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十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十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7:19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育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提出了把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基础内容,也不例外进行素质教育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要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指南针,将应试教育彻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但由于开展素质教育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依靠学校、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努力与扶持。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1.完善学生的知识认知体系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对完善学生的知识认知体系及学科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认知体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有很大不同:知识体系是作为客体存在于小学语文教材与大纲之中;认知体系作为主体是对知识体系的客观把握,它要求学生应具备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掌握能力。总体来说,认知体系能力的培养是由国家规定小学教育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作为国家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既有相关性,又有区别性。由于语文学科学习的知识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一般学科的综合能力并不代表认知能力,这就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由此可见,语文学科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因此,加强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对现代人的基础能力与素质培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由于不同的学科都有自身独特的要求与特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小学语文更侧重语文知识的基础性及综合性。语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不仅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涵养与素质,满足学生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解能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素质的措施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明显的是在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而传统教学则以教师教学为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被逐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开展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指导

素质教育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对不清楚或不了解的知识进行重新掌握。由于考试已经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关心与指导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客观的分析与鼓励,还要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二是在进行学习与复习时,教师要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及重难点进行重点指导,使得学生不仅对错误之处有正确的解答,还能对自己的错误之处进行深刻的了解,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关心,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变化的特点,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及生活经验,采用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可针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教学活动穿插。如在进行《负荆请罪》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对廉颇向蔺相如请罪的情境进行现场表演,要求对见面的语言、动作及神态进行着重表现。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设计,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思想的把握与理解。

4.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建设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完善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培养创新教学观念,加强科学思维方式及教学方法的培养,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新时代教学精神与态度。第二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建设。要不断完善自己,还要加强教学素养的培养,以保证有全面的综合能力引用在教学中。第三是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课本要求的知识内容进行掌握外,还要做到灵活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

5.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由于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树立新的教育观,还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怀与肯定,切实保证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教学观念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生活观,还可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开展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及思想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前提下,把握课堂气氛,找准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篇2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特征;对策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在老师的传统讲授方式下进行的,因此,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必要的。目前,体验式教学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体验式教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体验式教学的特征,其次是为了提升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做出一些对策。

一、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1.体验的亲历性

体验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亲历性,通过实际行动和亲身经历来达到心理上的“亲身经历”,是教师与学生完全融入于教学内容之中,深入渗透、揣摩于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的情感、精神之中,只有自己身临其境,才能正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状态。才会凸显体验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益处。

2.体验的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之中,通过体验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获得知识,培养兴趣、开拓思维。

3.体验的个体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接触的人、事、物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人在经历同样的教学体验后,所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学生对体验过程的反思与回味是不需要教师督导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思考。

二、发展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发展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应给予学生亲身经历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的所作所为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才是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价值。

2.教师应该通过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现有的教学设备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的情感都自然表露出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萌发体验式的教与学。

总之,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是新型的教学方式,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教育者共同的努力,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攀峰.试论走向生活体验的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2003(5).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无痕教育”的真谛。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小学生学生学习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一、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教学为主,引导学生体验内心情感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前言”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明确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中,则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列为其中一项;在“实施建议”中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

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为什么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关注体验?也正因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并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体验”是一个过程,它从亲历的实践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体验的这种特性,全面关联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主要表现在:

1、操作的实践性。体验的“亲历”,就意味着要在生活中去亲身参与并且动手操作,这就离不开语文的实践运用。

2、形象的直观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便不可能完全是理性的、抽象的认识,大量的应当是形象的、直观的,这才会有体验的产生。显然,这很符合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3、情感的共生性。学生的亲历总是与情感同生共存。因为“亲历”最容易激感。“体验”更多的便是指在亲历中获得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体味。由“林”生“验”,这与语文教学注重熏陶感染是一致的。

4、自主的选择性。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可以最充分地享受自主选择权。语文教学也只有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谈得上效率和效益。

5、自由的创造性。体验具有最鲜明的个体特点,最尊重个性的张扬。在体验活动中,学生享有很大的自由空间,所有这些方面都会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是这一过程发挥最佳功效的重要保证。

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注重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言传身教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本身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任何语文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适宜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例如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适时、适度地进行品德教育,把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是学生直接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起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生动地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表现出的良好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典范作用。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彼此互相尊重,相互信赖,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老师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更不能有认识定势,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

再次,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探讨问题,老师用自己真挚的感情点染学生的情感,以自己满腔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热情,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的情操,把品行教育无痕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使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真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只要把握住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的奇迹才有可能创造。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篇4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要改变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大投入没有大产出、高投资没有高效益”的不正常现象。在完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运用创新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与方法,通过面授、听课、评课、个别指导、网上授课、网上讨论、检查评估以及组织校际、跨区和全国流与研讨等多种方式,确保试验学校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较大幅度提升。

项目试验在学科教学质量方面的目标是:

(1)语文:通过两年左右时间,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儿童“能读会写”――能认读2500以上常用汉字,能阅读一般报刊和青少年通俗读物,并能用电脑打写出300字以上(或用手写出150字以上)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对已完成某个年级学习的儿童来说,其识字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达到当地一类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

(2)英语:使学生在词汇量、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在小学阶段要掌握2000左右英语单词,初步掌握听说读写能力。对已完成某个年级学习的儿童来说,其词汇量、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要达到当地一类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

(3)中小学其他学科: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达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较大幅度提升,这种提升可以从达到新课标三维教学目标的深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三方面来衡量。

项目试验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目标是:

好:学科知识学得好,试验班学生的整体考试成绩比同年级非试验班的学生要好,也好于同等级其他学校的非试验班。

快: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学生对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学得快,可以提前达到学科教学的知识目标,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知识灵活运用。

多:试验班学生比非试验班学生知识面广,接受的信息量大,参与课堂的机会多,参与测试的机会多,参与实践解决问题的机会多,学生有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

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思维品质、协作意识与能力、自我扩充知识结构的意识与能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强,综合能力强,动手与实践能力强、显性的能力和隐性的能力都强;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体验快乐学习;试验班学生精神面貌与非试验班相比,课堂氛围好,参与性强,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迄今为止,跨越式试验项目已进行了9年时间,先后经历理论方法初步建立、理论方法逐渐完善、试验探索日益深入、试验领域逐步扩展这4个发展阶段,目前试验学校已有228所。

牛刀小试:语文跨越式教育试验

从2000年9月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在深圳市南山试验学校小学部一年级的2个班(80名小学生)中,进行了语文跨越式试验。这两个试验班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2001年1月)完成了746个生字的学习,到一年级的学年结束时,已达到近1900字的识字量,其阅读能力迅速增强,其中绝大部分(85%以上)的学生均可顺利阅读一般的文字材料(包括青少年读物、报刊文章,甚至《三国演义》的简化版);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也远远超出老师们的预料:学生的作文语句通顺,能将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真实感人,并且能较正确地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令人欣喜的是,试验班的某些优秀学生在第二学期末已能完成近千字的日常习作,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小荷初露:关照“双语”教育的同步发展

在深圳南山试验学校所做的试验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该校当时所用的教材是本地自编的试验教材,这种教材的生字量多,教学难度较大,对教师要求很高,因此不少学校的教师对南山试验学校所取得的语文跨越式试验成绩尽管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对于这种试验是否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与价值则表示怀疑。于是,从2002年9月开始,为了探索所用教材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课题组又在广州市越秀区的东风东路小学,用目前国内最通用的语文教材(人教版教材),在拥有100多名学生的2个一年级试验班中做“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结果,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达到甚至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目标――据试验班语文教师反映,试验进行到两个学期时,班上学生的识字、阅读与写作水平已普遍达到她以前所教的四年级学生的水平,并涌现出一批较优秀的作文。为展示这一成果,东风东路小学在2003年8月(即试验刚满1年的时候)将这2个一年级试验班的作文选汇编成书,以《小荷才露》为名正式出版。到2004年5月(即试验尚未满2年的时候),东风东路小学2个试验班学生的语文能力已普遍达到新课标5-6年级段的水平――能阅读各种读物,包括古典名著,能写上千字的记叙文,其中有几位学生还编写了上万字的科幻故事,更多的学生则在网络上开辟了展示自己散文与诗歌作品的个人主页。由于东风东路小学的试验采用的是国内最通用的人教版教材,有较大的普适性与说服力,因而该校试验的成功在国内语文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到东风东路小学参观、听课的人络绎不绝(参观者不仅有广东省和广州市内的语文教学专家,还包括全国其他地区的许多校长和教师)。南山试验学校语文跨越式试验所取得的成功令我们始料不及,同时也使我们开始反思第二语言教学(在我国主要是指英语教学)的改革,并设法将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思想引入英语教学过程中。最早的英语跨越式试验于2002年6月开始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试验小学二年级的2个班(约90人,学生平均年龄7周岁)中进行。这两个试验班使用的教材是剑桥少儿英语,任教的两位英语试验教师都是刚从广东省英语专科学校毕业才两年的年轻教师,学生每周有2~3个课时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英语课。两位试验教师在语觉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方法探索。在试验开展7、8个月后(2003年初),南海试验小学曾用这2个试验班向整个南海区的小学英语老师做公开课,课上学生听说能力的出色表现使外校听课教师们大为惊讶,以为该校请了“外教”。到2004年3月,已是四年级的该试验班学生,无论是课堂上和教师对话的表现还是用英语介绍个人和学校情况的流利程度都让来学校参观的客人们大为赞赏。据任课教师反映,不论是学校的平时测验、期末考试成绩还是口语能力,试验班的学生都要优于非试验班。与此同时,两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试验教师也已成为南海市的英语教学骨干,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经验。目前,南海试验小学不仅在一、二年级开设了试验班,还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此项试验,试验教师的队伍也从原来的2人扩展到整个英语科组。

2002年9月,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也在一年级两个语文跨越式试验班中同时开展英语学科的跨越式试验。这两个试验班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是广州市通用的、市教研室编写的教材。虽然任教的英语教师才刚刚从广州大学英语大专班毕业,但两个试验班的学生在取得如前所述极为优异的语文跨越式发展成绩的同时,在英语学科的词汇量和听说能力方面也有非常突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试验班学生的良好学习风气、听说能力和在英语交际中表现出来的自信曾让来访教师怀疑他们是高年级的学生或者是学校挑出来的尖子生。南海试验小学的英语跨越式试验和东风东路小学语文、英语两个学科的跨越式试验进一步证明,我们的语文教育和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不仅具有操作性、推广性,而且与各校所选用的教材无关。

大刀阔斧:跨越教育资源的“先天不足”,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初理想

南海试验小学、东风东路小学等校试验所取得的成功令我们大受鼓舞,但仍然无法打消一些教研部门和校长的疑虑――跨越式试验能够在硬件条件优越、生源和师资比较好、家长素质比较高的学校取得成功,如果是在其他学校,尤其是条件较差、生源较差的学校是否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为了用事实证明这一点,我们在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选择了南山区一批条件参差不齐的学校于2003年3月启动了跨越式试验,其中向南小学等6所学校率先开始英语跨越式试验探索。向南小学是一所市一级学校,生源条件一般,但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试验特别重视,坚信试验能取得成功。该校的第一个试验班是在原来班级的基础上组建的,所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教版教材,英语教材是深圳市朗文版教材。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努力下,这个试验班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和英语听说能力快速提高。向南小学的经验使我们看到,跨越式试验完全可以在生源和办学条件一般的普通学校取得成功,而白芒小学的试验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白芒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生源条件在南山区属于最差之列的学校:在该校500多名学生中,90%的学生来自白芒村和麻村周边的种养户、工厂外来工、小商贩家庭,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困难;只有不到10%的学生来自于常住户籍家庭,这些学生家庭条件虽然较好,但家长多为无业居民,文化素质不高,学生的学前教育几乎等于零;而且这所学校还有个特点――学生的流动性很大(每学期为12%以上)。2003年9月在该校一年级开始语文、英语两个学科跨越式试验的时候,有一些学生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其父母是来自四川或湖北的打工人员);加上电脑教室设备陈旧落后,不具备上网条件,给试验带来许多困难。任课教师也顾虑重重,认为这样的生源条件是不可能搞跨越的,甚至认为“跨越式发展对于这样生源的学校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经过校长、试验教师和试验指导组人员半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与通力合作,到2004年4月该校的试验已初见成效:绝大部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信息技能和一定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包括原来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学生在内);不仅能看一些寓言、童话或成语故事这类较简单的通俗读物,还能用电脑打写出100~200字颇具童趣的短文;不少一年级学生掌握电脑操作和上网技术以后还回去教自己的家长。学生们的快速进步不仅使试验教师感到惊讶,家长们更是兴奋不已,并对试验学校深表谢意。

不懈求索:跨越式教育试验走进农村

2004年6月,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部级贫困县同时也是国家“农远工程”试点县)教育局的积极支持下,本课题开辟了包括5所小学和1所中学在内的第一个农村试验区,着重探索信息技术环境较差的农村贫困地区如何来实现“大幅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从而使跨越式试验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第四阶段)。换句话说,今后我们将开展两种跨越式试验:一种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称之为“第一层面的跨越式试验”(或“有网络的跨越式试验”);另一种是基于传统教学环境的,称之为“第二层面的跨越式试验”(或“非网络的跨越式试验”)。2005年2月,在广州市远郊番禺区沙湾镇镇政府的热情鼓励与推动下,我们开始建立包括11所农村小学在内的第二个农村试验区。2006年9月,在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又在北京的远郊区县(昌平区和延庆县)建立了包括20多所农村中小学在内的第三个农村试验区。2008年12月,在宁夏永宁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永宁县建立了包括10所农村学校的第四个试验区,随后又在宁夏海原县建立了包括7所农村学校在内的试验区。

通过这9年的实践探索,跨越式试验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农村地区,都已取得较多的经验,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一批很有价值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与此同时,研究也取得了异常显著的效果,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

核心成果:从理论到操作的“立体”创新

本项目的核心成果是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研究”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能够有效提升农村课堂教学质量、可大面积复制和推广的理论、技术、模式和方法,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基础理论:在深入分析语言学习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等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全新理论――语觉论,从而为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奠定了理论基础;从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结合课题组多年的教改试验研究实践,对传统的教育理论、心理理论进行了认真的审视与思考,在批判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作为语文教学跨越式试验的主要理论基础。并且在以上两者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理论、新型建构主义理论、创造性思维理论,建立了本试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主要理论基础。

技术环境与资源:vclass课堂互动教学平台,与各种版本教材配套、按照本课题理论精心设计的优质教学资源,各种课型、知识类型的优秀教学设计方案、综合案例,支持学校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培训课程。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篇5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现状;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91-04

新中国成立68年来,新疆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努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亘古未有的巨大成就。本文试以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以下简称新疆双语教育)为例,就整个双语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属于正规、主流的双语教育形态的学校双语教育问题进行阐述。

一、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疆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形式,对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就业,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各民族大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始终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导下,新疆双语教育随着全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繁荣而有了长足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萌芽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加之新疆又是多民族聚居地,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13个主要的世居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一多半。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密切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实施双语教育势在必行。因此早在1950年5月,新疆省人民政府便发出《关于目前新疆教育改革的指示》,要求各个学校的“汉族班选修俄文或维文,维文班选修国文或俄文”,这是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萌芽。1964年,自治区政府批准了自治区教育厅的报告,决定在认真总结乌鲁木齐市五中和新疆大学附中试办初中汉语强化班的经验的基础上,从当年9月起,将开办自治区汉语文教学实验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新疆大学附中、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六中、喀什地区二中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二中等4所中学的10个教学班。1965年,乌鲁木齐市六中和新疆大学附中又分别招收了两个学制增加一年的初中汉语教学试验班,成为全疆最早开办的双语教学试验班。但这种主要用于强化汉语,并在一年后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实验,因受“”的冲击而夭折。

197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民族小学自三年级起开设汉语课,到1995年,高中毕业生要达到“民汉兼通”。为了充分调动全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学习、掌握本民族语言和汉语的积极性,大力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自治区政府批准了由自治区教育厅起草的《1980年自治区招生工作的补充规定》,该《规定》要求:“参加汉文统考和民族文字统考的维、哈、蒙、柯等民族学生,降低录取分数线。”这成为自治区高校招生工作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被坚持至今。

(二)实验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3年)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少数民族双语人才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在全区各地少数民族中小学进行双语教学改革实验的基础上,自治区教委于1991年4月选定伊宁市一中、哈密地区一中等10所民族中学(民汉合校)作为全区“民汉兼通”的试点学校。次年,按照自治区政府关于开展双语授课实验工作的要求,自治区教委安排在乌鲁木齐、吐鲁番和塔城三市共招收3个班100名学生,进行这项实验。后又在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相继开展了每年招收一个双语授课班的实验工作。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实验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于1996年下发了《转发自治区教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中学部分学科汉语授课“民汉兼通”工作几点意见〉的通知》,明确这项实验的目的是“加快‘民汉兼通’的步伐,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和理科水平,”并就实现该目标所涉及的教师、教材、引入汉语时间、考试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落实《通知》精神,自治区教委于1997年7月25日制定并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授课实验方案(试行)》,对双语教学班的实验目标、开办条件、招生办法、经费来源、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验管理以及办学绩效评估等诸多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将全区双语教学实验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先后成立双语教学领导小组,推动了全区双语教学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时,自治区教育厅于1998-2003年间,先后三次召开全区双语教学工作会议,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引导推广,部署教学工作,有力的促进了双语教育工作。至2002年末,全区各地共有105所学校开办了294个双语班,在读学生达13733人[1](p.68)。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2004年3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决定》,明确了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确定了少数民族中小学逐步过渡到用汉语授课,同时加授母语的双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推进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方案,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决定实施民汉合校工程。该决定成为21世纪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得到了全区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在2010年5月17-19日召_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新疆双语教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次年3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自治区政府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提出和完善了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措施、保障机制,从而使双语教育工作走上稳步实施、有效推进的轨道。按照该《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全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育全面普及,并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于2005年7月印发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确立了双语教育从幼儿抓起的工作思路。自治区还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使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为全面促进双语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2014年全区学前到高中阶段(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双语班和民考汉学生达200.83万人,占幼儿园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74.55%。其中学前三年少数民族双语班和民考汉幼儿5o.8万人,占学前三年少数民族适龄幼儿数的63.11%;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双语班和民考汉学生150.03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68.66%[2]。新疆双语教育工作呈现出有序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成就

经过数十年努力,新疆双语教育取得了以下成就:

(一)形成了全社会重视、热爱双语教育的氛围

长期以来,新疆双语教育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和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规章制度,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将双语教育纳入规划和工作计划中予以落实、加强,为繁荣发展双语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进行全面规划、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推动了双语教育的巨大发展,受到了各族群众的欢迎,营造了全社会重视、热爱双语教育的氛围。

(二)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实施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在2008-2012年间共投资50.69亿元(国家40.2亿元、自治区配套10.49亿元),其中在喀什、和田、克孜勒苏、阿克苏、伊犁、塔城、阿勒泰七地州所属县(市)以及托克逊、吐鲁番、伊吾、巴里坤、木垒、温泉、若羌、尉犁、和静九个贫困县(市)投入20.95亿元,建双语幼儿园2237所,2012年率先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投入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资金29.74亿元,用于农村双语幼儿园幼儿伙食补助、公用经费、免费教材、配套设备、临时聘请学前双语教师工资等。2011-~2012年,国家又安排1.6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乌(鲁木齐)昌(吉)地区建设62所双语幼儿园。这些经费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全疆学前双语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大幅提升了普及率和免费受教育面。据统计,至2012年9月,全区学前三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达42.61万人,占少数民族适龄幼儿数的92.03%。[3]

二是实施农村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民汉合校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国家和自治区共投资约15亿元[1](p.73),改、扩建了中小学校舍、活动场所和教师住房,使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三是实施全区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国家设专项资金5.78亿元,支持新疆双语学校建设854个计算机教室和4.07万个班的“班班通”教室[1](p.74),丰富了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

(三)多措并举,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完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2009年以来,先后制订了各学段双语教育的指导纲要、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二是加大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招聘力度,保障双语教学工作需求。从2003年起,率先实施了《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等重点双语师资培训项目,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培训资金3.48亿元,并安排1.97万名在职少数民族教师参加全国、自治区的一年或两年制培训。这些经过培训的教师大都成为双语教育的骨干力量,促进了由单一制语言教学向双语教学的转型。从2006年到2013年5月,全区先后招聘中小学双语特岗教师3.7万名、双语幼儿园教师1.5634万名、中小学双语教师1.1018万名。在对新聘双语教师加强岗前培训的同时,又采取集中加远程同步直播的方式组织双语幼儿园园长进行专门培训。另外,自治区还制定了乡村双语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规定农村双语幼儿园按1园5个班7人配备教师;201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按照按需补充的原则补充双语教师,可以不受编制限制。上述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至2012年末,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在岗双语教师已达7.63万名,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66万人,比2008年(2.48万人)增长了168.55%。

2007年,自治区又启动了实施农村中小学“双语”教师特培计划,疆内师范院校以“免费、特培、定向就业”的方式,招录优秀学子就读,毕业后充实到乡村学校担任双语教师。至2011年、2012年,分别招收双语特培生4619人、定向培养免费生3155人。[1](p.81-82)与此同时,这些师范院校还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既有效提高了师范生的双语教育能力,又初步建立起双语教师培养的工作机制,为基层中小学提供了大批的双语教师。

三是统编教材,规范教学。自治区启动了双语教育教材编修工作,从2013年10月起,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新疆教育出版社合作新编的人教版《语文》(新疆专用)及修编的普通班和双语班《汉语》教材,已在全疆各个小学起始年级开始投入使用。

四是加强学前,夯实基础。全区各地十分重视狠抓学前双语教育,,将民汉合园工作纳入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统筹安排,不断创新幼儿园办园模式,努力改善双语幼儿园办园条件,积极探索学前双语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切实加强幼儿园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五是加强教学指导,科学引导双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专家赴基层指导教学,定期开展教材教法培训,通过远程同步直播示范课活动培训双语教师。

六是建立督导评估制度,促进双语教育工作走上科学发展轨道。调整双语教育招生考试政策,制定双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实施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完善双语实名制系统,督促双语教育质量的提升。

七是加强双语教育研究,积极探索有效推进双语教育之路。成立双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双语教育研究会,启动双语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使双语教育研究初见成效,许多科研成果已成为教育行政决策的依据。

八是大力营造激励少年儿童努力学习双语的社会环境。从2006年起,每3年举办一届全区少儿双语口语大赛,迄今已办了四届,共有近180万名各族小选手参赛。

(四)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多样化的教学丰富了双语教学实践

全区各地教育部门深入研究探索适合本地的双语教学和管理模式,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一是部分课程(主要是理科各课程)用汉语授课,其他各科仍用民语授课;二是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加授民语文课。还有一种过渡式双语教育模式,仅在锡伯族双语教学、内地新疆高中班和疆内初中班实行。它是以少数民族语为基础,在小学低年级段使用本民族语教学,同时也实施汉语教学,到中高年级段全部使用汉语授课。

同时,各地还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双语教学模式改革。为了提高双语教学效果,自治区许多少数民族中小学已开始尝试运用制作课件、幻灯片、教具等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并实现优质双语教学资源共享。在实验的基础上,自治区教育厅积极推进光盘授课教学,利用乌鲁木齐优质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采取学前、小学汉语课的课堂实录方式,制作教学实录光盘,发放给各农牧区学校,以指导、推进当地的教学改革。

(五)初步构建了从学前至大学的双语教育体系

从20世纪50年代起,新疆的部分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医科大学首先实行了用汉语授课。近年来,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业院校、财经院校包括职业技术院校都开始将部分课程或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率先在高等教育领域实现了双语教学。

始于1992年的中学双语授课实验班,经过长期实践,已形成了部分课程(主要是理科各课程)用汉语授课和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加授民语文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现已延伸到小学和学前阶段,初步构建起从学前至大学比较完整的双语教育体系。

三、新疆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多年来,新疆双语教育事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可小觑,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双语教育的迅猛推进、双语班学生数量剧增,致使合格的双语教师匮乏,不得不向社会招收大量的双语代课教师,据统计,2013年全区中小学双语代课教师占双语教师总数的9%[4],因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偏低;二是双语教育各要素相互脱节,不能有效衔接,协同发展。

笔者认为只有积极采取以下措施,方能使上述问题和困难得到有效化解。

(一)双管齐下,培养优先

双语教师是双语教育中的核心关键要素,其作用至关重要。为此,一方面在培养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师的过程中,首先应加强疆内各师范院校的双语学科建设,特别是要针对双语教师培养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或引进等方面的有效措施,切实增强其双语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严把招生入口关,积极采取优惠政策,确保将优秀高中毕业生招入师范院校双语教育专业就读。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双语教师的培训质量,首先要在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培训方法等方面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努力做到以语言和专业培训为基础,适当延长见习实践期,突出狠抓授课能力培养;其次是改进培训方式,采取“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指导”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研究交流与实际考察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双语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第三是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

(二)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双语教育作为当代少数民族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只能在实验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求得完善发展。在2015年8月18日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所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的方针,要求“依据法律,遵循规律,结合实H,坚定不移地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以民汉双语兼通为基本目标,建立健全从学前到中小学各阶段有效衔接,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满足需要的双语教学体系。”这无疑是新疆双语教育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首先,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循双语教育规律。新疆双语教育牵涉方方面面,要素环节众多,必须科学规划、统筹部署、有序推进,才能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倒逼式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夯实幼教为基础,以加强中小学为中心,努力做到各个学段紧密衔接,各种要素相互配套,形成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

其次,鉴于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语言使用情况复杂,加之各民族历史、生活环境、人口数量和有无文字等因素各异的实际情况,发展新疆双语教育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绝对不能在教学模式上强求整齐划一,在教学工作上讲究同步推进,而应该允许有差异、有特点。

参考文献:

[1]方晓华,付东明.双语教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2]葛丰交.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60年发展与进步[J].民族工作研究,2015,(6).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篇6

我是工作在敬仲镇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2006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幼师专业,并被分配到敬仲中心小学任教。

在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在学校中,我担任的是语文教学的工作。从一开始的二年级语文教学,我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赵美花老师指导的“小语整改”实验。在实验中,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并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参加学校组织和镇、区组织的听课活动。同时,赵美花老师也多次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也在我校开展的“教案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就在这一学期和学年的结束,我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三年中,我继续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实践着“小语整改”实验的优越性。在这三年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我也连年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镇优秀教师”“镇教学新秀”和“镇教学能手”。

从2007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师”。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我还善于总结自己的各种经验。在教学之余,我认真撰写各种教育论文,先后有许多篇文章在各种征文中获奖。其中,《论现代语文教学与诗文素养实验的结合》《古典诗词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等多篇论文获省创造教育研究会论文三等奖和一等奖。同时,我非常重视班内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所教的许多学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如:王新培同学在二年级时写的《动物运动会》,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看图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孟晨同学在五年级所写的《游马踏湖》获“关爱淄博”征文二等奖;去年,有五名同学在全国校园文学征文中获奖,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敬仲镇中心校崔华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篇7

我是工作在敬仲镇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幼师专业,并被分配到敬仲中心小学任教。

在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在学校中,我担任的是语文教学的工作。从一开始的二年级语文教学,我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赵美花老师指导的“小语整改”实验。在实验中,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并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参加学校组织和镇、区组织的听课活动。同时,赵美花老师也多次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也在我校开展的“教案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就在这一学期和学年的结束,我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三年中,我继续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实践着“小语整改”实验的优越性。在这三年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我也连年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镇优秀教师”“镇教学新秀”和“镇教学能手”。

从1999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师”。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我还善于总结自己的各种经验。在教学之余,我认真撰写各种教育论文,先后有许多篇文章在各种征文中获奖。其中,《论现代语文教学与诗文素养实验的结合》《古典诗词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等多篇论文获省创造教育研究会论文三等奖和一等奖。同时,我非常重视班内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所教的许多学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如:王新培同学在二年级时写的《动物运动会》,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看图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孟晨同学在五年级所写的《游马踏湖》获“关爱淄博”征文二等奖;去年,有五名同学在全国校园文学征文中获奖,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篇8

  我是工作在敬仲镇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幼师专业,并被分配到敬仲中心小学任教。在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在学校中,我担任的是语文教学的工作。从一开始的二年级语文教学,我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赵美花老师指导的“小语整改”实验。在实验中,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并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参加学校组织和镇、区组织的听课活动。同时,赵美花老师也多次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也在我校开展的“教案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就在这一学期和学年的结束,我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三年中,我继续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实践着“小语整改”实验的优越性。在这三年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我也连年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镇优秀教师”“镇教学新秀”和“镇教学能手”。从1999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师”。在工作中,特别是在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我还善于总结自己的各种经验。在教学之余,我认真撰写各种教育论文,先后有许多篇文章在各种征文中获奖。其中,《论现代语文教学与诗文素养实验的结合》《古典诗词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等多篇论文获省创造教育研究会论文三等奖和一等奖。同时,我非常重视班内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所教的许多学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如:王新培同学在二年级时写的《动物运动会》,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看图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孟晨同学在五年级所写的《游马踏湖》获“关爱淄博”征文二等奖;去年,有五名同学在全国校园文学征文中获奖,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敬仲镇中心校崔华XX.10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篇9

在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在学校中,我担任的是语文教学的工作。从一开始的二年级语文教学,我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赵美花老师指导的“小语整改”实验。在实验中,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并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参加学校组织和镇、区组织的听课活动。同时,赵美花老师也多次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也在我校开展的“教案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就在这一学期和学年的结束,我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三年中,我继续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实践着“小语整改”实验的优越性。在这三年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我也连年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镇优秀教师”“镇教学新秀”和“镇教学能手”。

从1999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师”。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我还善于总结自己的各种经验。在教学之余,我认真撰写各种教育论文,先后有许多篇文章在各种征文中获奖。其中,《论现代语文教学与诗文素养实验的结合》《古典诗词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等多篇论文获省创造教育研究会论文三等奖和一等奖。同时,我非常重视班内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所教的许多学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如:王新培同学在二年级时写的《动物运动会》,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看图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孟晨同学在五年级所写的《游马踏湖》获“关爱淄博”征文二等奖;去年,有五名同学在全国校园文学征文中获奖,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敬仲镇中心校崔华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篇10

关键词:文学;儿童文学;语文教育;文学教育;语言艺术

文学教育历来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由于学习者的接受特点,儿童文学在文学教育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在课程设计、教师培训i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现象。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编写新版小学语文教材时,将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教授的《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工作研究》作为整个教材编写工作的理论支持,同时在教材中选人多篇中外儿童文学的名家名篇。又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儿童文学专业“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相关的教师培训课程,为教师编写儿童文学教材,向小学教师普及儿童文学理论知识,介绍儿童文学的内容、特点、功能、作用,介绍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作家作品等,组织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修养”。此外,依据教育部2001年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中对小学一至二年级的阅读目标提出了lo项要求,其中第6项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文类为“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由此可见,儿童文学的重要文体之一的童话、寓言已经受到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视与关注。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人教版、北师大版、江苏版与河北教育版的四种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文体在整个语文教材篇目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升,比如,人教版的一年级下册中,“童话文体的篇数由年版的7篇增加到2001年实验版的14篇,上升了个百分点,占到课文总数的4l%。儿童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文学在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类价值观的体现。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了解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文学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德育、美育、智育等功能。具体地说:文学作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化,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高度的精神感召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文学作品是人类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审美体验的集中体现,它可以传达给处在成长期的学生,并且经由学生自身的情感和经验内化为他们自己的审美体验;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创造,文学的欣赏需要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需要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

由于文学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育、美育、智育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它应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常常提到,2l世纪呼唤新的人才观,那么,新型人才的素养应该包括一定的文学素养,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学素养也应该是一个健全的人的基本素养。文学历来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类早已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世界范围内,许多世纪以来文学课就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以往,学生主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习识字,或者学习外语——例如拉丁语,或者获得宗教知识,或者学习阅读方法。直到世纪,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学教育才走上关注文学自身的道路。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体验、感悟和学会评价。

西方的母语教育一直有重视文学教育的传统,虽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日益感到应加强母语教学的实际应用色彩,但文学教育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一种共同的看法是在母语教学中把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加以区分,这和张志公先生提出的从初中开始在语文课之外增设文学课的看法是一致的。例如在美国,由全美英语教师委员会制定、对美国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英语教学纲要》(1982)指出:“英语研究包括语言知识本身,包括作为交际手段的英语应用的发展,以及对文学作品所表现的语言艺术的欣赏。”这份纲要把语言应用与文学欣赏区分开来,要求通过文学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文学是人类经历的一面镜子,把文学当作与他人联系的方式,从与文学相联的复杂事物中获得洞察力。德国的母语教学分为德语课和文学课,法国也十分重视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教学。至于前苏联,十年制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采用两套教材,即俄语和文学。文学教材又分为《祖国语言》(一至三年级用)、《祖国文学》(四至七年级用)和《俄苏文学》八至十年级用)。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学遗产。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也是十分重视文学教育的,能够吟诗作赋一直是显示一个人有文化的重要标准,不过,传统的文学教育是和历史、经学教育等揉和在一起的。本世纪以来的文学教育则是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存在的,我国的语文教材中也选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1956年,我国曾经学习苏联母语教学的模式。把语文课分为语言和文学两科,并为此编写了两套教材——语言教材和文学教材。现在语文界一种普遍的看法是:1956年的分科是失败的。但是究竟失败在哪里,有没有合理的成分,却很少被研究。其实,即使那次分科教学不成功,也不能因此而否定文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应有的位置。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重新认识文学教育的地位、功能,应当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学教育。

二、从学习者的接受特点出发,儿童文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学教育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不论是从文学在人的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这一角度出发,还是从中外母语教学的历史演变来观察,文学教育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基础教育中,考虑到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审美趣味等特点,儿童文学应该成为文学教育的主要载体。

什么是儿童?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指专为18岁以下未成年人精神生命健康成长服务并适合他们审美接受心理与阅读经验的文学。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对象正是18岁以下的学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儿童文学理应成为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学资源。

儿童文学作为语文教学主体资源所具备的特别优势,来自儿童文学自身的性质与特征:第一,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指“在文学艺术领域,举凡专为吸引、提升少年儿童鉴赏文学的需要而创作的且具有适应儿童本体审美意识之艺术精神的文学。”儿童文学独立于之外,从本质上是因为它将儿童当作首要的读者对象,对儿童文学的儿童中心、儿童本位立场,儿童文学作家们都有明确的认同并反映于他们的创作中。特别是现在的儿童文学作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已经认识到,为儿童写作并不是把成人的思想、信条强加给儿童,儿童文学必须要让儿童读者能够理解和领会,儿童文学的内容和结构都应该符合并激发儿童的兴趣,儿童文学作家必须了解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征、思维特征与社会化特征。在具有文学才能的同时还需持有与儿童共鸣的思想和心绪。

作为儿童本位的文学,所有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都会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反映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具有儿童乐于体验、能够接受的审美情趣,尤其对于学龄初期的儿童,儿童文学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是其它品种读物不可替代、无法比拟的。

第二,儿童文学是具有教育性的文学。

虽然儿童文学已不再被视为教化儿童的工具和手段,现在的儿童文学也摆脱了过去教育和想象矛盾冲突的处境,教育性还是隐含在儿童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之中,当然,人类社会,包括儿童文学世界,对教育的理解业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天赋、智能和体能;培养对人权和基本自由以及《联合国》所载各种原则的尊重;培养儿童对其父母、自身的文化背景、语言和价值观、居住国的民族价值观、原籍国以及不同于本国的其它文明的尊重;培养儿童本着各国人民、族裔、民族和宗教群体以及原为土着居民之间的谅解、和平、宽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的精神,在自由社会里过有责任感的生活;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事实上,早在公约签订之前,世界儿童文学已经多样化地呈现了上述理念。与19世纪的儿童文学相比,20世纪的儿童文学明显更具有社会的、文化的责任感,注重沟通儿童与现实、历史、未来的联系,注重向儿童表达人与人相互问的平等、友爱、宽容、理解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培养和增进儿童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全面促进儿童精神和个性的成长。儿童文学之所以和先进教育思想同步,因为它是人类提供给后代的精神产品,传达着社会的理想,也凝聚着人类最进步的文化和文明,即使儿童文学不再承担宣传成人的思想、向儿童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的任务而转向想象和娱乐,但其陶冶性情、培育心智的作用,它对儿童审美的熏陶和浸染,对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

小学的语文资源,需要直接呈现给成长期的儿童,对思想性、教育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这一点上,儿童文学已经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由于儿童文学向儿童传达的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美德、共同理想,不会受到意识形态的专制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背景的儿童文学在传播、交流方面享有更为广泛的自由,儿童文学这一资源也因此更为丰富,应用上更为便利,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

第三,儿童文学是特别重视语言艺术的文学。

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的资源优势还突出表现在语言方面。儿童文学和一样,都是语言的艺术。在文学中,语言是第一要素,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文学的材料,文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作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艺术风格和个性,都必须通过语言呈现和表达。由于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文学,因而对语言美有着更高的要求。

俄罗斯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专门为乡村儿童写作,这位语言大师吃惊地发现,他需要花在语言上的功夫比创作作品时更多。为了让故事字字句句都做到“精彩、简洁、淳朴,最主要的是明确”,他转而向民间文学学习语言,努力让自己的故事语言“明确、清晰、美丽和温和”。实际上,儿童文学的语言必须把简明、规范和鲜明、生动结合起来,同时还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这样才能吸引儿童,让他们感悟到语言的艺术魅力、感悟到文学语言的艺术美。从世界范围看,各个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显示了其本民族语言特有的个性,具有较高的艺术品质,成为儿童学习语言最理想的范本。

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的各个年龄段,都直接参与儿童的语言学习。学龄前期,儿歌、童话、故事,由教师或家长以口头讲述方式提供给儿童;学龄初期、中期,儿童则自主阅读童话、小说,在口语、书面语言两个领域,儿童文学对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都非常深刻。

小学语文作为为儿童开设的基础教育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特别强调语言学习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我们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即使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也开始注重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需要直接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活动,掌握本民族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语感、整体把握,在人文与工具的统一方面,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较之一般的语言材料,优势相当明显,也更形象、更生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主动性。大量的调查证实,小学阶段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都有从小阅读儿童文学的经验。要将小学评议建设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推动小学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评议学习,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重视开发和选用儿童文学资源,以促进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四,儿童文学是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各国的儿童文学当然也是具有意识形态性,“有着自己明确的美学原则”,但同时也反映一些共同的国际主题,如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热爱和平、国际理解、种族和解,儿童们阅读安徒生的美丽童话,并不只是度过愉快的时光,他们也从中自觉到做人的准则,以及作为人改变必须承担的重担责任。“希腊儿童文学作家洛蒂.皮特罗维茨在1986年日本iBBY发言中也强调,儿童文学是一座桥梁,是沟通儿童与现实、儿童与历史、儿童与未来、儿童与成年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精神桥梁,在这个“桥梁”的概念中,包含了理解、抚慰、拯救、引导等不同的功能。在社会道德的价值上,儿童文学中传达的也多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诚信、勇敢、合作、宽容等。

结语日本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曾谈到,童话往往成为构建人性的重要方式,如果幼年时期受过相同童话的熏陶,那么在人格最根本的部分,仍保持着共同的成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儿童文学在人文性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儿童文学在陶冶性情、增进美感,对儿童情感、态度恶劣、价值观产潜移默化的影响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从而在语文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王泉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