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4:52

冷链物流的定义篇1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现代物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6-00-02

0引言

迄今为止,不同的机构和学者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冷链物流的定义,如我国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为:“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1],该定义强调了冷链物流的专业性和物流网络的概念;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则定义为:“一条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连续过程中维持正确温度,以阻止细菌生成的供应链”[2],该定义更加全面地解释了品质保证的条件,包含温度、细菌控制等多方面。以上定义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指出了冷链物流的特点。总之,冷链物流是指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使之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其一般包括在低温冷藏条件下的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四个基本环节[3],且各个环节相互交错,共同运行。

1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迅速,其中冷链物流的发展尤为突出,国务院、交通部、商务部及各省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冷链物流利好政策和标准,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越来越多的冷链物流企业由基础服务转向增值服务,并向着综合性一体化方向发展[4]。

1.1国家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支持

随着我国冷冻冷藏产品消费量的快速上升,国家越来越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制定和了一系列政策对冷链物流进行宏观引导,最近五年有利于冷链物流的相关政策如表1所示[5]。除此之外,国家还给予冷链产业大量的财政支持,基于这些政策和财政的不断支持,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1.2发展不平衡,冷链市场分散

最近几年冷链市场发展很快,但市场分散、集中度较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需求不平衡。2014年,冷链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京、津、鲁、粤等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此外,由于某些地域性很强的国家政策的推动,使得一些地方的冷链市场发展迅速,如“丝绸之路”国家政策大大促进了成都、云南冷链物流的发展[6]。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不平衡,重点分布在中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西北区域较少。

(3)由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市场需求的不平衡,使得冷链市场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1.3设备比较落后,信息技术匮乏

目前我国的冷链基础设施陈旧,数量严重不足且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很多关键物流节点缺少相应的冷冻冷藏设施[7],信息技术极度匮乏。首先,基础设施落后,冷藏车和冷冻库的数量不足,物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很少;其次,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由于“最先一公里”建设不完善,导致全国很多地区优质的冷链产品走不出去,品牌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由于“最后一公里”不健全,国外的冷链产品很难保质保鲜、快速准时的引进来,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最后,专门的冷链物流的综合性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很少,信息技术匮乏,管理水平落后。

1.4冷链物流标准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首先,虽然目前我国冷链相关标准出台很多,但标准之间重复和交叉现象严重,标准体系还不完善[5],不能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其次,现有已的标准,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严重。很多标准只是停留在公司制度层面上,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非常困难,一方面冷链物流企业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视国家标准,明知有相关标准,但还是遵循老观念和老做法。另一方面,很多物流企业在设备和技术上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因此在物流配送中也很难按照标准执行,断链情况严重。

1.5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且学历偏低

冷链物流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来保证整个物流过程的质量,但是我国的冷链物流人才却不容乐观。造成现今局面的原因主要分为如下3项:

(1)专业人才缺乏。随着冷库的多样化,在整条冷链中,对冷库的管理和使用要求越来越专业,而在设计中,更要求熟悉冷库使用全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业最近几年才开始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没有相关的专业设置,即使有些高校有冷链物流相关专业,但也属于冷门专业,学生都不愿报考,因此,冷链人才极度匮乏。在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冷库作业人员,冷链物流的各管理层,甚至货车司机都很少[5]。

(2)冷链物流中冷库建设规划缺少专业人才,重复建设现象普遍。

(3)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本科学历少,大都是技校、职高或中专毕业生,且较多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8]。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物流发展优势

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冷链物流整个过程实施智能化管理和监控,是现代智慧物流发展的趋势,其优势有[9]:

(1)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储存管理变得更加简便、快捷、高效;

(2)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确定事故责任;

(3)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

(4)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使生产厂家根据市场安排生产、控制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生产风险。

总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物流保证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质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明确了责任,方便了政府部门对冷链产品的监测和管理,这必定是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物流发展建议

3.1加大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科技和创新引领现代物流的未来,因此引导和鼓励企业、各科研机构及高校自主研发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和技术,全面融合物联网核心技术,创新现有冷链物流技术体系,使之与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广泛融合,建立“互联网+”环境下的冷链物流运转机制,将成为冷链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3.2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分为如下几步:

(1)国家应从政策和资金上进一步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新建一批“冷链物流配送”型冷库,购置数量充足和装备先进的冷藏车,完善配送的各个环节,保证不断“链”;

(2)重视和解决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3)鼓励各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系统,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4)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云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在冷链物流中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推动行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等职能,从而保证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

3.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目前,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应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理念,不断改进现有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把企业做大做强;针对第三方冷链物流小而分散的现状,鼓励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逐渐实现物流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6]。

3.4人才培养策略

专业人才的缺失已成为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大培养和储备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刻不容缓。首先,国家教育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相关专业的教育机制改革和探索;其次,各高校应积极开设相关专业,大胆引进国外的教师、教学理念和相关课程体系;最后,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各高校及职业院校与企业实行联合培养,使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授课,让学生走进企业锻炼,实现物流企业和学校的双赢[10]。

4结语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为现代冷链物流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虽具有一定规模,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应更加关注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力度,积极开发和创新冷链物流的先进技术并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相融合,建设冷链物流的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和综合云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冷链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7(10):106-120.

[2]梁东辉.基于价值流分析的水产品冷链物流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3]常丽娜,李学工.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2):34-37.

[4]姜良秀,孙朋杰.协同创新对冷链物流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对策――以山东荣庆物流企业为例[J].中国商贸,2014(22):151-152.

[5]冯健.我国冷链物流政策演变与展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11):9-11.

[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5)[R].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

[7]谢晴.抢滩冷链物流机遇与挑战并存[J].中国农村科技,2014(8):20-23.

[8]梁爱文.生态文明型物流发展策略[J].开放导报,2015(2):89-92.

冷链物流的定义篇2

为了摸清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解决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2008年9月至11月底,冷标委联合我国冷链物流服务、食品、医药、商业流通、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等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媒体,组织了针对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暨冷链物流监管与信息服务需求情况的大型调查活动,为制定国家冷链物流标准发展规划、确定我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以及明确国家当前急需制定的冷链物流标准项目提供依据。

调查情况及数据分析

1 行业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寻找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促进冷链物流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从调查结果看,56.2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缺失,非冷藏车进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认为“政府机关、下游企业和终端消费者还没有产品的冷链物流意识,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有效规模小”和“冷链物流对比一般社会物流成本太高,而全社会还没有这种意识,没有给予合理的价格、作业待遇”的比例分别为48.44%和40.63%。排列前三位的选项涉及社会意识及冷链标准的问题,说明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集中在社会各级的意识以及冷链标准不完善两大方面。统计结果见图1。

总体来看,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同冷标委与企业交流的结果大体一致。

从实际走访的情况看,虽然我国冷链物流服务对象的产业基础雄厚,但冷链物流在我国发展的社会基础却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

(1)普通消费者乃至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冷链物流的概念还十分陌生,对冷链物流的意义认识比较肤浅,或不全面,目前主要是从减少浪费的角度进行考虑,对于完善冷链物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建立开放的冷链物流系统、保障消费知情权、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意义认知较浅;对于冷链物流系统还涉及到能源节约、需要系统合作等问题尚没有过多的考虑。

从近期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动向看,甚至有排除部门横向合作的考虑,这种倾向是相当危险的。

(2)冷链物流产业链终端企业极度缺乏冷链物流的意识。

例如,医院、疾控中心、药店等单位了解冷链物流概念的比例非常低。在我国曾发生过的医药群体性事故中,医药生产企业、医院、疾控中心、药店等往往被迫分担了在物流环节发生的问题,他们可能是医药冷链物流系统不健全所造成事故的无辜受害者,但由于无法追踪冷链物流系统,造成相关责任无法分清。

从食品或初级农产品产业链来看,蔬菜、水果等腐烂比例太高,增加了超市的经营成本。但如果进入相对较好的冷链系统,商品的保质期可增加一倍以上,等于延长了商品在超市的可销售时间。如果果蔬类易腐食品的保质期从一天延长到三天,超市的损失就可以减少30%~50%。

从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发展的历史看,产业链终端作为冷链物流的受益者,应当是冷链物流积极的推动者。但我国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虽已起步,但未来的道路仍然很漫长。

在涉及我国冷链物流经常断链的原因判定问题上,被调查者有57.81%认为断链原因是“冷链物流硬件水平问题,包括:冷链系统设计处于空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车辆和物流节点之间没有衔接等”。50%认为是“人为因素: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经常采用中途停机甚至采用非冷藏车运输冷藏货物”。42.19%认为是社会认知问题。统计结果见图2。

从实际走访的结果看,硬件建设也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首要问题。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确实存在恶意断链和用非冷藏车运输产品的问题,他们的行为又进一步导致恶性竞争。因此,行业规范的必要性十分迫切。

2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只有约60%的被调查者对所在城市采取的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情况进行了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被调查者对宏观政策及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不是非常了解,或当地政府没有相关的激励政策。调查显示,56.41%的被调查者建议将冷链物流发展“列入当地重点发展项目,优先进行项目立项”,41.03%的被调查者选择“和节能项目结合,进行资金扶持”。统计结果见图3。

对于组织冷链物流培训及赴国外进行交流的选项,56.2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意义,但应先从了解国内情况开始”。统计结果见图4。

问卷中“所在城市最近3~5年内重要冷链物流规划项目”为填空题,回收的问卷中没有人进行解答,说明目前多数城市还没有对冷链物流进行规划。

3 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

调查中,希望通过制定国家冷链物流标准来解决行业问题的意见比较集中。79.69%的被调查者希望解决“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和服务企业准入标准。通过资质认证、诚信认证,逐步规范冷链物流服务市场”。表明被调查者普遍对现存的冷链物流服务市场不满意,希望通过国家标准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准入资格。在标准的强制执行中,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将被淘汰,冷链物流服务市场现有状况可以得到改善,市场上规范的企业将得到公平地评价。统计结果见图5。

从行业当前最急需制订的冷链标准来看,53.1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冷链物流行业服务标准”,35.94%认为是“冷链物流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和诚信体系标准”。本选项的结果与上一个问题的结果非常吻合,表明被调查者希望尽快建立相关行业标准和行业准入标准,希望通过标准的制定提高冷链物流行业的准入门槛,规范现有行业秩序,提高服务水平。统计结果见图6。

此外,78.13%的被调查者赞成国家鼓励、建设冷链物流实验/示范基地的意见。而这些工作的进行,需要得到国家相关支持。

4 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始终是物流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希望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化来解决哪些行业问题”的调查中,“空载配货问题”占42.19%,“物流服务企业内部优化调度和对于车、货、司机的管理问题”占

37.5%,“物流服务企业资质认证和诚信问题”占37.5%。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层面希望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内部问题(空载、企业内部优化)、诚信问题。

其他选项涉及到“网络建设”、“供应链建设”、“共同配送”、“消费者权益维护”等问题,结果显示企业家对企业间及企业与消费者间的关系的关心程度不够。各选项的统计结果见图7。

对于“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应包含的内容”的调查,排在前三位的是温度(67.17%)、时间(51.56%)和湿度(42.19%)。调研结果显示了冷链物流服务的客体对这三个方面的敏感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冷链物流服务的特点。各选项的统计结果见图8。

针对“冷链物流服务信息向谁提供”的问题,选择结果为终端企业用户(56.25%)、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51.56%)、货主(39.06%)、工商及产品质检相关监管单位(20.31%)。统计结果见图9。

5 冷链物流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缺乏监管标准,无法执行”占56.25%,“冷链物流是个大系统,政府部门是分段管理;产品从出厂到市场的终端环节,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占48.44%。统计结果见图10。

对于冷链物流监管工作的重点问题,73.44%的被调查者认为重点应是“尽快出台和完善冷链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增加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透明度。保证冷链物流不断链”。由此可以看出,监管的执行需要标准来支撑,也需要冷链物流信息化来增强服务过程的透明度。统计结果见图11。

目前,冷链物流监管的主要责任单位相对分散。50%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责任单位是“质量检验检疫部门”。同时也说明冷链物流是个大系统,涉及到的监管部门多,存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问题。统计结果见图12。

进入2008年,我国出现了“冷链物流热”的现象。为做好行业工作,冷标委希望能在2009年举办我国第一次专业的冷链物流学术年会。从反馈意见来看,排在前三位的问题分别是:

(1)尽快建立相关产品(医药、加工食品、果蔬花卉、水产品、生鲜肉类、乳制品、化工危险品)的冷链标准;

(2)温度控制与监管;

(3)气调保鲜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虽然得到的终端企业信息有限,但统计结果仍然可以反映出一定问题。

首先,各地政府对冷链物流的概念不甚了解,没有意识到冷链物流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企业也对宏观环境、宏观政策不太了解。今后,冷标委应加强对各级政府的冷链物流宣传,并做好培训工作;同时加紧探讨冷链监管、冷链标准的制定等相关工作。

冷链物流的定义篇3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3、鼓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博科资讯武兴兵在进行了大量有关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调查后指出,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平台,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仅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一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3S、自动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网产业发展建设。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良好的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

冷链物流的定义篇4

关键词:aHp;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商选择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thecoldchainlogisticsserviceabilityof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fortheconstructionofevaluationindexsystemoftheresearchobject,useaHpweightsforevaluationatalllevels,throughtheestablishmentofcomprehensiveevaluationmodel,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coldchainlogisticsserviceabilityof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toprovideausefulbasisfordecisionmakingof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andengagedinbusinessorpeopleinthechoiceofcoldchainlogisticssuppliers.

Keywords:aHp;freshagriculturalproducts;coldchainlogistics;supplierselection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涌现出越来越多爱吃“鲜”的消费者,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同时,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冷链物流作为保障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发展更是受到政府的重视。2010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l展规划》,第一次全面综合规划指导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鉴于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性和易损性,从事与生鲜农产品有关的企业或个人在如何选择冷链物流供应商上非常头疼。基于以上背景,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商服务能力评价模型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商服务水平的评价研究成果也非常有限。李远远、李志浩、刘礼帅从财务、客户服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进行了评价[1];邓爱民、杨葱葱、傅志明运用可拓理论建立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综合评价模型,同时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2];邓延伟、邬文兵、许金立、张熠华参考SCoR模型,并结合水产品的特殊性,给出了水产品冷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李梅、吴冲、胡建平基于模糊物元模型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进行了评估[4];王变娜、陈辉发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对食品冷链物流绩效进行了评价[5];方凯、钟涨宝、王厚俊、贺岚本构建了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效率进行了评价[6]。

以上学者对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都有借鉴意义。但鉴于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冷链物流供应商的服务水平还待提高,特别是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从事生鲜农产品的运输配送等服务方面的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继续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商的服务水平评价作进一步的研究,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利用aHp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冷链物流供应商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拟为对从事与生鲜农产品有关的企业或个人在选择冷链物流供应商时提供有益的决策依据。

1层次分析法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迪(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冷链物流供应商能力评估中,可以通过将体现冷链物流服务能力的各项因素由定性关系转化为定量计算,把各因素分解成若干个层次,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层次中相对重要因素,最后综合各因素重要性,进行服务能力大小总排序,评估冷链物流服务能力,进而为选择冷链物流供应商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

2冷链物流供应商评价模型构建

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参考以往文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将冷链物流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划分为服务质量、运输能力、成本费用、技术设备等几个因素。反映服务质量的指标,如订单处理效率,准时到货率,信息交互能力等;反映运输能力的指标,如全程冷链率程度,货损率,腐损率等;反映成本费用的指标,如服务收费水平等;反映技术设备的指标,如冷库容量,冷藏车数量,信息技术设备等,如图1所示。

2.2层次结构图形构建

根据评价指标建立供应商选择的层次结构图。如图2所示。

2.3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单排序

由表8可知,在反映冷链物流供应商服务水平因素中,腐损率占0.35,在众多单个指标因素中位列第一,从准则层面看,运输能力占0.52,由此可以看出运输能力在冷链物流中扮演的重要地位。当下我国冷链物流运输能力较低,在降低产品腐损率方面还待提高,因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发展高新技术,提高运输能力,降低生鲜农产品腐损率。

3结束语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发展初期,对冷链物流供应商的服务能力评估方法与成果较少,从事与生鲜农产品有关的企业或个人在如何选择冷链物流服务商上没有定量的标准。本文科学地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半定性、半定量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从而科学、合理地对冷链物流供应商服务能力进行评估,为从事与生鲜农产品有关的企业或个人在选择冷链物流供应商时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远远,李志浩,刘礼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7):1329-1334.

[2]邓爱民,杨葱葱,傅志明.基于可拓方法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评价研究[J].经济管理,2010(4):86-90.

[3]李梅,吴冲,胡建平.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估[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392-394.

[4]王变娜,陈辉发.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食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J].财务管理,2014(10):65-67.

冷链物流的定义篇5

【关键词】疫苗冷链;数据;全程

Datainthefullrangeofvaccinecoldchainanditscollection

Zhouhao

【abstract】thisarticlestudiesthetypesofvaccinecoldchaindata,applicationsofmonitoringtools,andmethodsofdataprocesscontrolinfullrange.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vaccinecoldchaindata,thereareinitializingdata,coldchaindata,connectingdataandterminaldatainthefullrangeofthevaccinecoldchain.andwithRFiDapplicationforanexample,itputforwardtheconcept,thatis,thefullrangedatamanagementonprimarypackingofvaccine,inordertoensurethevaccinedynamicdatamanagement.

【Keyword】vaccinecoldchain,data,fullrange

疫苗的冷链数据可以从二个层面去理解。广义的疫苗的冷链数据是指疫苗在生产线完成最小单位包装后,经由物流,最终到达受种人体内为终点的,这一疫苗流动所产生的各种数据的总和。狭义的疫苗冷链数据仅指疫苗从生产商出售后,经过物流,到达医疗卫生机构为终点的,这一疫苗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以温度变化为主的数据总和。可以看出,狭义的概念就是目前疫苗物流及其冷链管理的主流概念。疫苗冷链数据链断裂和冷链末梢管理缺如为其主要特征。而广义的概念是全局地理解疫苗冷链数据管理,其面对最初包装的单位疫苗,去完成一个全程的冷链数据链的管理。

1疫苗数据的构成和分类

1.1数据构成

完整的疫苗数据比较复杂。从疫苗生产流程起始到使用者终端含有很多重要数据。本文研究的内容所涉及的是疫苗的基本信息和进入物流后一直到终端的主要信息。

首先在疫苗冷链起始点开始疫苗数据的初始化。该数据应该包含疫苗作为一种特殊药品所具备的属性数据,比如疫苗的主要技术背景信息;疫苗生物来源;存放环境限定条件;有效期限;适用人群等。其次是一般基本信息,比如中英文名称;批号;生产商等。

在物流流动中的各个环节中,疫苗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而受到冷链的不间断管理,从而产生一系列数据。这些数据用来描述疫苗所处环境的变化,使之受到质量控制。其中以温度数据的记录和管理为核心,并且带动其他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比如地点、空间、时间和管理者等。

在整个冷链过程中,疫苗的交接可以发生多次。按照质量管理规范,疫苗交接的同时必须有交接管理数据的交接。这样就形成了交接数据。和一般药品的冷链不同的是,其具有疫苗到受种人的末梢冷链管理特点,这样又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终端交接数据。可以定义为终端数据。

1.2疫苗数据分类

1.2.1疫苗的基本数据

疫苗是特殊的药品。疫苗基本数据描写疫苗的个体属性。疫苗基本数据包括药品的分类、药品的使用名称、药品中文通用名称、药品英文通用名称、药品剂型、规格、装量和包装,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限,存放环境规定等。

1.2.2疫苗的冷链数据

从冷链全程管理角度看,疫苗冷链的全程连续数据的获得是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参与疫苗物流和卫生专业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1.2.2.1环境数据

首先是疫苗的环境数据记录。疫苗冷链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数据变化应该记录在介质上。根据规定,应对温度进行定期测量和记录。因此,温度数据是冷链环境数据的主要核心数据,而且必须是连续的数据链,不可以发生数据链的断裂和空白。与温度数据共存的还有其他数据,也和疫苗冷链管理相关。例如空间数据、时间数据等。

1.2.2.2交接数据

疫苗交接数据则反映了疫苗冷链交接的连续和可靠性。疫苗在生产商进入冷链运作后,分段式地在多个管理者的管理之下。每个管理者的冷链接收和下传时的时间节点应该产生相应的数据组成的交接数据,包括针对疫苗和数据的交接管理的数据,如责任人、记录设备iD、数字签字等。

1.2.2.3终端数据

根据我国疫苗流通现状,冷链末梢最为重要。冷链末梢的数据是否正常可以确认该单位疫苗的有效性。疫苗冷链的全程数据运行到了最后的阶段,以终端数据为疫苗冷链结束的标志。该数据包括全程数据记录、全程交接数据和末梢接种数据。末梢接种数据以疫苗接种后副反应记录结尾。如果副反应严重且延续时间长,末梢数据就应该相应延长结尾。

2数据存储和表示介质

2.1多维条码

这里所指条码主要是二维码。二维码在疫苗溯源、物流、防伪、防串货、冷链管理、精准物流、召回等各个环节,都能扮演关键角色。它通过专用读码设备或者智能手机,就能读取二维码中的大量信息。具有信息量大,纠错能力强,识读速度快,全方位识读等特点。但动态环境数据的记录能力是其缺陷。成本低廉和易于推广是其优点。在疫苗冷链管理中可以担任重要角色。

多维变色条码在于具备多维条码的功能基础上,加上了感温的化学物质。如温度超越设计的温度范围,条码颜色发生不可逆变化而提示冷链过程中疫苗的质量变化。根据不同变色设计,和条码之间构成数据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量。变色条码增加了信息获得的途径,即计算机扫描阅读和肉眼阅读。

2.2射频标签(RFiD)

一次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强,具有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精髓就是无线交换数据,这个数据交换过程需要两种设备来进行,一个能读写射频数据的设备,与其配套、用于存储编写数据、含天线的芯片RFiD标签上的数据可反复修改。降低成本是该设备在疫苗冷链管理中得到应用的主要关键。RFiD系统是今后疫苗冷链管理的方向。

2.3变色标签VVm

VVm(VaccineVialmonitor)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在疫苗冷链管理中。主要应用在不发达国家,如非洲国家。它利用了化学物质在达到一定设计温度时发生化学变化而致标签的颜色发生不可逆变化,使疫苗利用者能够鉴别疫苗的有效性的一种廉价工具。VVm出现的温变信息是在疫苗质量发生变化之后,所以该工具的动态管理效果比较差。

2.4环境数据管理系统

由一系列设备构成,包括前端的环境数据传感器、中央处理器、无线发送设备、数据处理平台等。可以与外部大型网络通讯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例如中国电信、卫星通讯和GpS系统等。系统设备比较复杂和成本高,目前在物流企业使用比较多,疫苗生产商在冷链首段也使用该类系统。数据精确,可靠是其优点。由于管理模式上的缺陷,全程冷链全部覆盖困难。

该系统应该处于上位管理模式。环境数据综合化和动态可视化控制平台是其发展方向。

3疫苗物流数据链的组成

完整连续的数据链支持了冷链管理和冷链时间的可溯源性,给监管取证和责任确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创造了从法律层面进行系统保障的条件。

3.1首段数据链

从疫苗单位包装建立开始到省市地区的医疗卫生部门,此为首段。就目前状况看,首段冷链数据的获得是有保障的。制造商出品、库存和运输都有各自企业的制度保证。制造商非常重视疫苗冷链的管理,相应的人力资源、运输工具、冷链监测比较完善。有些制造商有强大的系统支持,从制造商到省市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冷链段的数据及其管理符合企业管理的要求。

数据包括生产商初始化数据,首段物流环境数据,和交接数据。

3.2中段数据链

从省市地区的医疗卫生部门的冷库开始到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冷库,此为中段。这个物流段的数据也是比较完善,至少发达地区可以做到。其中在疫苗运输过程中的冷链管理就要依靠医疗卫生机构的冷链运输工具或者是第三方物流商提供的运输服务来完成。该冷链段数据的完整性可能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复杂,因此这个冷链段的管理最优化是值得研究的。

3.3末段数据链

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冷库出库到受种人完成接种,以完成疫苗副反应记录为结束标志。在这个冷链段中还可以细分为前后二个段,前段是医务人员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冷库领取疫苗,然后携带至受种人进行接种;后段是受种人完成接种后,医务人员对其副反应的观察和完成数据记录。前段数据完整性受到影响比较大,主要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而后段的数据完整性和管理有关,容易出现空白,在我国大部分不发达地区尤其明显。

末段数据链的位置就是冷链末梢。冷链末梢的特点是时间和温度的不确定性大,数据获取困难。如何完成最后的冷链封闭标志,也是需要研究的。

此段数据包括了疫苗全程冷链的全部数据,对疫苗的冷链管理是个终点,同时也是疫苗冷链管理数据溯源的起点。

4全程数据链的文件类型

4.1初始化文件

初始化文件是疫苗在冷链入口处的描述疫苗基本情况的数据文件。文件数据包含生产数据和疫苗的基本信息。生产数据有生产商、技术背景、疫苗生物来源等。疫苗基本信息有分类、序号、名称、剂型、规格、批号、装量和包装码等。

4.2物流综合数据文件

物流综合数据文件是描述疫苗在物流全程中的环境数据变化的数据文件。文件数据包含冷链物流中温度动态变化的连续性数据和以其为核心的时间数据、地点数据和空间数据。

另外,冷链设备描述数据也是重要的,比如设备名称、型号、归属和在冷链段中的启用和终止时间、地点等等。冷链设备交接时产生数据上下位之间连接,由此也应有相应的数据记录,比如连接时间,地点等。

4.3交接文件

交接文件是上位和下位的数据文件交接时产生的文件。该文件描述了交接双方的属性和交接的数据集。是疫苗冷链全程数据中的节点文件。数字签名明确了交接双方的法律责任。

4.4终端文件

终端文件是疫苗冷链末梢这一最终的冷链段的数据记录,包含环境数据,物流综合数据和对于疫苗进行操作时的记录。它由接种地点的环境描述;医护人员、受种人的描述;接种过程的描述以及接种后有无副反应的数据组成。终端文件的确立以最后的疫苗副反应记录为标志,说明该疫苗的全程冷链管理结束。

5全程数据获得和监测工具使用

5.1初始化数据获得

初始化数据由生产商根据相应国家法律法规或地方政府规范提供。初始化文件是进入疫苗全程冷链管理的标志性文件。初始化数据中也包含进入冷链首段的头部的相关环境、责任人等说明冷链起点的有关数据。

5.2物流综合数据获得

大型环境数据管理系统是物流综合数据监测、处理和管理的最佳工具之一。主要用于冷链的主干。VVm在疫苗全程冷链中可以广泛使用,但其是事后管理,不适合全程冷链管理。多维条码在不断发展中,如果配合感温标签会有更大的信息空间。

RFiD是射频标签,分为有源、半有源和无源三种。美国军队的后勤物流采用了RFiD的管理系统,在近年来的实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关键作用。可见RFiD确实是冷链全程管理的有效工具。RFiD应用可以获得综合数据,并且在不远的将来是全程冷链管理的主角。

冷链末梢管理设备应该具有体积微小,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数据多元和易于管理为主要特征。分离式冷链末梢管理器是一个可应用的设备。它是一种利用手机边际资源的疫苗冷藏温度监测管理的分离式末梢管理器。因为是基于手机功能的卫生领域智能应用的扩展,所以借助手机系统平台可获得其他的综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管理。

以上设备在疫苗全程冷链的综合数据获得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条码和RFiD可以应用于全程。冷链末梢管理设备用在冷链末段,尤其适合不发达地区和突发应急事件。

5.3节点数据获得

全程冷链管理中的交接节点是重要的关键点。从发展前景看,先进的无线设备和计算机技术提供了实现全程动态管理的可能。最有前途的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和手持终端无线网络技术,达到冷链数据交接的安全控制。下以RFiD应用为例说

明节点数据获得过程。

首先确认冷链上下位的责任人iD。上下位责任人以iC卡作为交接主要的身份识别方式;疫苗的电子标签作为唯一标识和身份识别方式。用无线手持终端进行认证,克服以往仅凭面容或简单证件交接的安全漏洞,实现安全快速交接。

然后确认数据文件的交接内容。责任人的iD和工作记录数据、上下位数据文件、交接凭证和数字签名是交接的主要内容。内容来源于RFiD数据存储区,或者是通过无线终端从网络平台下载。

最后是该次交接文件的建立和确认。上下位签字(数字签名和纸质签名)后,上传更新RFiD内的数据和上位数据库的数据。

电子数据和纸质文件应该同时存在。数据文件传递疫苗冷链的数据;终端设备打印的纸质规范格式文件作为责任人的具有法律地位的证明。

5.4末梢终端数据获得

末梢终端数据包括冷链末梢段的综合数据和疫苗接种业务数据。疫苗接种数据是指疫苗从最小单位包装取出,通过医学途径进入受种者体内的过程中的一系列数据。这个过程中,RFiD存储的数据被终端设备阅读而进入数据系统。疫苗末梢冷链还应该包括受种者接种疫苗后的副反应情况的记录数据。这个副反应数据表明了疫苗冷链全程管理的结束。

6总结

疫苗物流数据链的属性决定了它的管理多层次和复杂性。有必要建立政府层面的上位数据平台来管理下位的各种异质的分段管理系统,使之成为一体化的同质数据管理系统。

在整个疫苗冷链全程管理中,根据时间的先后历经初始化文件、物流综合数据文件、节点数据文件和末梢终端数据文件的各个阶段,无论任何责任人使用何种设备来管理疫苗,其产生的数据是有规范标准的。最终实现无缝隙全程疫苗冷链管理。每单位的疫苗都有相应的全程数据描写是管理的目标。最优化的管理模式是能够保证疫苗数据可溯源性和疫苗的动态可视化管理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06.

[2]周浩,陈政.微型计划免疫信息系统需求设计思考要点.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1):24-25.

冷链物流的定义篇6

从默默无闻到成功跻身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改革创新的先锋,以中美合资为背景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上海恒孚物流有限公司,才不过经历了3年的光景而已。

3年前,上海恒孚物流有限公司携手全美五大投资公司之一的VantagepointVenturepartners初涉中国冷链市场。3年后,恒孚物流再度联合富勒(FLUX)推出冷链wmS系统。该公司的主营客户群为连锁大卖场,连锁餐饮业,食品加工商及生物制药等行业。除了总部上海,目前恒孚物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拥有设施先进,多种规模的多温层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冷冻、冷藏车队。公司规划三年内在全国其他战略城市如武汉、成都、青岛、昆明、西安、沈阳、大连、长沙投资建设至十五个区域物流配送中心,一个全国性的冷链供应链管理公共平台,总投资将超过五千万美金。在做专业冷链物流的路上,恒孚物流仿似从没停歇。

食品冷链关注升温

自从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把冷链物流的发展推上了政策层面之后,时隔一年,国内的冷链物流到底发展到了何种地步?端午节期间,有报道指出市民食用了最后一公里保鲜失效的霉变粽子后流产,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和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运输的深思。

中国冷链物流的建设步伐仍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存在差距,日前在河南举行的中美冷链会议,及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冷链物流技术展会上,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问题成了各方探讨的焦点。

日前,上海恒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虹在接受《物流》杂志的专访时表示,“在食品、电子、生物制药、血浆、化工等领域,人们对产品冷链物流问题正在持续升温。其中最大的关注仍来源于食品。”据了解,恒孚物流严格按照iSo9001和HaCCp的流程,运用先进的全程冷链管理技术,贯穿物流配送的全过程,确保了产品的品质。

以下是访谈实录:

《物流》: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用《菜篮子为何沉甸甸》三期节目连续报道农产品问题,揭示了中国农产品流通成本是全球之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3倍。作为专业的服务的三方物流供应商,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农产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

陈虹:中国农产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因素很多。农成品从田间到餐桌所要经历的过程很长,这中间物流运作的成本占了很大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物流运作的成本不是太高。

流通环节过多,从农民采摘到终端超市,这都不低于30个流通环节,而每个流通环节都会有成本的产生。另外由于这是个异地物流过程,显然成本要比一般货物流通成本高,包括通行费,路桥费,油费,而这些都不是物流本身产生的。所以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并不单单是由物流本身的操作所导致的问题。

《物流》:以专业人士的见解,您如何解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以来,低温食品的迸发的巨大需求及成因?

陈虹:一个重要的原因源自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追求,而越来越多的高品质低温食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大,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然而,冷链物流远非提供冷藏仓库和冷藏运输车辆那么简单。

《物流》:在自身运营成本上涨,但物流价格却迟迟涨不上去的环境下,国内冷链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了企业发展的瓶颈期。盈利空间下降,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许多冷链物流企业走上引进资本进行“输血”之路。冷链物流是否如行业的整体趋势一样存在过多的利润压缩,从而导致不正当竞争和厮杀局面?

陈虹:物流行业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物流行业过多的暴利是不正常的。现在大家都想进入这个行业挤压利润。物流这个市场发展不均衡,恶性竞争过多,自相残杀后,将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给压低了。面对已成现实的物流市场现状,大家也没什么办法,只能是就此采取更合理的方式来提高利润。

《物流》:目前冷链行业资金与成本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您认为有哪些措施可让农产品流通成本更合理化?

陈虹:首先当然是控制成本,另外提高效率是控制成本的一个方面,效率提高了,成本自然而然会下来的。另外一个就是提高整个企业本身的规模,通过规模效应,在整个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把业务做得更大,再优化自身的运作。有些成本在规模提高的前提下,单位成本会降低。如果大家都是依着自己的小规模进行恶性竞争,利润是很难上升的。

《物流》:作为恒孚的高管,您和公司的管理团都在国际著名的食品企业或冷链企业担任重要的责任,有在非常丰富的冷链运作经验。就您本人来说,亦把此前在麦当劳系统的从业经验深刻应用到上海恒孚物流中来。上海恒孚的服务模式与其他冷链企业的特色作何区分?如何协调管理层的协作?

陈虹:在恒浮冷链物流,整个团队对冷链都有很深刻的认识,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有国际性的著名冷链物流公司的从业经历。高层管理者来自拥有总计超过50年冷链管理经验的跨国公司,如夏晖,百胜,DHL和麦肯锡等。我们对如何去经营冷链有很丰富的经验,有很专业的技术。在理念上,或者公司的文化上,对冷链怎么做,很清楚;专业技能上也很懂,同时希望公司真正能做出一个很好的冷链品牌。

《物流》:上海恒孚以连锁大卖场,连锁餐饮业,食品加工商为多。食品具有易腐烂,时效性高等特点,请你谈谈在全国的冷库布点及冷库结构设计与建设现状与计划?

陈虹:主要还是根据业务的需要,面向终端和生产商考虑配送中心的选址。至于冷库的设置方面,希望在未来不久的时间里,在全国能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网络网点。主要是在大的网点,或者消费和大型生产区域,都会设有公司的配送中心。短期目标是:在3年里,全国建设15个配送中心。

据了解,越库操作(CrossDocking)在冷链物流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很好地满足生鲜货物的及时供应及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恒孚物流冷库结构设计非常有讲究。记者在参观冷库时发现,收货口配备先进的电子卷帘门装置可与供应商的冷冻,冷藏车进行无缝衔接,并快速有序进行卸货和称重,通过快进快出的方式,尽可能缩短生鲜食品在库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总体物流转运时间,最大程度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根据客户定制化订单需求,通过越库操作模式能够实现“大批量进,小批量出”,进行合理分拨和配送,全程温控,监控与质检,保证生鲜食品的新鲜品质与安全。

冷链新貌

“冷链不完全说是新兴市场,因为很早就有,只是发展缓慢,随着食品需求的增长,安全要求的提高,大家对冷链的认识可能比以前更明确,所以表现出来的需求就旺盛了。所以说是传统产业退去了外衣,展现出一种新面貌。”陈虹表示。从承担冷链零担LtL、仓储第三方物流,到拓展食品质量检测咨询服务、供应链优化衍生服务,从专注连锁餐饮和连锁卖场,到涉水生物制药行业,上海恒孚物流有限公司作为中美合资专业从事冷链物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从2008年进入中国发展至今,已经伴随冷链的快速升温而崭露头角。并在全程冷链仓储服务,全程冷链运输服务,零担运输,冷链越库操作,食品包装服务,食品质量检测咨询服务等方面有一技之长。

关于冷藏品的运输,目前国家标准规定得非常细致,货物怎么交接,时间多长,用什么工具等等,都很细致。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很多企业缺的不是标准,而是执行。在谈及如何监管货物在途运输的时候,陈虹表示,“其实没有金科玉律,恒孚物流对冷藏车运力的投入和对温度信息的追踪情况的建设意义还是在于如何合理整理利用资源”。

由于风险投资的加入,恒孚物流的资金投入比较充足,所以可以随时满足各种设备的添置,技术的提升等等要求。恒浮的冷藏车辆,除了有自己的一部分,也会利用社会的资源。“为了追求可持续发展。每个地方我们配备车辆的数量是根据所在地车辆资源的多少而定的。”

“公司对自身的要求比较高,注重实现对客户的承诺,所以我们一般会配备的多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一方面。因为中国的市场还不是很健康,如果在依赖社会,不一定能保证自己的服务质量得到很好的实施。至于车辆的比例,我们都会很好的控制,我们有专门的机构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最后做出相关决策,包括对成本、市场需求的考虑。”陈虹补充道。

在货物跟踪方面,恒孚物流的在途GpRS可以对包括温度控制,温度记录,油耗,开门次数等等关键点进行和追踪。“设备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大家是否是真正执行,有了这些设备是否真正去用,而不是去装装门面,我觉得要真正对冷链各个方面有正确的认识,比如温度控制,食品安全。”

客户大于标准

解读近年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针对物流行业的政策条文,无论是宏观指导层面的“国八条”、《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或是相应更为细化的物流扶持政策(相关资料显示,GB/t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国家标准,已经从2010年3月1日起实施)。陈虹认为,恒孚物流有着自己的一把衡量“杆秤”。

“中国出台的有关冷链方面的标准都还不是强制性的标准,都是建议性的,所以还是有很多不规范的客户不采纳,也就是标准的非强制性导致市场依然处于不规范,实行力度依然不够强。”陈虹说,“那么怎么衡量利益相关体之间的取舍呢?”

“对我们来说,关键还是看客户,客户自律高的,显然,大家受益;自律差的,这些标准就显得没什么意义。恒孚物流是不怕客户把标准扛到前头的,因为公司的各项操作都是高于这些标准的,但遗憾的是很多客户最终还是会在在价格面前低头,那时标准早就抛之脑后。”

谈及到利益的分层,就不得不设计到冷链事故责任的区分。“对于我们来说,所有货物收进和发出都会有各个环节的交接,在交接的时候有个检验,这个检验是按照双方所制定的标准来执行的,我们也要求员工尽量按照标准来实行,即使有特殊的情况,也要有相应的书面证明,相关的责任方都有签字。所以即使出了事故,我们也能很容易地判断什么环节出了问题,责任属于谁。”

“所以一定要做出公司的规范和准则,才会杜绝扯皮问题。如果每个企业的所有流程都很清晰,那责任的划分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他总结道,“公司服务面向全社会,无论客户规模大小,我们都会一视同仁,尽我们力量来满足大客户,以我们的诚心和小客户共同发展。”

冷链物流的定义篇7

一、我国目前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现状

1.冷链物流中心的现状分析。(1)冷链物流体系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已逐步形成了“生产者或商——经销公司——超市——消费者”、“生产者或商——社区专卖店——消费者”等“三位或四位一体”的快速运作模式。但目前,就整体冷链体系来说,我国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损耗浪费惊人。(2)冷链物流的市场现状。按我国各类易腐物品平均年产值在4000亿美元来计算,超过25%的商品由于没有很好的冷藏保温技术而在运输和储藏中被浪费。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与冷链物流相关的生产加工、运输流通、消费和销售市场的各种设备在市场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商机,给冷链物流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软硬件设施的基础。(3)冷链运输能力现状。我国的冷链运输能力可以从公路和铁路两个方面来说:第一,冷藏公路汽车运输。我国的公路冷藏运输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据2005年一项统计表明,2005年我国生产的冷藏车、保鲜车和保温车共计约4093辆。其中冷藏车2478辆,占60.5%;保鲜车82辆,占2%;保温车1533辆,占37%。目前,我国冷藏车辆约有3万辆,占货运汽车总量的0.3%,汽车冷藏运输占冷藏货物运输总量的比重是20%。第二,铁路冷链运输发展。我国铁路冷藏保鲜运输一直处于设施简陋、模式单调、数量匮乏的状态。2005年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铁路总运行车辆为557655辆,冷藏车占全国总运行车辆的1.34%。其中,机械冷藏车2588辆,加冰冷藏车3884辆,其它冷藏车1020辆。(4)冷库容量现状。冷库是冷链物流中心发展的基础,是冷链物流的储存地,是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我国冷库一般分为四种类型:超低温冷库、低温冷库、中温冷库和高温冷库。初步统计,我国目前的冷库总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大概在880万吨左右。在这些冷库中,大多数限用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但是当原料资源不足和生产淡季时,冷库往往处于限制耗能的状态。

2.冷链物流中心存在的问题。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冷链物流意识不强,缺乏高素质的冷链物流专业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同时冷链物流的管理缺少制度和监控手段,使得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在建设和管理上基本处于粗放型的发展和运行阶段。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正在重视并建设自己的冷链,但更多的主要集中在冷链物流,并没有向冷链物流中心方面发展,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还没有建成。在供应链的某些环节达不到标准,大量的冷链运作因某些薄弱环节造成效率低下,形成类似“木桶效应”的结果。而发达国家在运输过程中运用了冷藏箱或冷藏车,并配以eDi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公路、铁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在内的新鲜物品的冷冻冷藏链,使新鲜物品的冷冻冷藏运输率及运输质量得到提高。(2)冷链物流的市场化没有形成,第三方物流不占主流。冷链物流的市场化是冷链物流的需求者和提供者之间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了冷链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3pL)是指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企业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结果。通过调查,日本和美国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在30%以上,在欧洲,英国为34%、德国为23%、法国为27%,大型的产业使用其比重在76%以上。而我国冷链物流中心的物流配送模式大部分是由企业自身和销售商来完成的,第三方物流介入比较少。从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这整个过程,还是处于一个投资大,回报期较长,物流成本在产品价格中占的比重较大的储运模式中,不利于资源和资金的合理利用。(3)缺乏冷链物流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从冷链物流体系的整体来看,存在点多面广、物流量大、时间较长和牵扯面广等特点,为了保持冷链物流中心的正常运转要求各个部门统一协调,而这一点就是我国冷链物流中心所欠缺的;从基础设施来看,在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中,人们大多数是重视肉类冷库的建设,而轻视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方面的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的重要性;重视在城市中经营性的冷库建设,轻视了在生产加工地区的冷库建设。这些现象,使得冷库的整体规划影响了冷链物流中心的资源配合,从而不能够拉动冷链物流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我国冷链物流中心的对策建议

我国是一个易腐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这就决定了易腐食品的环境卫生和安全问题成为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我国的冷链物流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和我国消费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来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发展我国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1.加大扶持力度并健全法制,加强宏观调控和整体规划。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结合国际标准,制定出有利于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并放入市场中,形成监管机制。首先,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竞争规则,为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和管理涉及的各个领域的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冷链物流中心的整体规划布局,防止过度竞争和垄断经营,维持市场的秩序。其次,冷链物流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存在着投资资本大、运行及维护成本高、资金回笼较慢等特点,而且易腐产品在时间上和保鲜度上要求较高,必须要改革现有的不合理政策,制定规范的冷链物流产业优惠和支持政策,帮助冷链物流行业发展。

2.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能力。冷链物流行业是一个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要维持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跟上国际冷链物流现代化的步伐,就必须培养专业型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和操作人才。第一,可以和相关高校进行合作,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与有关机构合作,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使其具备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冷链物流知识。相关政府部门或行业机构也可以编制冷链物流的实训手册,并建设培训和实习基地,培养在冷链物流领域高技能和高管理能力的人才。

3.加强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建设,实现信息一体化。建设一个开放式的物流信息中心,通过信息一体化的平台将信息快速、准确传递到相关部门和机构。冷链物流体系的信息系统通过收集相关部门的信息,做一定处理后,再经过信息平台分享给所有的成员。这样消费者就能够对产品从采购到自己消费的完整过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冷链物流的定义篇8

近年来,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消费者从关心所购买食品的外在品质转向更为关注食品的更高层次质量的内涵。传统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被定义为不变色、不变味、不变形等外在的商品特征;而新的食品质量的内涵包含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若干环节,甚至引入了企业的文化特征和经营理念。例如,人们关注肯德基使用的鸡肉在鸡的饲养过程中是否环境较好、屠宰过程是否人性化等,都说明人们对于食品质量要求的范围在不断扩展。高质量的商品包含它的原材料、加工和流通过程都是高水准的,说明人们开始关心的不单是商品的物理结果,同时也关心它的制作和流通全过程。

冷链管理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因为它是食品质量保证的核心之一,同时它包含了以前很少涉及的管理领域。人们关注冷链说明我们对物流行业的关注已经开始向着细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冷链管理,如何对其进行定义、冷链管理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才能建立一套较好的管理体系以使我们的冷链运作进入良性的发展轨迹,也相应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以笔者个人观点,我国冷链管理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环境特征。

1.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敏感性增强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饮食的国家,食品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食物在我们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变化的。在食物短缺的年代,食品质量无从谈起,人们以食品是否变味变坏来定义食品质量。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饮食科学知识的逐步了解,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

另外,人们对食品质量敏感性的增加是与食品面临的不安全因素的增加相对应的。以前很少出现的食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可能施放对人体有害的杀虫剂;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过量的防腐剂;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变质和污染等等。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同食品加工流通领域的控制环节增加、难度加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食品供应链加长,冷链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以前人们的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最多经过集贸市场进行一次交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资料的日益丰富,农副产品的流通范围加大,供人们消费的加工食品种类及数量日益增加,食品的流通渠道也增加了。在计划经济年代,农副产品实行计划分配、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使食品在特定的渠道中进行流通。改革开放后,商品的流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固定的食品流通渠道被打破,各种流通模式加入到了新的流通体系中。加之商品的销售范围越来越大,流通环节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以冰激凌的销售为例,1980年代以前是厂家到店面直接送货,销售范围在100公里范围内。现在是多渠道销售,有各级各种批发商,有厂家直销或商销售,有连锁直购等各种形式,销售范围也扩大到了1000公里以上。对冷链产品而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大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败。而温度控制和跟踪的手段还不完善,低价格竞争和个别人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检查和控制,也增大了冷链管理的难度。

3.传统饮食习惯与冷链管理标准的冲突

我们谈到的冷链管理是适用于现代商品流通模式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而有效的管理又不能脱离现有的物质条件和人们的认识水平。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期只是发生在近20多年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济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资料从短缺到丰富,商品从单一到多样,商品流通从计划体系到多渠道。但我们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有城乡的差别,有地域的差别,还有行业间的差别。我国很多地区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有些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在制定管理规范和标准时要考虑传统的特点和整体发展水平。比如,在发达国家,鲜肉是不允许屠宰后直接销售的,要经过冷处理过程。但在我国百姓的传统观念中,肉是越新鲜越好,最好是刚宰完马上销售。所以,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适合于其自身商品流通模式,而我们必须要考虑中国特有的环境和现状。

4.现有物流体系与冷链管理的矛盾突出

物流运作体系是物流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平台和基础。物流体系涵盖了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法律法规、物流人员等等。支撑物流运作的基本条件是物流的基础设施,冷链管理更离不开冷库、冷藏车辆等设施设备,现代化的冷链管理需要现代化的冷库、高质量的冷藏车辆。但我国目前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冷库还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基本食品供应的储存式冷库,库房老旧,位置不合理,卫生条件差,并且不符合现代物流快速流通的要求。老式库房依然是服务于城市食品冷链运作的主力军,它得益于国家划拨土地,设备折旧已基本完成,所以可以用低成本进行市场竞争。我国现有冷藏车辆约3万辆左右,而日本、韩国的冷藏车年销售量就在2万辆以上。冷藏运输市场的低价格竞争是冷藏车市场发展的障碍。食品零售业的低利润挤压了物流行业的利润,低价格竞争和物流领域监管的失控造成了冷藏车的投入不足,反过来又影响到冷链产品的质量。

冷链管理需多管齐下

人们从重视食品质量、强调食品安全,逐步认识到了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的重要性。对比现有的食品物流体系,我们的管理手段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比较食品流通速度的加快和范围的扩大,食品在流通中的不安全因素也在扩大,加强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最近关于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的各种研讨会多了起来,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也都对冷链管理投以关注的目光。如何使我国的食品物流管理体系适合于经济发展,如何保证食品在较长的流通链和较大的流通范围内安全可靠,是我们要研究的冷链管理的课题。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以下策略或步骤来逐步完善、健全冷链管理体系。

1.冷链市场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市场

尽管冷链市场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冷链市场的根本推动力依然来源于市场本身。逐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环境是企业竞争的平台,市场需求引导供给、引导企业发展。市场竞争应该是优胜劣汰,逐步淘汰竞争力弱的企业。在现有冷链市场中,个别的企业钻了市场监管的空子,他们用违规操作来降低运作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但这只是短时间的问题,一旦市场规范了,监管

力度加强了,不规范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市场是由消费者引导的,消费者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当消费者认识到食品物流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带来的效果时,就必然关心企业整体供应链的管理水平。我国的监管机构和媒体要创造各种条件,使消费者能够了解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情况,要让消费者有知情权。

2.冷链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的责任

整个社会的冷链管理水平是参与冷链运作的所有企业的综合表现。冷链管理好坏说到底是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投入能力等。首先,冷链运作需要较大的投资支撑。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至5倍。冷库是冷链物流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需要企业有较大的投入。同时,冷链管理更是一项包含诸多技术和环节的较复杂的工作。冷链所包含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温度控制与监测等技术是支撑冷链的技术基础。而监控困难也是一个特点,冷链管理不是单点的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控制。冷链的运作不仅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的素质也是保证冷链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冷链管理的关键在企业。我们建立各种制度和标准,其目的还是督促和规范企业,使冷链管理的执行者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冷链管理的规范化发展靠政府推动

冷链物流的定义篇9

关键词:冷链物流标准现状分析问题挖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45-03

1引言

冷链物流标准化是促进和保证冷链物流运作快捷便利、高效通畅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冷链物流服务水平、优化冷链物流作业流程、促进冷链物流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实现冷链物流合理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2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化工作部与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了新版《物流标准目录手册》,对我国现行物流标准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共收录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667项。其中冷链物流标准属于:基础类物流标准、共用类物流标准、专业类物流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文件四大类物流标准中的专业类物流标准。

2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

2.1冷链物流标准数量较多,占专业类标准四成

在我国12个行业285条专业类物流标准中,冷链物流标准以111条40%的比例位居第一,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汽车物流、医药物流、家电物流、煤炭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出版物物流、烟草物流、木材物流、国际货代、危险品等12个行业物流标准。

2.2冷链物流标准主要集中在果蔬类标准领域

在冷链物流的应用领域中,主要常见于食品、水产品、肉类和果蔬四大类。其中果蔬类物流标准以51条占据榜首,肉类冷链物流标准以13条居第二,水产品物流标准以11条位居第三,食品类冷链物流标准仅以5条居最后。见图1所示。

2.3技术类物流标准远超其他标准,独占鳌头

在冷链物流标准的类别统计中,基础类物流标准有4条,管理类物流标准为18条,作业类物流标准为18条,技术类物流标准为71条,占到总标准数量的63.96%,超过六成,各物流标准类别分布如图2所示。

3冷链物流标准化现存问题

3.1物流标准在国际地位更多是跟随,达不到引领,制约扩张

标准化具有促进和保证物流运作快捷便利,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作用。俗语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谁是该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谁就掌握了主导,谁就有绝对的领先优势。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多集中在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的提升以获得产品竞争优势和品牌培育层面上,在国际中更多只能跟从,一旦标准改了就需要再次适应,较为被动,不利于我国冷链类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扩张。

3.2缺乏配套政策和产业链贯穿扶持,影响执行

冷链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求冷链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且各个环节都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引导,以达到整个链条环节的有效衔接。在国外,伴随着冷链标准的制定,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进行支撑,该产业链上企业以标准为核心,打造相应的产品、技术以及服务,并通过门槛的准入等政策进行监管,排除标准化体系外的企业,达到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统一。

3.3标准制定部门众多且自成体系,缺乏统一规范

冷链物流属于相对特殊的行业,标准的制定涉及车辆、制冷、食品、物流等多个产业,因此形成了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制定部门涵盖了交通、农业、卫生、商务及标准化委员会等多个组织(如图3)。国内各组织之间自成体系,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及交流,再加上一些地方和企业的规范,造成标准种类繁多、内容复杂、界面不清,使得一些标准之间相互冲突,标准混乱,企业不知所措。

3.4冷链物流标准多为推荐性标准,约束力有限

在我国111条冷链物流标准中,仅有10条冷链物流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而91%为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这些不具有强制性的标准在冷链物流行业并不成熟的现实环境下约束力极低,对冷链物流企业指导作用非常有限。

4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4.1鼓励和扶持冷链物流企业快速壮大,成长为标准主导者

培育和壮大物流市场,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支持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化活动中去,努力成长为标准主导者,创建竞争优势。

4.2加强标准制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标准的对接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人,加强部门、行业、企业、标准技术组织间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的信息交流,对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进行协调推进;同时,加强与国际冷链物流标准的对接和统一,以实现我国冷链物流系统与国际冷链物流大系统顺利接轨。

4.3按产业链思想进行标准体系梳理,并特性化调整

针对冷链物流产业链标准种类多,涉及领域广,从属管理部门多等特点,在全产业链思想下对物流标准中“行标”和“贯标”进行梳理。

第一,系统内“行标”: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冷标委)牵头联合与冷链物流标准制定有关的部门对冷链物流标准进行重新梳理,修订内容交叉的标准,完善行业链条中缺失的标准,以达到冷链物流标准的统一与衔接。

第二,系统外“贯标”: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系统外但也需要行业企业贯彻执行的一些通用类物流标准,如物流设备相关标准、物流信息相关标准、物流作业相关标准等,冷标委给予一定的协调支持,推进企业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

4.4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助力冷链标准化实现

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研究与教学机构共同努力,大力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培训,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对于冷链物流标准化的认识和重视。同时,在冷链物流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科研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政策与资金支持,并建立相应的推动行业资质认证的措施,设立适当门槛以确保进入冷链物流领域的企业、人员和装备达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标准目录手册[R].2012(8).

[2]全国物流标准2009年―2011年专项规划[R].http://.cn/.

冷链物流的定义篇10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U294.8+9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引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一些冷藏冷冻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人们的消费观,而人们的消费观牵动着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在我国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设备、技术、经营以及管理模式都有待与改进。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创新及创新方向

1.依靠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型冷链物流经营模式

经营冷链物流的企业与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将它们看做是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从生产、加工以及配送等一系列环节的经营过程。通过这种合作方式经营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汉白沙洲冷链食品公司与当地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合作形成的交易中心。它的冷库规模较大、设备比较先进、管理比较科学、经营的冷冻产品也较多,几乎涵盖了市场上所有的冷冻食品。白沙洲冷链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输的过程,提高了经济效率。

2.大型连锁生活超市自主经营冷链物流经营模式

对于一些大型的连锁生活超市,可以向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拓展,它的拓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自行建立厂房,也可以与一些经营农产品的市场或企业进行联合,通过这种超市经营方式,冷藏冷冻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障。无论是对超市还是经营农产品的市场或企业来说,都扩大了经营规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还有效的减少了因存货而造成的损耗,大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效率,使冷冻产品长期处于低温产线,不失为超市自创品牌的有效方式,根据市场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的核心模式。作为超市行业的领军者,上海华联已经开始进军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上有游,它拥有农产品以及水产品的生产基地,并建有加工和配送中心,形成自己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3.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建立自营冷链物流模式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讲,它们可以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通过自行建立或者是联合社区建立便民驿站,进而控制农产品冷冻的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的全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中间环节少,直接从加工基地运输到便民站,便于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对于一些需要特殊环境的低温生鲜水产品来讲,加快了物流速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就目前来讲,伊利和双汇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

三、在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组建与完善

所谓核心企业就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有一定影响力可以主导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它们可以组建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或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直接参。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冷链系统运行的完整与通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但是,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冷链物流核心企业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冷链整体的竞争力和系统的建设。

2.确定经营核心,加强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经营核心确定后,将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作为核心工作进行大力推动。从一方面来讲,实行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有效的减少了冷链物流的作业环节,进而,减少了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作业的效率。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主营业务,加快企业成长的步伐,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出封闭市场,利用现代科技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共同配送符合我国现有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无论是交通拥堵还是环境污染都比较严重,通过共同配送可以减少车流量,进而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以及车辆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品质。对于冷链农产品来讲,它们大同小异,那么整个市场的冷链物流业就可以实行大联合,统一建立一个共同的冷链物流配送基地,进而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3.大力扶持一些从企业分离出来的冷链物流企业

这些从企业分离出来的冷链物流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自营冷链物流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综合体,它拥有整个物流体系的控制权,可以对物流的供应、制造、以及分销进行完全的掌控,并且能够快速获取客户的需求与建议信息,提高了客户服务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专业化特点的优势,对冷链物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分工,进而达到对冷链物流的整合,有效的减少企业运营成本。这些企业不但综合了自营冷链物流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优点,还可以克服它们的缺点,是将来冷链物流企业大力扶持的对象。

四、结语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法规制度还不健全,但是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变、社会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必会迎来一个朝气蓬勃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郗亚坤.新时期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J].物流技术,2015(23).

[2]王红梅.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6(02).