强规范管理

按照《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年)》要求,进一步强化城乡环境治理规划的编制,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来执行。乡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城乡环境治理的相关规定,结合各部门实际,制定城乡环境治理“十二五”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规划要体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主要任务,专项规划和保障措施五个内容。

乡村环境卫生问题篇9

中共嘉禾县委 嘉禾县人民政府

(2018年9月6日)

 

嘉禾建县于1639年,县域面积699平方公里,辖9镇1乡,人口43.5万,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份之一。是神农教耕之地,素有“民歌之乡”的美誉,走出了开国上将萧克、著名作家古华两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是江南铸都、中国绿色锻造发展基地、湖南省铸造产业基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第一批创建县、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等部级荣誉30多项。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为民创建、创建为民”的理念,将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改厕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洁净乡村、厕所革命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综合治理,全域提升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管理水平,使广大市民在卫生意识、文明素质等方面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工作和成效体现在:

一、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全面推进

近年来,嘉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县城巩固工作,按照“123456”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城乡联动、齐抓共管”的巩卫工作新格局。

(一)坚持一条主线。以强化爱卫组织管理为主线,加强各级爱国卫生组织建设,全县爱国卫生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制定完善爱国卫生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将巩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范畴,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在县级层面,出台《嘉禾县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嘉禾县创建工作考评方案》等文件,成立由县长任主任,卫计、城管、环保、疾控中心等35个部门为成员的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今年以来,主持召开会议4次,研究解决建筑工地管理、“五小”行业整治等问题15个。在县直机关单位、各镇村层面,均成立了爱国卫生组织机构,配备了与工作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同时,设立卫生问题建议与投诉平台电话6625967,目前已接听电话450余次,采纳群众建议110余条。

(二)把握两个重点。将健康教育和病媒生物防治两项基础性工作列为巩卫工作重点。一是健康教育网格化。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爱国卫生发展规划,县直各机关单位、各乡镇均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形成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县爱卫会下设健康教育所,办公地点设在疾控中心,落实了人员、设备、经费,确保健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各单位、社区均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县城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基本技能掌握率达70%以上。全县中、小学均开设健康教育课,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各医院成立健康教育科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设置健康教育咨询室,通过健康知识宣传橱窗、提供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形式,病人及其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疾病预防、营养卫生等健康知识,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县电视台和嘉禾网开展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活动,开设《创建360》专栏,累计播出90余期。严格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实施细则》,在各公共场所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二是病媒生物防治常态化。坚持“治本为主、标本兼治、专群结合”的综合防治方针,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春秋季灭鼠和夏秋季灭蝇灭蚊活动,不留死角推动食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五小门店”、垃圾收集站点等场所开展除“四害”工作。印制分发《除四害基本知识》2.5万份、除“四害”卫生宣传墙报1500份。投入130余万元开展多轮消杀投药活动,分发灭鼠药6吨以上,安装灭鼠亭9300余个,发放杀蟑气雾剂、粘鼠板、杀蟑饵剂等5万余份,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控制在国家C级标准之内。

(三)突出三项措施。措施决定成效,着力突出宣传发动、督查问责、经费保障三项措施助推巩卫工作出亮点、创特色。一是宣传发动,掀巩卫高潮。召开大规模动员大会3次、推进会15次,号召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增强爱卫意识,积极参与爱卫工作,在全县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组织各新闻媒体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设立爱卫专题专栏,经常性宣传报道爱卫工作动态,表扬先进,曝光落后。县直各机关单位、各乡镇、社区和学校坚持把爱卫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采取办专栏、板报及散发宣传单等方式深入宣传,进一步扩大爱卫宣传覆盖面。县爱卫办充分利用“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等节日平台,针对重点区域开展重点宣传,累计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在县城进出口和繁华地段,设立了大型巩卫公益广告3块、中型广告26块,路墩广告20个,公交候车亭广告20个,果皮灯箱广告300余块,线路盒广告100余块,在单位庭院、住宅小区、社区设置小型爱卫宣传标语8000余条,有效营造了爱卫气氛,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使爱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力地推动爱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督查问责,筑巩卫防线。按照“督查从严”的工作要求,用好通报、曝光、追责、问责这一有力武器,建立了多层面、多领域、多形式的督查机制,形成了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各司其职、有效监督的工作格局。县国卫复审“一办十组”的县级联系领导,带队督促检查分管部门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对爱卫工作存在的问题逐个逐项研究解决,全面推进工作落实。严格实行定期考核通报制度,县爱卫办每10天组织一次督查评比,及时查找存在问题,调度解决重点难题。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针对问题督促限时整改,及时跟踪问效。对考核排名靠后、工作不力、效果差的部门单位,下发督办令,并由分管副县长约谈相关责任人。今年来,共下达督办令150余份,约谈30余人次。三是保障经费,奠巩卫基础。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以来,我县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筑牢和夯实巩卫基础。2015-2017年安排2000余万元,落实爱卫工作经费和健康教育、农村改厕、病媒生物专业消杀、抗药性监测仪器设备等费用,为爱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今年,我县对市政、环卫、市场改造、河道清淤等方面安排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有效保证了巩卫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对涉及爱卫工作的资金拨付,实行“特事特办、缩短流程、压缩时限”,为爱卫工作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爱卫资金安全、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四)实施四大工程。将巩卫工作和建设“山水田园嘉禾”、推进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实施“环卫、治污、绿化、畅通”四大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一是实施环卫工程,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每年投入1600万元,用于购买环卫机械清扫设备,维修城区垃圾中转站、公厕。近三年,新增压缩车10辆、洒水车15辆,流动公厕3座,果皮箱1000个。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实行主街道12小时保洁制度,机械清扫率达45%。增加垃圾清运次数,实现日产日清。洗扫车、人行道清洗车每天对车行道及人行道彻底洗扫和清洗一次,达到了“清扫到边”、“清洗见底”的标准,县城焕然一新。二是实施治污工程,还民一片绿水蓝天。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大污染源限期治理力度,重点开展污水、大气、噪声污染治理工作。提质改造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达80%以上。投入资金2000万元,完成县城区雨污分流改造7公里,新建雨污分流管网6公里。投入181万元,完成百泉溪、水温溪、含田溪、丙穴溪四条河流的河道清理,确保城区河道长期整洁。三是实施绿化工程,美丽嘉禾初现雏形。持续开展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活动,启动道路绿化、行道树补植和创建园林式单位等系列绿化工程,建成公园、游园35个,绿化覆盖率达39.7%,人均绿化面积11.6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100%。四是实施畅通工程,百姓出行方便快捷。投入近5亿元,启动实施禾仓北路、神农西路、金田东路、中华东路等道路延伸工程,中央绿廊、石车路开工建设,滨江大道全线拉通,嘉滨路、将军路建成通车。提质改造嘉禾大道、含丰路、城南路等城市主干道和丙穴南路等背街小巷,新城区“纵横”框架和县域“三环路网”基本成型,构建了10分钟到乡镇、20分钟进县城、30分钟上高速的便捷交通网。同时,重新划制城区道路标线,全面完善道路标识、标牌、红绿灯,规范划定停车泊位、公交站点,城市交通秩序进一步规范。

(五)打好五大会战。对照国家卫生县城的要求,针对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先后开展五大会战。一是开展市容秩序大会战。针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露天宵夜等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开展联合专项执法行动,规范引导各类流动摊点,实现了城区市容市貌整洁有序。累计查扣流动摊贩1600余起,查处占道经营530余起,规范超门面经营户1500余家,取缔马路市场4个,城区道路环境和经营商户违法行为大为改善。严格落实沿街单位及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制,持续开展“全民卫生日”活动,全面提升广大群众“人民城市人民管”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开展交通秩序大会战。以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行驶停靠以及行人通行秩序为主要目标,重拳打击无牌无照、假牌假照、违法出租、违规停放等行为,专项治理学校路段交通拥堵、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开展交通劝导行动,大力规劝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和车辆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随意抢道变道等不文明现象,营造安全、文明、便捷的交通秩序。三是开展市场秩序大会战。加大对城区珠泉市场、丙穴市场、宏发市场、丰和市场的集中整治,完善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摊区实行划行归市,清理了市场的水沟和卫生死角,确保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整洁。四是开展环境保护大会战。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强力推进环境治理攻坚战,重点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危险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投入使用机动车环检站1家。制定出台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淘汰黄标车1436台。出台《关于县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整县退出烟花爆竹生产行业,全县范围内全面禁燃和限燃。深入开展蓝天保卫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5%,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0%以上。五是开展户外广告整治大会战。启用城市牛皮癣治理“追呼系统”,呼死非法小广告电话200余台,清除小广告、城市牛皮癣12000多张。在重要路段和人口集密区域设置大型公益广告宣传位,在城区主要街道划定20余处小广告张贴处,户外广告设施、沿街门店招牌实现了规范管理。

(六)解决六大难题。瞄准建筑工地、食品安全、五小行业、疾病防控、社区卫生、城乡结合部卫生等六大管理难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建筑工地规范管理。要求施工工地路面一律硬化,实行围挡作业和建筑垃圾定点倾倒制,严禁车辆带泥上道,出入口配置车辆冲洗设施,运输车辆定期清洗,确保清洁上路、封闭运输。二是食品卫生安全可控。坚决取缔无证照生产加工和无固定加工、就餐场所的食品摊点,从严从重处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城区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达90%以上。实现生猪定点屠宰,畜禽检疫合格率、出证率、镜检合格率、“瘦肉精”检测合格率均达100%,连续三年无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三是“五小”行业监管有力。大力开展县城区“五小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取缔不符合经营条件的门店13家,规范证照50余户,开展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6次,全面增强卫生意识、法制意识和规范意识。四是疾病预防管控有效。狠抓“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近三年来,县城没有出现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没有医院因感染引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城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安全注射率100%。五是社区卫生管理有序。对珠泉镇六大社区实行乡镇主管、环卫指导、爱卫督查的三重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卫生检查评比等活动,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社区自来水普及率100%,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85%以上。六是城乡结合部卫生全面改善。针对城乡结合部环卫设施配备不足、清扫保洁力度不够等问题,开展部门与村“一对一”结对帮扶行动,建立完善资金投入、清扫保洁等整改措施,基本实现了“五无六净”的保洁标准。

二、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改厕成效显著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精神,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一)立足民生,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始终坚持把农村环境治理放在重要位置,从环卫设施配套、保洁队伍、亮化、绿化、供水等方面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一是硬件设施全面覆盖。全县农村共建有乡镇垃圾中转站4个、垃圾池900多个,配备垃圾斗车850辆、分类果皮箱1500个、封闭式垃圾箱240个、垃圾桶16万个,环卫设施配置实现县域全覆盖。二是村庄保洁明显改善。全县配备农村保洁员1093名,实现了自然村全覆盖。保洁员均与村级签定了保洁协议书,明确了保洁范围、保洁时间和保洁责任。三是村村亮化全面实现。大力实施“村村亮”工程,安装路灯40000余盏,其中简易路灯25000盏、太阳能路灯15670杆,行政村亮化率100%,进村道路亮化率100%。四是绿化工作成效显著。持续实施农村绿化工程,建成小游园、小广场284个、花池290余个,小游园、小广场村级覆盖率达到67%以上,全县各村进村道路绿化率达90%以上。五是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铺开。在全省率先实施供水一体化建设,目前,全县167个村全部接通自来水,行政村普及率100%,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92%以上,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被评为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二)典型引领,卫生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培育打造重点示范镇村,带动其它镇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目前,全县创建市级以上卫生镇4个,其中,省级卫生镇1个、市级3个;创建市级以上卫生村11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0.6%,其中省级卫生村45个、市级73个,创建成功率全市第一。塘村镇清水村、珠泉镇横洞村、石桥镇石古元村、广发镇白觉村、普满乡石角塘村等50余个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显著,均建有公园休闲广场,基本拆除旱厕猪圈牛栏,基本实现路面硬化、墙体美化、路灯亮化,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其中,行廊入选湖南省美丽乡镇示范镇,珠泉荫溪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塘村清水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三)统筹规划,城乡垃圾处理稳步推进。按照垃圾处理“因地制宜”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大力推进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基本形成垃圾处置“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镇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60%以上。除县城区外,10个乡镇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11个,其中,珠泉镇、晋屏镇、行廊镇、塘村镇垃圾中转站已投入运行,广发镇、坦坪镇垃圾中转站拟于今年投入运行,其余各乡镇垃圾中转站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四)分步实施,城乡污水治理梯次覆盖。深入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生态综合治理及重金属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第二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盘江水库水源周边15个村的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排放处理。新建或改造行廊、广发、塘村雨污分流管网5公里,建设人工湿地、氧化塘15个。计划投资9000万元筹建行廊、广发、塘村污水处理厂,日处污水5000吨。目前,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40%,行政村污水处理率11%。

(五)奖优罚劣,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构建。2011年以来,我县已建立城乡环境整治行动督查机制,2015年结合城乡环境整洁行动方案对督查机制进行了合理优化,以“月调度、季考核、年排名、不定期暗访”的方式对整洁行动进行全方位督查,并把城乡环境整洁行动工作列入年终绩效考核范畴。城乡环境整洁行动开展以来,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次数44次,参与人数达20多万人次。

乡村环境卫生问题篇10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促进城乡环境卫生改善和人民身心健康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资源、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提升居民文明卫生意识,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总体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和卫生城乡创建活动,以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以城市环境卫生薄弱地段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改厕为重点,连续深入开展整洁行动,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实现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大气污染、地表水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

具体目标:

到2015年底

——省级卫生乡镇达到1>:请记住我站域名/<0%;

——省级卫生行政村达到10%;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58.88%;

——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35%;

——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30%;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提高到40%;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提高到10%;

——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

——具备条件的县道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路面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

到2020年底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5%;

——部级卫生乡镇达到10%;

——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5%;

——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较大幅度提高,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明显提高,达到“十三五”规划相关目标要求;

——具备条件的乡道、村道实现“田路分家”、“路宅分家”,路面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

(一)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1.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__〕36号),积极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投融资体制,保障政府投入,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共同推进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2.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3.改进城市环境卫生保洁方式,扩大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范围,推广降尘、低尘清扫作业方式,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4.加大对村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步骤、有重点地规范建设村镇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村镇垃圾收集清运体系建设,乡镇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保洁员,配备车辆,定期收运各居民点的垃圾。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模式,其他村庄可就近分散处理。

5.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离城镇较远、人口密集的村庄可进行集中处理,人口较少的村庄可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重点解决好农村畜牧养殖场(点)的污水处理问题。

6.推行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行,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对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二)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治理。

7.加强车站、景区、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管理,加强人员密集地区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城乡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实施“门前三包”制度,保持市容和社区卫生整洁美观。

8.重点清理城市环境卫生死角,加大对农贸集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市容顽症的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解决马路市场、废品收购站、露天烧烤、路边洗车、占道经营、夜市摊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全面清理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贴乱画等问题。严格活禽市场准入,监督规范活禽市场秩序,逐步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

9.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平整、硬化道路,强化路面保洁,疏通边沟,清理草堆、粪堆、垃圾堆,统筹建设晾晒场、农机棚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整治占用乡村道路晾晒、堆放等现象。规范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处置,加大白色垃圾治理力度。强化秸秆禁烧监管,开展秸秆还田等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类污染综合治理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继续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10.强化铁路、公路、河流沟渠和沿线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全面清理公路沿线非法广告和标志、标语。对饮用水源地开展“一源一策”治理,实施水源保护区污染整治。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场所,统一组织开展季节性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加强病媒生物日常防治,降低城乡病媒生物密度。

(三)进一步保障城乡饮水安全。

11.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

0)》(发改地区〔2007〕2798号)、《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建成〔__〕82号),重点进行自来水厂和供水厂改造与建设、供水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应急供水能力建设等。12.全面落实《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继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现有工程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和供水保证率。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或建设跨村、跨乡镇连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统筹解决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

13.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监测能力建设,切实落实饮水消毒卫生措施,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维护的长效机制。

(四)继续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

14.加快实施农村改厕,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鼓励建设“四格式生态厕所”和沼气池,加强对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15.农村新建住房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强乡镇党政机关所在地、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公共场所、集贸市场、旅游景区(点)、公路沿线等区域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工作。

16.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引导农民使用卫生厕所,建立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广泛开展卫生创建活动。

17.以卫生城镇创建活动为抓手,推动城乡整洁行动向纵深发展,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规划引导、源头管控,加强城乡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18.制订市民公约或村规民约,积极推动街道、社区、单位等定期组织开展大清扫、义务劳动等活动,劝阻和治理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卫生创建活动的良好格局。

(一)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要将整洁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坚持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逐级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要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多渠道解决建设和管护资金问题。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要发挥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职能,协调各有关部门,确定每年工作目标任务,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做好信息统计、数据汇总和情况通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