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十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十篇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8:34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篇1

1.要想答好科学类短文题,读懂短文是关键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画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2.科学类短文的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二、【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画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三、【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四、【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五、【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42-01

新课程改革针对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能够阅读多种教学内容与教学文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诠释和分析,深入把握文章的内涵,提升自身语文素养。本文针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研究有效提升高中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手段。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语文之根。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分析等能力,这些阅读技能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的。为了能够使得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得到提高,需要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渐使得学生能够领悟现代文中的内容和含义。但是,目前我国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缺少完整的体系化教学模式。一些语文教师忽视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没有对现代文阅读进行正确指导,不注重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是简单地对文章进行模式化的讲解,未能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使得学生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时常常不得要领。同时,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阅读文章,比如一些文体、流派的文章,被教师直接在教学计划中剔除,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上出现偏差。另外,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现代文的知识基础,因此,想要实现深度上的进一步提升,难度较大。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从历年的评卷情况来看,得分率一直不太理想。因此,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对现代文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应当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把握课程目标,了解现代文文本的呈现方式,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切实完善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课堂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内容,准确而快捷地解答问题。

(1)明确阅读内容。现代文的阅读内容较为丰富,语文教师需要将抽象的阅读内容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由于阅读材料是社会经验较为丰富的成年人编写的,因此,教师想要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及理解能力。教师应当开拓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感受阅读内容中想要表达的人文思想及深刻内涵,并且以此为思考基础,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能力。

(2)明确阅读类型。教师要抓住不同类型文本的特征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高中现代文阅读类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戏剧。目前高考试题以散文、小说两种类型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对这两种类型进行指导。首先,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注意挖掘不同类型文章的深层意义。其次,向学生介绍各种阅读类型的概念,对其中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以及写作技巧等进行详细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赏析能力。

(3)明确考试要点。首先,注重对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教师需要根据考试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内容的重点讲解,并引导学生如何在文章中寻求答案。其次,注重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语句进行正确了解,从不同角度给出合理的解读。考试时,一般情况下是根据文章内容中隐含的句子大意进行出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章中具有隐含、双关以及引申等多重含义的句子进行认真、合理的分析,深刻理解上述特殊句子中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主旨,并培养学生在答题时密切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的技巧等。最后,注重对全文思想主旨的理解。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文章主旨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思想主旨的掌握情况,这类题的分值比例较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标题,分析思想情感及中心主题,在课文讲解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文章的结构是圆形的,内外结构的一致能够表现出作者的心路历程。通过描写荷塘月色的美景,委婉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欲超凡脱俗又未果的复杂感情,寄托了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三、结束语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学生要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尤其要突出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的教学指导,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明确阅读内容,明确阅读类型,明确考试要点,注重个性化的解读思维的培养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贺健,焦丽玲.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2]常玉荣.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实用策略浅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语文教材当中的现代文内容已经占到了30%以上,同时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依然是考试的难点,学生在这一部分的失分情况十分严重。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指导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缩短学生在考试期间的做题时间,并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整体语文成绩,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学重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读写能力,利用自身掌握的语文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进而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常情况下,在中考的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分析评论类的题型占据着较大比例,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自己对文章或者某一段落的理解。基于这种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概念。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理解教材中现代文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以便遇到相应问题时,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且延展性较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大量的课外阅读,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感知能力。

二、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1.引导学生做好知识储备工作

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丰富而完善的知识储备。教师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工作。比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在遇到陌生的词语、成语时,将这些词语摘抄在笔记本上,并且加强对这些字词的理解和记忆。除了积累字词知识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文体知识。比如,有些文章是说明文,有些文章是记叙文,有些文章是议论文,不同文体的文章,其运用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都是不相同的。同时,文章类型不同,其表达的侧重点也不同。说明文侧重于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记叙文侧重记叙顺序和文章线索;议论文,则侧重文章的结构以及文章的论据。

2.引导学生掌握阅读顺序

一般而言,合理的阅读顺序,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要全面阅读文章,掌握作者的创作主旨,比如,记叙类的文章,要注重紧抓“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情”,议论文要抓住主要观点和分论点;(2)要根据课后习题,找出和题干相关的段落,并进行分析;(3)注重对筛选的段落和语句进行总结,调整语言表达方式,写出正确答案。

3.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章的写作主旨

无论是教师对教材中的现代文进行讲解,还是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写作主旨。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文章的关键语句,或者文章的整体脉络上进行分析,尤其要注重对文章中的首句、结尾、过渡句这些句子进行分析,以掌握作者行文的中心思想。

4.掌握现代文中代词的指代含义

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现代文中代词的指代含义。代词能够起到指代作用,它可以是具体的指代,也可以是不定的指代。通常情况下,代词的指代含义要根据语境去分析。还有些文章中,有一些特殊的指代,比如《我的叔叔于勒》当中的于勒,《故乡》里的闰土等,这些形象有着特殊的指代含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这些指代含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代词的指代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语文知识。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当中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采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主旨,还应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认真分析文章的用语、用词,理解语文知识,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篇4

一、大量阅读能增进对语言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需要培养。培养对语言的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多阅读书籍。阅读小说可以通过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来产生阅读兴趣,继而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语言的兴趣;阅读古诗,可以通过或开阔或辽远或优美的意境产生阅读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前提,对语言有了兴趣,也就不愁学不好语文了。有了兴趣,学习语文不再枯燥,作答语文试题不再叫苦连天。

二、大量阅读能增强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我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大都是通过语言阅读和运用来提高的,语言运用又分为口语运用和书面语运用。口语运用简单化、日常化,书面语运用又复杂化、耗时长,所以阅读语言文字在提升语言能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而对语言文字的阅读也不能只停留在现代文的阅读上,适量的古诗文阅读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语言。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读诗,无以言。”由此可见阅读诗歌的重要性。一方面,古诗文言简意赅,能提高我们对文字精准的理解;另一方面,古诗意象含蓄,意境深远、优美。更重要的是,高考题型中设有古诗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这两大题型。阅读古诗文对积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考试题(新课标卷)的题型中,古诗阅读的难度不小,想得高分,就需要十分透彻地理解诗歌的思维方式。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提高了,试卷中的阅读题和病句题也就轻而易举地解答了。

三、大量阅读能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毋庸置疑,我们学习语言、掌握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语言。包括语序的准确,语句的通顺,甚至语言的优美。这些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大量的优秀书籍的阅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通过阅读,可以增强我们的语感,之后可以增强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再之后就能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由此可见,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跳跃,更不能超越,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向前进。语言运用能力最直接体现在高考试卷中的题型就是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题。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其分值占了整张试卷的百分之四十之多。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深厚的阅读功底,就不怕无话可说,不怕没有文采了。

四、大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现代社会不但要求学生有先进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应该多读书,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另外,这里说的读书不是快速阅读,更不是快餐式的阅读。快速阅读只求速度,不顾效果。是一种毫无营养,没有意义的读书方式。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篇5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较强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新课标中指出,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阅读,最终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1]。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标准不断提高,如何强化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已经迫在眉睫。

一、小学生阅读的现状

由于传统教育评价方式的影响,教师多以成绩和升学率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因而导致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课堂教授的知识点上,很少主动进行语文阅读。同时由于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和家长的“严格”管教,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在进行主动阅读的学生中,他们阅读内容比较单一,以趣味性较强的文章为主要的阅读材料。

上述这些情况造成了学生阅读量少的问题,不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如何有效的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新时期重要的特点在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作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2]。它与新时期教学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对于语文阅读的理念也能够有一定的理解,这对于其将知识层面的认知转化为实践阅读的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综合型的教学技术,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满足小学生语文阅读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效果。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阅读情景

阅读兴趣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内在动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可以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秦兵马俑》为例,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尽快进入文章的意境,我在正式上课之前,先是为学生展示了一些秦兵马俑的图片。这些图片上形态各异的兵马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音频、视频等形式创设阅读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攻克阅读难点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和认识能力有限,因此在阅读时难免会有许多难以理解的内容。我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可重复的特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比如在《月光曲》的教授过程中,学生们没办法体会到《月光曲》描述怎样的情景。由于我不是专业的音乐老师,没法专业具体的表述给学生听,恐怕就算是专业的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孩子们也是一知半解,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们展示一下那样的画面。于是我利用多媒体,为孩子们制作了这节课的课件。在为孩子们展示视频的同时,播放《月光曲》的曲子。孩子们通过音乐和视频,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了乐曲所描述的场面,很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意境。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为孩子播放了《月光曲》的曲子,让孩子们随着音乐朗读,果然孩子们这一次朗读比之以往更有感情、更有节奏。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能力,仅有兴趣是不够,还要学会阅读的技巧。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够给文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主要内同、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

只靠老师单方面的灌输,小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提升上述要求涉及的能力,制作成课件,每一项内容,配以范例和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多媒体的使用,也避免了利用纸质材料的不可重复性和材料的有限性,可以让学生多次查看,且可以及时利用网络资源补充进去,不至于学生产生阅读的厌倦感。还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阅读的技巧,并让他们用投影仪等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利用现代技术、在合作的氛围中,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利用多媒体制作阅读课的课件,还有一个好处,它可以允许有需要的同学下载回去,有课上当时解决不了的难点,在课下继续使用,重现课上的教学内容。

结束语: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文阅读能力是进行其他科学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未来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充分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阅读情景、攻克阅读难点、提高学生阅读技巧”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进行其他科学知识的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篇6

【关键词】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14-01

目前的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都是比较经典且有代表性的文章,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学现代文阅读也开始从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向符合现代化的方向转变。从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现代文阅读的得分几乎比其他类型题目得分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现代文阅读教学出发,对促进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出一些策略。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在具体的课堂上就是对课文进行分析,同时在对课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外文章进行分析和阅读,并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和目的、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当前中学现代阅读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不明确

学生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不能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有些文章只需要学生了解大意即可,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找出线索,抓住关键点,情感要随着线索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教师就应对某条线索进行重点分析。

2.教师队伍年轻化

随着现代教师编制考试盛行,中学语文教师也越来越年轻化,他们往往缺乏经验,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填鸦式”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久而久之,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逐渐降低。

3.缺乏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分析、认知、质疑和评价等,这些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都容易受到偏误、疏漏和忽视,主要有两种:(1)在课堂教学中,以听代读、以讲代读,以教师为中心。虽然注重了群体阅读,但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没有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2)阅读教师的目标短期化、不明确,前后文章不能很好地衔接,有的教师甚至把阅读教学的能力简单地等同于以记忆为主的识记要求,把现代文阅读教学等同于基础知识的教学。

二现代文阅读教学对策

1.快速搜索目标

《五柳先生传》曰:“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说经过快速阅读,概况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大意。这种阅读方法就是根据学习目标,快速找出问题的指向,具有快速性和针对性。如《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在阅读时如果教师只是对着书本念,学生听到的只是枯燥的字、词、句,就不能真正地体会作者内心真实世界,不能真切地感受到荷塘月色的自然美和风景美。文章重点是要跟随荷塘夜色的顺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转移,在了解重点后,再按照已有的思路去跟随作者的顺序和足迹,从而体味其中的情感主线。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可以快速地找到“荷塘前”——“荷塘中”——“荷塘后”这种空间顺序,按照这种空间顺序分析不同景色的变化,理解作者的情绪和心理活动。

2.抓住阅读“面”

现行的语文教材有多种版本,但不管是哪种版本都是按照传统的文章选取模本,都选用了许多精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国籍不同、时代不同、体裁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能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议论文时要根据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心、论证方法、论证材料,分析论证语言,从而理清论证思路;教记叙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线索,掌握要素,分析人物和事件、结构;教小说时要求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进行分析,把握主题。

3.激发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阅读笔记,并和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学生可以把平时在现代文阅读中碰到的好词佳句或者现代文阅读的一些技巧方法等记在一个本子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教学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来。引导学生能在自己对文中的思想有分歧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再釆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心得交流,或者举办一次竞赛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爱阅读的氛围。

三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广,对中学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再按以前那种封闭、固定的教育模式,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贴近。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解决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调整反思,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全面促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宏斌.信息化时代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J].语数外学习,2013(5)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篇7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 阅读 能力

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取信息”,可见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就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仅仅把阅读材料作为学习语言知识的载体,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阅读理解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的和书面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有很大影响。据了解,许多中国留学生初到国外,阅读这一关就很不好过。他们每天除了要应付上课外,课后还往往需要阅读数十乃至数百页参考材料。而对于习惯于逐字逐句地阅读的学生来说,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显然是很困难的。问题的关键就是阅读速度慢。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们要从浩如烟海的科技情报资料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就必须提高阅读效率。

二、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

1.语言因素。语言因素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即学生对字母、单词、短语、习惯表达法及语法知识等的掌握与运用。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信息是以语言为表达形式,所以必定会受到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

2.非语言因素。学生阅读的心理状态与阅读理解的有效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阅读时目的明确、信心十足并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效果就相对较好;反之,如果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阅读时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和厌倦情绪,从而使阅读理解大打折扣。

三、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是扩大阅读范围

近几年绝大多数中考、高考阅读材料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人文、生活、人生观、科普、习俗、历史、人物等。

例如:nmet98阅读C篇简介一些美国人喜欢说“whiteLies”;学生除了看懂文章外,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也极为重要,它是阅读理解的催化剂。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话语不能脱离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除了教材课文阅读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英文读物,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一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包含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涉及人文、历史、生活、人生观、习俗、科普等,趋向现代化、生活化、知识化,突出实用性与时代性、趣味性。

二是尽量选用原汁原味的英文读物,而且这些读物应具有一定的生词量。

四、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有效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包括:快速寻找文章的主旨句,把握文章的大意;根据文章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谋篇布局;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和代词的指代;通过分析文章的用词,推断作者的态度。

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端或文章的结尾,集中精力把主旨句找出来。文章的第一段通常为主旨句段落,最后一段通常为总结段落,其他的段落都是说明主旨句的。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对提高学生回答细节问题的速度大有帮助。细节题一般是按照文章的顺序逐步提出的,学生掌握了这一技巧,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答案。

五、培养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的热情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一种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自信心。选择内容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报刊,很容易激发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Let’scelebrate!”第一课时,就可以先请学生在《英语辅导报》中寻找有关festival的内容,上课时,先找学生尽可能用英语复述梗概,其他同学可以就复述提问题。这样就会在上课之初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阅读理解是心理机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阅读速度、阅读技巧、解题思路交织、互动的心理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是在实践中“实践检验积累提高再实践再检验再积累再提高”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认知实践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坚持这一认知、实践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安石詹人凤语言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威尔金斯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原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篇8

关键词:阅读意识;培养情感;对话文本

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过程中,普遍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

理、知识、写作技巧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加强教学策略的应用,有效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学习。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渐实施,对于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策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一定要予以重视,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

在高中阶段开展现代文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加强三步读书法的运用。首先,将全文大致浏览一遍,掌握大框;其次,进一步揣摩文章的细节;最后,联系全文融会贯通。根据这样的教学策略展开现代文的阅读教学,其阅读过程就是从整体到局部,之后再由局部到整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比如,在阅读《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快速阅读,对文章的整体进行一定的感知,之后利用文章中的一句话,对故都的秋的特点进行概括;同时,老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文章中很快找到答案,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表达完毕之后,老师就可以顺势提出文章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都的秋“静、清、悲凉”的意境,并且通过文章的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一些景物描写的方式以及情感融入的手法等。接下来,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阅读,描绘文章的几幅秋景,并且让学生对其特点进行探讨,加深学生对相关意境的体会。最后,老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探讨:秋景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如:红叶似火的香山、明澈如镜的昆明湖等,为什么作者只是描写了“静、清、悲凉”的景色?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之后,老师予以总结,进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加强个性化阅读方式的运用,通过对现代文的阅读,抒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进而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不仅仅是在老师和教科书的影响下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可以对阅读文章进行主动的理解与体会。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引导,促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在阅读《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景色描写进行探讨,并且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个人价值、个性价值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当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自我发挥,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在有一定指导的前提下,带领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文章内容进行赏析与理解,进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文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更是不可取代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这里指的教材文本,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被理解、被复制、被记忆的对象,而是可以和学生展开积极对话的一种主体或者说是一种意识,其主要就是一种表达方式,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展开积极、有意义的交融。在学生使用教材文本的时候,不再解释和记忆,而是更深层次地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材文本看成是主体,引导学生和其展开直接的交流和对话,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在整体上掌握文本的概况,进而通过对文本的感知与体会取代老师对文本的讲解与分析,对目前的复制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好主体作用,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提高。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现代文阅读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并且在高考中的分值也越来越高,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在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整体阅读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入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并且和文本展开对话,进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锡能.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及有效策略探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8(18).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篇9

【关键词】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偏向;纠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现代文阅读愈来愈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很多学校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提高了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但是也有一些学校由于教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目的不明确,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致使现代文阅读教学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下列三种偏向:

其一,轻视中学语文课本中现代文的学习和复习。高考对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很少直接选自课本,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把教学和复习现代文的时间放在课本上作用不大,不如把课本上的现代文抓紧讲完,多搜集些现代文阅读方面的复习资料让学生练习,或许还能在高考时碰上一两道题。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些学校高二就把高三的课程赶完了,余下的时间大都是撇开课本教材,让学生做大量课外练习。

其二,忽视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方法的指导。有些教师认为,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大、题型灵活多样,指导学生学习现代文必须把着重点放在这些方面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为此,有的教师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时,不是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去推敲词句,品味语言,分析理解立意谋篇和表达的方法,而是想方设法搜集或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高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练习。由于忽视了阅读知识的教学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致使学生既没有学会如何分析解答高难度的现代文阅读题,又把原来在初中阶段就掌握了的诸如怎样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章内容、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主题思想等最基本的分析文章的方法给荒疏了。

其三,缺乏精心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要提高学生分析解答现代文阅读解题的能力,必须多练,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地搞题海战术,那就失去了多练习的意义。而现在有些学校的做法正是这样,教师对来自四面八方满天飞的现代文阅读训练材料往往不经过认真筛选就印发给学生做。结果是这一类练习题做了不少,时间也耗费了不少,学生仍旧昏昏然。主要是这些练习题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有些习题设计得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存在错误,所以学生难以从中摸索出分析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规律和方法,阅读能力更是难以提高。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偏向是现代文阅读教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的突出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产生更加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尽快予以纠正,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老师该如何做呢?

第一,学校和教师应切实端正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克服短期行为,真正把急功近利的应试教学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教学上来。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学习现代文是项系统工程,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科学的多阅读多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现代文阅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就高考而言,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总是有目的地形成较大的覆盖面,而且测试的内容十分具体,要求非常严格。概念模糊,知识不系统,记忆不牢固,头脑不灵活,都难以适应,因此不经过严格有序的训练,不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第二,一定要抓好课本中现代文的学习。选入课本中的现代文大都是名家名作,不论是语言文字、篇章结构还是表现手法,都是学习的典范。而且每篇课文后编者精心设计了思考与练习题,从初中到高中,基本上形成了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科学序列。因此抓好课本中的现代文学习,就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稳步地提高阅读能力。综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虽然有的没有直接出自课本,但命题的依据还是源自于课本,所考查的知识点也没有超出中学统编教材的范围,所以学好课本中的现代文,对于学生解答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提高应试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篇10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反思命题建设

多年来,对于现代文阅读测试一直研究、探索得不够深入。本文试图汲取教育测量学、思维科学等学科的理论,系统剖析与批评中、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的相关问题,以期利于未来的命题建设。

一、测试重心不准,语文本味淡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小阅读题总是以社科文、自科文的内容理解为测试重心,实际上完全淡化了语文学科的本味,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本体与实质。比较明显的是自科文阅读题,混淆了普通阅读和专业阅读的界线。这种只有相关专业人员才能阅读和只有他们才可能读到的文本,拿来给我们这些可能一辈子都在进行普通阅读的考生进行阅读,有什么阅读价值?让考生到完全缺乏经验支撑的构不成对话关系的阅读沙漠中去找寻答案,除了发挥他们那种本能的“求生意识”,还有什么意义?此题背后的支撑性知识应该首先是读懂文本的经验性知识,然后是有关阅读的知识和技巧。但历年此题所选的文字几乎都是深奥的专业研究。阅读这样的文章,只有识字量这一种语文知识在支撑着,而由这些汉字所组合的话语系统对考生来说却完全是陌生的,学生们固有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经验并不能为阅读这样的自然科学论文进行支撑,所以说这不是语文试题,倒是自然科学试题。考生完成这样的题目,不是在调动着他十几年中渗透在他们脑中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经验,而是在扮演着儿时捉迷藏时那个“捉人”的角色,在一个非常低的甚至是本能的层次上进行信息的搜寻。因此,答对了题目并不见得这个考生的语文水平就高,答错了也不见得他的语文水平就低。

再说试卷中的文学作品阅读,不少考题裸指向于文章的主题。这样的试题也是只注重选文的内容而忽略其言语形式。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言语形式的重要性。其他学科通过言语形式掌握了内容之后,就可以得鱼忘筌,把言语形式抛在一边;语文学科正好相反,它是通过理解文章内容来掌握表达特定内容的特定的言语形式。文本的言语形式是阅读测试的重心,可是上述考题对言语形式的考查几乎是一片空白。

不仅考试如此,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乏这样的设问:“这篇课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意思?”“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一些新编的语文教材,更是设计了大量的主题活动,围绕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等话题,要求学生走入社会,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体验自然,贴近艺术。虽然这些活动,也要求学生查阅文字资料,有的也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或进行口头演讲,但活动设计的重心,并不在母语教育本身,而在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体验自然、贴近艺术这些主题。有人批评这种貌似语文但其指向却在语文之外的语文教学为“泛语文”、“反语文”。这种不良现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与语文阅读测试之间相互影响,恶性循环,且愈演愈烈!

二、信度效度不高,内容分布偏颇

教育测量学告诉我们,考试需要讲究测试信度,中、高考更需如此。测试信度也叫测试的可靠性,即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测试成绩是不是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语文水平。测试信度取决于试题本身的可靠性和评分的可靠性。试题本身是否可靠主要取决于试题的范围、数量、区分度等因素,评分是否可靠则要看评分标准是否客观和准确。中、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在这两个方面,又做得如何呢?

2009年福建卷选用《中国青年报》《寂静钱钟书》一文作为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材料。该文作者周南试做了一遍题,在总分15分中只拿了1分。尤为荒谬的是,一个被作者认为“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答案居然是错的。诚然,阅读是一种二次创作,读者可以对作者的原意进行超越和拓展;命题者需要结合很多客观因素的实际进行拟题,最终形成的考题可能超出作者最初的创作思想或意图。但是文本作者与命题者之间的认知差距怎么这么大呢?退一步说,既然出题者可以完全超出作者最初的思想或意图作自己的“另行理解”,那么,考生同样有充足的理由完全否定阅读题的标准答案。因为考生同样首先是作为读者出现的,他们有权以自己的思想观念对作为阅读考题的文章进行二次创作,也有权做出自己“另行理解”的答案。但是,阅卷老师偏偏把命题者提供的答案奉为圭臬,其考查信度到底有多高呢?2009年湖南卷散文阅读最后一题:“紧扣《云南看云》一文中的‘看’字,赏析该文主题的表达,300字左右。”连阅卷教师也非常无奈地说:“这道14分的赏析题是湖南卷的鸡肋,阅卷时已经难见区分度。”

一些语文行家做不好中小学生的语文作业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主要原因在哪?不是试题的范围、数量、试题的区分度等因素出了差错,就是评分标准不准确。2007年,四川一所重点中学20多位中学语文教师做高考语文试题,居然许多答案与命题者提供的答案不相符合。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少还是资深教师,怎能如此出错呢?很简单,其答案并不准确。这一年四川卷散文(赵丽宏《烟火的变奏》)阅读15题中问:为什么说“战争的‘噩梦’与眼下的美妙火焰没有关系”?这话在文中并无深意,“烟火”是眼前景象,“战火”是联想情景,一实一虚,两者“没有关系”。但其命题者的答案却说:“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这样的回答真是答非所问。人类生活的两个极端就必然没有关系吗?“焰火”的和平环境可以是“炮火”的战争代价换来的。测试信度如此之低,那些语文教师怎么能够“考正确”呢?

再说测试效度,即测试的有效性,是指一套测试对应该测试的内容所测的程度。也就是说,一套测试是否达到了它预定的目的以及是否测量了它所要测量的内容。一个测试即使对某个目的具有一定的信度,但它不一定是有效的;而一个测验对于某个目的是有效的,那么它一定是可信的。现代文阅读测试更要保证较高的测试效度,其内容的分布更要体现全面考查语文素养的要求。然而,不少现代文阅读题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如2010年四川泸州中考阅读题《雪地里的迎春花》,10分考查对内容的理解,4分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一道14分之多的小说阅读题,考点局限在两个方面,而典型化的环境、个性化的语言及相关词语、句子都没有考到。与之相反,2010年四川眉山中考试卷《父子应是忘年交》四道阅读题基本都是考查词语、句子。其中,第25题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第28题中有三小题考查语句作用,而27题、30题都在围绕“忘年交”设题,要么回答“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要么“探究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中考卷其测试效度如此之低,它们会给今后中学生阅读产生什么影响?

三、能力层级模糊,探究试题失真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新课标对探究性、创造性的重视,中、高考更加注重考查阅读过程的积累,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拓展,其中,现代文阅读能力层级的考查即确定了“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四项。基于此,一些中、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便常常在题干中直接使用“理解”、“赏析”、“分析”等词语,以示紧扣《考试说明》的能力层级。其实这些所谓层级是“胡子连着辫子”的,不能清楚地分开,以致陷入模糊状态。比如2008年天津卷散文(《敦煌》)阅读三道题:

19.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20.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如果把三道题中的能力层级动词互换一下,好像也不会影响命题意图与答题内容。命题中的能力层次含糊不清,主要源于《考试说明》界定不清;《考试说明》界定不清,主要源于它照搬与沿袭了上世纪50年代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系统中的一个维度分类――“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到了本世纪初,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系统已经发展到“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其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四个类别――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其认知过程则包括六个类别――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总计有30个具体类别。运用洋人的东西本不是坏事,但要注意人家扬弃的过程,应当吸收人家更新后的成果。

再说“探究”,虽不是布卢姆等人的东西,但还是名不副实。2009年扬州语文中考试卷第23题,2010年江苏、安徽、福建三家试卷第14题,题干中都标明“探究”一词。但是,若把三道题中的“探究”字眼换掉,改为“写出”、“理解”等动词,好像也没有什么异样。题干中写有“探究”,不代表考生会去“探究”,因为探究的价值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方略与过程,而不在于简单地呈现结果。所以,探究题一旦放到考试卷中,就不是探究题了。如果一定要说这也是“探究”,那么考生每一道题目的回答都是在进行一种探究,都是在和文本、试卷命制者、阅卷者进行对话。

还有,有些所谓探究题难度也太小,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要求“探究”林冲的身份、性格和心理就比较浅,只要写出人物身份、性格和心理就可得满分。这种非常容易的考题不仅失去了探究的价值,还会造成考生在未来真正探究中的浮躁心理。

四、批判思维欠缺,多元解读消弥

“批判性”这个词源于希腊文“kritikos”,意思是辨别力、洞察力、判断力,引申义有敏锐、精明的意思。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理智的怀疑和反思的态度”。综观多来的中、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似乎只有两题有一点检测考生批判思维的味道。其一为2009年扬州中考试卷23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其二为2009年宁夏/海南卷11题第(4)题: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地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其实,无论中考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有不少可供我们测试考生批判性思维的资源,只是命题者还不善于从中挖掘。如2009年试卷,其中属于主旨值得反思的,有全国卷《孕妇和牛》一文中的虚假牧歌;属于思维单向缺陷的,有四川卷中《抗生素滥用》;属于论证逻辑欠严密的,有福建卷中《尺度》的随意发挥;属于言过其实的,如江西卷中《木车的激情》关于对木车的赞美、对现代交通的贬斥……如果我们有这方面的意识,考查批判思维的题目是不难命制的。

本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无论中考还是高考《考试说明》根据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空间较大的特点,明确提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然而,在控制误差、弥补主观题目比重增加对高考选拔性损害的观点影响下,文学作品阅读题中多元解读基本消弥殆尽。教育部考试中心对主观题提出“在开放性的前提下尽量客观化”的要求,即“主观题目客观化”。这类试题的评分标准美其名曰“意思对即可”或“根据答案酌情给分”;然而,实际阅卷过程中仍是“采点”不“采意”。这类考题,其答案排斥多元解读,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个性体验与切身感受,不能鼓励考生的创造性解读。另外,多年来“阅读题答案在文中”一说被奉为经典的答题绝招,考生更不会大胆想象与向文外拓展。所以,考生在答题上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倒有点像做变相的填空题,根本谈不上多元解读。

五、文体测点不准,阅读习惯异化

虽然中、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题中的文体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一些考题忽略了文体的测试要点。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主要特点是有客观的研究对象、严谨的思维、独到的观点以及严密的论证过程;因此,其测试要点不应在词句意义的辨析与理解上,而应该专重于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其表述上,对主要观点的把握以及对论据、材料的判断上,对逻辑思路的明晰上。如2009年全国卷Ⅰ中《释“王”》一文,要读懂这篇文章,这样几个问题是必须回答的:(1)甲骨文的“王”字本意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述的?(2)甲骨文“王”的释义经过哪些阶段?(3)说甲骨文“王即斧钺”的理由有哪些?其中最充分的理由是什么?如果能回答这几个问题,这篇文章便全部读懂了。可是,这份试卷的题目,对上述问题很少涉及,相反,只考了一些段落和词句的理解,显然是抓小放大,测点不明。再如2009年上海卷《专家与通人》,首选测点应该是“文章认为专家与通人的区别在哪里”,或“现在不能成为通人的原因是什么”;但是,五道测试题总是在句子解意、语句填空、“太专”原因、“通人”重要性等方面做文章。

不仅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有着非常重要的测试要点,其实,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每一种文体都有其各自的测试要点。对有的文体来说,形式上的特征甚至更具有本质性,更值得考查。例如,新闻报道文体着眼于最快、最简洁地把新近发生的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它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就满足了这一需求。因此,若是考查学生阅读新闻报道的能力,不仅仅要考查学生是否读到该新闻报道里的事件等信息,更需要检测学生抓住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恰当运用相应的技能快速、高效地阅读新闻报道的能力,否则,选择新闻报道的价值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