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行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8:39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篇1

关键词:成功智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自2005、2006连续两年每年扩招100万,2007年招生人数突破800万,2009年更是实现招生人数突破860万,总体超过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可以说,中等职教已然撑起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职教育的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语文课程作为中等职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然而,现实情形却是不少一线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尚模糊,无论教学目标设计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摆脱不了普教的枷锁,“就课文讲课文”,教学内容与生活、专业脱节,没有职教特色,以至学生认为中职的语文课“还是老一套,学不学无所谓”、“考前突击、背背重点照样过关”。因此,在极力呼吁中职语文教改的当下,只有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策略、学习结果的评价等进行系统设计时突出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才能切实走出“教师讲得痛苦、学生学得无趣”的困局。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大量科学实验与教育实践基础之上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给我们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学依据。他认为“成功智力”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整合而成,存在于每个个体,不同的只是比例和平衡状况。包括中职生在内,人人皆有成功的潜能,人人都能获得成功。而且“对学校适应不良,成绩中等或偏差,经常是教师眼里的一大麻烦”的学生往往创造和实践性智力偏长。

这一结论在我国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中得到印证。笔者利用“Stat”测试得到的结果也反映了:在“一考分高下”中被淘汰的中职语文教学所面对的学生或许分析性智力发展不够,但其实践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并不低于升入普通高中的同龄人。斯腾伯格还通过实验证明“成功智力”可以通过学校课程培养。基于以上认识,用“成功智力”理论指导语文教学设计不仅有其可行性也有其必要性。不过,当前国内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对“成功智力指导学科教学”和“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研究还不充分。

以笔者手头搜集到的相关专著、论文来看,“成功智力”的研究从译介正走向应用。比较有代表性的:1999年国内第一本《成功智力》译著由吴国宏等人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后,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对“成功智力”进行本土化研究,编辑出版了《成功智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一书;刘永康在《西方方法论与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中单列一章介绍了《成功智力与语文教学》。可惜,“成功智力”这一来自实践指导实践的智力理论虽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有助于今天我国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但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关注度明显不够。

虽然语文教学设计不再是学界的陌生话题,以改革教材、教法、评价方式等来破解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困境的讨论亦不在少数,但作为教学设计这一系统研究还显得零散,且比普教相对滞后。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成功,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未来生活和事业中所需要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活、终身学习、个性发展夯实基础,应该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落实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笔者以为,不妨引进“成功智力”和“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及成果,通过契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设计来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具体思路如下:

在“成功智力”理论观照下,借鉴教学设计的经典模型——“迪克—凯瑞”模型以及斯腾伯格“为成功智力而教”(tia)的实践,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为参照,分别进行阅读欣赏教学设计、表达交流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研究,研究中注意突出职教语文课程的特点,在动态平衡中契合实际发展学生的分析、实践、创造能力,尤其面向生活、工作的具体情境加强实践、创造性智力的培养,为面向职业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服务,为追求学生未来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奠基,从而努力实践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改革诉求。

希望藉此给广大一线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参考,并能够抛砖引玉,有更多语文教育研究者来共同关注中职领域的教学,为切实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出谋划策。

一、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成功。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未来生活和事业中所需要的能力,应该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传统智力理论将智力仅仅局限于学业智力,过于狭隘。因此,笔者以为,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尤其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很有必要。

二、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Stat”结果分析

斯腾伯格三元能力测试(Sternbergtriarchicabilitiestest,以下简称Stat)是一个多维度的团体智力测验,它以“成功智力”理论为基础,主要采取选择题和短文题两种形式,分别测量学生的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针对Stat,斯腾伯格等人进行了实证检验,抽取不同国家被试、采用不同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较好的预测效度。

国内学者蒋京川在其博士论文《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第七章专门对斯腾伯格三元能力测试做实证研究,她翻译修订了《三元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又称《Stat中国修订本》),制作了《Stat中国修订本的测验指导手册》,并对325名普通高中的高二学生正式施测,收集他们的Stat测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斯腾伯格三元能力测试(Sternbergtriarchicabilitiestest,以下简称Stat)是一个多维度的团体智力测验,它以“成功智力”理论为基础,主要采取选择题和短文题两种形式,分别测量学生的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针对Stat,斯腾伯格等人进行了实证检验,抽取不同国家被试、采用不同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它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较好的预测效度。

国内学者蒋京川在其博士论文《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第七章专门对斯腾伯格三元能力测试做实证研究,她翻译修订了《三元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又称《Stat中国修订本》),制作了《Stat中国修订本的测验指导手册》,并对325名普通高中的高二学生正式施测,收集他们的Stat测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本节所有对照表及相关数据均来自该研究,不再逐一标注。

为验证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可行性,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斯腾伯格《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一书修订了《Stat中职版》(详见附录《Stat中职版》),于2009年11月20日对60名中职二年级学生进行测量。

一、修订量表

《Stat中国修订本》包括36个选择题和3个短文题,完成时间控制在100分钟以内。正式测量时,限于时间只选取了Stat选择题部分。这样做完全有理论依据,并不影响测量结果。因为,根据斯腾伯格的指导,“Stat”可以单独测量选择题甚至只测量其中的一个部分,他本人在研究中就不止一次地灵活使用过。蒋博士的最新研究中也特别介绍了斯腾伯格等人为了避免被试的疲劳、厌倦效应,节约测验的时间和成本,采用“有意的不完全重叠设计,随机安排被试完成部分测验”。故笔者在《Stat中职版》设计了13个选择题和两个短文题,完成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

二、正式施测

蒋文中的测验被试由三个学校五个班级325名高中生组成,测试后回收有效量表302份,量表回收率为92.9%。被试学生的分布情况如下:男生126人,占41.7%,女生176人,占58.3%;文科学生111人,占36.8%,理科学生191,占63.2%。

限于条件,笔者进行的测量只在本校——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进行。作为抽样测验,在2000余名高二学生中按照四个专业大类(机电、计算机、服装、商贸)各随机抽取15个被测对象应该也算合理。因此,一共参加测验60人,回收有效量表59份,量表回收率98.3%。被试学生分布情况分别为:男生28人,占47.5%,女生31人,占52.5%;由于实际不存在文理分科,按照专业类别的倾向,机电、计算机类同理科,服装、商贸类同文科,则被试文科学生30人,占50.8%,理科学生29人,占49.1%。

三、数据比对

测验的信度效度问题关涉测验的质量,蒋京川博士借助SpSS11.5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笔者的测量只为与之比照,借以验证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相关论点,因而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测量数据时没有涉及统计学上过于专业的因素分析、回归分析,只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统计结果。

1.使用SpSS软件计算全体样本的alpha系数、Split-half系数,作为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和分半信度指标。

以上表2.1是对照数据,表2.2是笔者分析得出。同蒋博士的分析,该信度指标不甚理想,在0.1的水平上,一些分量表的a系数没有达到.60的最低标准。不过斯腾伯格本人承认这个量表的统计信度“不是一致性地理想”,主要缘于测验涵盖的内容领域宽泛而分测验项目较少,长度不够充分。进而观察两份“Stat”的信度指标,在0.1的水平上各系数大体相当,表明此测验的确具有稳定性与可靠性。

2.对于效度的考察主要从维量分析入手,考量三个分量表彼此之间以及其各自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考察随机抽取检测项目与分量表之间的关系。

如对照矩阵(表2.3)显示的相关系数那样,在笔者统计出的矩阵(表2.4)中,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三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

项目与各自所属分量表间的关系,笔者从三个分量表中各随机抽取了1个题目(表2.6中题3、题6、题9,分别对应表2.5中的题3、题14与题21),以检验它们和所有分量表的相关。从测量分析的数据(表2.6)显示的结果看,在0.01水平上,随机抽取的项目与自身所属分量表之间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分量表相关不显著或存在负相关。对照表2.5的相应参数,结果基本一致。就维量分析而言,修订后的《Stat中职版》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对59份样本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分别计算出被试学生的分析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智力的平均分为:7.73、6.05、7.4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数据比照的客观合理,在这里笔者用SpSS软件统计的数据为《Stat中职版》中13个选择题的成绩。而蒋文中被试三项的平均分依次为:8.82、6.51、6.71。斯腾伯格2001年的研究报告中用Stat测得美国和西班牙的高中生分析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智力的平均分分别为7.90、8.09、8.75和4.70、5.61、5.15。

虽然平均数的统计效力不是很高,但就四组平均分看来,我国中职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不是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尤其将普职两组得分放在一起比对,除了分析性智力比普高学生的得分略低外,中职学生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的得分与他们普高的同龄人不相上下甚至还略胜一筹。

4.短文写作测试的参考价值。限于时间关系,蒋博士正式测量时放弃了短文题,因而在《Stat中国修订本》中没有提供短文题。根据其新作《彩虹测验:美国大学招考新动向》提供的信息以及斯腾伯格本人的论著,笔者设计了两道短文题(详见附录《Stat中职版》),并按照《三元智力量表的评分指导》赋予分值(5分合格)。

短文1主要测量了分析-创新的言语表达能力,短文2则主要测量了实践-分析的言语表达能力。据左图显示,被试实践能力要优于其分析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过评分时多少会受到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具体某一能力上附着的分值并没有很好的区分度,因而,短文写作得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数值与之前对三项能力平均分的分析相互印验。

四、结论

通过以上SpSS软件分析的数据与前人已有的研究对比,笔者认为,《Stat中职版》的测量结果是客观有效的,其反映出来的中职学生智力水平状况亦较为可信。

这也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启示我们:中职语文教学所面对的学生虽然被中考“绊了一脚”,但他们的“成功智力”水平与进入普通高中的同龄人不仅差别不大甚至某些地方还有优势。正如斯腾伯格宣称的那样,“学业上的成功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全部,也不能决定未来生活的成功与否”。真正在现实的生存中获得成功需要每个个体充分发展自身的“成功智力”,使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能力处于协调互动、平衡组合的最佳状态。

至此,在一方面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一方面要突出职教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阶段,我们提出将“成功智力”引进教学设计,用“成功智力”理论观照设计,进而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有了一个较为可信的实证基础。

参考文献:

[1][美]R.J.斯腾伯格等著.张庆林等译.成功智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美]w.迪克著.庞维国译.系统化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皮连生等.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邓泽民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篇2

学生的学业成绩一直都是家长、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在国外,对与此相关问题的探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早在上世纪初就展开了学术研究。在我国,最关键的一个事实是每年的高考和中考制度都把学生的学业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业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否继续升学或深造的唯一参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学生都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但良好的愿望和投入不一定都能得到满意的回报,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影响。家庭是影响子女学业成绩的第一重要因素。学生学习成绩的首要基础就是智力水平,而智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培养和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学生学业成绩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更需要对此做进一步研究,从而用于指导实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把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笔者检索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发现当今对于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因素所做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智商及其影响因素。(2)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①将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相关分析;②将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影响。(3)也有学者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调查,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

   1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研究

   学者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依据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排列比较,结合教师和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定位,分为诸如好、中、差等数个等级。研究对象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及其他类型的学生。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女生优于男生,小学生在这一方面则无明显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习成绩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但有文献报道[1,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智商存在差异,独生子女的智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的智商;单亲子女与非单亲子女学习成绩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单亲子女学习成绩低于非单亲子女[3]。

    2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

   近年来,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智商 学业成绩的基础就是学生本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而我们通常会用智商来进行衡量,在对智商进行调查时,国内学者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婴幼儿和小学生。儿童的智力因素是影响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对智力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组在智力水平上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流体智力水平对优秀儿童起关键作用。流体智力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先天的智力潜能是其获得优秀成绩的基础。

   在进行婴幼儿智商调查研究时,能够采集到数据的机构主要是幼儿园以及妇幼保健院,这两类机构较易获得研究的样本和数据[4]。国内采取的研究方法是:一方面,在医师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智力量表对研究对象的智商进行测试,所使用的智力量表主要包括《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希?内学习能力测验》、《wechsler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等。另一方面,获得研究对象的个人以及家庭相关资料,接下来采用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从而筛选出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主要因素。对婴幼儿智商的分析显示,我国婴幼儿的智商呈正态分布,符合智力发育规律。但有研究显示,我国儿童智商中上者明显多于智商中下者,男女之间智商差别无显著性。而不同年龄组儿童智商各不相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智商值逐渐增加。儿童的智商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因素,它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也密切相关,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养育方式等。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的接触最密切,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越能科学地引导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幼儿智力就越高。不同学校和师资水平、教学方法可影响儿童的智力水平,教育设施优越、教学方法先进、师资水平高则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4]。父母职业对儿童智力发展也有影响,父母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时间相对规律,有一定的业余时间,就拥有较多的时间能够和家人在一起,从而为孩子创造较好的智力、语言、运动、社交环境,反之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作用。与婴幼儿相比,针对小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多,同时也有一部分是关于初中学生的研究[1,2,5~8]。各年级学生的智商也呈正态分布,年龄因素在言语智商方面有一定的显著性,而性别因素在操作智商方面有一定的显著性。同时,环境是影响学生智商发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很好地促进中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中小学生的研究中开始出现了对智力低下儿童的研究。武桂玲等所做的研究发现,儿童智力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前提,生活环境和教育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父母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性,学前未经过讲故事能力训练,生活无规律和母亲文化程度低是造成儿童智商偏低的主要家庭因素[7]。同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智力水平也有差别,独生子女的智力水平总体来说优于非独生子女,主要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相对存在着优势[2,5]。另有研究显示,总体上反映数的概念、知识兴趣范围、想象力和抓住线索能力等智商分项对儿童智商影响较大,而反映抽象、概括能力和社会适应、道德判断能力等智商分项对儿童智商影响较小。

   影响学生智商的社会因素主要是由学校提供。有研究表明[6],师范学校学生智力水平与普通学校学生智力水平有明显差异,师范学校学生的ViQ和FiQ明显高于普通学校的中学生,这充分说明环境是影响学生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

 2.2学生个体的其他因素 除智力因素外,学生个体能够影响学业成绩的其他因素包括学生人格、读书态度、学习自觉性、学习方式等。学生人格中的合群性(a)、聪慧性(B)、独立性(Q2)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兴奋性(F)、世故性(n)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儿童行为问题总分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学生的读书态度、学习自觉性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学生的平时表现是学习成绩的间接反映,良好的学习方式十分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有调查也发现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性别相关,女生优于男生。

   2.3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中首要的因素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在这一问题上,不同的学者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也有一定的差别。在统计父母的教养方式方面的数据时,所采用的主要的方法是问卷法,使用国内外信度和效度都较高的问卷,如《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在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作出评价后,将其与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相关分析显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优差生的父母教育方式有显著性差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父母多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父母用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的教育方式较多。即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善于理解的教育方式呈正相关,与父母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的教育方式呈负相关。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危险因素之一[8]。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的子女学习成绩也较高,母亲的文化程度在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中占重要位置[3]。研究还进一步显示,不仅在遗传方面,而且在儿童后天培养中,母亲智商都对儿童智商起着关键的作用。

   

生活水平也是影响学生智力水平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济南市学龄儿童的调查显示,若学生的生活水平较好,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则其智商水平较高;若学生生活水平较低,父母为工人阶层和个体商贩较多,则其智商较低,而智商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3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

   

除了有对正常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之外,也有学者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调查发现,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关系,总的来说,智力水平与学生成绩呈正相关。但具体来说,某些学生学业成绩优秀但智力水平中等,甚至稍低于平均水平。另一现象是某些学生智力水平正常或中上,但学业成绩都属于中后[9]。这充分印证了智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观点,同时也表明,学业成绩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家庭、社会、环境,学生的个性、学习动机和兴趣、行为以及记忆等均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父母对学生的期望不高,母亲文化程度偏低,较少或没有课外辅导等是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即学习困难儿童的母亲文化程度一般较低,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母亲与儿童接触的更为密切,给儿童的影响也最大,对儿童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对孩子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同时,家庭子女数的多少,决定了子女在家庭中受教育和照顾的机会的多少,成为多子女家庭中儿童较易引起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同样,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调查还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父亲的感情温暖,能够理解孩子与孩子的学习成绩呈明显正相关;相反,父亲对孩子过度严厉,常常惩罚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

【参考文献】

 [1]类淑何,类淑萍,刘振华,等.非主观因素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方差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9):5

[2]戴凌霄,马英红,赵庆祯.基于SpSS软件分析影响高中生学习成绩的各因素[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6,(3):84

[3]刘少文,杨志伟,龚耀先,等.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聚类分析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1):11

[4]刘维民,唐久来,吴德,等.城市学龄儿童智商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4):308

[5]崔清华,常淇林,常建华.影响中学生智力发育的因素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5,(8):87

[6]张根红,王羽,李小峰,等.郑州市区小学生智力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6,(4):286

[7]聂晶,赵明,单林.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0,(2):47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篇3

关键字:多元智能;智能结构分布;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63-04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手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同时辅以内容分析法提炼结论。问卷采集开始时间为2014年3月,回收时间为同年5月。

2.调查对象。

笔者随机选取了湖南省8所高职学院,累计18个专业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见表1)。根据《2014年全国高校专科专业目录》,18个专业源自8个大类。所选专业一般为所在学院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每个专业所选人数不低于40人。

3.问卷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心理教研室主任周念丽教授研制的《成人多元智能自测量表》为基表,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该表属于表格式量表,问卷共分为八个部分,每个部分十个选题,选项有三个,分别为“很符合(2分)”、“不太符合(1分)”和“不符合(0分)”。每个部分最高分20分,最低分0分。得分在14.5分以上为优秀,12分以下为差,12~14.5分为一般。

4.回收结果。本次发放调查问卷1280份,回收问卷1244份,其中有效问卷1220份,有效回收率98.1%;对于数据未采集完整视为无效问卷,无效问卷24份,无效回收率1.9%。

二、数据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通过分析表2(见下页),我们发现自我认识智能得分最高,达到了优秀的标准。其中,达到13分以上的有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和音乐智能;而得分最低的是身体运动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自我认识智能得分远高于其他智能得分,说明当代高职学生普遍对自身在情绪、意向、动机、需求等各领域还是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能够较好地做到自我控制、调整情绪,从而使自己作出适当行为。究其高分原因,也许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关。如果说本科教育注重培养理论研究型的人才,那么高职教育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1]。它更为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是一种实践应用型教育。高职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重视的是学生步入某一岗位所必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零距离”走向工作岗位。正是因为高职教育的特点,使得高职学生对自己将来的需求定位和长远规划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也是高职生自我认识智能普遍较高的主要原因。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得分分别排在第二(13.95分)和第三(13.65分),说明当代高职学生重视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处理,并乐于对事物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究其两项智能高分的原因,其实不难发现,两项智能恰恰是情感智商(情商)的两个方面。情商是指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其中,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和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是情商的两个主要方面。高情商者能运用自己娴熟的交际能力,给人造成很强的影响力,从而成就自己;高情商者也能做到“察言观色”,从细微的信息察觉他人的需求,进而根据他人的需求行事,就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欢迎。因此,这两项智能所得高分,说明了当代高职生不仅意识到情感智商的重要性,而且注重了自身情感智商的培养。其他智能得分较为平均,且得分都在12分以上,说明学生群体在其他智能发展上较为均衡,且整体智能认知和发展的水平并不低下。得分最低的是身体运动智能(12.61分),说明当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降低的趋势,多数学生忽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加强身体锻炼势在必行。

2.性别与多元智能的差异分析。

本次回收的1220份调查问卷中,男生499人,占总人数的40.9%;女生721人,占总人数的59.1%。通过分析表3,我们发现性别是影响多元智能分布的一个相关因素。在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五个领域,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反之,在音乐智能、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三个领域,女生得分高于男生。数学逻辑智能得分差距最大,表明在抽象思维能力上,男生和女生差异明显;自我认识智能得分差距最小,表明不论男女学生,都有较好的自我认知能力。男生与女生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不同。保加利亚著名的伦理学家及心理学家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一书中,对男女的心理差异作过一番对照和比较,他认为:男子较理智,女子重感情;男子重逻辑,女子凭直觉;男子重概括,女子重分析;男子较果断,女子较审慎。男子重宏观,女子重微观;男子思维聚焦,女子思维发散。正是因为男女之间这种差异性特点,大多数男生通常偏重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女生偏重于形象思维和表象思维。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男生在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抽象领域优于女生,而在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等表象领域弱于女生。身体运动智能虽属于表象领域,但男生与生俱来的生理特性和运动机能,决定了身体运动智能要优于女生。在人际关系与自然观察方面,也因为女生与生俱来的和蔼友善、体贴入微、精致细腻的特点,使得女生在这两项智能得分上高于男生。

3.专业与多元智能的差异分析。被调查的1220名学生,共来自18个专业,源自8个专业大类。通过对表4进一步分析,得出表5。我们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各项智能得分差异明显。究其原因有三。第一,与文、理科生的知识结构差异有关。文科生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比如道德修养,语言表达、文学功底、组织领导、关系协调等方面;理科生重视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的训练,在思维上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抽象性、功利性和单一性[2]。两者不同的知识结构,必然导致智能结构的不同。第二,与专业内学生的性别比例结构有关。传统观念下,文科生女生居多,理科生男生居多。对于部分只招文科或理科的专业,势必会存在性别比例失衡的情况。而性别是影响智能结构分布的一个因素。第三,与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关。如语言文化大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定对学生的语言智能要求较高;电子信息大类的学生,若没有较好的数学逻辑智能,也无法掌握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网页设计等核心课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虽属于制造大类,但其专业的定位应是服务与营销,同电子政务、社区管理与服务等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样,若没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和自然观察能力,也难以做好管理服务、沟通协调、营销推广等各项工作。

此外,如今许多学校的专业采用了文理兼招的招生模式。文理兼招是高校为了改变生源的知识结构,适应专业文理交叉、边缘学科较多的特点而实行的一项改革[3]。这种交叉式的改革,对加强传统文科(理科)专业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学改革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也正因为采用了文理兼招,使得许多学生,不论在本专业上,还是在不同专业之间,八项智能的得分上差距都不大。因此,专业也是影响智能结构分布的一个因素,只是部分专业存在各智能分值较平均的情况。

三、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的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性别、专业对高职学生的智能分布存在影响。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课堂中如果存在学生性别比例失衡或不同专业背景,那么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存在差异的事实。而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计算机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的一个专业。通常,计算机专业招收的学生一般为理工科学生,且对数学逻辑智能有较高的要求。但随着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在大学中已成为一门公共课程,逐渐成为所有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开设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软件》、《常用工具软件》等。那么,对于数学逻辑智能较弱的学生,教师将如何开展好教学呢?

1.开展智能分布调查。不同班级学生的智能分布情况一定有所差别。教师如果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不一定适用所有班级的学生。所以,教师应首先对班级学生的智能分布开展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每位学生的智能得分,统计出班级总体智能分布情况。根据各班不同的智能情况特点,因材施教的制定教学计划。

2.重视性别、专业的影响。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性别比例失衡或各种专业背景混编的学生班级。教师要特别重视这两项属性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结合男女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思考,按智能特点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多个案例活动,使具有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知识点。

3.引导智能迁移,实现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让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掌握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活动领域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转移到弱势领域中,从而达到全面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多元智能施教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如何才能做到智能的迁移,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_[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6):221.

[2]蔡秀国,陈亚非.英语合作学习的特征与实践――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J].教育界,2013,(04).

[3]莫建平,蓝海江.高职工科专业文理兼招学生“高等数学”课程成绩分析.莫建平[J].柳州师专学报,2014,(1):95-97.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篇4

[关键词]中学政治实践应用成功智力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66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赋予智力以新的含义,该学者首次提出了“成功智力”的概念。成功智力理论强调成功智力决定了个人人生的成功性。对于成功智力来说,涵盖了实践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分析性智力等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所要用到的智力。成功智力可以对个体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使个体按照目标采取正确的行动方式,其影响力和重要作用显而易见。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增加相应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中学政治教育必须严格遵照品德、能力及知识高度结合的指导方针,帮助和促进学生提高在问题解决和分析、知识获取、养成正确思维习惯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规避以往应试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限制和桎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基于成功智力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衡量,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相应的能力水平。

当前,广西采取的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高考测试方式,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重视素质、立意能力、关注综合、注重现实。可以发现,以上特点对高中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必须让教学活动关注现实社会,促进学生视野的开拓。高中政治教学务必关注学生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提高,不但要充分教授书本中的知识要点,还要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利用课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在教授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适度引用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所以,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不但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内容,还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以便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唯有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增强,才可以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才可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就成功智力教育活动而言,其根本目的在于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性、创造性以及分析性智力,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引入成功智力的概念和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怎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应用成功智力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全面提升学生创造力、实践力和分析力的根本目的。

一、教学活动简析

(1)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确定。即需要教授哪些内容?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必须基于教育部所制定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来对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确定。本文将以《投资理财的选择》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2)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即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样的内容?师生对于学习目标有着怎样的要求?

举例来说,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学生通过学习,应当理解商业保险、债券及股票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开展的基本业务,计算存款所应获得利息的方法,还要掌握银行贷款原则、商业银行的定义、储蓄所表现出的主要投资特征、存款的分类、利率的概念、储蓄存款的定义等。并以此为基础,基于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将保险、债券和储蓄作为基础,对虚拟家庭收入进行相应的模拟,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家庭投资计划的制订。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和开展过程中,一定要不时提醒自己,希望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如此一来,就对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笔者的建议是促进学生实践性智力以及分析性智力的培养和提高,基于当前全球经济大环境,鼓励学生对储蓄作用进行热烈的讨论,促进他们形成投身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远大理想。

二、案例分析

通过《投资理财的选择》来进行相应的分析。

1.鼓励学生先通过自学来理清和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关注他们创造性智力和分析性智力的培养和提高

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高中生通过自学来完成思路的整理,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概念及其主要开展的业务,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商业银行能够发行人民币吗?通过该问题来引出人民银行作用、发行货币所需注意的规律性问题等知识要点。尽管教学大纲未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因为涉及现实生活,因此必须辅助学生充分理清以下知识要点。①货币所具备的作用及其顺畅流通所发挥的效应。保持较为稳健的货币流通量可以确保我国社会安定、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保持总体层面的物价稳定和供需平衡,确保顺畅的货币流通局面,可以维护我国生产持续、稳定和健康地发展。②货币流通怎样利用个人储蓄来完成调节?首先,提升储蓄存款的规模,尤其在供应紧张的局面下,能够切实地降低需求,确保商品购买力与供应方面的动态平衡。其次,可以让储蓄向生产投资方面转化,使市场相关消费品保持较高的水平,进而提升货币的流通性。应当这样进行启发:如果货币无法保持顺畅地流通、无法确保合适的货币流通量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让学生提出课本之外的现实问题。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的状态,有利于他们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阅读和理解。在学生进行举例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进行鼓励和引导,以便提高学生提问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认清现阶段经济环境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创造性智力以及分析性智力。

2.利用讨论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创造性智力和分析性智力的水平

在提问之后,学生会保持发散的思维状态,主动积极地讨论公民储蓄过度的现实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时事政治的学生通常都能够积极地完成讨论和发言。讨论过程热烈有序,部分观点甚至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举例来说,他们不但将过度储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即利用股票、基金等多样化理财产品来降低个人储蓄的规模,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行性。

3.教师鼓励学生完成教学内容的补充,完成聚合性思维的转变,关注他们实践性智力及创造性智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材的补充已经通过之前的课堂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对教材的不足进行相应的补充,通过100字之内的文章来进行补充说明。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

a学生:显而易见,消费及投资会由于过度储蓄而相应地减少,制约我国生产和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为了有效规避和解决该问题,商业银行能够利用贷款的发放,来完成消费和投资的转换,确保我国货币流通能够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

B学生:然而,过大的存款规模,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水平,导致商品供需无法保持总体平衡,让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陷入不利的经营局面,从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过于庞大的存款规模,还会增加国家的利息负担,应当通过降低利息和发放贷款的形式来确保货币流通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

C学生:不应保持过于庞大的储蓄规模,避免影响货币的流通,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稳定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合理通过降息等相关措施,来鼓励居民消费,维持经济继续高速增长。

通过作业的布置和完成,学生都很高兴能够参与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并且很高兴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在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总结的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也就是看待问题要立足于发展的视角,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相应的局限性,落后于现实生活,因此要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来使教学内容满足时展的需要。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具备提出问题的现实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培育和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分析性智力,实现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效果分析和评价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篇5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高职院校;教育技术;特征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快了教育体制改革。在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人才需求也变得更为紧迫。21世纪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各领域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大数据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将大数据融合到军工、航天、人工智能等多个行业当中。如何将大数据充分应用到高职教育,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是当今高职教育面对的问题。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大数据,既是符合现今高职教育情况,也是顺应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提高总体教学水平,培养出专业知识雄厚的优秀人才,确保现代教育技术的显著发展,为社会人才需求提供资源。

1大数据技术概述

1.1大数据的提出

最初出现大数据(BigData)一词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当时是用来数据的量化描述,大数据也被人们理解为“数量的庞大”,直到21世纪,对大数据的理解有了新的突破。2008年9月,BigData:Scienceinthepetabyteera”文章在美国《nature》杂志刊登,从此大数据(BigData)被正式提出,进入人们的视线。

1.2大数据的发展

大数据(BigData)一词一经提出,迅速发展成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巨大的技术性革命。信息时代快速增长的数据量被各行业人士认识到其中的价值,为行业发展提供宝贵机遇的同时带来颠覆性的挑战。大数据的应用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及行业中。高职教育中同样渗透了大数据应用,在大数据发挥价值性的同时带来了挑战。大数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认识学习行为,了解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大数据引进产生的规模效应为教育数据的存储,管理带来了相应的难度,使得高职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处理海量数据要求配备高速的网络;分析系统智能化,要求系统具备较高的智能算法;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等。

1.3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的本质,并非如人们初闻时产生的想法——认为大数据是一种新技术,一种新产品,大数据本身是顺应时展而产生的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一种现象。数据量巨大,通常用FB,eB,ZB来计量数据;数据类型复杂多样,不单只有结构化数据,还包含有多种数据,如网页,社交网络,图片等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占有大部分比例;价值密度低,虽然数据海量,但是数据所含有的价值密度不高,需要进行有效数据的提炼,对无效数据的筛选,清除;数据产生和处理速度快,数据并不是静态的,流动性强,更新速度快。这些是大数据具有的几个基本特征。

2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尽管如此,社会对待高职教育仍旧持有一定的偏差态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受教育的学生,甚至是从事高职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还持有专科不比本科的错误观念,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高职教育地位的低下,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教育的进步发展,其中造成这一不良影响的因素还包含着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文化。尽管不少高职学校已经意识到传统教育理念的落后,提出改革教学理念,倡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理论有效的付诸实践中,还是采用传统办学观念。换言之,高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没能合二为一,一味的倡导而不落实到行动中,并不能改善高职教育现状。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设置都应该围绕实现职业性教学展开,建立起适合高职就业发展。突出高职教学特色的办学体系,明确高职教学任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不断输出适应能力强的人才,这是职业教育面对社会应该持有的正确的定位。大数据时代,我们的高职教育仍然有教育策略的创新,包括订单教育、合作教育等模式,但是普遍来看,对于大数据的应用还是非常少。高职教育教学机制通常为三年学制,为专科层次。但随着社会技术性人才的大量需求,专职教学比例已由最初的极少一部分演变为如今与高等教学比例相互比肩。所以,我们应当更好的结合大数据技术来优化我们的高职教育工作。

3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应用

3.1大数据下高职教育的学习分析

学习分析作为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助推器,发挥着推动高职教学改革进程的作用。学习分析能够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性知识,培养出专业素质高的人才;推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更新,实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调整,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为教学目标;推进高职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思路,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围绕职业性开展管理教学;推进教师、学生对教学资源利用关系的转变。通过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我们能够搜集到一系列教学信息,将学生学习概况加以整合分析,让教学情况得以充分把握。就目前形势来看,学术界对学习分析的理解存在百家争鸣的现象,对学习分析的定义存在分歧,尚未达成共同的认识。学习分析会被认为学习分析是“预测、采集、评价和报告一系列学习情景中所产生的数据,以便掌握和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教授持有的观点与学习分析会持有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认为学习分析从本质上说就是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而分析其中包含的信息,最后将分析结果反馈的过程。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定义,都有着共同的主张,即学习分析的过程是调查学习情况,发掘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成效的过程。不少教育高职院校开始使用学习分析系统,开展成绩评估,学习预测以及学习监督。借助计算机功能,节约人工分析数据需要花费的大量时间,帮助学生自我监管、自我认识、有效测评、反馈教学、提出建议,辅助教师更好的教学,从而改进教学模式,从整体上优化教学水平。在高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分析了解到高职学生的各方面学习信息。

3.2大数据下高职教育的数据转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由数据化转换成数字化,进一步挖掘和使用教学资源。首先是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提供丰富的可教学资源,教师认识到这些教学资源的珍贵性、价值性,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丰富课堂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扩展了学习视野,增大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选择面,能够让学生按照兴趣喜好,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筛选,为学生差异化发展提供发展机会。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板书、多媒体等不同方式下教学效率的数据统计,在分析后以数字化来展示结论,使得教育工作更加的有针对性,有效率。

3.3大数据下高职教育的智慧融合

实现大数据下高职教育的智慧融合是指将智慧教育融入高职教育中,不仅是对教育技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对于智慧人才的需求。大数据与智能系统的渗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智慧教育的发展。智慧教育的内容,提倡充分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坚持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指导,摈弃传统教学方式,从而推进学生智慧学习。智能教学理念,在对智能媒体的使用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是教学过程智能化,学生能够切实学习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另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长期以来由于实行传统教育带来的学习氛围不活跃状况,让学生能够在人性化的课堂中轻松愉快的学习。传统教学中,规定什么时间到课堂、什么时间开课,教师学生按照学校的时间安排,集中于教室里统一学习。运用智能终端教学能突破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如教师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授课听课而不受其他因素限制,打破了书本教学的唯一获取知识途径。云计算、互联网等大数据技术的支撑技术纷纷成为学生索取知识的来源,接受的内容也可以不再单一,知识获取途径也可以不再单一,实现资源利用的广泛性。如果将传统教学比作静态,那么智能多媒体教学则是动态。智能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约束能力以及创新发展能力。

3.4大数据下高职教育的伦理把握

大数据如同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对教育事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若是使用不当,不但对教育事业发展没有积极作用,还会带来消极产物。因此,大数据使用要把握分寸,其中伦理观、价值观的把握尤其重要。齐格蒙特鲍曼曾说过: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道德模糊性的时代,身处这个时代,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选择自由权,同时也深陷入令人烦恼的不确定状态。大数据技术能够轻易采集到教师、学生学习过程中完备的信息,在数据的分析、储存过程中极有可能造成无意的信息泄露或者是有意的侵犯,将这些隐私信息作为商品交易。通过数据分析反映出事物问题,透过问题,寻找到事物的真相,这是教育工作应该持有的态度。教育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切勿陷入数据论陷阱,产生让数据迷糊了看清问题本质的现象。数据分析很重要,能反映出一定的情况,但这不代表就能以偏概全。教育行业也是服务行业,务必坚守以人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研究数据的同时,更需要切实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倡导人性化教育。

3.5大数据下高职教育的多元评价

大数据下高职教育的评价对象,不仅要有高职院校自我评价,还应当包括来自外界的评价,如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第三方等。高职院校自我评定,通过教学成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调整教学方案,对院校的工作有明确的认识,确保教育方向的正确;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具有直接的发言权,根据切身体会,发表个人意见或者建议,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其评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会对学校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压力,推动教育发展;学校是人才的培养者,用人单位就是人才的使用者和人才能力评估者。根据人员完成业务情况,对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检测,往往他们的评论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不同的评价者站在不同的视角对高职教育进行评价,这样综合评价的结果才具有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4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趋势

高职教育多元化是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的趋势之一,要求办学的模式多元化、教学的方法多元化、教学的目标要多元化、提供的服务多元化等,并致力于打造特色专业。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专业能力强的技术性人才,所以在教育中应明确优劣势,取长补短,加大优势专业的设备投入和优质教师资源的引进,致力发展优势专业,将优势专业打造为学校办学亮点,用优势专业拉动整个学校的发展。以某高职学院为例,由建校初的三个品牌专业:统计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通过特色专业带动学校发展,到如今已开设有57个专业。另外,实行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落实“厂中校、校中厂”教育模式,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确保输出的是实用性高素质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目前来看,不少教师刚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学历很高但是教育阅历尚且不足,所以还需要进行实践的历练,学校要定时组织教师培训,教师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用亲身经验教育学生,更具有说服依据。总之,处于大数据时代,教育工作拥有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充分有效的利用大数据资源搜集信息,分析处理,检测反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针对大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进而调整教学进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未来的大数据基础支持下,我们高职人会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在为社会输入专业素质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同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军行.大数据时代合作式学习自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4):57-58.

[2]刑南亮杨春旭陈荣凯.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在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74-81.

[3]叶娟.探析大数据在高职教育中的个性化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3):101-109.

[4]楚文波.大数据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与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5(12):111-113.

[5]陈颖.大数据技术开发利用下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一高职教育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为例[J].当代经济,2015(14):21-36.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篇6

关键词:智慧课堂精神策略评价

在西方教育史上,有许多教育家、哲学家都将发展学生的智慧作为教育的目的。英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a・n・怀特海就提出过非常著名的论断――教育“全部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在中国内地的热销,教育智慧、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智慧型教师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的热门话语,亦有许多专家学者和学校就此作出了非常积极的实践探索。但总体看来,专家学者们所论述的多侧重于理论层面,“智慧教育”“智慧课堂”多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理论和理念被提出,尚未形成业内普遍接受的理论体系,在具体实践层面涉及更少。一些学校尽管作出了一些探索,由于课堂教学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本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很多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导策略。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地区名校,自创办以来,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地区领先地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教师奉行“知识课堂”的一套,扼杀了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此,学校自2011年起连续开展省级教科研规划课题“智慧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究智慧培养理论,构建智慧课堂,打造智慧学校,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探索。在此分享,以冀能为同仁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一、“智慧课堂”的基本精神

1.关于“智慧”。

理论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加德纳教授对“智慧”作出的最新的狭义解释,揭示了其真正内涵――“智慧是人的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环境之下,会被引发去解决问题或是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

2.关于“课堂”。

课堂就是主体间往,是师生主体间通过交往和对话实现的意义共享。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思维是构建主体间性课堂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学习合作共同体是主体间性课堂的核心,智慧生成是主体间性课堂追求的目标。

3.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源于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从教育目标来看,是把发展学生智慧作为培养目标的教育。也就是说,教书育人,不只是培育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和修养的人,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其次,从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来讲,智慧教育是指有智慧的教育,有思想、有文化、有灵性的,充满思维活力的教育,就是要以智慧的教育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这既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途径。智慧的核心是智力,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所以,发展智慧的核心是培养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慧,可以通过开设智慧课程、思维课程等进行指导和训练,但关键还是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逐步得以实现。

智慧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确立为思维而教的理念,通过智慧地设计、引导、对话,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维活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潜能的充满灵气、灵性的双向教学活动。它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体现智慧教育的基本精神和目标追求:一是要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练习等各项教学活动中有目标有计划地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智慧;二是要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的思维活力、创造性学习提供有意义的情境和时间空间,充分发挥教学过程本身的育人功能。

4.智慧课堂具有“怡情”“适切”“灵动”“创新”等基本特征。

怡情,就是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氛围轻松活泼、自由民主。在智慧课堂里,教师有激情地教,学生在“有意思(有趣、有体验、有启发)”的课堂生活中思维活跃,互动积极,主动探究、感悟,获得情感的愉悦滋养和知识能力的拓展,情智相生,怡然自得。

适切,就是课堂整合有方,适合教师的个性,适合学生的学情。在智慧课堂里,教师心里始终装着学生,不搞生搬硬套,不搞“一刀切”,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流程、教学节奏,真正尊重学生的差异,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的兴趣生长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展现潜能施展特长的空间或平台。

灵动,就是课堂挥洒开放,开合自如。在智慧课堂里,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灵活调控课堂的内容、节奏、放收,开合自如;学生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拥有更开放、更自由的空间,可以自由表达,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可以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观察和思考问题,灵活应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创新,就是课堂灵光闪现,不断创新创生。在智慧课堂里,教师不仅在课型选择、内容处理、组织形式、教学手段、语言风格等各方面别出心裁,而且善于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因势利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甚至相反的方向对传统观点进行大胆怀疑,推陈出新,从而推动更高水平的互动,使课堂迸发意外的精彩,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智慧课堂的创建策略

建设智慧课堂,不能单纯局限于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应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如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练习等)都贯彻智慧教育的基本精神,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能力与智慧。

1.课前准备

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现行教材、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正确设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正确把握教学重点,使每堂课、每次作业练习都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实在、重点突出。

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思考、系统设计。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对课前学习(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使之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教学过程。

选择有意义的教学材料。必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生活,广泛收集、合理取舍教学材料,注意其典型性、思想性和现实性,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学习方法,又充分发挥材料本身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课前学习活动、课堂探究活动、课后作业练习等,要统一设计,合理安排。特别是要指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精心创设课堂问题情境,立意要准,材料要新,设问要巧,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思维活力,引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问题探究活动。课堂问题情境要少而精,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发言、交流、总结的时间和空间。

2.课堂教学

坚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着眼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倡导少教多学、先学后教、学教互动的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课堂上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问题探究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领悟知识,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发展智慧。

给学生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坚持少讲多学、少问多思,课堂上提出问题、呈现问题情境后,必须给学生以一定时间围绕问题看书、思考、议论、发言交流,进而引领学生归纳知识,提炼方法;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开展听、说、读、写、做等活动,每堂课都要让学生认真、规范地做1-2道主观性题目,以训练分析问题、表达问题的严密性和规范性。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表达问题的方法和技能。结合问题探究或重点习题,指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程序,培养学生深思熟虑的学习品质。指导学生善于从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归纳出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指导学生本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归纳、综合、联想、想象等基本思维方法,引领学生善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特别是教师在分析例题、评价练习时,不能就事论事,必须指导学生悟出一些道理和方法,并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材多用等形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迁移发散。

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考问题中归纳出知识,或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固然重要,但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引发出新的问题更有意义。必须改变只是教师问、学生答,只重视“学答”、不注意“学问”的局面,把激励学生质疑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落实。要给学生以质疑提问的时间和契机,可以让学生举手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也可以让学生以递交小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要逐步使敢于发表意见、善于质疑提问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引领学生及时总结反思。及时总结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学生智慧的一个重要策略。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评析课,都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梳理所学知识,回顾探究的问题,以及时巩固消化有意义的知识和方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营造严格而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投入的精神状态。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激励学生勇于提出尖锐问题,发表不同见解;给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允许他们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同桌议论,或者小组讨论等参与方式(当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严格要求)。

3.作业练习

精心设计和布置。课后作业练习要少而精,使学生有时间认真完成,有兴趣深入思考。必须加强作业练习的针对性、系统性,紧扣教学目标,并与课前预习、课堂练习相衔接相协调;增强作业练习的探究性、实践性,把巩固训练与生活观察、问题探究、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增强作业练习的层次性、选择性,设计一些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择性作业,适切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需求。

改进批改与评价方式。教师对作业练习要研究性地批改,要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的积极因素,深入研究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不仅批阅练习的对与错,而且要积极关注学生作业练习的态度和规范。通过作批注、写评语、划提示符号等,给予中肯的评价,提出明确的要求,予以具体的指导。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总结反思。引领学生一周或一个阶段内对自己的作业练习进行总结反思,分析评价,总结收获和进步,发现问题和不足,自觉寻求改进的对策和方法。

使作业练习成为学生与老师对话交流、向老师质疑提问的平台。可以激励和指导学生在作业练习上总结得失,简要书写学习感受;可以提出疑问,向老师请教;可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布置的作业提出意见建议等。同时,教师可以在作业练习上三言两语,直截了当,对学生的学习作点评、提建议,为学生释疑解惑等。

三、智慧课堂的教学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要素,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等合理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改进对教师的观察要点与教学评价,能有效引领教师为智慧而教;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评价,特别注重把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积极性、思维水平、思维方式作为观察、评价的内容,是促进学生智慧生长的必由之路。

1.创新智慧课堂教学过程观察评价方法。

着重从十个维度观察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1)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2)组织开展2―3个观察、阅读、操作、思考相结合的问题探究活动。

(3)给学生以看书、讨论、交流、展示的时间。

(4)结合知识分析和问题探究,指导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

(5)开展一定的变式训练或拓展性智力训练活动。

(6)激励学生质疑提问,发表不同见解。给学生提问的时间。

(7)及时捕捉生成并利用生成的资源。

(8)重视课堂管理,优化学生学习行为。

(9)指导学生及时总结与反思。

(10)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采用个性化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

2.创新智慧课堂学习教学过程观察评价方法。

着重从三个维度观察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学习情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能否积极主动;能否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否积极参与交流发言等。

学习方式:能否善于把听、看、想、说、做结合起来;能否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能否善于与同学交流合作;能否及时总结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学习方法等。

学习水平:思想方法是否正确,思维是否清晰、敏捷;课堂上问题分析与表达的水平怎样等。

3.开展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慧的检测评价活动。

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灵活的测试题、探究题,开展一些智力竞赛、即兴辩论等活动,既检测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引领学生开动脑筋,好思善思。

4.优化学习成效的检测评价。

智慧的学习检测评价,在内容上要注意基础性学习与拓展性学习相结合,侧重依据学习目标的基础性学习目标达成性检测,适当增加旨在培养思维能力的拓展性检测;在方法上可采用课堂即时检测、阶段限时检测等形式灵活进行,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又能及时了解学习情况,诊断教学问题。

建设智慧课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还包括智慧教师的培养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研究等多项课题。只要理念正确,信念坚定,勇于革新,不懈实践,那么,培养智慧型人才就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加]马克思・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李心萤,译.再建多元智慧.远流出版事业股份公司,2000.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篇7

关键词:人工智能;临床技能;应用

1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趋势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内外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党中央与国务院相关部门先后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发改高技〔2016〕1078号)、《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号)等文件,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并积极鼓励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2018年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增设“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并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新技术、新学科的交叉研究,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破解教育领域的科学问题。人工智能已不再局限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正在快速渗透进社会行业的各个领域。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医学教育”是历史潮流和时展的需要,作为每个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新技术发展给医学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巨大机遇,重塑教育者角色,提升“数字素养”,更新信息化知识和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从而引领医学教育进一步发展。

2目前人工智能的技术水平和特点

人工智能可分为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narrowintelligence,ani)、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Generalin-telligence,aGi)和超级智能(artificialSuperintelli-gence,aSi)。ani尚不具备真正的智能,更多程度上是帮助人们完成某些任务的工具或助手。而aGi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可以像人类一样独立思考和决策,达到或超过人类的智能水平。牛津哲学家、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Bostrom则把aSi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其思维可以进化成完全不同于人类的思维方式,“能力各方面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远超出人类万亿倍”。在弱人工智能研究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主要体现在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三个方面[3]。计算智能,即机器智能化存储及运算的能力;感知智能,即具有如同人类“听、说、看、认”的能力,主要涉及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多语种语音处理等技术;认知智能,即具有“理解、思考”能力,广泛应用于教育评测、知识服务、智能客服、机器翻译等领域。目前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应用主要成果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深度学习算法、数据挖掘分析、智能影像识别、医疗信息化等方面。如iBm的watson、Keith等开发的智能心率与宫缩描记图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美国arterys公司的ai辅助心脏mRi成像系统、美国QViewmedical公司的基于神经网络的3D自动乳房超声筛查CaD系统和百度的医疗大脑等[4-5]。总的说来,主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弱人工智能方面,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强人工智能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而超级智能仍处于概念辨析成形和研讨阶段。

3人工智能在临床技能培养中的应用和前景

3.1ai可用于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学习

辅助检查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的方法之一,通过医疗检查、化验的图象、图形与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确定检查结果的医学涵义,以获取相关临床资料,并结合病人实际作出判读和分析,以利于诊断、分析病情变化和进展、评估预后、提供治疗方案和指导等。辅助检查包括各种常见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脑电图检查、病理学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等。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识别方面目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应用实例。通过较为成熟的算法和大数据应用,ai进行智能影像识别,通过对已有的图像快速学习,达到对医疗图片的自动判断,能够作为辅助工具,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并可以做到更加客观、高效和精准[6]。传统临床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判读无论是教学还是学生训练均存在教学内容零碎分散,牵涉教学人员复杂,涉及教师专业局限、无法有效、有组织地统一进行培养,所以往往对辅助检查结果有效判读和分析是临床技能教学的一大难点,也往往是薄弱环节。而ai的出现可通过学习管理软件,根据学生的个人进度,为每个学生绘制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学习,有效检查医学生对各项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结果的学习效果,从而帮助医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辅助检查结果判读能力。ai还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起到临床教师无法胜任的全面性、客观性、实时性、准确性指导学习的作用。

3.2ai可用于医学生临床问诊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作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问诊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问诊是每个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运用ai对医学生进行问诊能力的训练可基于以下两方面进行:ai可作为问诊能力训练的示范性和辅助性助手,即扮演教师教学的角色,以实现临床医生的部分功能。以百度医疗大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可通过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模拟医生问诊流程,与患者多轮交流,在问诊过程中ai可以收集、汇总、分类、整理病人的症状描述,依据患者的症状,提醒医学生更多的诊断可能性和问诊的遗漏不足,辅助医学生完成问诊。这样对医学生问诊的条理性、层次性、全面性等方面的训练有着极大的提高。ai可通过智能化机器人模拟病人的方式,有望取代标准化病人(Sp)或实际病人来实现对医学生临床问诊能力的培养和考核。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机器人将能很好地模拟病人的症状、表情、动作、语言;提供更为标准、规范、准确的病情模拟演示和交互对话。同时可以并通过摄像实时记录和呈现、回放问诊整个过程,通过其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对问诊的各个环节、问诊内容、问诊技巧等具体项目进行评分等数据采集,继而通过大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等技术发现和分析学生在问诊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给出准确的评价和指导意见,从而实现对医学生的精准指导和培养。

3.3ai可作为临床技能实践训练的重要补充

人工智能通过集成个性化建模、社会仿真和知识表达,能够为学习提供随时随地的支持[7]。人工智能对于每一位医学生来说相当于一位“虚拟导师”,从而实现定制化、个性化、精准化的自适应学习。人工智能应用于医学临床技能培养将更加注重学习者自我导向、自我评估、团队合作等软技能的提升。人工智能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为医学生提供更多教科书或教室的固定环境中无法参与的现场临床技能训练的机会。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可以全息定量化地虚拟还原现实,在虚拟的空间里,医学生可直接透视人体的细致解剖结构,并由医生进行操作和讲解。这种新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清华大学医学院建立的“智慧现实虚拟临床教学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启了“人工智能+现实虚拟”的临床教学培训新模式[8]。该模式将患者的Ct、核磁等影像数据,经过人工智能系统处理,得到真实还原的全息化人体三维解剖结构并映射在虚拟空间里。医生可通过专用设施,在增强现实的虚拟空间里全方位直接观看到患者真实人体结构的解剖细节,并可通过手势和语音操作,实时进行器官和病变的立体几何分析,精确测量目标结构的区位、体积、径线、距离等参数,同时还可进行虚拟解剖作业、模拟手术切除、手术方案设计和手术风险评估。融合全息影像技术、3D打印技术、虚拟现实和虚拟仿真技术的人工智能将打造一个“人工智能+全定量现实虚拟仿真”时代。如临床常用穿刺技术的训练可通过人工智能融合虚拟仿真穿刺设备在虚拟空间进行模拟仿真的操作训练。通过虚拟设备的接入,可将体格检查的训练如心肺触诊、听诊,腹部触诊在虚拟仿真环境中进行,人工智能可协助教师使用3D打印技术设计、构建3D打印的器官及模型,用于模型训练体查、病例讨论、器官病变解剖演示、临床过程演示如分娩过程等。

3.4ai可用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全面诊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环境,为学员提供一种能够自主学习、加强感官认知、易于操作的全方面的学习条件,比空间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使医学教育更高效。如Cmtt临床思维训练系统,其教学病例均来源于临床上真实的患者,涵盖了临床多个学科,可供训练、考核的病例数量达百余例。该系统在进行鉴别诊断时,还能够帮助医学生比较相似病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训练实习医师临床决策思维能力,并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和诊断结论,给出治疗方案。医学生完成每一个病例,可对比标准病例进行自查和分析,也可反复学习,达到巩固提高的学习效果。该系统使思维综合训练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可有效培养医学生的医学思维及临床决策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与风险,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培养和考核的教学需求。“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是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另一类型的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人工智能系统。“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全球循证医学证据数据库和专家共识发展的临床知识数据库,内容覆盖上千种疾病和症状、1万多种诊断方法、3000余项诊断性检测、4000余项诊疗指南。为医学生在临床诊疗和学习过程中即时提供精准、可信并及时更新的诊疗知识,以帮助他们做出最佳诊断、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可引导医生从症状出发建立诊断假设,指导医生提供证据(症状和检查)证明自己所选的诊断假设,直至最终确诊,可以有效防止误诊和漏诊。ai可有效地引导医学生建立起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思维,增强疾病诊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建立起标准化的临床思路,符合正确的诊疗流程。可进一步根据诊断结果,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给医生参考以提高医学生全面的诊疗能力。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篇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对我国体育课中采用云技术智慧教学的原理、功能特征、发展前景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探究。我国智慧型体育课在短暂的时间内逐步兴起,经过初步萌芽发展之后将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爆发式地进入学校教学中。目前,利用云技术开展智慧型体育课已经初具实用价值,其前景是可以预见的。开展智慧型体育课,需要充分发挥其特点及优势,合理地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记录运用,开展智慧型体育课的具体策略研究。在贯彻实施智慧课程的过程中,需逐步实现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分类实施,育人为本、专业引领,根据问题、精准发力。

关键词:云技术;智慧型体育课;策略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正一点点涉入到体育健康领域。我们身边的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除了智能手表,运动手环以外,还有鞋子、衣服、眼镜等等。最近美国的研究者提出,可穿戴设备在教育事业中有着无限的前景。英国研究者拉尔夫默瑟总结在教育阶段进行可穿戴设备试验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自我追踪,促进学习变量的统计测量。在我国,近几年智慧器械正逐步进入体育教育领域。如:青岛市实验小学创新学生健康监测管理方式;宁波的中小学生逐步推广戴着运动手环上体育课;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北校区等几所学校,一种新兴的“智能体育课”正悄然兴起,孩子们佩戴智能腕带,在体育老师指导下进行锻炼,老师通过手机app对学生的锻炼负荷进行监测。

一、明确核心概念

(一)云技术

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

(二)智慧型体育课

通过结合智慧操场、智慧器材、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软件等平台的运用和操作,能对学生的运动内容、练习密度强度、学习时间分配、运动负荷、特定数据进行计算、存储、处理,为师生提供相关教学反馈,从而更好地针对学习目标选择合理的练习方法和组织形式,形成个性化激励评价的体育教学模式。

二、发挥智慧型体育课的相关优势

现今在人们生活中,高科技、高智能化的产品正渐渐取代传统观念中的体育设备和器械。比如跑步用咕咚、睡觉靠手环。一天的运动步数不仅能统计,还能通过微信运动平台相互激励、健身能量数字化。这些穿戴设备的兴起以及运动器械的智能化,正像一场科技革新发生在这个时代。这一变革也正逐步走入学校教学。云技术下结合智能设备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内容诠释学校体育,而且将颠覆性地改变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教授和学习习惯。

(一)收集记录反馈并运用课堂学习数据

在运动装备智能化之前,个体运动者对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无法做到实时、全面统计。在智慧型体育课中,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并记录运动过程中学生的有关数据,如心率、血压、运动步数、相关体育项目的运动成绩等。同时,根据记录的有关数据可以观察反馈练习者相关指标的变化,如跑类项目的耗时、跳类项目的远度高度、投掷项目的远度、技术性动作的运动轨迹。

(二)转变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通过记录学生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能够制定相对系统化的运动计划,让师生对自身的运动过程及结果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还能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为体育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根据实时变化及时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从而摆脱盲目、无计划的运动方式和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智慧课堂中的云技术示范讲解、分析评价,提供立体式、多方位的技术支持。

(三)个体定制实现个性化学习

由于智能设备的特性和个体性,每位学生的数据都能及时被掌握,教师多了一位强大的智慧型云机器人的帮助,学生多了一位关怀备至的健康助手,家长多了一个时时关怀子女的智能平台。通过给学生配备唯一的智能编码,将这个编码与学生个人数据库相对接,可以采集特定的运动和健康信息。通过这些支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生个体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分析,为个体设立个性的教学目标。此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对这名学生提出单独的运动建议,或开出运动处方。

(四)家校联动形成激励性的评价方法

通过手机软件、家长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交互平台,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相关锻炼情况。教师和家长可以从数据库中调出学生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教师还可以将每周或每月学生运动情况汇总下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这段时间内体育课中的运动情况,以便有更明确的运动目标,激发他们的体育参与热情。学期结束时,每位学生一个学期的常态体育课的出勤情况、平均体育课心率、体育课总步数、平均步数都可以从数据库中调取出来,成为这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参考依据,再结合他的体育测试成绩成为每学期的终结性评价。

三、制定云技术下智慧平台的创设策略

(一)学校层面要构建起智能学习环境

学校层面要构建起全方位的无线学习网络。以智能学习环境的构建为基础,智能随身设备采集的学生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云数据库和移动终端上。学校要根据校园实际合理布置相关传感器或无线接受设备。这些设备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到覆盖的全面性及接收信号的准确性。

(二)教师层面要创建好智慧软件平台

智能云平台提供数据库支持和移动终端接口平台。利用智能学习环境采集到学生的数据信息都会存储到云平台的数据库中,体育老师可登录数据库查看收集到的大数据信息。移动终端平台接口运用于体育常态课中,教师可通过移动终端查看学生和班级实时运动相关数据。

(三)学生层面要搭建好智能穿戴设备

要开展好智慧型体育课对每个学生的数据采集,学校需要根据智能学习环境的特点配套选择好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采用单一的或是组合的,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做好针对性的搭建。智能穿戴设备的性能也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今设备的基本功能主要以心率、计步、血压等功能为主。在智慧型体育课中同时要考虑测时、测距、测力、测运动轨迹等多方位拓展功能。

(四)家长层面要组建好智慧交互网络

身处互联网社会的人们,网络交互系统已经变成了社会的生活方式。因此,校园教育与网络交互微平台的对接也变得大势所趋。根据终身体育的养成要求,体育课可以结合智慧交互网络的特点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去,同时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做好对体育课堂教学成效及课后锻炼的监督工作。

四、落实学习数据处理的指导策略

(一)数据采集力求及时性

在常态体育课中,有了“智能随身设备”、“智能学校环境”、“智能云平台”设备的支持,课堂中学生的运动信息被实时采集,第一时间为教师提供学生的个体运动信息以及班级的平均运动信息,教师可以精准及时地看到每位学生当前的运动情况。

(二)数据记录力求系统性

在数据记录方面,要考虑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计划及学期、学年的相关课时安排及要求,选择采用单次的数据或者持续性的数据记录,从而选择好特定的、有计划的、系统的智能穿戴设备,根据所采集的数据合理安排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三)数据分析力求专业性

对于采集的数据,要有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一节好的智慧型体育课的开展,除了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更关键的是对数据的分析。学校和体育教师要选择和开发好专业的云平台智能软件,对学生的数据要做好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来供体育教师、练习学生以及家长参考。所得出的专业数据也可以结合体育综合素质评定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四)数据运用力求全面性

在相关智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的较为专业的数据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手中的数据。在智慧型体育课中,对数据的收集、记录、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带着发展的眼光,全面、客观地运用数据,同时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要合理且具针对性地使其成为改进单次课、单元课、学期课程的依据。

五、明确智能穿戴设备的选择策略

(一)操作简单交互性强

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智能穿戴设备应尽量选择操作较简便的,能够使绝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操作,尽可能减少操作所占用的时间。同时要考虑到智能穿戴系统的电量能耗情况。此外,还应充分考虑设备的交互性,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提升其拓展功能的开发使用。

(二)轻便贴身利于运动

在运用于智慧型体育课时,智能穿戴设备需要做到体积小巧、实时接触、软硬件融合程度高、材质无刺激、柔软、防潮、防水、长续航时间和适合长时间佩戴。此外,还应具备较为全面强大的软件功能,能够将设备搜集到的信息与数据第一时间推送,给师生直观的展示与反馈,便于用户根据反馈做出相应的变化。

(三)感知灵敏数据精确

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全面延伸人的感官能力,通过专业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主动搜集学生运动前后的信息与数据,并及时传输至智慧软件平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感知体验。智能穿戴设备对信息的感知和处理能力,需达到智能化的感知体验,做到数据反馈的灵敏性和精确性,为智慧型体育课提供精确的感知数据。

六、贯彻实施智慧课程的总体策略

智能设备的出现,是教育系统的革命性因素。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性力量已经发挥巨大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智能装备的变革,其作为新生力量也被赋予了诸多期许。

(一)稳中求进、开拓创新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在实施革新时不冒进、不搞跃进式发展。要使体育教育智慧化,首要核心是稳,基础是进,在稳的前提下探索进的出路:稳定全局,局部求进;改革在稳,创新在进;对于装备、技术、理念的存量是稳,增量为进;做到稳在当下、进在长远。

(二)统筹规划、分类实施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制定相关的智慧型体育课的发展路径。遵循智能设备和网络技术生命周期规律,运用可发展的眼光使设置装备做到可持续发展。在配置专业的智能设备的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育人为本、专业引领体育课程的智慧化

要以服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推动教学育人方式的改革为目的。智慧型体育课要从学生的实际、课程的性质以及教学的实际出发,而变革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终身体育的培养为宗旨,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此外,要做好体育教师的相关培训,提升其技术操作能力,做到设计运用专业化。

(四)根据问题、精准发力互联网云技术

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很多是颠覆性的。但在部分教育领域引起的变化并不大,因此在具体运用时要做到根据具体问题精准发力。要理清智能平台与传统平台的联系与变化,从教学环境以及适宜使用智慧系统的教学内容入手。并且确保家长对智能交互平台的有效使用,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帮助学生个体做到个性化的教育变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于南翔,陈东义,夏侯士戟.可穿戴计算技术及其应用的新发展[J].数字通信,2012(4).

[3]李扬新.一代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3(10).

[4]孙效华,冯泽西.可穿戴设备交互设计研究[J].装饰,2014(2).

[5]张仁玉,马霖霖.可穿戴设备的今世来生[J].走向世界,2013(2).

[6]张生.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奋力推动四川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科学发展[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5(6).

[7]尹恩德.互联网+时代区域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59-60.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篇9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131-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吉林省各市地州培智学校的部分教师,基本代表了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的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6份,有效问卷176份,回收率88%。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编问卷,从三个维度对吉林省特殊教育教师现状进行调查,一是教师的基本情况;二是教师的专业态度;三是教师的专业技能。

运用excel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吉林省特殊教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1.教师性别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中,女教师占比例较大,为85.8%,男教师仅占14.2%。

2.教师的年龄情况。本次调查的培智学校教师中,30岁以下教师占15.91%,31―40岁的教师为42.61%,41―50岁教师为28.41%,50岁以上的教师为13.07%。

3.教师学历情况。本次调查的特殊教学校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14.2%,专科学历的教师占17.61%,中专学历的教师占63.07%,高中学历的教师占5.11%。

4.教师所学专业情况。调查显示,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中,第一学历是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占32.95%,非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占67.05%。最后学历是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占6.25%,非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占93.75%。

(二)吉林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态度现状分析

1.吉林省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态度情况。调查显示,有70.45%的教师在重新选择职业时会选择从事特殊教育,有29.55%的教师不会选择从事特殊教育。

2.对特殊教育的前景认识情况。教师对特殊教育的前景看待如下,有57.39%的教师非常看好特殊教育事业的前景,有32.95%的教师对特殊教育的发展前景感觉一般,仅有5.11%的教师不看好特殊教育的发展。

3.对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最重要因素的认识情况。“您认为从事特殊教育最需要的?”对这个问题,教师的回答显示,有10.23%的教师认为从事特殊教育最需要专业知识,有23.3%的教师认为工作热情最为重要,66.28%的教师则认为爱心在从事特殊教育中最为重要。

4.教师对业务进修的态度情况。“您对业务进修的态度?”对这个问题,教师的回答是,有88.1%的教师认为业务进修是迫切需要的,仅有6.25%的教师认为没什么必要,剩下5.25%的教师认为业务进修无所谓。

(三)吉林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

1.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在调查的176人中,有73人次参加过校级培训,有44人次参加过县市级培训,有133人次参加过省级培训,有39人次参加过部级培训。

2.对培智学校课程实验方案内容的了解情况。对这个问题,教师的回答显示,有35.23%的教师了解2007年各类培智学校课程实验方案内容,有64.77%的教师并不了解这一内容。

3.吉林省特殊教育教师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情况。有27.84%的教师参与过校本教材的编写,有72.16%的教师没参与过校本教材的编写。

4.特殊教育教师参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情况。有68.18%的教师参与过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有31.82%的教师没有参与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

三、对策及建议

(一)通过宣传,提高公众对特殊教育重视程度

提高公众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新观念,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让公众认识到残疾人虽然在身心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在发展的某个方面是正常的,事实证明残疾人专家、学者、技工等也不乏其人。

(二)完善人事聘任制度,使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完善吉林省特殊教育教师人事聘任制度,使优秀的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走上特殊教育工作岗位。把教师培训和用人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三)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培智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收入,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提高培智学校教师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提高教师从事特殊教育的积极性,使吉林省的特殊教育事业和残疾儿童有更好的发展。

(四)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形成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

加强特教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广大教师认清特教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在看似没有成就感的教育中找到成功的快乐;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赵金菊.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云南教育,2000(22):9-10.

智能教育行业分析篇10

   一、学科音乐课程基本知识为

   (1)音乐史学(2)音乐美学(3)音乐基础理论(乐理)2.非学科音乐课程切入点(将结合图示说明)(1)音乐史学(图1)课程一:音乐与人生目标智能:音乐智能存在智能支持智能: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学科内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发展史,作曲家、代表作品赏析非学科课程内容:不同时期的相关文学、绘画作品,作曲家的生平、所在地域的着名建筑、风土人情等。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发展史、作曲家及代表作品,能够结合本专业内容从音乐的角度分析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域特征、风土人情。例如:旅游服务专业能够结合特定音乐进行营销策划。可结合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外语教育文秘服装设计课程二:音乐鸡尾酒目标智能:音乐智能存在智能支持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学科内容:印象主义、20世纪现代音乐的音乐发展史、作曲家、代表作品赏析非学科内容:绘画、舞蹈、电影作品、酒文化相关知识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印象主义、20世纪、现代音乐的音乐发展史、作曲家、代表作品。能够将所学专业相应作品联系起来,如:谭盾音乐的中西结合与“鸡尾酒”效应。可结合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文秘营销课程三:音乐茶馆目标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支持智能: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存在智能学科内容: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古代音乐作品赏析非学科内容:古典文学、绘画、舞蹈、古代服饰、茶文化相关知识教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历史、音乐文化、音乐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于本专业。例如:茶艺专业能够按不同的茶艺要求,选择或配置相应的音乐、服装、插花、熏香等,营造适宜的环境氛围。可结合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公关礼仪文秘服装设计烹饪课程四:音乐与诗歌目标智能:音乐智能语言智能支持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存在智能学科内容:中国古代乐教思想古代音乐发展史古代音乐作品赏析非学科内容:古典诗词教学目标:结合古代诗词中的音韵,讲述我国古代儒家、道家、墨家学派的音乐思想,结合经典诗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史。可结合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公关礼仪文秘课程五:岁月如歌目标智能:音乐智能支持智能: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学科内容:中国从学堂乐歌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音乐发展史、代表作品赏析非学科内容:中国近代史、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美术作品、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史、近代音乐代表作品,能够结合所学专业在近代的发展,以音乐为脉络进行分析并创作。可结合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公关礼仪服装设计烹饪课程六:音乐与政治目标智能:音乐智能存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支持智能:语言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学科内容:建国以来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作品赏析非学科内容:建国以来的重大政治事件、具有时代特征的歌剧舞剧、绘画、文学、社会流行语、服饰等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建国以来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代表作品,并对所学专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结合同时期音乐作品风格进行分析。

   二、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高等职业教育音乐课程的实践报告与反思

   在以上课程设计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多元智能自评量表等实证研究法。笔者在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开展了教学实践。针对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在教学设计上尽可能采用多样化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音乐与人生”主题单元教学时,选用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将音乐作品与该音乐家所在地域的着名建筑、风土人情以及该时期的服饰、饮食文化相结合。如:结合巴赫的音乐讲解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服饰,以及巴洛克风格在当代建筑、服饰、家居以及其他领域的运用。受加德纳教育理论中情境化教学的启发,笔者组织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到商场、酒店、餐厅等公共场所对所播放的背景音乐进行调查研究,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自行设计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在进行“人人音乐”的主题单元教学时,笔者组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到当地景区进行采风,鼓励学生以音乐的角度设计富有创意的旅游策划文案,力求教学能够突破脱离社会和实际生活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适应学生差异发展的力度,使学生潜在的智能强项得以激发。在一系列努力之下,学生们在音乐教学课程中得到了启发,并结合自身的智能强项,在学期末进行了可喜的教学成果展示。旅游管理专业的崔洋同学写出了论文———《回归自然领悟音乐真谛———蟒河风景区的音乐元素》,刘栋同学在《朔州门神之旅》的旅游策划书中加入了朔州秧歌的内容,秦鹏飞同学受到莫扎特的故乡萨尔斯堡利用莫扎特对旅游产业进行开发的一系列措施的启发,将当地各县区的地方特色音乐整理归纳并进行设计,写出了《山西省晋城市八音之旅》的旅游策划书,贾琼同学写了《五台山佛教音乐与旅游》,许玉茹同学则为“西湖十景”的导游词设计了背景音乐……酒店管理专业的成龙同学对当地3所大型商场的背景音乐进行调研后写出了《商场与音乐》,辛俊阳同学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写了《德彪西与酒店大堂音乐》,刘晋芳同学表演了酒店餐饮部的餐巾折花,并将音乐作品的名称和风格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吕琛同学以课堂中欣赏过的音乐作品《莫扎特第40交响曲》为音乐素材,将酒店礼仪中的手势编排成舞蹈进行表演,张茹茹等同学则为茶艺课中所学的十八道茶艺表演设计了背景音乐……这些作品是学生在自己智能强项的基础上,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课堂教学方法,对音乐教育的又一种理解和运用方式。学生们富有创意的作品使笔者再一次看到了多元智能理论和音乐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巨大潜力。但是,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当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问题一: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如果按照笔者设计的音乐教育课程进行教学,音乐教育的课堂就不仅包括与音乐相关的知识。由于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音乐、美术、文学、建筑、历史、地理等,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而根据本人的调查研究,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的音乐教师,大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问题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地域或其他原因,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但在中小学阶段却没能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以至于对学习和自身的发展丧失了信心,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厌学情绪强烈的学生。学校如能够在专业基础课之余,安排丰富的选修课内容和课外活动,使这些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在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中逐渐发现自身的智能强项,树立发展自我的信心,同时为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进行音乐教育提供良好的实施条件。问题三:音乐教学设备有待改进长此以来,人们认为音乐教学设备无非是钢琴、多媒体等等,但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职业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中,各种实训室的配合使用是学生运用音乐知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创新的必要条件。如果能够把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设备和实训室二者互相结合进行音乐教学,将最有效地达到教学效果。问题四: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有待改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音乐教育课程需要更加系统、细致的建设。本文设计的课程框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如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脱节,导致学生学习中流露出畏难情绪等等。此外,与本系列课程配套的教材需要统一规划,才能使教师在备课和讲授时更有针对性。对教材的制定和选用是高职音乐教育课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果扩大课程量,就需要行政干预,需要一定的行政力量对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进行音乐教育的理解和支持,需要音乐教师通过理论研究和一定的教学实践成果提高领导、同事、学生对这一课题的认可程度。这一过程是对音乐教师自身对多元智能理论和音乐教育知识掌握是否过硬的考验,更是对音乐教师职业责任心和信念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